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承受挫折的作文

2024-05-06

关于承受挫折的作文(通用9篇)

关于承受挫折的作文 篇1

完整的人生不仅能够享受生活的阳光,更应该坚强地承受生活的阴霾。

——题记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春风得意的辉煌,也有低谷来临时的沮丧,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只有欢乐和痛苦编织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只有在风雨中锻造出的人生才是丰富的人生。

历朝历代诗人们用笔记录着他们遭受挫折时的不同心声,也许这心声不尽相同,但其中折射着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人们往往无法理解易安居士早期与后期诗词的强烈反差,无法想象在“凄凄惨惨戚戚”的悲痛之前,曾有过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无限欢愉。这位“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正是经历了朝代繁盛时的无忧无虑和金兵南下时的颠沛流离,原先的欢欣愉悦都化作了愁思;也正是时代与生活的磨难,使得这位女才子的作品,除了表现“闺中生活”的欢愉之外,更是具有了关注国家命运的思想深度。

在挫折面前,婉约派的词人们也许会像易安那样形成自己的另一创作风格,但不可避免的,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地会慨叹生活的无常。南唐的李后主风流倜傥,然而当江山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时,他只能慨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而同为一国之君,人们常称颂越王勾践。我们可以想象,他高居金銮宝殿时,何等地踌躇满志;而当国破家亡时,他没有留恋过去,也没有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叹。在享受了最好的生活之后,再跌落自己的地狱之中,勾践仍能够坦然而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自己的人生挫折。十年的忍辱负重,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夺回了昔日的辉煌,正可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一句话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也就是说,在人生辉煌时能“伸”;在人生低谷时能“屈”,方可谓大丈夫是也。其实,承受“屈”的过程也正是为了将来能享受辉煌时的“伸”。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也正是这个道理。

关于承受挫折的作文 篇2

2007年以来, 国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贫困生的认定、奖助政策, 为贫困生的发展提供了经济资助平台。但是, 因经济贫困带来的心理问题更不容忽视:2004年云南大学贫困学生马加爵因杀害了4名同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深的思考。2009年末,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贫困生杨元元在宿舍自杀, 再次引发了社会对高校贫困生群体。像马加爵一样极端的大学生是罕见的, 但他表现出的自卑、孤僻、封闭、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等特点却在贫困生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可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极其需要关注。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是高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1 研究方法

1. 1 研究被试

研究被试为云南省6所高校的720名贫困大学生, 共发放问卷720份, 收回有效问卷686份, 有效率为95.3%; 其中男生254人, 女生432人; 一年级学生179人, 二年级学生171人, 三年级学生172人, 四年级学生164人。

1. 2 测量工具

1. 2. 1 王啸天 ( 2003) 编制的“大学生挫折情境问卷”

该问卷包含72个自评题项, 由与自尊有关、与求助有关、因受惩罚产生、与家庭关系有关、与亲友健康有关、与主观学习因素有关、与自我实现有关、与客观学习因素有关、与经济有关、与适应环境有关、与高考有关、与恋爱有关、与丢失有关、与饮食有关、个体某些、外界施压、与远离家人有 关、与自制力有关等18个挫折因素构成, 采用6级记分标准, 得分范围是0 ~ 360分, 每一因子得分越高, 说明影响越重, 总体得分高则说明遭受的挫折情境多, 影响也重。本研究的结果发现与高考有关、与恋爱有关、与丢失有关、与饮食有关、个体某些、外界施压、与远离家人有关、与自制力有关这几个因子对挫折情境的贡献较小, 因此本研究予以删除, 删除后问卷的Cronbach系数为0. 9281, 各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在0. 7147 ~ 0. 8704之间。

1. 2. 2 唐书怡 ( 2009) 编制的“大学生挫折体验问卷”

该问卷包含28个自评题项, 由性格缺陷、现实矛盾、经济困难、就业挫折、感情挫折、交际困难、学习困难等7个挫折类型构成, 采用李克特式5点记分标准, 得分范围是28 ~140分, 每一因子得分越高, 说明挫折体验越强, 总体得分高则说明遭受的挫折类型多, 挫折体验也重。本研究的Cronbach系数为0. 846。

1. 2. 3 张丽霞 ( 2008) 编制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

该问卷包含34个自评题项, 由生理因素、积极的挫折认知、消极的挫折认知、个性特征、情绪调控、他人支持等6个挫折承受力因素构成, 采用李克特式5点记分标准, 有17个题项是反向计分, 得分范围是34 ~170分, 得分越高, 说明挫折承受力越强。本研究的Cronbach系数为0.853。

1. 3 统计方法

研究采用SPSS11. 5统计软件包和AMOS7. 0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 1 贫困大学生挫折情境、挫折承受力和挫折体验的相关分析

2. 1. 1 贫困大学生挫折情境与挫折体验的相关

从表1可以看出, 贫困大学生挫折情境总分与挫折体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除挫折情境中亲友健康维度与挫折体验中理想与现实冲突维度正相关不显著外, 贫困大学生挫折情境各维度及总分与挫折体验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2. 1. 2 贫困大学生挫折体验与挫折承受力的相关

从表2可以看出, 贫困大学生挫折体验总分与挫折承受力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贫困大学生挫折体验各维度及总分与挫折承受力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2. 2 挫折承受力对挫折情境与挫折体验的中介作用

温忠麟, 张雷 ( 2004) 等人提出: 假设Y与X的有显著相关, 意味着回归系数c显著, 在这个前提下可以考虑中介变量。中介作用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 1) 自变量必须与中介变量相关; ( 2) 自变量必须与因变量相关; ( 3) 当控制了中介变量时,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显著下降, 如果下降后依然显著则为部分中介作用, 如果下降后变为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作用。由于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 无论变量是否涉及潜变量, 都可以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因此, 结合前人的相关的研究, 以及挫折情境、挫折承受力和挫折体验的相关关系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然后对模型进行整体的检验与调试。结果表明, 该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数据, 拟合度较好, 模型的相关拟合指数见表3。

3 分析讨论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认为在以挫折情境对挫折体验进行影响的路径中, 有两条比较显著的路径: 一是大学生挫折情境对挫折体验的直接影响路径; 二是大学生挫折情境通过挫折承受力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挫折体验, 并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达到显著。车文博、张旭东、林兆君等人都认为挫折承受力在遇到挫折之后, 能降低个人的挫折感。由此可见,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了贫困大学生的挫折情境对挫折体验的预测效应是通过挫折承受力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

在模型中, 认知因素、情绪控制、他人支持因素对挫折承受力的贡献很大, 即表明挫折情境对挫折体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这三个因素起作用。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改变是调整情绪, 适应压力环境并发展自我的重要因素。盛友兴 ( 2003) 认为, 贫困大学生长期经受磨练, 能吃苦耐劳, 意志比较坚强, 大多数的学生都努力学习、自立自强、实践成材。除了上述观点以外, 贫困大学生还具备坚强、独立、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等优秀的心理特征。董彬 ( 2005) 等人经过调查发现, 乐观向上、自强自立, 知恩回报是贫困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心理特征。贫困大学生拥有积极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 并且能够认识到个体通过自身努力能够控制外部世界, 能有效的应对各种挑战, 积极的运用各种适当的防御机制去适应和调整, 缓解内心的矛盾和挑战。

社会性支持同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社会支持, 使个体面对外界刺激的时候增加其耐受性, 增加承受挫折的能力; 反之, 社会性支持差, 人的心理适应就差, 因而很小的刺激就易造成心理问题, 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也会降低, 体验到强烈的挫折感。大学生所拥有的社会支持, 包括父母亲、老师、朋友以及社会资源等。人生活在社会上, 离不开社会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尤其是遇到挫折情境时, 如果周围的同事、亲人、朋友表示关心、慰问、鼓励、支持, 会使受挫者感到温暖和力量, 因而增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相反, 当一个人受挫时, 如果周围的人不给鼓励, 而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理不睬或持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 受挫者会感到世态炎凉、人情淡漠, 因而心寒无助、孤独、降低了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体会到强烈的挫折感。可见拥有较佳人际关系的人即有较多的社会支持, 当挫折来临时, 社会支持给予个体的心理力量, 能协助个体渡过难关。

4 教育对策及建议

第一, 对贫困生工作既要重视, 也要“忽视”。重视就是要把国家的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完善相关资助体系, 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 就是要在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解决心理问题, 疏导不良情绪, 激发潜能, 学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问题, 走向自立自强。“忽视”就是孕育工作于无形, 太积极的工作有时可能会强化贫困生的对贫困的消极认同, 甚至使周围学生对贫困生产生歧视、“贴标签”, 最终走向“污名化”。

第二, 开展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 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在大学教育过程中,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挫折教育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抗挫折能力是辅助人生成功的要素。

第三, 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积极心理学把以矫治社会或人存在的问题为中心的心理学成为“消极心理学”, 主张以人为本, 主张把培育人的积极品质作为社会科学的根本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以此为指导思想。在具体工作中, 加强针对性的前提是各个学校要弄清自己学生群体实际心理特点及每个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题和心理特点, 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和个别辅导活动, 加强学业、人际关系、就业、情绪控制等方面心理指导, 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 充分发扬人的积极品质, 挖掘人的潜能。

摘要:本研究以云南省6所高校的720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 探讨贫困大学生挫折情境、挫折承受力和挫折体验之间的关系,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 挫折承受力在挫折情境对挫折体验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于承受挫折的作文 篇3

关键词:中学生;受挫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18-01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出现重要的转折,独立性与成人感显著增强,不同层次的各种需要不断发生。但由于他们个性发展不稳定,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承受挫折能力普遍较弱。笔者试图就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表现,原因进行一番分析,就培养学生承受能力的方法作一些探讨,推论出具有一般意义的认识——重视培养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一、学生经受挫折的表现及原因

当今的中学生大多数是在非常顺利和受宠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较弱,在学习生活中“挫折不少”,主要表现和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业竞争中受挫。这是学生经受挫折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由于某次考试成绩下降或者不及格而闷闷不乐,先是产生恐慌感和焦虑感,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接着感到自卑,失望。考试后,老师或学生对某位同学学习成绩的评价稍微不当,或班级按每位同学总分成绩的多少排列名次,都可以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受到刺激或挫伤。

2、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由于学生在中学时期心理的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因此,他们一方面渴望进入成人社会,希望以成人社会“平等的道德”来代替“听话的道德”,另一方面由于处在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阶段,客观条件不允许他们进入社会,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另一方面却不理解他人。他们充分体现了心理过渡时期那种半幼稚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特点。再加上这个时期剧烈发展着的自尊、自立、友谊、交往、公正等社会性需要,使得他们与成人,包括父母、教师等的矛盾增加,关系常常“恶化”,并导致他们对来自成人的教育影响采取逆向的抵制态度。目前这样的学生为数还不少。类似这种情况的心理挫折在中学生中并不少见。

3、在自我心理失衡中受挫。中学生大多数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有着美好的憧憬。对近期也有着一个个小目标,有些学生由于自我设计的“理想”总不能得以实现,便动摇了信念,他们轻则对周围发生的事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我行我素,重则躲避现实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

4、在意外刺激后受挫。亲人伤亡,父母离异或家庭中发生重大事件等,往往会使有直接关联的学生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消极处世的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倾向。经受这些挫折的学生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中有的人或放弃追求的目标,逃避现实,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迁怒于他人,他物。当前,社会上离婚率增高,给孩子造成的心理挫折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一颗爱心去平复受伤的心灵。

二、学生经受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

中学生经受挫折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时,要立足于分析他们失去心理健康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以疏导、排解,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笔者认为要注重抓好以几方面的工作:

1、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这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经受挫折是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怕挫折,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要迎难而上。为此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讲演会,讨论会等,使学生认识到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挫折是经常出现的。同时,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只要条件许可,还要有意识的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以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诸如组织他们登山,参加义务劳动等,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炼他们的性格。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人际关系教育。讲授人际关系的准则,使学生在理解他人关心、帮助、保护他人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道德概念,体验一定的道德情感,实践一定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人际气氛中健康成长。教育者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举办专题性讲座或主题班会等,创设情景给予他们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探讨,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健康成长。

3、帮助学生排解因自我的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在这一方面,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禁止的方法,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注意维护他们心理健康。如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宣泄,向自己信赖的人倾诉,取得帮助,或坦诚交换意见,求得学生心理上的平复,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以解除心理紧张,或消除心中的积郁,认真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成绩,鼓励学生不断进步等。

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演讲稿 篇4

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挫折,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就是指遇到了不顺利的事情,或者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失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大多数人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与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如何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盹?

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我们要客观地看问题,实事求是地面对挫折。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就是说,在人生道路上,人人都会遇到挫折,人生的挫折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人生的组成部分,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成功和挫折的结合体。

懂得了这些道理后,我们对人生的挫折就会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去接受。

第二,我们要全面地、多角度地看问题,要看到挫折对人生影响的两重性。

挫折可以给我们带来失败、打击、压力与痛苦,也可能为我们提供成功的经验教训,可以促使我们发愤努力,给我们更强的信心、决心、勇气和力量。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三,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灵活、理智与现实的策略去对待挫折,消除或者减少挫折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消极影响。

遇到挫折,我们可以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用太在意”等等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要贏得起、也输得起,要拿得起、也放得下,以平常的乐观的心态去对待每次考试的得失,以“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豁达态度,去对待学习与生活中暂时的成败,做到得意的时候淡然,失意的时候坦然。

第四,面对挫折,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奋起努力,知难而进。

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困难面前,不是它向你低头,就是你向它低头,要成就一件大事或使我们的学业成功,一定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关于承受挫折的作文 篇5

6月18日晚自习课后,同学朱某称小晓偷了她100元钱,让还200元。小晓说朱某没证据乱说,提出第二天考试后找老师解决。朱某同寝室的徐某、陈某、胡某等人说,找老师也没用,她们已找过了,老师让自己解决。小晓没答应朱某的要求,借故回了寝室。几分钟后,朱某等又跟到寝室,并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小晓被她们逼得没办法,只好用跳楼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没有拿钱。

对此,有心理学家分析,现在部分小孩子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制能力差”、“不考虑他人感受”、“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毛病,导致遇到问题的时候,容易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解决,

因此,青少年很有必要加强挫折承受力。那么怎么做呢?

心理专家认为,包括学校、家长在内的整个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与鼓励,是治疗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剂良药。同时,专家还提醒家长,当发现孩子在心理上出现问题时,应到专业的心理咨询部门进行减压帮助。另外,青少年也要不断的自我鼓励,提高挫折应对和承受能力:

(1)做好心理准备。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是一种困难,更是一种考验,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人生的辉煌就是战胜挫折之后的回报。

(2)培养坚强的意志。贝多芬曾说过:“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意志是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的心理过程。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能按照理智的要求,控制自己,冷静、全面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

(3)注意交流。人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出现消沉、苦闷、焦虑等情绪状态,建议你能够向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倾诉衷肠,这样做一方面会缓解沉重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你从中会获取应对挫折的勇气和方法。

关于承受挫折的作文 篇6

午夜的钟声再一次响起,带着些疲惫与孤冷。我还在“沙沙 ”移动着手中的那支秃笔,为试卷扫清障碍。没有停滞,没有间隙,一切都是那么的一气呵成。我不停地擦拭汗珠,可还是“ 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渐渐地,我觉得手中的那支钢笔变成了13900斤的金箍棒,我的眼睛似乎蒙上了一层薄雾,茫然不知所向 …… 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去沙场杀敌,我陶醉于那种铁骨苍鹰、战气凛凛的战斗场面。而现在,我赤裸裸的灵魂在题海试卷中慢慢空虚,我只能机械式的毫无生气的臂膀在彷徨中渐渐失去方向。是的,我累了,是的,我困了,再精巧的手表也需要休整期。我放下了手中的那支笔 …… 我打开了那扇紧闭的窗,一阵刺骨的寒风迎面而来,让我打了一个寒战,使我胸中的那股闷气顿时烟消云散,我倒清醒了许多。我开始向外张望。皎洁的月光透过那小小的窗口倾泻在我瘦弱的身体上,淡淡的银白裹住了我,似乎在我的耳边轻声低语,又好象在哼吟月儿的故事。这静谧而柔情的美景,点缀了这凄凉的冷夜,多了几分鲜活的色彩。秋月无边,一泻千里 ……一个人眼中一各世界,一个世界一种脱俗。蟋蟀们的晚会更增添了生动的意境,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可以想象它们穿着黑色的晚礼服自由自在歌唱的情景。 卢梭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有风雨,也有晴天,许许多多的负重让我们去承受,父母的期盼,师长的希望,升学的压力,有时会让我们喘不过气。只有正确的树立起人生观,明确自己的理想,勇于承受压力,克服困难,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这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于承受挫折的作文 篇7

散打也叫散手。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其基本性质就是对抗性。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手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练习散打能培养机智、顽强、勇敢、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大学生在散打练习中会遇到挫折、失败的冲击,需要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于养尊处优的良好环境中,在学校中较难培养其承受挫折的能力。

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实验法研究散打课程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关系。通过散打课程的学习,检验散打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影响。

2 挫折承受力的内涵

挫折是个体在满足需要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干扰,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会痛苦、自卑、怨恨,失去希望和信心,受挫后的心理失衡,不仅影响人的工作、生活,还严重影响人的健康。

所谓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一般来说,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易受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因此,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许多人的心理问题就是由于遭受挫折而又不能很好地排解和调适造成的。增强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是获得对挫折的良好适应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挫折承受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挫折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近年,有人在智商、情商之外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逆境商(即逆境处理智商数,Adversity Quotient),来说明个体在逆境中处理挫折的能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大学生在高校中能够接受合理的挫折承受力教育,就能在步入社会以后,更好的面对社会和现实,正确处理在社会中遇到的挫折和逆境,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3 实验与分析

在散打和散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并通过《完美性格测试手册》中的挫折承受力测试量表,进行调查,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1 实验

3.1.1 被试对象

太原科技大学的80名在校大学生,被试者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

3.1.2 量表

挫折承受力测试量表。调查表简介:来源于《完美性格测试手册》,包含19个相关问题,每题5个备选答案,A代表非常符合;B代表有点符合;C代表无法确定;D代表不太符合;E代表非常不符合,每个选项代表不同分值,A-E分别为4-0分。

3.1.3 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即在太原科技大学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80名。抽样时间:2008年4月。

3.1.4 场地与器材、工具

体育馆专业场地,护具,Spss10.0软件。

3.2 实验过程与分析

3.2.1 实验控制

采用“双盲实验”方法,测试者和被试者不知道测试的目的,实验期间被试者没有接触过挫折承受力教育的相关课程,实验过程中测试者没有刻意强化挫折承受力概念。

80名本科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每组40人)进行研究。一组为对照组,前测之后正常体育课程,不对其进行干预,三个月之后同实验组学生同时进行后测;另一组为实验组,前测之后进行散打课程实施,对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散打课程教学,课程结束及时进行后测。两批学生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就量表中给出的题目按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前后两次测量有效问卷回收率均达100%。

3.2.2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随机抽取大学生80名,发放挫折承受力测试量表,并对前测和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别是不进行课程干预的对照组大学生散打前测和后测统计(见表1)。进行课程干预的实验组大学生散打前测和后测统计(见表2)。并调查所得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对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见表3、表4),数据如下:

由表1和表3可知,对照组的40名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在统计学意义上没有差异。

注:P>0.05

注:P<0.05

另外,由表2可以看出,在散打课程开设之前,40名大学生中,挫折承受力一般的学生占30%,而挫折承受力强的学生占60%,挫折承受力很强的占7.5%;经过散打课程之后,挫折承受力一般的学生由30%变为20%,挫折承受力强的学生所占比例为75%,挫折承受力很强的学生占10%。经过散打课之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有明显上升趋势,挫折承受力强的学生所占比例还是最大。

对实验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3.059,P=0.003<0.05。结果表明散打有利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发展。

3.3 对策

美国心理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指出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有6个,结合散打课程的特点,从6个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1)生理条件:一个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一般对挫折的承受力比一个疾病缠身、有生理缺陷的人高。散打课程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改善生理条件。

(2)过去经验: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较少受到挫折,一贯顺利、总受赞扬,没有足够的机会学习和积累对待挫折的经验,他们的自尊心往往过于强烈,对挫折的承受力很低,散打课程可以提供给大学生接受挫折的经验。但遭遇的挫折太多、太大,也会影响大学生以后的发展,可能形成自卑、怯懦等特征,缺乏克服挫折的勇气。所以,在散打课程安排中要让条件相当的同学互练,不能让双方实力相差太悬殊,使得一方接受挫折过多,而另一方则接受不到挫折。

(3)挫折频率:接连遭受挫折,频率过高,挫折承受力必大大降低。在课程安排中,合理安排挫折频率,接受挫折的次数不能在短时间内过于密集。

(4)认知因素:一般认为,虚荣心强的人对挫折的知觉感受性高,承受力低。因为虚荣心强的人通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一旦受挫,目标没有达到,就会因为虚荣心没得到满足而难以忍受。散打课程的教学中要强调武德,推崇相互尊重,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正确认识武术、散打的内涵和真谛。

(5)个性因素: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和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人兴趣、世界观都对挫折承受力有重要作用。人的个性特征短期是无法改观的,需要全面、持久的影响,才能奏效。

(6)社会支持:当一个人遇到挫折,而有他人爱护和尊重自己时,就会减轻挫折反应的强度,增强挫折的承受力。在散打课程中,可以加强同学、教师的关心,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来疏导不良情绪,给大学生提供社会支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经过散打课程之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有上升趋势,挫折承受力强的学生所占比例有所上升。统计说明通过散打课程干预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散打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和提高。

4.2 建议

学校开设散打课程,要在注意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的让大学生接触挫折。通过改善生理条件、提供适度挫折经验、适宜的挫折频率、正确的挫折认知、良好的社会支持等措施,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大学生顺利走上社会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泰中.逆商——通向成功的挫折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毛振明.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白永正,权黎明.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赖天德.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3(1).

[5]于卫东,韩丽李.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承受能力[J].素质教育,2003(3).

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篇8

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按照心理学原理解释,中学生挫折感的真正产生根源在于个体对挫折的心理加工。引起挫折的刺激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相同的挫折源,有的人有挫折体验,有的人就没有。主要原因是,中学生个体对挫折源进行了不同的心理加工。参与挫折心理加工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挫折认知、情绪状态和意志品质。

挫折认知 挫折认知是指对挫折情景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到的挫折情景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景的认知。它是中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决定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挫折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动反应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中学生对挫折的不正确认知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的不正确认知、对自我的不正确认知和对挫折情境的不正确认知。

情绪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而且以不同的心情、动机和紧张状态表现出来。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里表现出的一定的情绪,通常以心境、激情和应激表现出来,其中,心境是最为典型和常见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比较持久、微弱、平静的情绪状态。作为人的心理背景,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好心境使人精神振奋、乐观向上,坏心境则使人萎靡不振、消极悲观。由于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当个体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更容易将这种情绪放大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致使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成为挫折产生的导火索。

意志品质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行为本身就是与克服困难、挫折相联系的。个体的意志坚强水平,往往与挫折的性质和克服挫折的努力程度成正比,个体的意志水平越高,就越能够战胜挫折,越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实际上,中学生挫折感的产生,就是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一时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由于自己缺乏意志力,致使目标、目的不能实现而产生的。

挫折承受力的培养方法

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首先,提高学生的挫折认知水平。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承受能力不仅取决于挫折情景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景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挫折认知水平,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挫折的必然性、普遍性和两面性,教育学生要有遭遇挫折的准备。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再有,教育学生使之具有不畏挫折的气概。困难是可战胜的,挫折也是能承受的。刚遇到挫折时,应想办法克服;遭受失败时,应进行转化,变痛苦为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跌倒了再爬起来。战胜困难和挫折还是要靠自己,一定要消除畏惧感和依赖别人的心理,确立要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思想,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最后,教育学生学会冷静地对待挫折。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实质是引导学生学会协调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达到心理平衡。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和失败,关键是要学会冷静地对待挫折。

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避免过度保护和放纵 过度保护和放纵,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和家长既要尽量避免学生遭受重大的精神打击和接连不断的挫折,又要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以锻炼他们的挫折耐受力。教师在创设挫折情境时,一定要有梯度,要努力帮助学生成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在其克服困难的同时,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让他们去利用。从易到难、由轻到重、由少到多,让中学生去承受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挫折,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能力、体力和心理承受力增强,使他们有信心去迎接任何挫折。要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成功,都不会从天而降,而是不断向困难抗争之后获得的。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调适 自我调节与自我调适,是个体在挫折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情境的不适应行为,从而增强个体在情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战胜挫折,使自己得到发展的佳径。如果学生能够具有这种能力,那么,对他来说,挫折不仅不会使他感到消沉、抑郁,反而能激发其斗志,锻炼其能力,帮助其成长。培养学生在挫折情境中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积极转化情绪和行为,而且要教育学生善于调整目标,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宣泄、升华情感。

关于承受挫折的作文 篇9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归因方式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水平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为很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源于挫折承受力水平低,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其实挫折具有普遍性,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要遭遇挫折,但是挫折是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构成威胁,关键在于个体对挫折的认知和评价,即个体对挫折产生原因的归因。归因不同,会使个体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很多大学生正是因为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挫折,才导致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为了更好的了解归因方式对挫折承受力的影响,本研究运用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和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调查了东北地区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水平并探讨了其和归因方式的关系。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大学四所东北高校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500份,得到有效问卷354份。

1.2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团体施测方式,发放大学生归因方式量表[1]。该量表信度、效度较好。所得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东北地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总体水平的研究。根据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的得分情况,按挫折承受力水平将所有被试分为三组:挫折承受力较差(总分≤12)、挫折承受力一般(13≤总分≤20)、挫折承受力较好(21≤总分≤30)。

笔者分析表 2.2发现,挫折承受力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在正性事件归因的“整体-局部”(p=.001)维度和“持久-暂时”(p<.01)维度差异非常显著,而在其它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5)。用 Post Hoc进一步检验,与挫折承受力水平一般(等级2)、挫折承受力水平较差(等级 1)的被试相比,挫折承受力水平较好(等级3)的被试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因于整体性、持久性因素。

综合分析表2.2和表2.3发现,挫折承受力较差的大学生倾向于将负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整体性、持久性因素;挫折承受力较好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整体性、持久性因素。这表明,挫折承受力水平较好的被试倾向于认为,导致自己成功的原因,可以扩散到其它生活情境,影响自己生活的其它方面,并且这一原因在将来是可以重复出现的,能够影响到自己今后的生活。

3、讨论

本研究发现,挫折承受力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对正性事件的归因在“整体-局部”和“持久-暂时维度”差异显著。挫折承受力较好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整体性与持久性因素,认为导致正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同时会影响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其它方面,并且这种影响是持续的。这种归因方式无疑会增强个体的自信,使个体相信即使遭遇困境,自己也有足够的能力克服它。因此,这种归因类型的个体挫折承受力水平较高。从得分情况和多重比较结果看出,挫折承受力较差的大学生倾向于将负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整体性、持久性因素。这种归因方式使个体很容易将引起负性事件原因的影响夸大,认为负性事件的发生原因,会同时影响到自己生活的其它方面,并且会延续到以后的生活中,这会导致个体的自我评价降低,遭遇挫折时容易不知所措或怨天尤人。因此,这种归因类型的个体挫折承受力水平较低,在生活中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

各级教育部门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归因方式对个体挫折承受力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归因的研究,了解大学生不良的归因倾向;开展归因训练,指导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归因方式;改善大学生对挫折的认识与评价。通过对挫折情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归因来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挫折承受力水平,增强其心理适应力,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4.

[2]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50.

作者简介

上一篇:给姨妈和表弟的一封信作文250字下一篇:百家姓对联 姓氏对联——葛姓及葛姓来历、葛姓宗祠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