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资料

2024-05-11

预防接种资料(共10篇)

预防接种资料 篇1

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开展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以后每年全国都在这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关的宣传活动,对推动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起到很大作用。今年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主题是: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

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开始于1978年,2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人员的努力,先后于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为单位相继实现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85%目标。

由于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过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存的白喉、百日咳、麻疹等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我国已达到无脊髓灰质炎区的要求,2002年进一步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我国目前已经将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联合疫苗、麻风疹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白破纳入了免疫规划。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所有儿童都必须全程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所有疫苗。

近日,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条例要求“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记录。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未依照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或者发现未依照规定受种的儿童未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加大,人员流动性强,地方政府还没有建立起对流动人口有效的预防接种管理机制,加上多数流动儿童来源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儿童家长又缺乏必要的预防接种知识,有的甚至拒绝接种,在一些地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大大低于本地儿童,导致出现麻疹等疾病流行,这种现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也不能幸免。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对计划免疫工作认识淡化、管理不善、队伍萎缩、经费投入严重匮乏等现象,造成接种率有所下降,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坡的危险。

预防接种资料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高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EFI监测系统收集的监测数据。

1.2 报告形式程序、时间及方法

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AEFI种异常反应后,城镇应在6 h内、农村在12 h内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并同时填写报告卡。市CDC接到报告后进行核实,同时填写疑似AEFI个案调查表,同时将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表输入疑似AEFI监测系统,并与每月6日将监测数据上报。疑似AEFI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预防接种事故、心因性反应5类。

2 结果

2.1 疑似AEFI报告情况

全市各预防接种单位均有疑似AEFI报告,报告覆盖率100%,共报告疑似AEFI病例132例,其中卸甲镇报告14例,三垛镇报告12例,临泽镇报告10例,周山镇报告10例,城区、汉留镇、横泾镇、送桥镇各报告7例,车逻镇、司徒镇报告6例,其他乡镇报告均在5例及以下。

2.2 疑似异常反应时间分布

每个月均有疑似异常反应报告,其中9月份报告28例,占20.45%;其次是5月份,报告20例,占15.15%;8月份报告19例,占14.34%。9月份报告最多的是麻疹,报告24例,占88.89%;5月份报告最多的是百白破、狂犬疫苗,分别报告4例,分别占20%;8月份报告最多的是百白破、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分别报告5例、6例,占26.32%、31.58%。

2.3 疑似异常反应的年龄分布

疑似异常反应按年龄分布为<1岁组39例,占29.55%;1~6岁组74例,占56.06%;7岁组2例,占1.52%;8岁以上组17例,占12.88%。

2.4 疑似异常反应的疫苗种类及临床症状

报告疫苗反应共21种,其中最多的是麻疹29例,占21.97%;百白破26例,占19.70%;流感、B型流感血杆菌(HIB)和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均为8例,分别占6.06%;水痘疫苗7例,占5.30%;23价肺炎疫苗和冻干狂犬疫苗分别报告6例,分别占4.55%。

临床症状以红肿浸润或重度发热(≥38.6℃)为主,报告34例,占一般反应的32.08%;过敏性皮疹,报告19例,占异常反应的76%;荨麻疹2例,占异常反应的0.08%。血管性水肿1例,占异常反应的0.04%;卡介苗淋巴管炎1例,占异常反应的0.04%;热性惊厥1例,占异常反应的0.04%。

2.5 疑似异常反应有关的接种情况

疑似异常反应的接种时间与发生时间的间隔分布为接种时间后24 h内发生的122例,占92.42%;接种时间后二三天发生的4例,占3.03%;接种后4~7 d发生的5例,占3.79%;接种后15 d以上发生的1例,占0.76%。132例疑似异常反应中,无细胞百白破报告26例,占19.70%;麻疹疫苗报告29例,占21.97%,

3 讨论

疑似AEFI监测须报告的反应包括异常反应、一般反应、偶合症、预防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因后4种不属于AEFI,因此,也不属于AEFI的补偿范围,开展监测的意义在于提高异常反应监测的敏感度,尽量发现可能的异常反应并最终将真正的异常反应与偶合症和其他类别区别开来;如果监测中发现某种疫苗接种后反应异常增多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分析,怀疑由疫苗因素引起应将有关情况反馈给疫苗生产厂家,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和采取控制措施。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疑似AEFI主要是发热、局部红肿和过敏性皮疹。基层医院往往担心过多的报告和调查会带来异常反应的负面影响,更担心家长因调查了解情况后,不管是否鉴定为异常反应均要求经济赔偿。目前对异常反应的赔偿仍然是按照卫生部1980年颁布的《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其中的一些内容已滞后于当前的形势,因此应尽快制定AEFI鉴定程序及补偿办法,以便于基层医院在应对和处理AEFI时有充足的依据,解决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后顾之忧,克服怕承担责任而不愿报告的畏惧心理,减少迟报、漏报现象,提高监测工作质量[3]。

报告疫苗接种反应的发生率与其在人群中使用的频次有关。因此,为了减少疫苗接种反应,为了避免偶合症及加重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生,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仔细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如果出现同一个厂家、同一个批号、同一种疫苗在接种后出现较多的接种反应,应及时告知生产企业,加大对疫苗生产工艺及设备改进,提高疫苗的纯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2005:50-57.

[2]刘大卫.如何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4):322-327.

预防接种资料 篇3

【关键词】 儿童预防接种;安全;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73-02

预防接种是将人工培育并经处理的病毒、病菌(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起到对相关疾病的预防作用[1]。儿童免疫能力弱,接受预防接种对保障其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但儿童年龄小,接种时配合度差,往往影响顺利进行。故为提高接种的安全性与成功率,笔者将322例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322例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接种疫苗种类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将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61例,男85例,女76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年龄(2.47±0.83)岁;对照组161例,男86例,女75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2.48±0.81)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预防接种护理,了解儿童身体情况,向家长简单讲解接种步骤及注意事项,接种后观察儿童反应等。观察组则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接种前对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告知接种疫苗的必要性,提高家长的重视度与自觉性;设立咨询处,详细讲解接种疫苗的适应症、注意事项等,并解答家长疑问;防止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卡片,操作护士一份,家长一份,并讲解卡片内容。

1.2.2 心理护理 主动和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对其恐惧、不安情绪进行安抚,并积极鼓励;营造温馨的环境与氛围,保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维持候诊室安静,墙壁以儿童感兴趣的海报、字画等进行装饰;取得家长配合,对过分紧张儿童提前予以安抚。

1.2.3 注意饮食 提前告知父母,避免儿童于饥饿状态下进行接种,同时勿给儿童食用刺激性和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防止接种时发生不良反应。

1.2.4 环境卫生与无菌操作 接种室以84消毒液消毒(包括墙面、地板、桌面、椅子等),疫苗接种方每日消毒;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与手卫生制度。

1.2.5 疫苗与信息检查、核对 实行双人核对制度,仔细了解儿童近期健康情况,对有心肝肾疾病、活动性结核及过敏性疾病者不予接种,并向家长说明原因;严格检查药品,包括名称、有效期限、药瓶是否有裂痕、药液有无变色、混浊、异物凝块等现象,并按规定方法充分溶解、稀释、摇匀后方予使用。

1.2.6 减轻疼痛 帮儿童摆放舒适体位,以斜卧位或环抱坐位为宜;动作需轻柔,控制好进针、注射及拔针速度;针对对年龄稍大者,护理人员可以讲故事、聊天等形式分散其注意力,年龄较小者则可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并轻轻抚触背部,缓解紧张感;对因紧张、饥饿或疲劳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者,可放低其头部,使其仰卧。

1.2.7 观察反应,离院指导 接种完成后,嘱家长带儿童静坐休息20min,期间若出现不良反应则予及时处理,离院前对家长进行注意事项指导,儿童接种后2d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皮肤清洁、干燥,瘙痒时避免用手抓挠,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儿童配合率、家长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配合度:儿童接种时较放松、不乱动、顺利接种为配合,反之为不配合;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总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分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分析 以统计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儿童配合率、家长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 观察组儿童配合率、家长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0.68%、95.65%、98.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率 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11%、8.7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家长满意度 护理后,两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儿童预防接种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基本国策之一,对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起到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作用[3]。然而,部分家长因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对接种后不良反应和危险因素存在错误理解[4],同时某些不良案例的发生使得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其对接种的认可度。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操作,提高技术水平,还应加强安全预防接种护理,从而提高接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预防接种的健康、安全教育是实现预防工作的重要措施[5],通过设置咨询处、一对一讲解及发放知识卡片可对家长进行基本知识宣教,提高其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充分领悟其重要性,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感,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并可在出现不良反应时予适当干预,不会慌乱[6];儿童接触陌生环境时多会出现恐惧、紧张心理,导致肌肉紧张与哭闹,为此,本院创造了温馨的接种环境,转移儿童注意力,使其感到放松舒适,且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儿童进行语言、肢体沟通,建立友好关系,接种过程中也通过正确摆放体位、针对性安抚措施等消除其恐惧心理,有效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减少断针等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7];疫苗质量是安全预防接种的关键因素之一[8],其涉及保存、领取及核对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疫苗仔细检查核对,现配现用,保证安全性,同时,接种环境的无菌、卫生也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细节护理,对儿童接种前后饮食方面加以提醒,指导离院后注意事项,减少感染等的发生,使家长能及时、正确的应对相应情况[9]。通过以上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配合率、家长知识知晓率、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0.68%、95.65%、98.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的8.70%降低至3.11%,同时,该护理方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家长满意度评分明显提升。此结果与赵亚丽等[10]的研究结论一致,有效体现了安全预防接种护理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可有效提高儿童配合度和疫苗接种率,降低不良反应,增加安全性,家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晁慧.社区小儿预防接种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77-78.

[2]程曼君,连庆华.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2):1503-1504.

[3]肖静,许建军,杨梅,等.南通市儿童计划免疫基础免疫合格率综合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1):970-973.

[4]曹巧林,雷永革,魏妮萍.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89-3290.

[5]隋凤湖,张艳玲,李振玲,等.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098-2100.

[6]吴锦珍,庄丽凰,周丽卿.预防接种纠纷常见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32.

[7]徐菊英,杨玉英,徐淑英,等.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24-425.

[8]江明.预防接种门诊感染控制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970.

[9]黄息凤.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910-1911.

[10]赵亚丽,陶慧,许婷,等.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7):2047-2049.

培训资料_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 篇4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以后每年全国都在这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关的宣传活动,对推动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起到很大作用。

预防接种国家免费政策

一、疫苗分为哪几类?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据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免费,疫苗以及接种费用由政府承担,预防接种单位按免疫程序为儿童接种这些疫苗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费用。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二、现阶段我市第一类疫苗包括哪些?预防哪些传染病?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我镇第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以及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共13种疫苗,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3种疾病。

三、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有哪些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到当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卫生局认可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四、流动儿童在预防接种时享受哪些权利?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在预防接种时享受同样权利,包括办理预防接种证、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等服务,目前大部分流动人口存在经济条件、文化素质、卫生状况和防病意识较差等问题,接种单位很难对人数日益庞大的流动儿童实施及时的预防接种,流动儿童接种率明显低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传染病发病不断升高。这些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免疫规划工作的突出问题。

预防接种免疫程序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表

年龄 注射(服食)疫苗名称 可预防的疾病

刚出生 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 和卡介苗 乙型肝炎、结核病

一个月 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二个月 服食第一粒小儿麻痹糖丸 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三个月 服食第二粒小儿麻痹糖丸、注射第一针百白破疫苗

四个月 服食第三粒小儿麻痹糖丸、注射第二针百白破疫破伤风

五个月 注射第三针百白破疫苗

六个月 注射第三针乙肝疫苗和注 射乙脑疫苗二针(两针间 隔7-10天)乙型肝炎、流行 性乙型 脑炎

八个月 注射麻疹疫苗 麻疹

一岁半至二岁 加强注射百白破和乙脑 疫苗各一针、小儿麻痹 糖丸一粒以上 巩固对以上相应传染病 的免疫力

三岁 加强注射乙脑和乙肝疫 苗各一针

四岁 加强服食小儿麻痹糖 丸一粒

七岁 加强注射卡介苗、麻 疹疫苗、精制白破和 乙脑疫苗各一针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材料(三)

1、如何看待接种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就医。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另外,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儿童的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2、下列情况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二)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三)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四)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五)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简称受种方)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六)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3、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异常也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其发生率极低,但反应相对较重,需要临床处置。90%以上的异常反应均为过敏反应,包括局部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此外还有无菌性脓肿、热性惊厥等,比较少见有多发性神经炎、臂丛神经炎、脑炎和脑膜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等,接种卡介苗后的异常反应有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绝大多数异常反应经过临床治疗后不留永久性损害。

3、接种疫苗后出现反应,还是否继续接种?

国家规划疫苗需连续多次接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糖丸等,如出现单纯的局部反应或低热,则不必改变免疫程序。如果引起严重反应,则不继续接种。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休克、高热、过敏反应、血清病等应停止以后预防接种。

4、有免疫损害者是否可以接种疫苗?

凡患有白血病、全身恶性肿瘤或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婴幼儿或成人,感染传染病后造成严重后果,应按免疫程序接种灭活疫苗。有免疫损害者不能接种活疫苗。

5、孩子接种后要注意什么?

孩子打过防疫站以后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有时小孩会发生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都不严重,只要好好照料,多喂开水,很快会恢复,如果体温过高,可服些退烧计。接种后24-48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发生红、肿、热、痛等局部反应。有时注射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也可能肿大。如局部反应重时,可用干净毛巾热敷,如反应加重,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材料(四)

1、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手段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出疹前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手段。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个儿童都难以幸免感染。我国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但在部分地区仍有麻疹病例暴发。及时全程接种麻疹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的感染。麻疹疫苗应接种两次,初种月龄为8月龄,复种为18—24月龄。2008年以后,我国开始使用含麻疹成分的联合疫苗替代麻疹单价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即一次接种可以预防麻疹、风疹两种疾病。

2、接种脊灰疫苗需注意哪些问题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

儿童服用脊灰疫苗(俗称小儿麻痹症糖丸),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满2、3、4月龄的儿童,各服糖丸一粒,一岁以内共服3次,满4岁再服一粒。糖丸采用直接口/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

目前,我国是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有脊灰流行,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仍然有脊灰的暴发流行,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危险始终存在,因此各个国家仍旧对适龄儿童接种脊灰疫苗,直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3、让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再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乙脑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蚊子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猪后,再去叮人,可以造成乙脑在人群中的传播。乙脑常见症状是发热、头疼、喷射性呕吐等,病死率高达5%~35%,约30%的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痴呆等。

给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008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2针,分别在8月龄和2周岁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4针,分别在8月龄打2针(间隔7~10天打第2针),2周岁、6周岁各接种1针。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人,也最好在来流行区前1个月完成接种。另外,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积极灭蚊、防蚊,预防乙脑传播。

4、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传播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传播。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40%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90%~95%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而成人仅为10%左右。

200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可受到保护,并且效力持久。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按照0、1、6月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次乙肝疫苗。由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时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如果孕妇已经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还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效果。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材料(五)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皮疹常由面部遍及全身,持续4~7天。婴儿和成人发病比儿童严重,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肺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腹泻和脑炎等,特别当儿童伴有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在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儿童在15岁以前几乎都会感染麻疹。1965年开始使用液体剂型麻疹疫苗后发病率逐渐下降。1978年我国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后,麻疹发病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1986年,麻疹疫苗改为有效期较长的冻干疫苗,并开始执行两剂次免疫程序,发病率继续下降,1998年我国提出加速麻疹控制规划,近年来全国麻疹发病率一直在10/10万左右波动。

任何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群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也是如此。部分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短暂发热及散在皮疹等一般反应,但病情轻微,一般在2天内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治疗;因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等)或神经系统反应(如惊厥等)极为罕见。根据我国近几年对麻疹疫苗接种安全性的监测情况,接种麻疹疫苗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正常范围内,并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预期发生率,而且麻疹疫苗接种次数的增多,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说明我国的麻疹疫苗是安全的。

预防接种自查报告 篇5

1.预防接种人员 目前,我中心预防接种人员共

人,均经过区卫生疾控中心统一培训合格后,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其中,预检登记人员

名,接种人员

名。

2.预防接种实施 预检登记人员对每位前来接种儿童均严格按照接种规范严格询问病史,做好禁忌症排查,详细告知家长所接种疫苗的相关情况并预约下次接种时间。

接种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核对儿童和疫苗相关信息,规范操作。接种完毕后,接种医生签名完整,告知家长留观 30 分钟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另外,我中心分别在接种和留观区域有醒目标识,提醒家长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各接种区域均按时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医疗废弃物有专职人员按照规范进行处理。

3.冷链设备 我中心共

台冰箱专门用于疫苗保存,每天有专职人员至少两次查看冰箱温度记录,节假日有相应人员查看温度,保证疫苗保存条件。

4.过期疫苗处置 疫苗出入库有专职人员负责,每天在预防接种客户端进行疫

预防接种资料 篇6

1 沟通的原则

完善预防接种门诊服务, 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应在预防接种护理实践中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熟练掌握业务技术, 完善沟通技巧,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逐步提高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工作质量及护理水平。通过完善预防接种门诊护士的护理技巧, 充分体现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 提高工作质量及护理水平。完善预防接种门诊护士的护理技巧是提高护士职业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2 交流的特点

由于预防接种门诊的特殊性, 其交流不同于一般场合的交流, 它是以儿童为中心, 目的是给予情感关怀和提高儿童信任, 同时帮助儿童家长提高对接种疫苗的了解、认识, 有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交流时要面带微笑, 语言亲切友好, 用词准确, 富于同情心;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切实为儿童着想, 使其对医务工作者产生信赖感。

3 沟通的内容

沟通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感情、愿望及要求等方面, 要培养对接种儿童的责任心, 只有本着对儿童高度负责的精神, 才能去努力学习, 刻苦钻研技术, 练就过硬的本领。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 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要不断加强学习, 补充知识, 以提高护理技术, 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要学会电脑操作和英语等, 以便多渠道、快节奏地获取信息, 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理论, 并把这些技术与理论真正运用于临床, 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护士应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并应守时, 说话通情达理, 随叫随到, 工作认真负责, 使儿童及家长感到被关怀。

4 沟通的方式

4.1 语言沟通

儿童心理发育尚不完善, 对医务人员的语言特别敏感, 因此, 我们应以知识和理解去解开心结。工作中与儿童进行语言交流时要全神贯注, 注重应用语言技巧: (1) 礼貌性语言。回答儿童、儿童家长询问时语言要温和, 避免冷漠粗暴。 (2) 解释性语言。当儿童、儿童家长提出各种问题时, 应因人而异, 恰如其分地给予解释。 (3) 告知性语言。结合健康教育告知儿童家长有关疫苗使用的情况, 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使其主动配合预防接种。

4.2 非语言沟通

人的情感复杂, 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 工作中应运用形体语言———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与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 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在沟通中护士还可以借助手势、表情等帮助表达思想感情, 面带微笑, 能够给予儿童感染力, 减少恐惧感, 还能给儿童以镇静和安全感。

这两种形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一不可, 甚至有时非语言交流更是取得儿童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如果交流时不注意特点和形式, 将会产生交流障碍或不足。

5 体会

接种疫苗 预防水痘  篇7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能够通过呼吸道或飞沫传染,所以很容易在孩子之间快速传播。目前防止水痘传染的一般方式是隔离,但是患儿在表现出症状的前两天就已有传染性,所以隔离不能完全阻断水痘病毒的传播。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彻底的为孩子搭建一个预防水痘的保护网,将病毒拒之身体之外。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规定所有的成人和儿童都必须接种水痘疫苗,而在我国水痘疫苗还未纳入计划免疫的范围。需要家长主动选择水痘疫苗为孩子接种。

孩子只要达到1岁以上,就可以接种水痘疫苗了。水痘疫苗是一种减毒的活疫苗,对水痘病毒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而且保护作用可以长期存在。目前水痘疫苗在大城市的幼儿当中普及率很高,有国产和进口的不同产品可供选择。进口的水痘疫苗上市时间久,从保护效果评估和安全性监测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生产设备、原材料,稳定性方面都略胜一筹。但是进口疫苗价格相对较高,需要根据实际经济条件选择使用。

特别提示

全球知名的疫苗研发生产企业——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在中国市场提供高品质的水痘疫苗,妈妈们可以在各疫苗接种点向医生咨询相关信息,还可以登陆“家庭疫苗”网站或拨打“家庭疫苗”热线向疫苗专家进行咨询。

儿童预防接种小结 篇8

日”咨询活动小结

4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接种疫苗,家庭有责”。今天,社区服务站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活动,为前来的群众讲解国家免疫规划政策,让群众明白接种疫苗对保障儿童健康、维护家庭幸福、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单、宣传册、悬挂宣传横幅、1块宣传展牌等。活动当天发放宣传单50张、宣传册20份,开展现场咨询45人次,受益群众达万余次。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接种疫苗使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不断深入,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等曾经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传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中国免费为儿童接种的疫苗由有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百白破、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用于预防结核、乙肝、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脑、乙脑和甲型肝炎等疾病。

2007预防接种总结 篇9

葛洲坝辖区的免疫预防工作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导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全体免疫预防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常规免疫接种、季节性疫苗接种、入托入学儿童验证及疫苗查漏补种、免疫监测等各项工作,2007年共完成51415人次的免疫接种,收入232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免疫预防接种

葛洲坝辖区各接种门诊(点)2007年共免疫预防接种51415人次。

一、常规免疫接种

共完成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共25142人次。其中卡介苗接种1024人次、乙肝疫苗基础免疫6675人次、脊髓灰质炎疫苗7984人次、百白破三联4695人次、麻苗3476人次、白破二联1288人次。

二、推广使用疫苗接种:

完成二类疫苗接种共12421人次。其中Hib疫苗2929人次、水痘疫苗1347人次、轮状病毒口服液683人次、麻风腮三联疫苗1490人次、腮腺炎疫苗 1670人次、风疹疫苗 528人次,甲肝疫苗2823人次,肺炎疫苗951人。

三、季节性接种

完成季节性疫苗接种共12663人次。其中A群流脑疫苗 2048人次、流脑A+C疫苗2552人次、乙脑疫苗 2957人次、流感疫苗 5106人次。

四、处理狗咬伤共1189人,接种狂苗 1189人。

五、完成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按照湖北省卫生厅关于2007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及查漏补种工作的要求,结合葛洲坝城区的具体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并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对辖区内小学和幼儿园作出了相应的要求,共对2007年新入托入学儿童进行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采取在儿童信息网上收索、电话查询进行摸底调查,对9685名1995年至2005年出生的儿童进行查找,并完成725人次(其中流动儿童155人)补种工作。

六、接种率调查:2007年11月对辖区适龄儿童进行了接种率调查工作,常住儿童建卡率、接种率为100%,流动儿童接种率为90%。

免疫效果监测

1、卡介苗阳转考核:PPD实验941人。阳转率98.3%

2、开展疫苗免疫监测工作,共监测 938人。

存在的问题

1、按照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CDC对接种门诊的要求,目前葛卫免接种门诊的房屋面积及设施不够,由于房屋使用面积的不足,使接种室在布局上显得不规范。

2、项目经费不足:2007年12月1日起国家对15种疫苗开始执行全免费接种,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对我们的生存造成严重影响。

3、免疫预防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及服务技巧还有待于提高

4、全市预防接种医护人员的资质培训流于形式,资质的获取过于简单随便,存在着预防接种的安全隐患。

5、流动儿童的管理缺乏相关技术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2008年工作目标

一、继续发扬接种门诊好的工作作风,形成一个更加团结拼搏的团队。

二、继续加大对辖区内常住儿童、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提高该部分儿童的国家免疫规疫苗的接种率,使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

三、严格执行国家免疫接种操作规程,加强科室人员培训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对二类疫苗的宣传力度,提高二类疫苗的接种率。

浅谈预防接种管理 篇10

【摘要】预防接种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疾病防控措施是国家法律赋予儿童的基本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全国人民的健康。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网点,是免疫规划网络建设的一个环节,合理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对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和减少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全面加强计划免疫工作,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宁海县自2005年7月起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通过这几年的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预防;接种;管理

Shallow talk a vaccination management

Ding Jianjie

【Abstract】Vaccination is an investment little, performance Gao Bing4 have extensive crowd foundation of the disease defend to control measure is nation the law give a child of basic right, nation to child practice the system prevention of the vaccination certificate work of success or failure, direct influence arriv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of health.The vaccination out-patient service is an implement nation immunity programming of foundation net point, is an immunity programm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a link, reasonable constitution vaccination out-patient service to exaltation vaccination work efficiency kimono duty quality, the convection move a child of management and decrease vaccination trouble of occurrence have importance of function.For overall strengthen plan immunity work, norm vaccination behavior, exaltation quality and work efficiency of the immunity service, rather sea county from 2005 July since within the scope of whole county expansion usage child vaccin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oftware, pass this several years of circulate, the effect be good.

【Key words】Prevention;Inoculate;Management

1.宣传教育

在儿童出生建证时,向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知道传染病给社会、家庭、个人所带来的危害,要想避免传染病的侵袭,使传染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进行预防接种,但同时告知家长接种疫苗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虽然预防接种的疫苗是安全的,但疫苗的接种目的是要让人产生抵抗力,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反应,许多家长因缺乏预防接种的知识,对门诊工作人员在短期内教授的知识未能理解,又忽视了恰当的家庭护理,致使很多儿童出现的一般副反应加重,即对儿童造成身心痛苦,耗费了家长的精力与时间,又对接种人员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加强预防接种全程的健康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

2.业务培训

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安全接种意识,对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培训,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和技术性操作标准,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实行执证上岗制度,在预防接种活动中,要实行“一苗一训”,只有有了过硬的技术本领、足够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才能做到自我保护,避免和减少由于接种引起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使人体免受疫苗针对的传染病的侵袭,保障人体健康。

3.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只有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才是安全有效接种的重要保障。计划免疫工作在开展之前,必须制定工作目标,这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前提。

3.1 落实接种对象:根据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找出本次的接种对象,以减少漏种儿童。

3.2 领取疫苗:根据接种对象的多少领取疫苗,并做好冷链运输和存放,做好疫苗的领发登记,如疫苗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有效期、批签发合格证号等。

3.3 消毒接种器材:在接种前对所有接种器材进行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处理”的原则。

3.4 接种现场:接种室应保持清洁、明亮、空气流畅,每次接种前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120分钟。

3.5 候种室: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候种室,室内清洁,温度适宜,墙壁四周应涂成粉红色或淡蓝色,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并且张贴有关预防接种的宣传资料,让家长在候种时了解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使儿童候诊时有家的感觉。

4.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

4.1 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4.2 患牛皮癣、皮肤感染、严重皮炎、湿疹的儿童不宜接种,须待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4.3 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4.4 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4.5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4.6 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不宜接种。

5.接种工作

5.1 预检登记:认真做好预检登记工作,详细询问家长儿童的身体状况,是否有过敏史,有无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如接种麻疹时询问是否对鸡蛋过敏),必要时进行健康查体,防范预防接种后偶合并发症,并如实告知儿童家长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价格、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尊重家长自主选择受种疫苗的权利,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注意预防接种的次数,按使用说明完成全程和加强免疫。按各种制品要求的间隔时间接种,一般接种活疫苗后需间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间隔2周,再接种其它活或死疫苗。

5.2 消除儿童的陌生感:接种前,接种人员要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对低月龄儿童要用手轻轻的抚摸其头部,以取得儿童对接种人员的信任,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5.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接种人员操作前要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仔细核对儿童姓名和年龄;检查安瓿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发霉、异物、凝块、变色或冻结等;按照规定方法稀释、溶解、摇匀后使用,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需用无菌干纱布覆盖安瓿口,灭活疫苗打开1小时弃用,活疫苗半小时弃用,严格掌握各类疫苗的应用剂量、注射部位及方法,避开接种部位的疤痕,确定接种部位后,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

5.4 注意事项:接种后指导儿童家长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应留在现场观察15~30分钟,并告知家长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30分钟,儿童不能吃奶及一切有一定温度的食物和水等,儿童无反应后方可离开现场。

6.接种的一般反应及处理

让家长了解一定的接种反应,对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

6.1 局部反应:

局部反应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热、痛或淋巴结肿大,多在接种后12~24小时内发生,此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内消退,很少持续3~4天,一般无需处理;必要时做一下热敷,加强皮肤护理,红肿很快消失;红肿特别明显,直径>2.5cm的给予75%酒精涂擦。

6.2 全身反应:全身症状轻的有疲倦感、头晕、周身不适,无需处理(应加强观察,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重的则有头痛、发热(体温可达38.6℃以上)、寒战、恶心,甚至呕吐、腹痛、腹泻等,可作对症治疗。如发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恶心、呕吐给予止吐剂;腹痛、腹泻给予止痛止泻药;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并送医院治疗。

7.预防接种后的护理

7.1 短时间内让孩子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保持皮肤、衣物的清洁、干燥,避免感冒。

7.2 注射部位瘙痒时,告诉孩子不要用手抓以免诱发感染。

7.3 保护注射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搔抓,避免引起局部化脓感染。

7.4 多喝开水。

7.5 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8.讨论

8.1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家长对预防接种有了正确的认识,儿童预防接种本是一项国家号召,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有许多儿童家长对儿童进行预防有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认为预防接种可造成儿童长大后终生不育等。通过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我科接种门诊辖区内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疫苗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带儿童参加预防接种,保障了儿童的权利,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8.2 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通过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护理干预,儿童、家长有良好的心态配合预防接种,可避免断针、晕针和心因性反应,并筛选出了有疫苗禁忌证和需延后接种的儿童,如有些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前询问出该儿童有鸡蛋过敏史,立即停止了对该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还有一些先天性缺陷的患儿需经临床安全性评估后再进行预防接种,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减少和杜绝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见通过对儿童预防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所进行的护理干预,极大地提高了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我院从1993年建立预防接种门诊以来,因重视安全接种工作,建立了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在认真做好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上,又先后开展了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使我辖区的儿童得到了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上一篇: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下一篇:炒股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