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06-06

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精选7篇)

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1

4.67亿元,增长7.8;三产业4.23亿元,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亿元,同比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增长18.9。全县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及特点

(一)农业农村经济逐渐升温。元至6月份,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4.03亿元,增长3.9。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支农政策,减免农业税及附加1064.1万元,停征农业特产税400万元,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84.89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98.58万元,全部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67.3万亩,比去年增加4.3万亩,增长6.8。其中,早稻面积29.8万亩,比去年增加2.9万亩,增长11;优质稻面积达25万亩,比去年增加10.6万亩,增长74。种粮大户不断涌现,全县承包50亩以上农田的农户达800余户;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县共发展经济作物20万亩,同比增长4.6,其中棉花、大蒜、苎麻、烤烟、藤茶、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7万亩,增长9.3;养殖业稳步发展。克服了禽流感和生猪五号病等动物疫病的影响,全县共发展生猪84.3万头,发展菜牛9.02万头,发展家禽335.8万羽,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16、6.87和3.2。扶持发展生猪养殖大户831户,菜牛养殖大户274户,家禽养殖大户225户,特种养殖大户110户,渔业养殖大户160户;退耕还林苗木定植任务基本完成。高标准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共营造生态林5.6万亩,速生丰产林1万亩,高效、优质经济林6000亩;水利建设上新台阶。全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60万元,共完成各类春修扫尾工程450万处;农民收入增加。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66元,增长14.2。

(二)工业生产效益快速增长。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7亿元,增长17.6,实现利润188万元,与去年同期比,增盈160万元。实现税金1100万元,同比增长120,上交财政税收881万元,同比增长1.3,占年计划的54.6。民营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6亿元,增长38.7。商贸经济指标有所增长。上半年共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1亿元,比去同增长14,完成税利95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6。建材、冶炼、矿产企业产销形势良好,金荣有色公司、复兴冶炼厂、大地钨业、湘东钨业等冶炼企业产销两旺。

(三)财税金融收入增势强劲。通过强化财税征管,加强收入调度,已全面超额完成了财税过半任务。财政收入累计完成7832.7万元,占预算收入14255万元的55,同比增加1806.4万元,增长30,比上年同期增幅高15.6个百分点。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2066.6万元,占年初计划的71.9,同比增长5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29.1万元,占年初计划的52.5,同比增长23,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7.7个百分点。从征收部门来看,国税部门完成2755.5万元,地税部门完成1585.6万元,财政部门完成2826.6万元,国土局完成665万元,分别增长54.9、39.4、14.7、2.9。乡镇经常性性收入完成3400.1万元,占年计划的62.3,乡镇企业税收完成1564万元,占年初计划的72,超出“过半”目标22个百分点。从5个县市过半情况看,我县上划中央“两税”收入进度和增幅排名第一,财政总收入进度和增幅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一般预算收入进度和增幅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财政支出稳健。财政支出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支出的到位。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今年“三农”支出比上年同期增加1倍多,高出支出平均增幅69个百分点,其中财政垫支粮食直补资金31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69亿元,增长12.45;各项贷款余额11.53亿元,增长19.54;经营效益提高,实现帐目利润438万元,增长75.9。

(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上半年共签约招商项目91个,合同投资5.1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亿元。其中竣工项目23个,建设中项目54个,规划设计中项目14个。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有12个,湘升电器、周氏织衣、东信棉业二期、天源纺织、云阳水泥、SOD产业等计划投资在1000—3000万元,其中华塑科技投资7300万元,云阳森林公园开发项目投资1亿

元。积极实施“以水兴电,以电兴工”,已签订小水电开发协议29个,装机容量4.79万千瓦,协议总投资3.2亿元,已到位资金5000万元,其中大坪、泉垅电站已投产发电;和吕、龙家山、鼓石、黄竹坪、石湾潭、大英、高迎等水电站正在施工。

(五)重点工程建设进度顺利。

洮水水库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库区移民实物调

查和土地调查正在进行。金星工业园平地工程基本结束,10kv电力线路已入园,水泥硬化了支道1条,9家企业已经落户园内。新城区开发建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于3月12日通过评审,新老城区连接通道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县城燃气工程建设准备工作已初步完成,商业步行城建设已经启动。县城防洪风光带建设已完成2000米分段规划设计图,一中段560米防洪堤已基本完工。106国道茶炎段、界月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区域电网前期规划论证已经完成,正在加紧筹建。虎踞大桥已竣工通车,舲舫河坞大桥正在紧张施工。通乡通村公路项目全面启动,乡村道路水泥硬化工程已动工100公里。

(六)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两个确保目标全面落实。全县累计有7353名下岗职工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累计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534万元,企业解困资金218万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社会化发放,4800多名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费100按时足额发放到位,累计发放企业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9千多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994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17人,援助“4050”人员再就业2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左右;农村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近10万人,年劳务总收入超过7亿元,保持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局势的稳定;企业养老保险进一步规范。上半年,已完成企业社会基金征缴378.8万元,占年任务的65.8,没有发生新的拖欠。离退休人员4843人,每月应发放250.7万元,元至6月份已足额发放到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参保224户9968人,其中全额征缴单位48户2009人,上半年已完成征缴256.3万元,占县任务的56.9。实有离退休人员2455人,其中全额统发的有608人,全年应发361.9万元,元至6月份100发放到位;基本医疗保险运行平稳,现有参保单位219户14123人,已完征缴任务671万元,占全年总任务61,已支付医保费457万元。

(七)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善。

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全部转为民营企业,企业机制更加灵活。全县启动改制企业114家,已完成111家,置换职工身份11881人,支付企业改制成本1.47亿元。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以吸纳民间资金兴修水利的山塘水库经营管理权改革全面铺开,深受农民欢迎,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目前已改制的有4567口,吸引民间资金1000余万元投入农业水利建设;江口、桃坑、枣市、平水、米江等5个乡镇推行了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引导农民组建杨梅、野猪、养猪、养鱼等各类种养专业协会组织128个。人事人才、教育科技、城市管理等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形势看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步子还不够快。国家在资金投入、国土审批、项目报建等方面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这对全县的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吸引老板投资,加快工业建设就更困难了。同时农业结构调整成效还不明显,特色农业基地面积不大,特色种养大户总量不多,农业的比较效益尚未凸显。工业支柱产业的骨干支撑作用并不明显,产业聚集度差、产业链完整性差,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占有市场份额少。采掘、矿贸、冶炼行业既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又属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企业,产品受市场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差。二是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多。因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税率降低、执行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等,全县财政政策性减收1600多万元。而企业改制财政兜底、工业园建设、新城区开发、洮水水库前期准备等重点工程增支较大,新增支出已显现600余万元,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是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全县招商引资总的形势是:签约的多,实施的少;中小项目多,大项目少;产生社会效益的多,增加财税收入的少;资源开发性的多,带动相关产业的少。从去年到今年,全县累计签约项目达到140个,真正建成投产,实现经济效益,形成地方财力的企业没有几家;工业园入园企业建设进程缓慢,还没有形成建设高潮,企业基本建设大多还停留在规划设计阶段。四是县乡财政风险堪忧。全县乡村两级因举借财政周转金,教育、改水、林业等世行贷款,基金举债达到1.24亿元。乡村财政赤字难以消化。县财政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增幅明显,一般预算收入难以突破,地方可用财力捉襟见肘。改制企业资产难以变现,企业社保资金缺口日益增大,财政支付压力沉重。一旦出现短收,必然入不付出,财政工作如履薄水。五是社会稳定面临的工作量比较大。湘东铁矿破产移交地方、洮水水库移民、商业步行城拆迁、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等面临的困难矛盾增加。同时,计划生育工作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六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广,增收速度不快。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所增加,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农村大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步子还不快,增收渠道单一,增收幅度不大。

三、下半年经济工作措施

下半年,要紧紧围绕年初制订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全年各项经济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一)把握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今年以来,中央就宏观调控采取了新的举措,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加快发展的信心,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要全面理解宏观调控决策的重大意义,认真分析宏观调控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影响,解决好信贷和国债投放量减少、工业用地审批难、冶炼水泥纺织等建设项目受控等因素带来的现实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快我县产业发展,使工业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加快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产品流通营销;加快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深化企业改制工作,确保企业改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创新机制,加快招商引资工作步伐。以中央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为导向,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引导老板向县内支柱产业、重点工程、高新技术和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项目上投资。灵活运用“以商招商、情感招商、敲门招商、主题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法,奖励招商引资中介人,走能人招商之路。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制和办证委托代理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一个专门班子”,确保招商项目引得进,留得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强化招商引资部门工作责任,实行项目台账制和招商引资情况月报制、年终考核制,严格按县委、县政府制订的招商引资政策予以兑现。

(三)落实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稳定农资质量和价格。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证粮食产量,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管理,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格政策,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加快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山塘水库的水利民营化改革,力争全县所有山塘水库都进入改制。搞好水利工程扫尾,重点抓好城市防洪二期工程、茶安北支渠道防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是调优农业结构。积极发展苎麻、藤茶、巴西菇、杨梅、淡水珍珠、野猪等特色种养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四是规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打造引领农民增收的“龙头”。五是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有计划的组织剩余劳动力输出。

(四)突出重点,实施“拓城兴旅”战略。根据“湘东商贸生态旅游城市”的定位,进一步抓好县城的扩容提质。重点加快城市燃气工程、疾病控制中心、百纺安居工程、摩托车市场等二期工程项目建设进程,启动影视中心、老年公寓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商业步行城建设进程,规范湘贸、外贸等地段开发建设。抓好犀城大道硬化和连接新老城区的主干道建设。加快县城商贸业发展,促进工业品、建材、摩托车家电、农贸等专业市场繁荣。开发好南宋古城,抓好南岳宫等重点景点建设。启动云阳国家森林公园等其他景点、景区的委托经营,引进民间资金把云阳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我县旅游业的“龙头”。

(五)规范管理,推进小水电开发。加快洮水水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尽快促使建设工程开工。完善小水电开发建设管理机构,对全县的小水电开发建设统一管理。出台《茶陵县小水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要求所有小水电建设都必须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小水电建设项目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力优化小水电建设环境,强化配合协调,形成全策全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县小水电建设的顺利推进。

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2

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困难和风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7%,与全国持平,主要特点表现为“五稳、五进”。

“五稳”表现为 :农牧业生产、工业运行、投资增长、财政收支和物价涨幅平稳

农牧业生产平稳。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500万亩以上,为增产增收奠定了较好基础。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1.36亿头(只), 再创历史新高。

工业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区规模 以上工业 增加值增 长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居周边省区第1位。实施“一企一策”措施推动224户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增加用电负荷100万千瓦左右。全区工业用电量增长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2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72.4% 的产品产量实现增长。

投资增长平稳。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居周边省区第1位。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6月底重大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4%。

财政收支平稳。财政收入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完成全年计划的51.5%,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5%。财政支出进度逐步加快,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9%,高于一季度3.5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其中, 城市上涨0.9%,农村牧区上涨0.6%。

“五进”表现为 :工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民生稳步推进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转型升级趋势明显。上半年高新技术、有色、装备制造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几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3%,比上年同期提高12.6个百分点 ;能源和化学工业增长放缓,两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3.1%,比上年同期下降17.8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一是旅游业较快增长。上半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4.1%,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829.8万人,增长11.9%。二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0.1%,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三是金融业健康发展。 截至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7.7%,贷款余额增长14.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7.7% ;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433家,实现融资42.9亿元。四是房地产业逐步好转。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3%和2.9%,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21.8个和24.2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在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推动工商注册便利化、 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新设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上半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6.7万户,增长18.9% ;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10.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进一步简政放权,公布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权力清单。财税、 价格、电力等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积极进展,在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开展“三个一”、“三个互”改革试点工作。招商引资规模继续扩大,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364.8亿元,增长1.9% ;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增长30%。

社会民生扎实推进。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低于全年控制目标0.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分别增长7.7% 和8.3%,高于生产总值增速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等各项社会保障标准继续提高。 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十个全覆盖”等重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为稳定经济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自治区发改委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一)强化运行监测分析, 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完善调研与分析相结合、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相补充的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机制,按月监测指标完成情况、按季分析经济走势趋势,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交了季度和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坚持对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月调度、季分析,突出抓好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评估,确保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围绕自治区各项重点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二)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增长。一是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按照“重点工程项目要逐级分工、逐项分解”的工作要求,研究提出2015-2017年重大项目分级推进方案,确定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责任分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二是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全区发改、财政部门通力合作,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自治区PPP项目库,全区入库项目201个, 计划总投资2278亿元。

(三)围绕转型发展,积极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一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研究出台了自治区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意见 ;二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组织推动了“宽带内蒙古”工程和“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工程包 ;三是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认真做好电力、钢铁、 电解铝违规项目审核对接工作 ; 四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出台自治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意见, 研究编制《自治区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资金等,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五是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和“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推进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河套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六是推进节能降碳工作,探索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选择呼包鄂开展交易试点工作。争取城镇垃圾污水处理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设施中央投资10.2亿元,预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不低于35万吨 / 日,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低于1000吨 / 日。

(四)围绕减轻企业负担, 狠抓价费管理工作。制定出台自治区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取消或降低了一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一步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出台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政策,降低了企业用气成本。规范和统一公路车辆通行费标准,取消了上路基价,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

(五)围绕提高生活水平, 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民生工程方面。全力推进扶贫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安排自治区投资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基础教育、蒙中医院和托养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争取中央投资支持保障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牵头开展总体工程方案制定工作,下达年度建设任务,目前工程建设量已经完成年度任务的70%。社会事业方面。 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院迁建、内蒙古美术馆迁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支持了3123个村卫生室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建设规划内村卫生室的资金安排任务。

(六)围绕激发市场活力, 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全面落实自治区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履行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职能。截至6月底,由我委承担的60项改革任务已形成改革成果32项。主要内容包括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价格改革、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推动涉外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区域合作。

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分析

当前,全区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依然较为低迷。从国内看,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弱化的影响惯性延续,产业发展新旧动力转换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凸显,区域、行业和企业走势分化更加明显,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定。从我区看,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企业效益滑坡,经济运行风险显现。造成我区目前下行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方面是我区以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足以弥补能源工业增长回落形成的缺口。另一方面是需求动力不足。

虽然当前自治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经济发展中的利好因素在逐步增多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趋于改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指标等增速有所回升。二是自治区部分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主要经济指标和部分先行指标增速不同程度回升。三是利好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强。国家在推进财政资金使用、加大重点领域投资、进一步强化棚户区改造、发展消费金融、促进创业创新等方面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自治区在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打通融资渠道、促进投资增长、培育新的增长点、简政放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施策力度。

三、下半年发展改革重点工作

下半年自治区发改委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一)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自治区来看,当前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因素。我们要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期,把抓项目作为稳投资的关键,加强统筹谋划,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实现投资稳定增长。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推进当前能够稳定经济增长的各项改革,以改革增强市场发展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要按时完成我委牵头承担的年度改革任务,积极推进与发改委职能密切相关的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我委承担的国家和自治区改革试点。

(三)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当前我区以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要继续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同时不断适应市场新需求和政策新变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互联网 +”、 云计算等 新经济增 长点,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四)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从自治区看,当前区域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雷同等问题,我们要培育区域新增长极,加快推动东部地区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五)强化价费改革管理

要继续抓住当前价格总水平平稳的有利时机,有序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市场化改革,切实落实收费清单制度,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维护市场秩序。

(六)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紧紧抓 住“ 丝绸之路 经济带”建设、国家设立满洲里、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七)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 防止经济下行压力传导到民生领域。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争取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确保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年度目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下半年全部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建成并入住。合理确定“十个全覆盖”2016年建设任务和规模, 为全面完成“十项全覆盖”工程奠定基础。

(八)全力以赴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3

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以来,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欧洲债务危机频发,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核危机,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面临通胀压力,但全球经济仍延续2010年的复苏态势。欧美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新兴经济体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全球经济总体下行风险依然较大。

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我国完成GDP 亿元,同比增长9.6%,增长率回落1.5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共完成GDP 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0.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22.2%。其中:上海市完成亿元,同比增长8.4%,增长率回落4.3个百分点;浙江省完成亿元,同比增长9.9%,增长率回落3.1个百分点;江苏省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长率回落3.5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完成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21.1%,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4.7个百分点,外贸总量占全国35.8%,较上年同期略有回落。其中: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分别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0%,23.1%,19.9%,增长率较上年同期均有大幅回落。

2水路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

全国水运需求总体平稳,水路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稍有放缓。长三角地区水路运输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完成水路货运量8.3亿t,同比增长16.7%,占全国比例为41.5%,较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完成,同比增长18.4%;浙江省完成3.4亿t,同比增长14.8%;江苏省完成2.6亿t,同比增长17.6%。长三角地区上半年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26.3%,其中:上海市完成亿tkm,同比增长22.3%;浙江省完成亿tkm,同比增长33.0%;江苏省完成亿tkm,同比增长34.4%。

3货物吞吐量平稳较快增长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0.8%,增长率回落9.5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39%,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长三角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口航运发展中继续保持特别重要的地位,有力支撑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市继续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方面全面推进2011年的50项重点工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较快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航运政策、法律、人才建设等进一步加强。上半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53亿t,同比增长10.3%,增长率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海港完成3.05亿t,同比增长9.2%;内河完成0.48亿t,同比增长18.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精神,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8亿t,同比增长5.7%,增长率回落11.2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34亿t,同比增长9.9%;内河港口完成1.54亿t,同比下降4.7%。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精神,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70亿t,同比增长15.9%,增长率回落9.7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43亿t,同比增长13.2%;内河港口完成1.27亿t,同比增长25.8%。

上半年,除湖州港货物吞吐量下降明显外,长三角地区其他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但除温州港和台州港增长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外,其他港口均明显回落。其中:盐城港完成896万t,同比增长119.2%,成为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货物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宿迁港完成836万t,同比增长58.7%;徐州港完成3 795万t,同比增长31.2%;连云港港完成万t,同比增长22.5%;上海港、温州港、苏州港、南京港、南通港、镇江港、泰州港、扬州港、淮安港分别完成35 317万t,3 563.5万t,18 320.8万t,8 526万t,8 457.7万t,5 737.9万t,5 505.9万t,2 655万t,2 380万t,同比分别增长10.3%,13.3%,19.0%,19.5%,10.5%,10.2%,15.1%,17.0%,19.5%;宁波—舟山港、台州港、嘉兴港、杭州港、江阴港、无锡内河港分别完成34 802.2万t,2 443.2万t,2 413.8万t,4 275.1万t,6415.1万t,3 608万t,同比分别增长9.1%,9.3%,8.5%,7.1%,6.3%,7.7%;常州港完成万t,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湖州港完成万t,下降明显。

4外贸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共完成4.65亿t,同比增长10.8%,增长率回落13.8个百分点,其中:上海港完成1.63亿t,同比增长9.1%;浙江省港口完成1.67亿t,同比增长10.5%;江苏省港口完成1.35亿t,同比增长12.4%。

除南通港和扬州港外贸货物吞吐量有所下降外,长三角地区其他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均保持稳步增长,但增长率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回落。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州港完成224.8万t,同比增长200.3%,成为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镇江港完成947.6万t,同比增长26.8%;南京港完成501万t,同比增长26.3%;嘉兴港完成279.3万t,同比增长18%;苏州港完成万t,同比增长17.4%;连云港港完成万t,同比增长12.1%;宁波—舟山港完成万t,同比增长9.4%;上海港完成万t,同比增长9.1%;常州港完成200.8万t,同比增长9.0%;泰州港完成432.5万t,同比增长7.4%;台州港完成464.3万t,同比增长2.9%;江阴港完成698万t,同比增长2.5%;南通港和扬州港分别完成和184.5万t,吞吐量同比有所下降。

5下半年港口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下半年,世界经济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总体上看将继续保持缓慢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较大。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将好于上半年,全年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增长9.5%左右,增长率较上年有所回调,通胀幅度得到一定控制。

下半年我国港口经济运行仍将保持良好态势,港航生产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放缓并逐步趋于平稳。预计2011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91亿t,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6.8亿t,增长8.0%。预计长三角地区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7.2亿t,增长10.5%;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9.4亿t,增长12.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继续增强。

上半年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4

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按照“建设重大项目、壮大核心企业、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1211”工程,工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增长态势强劲。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67.2亿元、销售收入241.2亿元、利税27.9亿元、利润16.7亿元,分别增长27.2、41、36.2、35.8。二产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56.3,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二)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16.7,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在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七个综合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达到了17.2,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加快0.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3.7,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6.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5个百分点。

(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8家,净增27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4家,实现销售收入111.8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额的46.3。其中圣泉集团、海尔电机、供电公司、大化等6家企业销售收入过5亿元,日月化工、中集车辆等5家企业过亿元。全市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3家,共实现利税16.85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的60.28。

(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共完成工业投入62.2亿元,实施项目218项,其中明水大化年产52万吨尿素一期、圣泉集团3万吨/年糠醇扩产等30个大项目提前竣工投产,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24.9亿元、利税4.7亿元、出口创汇7390万美元。日月化工与山西晋煤集团进行了成功重组,晋煤集团对其增资扩股4000万元,解决了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基础原料问题,实现了低成本、低风险快速膨胀。上半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3.53亿元、利税3959万元,同比提高33.7和19.7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项目的成功实施,全市工业企业已完成新产品开发74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1.3亿元。

(五)主导产业贡献突出。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利润10.9亿元、利税18亿元,占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66.3、65.4和64.6。

二、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度不高,配套能力不强。产品市场销售分散,集中度偏低,主导产业、拳头产品未能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产品没有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三大主导产业缺乏核心企业群和产品群,产业间密切度低,配套不衔接,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小而散”企业数量多,形不成规模效应,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间缺乏专业化协作,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化、低档化,企业效益不高。

(二)多种因素制约工业经济发展。国家实施紧缩性金融政策,连续四次上调储备金率,两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加之主要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财务费用提高。国家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8个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相关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去年以来,国家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政策,土地证办理难度加大,加剧了用地供需矛盾。

(三)研发能力滞后,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健全。目前,我市国家级技术中心还是空白,省级行业技术中心仅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仅4家,多数规模企业处于无研发机构、无研发人员、无研发经费的“三无状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档次的名牌产品。

三、下步措施

(一)实施大企业带动,壮大产业集群。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扶优扶强,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一是实施产权重组,壮大一批核心企业。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有大企业以及同行业龙头攀亲结贵,吸纳域外资本对条件成熟的企业实施重组整合,带动存量调整和产业升级,打造一批龙头企业群体。二是实施要素整合,培植三大产业集群。发挥重汽的龙头带动作用和中集车辆、萨博汽车、明水汽配等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交通装备产业;以圣泉为龙头,以大化集团、日月化工、中氟科技、金属颜料等骨干企业为主体,全力推进生物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颜料化工四个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以济钢机械、海尔、汇丰为龙头,突出抓好微电机、鼓风机、塔机等五大产品集群,重点推动铸锻、塔机行业向产业基地方向发展,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业。近期组织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与重汽进行接洽,力争实现近距离配套。

(二)实施大项目拉动,集聚发展优势。按照“以大项目催生大企业,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思路,筛选明水大化投资2.75亿元的合成氨、尿素装置二期节能技术改造,日月化工

投资7476万元合成氨废渣、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改项目,海尔投资5000万元新上冰箱压缩机电机项目等14个重点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逐项抓落地、抓开工、抓投产、抓达效,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税源增长点。

(三)实施创新推动,增强发展内力。按照“行业抓重点,企业抓骨干,产品抓名牌,技术抓关键”的整体思路,实施“科技兴工”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速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合作,增强企业整合内外技术资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和品牌经济。争取年内圣泉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定,科芯电子、华民铸锻2家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济钢耐材、腾龙排气管等7家技术中心通过济南市级认定,重点发展一批世界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高科技产品。

(四)实施民营联动,壮大经济总量。以民营经济大发展扩充经济总量,将点多面广的民营企业培育成有序步入规模企业的大梯队。一是强化服务。举办民营企业产学研洽谈会、人才招聘会、商品展销会,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交流、创业导向、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讨解决中小企业土地、厂房产权不清问题,通过联户联保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民营企业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股份公司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大力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大公司挂靠联合,实现高位嫁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服务,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

(五)实施节能促动,构建节约型经济。坚持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对全市30家重点耗能企业实行定额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耗增效。推广先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实施埠矿10万立方米新型建材、万华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等一批节能环保型技术创新项目,分步关停单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450型以下普通砖机及18门以下砖瓦轮窑,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以煤矸石、粉煤灰、废渣、废气等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动发电、化工等行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电行业发挥热、电、粉煤灰优势,开发相关产业和产品,化工行业发挥母产品作用,延伸关联产品,构建组合优化、配置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夯实企业发展基石。构建一个平台、完善四个机制,培养一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强烈敬业精神、创新意识、能够适应国内外竞争需要的高层次企业家队伍。一个平台:成立企业家协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定期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引导企业家不断提高战略发展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四个机制:一是完善企业家选拔任用机制。通过建立资格认定、选择聘任、考核评价、任免升降等制度,形成上岗资格有证书、年度有考核、离任业绩有审计的企业家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完善企业家培养机制。实施“311”计划,委托国内外著名高校,用3年时间,对100家重点骨干企业的12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轮训;开办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培养一批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决策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有针对性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市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现场咨询会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采取目标激励、

决策风险激励、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尊重企业家,人人关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企业家约束机制。在产权、税收、价格、信贷、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约束,在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用人决策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监督,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

《20上半年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年上半年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sUc

投资7476万元合成氨废渣、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改项目,海尔投资5000万元新上冰箱压缩机电机项目等14个重点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逐项抓落地、抓开工、抓投产、抓达效,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税源增长点。

(三)实施创新推动,增强发展内力。按照“行业抓重点,企业抓骨干,产品抓名牌,技术抓关键”的整体思路,实施“科技兴工”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速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合作,增强企业整合内外技术资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和品牌经济。争取年内圣泉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定,科芯电子、华民铸锻2家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济钢耐材、腾龙排气管等7家技术中心通过济南市级认定,重点发展一批世界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高科技产品。

(四)实施民营联动,壮大经济总量。以民营经济大发展扩充经济总量,将点多面广的民营企业培育成有序步入规模企业的大梯队。一是强化服务。举办民营企业产学研洽谈会、人才招聘会、商品展销会,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交流、创业导向、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讨解决中小企业土地、厂房产权不清问题,通过联户联保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民营企业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股份公司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大力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大公司挂靠联合,实现高位嫁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服务,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

(五)实施节能促动,构建节约型经济。坚持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对全市30家重点耗能企业实行定额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耗增效。推广先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实施埠矿10万立方米新型建材、万华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等一批节能环保型技术创新项目,分步关停单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450型以下普通砖机及18门以下砖瓦轮窑,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以煤矸石、粉煤灰、废渣、废气等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动发电、化工等行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电行业发挥热、电、粉煤灰优势,开发相关产业和产品,化工行业发挥母产品作用,延伸关联产品,构建组合优化、配置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夯实企业发展基石。构建一个平台、完善四个机制,培养一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强烈敬业精神、创新意识、能够适应国内外竞争需要的高层次企业家队伍。一个平台:成立企业家协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定期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引导企业家不断提高战略发展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四个机制:一是完善企业家选拔任用机制。通过建立资格认定、选择聘任、考核评价、任免升降等制度,形成上岗资格有证书、年度有考核、离任业绩有审计的企业家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完善企业家培养机制。实施“311”计划,委托国内外著名高校,用3年时间,对100家重点骨干企业的12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轮训;开办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培养一批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决策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有针对性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市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现场咨询会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采取目标激励、

决策风险激励、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尊重企业家,人人关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企业家约束机制。在产权、税收、价格、信贷、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约束,在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用人决策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监督,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

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5

上半年全旗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旗深入贯彻今年中央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不断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全旗农牧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上半年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牧民人均收入及支出同步增长

经测算,—月份全旗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元,较上年同期增加元,同比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元,增长,销售粮食收入元,增长,销售畜牧业产品收入元,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消费支出迅速增长,人均现金支出元,同比增长,生产资料购买、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等项支出增长明显,增幅均在以上。

(二)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旗累计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万亩,经济作物万亩,优质牧草万亩。

综合分析全旗春播情况,原创: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为养而种格局更为明显。全旗饲料玉米、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较去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达到万亩和万亩,同比增长和;新增水地优质牧草万亩。农区舍饲养殖基础更为牢固。二是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受近几年葵花病虫害及市场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全旗葵花播种面积有所下降,麻子、籽瓜、胡麻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稳中略增,甜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达到万亩,较去年增加万亩,增长。三是订单作物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全旗落实农作物订单播种面积万亩,其中蔬菜万亩,甜菜万亩,玉米制种万亩,籽瓜、葵花等其它经济作物万亩。累计辐射农户万户。四是粮食作物稳中有增。全旗累计播种小麦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玉米总播面积达到万亩,同比增长。全旗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亿斤,同比增长。五是农牧业结构调整已逐步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为。农牧民的种养安排更加关注市场需求,更加突出“为养而种”,对接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逐步提高。

(三)舍饲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牲畜总量稳步增长。截至月日,全旗存栏牲畜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万头(只),同比增长;其中肉羊万只,绒山羊万只,奶牛万头,肉牛万头,生猪万口。

二是养殖基地建设再掀新高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举全旗之力加快养殖小区建设,落实市旗两级包扶单位个,其中市直单位个,旗直单位个,计划投资万元,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处,总数达到处。截至月日,全旗已建成养殖小区处,在建处,累计到位资金万元,其中市直单位包扶资金万元,旗直单位包扶资金万元。按照“模式化示范,规模化推进”的要求,打造舍饲养殖精品乡镇,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榆林子乡“整乡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拟新建高标准养殖小区处,截至目前,全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处,在建处。

三是改良工作成效显著。全旗新建改良站点个,总数达到个。累计完成羊人工授精万只,牛冷配万头;调入优质绒山羊种公畜只,肉羊种公羊只,所有种公羊均已发放到户;淘汰不合格绵、山羊种公畜只;推广良种鸡万只、良种猪万只。

四是防疫工作扎实推进。新选拔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动物防疫站,全旗动物防检人员总数达到名,动物防检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加强牲畜免疫、检疫工作,春防期间共完成型口蹄疫免疫万头(只次),免疫率达到;完成内外寄生虫驱治万头(只次),羊三联免疫万头(只次)。完成牲畜亚洲型口蹄疫免疫万头(只次)。到目前,全旗无牲畜重大疫情报告。

(四)农牧民人口转移工作进展顺利

全旗农牧民摸底清查工作已结束。据统计,全旗现有农牧民户,在册总人口万人,其中劳动力(—周岁)万人。农村牧区现有长住人口万人,劳动力万人,其中直接从事一产的万人,从事二产的人,从事三产的万人。截至月底,全旗累计输出劳动力人(次)。

(五)农牧业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

截至月底,全旗个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万元,吸纳从业人员人,带动农牧户万户。各重点龙头企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四季青肉联加工精卷羊肉吨,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增长;东达绒纺生产羊绒纺纱万吨,增长,加工羊绒衫万件,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增长;华森饲料加工配方颗粒饲料吨,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分别增长和。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入库项目个,其中万元以上的项目个。

(六)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生态建设方面: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万亩,飞播造林万亩,分别占计划任务的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完成造林亩。绕城公路绿化工作全部完成,累计植树万株,高速公路沿线造林万株。合同沟、河洛图坝系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建成治沟骨干坝座,中型淤地坝座,小型淤地坝座,累计完成投资万元。

农田水

利建设方面: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万元,开挖土石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保灌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万亩;解决了万人、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险工险段治理及堤防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完成黄河堤防防渗工程公里,乌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处,穿堤涵洞改扩建工程处,修建吉格斯太段戗台公里。投资万元实施了全旗水资源评价与

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项目外业勘测工作已全部完成,评审报告正在编制中;乌兰蒲圪卜、昭君坟、打瓦壕三处取水工程预可研编制工作已全面铺开,计划月初通过专家评审。

土地开发方面:去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完成,改造农田万亩,新打机电井眼,配套机电井眼,埋设低压输水管道公里,修筑机耕路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万亩。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址工作已完成,涉及个乡(镇),计划实施面积万亩。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旗今春农牧业经济工作形势喜人,开局良好。但农牧业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今春有效降水少,大风日数多,各地农田表层土壤失墒较快,特别是梁外地区前个月平均降雨量不足毫米,土地干旱厚度已达—厘米。据初步统计,全旗耕地受灾面积达到万亩,预计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二是受春耕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农牧民生产增收空间略有缩小。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基本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性支农补贴持平,甚至高于补贴总额,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养殖小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区建设进度。现有养殖小区饲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水平不高,规模效益无法发挥。

四是农牧民人口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农牧区人口转移和劳动力输出仍处于自发状态,人口转移的渠道还不够畅通。

五是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滞后。现有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不强,民间服务组织发展缓慢,专业服务不足,原创:综合服务能力较差,直接影响了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核心,全面提升农牧业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农区畜牧业上规模、上档次、出精品、出效益。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养殖小区建设。严格按照“十有、六化”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各养殖小区的建设进度,确保月底前完成个小区建设任务。充分依托小区平台,加强青贮、畜种改良、防疫等项工作,切实提高舍饲养殖生产管理水平。

二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治理”的防灾减灾方针,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切实抓好黄河险工险段治理及孔兑堤防加固工程,确保“黄河不决堤,水库不垮坝,孔兑不死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防雹增雨、抗旱等工作,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稳步推进农牧区人口转移。建立健全农牧民人口转移长效机智,科学编制转移计划,扎实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切实解决农牧民的思想认识问题、生产技术问题、创业技能问题,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

四是扎实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加快农牧业科技服务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激发民间科技服务团体活力,切实解决牲畜疫病防治、营养平衡、饲草料加工调制等关键技术问题。

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6

1.1 今年上半年, 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 同比增长16.

7%, 总量位居全市第二, 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1.2 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

3亿元, 增长25%;全区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3亿元, 同比增长1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亿元, 同比增长18%。

1.3 随着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消费环境日益改善, 零售业和餐饮业持续发挥消费市场主导作用。

近年来, 我区消费品市场不断发展, 一些专营专卖店和购物超市涌现, 其丰富的商品种类, 良好的购物服务环境, 让利、打折及会员证优惠方式等促销活动, 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首选, 进一步推动我区消费品市场发展。

2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

2.1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据调查资料初步显示, 1-6月, 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0元, 同比增长19.7%, 农村居民现金收入7542元, 同比增长19.02%,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带动了城乡消费市场发展, 促进了消费支出增加。

2.2 物价温和上涨, 被动消费支出增加。

1-6月, 受部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和成品油提价的影响, 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须品如生产资料、食品类、交通运输等价格上涨, 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因素之一。

2.3 主要消费领域各行业中销售额 (营业额) 增长较快。

1-6月, 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2.9%, 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2%, 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4.5%, 有力地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 影响我区消费增长的因素

3.1 消费品市场规模小, 消费有所外流。

我区批发业和零售贸易业存在着规模小, 品种少, 难于满足消费档次参差不齐的消费群体。经营者也因市场小而利润率少, 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交通便捷, 人员外出流动大, 有一定消费实力的消费者在购买某些大件商品时因选购余地不足, 价格等因素, 从而喜欢到红山区市场购买, 形成部分消费外流, 是影响我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原因之一。

3.2 居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增加居民收入是实现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不断增加居民收入, 才能提高居民的消费实力和增强消费信心, 扩大即期消费。我区是个典型的农业区, 只有农民收入增加, 消费实力增强, 农村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了, 全区的消费市场才能真正取得较大的发展。全区上下必须全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

3.3 物价上涨, 影响居民消费信心。

物价上涨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短暂物价小幅上涨或者温和型膨胀有利于扩大消费即期, 促进消费增长, 减少预防性储蓄动机, 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物价持续过高增长, 会降低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 增强预防性储蓄动机, 导致居民节省开支, 减少消费性支出, 从而影响消费市场的发展。

4 对促进我区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提高居民收入, 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要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投入, 大力扶持特色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大力度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 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增强其消费能力。

4.2 规范市场秩序, 构建和谐消费环境。

引导企业开展诚信经营, 加强行业自律。围绕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依法加大整顿力度,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 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积极培育本地龙头商贸企业, 提升市场竞争难能力, 繁荣我区商贸经济。

4.3 培养消费热点, 促进消费升级转型。

改善消费环境, 完善不同层次消费品供给, 更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 如何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 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成为今后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关键。当前, 在继续关注住房、汽车、旅游、通讯等新的消费热点发展趋势的同时, 要重点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 分层次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使消费升级呈现一个分层次、有步骤的稳步推进过程。

4.4 增加就业, 建立和完善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拓宽就业渠道, 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增强其消费能力, 推动消费品市场不断发展。

5 对2012年下半年全区消费品市场趋势的判断

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我区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这为今年我区继续促进居民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2年下半年的消费环境仍很乐观,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热点消费对于消费品市场的促进作用不会减弱。汽车消费市场、商品房消费, 手机消费, 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消费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动力依然强劲。同时暑期的到来及中秋节、“十一”黄金周等节日效应的拉动, 将带动我区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的发展, 促进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但同时也应看到, 国家积极实施从紧财政政策及稳健的货币政策, 房价调控措施继续加强不放松, 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放缓,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的力度放缓, 这对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发挥制约作用。预计2012年下半年, 我区消费品市场仍将延续上半年的稳步增长走势, 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摘要:我区认真落实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全区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 促进了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 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城乡市场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参考文献

[1]严先溥.消费需求的高增长势头能否持续[J].市场营销导刊.2000 (Z1) .

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7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7 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浙江、江苏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两省一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国经济增速,占全国比重为22.3%,其中:上海市亿元,同比增长7.2%;浙江省亿元,同比增长7.4%;江苏省亿元,同比增长9.9%。

两省一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划,全面有序推进港航发展工作,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

1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外贸增速明显回落

2012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贸易顺差689.2亿美元,扩大56.4%。我国外贸进出口变化主要特点是:(1)贸易方式结构持续改善:一般贸易比重提高,加工贸易增速放缓;(2)贸易伙伴多元化进程延续:对欧盟、日本传统市场贸易增速几乎停滞,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平稳;(3)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回落到一半以下;(4)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降低;(5)进口商品结构良性变动:能源、资源产品和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6)贸易价格条件有所好转:进口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7)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

2012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出口小幅增长。浙江省实现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居全国各省市第5位,同比增长3.5%;江苏省实现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上海市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 水运需求平稳,水路货运量保持 较快增长

2012年上半年,全国水路运输总体运行平稳。水路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去年同期稍有放缓。上半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1.98亿t,同比增长9.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I6km,同比增长10.2%。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路运输在全国经济和水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9.148亿t,同比增长9.7%,占全国比重为41.62%,较去年同期提升0.08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完成2.754亿t,同比增长18.4%;浙江省完成3.405亿t,同比增长1.2%;江苏省完成2.989亿t,同比增长12.9%。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I6km,同比增长16.3%,其中:上海市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19.5%;浙江省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5.3%;江苏省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24.1%。

3 港口货物吞吐量平稳增长,增速 放缓

201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7.42亿t,同比增长7.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2.75亿t,同比增长8.4%;内河港口完成14.67亿t,同比增长4.6%。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7.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稍微上升,为33.82%。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口航运发展中继续保持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市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多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较快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航运金融、法律、人才建设等进一步加强。2012上半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66亿t,同比增长2.5%,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2亿t,同比增长4.9%;内河港口完成0.46亿t,同比下降3.9%。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认真实施《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7.1%,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认真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逐步加快,港口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长江沿岸港口增长势头不减。2012年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8.37%,较去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各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明显下滑,个别港口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增速最高的是苏州港太仓港区,增速为19%。长江沿岸港口镇江、苏州、泰州港的增长势头较好。

4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回落

201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5.15亿t,同比增长13.6%,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3.84亿t,同比增长13.6%;内河港口完成1.31亿t,同比增长13.6%。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共完成万t,同比增长14.55%,增速加快1.6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达到34.71%,上升1.4个百分点,其中:上海港完成1.81亿t,同比增长10.8%;浙江省港口完成1.866亿t,同比增长13%;江苏省港口完成1.584亿t,同比增长18.3%。

2012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均保持稳步增长,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回落。有4个港口增幅超过20%:南京港增幅最大,逾70%;其次是扬州、南通和嘉兴港。浙江省台州地区货物吞吐量出现负增长。

5 集装箱吞吐量平稳增长,北翼增速明显回落

201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 459.06万TEU,同比增长8.8%,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万TEU,同比增长8.7%;内河港口完成894.10万TEU,同比增长9.5%。

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8.2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41个百分点,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2个百分点,占全国总量比重达到37.6%,其中: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同比增长3.6%;浙江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66.5万TEU,同比增长15.73%,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江苏省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29.74万TEU,同比增长10.74%,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9.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平稳增长,但是北翼的增速明显下降。随着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工程的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2012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平稳增长,总体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增幅超过20%的港口有4个。嘉兴港完成34.82万TEU,同比增长50.11%,在2011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高速发展;苏州港、南京港、台州港的增速也在20%以上。

6 2012年下半年港口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2012年,世界经济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因素较多。总体上看,美国将继续保持缓慢复苏态势,欧洲的债务危机有所缓解但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外需将持续疲弱。我国外贸进出口货运量在经过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逐步走向平稳;消费还在稳步增长。因此,下半年我国港口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运行,增速放缓。航运形势虽然依然严峻,但会逐步好转。预计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超过105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0亿t,集装箱吞吐量万TEU。

2012下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各项工作继续全面推进。预计长江三角洲地区规模以上港口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3.26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1.2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万TEU。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将保持世界第一,有望完成万TEU,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继续增强。

国家有关部门尤其是交通运输部等正在组织研究推动出台促进我国航运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各港航管理部门、企业、中介组织一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精神,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研究国内外经济和港航业发展态势,加快推进港航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创新政策,推动促进港港、港航业务融合,帮扶企业尽快摆脱困境,努力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及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突出基层党组织的什么下一篇:周记100字:我的新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