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师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2024-06-1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师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精选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师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篇1

无论是在课堂作业、预习作业,还是课后拓展等作业的设计,均是教师组织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做作业,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在作业设计上存在训练目标单

一、题型单调、题意狭窄、题量过多等现象,致使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对之,就如何设计作业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作业设计需教师精心设计

设计作业是做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曾几何时,教师不再或者说很少自己去设计作业,这项工作完全被教辅代替了。

或许你要说,有现成的教辅不是更好吗?市场上有的教辅质量我们姑且不论,单从作业设计过程来看,设计作业必须做到“三个结合”:结合重点、结合难点、结合学情。重点、难点一方面来源于知识的本身,另一方面还来源于不同学情和单节课的实际效果,而教辅无法也不能预计个性化需求,在实际使用教辅中,许多老师动有这样的体验,在批改作业时发现,题目不是太难,就是过易,还有错题、超纲题等。

还有,长期指望教辅这根拐杖,不利于教师形成有效作业观,也就是对作业效率与效益的自觉意识和追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能使作业达到系统化的科学设计和作业方法策略的优化,渐入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最佳状态,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同时,也能给学生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也远不是教辅所能赋予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具有连锁性: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所以“做”是“学”的基础。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势必要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智力等实际情况精心考虑好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从题海中精选,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挑战性和系统性,在作业形式上还可以有创新。另外,还可以针对学生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分层,调空作业难度,注重知识层次,由浅入深、易到难,使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提高。在这样设计过程中,教师本人的业务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由于是自己编排的题,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会格外亲切,尤其是对自己精心设计的得意“小陷阱”会分外期待,期待学生“上当受骗”或“识破骗局”,第二天的作业讲评也会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作业设计是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备课到上课再到作业是环环相扣的,现在有的教师“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种方式是培养不出有个性的教师的。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精心批阅,是形成教学有效反馈的重要手段,它为后期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对学生的答案给出激励性的答复,从而形成学生学习的新发展点。

二、特色作业需让孩子快乐翱翔知识的海洋

创造性的特色作业,更具亲和力、吸引力,能为每一位孩子提供表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科学实践平台;能给每一位孩子提供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广阔发展空间;能启迪孩子们的智慧,让孩子快乐翱翔知识的海洋。

1、开放式作业

开放式作业设计要富有创意,突破传统的作业形式,彻底消除作业只靠写、靠死记硬背、靠题海战术的弊端。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从而使单调、枯燥、乏味的作业变的生动、活泼、有趣。采用听、说、读、写、研、辩、演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把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技能的培养、创新与智能的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作业更具吸引力。

2、选择式作业

选择式作业就是作业内容不搞“一刀切”,讲究一个 “活”,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兴趣各异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在作业设计上要体现出差异性和层次性,使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能根据自身的水平选出适合自己的作业,从而是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个性化作业

个性化作业设计应突出 “趣”。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善于挖掘,他就是无尽的宝藏。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在自我体验与个性张扬中来完成知识的内在生成,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作业,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改精神出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与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参与,让作业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与布置,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在作业内容上,对于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不必再留,同类作业切忌重复,加强布置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作业,避免布置单一枯燥的作业,同时要注意作业的综合化,注意作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

2、在作业量上,要求少而精,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

3、在作业难度上,不留过难的题目,不出偏题怪题。

4、在作业形式上,作业要少而精,应选择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业,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但这部分作业应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尽量避免重复和烦琐的运算。

引文:

1、《中国教育报》2009年

2、《教育文摘》2009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师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篇2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如何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数学练习设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应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比如:通过有效练习的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真正掌握练习课有效教学的结构,从而提高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充分挖掘小学高年级数学练习题的特色,尽最大可能地发挥练习题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达到练习的目的;能充分挖掘教师教学潜能和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有效地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等等。如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用趣味性的作业调节学习心情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二、用实用性的作业还原数学本质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例如:在学习完苏教版第十二册“纳税和利息”这节知识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表格,到当地信用社或邮政银行抄写当时的利率。然后设定一个情境:给你们5 000元,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计算一下,到期后可得利息多少元?同学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积极地完成了这项作业。

三、用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空间

新课标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就记得越牢,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教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面原因。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利用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又如:在学习“折扣”这节内容前,我预留作业,让学生进超市,看看哪些东西在打折,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价钱是多少,比原价便宜多少。学生欣然接受了这个作业,他们自发组成小组去完成作业。到预定的时间,每个人都有好多收获,全班同学不但弄清了折扣的意义,并且会进行相关原价和现价的计算。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自主思考,有的同伴讨论,有的询问调查……我想,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正是需要这样的教学效果吗?

四、用层次性作业体现个体差异

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中,我一般把作业分成“三星”级:“一星”题为每位同学必做题;“二星”题是提高题,班上后10%的学生不要求必做;“三星”题为选做题,专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作业的设计 篇3

一、作业设计应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

作业设计要突出重点、难点,要有意识地设计相关内容,使作业目标明确,符合学生所学知识的水平,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的作业,一般分为三层:(1)对学困生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的措施,作业题基本与例题相似,着眼于基础知识的掌握。(2)对中等生采取“半扶半放”的措施,设计了一些与例题稍有提高的技能性与能理性的题,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3)对优等生采取了“一放到底”的措施,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系统性且难度稍大的作业题,来发挥他们学习中的创造性,通过这种分层次、针对性的作业,学生就熟练掌握了所学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了不同的发展。

二、作业设计应突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首要条件。设计作业时不能总是让学生算算术,这样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在设计作业时,尽量做到贴近生活,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复习完计量单位后,设计了如下作业:“我的一天,早上6()30(),我从2()长的床起来,用了5()很快刷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飞快地向800()外的学校跑去”,这样的作业既没有死板地照搬书本,又让学生产生了兴趣。

三、作业设计应形式多样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多角度、多形式入手。我经常给学生留“口头式作业”。如,“你愿意将乘法口诀背给爸爸、妈妈吗?”“你愿意把今天所学的知识教给爸爸、妈妈吗?”让学生当老师,让家长当学生,通过换位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还给学生留“书面作业”,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后,我让学生回家后画出自己房间摆设的平面图,画出自己学校的示意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八个方向,加深对方向的意识。事实也证明,这些形式多样的作业,不会使他们产生压力感,反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作业要有鼓励性

作业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情况在作业中都能体现出来,教师要对学生的努力,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进步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赞赏和喜悦。同时对学生作业中的过错,要耐心指导,对于学困生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多鼓励,少批评。

总之,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每一次作业,使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课外再学习的另一片天地。

编辑 董慧红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师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篇4

1前言

小学教师是小学生知识学习和品格培养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实施对小学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学生是思维方式和心理、生理成熟的重要阶段,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小学教学的优质高效也成为了教育教学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们深入研究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但是目前很多小学教师仍然从成人的角度来进行小学课堂教学,不仅不利于孩子思维方式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针对教师如何采用半儿童式思维进行小学教学,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2小学教学环节存在成人化问题的现状分析

小学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们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能不能成功,不仅对孩子们的健康茁壮成长至关重要,而且也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新型课程改革的实施尽管为小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给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不过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小学课堂教学仍然无法满足新课改的既定要求,一些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时不时地流露出成人化的教学方式,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主观教育,以教师的知识面来衡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传授小学生知识,反而对于小学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内容只是简单地一带而过,不能给小学生们做深入的讲解,使得孩子们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学习的内容,不仅制约了儿童思维方式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比如,在对小学数学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在认知理解和逻辑思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薄弱性,有的教师不能从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考虑,而是从自身成人的角度出发,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高度强调课本知识,不能主动地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安排和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或者举的例子太成人化,小学生们根本无法准确理解,不能开发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能事先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深刻内涵,只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教材内容,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者以成人的观点来教育学生,忽视了儿童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的正确培养影响了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不得当,过于成人化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儿童思维方式,事前精心准备和拟定的教案小学生们由于理解不了根本就不“买账”,不仅造成了学生们的.逆反心理,不配合课堂教学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不喜欢上该教师的课,直接影响了教师的预期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半儿童式的思维方式以孩子们的立场来进行教学,让小学生们以自己的思维方法进行课堂知识的分析和思考,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自主学习乐趣,在课堂上主动配合教师授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半儿童式思维在小學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思维共鸣与互动的重要载体,不过从小学教学多年来的实践来看,教师们的思维方式同孩子们的儿童思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小学生一般都不超过13岁,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上升期和成熟期,很多孩子还具有天真浪漫的心性,对于课堂上的新知识往往有着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过程,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通过实践体会才能够领会,而教师作为成年人不仅对课堂教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而且其思维方式也已成为定式,如果想要将教师掌握的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作为教师就应当以小学生们的儿童式思维方式为基点,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生活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快乐,也就是将教师的成人化思维方式降低为儿童式的思维方法,采取半儿童式的思维做好小学课堂教学,这就需要:

一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小学生们是小学课堂教学的直接受益者和学习主体。小学生在低年龄阶段往往活泼好动,生理和心理年龄不成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经常会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自觉行动的意识也不是很强,受到外力干扰或遇到新鲜、新奇的事物,会非常容易被吸引和分散转移注意力,这都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思维方式,克服成人化的思维和教学方法,通过增设情景教学等方式,采取形象、生动、直观的举措,吸引孩子的学习关注力,增强学习兴趣。

二是科学利用教材,实现小学课堂教学的高效价值。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教材变化很大,很多儿童兴趣比较大、与日常有关的生活情境添加到了教材中,增加了生活韵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运用好这些课本,站在儿童的角度尽量举出一些儿童关心和感兴趣的例子,引导他们把书本上的生活情境紧密地结合自己身处的日常生活情境,确保课堂教学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快乐借以保障学习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半儿童式思维是小学教师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小学教学管理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小学教师通过设身处地的以小学生们的思维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抛弃成人化的教学模式,主动了解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逻辑推理、记忆能力、情感性格等,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满,吴义昌.半儿童式思维:小学教师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5).

优化作业设计 轻负高质有效途径 篇5

目前科学组围绕轻负高效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1.不留回家书面作业。科学课的作业形式多样,有探究性的作业,比如探究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铁生锈的因素等,有体验性作业比如种植凤仙花,养蚕宝宝,制作性作业 做个生态瓶,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等。或者布置收集一些材料如树叶、花等。所以科学课作业实践性、体验性很强,学生也乐于完成这些非书面性作业。

2.解放双手,创造思维。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小学科学课怎样解放孩子的双手?一方面是减轻孩子的负担,把孩子从死做题、做死题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腾出孩子的双手,做该做的事情。那就是自主参与科学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得到思维发展。翻开科学作业本,不难发现作业本上的很大的版块是活动记录单。如果没有用好它,它将成为学生的负担,于是我们边进行有趣科学探究活动,边完成作业本上的记录单,活动结束了,记录单和活动中的发现也都记录完了。当学生的双手做的是乐于做的事,课堂作业也不在是负担了,思维也得到发展了。

3.做少量有层次的作业。科学除了课堂作业本,另外还有全程练习,我们采取的是选择性做的方法。实验记录单不做,因为作业本上已经记录过,与课堂作业本重复的题不做,超出课程标准的题不做。难题鼓励速度快、程度好的同学挑战。这样全程练习被精简掉不少题目后,孩子们会很开心,甚至一些孩子也会仍不住地喊一声“耶”。

4.缩短作业评价周期。科学教师任课的班级多,5,6年级专职教师担任5个班。3,4年级的专职教师担任8到9个班,这意味着算上课堂作业本和全程练习,要批改16到18套作业,批改的任务很重,一周只有一次课,遇到的问题是这周的作业有可能是下周才能评价。所以这学期开始我们科学组统一将全程练习当作单元复习的资料,抽出1节课用30分钟选择完成作业,用10分钟来让同桌对作业进行初评,将错题圈出,等待老师讲评完后,立即反馈给同桌,进行订正,然后教师再次批改。这样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缩短了作业评价的周期,学生能及时的修正错误了。

5.作业情况及时登记 科学组陈老师、张老师一向都有记录学生作业情况的习惯,关注孩子作业的动向,这是我们年青教师值得学习的。陈老师还跟学生有个约定:作业正确率高且字迹端正的,得一颗星。连续拿6颗星的得一张银杏卡;不能连续得星的,累计满8颗星得一张卡。这极大地调动起学生主动高效地去完成作业。这种激励性的作业评价机制是我们组接下去准备运用的。

此外,我们科学组在学习了上级有关作业要轻负高质的要求后,打算今后集体备课时,发挥整个科学组的力量,准备一些少而精的自编作业。放在ppt的最后面作为口头作业,用开火车或者抢答的方式轻松的巩固提高。

作业不仅是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作业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提高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有效性 篇6

根据新课改观念,光靠数学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课后的延伸,家庭作业就是很好的利用时机。尤其是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性问题,更值得我们研究。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有效性呢?

一 作业设计要重视开放性

开放性的作业,它没有现成的明确的答案,那就需要学生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上。

二 作业设计要讲究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三 作业设计要注意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是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四 作业设计还要考虑可行性

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直接来源于数学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延伸的数学学习领域。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课后学习过程,是以学生是否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设计作业的依据的,又是以作业的有效程度作为衡量作业设计好坏标准的,因而,可以说,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是遵循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有效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师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篇7

关键词:作业设计,生活,趣味,层次,开放,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更要关注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那么,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作业、设计什么样的作业显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照新的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作业如何在有效性作业的设计上有突破性进展?我结合班级实际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设计生活性的作业,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何为有价值的数学?简言之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好的数学作业就应该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能帮助学生形成实践能力。例如, 在学生学过10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法后。可以设计“小鬼当家”的购物情境:妈妈请你用10元钱买早点, 你准备选择哪些品种?有什么理由?

像这样的题目, 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 能想出许多种不同的安排, 并能用很多式子表示10的组成。因此, 作业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设计趣味型作业,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 促进思维的活跃, 保持学习的持久, 激活肢体的状态。而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会内化, 知识才能升华。如果在设计作业时, 能走出单一“写”的形式, 解放于程式化的训练, 从学生所处年龄的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 将数学知识融入新鲜有趣的故事或形式新颖的活动之中, 设计富含趣味性的作业, 学生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 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 由于内容较枯燥、抽象, 学生也学得晕晕沉沉, 了无兴趣。这时可设计如“帮警察叔叔捉小偷”等游戏性的练习题: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方位图, 在图上指出小偷所处的位置, 让小朋友打电话告诉警察叔叔小偷的位置;教学路线图则可以设计成老爷爷向小朋友问路的情景表演。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学生不仅在有趣的游戏中玩得开心, 体会了一回当英雄、当小雷锋的瘾, 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样把作业寓于有趣的游戏或故事之中, 把枯燥的学习过程一下子盘活起来, 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使学生们从家长、老师要求的“你要学!”转变成了“我要学!”, 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 在作业设计时, 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 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 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如教完“三角形的面积”后, 我设计了如下一组分层作业:

★:

(1) 一个三角形的底2.5分米、高0.4分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 一块三角形麦地, 底长28米, 高15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

★★:

(1)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8厘米, 高是底的一半, 它的面积是多少?

(2) 一块三角形钢板, 底是1.5米, 高是1.2米, 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23.5千克, 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

(1)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它的面积与一个底是24厘米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这个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58分米 (如图) , 以BC为底时, 它的高是15分米;如果AB是18分米, 求它的面积。

这一组层次分明的作业题, 一扫过去在内容、标准、模式、分量都一样的“一刀切”式的作业形式, 将作业设计成三种不同的难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达成“同一起点, 不同的人达到不同的终点”的学习预期, 让“优等生吃的精, 中等生吃的好, 后进生吃的饱”, 最终使他们都能尝到学习的快乐, 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 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 展延学生的思维空间

开放性作业主要是相对封闭性作业而言。它主张主体的参与、空间的开放、层次的多元、形式的多样。其特征是内容形式新颖活泼, 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 答案不拘一格, 能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的状态和开放环境中, 运用自身所学, 对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处理, 并都能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我给学生这样的作业题:秋游时有50个同学去划船, 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 每小时租金10元, 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 每小时租金8元。如果使得租金尽可能少, 怎样租船?请写出你的设计的租船方案, 计算租金的算式, 并计算出租金。通过这样的练习, 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 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教师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篇8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途径

一个优秀的课堂练习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少有老师会关注课堂练习的设计、探讨与改进。所以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应着眼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会数学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总是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导,为了使教学内容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份优秀的教学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也只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规划总结然后授课,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很少将目光投向书本以外的知识,他们的这些做法大大局限了学生学习范畴,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缺乏灵活。老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拘泥于具体问题,没有考虑到对学生思维的发散。例如在课堂上的例题老师讲了,绝大部分学生也听懂了,但是在练习题中当同一类型的题目出现,变动一下表达方式学生就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在于老师讲解的时候只注重了“数”而没有注重量,学生听的时候也就注意力只在数字的运算关系上,而没有注意到量和量之间的关系。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缺乏灵活性,老师往往过分地强调具体题目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二、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途径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关于这一点有两方面需要注意,首先要明白小學教育的目标,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非老师。所以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老师不能只关心自己的课讲的好不好,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听的怎么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其次,由于先天因素、成长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别,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这一差别主要体现在智商和学习习惯的差别。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所设计的练习可以包含浅、中、难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使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解答大部分习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解答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性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有所收获,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同时又不拘泥于书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设计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7的乘法算式”的话,学生说:“我家有7张凳子,他家也有7张凳子,一共有14张凳子,算式是7×2=14”,丰富了学生的课外认知和学习热情。

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哲学家将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阶段人类对世界的表象有直观的接触,对现象的变化也会充满好奇,因为在这一阶段人们对变化背后的原因尚未完全掌握。哲学家的这一观点很好地解释了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被吸引的现象。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处于哲学家所说的感性阶段,因此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尤其是对世界的变化充满好奇。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最容易培养。教师一定要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避免单一的方法,因为单一的方法缺乏变化,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倦,难以坚持。具体来说,除了课堂的讲解,还可以组织学生用游戏的方式或者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又能提高各种综合能力[2]。

3、不断优化练习设计。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来精心设计数学练习,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注意练习设计的典型性、目的性和针对性。错题纠正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平时作业或者考试中自己做错的题目收集起来。其次是联系实际,例如,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这一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例子,并进行发散性思维,汽车的轮胎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等。实践证明,这样的实践活动富有生活情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应用价值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意识和创造意识,更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练习设计来源于生活。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数学练习,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数学方案比较或探究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假如全班 30人去动物园参观游览,门票每人15 元,4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第一种方案:全班30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0张共花 15×30=45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 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需要花15×40×80%=480 元,比第一种多花30元,然后把剩下的10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150元,相当于赚了120元。这道题的练习综合了商品经济时代的“打折”等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生活知识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

总之,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扎实走好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一步,从确定教学目标到处理教材,再到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相关练习,每一步都把练习、学生和教学方法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乐易学、愿意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芳珍.课堂教学设计浅谈[A].中国教育学术论坛(第二卷)[C],2006.

[2] 张艳敏.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1)[C],2015.

上一篇:长沙市地方税务局涉外分局科长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关于小学生拼音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