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2024-06-12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共1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篇1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除法,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分析: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5的设计形式与例4相同。先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熊猫的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小精灵明明提出“能放几盘”的问题。再由“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引出除法算式20÷4=5。然后,给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分析:

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一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具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总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预设: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新知探究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实践应用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森林聚会的情景中, 通过分实物, 让学生经历分的过程,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交流, 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小动物们要举行森林聚会, 你们想去参加吗?

学生观看欢快的课件:小动物们纷纷来参加森林聚会。

师:小动物们玩得可高兴了, 转眼间到了中午, 狮子大王为小动物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 (课件:给动物们准备的食物) , 看, 都有什么呢?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渲染了开课气氛, 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探索新知, 体会领悟

活动一:分竹笋

师:首先跑来的是两只熊猫 (课件:两只熊猫跑过来) 。大家看, 狮子大王准备了多少竹笋呢? (课件:1 0个竹笋。)

师:现在, 两只熊猫要来分吃这1 0个竹笋, 你愿意帮它们分一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能把你的分法说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吗?

师:小朋友们看, 你觉得哪种分法最好呢? (五五分法。) 你为什么觉得这种分法是最好的?老师也觉得这种分法能使两只熊猫分得的竹笋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 所以是很公平的。我们把分的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 (板书) 。小朋友们, 怎样才叫平均分呢? (一样多, 同样多。) 你能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多媒体将一个枯燥、生硬的数学问题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小学生会满怀信心地帮助熊猫“分忧解难”, 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活动二: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 (课件:练习题) , 你能说出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吗?请小组内说一说, 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想法。

小结: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一组区分“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练习, 直观地展现出“平均分”的具体概念, 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活动三:分桃子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 小猴子急急忙忙跑来了 (课件:小猴子蹦蹦跳跳地跑来) 。那么, 2 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 (课件出示问题) , 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下面请你从学具中拿出2 0个桃子, 帮小猴子摆一摆、分一分, 好吗?分完之后,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实物投影, 交流分法。

小结:刚才这两位小朋友一位是一个一个地分, 另一位是两个两个地分, 都把这2 0个桃子平均分给了5只小猴子, 每只小猴子都分到了同样多的4个桃子。小猴子们拿着分到的桃子, 都高高兴兴地跑了。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通过个性化学习成果的共享, 学生体会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的过程是源于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不同”中体会“相同”之处, 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活动四:继续分桃

师: (课件:3只贪玩的小猴子急忙跑来) 可是有3只贪玩的小猴子却来晚了, 没有分到桃子 (课件:狮子大王拿来1 5个桃子) , 快看, 狮子大王会怎么分呢? (课件:狮子大王的问题。) 请小朋友们先从学具中数出1 5个桃子, 再来帮这3只小猴子, 摆一摆。分一分, 好吗?

师:哪位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出示继续给小猴分桃的情境。让学生在整个联系紧密的情境中, 继续动手分一分, 巩固对“等分除”除法意义的理解, 为以后学习除法算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五:分萝卜

师:刚才, 这3只小猴子也平均分好了桃子, 可是小兔子却哭了 (课件:小兔子哭着跑来) 。它为什么哭了? (课件:1 2个萝卜闪一闪。)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狮子大王是怎样给小兔子分萝卜的 (课件:狮子大王一个一个拿, 总共拿了4个萝卜给1只小兔子) 。你看到了什么?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 像狮子大王这样,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这1 2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呢?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哪位小朋友来展示你是怎样分的呢?

活动六:分松果

师:小朋友们, 小兔子的萝卜我们也帮着分好了, 现在小松鼠也来排队领午餐了 (课件:小松鼠排队领午餐) 。快看, 狮子大王为小松鼠准备了多少个松果? (课件:1 5个松果。) 现在狮子大王想给每只小松鼠分5个松果, 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呢?

师:有的小朋友想到了答案, 没有想到答案的小朋友请拿出学具袋中的松果帮小松鼠分一分、摆一摆, 好吗?

学生分完后, 集体交流分法。

三、综合练习

师:小动物们吃饱之后, 它们来到广场, 欢快地做起了游戏 (课件:小动物们做游戏) 。小朋友们看, 小猴子准备做什么游戏呢?来了多少只小猴子? (课件:出示问题。) 请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答题卡中的第一题, 帮小猴子圈一圈、分一分, 好吗?哪位小朋友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实物投影展示) (课件:小猴子荡秋千。) 刚才, 小朋友给小猴子分好了组, 小猴子们高兴地玩起来了。

师:再来看, 小兔子们在做什么呢? (课件:小兔子跳舞。) 大家看, 一共来了几只小兔子?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 几只小兔围成一组?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课件:问题) 。也请你拿出老师给你的答题卡中的第二题来圈一圈、分一分, 好吗?小朋友们分完了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这次森林聚会快要结束了, 小动物们非常感谢狮子大王的盛情款待, 给狮子大王送来了礼物。看, 送来了什么礼物? (课件:小动物们给狮子大王送来鲜花。) 多少朵鲜花?狮子大王想把鲜花装在花瓶里, 看看狮子大王想怎么放呢 (课件:8朵鲜花, 每个花瓶放的同样多) ?请翻到答题卡反面, 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圈一圈、分一分。小朋友们分好了吗?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小动物们一系列的游戏情境, 引导孩子们步入自主练习的小天地。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练习纸上, 自己动手分一分、画一画, 体会数学活动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插花”活动中, 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 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 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 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 学生体会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活动七:回顾整理

师: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 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离开了, 因为他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 玩得很愉快, 还学到了许多知识。狮子大王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邀请你们成为森林里的荣誉市民呢,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

课堂总结:今天, 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 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问题。同学们感到很快乐, 因为不但学会了知识, 还学会了帮助别人。你们这节课的表现都非常棒, 把掌声送给每一位同学。

设计意图: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学知识, 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以及别人, 让课堂更加快乐、和谐。

点评

1.教师紧紧抓住了低年级小学生好奇的这一心理特征, 将“森林聚会”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始终, 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突出了把除法概念教学置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设计意图。教学设计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起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目的。

2.紧紧围绕“平均分”概念, 通过具体情境体会“除法”概念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出示“森林聚会”的情境、动手摆一摆手中的学具等形式, 指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始终强调“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使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 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篇3

1.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2.三角板上共有( )个角,只有一个( )角,其余的两个角都比它( )。

3.长方形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4.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 )条线,就画成一个角。每个角都有( )个顶点,( )条边。

5.一个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上有( )个直角,一个长方体共有( )个直角。

二、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是角的在( )里画“√”,不是的在( )里画“×”0分)

( ) ( ) ( ) ( ) ( )

三、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直角?在直角下面的括号里画“√”。(10分)

( ) ( ) ( ) ( ) ( )

四、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住薄#?0分)

1.边越长,角越大;边越短,角越小。 ( )

2.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 )

3.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了角。 ( )

4.直角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角来判断。 ( )

5.角的大小与开口的大小有关。 ( )

五、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16分)

六、仔细找一找,有多少个直角?(9分)

七、画一画,把下图分成4个相等的三角形。(5分)

八、画一画。(16分)

1.画一个角,并且标明各部分名称。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借助三角板上的角,画出比直角大的角。

4.观察下图,在方格图中画出相同大小的角。

九、分一分,把相应的序号填在适当的( )里。(10分)

(1)( )是直角;

(2)( )是比直角大的角;

(3)( )是比直角小的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练习本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

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

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最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学习新知(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教师收集典型案例并展示,请典型案例同学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达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2、引入除法

师: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但是不加说明,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怎么办呢?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师板书:12 ÷ 4 = 3

除号

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完成板书)。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除号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H.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12÷4表示什么?

(12÷4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

师: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个竹笋,4表示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3表示每个盘子里有3个竹笋)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上由例题改写的3道题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习

1、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9÷3=3读作:9除以3等于3;

6÷2=3读作:6除以2等于3;15÷5=3读作:15除以5等于3;

16÷4=4读作:16除以4等于4。

2、课件呈现教材13页做一做第1题

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动手用连线的方式来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师:根据分的结果,大家写出了除法算式15÷5=3

师: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理解了除法算式所表达意思,真不错。

(二)辨析练习

分一分填一填(教材13页做一做第2题)

1)把10根 IMG_256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

10??(2)=(5)

(2)把10根 IMG_256平均分成5份,每份(2)根。

10??(5)=(2)

四、课后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3.《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4.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5.《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6.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

7.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8.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篇5

时间:第三周上午第三节 地点:二年级教室

活动人员:王娜、裴爱苏、陈江霞、李秀萍、郭树杰。授课人:陈江霞 评课过程:

裴爱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一只小船由7个三角形拼成的,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王娜: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李秀平: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七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篇6

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而例4除法的含义,是学生学习除法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我从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苹果开始,通过分东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接着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帮小熊猫平均分竹笋的具体情境,课上通过请学生演示帮小熊分竹笋的过程从而引出除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让让学生认识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整节课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教学时在知识点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通过让学生分东西,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有部分学生对除法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没有让学生说出每一个数在算式中所表示的含义?

对话排除法 带你认识Gala 篇7

但是,我失败了。

我接触到了Gala现在的阵容——主唱苏朵、鼓手于政、贝斯石亮、键盘苏伊拉,听了他们近期每隔四天抛出来的一次共计六首的新歌,但我仍无法像预期那样描述这个乐队,因为他们自己都说不出自己到底是咋搞的。所以我换了另一种方式,也许能让你更好地认识Gala,以及他们的音乐,那就是——叮咚~排除法!

高冷?NO!

本刊记者:很多人觉得你们的歌词都是很有意思的,像《出道四年》《北戴河之歌》这些,让人觉得特别生活化。你们在创作时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苏朵:我们……这个不能说,说了就不神秘了。

本刊记者:但至少你们没去钻牛角尖,不像一般人觉得做摇滚乐就一定要高冷。

苏朵:音乐嘛,是一种表达方式,我们既然选择这种表达方式就是希望它能表达清楚,所以必然不能高冷。高冷让人去品也没意思,我们就喜欢直来直去的,该咋咋地。

本刊记者:所以不用高冷也能做好摇滚乐队?

苏朵:我们喜欢的摇滚乐队没有一个是高冷的。没有高高在上云里雾里的,全都是跟民族英雄一样,尤其是外国的那些摇滚巨星,都是全民偶像,没有所谓的高冷。

创意?YES!

本刊记者:你们刚才说好多想法是“机密”,那你们平时有没有什么突然冒出来的点子或比较奇葩的想法?

苏朵:奇葩的没什么,就有时候会开玩笑嘛。比如这次在编歌的过程中,因为我们都喜欢美国加州,我们的吉他手王子就问我们“如果你现在看东西只能看到黑白的世界看不到彩色,但条件是你可以变成加州之王,你干不干?”或者说“给你花不完的钱但你这辈子不能离开北京,只能在这个区域内活动,你干不干?”经常有这种不切实际的问题。

本刊记者:你干吗?

苏朵:第一个变加州之王我干,第二个我不干,因为觉得会像犯人嘛。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在我眼里就像一个大监狱,肯定是给再多的钱也不会干的。不过我们经常有一些好的创意,有机会就会用到音乐里。比如第二张专辑里面《弄潮儿》的间奏,还有《忧郁的废物》的前奏,就是觉得对气氛的渲染有帮助所以加了。第二张专辑制作周期很充足,有时间去发挥奇思妙想。

本刊记者:你怎么觉得刚好是加到合适了?

苏朵:大家一起听嘛,如果不合适大家就会批评这东西,如果合适大家都挺开心。

本刊记者:然后结果投票产生?

苏朵:辩论、开会、互动……我们排练时定了一个规矩:禁止迟到、禁止……禁止打骂队友(笑)。其实排练最容易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产生争执。

本刊记者:不会真有打骂的时候吧?那你们怎么和解?

苏朵:谁赢了听谁的,胜者为王败者寇嘛。所以功夫很重要。我们特别希望跟哪个乐队在音乐上不服气,可以上擂台,来场自由搏击。

本刊记者:那如果是女生乐队多吃亏啊。

苏朵:女生乐队我们都觉得好。哈哈哈哈哈。

本刊记者:你们自己有没有发自内心想跟谁合作呢?

苏朵:这个没有集中讨论过,可能每个人不大一样吧。偶像级别的没想过跟他们合作,只想瞻仰他们。不过第三张专辑里会有一首我创作的新作品,里面有一段说唱挺想跟李雪健老师合作的。

本刊记者:就是演宋江的那个演员吗?

苏朵:对对对。让他Rap。我觉得他是一个全才的人,干什么都行。我们不认识,可我就是挺喜欢他的表演。

喜剧摇滚教父?NO!

本刊记者:很多人认识你们都是从《Young For You》开始的,那首歌听起来是很西式的一首歌,你们之前有没有什么经历和底子让你们创作这歌的?

苏朵:天赋吧,嘿嘿嘿嘿。就是你们几个凑在一起的化学作用,在音乐上互相激发。比如说举个最近的例子吧,我写了一个歌词,鼓手小于看完特别感动,然后他就决定开始写歌词。我的行为方式影响了他。

本刊记者:你们这次发的新歌里有一首叫《点豆豆》,里面有一个“互换”的概念?

苏朵:因为就想尝试,挑战自己,展现每个人的多才多艺。所以我们互相对调了一下,鼓手吹小号、贝斯手打鼓、主唱弹钢琴、键盘手成了主唱。

本刊记者:这就是你说的四个人凑在一起互相影响?

苏朵:对。不过这首歌推出之前,我们先发行了《被遗忘的名字》和《海盗》两首单曲,没想到反响一片差评,所以我们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就是觉得那么认真去把那些歌做的那么牛,结果网上一句“太难听了”“什么鬼神经病”之类的——我们就想,那就瞎闹吧,没准儿闹完了还有人鼓掌,对吧?也许网友也会觉得挺有意思。

本刊记者:也许浅层次的理解你们的时候觉得你们是喜感的。

苏朵:对对对。喜剧还是很有生命力的一种表达方式吧,用喜剧的方式,但其实……

本刊记者:喜剧是讨喜的东西。但我听你刚刚的意思,不依靠喜感,你们其他的歌曲一样是很牛的,一样是很认真在做的。

苏朵:我们都是良心制作。

本刊记者:有人在微博上评论称你们是“喜剧摇滚教父”,你们自己怎么看?

苏朵:我们接不接受已经被这么评价了,无所谓,反正我们肯定是教父,前面是什么都无所谓。现在满大街都是“教父”……这个“朋克教父”,那个“摇滚新教父”,不是教父也不好意思出门。嘿嘿。

自嘲背后的野心?YES!

本刊记者:有人点评你们第二张专辑“里面有审视和思考,也有讥笑和自嘲”,这种说法你们认可吗?

苏朵:我们从小到大都喜欢自嘲。我们一直都很自嘲,对别人嘴损,对自己嘴更损。因为小时候也看周星驰的电影,都很习惯这种方式,讨厌假装高大上的感觉,但没想到现在自嘲成为了主流,成为了被贩卖的商品,所以我觉得很正常啊,可能这个东西是受欢迎的吧,更多人认为它是一个可爱的东西。大家都受够了假装高大上,所以自嘲变成主流了。

本刊记者:但你们也不完全是自嘲啊,这次的新歌《海盗》的歌词里面说“我踌躇满志因波澜四起,我绝不退惧因不可一世”,好像也是有野心的嘛。

苏朵:可以说鸿鹄之志一直在心底面放着呢,永远都没有忘记过,随时都能够调动出来。不会出发了以后忘记为什么出发。这首歌简单说就是想革命嘛。

本刊记者:革命?革什么命?

苏朵:想革这个世界上一切不合理的事情的命。

本刊记者:那你们有什么力量能去对抗这些不合理的事情呢?

苏朵:我们先努力变成越来越有名的人,然后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再给我们的受众听歌“洗脑”,让他们变成讲礼貌、讲文明、尊老爱幼、用爱面对这个世界的人。

本刊记者:那音乐上呢?你们有什么野心?

苏朵:音乐上就是觉得希望我们的音乐能跨越太平洋,被中国之外,海外的观众也能接受我们的音乐。进军格莱美。

本刊记者:这是开玩笑的还是当真的要做的事情?

苏朵:真的,而且从我们《海盗》在网上推出之后得到的反响来看,虽然网友有很多不好的反响,但让我们对以后冲击格莱美更有信心了。因为我们终于洋气了啊,可能原来太乡土了刚好对了他们的口味,现在不太对,那些所谓的歌迷也接受不了,就说明我们越来越棒了,越来越国际化了。要知道,我们一直都在尝试嘛,之前出的所有歌曲其实也就偶尔歌曲之间有雷同的,大部分都是在音乐方向上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

任性?YES!

本刊记者:说到新歌,你们最近每隔几天就发行一首新歌,到现在已经六首了。这六首你们要把它做成一个专辑吗?

苏伊拉:这就是单曲,不是专辑,第三张专辑是另外的。

本刊记者:现在很多人这么做是怕一张专辑一整个甩出来,除了主打曲之外的会被忽视。你们是担心这个吗?

苏朵:我们是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一直承诺歌迷朋友们说我们第三张专辑在做在做,但是一直都没有做,都在欺骗他们,因为一直在前期准备,因为想做的更好,想写更多的歌。但是呢,歌迷又很着急,那正好我们有这几首新歌,就说先把这几首歌做出来给大家听一听。主要是这个考虑。

本刊记者:那接下来杭州和南京的两场演出也是实现对歌迷的承诺?

苏朵:两场自己的演出就是去年在搞的那个“大放异彩”全国巡演,有杭州站和南京站一直没有做,这次给它补上。这次我们会唱之前两张专辑的歌和一些单曲,还有一些翻唱。之后再有的演出才会开始唱新的作品。

本刊记者:现在演出时你们会排斥唱《Young For You》吗?

苏朵:介于中间吧,我们也不排斥唱这种老的成名作,但也不喜欢每次都唱。每次如果不唱歌迷就不开心,有一种被歌迷绑架的感觉。想唱的时候就唱,不大想唱的时候就算了吧。

本刊记者:那你们算是一个任性的乐队吧?

苏朵:这么多年以来……基本是非常任性吧!其实我们在任性之前都会以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角度去为歌迷去考虑很多很多了,把能想到的都想好之后,剩下的空间我们就会比较任性。我们觉得自己会能想到很多东西,把想到的这些让大家感受好,其它的就不会了。

自我了解?NO!

本刊记者:直到现在很多人对你们的了解不够多。

苏朵:我这么说吧,我自己都不了解我自己。

本刊记者:其他三个人了解你吗?

苏朵:我们有时候互相都琢磨不透。比如说我们互相商量一件事情,还得互相试探,因为我确实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他也不会让我知道,就是这样的。

本刊记者:你们除了工作不生活在一起吗?

苏朵:生活在一起也了解不了。因为都有一个保护壳吧。说的好听点叫深藏不漏吧,或者叫君子之交,点到为止。

本刊记者:本来想说很多人不了解你们,那我来帮他们了解你们,结果了解到最后才发现连你们自己都不了解你们。

苏朵:确实是。有时候自己也对自己一些想法特别费解,想不通为什么要这样啊,这样多痛苦啊,但还是要这样。

本刊记者:之前很流行说“我的**是极品”,你们有没有一刻会觉得“我的成员是极品”?

Gala:都是吧。

本刊记者:怎么个极品法?

苏朵:那你还是得跟我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要不然就没法说,我们记不住。而且那种东西发生的时候挺好玩,但说出来就特别没劲,可以理解为我们没办法表现我们的好玩,所以就当我们不好玩吧。

本刊记者:但是在你们彼此的眼里还是能理解对方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篇8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除法的简单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 15÷3=(条)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二)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小练习: 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在圈一圈,然后再做一做。

2、自主练习2。

先引导学生摆一摆,在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除法,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2、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对学生进行团结互助的教育。

4、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教学难点:

体会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男女分组,充分感知连环画的两幅图,编一个数学故事,每组各选一个代表,评出优胜者。

二、探究新知

活动

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仔细观察图画,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能完整地提出问题。①有15只小鹿,每条船能坐3只,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②平均每组几只狮子?

③有8只熊,每条船能坐2只,救熊需要几条船?

3、重点解决第1个问题。

①动手操作:学生独立用学具摆一摆。②小组内交流。③全班展示交流。

④对学生的分法和结果表示肯定,引出除法算式,表示:15÷3=5(条)

4、板书算式,介绍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5除以3等于5。

请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并介绍除号是怎样产生的。讲解除号的写法和意义:用一根线把两个圆点分开,就是除号。线的上面和下面都是一个点,表示平均分,所以除法算式是平均分的数学表达。

5、想一想,这个除法算式是怎样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15表示15只小鹿,除号表示平均分,3表示每条船做3只小鹿,5表示需要5条船。

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6、解决第2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把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①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看一看与第1个题有什么不同? ②列出算式:10÷5= 想一想怎样写得数?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0是被除数,5是除数,得数2是商。

③结合刚才的问题说说这个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被除数10表示10只狮子,除号表示平均分,除数5表示分成5组,商2表示每组有2只狮子。

7、独立解决第3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第1题:先分一分,再填一填,要注意分的要与算式相符。指导学生做第1个,其余的学生独立作并填写在书上。

第2题和第3题:学生独立分一分,集体订正,指名说算式的意义。思考:这两种分法,结果都一样吗?

第4题:分鸡蛋。看图列式题,渗透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先读图,理解题意,再列式。

四、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除法 探究式教学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不能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应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获取更好的课堂效果。在新课标理念的倡导下,探究式课堂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创设开放、动态、多元化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教材的不断编订、完善,新教材也更加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小学除法,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注重对小学数学除法的探究式教学研究,就具有了现实意义。

一、小学除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除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运算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注重运算意义。这样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知识,而缺乏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教师控制课堂的现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其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具体说来,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课堂情境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以僵硬直白的数学知识开场。探究式教学主张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为学生呈现具有吸引力的数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可以诱发学生进行探索、猜想,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答。在具体的情景策略中,教师既可以以生活情景为主,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也可以灵活选择小故事、小游戏或者图像展示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进入到课堂学习。

(二)启发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行为主体,本身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这种能力往往被忽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一方面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课堂探究,寻找多种运算方法;另一方面,教师面对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不能直接否定,要尊重学生进行课堂质疑的能力,学生通过质疑,可以主动参与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课堂合作交流

小组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合作,既可以释放学生的个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学生的个人学习潜力。但教师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让合作交流成为形式,要在交流之前,给予每个学生思考表达的空间与时间,之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生的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又要及时纠正偏颇错误的意见,只有在这种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也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四)适时进行课堂评价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课堂评价反思也不断得到应用,这是一种互动性的认识自我及他人的过程。在课堂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及学习方法,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可以进行相关提问,“我们这节课谁的表现最好呢”“这节课你有什么学习体会”。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评价,从而可以更加完善之后的课堂教学。通过课堂反思,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二、小学除法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除法课堂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下面,具体分析小学除法教学案例中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案例:分桃子问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材内容分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一百之内的乘法运算及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在安排内容上,通过设置情境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分东西的过程中,进行除法学习。

课堂过程:教师在教授这节内容时,要首先通过情境创设,来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展示课件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了一群特殊的好朋友——小猴子,这些小猴子遇到难题了,他们收获了许多又大又鲜的桃子,可是呢,它们不知道如何进行分配,我们帮帮它们好吗?

学生:好的。

教师:我们看到,一共有四只小猴子,48个桃子,怎样进行平均分配呢?(教师板书课堂主要内容:两位数的除法)

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探索具体的算法。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吗?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具体运算方法呢?

学生1:我是用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的,我可以将具体算法演示给大家。(学生上台演示)首先这是48根小棒,我们可以把它表示成48个桃子。我可以先分整捆的,三只小猴,每个小猴可以分到一捆,之后我再分剩下的单根的,共有8根,这样每个小猴可以分到2根,所以每只小猴子分到的桃子是12个。

教师:你看他分的多好呀,那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好的,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竖式(教师进行板书)

……

案例分析:这节课堂,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将数学学习转化为日常生活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因此,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中,取得了十分有效的课堂效果。

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索能力,探究式教学与这种教育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通过本文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除法教学中的研究,对其有了更好的认识,希望可以对数学教育者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徐利治,王前.数学思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62).

[2]李正超.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及其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3).

[3]徐锡标.浅谈小学数学除法中的探究式教学》,教苑时空,2013(9).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1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设计C。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小学数学教案《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设计C》。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篇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例

1、例2及第78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3.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8个桃子(或其他水果、物品),8个盘子,24支铅笔。学具: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点评:利用学生已有平均分的经历,用谈话法直接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除法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一堆桃子)教师:小猴家有一些桃子,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个吗? 教师:我们来帮它数一数。学生数出后,教师板书:8。

教师:猴妈妈让小猴分桃,她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课件出示猴妈妈的话:把这8个桃子平均装在4个盘子里)学生读猴妈妈的话,教师板书:4。

教师:你们能帮小猴分桃子吗?用小圆片代替小猴分一分,分好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是不是按要求平均分成了4份,分的结果是每盘多少个?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2。

教师: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分之前总数是多少个?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8个桃子,平均分成4盘,每盘分得2个桃子。教师:谁能用我们数学上的算式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说后,教师指出: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4=2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把除法算式板书完整。教师介绍除号的名称、写法、读法。写法: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上下的小圆点,两个圆点要对齐。学生读算式,用手比画除号。议一议:算式中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8÷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教师: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用圆片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分的过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点评:通过语言、操作、写算式让学生在具体分桃的过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通过学生说来强化平均分的过程中的3个量,为用算式表示平均分作准备。通过“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来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教学例2(出示24支铅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每6支装一盒(教师可以示范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教师板书:2 4 6。

教师:你能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动手分一分吗?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4。

教师:观察分的结果,是平均分吗?你认为可以用除法表示分的过程吗?请试着写出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看着除法算式学着用3句话把分的过程说清楚,把多少支铅笔平均分?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把24支铅笔平均分,每6支分一盒,分成4盒。

[点评:通过师生互动、人人动手参与平均分活动,自主尝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意义。]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识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2)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

(3)用20根小棒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写算式。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先独立分,再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平均分成几堆,也可以按每几根一堆平均分)能说出3种以上分法,除法算式正确的自评为三星级,自评表上画3颗五星;说出2种分法的为二星级;说出1种分法的为一星级。(4)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课堂活动第3题)引导学生说出:8是平均分的要求,可以表示平均分成8份,也可以表示每8个分成1份。(5)看算式编故事。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想不想自己编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用18÷3=6编一个平均分的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精彩。编好故事后,先在小组内讲,再推荐一个同学到讲台上讲,其余同学进行评价,根据表现分别评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

[点评:通过看算式编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地把除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深化对除法的认识。]

四、课堂小节,自我反思

浅述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方法 篇13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除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22-02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乘除法是其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学习乘除法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当前,如何提高小学生乘除法的运算能力是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随之发生变化,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为主的教学,尊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进入各个学校。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对数学运算提起兴趣,使学生的数学运算无法得到提升,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水平。

1.小学数学的乘除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还不够强,导致他们在学习乘除法时有些吃力。其中复杂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更恐惧。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其教学模式也较传统,一般是以填鸭式的方式为主,教师负责在讲台上讲,学生只负责在台下听,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学生的实践操作,导致学习氛围异常沉闷,这就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渐降低。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小学数学的乘除法教学方法

2.1发挥情景模式的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运算的乐趣,才能真正驱散对数学的恐惧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情境教学法中,主要是以学生接触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运算规律与方法。因此,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数学运算,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确定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4的乘法口诀法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铅笔,让学生将4支铅笔摆出相关的图形,然后让学生继续思考、讨论,接着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活动,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印象,为学生的数学运算打下牢固的基础。

2.2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记忆。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有趣的数学实践,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乘除法的运算,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小学除法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例如,36个苹果分给3个同学,平均每个同学分得多少个苹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小棒的形式进行,将36根小棒当成苹果,再选出三个同学,给这三位同学进行分配,最终得出结果。以这种方式,有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算方法。也可以开展与数学运算相关的活动,例如开展乘除法的竞赛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人数相等的小组,以乘除法运算竞赛的形式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运算速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3巧设课后练习,提高学生能力。

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乘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小学乘除法运算通常会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这时教师要进行区别。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外作业,使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过程变得有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

2.4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得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提升,要激发学生兴趣,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其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所在,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总之,要想使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必须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从当前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来看,主要问题是教学过于传统导致学生无法提起兴趣,缺少实践教学,与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论不相符,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等,导致学生对数学运算感到无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為主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薇;浅谈小学珠心算与数学融合的教学方法[J];齐鲁珠坛;2015(02)

二年级数学《除法认识》评课稿 篇14

郭老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合理,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本节课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郭老师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分苹果这一情境复习了已学知识,通过帮小猴分苹果展开问题,并把分苹果这个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自觉的融入新知识的学习,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这一环节中,郭老师为学生根据书中已经给的信息提问问题,提高了学生动脑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以学生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用小棒代替分苹果分一分,分到的分苹果要同样多、平均分问题的设计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与发现的空间,虽然是学生操作,但每一次操作之前,郭老师都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知道本次操作的内容及操作后的`要求,因此课堂上学生操作不是无序的,而是紧张有序地在进行,这就使操作具有了实效性,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带着问题,动手中又积极地思维,达到动与静的结合,观察与思考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操作、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法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明确了"平均分"的含义。

三、重视练习题的设计,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郭老师设计了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郭老师生动的儿童化语言和运用丰富多样的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的心理需求,维持孩子们学习新知的兴趣,进一步加深了对除法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篇15

首先,“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情境中。通过回忆野营的情景、帮助野营的同学解决问题等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经验,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较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

教学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生活紧密联系,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信息窗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平均分导入新课,利用“分面包”的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学具分组探索、交流、发现平均分后剩余现象,再通过独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上一篇:值得学习的励志语录下一篇: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