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生命的书

2024-06-20

一本关于生命的书(通用15篇)

一本关于生命的书 篇1

吾会寻觅吾生命灵魂唯一之所系,得之,我之幸也;不得我之命。

或许这话是因林微因而感慨,或许又因为陆小曼,最初只是爱之所得失去,留给后人,词句,就已经意蕴深远,用来诠释人生欲望名利情感诸多无法掌控的事情。

世间本没有上帝,莲坐上的韦陀,现实的苦痛悲喜,是没有佛渡今生,一切,只能自渡,自渡。

得到或者失去,其实,有些不过是空无,名利道场终究蛛丝儿结满雕梁。

爱玲说:人生是一件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是啊,于这物欲横流攀比的世界如何不是?

当代的人,推杯换盏,灯红酒绿,一脸光鲜,锦绣华美,却原来都是日渐衰退不堪一击的健康。如此,不若如徐志摩清风一盏,淡淡两相宜的心情,坦然看待一切,争取努力了就好,修一份健康予家人,存一缕阳光在眼眸,晕染日子的馨香。

去山涧林野与花缠绵,于山水清静,与鸟们私语,很想坐在山谷,忘却所有,溪边种些花,种绿油油的蔬菜,摘一把五颜六色的野花,灿烂寂静的心怀,凝露的馨香安暖日渐远离的灵魂。

初生的阳光一定很暖,山顶的禅院一定很安全,没有鬼魅的影。安静,打坐,手握菩提,微笑看风尘烟火,一只蝶在作茧自缚,晶莹的丝线,缠绕,而我,已经何等的轻盈,皈依?许是,我终究皈依。

一盏灯火里炙热。陨星流年,春花秋月何时了?然,人生季节的变幻,一切,似乎只是一步的光阴,初始春景妖娆,夏花灿美,转身木叶水岸萧瑟飘零,雨雪霏霏,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落了个白雪茫茫真干净。

一本关于智慧的书 篇2

人才问题确实是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大问题。八十年代初,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人才问题就被官方决策机构和民间“智囊”机构提到了很高的位置。道理很简单:一流的人才能做出一流的工作,有利于人才生长的的沃土才能结出硕果。近二十年过去了,我们这片土壤是否变得足够肥沃了呢?情况恐怕不能尽如人意。是中国人不够聪明吗?否。中华民族是世界公认富于智慧的民族。就以IT业来说,在美国硅谷有多少一流的华人科学家?恐怕要占一个很高的比例。仅微软雷德蒙研究院里的华人研究员就高于10%。因此问题不在没有人才,而在于是否有一个适合人才施展才华挥洒激情的环境。书中的张宏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说:“在国内的科研环境中呆的时间越长,越不行”,因此,“有志青年必须出国”,就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国内许多一流人才面对环境无奈的心态。

《追随智慧》吸引人之处在于,不是简单地写了国外科研机构如何重视人才,善待人才,而是写了这样一个近乎传奇却绝对真实的事情:几个“世界级”的华人科学家,在中国创办了一个研究院,吸引了一批“聪明绝顶的人”——l9个高级研究员和研究员中,有11个来自美国,8个来自中国,另有26个副研和l0个工程师选自中国的2000多个申请者,再加上“来自13亿中国人中的100个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智慧塔”;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就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了28篇论文,做出了49项“将被成千上万人,甚至上亿人使用”的发明。微软副总裁里克·雷斯特认为,这个研究院一年里所做的工作,在别的地方要十到十五年时间才能完成。请注意,这个研究院从院长李开复到实习生,都是清一色的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有一种以“追随智慧”为标志的,平等、自由、伸张个性、富于激励机制的人才环境。

请看,为了“追随智慧”也即追随人才,研究院高校关系部经理陈宏刚专程飞到武汉,仅为一个女学生开了个考场;院长李开复把见学生看得重于见官员,为了迎接清华大学400名来参观的学生,他不惜在向比尔·盖茨汇报的“死线”前腾出整整一个下午,分五批与学生见面,“就是为了能发现一两个最优秀的学生”。对于他们真想“追随”的人才,几乎是要什么条件给什么条件。就这样,他们从美国挖回了“属于全世界的财富”的张亚勤、“电脑娃娃”李劲,留下了正打算出国的张高、童欣,吸引了原单位打算重用的王坚、张挺,就连那个主张“有志青年必须出国”的张宏江也回来了,并说:“要有作为,也许不需要出国,微软中国研究院可以帮助你做出第一流的工作。”导致他们作出这样选择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却耐人寻味:“最开心的是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在一起”,和李开复、张亚勤这样的世界级科学家一起工作,可以使“脑力激荡”。

往深了说,就要归结于微软“坚决拒绝等级文化而刻意宏扬自由精神”的企业文化。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子邮件在日常工作流程中的运用:无论是首席执行官、院长还是一名普通员工,都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向全体微软人发布自己的看法,而每个人都有义务看完当天发给自己的电子邮件;我们可以看到微软独特的“白板文化”:会议室、办公室的墙壁甚至休息厅的茶几桌面,都用“白板”装饰,以便这群聪明人能随时在上面展开“交流”和“表达”;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开会的方式:研究院的会议室出奇的多,但与会者通常不超过6人,院长可邀请一个研究员来开只有两个人的会议,任何一个研究员也可以邀请院长来参加自己的会议,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听取别人的思想”。此外,还有每人一间、极富个性的办公室,邋遢随意的着装,从不互称职务而直呼其名的称谓,“点子最值钱,架子最不值钱”,“我不赞成你,但我支持你”的理念……这一切都有助于人的精神的彻底解放,而专注于科学领域的攀登。但仅有自由宽松的气氛还不够,微软还特别强调“团队精神”。它实施的是“欲擒故纵”的激励机制,靠的是基于责任、权利和利益的“双向忠诚”,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不能不断做出一流工作、出一流成果的人,在这里是混不下去的,因此在这里工作,压力非常大。有的人急流勇退,却退得心服口服;而特别富于激情和想象力的人,则在这里找到了创造的快乐。

使人注意的,还有里克·雷斯特加盟微软时对比尔·盖茨说的那句话:“我准备寻找50个比我更优秀的人到研究院来”。以找到比自己更聪明、更有才干的人一起工作甚至领导自己为荣,是微软文化又一个动人之处。想到我们这里处处存在的“武大郎开店”的现象,是体制的必然结果吗?如果我们的管理者也具有这种“求才若渴”的雅量,还用得着成天担心人家“抢人才”吗?“可惜的是,我们常常想束缚青年人的想象力,千方百计地教育他们先学会封建式的为人处事,诱发其奴性。这又怎能发现千里马呢?”刘华杰语

当然,微软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企业。“这家软件领域最大的公司美名远播,可又恶名昭彰,腰上缠着一大堆财富和一大堆官司。”这个电脑业的“巨无霸”“倒像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充满活力和幻想,喜怒无常,藐视规则,行事卤莽,横冲直撞”。就是在中国,也有一轮又一轮对微软的“声讨”。在许多用着“视窗”软件的中国人心目中,对微软的情感真是又爱又恨。但正如凌志军的书一样,这种“有人骂,有人叫好,却决不会默默无闻”的局面,正说明了微软文化的与众不同,也说明了它的价值所在。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关于智慧的书。在书的扉页上,醒目地印着此书要献给的四种人:那些最聪明的人,那些现在还不聪明但却正在聪明起来的人,那些曾经聪明但现在已经聪明不起来的人,那些虽然不聪明但却管着聪明人的人。我相信读这本书的每个人,都会在心里掂量一下,自己属于哪种人。自然,第一种人是令人仰视的,第二种人是幸运的,第三种人是遗憾的,第四种人是谁都不愿承认,却在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正如黄艾禾所说:“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或许根本入不了‘最聪明的人’的圈,但是我们希望被人尊重、希望发现并发挥出自己的潜质,希望在一种相互激励的环境中愉快工作的心情与‘最聪明的人’是一样的。”因此,最先应读到这本书的还是第四种人。不为别的,就为本书前言的那句话:“二十世纪的世界经历了‘智力战胜体力’的时代;在二十一世纪,世界也许将出现一个‘智力战胜权利’的时代。”为了这个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哪一种人,都应做好准备。

一本珍贵的书 篇3

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我了一本书—《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的作者是露西·M·蒙哥马利,是一位颇富地方特色的浪漫派女作家。

这本书讲的是:因一个偶然的错误来到绿山墙之家的不速之客—安妮,以自己的善良、纯真和对生活无尽的热爱,最终留在了绿山墙之家,并把那里转成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地方。

虽然安妮对林顿夫人发过脾气,但是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去了林顿夫人家向她道歉,然而她说的这些话,已经十足表露出了她的真心。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眼,都没有任何的虚假。她虽然是个爱唠叨的小女孩,却让绿山墙之家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个说话夸张的小女孩,用自己的性格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连马修到史宾塞维尔找到的医生,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念头,并感叹“真令人想不到,11岁的女孩子会那样的沉着,而且具有那令人吃惊的经验。它说明事情的经过时,那种果决的眼光,真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呢!”说明安妮那照料婴儿的经验是多么令人惊讶、吃惊阿!

读了这本书,我要学习安妮的那种乐观向上、自信、遇到困难能勇敢地应对的那种精神;文中的安妮在黛安娜家无意间就做出了一件伤害约瑟芬姑妈的错事,但是她却勇敢地应对,使原本正在大发脾气的约瑟芬姑妈的火气消了,而且和安妮成为了最要好的挚友。安妮遇到困难却能勇敢地应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约瑟芬姑妈不但和安妮成为了最要好的挚友,而且成了一对忘年之年、一对心心相印的知己。

一本珍贵的书 篇4

《爱心树》讲述了一颗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男孩从小到老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向爱他的大树索取物品,从果实、树枝到树干,男孩拿走了大树所能付出的一切,最后大树转成了一个“老树墩”,对于男孩的贪得无厌,大树总是一次次无条件地满足。“大树很快乐”……这种爱令人久久回味。

记得很小的时候第一次听妈妈讲这个故事,我已泣不成声,虽然我并不能听懂这个故事的深刻含义,我只是为大树的爱感动。之后妈妈送给我了这本《爱心树》,每一次读它,都有不同的味道,不一样的滋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的身边总会有“爱心树”,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只要我快乐,他们就很快乐,他们默默地为我奉献与付出着。我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务必不要转成那个“贪得无厌,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男孩,我也要学会像我的“爱心树”一样做到:只要他们很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一本有魔法的书 篇5

几个星期过去了,我还躺在书柜上,可我的朋友们都找到了它们各自的小主人,我很孤独。就在我很伤心的时候,一双手捧起了我,她翻开了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悄悄地看了她一眼,她扎着一支麻花辫,长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樱桃似的嘴巴,可爱极了!

她看着我,从下午看到了晚上才走。她捧着我到收银台对收银员说:“阿姨,这本书要多少元?”那个收银员对小姑娘说:“这本书要10元。”说着,小姑娘从兜里拿出了10元钱,给了收银员,高高兴兴地捧着我回家了!

她刚回到家,就到她自己的小卧室里,又津津有味地看起我来。她不但爱看书,还很珍惜我。每次把我看完了都放到了一个小盒子里,还会把我封面上的灰尘全擦掉了。我觉得小主人对我太好了,我要让小主人明天看到更有趣的故事,让我身上的“小蚂蚁”排着更有趣的“队伍”,准备明天给小主人看。

第二天,小主人一起床,就打开了小盒子,捧起了我,翻开了第一页,再一次看了起来。她刚看了一段就叫了起来:“这――这不是我昨天看到的那个故事。”过了一会儿,她才发现我是一本有魔法的书,之后,她更加珍惜我了,每天加倍多的时间陪伴我,我每天给她提供更有趣的故事,就这样,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一本叫《梁贝蕊》的书 篇6

我曾不只一次问过我的妈妈,为什么要给我取“贝蕊”这个名字呢,她总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个名字让人喜爱。我却不以为然,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它没给我带来多少好事,反而是一堆堆烦恼。

关于我名字的故事,应该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了吧!

“梁”字节

说来也奇怪,在我们村里姓“梁”的也不少,但在我的班级里却从来都只有我一个“梁”姓,所以每次赶急交作业干脆就只写个“梁”字就匆匆地交上去了。

一次数学考完,我没发到考卷,只见讲台上静静地躺着一张卷子。

怎么越看越眼熟咧?老师一眼阅过,说道:“看这字就知道,这‘无名英雄’是姓‘梁’的。”

话音刚落,班里就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笑声。

班里就我这么一个“梁山好汉”,不是我是谁呀?

哎,我只得红着脸低着头,不好意思地上去把我那卷子取下来了。

“贝”字劫

如果你有一天走在街上,听见一声闽南话的“喂,前面的阿伯。”然后又看见一个十几岁的女生回头回应,千万别认为是谁大脑发热了,因为那人口中的“老伯”正是在下了。

我那群爱捉弄的“死党”们最爱的就是拿我名字来作文章了。

不过还是解释一下这个“老伯”是如何“诞生”的吧:

某年某月某一天,一群爱一块唠嗑的丫头们凑在了一块,一时兴起给彼此的名字都加了个“老”字来显示彼此亲切,别人叫起来似乎也没什么“大碍”,可一到了我这一“老贝”,念着,念着,我自己都感觉,怎么昕着这么别扭呢?

如果你懂闽南话,后头你也可想而知了吧。“老贝”的音闽南话念起来就是“老伯”了。“老伯”就这么套上我这个十几岁的女生的头上了,只能叹息为什么我名字里有个“贝”字呢?

“蕊”字章

我想我的“蕊”毋庸置议必定是我名字那么多故事的“焦点”了。第一次看见我名字的人百分之七十都会念错的(至少我知道的是如此),这“蕊”字就是原因。

这个字也不稀罕吧?可许多人会念错,然后我的名字就像百变金刚那样变形了,什么“贝芯”“贝草”……还真是无奇不有呢!有人干脆直接给我取外号“贝壳…‘笔芯…‘烧贝”之类的。

我的老师们也从来没有一个第一次就把我的名字给念对了,他们经常叫我“蓓蕾”。有一次我们英语考试,作文是要求我们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我的考卷发下来我就疑惑不解地看着我的作文莫名其妙地被扣了2分,哪错了呢?

原来我的老师把我“蕊”字读成“lei”了,说我把自己的英文名字拼成了“rui”是错的,我真的很怀疑,这似乎是个不存在的音吧?Oh,No!虽然解释清楚了,但成绩都打出来了,也改不过来了,不管怎么样,这2分是飞了,哎!

终于相信人悲哀是可以悲哀到一种境界的!

我的名字就像是冥冥中捉弄我的小孩,不过在我心里也有小小的快乐,因为这些,别人都对拥有这个名字的我印象深刻,我从没遇到过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人,是属于我的独特。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名字啊,在冥冥中给我编织了不少专属于我的珍贵的记忆呢!

是一种缘份吧——

幸福是一本耐读的书 篇7

春天,在明媚的春光中步入大自然,看一看漫山遍野的野山花,看看满树吐蕊的柳条,清风徐来,吸一口满是花香的空气,似乎有一种飘飘欲仙的错觉。是谁说春是花仙子?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在山花浪漫的大自然中,清新美丽的景色总能让人心旌摇曳。“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真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一部浪漫的小说。读着这样的诗和小说,幸福便在心中翻涌。春天的幸福是美丽的,芬芳的,甜蜜的。

夏日,在白花花的阳光下,轻提罗裙,探入清清洌洌的小溪中,享受夏日的清凉,让流淌的溪水洗去夏日的燥热与烦闷。还可以享受蓝天白云的自然闲适,感受一番“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情调。幸福,可以不像六月雨后的彩虹那么绚烂多彩;幸福也可以不像电闪雷鸣那般猛烈,只是淡淡的快乐,那淡淡中又透出全然的生活气息。夏日的幸福是流淌于我们肆无忌惮的笑容里的汗水,咸咸的,满是青春的味道。

秋季,幸福在枫林里,你能听见吗?幸福的歌声让枫叶醉红了脸,“一片两片三四片,香山红叶红满天”的血色浪漫在心底堆起一股幸福的潮涌。幸福又在秋日的月圆之时,看,嫦娥的舞蹈,惹出多少相思!皎洁的月亮,静谧的夜空,偶尔来点丹桂的飘香,点缀得秋凉如水的夜晚情趣盎然。谁能说这不是幸福呢?细微处的真实感受,平凡处的点滴真情,才是最动人的幸福啊!冬,总是携着皑皑白雪,铺天盖地的白,让人想到银装素裹。四周一片银白,天空灰灰的,踩在满是雪花的地面上,听见沙沙的声响。此时,寒冬的酷寒早已不算什么了,能够自由地行走在大地上,能够尽情享受健康身体的满足,还有什么抱怨的呢?雪白的色彩掩盖了所有的肮脏和不平,只留给世界一片肃穆洁白的影像。银白的世界,在孩童眼里如同童话里的白雪公主的国度,美丽而又充满神奇。在大人们的眼里,又何尝不是“瑞雪兆丰年”呢?谁能不期待来年的大丰收呢?冬日的幸福是隐在对来年的向往之中的!站在季节之间,幸福便从这里开始。和幸福牵手,走在四季中!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题记 山涧间,一条明净的小溪静静流着。河道蜿蜒伸向远方,曲曲折折,两旁,散落着坚硬的卵石。在河道拐角处,水流猛烈地冲荡着石块,水花四溅,在太阳的照耀下,五彩生辉。落下后,又随着溪流向远方流去——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生命的开端,的确很美很美。生命的过程,却更加的美丽!人生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行进的途中,也许会有望不尽的风景,水平江阔的日子,但也绝对不乏荆棘丛生、激流浅滩的苦难。但是生命是一条单行线,只能向前走,选择了,就无法再去走另一条路,只能去面对。绚丽的青春,最美丽的季节。美丽的季节也有凋零的落叶,绚丽的青春也少不了挫折!小到考试失利,大到亲人离去,挫折、苦难,防不胜防。挫折像鬼魅一般永远萦绕在我们身边,无法摆脱。在你最虚弱的时候冲荡你的心灵,一次次想要击垮你。但是,挫折的影响,往往也是因人而已。有人,被击倒了一百次,但仍坚强的第一百次爬起来,还在笑着,挫折害怕了,只能灰溜溜的逃跑,想尽一切办法远离你;也有人,被挫折击倒了一次,就趴在地上,大哭、呻吟,他害怕了,挫折却在你的旁边狞笑,看尽你的百般丑态,更加去欺凌你。春天的花之所以开的灿烂,是因为它顺利度过了严冬的考验。微笑的人会流下眼泪,是因为感动;动听的歌会有悲凉是因为有回忆;生命的路程,原本很幸福,但在挫折面前少了意志力,所以遗失了方向。幸福、乐的概念,只有在挫折中才回找到更好的答案!不害怕跌倒,只怕没有信心站起来。没关系,慢慢来,慢慢说服自己:“我要站起来” 今天的我们,是逆风而行,明天的我们将会一帆风顺。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才不会显得空洞,才不会显得单调,才不会显得朴素!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学会去接受每一次挫折,而不是逃避,那么日积月累的,你便会发现生活很美,青春的生活真的很美,有它的青春生活更加美。与挫折牵手,感受生活中的苦难,享受人生的美好。让挫折与我们同行 幸福是什么?

是春天看见第一抹绿色映入眼帘,感受温暖微风吹过发帘;

是夏天看见骄阳四射百花盛开,坐在海边看潮起潮落;

是秋天看见漫天红叶飞舞,拉着长长的影子在夕阳里散步;

一本有趣的书作文 篇8

一天中午,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手里捧着着一碗美味可口的豆子。妈妈问爸爸:“儿子去哪儿了?”爸爸听了就去找儿子,她发现儿子在认认真真的看书。爸爸惊讶的说:“儿子在看什么书啊,这么认真,妈妈煮好饭了,快去吃饭吧!”儿子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书,去吃饭了。

可爸爸看了一眼书就被迷住了,后来妈妈发现爸爸不在,就让儿子去叫爸爸,儿子看见爸爸趴在地上看书,只见他摇摇头,甩甩脚,真像一个没长大的小朋友,儿子把爸爸叫了回来,这时候,饭菜都凉啦,妈妈说:“你们真是一对‘熊父子’啊!”

儿子跟妈妈说了这本有趣的书,餐厅里又出现了欢声笑语。这真是有趣的一家人啊!

一本可以喝的书 篇9

发明这本书的姑娘叫Teri,她自己也没想到,8年前開始的一项研究,将改变几亿人的命运。

作为一个有学识、高颜值的化学女博士,Teri没有被冰冷枯燥的理论知识困住,她关注更多的是如何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改善这个真实的世界。

在实验室待了8年之后,她有了惊喜的发现:一种叫纳米银的离子简直就是细菌的克星!但是哪里被细菌困扰呢?她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次非洲之旅,那里的孩子们喝不到纯净的饮用水,即便有压井,但压井压出来的水也是灰色的。而据她了解,在全球,每年有6.63亿人,因缺乏最基础的净水设备而喝不到纯净的饮用水,由此导致的疾病种类、死亡人数难以计数,这在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Teri突发奇想:能不能将纳米银离子嵌入纸中,做一张史上最强的过滤纸呢?

在实验室埋首苦研几个月,历经上千次的实验后,她做到了!经验证,这种纸张能去除水中99%的细菌,饮用标准超过美国的直饮水。这让她喜出望外。

她带着纸张跑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做测试,但在和当地居民聊天的过程中,她惊讶地发现:最可怕的不是水源受到污染,而是当地居民缺乏最基本的饮用干净水的意识。

知识的传播远比这张滤纸重要!于是Teri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用食用级的墨水,将安全卫生饮水的知识印在纸上,做成一本书。这样,普通的纸张摇身一变,不仅可以滤水,还能传播知识。

每一页纸上,都写着温馨的提示语:“你所在村庄的水源,可能含有致命的病菌,但是这本书里的每张纸都是滤水器,可以确保你的饮水安全。”这样一本看似小巧的书,平均每页可以过滤100升的饮用水,一本26页的书,可以满足一个人4年的饮水量!

这一发明一经爆出,立刻引来好评无数,并迅速占据了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

如今,Teri联合世界上著名的非营利机构Water is Life,积极研究产品的升級改造,而现在该研究已经成效卓著。

[热用立意]爱与智慧/改变世界

[素材运用]不论你是无名小卒,还是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只要内心温暖,装着世界,懂得用爱与智慧陪伴这个世界,总有可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改变。

一本有趣的书作文 篇10

爸爸大步走进小明的卧室,爸爸打开小明的卧室门,走进去一看:小明正趴在地上看一本书呢!爸爸说:“小明,你快去吃饭。”小明说:“好的,我们一起走吧!”爸爸说:“你先去,我等下就来。”

小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妈妈看见小明的爸爸没有来,就问小明:“你的爸爸去哪里了呢?”小明说:“爸爸正在我的卧室里呢!”妈妈说:“小明,你去把你爸爸叫来再吃饭。”

一本珍贵的书作文 篇11

在那天,我悠闲地躺在床上,爷爷对我说“我给你一个宝物。”我一下子就精神起来,说:“是什么?”爷爷把一本包着书皮的书拿了出来,送给了我。我看看里面的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我看着看着就入迷了。当我看着书中内容解释的时候,我们懂得了要尽力帮助长辈做事情。我心想,以前妈妈老是让我这么做,那么做,可我就作文是不听,这次,我一定要改正错误。

今天晚上吃完饭的时候,我帮妈妈洗碗、擦桌子、擦地,当我把活都干完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儿子,你长大了…。”听到妈妈的夸奖,我很开心,也很欣慰,我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减轻妈妈的负担,这都是这本珍贵的书告诉我的道理。

一本没有翻译过来的书 篇12

托马斯·曼是德国一位名符其实的语言大师。《绿蒂在魏玛》是这位文学大师写另一位文学大师的历史小说。这样一本博大精深的名著给翻译带来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译述当中出现一些错误和不当之处难以避免,也不足为奇。但是这本译著却是错误连篇,而且大多数都是严重错误,甚至于整段整段地与原作截然不同,让人读了不知所云。请看下边几例:

我们说:真诚的心好像非凡的历险,每天都体会着那清新的,纯洁的,首先给予的元素,那原始的缓缓地才变得陈旧的精美之物。向精美的真诚的心欢呼吧,它是那么喜悦、那么有力地融为一体!——只有它才是文化,只有它才是伟大。鱼儿水中游,鸟儿天上走——多美啊!鸟儿天上走,这真是个广阔天涯的壮丽的玩笑。你们谈到天上的眼睛——我从这愚蠢的狂想中,在反掌之间以一个假装虔诚的嘲弄的动词构思了一幅轻巧的、明朗的、伟大的画面。可能有助于捕捉刹那间产生的想法……水,流吧!只消地球还是这么结实!河流啊,奔腾吧!哦,空气,哦光亮!让火焰升起吧!……生命在成长,过去的生命是软弱的,必须增强精神,重新生活。光荣归于四大元素,不论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这是确定无疑的,这应该成为神话-生物学的舞剧的闭幕合唱,成为讽刺的自然-神秘的闭幕合唱。要轻松,要轻松……艺术的最高和最后的作用是优美的感情。不是它那令人皱眉的崇高,即使在它光彩耀目的表现中,即使在席勒的作品里,它也悲剧性地枯萎了,表明它是道德伦理的产物!应该微笑的是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悄悄地潜入,仅仅屈从于行家——这是艺术的奥秘。……(原书285页,中译本269—270页)原文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呢,我大致译述如下:

让我们说:祝福你,心地纯真的人!你每天都能重新把早期的、纯净的、最初形成的、原始的物质作为罕见的奇遇来经历,虽然它们经过了乏味的、低劣的、被滥用了的精美!祝福你,精美,那为纯真的心所赞同的、忠实于原始形态的精美!只有它才是文化,只有它才有价值。鱼儿水中游,鸟儿天上飞——真是奇妙得很。鸟儿天上飞,这一句简直是一个不着边际的大玩笑。他们不是谈仰慕的眼神吗——我轻而易举地就用那表示愚钝的痴迷、被嘲讽为假虔诚的动词描绘了一幅轻松、欢快的广阔生活景象。我的这个作法可能是解释“灵机一动来主意”这个词的生动例子……水,流淌吧!大地,它是如此牢固!流动吧,空气和光!火,燃烧起来吧……生活就是要提高,已经过往的生活是浮浅的,要通过思考和创作再一次深刻地去经历。万岁,这里的一切——四大元素地水风火!已经确定下来,用它作为神话般自然芭蕾的结尾合唱,讽刺性的、体现自然奥秘的结尾合唱。轻松,轻松……艺术的最高、最终的作用是优美的感觉。不是那皱着眉头的崇高,尽管它光洁闪烁,但作为道德产品在这里是十分疲软无力的!深刻的思想应该微笑……它应该完全只是在不注意的时候才流露出来,轻松地出现在行家面前——,艺术的秘传就是这样。……

这段话是这本书第七章歌德内心独白的一段,早晨起来面对自然元素水、火等发出赞颂,将水和葡萄酒相比,引出对“精美”、“美化”的看法,指出艺术上的美化要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接下去是上面注释的歌德那个文字游戏。再往下那句讲“生活就是要提高”,是歌德对艺术家生活的理解,是本书所要表现的重要思想之一。下面那句“万岁,这里的一切——四大元素地水风火!”是《浮士德》第二卷第二幕结尾诗的一句,是歌德在斟酌结尾应该怎样写。最后讲艺术的愉悦作用,应该有轻松的形式,深刻的思想应表现在不知不觉之中,不能板着面孔教训人。这段中的“inGlanz und Schiller”,Schiller是闪烁之意,不是作家席勒,尽管写法相同。

中译本表明译者没有读懂这段文章,所谓“精美的心”、“天上的眼睛”,这显然与原文的意思毫无共同之处。再举一例:

……第三部分出现了被击溃的文明社会。最后,令人宽慰的和平恢复了,由于需要,装成出于好心才这样做,向后转,再一次向后转,我们的意识终于回复到过去的年代,保持着过去的传统,于是人民大众将会随同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事务……(原书307—308页,中译本295页)原文这段的意思大致是:

……第三,那文雅的社交活动,被战神破坏得无影无踪,最后,在令人慰藉的和平恢复之际,终于我们的思想恢复——连续两次用“恢复”,让我们变这种困境为有意识的作法——终于我们的思想忠实地恢复到过去,同此句押韵的词有“活动”、“行动”,如此这般快恢复的还有那民众,他们每个人都要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这一段讲的是歌德在构思一首诗,他口授,他的秘书在记录。其中有两句是他在考虑用词和押韵,原译文欠妥,也是没有读懂原文的缘故。

还有一个例子:

……不过,我的知友,你可曾想到,这对我来说还是个新闻。——很久以前,当整个计划还非常模糊,还像孩子的梦一样迷糊时,难道我没有按照路德的作品那样把我的作品译成“业绩”,而不是“字汇”、“知觉”和“权力”!(原书268页,中译本252页)原文这一段是这样的意思:

……但是如果您以为,我的朋友,我脑子里还没有想到这一点的话,那您可就错了。在一开始,当一切还处于朦胧状态,还很幼稚很模糊时,我已然就让浮士德在从事圣经翻译时,不是译成“泰初有道”、“泰初有心”、“泰初有力”,而是译成“泰初有为”。

这里写的是歌德和席勒在讨论作品《浮士德》,歌德认为他开始时就明确地要把浮士德这个人物放到实践中去,通过译成“泰初有为”体现歌德对当时流行的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哲学持否定态度。而原译文却让人莫名其妙了。再如,将“elbisch”,这个本书的关键词之一,译成“基本的”、“因素”(中译本第77—78页),在另一处又译成“淘气的孩子”(中译本第107页)。这个词(名词或者形容词)在本书的意思应是“精灵”,“精灵性”,或者“魔性”,是黎默尔在描述歌德的神和神性时使用的一个字眼。再比如将“Tausendjahrgeist”这个词译成“千年太平的观念”(275页),在另一处又译成“千年帝业精神”(276页)。这个词在本书里意思应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或“对这一规律的信念”,相当于老子所说的“道”。还有在第七章中歌德剖析德意志狂的本质时用了“Dunst und Rausch”这个说法,可以译成“盲目的群情一致”,或者“狂热的群情一致”,中译本中把它译成了“如此珍爱蒸汽浴、酗酒”(290页),真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例子尚有不少,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由此可知,译者似未读懂原书,至少是未能悉心揣摩文意。严格地说,这部名著还没被翻译过来。

这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历史小说。在表现手法上,以长篇对话交流为主,这种方法容易让人感到沉闷、乏味,但在这部小说里,由于对话的内容精彩,不同人物的言谈议论又带有鲜明的个性,加之运用了不同的形式,如第五章是阿黛勒连贯的叙述,具有歌德的小说叙述风格;第七章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顺便说一下,这一章歌德内心独白作者视为本书的最重要的一章,从标题上看,唯独这一章在序数词前加上了具有强调意义的定冠词。另外还有那二十世纪德国语言大师的幽默、讥讽的传神文笔,使人读起来很有兴味。

这样一本名著当然是很值得介绍给我们的读者的。但是,《绿蒂在魏玛》的翻译和出版的情况却不能不让人心里感到一种悲哀,社会上对翻译家的劳动历来不能给以应有的重视,这已经令人十分的遗憾,翻译界本身、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和译述的人切不可再往自己身上抹黑,要慎重严肃地对待翻译工作。像《绿蒂在魏玛》这样的名著,要求译者精通德语,要对歌德和托马斯·曼有深入的研究,要有足够的欧洲文学史的知识,要有必要的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方面的知识,要有扎实的汉语表达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做学问的严谨、负责的态度,在这方面不少老翻译家、研究外国文学的教授、学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不具备这些条件,硬要去译介,那必然像我在文章开始所讲的,你这只渡船就要翻倾于江中,就会闹出国际笑话,像这个译本中将希腊神话中司爱与美的

女神“阿芙罗获蒂”译成“塞浦路斯”(第271页)、将“就着鸟肉……喝上一口”译成“凭着鸟儿般的肌肉,拿起……喝上一口”(第308页)、将“你们惩罚黑人能用让他把自己洗成白色来惩罚吗!”译成“这等于处罚一根胡萝卜,要它洗成白色!”(第266页),等等。

(《绿蒂在魏玛》,托马斯·曼著,侯浚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月第一版,6.45元)

①原民主德国建设出版社,一九六七年版,文字与一九五六年版相同。

②德语动词“himmeln”意思是“仰慕”,这里开玩笑地用该词从构词法可以推

导出来的、实际上并没有的意思“天上飞”,为的是与“鱼儿水中游”中的动词谐音。“仰慕”这个词在前面第五章里出现过,曾描述奥古斯特用仰慕的眼光看着奥蒂丽。

一本珍贵的书作文 篇13

一本珍贵的书作文

爷爷一生酷爱经史诗词,又精通医学,在我们

其实爷爷是个慷慨的人,他生前把他的大部分文学书,医学书都赠与他人了。唯有这一本《抗日侨领蚁光炎》舍不得送人,一直珍藏在家中。直到爷爷去世的前一天,他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郑重地把装书的木匣子递给我,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杨,这本书,是爷爷最珍爱的书。你知道为什么爷爷那么珍爱这本书吗?”我摇摇头。

“蚁光炎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腰缠万贯。但是他为了磨炼孩子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

“小杨啊,蚁光炎这种热爱祖国、重气节、坚毅、朴实的精神,正是我们

而今,爷爷逝世已有5年了,但他逝世前对我说的那一番话,时时在我脑海中回响。每当我看见《抗日侨领蚁光炎》这本书,那一缕缕悠悠的民族魂和爷爷送我的

一本珍贵的书作文 篇14

它是一部充满反思精神,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战争小说。讲说了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曾经无忧无虑、天马行空,却因为战争的爆发遭遇了种种苦难。苦难屡屡阻断他们的成长之路,但生活的磨砺反把他们的心灵锻炼的更坚韧。沙良、沙吉、三水、阿山、阿河、阿再之间的友谊如同洁白的花朵,在被战火灼伤的大地上绽放。亲人的逝去,给他们幼小的心灵所留下的深重的创伤,不会随着岁月流逝消亡。

每当闲暇的时候,我就会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又从头开始津津有味地看,我发现,每看一遍就更能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开心与悲伤。说实话,我还挺羡慕三水他们的,他们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地玩耍,我真希望锁在钢筋水泥丛中的我们也能过这种在野地里撒欢的生活。

彭心宇:一本名为“坚持”的书 篇15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有句名言:“科学需要有耐心。”可以说,如果没有长期的耐力,没有甘于寂寞、甚至有时要独守信念的坚韧,没有严谨细致、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30年的医院工作很可能庸庸度过。默默坚持,在付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于他,于我们都是一样的。

微米之间的创新

在新疆广阔的畜牧区,一种名为肝包虫病的地方病,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这里的众多牧民。这种疾病曾因为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多、容易复发让患者极为痛苦。2000年开始,这个情况终于彻底改变,越来越多的康复患者记住了一个名字—彭心宇。他是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国际包虫病领域享有盛誉的外科专家。

肝包虫病是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多年来,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医学界一般都采用的是“肝包虫囊肿内摘除术”,并有着相对应的病理结构理论。彭心宇1977年踏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大门后,从接触到肝包虫病患者开始,一直接受的也是这套病理理论。同样的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呈现出迥异形态。彭心宇并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医学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他发现采用这种治疗方法复发率高,患者需要反复做手术。很多牧民生活并不富裕,看一次病已经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而反复治疗不仅重复增加这种负担,更让患者的精神和肉体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如何走一条创新之路,摆在了彭心宇的面前。

对于一名外科医生而言,有时候成功只在微米之间。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彭心宇通过反复临床观察和实践,发现在肝包虫外囊与肝实质间还存在着一层新的膜样纤维结构—“外膜”,而外囊与“外膜”之间有一个新的潜在可分离间隙,沿此间隙可完整摘除外囊,“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由此诞生。这种手术方法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包虫病复发和残腔并发症的问题,而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手术对肝实质的损伤并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为根治包虫病探索出了一套新的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成熟,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愈了肝包虫病患者300余人,经过多年对术后患者跟踪回访记录,表明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无复发及并发症。

无私分享的价值

发现一套创新的病理结构理论,对彭心宇来说是一次跨越性挑战。在2000年他提出这套新理论的时候,遭受到了很多质疑,有人认为“潜在可分离间隙”是匪夷所思的,甚至连他的老师也认为不可能。

当年的彭心宇在科研的征途中站在了一个重要时刻:当你接触到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而通过对该理论问题的探索,有可能或实际上真的导致了既有理论框架在某些方面的实质性改变,甚至颠覆了该理论框架本身,这种变革是伟大的。

天道酬勤,执着是成功者所必备的大智慧。彭心宇因为执着而竖立了一个全球包虫病治疗史的里程碑—肝包虫病的复发和残腔并发症这两大难题终于被攻克。他的研究成果被写入国际WHO包虫病诊治指南,并作为国家包虫病免费救治项目外科治疗的首选方式进行推广。

面对成功,喜悦和激动是人之常情。然而,此时的彭心宇却在想着一件很平凡的事情。“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你就算有三头六臂,又能治疗多少个病人,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彭心宇说的有限,是指一己之力与全疆肝包虫病患者数量的巨大反差。卫生部2007年4月发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中显示,仅新疆、青海、甘肃三省牧区就有35万名包虫病患者(其中大多数是肝包虫病患者),它每年给我国牧区造成的经济损失逾8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彭心宇没有恃才藏私,他深知,新的手术方式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自己应该让更多的医院和医生,掌握这种新的治疗方法。

2007年,卫生部将包虫病防治列入国家4大免费救治病种,“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剥除术”被卫生部列为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该项目自启动以后,彭心宇的足迹遍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等地及疆内20多家医院推广“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剥除术”,培训了百余名医学工作者。

2009年,彭心宇带领团队开始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疆肝包虫病防治适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新疆各级医院推广和应用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从诊断、分类、分型、影像学等各个角度制定出一整套方案。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外科救治项目”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启动,彭心宇率领治疗专家组在近一周的时间里不辞辛劳,面向兵团各师局医院的150余位专业医师,就肝包虫发病机理、包虫病超声诊断、CT/MRI诊断、囊型肝包虫病的现代外科治疗、肝包虫摘除手术的配合及护理、肝包虫病的临床护理等一系列的包虫病外科技术进行培训推广。与此同时,他不停奔波,带领团队与兵团医院、农五师医院、农七师医院、农九师医院、农十三师红星医院、沙湾县人民医院、乌苏市人民医院等11家医院签订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协作示范医院协议书,以培养这些医院医务人员尽快掌握和运用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技术,根治包虫病。

在过去的这几年,彭心宇坚持奔波于南北疆的各个医院,以举办培训班、接纳进修生、下基层巡回教学、指导手术等多种方式,在新疆推广普及肝包虫病、肝癌、胃癌等外科治疗技术。几年时间,彭心宇培训了专业人员近千人,提高了新疆普通外科的诊疗水平。

随着辛苦付出,荣誉纷至沓来。彭心宇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获得过国际包虫病协会特殊贡献奖、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在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10年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中,彭心宇获得了提名奖。但是与彭心宇说起这些话题,他反而更愿意说起一个词—“人生价值”。在他看来,自己的人生价值很简单:“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可以改变一种疾病的治疗模式,改变患者术后的生活甚至命运。能有这些,我已经感觉很满足。”

一颗平常心,一种平和且简单的心态,让他在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中乐得其所。他一直站在一个冷僻甚至容易被遗忘的“战线”,在寂寞中执着前行。古语“五十而知天命”,但是彭心宇告诉我们,在很多年前自己出国留学时就已经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做人不要好高骛远,要想清楚自己人生的价值。至今,这个观念也没有改变。“我希望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一生中能执着于自己关注的事情,这件事情又是你的兴趣所在,由此你还能帮助到更多人,真的很有意义。”

从尝遍百草的神农氏到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医生自古以来就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了解彭心宇,实如开卷有益。对他的尊敬,不仅仅因为他在外科领域精湛的医术,更因为我们读懂了一个纯粹的医学科研工作者淡泊明净的心。

我眼中的价值和回报

下面是本刊记者与彭心宇的一段对话。

记者:作为军垦第二代,对于新疆、对于石河子,什么样的情感因素,让您一直扎根在这里并且在手术第一线默默耕耘了这么多年?

彭心宇:这种情感其实并不复杂,也没有太高的高度。我成长在这里,也习惯了这里的人和环境,作为一名医生,在哪里都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能在家乡做些有益的事情,也就没有去考虑别的。

nlc202309022238

记者:您以前曾在国外著名医学院进修学习,现在又是全疆有如此影响力的肝包虫病外科专家,这么多年时间没有考虑过更好的待遇和机会吗?

彭心宇:正是因为当年去了英国和日本,我看清楚了一件事情,即自己的渺小及什么是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这种平和的心态,我才会静下来,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什么是好的机遇?我觉得回报这个东西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你用平常心去做到了,那份回报就会让你有成就感。

记者:目前对于医院来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重要,其实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也是如此。在过去几年的无私培训和技术传授过程中,你如何看待这两者的关系?

彭心宇:我们先看看全疆地区的患者人数,加上青海、甘肃等地,几十万的基数,一家医院、一个人能治疗多少人?这力量太有限了。在这个基数面前,把技术藏着掖着一点意义都没有,你能教会十个、一百个医生,就能治疗十倍百倍的病人。以前的包虫病手术在普通的乡医院都能做,但是新术式推广以后,手术效果摆在那里,大家都能看到。能让更多病人彻底摆脱包虫病的痛苦,这个价值才是最大的。

记者:我们查阅有关包虫病的相关资料时,发觉舆论和媒体对这方面的关注并不多,您如何看待这种“冷遇”,在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方面,是否缺乏后继力量?

彭心宇:国际包虫病协会主席曾经在国外发表过一篇论文,里面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包虫病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原因是国际社会、医学界、医药企业从研发、资金投入等各方面都比较忽视包虫病和病患群体。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最怕急功近利,这种心态和大环境容易造成这个领域的人才匮乏。我想说的是,医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认准一个方向,多些专注和平常心,将来的回报可能要比急功近利来得更坚实一些。就我而言,我很庆幸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我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记者:请介绍一下您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情况。

彭心宇:今年有一件让我非常高兴的事情。我自己带的一个研究生吴向未,准备从美国回来了,他是我最棒的学生之一。我记得他毕业的时候,一个大小伙子竟然哇哇大哭,说我把他“整”得太苦了。这几年他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被聘为助理教授,发表在国外著名医学杂志上的多篇论文总计影响因子达到了近100。不久前,吴向未打电话告诉我“到了该回来的时候了”,他的这个决定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记者:目前您已经获得了很多荣誉,如何看待这些荣誉给你的工作、生活带来的改变?

彭心宇:其实,奖励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最看重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可以改变一种疾病的治疗模式,改变患者术后的生活甚至命运,这种价值对我而言更有意义。一项新的理论和技术能被同行认可是对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奖励,能够被推广应用,使其能让更多的病人受益是一个医生最高的追求。

记者:您的肝包虫病治疗新技术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未来这个领域还会有新的研究计划吗?

彭心宇:在这个领域,我感觉距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你要真正把它做好还有很多课题要研究。我觉得大概要到60岁,我的事业才可能会到达顶峰。先静下心来花10年的时间再做些研究,到那时可能才会给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吧。

彭心宇

汉族,51岁,中共党员,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院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曾赴英国剑桥大学、日本国家肿瘤中心医院、新加坡管理学院等地留学。30多年来长期工作在医疗、教育第一线,攻克了困扰牧区常见高发寄生虫病—肝包虫病复发和残腔并发症两大难题,其研究成果写入世界卫生组织包虫病诊治指南,并被作为国家包虫病免费救治项目外科治疗首选方式推广。

上一篇:电梯工程监理质量控制下一篇:开出友谊的新花朵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