《诺贝尔传》读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

2024-06-04

《诺贝尔传》读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共12篇)

《诺贝尔传》读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 篇1

--读《诺贝尔传》有感

原创: 李瑞

在2018年的最后一周,我选择了读《诺贝尔传》,想深入了解他为科学所做的奉献和牺牲。他的命运非常坎坷,全书从他的少年时期到他的中年时期,老年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少年时体弱多病,不能经常出门,甚至经常需要卧床休息,但是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发奋读书,努力学习,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从记事起,就深受父亲的影响,喜欢研究炸药,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尝试,成功利用硝化甘油来做炸弹,并通过不断的迭代升级来提高和完善。期间他对炸药的研究饱受争议,甚至受到很多政府当局的排挤,为了做研究,先后转移了好几个国家,不得不把工厂放到船上,在无人区域内孤独的反复做实验,承受住了常人无法承受的孤独和压力。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研制成功达纳炸药,引来了人们的巨大兴趣,也改变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在感情方面,他不是一个擅长的人,总是被女人牵制。他先后有两任女友,最后都和别人结婚了,一个是贝尔塔---他想抓却抓不住的人;一个是莎菲娅,相处了十八年,他最终想放手的人。不过,在莎菲娅结婚后,他仍然给她钱,对她也算仁至义尽了……

在弟弟,父亲,二哥,母亲等亲人相继离世后,尤其是报纸上把哥哥的讣告写成他的名字时,他看到了自己的讣告中世人对他的评价。心里很难过:自己要呈现给世界的样子和世人反馈出来的样子反差太大,他无法接受世人这样看待自己。他发明炸药的初衷不是为了战争,他热爱和平......在生命的最后,他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决定为世界做些事情:他关注世界和平运动,资助和平事业,资助探险家到北极探险......去世后,他把巨额财产全部遗赠给了人类,在遗嘱中被公开后,不被祖国人民理解,颁赠奖金时才高者得,瑞典本国人得不到实际的好处。因事先没有和有关机构沟通,遗嘱的执行问题也引起了不小的**。直到他去世后五年,各项有关诺贝尔奖的评奖机构与评奖制度才建立起来,并进行了第一次颁奖,分别颁发了:化学奖、物理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后来,为了纪念诺贝尔在经济领域的贡献,增设了经济学奖。

《诺贝尔传》读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 篇2

故事原型:

话剧《信仰》是根据空军武汉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原团长张绪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这位老红军1937年加入部队, 历经四十余年峥嵘岁月。《信仰》的主要线索就是张绪将军职务上离休后, 精神并不退休, 用坚定执着的信仰、正直纯洁的精神作答了一道道人生的选择题, 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1983年, 张绪与老战友共同组建了“老战士报告团”,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将自己遗体捐赠给了社会, 丝毫未停歇的完成着他对“信仰”的承诺。

主创人员:

编剧:李宝群

总政话剧团创作室一级编剧, 创作过话剧《父亲》、《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黑石岭的日子》、《万世根本》、《风雪漫过那座山》, 小剧场话剧《带陌生女人回家》, 芭蕾舞剧《二泉映月》等多部戏剧作品, 多次荣获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

导演:王向明

空政电视艺术中心 (原空政话剧团) 国家一级导演。曾导演过话剧《甘巴拉》、《湘江湘江》、《都市军号》、《霸王别姬》等, 黄梅戏《雷雨》, 京剧《江竹筠》, 川剧《娄山关月》, 汉剧《金莲》, 大型诗歌剧《以同志的名义》等。所获主要奖项包括:2007-2008国家十大精品工程, 第十三届埃及开罗国际戏剧节银奖, 第三、四届中国话剧导演金狮奖, 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 第一、二、六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导演一等奖, 第七、九、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第四、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第九届文化新剧目奖,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会演金奖等, 2001年8月入播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

舞美设计:周丹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美设计。主要作品包括:话剧《虎踞钟山》、《我在天堂等你》, 舞台剧《牡丹亭》, 黄梅戏《雷雨》。所获奖项有:全军第九届文艺汇演设计一等奖、二等奖, 2002年全军新剧目比赛设计一等奖、灯光设计二等奖, 第五届中国话剧金狮奖, 第十二届文化奖、舞美设计奖, 中国第八届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灯光设计奖, 中国第二届舞美设计展览会作品大奖, 中国舞剧荷花杯舞美设计金奖。

灯光设计:邢辛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 文化部优秀专家。主要作品有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简爱》、《王府井》, 歌剧《西施》、《红河谷》, 舞剧《十里红妆》、《水月洛神》, 川剧《死水微澜》等, 连续获得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文华舞台美术奖, 连续获得2004-2007、2007-2010年度全国戏剧文化奖 (话剧金狮奖) , 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舞美设计奖, 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灯光设计奖, 第六、七、八届中国戏剧节舞美奖, 参与的数部歌剧先后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并多次获得“中国艺术节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中国舞美学会奖”等国家级奖项。

剧中主演:

王国强饰张绪: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国家一级演员, 金狮奖获得者。从艺40年, 戏路较宽, 经验丰富, 曾和北京电视中心、广州电视中心、黑龙江电影厂、西安电影厂、潇湘电影厂、珠江电影厂、湖北电影厂、中央电视台影视中心等单位合作, 在多部影视剧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 是近年来活跃在舞台和影视剧行业中的优秀演员。曾在话剧《大江东去》、《临时病房》、《七十二家房客》、《雷雨》、《信义兄弟》、《信仰》中扮演毛泽东、李天佑、老幺、周朴园、孙东林、张绪老将军等角色。曾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中南地区话剧电视小品大赛优秀演员奖;湖北省政府文华奖等国家和省级大奖。

刘瑜饰林芝: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优秀话剧演员, 中国话剧金狮奖得者, 国家一级演员。曾先后在话剧《sos妈妈》、《七十二家房客》、《任长霞》、《临时病房》、《信义兄弟》、《信仰》、《雷雨》等剧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主要影视作品有《李硕勋》、《王昭君》、《襄河二月》、《女子手枪队》、《湘西恩仇》等。曾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第八届中国小剧场话剧表演奖、湖北戏剧表演牡丹花奖、“桃李杯”戏剧大赛台词组奖等国家和省级大奖。

庞磊饰指导员: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团团长,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先后在话剧《特别的爱》、《雷雨》、《玩笑开大了》、《信义兄弟》、《红叶》、《信仰》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在《白色毒网》、《房奴》、《大汉口》、《墨攻》等影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连续三届获“小梅花小品比赛”优秀表演奖。

姚莉莉饰小白: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兼团支部书记,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影视表演专业。先后在话剧《任长霞》、《临时病房》、《雷雨》、《信义兄弟》、《记忆底牌》、《信仰》等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在《新拍案惊奇》、《白色毒网》、《大明医圣李时珍》、《洪湖赤卫队》、《大汉口》等多部影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熊家群饰侯大海:国家二级演员。

康建民饰腾远山: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国家一级演员。

徐俊国饰魏国彰:国家一级演员。

刘艳晶饰小白: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余涛饰雷世诚: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康良饰雷世诚: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罗曦饰小五: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团副团长。

刘洁饰丹丹: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兼市场部主任。

闫海东饰宋老黑: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聂立洋饰宋三娃: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肖俏婷饰老黑妻: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在表现形式上, 《信仰》采用两层楼的结构, 通过三间门的开或闭, 运用光影巧妙的变化, 在一个精致的艺术表达空间中, 开拓出多维时空。该剧“用大量的闪回追忆了张绪的历史生活, 借以寻找张绪的意志和信仰形成的过程”, 构成历史与现实、现世与精神的双重对话关系。这种采用时空交错来讲故事的模式, 让革命前辈和后生有了交流的可能, 颇具新意且很符合当前流行的“穿越”文化, 自然足以吸引观众眼球。

纵古论今, 正义的力量从来都是不可战胜的。忠诚、坚定和无私——两个小时的精彩演出将这些崇高理念深种人心。当今中国,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 对外开放程度继续扩大, 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什么才是当今社会应有的核心价值观?谁才应该是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凭借精良剧本的深入刻画和优秀团队的倾情演出, 话剧《信仰》作出了坚定而真切的回答:承前启后, 我们的发展才有继往开来的坐标, 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正是当前中国社会需要重振的信仰基石。

本剧以张绪和他的战友的事迹为原型, 采用现实与历史交织、现实主义典型化与现代戏剧表现相结合的方法, 艺术再现了张绪等离休老红军的生命故事。长江之畔, 身经百战、多处负伤的老红军张绪将军和一群离休老战士组织“老战士报告团”, 二十多年坚持深入部队、机关、厂矿、校园、社区, 宣传革命理想与信仰, 宣传党的传统与党的创新理论, 满怀挚情、战斗不止, 用一生书写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其先进事迹受到李长春、刘云山、徐才厚等中央领导和军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各大媒体也对此展开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追寻英雄的足迹, 探寻英雄的内心世界, 话剧《信仰》生动形象地讲述了这位用生命坚守信仰阵地, 以言行高扬旗帜的共产党人的故事。我们的时代, 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坚守信仰, 打造信仰高地;我们的党员, 需要牢记党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拿出一辈子……向老一辈革命者, 向坚守信仰的人们致敬!

剧中“信仰比天大, 比山重”、“共产党员永远没有二线”的表述让人印象深刻, 红军张绪对信仰的坚守, 为党为人民倾尽一生的付出也是令人动容。的确, 有什么比人民群众的利益更为重要的呢?既然选择了成为党员, 成为为人民谋利益的使者, 就注定要历经风雨兼程的前路, 坚守不计回报的付出!《信仰》所表达的立场是:对人付出、被人需要才是最有意义最幸福的事情, 那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人生价值。这个故事借助有很强烈的现场感的话剧艺术形式, 带动着观众的情绪, 不断引发大家的共鸣。

莫论是非曲直, 公道自在人心!假大空宣讲模式所呈现的话剧永远不能获得观众真正的认可, 因为能吸收的道理从来不是灌输的, 能相信的道义从来不是强迫的。话剧《信仰》则是用最朴实真诚的对话方式和观众保持着亲密的交流, 用最巧妙的舞台设计和表演方式让观众能透彻的领悟话剧的意义。医生治疗的是患者身体上的病, 而话剧《信仰》能医治的是心灵上的病。身病好治, 心病难医。如何在万众喧腾中保留最初的诚心, 如何在现实社会中涤荡自己的心灵, 对正处于当前转型期社会里的中国人来说, 《信仰》真是一剂上好的良药!

作为话剧《信仰》演出单位的长江人民艺术剧院一直以来也秉持着优良严谨的从业之道, 从事话剧的制作和推广。它于2011年10月由湖北省话剧院改制更名而来, 隶属于湖北省演艺集团, 始建于1952年9月5日, 是国内外享有重大影响的省级艺术表演团体。风雨六十年来,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了《信仰》等100多台优秀话剧和《以共产党员的名义》等近百部、1000多集影视剧。排练演出了中外话剧《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七十二家房客》、《吝啬鬼》等190多个。其中创作剧目《信义兄弟》、《临时病房》、《刘介梅》、《高原风雪》、《大江东去》、《五二班日志》、《搭积木》等均获全国或全省创作和演出奖。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董必武、李先念、胡耀邦、杨尚昆等先后观看演出, 并给予高度评价。拍摄的电影《最后的讲座》于2011年在央视热播和全国上映。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原名誉院长、著名剧作家沈虹光同志先后创作了《五二班日志》、《同船过渡》、《搭积木》、《丢手巾》、《幸福的日子》、《临时病房》等话剧, 在全国及国际上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肖惠芳同志在影片《开国大典》、《陈赓》等影视剧中成功塑造了宋庆龄的形象, 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她曾荣获“话剧金狮奖”、“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女主角奖”等多项全国大奖。近两年, 国家一级演员周一鸣、王国强、刘瑜分别荣获“话剧金狮奖”。话剧《信义兄弟》荣获“话剧金狮奖”和“楚天文华大奖”。《信仰》巡回演出, 好评如潮。并荣获2012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沐浴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 院长夏晓华、党委书记康建民、副院长王国强、贾先银, 将和全体员工一道, 围绕“出精品、推经典、育精英”的工作重点,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克难攻坚, 为把剧院建设成为精品迭出、人才辈出、绩效突出的全国一流剧院而不懈努力。

《信仰》到底是一部怎样的话剧?

兼听则明, 您还可以从侧面来了解它。

让信仰的火光照亮征途

王敏 (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

信仰, 是民族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命题, 是当前社会所急需的。众所周知, 纪实体裁的戏剧非常不好写。演出以炽烈的激情, 采取了现实与历史交织, 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大量吸纳表现艺术的语汇, 塑造了张绪等离休老红军干部们离而不休, 寻找新的战斗岗位, 宣讲革命传统和革命信仰的共产党人英雄形象。他让我想起高尔基笔下的丹柯, 举着自己燃烧的心, 引领人们穿过黑暗泥沼和密林!

舞台设计很有学问, 全剧一景, 质朴简洁:一个三个门的墙, 顶上面堆着两组沙包。一个斜长的阶梯从右房顶向右前方伸下来, 很有冲击力。通过导演的语汇让人联想到, 这三扇门不仅是物质上的支点, 更是深层的心理之门, 记忆之门。是人物的心灵之门向我们打开了, 无数动人的故事绘声绘色地向观众娓娓道来。

信仰支撑主旋律创作

王福麟 (中国话研会副会长、秘书长)

话剧《信仰》剧名起得很好, 直奔主题, 很直白地说明了这出戏要说明什么, 我感觉这出戏在大声地呼唤当今社会最缺乏的东西——信仰。这出戏的作者、导演、舞美乃至长江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 用剧中主人公的坚守和信仰来完成了这部戏的创作。这出戏是当下很缺少的主旋律作品。现在人们的信仰缺失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 这出戏出来得非常及时, 对当前社会是有着贡献的, 是值得提倡的。

一出表演到位的好戏

刘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信仰》在今天具有现实意义, 也是我们现实的一种需要, 我们看这出戏是很有警示作用的。这是一出好戏也是一出很难写的戏, 也是难演的戏。编剧把这个难写的戏写得这么感人, 我觉得他找到了一个很难找的视角。导演不是单纯展示现实和历史人物, 而是展示这种现实和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流, 引发今天人们的思考。我觉得导演整个演出、舞台处理非常流畅, 我特别欣赏灯光和舞美, 我觉得灯光舞美为突出戏的主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 有激情, 真情实感出来了。

主旋律当有一席之地

李法曾 (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这是一部主旋律的作品, 提出了信仰问题, 同时回答了信仰问题, 这出戏给我感觉是股新鲜的空气, 有阳光了, 有氧气了, 沁入人的心扉了。当时我在剧场就感觉到心里很痛快, 我们应该有自信, 就是要排主旋律的戏。“共产党员永远没有二线”, 《信仰》中这句台词给我印象非常深。《信仰》这部戏不是作报告, 纯教条, 戏里有戏剧冲突, 非常真实地体现了生活。导演处理得非常好, 把舞台用活了, 上下左右, 门里门外, 过去现在, 交替时空变化, 独白、群白, 交叉错位。战场、和平环境用得非常充实饱满、生动准确, 尤其是最后的党旗, 楔入顶端的高台阶, 用得特别有力量。演员表演有激情, 性格突出, 尤其是张绪, 我希望大家应该扶持一下这样的好戏。

《信仰》成功地叩击了心灵

郑振环 (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一级编剧)

信仰问题确实需要“挽救”了, 看这出戏我很有感触, 我也在反省自己是否像主人公一样兢兢业业, 坚持自己的信仰。我觉得这出戏很不好写, 把没用动作性的戏, 向戏剧层面上升华, 找出戏剧冲突、人物命运、人物性格来。这出戏写得成功, 不仅在于场上获得了多少的掌声, 更在于他叩击了人们心灵。

醒世之作励志之作

康式昭 (文化部政法司原司长)

这是一部高扬革命理想、坚定信念的警示之作, 是一部呼唤崇高、呼唤奉献的醒世之作, 是一部坚守信仰阵地、打造人生高地的励志之作。这是一部商品大潮下金钱万能时代的反潮流作品, 是一部告诫勿忘入党誓言、牢记党的宗旨的党课教材, 是一曲昂扬的人生价值颂歌。这出戏有洪钟大吕的声势。编剧找到了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途径, 这是剧作家的特别奉献。导演手法时空交错、舞台灵动、虚实相协、刚柔并济, 这出话剧在表演手法上有突破, 是迄今为止时空交错最多、最活的一出戏, 导演功不可没, 灯光和舞台设计也帮了大忙。演员表演都非常到位。长江人民艺术剧院推出了这么一台好戏, 是一个突破, 是极富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现实需要信仰坚守

姚欣 (文化部原艺术局巡视员)

这出戏很有现实意义, 在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 我们还要不要坚持革命理想、革命信念?这样的作品多起来, 这样的社会舆论更强烈些, 有助于重新构建我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这出戏以真人真事为蓝本写成, 生活是基础, 但比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这样的作品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不仅在部队演、在大学演, 还要在社会更广泛地演。

激情是支撑的力量

黄维钧 (《中国戏剧》原副主编)

信仰是形而上的顶峰, 是意识形态的, 这部戏很不错, 很感人。感动有两点, 一个是由真实人物塑造的艺术形象, 自然有说服力。编剧导演对人物的理解很深很准确。在过去的战争岁月里形成的信仰在历史的演变中始终要坚守, 构成了整个戏的激情, 是支撑这出戏的支柱。剧中对时空的处理, 很有机地组织起来了, 构成了现在的价值观, 解释得很圆满, 时空交错的运用是很好的。还有一点成功的是演员的激情, 整个演出的激情, 以及导演的节奏处理, 这个激情始终是这出戏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音乐唤起对历史的回忆, 这个历史的内涵对于这出戏很重要, 是构成人物心理的重要支撑部分。

这样的戏时代需要

姜志涛 (《中国戏剧》原主编)

《信仰》的演出充满激情, 我作为观众深受感动。看了这出戏之后, 有信仰的人都很执著, 坚守信仰的人更值得尊敬。话剧《信仰》饱含激情, 宣讲革命信仰, 讴歌战斗英雄, 这样的戏时代需要, 人民需要。有几点我特别感动:指导员身边有三万斤粮食自己饿死了, 这些坚守信仰而英勇牺牲的人确实值得尊敬。作为地方文艺团体能有这种军人气质、这种阳刚气魄很不容易。总的来讲, 我祝贺这台戏演出成功。

主旋律有震撼力

赓续华 (《中国戏剧》主编)

看这出戏, 我感觉是再一次受教育, 主旋律的戏还能演得这么好、这么有震撼力, 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我觉得有信仰的人灵魂有停留的地方, 没有信仰的人灵魂是漂泊的。我们这部戏写的不是一般的信仰, 是对革命对党的坚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那是因为人民。剧中写到张绪很不近人情, 能感觉到作者是在用这种不近人情来呼唤我们的党、各级领导干部不要忘了老百姓是怎么用小米把你们喂大的, 这是这出戏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地方。

慷慨激昂大开大合

童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编剧)

这出戏最大的成功是让指导员成为第二号人物, 这也是一出把戏剧假定性用到了极致的戏。这出戏主演所表现出的慷慨激昂, 成为最为个性鲜明的表演, 相当吸引人。这种大开大合在舞台上是非常难的, 让去听党课的人能够得到满足, 又让去欣赏艺术的人也得到满足, 这出戏在艺术上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另外我觉得这出戏的冲突不仅反映在舞台上人和人的对立面, 也反应出舞台外社会矛盾的冲突。这种创作经历经验对话剧团体来讲, 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 帮助我们的演员达到一个舞台艺术的新高度。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对于战争经历的念念不忘, 对于红色记忆的怀旧至今, 剧中老红军张绪的革命情怀让人感动。您也许未曾亲历炮火硝烟的年代, 您也许对张绪的怀旧之情感到疑惑, 但这部再现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的话剧, 将会给您一个立体的回答。在一幕幕如梦境般交错幻化的场景中, 在一句句掷地有声真情动人的交流中, 您将会看到张绪是如何在峥嵘岁月中得到了成长和历练, 在艰难考验中证明了品质与信仰!您将深深理解他对信仰为何如此坚守, 您将深深相信他对信仰的热爱与诚挚!

无论在任何年代, 无论在任何社会, 信仰都应该是不可动摇的民族精神基石。人总是需要精神支撑的, 而作为心灵的重要的产物和依托,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群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来具体化信仰一词, 恰如剧中张绪的经典台词所言:“最重要的是心里要有人民!”。内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 对中华民族的信仰, 都是以对人民完成的实事为外化形式的。张绪的故事给人以深思和教诲。

“郁郁陌上桑, 皎皎云间月。非无巧笑姿, 皓齿为谁发?”

如今的社会文化生活, 真是五彩斑斓, 百花齐放。艺术领域和国际接轨、发展迅速, 新的思想和创意层出不穷, 过往略显单调的精神产品大多都被打上了假大空的烙印。然而, 鸡皮疙瘩的制造器又何止是拔高式宣讲?伴随着当今艺术精神以娱乐至上的甚嚣尘上, 各种为博噱头、为博人气的艺术垃圾开始出现, 这种拖低式的俗媚表现, 对中国人的艺术欣赏品味有着更严重的影响。中国人精神领域的追求和审美需要开始谨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路旁葱葱郁郁的桑树, 云间皎洁明亮的月亮。不是没有美好的笑容, 只是我的笑容应该为谁发出?

《人间正道是沧桑》 篇3

该剧以1925年到1949年间华夏大地波澜壮阔的风云变幻为历史背景,描写了瞿、杨两家人五个年轻人与黄埔一批同窗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分别加入共产党和国民党,踏上殊途的命运纠葛和人生经历。

1925年,杨家长子杨立仁行刺北洋政府要员的计划破产,天生性格迥异的杨立仁、杨立青兄弟俩先后背井离乡前往广州寻找各自的前途。立青在姐姐杨立华和共产党员瞿恩、瞿霞兄妹的帮助下,考入黄埔军校。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经过东征和北伐的历练,杨立青成为了优秀的军人,他与进入国民党政府核心层工作的杨立仁产生主义之争。兄弟倆在“四·一二”的腥风血雨中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阵营,因信仰不同分道扬镳。抗日战争爆发,杨立青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场上奋勇抗战,杨立仁则在重庆开展情报工作,兄弟俩既有联合又有暗自较劲。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杨立青不但在各种战场上立下卓越战功,更与盛气凌人的杨立仁以及昔日黄埔同窗进行了直接较量。1949年,国民党兵败后杨立仁众叛亲离,孑然一身退避海外。

该剧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首次在影视剧中全景式、大跨度、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展现了以杨立青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成长历程。

主创阵容

编剧:江奇涛(代表作《汉武大帝》、《亮剑》)

被称为最具历史积淀的军旅作家。花费两年时间,查阅大量史料,五易其稿,终有《人间正道是沧桑》剧本。

导演:张黎(代表作《大明王朝1566》、《军人机密》、《走向共和》、《中国往事》)

善于把握大时代、大题材、大场面,能准确把握历史人物的独特性格、深刻挖掘作品主题。

主演:孙红雷(代表作:《半路夫妻》、《大工匠》、《刀锋1937》)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篇4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了国家的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战的惊险事件,以及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次合作,北上抗日的事迹。整个电视剧以一个不太和睦相处的家庭为主线索——因为家中哥哥杨立仁是国民党的高级干部,而弟弟杨立青则是共产党的一员大将。兄弟俩经常短兵相见,也偶尔欢聚一堂、关系融洽、其乐融融,充分反映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介石抗日时的那一集。杨立仁为了救蒋介石而不幸被捕,半个月后才得以回家。她妹妹杨立华听说后又是着急又是高兴,因为中国人民终于联起手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站在了抗日救国的统一战线。

在人间,会有许多沧桑的精力和痛苦的折磨。电视剧中的哥哥和弟弟曾有相互残害的经历,但那只是一点点曲折,一点点风雨,因为风雨过后,将会是美丽的彩虹。明朝举国闻名的“四家”王守仁不就是经过了几年的磨难与艰辛,终于成为了圣贤吗?

另外,这部充满欢乐和痛苦的电视剧还告诉我们齐心协力,方可成就一番大事业。如果祖先们不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地打败侵略者,我们还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吗?只有团结起来,把所有的力量全都集中在一起,拧成一股麻绳,才可以战胜困难,战胜敌手,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宋朝的杨家将用自己的牺牲感染了士兵们,士兵们和将领们全都团结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终于战胜了入侵国家的辽兵,取得了胜利。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篇5

剧中人杨立仁说得很精辟:“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人屡屡(遭遇了)内乱、革命,各种各样的思潮,熏陶着一个个传统的中国家庭。于是,传统瓦解了、破裂了,生出了(彼此)视如洪水的家庭成员”。杨廷鹤的三个子女,尤其是立仁、立青俩亲兄弟,虽为一母所生、血浓于水,但因信仰不一样、政见分歧,始终格格不入、貌合神离;兄弟俩曾在洗手间大打出手,数度剑拔弩张。1949年后,兄弟俩分隔海峡两岸,终生没有再见面。

杨氏三兄妹所走的人生道路--参加国民党的“右派”杨立仁、参加共产党的“左派”杨立青、虽参加国民党但始终对共产党人抱有同情和好感的“中间派”杨立华,代表了那个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三种不一样的人生选取。看《正道》的一个深刻体会是:所谓的“好人”、“好汉”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以党派、信仰为标准来轻率定位,这大大颠覆了中国以前的各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对我们的长期灌输。在19“大革命”那样的大时代,人的信仰、立场很难一下子确定。杨立仁还在湖南醴陵教书时,是个极左派,那时他看的是《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论述“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这种红得发紫的书;而当时的杨立青只是当地的一个小混混,热衷于偷看戏子的裙下风光,对杨立仁看的那些“红色书籍”更是不屑一顾。可杨立仁一到广州,遇到世交、时任蒋介石机要秘书的楚材(历史原型为陈立夫)后,迅速改变了政治观点,先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后成为中统上海站主任,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而顽劣但为人正直的杨立青却在共产党最低潮、最倒楣时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共产党。杨立华最初也是左派,受共产党人瞿恩的影响很深。她之后虽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但因没有政治企图心和同情共产党,行为每每与“党国”的利益貌合神离,更在自己的火车包厢内“窝藏”共产党要犯。

看完《正道》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信仰”的认识。正因信仰、政见的不一样,剧中人等执着地走自己的路。这期间的情与爱,痛与恨也在战争的血与火中理解了时刻的洗练和荡涤。看完《正道》我不由得深深地感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间悲喜?家不和则人不幸,党不和则国不兴。身处在同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同是炎黄子孙的国共两党经历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此刻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该排除万难实现和平统一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影600字 篇6

当然这部电视剧有很多的漏洞,由于是 从20世纪代一直到50年代,那时中国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所以就显得跳动太快,很多人物的年龄和表情跟不上时代的变换,还有结局瞿霞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可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

我非常喜欢里面的瞿恩,一个网友说里面的瞿恩是结合了瞿秋白、周恩来和蔡和森等一批优秀的中共党员的优秀品质而塑造的一个人物。首先我觉得瞿恩的扮演者孙淳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员,我看他演的电视剧不多,也就只有几部而已《中国近卫军》、《相思树》、《祈望》,但他扮演的都是正气、正直、正派的人,而且还有就是我觉得也许是他符合我心目中的理想的男性形象吧。再回过来说瞿恩吧,他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20世纪30年代他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会是个什么样子,他说党像大海一样会有自我净化、自我调节的功能,但是需要时间。他是一个集理想与信念于一体的人,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奋斗一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那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显然是后者。当他被俘时,有许多人劝降,包括他以前的黄埔学生,他当然不为所动,直到临死前,他依然坚信自己的信念,也正是因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他不能和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他是一个革命导师,是他把自己的妹妹,甚至是母亲引上了革命道路,也是他引导着杨立青一步步走向共产党,他是杨立青的政治导师、精神导师和人生导师,也是他的妻子林娥的革命导师;他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所有的学生和接触过或是听说过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包括他的敌人,蒋介石、杨立仁。。。。。。和那些国民党学生;他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他理解别人,理解立华,因为信念、主义不同而不能走到一起的自己最爱的人,他理解立青,那个被迫用刺刀对准自己的自己最爱的学生,他理解范希亮,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探讨过农民运动而又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在他的身上聚集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很多优秀品质。所以当他被杀的那一刹那,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这样一个博学、大度的人的逝去是共产党的一大损失。

还有孙红雷所扮演的杨立青。说到孙红雷,最初的印象就是公交车上的一款酒的大幅广告,好像是枝江大曲吧,再后来看了他的鲁豫有约,接着就是过年的时候看的《潜伏》,感觉他长得有点幽默,还有就是眼睛小,每部戏都会提起这个问题。最典型的就是《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柯蓝饰演的瞿霞所说的:你看天空是不是就是蓝蓝的一条缝呀?杨立青由一个玩世不恭的破小孩,到黄埔军校的学员,再到一名国民党官兵,一名共产党员,最后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他曾经迷茫过,失意过,是瞿恩将他一步步的引上革命的道路,并坚持走下去。瞿恩是他的精神导师,也是最尊敬的人。杨立青是一个个性极强,脑子灵活,而又伸张正义的人,他在国民党部队内因不忍心看到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他选择了出走,选择了当逃兵,当然在瞿恩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被别人误会过,但他相信共产党的明天是美好的,他相信瞿恩所说的共产党的内部需要有净化的过程。后来当他知道他的恩师被捕时他就说要照顾好师母一辈子,后来因为无法和自己相爱的人结婚时他选择和他的师母结婚,虽然他知道当时并没有产生爱情,有的只是的内心的责任。他是一个男子汉,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还有主演瞿霞,瞿恩妹妹,由柯蓝饰演。认识柯蓝源于电视剧《靠近你温暖我》。在《人间》里她是由瞿恩培养的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他的秘书和联络员。在国民党的监狱里被关押了8年,坚持不说那个秘密,8年对一个人来说不短,在此期间,她的哥哥和林娥结婚了,还生了一个小孩,后又被害。她经受住了国民党监狱的虐待,并坚强的活了下来,可是出狱后,她却选择不和自己最爱的人结婚,她也许只想找个稳定的人相伴,爱情对她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也许是她不想连累和耽误了杨立青。但大家都知道,她依然惦记着杨立青。她是为坚强的女性,只是后来他莫名其妙的死了,让我们有点儿惋惜。

还有杨丽华,始终坚持心中的那份理想。她爱瞿恩,可只是精神上的,因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而又都忠于自己的选择主义不同,政治不同,所以注定不能走到一起。可是她还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保护了一部分共产党,甚至是收养了瞿恩的孩子并把他抚养成人。她是一个无私的人,只是她选择了国民党,如果排除个人价值取向,她还是挺不错的人。

还有林娥,瞿恩的妻子后又成为杨立青的妻子,一位共产党的优秀情报员。编剧的安排有些巧妙,她是杨立青年少不懂事枪走火时伤到的女孩,后又和杨立青相认、结婚。还有瞿妈妈,这位伟大的母亲养育了一双优秀的儿女。她是位共产党员,给自己的子女做情报员,给自己暴露了身份的儿子安置儿子,然后又转入地下。她是那么的善良、优雅、体贴。她知道立华不容易,所以她没认自己的孙子。她在战乱时失去儿子,建国后失去女儿,但她依然坚强的活着,她是一位英雄的母亲,也是英雄母亲。

人间正道是沧桑 篇7

抗战劲旅

1938年9月,国民党为加强福建沿海的防御力量,以第12军团第75师与第2军第80师合编组成第100军,隶属福建闽省绥靖公署。陈琪任军长,涂思宗、刘广济任剐军长,参谋长为张伯纪。下辖第75师、第80师。全军随即奉命参加了福建沿海方向抗击日军的登陆作战。

1939年1月,第100军改隶属第25集团军,同年12月,通过整训补充,参加了冬季攻势作战,收效不大,随后撤至福建漳州一带。

1941年8月,第100军直隶第3战区,由福州调驻赣东北地区,部署于鄱阳湖南侧,担任湖防任务。其所辖第80师留守福州,改隶属第70军:另将第70军第19师和第3战区直辖独立第33旅,改隶属第100军。此时,第100军下辖第19师、第75师、新编第20师。9月23日,第3战区奉命开始在辖区全面袭击日军的活动。第100军对南昌周边日军第34师团各据点频频发动攻击,前进至牛行、乐化和南昌近郊,夺占了楼前市、黄溪渡,并打退日军多次反击。

1942年5月,第100军参加了浙赣会战。浙赣会战中,第100军负责鹰潭地区的守备任务,阻击由东乡及金溪进犯的日军第34师团。6月16日,铁路西端日军分两路进犯鹰潭。第100军部分部队在鹰潭岱宝山阻击日军,随后在贵溪流口与敌激战外,主力撤出鹰潭,退守贵溪、资溪一线。鹰潭地区即被日军侵占,军长刘广济被撤职转押重庆交军法审讯。

8月,第100军负责资溪、上清宫、金溪地区防务,确保浙、赣人闽之隘路。8月20日,第100军第75师收复鹰潭。11月,施忠诚升任军长。

1943年,第100军隶属第六战区,参加了常德会战。第75师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坚持作战,最后仅剩300余人,常德失陷。

常德会战后,第100军在常德、桃源一带整训。1944年3月,军长施忠诚调离,李天霞任军长,在李天霞军长的调教下,第100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显著提高。

第100军先后又参加了长衡会战、湘西会战。在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日前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最后一战》即以此为背景)。第100军杀出了威名,一跃成为国民革命军甲等攻击部队。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共颁发了“陆海空军武功状”107张。其中,第100军荣获14张,李天霞所率领的第51师获“第1号武功状”。

内战屡败

解放战争时期,由第100军改编的第83师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均以战败告终。

1947年5月,师长李天霞因在孟良崮战役中指挥不力被撤职查办,周志道接任师长。1948年8月,该师整编第19旅,为加强济南城防力量由徐州空运济南.改隶属第2绥靖区直辖。在济南战役中,整编第19旅被人民解放军全歼。9月,整编第83师恢复第100军番号,周志道任军长,这是第100军第一次被解放军歼灭后重建。

第100军恢复番号后,重建第19师,改编第44师、第63师,隶属第7兵团。在淮海战役中,第100军被解放军歼灭于江苏邳县碾庄地区。副军长杨荫、参谋长崔广森被俘,第44师师长刘声鹤自杀身亡。

1949年4月,其残部在湖南衡阳重建第100军,隶属长沙绥靖公署,周志道任軍长。6月,杜鼎继任军长。第100军此次重建后下辖第19师、第197师、第307师。这是第100军第二次遭解放军歼灭后重建。

起义风云

1949年8月初,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华中军政副长官兼第1兵团司令陈明仁,接受《国内和平协定》,于8月4日率领绥署司令部、兵团部和3个军共7万人宣布起义,长沙宣告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和起义部队达成协议并经中共中央批准,起义部队在湖南省浏阳县改编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

8月7日,由于特务分子策反,第100军军部率第19师大部、第197师1个团叛逃,被白崇禧改编入黄杰第1兵团。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第100军残部参加了衡宝战役,军部和第19师大部被人民解放军歼灭。12月中旬,第100军残部在广西战役后逃入越南。1950年2月,第100军残部随第17兵团部窜回国内进行反攻时被歼灭。

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1军被改编为第21兵团下辖的第52军。第21兵团司令员陈明仁,副司令员王劲修兼任52军军长,杨树根任政治委员。下辖第214、215、216三个师,全军共1.5万余人。

改编新生

1950年12月14日,中央军委调21兵团由湘人桂支援广西剿匪。21兵团所部对大小瑶山48路匪军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进剿,共歼匪6.4万余人,收缴各种枪支9.6万余支。而后随着人民解放军部队改编,原100军后称21兵团的人员一分为二(在此之前第216师撤销,其人员补入第214师、第215师)。

1952年4月,原第21兵团部、第214师改组为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赴湖北修建荆江防洪工程。几个月后,至海南海口参与国防建设与临战训练。1953年1月,铁道工程第9师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9师,进入朝鲜。1954年6月被整编为铁道兵第9师,先后参加了西北高原铁路的修建、东北等地的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1984年1月1日,该师划归中国铁道部,成为中国铁道部第19工程局,参加京九线、青藏线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2000年9月其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现为中铁19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武温福、夏京石等国家客运专线铁路等建设项目。

1968年12月,隶属第52军建制的第215师调入江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9年10月,该师划归福州军区建制,由江西省军区领导。12月,第215师改称第89师。1975年4月,第89师划归第29军建制。1976年又改番号为第87师。1985年9月,第87师归南京军区直属,10月,以该师师部、炮兵团和炮兵第3师一部,组建南京军区炮兵第3旅。20世纪90年代,炮兵第3旅调入福建,被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陆军地地战役战术导弹旅。如今,该旅已划归第二炮兵52基地建制,担任重要的国防任务。

国民革命军第100军,诞生于抗战爆发的忧患岁月,扛起了救亡图存的大旗,取得了一定的历史功绩。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曾深陷内战的泥沼不能自拔,却又在历史关口回到人民的怀抱,走上了光明正义的大道,宛如凤凰涅槃般获得了重生。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它在历史画卷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间正道是沧桑名言[推荐] 篇8

3.没有一支值得信赖的不世之军,你能做什么?什么也做不了!4.该忍时忍,不能气短。该狠时狠,不能手软。5.借力打力 6.谁挡道动谁

7.军旅之事不能令出多门,一个司令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非乱不可。谋议可资于众人,可决断必须归于一将。8.谁有本事归谁

9.老天给你机会,不用,就是对天的不敬

10.班长同全班退,则杀班长,排长同全排退,则杀排长,连、营、团、师,直至军长亦如之。

11.仗打的好不好是其次,首先是效忠

12.兵法都是事后诸葛亮。人家有鱼有肉,你得有牙口。首先你得能打的下来,打好了才有缴获,打不好,别的都白搭。

13.有些事情,只要目的纯正,何必在乎手段

14.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你死我活的事儿,这个没道理可讲,这就是战争 15.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16.敌人,是最好的老师

17.吃菜要吃白菜头,跟郎要跟大贼头,睡到半夜钢刀响,妹穿绫罗哥砍头 18.带兵很简单,没这么多道道,得心贴心、肉贴肉 19.一个令人畏惧的君主要比受人爱戴更安全 20.皇帝不差饿兵

21.跟强敌交手,你不能随着他,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谁的坛坛罐罐最多,谁的损失也是最大的。

22.乡下人打仗,仗的是群威群胆

23.需要用鲜花来掩饰屠刀下的斑斑血迹 24.法家比儒家更有实效

25.战争充满了偶然性,什么样的稀奇古怪都可能发生 26.一切为了孩子

27.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治学 28.早多疑比晚生事好

29.世界上所有的监狱都不是旅店 3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1.这个世界上,除了人伦、人理、人道之外,还有王道、霸道,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利益 32.任何一个出口,就是另一个入口

33.孟子见梁襄王,襄王问,天下如何才能安定?孟子答:天下归一就安定 34.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武力政权

35.扭在他们的辖区里打,摧毁、削弱他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拖垮他们 36.差一点和差很多都是一个结果

37.我们或许会被打败,但绝不会被消灭 38.成者王侯败者贼

39.脸是自己的,面子是别人给的 40.无钱不聚兵

41.不是夫妻胜过夫妻,若即若离的,反而新鲜

42.冬天饮寒水,黑夜渡断桥,忍性吞气,茹苦领痛,耐寒扫雪,冒热灭火,夏不挥扇,雨不张伞

43.不要取笑纸上谈兵,这纸上之功大有深浅

44.北洋军阀用保定军校三千名毕业生就统治了中国多少年?!45.就算你是个人才,也需要有人来度你

人间正道是沧桑演讲稿 篇9

秦皇岛市青龙县草碾总校马小明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我来参加这次演讲,起初感到很惶恐,准备的也很仓促,几经斟酌静下心来写了篇原创作品,我的演讲题目缘起于李局长的“提士气、强信心、树正气、塑形象”大讨论活动,写得情真但不知是否意切?

当前作为教师我们确实有太多的无奈。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一段话:捣蛋学生气死你,野蛮家长打噺死你,物价鞭子抽死你,光辉职业哄死你,一生操劳病死你。

我们确实有太多的无奈,殊不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社会形势不利于我们,别人可以贬损我们,但我们不能自我否定,否定自己就是对自己尊严的践踏,尊严是靠自己捍卫的。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与寂寞为伴,就注定了两袖清风。居里夫人曾说:“社会需要有创造财富的现实的人,同样也需要醉心于事业的梦想家。”而我们教师就是这样一群有事业心的梦想家。

教育的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教师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行者。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有一批甘于奉献的人,他们是不识实物的,是逆潮流而动的。正如鲁迅笔下所言,我们的社会需要有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拼命硬干的人。戊戌变法中,谭嗣同本可以离开中国东渡日本,但他没有,他说,古来变法都需要流血牺牲来警醒世人,如果真的需要就拿我的血来祭旗吧。之后才有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

我们是人不是神,也需要生活,但我们目前可能更急需的是一种从教激情。努力唤回我们遗失的爱心,拯救因职业倦怠而颓废的灵魂,快乐的去经营我们的教育理想吧。还记得从教伊始吗?我们初登讲台,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眼神在我们眼前浮现,试问那一刻我们谁没在心底暗暗发誓要把自己献给教育事业。与孩子们快乐生活,那不就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吗?也许踏入这一行并不是我们的初衷,但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与其悲观叹息不如奋斗求索,因为叹息和奋斗同样需要时间”人就应该开心的活,快乐地活,拥有了爱心就拥有了阳光,平凡教师的杰出代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执着坚守着他那山村小学,最终不也用澎湃的从教激情实现了他的教育理想了吗?作为我们教师就应有正气,有一股浩然之正气,对学生要有爱心,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工作更要有一颗事业心。突然想起《行道树》中的一句话,“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而唯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社会只要前行就会有牺牲,选择了神圣的事业就必须有视死如归的觉悟和担当。

《诺贝尔传》读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 篇10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回顾党和福建人民9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党和福建人民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推动了福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卓越贡献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福建出现了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王荷波,“二七”烈士林祥谦等无产阶级革命先驱。1926年4月初,经中央批准,中共福州地区委员会正式成立,方尔灏任书记。中共福州地委直接归中共中央领导,其领导及活动区域以福州为中心,包括闽北、闽东及闽中各地。5月,中共厦门特别支部正式成立,阮山任干事会书记。中共厦门特别支部成立后,陆续派出党员骨干分子到闽西及泉属、漳属各地开展建党活动。中国共产党福建地方组织的建立,使福建近现代史册翻开了新的一页,福建的工农革命运动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福建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始地之一。中共福建地方组织从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痛苦经历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把主要力量迅速转入农村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9月,周恩来、朱德等率领南昌起义军入闽。12月成立了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统一领导全省革命斗争,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省 的农民武装大暴动,先后举行了龙岩后田起义、平和起义、上杭蛟洋起义、永定起义及崇(安)浦(城)农民起义、建(瓯)松(溪)政(和)起义等,在闽西、闽北、闽南、闽中、闽东等广大地区创建了革命根据地。1929年3至5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主力入闽,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闽西革命根据地形成。

福建是中国土地革命政策的创新地之一。闽西、闽北苏区提出的土地分配原则,丰富毛泽东提出的土地革命路线。闽西红色区域与赣南苏区连成一片,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闽北苏区与赣东北苏区形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福建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纲领的诞生地。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古田会议决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为开创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福建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地之一。福建各革命根据地人民以英勇不屈的斗争多次击退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围剿”。到1934年秋,革命根据地面积已占全省总面积的60%多,人口占25%,全省参加红军和游击队的近10万人。福建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之一,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形成的发祥地。毛泽东在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还写下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才溪乡调查》等加强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指导性文章。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4年10月初,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10月上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000多人,先后从福建长汀、宁化以及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在参加长征的人员中,福建籍子弟兵有近3万人,约占总数的1/3。长征中他们担任前锋和后卫,最后到达陕北的仅有2000余人,大部在长征途中英勇牺牲。

福建是红军游击队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之一。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后,福建党组织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在闽西、闽北、闽东、闽中、闽粤边、闽赣边游击区独立地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黄道、叶飞、黄会聪、吴梅等分头领导下,他们以主动灵活的游击战术,英勇抗击“清剿”,牵制并消耗敌人力量,支援了中央红军长征。他们在常人难以想像的险恶环境中,不屈不挠,坚持斗争,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福建是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的策源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福建地方组织认真执行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民族大义为重,迅即投入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在与国民党福建地方当局和驻军达成国共合作抗日的协议后,福建红军游击队5600多人改编为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共4个团北上抗日,占当时新四军总数将近一半。而留在闽粤赣、闽浙赣边区坚持斗争的福建各级党组织,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在闽粤赣边区,还取得了保田斗争的胜利,使20万亩苏维埃时期分得的土地始终保留在农民手里,创造了党的国统区解决土地问题的一个奇迹。1937年10月后,日寇相继侵占福建的一些城市和岛屿。长乐抗日游击总队、闽中海上游击队和闽西王涛支队等,奋起抗击日寇。全省各界掀起全民抗日救亡高潮,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杨潮、邵荃麟、王亚南、黎烈文等一批全国文化界知名人士汇集福建战时省会永安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成为中国东南抗战文化的中心。在海外的闽籍华侨,也以空前的爱国热忱,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富有爱国爱乡光荣传统的海外闽籍侨胞,在爱国侨领陈嘉庚等的组织发动下,捐献巨款支援抗战,组织决死队、救护队、战地服务团、记者团等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许多华侨优秀青年如李林、沈尔

七、陈康容等为祖国献出了生命。为了坚持抗战到底,陈嘉庚还同国民党政府中的妥协投降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

抗战胜利后,福建党组织在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坚持武装自卫斗争。在农村,广泛发动游击战争,为建立民主根据地而斗争;在城市、领导工人、学生、市民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人民革命第二条战线。党领导的闽粤赣边区纵队和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发展到数万人,他们频频出击,打击敌人,有力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解放了福建。

福建是著名的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中央苏区鼎盛时期有66个县,我省就占了30多个,约300万人口。福建老区可分为闽西老区、闽北老区、闽东老区、闽南老区、闽中老区。目前,全省84个县中有67个老区县,其中原中央苏区县已经认定的有20个(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武平、漳平、将乐、沙县、平和、诏安、武夷山、建阳、邵武、光泽),人口约1535万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叶剑英以及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方志敏、黄道、叶飞、杨成武、刘亚楼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我省从事过建党、建军的革命实践。建国初期授衔的开国将军有83人。福建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省有老区县67个,其中重点老区县46个(包括原中央苏区县),全省有3600多个革命基点村,一直坚持革命斗争到全国解放,从而赢得“红旗不倒”的赞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福建发展的新纪元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及第二野战军一部,先后进入福建,拉开了解放福建的序幕。8月17日,福州解放。10月17日,厦门解放。1950年5月12日,东山岛解放。至此,除金门等沿海一些岛屿外,全省基本上宣告解放。福建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在福建的反动统治,结束了100多年来战乱频仍、民穷财尽的局面,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新福建。新福建同全国一样,终于实现了福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3年,党领导人民肃清残敌,剿灭土匪,镇压反革命,进行土地改革、民主改革,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同时,建立国营经济,加强财经工作,合理调整工商业,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恢复和发展生产。

1953年,福建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工作。

1957年至1965年,福建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前进中取得一定成就,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古田溪水电站等水利建设有较大发展,三明工业基地初步建立,鹰(潭)厦(门)和外(洋)福(州)铁路胜利通车,各行各业也都有发展,为后来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期间,福建省沿海地区的民兵和群众,坚守海防前线,配合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实行紧急战备,加强“小三线”建设。“文化大革命”期间,福建仍有不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多方抵制,坚守生产岗位,福建国民经济在一些方面仍 有缓慢的发展。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福建党组织同全国各地党组织一样,立即着手医治十年“文革”带来的创伤,深入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在福建的骨干分子;着手平反冤假错案,经济建设逐步地恢复和发展。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福建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活力,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福建同全国各地一样,实现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历史性转变。从此,福建进入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福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1979年,中央同意福建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将厦门列为全国4个经济特区之一,从此拉开了福建省改革开放的序幕。福建经济建设进入转轨起步阶段。1980年,省委提出“突破中间,武装两头”的战略设想,对全省农轻重结构作重大调整,初步奠定全省经济结构的框架;1981年,进一步提出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大念山海经”的发展经济的战略思想。接着,在全省广大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打破长期停滞的困境,开始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开始起步。至1983年,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以超过全国的平均速度发展。

1984年起,福建的改革开放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年初,省委支持55位厂长、经理联名发出的“松绑放权”的呼吁,提出让“包”字进城,对企业实行承包经营。1986年,省委又作出《关于加快开放、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议》,部署全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工作。1988年,中央批准福建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省份,福建省初步形成包括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地区在内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1984年至1988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12.7%,高于同期全国增长水平,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

1992年8月,省委、省政府把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作为发展战略正式提出来。闽东南包括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五市,辖43个县(市、区),是福建省条件最优越、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福建提出的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发展战略,正是落实中央决策的体现。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2009年5月6日,中央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构建闽台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经中央批准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闽籍或在福建战斗、工作过的何叔衡、李林、邹韬奋、陈嘉庚、林祥谦、瞿秋白、谷文昌、陈景润、林巧稚、钟南山10位福建候选人入选,同时入选的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中还有3位是闽籍。

2010年1月27日,福建省政府公布了全省重点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区域,包括: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环三都澳、环罗源湾、兴化湾北岸江阴半岛、湄洲湾(南北 岸)、厦门湾、漳州古雷新兴石化基地、龙岩产业集中区、三明产业集中区、武夷新区等十大重点发展区域。2010年2月12日至15日,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视察,殷切希望福建要牢牢把握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010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八届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决定,从8月初开始,抓住牵动全局的重点和关键,大干150天,集中力量实施“五大战役”,即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民生工程战役,在加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11月30日投资11.3亿元的平潭海峡大桥建成通车。2010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全省生产总值14357.12亿元,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增长21.3%。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11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最近在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从第一集《乌托邦岛》的内容可以看出,本部系列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信息充实、效果突出。古人云:“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观看,我意识到只有充分地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把握未来,才能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振兴之路,是国家富强之路,是人民幸福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阐释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其实就是正确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实现梦想的过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唯有经历苦难,经过奋斗,追梦的意志才能更为坚毅,圆梦的能力才能更加强大。

人间正道是真情 篇12

假期,我悠闲地漫步在玉米地边。晨光温和地洒在大地上,伴着和煦的微风,玉米叶儿犹如穿着金黄时装的芭蕾舞演员一般,姿态优美而又金光闪烁。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有一种心旷神怡的舒服感。突然,一个清脆稚嫩的声音飘入我的耳膜:“奶奶!奶奶!”我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小孩跌倒在地上,在他身后不远,一位老人慌忙地跑过来,轻轻地将他抱起来。孩子亲热地搂住老人脖子,一个劲地直喊:“奶奶真好!奶奶真好!”多么相似的背景啊!望着眼前这一切,刚才心中的舒服感霎时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难耐的心酸,因为它勾起了我对祖母的深切怀念……

祖母是一位热心慈祥的老人,她最疼我,我也最爱她。春天,祖母总是携着我的小手去找绿草、红花,去欣赏柳树上的绿色小士兵,观看他们是如何不怕风雨与暴晒的。祖母累了,蹲在隐隐泛绿的草地边。每当此时,我都会心满意足地偎依在她身旁,一边抚摸手下的小草,一边听祖母为我讲故事,那音调虽然比不上贝多芬曲子的美妙,但我却特喜欢听它。有时,我也期盼我快快长大,好让祖母过一过幸福的`生活……

夏天的晚上,天气总是热得让人透不过气。等到吃完饭月亮升起时,祖母带我到门前的榆树下乘凉。我望着弯弯的月儿,觉得好神秘,眺望眨着眼睛的星星,感觉很奥妙。问这问那,还经常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惹得祖母哈哈大笑。每提及一件我感兴趣的事时,总要问个水落石出,时常弄得祖母哭笑不得……

秋天到了,祖母带我去田间,让我在金色的季节里尽情享受着大自然无限美景。每到这个季节,祖母总是拿一根老长老长的木棍,在园中的果树上为我摘梨吃。祖母的眼睛不大好,看棍子升到梨旁了,使劲一拨,却只拨下一片树叶,于是她又揉了揉双眸,重新拿起棍子。秋风好像故意要跟祖母作对似的,吹得梨在树叶间跟祖母捉迷藏。看着祖母这样艰难地为我摘梨,我不再那么喜欢吃梨了……

冬天的夜里,当不客气的北风和雪花敲打着窗玻璃时,我又冷又怕,恐惧促使我更深地融进了祖母的怀中,伴着轻轻地拍打的节奏,不觉中进入了梦乡,那种滋味是何等的温馨。

“天有不测风云”。在我十岁那年,突然传来了不幸的消息:祖母得了肺病,已是晚期了。当时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晴天霹雳,险些将我击跨。我心如刀绞,悲痛欲绝……

祖母要去的那天早晨,我心急如焚地赶到她的身边时,她已不行了。苍白的、瘦得出奇的脸颊显得异常平静,紧闭着双眼,紫色的嘴唇一动不动。我用好大的声音在呼喊她,她却永远地不应了。不,这不是真的,我不能没有祖母,我拼命地嚎啕大哭着,希望将她唤醒,可这一切都是徒劳……

上一篇:学开车考驾照必读下一篇:崴脚几个月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