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论文

2024-08-09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论文(精选9篇)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论文 篇1

第一阶段打破学生害羞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

上课拘谨,发言声音非常小,课堂气氛比较死板。教学中采取“每日一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具体做法:内容不限制,新闻,故事,见闻都可以,起初,想说敢说的人不多,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学生语无伦次,有的学生面红耳赤。教师要鼓励,激励,赞赏。

第二阶段从无拘无束地说到完整、规范地说

敢说,想说是说话的基础,但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会说。学生敢说之后,踊跃发言,但是他们的表达往往不完整,不规范,常常词不达意,这就需要老师耐心的做进一步训练和引导。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论文 篇2

农村小学生都不善于言谈,要么不敢说,要不不知道怎么说。尤其是我们农村偏远地区,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不仅与我们农村教师口语化教学弊端有关,而且农村小学生各种不良心态的存在也是重要的原因。具体说来,可分以下几种:

1.性别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女学生在发展规律上有明显的差别,而性别差异的研究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我们在一线从事教育的教师就不难发现,女生在语言表达上要强于男生,口语更清晰,表达更流畅。每一次学校组织的朗诵大赛,获奖的基本是女生;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的成绩女生也要明显好于男生。所以作为老师应重视这一差异,因“性别”施教。

2.性格因素。

人的性格可分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与性格外向的相比明显存在着差异。内向的学生不太爱讲话,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心里有话总喜欢憋着,久而久之,变得更加内向,甚至连和别人讲话都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而性格过于开朗的学生则侃侃而谈,无话不说,叽叽呱呱,口无遮拦,说话没有目的性,过于口语化,有时还容易引起误会,有时又会破坏纪律。作为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性格”施教。

3.教育因素。

一般而言,每一个教师都有一定的偏袒心理,在教学上很难做到面对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或朗诵课文总是那么几个勇于表达的人参与,受表扬的也是他们几个。很少老师会耐下性子来花时间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他们眼里,爱不爱说话似乎是人的天赋,于是就慢慢地放弃了对他们的培养。失败的教育导致了失败的结果。

4.环境因素。

“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事物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他们每天所面对的人和事都不同,接触的社会可能也有所不同,这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影响是相当大的。一个乐观和谐的家庭可以造就开朗善谈的小孩;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可能会把小孩引向孤独内心的境地。作为老师要及时了解这些,因人而异,利用多种途径帮助一些在口语上有障碍的学生尽快适应。

二、训练说话能力的一些方法

当今社会,说话能力直接关系到他在未来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状况,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不断的努力创造条件改造他们。说话是可以塑造的,上天不肯给每个人善于言谈的天赋,但又给了除聋哑人之外的每个人去学习说话的平等机会,我们应该珍惜。那么,我们该从何入手,才能收效显著呢?

1. 课前演讲。

为了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可开设“课前小演讲”活动,有班干部组织,教师一旁指导,根据生活实际制定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定时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练,说出自己感兴趣的话,然后学生或老师讲评。评价学生时要多多表扬,尽量让他处于开心的学习环境中,不要去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2. 课文复述。

复述课文是指学生将学过的课文经过加工、处理,用自己的语言以口头形式表达出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材料的组织能力和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和朗读课文有很大的区别,抛开课文,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和对课文情感的感受能力去重新组织语言,把课文的情节与主题,人物的感情和动作通过口头表达出来。多数文章都有一定的情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多次朗读后尝试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特别是一些有趣故事课文,应该留给一些说话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让那些怕说话的学生第二次复述,撬开他们的金口,加入口语训练的队伍中来。

3. 组织辩论赛。

利用课文教材为素材,在合适的时间组织辩论赛,人人参加,重在参与。我们可让学生围绕一个辩题(如“老人被车撞倒该不该帮忙”、“学生看电视会不会影响成绩”等)分成两大组发表相对或相反的意见,双方必须根据对方发言的内容机动灵活地变动自己发言的内容,对双方的关键意见必须针锋相对、毫不迟疑地给予回答,这种方式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机智应变能力和语言的精确性、论证性等。

4. 成立口语类兴趣小组。

比如,辩论小组、相声小品小组、课本剧小组等等,给他们尽可能的创造环境,让更多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口语训练这个大家庭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说话能力。教师要加以指导,使兴趣小组有组织,有目标地进行,并随时带到气氛,尽量把学生带到活动的情景之中来,使每个学生都用心参与。同时还应该联合家长,共同帮助孩子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一味地强行孩子按自己的标准来说话,更不能有语言强迫症,要平等的交流,打开学生愿意表达敢于表达的心门。也可以要求孩子把每天学习的语文课文复述给父母听,和父母谈里面的一些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就愿意和家长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篇3

多年的人生体验使笔者深刻感受到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切身体会到口语交际不佳给人生造成的诸多遗憾。很多事情的处理如果能换一种语气,换一种说法就会化险为夷,出现另一个结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听、说、读、写并重,并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不断总结经验,力图探索一条科学有效的教学新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感觉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很有帮助,效果也比较满意。

一、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使学生敢说

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讲课,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往往一个问题提出,即使这个问题很简单,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说。因此,无论笔者教哪个年级、哪个班,始终坚持搞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这项活动费时少,但收效甚大。

①每节课上课之前,利用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即兴演讲,学生按顺序循环往复,三年下来每个学生都得到很多训练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表达越来越自信,演讲质量也越来越高,敢说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②就内容而言,学生可就前日里学校、家中发生的事,电视中的新闻用三两句概括性的话加以阐述,也可以对身边的所见所闻发表看法,但演讲时要做到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语意完整,并力求言简意赅,突出主题。

③老师及时对存在的不足予以纠正,表现好的同学立刻得到表扬,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逐渐养成了敢说话的良好说话习惯。

二、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说话能力训练,让学生爱说

学生做到敢说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学生对说话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让他们把说话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

①训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语文课本中为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设计了诸如复述课文大意,讲述故事梗概的题目。这种题目无疑为训练学生的口才提供了极好的凭借。例如:课本中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课后的练习便安排有复述课文内容的题目,未做此题之前,笔者通过富于感情的背景简介,引导学生先进入到故事发生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与闻一多先生产生思想交流,把闻一多先生就当作自己,自己就认定是闻一多先生,这种情况之下,通过学生仔细阅读,然后复述。笔者感觉学生对这堂课内容掌握得非常好,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使笔者下堂课的课文讲解变的得心应手,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

对初中学生而言,朗读是提高自身口才的一个良好途径。中学课本中的许多篇目很适合朗读,例如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里根的《真正的英雄》等。这些文章短小精悍,声情并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入选课本中的文章,很多都可算做是一篇好的朗诵词。我国古代的圣贤们不也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通过大量的朗读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用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细微差别,而且使他们在读书的同时,不断地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积累了大量优美的词句,掌握了一些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会说

学生能做到敢说和爱说还不够。语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毕竟有限,可成立语文活动兴趣小组等方式,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活动。比如:笔者曾通过带学生参观访问,安排学生就感兴趣问题采访校长,指导朗诵赛、演讲活动等方式锻炼、培养学生。这方面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已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果。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锻炼自己,提高说话能力。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动脑,多探索,方法得当,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作为教师要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做到敢说、爱说和会说。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在思想上、教学实际上予以足够重视,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篇4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说话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联系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往往能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他在上《狐假虎威》一课时,有个教学片断是这样的。

师:请大家看看“管理”这个词在哪句话里?

生:(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

师:咱们班王明同学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王明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是管理图书的。

师:你们的家长是干什么的?(学生纷纷举手其中一个说她妈妈是会计)

师:你妈妈当会计是管理什么,知道吗?说说。

生:我妈妈在杂货品公司当会计,她是管理……

师:有知道的吗?――我告诉大家是管理财务的。

(板书:财务)(又有一生说他爷爷是交通警察)

师:交警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管理交通。

师:能不能根据你的家长的工作情况,用上“管理”这个词说一句话。

生:……

师:现在请把作业本拿出来,用“管理”写一句话。有没有困难?对了,能写几句话更好。

从这个片断中可以看出,于老师对“管理”一词的教学,没有任何空洞的教学,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完成了教学任务,真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其次,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学生说话能力培养之我见专题 篇5

说话能力对于语文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和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培养说话能力主要抓好三个环节。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 能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体功能大于各局部功能的总和。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 有机结构而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我国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虽有注意,但做得还十分不够,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以期引起 更多人的关注。

一、我们先简单看一下传统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注意不够的缘由所在:

首先,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过去因受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声不能传异地、留于异时”。所以 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效能的领域非常狭窄。人类一开始要想办法用简单的线条、符号等来克服声音的这些 缺陷,诸如“结绳记事”之类,所有这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书面语言(文字)的发展。这是人类语言发展 史上的共同特征,这也是口头语言本身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最大局限。

其次,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的影响,也使人们对说话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相当长的一段 时间里,我国相当大一部分的人还是把能说会道与花言巧语等同起来,甚至有人把“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 说为妙”视为至理名言、生活哲学。直到今天我们不少人仍然信奉“沉默是金”的所谓“生活真谛”,这是中 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给说话能力的培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建国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有些人以“大老粗”为荣,不注意言辞的表达;而近来一些所谓“大款”也往往是口出 狂言、语不成篇、错漏百出,所有这些,对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是带来了严重的消极效果。

再次,对高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也影响了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毋需讳言,现在的中学教学在相 当大程度上是围着“高考”这根指挥棒来转的,因高考时没有专门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考核,故而直接导致 不少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忽视。

可说,学生说话的能力在语文结构体系中具有其重要的地位,任何的轻视或忽视都是 要不得的,而且是不应该的。

三、学生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语文教学中,说话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和作用。它可以更好地发挥语言学科的工具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第一是交际工具的作用。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虽然运用口语交际会受时空 的限制,但说话仍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因为以说话的方式进行交际既经济、方便而又有实效,它 不需要什么特别设备(每个人都有一张嘴、两只耳朵),不需要什么特别原料(只要有空气,就能传播声音)。不管多么复杂的意思,人们都可以用适当的话把它说出来。因此,有资料显示,在人类使用的各种交际工具 中,说话交际仍是最为重要的。

第二是思维工具的作用。众所周知,说话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内部语言(思维)借助于语词,按一定的 语法结构快速地转换为外部语言(话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总是边想边 说、边说边想,内部思维与口语表达迅速传递,不断交错进行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在语文教学中,说话教学和思维训练是同步进行的。说话要边想边说,这就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敏捷,智 力的迅速发展。一个思维混乱的人,不可能会说出很条理的话。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一文中也提出说话 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教师如果抓住了这个“总枢纽”,就会有效地带 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叶老的这个见解应当说是十分深刻的。

第三是定向交流工具的使用。口语具有“定向表述”的特点,说话人是在一定场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讲述。为使表达收到最佳效果,就要使讲话合乎对象的社会地位、身分、知识修养程度以及所处的心理状态等。这 也即是说,在说话时要考虑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才适合。哪些话该说,说到什么程度 ;哪些话不该说,如何随机应变,如何换个措辞、换个方式去说才恰当,以至如何注意说话的声音技巧等。此 外,说话还可以借助“人体语言”(如说话时的手势、姿态动作等)和“副语言”(如讲话时的表情等)进行 表述。这是口头语言表达的一个最大特色。因此,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发挥语言的工具作用。

从另一方面看,重视说话训练也是社会发展

紊乱的人,一定 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

基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整体培训,才会真正使学生“能 说”。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 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聚敛思维,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反复训 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口头作文,即席演讲等,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会想,会思维,也就能说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整体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培养学生将 话说得清楚,让人听得明白。

第三,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敢说”是基础,“能说”是基本要求,“会说” 才是目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说话技巧的训练内容大体有如 下几点:

首先是语音和语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 便有较大差别。所有这些,应训练学生注意准确运用。

再次便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 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所有这些,都应具体训练。此外,因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 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 “副语言”等,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学生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 人而异,变得会说了。

当然,说话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成为 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优秀人才。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论文 篇6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新疆和静县第六小学 阿依古丽・买买提明

说话能力是人类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都要依靠说话,同时,说话训练又与读写训练有密切关系,不仅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口语交际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交往中训练出来的。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归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语文棵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任道而重远。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一、创设良好的语境和气氛

学习需要有良好的语境,可促使学生听、说、想的欲望,使其乐于说、敢于做,发自内心的去表达,为心理环境的创设提供前提基础,活动应给予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教师应积极支持和引导,鼓励学生建立一种自信,使之连贯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学校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的时候,有些教师有意或无意地让一些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回答,久而久之,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了等待教师点名发言的被动“交往者”。如果这些教师不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优美,让每个孩子都说哪怕是不正确的,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急着要说的时候,用分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孩子有说的机会,让他们交往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自然他们也就得到了语言表达及运用的机会。这样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平时不愿意多说话一是怕说错,让人笑话或挨批评,“言多必失”,不如“少说为妙”;二是没话说,语言情景不佳或者对话题不感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先应该鼓励多说。要提倡教学民主,允许学生质问、说错、修正、补充、辩解。对学生日常说话中出现的缺陷和错误,教师不要每次都急于批评,频繁指正,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可以搜集这些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作为一般人可能出现的毛病加以评析,提出纠正的方法。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练习说话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育帮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语境,造成多说的氛围。要观察留意学生在各个时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之间寻找联系比较密切的“引爆点”,组织漫谈讨论,激发学生多说。如班干部竞选、演讲比赛、辩论会、课本剧表演等,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

二、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然而,任何一种能力和习惯的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常生活中经常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是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交际的过程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或者一组一组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渐深入。这就要求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听懂对方的交流信息,抓住对方交流信息的要求,而且还要适时接话,谈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所以,互动前,让学生明确训练的具体目标(目标越细,越易于操作),目标明确了,学生互动交流起来就不会盲目。互动时,老师要加强调控,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趋向高潮。同时老师还应注重互动后的反馈,从语言、思维、仪态等方面及时点拨学生,激励学生,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交际过程中发现学生用词不当,出现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评议、纠正。对于重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老师还应该加以强调,以期引起学生注意,使“口语交际”训练更加扎实。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我们在教学时要特别留意。如教材中的“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在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的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教学对策是,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说话,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学生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

三、教会学生口语交际的技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是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学会倾听。卡耐基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倾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会说不如会听,只有善于聆听,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意图,洞察对方的心理,恰倒好处地应对,促成有效地交流。“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交代必要的“听什么”“为什么听”,更要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要让学生知道,听时切莫“有耳无心”,不能因为不说而放弃思维,要将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听的人要尊重对方,对人有礼貌,要专心,注意听出内容要点,理解对方所说的意思。如果学生不会听,听话不集中,抓不要点,似听非听或听而不闻,则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

2.学会表达。“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中介,有目的、有对象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交际时有的学生结结巴巴,或词不达意,语病百出;有的无话可说,或人云亦云;有的害羞拘束,或畏缩扭捏等,这都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加强训练。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互动和反馈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的任务,所以学生每交流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时,老师都要学会引导大家进行评议、信息补充,让大家在互说互评、互相启发感染中自主习得规范的语言习惯及基本的交际能力和正确的交际态度,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地增强。

3.学会合作。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划分不同学习区域,组合不同学习群体等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此充分满足不同交际需要。合作学习的最大优点,是有一个语言沟通的环境,学生间互相启发,互相交际,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说、问、评、议等方法进行交流,在相互启发,合作交流中丰富见解,提高表达能力。要通过多个回合的交流,一步深入一步的双向互动,使学生的交际由比较简单、肤浅到交际得丰富、深入,从而提高交际质量。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篇7

一、消除恐惧感, 主动试讲

多年来, 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 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由于面对的是农村的孩子, 基础比较薄弱, 他们当中相当的一部分不善于回答问题。让他们回答问题不是摸头就是摸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多是怕这怕那, 怕把话说错了, 别人笑, 怕把问题回答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针对这些情况我第一个要做的是消除学生心中的恐惧感, 鼓励他们放开说, 让他们亲自上讲台试一试, 说一说。

首先我主动的接触、亲近他们, 让他们觉得我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严肃难以接近, 而是他们中间一个完全可信的朋友。这样师生间的这一层隔膜就冲破了。如我有一个学生每次碰到我都要躲开, 但是, 自从我和同学们常在一起聊时, 他也加入了我们的谈话圈, 这样我就主动和他谈。首先从家庭情况谈起, 刚开始结结巴巴的, 经过几次的交谈就好多了。他见了我还懂得打招呼了。经过多次这样的谈话, 我和学生的心贴近了, 他们就主动地跟我谈话了, 而且话题也越来越多。其次, 我就可以把他们带入新的境界, 让他们自己到讲台上谈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东西, 家里有什么人, 自己最喜欢的是谁。这时候, 他们更觉得老师是可以信赖的人, 学校是温暖大家庭。

同时, 我还常带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如植树节和学习雷锋周的活动。在没有参加活动前, 我先布置他们注意自己干得怎么样, 而其他同学呢?在活动结束时把他们集中起来, 描述各自的情况、收获、感受。同时, 想方设法让他们在发言中不知不觉的消除畏难情绪, 大胆主动地说话。

二、根据兴趣, 加以引导

我们学过心理学, 也知道儿童时期最希望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

小学生大多数如此, 他们各有各的特长, 各有各的兴趣, 所以我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入手。

首先, 我在班里设立兴趣小组,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兴趣小组。如有一些同学对音乐有兴趣的就报音乐组, 对美术有兴趣的就报美术组, 同时我还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了一个环保组。由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在这一方面我还加以引导, 定期把各小组集中起来汇报本小组的实践情况。汇报情况时是把全体组员各自的见解集中并加以整理才形成一个总结。

如环保兴趣小组对提出的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近段时间校园内出现同学们不爱护花草乱丢纸屑的问题开展讨论。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给全班同学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环保课。然后, 我抓准时机加以讲评, 给他们组的成绩加以肯定, 对于他们组的成员进行表扬。这样, 他们的干劲就更大了。对于其他各组的成员所作的精彩发言也要加以肯定, 还建议他们各组在以后的小组汇报课时都要轮流发言, 这样, 就可以照顾到每一位组员。通过这样的训练, 我们班的学生整体上都能主动发言, 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结合课堂重点加以引导

有些同学说话急匆匆, 不加以思索, 不善于把要说的意思组织成完整的话, 就把自己天真的想法和直接感受表达出来。因而说的话、回答的问题不明白不清楚。我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加以指引, 让他们说话回答问题一定要讲得完整明白、清楚。如《惊弓之鸟》一课, 我问大雁为什么会掉下来?大多数学生说:“因为它怕才掉下来。”我说你们这样回答是对了, 可是人家一听不知为什么害怕才掉下来。最好把意思说得更清楚一些。再说说大雁为什么害怕才掉下来, 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回答:“这是一只受过箭伤, 伤口还未愈合的大雁, 听到弓弦声心里害怕, 用力往上飞, 伤口裂开所以掉下来。”

学生说话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8

一,培养说话兴趣,激励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有兴趣就有说话的动力,有兴趣就有说话的潜力。针对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每次上课前尽可能把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说话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使学生说得轻松。学得愉快,高高兴兴地去说、去讲。如教学《皮球浮上来了》一课时,上课前先让学生看一个实验,在一个细长透明的玻璃容器里放进一个小皮球,问学生如果把水倒满容器时,小皮球会怎样?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边看实验边议论。当小皮球浮上来时。学生不由地说:“皮球浮上来了!”这样既使学生开口说话,又加深了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及时发现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把说话内容和他们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例如,让学生说说学校的环境怎么样;讲讲教你的老师有几个,你最喜欢哪一个;家里有谁,谁更爱你;谈谈你最想做什么等等。由于说话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并在说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创设说话语境,鼓励学生敢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师道尊严”、“大人说话小孩听”,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的教师“一言堂”。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导致了学生自我封闭心理的产生,因而,学生不敢也不愿多说话。

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摆架子,要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平等地与自己讨论。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大“语场”不敢说;熟悉“语场”敢说,生疏的“语场”不敢说……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反复训练。

当学生有了说话的欲望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来,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不要给学生加框,也不要多加限制,只要学生想说站起来就说。即使学生说得不好,甚至听不懂他说什么,教师也不应轻易否定他们,而应该充分鼓励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或给予一个亲切的微笑。耐心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使他们增强开口说话的信心。例如当学生口渴了想喝水时,要求学生必须开口说“我要喝水”才给他水喝;当学生想上厕所时,要求学生举手向老师提出“我要上厕所”的请求才让他去,渐渐地学生就会养成说话的习惯了。

三,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

一方面学生敢说但有时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荷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甚至非说不可。另一个方面,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

基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整体培训,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聚敛思维,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反复训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口头作文、即席演讲等,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会想,会思维,也就能说了。在平时积累中,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把优美句段、词语抄写下来,并通过多读、背诵把它们记下来,加以理解、运用;也可以让学生把优美的词语、句子抄在黑板上,供大家一起诵读。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在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说话练习,看谁说得好,并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做既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表达能力。

四,教给说话技巧,引导学生会说。

“想说”是欲望,“敢说”是基础。“能说”是要求。“会说”才是且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论文 篇9

新课标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中指出:语文课程是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学科,而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要体现就是“说”和“写”,回归到我们教学中,按年段划分就关系到低年级的说话训练和中高年级的习作指导。这次我们推门听课之所以拟定“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这两个小专题,目的就是引起老师们对于阅读教学与说话训练和习作指导的有效结合的广泛意识和深刻思考。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不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教材的编者已经在提示我们关注“说”和“写”的训练。一年级教材中有14课是《看图说话学拼音》,三年级第6课《天山的托木尔峰》课后题要求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造句;第8课《登上企鹅岛》课后题这样设计: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企鹅?你喜欢哪一种?请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年级第4课《中秋节》课后题: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中秋节,搜集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读给大家听;第19课《寻找幸福的花瓣》课后题要学生说说“我”寻找幸福花瓣的经过,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品尝过“发现”的快乐吗?快乐还“源于”什么呢?任意翻开一册书,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课后题大都是训练学生“说话”和“写作”的,都能找到“说”“写”的训练点,说是写的前提,老师们可以别具一格的教语文,让学生尝试完说话训练后把想说的内容写下来。

在课下交流和老师们的反思中发现,这个专题的提出是很有意义的,很多老师转变了阅读课单纯的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意识,对于阅读课怎么把握说话训练和习作指导的尺度也有了深层次的思考。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小专题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的小专题定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其实不仅仅是在阅读教学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甚至是课下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等等过程中都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这就引出我要讲的第一个小话题——

一、转变思想,提高意识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从三年级开始起步训练,然而习作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没有前期的培养和积淀学生绝不会有一天突然间发生质的飞跃,一下子就会写作文了。所以作文能力应从低年段就开始培养和训练。当代脑科学研究认为,2——10岁的儿童大脑神经功能分工不明显,所以这阶段学习语言是全脑学习,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10——12岁以后,大脑神经分工逐步完成,右脑区域管理语言,左脑区域管理思维,半脑学习语言的效果当然不如全脑学习。另外,6——12岁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最大程度的丰富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各种常用的规范句子范型,可以为学生今后语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们低年段的老师要从训练学生说话开始,时时刻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使之逐渐的达到课标中要求的: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师引领,抛砖引玉

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努力做到丰富多彩,语调抑扬顿挫,教态自然得体。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都多大年纪了,哪有心思跟学生哥啊,姐的;有的老师可能会想,我一个男老师,说话粗声粗气,不像人家女老师那样温柔恬静,表达效果怎么也不尽人意。其实再多的理由都敌不过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要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小孩子喜欢游戏、活动和实践,喜欢听故事。只要 我们老师愿意用点心思,就算是讲故事这样的事你也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这次推门听课艳玲讲的是拼音教学“ie,ue,er”,在讲整体认读音节“ye”的时候,艳玲娓娓道来:ie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了,ie十分想念他们,现在她长大了,想去看望爸爸妈妈,可当她拿出小时候妈妈给她买的小“i”时,发现穿不下了,于是她换了一件大“Y”,虽然换了衣服,但是爸爸妈妈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是“ie”。

在艳玲的课堂,不仅仅有生动的小故事,教学语言也及其生动有趣,孩子们非常喜欢。比如,给拼音标调号不说标调号,说给拼音戴帽子。

前段时间非常流行《花千骨》这部电视剧,也因此出了很多洋气的词,毛毛虫不叫毛毛虫了,叫糖宝。算命的不叫算命的,叫异朽君。神经病不叫神经病,叫执念。谈恋爱不叫谈恋爱,叫生死劫。有代沟不叫代沟,叫结界。前辈已经不叫前辈,叫上仙。领导不叫领导,叫尊上。从此发脾气也有了正当理由,不叫脾气不好,叫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

中国的语言多有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效果也不一样。老师们生动有趣的表达,能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喜欢上语言表达。

三、悉心指导,高效训练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知识含量大,有丰富的口语训练内容。因此,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说话因素训练学生说话呢?

1、扩词扩句练说。

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练说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具体的操作方法不用我多说,因为这是大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但是 在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扩词扩句训练特别扎实,学生练说充分,兴趣盎然。有的老师同样是扩词扩句训练,却操作得磕磕绊绊,有时课堂甚至是静悄悄冷场的状态。为什么呢?我发现,但凡出现这种现象的,都与老师选择的基本字词有关。老师们要尽量避开用“之、乎、也、而、呀、吗、呢”这样的字要求学生扩词或扩句,这些字扩词量太局限。选择造句的词语要能引起学生广泛思考反馈多个答案的词语。

立娟的这节课,在试讲的时候就选择了“呢”训练学生说话,初衷是好的,即训练了表达,同时由于这个字一般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进而还能引出“!”和“?”的学习,但是事实验证,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太小,还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和生活积累,很难快速准确的用“呢”造句。

在学生表达出现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说出精彩生动的句子时要让其他同学特别是薄弱生模仿模仿,学习学习,努力扩大训练面。同时要建议学生把这些精彩的句子及时做好记录,可以就地取材,记录在书的空白处。

2、利用插图练说。

我们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形象、生动、有趣,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把识字、阅读、观察和训练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口语交际练习。如在教学《绿色的金鱼》一课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图中的金鱼是什么样子的?猜猜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插图就是课文中一段情节的体现,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说得非常生动形象。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bi四声)益的。

看图练说的时候需要注意一点,要教给学生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不知道观察方法,不具备观察能力,需要教师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图画上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可作如下观察指导:

①整体观察。让学生仔细看图,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有多少个人,在干什么,你对这幅图的印象如何。

②按一定顺序观察。引导学生先看什么,接着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明白观察图画可以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事物。使学生了解观察方法的多样性,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提供了指导。

具体的方法(三看法):

①看“全”,就是统观全画,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不要遗漏画面的内容。如果画的是一件事,就要看这幅画是不是告诉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及事件中的人物,从而掌握图画的主要内容。

②看“细”,就是在看“全”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图画的各个局部情况,看图画中有什么物品、人物。这些人物都在干什么,人物的动作、表情怎样,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

③看“深”,就是深入理解图画所表示的意思。要根据人物的神态、表情等,设想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静”的画面看成“动”的,把画中的事物和人物看成“活”的,从而深刻地理解图画主要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学会了以上方法不仅对说话练习大有好处,对看图写话也能提供大大的帮助,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抓住课题练说。

课文题目有的直接表明了所写的人物和事情发生的地点。如《小猫刮胡子》《小马过河》《动物过冬》《朱德的扁担》《雨后的森林》等,有的课题揭示了所写的事件的过程和内容。如《做灯笼》《乌鸦喝水》《征友启事》等,还有的课题寓意含蓄深刻。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孟母断织劝学》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课题的知识含量,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精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小猫刮胡子》一课先让学生说说小猫为什么要刮胡子,在此基础上,说出它是怎么刮的(文中对小猫怎么刮的只写出了小猫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的干干净净,没做其它具体描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前文主人刮胡子的样子说一说,也可以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小猫是怎么刮胡子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模仿。)最后让学生说说结果怎么样。经过引导学生练说,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还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4、巧借想象练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选形成的过程。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让人思考与流连。比如《征友启事》一课,学完课文后,可以和孩子们交流:你觉得小牛和山羊、猎狗、花猫、马驹会成为永久的朋友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除此之外,小牛还会交下其它的朋友吗?他会怎么做呢?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展开想象,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局。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5、挖掘生活练说。

很多课文内容为了追求结构和表达效果有些事物不一一列举,写到一定程度就戛然而止了。遇到这样的课文,我们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继续到生活中到 大自然中去寻找更多的表达元素,以用作说话训练的材料。

《十二月歌》这篇课文从正月写到十二月,抓住每个月份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写出了一年四季中独特的风景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文中写“正月新春舞龙灯”,教学这句的时候让学生回忆一下,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春节,除了龙灯,还有哪些事物带给你欢乐,让你难忘?这样引导,男孩子可能会想到“放烟花”、“吃饺子”,女孩子可能会想到“新衣裳”“看春晚”,学生的语言不一定能表达的这么精炼,老师可以适当的帮助学生加以总结提升。于是文中的第一句就可以变成:正月新春放烟花、正月新春看春晚等等。也可以把“正月新春”替换成“正月大地„„”、“正月动物怎么样怎么样„„”

《不用嗓子的歌手》文中只写出了小蜜蜂、青蛙、蝉这几种不用嗓子唱歌的小动物,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小动物、小昆虫的歌声不是在嗓子里发出来的。蝗虫靠小腿和翅膀摩擦发声;蟋蟀和蝈蝈靠翅膀摩擦发声;鳄鱼靠鳞甲发音;响尾蛇靠尾部上的角质环发声。如果学生说不出这些动物,老师做以补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用嗓子唱歌的小动物都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唱歌的,歌声怎么样?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布谷鸟、麻雀、小燕子、小狗、大白鹅等等身边常见的飞禽和小动物是怎么唱歌的。

6、抓住矛盾练说。

有些课文中的观点能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或者转换角色去思考,结果是不一样的。抓住矛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培养了思维能力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自己去吧》,这一课讲了小猴的妈妈让它自己去摘果子,小鸭的妈妈 让它自己去游泳,小鹰的妈妈让它自己去练习飞翔。它们的妈妈都让自己的孩子尝试着自己去学习本领,这样做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危险,那妈妈们这样做好不好?对不对?费丽娟老师就是捕捉到了这个矛盾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畅快淋漓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的说话训练有深度,有效果,有收获。

7、仿照句式练说。

句式仿说是说话训练的一项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对低年级的学生更适用。它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熟练表达技能。阅读教材中句式的类型非常丰富。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排比句、递进句等等。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可达到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如在《征友启事》一课中有“或者„„或者„„或者„„”的句式。训练时,可先指导认真读原文,“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读后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式的构成特点。接着让学生假设星期天自己都要去干嘛,口述下课了,操场上同学们都是怎样的情形,最后让学生自由地进行仿说。经过三个步骤,由扶到放,层层深入使学生牢牢的掌握该句式的特点。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目的。

8、利用发散点练说。

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灵活,对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发散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并确立自己的观点,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多向互动中训练说话。

教学《司马光》后,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出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把竹竿伸进缸里,让小朋友抓住爬 上来”;有的可能会想到:“搬块石头垫在脚下,伸手把小朋友拉上来”;还有的孩子可能认为:“应该找根绳子把他拽上来”。到底哪种方法最好呢?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说清自己的方法和这种方法的好处,增强学生表达的条理性。经过讨论孩子们会恍然大悟:还是司马光的方法又省时又有效,他的办法最好。通过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参加争论的意识和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有多种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还有延伸话题练说法、拓展迁移练说法、变换文本练说法、补白练说法等等。教师需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要点,如:朗读、背诵、表演、仿写词语和句子、续编故事、对文中主人公说些心理话、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等等,都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口语交际训练。总之,只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训练,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上一篇:污水处理岗位试题下一篇:家长课程开课总结-家长课程开课总结 家长课程开课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