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2024-05-26

初中语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共11篇)

初中语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篇1

不要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个人都不愿背上繁重的笔记负担,要记好笔记,就要讲究方法。你知道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记吗?

下面教你几种记笔记的好方法,可要仔细看哦!

记号笔记,如果是自己的书,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所确定的读书目的,在自己认为重要疑难或其他需要标记的字、词、句、段的正文旁边按照自己的习惯画上各种记号,这就是记号笔记。

摘录笔记,就是把书中的要点照抄下来。这种笔记的内容,根据记录的所求所需,或是文中的精彩片断,或是重要的公式定理等,因人而异,不尽相同。摘录笔记又分为以下四种:

(1)抄录式笔记。主要摘录书籍、报纸杂志、调查报告、文学档案中对自己学习有用的资料。

(2)摘要式笔记。在读原文的基础上,按照书刊、文献原文顺序简明扼要摘录其要点,也可把书中一些主要理论、论点、结构、重点、实验结果和数据摘录下来。

(3)索引式笔记。只记录书刊名称、论文题目,不写具体内容。

(4)引语式笔记。抄录书刊文献中某些重要的原话,以供日后研究引用。

剪辑笔记,就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把资料从报纸杂志上剪下来贴在“剪辑笔记”本上。剪辑既要勤快又要细心,剪下来的资料要注明出处,如某报某月某日第 几版等,以便核对。此法虽然简便,但剪辑要讲究道德,只能限于自己的报纸杂志,决不能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去给书刊“开天窗”,也不能在私人借阅的书籍上剪 取。

卡片笔记,就是把摘录的内容记在卡片上。持之以恒,经常复习,效果一定会非常明显。

古今中外有学问、有成就的人,都善于并重视积累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学问和成就是与知识积累成正比的。试想一个毫无知识积累的人,会有什么发明创造呢?

知识积累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便一事无成。

所以,积累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做读书笔记。既然如此,还不赶快行动,加油!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窍门有哪些

1.做读书笔记的原则是「从自己出发」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不是其他。

所以,当你拿起一本书,想的应该是:「我想知道什么,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带着「从自己出发」的意识,去寻找书中有价值的内容。

虽然大致了解书的框架内容和观点是必要的,但不要像做语文阅读题目一样,将精力都用在揣摩中心思想、表达重点、背后的意义、作者意图上面。

2.通过三个步骤筛选有价值的内容

有些人喜欢边读边画书,如果是第一次读这本书,建议先不要做任何标记,不然往往会在读完这本书后,书中全都是做了标记的句子,几乎全是重点等于没有任何重点。

因为这个时候你对书的整体内容是不理解的,你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内容,同一句话,也许读到最后,它的重要性、意义作用、你对它的理解也就不同了。

如果第一次读,边读边摘抄句子也不建议,理由同上。另外,如果在不了解内容的时候边读边做抄,思绪会被打断,整本书读起来不流畅,影响阅读效果。

所以,处理方法是,将读和记分开在不同的步骤上做。这样,大脑每次处理一件事,会高效很多。

具体这样操作:

第一步,通读。看前言、目录、作者简介、出版社、索引等,弄清楚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判断这本书的质量,决定要不要花时间读下去。

如果认为值得读,就开始读正文,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页都折起来。

第二步,重读。第一遍读完后,重新读一次折角的那几页。如果仍然觉得好的话,就把这一页的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第三步,做标记。在那些这了两个角的书页上,筛选你觉得有价值的内容做标记。

注意不要都统一画直线就完事,不同标记应该代表不同性质的内容。比如,重要的内容画直线,很重要很有价值的内容画波浪线,专有名词、关键词等画圆圈。

此外,如果遇到大部头的书,不可能一次读完,你可能会想分部进行消化,这个时候可以进行标签法:

准备三个不同的标签,分别代表「通读」、「重读」、「做标记」。在哪一页完成了哪一步,就放哪个标签。

比如,第一次读,在90页的时候不想读了,就在90页夹上「通读」标签。然后,你想消化这前90页内容,于是重头读第二遍。

但是,你也不一定重读完这90页,假如是看到第70页,那么就在第70页上夹上「重读」标签。

另外的.「做标记」标签用法也如此类推。

直到整本书三个步骤都进行完,下一步就可以着手写读书笔记了。

3.读书笔记的内容要素

读书笔记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总结全书的架构,作者的观点及其论据。这类内容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来完成。

第二类,书中有价值的词句摘抄。摘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找到最具代表性的语句。

如果觉得一整段或者一整页都有价值,那就将那一页复印下来,粘贴在笔记上。电子软件做读书笔记的话,就整页复制下来。

第三类,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感想、评价。尽量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对书中内容做思考,写下感想和评价,不用太长。可以是针对某个句子、某个段落的评价,也可以是某章节、甚至是整本书的评价。

这个过程能让已有知识与书中内容关联,每进行一次,你的知识就被调动一次,久而久之思维能力和思考敏捷度会大大提高。

4.不要忽视书中文字之外的内容

除了一本书正文的内容外,其他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也会藏着有用的信息,应该尽量挖掘,用来做成剪报式的读书笔记。

比如:

书腰。上面不仅印有提示书中内容的关键句,还有作者照片等信息。裁剪到合适形状粘贴在笔记本上,可以加深印象。

书签。有些书会赠送书签,书签上会印有书名、作者等信息,直接粘贴上会节省抄写时间。

其他广告。有些书会印宣传单,将宣传单上有用的信息剪下来粘贴在笔记上。

其实,不一定出于信息有用的目的来收集它们,设计特别、配色漂亮也可以是收集的理由。读书不只是看文字,更是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上面的做法都有助于加深印象,增加读书的乐趣,给读书提供动力

初中语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篇2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 由于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特别注重教师的课堂讲解, 学生俨然成了教师的课堂记录器, 缺乏自主参与能力。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新教材Go for it!推广和使用, 新的教学理念也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 英语课堂更加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那就使得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增多了, 但是不少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忽略了学生的笔记, 结果是从一个极端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学习中, 课堂笔记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在此, 我就谈谈英语课堂中记笔记的意义以及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较为有效的做法。

一、做笔记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意义

(1) 能够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所记的笔记, 不仅仅是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 还包括其他一些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内容, 因此做笔记就要求眼到、耳到、手到、心到, 各方面要协同活动, 这样可促使学生的多种知觉方式综合交融, 还有利于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2)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英语课堂上做笔记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的结果。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把听到的内容、黑板上的视觉信息和自己头脑中的思维信息经过一定整合加工, 变成呈现于笔记本上的知识链。这个思维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 (1981) 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听课学习的影响。它将学生分成写摘要组, 要求学生一边听课, 一边摘出要点;看摘要组, 学生在听课的同时, 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 但自己不动手写;无摘要组, 学生只是单纯地听讲, 既不动手写, 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 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 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 看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次之, 无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差。这证明做笔记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课堂所学知识。

(3) 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鉴于英语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知识的实现需要长时间记忆, 所以将关键内容做个笔录仍是非常必要的, 英语基础比较不薄弱的学生更应该记好课堂笔记。通过记录课堂纲要和重难点, 学生可以进行在课后系统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并分析挖掘其深层次的知识内容。

(4) 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组织能力。学生的笔记往往是对教师课堂讲解及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语言重组的结果。在英语课堂上, 部分学生往往听觉效果较好, 而视觉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较为薄弱。学生作业里不规范的字母、汉语式的翻译、语病百出的句子, 往往就是只听不看、只听不写的结果。记笔记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的过程, 也是一种思维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加深学生对单词和短语的记忆, 对句子的整体理解,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5)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记笔记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方式。课堂笔记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思维方式的更新和调整、思维成果的巩固与应用, 都可以借助于课堂笔记来完成。笔记可以“迫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将大脑中混浊无序的思路整理得清晰有序, 同时将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为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初中英语课堂记笔记的方法

(1) 在笔记本上写什么。许多初中学生根本不会记笔记, 不知道写什么, 往往将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 结果在课堂上手忙脚乱, 下课后仍是一知半解。因此, 要做好课堂笔记, 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和效率, 首先要明确英语课堂中究竟要记些什么。 (1) 要记新授知识的要点。韩愈早在《进学难》中就曾经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钩其玄。”在听课过程中, 不能出现不加选择, 有言必抄, 有听必记的现象。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要形成筛选新知识中的重、难点, 把握要点的意识, 把筛选出来的新知识及要点快速记下来, 记全记清, 并且还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因此, 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可以记板书包括课件。板书一般是课堂内容的纲要或知识要点, 有利于学生及时理解、掌握, 复习所学的课本内容;第二记授课的重、难点, 如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绍, 对单元标题的分析和解析, 尤其是对重点段落句子的分析品读;第三记教师对本课有关内容的补充说明, 往往这些补充说明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启迪了思路, 开阔了视野。 (2) 记疑点和问题。对于疑点的把握要求学生在听课的基础上, 把课堂中来自各个方面的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比较、评判。对于不能正确判断处理的问题学生就应当记录下来, 到课后向老师提问或通过自己思考解除这些疑惑。面对问题的记录, 主要是让学生记录下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是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便于课后复习巩固。

(2) 怎么记。 (1) 要有格式的记。首先学生要记录听课日期、单元标题。学会使用独创性的符号标记来做笔记并使用两色笔标注出难点、重点, 以便在复习时引起特别注意。 (2) 要明确记笔记的符号和位置。初中英语课本内容信息含量很大,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充分使用各种标记符号, 在生词、重点句型、有疑问的地方标上相应的符号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符号系统。笔记还可以记在英语课本上, 即直接加注注释或例句, 这样方便复习、归纳。 (3) 在课堂上边听边记, 听记结合。大多数学生上课时只顾记不顾听, 结果往往对新知识仍是一无所知, 所记笔记既无条理, 又不完整, 乱七八糟;有的学生只顾听不顾记, 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仍无头绪。听和记实际上是统一的。听课抓住了重点, 笔记就能抓住关键, 笔记才能详略得当。 (4) 课后整理归纳, 进一步完善笔记。培根说过:“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 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那样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像蜜蜂, 既采集又整理, 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从而可见, 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科学地做笔记的方法, 还应引导学生合理地整理和归纳课堂笔记。学生可以对照课本内容和笔记, 及时增补和删改相应的笔记内容, 如把学习句型时的特殊语法现象、一词多义、词类转换以及构词法等进行课文和单元的总结归纳。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消化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 还有利于他们触类旁通, 逐步地把书本知识和笔记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总而言之, 课堂上做好笔记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这一学习技巧, 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及时搜集、整合和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

摘要:英语课堂标准明确指出, 要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有效地做好英语课堂笔记及课后整理工作, 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英语的策略。本文要阐述课堂笔记的意义及作课堂笔记的方法, 初步阐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课堂笔记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词:英语课堂笔记,意义,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与益处 篇3

一、做摘抄

可以摘抄原文中的名言。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非常集中,值得摘抄。学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把文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同一主题的名言。如学习《理想》,有“理想”的名言5则。学习《我的信念》后,摘抄有关信念的名言。

可以摘抄同一作家的哲言。如学习《人生寓言》,我建议学生选择周国平的哲理语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生活中的语言。广告词、标语、对联、生活中的小故事与感悟、商店匾额、宣传语、报纸刊物、互联网语言、鲜活的口语、不规范的现象等。

可以摘抄名篇名文。比如,名著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写出它的寓意。

二、写心得

学完《论语十则》,可要求学生对感悟最深的一两句写出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启示。或结合生活实际谈看法、体会。有的学生在摘抄了“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这一句后,写道:我知道了中年闰土遇到鲁迅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摇头、摇头”,像个木偶似的。闰土是真实的,他是苦的。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已经不需要闰土再说什么,我感受到了闰土心里的苦,苦得不再有言语。在沉默中我倾听着他的灵魂。

三、写批注

每篇文章我都力图找到几个点,让学生写批注。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我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标题和开头结尾写上批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也暗示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及其事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开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和思考,同时引出下文。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和开头首尾呼应,写出了自己受到紫藤萝精神的鼓舞。另外一些精美描写的句子和段落,比如第二到六段我就着重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要求学生做了批注。学生抓住了修辞、准确生动精妙的形容词、动词、叠词等角度做批注,收效显著。

对文章内容相对较长的我就让学生做提纲。比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通过做拟提纲的学习笔记,学生很快知道的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的情节发展,同时明白本文由事及理的逻辑层次。

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行道树》和《紫藤萝瀑布》以后,我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自命题写作。有的写到了梅花,有的写了竹子,有的写的铺路石,并赋予了他们新的意义。

四、评注读书笔记

这是我采用的一种交流方法。在小组同学的读书笔记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以及自己的评价甚至是质疑。对周国平名句“心静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和热闹对于他的确都成了无关紧要之物”,一学生对此做了这样的评注:这一句不正好是居里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一个佐证吗?

做读书笔记,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好处。

首先,读书笔记能帮助消化知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这样就会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比较难懂的文章不容易消化,读书笔记就是消化酶。读名著《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学生写几百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或简评、或写推荐词。还可以把这些简评分享在微博上,跟大家进行讨论和沟通。

其次,做读书笔记具有健脑功能。人的脑力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综合组成的。人在进行智力活动时,这几种能力都在发挥作用,而且,每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又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智力的发展。

做读书笔记对锻炼和培养记忆力有很大帮助。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仅凭大脑记住学过的所有知识。要想让自己学过的知识不被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徐特立曾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更是强调读书要动笔。“动手”不仅会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按照自己的观念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行选择,然后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

再次,做读书笔记具有整理思维的功能。常常抄记名人名言,经典故事,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思考问题,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能给我们指引方向,边抄边记边理解感悟,我们会不自觉地受到美德的鼓舞激励。由于其中的暗示作用,我们会因此而反观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以他们的话作为自己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从而追求至真、至善、至美。

做读书笔记有哪些方法 篇4

2. 符号法。读者阅读时用各种符号在书上标出内容的要点、疑点等。毛泽东同志曾阅读过一套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用圈圈、点点、勾勾、叉叉、单杠、双框等做的标记。一般来说,单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或关键语句。小圆圈(。),画在关键性的词语的下面。斜线(),标明段内层次。惊叹号(!),表示对精彩语句的欣赏。问号(?),表示对某些观点和某些意思的质疑。有时还可自己创造一些符号,根据需要赋予它某种代表义。这种符号的笔记既是对材料思考、分析、综合的过程,又可为日后复读、翻阅作提示。

3. 批注法。读者阅读时在书面的空白处加注有关解释和评语。批注的内容很灵活,可以是对词义的理解,句义的分析,段义的概括,表现手法的说明,也可以是由此及彼的联想……批注记录方便易行,可边读边记,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名著的点评者毛纶、毛宗岗父子,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等人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在书中批注。

4. 纠谬法。读者阅读时,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和引用不当的材料等用笔记形式改正。如毛泽东读《新唐书·徐有功传》时,看到书中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毛泽东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为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5. 摘录法。读者阅读后,把认为有重要资料价值的内容照原文抄录下来,如抄录某些名言、警句、公式、数据、范例、典故等,摘录最好用卡片或活页纸,所抄内容要加注小标题,要注明出处、页数、作者,而且一定要与原文一致。著名作家姚雪垠为写《李自成》,读历史书籍,用蝇头小字抄卡片,日积月累竟达十五箱二万张之多。

6. 提要法。读者用自己的语言将书和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写下来。方法有二:一是将原文用自己的话缩写下来,此法适用较长篇段和不需要直接引用的资料;二是对于较为艰深的书和文章,将其内容用观点排列的形式记下来,便于掌握全书内容和逻辑结构,也可以把原文的章节标题抄下来,再把每章节的纲目写出来,有时照抄原文,有时自己概括,自己概括的内容,写完后,要与原文查对,看有无片面和遗漏之处。

7. 心得法。也就是写读后感,这是一种比较正规的笔记形式。读者把读书的心得写成短小的文章、札记、随笔,既可以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又可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它是读者阅读、思考、写作有机结合的产物。如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阅读资料时写了170多篇札记和片断,他逝世后,这些笔记被发表, 后来成为自然辩证法的奠基性经典。

8. 评荐法。读者阅读后,觉得文章精彩,有意义,价值高,可写评论文章推荐他人阅读,形成共同读书、互相讨论的风气。如毛泽东50年代读《三国志·张鲁传》后,就写了400多字的书评,向党内推荐。

高三语文如何做笔记的方法 篇5

1、跟着老师走!在课堂上,除了老师要求自己看手头的资料,或是记录笔记的时候,就看着老师和黑板。跟上老师的思路,及时记录有用的东西。

2、认真听讲和记录笔记,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把该学的都在高三语文课堂上学好。这样,在课后时间,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你就可以把时间留给其他科目,皆大欢喜。

凡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任何属于前四类的知识点,都要动笔,记录在规定页数。(别嫌翻来翻去麻烦,这是为了把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类,便于记忆和以后复习)。凡自己在课后做练习,碰到任一种,也要动笔,记录在笔记本的规定页数。

初中语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篇6

语文笔记分为:

1、课本笔记

2、练习笔记

3、笔记本笔记课本笔记指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跟课文联系比较紧的知识,比如相关的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课文中的字的读音等只需要记在课本上即可,便于高三复习之用。

练习笔记指的是老师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所记的关于习题的思路以及改正习题答案的相关笔记。虽然有些题目自己是做对了,但是自己在写习题笔记的过程中又强化了一次,无疑是很有益于知识的掌握的。

笔记本笔记是指做在笔记本上的笔记。建议分为如下几大部分:1.字音、字形板块,可以包括通假字的积累;2.词语板块,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积累,熟语的积累等,这部分主要是词语的,也可以包括一些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

3、诗词名句;4.经典例题,包括缩句,仿局,标点,病句修改,关联词的运用,近义词辨析等;5.归纳总结,包括字词用法,答题技巧等,这一类可以直接附在经典例题之后。6.作文技巧,包括平时作文讲解的笔记和自己从刊物上看到的适合自己的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置相应板块。

怎么做笔记本笔记,大概分为三个环节。一是预习的时候把容易错的字音字形以及不太理解的成语积累下来。二是在做完练习之后把相关的需要记在笔记本上的记下来。三是自己平时的阅读或者练习及学习当中有价值的东西积累下来,这包括“读书笔记”上的“字词积累”以及大家自己记下的诗词名句或者相关内容。

只要大家坚持做笔记,从高一就开始积累,语文成绩一定可以提高!

浅谈语文阅读中的读书笔记 篇7

善于读书的人, 总是在书上勾勾画画, 圈圈点点, 书写提纲, 加注批语, 从而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益和收获。在书中做笔记, 是一种简便而实用的读书方法, 用好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读书笔记的好处很多:

1. 随读随写的好处有。

随读随写, 帮助理解;随读随写, 启发思维;随读随写, 产生联想;随读随写, 产生创造;反复批注, 升华创新。

2. 随读随划记号的好处有。

随读随划, 巩固记忆;随读随划, 思想集中;随读随划, 重点突出;随读随划, 便于重读;反复勾划, 不断深化。

二、读书笔记的常见形式

做读书笔记形式应根据阅读的需要而定, 常用的形式有:

1. 记号式。

就是在书上用图示符号表示自己思索的内容, 也就是做记号, 这样做有利于明确重点, 加深印象, 加深理解。在读书的时候, 就要善于用记号标出书中的重点字、词、句、段, 要善于运用一些图示符号促进阅读质量。如: (1) 需要重读或摘抄的, 可以在前边加△。 (2) 需要特别引起注意或记住的, 可以在后面画上一个“★”。 (3) 用“——?”表示有疑问;用“——!”表示感叹或惊奇。 (4) 节内分层可以用‖隔开, 在逻辑段末尾可以加√, 并写上 (一) 、 (二) 、 (三) 等序号。 (5) 标自然节可以用1、2、3……用这些图示符号把疑点、重点、难点、收获表示出来, 留下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轨迹, 一旦进入对课文的深层探究, 这些直观形象的符号便迅速刺激思维神经, 让学生思维立刻有所警觉。

2. 批注式。

指在阅读过程中, 对文章内容、语言、修辞等方面进行评注。批注可以是“眉批” (文头) , 也可以是“旁批” (文侧) , 还可以是“尾批” (文后) 。批注多是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 佳句妙用等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 这种形式有利于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学生能从多角度理解、揣摩、体会语言的内涵与精妙, 往往闪现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 摘录式。

就是选择需要的部分记下来, 便于今后的查阅与运用。摘录内容非常广泛:好词佳句、哲理性的段落、文章知识、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等等, 把它记录下来, 记在搜集本上, 对今后的学习用处特别大。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储蓄力量。

4. 摘要式。

摘要又称概要, 是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 用确切简明的语言记述文章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对象和范围、手段和方法、结果和结论, 有时也包括具有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这种笔记形式能让学生很快把握住内容的精要部分, 让阅读更省时、更有效。

5. 提纲式。

是一种概括地叙述文章纲目、要点的结构式文字。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 只把那些主要内容, 概括式地写出来。记这种笔记, 能帮助我们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和结构。

6. 概述式。

是对文章的一种概括表达, 就是把全篇文章或全书内容用自己的话精炼扼要地叙述出来。它比提纲详细, 比原文简要。这种笔记既可检查对已读内容的真正理解程度, 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心得式。

是在读书后产生的心得与感受, 以及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这种笔记形式能帮助学生获得创造性的知识, 特别对学生的写作、情感表达、观点阐述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经常写读书心得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读书笔记的注意事项

1. 做记号要精少醒目。

做记号要精少。要切记做记号不宜过多, 过多不但不能显出重点, 反而会弄得眼花缭乱。记号也要醒目。每一次阅读时,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加以勾划, 记号明显醒目, 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记忆。

2. 批注要精准简明。

写批注时, 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写批注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 要写到点子上。要选择好角度, 要有侧重点, 评论要精准, 不能泛泛而谈。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 联系生活实际, 适当引用名言, 引用读书时读到的有价值的例子。

3. 摘录要省时简短。

摘录的原文文字如果简短, 要求求全, 如果摘录的文字过长, 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 也可以采取缩写的办法, 然后在笔记本上做个索引, 以备以后查考使用。

4. 提纲要详略得当。

提纲的详略要根据需要来决定。如果原文有提纲, 就可以按原文提纲记, 有些句子也可以照抄。如果没有, 在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提纲一般要有一定层次性, 要体现详略得当的特点。

5. 心得要联系实际。

如何教小学生做读书笔记 篇8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摘抄法

摘抄就是在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把其中优美的句子或段落摘抄下来。摘抄法是做读书笔记做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摘抄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可以抄录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也可以摘抄优美的写景片段,还可以摘抄格言谚语等。例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如教《燕子》时我是这样布置预习的:请先默读课文,然后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预习后,我作了检查,情况如下:有的学生摘录了第一自然段,因为这一自然段语言精练,“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写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神韵;有的学生摘录了第二自然段,因为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也有的摘录了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说是飞行中的燕子与停歇的燕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做法,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原文的内容,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积累资料,还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二、体会法

读书之后把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在指导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时,我经常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例如,有个学生在读《鲁滨逊漂流记》时这样写到: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书中主要写了鲁滨逊的航海历险,他被吹到了一个岛上,自己丰衣足食,获取食物,还当了一回“老师”,他眼睁睁地看着野人吃掉自己的同伴,自己造了木船,还发现了许多矿,在岛上建了两个家。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故乡。

“不管多么困难,也要有活下去的意志!”我大声地读完了鲁滨逊说的最后一句话,懂得了这本书的真谛,窗外细细的雨凉爽的风,伴我读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我心中不由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慨。

我佩服鲁滨逊活下去的意志,佩服鲁滨逊那顽强不屈的精神,佩服鲁滨逊……

我读完了这情节曲折、连绵起伏的故事时,被它感动了,被它震撼了,这是心灵的震动、心灵的呼唤。

任性、倔强、娇气、依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许多青少年的最大缺点,依赖父母、依赖学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试问,如果父母不在了,这些青少年能不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取得劳动成果呢?这些性格已经成了他们致命的弱点。

读完了这本书。忽然,我懂得了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人生如一条小溪,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与艰辛,如果没有了困难,一路畅通无阻,那样的人生也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了……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尤其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常常是心有话而言不出,如果经常写读后感,哪怕开始只是一句话,久而久之,想要说的话越来越多,由原来的一句话变成一段话,由一段话变成一篇文章。学生由一开始的不愿写、写不出,到最后不但想写,而且佳话连篇。

三、批注式

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小学生在预习一篇新课文时使用。在教师讲解新课文之前,学生提前预习阅读,通过做批注,把不理解的内容画下来,在旁边标注,以便教师讲解时重点关注、理解。学生还可以对文中的个别语段进行圈点,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如果听课时发现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有出入之处,课下及时询问教师,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会及时纠正在预习过程中自己理解的偏差。这样不仅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卡片式

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再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总之,教学生学会作读书笔记,等于交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金钥匙”。读书笔记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又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初中语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篇9

《三国演义》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物西晋初年间近一百年的历史。这本书中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以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为主题,其中像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最使人印象深刻,读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一幅幅刀光剑影的画面。

.全书明显拥刘反曹,以描写刘备为中心,对曹操极力鞭挞。在书中众多人物之中刘备、曹操、孙权、关羽、诸葛亮等人是一大亮点。诸葛亮在书中是‘贤相’的化身,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作者把他形容成了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神仙’。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而刘备在人们眼中是一个仁君,他视贤下士,关心天下百姓,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在写法上构思巧妙,手法多样,这也正是《三国演义》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总之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受益无穷。书中众多英雄人物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好词: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

一亲芳泽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好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好段: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攸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攸曰:“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操大惊曰:“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操惊问曰:“何处

得之?”攸以获使之事相告。此段尽显曹操奸雄本色。感悟: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 1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 篇10

最近我看了《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在我看来,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过程的片刻愉悦,更是为人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一点上,《做最好的自己》没有辜负我的厚望。

书中,开复先生提出了“成功同心圆”,即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

这本书大多的观点在开复老师先前的文章中已有阐述,对于拜读过那些文章的我来说,这本书并没有太多全新的观点。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将所有散落于各处的观点系统化,汇集成册,让人一次领略,就如同转瞬之间遍览名山大川一般,痛快!

在阅读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自省,让我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了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也让我得以重视自己曾经忽略的一些东西。课前的预习可以让人更好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反之,仅仅被动接受一本书带给你的内容并不意味可以深刻的理解。一本好书,不同的人品味,感受差之甚远。工作的几年,我学会了思考,而这本书上的内容恰好是我近一年多时间里思考的问题,许多道理都是付出相当的代价才得以悟出,无意间的预习让我从阅读中得到了更多的震动。虽然感叹开复先生没有早点完成此书,但转念,即便那时我读到此书,没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东西,对于开复先生的箴言,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体会。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成功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帮助他人也是成功。成功不遥远,不虚度此生就是成功。成功就是做好每件事,快乐每一天。

详细说来,感悟有三点:

感悟其一: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不管是令人瞩目的,还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梅的凌寒,兰的幽香,竹的坚贞,菊的淡泊,他们都在自己的天地中展示他们独有的风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尽显独特的魅力。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或许我们的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但是,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茫然,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二:人所处的位置是不相同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只要正确找准自己位置努力去做,不盲目的比较,不管是出类拔萃,还是默默无闻,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可能会比出上进心,也可能是比出沾沾自喜;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优点比,可能比出自卑,也可能比出努力奋斗。其实,成功有大小之异,无轻重之别,何必在意是否超越了别人,要在乎的是超越自己。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也需要李素丽、徐虎,只要敢于和不断超越自己,就有资格,也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三:选择成功的道路是多样的,成功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只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利弊,选择一条最理想、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身败名裂,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中庸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中庸就是要在诸多对立统一的因素中,敏锐而智慧地寻找最佳的均衡状态。其实,无论抉择正确与否,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做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只有坦然接受。因为,现实社会上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只要达到择前“重重”思考、择后“轻轻”放下,那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此,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

结合当下的工作,首先,摆正工作心态,这是成功的基础。在平时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历程。在刚工作的时候,我热情满怀,踌躇满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当初的热情减少了很多,而且有时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这样的心态首先让我失去了对工作的积极性,显得很消极,没有正确的心态,连成功的基础也没有,如何到达成功?所以,只要我争取摆正心态,积极面对一切,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定会有所收获。

其次,在生活、工作中要诚信待人,努力做到言行如

一、言出必行。尤其在对待老同志方面,老同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作为一名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人员,要用真心换真心,只有充分理解老同志的心情和要求,得到他们的尊重和支持,才能体验到其中无穷的快乐。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工作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对待老同志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书中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自己的境界靠拢。”

我想这也许不算最成功,但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良师益友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助益,但良师益友却可遇不可求,良师尤为如此。可称之为良师的人,大多是在某一领域经验丰富且善于思考者,如此才能高屋建瓴为人指出明路。虽然不遇良师并不妨碍继续前行,但良师的催化作用,可以让人少走许多弯路,加速成长。开复先生便是一位良师,《做最好的自己》算得上这位良师悉心打造的一本好教材,通过它,虽不曾与开复先生谋面,却不妨碍与先生神交,听着先生将一些道理娓娓道来,辅以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乐在其中。

尽信书不如无书,简单的照搬书中建议恐怕也不是开复先生希望看到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再好的一本书也不会让人读罢便脱胎换骨,成就一番大事业,它给人带来更多的是一些可以指导我们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原则,和一些对待问题的思考方法。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篇11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是他25年教学经验的精华,这里面有他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如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方式;在这里你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

感动开始于序言——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到——————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

李镇西把他总结为三心三家:

三心:

1、拥有一颗童心:做最好的老师应该和学生保持共同的爱好,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拥着一颗童心,才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学生心里所渴望的,解决所需所想,教育才会更加有效。

2、拥有一颗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师生之间有着互相依恋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老师,教育修养中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那就是对孩子的依恋之情。出于对孩子的爱,每个老师都能找到自己现阶段应该做好哪些事情。我们不是常说,对孩子的爱可以使一个教师聪明起来。爱愈深,激发的创造能力愈强。拥有一颗爱心,做最聪明最好的老师。

3、拥有一颗责任心:做最好的老师,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培养现代公民。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天所应当养成的学生。我们肩上的担子着实不轻啊。是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世界的美好,需要将来的公民带着爱带着责任心走向社会,我们应该通过多渠道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课堂德育作用,强化德育实践。在实践中,学生的体验深刻,收到的德育功效愈强。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德育活动可有可无,很随意的对待。应有计划地安排德育内容,一步步加深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三家:

1、最好的老师要努力做一个专家,有着专业造诣,课堂教学很棒。我们应该常常问问自己,我拿什么来吸引我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焕发魅力,那魅力源于知识本身的科学性,那魅力来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调查反应,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知识渊博的,幽默的老师。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和书为伴,不断提升自己,勤写教育教学日记,每一次备课,都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看待这篇课文,多想想老师讲的是不是学生想的,学生想的老师有没有在课堂上为他们留时间,为他们去解答。让我们教学游刃有余,偶尔幽他一默。

2、最好的老师努力做一个思想家,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在反思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从而不断的改正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匠,不能单单局限于书本,着眼于知识的传输。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勤反思,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心得,进行课题研究,更好地促进自身教学能力。

3、做最好的老师努力做一个心理学家。用心灵赢得心灵。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个性的教育,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技巧和艺术。教育是心心相印的互动,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向你敞开心扉。

我认为做最好的老师要努力做到:

做自尊自信的教师。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里不会产生敬重。敬重和羡慕是两回事。我们敬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仅是因为他拥有雄厚资产,更在于他在打拼企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的企业为社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作为一名教师,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有为者”。我们每教一个班级,就为一批孩子一批父母一批家庭,做出实实在在的“为”,我们教书育人一辈子,就做了一辈子实实在在的“有为”事。不管经济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面对人生,请自尊自信:我,能成为大写的“有为”的人。

做展示自我的老师。我曾一度拘谨于课堂,每每碰到公开课、竞赛课,总想找个借口推脱。殊不知,课堂的演练才能有更精彩的教学。于是我在努力改变自己,多和其他老师合作交流,逐渐自己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欲望,也有了“要做就做最好”的打算。的确,好老师大多都是从展示自我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做脚踏实地的老师。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个踏地而行的教师,一个踏地而行的教师一定是个愿意把教育的小事做好的教师。教师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学研讨之类。有人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能把这些事情做好,才能让学校秩序井然、充满生机,才能体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细节决定成败,要把这些处理好,需要付出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需要我们具有“不用提醒”的约束感,需要我们拒绝各种借口,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做读书思考的老师。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更新也是理所当然。如果不常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很吃力。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记得有人说过,不读书的教师走不到教学的前沿,“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还要善于思考。管老师建议我们用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实在是一条促成教师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愿我们都能拿起笔来,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记录下来,或发到网络和报刊上,这既不湮没自己的劳动,也是在帮助别人,更是在收获做好老师的乐趣。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2

前不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3

寒假中的一天,陪女儿到书店去买书,买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回家后仔细阅读品味,在读到其中反映李镇西老师心声的《做最好的老师》一文时,时时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 为同事的好评吗 ?为校长的表扬吗? 为奖金吗 ?为职称吗 ?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李老师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4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拜读李镇西老师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我十分敬佩李老师高尚的人格。虽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至今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一直站在讲台上,一直都和学生保持零距离!由此我想到自已,刚从大学毕业时,我也曾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并为之骄傲自豪地奋斗了上十二年,可是随着工作的调动我由大学来到中学,我遇到了从教多年来最大的困惑,教育的对象一下变成了中学生,我原来的那套方法似乎全不灵了,学生不理解我的苦心,通常只需讲一遍的问题我要重复很多遍,他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作业也常有拖欠不交现象,课堂纪律也时常是让人头痛我一度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那些学生多勤奋啊,根本不让我操心欠作业,违反课堂纪律方面的事。现在无论我怎么努力,那些后进生的成绩还是提高不了,我有时累得直叹气,很怀疑自已的价值和能力;可是李老师却把做最好的老师当做自已毕生的追求。可见当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心态调整好了,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说到心态问题,我们来看看李镇西老师是怎么衡量自已的教学工作,他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因为他从不拿自已和那些教育专家比,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用心去处理每件事,力争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这几年我一直比较困扰犹豫,对那些调皮捣蛋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读这本书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李老师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他淡薄名利,才思敏锐,文字功底十分深厚,这与他坚持每天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每天坚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坚持写一篇教育日记是分不开的。我恐怕做不到每天读那么多书,但有一点我却深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才会不断取得优秀的教育成绩。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5

“做最好的老师!”书的封面上大大的印着这么六个字。这话乍一听,感觉挺狂的。曾经风靡全国的澳柯玛空调的广告语“没有最好,只能更好”,几乎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为大家所认可,成为一句至理名言。当然也是深入我心。怀着一颗好奇心,我翻开书本。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做最好的自己。”李老师多次这样对学生说。他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这就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觉的追求更好的境界。这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李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作为一名教师,当然就是要“做最好的老师”。

怎样才算是“做最好的老师”呢?这是我最先想到,也是想得最多的问题。

一、“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种值得一生去追求的境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理想,就像是人生之海中的一盏航标灯,为人们指引方向。要是没有了方向,你只能在茫茫大海中漫无目的地随意漂流,就无所谓前进与后退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便有了精神支柱,就能焕发强大的内驱力,激励人们为远大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反之,如果缺乏理想,失去精神支柱,就推动了战胜人生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也许,理想会显得太高太远,有时甚至会觉得那只是个梦想,很难实现。但只要定下目标,执着而坚持,也许一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甚至一辈子都达不到,但只要努力了,就在一步步地靠近理想的目标。就像李老师所说的那样,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境界靠近。或者干脆‘骄傲’一点说,同样是教师,今天的李镇西和25年前的李镇西相比,可以说是‘最好的教师’了。当然,和明天相比,和未来相比,今天的李镇西又不能算是‘最好的老师’了,不过不要紧,我还会继续自己和自己比,反正‘做最好的老师’是我永远的追求,起到我教育生涯的终点。”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李老师也不例外,有过种种困难,也有团团烦恼,有过挫折,有过灰心丧气的时候,但25年,李老师始终与学生在一起,他的心与学生的心始终紧紧地贴在一起,并以此为荣。这一切皆因有了“做最好的老师”这一信念。25年,李老师成了“教育专家”,获得许多荣誉和头衔。这一切就是他想“做最好的老师”“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结果。

二、“做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个平凡的细节,是一颗持之以恒的恒心。——踏踏实实做事,坚持不懈

李老师自称是个“实干的理想主义者”。的确,他不仅有着崇高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是那样认真踏实。今天,环绕在他头上的美丽光环,就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细节组成的,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他把想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化为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6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是《做最好的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从成为老师的第一天我就在探寻标准,但一直都没找到一个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读到李镇西老师所写的“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句话时,顿时豁然开朗。“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李镇西老师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实在太远了。身为初级中学的老师,特别是身为初级中学的班主任,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我经常会充当问题学生的“灭火器”,搞得自己很累、很烦,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但面对同样的问题李老师却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所以不如就学李老师这样想:多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洁的教室、节日时温馨的短信、课外活动矫健的身姿、艺术节上精彩的演出;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点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益处就好,而不是仅仅注重他们的考试成绩;尽量和他们成为朋友,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掌权人”,让学生阳奉阴违、避而远之。这样每天生活在一个令人有所希望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在这本书的全部文章中,《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个章节给我的触动最大。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摆出“师道尊严”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反而,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7

三年前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的一节作讲评课记忆犹新。课一开始李老师便这样说道:“同学们我们许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会写作其实不然我看了你们交上来的作觉得每一位同学都会写章。”接着李老师挑出每一篇章中的亮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分析为什么这样写。那是一篇写亲情的章所以学生读来说来都特别有感染力。最后李老师在讲完了写作要旨后还朗读了自己的下水作。那是一堂精彩的课每位学生都受到了李老师的关注赏识他们兴致高昂。当时我想能如此赏识学生如此平易亲切如此富于激情而又执着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他吗能不学他的课吗

最近又读了李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曾读过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不禁为他的教育机智而折服。万老师在书中叙述了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老师要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书中生动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节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不禁会像孟老夫子一样发出“教亦多术矣”的感慨。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与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作出了独特的阐述。

半年前在学校举行的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上顾建民老师戏称师生之间是一种贸易关系。商家要把产品推销给顾客他必须与顾客搞关系。而老师要把知识推销给学生也要与学生搞关系。他的谈话朴实幽默而令人思索。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第七年了这期间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我想只有处理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我们有时脸色铁青声色俱厉地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正是因为我们束手无策我们没有达到境界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真正的老师会宽容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问题讲透。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是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8

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让我喜欢它,而且我永远不会厌倦阅读它。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好的?其中一句话让我开悟:也许你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最勤奋的,也许你不是最富有的,但是最富有的,也许你不是最美丽的,但是最受尊敬的你可能不是最美丽的,但是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但是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可能不是最富有的,但是如果你可以是最充实的,你可能不是最流畅的,但是你可以是最乐观的;因此,如果你是工人,你应该是最熟练的工人;如果你是销售人员,你应该是服务质量最好的销售人员;如果你是医生,你应该是最熟练的医生;如果你是教师,你应该是最负责任的教师。即使你只是个体户,你也应该是最受顾客称赞的工人!你可能不出名,也不出名,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数百万普通人中的佼佼者;做最好的自己这意味着你应该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尽可能达到最好的水平这两句话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让我成为了最好的老师。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从我当老师的第一天起,我就在寻找标准,但直到读到李振喜先生写的“最好的”是“更好”这句话,我才找到最好的答案。虽然这个“最好的”永远无法实现,但一个接一个的“更好的”将成为一个人一生中的“最好的”,它突然打开了强调自我和自我比较的“成为最好的自我”。昨天的自我与今天的自我相比,不断超越自我。李振喜老师说:“我不知道;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的,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我都在与自己比较并坚持,所以我不断向境界靠近;“最好的老师”“当我看到那里时,我想到了我自己。老实说,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缺乏信心。我总是觉得我和一个好老师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对于同样的问题,李先生认为是这样的”“因为我只能当老师,所以我会感到悲伤和快乐。当然,我选择了后者“是的,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所以最好向李老师学习:多想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比如全天干净的教室,节日期间温暖的信息,课外活动的活跃姿态,艺术节上精彩的表演。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只要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益,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考试成绩,试着与他们成为朋友,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言行,这样学生就可以“亲吻老师,相信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上级的“独裁”,这样学生就可以遵守他人的规则并避免他们。这样,当你每天生活在一个预期的环境中,你怎么会不快乐呢?

在这本书的所有文章中,“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予的”一章最让我感动。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惊,第二感觉是认可。回顾我的教学生活,当我以“教师的尊严”严厉批评学生时,我没有感受到他们真诚的钦佩。相反,仅仅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动作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就让他们离我更近了。正如李先生在他的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的目标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真正尊严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崇拜和情感依恋。

经过思考,我意识到教育中的爱不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做出的姿态。它是一种思想、情感和氛围。如果运用得当,它自然会把“爱”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静静地反映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它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蓝天下,满怀信心,充满活力,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我。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9

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中我有幸读到了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书中讲述怎样的教师是最好的,怎样做才算是最好的,让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与其整天怨天怨地悲悲戚戚过日子,不如轻轻松松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

做最好的老师还要有爱心!“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幼儿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幼儿。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幼儿,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幼儿。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

我认为这很实用,因为我们班有插班的幼儿,有些孩子习惯差,对老师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使我的心情也很郁闷,但我还是去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通过一段时间对他的关爱和鼓励,他们的情绪有了好转。可以说,对待孩子如果用真情和爱来感化会你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通过对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无疑是我教育生涯中的加油站,给我注入了工作能量和热情。

一个人虽然永远达不到所谓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会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断地超越自己,一定会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0

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写的一本书——《做最好的老师》。当然,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其他名师相比,而是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你与昨天的你相比——你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你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

显而易见的,一名好老师就是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上课的哪个环节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哪个环节怎样做会显得更好,效果更突出,学生更乐于接受、吸收呢?反复的钻研自己的教案,一遍一遍的思考,寻找一种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面对小学生,我们要时刻怀着一颗童心,不要觉得小孩子没有什么思想,在一起叽叽歪歪的惹人厌烦。其实,小孩子都有一颗纯真的心,也许他说的天马行空,完全是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或者话语说起来幼稚的让成年人感觉可笑。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积极的引导,记住: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发明家,我们不能遏制他们的思维发展。也许你对那种重金属摇滚音乐并不太感兴趣,但你的学生对此如痴如狂,那么,你也不妨多少听听,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

除了有童心,我们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然,对学生的爱,最终还要体现在为学生的未来负责,让学生学习到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让他们能够在将来靠自己的实力在社会中立足。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学的特别快的孩子,也会遇到怎么也学不会的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用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差生,我们不能对之置之不理,而是应该积极地去引导他,教育他,而不是给他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任由其自生自灭。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不管这个孩子看起来多么无可救药,我们要相信,在他的内心是想要做一个好孩子的,也许由于各种因素,他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我们不能放弃,而是要积极的引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我们要和孩子建立感情。不要让他自己认为他是被孤立的,和学生有了感情,有了信任的基础,再调皮的学生都愿意听你的话。接下来,我们要对差生降低要求,先给他制定短期能实现的目标,给予他自信心,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帮助他提升自己。最后,做为一个好老师应该要懂得团结好集体的力量。老师要融入学生之中,鼓励孩子们相互帮助,不要忽视表扬的力量。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应该努力成为自己专业方面的“专家”,除了有出色的教学艺术,还应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技之长,在保持人格魅力的同时,对学生热爱科学、不断进取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同时又应该是一位“思想家”。在做好每一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同时能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还应是一位“心理学家”。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个性的教育,教育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之中,敏锐地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与他们心心相印。惟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以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1

读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感慨颇深。这本书是李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写成的,里面包含了他漫长25年的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虽然其中有些令他耿耿于怀的痛苦经历,但更多的则是他与学生之间那种纯粹的友谊之情。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十分幸福的人,而他的幸福则来源于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他说:“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看来,要做最好的老师,最最重要也是最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是啊,“爱”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细,效果就有多好。李老师对“优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异常是他让“优生”更优和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以帮忙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让我深深折服。正是这种无私的爱,才会无悔的付出。我们也是教育者,当我们应对着我们眼中的差生,我们是怎样对待的。对他们,我们轻则嗤之以鼻,重则讽刺挖苦。

还记得书中列举的那个经常迟到的女孩的事例。李老师当时的做法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李老师当时对后进生的态度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此刻依然存在的态度。想想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能够说是无微不至,不管孩子怎样,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去关心他,爱他。而我们的后进生,他们的父母也会像我们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这些孩子——我们眼中的这些后进生。当我们对这些后进生大发脾气甚至把他们说的一文不值的时候,请想一想孩子的父母,请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孩子也许有一天也会被别人说的一无是处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感受。鲁迅先生有句话说的好:“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读书就是在读人生。这次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此刻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日比昨日做得更好,明天比今日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2

读书的氛围已不知不觉围绕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闲暇之余,我静静学习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很多。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使缺点的杂草最后无立足之地。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与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更贴近学生,更适合我的学生,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发挥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驾驭课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灵活,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3

作为一个老师,能与学生拥有那么多快乐的往事,留下那么多美好的记忆,得到那么多学生的尊重,谈何容易?“做最好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带着崇拜与无穷的疑问我认真的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读后我才明白,李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这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读后感《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000字》。“但是,能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感受着这份“最好”,我开始每天审视自己,看今天的课上的比昨天进步了没有,今天处理学生的问题比昨天冷静了没有,今天为学生做得每一件事尽力了没有。同时我也引用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来教育我的学生,并告诉他们凡是做一件事就必须尽心尽力,凡是做一件事就必须尽善尽美,凡是做一件事今天就要比昨天尽如人意。

从书中得知,李老师每天坚持完成“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很佩服李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还能挤出时间完成这么多工作。每天上好一堂语文课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也可以做到。但每天与学生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谈何容易?我们时常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但与李老师相比,我们的时间要充裕的多。那么,我们能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5分钟时间与学生谈谈心呢?我们能不能偶尔把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以书面形式与学生交流呢?我们能不能每天写一篇教学日记呢?

李老师对“优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让“优生”更优和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以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让我深深折服。我们也是教育者,当我们面对着我们眼中的差生,我们是怎样对待的。对他们,我们轻则嗤之以鼻,重则讽刺挖苦。还记得书中列举的那个经常迟到的女孩的事例。李老师当时的做法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李老师当时对后进生的态度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现在依然存在的态度。想想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不管孩子怎样,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去关心他,爱他。而我们的后进生,他们的父母也会像我们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这些孩子——我们眼中的这些后进生。当我们对这些后进生大发脾气甚至把他们说的一文不值的时候,请想一想孩子的父母,请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孩子也许有一天也会被别人说的一无是处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感受。

李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我也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至少现在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我想这样就够了。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4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以后,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子非常优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有好的象他学习,做一位优秀的老师。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从李镇西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李镇西老师认为,这正是自己的职责。

其次,使我强烈感受的是李镇西同志对学生的一腔爱心。这是所有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5

我最近一直在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的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

其中有句让我印象深刻:“‘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觉得话中蕴含很深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学过程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我用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方法矫正他们的行为时,却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子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毕老师多次这样对学生说。他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这就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觉的追求更好的境界。这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上一篇:县地方税务局文化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