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2024-07-23

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共11篇)

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1

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相投的学生自发组成的校园组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排,属于农村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各种有益活动实现对学生的课外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有自身特色的物质、精神文化的综合,它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在农村小学,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较为艰苦,因此更有必要通过校园文化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小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建的,能在符合学校各项章程规定、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受到一定的限制,社团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良好平台,同时也促进了农村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打破年级界限,促进学生交流

农村学校正常课堂教育主要是同班级、同年级之间师生的互动,不同年级师生之间很少有交集,这不利于校园文化整体的发展。而小学生社团覆盖范围较为广泛,有良好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渗透性,能够打破小学生年级、年龄的界限,更加灵活地开展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调查显示,在农村学校,参加社团活动的小学生占绝大多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交流,互相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又使优秀的校园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2.号召力强,便于开展活动

因为学生社团的成员遍及各个年级,并且社团成员对社团有着高度的认同,所以社团的号召力、凝聚力较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各项活动,这也是其逐渐发展成为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力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社团的有效号召力可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社团处在学生和学校之间,为学生与学校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农村学校教师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较为滞后,因此,利用小学生社团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不仅能够将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还能够及时反映学生对学校的看法和意见,促进学校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新形势下,在农村学校办学过程中,学生社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予以重视,促其发展。

二、小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村学校小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社团之间的差异逐渐显露,主要体现在会员流失严重,部分社团濒临解散等方面。社团的存在根本是社团活动的质量,社团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壮大队伍。但是一些社团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社团活动老套,不能够及时推陈出新,导致社团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小学生社团成员年龄较小,开展活动经验不足。一些农村学校没有认识到社团存在、发展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足,对小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不到位。此外,农村经济条件滞后,学校能够提供的资金十分有限,也限制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2.应对策略

一方面,小学生社团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创新工作,通过高质量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

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应当重视社团的发展,认识到学生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引领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为社团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其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推動校园文化的建设。农村学校应当加强对小学生社团的监督和管理,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韩慧玲.“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5).[ZK)]

[2]米平平,张偌菁.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发展思考[J].大众文艺,2016(19).[ZK)]

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2

一、充分认识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学校通过开展社团活动, 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也促进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

1. 学生社团繁荣了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的社团活动是校园里最富有活力、最有朝气、最有特色, 也是最能反映学生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各级各类的学生社团, 通过精心策划, 把德、智、体、美、劳充分渗透到活动中, 使得学生们的思想得到熏陶, 生活得到充实, 境界得到升华。

2. 学生社团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养成。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开展竞赛、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 在校园内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3. 学生社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社团活动基本上都是由社团成员自主开展的。这对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在策划、组织、协调、沟通、协作、指导等诸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考验。每一名社团成员,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吃苦耐劳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通过开展社团活动, 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灵感,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社团活动逐步走向社会, 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实践机会, 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诚然, 学生社团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各个高校的学生工作实践也可以充分证明, 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给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才能、提升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 目前的学生社团运行现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正面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一些学院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不到位, 社团活动经费缺乏, 指导教师职责不明;部分学生社团负责人的素质达不到要求;学生加入社团目的不明, 社团成员自主能力差, 缺乏持久的积极性;社团活动没有创新, 社团活力不够;等等。

二、发挥学生社团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径

1. 要加强对不同类型社团的分类指导与建设。

高职学生社团名目繁多, 但大体上可分为理论类、学术类、文艺类、体育类、公益类等几大类。不同类型的社团, 开展的活动类型与活动方式应有所不同, 满足拥有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加入社团的要求。比如, 乒乓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街舞联盟、星星艺术协会等文艺、体育社团要经常开展文娱活动或体育赛事, 重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身心健康;计算机科技协会、电子兴趣小组等科技类社团则应定期在校园或社会上开展维修电脑、维修小家电等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奉献社会的意识……也可在某个重要节日, 由专门协会牵头, 联合其他社团组织, 共同开展集体活动。

2. 要加强对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保证社团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从目前情况来看, 大部分高职学院学生社团归口院团委管理, 也制订了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学生社团是自愿形成的群众性组织, 学生社团活动是自发的, 学校对其监管往往不力, 导致一些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效果不明显。如果遇上社团负责人能力不够, 功利思想严重, 他组织的活动可能会给其他学生成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 学校要加强对社团成员尤其是社团负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 加大关注和投入的力度, 加强社团的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团活动有机结合, 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社团活动之中, 多开展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适应的社团活动。做到既注重素质拓展, 又注重凝聚人心;既突出活动的群众性, 又不放松思想政治教育。

3. 注重开展与培养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相关的社团活动, 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指向。高等职业院校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校园文化需与行业、企业文化相结合。学生社团活动也应该围绕特色教育活动展开, 形成专业、行业、职业特色鲜明的学院文化, 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比如, 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可以倡导学生入校就开始自我职业生涯设计, 在二年级时开展成功企业家创业就业讲座, 在三年级学生中策划模拟招聘会, 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社会, 实现自我价值。通过专业活动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 组织学生融入社会实践, 可以收到社会、学校、学生三满意的效果。

总之,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扩大求知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 对校园文化建设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也促使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学生社团的工作规律, 尝试新的政治管理体系, 在鼓励和扶持学生社团的发展、完善学生社团功能、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等方面作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 我们也相信这些大学生自己的社团必将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更加辉煌的一页。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对外最直观的体现, 它反应着高校大学生整体的精神面貌。而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学生社团在其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视。本文将以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探讨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海波、郑永廷, 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当代高校精神文化发展研究[J], 高教探索.2003, (04) .

[2]杨淑云,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初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02) .

[3]王晓辉,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 职业与教育, 2007, (36) .

[4]王锋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4) .

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学生社团 校园文化 精神文明 文化建设

所谓学生社团,就是由部分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自愿、自发地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学生业余团体。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由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众性组织,因其成员文化结构、活动范围、方式、组织机构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它社会体系的社团,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同时,它处于高校文化体系之中,又受到社会文化体系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生社团融入社会的程度越来越高,其目标、方向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践行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先进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而且也是培养良好学风、校风的重要途径,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是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品位的必然要求。而学生社团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活跃于各大高校校园。可以说,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舞台和一个窗口,直观地反映着一所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

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创造高尚的文化境界和氛围有着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院校组织,以系部为单位参与的,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

运动会。二是社团组织,以社团为主进行的,如文学社组织的文学创作比赛、棋牌社组织棋类比赛等。院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有一定的时限性,如艺术节是一年一度的。因此,在大部分时间内,还是以小型的社团活动为主要角色。社团活动具有很大灵活性,可以是小范围的讲座,也可以是长期进行的系列活动,如每周的学术讲座,甚至是社会调查。社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二、学生社团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有积极意义

学生社团是个特殊的团体,它可以在学习兴趣方面引导学生。学生因为兴趣而参加社团,社团可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态度,在校园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创造一种具有激励作用的积极的学习气氛。

三、学生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他们在这个组织里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四、学生社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就高校而言,它应该是思想品德、专业业务、人文社会、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学生社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如理科生可以参加文学社,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或者参加戏剧社,提高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等。

五、有利于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和行为养成教育

高校学生课余的分散性和班级管理的相对松散性,使组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而学生社团恰恰可以让分散的学生因为兴趣走到一起,联系在一起,使他们过剩的精力集中起来,发挥出来。而且,社团的“公共”性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改变他们自由散漫的习性,矫正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六、 有利于整合学生的力量,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

高校学生自由意识和自主精神都比较强,而学生社团既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和一定的自主权利,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使所有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组织”,从而整合学生的力量。通过这些“组织”引导他们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同时,不断锤炼自我,完善自我。

高校学生社团在健康、蓬勃发展,在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材需求,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相当一部分的社团活动存在着忽冷忽热、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对社团核心人物的依赖性过大。社团核心成员在位时重视活动的轰轰烈烈,忽视必要的衔接,以至于核心成员离任,社团就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

2.管理不够规范,制度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学生社团由于成立仓促,加上自身建设没有跟上,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3.发展不平衡,良莠不齐,水平不一。有些社团仅凭社团成员一腔热情,成立之初大家蜂拥而至,经过一段时间或组织几个活动后便回复低潮,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影响了学校社团整体水平的发挥,缺乏影响力、号召力和学校名牌社团。

4.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社团建设深度鲜有提高。无论是有专业人士介入的社团还是由团委教师一力包揽的社团,其指导力量都显得薄弱。活动经费不足仍是目前影响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之,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对校园文化繁荣,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活跃校园气氛,提高校园活动的质量和层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正引领着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向系列化、多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爱东,王云. 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22) .

[2] 肖斌,李延飞. 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鲁东大学报.

[3] 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人民教育信息网.

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篇4

CM苏海泉

摘要:从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出发,阐明和谐校园呼唤着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学生党员应该在学习、工作、思想和生活上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探讨学生党员通过参与学校科学民主决策、促进素质教育、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和在服务社会中成才等途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建设大学和谐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和谐校园;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1X(2006)06-0670-0

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思想上先进,学习上名列前茅,工作上是榜样,生活上能严于律己,和谐校园建设召唤着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学生党员群体如何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在学生维权和学校科学决策中发挥作用

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就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学生党员作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在推进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作用。学生党员具有参与学校活动多、视野广、思想进步等普通同学不具有的优势,在学生维权和学校科学决策中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做到源头参与。学校涉及广大学生利益的各项方案在酝酿形成的过程中,召开研讨会或座谈会时要吸纳学生党员代表参加,学生党员作为广大学生的代言人能够真实反映和体现广大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在保证学校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上发挥作用。(王 仁.高校工会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J].科技教育,2006(1):77-78)二是促进学校事务公开和公平。学生党员作为信息员和联络员,是学校和广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针对这个特点,要把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作为促进学校事务公开与公平的重要载体,学生党员应积极承担民主监督与信息反馈工作,在校务公开的操作规范性和有效性上发挥作用。三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学生党员具有求真务实、民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强的特点,他们可以通过学生党支部或直接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广大同学的意愿和要求,不断拓展和创新依法治校的形式和渠道,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当遇到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生党员能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上发挥作用。

二.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被确立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指导方针,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推进素质教育。在高校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成为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一大优势与特色。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一般表现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示范作用。素质教育是活生生的实际行动,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广大学生党员是最积极的。就高校的实

际来看,学生党员在校内外各种文体活动和各级各类科技学术活动中,大多走在前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党员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身边的广大同学,使广大同学受到感染,并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素质拓展的行列中来,从而将高校的素质教育整体推向深入。二是组织作用。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除了学生本人的自觉主动参与之外,活动的组织者对各种活动的精心组织安排,由此促成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学到方法与知识更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由于学生干部大多由学生党员担任,因而各种活动的组织工作一般都是由学生党员负责。学生党员具有最了解广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及学习情况的特点,在活动的组织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紧贴学生实际,这样组织的活动就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并从中培养和锻炼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宣传教育作用。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做宣传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在高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广大学生党员这一群体,充分发挥他们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做大量的思想准备和宣传工作。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教育和影响广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或是直接以各种媒介形式宣传素质教育,他们既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又是素质教育的宣传者和推动者。通过学生教育学生,达到不教而教的最高教育目的。(周怡.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理论导刊,2001(3):53)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大学是传承文化的场所,是创造新文化的基地。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高度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培育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源于一所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先进文化积淀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结合,是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大学精神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党员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得体的行为处事方式,是大学精神的主要继承者和发扬者,学生党员在大学接受精神熏陶所形成的精神动力,不仅会对他的生活和将来从事的职业产生影响,而且会对他身边的同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正确的校园舆论是营造良好校风的关键。正确的校园舆论是在学校领导的各种组织下,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黑板报、校刊等传播渠道形成的,尤其是通过各种集会和教育活动,宣扬好人好事、好思想、好作风,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占领每个同学的头脑,影响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大学生党员具有理想信念比较坚定、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复杂矛盾、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特点,是良好校园舆论的主要制造者和传播者,能够传播积极、高雅、健康、进步的舆论,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营造良好的大学学风。学风是学校学习风气的体现,是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风不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还影响学校的招生、就业和社会地位,因此,学风问题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党员具有远大的学习目标、崇高的理想,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较高的意志自觉性,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典范,能为广大同学做出表率,是良好学风的主要营造者。学生党员还承担着帮助后进生、重点生共同进步的责任,其中监督同学不作弊、提高帮扶同学的学习成绩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四.在高校服务社会中发挥作用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神圣使命。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高校在建设和谐校园的同时,必须要让学生主体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自觉承担起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学生党员品学兼优、动手能力强,是服务社会的主要参与者,让他们走进社会、服务人民,更是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主要措施是搭建“社会需要、学科优势、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平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党员在认识社会中树立理想信念,在关注社会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服务社会中促进成才就业。一是关注社会需要,倡导志愿服务。大学生党员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着眼于社会的实际需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既使学生党员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欢迎,提高学生党员的社会认同感,又使学生党员了解国情,了解社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最终形成双赢的局面。二是发挥学科优势,搭建服务平台。一般来说,学生党员都学习优秀,有知识优势,他们可以利用丰厚的知识储备、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社会。学生党员可以依托不同的学科,搭建平台。如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党员可以在实践中开展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市场调研、提出经营管理建议,法律专业的学生党员可以为服务地提供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等。三是围绕人才培养,促进成才就业。学生党员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为自己提供了一个锻炼提高的平台,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一个自我推销的平台。学生党员通过社会实践基地和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锻炼,从事志愿服务和科学研究,获得的许多科研成果也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提供了宝贵资料,提升了他们的科研实力和就业竞争力。(吴志功.让党员在服务中成长成材[J].北京教育,2006(2):20)

浅谈农村中学社团文化建设及作用 篇5

吉林省东丰县一面山中学

王宗广

【摘 要】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求知领域,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农村中学社团的组建意义、文化建设以及功能作用等方面做了剖析。

【关键词】农村中学

学生社团

组建意义

建设

作用

一、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

中学生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处在一个心理生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时期。农村中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往往缺少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他们在学校的时间非常长,每天除了上课学习外也需要一些其他的活动丰富学校生活。而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往往内容单一,规定繁多,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众所周知,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教育比较多的是重视共性与纪律,而对个性、兴趣的张扬不可避免的有其局限性,社团活动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许多志趣相投,兴趣一致的人在一起切磋交流,这对人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1、农村学校学生课间活动大致有:单双杠、足球、篮球和排球等,好一点的学校有乒乓球室,就这些运动几乎看不到女同学的参与。喜欢运动的女同学自备了羽毛球、毽子、皮筋等。还有大部分同学在班级里吃点小食品,调侃疯闹一会儿。就这样把课余时间白白的浪费掉了。现在有了社团活动,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忙碌起来。广播室的同学在播音,画室的同学在描绘自己的多彩人生,田径队的同学在练体能,文学社的同学在微机室电脑前准备校报的稿件,书法社的同学准备自己的参赛作品,篮球队的同学在打团队配合,图书室里管理员同学为借还图书的同学们登记等等。同学们都在忙碌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2、家长们都想让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利用课余时间学电子琴、美术、书法、写作、舞蹈等等,但我们农村的小镇上没有这样的特长班,没有培养孩子特长的地方。城里的特长班离我们路途遥远而且收费价格不菲,很多家长无可奈何,望而止步。学生社团想同学们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为孩子们免费提供一个培养的兴趣爱好的平台。

3、给有特长的老师一个发展创作的空间。新来的美术老师知道自己是美术社团的指导教

展也同样如此。针对我校社团刚刚起步,经验不多,加强社团内外的交流和学习就更为重要。在交流和学习中,在“引进”和“走出”中,知耻后勇、务实创新。

三、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独特作用

社团以创建和谐校园,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学生,重视学生内在潜力的挖掘和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为目的。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现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独特教育功能。

1、学生社团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渗透在学校一切活动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综合文化成果,它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同学在参加社团组织时互相了解更多,思想交流更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在同学身上发现他们的长处、优点,使他们更加懂得合作、关怀、宽容,这正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的表现和载体。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既满足了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为多彩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2、学生社团有利于学校教育目的的有效实现

学生社团活动还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各种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不可能只停留在教材上,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更多的东西感兴趣。一个教室,一套教材是担负不起这全部的责任。社团则可以另辟天地,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相应的拓展与延伸。同时,由于实践性是社团活动的显著特点,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将得到发展,其综合素质将得到全面提高。进而有效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

3、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提升自信心,获得多方面肯定性的评价。

经过三年的实践,本人发现,学生社团为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优越于他人的地方,这种优越远不只是一个考试分数所能涵盖,它是多方面的。有人擅长于考试,有人擅长于绘画,有人擅长于演讲,有人擅长于球类,一个课堂肯定不能满足所有学生不同才艺展示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有众多的舞台让学生来演练,来展示。可以说,一个社团就是一个舞台,可以让许多学生来提高,来展示,从而提升自信心,获得更多的肯定性的评价。

4、学生社团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论社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篇6

论社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大学社团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章分析了社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并针对如何利用社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具体措施.

作 者:孟春青 张善民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聊城,252000刊 名:管理观察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年,卷(期):2009“”(23)分类号:关键词:社团 动机 心理健康 专业效能感

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7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在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制度不健全, 社团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当前高校的社团大都是一些自发性的组织, 其在内部管理上较为松散, 缺乏规范性, 这也决定了社团内部的成员流动性较大, 新老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工作上的承袭。同时, 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许多高校社团在经费和会费等的使用上较为混乱, 从而影响社团内部各项章程的落实和正常社团活动的开展。而由于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社团成员的总人数中还处于劣势, 在社团的管理中还缺乏牢固的群众基础, 从而使得他们并不能在社团管理中发挥有效的价值和作用。

(二) 社团活动层次较低, 缺乏文化底蕴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内部的社团活动虽然名目繁多, 但却大都停留在简单、传统和低水平的层面上, 且形式较为单一, 内容缺乏创新性。另外, 由于一些社团片面追求其影响力, 并迎合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其在组织活动时缺乏鲜明深刻的文化主题和文化底蕴, 甚至出现了非文明化和非审美性的倾向。在当前的高校社团建设中, 消遣型、娱乐型和商业型逐渐成为社团文化建设的突出特点, 而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其在进行社团文化的建设时应有别于社会上其他类型的文化团体, 注重高校社团建设的独有特点、个性和育人功能。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 更应该担负起创办高质量文化团体的责任, 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 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类型的社团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社团组织来看, 其不仅类型较多, 而且覆盖面也较为广泛, 但真正致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团组织却几乎趋于空白。如当前高校内部主要以文学、体育、环保、艺术、志愿者等类型的社团为主, 而较少有学术交流、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科技发明等学术科技类和信仰类的社团。同时, 从高校社团活动的组织来看, 其开展的大多数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 如文学社、话剧团、兴趣社、太极健身协会、音乐舞蹈协会和书画社等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的活动, 而以理论探讨、崇尚科学、宣扬传统美德以及关注时政等为主题的社团和社团活动却极为少见, 这就使得大学生在社团活动的参加中缺乏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四)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高校社团中的培养机制较为传统, 缺乏创新性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内部的社团在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培养机制中一直存在着“重发展, 轻教育”和“重使用, 轻培养”的问题, 一些学生干部和党员在社团建设中被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并没有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自身形象, 还降低了他们在广大学生中的地位和威信, 从而不利于发挥学生干部和党员对广大学生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当前高校社团建设中的具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当前高校社团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既是做好大学生社团工作的内在要求, 也是对当前高校社团价值的科学评估和重新定位。因此, 在新时期的高校社团建设中,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要积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断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科学的社团活动组织来增强高校社团的创办质量, 提高其文化底蕴, 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 对高校社团的建设和活动组织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高校社团创办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在于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面对国内国外的新形势, 新时期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为高校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提出了更多的认知挑战。因此, 在进行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时,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要立足于当下的现实情况, 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 并保持清醒的头脑, 积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从而在社团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引导和模范带头作用, 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带动和感染他人, 促使自身价值的最大发挥。

(二) 在高校社团中起着引导先进文化建设的先锋作用

青年大学生在高校校园中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对其自身的发展和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先进的文化不仅能够给青年学生以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还能够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社团作为一个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良好平台, 在其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自身优势作用, 并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社团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 加强对社团干部队伍的优化, 通过改善和充实社团队伍的内部整体结构来给社团工作带去新的活力与生机, 从而真正发挥其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三) 是提升高校社团管理水平和活动品位的重要导航

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以及科学发展观研究会等类型的理论信仰社团在各大高校的出现, 其在活动组织和社团文化建设中需要积极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让他们在社团活动的组织中带领大学生去更好地关注国家、社会和政治, 以切实提高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同时,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社团文化的建设中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通过合理组织社团活动来把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从而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品位。此外, 高校社团还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党员的引导作用来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思想敏锐和富有科学态度的研究队伍, 并在自身社团文化的良好建设中来影响和带动高校内部的其它社团组织, 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出更多的新路径。

(四) 在处理高校社团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作为高校社团建设中的骨干和主要带头人, 其也是处理社团内部各种关系的协调者。在具体的社团文化建设和各项活动的组织中,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必须要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既要协调好社团成员之间的关系, 还要正确处理社团工作与同学友谊之间的关系, 帮助社团其他成员解决好他们工作上的难题。在日常的社团工作开展中,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对社团其他成员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让他们在工作中逐渐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 从而增强社团组织的凝聚力。

此外, 在高校社团活动的组织中,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还要加强对其他社团成员自身能力和需求的了解, 注意各项工作的合理分配, 以促使不同成员自身作用和价值的有效发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社团活动的开展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还可以激发其他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和工作的积极性, 对于促使他们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保持社团成员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 在新时期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 重视和加强学生干部与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 对于提高社团的管理水平和功能价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高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活动层次较低以及缺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 坚定政治立场, 并通过良好形象的确立来为其他同学树立起思想和行动的榜样, 从而促使高校社团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傅春江.探索学生党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0 (4) .

[2]马军红.学生党员在高校社团建设中的价值探究——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J].金田 (励志) , 2012 (9) .

[3]皮莉.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 2010 (10) .

[4]汤国水, 刘姗依.学生党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7) .

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8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团的关系

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华勒在其《教育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它是生长发育于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集中体现在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生活作风、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办学理念等方面。也是有别于其它社会群体,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

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活跃学校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解作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活跃校园氛围,调节当前因学习、就业、情感等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营造出轻松、活泼、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

学生社团强调个人兴趣,注重个性的发挥,在一定的指导下更利于把学生吸引到健康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增强学生的个人素质,通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营造出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很多高校的实践已经证明,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与学生社团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规范、合理的学生社团运作模式必定能够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消极的作用。高等美术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其特点是与社会、时代联系更加密切,具有浓厚的人文氛围,注重美育与个性培养,这种校园文化的建设、繁荣和传承,是在多年的积累、沉淀当中形成的。高等美术院校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并得到极为鲜明的体现,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些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

二、美术院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特征

高等美术院校的学生社团是一种自发性的组织,扎根于学生之中,与广大学生联系密切。作为独立的学生组织,它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1.内容丰富。学生社团是学生实现自我意识的摇篮,自主发展的舞台,自我教育的阵地。学生社团在组建之初是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普遍都比较广泛,因而社团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美术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有专业的美术特长,这就为他们在艺术类相关社团的建立上提供了良好的专业素质,在对于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及感知能力上,从事艺术学习的学生也有独特的优势,这也就促成了美院校园里多种类别社团的创立,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是美术院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形成“专长为主,全面发展”的独特社团格局。

2.形式多样。作为高等美术院校,学校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开放、自由的环境之下,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往往能够灵活地调动思维,运用各种可行的方法,甚至会主动去构思并创造新的方式,利用一切可能来实施完成构想方案,并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传统的如互动讲座、交流座谈、学习研讨会等。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也有许多学生社团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来开展活动及日常管理,如通过制作社团网站扩大宣传、建立社团QQ群进行交流,还有举办网络电子竞技大赛等。

3.影响广泛。由于学生社团具有自发性,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又呈现出较强的自由度,所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在高校学生中,参与各类社团活动的人数约占学生总人数的75%,有不少学生甚至参加了几个社团。美术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有一技之长,加之较外向的性格,渴望一个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舞台,这也就为各种社团提供了扩充人员的有利条件。

4.延续性强。由于社团的组织结构对于社团主要负责人的依赖性很强,这也就决定了社团的延续性往往取决于社团的主要领导者,而作为高校学生,必定会有“进校、求学、毕业”的周期,如果一个社团的负责人没有很好的前瞻性,培育出得力的“接班人”,社团则很有可能陷入衰退的危险当中。缺乏梯队建设,直接导致了社团的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因此也有不少的社团会出现“昙花一现”的尴尬局面或者几年一个交替的周期。

三、学生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学生社团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许多教学之外知识能力拓展的任务。总体来讲社团扮演着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基石,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效果的重要作用,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思政教育,提升校园文化理论水平

学生社团以其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独特而全面的影响力以及鲜明的“民间”特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学生社团为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全面辐射到绝大多数学生,从而扩展理论学习的范围,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理论学习的潮流。高等美术院校的社团建设能把握时代性特点,强化社团建设的导向性功能。通过在社团活动中对学生渗透人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品位的艺术素养。

2.培育创新能力,彰显校园文化探索精神

当前高等美术院校的工作是以发展创新思维和培育社会主义新时期创新型艺术人才为中心,校园文化必定服务于这个工作中心。高等美术院校社团建设能够形成独特的社团特点,发掘社员的个人潜能,突出学生的个人特长,为青年学生的自主发展、锐意创新提供一方舞台。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迫使学生去深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运用到实际活动中,这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灵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扩展教学内容,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之一,也承担着“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在美术院校社团建设的众多事务中,教师大胆地退回幕后,处于指导位置,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让青少年学生担当起处理社团事务,决定发展目标,实施发展计划,总结调整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尝试,使学生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充满兴趣,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学生参加社团,除了有消遣娱乐、发展个人兴趣的目的外,更主要的是想通过这个平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质,这一点与社团的“第二课堂”性是相切合的,这也有利于把教学与学习从枯燥单一的课堂当中解放出来,从而盘活整个校园文化建设,达到以社团“服务教学,拓展知识,健全人格”的全面功效。

4.健全管理体系,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浅谈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9

作者:王艳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

邮编:211200 电话:025-57421009 【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是学校使命、远景、价值观、治校理念和师生行为准则的总和。学校工会是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它代表教职工利益。工会工作和校园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他们互为前提,互相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一不可。

【关键字】 校园文化、工会性质、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是在长期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中,逐步形成并为师生员工所认可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校园风气、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办学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这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对师生员工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学校的发展既要靠有效的机制,同时还要靠一种精神去统一师生员工的思想,约束他们的行为。发展校园文化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去统一人的思想和行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形成,对弘扬办学理念、培育校园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会作为教职工的群众组织,因其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它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各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任务,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由学校党委负主要责任,建立由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工会作为学校的重要组织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负有重要责任,也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是由工会的性质、任务和自身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工会作为党领导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和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其根本任务就是把法律所赋予的各项社会职能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去。维护和代表教职工利益,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通过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团结和动员教职工投身学校建设与发展等等,工会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校园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强调人的价值,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虽然工会工作与校园文化在性质、内含、方式上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它们之间在对象、方向、目的、途径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另外,健全的组织体系,群众化的工作方式,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工会组织本身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工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教职工组织起来,使校园精神、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等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说,工会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号召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工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有如下几点:

(一)工会是群众组织,是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教职工之家”。

这一定位使工会在无形中成为教职工的依靠,教职工有话愿意对工会说,有难愿意找工会帮,有意见愿意向工会反映,有建议愿意向工会提。教职工的信赖,使工会在群众中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很容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教职工凝聚和组织起来。

(二)工会是学校党委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这就明确了工会自上而下地贯彻党的政策,自下而上地反映教职工意愿的特殊位臵,这一特殊位臵决定了工会在密切党群关系和引导教职工完成党的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工会更容易通过开展工作把教职工紧密地团结在学校党委的周围,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与各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共同创建起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工会在校园文化传播和宣传教育工作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宣传教育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好宣传鼓动的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的工作,这也是工会干部的基本功。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各校工会在网络化建设、报刊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工会进一步做好文化传播及宣传教育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尤为重要的是,工会可以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通过开展建”家”以及多类型多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使教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四)用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激励广大教职工

用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激励广大教职工是适合工会性质和特点、为工会所常用的一种群众工作的方法。典型的意义就在于它远远超出典型本身取得的成就这一表象,而在培育校园精神方面所具有的极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学校工会作为一级基层组织联系着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许多先进模范人物,比如各级劳动模范、“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先进个人、生产建设红旗手、岗位立功先进个人等都是通过工会组织推荐和评定的。做好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工作,不仅能对所有教职工产生感召和激励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远大的理 3 想、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在社会上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的外在形象。

(五)《工会法》相关规定

《工会法》规定,“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可见,工会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中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工会可以通过召开教代会、开展校务公开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民主管理活动,吸引和组织教职工管理学校事务,不断提高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六)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良传统。

工会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来激发教职工的建校爱校热情和劳动积极性。

如上所述,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明显,且无可替代,那么应当怎样发挥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以工会的性质地位为切入点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文化活动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中,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参与中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发挥参与职能,共谋学校发展大计

在学校管理中,工会要带领教职工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的建设献计献策,这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的大计。学校办学目标的建立应源于学校所有师生内心的共同需要,它须经过全校师生的反复讨论而生成,是全体师生共享的价值取向,是大家所乐意为之奋斗的精神追求。当教师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 4 一致时,才能产生出一种从属于整体的使命感,视学校目标为自己的目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人都倾其所能,倾其所力,甘于奉献,从而创造出难以想象的业绩来。因此,办学目标形成的过程,是学校精神培育和凝炼的过程,更是学校全体成员参与管理,凝聚力量,学校文化生成的过程。

二、行使民主权益,完善各项制度

工会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中肩负着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特殊使命,通过召开教代会、开展校务公开等多种形式,行使民主管理的权益。学校制度是学校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集中体现,它反映和体现着学校文化的发展水平。对于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的作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是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制度的生成不应是学校领导的个体意愿,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实际上教师们对制度内容讨论通过的过程,就是教师们对制度制订的认同过程,对制度内容的理解过程。通过民主管理,制度得到完善,这即是学校管理更趋科学严谨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培养与弘扬的过程。

三、开展各项活动,凝聚学校精神

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类型多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交流感情,传递思想,增进了解,使学校的“精、气、神”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植根于教师的思想行为之中,同时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 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督促和推动学校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教工之家”、文化体育场馆、教工阅览室和“教工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使工会组织文化体育活动的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通过开展“教工小家”建设等活动,努力把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到院系基层单位,扩大教职工的参与面,使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放飞心情,活跃生活,从而使校园文化的基础得到加强。

四、做好宣传工作,引领教师践行

大力宣传培育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之魂。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发掘校园精神的丰富内涵,用师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诠释校园精神的丰富内涵、基本精髓、文化传统和时代风貌。要切实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三育人”、“树、创、献”活动。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及时总结他们的先进经验。要不断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赋予校园精神新的内涵,提高校园精神的品位,同时加强校园精神的养成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用校园精神规范教职工的行为。

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10

关键词:班级学生干部 寝室文化建设 作用

一、寝室文化建设的含义

高校寝室文化是一种以寝室成员为主体,以大学生寝室为空间,以寝室成员的课余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群体文化。它是在校园这个相对宏观的大环境中,在寝室成员共同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包括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的一切文化活动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主要包括寝室内的整体布局、规章制度、卫生状况、审美情趣、道德标准、人际关系、学识智能、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1]。

寝室文化建设是指在寝室内的成员的自身努力和外部力量(主要指学校)的促进作用下,共同建设好所在寝室的寝室文化。加强寝室建设,营造良好、和谐的寝室氛围,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二、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干部可很好地配合班级、学校的工作,并及时反映寝室同学的状况。以班干部的影响为突破点,建立合理、民主的制度,从而带动整个寝室的室风建设,是建设寝室、班级乃至学校的重要途径。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引领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等。不可否认,班干部在执行职责的时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班干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领头羊

班干部积极主动,凭着较强的责任心、高素质和大胆的工作,能够带动其他寝室成员,共同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班干部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比如,有的班干部学习能力及生活习惯较差,这将大大降低自身威信,不能服众,不利于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部分班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视大学为游乐的天堂,而寝室,就成为喝酒、赌博、玩电脑等游乐活动的阵地。有些班干部不重视寝室卫生环境,导致物品摆放凌乱,生活垃圾布满地面,寝室空气污浊。

(二)班干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班干部应发挥骨干作用,团结并协同寝室成员共同进步。寝室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数堆砌,而应该以一个集体的方式存在。在这个集体中,班干部在整理内务、学习等活动中,都应以集体利益为核心,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中坚力量作用,将寝室拧成一根绳。同时,不仅仅是班干,包括寝室任何一个成员都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以“慎独”来要求自己。

(三)班干部是老师和寝室成员的“连心桥”

高校针对学生寝室管理的各种政令的下达,学生民意的上传,大都要通过班干部。班干部工作得当,学校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如果在班干部的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学校和学生之间就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班干部的桥梁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对班干部工作的调研显示,近56%都只是片面的传达文件的指示而没有与寝室同学们进行恰当的交谈沟通,同学的相关情况和意见也没有得到重视并反应,造成關系紧张,学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如何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寝室管理机制

作为一个集体,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循的准则。要用一定的规章制度去规范寝室成员的行为,并且做到民主、平等,才能凝聚成一种合力,形成良好的寝室风貌。

在制定寝室规章制度时,要注重实际情况,并有所创新。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开展的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和务实精神;个人目标比较急功近利;人文素质较为缺乏;心理健康问题不少[3]。所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寝室建设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紧把握同学们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等特征,进行寝室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创新。通过创新的制度,使寝室环境更加民主、宽松;通过创新制度,使寝室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创新寝室工作的管理流程,实现班干部工作的管理信息化。

准确公平又不失人性化的寝室规章制度,使寝室管理有章可循,寝室日常生活充满人情味且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可减少寝室成员之间的摩擦,形成民主、公平的寝室氛围,有利于和谐寝室的构建。如寝室班干部做好卫生值日安排,规定值日任务,集体就不会出现整理内务时的偷懒、不公平现象;寝室内部统一作息时间,成员之间能够避免相互打扰,促进寝室和谐。

(二)建立合理的班干部选拔、考核、激励机制,落实责任,明确到人

建立合理的班干部选拔、培训、激励机制,以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促使班干部以更严格的要求对待自我。“正人先正己”,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细致胆大的班干部更能发挥寝室建设的带头作用,增强寝室凝聚力[2]。因此,合理的班干部管理机制,应着力引导班干部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榜样作用;同时加大力度培养较强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保证工作顺利地完成。安排工作的时候,明确每名班干部的任务和职责,使班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班干部才能在寝室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以服众心。

学校在开展工作时,选拔一批品学兼优、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然后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和擅长安排相应职位,落实责任,明确到人。一般而言,在大学里的班干部任用期为一年,通过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负责任、表现好的班干部给予鼓励和奖励,并以此为典型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对个人能力较差、没有责任心、学生基础较差的班干部,应及时与其进行谈话,促进其改正、向优秀的班级干部看齐。

(四)确保适宜的寝室班干部数量。

适宜的寝室的班干部数量,对于发挥班干部在寝室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人数过少,在传达和执行学校相关政策规定时显得力量不足;人数过多,班干部的分工过于细致,会造成工作程序繁琐冗杂,同时,如果班干部过于泛化,就不能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经分析,寝室班干部的数量以占总人数的1/3为宜。一方面,有利于班干部在寝室、班级以及学校活动中起到积极有效的带头作用。其他寝室成员因为从众等原因而被带动起来,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政策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各个班干部侧重的学生工作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主管生活,有的主管学习,有的又主管内务,一定数量的班干部可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可靠的信息,加强相互交流,引导寝室同学的奋斗目标,协同进步。

总之,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寝室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班干部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和确保适宜的寝室班干部数量,以期克服当今班干部工作的不足之处,从而发挥高校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各种积极作用,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达到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宁宁.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1-16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2:7-19

注:本文是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第七届本科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11

(一) 校园文化内涵及功能表现

校园文化也称高校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反映师生共同理想的校园精神, 是融合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等各种文化的产物, 是根植于校园历史的一种精神积淀, 是经历许多代人呕心沥血的匠心独运, 是学生参与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阵地。因此, 校园文化具有引导大学生向积极方面发展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次于课堂教学的亚文化, 具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的作用, 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 学习氛围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校园文化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发挥着导向、熏陶、激励、娱乐等教育功能和作用。

(二) 校园文化的主体特征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校园特色的生活环境、人文氛围和校园精神, 是区别于社会整体文化和其他社会群体文化的特殊产物。大学校园是校园文化的活动场所, 主体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产生的载体是学校的教学实践、校园环境和校园缤纷文化活动。因此, 校园文化以校园为阵地, 是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核心, 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 以教学实践、校园环境和校园缤纷文化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社区性群体文化。

“校园的教师文化是由教师主体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一整套价值观念、知识符号、语言习惯、行为方式等的集合, 集中体现教师的教育精神和职业道德。”教师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 他们的舆论导向、价值观念、道德风貌和行为规范决定了校园文化的性质、水平和品格, 并且他们会有意识并自觉地消除和限制劣性文化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倡导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 除掉冗杂的劣性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校园文化要以学生为本, 以大学生的精神信仰、能力发展、人格完善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现今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现阶段的供需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学校需要适时改善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强化学生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需要积极鼓励大学生组建具有特性的学生组织, 为大学生提供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平台。通过学生组织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如组织意识、创新意识、社交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 使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 使之能够在今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增加就业成功率, 使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完善。

因此, 学生比教师具有更大的变动性,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时期, 知识面相对较少、人生阅历比较低、思想单纯, 但可塑性高, 必须汲取教师文化中的精华, 充分了解教师的文化精髓, 才能更多地获取需要的知识, 更快地成长。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大学生群体、共同的文化意识和物质载体是其产生的基本条件, 其产生的基本条件决定了不同类型的学校的不同的校园文化。

(三) 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着力点

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发展自觉意识的形成, 意味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新的层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 应重视和强调校园发展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内源性, 为此, 校园文化建设需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观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调动校园组织自主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激励校园组织独立自主发展意识,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进程, 构建校园文化的精神动力。

2. 培养创新意识。

学校是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型和全能型人才的摇篮,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阵地, 因此, 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 让校园成为新理念、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 同时, 通过了解学生, 相信学生, 服务学生, 依靠学生, 维护学生, 树立大学生的群众观, 积极培养领导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有特殊才干的特长人才和个性张扬的个性人才群体,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才能, 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鼓励创新发展。

3. 开掘文化底蕴。

人创造了文化, 文化也塑造了人, 学校的文化底蕴发挥了引导与规范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应抓好主题, 注重提高科学艺术品位,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 积极指导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 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高雅性, 使校园的舞台上涌现出一系列高品质的校园活动。

4. 调动群众主体参与积极性。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层组织, 主要负责宣传和弘扬校园文化精神,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这需要基层组织发挥其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 定期举行大型的文化活动, 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 积极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使参与活动的学生从中得到自我锻炼、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从而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5.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的素质文化提高程度、实践能力是检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高校应适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使大学生能从中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 增加生活阅历, 提高社会生存能力, 丰富大学生课堂以外的生活经历,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增强大学生服务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生组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 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组织的作用表现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生自我构建起来的学生组织, 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 是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课堂。现今,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日益增长, 对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 从而提升了高校的办学规模、数量和质量, 在校大学生日益增多, 这使我国高等学校面临新的育人环境需求, 这也是大学生组织兴起的条件之一。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汲取新知识的课堂, 是大学生向全能型人才发展的训练场地, 是大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登高阶梯, 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平台。大学生组织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繁荣了校园文化, 渲染了特色的校园文化,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群众力量。

高等学校是培养现代社会主义事业型、全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武器。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组织丰富了校园活动, 繁荣了校园文化,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辅助和补充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 学生组织文化载体建设

组织文化建设的成果, 综合地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需要加强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下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的进程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培养科技创新教育形成体系化的活动内容;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发展完善大学生的个性教育提供空间。

所以, 学生组织文化建设需要开展意义重大的思想教育活动, 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爱好;需要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 培养他们的文化底蕴, 培育他们的文化品格, 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需要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 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鼓励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充分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意识, 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提升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使主体作用得到强化。

(三) 学生组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1. 学生组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开展校园活动的主体, 是丰富学生知识面的课堂, 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学生组织全力打造的活动活跃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学生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 有利于学生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发展, 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 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学生组织有利于发挥学生们的才能和培养综合素质。

学生组织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广大学生是学生组织活动开展、活动成功的重大力量, 学生组织进行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需要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各个环节策划、组织、外联、宣传、活动开展、调研、后勤服务等一系列由学生自己一手包办的工作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和决策能力等。”同时, 他们在活动实践中学到了丰富的课外知识, 提高了工作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步地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第一课堂的不足得到了有效的弥补。

3. 学生组织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组织是由学生自己组建起来的为学生提供服务和便利的组织, 因此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比较了解, 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他们的潜能, 为广大同学提供展现自我风采、发展独特创意理念的大舞台和大机遇。

4. 学生组织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交流思想、凝聚人心。

“高校学生组织不能缺少合作的氛围, 各级学生会干部或学生社团更不能缺少合作的精神, 否则就无法形成合力, 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学生组织是凝聚学生的重要桥梁, 我们需要发挥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建立先进的沟通信息文化平台, 促进学生组织相互沟通, 使各个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其职能, 为繁荣校园文化做出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学生组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 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发挥着重要力量,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日常管理、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实现多方互动、协助配合, 达到人员的优化配置。学校可以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有序管理, 另一方面加强对旗下学生会的关怀。希望学校领导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更多的指导支持和鼓励, 更好地推进建设学生心目中的满意团队, 巩固学生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同时也扩大师生的交流空间。

摘要:学生组织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需要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才能更好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学生组织,校园文化,大学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峰.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河海大学, 2006.

[2]何佳圣.浅析学生组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0) .

上一篇:演讲与辩论期末演讲稿下一篇:阀门受托支付购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