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看留守儿童电影有感

2024-06-05

小学生看留守儿童电影有感(通用12篇)

小学生看留守儿童电影有感 篇1

我刚看完的《大山里的孩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山区里两个小伙伴因为想念爸爸妈妈而想尽各种办法买手机的事。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眼泪。他们是那么乖巧、懂事,他们需要一个完整、温暖的家。吃再多的苦,他们也不怕,他们只要爸爸妈妈能陪在身边!看看现在的我们,和他们相比,是多么幸福呀!我们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和陪伴,在城市里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山区的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成了家庭的主人,在父母不家时承担着父母的责任。而我们呢,好像在蜜罐里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还经常挑三拣四。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有一种“去帮帮留守儿童”的热切想法。我可以捐款捐物,哪怕只是一元钱,只是一个小小的笔袋。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去帮助建设贫困山区。我多么希望能在西部山区开设更多工厂,增加一些工作岗位,让这些孩子的父母不出远门就能找到活干。我也可以和山区的小伙伴交朋友,让山区的孩子不再感到孤单。

小学生看留守儿童电影有感 篇2

一、个案分析

蒙XX, 女, 8岁, 一年级学生。她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妹妹, 一个1岁的弟弟;父母在广东打工, 一年回来一次;虽然有爷爷奶奶, 但他们姐弟仨都是由爷爷在照顾, 因为奶奶几乎每天都要到田里忙活, 基本没空管他们。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几乎所有留守儿童存在的特质。

刚进入一年级时, 除了觉得她瘦小以外, 并没有什么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不得不特别关注她, 因为我发现她几乎没什么数学基础。在幼儿园时, 孩子们都已经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了, 有的连20以内的都会算了。可是她连5以内的加减都还不会算。我就感觉奇怪了, 心里开始有了各种猜疑, 并开始观察她。我就发现她到学校的时间挺迟, 也没人接送 (从她家步行到学校大概有20分钟) 。开学后不久的一天, 有一个学生拣到一套衣服, 我拿到班上让学生认领, 只有她一个人上来, 我也没多想就给了她。过后, 他们村的学生告诉我说那套衣服不是她的, 是某某同学的。我调查了解后, 确定自己给错了她, 就打电话到她家, 是她奶奶接的, 他们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孙女多了一套衣服。我责怪他们不关注孩子, 她的理由是太忙, 没时间理。这还是苗头而已, 严重的还在后头。到第二个学期, 我听到她同桌反映说很多东西不见了, 并且都是跟她坐以后才不见的, 我有点怀疑是她拿的。中午, 我悄悄地检查了她的抽屉, 在里面找到了她同桌的东西, 我原封不动地放了回去。下午她到学校后, 我把她叫到教室外面, 问她有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 她说没拿过。我说有人看到你拿过, 她仍然面不改色地坚称自己没拿过。我只好带她回教室, 当着她的面搜了她的抽屉, 马上就有几个学生出来指认那些东西是他们的。她在事实面前终于承认是自己拿了。在我的追问和同学们的揭发下, 我得知以前班级中几乎所丢的东西都是她拿的, 而且她在幼儿园时就经常拿人家的东西了。我震惊了, 我觉得这不单是孩子个人的问题了。我当时就打电话给她爷爷说明情况, 并请他到学校探讨怎样教育他孙女的问题。那天, 他答应来了, 但最后还是没来。

二、问题成因—家庭教育的不完整和弱化

造成蒙XX这种状况, 最主要就是亲情的缺失。留守家庭的影响是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重大因素之一。由于长期没有同父母生活在一起, 无法受到父母教育而让家庭教育这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留守儿童大多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叔伯舅姨等亲戚生活在一起, 这些构成了“隔代教育”“放养教育”。隔代的教育造成很多的教育缺陷。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精力有限, 缺少正确有效的方法、溺爱孩子, 无法同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放养教育”是指寄住在亲戚家的儿童, 由于亲戚间的诸多的顾虑, 往往无法对孩子从思想上给予教育, 只能做到让孩子饿不着、冷不着, 只能管理好孩子的生活而无法管理好孩子的思想, 缺少同孩子沟通和思想上的管理, 造成孩子的放任和自由, 而给孩子在心理上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策略及成效

根据蒙XX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她的本性是好的, 既然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亲情的缺失, 那就从这方面去弥补她、改变她。所以我多次跟她的爷爷联系, 跟他反映其孙女在校的种种表现, 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希望他们能重视对她的教育, 尽到对她的监护义务。她爷爷终于不再像以前那样推脱, 开始配合我们的教育。从那以后, 蒙XX的学习用品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是缺这样就是少那样了, 所以她也不再去拿别人的东西了。我还要求她父母经常打电话回来跟她联络感情, 让她知道虽然父母不在身边, 但他们还是爱她的。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她的学习, 写作业时也有意识地走到她身边, 看见她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教她, 久而久之, 她也会主动问我问题了。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她不但在学习上变得积极, 而且有什么事情都能主动告诉我了, 人也开朗了很多, 朋友也多了。现在两年过去了, 这期间她从没偷过别人的东西。虽然她的智商不高, 成绩也不是很好, 但学习一直都很用功。

中职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有感 篇3

【关键词】中职 留守儿童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12-0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伴随我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管理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天,不知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而留给我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又不知有多少?如何关心教育“留守儿童”的学生,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入学门槛低等原因,“留守儿童”学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此外,此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增强,也增加了教育引导的难度。怎样结合年龄特点做好“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大多数由爷爷奶奶管护,爷爷奶奶大多年老体衰,加之农活比较多,文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只是一味的对孩子溺爱、娇纵或放任自流,辅导孩子学习少。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使孩子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此外还容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

按其表现,我校的学生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忧郁类:由于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的疏导,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情绪异常,难以沟通,于是就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第二、散漫类:具有逆反心理的中职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时,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并视老师的批评为恶意,采取顶撞的方法,语言尖利,态度生硬。对老师不信任,不说心里话,甚至撒谎欺骗老师,学习成绩较差。

第三、多疑类: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时,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并视老师的批评为恶意,采取顶撞的方法,语言尖利,态度生硬。对老师不信任,不说心里话,甚至撒谎欺骗老师。

第四、霸道类:由祖辈哺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这些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也使他们更容易成为问题学生。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不积极参加,不关心集体,我行我素,随意破坏校纪校规,影响学校或班级的集体荣誉。

作为一名职校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一份关爱和尊重。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安排班主任、科任老师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他们的家长联系,掌握“留守儿童”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其自卑的心理和孤独心理。交往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此外,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从而把集体温暖、同学之谊、师生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真心实意地尊重和热爱中职留守儿童,满腔热情与他们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引导中职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利弊,处理中职留守儿童的问题或错误时要客观公正,切忌主观化而伤害中职生的感情。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自尊和个性。注意鼓励和肯定中职生的优点和成绩,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

2.耐心细致与严格要求。部分“留守儿童”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破罐破摔心理,导致自由散慢、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多做、善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教师要引导中职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地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宽容、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中职生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学会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总之,要发挥中职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努力做到保护中不乏有严要求,情感中不乏有高标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把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相结合,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看雷锋电影有感 篇4

你如此平凡,平凡得像脚下的土地;你如此崇高,崇高得像青峰插入云际;你像一颗小星,亮在茫茫的银河里。当看到电影中雷锋倒下的那一刻,我的心受伤了,泪水就要盈眶而出。才22岁,正是生命最旺盛的时候,却走了„„他总是替人着想,替国家着想,给人民群众与他的战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雷锋离开了我们,和我们永别了。但是,他的精神却长留人间。其实,在雷锋离开了我们之后的日子里,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无数的雷锋出现在我们的社会,出现在我们身边,留下了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就如影片中雷锋的战友,因为对雷锋的离去深感愧疚,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传承雷锋精神,我觉得他说得一句最令我感动的话是:“如果我们班长在,他也会这么做。”但也不免要被别人误会。虽然社会中也有许多活雷锋,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眼中只有钱,哪还有什么雷锋精神?这一点让我深感遗憾。

可是,社会中不能缺少这样的人。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也要学习雷锋,就如雷锋日记中所写的:一个人,只要大公无私处处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兢兢业业为党工作,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人只要他不存私心,时时刻刻考虑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服务,他就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看3D电影有感作文 篇5

当时钟快到下午两点的时候,我急切的问爸爸,什么时候去看电影啊。爸爸不急不躁的说:“时间还早呢,到时候会叫你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又想问爸爸,什么时候出发。可是我还没张开嘴,这时爸爸说话:“准备好

不一会爸爸开着我们家的“宝马”,谨慎的来到嘎纳国际电影院,啊,人真多啊,简直就是人山人海,唉?为什么今天电影院门口这么多卖花的,我又好奇地问爸爸,是不是电影院每天都是这样,为什么那么多卖花的呢?爸爸笑了笑,告诉我:“今天是情人节”我又问爸爸什么是情人节啊?爸爸又笑了笑说:“你长大了会明白的”。我没有再追问爸爸,尾随着爸爸进了电影院的大厅,啊,原来大厅的人比在外边的人还多,我还是

我们来到二楼,检票员给我们剪了票,我稀里糊涂的跟着爸爸进了五号厅,里面已经坐满了,我和爸爸对号入座,等待电影的开始,等了好长时间,正想问爸爸还不开始呢?突然灯暗了下来,巨大的屏幕上出现了广告,我更激动了,不一会电影开始了,这时爸爸用手轻轻地推了推我,我看了看爸爸,奥,原来爸爸是在给我3D眼睛,咦?我心想爸爸什么时候哪的眼镜啊,原来他是有备而来,我喜悦的笑了,我戴上眼镜,哇,吓了我一跳那条龙像出来了一样,活龙活现,就像神仙在眼前飞来飞去,我即高兴又害怕,不时的我吓的嗷嗷叫,再加上音响的效果,感受真实,再加上大厅不时传来的笑声,太感人了,我又想起了在门口的那一幕,今天是情人节那我就索性把爸爸当做我的情人,因为我高兴,爸爸也高兴,爸爸给了我无私的爱,我应该感谢他,对,他就是我的“情人”。 经过了120分钟的震撼,电影演完了,我还期望能在看一场,可是时间不允许了,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放映大厅。啊,我心想3D电影太震撼了。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我也要开发自己的电影,用我的努力为更多的人带来喜悦。

今天时间过得真快,我还过了我有生以来最快乐的“情人节”。

看印度电影《天上的小星星》有感 篇6

每个孩子都应该是老师心中的星星。有障碍的孩子更应该得到帮助和尊重。这是我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的深切感受。

当我看到伊夏美术课上开小差被刻板的美术狠狠打手的时候我的心有颤抖。我在回想我小的时候有没有上课开过小差,有没有得到老师这么严厉的责罚?我现在做老师了,我是否这么古板的苛求过我的学生,如果有,那真是罪过耶。

作为一个老师,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想起了我暑假里看的一本书《周国平论教育》,其中有些观点我是持赞同态度的。他说,教育的真正灵魂是守护人性。,扪心自问,曾几何时,我们有些老师在无情的竞争中也是失去了理智,使我们的心智蒙上了灰尘,往往丢失了一颗真诚的心,忽略了那些“差生”,使我们看不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和 痛苦无助。在我们的眼里只有激烈的竞争,名次,升学率等等。

我原来只是认为只有中国的学生才深受强烈的应试教育之苦,没想到印度的孩子也一如中国的孩子,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被无穷无尽的学知识所压抑,失去了原本属于孩子的童年的天真快乐。

伊夏的哥哥,什么都是优秀。符合老师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我想他是否在老师和家长画的这个好孩子的标准的圈圈中失去了什么,是否是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的心境吗?虽然他每天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伊夏,使我想到了目前中国千千万万的在应试教育中挣扎的孩子,我们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率,每天把孩子当做学习的机器一样的对待。许多学校全封闭的管理,很多小学生就每天做作业,背书,等等搞得精疲力尽,高中简直是就是炼狱。我有一次问一个学生你的网名叫什么,他说叫“坐牢”,“每天呆在学校,无穷无尽的学习煎熬,像坐牢一样。”我无语。我跟很多人讲过这个故事,大家认同这种事实的存在,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却又无奈,我们也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却无法扭转乾坤。也许我们是无法扭转乾坤,但我们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颗平和的心,看淡职称和名利,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里和灵魂。

作为一个母亲,当我看到伊夏妈妈心疼的伊夏而又无能为力的揪心状态,我的心也跟着发紧。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居于观念的不同,或者说有的父母他不是教育专业人士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老师要转化一个“差生”不仅要改变孩子,有时还要改变家长的观念。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做到了,也无愧于“教书育人”这四个字。

如果没有后来美术老师的用心关注,倾心引导,伊夏的人生将在一片黑暗中度过,他将不是一颗星星,他的人生将只能是一只哑巴似的甲虫,沉重而默然。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感受到一个老师的爱心,耐心,是多么的重要。他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像星星一样存在我们的心里。给他们信念,给他们关怀,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让每个孩子像星星一样发出属于他自己的光芒。

小学生看留守儿童电影有感 篇7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由于“留守”, 孩子们在生活、学习各方面缺乏父母及家庭的关爱, 加之农村学校各种资源的缺乏等, 其数学教育出现了滞后现象。

问题一: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数学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下降。由于缺少父母关爱与管教,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在父母一方或同时外出打工期间表现差强人意。首先是学习积极性下降, 学习意愿变弱。缺乏父母的督促和监督, 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期、自制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而言, 是一个影响数学学习意愿的关键问题。没有了父母的监督,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减弱, 家庭学习奖惩机制基本废弃, 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便有的学生学习意愿较强, 但长期处于家庭教育弱反馈环境下的留守儿童, 学习热情的衰减是无法避免的。其次是家庭辅导水平急剧降低。相对于担负起留守儿童主要家庭管教职责的祖父母而言, 留守儿童父母的知识水平更高, 知识结构更完善, 教育手段更合乎现代教育要求。经调查, 截止到2009年3月, 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87%为其祖父母。在这87%的人员当中, 70%年龄在60岁以上, 89%受教育水平低于或等于初中水平。而另一份调查数据表明, 截止到2008年10月, 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父母82%年龄低于45岁, 69%接受过高中或高中以上水平的教育。由于这种显而易见的精力、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 加之数学学习的专业性较强, 往往无法通过社会阅历弥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家庭教育与辅导水平下降就在预料之中了。

问题二:农村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资源匮乏与家庭数学教育投入不足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数学教育资源的分配并没有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而变得更加不公, 也没有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而变得更加合理。正因为农村数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问题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所享受到的数学教育教学资源相对于城镇、城市的同龄、同级学生而言较少。这样一种显而易见的教育不公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当城里的孩子已经开始享受现代信息化数学教学手段的先进与便利时, 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农村学生一样, 绝大多数依然在只具备基本教育教学设施的环境和条件下接受数学教育, 现代化的、个性化的数学教育器具极少, 而这些已成为绝大多数城市中小学生的标准数学学习配置, 如个人计算机、点读机、投影仪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由于他们的临时监护人——绝大多数为祖父母——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的缺乏认同、缺乏购买或经济投入能力, 在远离父母或无法及时与父母沟通的情况下, 农村留守儿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方面的个人或家庭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层面和家庭层面投入的双不足导致农村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资源匮乏, 严重制约了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问题三:随着中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化倾向日益明显, 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堪忧。我国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问题长期存在。原因包括:第一、属历史遗留问题的民办教师大量存在。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师、教育机构和社会的大问题, 解决民办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问题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在短期内无法切实有效的普遍提高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 反而会因为“不该走的走了, 该来的没来”, 导致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出现短缺, 严重影响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民办教师的教学水平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应有步骤有计划的予以解决。第二、农村地区的待遇相对较差, 在数学中小学教育专业化倾向日益明显的当下, 农村地区无法吸引足够多合乎当下数学教学要求的师资。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教育面临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采取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对策。对策一:加强全社会对与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巨大, 是我们国家未来社会主义强有力的建设者。对于他们的关心、关爱, 就是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心、关爱。我们党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包含着科学发展、有序发展、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 关心留守儿童, 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有序、持续发展。对策二:加强立法, 加强法制监督, 保护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学习权益。对于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 要加强法制监督, 保证法律得以真正实施, 切实保护留守儿童学习权益和教育公平, 杜绝违法乱纪与损害教育公平、公正的事件发生。同时, 要加强立法工作, 针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出现的新特点, 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 必要之时上升到法律层面, 通过立法, 强化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习权益的保护力度。对策三:各地区各部门应因地制宜, 开展针对性较强, 适应本地区本部门的活动, 切实帮助提高农村留守地区的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对策四:更加合理的分配教育教学资源, 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通过使现行教育教学资源分配体系向有利于农村地区的方向转变, 切实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 从而也就直接提高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人均教育经费;通过提高农村地区师资待遇, 提供相应的福利与进步、进修的机会, 增大农村地区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从而可以进一步激发教育教学热情, 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数学教育前景展望

如今, 信息技术已走进农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这无疑是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数学教育成绩的提高。第一、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形式新颖, 对于求知欲望强烈、好奇心重的中小学生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采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 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 结合学生特点和数学教育的特点, 设计、配备、编写恰当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设施、软件, 学生愿意学、愿意听、容易记。第二、适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数学的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 将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效率低下一直以来是农村地区教学的老大难问题, 许多留守儿童不得不通过大量、低效的课后学习甚至熬夜达到本来在课堂上就可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数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 数学教学是一种把科学知识与教育、教学的艺术结合起来的工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当中去能够扩大教室的知识面, 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数学教学规律的不断展现和数学学科的发展需要数学教师予以不断的关注, 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紧跟学科发展的途径。通过信息技术, 城乡之间、师生之间、不同地区的老师、学生、家长、专家可以展开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互动。第四、信息技术千变万化, 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层出不强, 将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当中去, 能够显著缩小农村地区特别是留守儿童与城市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差距。

摘要:由于“留守”, 孩子们在生活、学习各方面缺乏父母及家庭的关爱, 加之农村学校各种资源的缺乏等, 其数学教育出现了滞后现象。要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采取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对策。

小学生看留守儿童电影有感 篇8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教学;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而留在户籍所在地,并需要其他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存在、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诸多因素的产物。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由于“留守”,孩子们在生活、学习各方面缺乏父母及家庭的关爱,加之农村学校各种资源的缺乏、师资力量和环境因素的制约等,其数学教育出现了滞后现象。

问题一:親情关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下降。由于缺少父母关爱与管教,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在父母一方或同时外出打工期间表现差强人意。首先是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意愿变弱。缺乏父母的督促和监督,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期、自制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影响数学学习意愿的关键问题。没有了父母的监督,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减弱,家庭学习奖惩机制基本废弃,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便有的学生学习意愿较强,但长期处于家庭教育弱反馈环境下的留守儿童,学习热情的衰减是无法避免的。其次是家庭辅导水平急剧降低。相对于担负起留守儿童主要家庭管教职责的祖父母而言,留守儿童父母的知识水平更高,知识结构更完善,教育手段更合乎现代教育要求。经调查,截止到2012年3月,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87%为其祖父母。在这87%的人员当中,70%年龄在60岁以上,89%受教育水平低于或等于初中水平。而另一份调查数据表明,截止到2011年10月,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父母82%年龄低于45岁,89%接受过高中或高中以上水平的教育。由于这种显而易见的精力、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加之数学学习的专业性较强,往往无法通过社会阅历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家庭教育与辅导水平下降就在预料之中了。

问题二:农村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资源匮乏与家庭数学教育投入不足,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数学教育资源的分配并没有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而变得更加不公,也没有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而变得更加合理。正因为农村数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问题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所享受到的数学教育教学资源相对于城镇、城市的同龄、同级学生而言较少。这样一种显而易见的教育不公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当城里的孩子已经开始孕受现代信息化数学教学手段的先进与便利时,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农村学生一样,绝大多数依然在只具备基本教育教学设施的环境和条件下接受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个性化的数学教育器具极少,而这些已成为绝大多数城市中小学生的标准数学学习配置,如个人计算机、点读机、投影仪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由于他们的临时监护人——绝大多数为祖父母——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的缺乏认同、缺乏购买或经济投入能力,在远离父母或无法及时与父母沟通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方面的个人或家庭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层面和家庭层面投入的双不足导致农村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问题三:随着中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化倾向日益明显,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堪忧。我国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问题长期存在。原因包括:第一、属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农村中小学中有很多师资是原民办教师,这些老师在上世纪末农村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的年代,支撑着中国基层教育的脊梁,为我国农村基层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从上世纪民师岗位走过来的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知识和方法陈旧,学习进取动力不足,现代数学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驾驭能力欠缺,严重影响中小学的数学教学。第二、农村地区的待遇相对较差,与城市教师相比,偏远薄弱学校的教师待遇没有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或政策倾斜,在数学中小学教育专业化倾向日益明显的当下,农村地区无法吸引足够多合乎当下数学教学要求的师资。第三,近年来新招教师,包括特岗教师和地方招录的教师,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严重不足的局面,但仍满足不了农村教育教学的需要。一是这些新招教师有很多不是师范专业,如农、林、水、食品加工等专业毕业,数学素养、数学专业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欠缺,不能尽快适应、胜任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二是这些新招教师有不少人缺乏坚定的从教意识,他们在从教的同时,还有其他视野和追求。一旦有合适机会便弃教转行,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问题四:托管场所受师资、环境、管理、性质的制约,不可能对托管的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数学教育。首先,社会上的大部分托管场所没有经过严格审批,大多以营利为目的,不关注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其次,托管场所缺乏具有相应资格或能力的师资,不能给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提供优质的辅导和帮助。三是托管场所条件简陋,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空间。四是很多托管场所管理不规范,不利于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数学学习习惯。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教育面临问题的对策

小学生看留守儿童电影有感 篇9

最新《囧妈》电影观后感1

还有十几天就迎来了我们国家最大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无数外出打工的人们已经蠢蠢欲动,背起这一年的辛勤收获,准备回家做个好年。大年初一,全国将有很多电影在这一天上映,不管喜不喜欢电影,在这一天带上家人或朋友一起走进电影院,度过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时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也是很多制片商选择在这一天上映的原因,既能将钱赚到了腰包,还能给观众影迷们带去欢乐,何乐而不为呢?

在春节档期,喜剧毫无以为是最受欢迎的电影类型,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这一天看轻松一点的题材,乐一乐,忘却过去一年中的不快也给即将到来的一年加油打气。作为今年贺岁档电影,徐峥的《囧妈》毫无疑问是最后期待的影片,“囧”系列一直都是贺岁档的重头戏,从第一部《人在囧途图》到《泰囧》再到《港囧》,如今的这部《囧妈》已经是第四部在贺岁档给人带去欢乐的影片。不仅如此,这个系列的电影还捧红了导演徐峥。

徐峥虽然是一位出道很早的喜剧演员,但是真正让他站在娱乐圈的顶端却是以导演的身份,而他的成名作就是“囧”系列。徐峥靠此系列作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徐峥获得了名气也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前段时间最热的高以翔事件在曝光之初,徐峥先生就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声,在惋惜一个年轻生命消逝的同时,也谴责了相关人员,让其负责。

徐峥的此举起到了带头作用,很多艺人争相发声,替高以翔鸣不平。尽管后来的事情发展方向有点偏离正常的轨道,但徐峥的出发点是好的,身在其位就必须发声。这么久过去了,高以翔事件基本上已经平息,他的家人也表态不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只希望此事尽快过去。但是网友们却始终不能忘记,相关电视台仍然没有给出一个令网友们满意的结果。按照这个思路,这件事情大概率会像历史中的一粒尘埃,消失在苍茫的时间长河中。

相信再过不久很多粉丝也会忘记,到最后谁还会记得高以翔这个人呢?就在高以翔走向大众记忆盲点的时刻,徐峥又站了出来。就像他在第一时间为不公发声,他在所有人记忆的断点上给沉重的虚无来了沉痛的一击。徐峥在最新发布的《囧妈》的终极海报上印上了“高以翔”这个名字,并且将其列为“特别纪念”。徐峥以这样的方式来几年高以翔,是他对苟活偷生着最后的善良,也是对死者最后的悼念。网友看的高以翔的名字,立刻泪目了。

有些事情不能忘记,但必须得忘记,这就是生者和死者的区别。过去的终究会过去,未来的终究要到来,所以祝福徐峥导演的电影大卖,祝福全国善良的观众们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

最新《囧妈》电影观后感2

从2020年1月12日开始,徐峥导演备受瞩目的春节档电影《囧妈》正式开启“囧途心启,相拥一刻”全国超前观影路演,主创团队携《囧妈》,先后走进苏州、南昌、泉州、石家庄、潍坊、腾冲等城市,与观众提前一睹“囧妈”真容。

12日《囧妈》首先来到苏州站,除了与“旗袍妈妈团”共同体验评弹、剪纸等传统技艺,祈盼新春,主创们还在映后,与观众零距离交流,深入探讨对影片理解,收获诸多好评口碑。更有郭京飞影迷欢乐带“锅”应援,现场气氛十分热络。

众多家庭共同观影,收获属于自己的感动,妈妈和儿子、爸爸和女儿、结婚35周年的老夫妻等等,都分享了自己独特的观后感。官方同步释出终极海报,也再次让人感受到影片温暖的合家欢气质。

电影《囧妈》是徐峥导演暌违四年带来的“囧”系列新作,人物、故事、制作全面升级,是一次新的囧途。同样,《囧妈》也是“药神”后徐峥深思中国式家庭关系的体悟,是一次拥抱心灵的旅程。电影《囧妈》由徐峥导演并领衔主演,黄梅莹领衔主演,袁泉特约主演,贾冰、郭京飞主演,沈腾特别客串,欧丽娅等出演。

最新《囧妈》电影观后感3

俄罗斯寻梦全家感动 徐峥“药神”后治愈亲情

1月12日,《囧妈》路演首站来到苏州,导演兼领衔主演徐峥,携领衔主演黄梅莹、主演郭京飞,闪现旗袍小镇,与妈妈团共同体验颇具传统特色的评弹、剪纸等当地活动,共同祈盼新春佳节的到来。此次《囧妈》开启全国路演,意在让更多的观众朋友们,提前感受影片幽默又温暖的气质,畅快与影片角色们一同体验一场内心的成长和拥抱。

有观众称赞道,《囧妈》是一部经典喜剧,又是一部不同以往的“囧”系列电影,除了浪漫的俄罗斯冒险,导演以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描绘了一次前往心灵的旅途。映后现场,影片中囧妈卢小花勇敢前往俄罗斯,追寻歌唱梦想,令一位妈妈颇受感动:“梦想不管在哪个年龄都很可贵,我要活出自己,做一个坚持梦想的老太太!”

徐峥现场表示:“我觉得不仅仅是给我妈妈的,我觉得是给所有的人,是给天下所有的母亲。希望看完电影之后,更多母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种更好的、流动的关系。”

黄梅莹感性分享,《囧妈》最吸引她的是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温馨、有深度的亲情故事:“妈妈对儿子的关心是一种天然的属性,需要从儿子身上获得一种存在感。另一方面,她也希望得到更多的爱。”郭京飞感言:“希望大家在里面看到情感,总结出一些跟家人的沟通技巧。”

《囧妈》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治愈人心的力量。影片讲述了徐伊万缠身于家庭危机和商业纠纷中,却阴差阳错与妈妈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火车的故事。在2020年首度入驻春节档的徐峥,在“药神”之后,回归到经典喜剧的呈现,也聚焦心灵的治愈。观影后,不少年轻观众笑着拥抱妈妈,并幽默分享:“电影里的徐伊万就是我本人了!孩子永远有着自己的叛逆期,但总会在一些时刻发现,原来亲人的相处这么珍贵!”

徐峥阐释:“我们希望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是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的。”除了妈妈与儿子,父亲与女儿的两代人观影,现场一对结婚35周年的老夫妻,也同样表达了真挚的感受:“《囧妈》很真实!家庭就是这样,酸甜苦辣,无论夫妻,还是母子,都非常接地气,春节我们要和孩子再看一遍。”

春节档最具烟火气的合家欢电影《囧妈》,为全家团建提供一部电影的相处时间,在“大手拉小手”中找到共同话题,体验治愈心灵的团圆。也诚如徐峥所期待的:“看《囧妈》也是一种亲情的交流,希望电影可以带给你们新的开启。”

最新《囧妈》电影观后感4

《囧妈》用爱编织家庭纽带 实力主创共探讨两代相处

12日当天,电影《囧妈》同步释出终极海报,年味十足,让人提前感受阖家欢聚的喜庆气氛。导演兼领衔主演徐峥、领衔主演黄梅莹、特约主演袁泉、主演贾冰及郭京飞悉数亮相,而影片中与徐伊万母子狭路相逢的棕熊也再度出镜。

海报巧妙地串联出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在妈妈黄梅莹织成的超长围巾的严实包裹下,主创们和棕熊各自的表情却毫无默契,而妈妈则面带得意、心满意足。这种最为日常化的母爱表达方式,不禁令网友会心一笑。而面对妈妈温暖到“密不透风”的爱,徐伊万将作何反应,也十分引人期待。

正因为每位演员精湛出色的演绎,才有了生动的旅途生态刻画。观众热评:“全员演技在线,一下就跟随人物进入故事!不仅是亲情,爱情和自我的感悟,同样令人感动!”

徐峥坦言:“每个人在生命起点的时候都和妈妈最为贴近,人生到了某个阶段,我们总习惯性地回望,怎么相处其实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它是你日常生活当中每天都要碰到,可是学校里却不会教授的学问。而我发现当我跟妈妈的关系改变的时候,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变了。”

一个中年男人和母亲六天六夜的火车相处,并在俄罗斯展开一段非比寻常的寻梦旅程。除了精彩纷呈的奇遇经历,更让人觉得珍贵的是,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原来也值得用如此浪漫的视角来呈现。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也表示:“用笑去解构生活中的问题,欢乐才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最新《囧妈》电影观后感5

今年的贺岁档电影更是让人期待不已,有陈可辛执导、巩俐主演的《中国女排》;唐季礼执导、成龙大哥主演的《急先锋》;还有由彭于晏、王彦霖主演的海上救援类题材《紧急救援》;以及上周介绍的国漫组《姜子牙》、《熊出没:狂野大陆》。

要说这个春节档最适合一家老少一起走进影院的电影,那可能就是它了——《囧妈》&《唐人街探案3》

《囧妈》&《唐人街探案3》一到年底便是贺岁档电影疯狂官宣的时刻以无厘头风囧囧系列电影出圈的徐峥这次带着接力新作《囧妈》来袭,这一系列的前两部,大家想必都不陌生。2012年,徐峥的电影导演处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以3000万成本逆袭拿下12.67亿票房,登顶票房榜,也成为当年现象级的喜剧黑马。2013年后,徐峥乘胜追击推出的《港囧》却遭遇了叫座不叫好的窘境。

在《港囧》之后,徐峥监制并主演了《我不是药神》,更凭借该片拿下多个最佳男主角奖项。在今年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徐峥执导的《夺冠》短片也备受好评。

小学生看留守儿童电影有感 篇10

看《夺冠》有感1

究竟何为“女排精神”,我想用我粗鄙的文字来浅薄地进行梳理,以便日后习用。

一、“女排精神”之团结奋进、一致向前 比赛中,2人及2人以上的比赛项目,最需要的就是团结一致。在女排身上,这种精神尤为突出。场上的每一次发球、传球、进攻,都显示出女排队员之间的团结,得分相互鼓励,失误互相打气,电视屏幕上传递给我们的是她们的团结,也正是在队员团结一致的协作中,女排一步步走向成功。“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是对这种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二、“女排精神”之永不言弃、敢于拼搏 且不说女排在经历辉煌后所渡过低谷期时的坚韧努力,单是在本次奥运会上,每一场的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勇敢,就已经够让我们领略在她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永不言弃”的精神。在本次奥运会上,女排的前行之路甚是坎坷,每一场比赛的对手都是在国际上比较有实力的队伍,每一场比赛都打得让人揪心又兴奋。女排姑娘们面对对手没有放弃拼搏,一分一分追,一分一分赶,虽然一路踉跄,但目光坚毅。可能姑娘们的目标不是冠军,而是告诉自己即使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但依然竭尽全力,永不言弃。

三、“女排精神”之逆境奋起、不骄不馁 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中国女排迎来了主场作战的卫冕冠军巴西队。在这场比赛中,女排姑娘顶住了强大的压力,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敢打敢拼的姑娘们奋起直追,最终以3比2的成绩逆转取胜。像这样的逆转,在本届奥运会的中国女排身上并不少见,包括最后一场对塞尔维亚队。顶得住压力、下得了决心,谁说逆境不可破?

四、“女排精神”之爱国情怀 本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背后凝聚了一种精神、一份情怀,这就是“爱国情怀”。为祖国而战,为祖国荣誉而战、为五星红旗能在马拉卡纳体育场升起而战、为国歌奏响奥运会赛场而战。中国女排在这种情怀的强大支撑下披荆斩棘,创造了专属于她们的辉煌。有种精神,只有中国女排拥有;有种精神,它叫“中国女排”。

看《夺冠》有感2

“提到中国女排,就有落泪的感觉。”这几天,年轻网友这样说。

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量。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最终在里约赛场赢得金牌,再次在奥运赛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高升起五星红旗。

这种感动整整绵延了35年。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师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献和传承。在中国女排漫长的奋斗历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们铭记,她就是郎平。在中国女排最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她一次又一次放弃个人利益,不计荣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线,担当起国人的期望与重任。

几个普通镜头,留下了这种精神的感人瞬间: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郎平从大洋彼岸归来执教陷于低谷的中国女排,首都机场欢迎的人群中,有她当年五连冠的老战友,她遥遥地向着战友们挥手示意,无声宣示着振兴这支英雄之师的意志。几年前,老队友陈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恸中坚定了重回中国女排、续写中国女排辉煌的信念。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陈招娣忍着伤痛,与大家奋战到夺冠的最后时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伤的陈招娣“背上领奖台”的骨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战斗情谊。这一切,赋予女排精神鲜活、实在的内容,成为郎平的生命意志。

奥运赛场,向来是最高强度的竞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竞技者自身的潜力与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发、昂奋、高涨、磅礴,形成气吞山河的力量。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中国女排硬是咬下了这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这是拼搏精神的胜利与壮歌!

中国女排在里约再度夺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日益崇尚训练条件、奖金待遇的当下体坛,拼搏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必须弘扬!

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写下的新的壮歌,将鼓舞国人在感动落泪之时,用踏踏实实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点滴奉献汇入时代大河。

女排精神不朽!

看《夺冠》有感3

中国女排曾夺得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后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获得冠军奖杯的队伍。

“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当代“女排精神”可概括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自强不息。

“女排精神”的关键人物当数“铁榔头郎平。”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女排和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仅是赢得冠军,更是知道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郎平这样鼓励她的“战士”。

30多年来,中国女排就是以这样的拼搏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就算状态处于低谷,就算实力不占上风,但她们咬牙坚持,绝不后退。正是在高峰与波谷的颠簸中,在赞美与质疑的嘈杂中,在胜利与失败的摔打中,在诱惑与谩骂的交替中,中国女排不迷失、不信邪、不动摇,把所有的困难照单全收,把所有的不利化为动力,任惊涛拍岸,看潮起潮落,一次次以拼搏的姿态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

其实我是个怕困难的女生,“女排精神”对我有很大的鼓舞,今后我要把女排的这种精神用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中碰到难题,不要退缩,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生活中碰到困难不要马上向大人求助,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做个迎难而上,积极立志的女生,加油!

看《夺冠》有感4

“女排精神”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热词强势复活,郎平的传奇经历被以各种形式在舆论场上一遍遍重放,她成为不同年龄和经历、乃至不同价值观的人们眼里的共同英雄。她不仅是“女排精神”的象征,而且她对很多人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展示了这个国家一路走过来的顽强和宽阔度。

女排是“80年代”最难忘的记忆之一,它激昂、正面,像蓝天白云般晴朗。之后的中国变得丰富,也复杂了不少,很多靓丽风景和突出争议让成绩走下巅峰的女排少了关注。这次里约奥运会,女排不是夺冠热门。它在分组赛中输3赢2,更不被看好。

希望是从女排1/4决赛战胜巴西队开始重燃的,那是场空前艰苦的比赛和近乎奇迹般的胜利。半决赛它战胜荷兰队,打得同样艰苦。21日与中国女排争冠的塞尔维亚队分组赛中曾3:0击败中国队,决赛一开始又1:0先声夺人。郎平带领的年轻队伍完全处于逆境,她们绝地反击,一分一分咬着牙打,通过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全中国社会重现了与女排姑娘们一起心跳一起呼吸回肠荡气的一幕。

在今天,体育几乎“回归体育了”,但21日的这一刻,女排重新超越了体育。当队长惠若琪拿下最后一分奠定胜利时,女排姑娘们喜极而泣,惠若琪激动得痛哭,而电视机前不知有多少中国人同时泪奔。大家为女排姑娘们的不容易而感动,为郎平高兴,同时我们还忍不住为女排甚至这个国家几十年一路走来的沧桑而唏嘘,百感交集。

80年代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几经沉浮,郎平作为女排的最突出符号则选择了坎坷的人生之路,留学,为生计打球,直至在西方体育市场上二次崛起。她在中国举国体制与西方市场化体制之间穿梭,执教过中国国家队和美国国家队,既得赞扬,也受争议,她大概是中国女运动员中体育生涯最长,经历最广、维度最多的人。

郎平的成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体育的想象力,她的付出不仅创造了个人传奇,也为中国体育贡献了一份独特的经验。很多人为郎平鼓掌,既是祝贺她率女排夺冠,也是对她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一份钦佩。

女排的这次胜利来得可谓正是时候。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面临了一些我们过去不熟悉的困难。来自国际上的政治压力是改革开放以来少见的,国内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冲突,有部分人感到困惑,对不确定性的谈论在增多。

本届奥运会前半程对中国队来说是近20年相对“最沉闷”的一次,不能不说,人们心中积蓄了许多期待,需要一次爆发。

女排21日充满惊险的逆转胜利为中国人创造了这样决堤般的释放。我们这一次的激动和受到的鼓舞几乎可以和30多年前女排第一次夺冠时相比。已经复杂、多元了的中国社会竟然能为了女排如此集合起来,一起呐喊,一起流泪,这也是蛮意外的。

看《夺冠》有感5

这段时间,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女排》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经过多日的协商,电影发行方终于作出一个新决定。

1月17日晚上,电影中国女排微博紧急宣布:《中国女排》更名《夺冠》。由于是春节档电影,正式开启预售。电影海报已经公布,“夺冠”两个大字,配上女排姑娘的英姿飒爽,让人热血沸腾。

《夺冠》由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黄渤、巩俐联袂主演,巩俐饰演郎平,黄渤饰演陈忠和。两位都是观众熟知的实力派演员。此次联袂出演《夺冠》,自爆出筹拍以来,就获得了无数观众的期待。黄渤是这几年人气极高,口碑极好的男演员。巩俐是国际影后,此次他们一起来诠释这段热血往事,引起了很多中年观众的期待。

此次改名之前,一些观众还担心这部电影能否顺利与观众见面,大家的热情非常高,希望大年初一能带着家人一起去电影院观看。这下终于发放心了。还有一件小事让无数网友都感动了。

电影改名《夺冠》的微博发出仅仅几分钟后,中国女排官方微博就点赞了这则微博,这也回击了之前所有的疑问,让人看到中国女排非常支持《夺冠》这部电影的上映。感动,相信在陈可辛、黄渤、巩俐和中国女排的众志成城之下,一定能给观众带来惊喜。

小学生看留守儿童电影有感 篇11

2019《奔跑的少年》观后感

足球题材。又是特殊时期的产物。有一天会全换成拍篮球、羽毛球甚至门球的,那些年桥牌题材倒不见到处都是,那些年也不是足球题材横行。

学校里强制说普通话。但在外面沙漠踢球、在车上、赛场也说普通话是个什么鬼?哦,终于看明白了,只要跟孩子在一起就说普通话,还有老师之间交流也是。

踢个球还戴红领巾,万一在防守抢球中对方球员一拽,不是要被勒得死死?这种增加球员受伤危险的佩戴国际足球是命令禁止的,就像不让球员戴项链上场一样。

话说,他们天天在沙漠上练球,踢沙滩足球应该有优势。

父子的和解,情侣的和解都太容易了,前面可是又打又骂,“恩断义绝”、“一刀两断”的味道。

孩子们踢足球的过程也是没什么波折。至于赛场上的拍摄则是既不专业,看着也不紧张。

电脑、DV都有了,手机神奇消失。

沙漠、草原的风光令人向往。希望三年内去走走。

如果不是多了一个汉人面孔,强行配的普通话部分(所有人的发音都太标准了,也失去了真实感),我以为看的是一部外国电影。

说起来,少数民族球员可以挖掘挖掘。昨天拥有归化球员的国足连菲律宾都赢不了,不说与韩日澳伊踢,恐怕小组出线都成问题。中国足球,欲速则不达。

导演是拍“高科技特种电影”出身的,怎么不用高科技拍这个啊,多有卖点!

2019《奔跑的少年》观看有感

下午与孩子们一起在课堂看了这部电影

虽然免不了励志类“俗套”

甚至都能猜到结尾

但仍让老阿姨的我几次热泪要掉下来

印象最深刻是乡小学条件的艰辛

一个老师上好几门课程

训练场地是沙漠

踢足球没有球鞋没有球衣

这让我想起前些天从四川某乡一小学过来与我们进行手拉手活动的八名藏族小学生

第一次见到他们

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

校长站在前面依次介绍他们

脸上无一例外都是高原红

皮肤黝黑

身材瘦小

我从他们眼中看到的全是对这个“新世界”的腼腆、羞涩与好奇

之后特地去了解了一下

他们的生活、学习条件极其不好

如果不是这次活动

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离开乡里...相对比他们

生活在这边的我们不知“幸福”多少倍

但仍然有很多孩子不懂得珍惜

在家便是“小公主小皇帝”

想要什么便有什么...经常在课上的时候跟他们讲

但是年纪太小了还是因为什么

其实他们现在都体会不到...我真的很想让他们感知一下

感知一下这个世界

除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外

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活得很艰辛的人们...2019《奔跑的少年》观看影评

当今社会,如果有人说自己的梦想是踢球,会不会被人嘲笑呢?

会有人从当今的国足水平开始嘲笑你的幼稚,会有人告诫你踏踏实实读书,找份踏实的工作,少做白日梦。

电影《奔跑的少年》主人公帕尔哈提就曾有过一个踢球的梦想,然而严厉的家庭把这个梦想扼杀在了摇篮里。帕尔哈提最终如父母所愿,成为了一个小学教师,还拥有一个美丽漂亮的未婚妻,这样一个令人艳羡的生活,却始终没有熄灭他对梦想的星星之火。

在和自己的学生探讨梦想的话题时,学生不经意地一句“你的梦想是小学老师吗?”将帕尔哈提心中的这团火再次点燃。纵使是在现代都市中,足球作为一个梦想,都会经历重重阻碍,更何况是一个遍地黄沙的喀什和田。

喀什和田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足球场,这里的大人们最初是用孩子在游戏的心态去看待踢球,然而当大人们发现孩子把踢球当作一个真正的梦想的时候,大人们又开始琢磨着如何扼杀这个不靠谱的梦想。

其实家长们的拒绝的态度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毕竟在地广人稀的新疆,有无边的沙漠,还有种不完的地和放不完的牧,没有专业的训练,没有配套的设备,谁会相信这个梦想是靠谱的呢?

然而帕尔哈提即使在面对领导质疑、家长反对,甚至失去爱情等重重阻碍,都没有让他放下教孩子踢球这个梦想,因为只有他真正看到了孩子们的潜力,事实上新疆人个高精瘦,身体素质远高于国足,甚至不输欧洲人,充分具备了踢好足球的天然条件。所以他不遗余力的教孩子们踢球,正是填补这块好料子最后一个缺失的部分——训练。

他的坚持很快就得到了回报,这群孩子成功挑战了一场“不可能战胜”的比赛,他们踢赢了一群有高年级孩子组成的对手。这场比赛让所有的大人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甚至从来不看职业联赛的人都觉得这场球精彩,因为他们不仅仅看到了奇迹,也看到了未来。

《奔跑的少年》是一部讲述面对梦想前路重重困难,迎难而上,打破陈旧观念的电影,事实上拍摄这部电影的困难和它所反映的主题是一样的,南疆的人文与地理环境对电影拍摄造成很大的困难,作为以大陆为主的主创团队,要克服水土不服的情况下拍下这样一部视听语言具有高度默契的电影,实属不易。

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里,这支由帕尔哈提在重重困难和恶劣条件下辛苦带出来的“梦之队”已经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足球比赛的冠亚军,未来他们将逐渐成长,成为国足的主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带着国足走向强盛与辉煌。

这就是坚持梦想得到的回报,很多人为了功利与利己主义放弃了梦想,因为他们不相信奇迹,然而唯有梦想能够创造奇迹。直到人成熟以后,方知人生有多遗憾,就有多少噩梦缠身。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勇追梦想,不留遗憾!成功与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全力以赴追求过,此后外界莫欺少年郎,少年愈挫则愈强。

2019《奔跑的少年》观看心得

“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看影片《奔跑的少年》,有一个词汇贯穿全片的始终,有一种期冀也时时激荡着我们的内心,那便是——梦想。

《奔跑的少年》是一部关于梦想的影片,讲述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个新疆村庄里,一颗“天赐”的足球,改变了帕尔哈提和他班上十几个孩子的命运的故事。片中的帕尔哈提老师,童年时期便有一个足球梦,却被他的父亲无情地捏碎。直到成年后,当了小学老师他,在学校成立了“梦之队”足球队,又将这个梦想寄托于孩子们的身上,并向着遥远却闪光的梦想,一步步迈进。

《奔跑的少年》改编自真实事件,片中的人物都有原型,由此也让这部影片显得更加饱满与真诚。影片的剧情和人物,都非常朴实,他们生活在和田地区的墨玉县,身处沙漠边缘,却又是水果之乡,广袤的视野和甜蜜的味感,赋予了人们多姿多彩又坚韧好强的生存。片中的“梦之队”足球队也是如此,虽然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来说,踢球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们甚至连一双合脚的球鞋都没有,更多的时候,是光脚在踢球,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他们奋进的步伐。

用帕尔哈提老师的话说: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梦想,而帕尔哈提,则是助力他们梦想的推进剂。由此,当孩子们光着脚在沙漠中训练,光着脚上阵与其他球队比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更是一颗颗奔腾的心。

不过,在比赛中,胜败乃兵家常事,“梦之队”的进击之旅,既有让人激动不已的高光时刻,也有点球大战中的缺憾失利,但胜负从始至终都不是影片所关注的焦点,唯有为了突破阻障而努力的冲击,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能,才是最振奋人心的存在。不仅孩子们,身为主心骨的帕尔哈提老师,也在组建和训练球队的过程中,备受生活的历练,无论是父亲的不解,还是爱人的离去,都是一场场严峻的考验。

我们总是把梦想挂在嘴边,总是以为,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就在唾手可得的地方。电影《奔跑的少年》却更真切地告诉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有的梦想,都要一步步踏实地去实现:“他们踢球时,眼睛里的那份光,是生命的激情”,帕尔哈提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燃烧的热情,我们也由此看到了他们对于梦想的执念与执着。只有将梦想与命运交织到一起,才能感受到澎湃的生命之曲。这也正是《奔跑的少年》这部影片的灵魂所在,人物的命运,球队的前程,由小及大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奋斗与拼搏,也正是这种孜孜以求的不懈努力,能够让我们得以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小人物,大世界,在很多层面上,其实是相通而的。

看过影片之后,片中的很多台词,依然震耳发聩的在脑间回响:“梦想不是胡思乱想!”、“坚持不了的梦想都是幻想!”……当孩子们,用自己的激情与汗水,赢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一步步的行进在更光明的巅峰之路时,我们情不自禁为他们而动容,也正如片中所说,当我们度过了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成长岁月,回首遥望时,是否留下过遗憾,又能否感谢当年的努力呢?这是一个问题。《奔跑的少年》的故事热血又励志,但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风景民俗电影,故事的服、化、道非常有民族风格,摄影、沟通也极具美感,不仅通过多种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梦之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奔放与坚韧,而且也将边疆美景尽收眼底,包括绵延的胡杨林、茂密的葡萄架、热闹的集市、朴实的劳动人民,甚至还有静谧的星空,都美得让人心醉,看《奔跑的少年》,不啻为一段心灵的涤荡之旅。

2019《奔跑的少年》观看体会

《奔跑的少年》是一部讲述面对梦想前路重重困难,迎难而上,打破陈旧观念的电影,事实上拍摄这部电影的困难和它所反映的主题是一样的。光着脚上阵与其他球队比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更是一颗颗奔腾的心。

小学生看留守儿童电影有感 篇12

2019《攀登者》观后感

“我在这儿守了十三年,你们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吗?”日前,电影《攀登者》发布预告片张译版人物预告片。短短一分十七秒,张译扮演的曲松林有坚守13年的委屈,有面对队友牺牲的担当,“如果你又想哭,可是你忍住了,这可能是一个男子汉应该做的事情”;有面对珠峰的勇气,“就算你让一万个人拉住我,我照样还是要冲上去”;还有对战友的生死情谊,“方五洲收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画面里,还有他赤着脚,在八千多米的寒风中无畏攀登,为国登顶,寸土不让。

回忆这所有,张译说《攀登者》的拍摄难度,在他过往所有作品里,“起码排前三”。

说角色:性格小瑕疵

“曲松林是和方五洲还有杰布这三个人共同在影片当中的1960年代表全中国第一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作为三个登顶的队员之一,在这个登山过程当中,因为受伤,所以他的脚趾被截肢了。那么从山上下来之后,他就变成了总教练,负责了1975年的第二次登顶珠峰的训练。”张译分析说,“我个人觉得,这个人物是带有一定的性格和一点点小瑕疵的一个英雄。归根结底他是一个英雄,只不过是在他变成英雄的这个道路中,走了一点点小小的弯路。但是怎么能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我觉得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幸好,曲松林原型屈银华的家人让他在拍摄初始就多了一份信心去完成好角色。“屈红大姐(屈银华女儿)给我发了好些她爸爸的照片,一张他坐在沙发上看书的照片我印象特别深,她告诉我说,‘看我父亲的脚趾,齐齐地被截掉了’。她跟我聊完天后,就去了自己家的灵堂,对着她爸爸的牌位,告慰他爸爸说,‘有人在拍你们的故事的电影,然后是张译演的你’。还给我拍了一张她妈妈的日记,2014年老太太写的日记,上面写的是:某年某月某日,有人来采访老屈,采访人:阿来等。这个日记的照片现在我手机里还有。”说起这些,张译说家属的信任让他更加坚定,“相信我可以走进屈银华,走进那代攀登者。”

忆表演:这次难度大

预告片中,张译赤脚在海拔超过八千米的雪地里,爬上队友的肩头,也爬上珠峰最难最险峻的一段山路。

现实里,因为冻伤,屈银华老人失去了自己的脚趾,哪怕实拍只是在废弃的矿场建起的“雪山”上,张译仍心有戚戚,“你穿着鞋的时候是无比幸福的”。

回忆起拍摄时候的寒冷,他说:“当你脱掉鞋子,开始有点冷,因为风很大,脱掉袜子的时候就开始彻底变得很冷了。然后你把它放到雪山那一刹那,它真的不是一根针在扎你,它也不是一堆针在扎你,它好像是有几把刀子在划你的脚,划你的脚心。一开始的几秒钟是可以扛的,大概超过十秒左右就不行了,就是站都站不住了。但是你要把戏演完。”张译说他要感谢“演员”这个行当,因为在导演喊停之前,演员没有权利蹲下、躺下、卧倒,把脚离开雪面,“你是没有这个权利的,你必须要听到那一声宝贵的‘停’。而且还要感谢‘演员’的一点是,其实很疼,但是你会因为你的人物、剧情、规定情境,你忘掉了疼,这很奇怪。”他说真正痛苦来自于那声“停”之后,“那天一喊‘停’,我直接就摔在地上了,把脚抬起来的时候,那种疼是钻心的,是喘不过气来的,也是一个很好的经历。”

于是1975年再当总教练的时候,失去了脚趾的曲松林就变成了一个瘸子。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平时在现场,无论正式实拍、走位排练,还是正常的行走,只要张译能想得起来的时候,他都尽量以一个瘸态出现,“所以吴京老师就笑话我,说我是瘸神”。说到此,张译哈哈地笑了,似乎全然不记得自己为这个角色在好几个月时间里付出过的辛劳和疲累。

聊吴京:生死好兄弟

聊起其他“攀登者”,张译说自己会特地去“偷师”章子怡的现场回放,“虽然她不老,但是她真的是一个戏骨。你能够瞬间通过她的眼睛,明晰地看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开玩笑说不知道自己跟胡歌谁年纪更大些,“但是他个子比我高,出道比我早,不过他的脸上有那种孩子般的纯真。”而且在这个敬业的工作团队里,胡歌、井柏然都是那种特别努力、敬业的青年演员,“无论是拍哪一个演员,带不到他,你能看到搭词的这个行列当中永远有胡歌,就他永远默默地坐在那里。”

但要说整部电影里最让张译“服气”的还属吴京。“吴京老师扮演的方五洲,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他也是我们第一次登山和第二次登山领军人物,是攀登精神的代表。曲松林在第一次登顶的时候,因为遇到了一些危险,是被方五洲救的,他们俩是一对生死兄弟,但是在中间的未曾谋面的13年,他们各自的生活有了极大的变化,两个人也有了一些小小的意见上的不统一,闹一点小别扭,但是在最后终于在登山之前化干戈为玉帛,抱在了一起,依然回归到了生死兄弟的这样一个状态。”从张译的恳切的语气里,不难发现“吴京老师”不仅是同行间的客气友好,更是心底的一份尊重和佩服,“他的表演是准确的,是精准的,而且是能够比我们这些旁观者,以及观众,提早了半步的。他还不提早你一步,他就提早你半步。”当然,这样的精准源自吴京对工作的执着,张译回忆说:“我们俩在一起聊天,我都服了他了,就是十句话,九句半是说我们现在这场戏应该怎么办,你应该怎么演,我应该怎么演,我演完了你怎么接招,你出了招之后我又应该怎么接,来,大家演一下。”他说这样的讨论经常在吴京那间被剧本、草稿和剩菜剩饭占满的屋子里,从半夜十一二点一直“眉飞色舞”地聊到凌晨两三点,然后两人六点又要起床出工,“我跟他在一起,累是累点儿,但是我学到好多好多东西。”

2019《攀登者》观看影评

这个国庆,硬汉吴京又带着他的《攀登者》来啦!小扒可是非常期待呢,因为这个电影可是少有的以攀登为主题的电影,而且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吴京继《战狼》系列和《流浪地球》后,已经成为小扒心中的票房保证了,这种主旋律正能量的电影,吴京从没让观众失望过。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和《中国机长》三部电影在国庆档中备受瞩目,尤其是《攀登者》和《我和我的祖国》,汇集了大量明星,可谓是看点多多。为了这次的国庆献礼,三大剧组都非常用心地筹备。

《攀登者》作为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之一,为了展现真实的景致和环境,真实还原英雄们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难关,这部电影所有的场景都是在珠穆朗玛峰上实地取景,摄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员们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戏。

这部电影的主角们都是小扒耳熟能详的敬业演员,有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和井柏然,他们都是业内拼命三郎的代表,即便是这次在珠穆朗玛峰上,他们也毫不例外地展现了自己的敬业态度,让小扒十分敬佩。

尤其是吴京,本来就有腿伤,而腿伤最惧怕的就是寒冷,不等腿伤痊愈,吴京又说这么多危险的动作他也不好意思用替身,便全都亲自上阵了。

他在大雪中摔摔打打,奔跑跪下跳跃,结果腿伤又加重了。看到最新的片场照片的流露,吴京带着夹板拄着拐杖在片场走路。

即使腿伤还没有痊愈,他也坚持拍戏,在山峰上拄着登山棍缓慢前行,小扒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剧组中的人都称赞吴京敬业,是他们的中流砥柱。

《攀登者》的拍摄环境由于是高原实地采景,所有演员都要背着氧气瓶和行囊等登山装备拍戏,大概都有17公斤重,大概有60,70度的陡峭山峰,他们都要亲自攀登,小扒为他们的敬业精神点赞。

看到《攀登者》最新的杀青照片,这些敬业的演员们一个个都胡子拉碴,晒出了高原红,真的是饱经沧桑啊。

张译在这部戏中饰演吴京的生死兄弟,零下二十度仍要饰演赤脚爬雪山的场景,在张译的个人预告中,他赤着双脚踩在大雪里,从吴京的背上向上攀登,双脚冻得通红,可他还是笑着说我再演得更好一点就不用拍那么多遍了。哎,小扒看着都觉得肯定脚都冻痛了。

在井柏然版预告中他接受训练练习攀爬,一遍一遍快速攀爬木梯,不小心从木梯上滑落,手被划破了好几个伤口,仍微笑着抱住工作人员说自己没事。为了呈现最真实完美的镜头,在大雪里摸爬滚打,嘴唇都冻裂了。

在官微晒出的片场小花絮里,吴京特别调皮地说别人台词错了,还笑称自己是在《流浪地球》中和老戏骨吴孟达学的。

吴京说吴孟达来片场演戏都不需要剧本,台词记得清清楚楚,连对戏演员的台词都记得,吴京笑称老戏骨现场教他演戏。小扒觉得好笑的同时又觉得欣慰,看来美好的品质一直在敬业的演员中传承着。

胡歌是《攀登者》剧组中的开心果,拍戏过程中他为了使一个摔倒镜头无可挑剔,反反复复演了好几遍,背着17公斤重的登山行囊在雪山上翻滚,整个人十分狼狈,但还是笑着对导演说不能算了,再来一条,力求完美。

他们都是非常敬业拼命的演员,为了给祖国献上最美的礼物,为了给那批勇敢无畏的登山队致敬,他们也亲自上阵在雪地里摸爬滚打,那一刻演员们也许是狼狈的,却也是令人敬佩的。

2019《攀登者》观看心得

电影届的传奇人物不得不提吴京,谁也没有想到,身为演员的他,首次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就大获成功。不仅创下军事题材电影的票房纪录,吴京还凭借此电影获得多项奖项提名。拍电影本就不是易事,拍电影的续集就难上加难。不仅要延续观众的口碑,还要突破自我。然而吴京并不怕亏本,决定再次执导《战狼2》。他在片中饰演英勇果敢的铁血硬汉冷锋,还带火了张翰、卢靖姗。这部电影的成就再破新高,吴京彻底声名大噪。最新电影《攀登者》同样备受瞩目,攀登者为国登顶,历经艰辛。

只要是吴京在的电影,就成为质量的担保,他成为观众心目中最受期待的导演、男演员。吴京在电影届的贡献不可谓不大,然而他并没有被名利所迷失,仍然投入在电影事业中。全新准备的《攀登者》更是大牌云集,题材之新颖和惊险也是前所未有。《攀登者》中章子怡、张译、甚至还有成龙的出演。这也是胡歌首次挑战大银幕的作品,一众演技派加盟,实力不容小觑。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在放出的吴京版人物预告中,吴京在冰天雪地中带伤上阵,却被质疑炒敬业人设。

吴京的地位和成就,并不需要炒作为自己营销。换个角度来说,就算是炒作,也要敬业了才能炒。他在电影中赋予的意义深远,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登上珠峰。表达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及宣布国界线和领土的归属权。最让人敬佩的是,原本就有腿伤的他,为了还原真实度,戴着夹板、拄着拐杖拍戏,大量的激烈运动加剧了他的旧伤。吴京拍戏的拼命再一次证实了,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认可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流量当道的世代,吴京用自己的硬汉风生生地“杀”出一条道路,这种敬业的态度根本不是流量艺人擦破皮的伤口可以媲美的。

2019《攀登者》观看有感

拍戏用替身,这是一件正常的事,也是一件普遍的事,这因为任何一个主角都不是万能的,他们肯定有演不好戏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原因。因此合理运用替身,这是对电影有好处的。

在拍摄《攀登者》时,吴京晒出过一张与替身合影的照片,结果照片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都开始质疑吴京,说他也开始耍大牌、不敬业,把辛苦戏都让替身做了。但吴京用替身就真的像大家想的这样吗?近段时间在一次采访上,对于这个质疑,吴京作出了回应。

吴京回应表示“虽然因为腿伤也许不能发挥到完美,但欣慰的是动作都是自己做的”,由此可见,他在拍摄《攀登者》遇到有难度的动作戏时并没有用替身,看来真相和大家想象的有些不一样啊!

当时吴京大意说了自己由于腿伤行动不便,因此只能找替身拍,那样才能给观众展示更好的视觉体验。不过对于一些危险戏份,像雪崩这就只能自己去完全,如果让替身拍自己就感觉过意不去……

吴京为了演好《攀登者》方五洲这个角色曾在最冷的时节前往海拔5200多米的冈什卡雪山进行攀登训练,那时他刚做完手术腿伤还没恢复好,仅仅为了体验角色便不顾伤痛一个人背着包就去了;正式拍摄任务量大导致吴京腿伤复发,前一天刚在国外紧急治疗完,回国后他马不停蹄又直接去剧组了。这样的吴京,大家真的好意思黑他吗?

2019《攀登者》观看体会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是今年“国庆档”最让人期待的三部大片。这三部电影都是在9月30日上映,而且都是由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主题宏大、剧情引人入胜,幕后制作班底以及演员阵容也都很强大,可以说实力不相上下,共同造就了今年这个“史上最强国庆档”。

眼看离上映时间越来越近了,各种期待和猜测也越来越多了。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三部吊足观众胃口的大片究竟好不好看。

虽然《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点映”,但还是有小型点映的,据了解,《中国机长》24号开始点映,《我和我的祖国》28号开始点映。而在“点映”之前,三部电影已经做过几场试映了。这意味着,有一些观众已经看过这三部电影了,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评价的。

首先来看被认为最“稳”的《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说是最“稳”的?总导演陈凯歌带领国内7位一线导演共同执导了这部长达2小时38分钟的电影,这黄金阵容可以说让人对影片的质量非常放心了。此外,数十位知名演员加盟也为这部电影增添了很多看点,有葛优、黄渤、佟丽娅、张嘉译、张译、王千源、杜江、宋佳、吴京等等,个个都是演技实力派。而且之前《我和我的祖国》光是放出几段预告片就让很多网友泪流满面了。

早前,《我和我的祖国》在北大举行了路演,做了其中一段正片“北京你好”的试映,把在场的同学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哭着、笑着、感动着、自豪着,最后一起鼓掌,站起来合唱千人版的《我和我的祖国》。

一位有幸在现场看过试映的大V评价道:“这段正片丢到11年前当奥运专题片一点违和感都没有,能让观众有切身感受很难得,老实说超乎我的预期”。同时他表示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担忧是如何将7段正片完美衔接,毕竟每段正片的独立性太强了。

接着看《中国机长》的试映口碑。《中国机长》是整部电影做了试映,而且试映好像还举办了挺多场的,微博上已经有不少“看后”的评论了。其中一位网友给出4星的打分,并且写道:“真男人,拯救世界,按时回家。机长真牛”。

另一位认证为“知名影评人”的大V说影片的代入感极强,让观众仿佛经历了一次九死一生的洗礼。影片的剧情、节奏也都很不错,步步惊心、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还有一位看过的网友给电影打出了4.5星,表示电影节奏与情绪调动俱佳,紧张刺激,值得鼓掌。

最后来看预售票房暂时排在第一的《攀登者》试映评价如何。《攀登者》举办的试映会很少,可能只有少数的业内人士看过了,所以目前没有太多评价流出。

不过,近日网上还是曝出了一条《攀登者》的简短影评。该评价表示电影还是很不错的,井柏然那条感情线挺感人,胡歌很帅气,但整部电影不如吴京前一部电影那么燃。

当然了,这条评价中所谓的“燃”其实是相对的,因人而异,《攀登者》本身的故事应该来说是热血、勇气与悲壮并重。

上一篇:关于印发《城市建设档案馆目标管理考评办法》的通知下一篇:发展小微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