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反思议论文

2024-06-09

善于反思议论文(共11篇)

善于反思议论文 篇1

五丰铺第二完小 邓要群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r。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挚效能的过程。简单地说,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对此,我想谈一谈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一点感受和启发。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依稀记得刚从师范毕业归来时的雄心壮志: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不管他们犯了什么错,自己都要耐心的去辅导,用自己的循循善诱去使他们改正错误,使他们的童年生活如花朵般美丽。可真正从师范的校门跨进小学的校门,听到了同办公室老师对学生的大呼小斥,忠言相告:“你们年轻人一开始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不要给他们好脸色看,不然他们会欺侮你的!”“在班里一定不要对着他们笑,你微笑他大笑,你大笑他狂笑!’’这种话听多了,却把自己的雄心壮志全推倒一边去了。

我在课堂中不敢对学生笑,整天一幅严肃的表情,就这样班里的纪律很好,学生也很“听话“,领导也经常表扬。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令我的心里波澜起伏,久久难以平静,刚毕业时的豪言壮语又历历在目,新课改的种种理念也在我的脑海中回荡,让我不得不静心认真思考。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二年级学生每次都是统一到图书室去借阅图书,又选一个统一的时间归还。每次望着同学们捧着书拿爱不释手的样子,那如饥似渴的表情,我的心都在震撼:学生的求知欲是多么强呀!可这一次还书的时候,却有一个女生把书弄丢了,我一听很生气,责令她再重新买一本。一是为她这么不珍惜爱护书而生气,再是想让她养成一个犯了错误要想办法弥补,要负责任的习惯。可一次、两次„„她还是没有带来,满脸委屈的说她家里没有,她妈妈又不给她买。而我却丝毫没有在意她的委屈,生气的对她大声呵斥道:‘‘下午再不带来,别来上学了!”她一听就吓得哭了,而我却浑然不顾她的心情,觉得自己没有错,埋怨家长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就这样她下午仍然没有带来。不得已我把她的家长请到了学校。一听家长的话我觉得自己真是愧于为人师表。她家有两个孩子,她还有个小弟弟,她妈妈忙于照顾小弟弟,无暇管她,而她在家却是个懂事的孩子,回家写完作业就帮妈妈照顾孩子。丢书的事她跟妈妈说了,可她妈妈不相信也没放在心上,再加心情烦躁,也是对她冷言冷语。可有一天晚上睡觉 时,她妈妈却发现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嘴里不住的嘀咕:·怎么办呢?怎么办昵?”她是在为怎样向老师交代犯愁呢?_个二年级的学生竟会发愁到躺在床上睡不着? 听了这些事,我内心开始深深的自责:我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的处理这件事呢?我为什么不早跟家长联系昵?我为什么会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负担呢?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怎能承受这样无端的压力昵?本来我的初衷是让她能明白自己犯了错误要自己想办法弥补,想让她养成一种做事负责任的习惯,可仅仅因为我的粗暴态度,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那么大的伤害!可想而知,她这一个星期的日子是怎样度过的。老师、父母没有一方为她着想,没有一方去用温情来对待她,我都有点难以想象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她的妈妈开始自责自己,而我这个人师表的班主任,不更应该受到责备吗? 自责之余想起了自己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想起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老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有过错的学生。而我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验教师,真的应该受到深深的责备。我主动找她道了谦,我想我应该向全班同学认错,请他们原谅我平时的粗暴态度。

善于反思议论文 篇2

新时代、新背景下的老师要积极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并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运用理论知识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在学习中深刻反思, 认真消化, 并及时付诸实践。老师的任务再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和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当今社会开放, 信息资源极为丰富, 学习渠道多样化, 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能比拟的, 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等多种途径获得多方面的信息, 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所以, 在拥有知识方面,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 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学习;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会学生学习。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 还应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如果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 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 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的整体关怀, 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李镇西说:“对一个教师来说, 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 一个叫情感, 一个叫思考, 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 忘我的工作, 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 科学而理性地设计, 实施自己的教育, 同时不断的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这里, 李老师提到的“教育思考”其实就是“教学反思”。

教师应积极的设计教学方案, 注重平时教学实践的积累, 可以在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反思, 提高教学预测能力和设计能力;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教学行为反思, 培养应变能力;还可以在教学后进行过程反思, 提高针对课堂的评价能力和总结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也该尝试各种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找到最适合学生能接收的教学模式, 并能够形成互动式教学, 激发学生去思考;学生的回答也能够与老师的知识交融, 激荡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精神去学习。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 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作为教师应该千方百计的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 悄然实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 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 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用心“施教”, 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老师对本职的热爱, 对学生的关切, 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 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 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 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 而在于关爱, 关爱的方式决定关爱的品质, 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 作为人的价值和尊重, 尤其是那些有过错、有严重缺陷的学生, 他们或是不愿意守纪律的约束, 或是缺少修养, 或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或是不爱学习, 成绩极差, 他们经常受歧视、挨批评、压抑自卑、逆反情绪重, 逐渐变得冷酷、孤独。尽管有些后进生妄自尊大、旁若无人、为所欲为, 但内心是空虚的, 这正需要教师用真挚炽热的爱, 去弥补和温暖他们, 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信任,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爱中有严。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现在的学生都非常敏感, 老师是不是真正的爱他们, 他们很容易感受到, 所以老师需要“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 和他们交朋友, 让学生觉得你是值得信任的, 感到自己在老师眼里最重要, 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 越来越有同情心, 越来越有责任感, 越来越有教养。老师只有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才能健康的成长。

善于反思议论文 篇3

善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升专业水平

有效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的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的一种总结,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是教师发展的基础,是每一位优秀教师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作为一个教师在授完一节课后,必定会有很多感悟,如组织教学、教学机智、教学过程的起承转合、多媒体教学技能的运用、与学生互动交往的失败与成功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对比想法。要反思哪些在教学过程中是成功的,值得今后教学继续落实;哪些是应改进,有待提高的。例如教学过程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煤”“声媒”“光媒”一个不少,学生讨论问题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是否流于形式,小组讨论是否有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都应在课后及时地做好反思、总结,写好课后札记。

善于学习,在认识借鉴中提升专业水平

要善于向同行学习,通过借鉴他人来完善提高自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需要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成果。作为教师,要想提高,一定要抛弃“文人相轻”的陋习,更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多欣赏和借鉴别人的创造,善于吸收、转化、创新,才能不断促进自己发展。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校内向同科组的老师学习,更要走出去,向名师名家学习。如果学校的条件有限,可以学习的对象不多,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如网络等,认真观摩、借鉴名师名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前瞻的教学成果、创新的教学设计等,为己所用。

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交往中发展提高自己。现代教育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随着学科知识的不断分化,每一位教师的相对知识范围会越来越小,而学生接触的信息却越来越多,视野、观点也越来越广。在某些方面,教师不如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放不下身段,不肯承认自己的无知,只能让自己更加无知。只有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在师生交往中与学生同时学习提高,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

善于研究,在研究探讨中提升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能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总结,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的本质,并将研究的成果用于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倡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就更应该树立这种研究意识,有研究的方向和课题,有为达到研究成果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意志。否则,作为教师都不做课题研究,何谈指导学生去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要指导学生进行“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本人,就应对毛泽东诗词的内容主题、表现技巧、语言特点等各方面了如指掌。只有先进行研究探讨,才能真正意义上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进行课题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要善于同“课后反思”的内容联系起来,抓住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或教学矛盾最突出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课题研究可以是课堂教学层面的,可以是文本教材层面的,也可以是学生学习层面的,更可以是当前教育中的热点难点话题。教师要规划好每个学期自己应研究什么,达到什么效果,要做到有计划,有实施。如果做到了这些,相信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水平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善于总结反思的名言 篇4

2. 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什么结果。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

3. 自己不弄清楚,还说别人欺骗你。

4. 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

5. 地球是滚动的轮子,太阳是年轮的轴。

6.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

7. 人一生有许多的机会,只是看自己是否能把握住,珍惜眼前所看到的,满足目前所拥有的。我们常常为了一个机会,而错失了更多的机会。

8. 我的文字,就是你踩过的脚印。

9. 人类的智慧是伟大的!它可以让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也可以上人在希望中设置绝望。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间带着一丝希望掺杂着绝望在奔走。

10. 不要把时间花在对失败的叹息上,那会是更大的失误。

11. 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命运抗争!

12. 其实,生活就是一种幸福,是生活教会了我感受幸福。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篇5

李凤

武汉之行,收获颇多,感触最深。印象最深的一点便是:作为教师,需要反思。那么,该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呢?

一、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 有效的行为才能创造价值,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反思自己的备课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反思自己的授课方式是否调动了每位学生的注意力,自己的课堂是否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为学生接受,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反思今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所以,对于学生的反思应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常态。

二、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学习者

做一辈子教师,就要做一辈子学生。教师职业注定要“活到老,学到老”。首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专家学习。其次,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如计划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有关的教育专著,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隔一段时间与外校的同行进行一次交流等,通过阅读,聆听,实践提升文化素养和教学技能,避免职业倦怠。

三、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创造者

今天的教育,已不能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和技能之上,而应该把学生的探索欲望,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所以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应试技能和方法的传授上,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满足学生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好学生,做好教育的弄潮儿。

四、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学生的知心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唯有与学生的心灵和谐共振,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学生做错事,我们要理解学生,与学生达成共鸣后,再去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导。这比严厉的训斥更有效。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们,从尊重爱护他们出发。此外,我们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课堂上是否有一个关爱的眼神,是否有一句信任与鼓励的话语。因此,做学生的知心人,就是要给学生阳光,让他们灿烂。

五、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研究者

研究,不是专家的专利。每位教师都有研究的权利。研究可以小到一次活动的小结,一次微课题的反思,大到做课题,写论文。课堂教学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需要不断地反思与研究探索。我们要反思自己在平时工作中是得过且过呢,还是不断寻找在教学上的突破,以达到精益求精?我们要反思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是否都追根溯源等。有反思,有研究,教育教学才能推陈出新,充满生机和活力。

领导干部要注重并善于反思 篇6

陶建平

【摘要】强调要注重反思,是因为时常内省自反,自身才德必然增长;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毫无疑问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平顺和心气的平顺。善于反思,就是要注意反思的方法、途径:挫败之余,认真反思;得意之际,加意反思;由他人毛病反求诸己;面临非议,先行自反;与人相处,不妨示弱;善用日记为反思助力。

【关键词】 领导干部反思重要性方法

对于反思,人们往往是听得多、想得少,知道得多、做到的少。所以,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推动的课题。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此问题略作阐述。

1.时常内省自反,才德必然增长

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发展,这就离不开时常内省自反。明朝著名学者、官员吕坤指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1。他主张在工作、生活中不管是遇上“人不可我意”,还是“我不可人意”的情况,都应该多从自身去找原因:有时你觉得别人让你不高兴、不满意,也许原因并不在于别人而在于你自己,因为你器量不够大,如果器量大一些的话,就能够包容别人的某些不足、缺陷或过失,不会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甚至为此发脾气、不满意;相反,你不能让别人满意,很可能是因为你能力不够强,没能把事情做到位,不要动辄归因于外,而要时常反思自己,一次次反思经历下来,自身的才德必然会获得长进,从而变得更加优秀。“所谓优秀,就是男人或女人愈来愈反求诸己而不苛求他人”2。在这里,作者实际上是把反思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一个注重反思并善于反思的人,势必会是一个优秀的人!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琢磨的。反思是我们从以往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增长能力的主要方式。任何东西,没有

1.[明]吕坤《呻吟语》卷二.岳麓书社1991版第103-104页。

2.吴瑾、李澄怡《有效管理座右铭――管理大师谈管理》,南海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89页。

经过理解就永远不可能为你所拥有,而真正的理解来自对自己经历的反思。“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能从中吸取点经验教训„„一个人如果不对自己的经历加以思考、分析、审视、质疑、反思,并最后理解,那么这些就并不真正是他自己的经历”1。不要让以往无痕消逝,要从经历中寻求有益启示!

2.涵养反思良习,有助平顺无疑

俄罗斯教育家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曾经比喻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殖,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他强调的是,良好的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而领导者最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之一就是反思。因为涵养反思良习,能够有助于领导干部实现平顺。平顺有两层意思,一是路途平顺。正如明人吕柟所言:“人能反己,则四通八达皆坦途也。若常以责人为心,则举足皆荆棘也”2。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总有责怪别人之心,动不动就怪这怨那,所有被责怪、被埋怨的人都有可能对你有负面的看法,甚至导致你障碍重重、寸步难行。有人主张,要判断一个人的前途,不必给他看相、算命,就观察他在工作、生活中是习惯于反思自己还是归咎于人。动辄归咎于人,他必然树敌很多,必然障碍重重,因而就必然谈不上有多好的前途。二是心气平顺。许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自己与他人发生冲突、闹不愉快,往往双方都会愤愤不平、气鼓鼓的。但是,一旦开始反思自己,想到自己在此问题上的过错、责任,往往就变得相对地心平气顺。正如清朝名臣陈宏谋所说:“仕途顺逆,百凡皆有定数,只能尽其在我,自求无愧,不必尤人,亦不可尤人也。平心而论,虽或事出意外,亦必所处不善,有以招之。返观内照,其理自见,其气自平”3。而能够做到“见理平气”,就能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看待别人,就有助于自己的发展进步和人际协调、合作。美国学者梅尔•吉尔在《非常识》中说:“怨恨是一只危险的气球。如果你一直向他吹气,那么怨恨就会像所有气球一样不停地膨胀、膨胀,最终‘嘭’的一声爆开。怨恨的起因是我们对身边的人和我们所关切的事不切实际的期望。多数时候,我们认为其他人才是问题的原因,所以当问题发生时,我们便会十分愤 1.[美]华伦•本尼斯《怎样成为领导》。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2.【明】吕柟《泾野先生文集·语录》。

3.[清]徐栋《牧令书》卷1.恨„„我们往往把95%的注意力放在我们之外,放在别人身上,而只有5%放在自己身上。所以实际上,我们把最终发生的恶果归咎于别人,让自己跟它毫不相干。„„如果我们能把这一比例对调,把95%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只把5%放在别人身上或者别的东西上,那么‘怨恨’这个危险膨胀的气球、这个将近要爆炸的定时炸弹就会自动放气、自动拆除”1。要让怨恨这一“危险膨胀的气球”自动放气,就得多些自责自怪,少些归因于外。惯于归因于外,会让我们持续受害、悄然受害,让我们最终变成水煮的青蛙。因为惯于归因于外,实际上就是习惯于向外找借口,而“找借口的最大问题在于,一旦你习惯了找借口,你就不愿意去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你变成了一个受害者”2。这番话尽管是一个美国人说的,但对于中国的领导干部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说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有些人往往习惯于归结到体制、客观条件等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固然是起作用的,但不可否定的事实是,在同样的体制下,在同样的客观条件当中,不同的干部的表现、作为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干得有声有色、卓有有效,而有些人则长年累月没有什么作为,没有什么出息。这种差异恐怕在任何一个地方、单位都存在。这种现象提示我们,真的不能什么都归因于外,因为那说不过去。

3.把握反思要妙,求得利好实效

第一,挫败之余,认真反思。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反思就是成功之父。仅有“失败”这个母亲,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生下“成功”这个人见人爱的“后代”。只有父母亲结合起来,失败-反思,失败-反思,才能生个一个个“成功”,因为成功的种子来自于反思。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才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一个肯于反思的组织才是值得合作的组织。在一个组织里,不怕出现问题,就怕不能正确对待问题。学习型组织一定是这样的组织:出了问题,这个部门首先要反思自己,我哪里没有做好,以后要如何改进;那个部门要反思,我们支持不够,今后怎么避免;其他部门也反思自己,我们配合不力,以后怎么调整?经过不断的反思,修正不妥之处。在此过程中,组织和个人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这

1[美]梅尔•吉尔在《非常识》,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第170页.2[美]杰拉尔德•W•福斯特《责任制造结果》,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个意义上说,“事后诸葛亮”也不妨当一当:未卜先知固然妙,事后诸葛也必要!悟出成败关键时,亡羊补牢不算迟!

第二,得意之际,加意反思。美国领导学大师华伦•本尼斯指出,“经常是失败促使人们去反思。而当人们一帆风顺、春风得意时,很少坐下来反思。而越是得意的时候,越应该坐下来进行反思。要是总等到犯了重大的错误之后才反思,那往往会流于两种结果:其一,因为你正是灰心丧气的时候,很难达到最好的效果;其二,你容易只见错误,不见成绩”1。完全否定过错、失败之后的反思未必可取,主张得意之时更加注重反思则不无道理。唐人杜荀鹤《泾溪》所谓“泾溪石险入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表达的正是此意。小心谨慎,多加防范,过激流、闯险滩也能一路平安;疏忽大意,思想麻痹,在平流无石之地也可能身陷悲剧。这是沉思历史和大自然所得出的真知灼见。这对于一些正处在上升时期的中青年干部尤其具有警醒意味:有些人就是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时候,不注意反思,产生膨胀的心理,似乎荣誉、地位、职称、职务、金钱、美色都该自己得到,似乎全世界都欠自己的,最终把前途断送在自己手上,导致“坦途沉沦”的可悲下场!

第三,由他人毛病反求诸己。如果你与别人相处,觉得别人身上的某些东西让你难以忍受甚至极度愤慨、不安,那么,你“用笔记下别人身上那些使你感到被严重冒犯了的特点,那些你不能容忍的东西,那些你感觉极度愤慨、极度不安的东西。在这些人格特点上多花一些时间,并且诚实地在自己的人格中认真地审视和寻找它们的踪迹。几乎毫无疑问,这些特征往往就深藏在自己身上,藏在你的人格阴影里。如果那些自大的人让你感到非常恼怒的话,就要在自己的人格阴影里好好找一找自大的影子”2。也就是说,如果别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大,让自己难以忍受甚至非常恼怒的话,就得好好反思,很可能自己也是一个自大的人,甚至正因为自己自大,才会觉得别人自大。由别人的自大,反求诸己,进而发现自己身上潜藏的自大,这对于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是有好处的。

第四,面临非议,先行自反。面对别人的批评、异议,要“回应”而不是“反

1.[美]华伦•本尼斯《怎样成为领导》,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109页。

2.[美]大卫.M.特拉弗斯《领导力的源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页。

应”。反应就是本能的、下意识的反应,就像是一只狗只要听到另外一只狗在叫,它就会叫„„当你被情绪控制时,别人怎么对你,你也怎么对别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如果你觉得别人冒犯了你,你也会还击对方:别人批评你,你就批评别人,别人讽刺、责骂你,你就讽刺、责骂别人。而回应是指你会后退一步,仔细思量别人言语背后的含义,然后就此采取相应的行动。例如,当你感觉受到冒犯时,你可能会问:“我能听出来你情绪不好,你怎么了?”或者,“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能帮你做点儿什么吗?”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时候,你就能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对别人的话仅有下意识的反应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通过运用换位思考的技巧对别人的行为做出恰当回应,则能够使矛盾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1,这对于自己的成长、进步和人际关系的协调都是有益处的。

第五,与人相处,不妨示弱。毫无疑问,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有不示弱的一面。不示弱应体现在自身层面上,即强烈的进取心、高标准的自我要求、战胜困难的勇气,等等。这种“不示弱”是每个干部都必须有的,面对困难、挫折、阻力,我们甚至要有一种不被一切所压倒的气概,不能轻易地低头、认输、示弱。但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又应有示弱的一面。示弱主要体现在关系层面上,即待人谦逊、低调,听取别人意见,坦承自身不足,为失误道歉、承担责任。要做好这种意义上的示弱,必然需要认真的反思。比如,当我们写年终工作总结的时候,绝对不应当通篇都写自己的优点、成绩与贡献,还应当认真想想工作当中存在的缺陷或薄弱环节,找到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和水平提升的空间。

第六,善用日记为反思助力。美国领导学大师华伦·本尼斯指出:“在日记中记下你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你会发现,在你追寻智慧的探索过程中,这个简单的习惯是无价的”2。彼得•凯斯特鲍姆也说:“看看你是怎么工作的,你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把它们写下来。要意识到,书写作为一种自我表达、思考、内省、探询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做出回应的方法,有着不朽的价值。日记仍是一种最有效的自我解救的途径”3。可见,他们是把日记看得很重的。在时下中国官场,提倡写日记似乎已经成为一 1[美]托马斯•D•兹韦费尔《管理就是沟通》,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页。

2[美]本尼斯《领导的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3[美]彼得•凯斯特鲍姆《领导者的内心修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种笑话。广西来宾市烟草局原局长韩峰陷入“日记门”之后,人们往往片面吸取其中教训,对日记不屑一顾、畏而远之。某著名教授在一次讲座中也告诫领导干部们:“你们现在连日记都不能写,你们回去赶紧把日记全部删掉,要写(就)写假的,我告诉你,你一定要听我这句话”。我的主张恰恰相反:领导干部都应该写日记,不要让韩峰把全中国的日记都毁了!广西的韩峰因日记而出丑入狱(根源其实不是日记),全中国的领导干部从此不再写日记,这会对我国领导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我看来,写日记其实是留些时间“自言自语”,让自己在沉静中沉淀、成长。我们经常抱怨这个时代很浮躁,抱怨现在的人很浮躁,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很少抽出些时间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去思考、总结,而是一直忙忙碌碌、忙个不停。一味忙碌,势必盲目!“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这句话值得领导干部三思。“没有停顿就没有沉思,没有沉思就没有远见,没有远见就没有领导。停顿与沉思是通往更加广阔的眼界与更加高效的领导的必经之路”1。不静下来就无法看得长远、走得久远,而写日记正是让人静下来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写日记还是一个梳理心绪、滋养内心的过程,是一个帮助自己清醒头脑、明确走向的过程,这对于自己的成长、发展也是有益的。

作者陶建平,系广西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广西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善于反思议论文 篇7

一、开展课堂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俗话说“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事物不会永远处在最完美的状态, 总会存在着可以改进的地方, 只有不断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教学不是静态的, 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是变动的, 如果坚持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 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 更难以提高教学的质量。由此可见,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反思是十分必要的。高中历史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好处有:通过反思, 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不断探索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思, 教师对自己进行再认识, 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并扬长避短, 为下一次教学活动积累成功经验。

二、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反思的办法

1. 要善于与学生交流, 听取学生意见

在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主体, 因此, 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历史课堂上, 学生往往由于没有学习兴趣, 以致思想容易涣散, 注意力不集中, 而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是与我们的教学模式息息相关的。因此, 笔者常常会定期与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交流,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设计与改进中来,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对每节课进行总结, 及时地做好反思

有些教师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对教学进行反思, 这样的做法笔者是不提倡的。因为时间久了, 就很容易会淡忘些本应该记住的内容, 所以笔者提倡每课一小结、每月一大结。上完每节课后, 教师都应该对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得到的收获等进行总结, 最好是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可短小精悍, 但一定要记下问题的关键所在。时满一个月后, 再将这些课后小结进行整理, 做一个比较全面的阶段性总结, 并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 教师能够更加容易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并及时地纠正过来。

三、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堂教学反思成果

我们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并坚持进行严谨的教学反思后,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反思后的实践。只有将我们反思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了, 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反思的效果, 切莫纸上谈兵。例如, 我们仔细地分析了学生厌学历史学科的现象, 并寻找到了其中原因, 比如或者是因为历史教材内容枯燥, 或者是因为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单调等等, 那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知识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对自己综合素质的一种提升, 以及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同时, 探索运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 如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演绎, 运用多媒体来播放历史短片等, 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因此, 我们不能将好的想法仅仅停留在思考中, 还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 在实践中验证其正确与否,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也是一样, 我们不能仅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简单的反思, 还应该将反思的结果付诸于行动之中。

总之,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 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风.历史教学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

[2]张向阳.历史教学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11.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篇8

一、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

有效的行为才能创造价值,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反思自己的备课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反思自己的授课方式是否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自己的课堂是否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为学生接受,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反思今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所以对于学生的反思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常态。

二、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学习者

做一辈子教师,就要做一辈子“学生,教师的职业注定了要“活到老,学到老”。要做一个有为的教师,首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就需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教师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如计划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有关的教育专著,每周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每隔一段时间与外校的同行进行一次交流等等,通过阅读、反思、聆听、实践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始终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永葆教育的激情,避免职业倦怠。

三、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研究者

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教师不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奴隶,要做教育的研究者,探寻教育的基本规律,探寻教育的科学内涵,教师始终要有一种做教育家的心态。现在的课程改革系统而复杂,内容博大精深,要领会实质、把握精髓,绝非易事。因此,教师始终要研究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何营造班级文化,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何构建学科特色,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等。做课题、写论文固然是研究教育,如果教师觉得很难,一次活动的小结,一次微课题的反思,教育学生的案例的整理,这些都是研究,只要我们教师坚持反思与研究,慢慢的就会善于反思与研究,最后定能找到教育的密码。

四、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服务者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圣地,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身体的时刻。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充当好教育服务者的角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学生做一些服务工作。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服务自己的同事,与同事的和谐发展才能促进自己职业化素养和专业化素质的提高。教师不仅仅要服务学生、服务同行,也要服务家长,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与生活状态,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的零距离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要适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状态,还要对家长普及必要的教育方法,使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

五、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创造者

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创造是生命存在的本质方式。教育在今天,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和技能上,而应该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积极人生,这是教育的使命。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应试技能与方法的传授上,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要不断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做教育的弄潮儿。

六、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唯有与学生的心灵和谐共振,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做错了事,我们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们,教师首先要理解学生,与学生达成共鸣之后,再去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的教导,这种方法往往比严厉的训斥更有效。教师要做他的知心朋友,就要从尊重、爱护他们出发,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是爱自己的,从而引导他们自己主动改正缺点。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在课堂上是否有一个关爱的眼神,是否有一句信任与鼓励的话语。做学生的知心人,就是要给学生阳光,让他们灿烂。给学生力量,让他们奋进。

总之,反思应当成为教师生活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坚持反思,并把我们的反思记录下来,并经常翻阅这些反思,养成好的反思习惯。习惯决定成功,我坚信,具有反思习惯的教师很快就能真正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在教育的道路上,经常反思才不会让教师迷茫,才能真正成为一位教育大家。

初中善于反思议论文600字 篇9

善于反思,剖析自我,成就自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在《劝学》中如是说。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涉猎广泛,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有效的反思来提高积累的质量,有效地提升自己。曾国藩平日喜欢坚持写日记,每天都会回顾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对与错。这个习惯陪伴了他一生,也正是这个善于反思的习惯,使他原本的心直口快、口无遮拦、怒不择言,变为了处处替他人着想。这也使他人际关系和谐,官运亨通,人生青云直上。

曾国藩考进士,屡试不第。他没有气馁,而是将自己的试卷和第一名的试卷反复地对比,剖析自己的学习方法,反思学习历程,最终找到了自已的不足,明确了方向,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进士。可以说,反思就是积累成功的前提和源头。唯有善于反思,才有有效的积累。如果曾国藩不善于反思,只是像老黄牛一样低头苦干,估计《曾国藩家书》智慧的光芒不会闪耀在历史的天空。这个道理广泛地存在各个领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屠呦呦的青蒿素、天安门阅兵式上的大国利器等等,无一不彰显着这个浅显的道理。

勤于积累,反思提质,高效输出。“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人的一生就像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不注重积累,何来有效地输出?《中国诗词大会》中赢得头筹的武亦姝,难道她的成功是偶然的吗?不是!正是因为她平时注重积累,久久为功,产生量变,加上自已的理解反思,促成了质变,才能获得如此殊荣。冰心先生说得好:“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泪泉”和“血雨”就是披荆斩棘地积累和反思。国产C919大飞机和复兴号列车的成功研制,又何尝不是科研人员不断积累和反思改进的结果呢?

但量变具有方向性,如果任其积累,可能会促成事与愿违的质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防微杜渐,不断反思,及时克服坏习惯,纠正错误,科学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促成有效的、有益的质变。这也是反思之于积累的意义。

善于反思议论文 篇10

善于反思促成长

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17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每年暑期的师德集训都让我收获很多,曾经的困惑在培训中慢慢释然,找到了明确的答案。8月21至23日,我校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开展了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我们学习了文件、听了先进教师的报告、观看了优质课的光碟、参加了班主任工作交流、重点学习了《我的感悟》,内心受到极大的启发,在思想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些优秀教师或校长或班主任,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因为有强烈的责任心,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写下了一笔笔浓墨重彩。以下是我的学习感悟: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霍懋征老师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4、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5、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品质。报告中的有些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受人景仰。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自觉刻苦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模范老师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修品练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模范老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能学好。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教少学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主动思考如何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虚心求教,肯干、实干,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同时,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教师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勇于创新,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前进。

“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得才兼备,让每一课的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并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教书育人。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要善于从学生错误中反思教师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错误;反思;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8-0059-04

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有些错误很顽固,久久不能根治。对此,有些教师深感无奈,总认为这些学生基础太差.或者说上课不认真听,总喜欢把一些责任和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或者采用一遍遍地强调和重复训练来解决学生的错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如果不是从根源去追寻病根,还是有可能要复发的。俗话说治标治本,教师只要仔细去看看学生的作业,深度分析错误的原因,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课堂,能够发现其实自己在课堂还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的。那么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如何利用学生的错误来改善课堂教学呢?

一、知己知彼,了然在胸

教师对自己课堂中每一个预设的课堂反应应该详细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当老师心中装着“错误”走进课堂的时候,必定是对学生了然在胸,那么他对自己的数学课堂就有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一)错例警示

如画一个45度的角。学生一般画成了一个开口向右的135度的角。

(二)课堂反思

1.一般教师在画角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开口向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所以学生不管画对还是画错基本上都是开口向右;而在读数的时候却是习惯性地从左开始读,所以会出现上面学生的这种画法。

2.在课堂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量角器,把量角器只停留在量的功能上,而忽略了量角器本身也存在着两种不同方向的角。要让学生能够比划着在量角器当中找到很多不同的角。量角器的作用不仅是画角,更是学生认识角、丰富对角的认识的一个工具。

(三)诊断启示

在上面的错例中不难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有可能是教师不规范的操作,有可能是教师没有充分地挖掘内在的知识联系,更有可能是学生接受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知道其原因,充分地了解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有所预知和反思,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本不应该发生的错误。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思考。

1.对学生的充分预知。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引起学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从学生本身来讲,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对知识认识的偏差是引起错误的主要原因,作为教师要深知这个原因所带来的教学负面影响。

(1)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这里说的学习习惯不是学习行为上的表现,而指的是学习方式上的习惯。针对学生一般采取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在画角的时候,习惯性地开口向右,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展现不同方向的角来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还有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主见,听到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这样的错误率肯定是高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质疑,多给学生质疑和发问的机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减少错误。

(2)学生的知识偏差。引起学生知识上的偏差主要是由于对知识的认识不全面和对知识认识的固定思维,这都是引起错误的主要原因。像上面所说的角的画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对角认识的不全面及画角的固定思维引起的,以为角只有这样一种存在的形式,才会引起上面错误的画法。要解决学生这样的原因,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起点(原有怎样的基础)及最后学习的落脚点(到达怎样的学习水平),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避免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对自己的课前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过程,更是向学生展示的一种学习信息,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甚至是模仿。教师要学会在上课之前就对自己的课堂有所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可以锻炼学生怎样的学习能力?知识之间如何贯通?这是避免学生错误的课前准备。

(1)行为影响的反思。教师的行为势必受到学生的模仿,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教师在板演计算过程的时候,有些教师只注意计算的方法,却不注意板书的完整性和过程性,那么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必定会模仿教师的这些行为,久而久之,养成一定的习惯之后计算的正确性就会受到影响。

(2)知识贯通的反思。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知识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教学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解决同类型的知识,这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有对知识贯通的能力,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更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减少学习的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干预。防患未然

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缺乏一定的深度。如果不深入地研究,把握不了概念的本质,只能“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还可能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认识。

(一)错例警示

如,一个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7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学生错解:

这个数最大是(69996),最小是(75000)。

(二)课堂反思

学生对于近似数所对应的范围比较模糊,深入思考原因,在于学生能够把数定到一个数值区间,但由于对近似数概念的不清导致对区间的概念无法准确定位。其实不仅是四年级的学生,就是到了六年级学生对于近似数所对应的范围,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原因在于:

1.教师只为教近似数而教近似数,自己对近似数的数感不强,因此也就缺乏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学生对于取值范围难以理解,关键是没有建立起对近似数的理解。例如:近似数2不仅仅是指2而是指2.4与1.5范围内的数。而2.0也不仅仅指2.0而是指2.04与1.95范围的数。培养学生一看到近似数就能想到它对应的范围。掌握这个规律,将有效减少对这个知识点的错误发生。

2.没有建立近似数所含范围的模型。数学思维的深度在于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发现存在数学内部的规律,建立起一定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这个数学模型来进行有效地学习。而这里的数学模型就是存在于近似数内部的有关于取值范围的规律,四舍与五入范围内的数都接近那个准确数。

(三)诊断启示

学生出现的错误在课堂中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及时的改进,这应该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时刻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思想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随时捕捉学生或因疑问或因不解或因困惑所表现出来的瞬间的表情,因势利导改变原有的教学程序或内容,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建立改进错误的措施。课前教师就要了解学生一般要出错的地方,甚至是模拟学生出错的地方,深度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是建立有效措施的前提。比如上面说到的近似数,学生是由于对近似数的概念不清楚,对近似数的数感不强才无法确定其取值范围。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时候(特别是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弄不清到底是求几个面,很大的原因是空间感不强(立体图形是如何摆放的)、缺乏生活的经验这两个原因。教师弄清楚原因后就可以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在课堂提供多种模型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学生的错误。

2.及时调整课堂中的错误瞬间。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学生可能出现怎样的错误都是教师难以预料的,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深厚的课堂调控能力,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调整课堂的进程甚至是课堂的结构。当学生出现了意料之外的错误,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来分析错误的原因,或者用验证来排除错误的方法等等,这些都是教师面对意外的时候可以及时调整的教学策略。

三、善用错误,拓展教学

看过了,忘记了;想过了,记住了;经历过了,理解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有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身陷错误的泥潭,经历过以后,再回过头来,学生对错误就能有更深刻的感悟。可是老师舍不得让学生吃这个苦,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教师能做的、能做好的、要研究的就是帮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否定”!

(一)错例警示

32÷5=( )……( )

45÷8=( )……( )

320÷50=( )……( )

450÷80=( )……( )

学生错解:

320÷50=(6)……(2)

450÷80=(5)……(5)

(二)课堂反思

由于学生在研究“用商不变性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呈现出“余数变”与“余数不变”两种倾向,教师没有再展示“不用商不变性质直接计算”的方法,造成学生对“余数跟随被除数、除数一起变化”的认识不足,从而在解决“因为32÷5=6……2,所以320÷50=( )……( )”时,学生坚持说“余数是2”的尴尬局面。

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措施改进教学:

1.用“练中带研”的方式制造矛盾冲突,引出学习材料。在引出用商不变性质进行有余数除法笔算时,制造了“同一道题目,不同计算方法,余数为什么不同?”的冲突,能较好地聚集思维,突破难点。

2.研究应用商不变性质中余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用“简化的竖式计算”和常规的竖式计算的比较,最终得出“运用商不变性质计算除法,余数会跟着被除数和除数一起变化,而且变化的倍数相同”的结论。要得到原来的余数必须作“反向处理”。

(三)诊断启示

有时学生一个不经意的错误,如果教师能够好好地利用,有意识地引导与挖掘,并且不断优化、活化这种课堂上即时生成的资源,那么这个错误也是美丽的。我们可以这样去设置或者利用课堂中的障碍,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反思和学习的能力。

1.巧妙设置,成就课堂精彩。“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于设疑,适当抛疑,善于启疑,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

(1)故意设置,引导深思。问题总是在疑问中开始的,在“一帆风顺”的课堂中,突然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认识、理解、感悟的关键处,可以故意写错、演示错,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和欲望,就能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在经历错误、剖析错误的同时,学会发现、学会解决,引导学生深思,启迪学生的智慧。

(2)及时亮相,修正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些错误因为处理得不及时,学生已经对知识产生了负迁移,这样老师就要花更大的精力来纠正学生知识上的偏差。如果能在学生形成新知识雏形时,尚未发生认识偏差之前,能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不失时机地先把错误亮出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来加深认识,控制错误的产生和蔓延。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剖析和认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从而形成了更加完整的认知结构。

2.巧妙运用,促进动态生成。当发现问题时.我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加以引导,抛砖引玉,让学生在互相争辩、讨论中逐渐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辨析能力。

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利用错误,把这个错误看成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就看我们教师有没有敏锐的眼睛去洞察错误,有没有机灵的头脑去运用错误。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的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充分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运用错误,洞察思维。学生的错误往往能暴露学生思维的痕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暴露出“错误”时,作为教师要通过这个“错误”来解读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观察和分析,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切入点,并且巧妙地加以引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分析,有效地解决问题。

(2)将错就错,绽放精彩。当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将错就错,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在上面的错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在找余数的变化规律时老师完全可以顺应学生的思维,然后在制造矛盾的冲突中来重新审视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题目,不同的方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继而来思考问题。抓住这个“错误”点,来提供新的问题信息,刺激学生再以此为起点,进行思维发散,将获得更深广的体验。

先圣有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教师带着诊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错误,从而去反思自己,诊断课堂,相信这个错误是美丽的,过程也是精彩的!

上一篇:村级普法教育活动总结下一篇:小学生作文审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