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2024-05-17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通用11篇)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1

一、发扬艺术教育的和谐性,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艺术教育有着其独特的和谐性, 对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和谐, 与我们当前全社会正在进行的和谐德育也是相互吻合的, 也是对校园文化的一种拓展和创新。

艺术源于生命, 是人性中本能的纯真。这种纯真, 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高雅、纯洁。发现和拥有这种审美人生态度, 并时刻感悟它, 使人们变得喜悦、勤劳, 仇恨也似乎不再重要, 一种宽容油然而生, 这个社会也变得彬彬有礼。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艺术理论家都曾对艺术的教化作用进行过阐述。唐代的艺术理论家张彦远就曾指出, 艺术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 以及“鉴戒愚贤、怡悦情性”的作用。伟大的革命家、哲学家马克思, 也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艺术教育, 要求青年不但要掌握科学, 而且要懂得艺术。他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 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 创造美好的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艺术的精髓在于其所承载传递的人类文明精神, 艺术的真谛在于追求美, 而美是和谐的。因此, 自觉追求人文内涵, 培养和谐精神, 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打造坚实的道德基础, 是大学艺术教育的一大优势。

在这里我们所指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 而是指提高、普及的文化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德育的艺术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在艺术的熏陶下逐渐地健康起来,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提高学生素质,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二、发掘艺术教育的创造性, 推进校园文化的创新性。

艺术产生于人的创造性劳动, 是人的自由创造性的本性表现。马克思曾经指出:“生命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 它的类的特性, 而自由自觉的活动, 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正是因为人类精神的自由创造性, 才产生了美和艺术。艺术把生活中的现象与精神上的本质统一在形象之中, 除了具备生活基础, 熟悉生活、反映生活之外, 关键还在于创作者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我们知道, 人的思维特殊性在于与现实打交道的同时, 还与各种知识系统打交道, 才能迅速发展智能, 形成自己思维的逻辑系统, 有能力进行想象活动。

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只是根据有限的口头或文字描述形成相应事物的形象的认识活动, 而创造性想象则可以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由此及彼, 构出未经历过的事物的新形象。创造性想象在人的实际创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艺术领域里的典型形象, 还是科学领域里的发明创造, 都需要创造性想象。高校开展艺术教育,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和思维也是十分有利的。著名科学家、导弹之父钱学森, 就是科学艺术家的楷模。在他的科学探索之路上, 既留下了他探寻科学技术艰苦跋涉的足迹, 也留下了他富于想象、灵活创新的艺术情趣。钱学森小时侯就受到过良好的家庭艺术教育, 后来又受到了音乐家妻子的艺术熏陶, 因此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当他遇到难题, 单靠逻辑推理百思不得其解时, 靠艺术的形象思维、靠直感、甚至靠朦胧的梦境, 往往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爱因斯坦也曾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写道:“我从来就不把安逸和享乐看成是生活的目的本身, 这种伦理基础, 照亮我的道路, 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的正视生活的理想, 是善、美、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艺术和科学领域, 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 那么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在他的心目中, 艺术和科学一样, 具有永久的魅力, 艺术和科学对他是一种莫大的精神安慰和幸福的源泉。

艺术的潜在生命力就是无限地创造,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搭起桥梁, 融合并能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质同样是为了保证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展开, 为教育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针对艺术教育的创造性, 把思想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发挥艺术教育的多面性, 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核心, 也是审美的核心。如果没有带给人美的享受的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 那么世界就没有了文化, 也没有了审美。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艺术, 尤其是在高校文化建设中, 艺术教育更是发展和传播文化必不可少的手段, 也是促进学生理解并融入文化的有效途径。艺术的形式是多样的,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 都是艺术。无论哪种形式的艺术, 都是为了满足人的主观情感需求, 也是人类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 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 表现一种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艺术教育是多面性的, 不仅代表人们对艺术的修养和欣赏, 还能借助各种合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艺术教育自身的诱发作用和感染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能力;通过音美内力的合成,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形成艺术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索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愉快、轻松的艺术形式来改变和调节人的情绪状态, 使人从艺术作品中得到情感的抒发。具有较高艺术素质的人, 能够较好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 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使自己能够从容面对外界的各种困难。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 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个丰富和拓展。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能够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 思想得到交流, 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通过艺术教育让大学生参与艺术活动, 能够使大学生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能得到锻炼,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对艺术的表达能力, 能加深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而高校作为人才的储蓄库, 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领头军, 高校的校园文化必须是既先进, 又和谐, 不失活力, 同样具备文化的统领性和全面性, 只有在此基础上, 高校校园文化和艺术教育本身的魅力才能得以有效的融合和利用。

摘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 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丰富和拓展。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提高学生素质, 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 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文物出版社, 2008年版;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民出版社, 1979版;

[4].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年版;

[5].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 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6].李西建.《审美文化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2

关键词:音乐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作用

校园文化体现的是校园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物质文化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其二,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的各种教务校规,用以约束校园所有的活动对象,包括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维持校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其三,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核心所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音乐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并能协调校园文化三方面建设和谐统一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促进高校物质文化建设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配置齐全音乐教学的一切条件。比如,充满艺术感的校园建筑装饰、合理的校园以及教室的布局、完善的教学设施(音乐器材、音乐活动舞台)等等。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完善的教学条件,能够让教学活动中开展的一切教务活动顺利展开,并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条件完善的教学环境中,心旷神怡、赏心悦目。齐全的音乐教学条件是校园的物质文化,艺术的建筑装饰能够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艺术品味,让教学与学生的情操得到升华。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音乐教育促进高校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是制度文化的建设。建立统一、严谨的规章制度,不仅是对学生的约束与管制,也是对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要求。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是促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保障,是维护校风的基础。音乐教育在音乐的教学上,要求学生能够按照音乐的旋律、结构、织体等有组织的进行音乐学习。在此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规范性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道德观念。而音乐教育中规范的学习习惯,正是能够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相匹配。

三、音乐教育促进高校精神文化建设

(一)音乐教育促进校风建设

音乐教育对高校的校风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校歌上。校歌作为一件音乐作品,要体现校园的教学理念、文化观念等校园的核心思想。音乐教育不仅是对音乐作品的演绎,还要表达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形象与音乐情感。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情感细腻而震撼,优美的旋律能够表达校歌的听觉美感,内在的细腻能够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校训,并能够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真诚勤恳的人生态度。

(二)音乐教育促进教风建设

音乐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不同,因其属于艺术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一样,主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教学。音乐教学过程,在对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动手练习能力,此为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在长期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让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特点与风格,并且,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及对音乐的学习效果,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耐心,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音乐教学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专业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

(三)音乐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所谓的学风,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音乐教育,要求学生对音乐旋律、结构、织体的学习,在此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天赋,还需要学生能够按部就班的掌握学习方法。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人优雅的气质、儒雅的内涵。音乐教育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音乐教育促进校园人际关系建设

校园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能够让广大师生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大家庭。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对音乐的研究,对音乐教学方向的掌控,促进了领导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领导将音乐教研计划安排于教师,促进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建设;教师之间相互切磋音乐教学方案、相互探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状况,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教师对学生音乐教学内容的安排,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为合奏音乐作品而组成一个队伍,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音乐作为一门对天赋、对技术要求极高的一门学科,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为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校园人均极力配合音乐教育。高校也开展各种音乐方面的社团,如歌唱社团、舞蹈社团、音乐剧社团等等,由学校领导、老师组织,由学生参与,大大促进校园里人间关系的建设。

此外,音乐教育常常安排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有盈利目的的,有公益性质的。不论是盈利目的的艺术实践活动,还是公益性质的艺术实践活动,都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集体意识,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与教师成为好朋友。而在公益性质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能够提高学校的口碑,在外树立学校的形象。

四、结语

音乐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加快实施音乐教育的步伐。要跟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为音乐教育健全教育体制,完善音乐教育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音乐教育更贴合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向另一个高度,让学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学生集体提高专业水平以及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妮.提升音乐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新西部,2010,(01).

[2]高平,王花磊.浅析合唱活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品牌(下半月),2015,(03).

[3]张翔.试论音乐教育在军队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4,(11).

作者简介: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3

姓名:边策 学号:1110622056 班级:11药学(2)班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起源于英国,是人们沟通情感的一种形体语言,是任何语言无法代替的艺术。

国际标准交谊舞(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 Dancing),简称国标舞,是在古老的民间舞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体育舞蹈在全世界民间都有比赛,在此同时,体育舞蹈运动还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是体育与舞蹈的结合,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性。体育舞蹈极赋时代气息和体育竞技性质,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并于2000年第五届中国体育科学大会,列为比赛项目。按竞赛项目可分为三类:摩登舞、拉丁舞和团体舞。其中摩登舞包括华尔兹(Waltz)、探戈(Tango)、狐步舞(Foxtrot)、快步舞(Quick Step)和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 Waltz)5个舞种;拉丁舞包括伦巴(Rumba)、恰恰恰(Cha-Cha-Cha)、桑巴(Samba)、斗牛舞(Paso Doable)和牛仔舞(Jive)5个舞种。团体舞包括拉丁集体舞和摩登集体舞。

体育舞蹈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高校学生喜爱,能调动大学生对体育舞蹈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把知识点传达到每个学生。体育舞蹈是由属于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它兼有文艺和体育的特点,是介于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从大学生追求现代时尚、文明角度考虑体育舞蹈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一是乐中健身性:体育舞蹈主要的原因是它富有现代人的娱乐、休闲性,能带来欢乐、舒畅和美的享受。二是行为举止规范性:体育舞蹈自产生就有严格的行为规范。三是综合艺术性:体育舞蹈的综合艺术性体现在舞蹈、音乐、人体造型等艺术上。四是默契配合性: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舞者双方的默契配合。五是易普及性:体育舞蹈运动是一种易普及的项目。这与其舞种多、安全性好、易学、场地不受限制等因素有关。

体育舞蹈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是独特而又重要。

(一)它的独特地位在于它不是传统的书本,而是舞蹈。它是舞蹈,但它的作用不再是表演(SHOW),它作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可能像八十年代的霹雳舞一样影响新的一代大学生。学校就成为这一独特舞蹈的发祥地。

(二)体育舞蹈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可以成为一座与国际文化接轨的桥梁,还是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手段。

体育舞蹈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搭建素质教育平台的作用,体育舞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益智健美的科学体育发展新观念正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进步的文化理念。

(二)高校体育舞蹈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发现、培养、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特长,有利于身心发展,养成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例如学生在各种组织指导下加入各种体育舞蹈社团和体育活动,实现了对体育理念、竞争精神、吃苦耐劳、自我省察、集体主义等精神内涵的领悟。

(三)它是很好的社交手段,它是沟通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能增进友谊。

(四)它还能教会学生如何了解美,如何欣赏美。因为体育舞蹈是美的,是优雅的,是好的。例如体育舞蹈的健康美,身体美,运动美,服饰美,结构美与造型美,音乐美。

我们应该加大体育舞蹈的推广力度,推动该项目在高校的蓬勃发展,突显其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体育舞蹈的价值最大化。相信体育舞蹈必将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舞蹈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艳萍,袁志华.我国体育舞蹈多元化发展趋势及社会价值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

[2] 章巧珍.体育舞蹈价值之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4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其自身具有的文化导向、德育教育职能,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作 者:刘光华 LIU Guang-hua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南濮阳,457000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10 20(6) 分类号:G258.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校园文化   图书馆文化   德育教育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5

校园是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社会“四有”新人的特殊园地。校园文化作为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形成的价值观念、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文化现象,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物质形态为基础的,以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以校园特色的学生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反之,创造出来的校园文化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师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设社会的精神文明等德育工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引导功能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年学生正受到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和碰撞,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模糊、摇摆甚至错位。例如,有些学生受到了社会上“经济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在这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的情况下,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观念、价值取向等,使学生在无形中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政治导向上看,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信念。

(二)规范行为功能

校园文化的规范行为功能表现为两种约束形态,即“硬”和“软”。“硬”约束功能主要表现在校规、校纪、校训等制度文化建设。这种规范和约束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明确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从制度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内化为自觉要求。“软”约束功能主要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等文化建设。通过良好的校园风气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自觉的认同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价值观,更好的把形成、思想和价值观念统一到学校目标上来。

(三)情感陶冶功能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如果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课室的教学设备完善齐全,学生的心态自然会得到优化、情操得到陶冶,从而产生激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陶冶功能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暗示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增强自觉学习的原动力,消除厌学的消极心理。

(四)精神激励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核,强调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用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激励学生则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种常见方法。如在“清明节”“雷锋月“”国庆节”等富有人文教育的节日,组织师生开展扫墓、参观烈士故居、学习雷锋等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革命先烈的顽强意志、拼搏精神、奉献意识等,学习到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辱观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三、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良好的德育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引导德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在校园内实施的途径。

(一)营造优良校园环境,发挥环境扬德的作用

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促进学生在深层心理结构中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文明程度。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从学校的整体布局、建筑造型、色彩以及校园绿化、教学硬件的构置等方面,根据培养学生的情操入手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如独特的建筑风格、有教育意义的名人雕像、警句名言、廊墙面文化等。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而制定的,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具体地说,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终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制度文化。

(三)加强文化活动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学生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校园整体风貌、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它是学校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的形成和延续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这种影响和作用往往是任何课程无法比拟的。因此学校应多组织、设计、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各类知识讲座、辩论赛、演讲赛、征文比赛、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月等等,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这些文化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能直面一些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结束语

总之,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隐性影响是一种有力的无声的教育语言,学校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具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这种“隐性影响”,充分发挥其巨大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丁兰华《.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载《今日科苑》,第8期.

[2]李鹏鸽《.浅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新途径》,载《青年与社会》,第1期.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素质教育,校园文化,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 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 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规定中可以看出, 图书馆是一个文化教育服务机构, 高校图书馆员应以服务学生为本, 否则图书馆的一切建筑、藏书、设备、技术就没有存在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为大学的教学、科研、学术等活动所提供重要的文献保障服务, 才使图书馆成为现代大学极其重要的支柱之一, 成为大学无可争议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中心。[1]

2. 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场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他们的素质好坏, 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们国家的面貌,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大学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 是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此,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而, 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优秀作品, 让他们利用闲暇的时间有阅读的习惯, 如果这个时间用得好, 可以使学生在智力、体力、个性、心理等得到健康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 新的外部环境刺激他们想多了解世界, 单纯的教育内容远远不能满他们的要求, 指导学生阅读有理想性、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的读物, 不断获取知识, 增长才干, 提高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努力, 图书馆寓素质教育于读书活动之中。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良好品德的培养, 不仅深入于各科课堂的教学之中, 而且要贯穿于学生学校生活及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中,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3. 课程内容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建设进程的提速, 高校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一重要性的主要表现就是, 高校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逐渐由原来被动的变为主动的、潜在的变为显在的、宏观的变为微观的, 直至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课程之中。从对课程内容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内容具有方向指导作用。也就是说课程目标一旦有了明确的表述, 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而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最直接的体现, 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 直接指向“应该教什么”的问题。课程内容是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比较独立的知识单元, 是实施专业教育的基本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要系统完整, 并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高校图书馆应积极组织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 必要时可以直接吸收相关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组建一支知识信息服务团队, 把国内外同一课程内容建设的现状尤其是他们通过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最新进展、研究动态、最新成果等, 搜集、综合、分析、整理建成相关专业资料库, 提供优质网络资源。以此来促进自己学校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2]

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 具有贮存信息资源与文化资源的能力

图书馆是集知识、信息、文化于一体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汇集了用于大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研究的必要的文献资料, 而且集中文化、娱乐等多种信息资源, 它对读者的影响要比社会大文化环境更深远一些。[3]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 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由于当今社会文献的生产数量较多、增长也特别快;社会文献的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文献的时效性强;文献的传播速度也加快, 文献的内容既有交叉又有重复;文献所用语种也不断加在大, 使人们普遍感到利用起来十分不容易。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分析综合、指引, 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信息流, 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传递, 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它们。传统型图书馆位置固定, 读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去书馆的路上。通过对馆外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搜索、过滤, 成为虚拟馆藏, 形成更加宽广、快捷的信息通道;再通过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使馆藏文献走向数字化。数字图书馆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 读者只要登陆网站, 轻点鼠标, 即使和图书馆所在地相隔千山万水, 也可以在几秒钟内看到自己想要查阅的信息, 这种便捷是以往的传统图书馆所不能替代的。

2.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当代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是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两者是息息相关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学生的文明素质是指以思想修养为灵魂, 以文化修养为基础的一种高尚品格, 是综合素质的核心。文明素质教育与任何其他素质教育相比都应该处于优先地位, 因此, 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 提高大学生素质特别是文明素质, 造就大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奉献的合格之才。

强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 需要各部门积极参与和配合, 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作为高校图书馆, 更有义务来完成这个任务, 它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及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精神风貌等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 起到了思想教育主渠道的作用。[4]立足于素质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文明修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的需要为前提, 把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在加强学生管理过程中, 强化道德教育, 抵制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在深化专业知识教育同时更要重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 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思想教育, 不断实现精神情操的升华, 使学生思想从追求物质享受向建功立业方面转化。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图书馆所具有的丰富馆藏, 可以向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文献信息服务, 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 加工、集萃, 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图书馆可以通过画廊、墙报、学习园地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

3. 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每一项内容又可具体分为许多方面。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枢纽。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是要引导和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从事图书馆的管理人员, 时刻不要忘记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的职能和自己服务育人的神圣职责。在教育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那些世代相传、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弘扬下去。同时, 要努力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 凡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外来文化, 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 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管理和其他管理经验,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优秀的文学艺术、文化思想以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等等, 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吸收。

参考文献

[1]刘彩玉.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图书馆关系的探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 22 (6) :154-155.

[2]张艳鸣.高校图书馆在课程建设现代化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8) :73.

[3]刘彩娥, 邵长城.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悉[J].现代情报, 2007, 8 (8) :129-130.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7

【关键词】高校工会 校园文化

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其校园文化为高校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提供了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由于教职工的活动主要在校园,有意无意地参与着这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同时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和塑造。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工会工作的有机结合。探索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与高校工会工作有机结合,发挥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工会关系的问题上,专家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北京大学的王伟提出高校工会应该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组织者、号召者、引导者和实践者,发挥精神调剂、宣传教育、拓展知识和团结凝聚的作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田君则认为高校工会应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工会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1高校工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

1.1高校工会组织的性质

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高校工会是党和高校教职员工紧密联系的桥梁,它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在维护高校教职员工利益的同时,团结和动员教职员工为全面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高校工会作为党领导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和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法律所赋予的社会职能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去。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通过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高校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1.2高校工会组织的职能

工会维护教职工利益的职能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号召者,依法维护教职工的教育权、劳动权、健康权和经济权是工会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使工会与教职工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关系,成为教职工的信任与依靠,使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组织和号召教职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优势。

高校工会要动员教职工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教职工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教育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教职员工队伍,从而不断发展校园文化。

2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2.1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核心文化,体现着高校的组织价值。学术界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看法各异。林清江认为:“学校中各组成分子所构成的价值行为体系,称为校园文化。”朱颜杰则认为:“所谓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尽管学者们对校园文化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大学校园文化是教职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中,慢慢形成并遵循的有本校特色的教风、学风、校园精神等的高度概括。

2.2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2.2.1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它规范人的思想并制约人的行为。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2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对教职工进行感染和陶冶,它可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消除正面教育所引起的逆反心理,收到正面教育达不到的效果。

2.2.3激励功能

校园文化可使教职工从内心产生高昂情绪和进取精神。这种积极的情绪和精神可以形成持久的驱动力。

2.2.4约束功能

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它把教职工的共同利益、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教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

2.2.5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能唤起和激发人对学校的感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3.1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黨、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高校工会作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负有重要责任。健全的组织体系,群众化的工作方式,使得工会本身具有独特的优越条件,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号召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2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2.1工会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教职工组织起来。工会是教职工的依靠,深得教职工的信赖,在群众中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很容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教职工凝聚起来。

3.2.2工会是学校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这一特殊身份使得工会在密切党群关系和引导教职工的任务中有重要作用,从而使工会更容易把教职工紧密地团结在学校党委的周围。

3.2.3工会在校园教育工作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教育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可以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通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满足教职工的精神需求,使其在无形中受到教育。

3.2.4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良传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文化、体育竞赛等活动来激发教职工的爱校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4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和教职工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方法与途径

4.1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和教职工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方法

4.1.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凝聚力

高校工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通过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等活动温暖人心;通过开展师德标兵等先进评选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

4.1.2 树立“以学术为本”理念,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

高校工会必须树立“以学术为本”的理念。高校工会要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创造宽松、自由和民主的学术环境,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4.1.3树立“以服务为本”理念,优化工会的服务体系

工会要以“服务学校、服务教职工”为工作重点,找准服务的落脚点和结合点,优化工会的服务体系,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4.2高校工会参与校园文化和教职工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4.2.1把教职工素质的提高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提高教职工素质为基本出发点。高校工会要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加大执教和工作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和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提高教职工业务素质和能力,引导其为学校发展多做贡献。

4.2.2大力培育校园精神。

工会的基本工作之一是宣传鼓动,用教职工身边涌现出的各级劳模、师德、三育人等激励和感召教职工,导向和示范校园精神。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及时总结先进经验,赋予校园精神新的内涵,不断提高校园精神的品位。

4.2.3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教职工的精神生活。

高校工会要督促和推进学校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

4.2.4从制度上对教职工个人利益予以充分保障。

工会负有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工会在关注教职工群体利益的同时,还应该认真关注教职工个体的愿望,真诚地听取不同个体对工作条件、利益分配以及其它涉及其切身利益事务的意见,更好地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教职工的积极性。

4.2.5推进校园民主政治建设,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重视人的价值,开发人力资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而民主管理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形式,通过切实有效的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可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其聪明才智。工会要通过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极大地丰富校园管理,并使这一管理文化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有效地推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使刚性的制度软着陆,使学校管理文化和谐自然。工会要依法努力扩大民主管理的渠道,给教职工提供多方面、多渠道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努力在全校打造一个各尽所能为学校建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伟.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力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 24(1):38-41.

[2] 田君.高校工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 10(5):556-557.

[3] 常顺英,李如燕.发挥工会组织优势 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2008,(6):63-67.

[4] 易良红.论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08,(6):157-158.

[5] 苏景强.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定位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0(5):72-74.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8

燕山大学 李季

内容提要: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高校工会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从维护职工权益、调解劳动争议、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疏导思想矛盾、倡导校园文化、沟通党政各方、救助困难职工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工会 和谐校园 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就是构建和谐校园。为此高校工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工会十五大精神,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探讨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立足全局、服务中心,履行教育工会的职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职工权益的维护作用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党赋予教育工会的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强化职能,更好地为职工服务。”

高校工会所维之权,既包括会员的经济权利、工作权利、劳动权利、人身权利,也包括民主权利、政治权利和其他合法利益。工会在维护学校总体利益的同时,要更好地代表和维护好教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要坚持“以职工为本”的原则;坚持“两个维护”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原则;坚持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长效机制;坚持“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五位一体”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使工会维权力量不断增强,领域不断拓展。

目前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发展的黄金时期,又处于矛盾的凸显时期,尤其是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尖锐复杂,许多改革举措,像住房制度改革、工资福利制度改革、职务变动、职称评定等方面都有可能侵犯职工的利益。工会要依法代表职工利益,敢于提出独立见解。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源头参与上,在学校每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规章制度出台前,做好前期的研究工作,通过在较大范围内对职工的调查听证,在广泛征集、了解职工的意见基础上提出初步建议。从而使学校正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和教职工承受程度,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到制衡作用。

二、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作用 随着高校全面改革的深化,高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于各类职工管理模式、岗位类别、编制身份不同,个人的工作条件、工资标准、福利待遇也出现了较大差别,产生了许多新的不平衡不合理现象。

当前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的劳动争议主要表现在:学校任意解聘、辞聘教职工,侵犯教职工劳动权而产生的争议;教职工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持有不同意见而出现争议;教职工对工资待遇、劳保福利不满发生矛盾;教职工任意撕毁聘任合同,违约解除劳动关系与学校产生争执等等。

按照《劳动法》规定,学校应建立以工会为主、吸收教职工代表和学校行政代表共同参加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自愿原则下对争议进行调解,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把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

另外,还要从履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职能入手,按照教代会的授权以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条例规定的内容,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和全方位的检查,监督聘用合同中有关条款的执行和落实,及时制止和纠正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和问题,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促进作用 民主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高校工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首先要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作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工会要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通过大力宣传和扎实工作,使学校各级领导牢固树立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所有重大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讨论审议,所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同时要做好教代会闭会后日常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权和代表提案的督办工作;积极促进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不断推进教代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

其次要加强和规范校务公开工作。要把校务公开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理念,完善由“党委领导,行政主抓,纪检监察、工会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师生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把校务公开与学校的管理有机融合,推动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

四、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职工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教职工。高校工会要把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工会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把高尚的师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开展讲师德、正师风、树师表、铸师魂教育活动,教育职工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深入开展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树先进典型,弘扬优良师德,增强职业道德,通过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弘扬新道德、新风尚。

要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广泛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对教学工作、教学方法深入探讨的兴趣,发挥青年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要注重培养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导等多种方式,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更加关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注和谐校园建设,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五、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职工思想矛盾的疏导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示,工青妇组织要针对各自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引导群众的作用。

工会组织来自群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工会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中的主导作用。在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建立连接的纽带。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工作,用交流疏导、民主讨论、说服教育等方法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用真理引导职工思想,用真情温暖职工心灵,用真心维护职工利益,切实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工作做到广大职工的心坎上。

六、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作用

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健康向上,宽松祥和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搞好了,师生员工就会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学校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校工会有倡导和组织教职工进行自我教育的传统和优势,也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之中的丰富经验。工会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群众活动,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各类职工社团协会组织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文艺、体育、科技、娱乐等活动,努力为广大教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教职工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七、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党政各方的桥梁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广泛的沟通。高校工会要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搜集反映、沟通情况、反馈信息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上情下达、下情上递的信息反馈处理机制,畅通教职工参政议政渠道。

一方面要积极敦促校党政领导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推广实施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学院、处室二级体系和人数众多的会员,建立教职工思想信息反馈机制和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传递网络,及时掌握职工群众的各种心态,洞察职工群众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预测和分析职工队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依据工会的各项职能加以积极的处理与调节,为学校党政领导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搭建坚实的平台。

八、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困难职工的救助作用 对困难职工的救助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困难职工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也是最易于激发矛盾冲突、影响安定团结的薄弱环节。工会要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第一监督人”,真心实意关心困难教职工生活,全心全意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当前,要特别关注低收入职工、重病号职工、新引进人才、外聘人员的生活,主动配合学校党政解决职工住院看病、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问题。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各部门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工会组织在其中应积极发挥作用,配合学校党政抓好和谐校园各项建设工作,努力把学校建成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工作学习的乐园,成才的摇篮,和谐的校园。

作者简介: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9

关于申报2010年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生党建课题的通知

各学员:

为鼓励党校学员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学习研究、总结学习经验,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党建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途径,增强大学生党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现将2010年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生党建课题申请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考题目

(一)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1.创新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形式

2.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3.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4.学生党员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新探

(二)大学生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学生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责任的探讨

2.发挥党员精神,建设文明校园

3.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4.××学院精神的培育与弘扬问题研究

5.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

6.以党建带团建的思考

二、申请办法

申请者要围绕上述参考题目,结合所在院实际情况和自身专长,拟定题目,每组三至五人,并填写《2010年第一期培训班学生党建课题申请书》(见附件),一式2份,交党校办公室审核立项后派党校教师给予指导完成。咨询电话:68680936

三、评奖办法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颁发荣誉证书,纳入考核,推荐发表,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四、要求

1.字数2000以上。

2.结合实际,遵守论文写作道德规范。

3.申报截止时间:2010年4月27日。

4.课题完成时间:2010年5月28日

上海金融学院党校第二分校

2010年4月13日

附件

上海金融学院党校第二分校2010年第一期培训班

学生党建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课 题 负 责 人

所在院系会计学院会计系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10

关键词:高校 工会 和谐校园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会作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组织,是高校党委和行政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会要找准自身定位,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1 充分发挥工会的参与职能,奠定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

工会法规定工会应该组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参加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民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高校工会作为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其参与职能,动员和带领教职工积极参政议政,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维护校园环境的和谐与稳定。教代会制度是保障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工会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工会应坚持定期召开教代会,对学校的重大变革和重要事项,尤其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必须按规定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充分利用教代会参与学校的决策。坚持做好教代会提案工作,提高提案的质量,跟踪提案的流转、处理、通报、公布等环节,提高提案工作效果,落实提案工作的满意度。校务公开制度也是保障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形式。工会作为教职工的代表,应积极配合学校探索校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使校务公开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组织广大教职工对校务公开的内容进行监督,并认真收集监督反馈,保证对校务公开的监督落到实处。

2 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职能,调动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性

维权职能是高校工会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职能。高校工会务必要强化自身的维权意识,强化维权职能,加大维权力度,切实维护学校利益与教职工利益的统一,使公平正义在校园内得到充分的体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首先,工会要多为教职工做实事做好事,对自身的维权职能加强宣传,使教职工充分认可工会的维权职能,这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能的前提条件。其次,工会要不断完善维权机制,搞好源头参与,始终把教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主动关心教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突出抓好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从源头上维护教职工利益,帮助教职工减轻在精神上和物质生活上承受的压力。第三,畅通教职工的维权渠道。完善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成立专门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建立劳动关系矛盾预警、疏导以及各种帮扶的长效机制,引导教职工理性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有效化解矛盾,达成共识。第四,通过各级工会组织直接与一线教职工接触,随时掌握教职工的思想状况,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根据教职工的意见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更好地表达并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具体利益,更好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

3 充分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营造和谐校园建设的氛围

工会的教育职能,是指工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校师德建设,打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职工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工会应根据自身特征和工作实际,努力配合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育工作:一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师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标兵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树先进典型,增强职业道德,营造“三育人”的良好校园氛围,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二是发挥高校工会的优势,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为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增进教职工间的友谊,建设和谐氛围。三是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工会要研究和探索履行教育职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既要充分发挥工会与教职工联系密切的独特优势,深入基层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护、调动和发挥好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4 加强高校工会自身建设,提供和谐校园建设的保障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对工会组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工会要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教职工权益、促进校园稳定中有所作为,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要加强高校工会组织建设。高校基层工会直接联系、服务教职工,扩大基层工会组织覆盖面,深入开展建设教工之家活动,选好配强基层工会主席,抓好基层、夯实基础,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履行基本职责、促进各种关系和谐的作用。

要提高工会干部素质。不断加强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武装工会干部头脑,增强工会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加强工会干部的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做教职工的贴心人。不断加强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精通业务、懂法律、会管理的工会干部队伍。

要创新工作方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会工作,加强组织制度创新和活动内容创新,努力探索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新举措和推进工作效率的新方法,为和谐校园建设作贡献。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工会组织所具备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工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应有的作用。高校工会一定要认清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团结和动员广大教职工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使校园里人与人、人与环境、学校与社会等诸多关系得到和谐发展,发挥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亮.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改革与开放,2012(4):76.

[2]肖军,王其军.发挥工会作用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工会论坛,2012(1):43-44.

[3]许琴.新时期高校工会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J].工会论坛,2012(2):37-39.

[4]窦敏.论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0(5):201.

实践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11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一) 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和谐校园文化, 既包括一所高校全体员工所拥有的价值取向、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 也包括大学的校容校貌、建筑风格、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研设备。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本身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又是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 也是接受者。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精神文化, 即由校园文化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组成, 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导向作用;二是制度文化, 即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制度文化, 是其他文化得以实施的保障;三是物质文化, 即由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构成的各种教学、科研、设备等, 通过其外在特点来表现学校的文化特征。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 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的过程。

(二)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对推动高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大学不仅是传播科学知识,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 更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奠基地。大学教育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而现代化人才的培养, 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社会观念教育和人际观念教育, 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2.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对促进校园环境的和谐建设有重要意义。

三十年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平以及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差异明显等社会现象。在高校中表现为:大学生生活水平差距大、大学生就业困难等现象, 这些现象所引起的不满情绪的积累必然会引发矛盾冲突, 为校园的治安埋下隐患。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以共同理想为纽带, 用和谐的理念把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群凝聚起来, 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和睦相处。只有这样, 才能化解矛盾、优化环境, 在高校内形成稳定和谐、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

二、图书馆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 图书馆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构建和谐社会, 需要在全社会传播和谐文化, 倡导和谐理念, 营造和谐氛围,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构建和谐文化离不开图书馆的参与。大学图书馆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例如读书报告会、举办专家讲座等活跃读书氛围, 调动学生读书兴趣,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同时, 图书馆的建筑格局、环境装饰、服务态度等, 也处处体现着大学的人文精神, 体现着大学的校园文化。图书馆通过其教育和服务职能, 在一代一代师生中传承着大学的文化精神。由此可见, 图书馆是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传播的核心。因此, 为了建设良好的和谐校园文化, 必须首先建设好能提供先进文化的和谐图书馆。

(二)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育人环境, 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在加强人才培养、促进高校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图书馆的本身建设, 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改善软硬件设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能力, 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整体软实力。和谐的校园文化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指导、规范着每位师生, 培育和激发着师生的群体意识, 影响和塑造着师生的归属感, 从而对大学生全面发展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对和谐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 高校图书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电子资料及网络资源。它承载着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淀, 传递着各种最快最新的信息, 更是广大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青年学生通过阅读馆藏的各种文献资料, 既能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还能延伸和深化课堂教育, 拓宽知识面, 改善知识结构。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先进的设备和优雅的学习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 高校图书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

图书馆文献资料具有类别的多样性、历史的连续性和现实的时代性, 对师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随着音像、缩微、机读文献及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网络信息等的产生和发展, 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更加丰富。它以多样的、多载体的文献资料为物质基础, 以兼及古今、囊括中外的学科文献, 为青年学生提供科技、文化、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这些文献资源提供给学生们阅览、学习、研讨, 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对他们品德的修养、情操的熏陶、文化的积淀、学问的拓展、思维方式的改进和精神境界的升华都起着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对于他们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 高校图书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书馆能为大学生提供一种适应他们成长的文化氛围和阅读环境。这种文化氛围和阅读环境对校园读者的文化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陶冶着他们的情操,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激励制约机制。与课堂教学相比,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更具有全面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的优势, 也更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张扬。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可以拓宽青年学生的知识面, 使其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智力因素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同时, 高校图书馆还为大学生提供了积极施展自己特色、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机会, 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由此产生自信、产生激情, 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个性潜能, 获得更大的成功。

四、实现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 心系读者, 以人为本, 创建和谐人际关系。

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各种元素中, 图书馆和读者的关系是两个重要的元素, 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以馆员为本, 另一方面是以读者为本。

首先,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以人为本表现在:第一, 应该充分了解每个馆员的知识和才能, 为每一个人找到适合他们的位置, 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馆员工作岗位的相对稳定, 也有利于他们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第二, 应鼓励馆员继续深造, 提升自身素质, 不断更新知识, 与时俱进, 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其次, 对图书馆读者来说, 以人为本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解读者、尊重读者, 明确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二是关心、爱护读者, 充分了解读者, 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三是对读者要坦诚相助, 为读者排忧解难, 积极贯彻“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及服务精神。四是提供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 让读者感到图书馆是“温馨的家”。

(二) 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的自然环境。

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殿堂,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努力营造更加和谐的环境和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图书馆环境建设包括馆舍建筑的设计与布局, 周边环境的绿化, 大厅、走廊、墙壁的陈设布置, 馆网、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先进信息技术的设备设置等。如果这些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全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因此, 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应该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营造更加整洁的环境;另一方面环境建设必须融入高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 目的在于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 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更好的环境。

(三) 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营建和谐的馆风。

图书馆要和谐发展, 关键要有和谐的团队有和谐的馆风。和谐的团队可以为全体人员提供和谐的工作氛围和舒适的工作环境的同时,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使全体人员的职业道德风范、价值观念统一在一个目标上,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可以使全体人员各尽所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谐馆风主要包括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奉献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它们是图书馆全体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也是图书馆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营造和谐馆风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前提和基础。

(四) 更新发展观念, 增强竞争意识。

目前, 图书馆已由过去的封闭、半封闭系统转变为开放系统。开放就意味着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力、信息的交流。有交流就会有竞争, 图书馆已由非营利性社会服务事业机构, 逐步转变为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的兼容体。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就是资源。图书馆是信息系统的一部分, 是信息存贮与传递的中心, 图书馆如果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不巩固其已有的地位, 其作用就会被取代, 地位也就不复存在。因此, 图书馆必须树立市场观念, 增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

五、结语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努力改革创新, 不断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创新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方法, 加快图书馆网络化、现代化建设步伐, 运用先进科学的技术管理图书资源、服务读者,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卫国.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图书馆学刊, 2005, 2

[2].许国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高教探索, 2006, 3

[3].谭焰.构建和谐社会, 图书馆应有所作为[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2

[4].金玉莲.试论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图书馆论丛, 2008, 2

[5].林红.儒家道德智慧与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5, 5

上一篇:新学期作文:新计划下一篇:计财科应知应会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