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4-06-27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精选13篇)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1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往往被很多数理化教师所忽视。他们片面地认为只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的份内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无论哪个科目。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德育渗透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道德是昭亮全面发展的-切光源。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同样要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化学教学 ; 渗透

;德育教育

“ 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老师这样抱怨,事实也的确如此。现在的学生成长环境与我们那时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区别。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心有感触,时代变化,学生的学习思想也改变了。如何教育好当代的学生的确是一个问题。俗话说:“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在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必须承担起“育心”的工作,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才是根本目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的任务,更是每一位科任老师的职责。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感受到要在成功传授化学知识同时,要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形象育人。

现代学生所处的时代是“追星”一族的时代,大部分学生都有崇拜“偶像”的现象。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偶像,学生在与教师接触过程中,会对教师的每一点优缺点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都不能把为人师表形象模范当成一种口号。教师的形象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习俗、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1.1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达到良好的教书育人效果,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实现心沟通与共鸣。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懂得尊重和关爱,要善于激励和鼓励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要做一名现代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热爱生活,懂得时尚。只有与学生有了共同的语言、兴趣,就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就能与学生亲密相处,让学生信任并当做可以交流的朋友。例如:课余时间教师应该拿出自己的体育强项,如打兵乓球、羽毛球或篮球等等跟学生一起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产生联想,感受到老师是-位多才多艺辶人,从而令到学生更加信服崇拜自己。教师能够做到态度和蔼可亲,与学生打成一片,爱护、关心自己的学

生。教师的形象力量才会有效。

1.2 身教胜于言传。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常常要言传身教,其实身教更胜于言传。尤其是德育工作不同于化学知识的传授,不是一般的说教,而是强烈的感染。教师必须做到示范表率作用,有威信。这种威信不来自于教师的地位高低,也不受制于知识的多少,更不表现在语言生动,而是思想上半部,道德品质上的威信。教师要特别的注意身教对学生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必须不做。只有自身做的好,学生才会对教师的教育心服口服。例如:教师上课吋必须做到语言规范,文明。上课从不迟到或拖堂,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得当,就一位好的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修养,有高尚的情操,要衣着整洁,语言举止文明,善良,通情达理,为人正直,公正,以自身良好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精读教材,寓德育于教学。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发明创造都是中国人完成的。例如侯氏制碱法,正是进行良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侯德榜留类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终于摸索尔维制碱法,打破了外国视为珍宝秘而不宣的技术,为祖国创造了更好的侯氏制碱法。讲授化学课中燃料及其利用时,介绍我国神舟五号及神舟六号上太空的燃料制作,同时也讲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以及对化学科的学习兴趣。

2.1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在化学教材中,讨论的温室效应问题,以及白色污染的防止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例如化学课上讲授金属电镀知识时,带学生参观学校旁边的电镀厂,使学生加强了对工厂的废水污染及废气污染的理解,同时明白酸雨对建筑物腐蚀的奥秘。讲授白色污染知识时,加插现时提出的垃圾分类问题讨论,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宣传好垃圾分类,美化环境同时有利社会发展,使学生感同身受,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建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地球环境。

2.2 在化学教学中讲授如何爱护水资源时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和公德意识的教育,围绕学校内宿生用水管理问题,对他们冲凉用水、洗衣服及生活用水如何节约用水的意义。同时也针对当前提出的治理散、小、乱养猪场对环境影响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水资源受污染的危害性。

2.3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化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势头。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实操,增强学生的创新感。例如在这学期广州市开展的“大晶体”制作比赛项目中。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挖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激

发学生的创造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好与差,不仅仅是靠一位高水平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教,如何在学科中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育心。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2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充满矛盾的运动,这是辩证法的核心。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指出,氧化与还原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他们存在于同一反应中,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对概念,而且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学。又如:溶解与结晶,水解与中和,加成与消去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实例。

量变到质变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元素周期律是量变到质变最典型的例子,即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又如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同素异形体性质的差异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如:无机物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物中各种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即使同一种物质分子里不同官能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苯酚分子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此外,结合相关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深厚的民族感情。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是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结合“蛋白质教学”可讲1965年我国成功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于1981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2003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上天。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联系教材相关内容,适当加以展开,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动力。

三、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增加,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把环境保护教育穿插在化学教学之中,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挖掘化学教学内容,从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比如,在讲到二氧化硫时。就可以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告诉学生二氧化硫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份,它能导致水质酸化,毁坏树木、庄稼。

2. 规范试验操作

例如,进行化学实验时,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有些药品取最小或采用微型实验,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会节省药品,减少污染,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改进实验操作

将一些有毒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实验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合理有效,又能控制或避免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如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是一个演示实验,按照教材上的做法,教室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效果不明显,若改为学生实验产生二氧化硫太多,污染又太严重。为此,我们将实验中的铜屑改为弯成螺旋状的细铜丝,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即反应,脱离即停止反应,可以让学生轮流观察或操作,使二氧化硫的产生降到最低限度。总之,改进实验操作方法有多种,我们耍根据学校实验条件和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旧物质和废物,将原有的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改进,以达到更安全可靠、趣味新颖、快捷方便、可控制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等目的。

四、塑造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教育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是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

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3

【关健词】化学激情 渗透德育

初中化学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比较系统的化学知识的开端。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理解,兴趣,爱好是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在化学教学中滲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学大纲中对培养人的需要,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征对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结合化学发明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教育

结合化学史,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物、苍白无力。如在讲解空气的组成的发现过程时,让学生们会认识到,空气这种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物质,它的存在与成分的发现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发现、制取了氧气,这比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已是一种进步,拉瓦锡进一步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的,到后来,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与现实手段,人们才认识到空气里还有其它物质存在,较精确测定了其组成的百分比。并研究掌握了其中很多重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这些用途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些引导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化学家产生了无比崇敬和热爱,也激发学生们探索研究的欲望。同时,我顺势鼓励学生,化学科学中还有很多未知东西,只要我们热爱科学、坚定信心、勇于探索,相信你们将来的某一天也会象这些科学家一样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化学试验对学生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更具优势

化学试验不是盲目地乱撞,而是有一定的研究程序,即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处理数据、结论、评价,用得到的结论指导进一步的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为例,不同的学生,观察结果不一样,老师的不同的提示,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我在让学生观察时有意安排了几个环节加以比较,如先粗略的观察,再详细观察指定的部位,最后是有步骤的观察。初始观察时都很粗略,大都说只看到蜡烛和火焰。老师通过提示学生要观察仔细,要按蜡烛点燃前、点燃时、燃烧中,熄灭时的顺序过程观察,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现象。观察时充分调动除眼外的耳听、鼻闻、手感等器官的功能认真仔细观察,并提出为什么。这样,学生观察活跃,提出问题也很多,这对学生观察初中化学实验就会有很大的好处。

三、结合已有定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本身就充满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提供了基础。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将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化学知识为载体,自然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指出,氧化与还原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他们存在于同一反应中,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此外,结合相关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结合化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钢铁、化肥等方面产量的对比,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的正确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才能够发展中国。而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在化学工艺上的新成就,如纳米碳管,高分子材料等等,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强烈的爱慕之情、崇敬之情。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们也发现我国现代化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间的差距,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化学水平还比较低。而未来的世界强国,就是科技强国。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学生明白这一历史重任是我们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承担的,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学生身上,激励学生为中华之振兴而发愤读书,立志献身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五、结合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学会与他人共处与合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如在解答开放性习题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培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互为补充。使学生有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并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认识到与他人合作能使自己思想更广阔、更深刻。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让学生自己组合,一起设计实验,一起进行实验,一起分析,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式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生实验中,有意识培养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与人合作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易成功。通过合作实验更使学生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切实培养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合作能力。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克服自私和妒忌,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六、结合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需担负的职责。在化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环保教育:

(1)重视课本上有关环保的知识的教学。

(2)平时教学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课外组织必要的环保活动。

总之,德育的内容丰富多采,教育的方式灵活多变。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因势利导,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手段教书育人,就一定能够塑造出新一代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高尚品德的合格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新课标》

[2]《初中化学教育研究》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4

教师在进行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而且还要育好人,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渗透法制教育,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因为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必须对学生进行法律素质教育,让学生知法、守法,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情操得到陶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中学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这与各科教育教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那么,法制教育在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如何渗透呢?

1.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法学基础》及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质

1.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高为重。”学生受教师的影响非常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感化着学生,因此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优秀学生和合格人才。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涉及交通、安全、卫生、化学药品、环境诸多方面的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作到依法执教、文明执教。教师这个职业是学到老教到老,不仅要具备渊博的业务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随时注重自身良好形象,任重道远、脚踏实地、认真做好自身的本质工作。

1.2教师要谈吐文雅、举止文明、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具有新良好的教风,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幽默诙谐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十遍不烦百遍不厌真正做到小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生多表扬少批评。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3、教师以诚心感动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教学中注意使用术语和文明语言。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化学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在化学实验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化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课作进行法制教育,利用每一次实验机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演示浓硫酸腐蚀性实验,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浓硫酸毁容致残的恶性事件的多张图片,紧接着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刑法》等法律知识。又如,在做粉尘爆炸实验时,学生可以感受到,爆炸不仅是发生在可燃性气体、液体,而且易于燃烧的粉尘也能引起爆炸。教师可以从生活中一些引发爆炸的实例,如矿井发生爆炸、面粉厂发生爆炸等,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易燃易爆物的管理规定》等法规知识。如:加油站严禁烟火或到车站乘车就有“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物品进站乘车”等规定。

3.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化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通过讲授造成水源污染的原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以及水污染给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教育学生应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树立起节约用水光荣的好风尚,亦即对学生进行《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教育。在进行水污染防止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如当空气受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污染时,容易形成酸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教育。教师可以还通过传授一些卫生常识,对学生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有关知识的教育:诸如教育学生认识到饮用煮沸过的水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生活饮用水,要对人体健康无害而有益,但要认识到饮用水不是越纯越好,像有些地区饮水中缺碘,就会使人得甲状腺肿大症状,造成智力残疾,因此在高缺碘地区要食用加碘精盐。再如通过讲述食盐与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的不同性质、用途,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识别假盐。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景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什么叫犯罪。从而懂得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5

蒋武

摘 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真正的人才是专业能力与法制素质二者同时兼备,这样的人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有效的贡献。高中的化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还必须坚持以德育为首,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努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

关键词:化学教育 法制教育

新课程标准是强调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而法制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促进人类社会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一代新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法制教育观念的建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化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同样也承载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新生代教师,我们要抓住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强调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教学环节中的四要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实践化学学科知识的探索过程和相关法制知识的学习,同时向学生介绍学科相关的药疗食疗知识以及相关的环保知识,让学生感知化学与社会生产生

活密切相关,化学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改善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意愿,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来改善人类生活。

1化学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 1.1法制教育对于学生的意义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来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但安其心理特征的发展他们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尤其是对性知识充满了好奇感,若不正确引导就可能会走上触犯法律的道路,因此我老师在上课时的时候要将相关的法律渗透到我们的学科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事掌握了相关法律知识,在受到伤害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做一个懂法、知法的公民。

1.2化学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密不可分

在化学教学中涉及易燃、易爆、强氧化性、强腐蚀性、有剧毒等物质很多,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水体水体富营养化、光化学污染、臭氧层破坏、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等;而化学教学中的学科知识涉及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漂白剂、消毒剂、防腐剂等。这些教学内容无不与生活、生产中的法制紧密相连。化学教学环节中如能正确地联系实际案例适时地切入法制教学,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二者相辅相成。2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2.1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在实验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很多化学药品属于易燃、易爆、强腐蚀的物质,如:酒精、氢气、氯酸钾、硝酸钾、浓硫酸,硝酸、氢氧化钠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些易燃、易爆强腐蚀物品的存放和取用,知之甚少或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三大特性时,讲述了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不慎被洒上浓硫酸,不能先用水冲洗,而要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浓硫酸打击报复伤害他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益。应及时向学生指出:不仅用浓硫酸伤害人是违法犯罪行为,而且携带爆炸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压缩气体、自燃物品、毒害品等乘车、船、飞机都是违法的,要掌握基本安全法律常识,以免不小心造成无意伤害,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遗憾终生。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正确存放和取用易燃、易爆及强腐蚀物品的重要性,同时渗透《消防法》的有关知识,学会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防火灾意识和灭火能力以及在火灾或有毒坏境中学会怎样自救。2.2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食品由于污染而降低了卫生质量或失去了营养价值,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或潜在性危害,甚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教学中,在讲化学与人体健康关系时,通过介绍“毒大米”“毒瓜子”等相关知识,并简单介绍误食后的相关症状;如猪肉中的“瘦肉精”会使人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

死亡;讲述污染食盐中的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漂白剂——二氧化硫;食品中的防腐剂——甲醛;粉丝、白糖中的“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等超标使用造成的食品化学污染。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也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50年代中期在日本因食用遭受重金属镉污染的大米,受害者首先是肾脏受损脱钙,既而出现骨软化、骨萎缩,甚至弯曲变形、骨折,重病者全身骨头疼痛难忍。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让学生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使学生认识到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事形成与那些违法谋取利益的奸商做斗争的意识。

2.3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在讲到有毒有害气体、有机物、加磷洗衣粉、重金属等相关学科知识时,列举相关的的污染事例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学法、守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觉悟。如:每次做实验后,会产生很多的废物、废水、废渣,如果乱排放不仅对实验环境造成污染,也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最终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学习重金属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知识,如第三十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的废水等。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将德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化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较高科学素质、具有战略眼光、遵纪守法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上流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6

浅谈专科医用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五个渗透

目的:探讨专科医用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模式.方法:通过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并从理论上予以归纳.结果: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五个渗透”的有效模式,并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结论:医用化学教学中素质的“五个渗透”能真正起到“淡化学科意识,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为医用化学教学提供的新的思路.

作 者:李志华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 刊 名:中医药导报  ISTIC英文刊名:GUIDING JOURNAL OF TCM 年,卷(期): 13(10) 分类号:G641 关键词:医用化学   素质教育   五个渗透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7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最基本、最简便的途径。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在教学中穿插具体事例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 可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不少。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与环境有关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学习“空气”这课题时, 穿插“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空气污染与危害”等内容, 学生从中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源, 主要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和工厂排放的废气。据调查表明, 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二氧化碳超标的大气环境中, 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而死亡, 另有10亿多人生活在烟尘和灰尘颗粒物超过标准的环境中。历史上因空气的严重污染造成的灾难不少, 且是触目惊心的。如1952年冬天, 伦敦因烟雾事件, 死亡12000多人, 震惊全球。

又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课题时, 穿插“水的污染与防治”、“废水处理与水危机”等内容,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我国的水资源本来短缺, 长期以来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况十分普遍, 许多地区被迫用污水灌溉农田或作为居民饮用水, 对区域居民健康带来危害。因此, 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在课堂教学中, 我把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绿色化学思想,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发挥教师在环保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教师本人的环保意识, 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特别是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 如果产生有害气体, 必须重视尾气的处理工作。也不能把废液、废渣随地乱倒。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 多余的二氧化碳应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吸收。这样, 环保意识在教师的行为中传给了学生。又如, 在学生分组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 在实验前强调学生按用量使用药品,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为用药过多, 过剩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排放, 会使实验室的二氧化碳含量急速升高, 对大家的健康不利。实验结束时, 要求学生将实验废弃物放到统一地点, 统一回收处理, 废液、废渣不能倒到地面或清洗池里。这些做法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二、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根据初三学生年龄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课外活动实验, 使学生明白环保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在课外活动中, 安排一些了解我们周围环境的实验, 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组织学生测定校园内不同地方的降尘量。通过对教室、走廊、宿舍不同环境的测量, 学生们发现降尘量从大至小顺序依次是走廊、教室、宿舍。从而大家认识到人活动多的地方, 空气中尘粒会多。明白学校为什么规定每天一小扫, 每周一大扫, 先洒水后扫地的道理, 并自觉地执行这个规定。又如, 组织学生对校内雨水进行监测, 通过测定雨水PH, 发现校内有时也会降酸雨。根据记录, 如果降雨时吹东北风, 就常会产生酸雨。原来学校的东北方建有数家个体鞋厂和废塑再生厂。这样, 学生就会明白造成降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这些工厂。

2.社会调查, 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严峻性

社会调查也是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进被污染的环境中, 目的是让更真实、更严峻的现实教育学生, 远比课堂的教学有效。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课题时, 我除穿插“水污染及其防治”、“废水处理与水危机”等内容外, 还组织学生对鉴江西支流水质污染进行调查, 发现西江上游有些工厂, 常有大量废水流入, 致使水被污染, 造成西江两岸一批良田被破坏, 江中鱼类减少, 常有死鱼飘在江面上, 有时死鱼多了, 腐烂时臭味熏天。对鉴江西支流水污染的事实, 使学生感到震惊,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严峻性。

3.利用各种形式, 宣传环保知识

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要求学生制作环保知识的板报。如在讲授完“空气”这课题后, 要求学生结合选学内容“臭氧空调和臭氧层保护”、“空气污染与危害”、“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以及收集近年来的杂志、报纸上有关大气层中臭氧变化情况, 产生危害等资料, 刊出一期“保护臭氧层人人有责”的墙报;又如结合每年的4月22日“地球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办宣传墙报, 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使学生心理明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不受污染,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篇8

一、走进课本,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境问题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教材,充分挖掘用于环境教育的素材。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注入式”,改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化验知识的兴趣,强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现状和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既要让学生了解现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问题理论的认识和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更要看参与和解决环境问题实际能力的提高,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目前环保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比如:在学习了“空气”的知识后介绍“大气污染”;学习了“水”的知识后介绍“水体污染”;学习了“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后介绍“温室效应”、“低碳生活”;学习了“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后介绍“酸雨”;学习了“化学肥料”的知识后,重点介绍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二、走进实验室,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备都是通过实验去验证。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注意减少污染,将环保教育融入其中,对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后废物的处理等,学生自身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养成了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自觉把废液、废渣倒人废液缸中,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实验课渗透环保教育意识。

(1)增加药品回收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的实验探究。化学实验中有很多药品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如用硝酸银测定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的实验中所生成含银废液,每次实验完毕,教师应启示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学生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2)在分析化学实验课上运用现代信息实验操作,节约环保。现代信息技术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使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可以通过视频来实现有毒有害实验的完成。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节约和环保。

(3)教师要加大微型实验的研究与应用。微型化学实验是近年我国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领域中新发展起的一类微型化学实验,引起了国内化学教育界极大关注。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尽量小的实验仪器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通过常规分析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微型化改造,对分析化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微型化滴定实验探索。当试剂用量降低到原用量的1/5时,仍能得到符合常量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的实验结果,从而节约了实验试剂、实验经费和时间,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大大减少了化学污染物的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化学实验微型化是目前教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呼吁社会,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来倡导环保,应用微型实验。

三、走进生活,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且丰富多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实效,更具有强的说服力,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让学生走进社会,去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通过身传言教,在公共场所宣传“低碳生活”相关知识,倡导环保、绿色、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电能;节约水资源;节约用纸;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垃圾分类处理。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利用环保法规,强化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9

摘要:伴随“绿色生活、健康人生”日益成为人们新风尚,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在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后实践中努力将绿色健康理念灌输其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环保的生活习惯,实现初中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和化学知识的双丰收。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一、绿色思维以及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中

作为基本化学知识讲授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师要将绿色思维以及教学理念融入课堂的始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初中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各个章节中内容点有关生态健康、绿色化学方面的部分。其次,在具体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注意绿色化学、健康生活等内容的穿插,使之成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再次,在进行具体化学知识授课时,按照既定的前期准备内容进行讲授。最后,在课堂效果评价过程中,例如作业以及测试适当的偏向绿色化学,检验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接受情况。

二、实践过程中严守规范化学操作,融入绿色意识

具体的化学实验和探究性化学实践内容是实践的两大方面。首先,化学实验课堂过程中,授课老师应保障学生的`操作动手过程要严守实验规程,改正其不当的操作行为,对于对环境有污染有破坏的化学物质要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初中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不“绿色”的行为。再次,对于初中化学探究性实践活动,要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在进行化学方面的社会实践调查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调查一下市场上含汞电池与碱性电池的情况,通过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对比,这两种电池对于生态的破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实践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绿色意识的重要性。

三、让绿色行为成为生活习惯

学以致用是知识传授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因此除了在学校的学习过程要有绿色化学内容的涉及,也要积极培养健康环保的绿色生活习惯。比如,大气成分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后,尤其是酸雨形成,雾霾产生的常见环境问题,要培养学生注意硫化物质对于环境的影响,自觉养成在今后化学燃料选择的时候,尽可能选取脱硫程度高的;再比如,通过学习明白了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含磷污水的排放后,在选择洗涤用品的时候尽可能采用无磷产品。总之,绿色化学,健康生活的理念就是这么不经意之间得以体现的。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0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以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思想品德方面会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因此,教师进行德育的方式需要不断改进。中外学校德育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要改进和加强德育,增强德育效果,不仅仅要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且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更有其他德育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在发生变化。正确的德育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化学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有比较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困难、脚踏实地的作风,对化学有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都是学好化学所必须的思想品质。运用恰当的德育艺术,可以把学生学习的目的由被迫动机上升到目标动机,再上升到需要动机的高度,直至抱负动机的高度,使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在非智力因素中,化学成绩的高低与学习化学的动机成正比。在一些化学课的开头,我运用与所讲内容有关的德育资料来引入新课。例如,在讲醇类的时候,可以用将甲醇当成白酒出售致人死记亡的案例来说明甲醇的毒性,售假者的最终下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意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应该通过勤劳致富的道理,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对化学教学起着促进作用。

一、教师用自己的学识与人格,用丰富的化学知识去影响、同化学生,为学生作出榜样

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会对教师进行无意识的模仿。教师的教养、形象、语言表情、气质、性格甚至笔迹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模仿很适合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榜样的作用,可以使他们的缺点没有痛苦和创伤,不觉难受地消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涵养,能将化学知识爱憎分明地溢于言表。很难想象一个仪容不整、萎靡不振的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实验中丢三拉

四、态度随意的教师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要培养好学生的思想品德,“一要靠化学这门学科真理的力量,二要靠教师人格的力量。”每位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对学施加良好的影响,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做化学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动作熟练、准确,操作严格、细致,实验仪器摆放整齐,爱护实验仪器,爱护公共财产,爱护周围的环境与卫生等等行为表现,都能给学生良好印象。当教师讲到原子结构的时候会涉及原子弹与氢弹,这些武器的发明对人类的作用,即人类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科学技术,人类和平等问题,教师可以把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与道德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熏陶。在化学课堂上,当讲到物质的来源与制法的时候,教师用丰富的感情、优美的语言介绍它的历史,从新旧社会的对比中,学生就会从中体会到国家由弱到强及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足迹。例如,我国解放前一般的工业品都不会生产,水泥、煤油、火柴等都依靠进口,水泥被称为洋灰,煤油被称为洋油。解放后,人民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等,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过程。作为化学教师教育的艺术是要善于抓住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因人施教,使化学与道德之间产生的矛盾向教育者预期的目的转化,以达到教育效果。例如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甚至有毒的气体,有的学生会捂住鼻子不愿再把实验做下去或把演示实验看下去,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对化学的求知与危害健康之间的矛盾,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也躲避,就会使这个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对此,教师要以行动更要用课言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要科学地解释当这些气体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使人中毒等知识外,还要提倡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以用居里夫人在明知对自己身体不利的恶劣条件下仍然努力研究,最终提取出放射性元素“镭”的故事,从下面进行疏导,使学生在接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同时接受化学实验,使原有的心理发生变化,新的道德心理形成。

二、善于用化学家的资料与故事激励学生

化学之所以发展至今天,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化学家为之不懈努力,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追求科学的精神应当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新的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与插图较多,但由于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大多以小字形式出现,考试的可能性不大,故学生不太重视,教师也往往忽略。造成一年学下来化学知识学了不少,但对化学史上一些著名的化学家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这些化学家为了发现新元素或新规律而夜以继日地工作的事迹。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挂图或讲解的形式将他们介绍给学生,或经常办些化学园地、介绍学生看几本课外书,或给予在化学学习中德育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这一切都能激发

学生的抱负感与成就感,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克服困难时能自学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11

[关键词]情感态度 课程改革 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080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提出了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但是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多数化学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及能力训练上,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不够重视甚至虚化、忽略。这种认识往往只会教育出高分低能的学生,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从学生的情感和意识态度出发,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体验、生命意志、生命品质,是对传统教育目标的完善与提升,从更高层次上集中体现新课改的核心价值。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化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的几点方法。

一、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有些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位教师才喜欢学习某个科目的。教师形象不仅限于外表,还包括精神面貌、语言风格、性格气质等。本校有位男老师,身材不高,样貌也算不上帅气,但是博学多才,语言风趣幽默,且关心、爱护学生,所以学生都觉得他是最帅的老师,特别爱上他的课,学习热情很高,这就是教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化学魔术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科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主要从理论方面介绍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化学的发展史以及化学在能源、材料、医药、信息、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成果。如果教师纯粹按教材去授课,会使学生认为化学遥不可及,觉得化学很难学,产生恐惧感。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实验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1.利用两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两片玻璃片、少量浓盐酸和浓氨水演示“空瓶生烟”的魔术。

2.利用几个小烧杯、氯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演示“白酒变牛奶”和“牛奶变汽水”的魔术。

3.利用烧杯、胶头滴管、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无色酚酞溶液演示“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的魔术。

4.利用浓硫酸和高锰酸钾、酒精灯、玻璃棒演示“魔棒点灯”。

5.利用体积分数20%的酒精、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灯演示“烧不坏的手帕”。

6.利用铁丝、棉花、酚酞、浓氨水、大烧杯来完成“铁树开花”的魔术。

(三)社会新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就听说过三鹿奶粉事件,上了化学课之后才知道原来跟三聚氰胺有关。苏丹红事件、台湾高雄的金属粉末爆炸事件、天津码头爆炸事件、不合格疫苗事件,以及非法商贩用甲醛给娃娃菜保鲜、用避孕药给黄瓜留花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学好化学才可以预防这些灾难的发生;只有学好化学才知道如何选择健康食品;只有学好化学才知道如何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学好化学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

二、认真研读教材,从不同的角度落实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化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特别是备公开课或课赛课的时候,撰写的教案都会把三维目标描述得很详细,有些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占了很大的篇幅,可是一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往往会被忽略掉。所以为了落实情感目标,授课者要精心备课,把情感目标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渗透情感教育。例如:

第六单元课题3,在讲“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时,可播放意大利“死狗洞”的视频,让学生说出其中的原理,并让学生讨论CO2的利与弊。这个课题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并详细介绍了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措施。教师可布置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与研究,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教育每一位学生都应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努力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环境尽一份责任。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事实出发,介绍纯金属和合金,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学习化学的价值。

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知道化学材料在人类发展中起到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教材后面还介绍了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以及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教师可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通过培养实验探究意识落实情感教育

(一)通过教材中的实验探究落实情感教育

1.人教版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完成,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课本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可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课题1的实验1—3,可让学生讨论这种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并设计实验来防止空气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2.人教版第八单元“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并持续观察一周,交流所用的仪器、用品、操作方法、现象、结论及分析解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防止金属锈蚀的重要性,并用所学知识来防止金属锈蚀;从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未来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认识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用图片展示一些矿物可开采的年限,使学生感受到金属资源是有限的,以此来认识金属资源保护的紧迫性。

(二)通过家庭小实验落实情感教育

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化学的成就感除了来自考试的高分外,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中设计了好多家庭小实验,教师应该鼓励并帮助学生完成这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如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第四单元的自制净水器,第六单元的蛋壳与醋精反应以及收集炭黑的实验,第十一单元自制叶脉书签等。

四、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落实情感教育

初中化学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STS教育思想,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造成的不良影响,而这方面的教育只靠教师的理论讲解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笔者认为可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教育。例如:

1.很多中小学每年都会进行消防演练,可结合教材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归纳火灾发生时的注意事项:(1)用湿毛巾捂住口鼻;(2)匍匐前进;(3)室内着火时不能打开门窗,并说说这么做的原因。

2.上到第四单元《保护水资源》的内容时,可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水污染的例子,并带学生参观附近的污水处理厂,让学生亲身体验净水的每一个环节,同时结合当地治理污水的一些成功例子进行讲解,如南宁市的朝阳沟改造工程、南湖的清淤工程等。参观学习结束后,每位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上一节相关的班会课。

3.上到第十一单元《化肥》时,乡镇中学的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推测问题植物缺乏什么元素,该施用什么化肥,还可以让学生了解附近的水质,认识农药化肥对水源的影响,从而深刻认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重要性。

五、充分利用化学之美落实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学会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也是情感教育的一个方面。初中化学中的美无处不在,比如化学实验现象的美:酚酞变红、紫色石蕊变蓝、红磷燃烧产生白烟、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等,元素周期表的对称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简洁美,等等。教师要在每一节课中将这些美的东西充分地展现给学生,比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整洁美观、实验操作要准确、实验现象的描述要正确等,引导学生观察化学中的美,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后自然会提高化学学习兴趣,而且这种对美的发现和欣赏的能力也会应用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刘知新,何少华,毕华林.化学课程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2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德育大纲》中的德育目标之一是:“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化学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化学教学中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对化学进行探索活动,并取得辉煌成就.如,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我国是最早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的国家;也是最早冶铁、炼钢并用湿法炼铜的国家.建国后,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我国的煤炭、水泥、玻璃等产品已跃居世界第一位;钢铁、石油、化肥、合成纤维、硫酸等也跃居世界大国的地位.在世界化学史上我国也有杰出的代表:发明联合制碱法的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在化学模拟固氮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的著名教育家卢嘉锡等.从古到今我国所取得的化学成就,无疑能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而科学家们不畏挫折、勇于探索的精神,又给学生树立了榜样!

二、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化学教师的义务.在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如,水、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适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可以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明确向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更多城市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缺水危机.早在1977年,我国就已发现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资源缺乏和水资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另外,还可以通过改进化学实验,来达到强化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化学实验总伴随着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生成,这些产物中有的是有毒或有害的物质,散发到空气、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化学实验,从而尽量减少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极好机会.如,在一些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里,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把有毒气体转化成无毒或毒性降解物.如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中,只要将尾气用碱液吸收,就可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的有毒气体的泄露,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和师生的伤害.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运用成功的喜悦去激励和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方面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之中增强自信、磨练意志.

意志体现在克服困难的行动中,是调节行动的精神力量,因此要重视行动的训练,让学生在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把意志磨练得更坚强.在化学教学中有不少社会调查作业,如,调查所在地居民使用燃料的种类,综合环境保护、经济效益、节约资源等方面的因素,给居民合理使用燃料提出改进的建议.在调查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评价总结.要让学生付出努力后能完成任务,要使学生在克服困难后感受到愉悦,学生的意志就能训练和培养起来.

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这个兴趣是不稳定的,有时会因为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误差较大,或者实验的失败等原因,降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如不及时引导,必然抑制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耐心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安排重做实验,直到实验的成功,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由此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进行科学人生观教育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为科学人生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学中,善于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教育.

把化学的发展和作用同人生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激励学生向往并追求美好的未来.如,结合化学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化学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等,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从而进行崇高的人生理想教育.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用中外化学家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去启发学生认识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权势的大小,而在于对他人、集体、社会所作的贡献和创造.如,从药剂师到化学家的舍勒年小位卑,但他从不气馁,异常勤奋自制仪器,发现物质;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从小抱科学救国之志,奋发学习,留美攻读,后来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回国献身化工,发明了“侯式制碱法”等.

化学学科的德育教育与思想品德等政治性学科不同,不能为了加强德育而喧宾夺主.在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要注意一下几点要求:(1)注意渗透的自然性.必须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使其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适度地进行渗透,让学生不感到在接受德育教育,却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切忌生加硬联.(2)注意渗透的延伸性.如,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举办化学晚会或播放录像或参观化工厂或参观污水处理厂的形式进行渗透.(3)要增强针对性.渗透德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观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德育渗透时对症下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十分重要,也很有效,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起来,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力争使德、智两方面彼此渗透,相互启迪,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学德育大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27.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3.

[4]陆真,杨静.美国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材编写.中学化学教与学,2004(7).

[5]王祖浩.九年级化学教师教学指导用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7.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13

一、德育教学方法

(一)针对教学法

化学是一门科学实验性极强的课程,对其必须要进行相关的实验以此来巩固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强化要点难点。老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实践,不怕失败的.学习精神,对化学教学各个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

(二)渗透教学法

化学教学中不仅有相关的理论概念和原理,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理论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其中,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实施了德育教育,让化学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三)引导教学法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老师在准备化学教学课件的时候,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

二、加强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化学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老师在日常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照教材中的要点难点进行相关的实验的时候,要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创设学习情境,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创造思维等能力。在创设化学学习情境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形式,同时,对学生的思想等方面进行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对化学知识和事物有一个正确辨别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韧性,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2]。

(二)发挥老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

老师作为中职化学教学环节的引导者,对学生德育教育渗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职院校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党员的标杆,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同时,中职院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情怀,有利于学生道德教育意识的形成。在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耐心、细心的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化学中的要点难点。一个优秀的老师散发的人格魅力能够起到积极影响作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利用化学家优秀事迹,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

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我国化学科学家爱国、敬业的优秀事迹,同时他们还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探索的科学精神,是我们现代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老师在介绍他们的事迹的过程中,就是对德育教育进行普及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老师利用化学家的学习精神、思想水平、道德教育等方面对学生德育实施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鼓励同学们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3]。

(四)结合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生活中存在很多化学反应产生污染性的气体或液体,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的稳定发展,所以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同时,可以结合实际发生化学污染的例子进行讲解,重点解释需要注意掌握的地方,合理的利用化学反应来服务社会。近几年,我国化工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环境问题频发,老师可以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掌握的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做到规范自身的行为,养成生活学习自觉环保的良好习惯。

三、结束语

对中职化学教育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提升学校的整体文明建设水平,还能为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爱学习、积极向上的观念。

参考文献:

[1]侯德艳.浅谈德育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知识经济,,25(17):160.

[2]郭晓艳.中职化学中的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45(32):125.

上一篇:中国行政史真题及答案下一篇:亏损审核鉴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