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节目介绍

2024-06-17

《将改革进行到底》节目介绍(通用12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节目介绍 篇1

7月17日和18日,连续收看了两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让我对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专题片开篇细数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又直面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万人口尚未脱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如此种种发展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拷问着我们的党能否在新的历史时期破解当下难题,着眼长远?能否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能否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就像当初在延安窑洞毛泽东回答黄炎培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准备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体现了对历史规律的尊重。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历史女神只会将机遇给予那些敢于变革的人。回顾中华民族发展史,也是一部革故鼎新的改革史。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商鞅变法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每一次变革都如凤凰磐涅,浴火重生。从“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到“天下变法之事,未有全利而无弊者”的康有为,每一次变革都是千难万险,步履维艰。从凤阳县小岗村村民用鲜红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此神州大地荡起滚滚改革春潮,奋斗途中扬起浩浩前进风帆。审视近代史,变革让旧中国在被黑暗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看到点点亮光;回顾近些年,改革是让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只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是对历史规律最好的遵循。

将改革进行到底,体现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苦苦追寻。古往今来,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想与抱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雄心与壮志。五千年文明养育的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光荣而艰巨,需要我们为了共同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30多年以前,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此走出封闭与偏见,步入世界经济社会大舞台。3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从一个贫困落后和封闭的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日益发挥起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政治、社会、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必须加快改革,在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将“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出来。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要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节目介绍 篇2

一、改革中存在的矛盾

将改革进行到底,最主要的理由是我们的改革尚未达成自己的最终目标,经济社会的运行仍然处于新旧体制的交织碰撞,即“双轨驱动”的状况之下。这是渐进式改革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碰撞和矛盾在所难免。不仅如此,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之下,我国不得不出“重拳”实行政府干预,以挽救险恶的形势。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和“国进民退”在很大程度上使经济社会系统中潜伏的矛盾更显尖锐,不通过改革来化解这些矛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都有中途夭折的可能。

其一,收入分配日益悬殊的矛盾。不论从哪种意义上讲,只要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实惠,都需要有共同富裕的结果来印证和支撑。当前,我们的国家是强大了、富裕了,但广大低收入群体并不富裕。仅以2009年居民储蓄存款为例,这个数额已达22万亿元,但其中85%即18万亿元以上仅为全国300万个家庭所有(不足2000万人),13亿人分享甚微。同时,企业存款还超过居民存款,占国民收入比重的23%。它同样为政府控制的少数垄断企业所有。一个收入分配差别如此悬殊的国家很难说是现代化的国家,它将导致何等尖锐的社会矛盾更是不言自明的。

这种悬殊的分配差距是怎样产生的呢?它当然不是市场公平竞争的产物,因而将其归罪于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显然是错误的。恰恰相反,它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即行政权力配置资源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至今,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大量的行政垄断还存在,国有资本控股的垄断行业及其获得的垄断性资源、垄断利润在给国家增添一定财富的同时,大量的利益流入了特殊利益群体的腰包。大型国企的高管层年薪动辄几百万、几千万,并非来自其经营才能的“创新利润”,而是行政岗位的变动带来的特权。与此同时,由于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并未切实进入公共财政分配和运作的轨道,不同程度地被行政部门甚至个人所控制,这又衍生出更大的钱权交易和不合理收入的流出。不管怎么说,现今严重失衡的收入分配主要是从这两大口径而来的。

其二,资源配置的矛盾。政府配置资源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的过度竞争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环境资源的压力空前强大。不能说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必然会出现生产过剩和资源短缺,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有微观的效率机制和商业周期的修正机制来加以矫正。问题在于,我国的市场机制受到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强力干扰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行政配置资源必然伴随缺乏效率的数量扩张和技术上的“复制古董”,而更严重的是在“保财政、保吃饭、创政绩”的压力下,各地方政府之间展开旷日持久的过度竞争,这种竞争在缺乏市场效率机制约束的情形下,当然只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结果便形成比比皆是的结构雷同和产能过剩,使得我们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事实上,上述两大矛盾会产生出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内需乏力和不合理的刚性结构,更是与此直接相关。在不能解决这些矛盾的时候,要“促增长、保民生、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流于空谈。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出路只能是继续改革,倒退回去或者维持剧烈碰撞的现行混合体制,都只会加重矛盾,断送中国伟大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改革是我们别无选择的理顺矛盾的唯一通道。

二、改革之路倍显艰难

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已出现了“锁定效应”,即由于现行“双轨制”的利益分配以不争的事实培植了一批既得利益者,他们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力图固化现行体制,从而可能使改革半途而废。

由于中国的改革是“自点而面”的实验,再“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在这个改革的行动路径中,党和政府是创新制度并使之具有法律地位的唯一的制度供给人。因此,掌握了权力的既得利益者如果缺乏改革动力,甚至因改革而使自身利益受损,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使创新的制度资源在供给渠道上出现部分堵塞。从这个角度判断,改革确有夭折的可能。这些年来,各地真正力主改革的人士颇具争议,甚至落马,似乎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改革倍感艰难的深层原因在于:随着改革在农户、企业层面和市场体系方面的完成,其锋芒将逐步且必然要指向资源配置的源头,特别是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掌管部门。一句话,后续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如果不是现行体制给部门(实际上是掌握权力资源的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权力租金”,改革的阻力将会小很多。但在权力租金太大的背景下,继续推进改革,从部门和个人角度讲,将会形成“前三十年改革边际收益递增”与“后三十年改革边际收益递减”的巨大反差,改革不受利益阻挠反而是不合逻辑的。问题不在于原有的制度供给人反过来阻挠改革,而在于这种阻挠并非以公开反对改革的名号出现。谁都在高喊改革,都在分享改革的实惠,但对真正改革的人士和举措却不予接受甚至打击。这就使得大众视改革为畏途,切中体制机制要害的改革不可能不出现锁定效应。

不仅如此,因为改革是一个时代的响亮口号,诸多不改革,甚至走回头路的“土政策”反而以改革的名义出现,并理直气壮大行其道。举凡与民争利、与市场争权、与企业争权的行为便属此例。更有甚者,不少行政部门以改革名义将部门利益法律化(通过人大修法),更会使改革的推进遭遇空前的困难。

中国的改革不会停止,这源于两方面的动力:其一,新生的市场化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轨迹已按新体制的要求铺就。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的经济活动都只能与此接轨,而与此相抵触的旧的计划经济方式会受到天然的排斥,否则,碰撞会以国家和人民利益受损的形式表现出来。故此,新体制已产生巨大的运行惯性,这种动力是任何力量都难以扼杀的。其二,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是坚定不移地力主改革的。因为中央政府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它的最高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以建成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的宏愿已写进了党和政府的重要决议,改革的一系列举措还在强有力的推进。由于中央政府追求的是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宗旨决定了其改革的边际收益不是递减而是递增的,它会使改革的制度资源获得“总供给人”的有力保障。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某一局部或某些环带上出现的改革的锁定效应,尽管值得担忧,但改革的总体趋势不可逆转,改革的进程仍将铿锵向前。

三、将改革进行到底,“底”在哪里?

当诸多逆改革而动的“土政策”纷纷以改革面目出现的时候,说明人们对改革的目标和判断标准不甚清晰,制度变革在中途因利益的交汇和碰撞模糊了自己的方向,因而需要有对目标和方向的进一步辨识。不论怎样争论,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最终目标仍可概括为“三公体制”。

一是“公共价值尺度体制”。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是经济制度创新的基本定位。价格调节商品市场、利率调节资本市场、工资调节劳动市场、地租调节土地市场,且都在一个透明的平台上公平竞争,这就是市场配置资源。其市场信号成为游戏各方价值评估和利益分配的公共尺度。没有这个公共价值尺度体制,就没有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这一点,已得到广泛的共识,但问题是,目前我们诸多的关键资源和利益分配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个公共尺度,而是“既找市场,又找市长,”即通过行政审批和政府特许来获得行政垄断收益。结果只要有某一资源配置不走市场轨道,其全部价值标准都会发生畸变,这对市场是不啻于致命的冲击,这正是“双轨制”的要害所在。现实中,大量的不公平竞争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都是因此而发生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转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暂时保留某些政府配置竞争性资源的现象,但不能把这种“暂时态”永久化,最终目标是竞争性资源的市场一轨制。一旦在这一点上发生了动摇,整个改革必将走偏方向;更需要强调的是,确立公共价值尺度体制,不等于否定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和地位,更不能与“新自由主义”混为一谈。这两种观念既远远偏离了实践的矛盾分析,又混淆了理论的逻辑。

二是“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权力为全民所有,公共资源为全民造福,政府财政只满足公共需要,不参与和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这是公共财政的要旨所在。有人认为财政体制只是一个局部的体制问题,对改革全局不发生重大影响,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事实上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的“公共”程度不完全、财政分配不透明、财政对竞争市场的干扰、财权不同程度的部门垄断、甚至个人操办恰恰成为改革出现锁定效应的重要源头。地方政府转换职能的滞后和政府直接参与市场竞争,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财政”,即保现行与地方政府自身利益有关的“准公共财政”收益。不对这种体制作进一步深入的改革,并在以满足公共需求为目标的前提下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其他的改革都将寸步难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公共财政体制成为改革完成的重大最终目标之一。

三是“公共政府体制”。在公共价值尺度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完成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完成政府体制的改革,即由统制型的“万能政府”向有限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个转变的核心在于政府的逐步退市,而政府退市的核心又在于抽掉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竞争性市场活动及其强烈数量扩张的经济动因。这将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在这个进程中,诸多行政部门的职能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并将公权力的市场寻租彻底逐出历史舞台,因而对当事人是一种痛苦的自我革命。

《将改革进行到底》节目介绍 篇3

说到《中华情》就不能不提这档栏目的“缔造者”——《中华情》总导演、制片人,郭霁红。从创办栏目之初,郭霁红就定下了“中国创造”的栏目核心价值,“在全球华人,尤其是国外电视观众眼中,中国的电视节目是缺乏创造力的,大部分节目形式都是所谓的借鉴、模仿之后的‘中国造’模式,《中华情》作为一档在全球范围播出的节目,就是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形式展现给全球观众,我就是坚持要做‘中国创造’,现在‘全息山水景观’这个品牌已经立起来了,我们可以向国外输出价值观,让国外也来模仿我们的节目形态。”国内电视领域的竞争,近年来愈发的惨烈,当众多电视人每天抠着收视率想点子做节目的时候,《中华情》却在国际电视观众面前大谈原创性和中国传统文化。这并不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显摆,节目收视率与节目原创性看似鱼与熊掌的关系,其实二者可以兼得。

独家专访 CCTV4《中华情》总导演、制片人

郭霁红

郭霁红:现任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主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情”系列节目以及中秋晚会、元旦晚会的总导演、制片人。

郭霁红曾参与创办《天涯共此时》、《欢聚一堂》栏目;创办《中华情》及《诗意中华情》栏目并担任《诗意中华情》栏目的主持;2009年成功举办首届《海峡论坛》。多次荣获国家级电视文艺奖项的一等奖及特等奖。连续六年成功执导了中央电视台通过CCTV1、CCTV4、CCTV9向全世界现场直播的央视中秋晚会,以及央视元旦晚会(2005年、2008年、2009年),以强烈的视觉艺术感和唯美大气的个人风格,开创了“全息景观晚会”的电视导演手法,成为目前央视最具实力和品质的电视导演之一,用时尚现代的创作手法开创了电视文艺对海外宣传的新格局,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崭新形象,被媒体誉为“新生代电视文艺导演的先锋派代表人物”。

电视指南:《中华情》作为一个外宣节目,相对于同类型文艺节目的竞争力或者说区别在哪?

郭霁红:外宣的文艺节目肯定要改变现有状态,要有艺术的宣传,尤其是文艺节目,这不光是说在嘴上,而且从全方位的改变外宣的状态。比如我们的主持人,从语速、语态上面也跟咱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他们刻意将语调放下来,平稳地以一种叙述的状态,而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宣传,拔好几个高度去朗诵。我们主持人脱离了政治化的语境,但是不代表我们没有价值观念,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使命。

电视指南:节目的反响如何?

郭霁红:收视率非常好,节目刚出来台湾电视台就主动要节目过去播,《中华情》我们一录就是三期,因为毕竟是实景录制。(多久录一期?)那会还没固定,一年大概做7到8期,2005年彻底变栏目之后就是一周一期。(据说从7月开始要转向室内录制了?)对,7月份马上要录制10多期今年的重头戏,在我们新台2000平米的演播室录制。从室外到室内,是一个挺大的转变,我们大的中秋晚会等于是我们的旗舰节目,品牌节目,都是依托当地的山水自然景观的大创作,现在进了演播室之后,要考虑到室内的因素,舞美、灯光这些。

电视指南:你开创了“全息山水景观晚会”的电视导演手法,当时是怎么想到这样的创意的?

郭霁红:我觉得山水景观的创作过程要比演播室创作过程起伏生动许多。演播室可以说我们的春晚已经做到非常极致了,但是室外的创作空间是无穷的。比如在厦门岛的拍摄,我们的拍摄整个以厦门岛为中心,在船上开始拍,从台湾海峡一直往我们的主会场走,然后直升飞机航拍,我们在台湾也有分会场拍摄,一共18个机位追这艘船,海陆空的拍摄,这也是我们整个技术方面最复杂的一场。

电视指南:制作大型节目都离不开人员与设备,你是如何把握这核心要素的?

郭霁红:人员方面,我们这么多年来多场次的演出,培养了一个很好的直播团队,这个一定要有固定,不能有太大的变动,基本上我们各部门的人员都有了一个磨合配合的默契。《中华情》因为是对全球播出,它要有一个国际水准,2003年我们全部节目就都是高清录制,包括灯光、舞美都是当时国内最顶极的,设计师也是邀请的。《中华情》在中央电视台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国际品牌,首先我们是对外的唯一原创节目,而且是现场原创节目,中央台只有四套对海外播出,所以《中华情》在全台也是唯一对全球原创的。

电视指南:对于音乐选秀类节目像《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均引进国外节目形式,对此你如何评价?

郭霁红:选秀类节目,国内现在涌现了不少,一方面我们要说它的好处,就是中国现在也追寻这个国际的惯例,也尊重知识版权,都去正经买了版权回来做,这是一个好的方面,也说明我们中国电视现在有实力,看见好的就拿,但是还有一方面,就是一窝蜂的去引进国外的东西。我觉得怎么样跟本土化的文化相结合,不要只学到皮毛,而且有些东西不一定适合中国,所以这个还是要有一个本土化的改造,这个改造中间的核心精髓还是要做出来,要是只学皮毛,精髓没有做出来,也容易雷同化。当然咱们也不能批判人家,一堆好声音,在老外看来不管你是哪个卫视,你都是中国,这方面雷同化和没有经过本土化改造,不能是皇帝的新衣,穿上就觉得挺好的,得注重内涵方面。另外,像我们长期做对外工作的,经常会有中国人尊严的这个考虑,我们不要老是让人家小看我们,好像我们中国人老是没有创造力,为什么人家国外对我评价是“接触创造的时候”,就这一句话,我就非常的感动,是对我所做一切的最大认可。

nlc202309040724

电视指南:这也正是你一直坚持“中国制造”的原因之一?

郭霁红:因为国外的一些艺术家的创造力确实太丰富了,咱们不说别的,在工业方面,Made in china,不是你中国创造出来的,你仅仅是生产工厂,我设计好,款式什么的都定好了,你给我生产就行了,从来都是这种状况,那么你什么时候能改变为这个品牌是中国创造的,我拥有知识版权,我的东西然后你学我,这样才会体现你的价值观,什么时候能输出你的价值观了,真的文化就立起来了。过去人家说殖民,现在咱们千万别变成了文化殖民地。当然其他很多卫视他们都取得了好的一面,我作为一个国际频道,我是不可以copy,不可以去买版权的,因为我本身是全球播出的,国内观众只是能够看到,以为全国四套也是覆盖的,但是我的目标观众是海外,我不能把国外的东西买回来了,然后我再去贩给海外,别人都能干,但我不能干这事。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一个有中国人尊严的人,我都不干这事,反正四套不能干这事。我就是坚持要做“中国创造”而不是“中国造”,我不是一个加工厂。而且我们也确实赢得了国际的认可和尊重,我觉得很好啊,当然我们也很便利,本身我们就是中英文双语的,欣赏起来也没有障碍。当然我们创作的概念也是非常国际化,老外都说这么复杂的直播,他们都很难操作,确实佩服。你这是直播,再加上我们中间的实质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我自己的价值观,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在我节目里的概念渗透,我不是说在嘴上,而且这样做也获得了国际的认可,我们正在照这个既定走下去。

电视指南:国内电视节目缺乏原创性,唱歌火了大家都做唱歌的节目,跳水火了大家都做跳水的节目,节目内容和节目收视就像一把双刃剑,你会选择怎样使用这把武器?

郭霁红:内容和收视率也不全是双刃剑,就像前面我说的,《中华情》有个节目单元是诗词朗诵,诗词那是多枯燥的东西,那得多有水准的人才能静下心来看,这样一种节目表现形式居然能够跟大型歌会的收视率不相上下。它能达到这个效果,并不是说收视率高,内容就一定没有文化内涵了。不是的,我自己实践就不是这样的,还是要费心找到一个切入的适合的点,观众又喜欢的,收视率又还好的,这个就是比较困难,是要费很大的心思来做,想办法吸引大家的注意来看,这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中华情》目前收视率在自办节目里除了新闻外是唯一的第一名,这是我们创造的奇迹。

电视指南:你作为一名多次获得国际大奖的电视制作人,怎样看待中国电视节目与国际化的接轨?

郭霁红:从一开始就必须是国际化的,我们目标观众也是海外的华人华侨和能听得懂中文或者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这是因为我们的目标观众决定的。在节目内容上,我们比较注重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这个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资源,当然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也是我们要对外宣传的。一定要给它插上华丽的翅膀,它才能飞得远 ,我如果做得很枯燥很难看,你再好的理念和价值观,你都传播不出去。所以从硬件和技术的配置,到我们所有采取的艺术手段,都得是我们掌握了全球现今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之后,形式上的包装加上我的内容,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将改革进行到底 篇4

“一个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恢弘梦想,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

《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并从历史高度与现实影响的角度,阐述了这一场伟大改革的意义与价值。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改变着当前中国社会,而且对中国的未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对当代青年来讲,不仅要密切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况,而且还应积极参加这一场伟大的历史运动,将改革进行到底。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我中华自古而生,承三皇之气,继五帝之怀,有神话曰,“斩鳌足,立天柱万仞以正玄黄”,而如今,它应仍是我们挺直的脊梁,神话故事曲折成回廊,但其中的精神仍隐约在我们掌心。我国改革

中国!建国时,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与单位社会体制,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阶段任务;为获得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力量,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党的十四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基因植入中国;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标志着现代国家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标志着党的建设开始适应现代国家和现代市场发展而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和谐社会,标志着现代社会在中国生成。

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作为现代文明要素的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基本生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而所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从要素生成阶段向整体形态发展阶段转型的战略性举措,是推动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走向定型的关键性任务,“塑造着一个更具实力、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全新境界”,“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现在已是十九大。有人把它概括为:1个新时代,2个重要阶段,3个“意味着”,4个“伟大”,5个“更加自觉”,6个“任何”,7个“战略”,8个“明确”,9个“方面”。1个新时代里包含了,1个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个新矛盾,我国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个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个重要阶段分别是2020年-2035年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35年-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强国。3,意味着中华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在世界上高举中国旗帜,意味着用中国智慧贡献世界,为此,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牢牢把握基本国情、立足实际、坚持基本路线。4,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相连,同时增强4个能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5,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利益、投身改革创新、维护我国主权与安全、防范各种风险。6,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的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7个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8,8个明确理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个方面要增强本领,8个主义要防止和反对。9,9个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更是推进改革进入新时代。我省改革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主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

过去五年,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有序推进、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唱响创新和实干的最强音、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今后五年,“要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在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法治浙江”、“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平安浙江”、“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清廉浙江”,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目标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与改革

改革并不只是社会的变化,更多的是需要社会的主体——人,也就是我们去变化,大学生当然也是社会之一,并不是说不去工作还在上学就不是在社会了,当你与他人接触交流,就已经形成了社会的一部分,所以社会的改革,我们并不是看看听听就好,也要有我们自己相应的“改革”,要用改革的视角来看自己。

将改革进行到底 篇5

旅游公司党支部 陈敏艳

7月26日,由公司党支部组织观看十集大型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该片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景报道,直观地展示了我国各领域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分别关注了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又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

改革开放的道路注定崎岖不平,从提出改革开放至今,不论是经济还是社会,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伴生着风险与挑战,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万人口渴望脱贫,资源环境承载已近极限。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期,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广大青年干部需要勇于担责,要以舍我其谁、敢为敢当的气概,推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改革浪潮里,青年干部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离开奋斗,青春就没有色彩,只有永远把奋斗当做青春的底色,年轻才是真的了不起。有了不起的奋斗,才会有了不起的青春;有了不起的青年,才会有了不起的时代。

青年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在改革浪潮中,我们看见年轻的“狮子型”干部不断涌现,看见当代青年干部不停地用思想和行动配合改革的时代节拍,他们是改革发展的活力源泉,他们以青春的名义为改革担当,以奋斗的姿态走在时代前列,谱写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青春之歌。

改革时代,不要问青春何处安放,而是要问青春如何为改革担当。要体现这种担当,青年就要立大志、立长志,立足改革前沿阵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就要开足马力认真学习,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力量;就要让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跟上改革的步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里大展拳脚,我们年轻的一代只有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个体发展与时代进步紧密联系,才能收获更好的人生,才能推动时代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旅游公司党支部 陈敏艳

时下,十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下简称专题片)的播出,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该专题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其中包括:《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强军之路(上、下)》、《党的自我革新》、《人民的获得感》,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近五年来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改革的时代之问,叙说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方案。专题片既有战略高度、思想深度,又有实践广度和理论厚度,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系列政论专题片。专题片一经播出,便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在思想理论界引发普遍关注和深度思考。

专题片总标题取名为《将改革进行到底》,当这组大气磅礴的字幕一映入人们的眼帘,便引发大家的思索。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毛泽东当年为新华社撰写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1949年新年献词。每当我国发展处在重要历史关头和关键深刻,中国共产党总是善于领导人民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夺取新的胜利。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反动统治摇摇欲坠,蒋介石一方面在长江设防,负隅顽抗;另一方面放出“和谈”空气,当时形势的发展,给中国人民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毛泽东审时度势,深刻揭露国民党“和谈”阴谋,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在新年献词中,毛泽东对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意义、使革命半途而废的后果,以及选择革命道路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着重论述和充分说理。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的奋斗目标。新年献词发表后,全国人民和解放军倍受鼓舞,经过九个月的英勇奋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将革命进行到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它已成为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是我党始终坚守的革命初心。

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攻坚要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困难和问题。面对严峻的挑战,党中央毅然决然:“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目标早已制定,具体部署和路线图正在落实,改革成效日益显现,人民群众普遍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和实惠。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境内外、党内外总有一些人对改革心存疑虑,抱有“看看再说”的观望态度;有的说三道四,颇有微词,甚至散布“中国崩溃论”等流言蜚语;有的试图否定改革,希望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走老路,有的主张全盘西化走邪路;思想理论界也有一些人听之任之,无语或者失声。显然,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是将改革进行到底,还是使改革半途而废”?

“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专题片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专题片内容详实、举例丰富、故事生动;回应时代、接地气、表述感性、说理透彻,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时,专题片对坚持改革的方向性、原则性、立场性、战略性的总体把握和旗帜鲜明的政治导向,对明辨是非、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能够起到统一思想和稳定军心的作用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6篇读后感、观后感。“将改革进行到底”体现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全面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任何困难和矛盾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将改革进行到底 篇6

班级:小一班 教师:陆阳迪

近日,全国上下都在组织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当下,要如何在全国深化改革的前行中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将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改革推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员干部理应走在改革的最前列,牢固树敢为人先、敢于啃硬骨头、坚定不移地改革的意识,凝聚一切能够凝聚的力量,激发一切能够激发的活力,始终勇立改革潮头,与改革同行,与发展同步,为改革事业添砖加瓦,献智出力,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是要树立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当前,全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改革好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进取意识,带头解放思想,以思想的解放推动工作的创新,始终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敢下深水、敢涉险滩的闯劲,用心探索改革方法、勇于尝试改革新模式。

将改革进行到底 篇7

新阶段全面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化,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比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目标更加全面,涉及领域更多,是一场新的改革大考。当今中国,早已离狂飙突进的时代远去。没有了所谓的“苦难”,少数党员干部更容易受到“糖衣炮弹”的侵袭,容易迷失于歌舞升平之中,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的集体,要不怕苦、不畏难,努力做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实现管理好、监督好、更服务好干部的良好局面,使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作为组工干部要做到以下四点: 1.锤炼党性,多尝克己修身之“苦”,做到讲政治。组织部门是党的政治机关,政治坚定是第一位要求。讲政治,关键在严守政治纪律。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必须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不断克己修身,把自己的言行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在政治上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坚持原则,多扛守住底线之“苦”,兑现重公道。组工干部要严格按原则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做到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不为个人得失所困。坚持得住原则,把守得住底线。通过正当程序的选人用人,兑现公道、公平和公正的承诺。3.钻研工作,多嚼废寝忘食之“苦”,达到业务精。组织工作基础性、事务性、程序性业务多,并且责任大、标准高、要求严,这就要求组工干部要有刻苦专研的精神,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总结,用更多的精力去思考、研究。不怕吃苦、愿意吃苦、以苦为乐,不断提高把握大局能力、运用政策能力、知人善任能力以及改革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圆满完成组织任务。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体会 篇8

---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体会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后,在社会各界持续引起强烈反响。专题片全景式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非凡历程,系统总结了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充分反映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启示,给人以力量。作为深度贫困县的领导干部,我们要更加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推动各项改革落地生根,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一要深刻理解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这部专题片,是迄今为止对改革最为系统、最为权威的解读,对干部群众深入认识改革、理解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专题片形容改革是一个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恢弘梦想,是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是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征程。历史已证明,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我们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改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面对改革的深水区,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总书记亲自挂帅、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谋划推进了十 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破解了诸多领域的改革难题,引领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体现出了共产党人苦干、实干、硬干的政治勇气和发展智慧,是时代的强音、中国的决心。改革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直面难题、敢闯敢试、敢破敢立,突破了利益固化的藩篱,破解了一批议论多年、阻力较大、长期难啃的“老大难”;克服了部门利益掣肘,抓住了涉多部门、跨多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改善了民生福祉,维护了公平正义,给百姓带来了沉甸甸的“获得感”。在改革这场“大考”赢得了百姓拥护、世界点赞。

二要坚决支持改革。作为改革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始终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干在改革的第一线,推动改革、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的合力。要担当实干抓改革。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抓改革的政治担当,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好的措施将改革进行到底。全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供销合作社企业改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互促双赢的路子。要开拓进取抓改革。改革最需要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向障碍藩篱宣战,以动真碰硬、闯关夺隘的实际行动,清除“拦路虎”、搬掉“绊脚石”,义无反顾把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才能开辟发展的新天地、迈入发展的新境界。针对造林任务重、资金投入不足的实际,我们积极创新造林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实现生态建设动能转化。要讲究方法抓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头脑发热、盲目盲干,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部分和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才能掌握当前发展的主动权、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破解传统农产业竞争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大的问题。

三要踊跃投身改革。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改革也是干出来的。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面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重任,更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投身改革实践,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疾,善于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我们针对农村空心率接近2/

3、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21.5%的贫困人口住房不达标的实际,积极调整镇村布局规划,将全县326个行政村调整为37个永久保留提升村、60个暂时保留村、6个村改居和223个撤并村。全面推行“1+N”脱贫攻坚模式,重点建设永久保留提升村,以1个永久保留村辐射带动周边N个村的贫困户脱贫。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建设互助幸福院等,拆危房、用闲房、住好房,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积极探索公租房建设,在镇政府所在村建设公租房,实行集中居住、互助服务,产权归政府、群众免费住、循环起来用,辐射带动全县5893户危房贫困户和3401户危房户搬迁居住,推动人口向中心村镇集中,为贫困村如期脱贫出列奠定了基础。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1500 篇9

大家好!

改革在百科中的定义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变的一个过程。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自1978年党的第十三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并取得成就后,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很注重改革创新与全面开放,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施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了厂长经理制,同时为了开放中国先后设立了五个经济特区,不久后党又认识到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在此中一点点形成与完善,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将改革开放带入一个新的时期,其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位置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提出做了铺垫,自此中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因此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书面上冰冷的词汇,而是饱含着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的发展焕发出的蓬勃生机。

也许说历史上发生的事会有同学认为改革是历史上才会发生的事,与自己距离很远,其实不然,就在今年的6月12日至16日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顺利召开,这就是一个对浙江来说改革的大事件。这次会议回顾了“浙”五年的砥砺奋进之路,也展望规划了下一个五年应该如何谱写浙江的新篇章,颇有一种承前启后开创的气势。其中省委书记车俊所做的报告经过大会讨论,认为报告确定的“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这一主题,完全符合中央要求和浙江实际,充分表达了全省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而这次大会就是一次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良好典例。

回顾改革的成就,我省在全省成功落实了“最多跑一次”政策,从立法到实施,我省政府做到了真正简政放权,完善了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职能。除此之外,我省在这五年里的出口贸易额突破了2000亿的大关,其中浙江舟山港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港。与此同时,G20杭州峰会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下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经此一役,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在国际上名声大振,开始走向国际性大都市。而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方针纷纷落到实处,使得浙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得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同时随着“浙商回归”的成功“特色小镇”的陆续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进度的加快,区域的协调发展,绿色生态将浙江的青山绿水留住,浙江正在逐渐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实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转变。而在党自身方面,中国共产党实施了严治党政策,做到了廉政,打造了一个有威信受人民信任的政府。这一切都是是改革,是改革带来的成功,是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的胜利,是改革带来的这便民惠民经济发展的一切,所以这也成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有力的现实理由与证明。

因此在展望未来上,此次会议延承了以往的脚步,要求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的路子走下去,指出今后五年是我省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的转型关键期,我们必须把握浙江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到“干在实处无止尽,走在前列谋新篇”。但会议的主题在紧紧围绕深化改革与开放的同时融入了时代的新元素。其中提出的“全力打造统战铁军,助推六个浙江建设”、“四个强省建设”将统筹规划与微观自主巧妙结合了起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是站在时代高度做出的正确决策。这就是有一项新的改革的雏形,所谓和我们相去甚远的改革就是在一条又一条这种决策中实现的。

尽管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改革的路上免不了质疑声与嘲笑声,许多人都在质疑,这一次次改革后的中国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吗,这越来越发达的市场经济是我们要走向资本主义的前奏吗?习近平同志曾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因此少一些对改革指手画脚的空谈家,多一些埋头工作的实干家,将改革进行到底才是我们的义务与责任。在党的历史上,改革是积极重要且必不可缺的一块,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是一个永久的主题,常读常新,历久弥新。谢谢大家!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篇10

中宣部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连续播出迎接党的十九大电视10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这部剧给了我们十分多的震撼。坚定了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信念,鼓舞了我们深化改革扶贫攻坚的斗志,奋发了我们追赶超越敢于担当的决心。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实际行动,为“实干兴邦”作出了最好的表率,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全面深化改革,一要行动快,指向准,落点实,作为发改部门更需要动真格、做实功,该启动的必须立即启动,改革不能等也没法等尤其是当前经济发展稳中有忧,面对下行压力,面对风险和挑战,更要下好改革先手棋,甩开膀子真抓实干,落实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各项改革举措,从而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克服当前困难,谋求长远发展。

二要抓落实,必须“聚焦、聚神、聚力”,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进一步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措施。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统筹协调,合力推进,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全力推进改革之舟乘风破浪。

三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来铜视察重要讲话,紧扣追赶超越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落实“三项机制”为保障,突出改革重点,夯实改革责任,强化改革协同,以系统化思维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迈进,以改革新举措凝聚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强大动力,以改革新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篇11

近日,十集电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该记录片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非凡历程。

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总书记的这一论述,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充分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深谋远虑、责任担当和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

通过近40年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时代宣言,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新觉醒,也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篇12

郭靖

项目部为了员工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集中组织对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让我对深化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该剧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该片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目标,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非常时期,做到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我国的改革已经有具体思想理论,体制机制以及很多实践成果,各个领域改革也取得各种成就突破,各地方各部门也在积极落实改革。改革的过程和背后的故事是艰辛的,但同时也体现出了党对改革的决心,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创新和奋斗。改革的任务依然很重,时间依然紧迫,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国人民一起努力,一定要做到全面深化的改革,打赢改革这场激战,迎接党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上一篇: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下一篇:北京四中数学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