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2024-07-17

校园文化中的官僚主义作风(精选12篇)

校园文化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篇1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教书育人之地,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理应是最干净纯洁之地,浸透着沁人心脾的书香和对正义真理的追求与向往。而随着社会中官僚主义的潜滋暗长,大学校园文化深受其害。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官僚主义作风是什么,如何表现的,又有何种危害,又将如何克服?下面将会一一论述。

首先要明白何为官僚主义呢?“官僚”,中国古代指在衙署办事的官吏,后来多被演绎为,不负责任的政府官员。官僚主义一词在汉语中出现较晚,是从西方转译过来的。《辞海》对官僚主义的解释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终日饱食,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应。

官僚主义在中国由来已久,而官僚政治是中华文明在两千年历史长河中每况愈下,由强盛到衰微,由天朝上国到被动挨打的内在根源。1911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数千年来的官僚主义恶习却并没有完全革除。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经济总量比三十年前翻了几番,而“官僚政治”也随着经济发展而茁壮成长。并表现出其鲜明的特征:领导者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贪图舒适,满足现状;终日饱食,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等等。

社会中的官僚主义作风渐渐蔓延到大学中来,污染了学校这一方净土,使大学生还未踏入社会之前就沾染了不同程度的官僚主义习气。而官僚主义在学校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

第一,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办事效率低下也许是社会的通病,大学校园亦不能独善其身。繁琐的办事手续,复杂的流程,低下的效率,是大学管理的弊病,而且缺少相应的意见反映渠道,或者说并不重视,抑或只是门面工程。缺少监督就无法暴露弊端,没有暴露就无法改进,不改进就容易懈怠甚至腐化,于是就形成轮回式的恶性循环。官僚主义最早是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大背景下滋生的。那么,其最明显的特征便是独断专行、权力集中,及其派生的“重人伦,轻法理”的人情关系。当独断专行、权力、人情三者结合的时候,公平正义民主的天枰就开始倾斜,甚至打破。在媒体报道中,《骇人听闻:官员儿子经济学院五门不及格照样保研》的行为早已屡见不鲜,而这正是官僚主义愈演愈烈的标志。从“重人伦”传统讲,利益最先惠及家属圈,其次是朋友圈,从关系的亲疏远近,就会不同程度的涉及金钱关系了,甚至出现“钱权交易”、“以权谋私”等现象。

第二,学生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学生经过多年对真理和正义的教育,犹未涉足社会,本应是最纯净的。当一部分学生当上学生干部之后,难以处理好学生和干部的双层身份,并上行下效地学会了讲官话、做官样文章,盲目迎合上级主张,扼杀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待同学“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兼顾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出现管理大于服务的命令主义、形式主义。并将社会上,抑或说中国几千年来的人脉关系应用到大学校园的工作处理上,置公平公开公正于不顾,一味的讲交情、讲人脉,为自己的关系圈牟福利,置广大同学的利益于不顾。有的部门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符合身份的职能或是说对职责的懈怠,却为了这证明其存在性,大张旗鼓地搞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不仅没有服务到同学,反而使同学们感到疲惫不堪。而所谓的民主,不仅不是多数人的暴政,反而是少数人的暴政,并在学生干部中模糊地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关系。对于院系、班级的相关事宜往往是几个学生干部在会议室中一商量就一锤定音,导致同学们对事关自身利益的事情一点都不清楚,事情就已成定局。有民主的形式,无民主的实质,难以给广大同学以平等发展的机会。

官僚主义作风对大学的侵蚀与危害,对教育事业的打击,较之社会其他部门与方面,都是更为严重的。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认识到“教育兴国”的重要意义,而中国在2007年才正式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邓小平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进步以来与人才的培养。大学期间,正是一个人的价值观走向成熟的关键环节。如果在大学生还尚未踏足社会之前沾染了过多的官僚主义习气,那么他们将来踏入社会,成为社会的精英人才、上流人物,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依旧奉行官僚主义作风,就可能引发政治腐败,经济腐败等各个领域的腐败。官僚主义作风违背了公平公正的民主精神,不能为广大同学提供平等发展的平台,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官僚主义作风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命令主义、形式主义、事务主义,严重挫伤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官僚主义作风破坏了积极竞争、昂扬向上的学风与校园精神。使广大同学产生慵懒懈怠的情绪,甚至失去对学校和社会的信心。

防止“文化领域”中的专制作风 篇2

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非常需要切实总结和吸取党在文化工作上的历史经验教训。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看,党在文化领域中的教训是很深刻的。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初党领导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倾向,到以后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批判著名文化学者胡风、丁玲,批判电影《武训传》,批判京剧《海瑞罢官》,批判古典小说名著《水浒》,批判孔子……实践证明,这些批判都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没有推动文化的发展,还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进行的拨乱反正中,党在领导文化工作中的严重错误被归结为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支配和影响,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忽视了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邓小平同志198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的“文化领域中的专制主义作风”。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邓小平的这个重要观点和警示重视不够,因而对这方面的严重教训吸取不够,文化领域中的某些专制主义作风还会不时地表现出来。即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也很难避免。有些领导干部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理解的“政治正确”为理由、为标准,居高临下地对某些文化产品横加指责,这其中就有忽隐忽现的专制主义作风在作怪。

文化领域中的专制主义作风是一种封建主义残余性质的顽症,是妨碍党对文化工作正确领导的拦路虎。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不仅需要注重邓小平所明确指出的:“我们在思想文化的指导工作中还存在着‘左’的倾向,这也必须坚决纠正和防止”,而且要高度重视对文化领域中的专制主义作风的警惕和纠正。为此,迫切需要辨析和清理文化领域中的专制主义作风的种种表现,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扫除障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而其中最需要的是党的领导方式创新。要改变那种久已习惯的“我说你听”、居高临下的权力领导方式,实施创作自由,努力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尤其是充分尊重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

校园文化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篇3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市、县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结合**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在紧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同时,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阶段性目标和长期性目标相结合,坚持督促推动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与自觉落实纪委监委监督责任相结合,坚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相结合,坚持“关键少数”与抓“最大多数”相结合,通过摸排发现一批问题线索、纠正整改一批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一批重点案件、通报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健全完善一批制度体系,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隐形变异的“四风”新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二、重点工作

认真对照中央指出的4

方面

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抓好“关键少数”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主要领导关注的问题、紧盯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痛点”、紧盯民生问题和企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重点查处和整治以下八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查处理论学习方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查理论学习流于形式,编造学习记录、以业务会议代替理论学习,以干代学、不用不学;学习中央和省市县精神走过场、搞形式,将“读原文、悟原理”的要求曲解为“开大会、念报告”;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笔记他人代写,学习体会下载拼凑,敷衍应付、学而不思、学而不信,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查处文风会风方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查文风不正,发文过多过滥,文不符实,“依葫芦画瓢”,层层转发;简报信息凑数量,重形式、轻内容;宣传报道夸大其词、突出领导个人想象;开会不研究真实情况、不解决实际问题,为开会而开会;超计划、超时间、超规模、超预算开会,就同一事项重复开会;领导干部无故不参加会议,会场纪律不严,出席会议迟到早退、接打电话等问题。

(三)查处党内政治生活方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严查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不严肃不认真、应付检查;领导干部不讲党课、不参加党内政治生活;民生生活会查找问题大而化之、分析原因千篇一律、制订措施无法操作;对照检查材料假、大、空,结合工作学习生活不紧密;违反“三重一大”、搞“一言堂”,党内关系庸俗化,以同学情、老乡情、宗族情代替党性原则;固定党日主题活动流于形式,以变相聚餐、外出旅游代替主题教育等问题。

(四)查处扶贫(民生)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查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视不够,政策理解不深,工作不实不细,消极应付、慵懒推诿;对贫困户脱贫退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政策补贴审核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执行标准不严格;

“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

脱贫;聚焦“大棚房”、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能解决而不解决,推诿应付、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和利益输送等问题。

(五)查处落实整改任务方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查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弄虚作假,搞数字整改,“被动式”整改、“半截子”整改、“慢节奏”整改,整改成效不明显;整改重留痕轻实效,资料归档不及时,临时拼凑;处置移交问题线索不得力,缺乏举一反三、长效机制不健全,甚至边改边犯等问题。

(六)查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方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严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宣传不够、发动不深、造势不力,不真打、不愿打、不敢打,重点行业领域监管不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不及时、不认真;线索核查进度迟缓,涉黑涉恶案件查不深、打不透,触及不到“保护伞”,对“保护伞”不愿查、不敢查等问题。

(七)查处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查该减的环节不减、该省的流程不省、该批的项目不批、该放的权力不放或“放而不管”;政务服务窗口态度差、办事效率低,政务服务热线、政府网站、政务

APP

运行“僵尸化”;营商环境不优、干部作风不实、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不强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查处推动“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等工作机制不力等问题。

(八)查处督查检查考核方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查督查检查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工作只听汇报、查资料,浮于表面、走马观花、不深入群众;

考核内容泛化面化,不切实际,不着眼于发现问题,为了检查而检查;“不问因果就追究责任”、动辄签“责任状”、层层向下推卸责任;接待讲规格、汇报讲级别、搞“经典调研线路”、调研不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督检查。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社会矛盾最集中的突出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把“四察四治”作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兜底性工作,统筹规范专项督查,把集中整治情况作为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的重要内容;坚持日常监督和集中督查相结合,开展机动式、全覆盖的明察暗访,防止“走过场”“做虚功”等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的问题;建立联合督查机制。充分发挥信访渠道作用,公开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主动收集群众反映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线索。

(二)严肃追责问责。坚持“零容忍”的工作态度,对集中整治工作中履责不力、行动缓慢、推诿扯皮的严肃追责问责;加强对问题线索的管理、督办;对集中整治中发现履行责任不力等问题,既要查处直接责任人,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要紧抓不放、严查快查,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形成有力震慑。

(三)强化教育引导。建立常态化警示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报道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展情况及工作成效;对干实事、作风好的先进典型及时激励表彰,对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会议学习传达近两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生。

(四)建立长效机制。把制度建设贯穿于集中整治工作全过程,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好的做法上升为制度层面,对群众反映、调研排查收集到的制度层面问题,督促相关单位修订完善制度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用制度机制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生,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集中整治工作贯穿于“**”主题教育始终,充分认识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做到有问题线索不调查不放过、调查不实不放过、查实不处理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整改不纠正不放过。

(二)层层压实责任。镇属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支持开展集中整治工作,要把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在认识和行动上做表率,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三)及时总结工作。镇纪委、各村监委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对本单位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要认真监督检查,严格落实集中整治,向镇党委、纪委报送工作推进情况,报送材料内容要简、做法要实、问题要精、数字要准,见人见事见效。

附件:会宁县纪委监委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小组

长:**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副组长:**

县纪委副书记

**

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

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成员:**

县纪委常委、县委巡察办主任

**

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

**

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

县监委委员、案件审理室主任

**

县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

当今文化中的“拿来主义”作文 篇4

记得初中时曾和《课堂内外》的某个编辑老师讨论过关于哈韩哈日哈台的问题,老师说我月里不够,写出来的东西最后只能是流于无谓的发泄。现在,多吃了两年米饭的我自然也没有长太多的阅历,但是,我仍然想就当下的文化“进出口”问题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种各样的舶来品进入市场,各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也接踵而至:欧美的音乐、韩国的偶像剧和偶像乐团、日本的动漫以及港台的影视作品等等。在这些外来文化被引进的数十年里,可以说对中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最先接触的应该是日本的动漫。从最初的“哆啦A梦”“聪明的一休”起,到后来的“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灌篮高手”等等,很多日本动漫形象在中国年轻人甚至中年人的心里根深蒂固。我决不反对日本动漫,因为我个人也很喜欢。日本动漫无论是从画工、情节、音效等各方面都堪称经典,不可否认,日本动漫中有一部分内容比较不好,甚至有“文化侵略”之嫌,但是,中国业界人物却没有奉行“拿来主义”,不借鉴、不学习,甚至有所抵触,如中央电视台禁播日本动漫。国内的动漫如“成语故事”被画过好几遍,“三国”、“水浒”也被拍过好几遍,要么是政治说教,要么是情节弱智。因为在有些人眼里动漫就必须是给孩子看的,而他们显然低估了孩子们的智商。其实无论日韩、欧美,他们的.动漫与影视一样,是老少咸宜的,迪斯尼动画中的“米奇”,就是一个男女老少都很喜欢的经典动漫形象。

而较之遗毒更深的台剧,不知是否因为两岸关系的原因,有关部门就格外放松,偶像剧、偶像明星基本照单全收。自F4出现后,台湾偶像剧便在大陆疯传,小女生们“×××好帅哦”的尖叫声在校园里、网络上随处可见,连不少三、四年级的小学生都跟风痴迷起来。那些空的的剧情、做作的表演、剧中人无所事事的生活以及不切实际的灰姑娘变公主,或动辄青蛙王子、富家公子的荒谬故事,无疑会对当下一代流毒深远。

校园文化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篇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

史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作风转变,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保障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讲实事求是,把工作力度和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靠真抓实干的作风来保证。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近年来,首都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得益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得益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得益于以人为本的亲民作风。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顾实情、违背规律,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等与科学发展观格格不入的行为,大多数是由于背离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而产生的。因此,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才能坚决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行为,认真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首都工作的新局面。

2、搞好“四个服务”,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承担着为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四个服务”重要职责。做好北京的工作意味着更大责任、更高的标准,更需要有过硬的作风来保证。我们强调作风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大局观念,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局部服从全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始终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不能借口地方和部门的特殊性,影响中央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我们必须牢记首都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良好的作风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社会稳定的首善之区、先进文化的首善之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首善之区。

3、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必须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保证奥运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五统一”目标的实现,领导干部的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作风代表形象,作风凝聚人心,作风产生力量。只有领导干部作风过硬,抓工作落实才能保障有力。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北京奥运会工程建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提高对筹办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增强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规范性,确保奥运建设各项任务高效节俭、保质保量完成。要认真抓好监督检查,克服麻痹情绪,健全监督机制,严格管理环节,堵塞漏洞,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隐患,确保奥运筹备的工作人员和场馆建设不出问题,为“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

1、密切联系群众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以良好的作风取信于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心向党,党就有力量,就会无往而不胜;失去民心,党就会失掉生机与活力,甚至丧失政权。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党的作风的集中反映。目前,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往往与领导干部的作风不扎实存在一定联系,一些该为人民群众办的事情没有完全办好,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就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坚决抵制作风飘浮、浮夸逢迎、扯皮推诿等行为,坚决杜绝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等,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2、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

度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人民群众是我们立党和执政的基础,是我们战斗力的源泉,如果失去了人民群众,党就失去了地位;如果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和信赖,我们将一事无成。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一把标尺。只有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

置,从根本上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才能始终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实际上,对群众的感情和态度,最终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和价值取向,决定着领导干部是否能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机结合起来。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措施,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带着感情和亲情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群众一时不能理解的问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耐心引导和帮助,力戒简单生硬,决不能置若罔闻、漠然视之,甚至以权谋私,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才会对群众动真情、动真心,善待群众,服务群众,保持良好的作风,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3、能否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只有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在人民群众中真正树起党的优良作风的良好形象。当前,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首先要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的社会保障、就医、上学、司法公正等问题,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和健康。及时纠正在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和职工利益的问题。同时,要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步伐,从更深层次上为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

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1、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坚持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端正党风政风,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更是从严治党、严惩腐败的必然要求。要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在规定范围述职述廉,接受民主评议或民主测评等党内规定,及早发现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诫勉谈话,防止小错酿成大错。针对少数人容易在一些重要岗位和重要环节出现问题的情况,要注重组织处理力度,努力做到管不好权的领导干部离权远点,管不好钱的领导干部离钱远点,政德不好的领导干部,决不能留在领导岗位上。要狠抓案件的查办工作,把严惩腐败作为进一步端正党风和干部作风的重要手段,依纪依法严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以严明的党纪政纪取信于民。要坚决查处利用各种公共事务管理权寻租、谋取私利、破坏首都发展环境的案件,坚决查处事业单位改革、企业改制、资产重组中侵吞国有资产及失职、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坚决查处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特别是土地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案件,坚决查处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以及违法建设、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背后可能隐藏的腐败问题,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注重查办案件的综合社会效果,发挥好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

2、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增强廉洁自律的基础保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首先要抓好对领导干部作风的教育,要把学习贯彻党章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作风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教育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增强宗旨观念,强化公仆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做反腐倡廉的表率。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要求,抓好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生活作风无小事,要坚决克服“小节无害”的思想,树立严肃的生活态度,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秉持大义、不失小节,远离低级趣味和灯红酒绿,以高尚的追求对待事业和生活。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要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要经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严格做到廉洁自律、一尘不染。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的影响以各种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认真执行中央有关规定,坚决反对和制止各种奢侈浪费行为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3、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惩防体系、加大源头治理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不仅要靠深化改革、靠加强制度建设,而且还要靠作风建设作保证,特别是在当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在一些改革措施和制度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对构建惩防体系、加大源头治理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各项工作,不断深化源头治理,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司法体制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有效铲除易于滋生腐败的土壤创造了条件。但是必须看到,有些制度的落实还不完全到位,制度的执行还缺乏力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与干部的作风不实有关。全面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和市委《意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抓落实的任务非常繁重,必须要以优良的作风来保证。要在今年底以前完成第一阶段工作,为实现到201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一定要发扬求真务实、务求实效的作风,把贯彻落实工作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建设各项任务之中,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以优良过硬的工作作风,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4、加强作风建设是抓好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作为协助党委抓党风的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在作风建设中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起带头和表率作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注重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八个方面”优良作风,真正树立起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坚持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切实加强组织作风建设,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对派驻机构的领导,有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作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深入开展政策理论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加强学习作风建设,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理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手,真正做到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浅析韩剧中的女性主义与文化认同 篇6

一、女性主义

1、消费

韩剧生产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谋求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韩剧作为“大众性消费品”为韩国经济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韩剧特别重视衍生产品的开发,当一部电视剧在策划阶段就开始考虑最大限度的开拓产业链,包括服饰、旅游、出版、音像及游戏等产品。受众中女性观众是最主要群体,女性观众中中青年女性为最庞大群体,是剧中人物形象的崇拜者和模仿者。热播韩剧中的发型、服装、甚至配件都能成为风靡一时的时尚单品,例如《冬季恋歌》中的各种时尚围巾,《浪漫满屋》的女主角的衣服、眼镜、包包、耳钉等都在网上受到极大欢迎。这种受剧情吸引,以明星作为中介,以情感作为支撑,以服饰等作为大众消费点已成为韩剧商业链的重要一环。

2、身份认同

首先是对女性美的认同。

女人天性爱美,韩国的整容机构、化妆品、饰品工具等顷刻间火爆了中国的大中城市。韩剧人物造型也更加突出女性角色,韩剧较重视“自然再现”,倾向于像观众呈现最原本的生活状态,早起时蓬头垢面的无妆状态,宽松休闲的起居服,大口吃饭的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人物的美得到了更深刻的呈现,使得故事的叙述更显亲和力。

其次是对女性家庭关系中角色的认同。

家庭文化中,女性担任的角色不可或缺,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在目前,韩剧中大多数呈现的都还是男主外女主内一种传统生活状态,她们留给观众的印象是柔美的外形和不卑不亢的性格,她们体现了韩国文化对女性的要求。在韩剧中大多数女主角在开头都是弱者,她们没有令人羡慕的家世背景和工作,但是她们有自己的梦想,开朗坚强,敢作敢当,敢爱敢恨。例如《我叫金三顺》中的三顺,她大大咧咧,没有美丽的外表,没有窈窕的身材,打人骂人,抽烟喝酒,但是他独立自强,勤奋努力,最终获得了白马王子“振轩”的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爱情剧中,诸如此类的男性角色屈服于女性的人格魅力的情境较为常见。

再次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同。

虽然男尊女卑的思想在韩国依然普遍存在,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的地步,但是,韩国已对她们在社会上的作为,她们的奋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透过韩剧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韩国女性具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她们勤奋、独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也不甘示弱,不断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大长今》中的“徐长今”,她美丽而又勇敢、自信而又坚强,从容地面对并处理遇到的各种困难事,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及爱情。此外,从剧作家的角度上,也能看出韩国女性所享有的地位与荣耀,目前在韩国,女编剧的数量远远高于男性,她们对于家庭和爱情的感知力更高,她们心态豁达,她们善于通过细节来表现细腻的情感,她们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期待,推动了韩剧的热播及文化的传播。

二、文化认同

1、亲情、友情、爱情——永恒的主题

韩剧中的爱情剧、青春偶像剧、家庭剧最受观众亲睐,其中亲情、友情、爱情又是韩剧文本最常见的主题,韩剧最大的招牌就是能讲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展现民众生活的真实状态。透过韩剧,我们能感受到平常人家的烦恼与温馨,体会朋友间的无私与温暖,共鸣于小夫妻之间的打情骂俏,无不为其精致处理的细节及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所打动。所有感情都走的是一条心路,韩剧娓娓道来,为无数处于感情真空的现代人建构了梦想,满足了他们对爱的需求及情感的归属。像《浪漫满屋》《皇太子的初恋》等青春偶像剧也让观众见识了不同的感情故事,用健康、温暖、诙谐、幽默的方式博得了观众的喜爱,“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也迎合了大家轻松娱乐的心理。韩剧成功的很大原因要归功于剧情的“真、善、美”,让现实生活中充满压力和挑战的都市人,可以通过欣赏节目暂时抛弃烦恼,放松心情,领悟美好,重新放飞梦想。生命的痕迹,时代的变迁,都自然地流露其中。无论是没完没了、家长里短的繁杂琐事,还是催人泪下的美丽爱情,都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我们年轻人的情感“共振”。

2、亚文化圈

目前韩国的文化是一种“拌饭”文化,将传统和现代,西方与东方混合。中国和韩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通过几千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通性,韩剧中对“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重视,对宗教风俗的信仰以及对儒学的尊崇,韩剧中常常出现婆媳和睦、父慈子孝的场景都蕴含了亚洲文化的共同情感。委婉温和的表达方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同源的文字,熟悉的典故等,这些与身俱来的亲切感,都足以能够引起我们强烈的心理共鸣。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对电视剧进行解读,实质上就是一个文化接受和认同的过程,并由此而产生审美愉悦。

还有一点需要补充,中韩两国对待情感的表达方式都较含蓄、矜持。很多电视剧甚至以直接、奔放的性作为卖点,但是韩剧一如既往的“干净”、“卫生”。在对爱情、亲情、友情的处理上都恰当、适度,使看韩剧成为一种大众的休闲娱乐项目。

看过了无数的明星,看遍了无数的剧情,也许有时候的我们会不自觉的沉浸在羡慕与遐想的感觉中,忘却了现实的责任与路,韩剧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我们可以去当做一种喜好。用“偶像”的成功经验来指引我们的未来之路,激励我们走向成功。就像刘墉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偶像,能让你建立另一个信念,你只要多读些书、多走些路、多思考一点、多创造一些,就可能跟他一样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志平,夏纯灿.韩剧中的韩国文化透视[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9.

[2]张扬.年轻女性亲睐韩剧原因分析[J].科教导刊,2010,(5):174.

校园文化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篇7

(一)红色文化形式多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资源载体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就外在形式而言,主要是指领袖故居、伟人旧居、革命遗物、纪念物、会议遗址等革命纪念地,如“毛泽东故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旧址”、“革命圣地延安”、“西柏坡会议旧址”等;就内在精神而言,主要是指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红色精神,如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九八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崇高精神。这些革命遗址和革命精神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精神、历史经验、崇高理想和道德追求,其历史内涵突出、教育意义明显,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资源载体。

(二)红色文化特征突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途径

红色文化特征突出:一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红色资源遍布全国各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和12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这些红色经典景区、旅游路线正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教育基地。二是直观生动、教育作用明显。红色文化直观、现实、生动,视觉效果明显,富有感染力,容易为广大群众接受。红色文化旅游,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参观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激发群众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对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定群众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互惠互利,不仅能传承红色精神,更能使核心价值教育落到实处。

三、红色文化旅游①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4]8。红色文化旅游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用党的辉煌历程和宝贵经验启示人,用党的辉煌成就和奋斗精神鼓舞人,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统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人们的奋斗精神;有利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认知感;有利于坚定广大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有利于广大群众学习革命传统、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培养爱国情感,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校园文化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篇8

东阳二中赵俊磊

摘要: 在社会价值观转型与重建的特殊时期,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为必要和紧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应该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寻找认同感,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上,还更深层次地体现在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上。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价值观,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西方价值观的渗透、融合则加速了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1978年开始,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一度陷入了迷茫、沉沦的境地。如今,正是社会价值观转型与重建的特殊时期,此时,强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最为根本和紧迫的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命题,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我认为,这个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作用。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属不同的范畴,但是,两者绝对不是相互隔离的孤立体,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互为方法的相互联系的辩证体。在此,我重点阐述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依托。

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彰显现代,从而将两者割裂开来;更有甚者将两者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社会主义的观念体系。而任何一种观念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不可能脱离一定的民族文化环境。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 都和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着联系, 它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思维的方式和价值观念,已经与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融合在一起,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文化背景的。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和文化基础。脱离传统文化而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异于构建空中楼阁。没有传统文化作为依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焕发出生命力与活力,也不可能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依托,只有更加注重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建立起牢固的根基。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传统文化不仅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源泉,更加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动力与方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阐释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生命力与活力。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但是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才真正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比如,毛泽东思想中提出的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民贵君轻”的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与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思想一脉相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都包涵着“民本”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基于“尚中贵和”思想,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可以说,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启发之下,才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思想新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是凭空构建出来的,而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民本”、“大同”、“尚中贵和”等思想是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原型”。因此,我们更应该通过继承和发展这些传统思想文化来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八荣八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更加充分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在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发掘和发挥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影响作用,使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加生动立体,也更加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由此可见,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从传统文化上追根溯源,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不仅不会是一种倒退和老生常谈,反而能发展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认同感。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才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命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中“新生事物”,如何更快更好地让人们接受这个“新生事物”,关键是要激起人们心中的共鸣。

张岱年先生讲: “民族凝聚力还有其精神基础, 亦即思想基础, 这就是能维系人心、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 就中国而论,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经历5000年风雨洗礼的中国传统文化,早已与中华民族的血液和灵魂融合在一起。我们甚至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统文化渊源是其拥有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基础。所以,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更加强调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更加强调传统文化的作用,这样才能广泛地引起共鸣,才能引起人们的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需要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工作相结合,发挥好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1]张友谊,毛杰.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

校园文化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篇9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抵抗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以非洲殖民地令人窒息的种族压迫和一触即发的种族矛盾为言说对象,陈述了殖民统治制度下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的本质关系。“贫苦白人”卑微的生活姿态和黑人艰难的生存状态无不对帝国主义统治及其产物——殖民主义发出声与泪的控诉。为实现自我表述,打破失语模式,获取人生的生存空间,文中以玛丽·特纳和摩西为代表的边缘群体拾起铠甲,走上文化抵抗的道路。顽强的野草在非洲原野纵情歌唱,奏响正义胜利的序曲,昭示着不公平的体制终将没落与衰亡。

一、文化帝国主义书写

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萨义德主张“‘帝国主义’代表一种统治遥远土地的宗主中心所涉及的实践、理论和态度,它几乎从始至终伴随‘帝国主义’而来,意味着要向远边土地上移民。正如米歇尔·多伊多所说,‘帝国是一种正式或者是非正式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支配下,一个国家对另一个政治社会进行有效的政治控制,这一主权控制形式依赖政治强力、经济、社会甚至文化来获得,而帝国主义在这里起的作用只是建立或保持帝国的政策与过程’。”(爱德华· W ·萨义德, 2003:9)帝国主义具有形式多样性,分为军事帝国主义、经济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三种不同形态。“军事帝国主义谋求军事征服,经济帝国主义谋求对其他民族进行经济剥削,文化帝国主义谋求以另一种文化取代一种文化”。(汉斯·摩根索,1995:87)在这里文化成为一种利器,宣传和鼓吹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通过媒介传播意识形态、思维体系、行为准则、社会制度、身份人权等手段来征服和控制人的头脑和人的意识形态(齐峰,2015:31),从而实现非暴力征服落后国家和地区或者控制其意识形态和人民生活的目的。小说《野草在歌唱》中,白人社会用生命捍卫自身种族的尊严,塑造驯顺的黑人劳力,不断传播帝国意识,使英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假设得到维护,并使已有的权力关系合法化(胡勤,2012:112)。

(一)白人困境

“当地人对待特纳夫妇的态度,原是以南非社会中的首要准则,即所谓‘社团精神’为依据的,可是特纳夫妇自己却没有理会这种精神。他们显然没有体会到‘社团精神’的必要性”。(多丽丝·莱辛,2013:3)当地白人谈到他们时总是语气尖酸刻薄,充满对这对“穷苦白人”的鄙夷和厌恶。“‘这个国家’这几个字,对一般白人来说,等于是一种团结的号召,而对于[玛丽]却没有任何意义。”(多丽丝·莱辛,2013:204)迪克和玛丽离群索居的生活状态,与世隔绝的社交记录无疑给了白人社会一记狠狠的耳光。因而,在白人文化堡垒里人言啧啧,流言四起,特纳一家成为众矢之的。此外,以查理·斯莱特为代表的财富猎人无情地攫取资源和财富,终究不能理解迪克盲目可笑的自尊心以及对土地的感情,剥夺了他心爱的农场,致使生命如同失去土壤的植物般枯萎。白人主流文化潜在地威胁着圈子里的羸弱的生命。与周围的白人相比,迪克一家是弱势的,边缘化的,在主流话语里站不住脚跟,注定要沦为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祭品。

(二)黑人歧视

帝国身份的建立赋予殖民者神圣使命,为落后地区带去“文明”、送去“上帝的福音”,向殖民地传播其文明和效率成为白人肩上的担子。(胡勤, 2012: 110)“还要承认,优越性给人以权力,但反之也附有严格的义务。征服土著的基本合法性存在于我们对自己优越性的信心,而不仅是我们在机器、经济与军事方面的优越性,还有我们的道德优越性。我们的尊严就存在于这种优越性上,而且它加强了我们指挥其余人的权力。”(爱德华·W·萨义德, 2003: 20)

为了毫不示弱地监督和控制农场上的黑人雇工认真卖力地工作,玛丽化身冷漠的监工,目光犀利,不断扫描雇工们的一举一动,唯恐他们偷了懒。黑人总是懒惰、无知、厚颜无耻的。应该学会热爱生活,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一心想着工资是要不得的。“白人之所以成为白人,就在于他们是以这种态度对待工作的。白人之所以要干活,只因为他们觉得干活好,因为没有酬劳的劳动才足以证明一个人的品德。”(多丽丝·莱辛,2013:120)即便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玛丽借体内流淌的白人血统振振有词地数说黑人的不是,就劳动的尊严和伟大进行一套说教。意识形态的灌输与熏陶之外,白人们有警察、法庭和监狱做后盾,置土人于孤立无援境地,强化了这种文化的至高无上性。

白人深知语言的重要意义,不喜欢黑人说英语,他们仿佛有一种玷污力量。黑人就是干活工具,不允许使用土话交流,因而丢失发声的空间。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承载了人类文化和知识的悠久积淀。禁止黑人发声,是对黑人群体思维体系的一种入侵,扼杀了语言的民族性特点,切断了语言的传承性和交际性,忽视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强势文化不断控制、影响和吞蚀弱势文化,黑人群体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不断被弱化。

当然白种文化必须进行自卫,扫除一切引发自身失势或者崩溃的可能性。如同艾勒克·博埃默指出的那样,“种族之间的壁垒对于维系白种优越论的观念至关重要,因此,无论在白人群体的内部或是与当地人打交道时,哪怕在交往的规则方面稍有变动,对于支撑整个体系的构架来说,都是伤筋动骨的事。”(艾勒克·博埃默,1998:77)斯莱特和警长德纳姆始终奉行近似殉道者的责任感对待白人与黑人的关系处理,玛丽和摩西之间微妙的情感越界,触犯了种族禁忌,构成了对白人文化的毁灭性打击。只有勉强维持等级制才能挽救种族纯洁性,所以人们本能的恐惧和憎恨玛丽,不敢还原谋杀案件真相,对此不约而同缄口不言。谋杀案情节扑朔迷离,无奈侦查人员胁迫知情人士托尼守住秘密,保全白人颜面,而以黑人谋财害命之由自我安慰。凡事不说破是白人社会的运行规则,是“什么都没说,但一切都明白”的描述。(Doris Lessing,1997:8-9)

nlc202309040652

二、文化反抗

“无论一种思想意识或社会制度实现的统治多么坚不可破,世界上永远有某种社会历史是它所不能覆盖和控制的。从这种历史中就时常会产生反抗,这种反抗有时是自觉与主动的,有时是互动的。”(爱德华· W ·萨义德,2003:341)作为“他者”,黑人不止于沉默,而是从某些方面主动表达自我,展开文化反抗,在白人自以为牢不可破的统治之网打开了一个缺口。

小说中黑人摩西是千万黑人中的一个,身材健硕、寡言少语、桀骜不驯,是力量与行动的化身。与白人不同,他不如迪克懦弱、优柔寡断,不如查理贪婪无情、自私自利,揭示了白人优越论的荒谬;与白人化的黑人不同,他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能像自然一样包容;像自然一样神秘。摩西身上带有原始的、未经开发与改造的天性,非洲人民的颠覆潜能(朱振武,2008:97)。被其深深吸引的玛丽,冲破现实重重束缚,放低自身姿态,用名字称呼摩西,承认黑人个体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摩西完成了自我重构。他用善良和宽厚陪伴玛丽,为她枯槁干涸的生命注入活力,唤醒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诉求。摩西有思想和人性特征,用殖民者的话语对政治和宗教问题进行诘问,赤裸裸地拷问了白人心中所谓的道德。摩西的存在冲击了白人对黑人固有的成见,挑起了白人对黑人的畏惧,打破了黑人作为人肉机器的一贯形象。像摩西这般“懂得太多”的佣人实在不招人喜欢,“无论如何都不能教这些人读书写字。应该教他们懂得劳动的体面以及有利于白人的通常道理”(多丽丝·莱辛,2013:167)。迪克的话将殖民主义的真实面孔暴露,白人宣传的文明和进步不过是劳力剥夺、愚民政策的华丽借口。

多丽丝·莱辛是来自殖民国家的白种人,在白色隔膜、生活反差中以边缘人身份度过了在非洲的二十五年。透过这段岁月,她更加洞悉现实人性的扭曲、生活的困顿与无奈。因此,莱辛将自身的体验浇注于文字中,无情地描绘了查理代表的社会环境中白人丑陋、狡黠的嘴脸,深刻披露了帝国统治下种族政策、白人文化对思想的侵蚀和人性的残害。莱辛大力渲染制度牺牲者玛丽的心路历程、穷苦白人的拮据生活、黑人们卑微的存在,与传统的帝国叙事大相径庭,流露出对弱势的他者的同情以及对帝国民族性的质疑。换言之,莱辛完成了对帝国的逆写过程,还原低下民众微弱的心声,为殖民地人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性文化增强了信心。同时,在处理方式上,莱辛通过殖民者视角,有意深入白人话语内部结构,同它打成一片,努力去改变它,使它最终承认被它边缘化了的、受压制的,甚至是被遗忘了的某段历史”(爱德华· W ·萨义德,2003:308)。当白人社会统治的绝对性被打破,包括警长在内的守护者处心积虑地维护其表面的完整性,如同掩耳盗铃般荒唐可笑。莱辛借用萨义德提出的“驶入的航行”策略,在西方的话语中心中体现统治的不合理性和自我矛盾性,发现其自身潜在的危险。这一危险是不可避免的,也将导致自身分崩离析的命运。文中的中心话语得以解构,至此动摇了白人统治的根基。

三、结语

小说中,多丽丝·莱辛以迪克·特纳一家为线索,讲述了在殖民统治笼罩下非洲原野上人们艰难的生存状态。白人文化带有霸权性、攻击性和欺骗性色彩,为殖民主义“自我”者巩固帝国主义统治提供了精神支撑,一定程度上甚至演变为帝国主义的一种实践。文化的帝国特性赋予了白人优越的的身份地位,加速了“他者”悲剧的生命体验,终将被抵抗、消灭殆尽。边缘人的自我重构、逆写帝国和解构中心话语是弱势文化抵抗的呈现,也是帝国主义由于自身局限无法改变的宿命。

参考文献:

[1]爱德华·W·萨义德著,李琨译.文化与帝国主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M].卢明华,时殷弘,林勇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3]齐峰.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6.

[4]胡勤.审视分裂的文明:多丽丝·莱辛小说艺术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多丽丝·莱辛著,一蕾译.野草在歌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6]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M]盛宁、韩敏中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7]Doris Lessing.Walking In the Shade:Volume Two of My Autobiography,1949-1962[M].New York:Harper Collins,1997.

[8]朱振武.多丽丝·莱辛:否定中前行[J].当代外国文学,2008(2):97.

传承红色文化加强作风建设 篇10

——训诫室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接受传统教育

七一刚过,八一飘至,这是红色记忆的又一壮丽续篇。7月13日,训诫室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来到陕甘边区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以瞻仰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烈的方式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照金为中心,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一系列建党、建政、建军等活动,在这里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是西北红军成长壮大的摇篮。在这个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纪念馆里,一双双草鞋、一个个粮斗、一支支步枪,无不纪录着一段令人慨叹不已的革命史实,珍藏着一种可歌可泣的宝贵精神。在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上,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出一片红色区域,在一场场血雨腥风、一次次生死斗争中孕育了大批的革命骨干,为后来革命大发展积蓄了力量,极大地鼓舞了群众,推动了周边地区乃至陕北一带的工农武装斗争。照金烽火,这一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使陕甘、陕北连成一片,为后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了坚实的铺垫。

纪念馆用历史遗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重现了这段历史,也成为探索革命遗风、追寻先烈遗迹,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圣地。100多件革命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展厅,墙壁上布展着200多块展板和照片,详细介绍了根据地创立、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并向人们昭示着广大军民同仇敌忾,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展厅的正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沙盘,再现了当年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情况。透过这小小的沙盘,恍惚之间仿佛看到了英烈们当年穿梭于战火之中,搏杀于千山万水之间的英姿。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赤诚,为后人换来了和平安详的新世界。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使我们党员同志接受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精神、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共产党人,激励着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风雨兼程,不断前行。

大家纷纷表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陕甘边的革命传统,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

浅谈企业作风建设和感恩文化 篇11

作风建设:国营企业,大锅饭并没有完全打破,企业作风建设任重道远。目前,我们焦化厂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还不是很高,作风也不一定就特别过硬,职工的责任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推进这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解决领导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每一位领导都要以身作则,为企业着想,为职工服务。其次,要营造一种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着力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只有在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中,职工才有可能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有可能在本职岗位上争做贡献。那么这样一种向上氛围的形成,需要我们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同时也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鼓舞,只有这样,才能使职工的眼光不停留在眼前的利益上。这就要求我们多到班组宣传一种向上的文化,同职工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现象,做好正确引导,要让每一位职工都认识到,大家都是企业的一分子,职工在为企业奉献、创造的同时,企业也为职工提供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企业的兴衰成败都和职工群众密不可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一个,作风建设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作支撑。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作风建设如同纸上谈兵,不同的制度会形成不同的风气。制度的建立要简单明了,容易操作,体现效率与公平,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职工的“责、权、利”要有机结合。作风建设还要强化一种双赢意识,职工的收入要同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挂钩,效益好的时候,要适当提高职

工收入,并且要让职工有明显的感受,不要在职工群众中形成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思想,而是要让每一个职工感觉到自己和单位是利益共同体,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好的工作作风的形成,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感恩文化:单位倡导感恩文化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企业、单位都需要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焦化厂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要创造一种焦化特色的感恩文化。焦化营造感恩文化不能空谈、空想,她需要基础和前提。焦化这么多年以来,传承下来的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的优良传统,是感恩文化坚实的基础。但倡导感恩文化的前提是需要单位本身要有凝聚力,单位领导层和管理层要忠诚履责,群众信任。那么怎样使焦化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团结、协作精神,要具有凝聚力,职工要勤工作,忠诚履责。我认为要从几个方面做努力:一是领导要让员工在单位工作产生一种优越感与自豪感,形成一个和谐的团队。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就会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二是要充分相信职工、积极放权给职工,坚定领导与职工的可信度,在领导与职工之间获取一种信用的默契。实践证明,每一个职工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充分激励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是决策层首先应做到的,职工往往被赋予的责任越多,学到的东西也会越多,从而为单位做出的贡献也就更多。三是领导与职工之间要做到及时沟通。通过沟通,相互了解各自的目标,让领导与职工的距离拉的更近,这样在一个目标下去实现共同的愿望,会带动整个团队的士气,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园文化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篇12

关键词:红色旅游;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142-02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必然产物,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红色旅游是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华夏悠悠五千年历史,沉淀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财富。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独特革命传统红色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抹亮丽的颜色。中国共产党这种追求民族独立、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高尚无私伟大的集中体现。他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则是这种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人民群众对红色旅游的接受和认可体现了他们对红色精神的崇敬,体现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善良淳朴,展现了国民较高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通过对革命历史遗址和遗物的参观游览,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环境的艰苦,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缅怀革命先烈,让今人受教,让后人得到激励。与此同时,传播传承红色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需要。

二、红色旅游是新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新时期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做好对下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觉悟。但目前我们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却形式化严重,达不到教育效果。当今社会,爱国主义教育注重知识性、科学性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娱乐性、趣味性,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红色旅游恰好实现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现代休闲娱乐方式的完美结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教材和鲜活课堂。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都可以真实再现当时的革命故事,从而展示了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与此同时,红色旅游还能够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融入旅游活动中。人民群众在参加了红色旅游活动后,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对我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亲身经历,从而给予大家以心灵的震撼,这样教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旅游是他们喜爱的活动,我们用投其所好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他们会欣然接受。截至2009年,中宣部先后一共公布了35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实践证明,寓教育于旅游业中是切实有效的。据统计,2011年,红色旅游接待游客5.4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20%。由此可见,红色旅游在我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三、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

当前我国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我们急需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当一个又一个贪污腐败的党员干部出现在人民群众面前时,人民群众心寒了。红色旅游恰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方式,而这种方式能有效的实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目的。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旅游活动,可以使他们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史,深刻理解革命的不易,从内心深处完全折服于这种红色精神。同时潜移默化净化广大党员干部的灵魂,进一步提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进而牢牢坚持党的宗旨,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辱使命、执政为民。

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艰辛之路的同时,重温革命先烈的革命奋斗历史。这有助于他们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深入认识各种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这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革命知识的最好方式,还可以增强作为党员的自豪感,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使他们能自愿自觉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四、红色旅游是培育公民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文化价值、道德观,在现在的高速社会发展中,有点过于迂腐,而高速发展的社会,改革开放带来的舶来文化,没有传承到舶来文本化的精髓。“一切向钱看”似乎成了社会主流。拜金主义思想空前泛滥,道德滑坡现象越发地不可收拾。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时期,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是否也会遭遇西方发展经济所付出的道德代价。思考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营造一个良性的社会发展环境。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曾经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是人与社会的协调稳定,都要求不断提高的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开展红色旅游,可以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氛围,红色文化对公民的熏陶和感染,可以培养公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道德风尚。红色旅游的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之路,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

五、红色旅游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抵御国外文化入侵的重要措施

红色旅游将弘扬民族精神寓于参观游览之中,将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当今世界,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文化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世界上的强势力量在利用经济优势对其他民族进行文化入侵的同时,还试图将本民族的价值观强加于其他民族,同化其他民族。而这种误导使我国社会各阶层都或多或少的淡化了一些民族情结。一个失去共同和稳定价值观念的民族是可怕的,甚至会动摇她得以繁衍发展的根基。而红色旅游恰好唤起了人民群众的这种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精神。

红色旅游可以使人民群众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永远记在心里,将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伟大革命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在这种精神动力的支持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这种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抵御国外势力的文化入侵,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六、红色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红色旅游可以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力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人口的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践告诉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重要的是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而红色旅游就能够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的源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新形势下,红色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红色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丰富和升华了我们党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是深入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红色文化,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引导和激励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创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红色旅游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鲜明时代性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推进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的事业,需要无限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只有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宣扬红色精神,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萍.发展红色旅游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0).

[2]彭继红,葛辉彰.红色旅游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3).

[3]王苗.浅述中国红色旅游发展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6).

[4]杨静,翟毓花,李梅.浅论红色旅游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集体经济,2008,(2).

[5]陶天峰.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7.

[6]姚常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

[7]百度百科:红色旅游.http://baike.baidu.com/view/15319.htm.

[8]红色旅游为什么这么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1月6日第八版.

[9]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8/654

上一篇:赴日游学发言稿下一篇:11月七年级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