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红色旅程

2024-05-05

革命圣地、红色旅程(通用10篇)

革命圣地、红色旅程 篇1

信阳,这座革命红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边抗日根据地和大别山解放区的重要组 成部分。

英勇的信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在中国革命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荣誉,铸就了一座丰碑。

这里是红军的摇篮,从这块红色土地上相继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一支主力部队。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红二十五军从信阳罗山的何家冲出发长征,是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里是红色首府所在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信阳又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的所在。1930年6月,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在今信阳市新县成立,鄂豫皖苏区正式形成。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军委、中共鄂豫皖省委、鄂豫皖苏区苏维埃政府、红四方面军总部等鄂豫皖苏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设在新县县城、使之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飞机在这里起飞。人民军队的第一个航空局——鄂豫皖军委航空局在这里建立。

这里是红色的热土,信阳境内有七个县相继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这里是将军的故乡,从信阳走出百余位共和国将军、涌现出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万海峰、尤太忠等一批名将。许世友将军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1905年出生于信阳市新县田铺镇,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毛泽东曾盛赞,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许世友将军是共和国将军中唯一一位准许土葬的我党高级领导干部;郑维山,1915年出生于信阳市新县泗店乡,13岁参加革命,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地区敌后抗战的桥头堡,为鄂豫皖边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五师的发展壮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是中国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946年6月,从这里举行的“中原突围”,气壮山河;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震惊中外,揭开了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著名的“王大湾”会议在这里召开。在大别山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大别山解放区建设成为巩固的中原前哨阵地,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作战。

这里还是《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首革命历史歌曲的诞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整个革命战争时期,信阳革命老区有100多万人参军参战,30余万人英勇牺牲。英雄的鲜血染红了信阳的山川沃野。

二、探寻革命历史遗迹

信阳革命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是中国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地之一。全市革命纪念馆和革命历史遗迹多达479处,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78处。其中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这些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中,被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就达41处。

2004年,国家正式启动了“红色旅游工程”,出台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信阳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由于拥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文化遗迹,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容易形成吸引力强的综合性旅游区而被中央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信阳市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将军故里、金刚台红军洞群、罗山县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等被确立为100个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一处处革命纪念地,一个个革命历史遗迹,布满了信阳各个县、区,装点着信阳的红色旅游,形成了多点、多线、多主题的总体格局。

三、追随红色旅程

1、“千里跃进”之旅 品牌:千里跃进 激情岁月

路线:信阳市中心城区(红军广场、红色纪念馆、烈士墙等景点和贤岭风光)—息县(刘邓大军渡淮遗址、渡淮纪念碑、息县谯楼古建筑遗址等景点)——光山县(参观中原局刘邓大军司令部首驻大别山区遗址群、“北向店会议”旧址、刘伯承率部脱险战斗遗址、邓颖超祖居、“王大湾会议”旧址景区)——新县(“红色首府”景区等)——商城(红军洞群景区、刘邓大军前方指挥所旧址、五里山等革命纪念地)

2、“将军故乡”环游之旅 品牌:红军摇篮 边区首府 主题:探索先辈足迹 铭记红色历史

路线:信阳市中心城区(参观游览红色纪念馆、红军广场、烈士纪念墙等景点)——南湖四望山景区(从信阳市区陆路至黄龙寺、四望山、游览四望山的革命纪念地各处景点,到浉河港,转水路游览南湾湖风景名胜区,转陆路回市里)——罗山何家冲(由京珠高速公路至涩港出口,游览灵山风景区、九里落雁湖风景区,至“大别山红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景区)——光山县城(沿孙铁铺乡至周党镇,入光山马畈参观三五九旅司令部旧址、王震旧居、到光山县城,参观游览邓颖超祖居)——光山“王大湾会议遗址”纪念地景区——晏河乡游览徐畈革命历史遗址群——新县县城(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大别山红色首府”景区)——“许世友将军故里”(新县田铺乡)——“将军石景区”(新县泗店乡)——“吴焕先故居景区”(新县箭厂河乡)——商城(沿商城西线路至商城县城参观赤城苏维埃旧址纪念馆、商城革命烈士陵园)——出商城县东南至“金刚台红军洞群”景区参观游览——东出皖西六安。

三、“红军长征”之旅 品牌:艰苦卓绝 红旗不倒 主题:学长征精神 传创业之魂

路线:1.信阳市城区——新县(沿312国道经罗山、光山至新县沿途重点景区)——罗山何家冲景区(由新县沿南信叶路,经潘集镇到铁铺镇)——九里落雁湖景区——灵山风景区——鸡公山——市区。

2.信阳市区南湾——鸡公山——灵山——九里落雁湖——何家冲——新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红二十五军长征以后,赤城、赤南红军坚持大别山斗争的革命历史遗址、充分显示了“红旗不倒”的大别山革命精神)——汤泉池——市区。

胶东红色革命圣地·胶东育儿所 篇2

关键词:胶东;胶东育儿所;革命;战争

乳山仁爱文化博大精深,乳山母爱文化源远流长。胶东乳山被誉为母爱圣地,是有着极其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渊源。境内大乳山因像母亲的乳房而被称为母亲山、圣母山,这是大自然中的母爱图腾。由此诞生的三圣母救众生的大乳山传说,将母爱博大无疆演绎得感人肺腑,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乳山人。千百年来,母爱、爱母、孝亲、感恩,在乳山传统道德风尚中,始终占主流崇尚位置。抗战时期在乳山的胶东育儿所,300多位乳娘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养育了1000多名八路军的后代,演绎了真人版的“三圣母救众生”的故事。

一、胶东育儿所的发展历程

1941年冬,胶东医院育儿所成立,主要收养党、政、军干部子女及烈士遗孤。1942年4-5月,因形势逐渐恶化,该所由荣成县沟曹家村转移到境内东凤凰崖村。7月该所改为胶东育儿所,9月又迁至田家村。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所内儿童已由初时的2人增加到220人,所收养幼儿多安排到各村分散带养。1946年2月,根据胶东行政主任公署指示,该所一部分幼儿随公署机关转移至莱阳境地,一部分幼儿依然分居在田家及附近各村。是年秋,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胶东西部形势日趋紧张,去莱阳部分幼儿又重新返回田家村。1948年,胶东全境解放,分散在各村的儿童集中居住,共收容儿童300余人,是年春,该所由田家村迁至离城区较近的腾甲庄村。1952年7月,胶东育儿所由乳山县人民政府接管。

二、胶东育儿所的起步与发展

1.成立之初

1941年冬,胶东妇联派苏政同志到荣成的一个村庄做育儿所的筹备工作,任政治指导员。1942年春,育儿所搬到牟海县(今乳山市)东凤凰崖村。1942年7月,组织派张福芝同志到育儿所任所长,胶东育儿所正式成立。同年9月,育儿所搬至牟海县田家村。胶东育儿所接收了胶东医院育儿所(苏政同志于1941年11月负责筹办)的两个奶母,一个管理员,一个炊事员,两个孩子,就到胶东抗日根据地—牟平县田家村(今属乳山)安了家,一个月后开始接收孩子。当时,送到育儿所的孩子大都处于哺乳期,为来所的孩子寻找不脱产的乳母就成了育儿所的首要任务。在当时的环境下,带这些孩子不但要吃苦,还要担很大的风险,可是育儿所工作人员在与当地党组织和妇救会联系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周围比较偏僻的山村找到了一批乳母,为了便于战时掩护,孩子们都被乳母领回家喂养。

岁月动荡,加之孩子逐渐增多,奶母和孩子集中在一起,碰到敌人“扫荡”时会给转移带来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育儿所把奶母分成脱产的和不脱产的,以不脱产为主,动员周围村子的妇救会,积极为育儿所物色奶母。当时担任奶母的,一般都是村里刚给孩子断奶的妇女或是死了婴儿的母亲,虽然条件恶劣,奶母也很缺,但育儿所仍然坚持把好奶母关,要求担任奶母的妇女都进行体检。为了适应当时的战争环境和沟通奶母与孩子的感情,孩子都称奶母是“妈妈”,并随奶母分散在各村居住。

2.逐步成型

随着孩子的增多,育儿所的管理干部也陆续增加。到1944年,育儿所的工作分为三个组,即总务组、医务组、巡视组。总务组负责生活供给。党和政府对育儿所格外照顾,规定乳母每月发粗粮60斤,作为乳母的口粮及喂养孩子的报酬,孩子的供应按年龄大小分别发给细粮。孩子的衣服每年发两季,春季发单衣、冬季发棉衣,把布和棉花发给乳母做。前方部队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战利品,凡是育儿所能用得着的,都及时派人送去,总务组再分发给孩子们;医务组负责到孩子们的居住村为孩子和乳母检查身体,有病及时治疗,同时向乳母宣传卫生知识,预防各种疾病;巡视组除了到各村巡视现有乳母带养孩子情况外,还要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好调查、聘请新乳母的工作。

3.战争胜利,不辱使命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育儿所也有了较大发展。经胶东行署批准,育儿所从山区搬到离乳山县城较近、交通方便的平原地带——腾甲庄村。为了提高保教质量,育儿所根据年龄把孩子分成两部分。一是小学部,对7周岁以上的孩子进行普通的小学教育;二是幼稚园,抚养管理6周岁以下的孩子。教育设备也有了很大改善,安装了一些大型玩具,还设置了音乐舞蹈、游戏、故事常识等课程。在生活上,孩子们全是供应制,政府每月拨给每个孩子20元钱,统一使用。在饮食上,医生根据孩子年龄及所需营养,有计划地调剂。除了主食之外,还可以吃到点心、蔬菜、肉蛋、牛奶及各种海产品。每逢春节等假日,都要给每个孩子发一套新服装。

解放后,育儿所绝大多数孩子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1952年7月,胶东育儿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根据上级批示,除少数工作人员调离外,其余全部同孩子一起移交给乳山县,改名为乳山县育儿所,受乳山县人民政府领导。1955年8月,乳山县育儿所撤销,原胶东育儿所有9名找不到父母的孩子,由乳山县机关工作人员领养。

三、胶东育儿所文化

乳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乳娘品格令人敬仰、催人奋进,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忠心向党、知恩图报、坚贞不屈、慷慨无私的乳娘精神,生动诠释了胶东人民以命相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在抗战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胶东育儿所的历史上,我们看不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对立,看到的是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根据地的民主政府与老百姓亲密无间,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八路军、解放军、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骨肉深情的见证。

四、结语

从1942年到1952年的十年间,胶东育儿所先后养育了1000多名革命后代。在侵华日军残酷“扫荡”的颠沛流离中,乳母们宁可牺牲自己的孩子,也要确保托养孩子毫发无损。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胶东育儿所的母亲们用母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参考文献:

[1]徐爱清.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J].文史春秋,2016,06:21-23.

[2]于法.红色旅游圣地——胶东革命烈士陵园[J].春秋,2012,01:62-63.

七一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心得体会 篇3

这是一个远离都市的山镇,群山环绕,街道宽约5米,长200米左右,青石铺成的街面从低坡向高处蜿蜒,街镇上总人口有300多人。老街、老屋基本保持着原貌。镇中心竖立着一个大大的牌子,上面介绍着该镇的红色旅游景点资源,“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纪念馆”就在牌子西侧的老街上,12月,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为“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纪念馆”撰写了馆名。葛牌镇纪念馆现任馆长耿宏刚介绍说:“苏维埃政府建立后,葛牌镇很快有了农会组织,红军开始领导劳苦大众抗粮、抗夫、抗丁,斗土豪劣绅,铲封建势力,打富济贫,开仓放粮,这是当地群众难忘这一历史的原因。”目前,葛牌镇已经成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此参观接受教育。

一走进纪念馆大门,呈现在我眼前的那门红二十五军当年用过的大炮,仿佛带我穿越了时空,又回到了那段不平凡的峥嵘岁月。纪念馆展出的实物资料照片400余幅,有当时红军自制的草鞋、防滑鞋、红军用过的文化课本、红军军属证、红军军歌、竹碗、草碗等图片资料,通过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生活在这里的红军的艰苦生活,感受到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通过这次对葛牌镇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的参观,让我学到了很多,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触。

首先,我深深感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我生长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时期,从小没吃过什么苦,享受着国家给我们提供的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这次参观学习后,我懂得了现在享受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自己必须从严要求自己,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革命前辈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其次,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启发了我的人生理念。在了解了当时的革命历史和生活状况后,让我感受到在如此简陋艰苦的环境里,在武器装备、兵力配备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我们党还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终夺取了政权!这个奇迹,就是因为无产阶级战士具有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而实现的。这让我深受启发,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不顺而沮丧,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可笑,所以,今后我要不断地学习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树立坚定的革命意志,铸就坚忍不拔的品质,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做贡献,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

第三,在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创先争优”的号角,为党的九十华诞献上贺礼的时候,通过这次在葛牌镇的参观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觉得我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在党组织内部,不断吸收党员的优点。就拿本人现在所在的党支部来说吧,在这个小小的支部里确是人才济济,各方面都不乏人才,只有在充分肯定与发挥他人长处优点的前提下,再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而造就与别人不同的“优”。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来感染周围的同事。要做到这一点,是以完善自身为前提的。因此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踏实奋进,誓用实际行动诠释“创先争优”的真谛。

学习心得——红色圣地西柏 篇4

2009年7月14日,乡教育工会组织中小学校长到革命圣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参观学习。大家兴高采烈,学习了党的历史,重温了党的光荣传统,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在赶往西柏坡的途中,虽然坐了八、九个小时的汽车,大家各个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参观每一处展点,细心听,仔细看。有的议论,有的交流,有的抄写革命业绩,十分忙碌。大家恨不能把党的这段光辉业绩全部记下来,全部装在脑海中,以鼓励自己继续奋斗。

对我自己来说,更是教育深刻。浮想连篇,夜不能寐,思绪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前我只知道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住过,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召开过,土地法大纲在此制订等等这些大事件。但这次参观,很多过去不知道的事知道了,比如:为什么说新中国是从西柏坡走来?为什么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参观后,我收获很大,开了眼界,长了知识。

想到过去,又想到07年胡锦涛总书记参观西柏坡时号召共产党员要牢记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的两个务必。毛主席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想想过去的艰难里程,想想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想想胡总书记的号召,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弘扬“敢吃苦、肯吃亏、干事争先、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心一意搞教育,全力推进“121教育过程”,五办好让人们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工作。

瓦店乡中心学校

张学勇

红色圣地延安学习考察有感 篇5

2011年晚春之际,百花争艳。我有幸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红色圣地考察学习活动。

巍巍宝塔山下,绵绵延河水旁,又让我重温了中国革命那段激昂的历史。凤凰山上,毛主席窑洞里的那盏昏暗的油灯,在我眼里就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灯塔。白求恩在纷飞的战火中忘我地救治伤员,为我们诠释了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真谛。张思德那一件件尘封的往事,让我们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源头。领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领袖们的人格魅力,一次次让我眼眶发热。延安的课堂教学和现场体验,一次次让我心灵震撼,一次次让我灵魂净化,一次次让我精神升华。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和风范。是在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形成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传统,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之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言行的出发点和 1 归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实现党的路线的重要保证。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在考察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是弘扬延安精神要特别突出孺子牛精神,建设高素质的检察官队伍。延安精神当中的孺子牛精神最核心的是: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有了用这样的精神武装起来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用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取得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新时期检察干警的责任心、责任感的培育,引导检察干警树立“工作就是从头到尾负责到底”、“工作一阵子,负责一辈子”的理念。要坚持抓好干警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一支责任心强、法律业务精的干警队伍。

二是与检察官队伍的人文精神相结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艰苦奋斗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他是我们党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自强不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今天,时代进步了,我们的物质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弘扬新时期检察干警队伍建设中提出的人文精神。一个人如果只是关注物质生活,那将永无止境,既不会有满足感,也不会有幸福感。一个人在基本的物质需要满足后,应更多地关注精神生活,提升内在生活质量。弘扬这一精神,对我们领导干部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精神层面,是要求我 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在顺利的时候,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始终保持永不言败的信念。另一个是在物质层面。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节俭的美德。领导干部的行为对一个单位的风气起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使用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但绝不可浪费,绝不可奢侈,更不可腐化堕落。要牢固树立“节俭办一切事情”的理念,努力在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会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三是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延安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是那个时期,乃至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最为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抗大学员“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着最科学的理论”,抗大坚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向实践学习”的办学宗旨,为抗日前线输送一批批革命骨干。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党组织。为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抗大精神,一方面,要加强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的基本理论的培训,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广大党员的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党员现代科学技术的本领,真正做到技术水平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同时,要坚持学以致用,更加注重向实践学习,努力提高广大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技术业务精湛的党员队伍,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参观革命圣地七贤庄 篇6

在古城西安,有一座“红色桥梁”,这就是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所在地DD七贤庄,每一个从七贤庄奔向抗日战场的人,每一个从七贤庄踏上革命征途的人,每一个从七贤庄投入党的怀抱的人,都这样意味深长地感激而又崇敬地评价着七贤庄“红色桥梁”。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这“红色桥梁”。走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最醒目的是革命老前辈叶剑英同志的题字“八路军办事处”,六个大字苍劲有力。再往前走右拐就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住室。这间房子不到九平方米,室内的陈设十分简陋,摆放着总理曾经使用过的物品。从一九三六年底“西安事变”以后,周恩来总理曾十余次来到这里,这里便成了周恩来总理的第二个家,

革命圣地延安 演讲稿 篇7

了解了起因,我们再来看看那时的延安,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可是没有吃的,这个敌人供应不了啊,所以我们英明睿智的毛主席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小米加步枪,最终战胜了小日本鬼子,战胜了国民党。所以大家现在对于钓鱼岛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当年我们小米加步枪都打赢了,现在的中国,那是怎一个日新月异了得啊。图中的纺车现在在我老家都还有,我们老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床上,哦,我们叫炕,铺的都是它纺出来的老土布,吸水性好还不起褶皱,对于咱们当中的某些懒人特别适用。还有窑洞,真的是冬暖夏凉,大家要去的话,我可以带你们去验证一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延安终于脱去了落后贫穷的帽子,大步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路上。这个,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在延安期间,我党中央办公所在地总共换了三次,杨家岭,王家坪,枣园。杨家岭,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之后在中央大礼堂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七大”选举毛泽东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位,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光辉著作。

杨家岭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

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他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治条件较差,导致终生残疾,右臂只能弯曲六十度。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毛泽东及夫人江青、刘少奇、张闻天等在窑洞前为邓小平和卓琳、孔原和许明举行婚礼聚餐。

枣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并进行了两天两夜的会谈,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12月,又在居地会客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三点建议给予有力批驳。次年8月,他由这里出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刘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东北问题,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9月19日,刘少奇、朱德经请示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庆的谈判斗争,对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

参观革命圣地的心得体会 篇8

在市委党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于近期到革命对圣地—福建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先后参观了“红军街”和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街”位于福建省泰宁县城中央,原名梨树下街,全长380多米,宽4.2米,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陈家大院、朱德和周恩来的故居、当年标线、红井,这一幢幢保护完好的古楼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创下丰功伟绩的历史。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坐落于福州风景秀丽的鼓山脚下,占地30亩,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凝望着浩气长存的烈士群雕,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画,烈士诗文碑林,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使我们再一次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主要感想有以下几点:

首先,感受到的是革命先辈在艰难环境中孜孜不倦的革命精神。

革命先辈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全身心扑到革命工作中。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将士们奋勇杀敌,革命领袖们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陋室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国革命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其次,感受到的是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

我们参观的地方以前都不算富裕,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贫穷落后。正是在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群众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用并不富裕的资源滋养着革命指战员,让革命在这里蓬勃开展,开辟出了革命的根据地。一件件历史遗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见证了那个风云突变而又豪情万丈的时代。

第三,感受到革命的精神对我们今天干部的重要性。

革命的精神是我们这次考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的力量。这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正是以这样的革命精神,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党的好干部好儿女。它催人奋进,坚定了革命干部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这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革命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这种革命的精神。

革命圣地、红色旅程 篇9

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共产党90年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精神支柱。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韶山,作为主席家乡、伟人故里,我认为,把她建设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红色圣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韶山的独特优势

韶山之所以可以成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红色圣地,主要是因为她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韶山的光荣历史,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韶山不仅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而且哺育了大批为共产主义英勇奋斗的革命烈士,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毛泽东一家就为中国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中国最早建立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的5位成员,先后都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据统计,在韶山这块仅210.38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就有1598人为革命捐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韶山人民铸就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可以说,韶山这块红色土地,处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追求真理、勇于牺牲的革命豪情;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舍小家、为国家的博大胸怀。这里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是进行党史、革命史、创业史教育的生动课堂。

(二)韶山的迷人魅力,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韶山是全国人民心驰神往的圣地,是极富魅力的旅游胜地。韶山,已经等同为毛主席的精神化身和文化符号。走进韶山,不仅可以领略主席家乡的田园风光,而且可以探寻伟人成长的足迹轶事,还可以全景回顾中国革命的风雨历程,更可以身临其境感受主席的家国情怀。

(三)韶山的发展变化,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了生动示范。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韶山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是韶山立市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5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5年,是人民分享改革成果最多的5年。韶山天翻地覆的变化,韶山未来的美好前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缩影和窗口,为我们建设理想信念教育红色圣地提供了生动示范。建设韶山红色圣地的根本任务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想信念不是抽象的、虚无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要把韶山建设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红色圣地,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科学发展,着重在建设好“四个韶山”上下功夫。

(一)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富裕韶山”。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新型工业、商贸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共促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逐步达到产业发达、实力雄厚、城乡一体、居民富庶的目标。

(二)加快“两型”进程,建设“生态韶山”。把“红色圣地”建设与“绿色家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情景交融,努力打造具有韶山特色的“生态城市、天然氧吧、宜居家园”。

(三)突出“窗口”地位,建设“文明韶山”。就是要强化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注重城市特质的打造及城市精神的塑造,建设诚信优雅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使韶山成为一座文化设施健全、文明礼仪普及、社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文明新城,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四)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幸福韶山”。幸福韶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追求的是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建设幸福韶山,就是要做大“蛋糕”、做好“蛋糕”、分好“蛋糕”,创造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和保障体系。

进一步提升其教育功能

革命圣地、红色旅程 篇10

学生姓名:樊航 学生学号:201197014008

学生系别:体育系 学生年级:2011级 学生班级:体育教育一班

踏寻革命足迹,传承延安精神

摘要: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半个多世纪前,这块孕育中国革命生机的黄土地曾经吸引无数进步青年前往。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从而产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十三年间,延安在万众瞩目的同时,也使“延安精神”发扬光大,遍地生根。党的建设蓬勃发展,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发扬和传承延安精神,我们踏上了去延安的旅途,亲身去感受延安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字:延安精神 实践 追寻 革命

目 录

一、实践活动的前期工作...........................................................................................4

(一)开营仪式.....................................................................................................4

(二)团队进行分组.............................................................................................4

二、实地参观学习.......................................................................................................4

(一)第一站:相约延安大学,学习延安精神...................................................4

(四)第四站:参观枣园革命旧址,再谈延安精神.........................................6

(五)第五站: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体会革命之艰辛.................................7

(六)第六站:奔赴王家坪,感受革命正气.....................................................7

四、结束语...................................................................................................................9

导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直接参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式。通过走进命纪念地,参观革命纪念馆,深入革命老区,走访老红军,学习红色革命精神等一系列活动,我们回顾了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感受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祖国的巨大变化,践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志向,坚定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和团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和中央关于“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基层群众生活,感悟千万个“中国梦”组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校团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13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一、实践活动的前期工作

(一)开营仪式

2013年7月13日,由宝鸡文理学院多名师生组成的2013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五位老师的带领下,即将奔赴延安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4日早晨8:00,实践团队在新校区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出征仪式领队老师主持了本次出征仪式,校团委老师参加了此次出征仪式并祝愿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老师作为带队老师代表发言,安排行程,着重强调了实践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完成了实践前的宣誓,每一字每一句都表达了我们的决心,延安之行,每一个人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团队进行分组

为了方便管理,带队老师将此次赴延安实践的六十五名同学进行了分组。总共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这样的小组模式不仅让带队老师便于管理,也便于大家多多交流,增进团队友谊。

二、实地参观学习

(一)第一站:相约延安大学,学习延安精神 2013年7月14日下午,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延安,并入住延安大学学生宿舍。休息整顿之后,延安大学安排了“延安精神主题报告会”。延大副校长从革命时期多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以及特征等,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延安革命的历史。这次报告会让我获益匪浅: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间会带走一些该带走的东西,也会留下一些该留下的东西。历史在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的延河中转了一个弯,又大步东去,但在延安,杨家岭的灯火和枣园里的灯光,已经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将永远在中国青年心中闪耀。

(二)第二站:初访杨家岭,领略革命氛围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这里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

我们参观了中央大礼堂,这是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我们还参观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旧居,在这里,毛泽东完成了《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著作。同时,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

在来延安之前,就听说只有在杨家岭,才能看到这闻名中华大地的“安塞腰鼓”,而此次延安之行,杨家岭那浓厚的陕北风情像优美的画卷留在了我的记忆。

通过对杨家岭的参观和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工作环境,他们的艰苦奋斗让人钦佩不已。

(三)第三站:参观延安大学校史馆以及路遥文学墓

延安大学校史馆浓缩了学校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孕育、发展、壮大与成熟的历史长廊。

延安大学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在中国革命史、党史、现代高等教育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成为光明的所在和抗日胜利的希望。1941年至1942年,敌后人民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延安大学便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杰作。

校史馆序厅中的“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大型油画真实再现了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场景。在校史馆精英厅,我了解到,延安大学可谓是战争年代的“龙潭虎穴”,这里走出了千千万万威震敌胆的革命战士和文韬武略的将军!在和平年代,这里是风巢龙渊,莘莘学子来自五湖四海走向四面八方各条建设路线。

如今,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已形成延安大学独特的精神资源和文化特色。

然后我们还祭拜了路遥文学墓,感受了革命时期的慷慨激昂,也让大家来接受文学气息的熏陶。

(四)第四站:参观枣园革命旧址,再谈延安精神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枣园成为中共中央一九四三至一九四七年间的革命驻地,我们一行人先后参观学习了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

毛泽东在枣园居住期间,正是土地革命时期向抗日战争的转变时期。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去研究中国的军事学、战争学,他用哲学思维,深刻分析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革命根据地、中日双方进行战争的国情、国共两党军事史等重大问题,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周恩来旧居位于任弼时旧居后的山坡上,为两孔石窑洞,左边是办公室,右边是寝室,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周恩来就住在这里。看到五大书记当年办公和休息的地方,他们艰苦朴素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更好的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五)第五站: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体会革命之艰辛

延安革命纪念馆建于1950年1月,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延安革命纪念馆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展览主要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和陕西地区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间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历史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在陈列大厅里,展出“延安革命史”和“西北革命斗争简史”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列手法,以800余幅照片及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展品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延安新市场”,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的景象,有当铺,有理发店,有祖孙同乐,还有打铁的场面,等等,使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人们自力更生的场面,令人感触颇深。

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我对延安精神有了一个更加真切的认知。

(六)第六站:奔赴王家坪,感受革命正气

王家坪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牡丹坪,后因一位王姓人家将多数地方买去,遂改名王家坪。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王家坪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是中共中央领导各抗日根据地武装斗争和军事建设的军事领导机构,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

走进王家坪旧址大门迎面就是期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这就是曾举办过抗日战争胜利大会的军委大礼堂。

在王家坪,老一辈革命家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人格魅力和革命情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闪耀出其独特的光芒,将照耀着每一代中华儿女。

三、学习体会

通过几天的实地参观和交流学习,我们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相信它对于我们已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大道理,而是鞭策我们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动力。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来继承、发展和弘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从发展的过程来讲,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和结晶,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之所以变得特别重要,是由延安精神本身即延安精神所具有的当代价值所决定的。

延安精神不是孤立和静止的,它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延安精神以延安命名,但不局限于延安。它是以延安为中心的各根据地、各解放区的革命精神的总汇。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形成之后不断引领党和人民前进,同时,又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实践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在延安精神之后,又有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这些理论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

在参观期间,我校的实践团队还与同期在延安进行实践活动的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石油大学进行联谊,大家在一起畅谈参观时的感受,交流学习心得,还有一些文艺表演,让这次实践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结束语

在五位带队老师的辛勤付出以及实践成员们的积极配合下,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圆满完成了任务。久远的枪声已歇,而那份历史的沧桑却仍在心中回荡,我们依然会在逝去的岁月里追寻着那无私的延安精神,追寻那红旗飘扬,所向无敌精神的源泉……

上一篇:网络培训的优点包括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堆雪人》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