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标本细菌检测方法

2024-07-24

临床标本细菌检测方法(共3篇)

临床标本细菌检测方法 篇1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制度

1.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相关指标计算方式见附件5)。

2.感染管理部门应对本院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每三个月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配合医务部门监督实施。

3.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必须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慎重经验用药。(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暂停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4.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按照要求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5.药事管理委员会应根据本院微生物培养、药敏情况,定期进行抗菌药物淘汰或筛选,定期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调整。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

临床标本细菌检测方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2年分离的非重复的各种细菌1868株, 719株分离自呼吸道、516株分离自血液、339株分离自伤口、294株分离自泌尿道。

1.2 药敏试验

1.2.1 试验原理及方法:

①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水分, 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 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 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试药物的敏感程度, 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关系。②操作步骤: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制备好的菌液接种物, 并在液面上的管壁内轻轻旋转挤压, 将多余的菌液挤出, 分3次均匀涂布在M-H培养基表面, 每次旋转平皿60°, 使细菌分布均匀, 最后用棉拭子绕平皿边缘旋转两周。盖上平皿在室温干燥几分钟后, 以无菌镊子夹取药敏纸片平贴于M-H培养基上。贴药敏纸片要求纸片间距不小于24 mm, 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不小于15 mm。贴好药敏纸片的平皿加盖后于室温干燥至少3 min, 但15 min内必须放入35℃培养箱中。16~24 h后检查平皿。

1.2.2 结果判断和报告:

用精确度为10 mm的游标尺量取抑菌圈直径, 抑菌圈的边缘应是无明显细菌生长的区域, 根据NCCLS/CLSI标准, 对量取的抑菌圈直径做出耐药判断。

2 结果

2.1 细菌分布:

2012年我院共收集1868株非重复菌株, 在前6位中大肠埃希菌最多, 达到17.2%, 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 分别为11.4%及8.5%,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9%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 鲍曼不动杆菌及粪肠球菌最少, 均为4.6%。

2.2 耐药率检测:

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较高, 分别为88.1%、79.6%、79.3%、77.6%、75.3%、71.8%;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22.1%、15.6%、3.3%。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较高, 分别为51.4%、47.2%、44.6%, 对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17.2%、20.2%、20.9%、2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克林霉素、亚胺培南、四环素、红霉素、β2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 分别为83.5%、99.9%、93.1%、75.2%、91.8%、75.4%、91.7%, 对其他受试药的耐药率均较低, 不足1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替坦、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 分别为99.8%、99.3%、100%、99.6%、95.1%、96.8%、95.2%, 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 不足10%。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较高, 分别为99.8%、96.3%、94.8%、93.1%, 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均较低, 不足10%。

3 讨论

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既表现在预防性用药过程, 也表现在治疗性应用过程。无指征用药以及用药品种、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选择不当都可诱导耐药微生物的产生。无指征的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是抗生素滥用的重要表现[8]。据统计, 国内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在80%左右, 而西方国家只有30%。即使如此, 美国专家估计美国的50%的抗生素处方是不必要的和错误的。过多的联合用药和过多的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抗生素滥用的又一重要表现[9]。有部分人认为这样做可以方便快捷的杀灭致病微生物, 却导致多重耐药微生物和耐广谱药物的微生物出现, 且容易引起菌群失调。过低的剂量、过短的疗程和过少的给药次数可能没有消灭致病微生物, 反而提高了它们对药物的适应能力, 并可能诱导微生物产生更多的毒性物质。过长的疗程可能给耐药微生物以足够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使它们进而成为优势菌群。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分离的非重复的各种细菌1868株的检测结果发现, 2012年我院共收集1868株非重复菌株, 在前几位中大肠埃希菌最多, 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 鲍曼不动杆菌及粪肠球菌最少。统计各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发现, 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较高, 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较低。可见,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耐药。因此, 只能用头霉素、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治疗, 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组数据显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与其他革兰阴性菌比较, 这种细菌的外膜通透性很低[10], 又很易发生基因转移, 因此会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出耐药性[11,12,13], 其临床治疗十分困难, 病死率较高。WHO把该菌和粪肠球菌及结核杆菌并列为威胁人类生命的3种细菌[14]。本组数据显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对β2内酰胺类、红霉素、四环素、亚胺培南、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 因此这种细菌只能用万古霉素治疗。另外, 本组数据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替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均较高;临床治疗可首选舒普深、亚胺培南;粪肠球菌对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均较高, 据报道, 粪肠球菌多重耐药显著, 一般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十分敏感。

本组监测报告提示, 我院常见临床标本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 能否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一关键影响因素, 应对微生物耐药性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三个策略:①加强抗生素的管理, 尽可能减少耐药微生物的产生:人类要想改变当前的耐药发展趋势, 首要的问题就是加强抗感染药物, 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当前最迫切的是加强抗菌药物在医疗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为延缓耐药微生物的产生, 临床工作中应做到:能不用抗菌药物的疾病尽量不用, 杜绝不必要的治疗性用药和预防性用药。目前抗菌药物仅适合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的感染, 缺乏相应证据不宜使用抗菌药物;根据耐药性试验, 能用窄谱抗菌药物的就不用广谱抗菌药, 单一药物有效的就不联合用药;严格掌握适应证, 确定合适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用药次数、尽量减少长期用药;尽量避免局部用药, 因为皮肤黏膜很难吸收抗菌药物, 反而容易引起耐药性的产生和超敏反应。②切断耐药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耐药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与相应的原始微生物相同, 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接触等方式在人、畜、病房、医院、社区和国家之间广泛传播。在院内感染中, 患者之间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被污染的医务人员的手, 这提示我们应重视基本控制措施的落实。③研究耐药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方法, 开发新的药物:治疗耐药微生物感染一般从三方面入手, 即强化剂量、联合用药和开发新的药品。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2012年收集的常见临床标本细菌构成和耐药监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分离的非重复的各种细菌1868株的检测结果, 统计各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2012年我院共收集1868株非重复菌株, 在1868株中大肠埃希菌最多, 达到17.2%, 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 鲍曼不动杆菌及粪肠球菌最少, 均为4.6%。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较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克林霉素、亚胺培南、四环素、红霉素、β2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替坦、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并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 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蔓延。

临床标本细菌检测方法 篇3

[关键词] 痰;预处理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101-02

由于痰液标本留取过程中极易污染上呼吸道定植菌,为尽量减少干扰,在痰培养接种前要对痰标本进行预处理。本文介绍三种痰液标本预处理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呼吸科肺部感染患者合格痰标本80份,以直接接种为对照,同时采用以下三种方法预处理后接种平板培养。

1.1 生理盐水洗涤法

将痰加入含有15~20 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剧烈振荡5~10 s,然后用接种环将沉淀于管底的脓痰小片沾出,再放入另一试管中以同样方法重复两次,最后将余下的脓痰接种在培养基上[1]。

1.2 痰均质化法

向痰液(洗涤后)标本中加入等量的消化液,分解蛋白使痰液均质化后再接种,主要有如下几种消化液:

1.2.1 胰酶溶液 取1∶250胰酶干粉1 g加入100 mL灭菌PBS或生理盐水中,调pH值为7.6即为1%的胰酶应用液。使用时向痰液内加入等量的胰酶应用液,37℃恒温90 min即可使痰液均质化[1]。

1.2.2 α-糜蛋白酶溶液 工作原理同胰酶溶液相似。

1.2.3 二硫苏糖醇溶液(SPUTASOL消化液)和N-乙酰-L-半胱氨酸溶液 两者均是强还原剂,作用于粘蛋白的二硫键使痰液均质化。

1.2.4 H2SO4消化法 仅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将痰标本加入等量的4%H2SO4混匀,放35~37℃ 20 min(粘稠标本在放置期间要振荡数次)促使其液化对痰中的杂菌进行处理。然后取出,3000 r/min,5 min离心弃去上清,加BTB指示剂1~2滴,用40 g/L NaOH中和(终点为淡绿色),将其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2]。

1.2.5 热处理和酸处理 适用于军团菌分离培养。酸处理液(KCL-HCL)由0.2 mol/L KCL和0.2 mol/L HCL以18∶1比例混合而成,pH=2.2,二者混合后置于玻璃管中加盖高压灭菌待用。取200 μL经SPUTASOL消化液处理后液化的痰液,50℃水浴30 min后再加入等量的酸处理液,放置10~15 min,离心弃上清液,加1 mL双蒸水洗涤1次,离心弃上清液,再加200 μL双蒸水混匀后取50 μL接种军团菌BCYE-DGVPC培养基[3]。

1.3 洗痰碎痰法

1.3.1 材料准备 ①无菌痰盒;②青霉素小瓶;③纱布;④小玻璃珠;⑤无菌生理盐水。向青霉素小瓶内加入1~2 mL无菌生理盐水和2~3颗小玻璃珠,加盖并用纱布封扎瓶盖,110℃高压灭菌15 s取出备用。

1.3.2 操作步骤 无菌痰盒取来合格的痰标本,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洗涤至少3次。洗涤时直接将无菌生理盐水倒入痰盒中,用接种环拉住痰标本来回拖动,如此反复多次便能较彻底地洗去口腔中的定植菌。然后用接种环挑取已洗过三遍的痰标本放入备用的青霉素小瓶内,振摇1~2 min,使块痰变成碎痰,痰内的细菌游离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即可接种平板[4]。

1.4 统计学方法

以各种预处理方法获得病原菌标本数占各组标本数的百分率分别计算阳性率,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

表1 三种方法痰标本预处理后接种培养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3讨论

表1、2显示,痰标本不经预处理直接接种培养阳性率最低,与经预处理后接种培养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三种预处理方法中,阳性率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是洗痰碎痰法、胰酶均质化、生理盐水洗涤法。洗痰碎痰法与胰酶均质化法比较阳性率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生理盐水洗涤法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阳性率虽略低,但亦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生理盐水洗涤法简便易行,但由于试管面积不够大,洗痰不够彻底,痰在试管内不易摇碎,接种时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感染菌或致病菌;另外痰标本多次移动,容易丢失最有价值的部分,操作时需要非常小心。

痰均质化法中胰酶溶液是临床实验室最常使用的痰消化液,价廉效果好,对细菌生长几无影响,但消化耗时较长,应用液常温下不易保存(配制后-20℃仅保存10 d),且反复冻融容易失效,临用前配制效果更好。α-糜蛋白酶溶液消化能力更强,消化所需时间更短,但价格昂贵,成本较高。二硫苏糖醇溶液(SPUTASOL消化液)和N-乙酰-L-半胱氨酸溶液方便保存,效期较长,已有配制好的商品试剂出售,但对细菌生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柯俊等[5]报道痰标本采用SPUTASOL消化液预处理的时间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有较大影响,消化液处理后15 min接种比30 min后接种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要高。

洗痰碎痰法方法操作简单,材料易得,不需要特殊试剂,成本低廉,耗时很短,处理后的标本几乎没有杂菌干扰,建议在细菌室预处理痰标本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44-745.

[2] 陈东科,孙长贵.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5-146.

[3] 宣瑞红,胡朝晖,王娟,等. 临床标本军团菌分离方法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6):593-594.

[4] 王惠萱,李雪梅,滕毅,等. 临床痰标本检验前期处理新方法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8):898-899.

[5] 柯俊,陈媛,陶治洲,等. 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3):814-815.

上一篇: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下一篇:党委换届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