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构建

2024-06-18

监狱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构建(共7篇)

监狱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构建 篇1

一、智能化监狱建筑的内涵

监狱建筑作为监狱的物质形态,是监狱主要的基本

设施。通常而言,监狱建筑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安全警戒设施、房屋建筑、场地及配套设施。监狱对服

刑人员执行刑罚的活动都必须借助于监狱建筑才能正

常开展,因此监狱建筑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完

善,监狱建设应当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结合有关国家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以及监狱的特

点,笔者认为,监狱智能建筑的定义应该是:以监狱建筑

为平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

与机电设备的有机结合,提高运行、管理、安保和信息服

务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为民警执勤和服刑人员改造提

供保障的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监管场

所。

二、监狱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构建

根据功能的不同,监狱建筑智能化系统可分为三大组成部分: 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AutomationSystem,简称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Automat—ionSystem,简称OAS),称为3A建筑。在实践中,还把综合布线(PremisesDistributionSystem,简称PDS)、系统集成(SystemIntegration,简称SI)也列入建筑智能化。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

监狱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将监狱内的电力、照明、供

水、排水、消防、安防等设备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系统。BAS涉及范围很广,通常包括如下内容:1.智能化安防系统,安保监控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监控、重

点部位应急报警、门禁系统和电子巡更、一卡通系统等

子系统。2.火灾报警和消防灭火联动控制系统。3.变配电

自动监测;4.照明自动控制;5.给排水系统监控;6.具有图形化编程、各种参数设置和修改、记录和打印、多级密

码管理、综合节能控制程序的中央控制系统。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1)自动监控监狱建筑中安装的各种机电设备的启/停状态,自动检测其运行参数,通

过智能调节,使其达到最佳状态。(2)在保证监管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可靠、经济的最佳能源供应方案,实现对供

水、供热、供电等能源的自动调节与管理,来达到节能的目的。(3)进一步提高监狱建筑物及监内人员与设备的整体安全水平和灾害防御能力以及提供可保护监内人

员生命的安保系统。(4)及时提供监内设备运行情况的相关资料和报表,根据智能设备的累积运行时间提出保

养报告,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5)保障监管安

全。在日趋严峻的监管形势下,现有的被动式人工监控

这一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监管工作需求,尤

其是现有视频监控方式,无法对突发恶性事件做到第一

时间的防御和处理。要完成监狱繁重的实时监控任务,确保监所安全,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就必须

向主动式的智能化监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监狱的安

防系统建设还有迫切需求:以监控图像和报警信息为核

心,实现无视觉死角的视频监控、周界报警、门禁、监听

对讲、监舍安检、围墙电网防范、巡更、应急报警、会见录

音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

共享与联动。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就是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提高办公效

率和办公质量,改善办公条件,减轻劳动强度,进而实现

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防止或减少人为的差错和失误。

监狱 的 办 公 自 动 化 系 统 要 以 智 能 监 狱 管 理 系 统

(IntelligentLibrarySystem,简称ILS)为核心,兼顾办公、人

事、财务及设备等的管理。OAS这种专用型系统虽然不一定由建筑来提供,但却需要建筑来提供实现OAS所需

要的一定的物质条件。

智能监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并非是个别办公工具的更换或者某些办公方式的改进,而是在智能型工具的支持和协助下,实现办公一体化、过程化和智能化,达到

节约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目的。智能监狱的办公自

动化系统主要有以下四项任务:1.电子公文处理。包括

文件的输入、编辑、修改、合并、生成、存储、打印、复制

等。2.文件管理。包括文件的登记、存档、分类、检索、保

密、制表等,一般通过建立公用的或专用的分布式关系

数据库系统来实现。3.行政管理。包括图表生成、日程安

排、工作计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等,主要

依靠计算机的图形系统、数据库和各种应用软件来实

现。4.即时通信。即时通信是办公民警之间点与点的沟

通,即时通信提供民警包括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的沟

通,增强民警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能进一步提高工作

效率。

(三)综合布线系统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建筑来说,就如

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

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

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智能建筑的三大

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提

供了物理介质。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

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监狱的特殊性质,监狱的综合布线系统要保证监狱的信息处理和通信(包括语

音、数据、图形、图像及多媒体信息等)能力达到当前比

较先进的水平,并且系统设计要求具有完整性和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监狱未来发展需要。

(四)基于处理突发事件的监狱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目前,由于开发时间或开发主体的不同,监狱往往

有多个异构的、同时运行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上的信

息系统,这些系统的数据源彼此独立、相互封闭,使得

数据难以在系统之间交流、共享和融合,从而形成了

“信息孤岛”。然而,监狱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就是将楼宇

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机地结

合成一个综合的大系统,联通“信息孤岛”。在这一综合系统中,楼宇自动化系统成为中央监控的,具有分布式

计算机控制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则

成为事务型、管理型、决策型三个层次集成一体化的办

公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则成为模块化、通用化的智能建筑基础设施。监狱智能化建筑的系统集成与传

统的建筑系统集成相比要求更高,它必须结合监狱建

筑的特点,满足监狱工作的需求,能够处理突发事件。

狱内突发事件是指在监狱内由主观因素或者客观

因素而导致突然发生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以及

一切与监狱智能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有关的,影响建

筑物安全、节能、高效目标实现的活动和过程。这是一个

相对广义的、抽象的概念。它将大到狱内火灾,狱内地

震,狱内脱逃,小到设备故障、信号超限报警、非法入侵

等活动统统纳入突发事件的范畴。本文只讨论狱内突发

事件,主要包括狱内建筑智能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过程故障、自适应和优化过程中非例行操作非法入

侵、罪犯脱逃以及火灾。

监狱智能建筑系统为对付突发事件而采用的智能

建筑集成技术,该技术实现了统一的人机界面和跨平台的数据库访问以及通过Web服务器和浏览器在整个网

络上进行信息交换、综合与共享。智能建筑的各子系统的工作主机都有其专有的数据库,其相互的联动同样采

用关系数据库技术编写的模块标准协议,并通过SQL数

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技术进行数据互访。监狱建筑系

统集成既是通过各种数据访问,将各个子系统的数据集

成到中央数据服务器,实现子系统的数据集成,并转换

成统一的格式存储在系统集成数据库中。在数据库的基

础上,形成CBR(案例推理)的知识库从而形成决策支持

系统。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决策者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提

供的决策方案,及时发出控制指令。

三、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监狱建筑智能化

监狱建筑工程中,用于智能化系统的资金可能是有

限的,以现代日新月异的智能化技术,用有限的资金去

把大楼所有建成部分自动化是不大可能的,同时也不一

定有这个必要。既然无法把监狱建筑所有部分建成自动

化,那自动化功能的取舍则变得尤为重要,否则很可能

变成应有自动化的部分没有自动化,不必自动化的部分

则有自动化,从而造成资金的浪费。在有限的资源下实

现监狱建筑智能化,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智能化人才队伍

智能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应用,而智能化建设人才的配备则是应用的前提。监狱机关要把智能化人才队伍建

设纳入“人才战略”的内容,制订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的措施,营造一个使各类高层次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健

康成长、发挥才干的良好机制和环境,形成一支门类齐

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满足监狱智能化建

设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为智能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技能培训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智能化人才培训工作必须

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特别是对信息技术人员,要有组

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培训、学习、参观。监狱民警要

以“奋勇当先、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全面深入实施科

技强警战略,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的工作方

针,以深化普及应用为主线,加快科技强警和信息化、智

能化建设步伐。切实增强广大民警科技强警意识,夯实

监狱智能化建设基础,完善监狱系统智能化工作机制,提高监狱科技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监狱管理智能化

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强力攻坚和不懈努力,全面推进监

狱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建设。

(二)准确的智能化水平定位

卡尼曼教授对规划谬误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

过于乐观的心态、忽视外部意见、看清统计数据与概率、沉没成本悖论是规划谬误出现的主因素。在设计一个智

能化监狱建筑之前,首先我们要对其智能化水平定好

位,即是说根据此建筑的实际使用的需要,究竟应安装

哪一些方面的智能化设备,智能化设备作为建筑物的大

脑,必须根据建筑物之设备情况,以及运行上的需要,量

体裁衣式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以防止与现实需要脱

节。切忌造成需要的部分功能太少,不需要的部分则功

能太多之问题。更不能认为一个建筑反正把所有能装上

去的智能化系统都装上去了,便代表此建筑的先进性。

智能化监狱建设过程中,绝不能过高估计了效益,低估

了损失;绝不能只考虑成功的场景,忽略了误算的可能

性;绝不能夸大过分的风险意识而产生不适宜的决策。

(三)使用可信赖的替代品

在建造智能化监狱建筑时,必须从建筑物日后实际

运行的需要出发,务求使智能化系统日后能为建筑物的 正常运作作出贡献,而且不仅是能作出贡献,还需要贡 献最大化,亦即要花最少的钱而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带 来最大的效益。

未来的智能化监狱建筑中都有包括灯光、各种风机

等的自动开关控制。当然如自动化系统的投资资金不成 问题的话,能中央统一控制这些设备及灯光,当然会对 日后管理带来好处。但我们从另一角度看,由于监狱有 着十分规律的作息时间,灯光管理,基本上都会按固定 的开关时间操作,因此我们对这些设备的开关管理控 制,完全可改为用PLC或时间开关等较便宜的替代品来 做到同样功能。

使用可信赖的低廉替代品是有条件的,千万不能单

纯为了节约成本而盲目使用。由于智能化设备往往是要 代替人手去监察或控制其他设备,所以其可信度显得很 重要。因此在设计智能化系统时,我们需考虑反馈信号、自动故障诊断、备用设备等措施,切勿为节省成本而降 低智能化设备的可信度,使智能化设备变得不伦不类,于实际运作时仍需人手去确保其操作正确,令智能化设 备不但没能减少运作人手,还成为了运作人员的负担。

(四)规范建筑过程

智能化监狱的建筑过程是智能化系统由策划转为

监狱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构建 篇2

关键词:智能化社区信息网络系统自动化系统

0引言

社区智能化是利用4C(即计算机、通讯网络、自控和IC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社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智能化社区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即通常所说的4C,更有效地实现上述特征,同时利用这些技术突出实现住宅信息渠道的开放性、社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它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足不出户而纵览全球。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家庭网上办公、网上购物、网上旅游聊天、社区智能系统管理……,将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智能社区的主要的特征是智能化,它采用一系列的高新技术,实现服务、信息和系统资源的高度共享,为社区住户提供安全、环保、高效、舒适、方便的生活空间,实现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经济目标。智能化社区信息网络系统主要由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和社区物业管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他们分别实现社区信息化、社区活动管理和社区活动管理智能化的功能。

1智能化社区的信息网络建设

智能化社区的核心是智能化社区网络的建设。智能化社区网络属于园区网络,它是一个公用的运营网络,其设计包括以下5个方面:区网络控制中心的设计,包括宽带Internet接入方式、网管技术选择和核心交换路由设备的选择等;基础物理传输网络设计,包括物理线路和传输协议等;网络逻辑设计,包括路由服务和网络流量控制等;网络运营管理平台设计,包括基于用户的认证、计费、网络安全和服务质量等;Internet服务网络平台设计,包括防火墙、WebCache和服务器负载均衡等。

智能化社区网络的建设重点就是物理网络传输技术即社区用户接人技术的选择,在目前主要有4种接人技术:以太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有线电视网数据传输技术和数字电话线路传输技术。

1.1智能社区以太网技术此方案是以局域网络以太网技术为基础,建设智能化小区的园区网络。在住户的家中添加以太网络RJ45信息插座作为接入网络的接口,可提供10M,甚至100M的网络速率。由于采用以太网络技术,故其基础网络设计方案和技术实现比较简单成熟,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园区结构化布线:在楼宇之间采用室外光纤(多模或单模)形成网络骨干线路,在单个建筑物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室内光纤作为楼内垂直主干和五类双绞线到每户内的方案,或全五类双绞线的方案。骨干网络拓扑结构一般采用星型,但可根据实际情况及要求,采用树型、环型或混合型。②以太网络设计与实现:网络结构基本上分为核心和边缘。网络核心即社区网络管理中心,一般采用核心级以太网骨干交换机。网络的边缘即各个建筑物内,一般采用工作组级以太网交换机。可根据每个建筑物内用户数量,来确定交换机端口数量,从而决定采用交换机的数量。

1.2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是采用以太网技术建设社区网络的有益补充,实际上也是建设社区以太网。无线局域网设备由无线客户端和访问单元(Access Point简称AP)组成,有时为了增加无线网络的传输(连接)距离,还包括高增益定向天线,现有的无线局域网设备可以提供2Mbps-10Mbps的传输速率。AP通常还提供以太网接口,以方便超出传统传输介质连接范围的多个局域网互联,因此AP也被称为无线网桥,一些厂商生产的AP还可以互联,以增加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建设社区网络与前面所介绍的以太网技术基本相同,都是先在社区网络中心及单栋建筑物中建设以太网,然后在各楼交换机与网络管理中心骨干交换机之间,利用无线AP及高增益天线配合使用充当网桥互联,以解决传统以太网建设过程中社区楼外布线成本高及利用率低等弊端,特别适合楼栋分布范围广和用户群分散的社区采用。社区用户只要拥有无线网卡及可移动计算机,就可以在社区随时随地上网,实现了住户与社区网络的无缝链接。

1.3有线电视网数据传输技术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采用频率分割、数字压缩、调制解调等技术,是面向大众的宽带接入平台。它具有其他网络不可比拟的优势:高人户率、高带宽、建网成本低、能综合传输图像、数据和语音等多媒体业务。作为现代化的智能小区,有线电视服务必不可少。因此,为该解决方案提供了良好的线路基础。对于已经建成的小区,为了不破坏建筑室内外的装修,有线数据网络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替代的解决方案。有线电视的传统业务是传输电视模拟信号,要在它的网络上开展数据业务,建设数据网络,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将数字信号调电视电缆相应的频带上。其中,在用户端需要添置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在小区的有线中心需要添置电缆调制解调头端设备CMTS。传统有线电视网是广播式的单向传输网络,而为了传输双向的数据业务,头端设备及户端设备需要将HFC网分成上行和下行通道。上行通道提供用户向中心传送数据的通路,下行通道是中心向用户传送数据的通道。因为在传送数据时,不应影响电视信号的传送,所以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的工作频率不能与电视信号频率相重叠。下行一般采用OAM64或QAM256调制方式,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38Mbps;上行一般采用QPSK或QAM16调制方式,最高速率可达10Mbpso

上面所讲的组网方式是针对支持双向传输的HFC网络,如果原有有线电视网络是单向的,则可采取两种解决方式。其一是进行双向网改造,通过改造部分线路及分配器、放大器等使网络变成双向网。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现有的电话网,下行通道依然不变,而将电话拨号信道作为上行通道。此时,头端设备应能同时作为电话拨号的接入设备。从服务于用户的角度来说(如带宽,使用方便等),以采用第一种方式,即对小区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使其支持双向传输的方案为佳。另外,在选择头端设备CMTS和用户端的Cable Modem时,应注意该设备是否符合工业标准,只有符合工业标准的产品,才能保证其与不同厂家设备的互操作性,以及以后设备升级的可能,从而保证用户的投资不会浪费。目前,业界主流的工业标准为MCNS的DOCSIS 1.0和DOCSIS 1.1。

1.4数字电话线路传输技术对于已经建成的社区,如要采用以太网社区接人解决方案则需要重新进行数据网络结构化布线,这对于高档社区的用户可能是无法接受的。采用数字电话线路传输技术

建设智能化社区就是用户利用电话线和调制解调器接人社区网络管理控制中心。为了实现数据传输的高速性,通常利用比较成熟的xDSL(如ADSL)技术。该方式利用现有的电话线路,为社区住户同时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传输服务,因此,它的适用范围很广,特别适合于不便于进行结构布线的社区,不仅节约了投资,也有利于日后的维护管理。但是,通过目前的电话线路,还无法实现交互式的视像服务节目。该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用户端的网络存取单元(NAU)、中心的网络集中单元(NCU),网络交换机和电话布线系统。这种组网方式不需要重新布线,在传输网络数据的同时,仍可提供电话业务服务。例如利用3Com公司的Ethernet Over VDSL技术,可以在1类到5类双绞线上同时传输传统的语音业务和标准的以太网数据,即全双工10Mbps的数据业务。

2社区网络建设技术的选择

智能化社区网络的建设是智能化社区建设的核心,对接人技术的选择是其中的关键,一旦选定更改不易,因此需要慎重考虑。具体选用哪种接人技术,需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而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1从布线的角度考虑如果是新建社区或老区改造用户接受重新布线,则可以采用以太网技术或无线局域网技术。否则,就选择有线电视数据传输技术或数字电话线路传输技术。同时如果小区范围广,光纤铺设相对较为昂贵,同时需要住户计算机能无缝接入社区网络,则可以优先考虑无线局域网技术。

2.2从社区用户接入的带宽需求角度考虑以太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数字电话线路传输技术都可以向用户提供10Mbps的网络接入速率,对于高带宽的网络应用(如视频点播等)支持较好,而有线电视数据传输则相对带宽较小。

2.3从网络安全的角度考虑由于以太网技术原本是为局域网而开发的技术,将它用于公共接入运营网络,将存在相对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无线局域网和数字电话线路传输技术由于也采用了以太网技术,所以也有相同的问题。而有线电视数据传输技术本身就是为宽带接入运营网络而设计,比如DOCSIS标准中就定义了基于网络链路层的安全措施,所以安全性较好。

2.4从网络设备管理的角度考虑采用以太网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网络设备可分别放置在各个建筑物内,网络设备需要分布管理,并且需要考虑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而采用有线电视数据传输技术和采用数字电话线路传输技术则不存在这类问题,其所有网络设备均集中放置在网络中心室内,且管理和维护方便。

3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也可称为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BAS可以通过对整个建筑的电气设备,如空调设备、新风机组、风机盘管、水箱液位、照明设备及给排水等系统进行信号采集和控制,实现楼宇内设备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从而起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节能降耗的作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由楼宇机电设备控制构成的设备环境监控系统和由消防系统以及保安系统组成的安全保卫监控系统两大块。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按照控制方式可分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设定值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

3.1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是计算机的过程输入,通过控制算法得到控制输出以后,以计算机取代模拟调节器,直接通过接口控制执行机构,从而实施对现场被控过程的控制。

3.2设定值控制系统设定值控制系统是通过过程输入和控制算法求得一个指导性的设定值,再以其来规定回路控制的目标值,最后由回路控制设备完成具体的控制输出。

3.3分布式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以多台计算机分别承担不同控制功能和处理范围,不仅使处理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将危及系统安全的因素降低。

4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和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缩短办公周期,并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和辅助决策,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自动化。现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融信息处理、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于一体的应用系统,将现有的决策支持系统推进到更高级的决策智能系统,强调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提供丰富的学习功能和知识共享功能,确保每一个使用者通过学习使之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地位能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核心是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各类应用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主要是各种软件界面的集成,办公自动化的核心就是信息技术,在客户机、服务器等方式下,通过局域网互联快速地实现楼宇的管理功能,或者由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Intrnat网络和Web,通过浏览器Browser模式对网络数据进行发布和交换,是智能楼宇办公系统自动化追求的目标。

5物业管理自动化系统

智能社区物业管理是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照合同和契约,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支持下,采用先进和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已经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智能社区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社区的环境、清洁绿化、安全保卫、租赁业务、机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实施一体化的专业管理,并向社区的使用者与承租户提供高效和完善的优质服务。

物业管理系统能够对物业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管理信息,大大提高物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智能物业管理系统一般有单机版和网络版,其中网络版又分为局域网版和广域网版。

5.1单机版IB FMS单机版IB FMS运行于单机环境,只是用于小型抵挡楼盘物业管理,通过人工输入信息,对数据进行处理、存档,便与信息检索和数据统计。

5.2局域网版旧FMS局域网版IB FMS适用于大中型楼盘的物业管理,局域网目前多采用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建立智能大厦或住宅小区内部的内联网是网络化IB FMS的发展方向。除了具备单机版功能外,还通过与智能建筑各智能化子系统的联网使用,具备了实时数据采集和动态监控功能,如:水电气表的远程自动计量、水暖电气设备的自动监控、停车场的自动管理、火灾自动报警、“一卡通”、物管网站等基于网络的物业管理功能。局域网版FMS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和操作界面,具有与其它智能化系统的接口功能,实现了智能建筑各种物业管理信息的综合,增强了对智能建筑全局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提高了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监狱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构建 篇3

江苏省现有23个监狱,其中2个女子分监。常年关押罪犯7.5万名左右,其中女犯3300余名,占押犯总数的4.2%,少年犯560余名,占押犯总数的0.75%,外国籍罪犯3名,港、澳、台罪犯11名。现有监狱人民警察1.2万余名,担负着惩罚和改造罪犯以及发展监狱经济和办社会的任务。

近几年来,全系统认真贯彻执行《监狱法》和国务院1995年4号文件的精神,以“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为指导,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监狱工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监管安全工作创历史最好水平。罪犯脱逃、狱内发案逐年下降。2000年全省实现了无罪犯脱逃,连续3年无重特大案件的新突破。受到了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取得新进展。“九五”以来,全省有2所监狱被司法部命名为现代化文明监狱;2所监狱通过司法部现代化文明监狱验收;有4所监狱、10个监区被省局命名为省级文明示范监狱和监区。与之相适应,我们把罪犯权利始终作为监狱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和依法治监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以《监狱法》为准绳,提高认识、努力工作,积极构建罪犯权利保障的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罪犯改造的积极性,为稳定改造秩序,提高改造质量奠定了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打牢罪犯权利保障的认识基础

罪犯权利不是一个新概念。长期以来,我们把保障罪犯人权作为改造罪犯的一项重要原则,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1994年《监狱法》颁布后罪犯的各项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人身权利、社会生活权利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保障。在此期间,我们的认识也呈现出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针对少数干警“不打不骂没有专政味道”的传统认识,反复对干警进行“罪犯也是公民”的意识教育,引导他们从尊重人的观念出发,认识罪犯权利;针对少数干警的“罪犯有权利,我们的权利谁保护”的认识,反复阐明罪犯处在被监管改造的不利地位,其权利是防御性的观点,使大家自觉尊重罪犯权利;针对少数干警“向罪犯灌输权利意识,我们还怎么干工作”的错误想法,以司法部提出的“568”工程为契机,全面提升监狱人民警察总体工作水平,从根本上维护了罪犯权利。在去年和今年刚刚进行的由省厅、省局组织的公开选拔监狱长、副监狱长的考题中,都将《监狱法》第14条规定的监狱人民警察的九种“不得有”的情形作为重点考题,反复强化干警的“保障罪犯权利意识”,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由于思想认识的到位,自《监狱法》颁布以来全省没有发生一起监狱人民警察体罚虐待罪犯致残致死的事件,一般性的打骂体罚也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二、公正执法。营造罪犯权利保障的制度防线

罪犯服刑期间,最关心、最需要的是早日获取自由。近几年来,江苏省监狱系统把以减刑、假释为重点内容的执法工作摆到了生命线的位置。公正执法,文明执

法,确保罪犯权利的实现,也就从根本上维护了监狱安全稳定,保证了改造质量。

一是不断加强建章立制。以《监狱法》和上级的一系列政策精神为依据,对涉及公正执法的各个环节,制定了20余项规章制度,规范执法工作。如针对个别监狱过去实际存在的对原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罪犯管理失之于宽的问题,制订了《关于加强对原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罪犯管理的暂行规定》,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一规定也体现了公正执法的精神。如针对在改造中努中探索新的离监探亲、特优会见、与亲属共餐、打亲情电话等犯人关注的权利实现形式,也作出了操作性的制度规定,确保不发生问题。再如近两年个别监狱在劳务加工中实际存在的“超强度、超时间、超体力”现象,从维护罪犯权利的高度出发,调整了劳务加工政策措施;同时,把杜绝“三超”作为考核“三好班子”建设的突出内容,与奖罚挂钩。目前已基本杜绝了“三超”现象。长期以来,对罪犯工伤致残致死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由此引起的纠纷、上访不断发生b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是补偿标难偏低,罪犯劳动中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为此,省局参照《劳动法》的规定,制定了《罪犯工伤致残致死经济补偿暂行办法》,提高补偿标准,规范了鉴定、补偿程序。这一规定出台之后,纠纷、上访明显减少。

二是全面实施狱务公开。1999年以来,按照依法治监工作的总体部署,在《监狱法》颁布5周年之际,向全社会、向罪犯实行狱务公开,内容包括罪犯权利与义务、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程序、劳动保护以及监狱人民警察权利、纪律等10项内容,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为配合这项活动,省局和各单位在办公室、会见室以及生产区、生活区等醒目位置设立了宣传灯箱,同时向新闻界发布了有关内容,公布了举报电话,设立了局长(监狱长)接待日。这项工作被誉为“阳光工程”,受到全社会普遍欢迎。

三是认真改进执法监督。以维护罪犯权利为重点的执法监督工作始终是我们执法工作的重要环节。几年来,他们结合执法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真改进执法监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第一,不断增强罪犯的权利意识。各监狱在法制教育中不定期向罪犯进行权利义务教育,使他们知道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当遇到监狱或干警对其侵权时,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促其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与此同时,省局还组织本系统的法律专家深入监所,广泛开展送法下监活动,回答罪犯提出的各类法律问题近千件,受到罪犯普遍欢迎。去年底,编写了《特别人生指导400问》,发给犯人,其中的内容不少都与罪犯权利有关,被称“一本具有中国特色的犯人手册”。第二,不断创新执法监督形式。执法监督是促进公正执法的重要环节,其实质是保障罪犯权利。他们以维护罪犯权利为着力点,除搞好内部监督外,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执法监督的新形式,收到了较好效果。层层建立执法责任制。省局每年将执法目标、任务、要求、责任,明确落实到各单位,并在责任制中拿出20%的奖金额度与公正执法挂钩,问题严重的实行一票否决。使公正执法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二并落实、一并检查、一并考核奖罚。改变了少部分干警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公正执法软任务,凭感觉的状况。去年6月,省局聘请了16名由省人大、省政协、省妇联和新闻界等部门人士组成的执法监督员,先后2次视察·监狱,对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全系统各监狱也按省局要求聘请当地党政部门、社会团体知名人士270余名作执法监督

员,不定期视察监狱。引进科学的手段,推进执法监督向纵深发展。聘请江苏省医学界的17位知名专家成立专家咨询组,对罪犯伤残鉴定以及医疗中的疑难杂症等由专家出具权威鉴定结论,以作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和伤残补偿的依据,从根本上解决了罪犯医疗、伤残鉴定的公正执法问题。这一做法在全国属首创。全面推行了罪犯刑释前谈话制度。谈话由纪委、法制等部门的同志参与。主要通过谈话了解干警执法情况以及对监狱执法的建议和意见,从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罪犯权利。

三、改善条件,加大罪犯权利保障的工作力度

随着监狱经费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监狱生产的发展,还从改善物质条件上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罪犯实际享有的权利的不断扩大与提高。

一是重视罪犯生活设施规范建设。仅去年全系统就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改善罪犯基本生活设施。改建了罪犯食堂,并推行规范化达标工作,不仅做到食物量达标(实际上多数单位都超标),而且吃得热、吃得卫生,罪犯食堂设施、环境也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绝大多数监狱建起了特优会见室。在确保监管安全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罪犯实行48小时会见。所有单位都安装了亲情电话,便于罪犯随时和家庭沟通。多数单位还实行了亲情共餐。以上活动,凡收费的项目,都低于物价局核定的价格。即不以赢利为目的。费用有节余的,用于改善罪犯生活,不允许挪作它用。上述举措,不仅是罪犯权利的合理延伸,推进了罪犯的家庭和睦,也稳定了改造秩序。

二是加强对涉及罪犯物质采购的管理。去年全系统推行了罪犯生活物质和药品的招标采购,累计采购总额达到5000余万元。通过招标,节约经费427万元,堵塞了管理漏洞,维护了罪犯合法权益。

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 篇4

.智能建筑广播系统分2类,一是面向公共区(如展厅,中厅服务区域等)的公共系统,平时播放背景音乐广播,火灾或紧急情况时立即切换为紧急广播。二是面向办公区域及车库区域的广播系统在一些特殊区域等则要单独设置专业广播设备)。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应具有2个主要功能,即平时的背景音乐或普通广播以及紧急广播。紧急广播总控制器有最高逻辑优先权。紧急广播总控制器当有消防控制触发信号抵达时.通过启动各分区的逻辑控制模块将相应的负载回路切换成对应的紧急广播回路。

.二、共用无线电视系统CATV和卫星接收系统

.智能建筑的共用无线电视系统是适应人们使用功能要求的一部分,系统不仅用于接收广播电视,还能传送自行播送的节目及调频广播。卫星接收系统的选址地安装及调试是一个重要部分,经接收、解调、调制后的卫星信号混合人共用无线电视系统前端部分,经传输分配系统送至各用户终端。智能建筑采用了套板状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分别用于接收不同电视卫星的电视信号共8套。

.三、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设计

.1)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

.由于机房电力供给是由大楼的建筑物变配电室引入的,电源高压端的防雷保护已由电力供电部门实施。按照国标GB50057--1994,为了将低压配电系统线路上的电压限制在一个安全的水平,在供电线路上需安装SPD。弱电机房的电源浪涌保护通常作三级保护:电源引入的总配电柜处安装浪涌保护器,作为一级保护;通常弱电机房均由总配电柜单独配出一个回路为机房供电,因此需要在机房配电箱处安装浪涌保护器,作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应相对地加装浪涌保护器,作为三级保护。有了这三级的保护,就.口T将雷电过电压(脉冲)钳制在lkV以下,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当然,浪涌保护的级数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以求经济合理的方案,达到抑制浪涌的目的,保护弱电设备。

.2)等电位联结

.通过设置等电位联结,可有效消除不同接地点可能存在的电位差,发生雷击时可有效避免因感应产生的不同接地点电压不同而导致的放电现象。在建筑物实际设计与施工中,通常按照设备、机房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由共用接地系统引来的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和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将引入建筑物的给排水管、电缆金属护套、金属保护导管、煤气管道、金属构件等与等电位联结端子可靠连接。设备安装时将各设备间和管道间的各种金属管道、金属构件、电源PE线等与各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可靠连接,构成等电位联结。

.高层建筑物内各种金属导体和管道(如金属门窗、设备的金属外壳等)作等电位联结;电源线、信号线通过电涌保护器实现等电位联结;建筑物各处的均压环、起到一定电磁屏蔽作用的钢筋网、各处的电气装置以及防雷等电位联结导体形成总等电位联结,最后与联合接地系统相连,形成一个理想的“法拉第笼”。

.四、结构化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

.结构化布线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用以服务建筑物中所有通信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现在和将来的布线要求。设计应以智能建筑的现时和计划需求为依据。设计未将电话通讯归人结构化布线,这是因为作为智能建筑,语音与数据两种终端的`分界很明显,且位置不易变更。另外,从技术经济上考虑,3类线带宽16MHZ,可传输10MBPS及其以下低速数据,作为语言传输是廉价而效果很好的媒介。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布线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结构化布线,智能建筑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分为办公系统和收银系统(POS)。智能建筑展厅与办公室共有终端信息点865多个,行政局域网的信息终端分布在地下层和行政办公管理区域,收银系统的信息终端分布在展厅一层的前台服务区域。

.五、弱电竖井和弱电管理间

.弱电竖井的安排是弱电应用环境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弱电井仅仅是弱电系统的过线通道,即使安装设备,也是少量的墙装设备。由于计算机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弱电井道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线路过道。更重要的是,

.为高效利用建筑平面及弱电系统安装考虑,弱电井往往用作计算机的二级网络管理机房。因此,间作网络管理间的弱电竖井,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其在建筑体内的合适位置、面积及内部应用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对各种数据通信线路都有一定的要求,包括长度限制。在智能建筑中,计算机系统的水平线路往往采用铜质双绞线(u1P)。UIP和网络传输的带宽有密切关系。综合布线的标准和规范,要求PC工作站到网络交换机的U耶线路长度不能超过100米(布线设计时应考虑在90米以内,其余为网络跳线长度)。考虑到管

路的竖直、弯度因素,建筑物的最边缘至弱电间的距离不应超过60米,因此,间作网络管理间的弱电竖井位置在建筑平面设计时的位置相当重要。占地面积很大的建筑物,弱电井的数量就不应只有一个。网络管理间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因素应在建筑平面规划时给以考虑。网络管理间内将安装网络机柜,周围需有安装和

维护空间,再加上墙装的弱电设备等,网络管理间的面积一般在6~10平方米之间,最少不应小于4平方米。

.六、弱电系统的供电

.弱电系统的供电往往在电气设计时被忽略,把此部分供电设计和施工交给弱电工程商,这不符合电气工程规范要求。弱电系统供电往往采用子系统单独供电,了解整个弱电系统的供电要求在电气设计和施工上很有必要。

.弱电系统的设备正常运行需要强电系统的支持,弱电系统的供电线路不能和照明、动力等线路共用,且多数弱电系统有单独供电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设备供电的安全性。如安全防范系统采用单独回路集中供电,尤其是与消防联动的系统应保证紧急情况下能正常供电。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系统会采用不问断电源(UPS)集中供电,在强电设计时应给以考虑。不间断电源机房的供电进线有容量的要求,出线有集中供电的要求。即使不采用UPS供电的工作站,也要求有单独回路供电,以防止和其他电路混用对系统带来的危害。对建筑项目而言,各弱电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固然重要,但必须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说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弱电系统工程问题并不是系统建设本身,而往往出在工程的界面协调上,而这些矛盾都是因为没有重视弱电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引起的。

.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的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和要求。若设计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要从系统性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综合考虑,才能搞好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

.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 篇5

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沈晔 程大章摘 要 本文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特点,论述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中采用分阶段多层次验收方式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每阶段的工程验收任务和组织实施办法。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系统 验收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竣工验收目的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项目是集现代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图像显示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根据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实施系统工程的竣工验收,其目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施工质量全面考察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竣工验收将按规范和技术标准通过对已竣工工程检查和试验,考核承包商的施工质量、系统性能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和使用能力,是否可以正式投入运行。通过竣工验收可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系统按照设计要求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正常投入运行。2 明确和履行合同责任 系统能否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是判别承包商是否按系统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完成了工程施工义务的标志。完满地通过竣工验收后,承包商可以与业主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将所施工的工程移交业主或物业公司使用和照管。3 是系统交付使用的必备程序 系统工程竣工验收,也是全面考核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检验项目决策、规划与设计、施工、管理综合水平,以及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重要环节。系统只有经过竣工验收,才能正式交付业主或物业公司使用,办理设备与系统的移交。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特点和竣工验收方式

建筑智能化系统由各种类型和用途的自动控制系统、图像视频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组成,这些系统跨越多个专业技术领域和行业,且施工工期、行业监管方式、验收规范和要求均不相同,因此其竣工验收的方式和实施办法与其它建筑机电系统相比有明显区别。依据一些成功建设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工程管理与工程监理经验,笔者认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竣工验收应采用分系统、分阶段多层次和先分散后集中的验收方式,整个系统验收按施工和调试运行阶段分成管线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单体设备验收、单项系统功能验收、系统联动(集成)验收、第三方测试验收、系统竣工交付验收五个层次验收方式,如图1(例图)略所示。

采用分阶段多层次验收方式有以下优点:便于及时有效地实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

建筑智能化施工周期、试运行周期均很长,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系统的竣工交付验收可能要在建筑正常运营数年以后。分系统、分阶段多层次验收方式可在系统建设和试运行的每个关键环节实施监控,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同时也把复杂的验收工作分散在工程的各个阶段分步完成,加强每一施工阶段的验收任务。系统采用分阶段及时验收,使系统验收的技术数据、工程图纸、设备资料等更完整、更实际,同时也有利于系统验收工作细化,更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已建系统及时投入运行

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许多子系统,通常整个施工、调试、试运行、验收周期很长,但一些特殊的系统如消防、安保、通信等,应建成后及时验收和投入使用。分阶段多层次验收方式可把系统验收内容有效的分解,只要系统使用功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即可进行系统的功能性验收,而后系统即可投入试运行。而一些非功能性的验收工作如竣工资料审核、设备清点、工作量核算等可随后在系统试运行至系统交付前进行。适合不同的工程承包模式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是一项技术先进、涉及领域广、投资规模大的建设项目,目前主要有以下工程承包模式

(1)工程总承包模式

这种模式中,工程承包商将负责所有系统的深化设计、设备供应、管线和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系统集成和工程管理工作,最终提供整个系统的移交和验收,这种模式也称交钥匙工程模式。

(2)系统总承包安装分包模式

这种模式中,工程承包商将负责系统的深化设计、设备供应、系统调试、系统集成和工程管理工作,最终提供整个系统的移交和验收。而其中管线、设备安装将由专业安装公司承担,这种模式有助于整个建筑工程(包括土建、其它机电设备安装)管道、线缆走向的总体合理布局,便于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和横向协调,但增加了管线、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之间界面,在工程交接过程中需业主和监理按合同要求和安装规范加以监管和协调。

(3)总包管理分包实施模式

这种模式中,总包负责系统深化设计和项目管理,最终完成系统集成,而各子系统设备供应、施工调试由业主直接与分包商签定合同,工程实施由分包商承担,这种承包模式可有效节省项目成本,但由于关系复杂,工作界面划分、工程交接对业主和监理的工程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否着极易产生责任推委和延误工期。

(4)全分包实施模式

这种模式中,业主将按设计院或系统集成公司的系统设计对所有智能化系统分系统实施(有时系统集成也作为一个子系统实施),业主直接与各分包签定工程承包合同,业主和监理负责对整个工程实施工程协调和管理。这种工程承包模式对业主和监理技术能力和工程管理经验提出更高要求,但可有效降低系统造价,适用于系统规模相对较小的项目。

分阶段多层次验收方式因系统验收工作分阶段、分层次地具体化,可在每个施工节点及时验收并作工程交接,故能适合上述工程承包模式,有利于形成规范的随工验收、交工验收、交付验收制度,便于划清各方工程界面,有效地实施整个项目的工程管理。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主要内容

按分系统、分阶段多层次验收方式,建筑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过程可分成单体设备验收、单项系统功能验收、系统联动(集成)验收、第三方测试验收、系统竣工交付验收五个阶段,整个系统验收工作分散在五个阶段中完成,每个阶段验收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管线验收(隐蔽工程验收)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线验收是指对系统的电管、线缆安装、敷设和测试完成后进行的阶段验收,管线验收是管线施工和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工作界面,只有通过管线验收才可进一步进行设备通电试验。管线验收可以作为机电设备施工管线隐蔽工程验收的一部分,由监理组织业主、施工单位、系统承包商、设备供应商等共同参加。管线验收报告应包括管线施工图、施工管线的实际走向、长度与规格、安装质量、线缆测试记录等。在施工期内,验收报告可用于核算工作量和支付工程进度款,同时也是工程后期制作系统竣工图和竣工决算的依据。若设备安装与调试是由其它工程公司承担,也可依此办理管线交接。单体设备验收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单体设备验收是指对系统设备安装到位,通电试验完成后,对已安装好的设备的验收,通常以现场安装设备为主。如卫星接收与CATV系统的天线、分支分配器和终端等,安保系统的摄像机、探测器,BA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等。通过单体设备验收是进行系统调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可对设备安装质量、性能指标、产地证明、实际数量等及时核实和清点。单体设备验收可由监理组织业主、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设备供应商等共同参加。验收报告应包括:设备供货合同,设备到场开箱资料,进口设备产地证明,设备安装施工平面图和工艺图,安装设备名称、规格、实际数量,试验数据等。单体设备验收报告可用于核算设备安装工作量和支付工程进度款,同时也是工程后期竣工决算的依据。若设备供应、安装与调试是由多家工程公司承担,也可依此办理设备的移交或依此作为相互间的产品保护依据。单项系统功能验收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单项系统功能验收指对调试合格的各子系统及时实施功能性验收(竣工资料

审核、费用核算等可在后续阶段进行),以便系统及早投入试运行发挥作用。单项系统功能验收可由监理组织业主、系统承包商、物业管理部门等共同参加验收。验收报告应包括:系统功能说明(方案)、工程承包合同、系统调试大纲、系统调试记录、系统操作使用说明书等。通过单项系统功能验收是系统可以进入试运行的必要条件,系统承包商还应及时对物业人员做相应技术培训。系统试运行期间,系统运行与维护由系统承包商与物业管理部门共同照管。系统联动(集成)验收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系统联动(集成)验收也是一种对系统的功能性验收。区别在于系统联动(集成)验收对象是各子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系统间联动功能,或则是对各子系统的集成功能。系统联动(集成)验收可由监理组织业主、系统承包商、物业管理部门等共同参加验收。具体可根据系统联动(集成)的内容和规模以不同的方式操作,如子系统间联动验收(如消防和安保、消防和门禁等)可在单项系统功能验收后补充验收内容,BMS类的系统集成可以作为BA系统功能的补充内容组织验收,而IBMS类的系统集成则应作为单独一个上层子系统组织验收。第三方测试验收

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系统功能和联动(集成)验收,并经过一定时间试运行后,应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但因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尚无统一的部门来完成整个系统的验收。目前必须行业监管部门组织的验收主要有消防部门的消防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验收(GB5016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公安部门的安保系统验收(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广电部门的CATV系统验收(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电信部门的电话、程控交换机系统验收、无线电管委会对楼宇通信中继站的验收等。另外还有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综合布线系统验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1-2000),楼宇自控系统的验收、智能建筑的检验和评估等。上述系统验收都必须先经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测试,第三方资质由行业主管部门或权威机构认定。具体申报、测试、验收流程和验收资料要求和报告格式详见相应规范,这里不一一列举。系统竣工交付验收 建筑智能化系统交付验收由国家有关部门和业主上级单位组成的验收委员会主持,业主、监理、系统承包商及有关单位参加。主要内容有:

(1)听取业主对项目建设的工作报告

(2)审核竣工项目移交使用的各种档案资料

(3)评审项目质量。对主要工程部位的施工质量进行复验、鉴定,对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进行鉴定和评审

(4)审查系统运行规程,检查系统正式运行准备情况

(5)核定收尾工程项目,对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审查前阶段竣工验收报告,签署验收鉴定书,对整个项目作出总的验收鉴定。整个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业主应迅速办理系统交付使用手续,并按合同进行竣工决算。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项目是集多种现代技术、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系统工程,对工程管理与监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工程管理经验上都有更高要求。分阶段多层次的验收方式对每一阶段的都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验收目标和操作方法,可有效地帮助工程管理与监理人员,在工程的每一重要环节实施质量和进度控制,从而确保整个系统工程的如期顺利地实施。参考文献:

1.工程设备监理 陈炳权等 同济大学出版社

电网智能报警系统的构建探讨 篇6

摘要: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和故障发生时报警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在对电网报警系统构建时要求从运行环境、人机界面、智能处理以及相关的查询和相应的故障运行功能方面来满足系统要求。电网智能报警系统的构建探讨对电网的整体效率和安全保障有积极的意义,对电网智能报警系统的提高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电网智能报警;故障诊断;报警处理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0120-03

电网智能报警信息处理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其功能是在提供各个电力厂站的报警信息的同时为故障诊断提供信息数据支持。本文探讨的电网智能报警处理系统一般运行在DF8002自动化系统下。电网智能报警系统由运行环境、人机界面、报警信息智能处理、人工维护辅助调整报警处理、历史记录查询和故障诊断启动程序组成,下面分别介绍。

1 运行环境

1.1 硬件环境

电网智能报警系统的硬件组成如图1所示,SCADA系统采集信息以后通过前置机处理,经过处理后的信息转发到调度自动化的局域网络里面。通过这一流程以后的信息可以使得所有连接在局域网的电脑接收这些信息。系统中两台服务器存储历史的数据,而四台PAS机则是存储实时的数据,调度和运行人员则是在相应的PAS机上完成工作内容。

1.2 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由实时数据库和智能处理模块构成。

PAS机软件配置如图2所示,每一个底层是调度自动化平台,该平台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图形界面,完成信息的接收以及显示实时数据的功能。各构成部分中状态估计主要是分析模拟量的数据,报警信息处理那些用来分析开光量的数据。常规EMS功能是通过状态估计数据来分析和计算(电网正常运行环境),而扩张EMS功能是通过状态估计数据以及报警处理数据,在故障诊断、故障恢复以及故障操作票在电网故障环境下分析计算。

智能报警处理模块的构成如图3所示,智能报警处理系统和别的功能数据关系非常紧密。智能报警处理系统从服务器的历史数据库以及实时数据库中采集信息,这些数据在智能处理模块来筛选、判断以及综合分析,然后将这些数据分别按照级别显示到相应窗口。同时为了能够实现运行人员对系统的辅助决策,在报警处理规则维护界面中有可以设置的逻辑规则。

2 人机界面

电网智能报警系统的人机界面一般设计三级的监视窗口,分层级报警。

一级窗口是对故障相关信息的显示,当保护动作以及相应断路器故障时,窗口闪烁显示三秒。二级窗口在正常的倒闸工作时显示开关位置的变化信息。三级窗口则是显示异常报警信息,比如控制回路断线等非一级和二级窗口显示的故障信息。

为了能够对显示窗口更好地控制,更好地掌握相关信息和对报警处理规则参数的维护,页面还有停止、刷新和功能设置等控制按钮。

3 报警信息智能处理

报警信息复杂多变,信息量大而且难以预计,要对报警信息做好处理,要求报警信息的智能处理能够满足参差结构清楚,易于观察,尽量减少冗余信息的特点。所以在对电网智能报警系统构建时可以纵向依次对信息处理,依次实现筛选、防抖动、信息合并、综合、信息误报处理、开关操作信息收集和次要报警信息收集。功能描述如下:

3.1 筛选

筛选功能是为了防止主要信息的遗漏,同时对无用的信息过滤处理。功能实现方式是通过对含有标志性词语的报警文字过滤或者是保留等的设置,以及对过滤文字的编辑功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报警处理系统。

3.2 防抖动

防抖动功能是有效地避免抖动信息对故障分析的危害,实现方式是将90分钟内发生次数超过三次的信息写入记录,并屏蔽。

3.3 信息合并

信息合并功能是对两套装置中同时动作发出的信息或者是不同信息在不同阶段的同类信号,通过逻辑判断把信息合并,并且选择最合适的一条显示。

3.4 综合

综合功能是将信息分散的报警信息,依据动作和断路器直接对应的跳闸关系,将信号综合到一条信息上显示。

3.5 信息误报处理

信息误报处理功能是对每一条信息进行初步逻辑判断,依据保护信息、断路器信息之间的关系以及二次信号等的影响,分析信息是否存在误报的可能,并且提示。

3.6 正常开关操作信息收集

对报警信息是否属于正常工作过程开关动作的判断。

3.7 次要报警信息收集

对保护动作和事故跳闸外有用信息的收集显示。

4 人工维护辅助调整报警处理

220kV存在部分双备用的保护动作,即两个信号反映故障引起的同一类型保护动作或者是类似的报警信息实质只同一个保护信号在二次回路在不同设备发出的语义相同的两个信号。同时系统中还存在抖动信息,对该类信息的判断很难有直接的依据,只能通过人工来处理。所以在电网智能报警系统构建时必须利用人工维护报警处理规则的方法来保证系统更好地工作。即利用一个特殊的人机接口,通过核实逻辑规则的输入,实现对报警信息处理逻辑的编辑和调整,功能如下:

4.1 报警信息筛选

在报警信息处理模块筛选时,程序是通过设定的关键词来判断该报警信息是否需要滤除。在实际应用中,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系统对报警信息的判断关键词会有所不同。为了能够使得功能的适用范围较广,一般会在系统中删除关键词,来满足用户的需要,设计切合实际的关键词。实际操作中只要在关键词框中设定期望过滤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就可以实现对该关键词的信息过滤。

4.2 抖动信息记录和屏蔽的设置

抖动信息记录是将在90分钟内超过三次发生时,将该报警信息列入抖动信息记录中,一旦报警信息被屏蔽以后,该信息则被屏蔽不会再显示。要想解屏蔽就需要人工来解除设置,此时信息才会重新显示。

4.3 重复语义信息合并规则

在电网智能报警系统中,语义重复信息处理时一般只需要保留适合的一条,并将该条信息显示就可以。在原报警信息条款下选择厂站选项,再选择其他需要合并的报警信息确定添加到集合。在需合并报警集合框里面就会把所有已经选择的报警信息显示出来,此时在合并后输出报警框内填入期望最终显示的报警信息就可以了。最后再点击“添加”,那么这条规则就被加入到了报警信息合并记录里面。

5 历史记录查询

一个完整的电网智能报警信息系统,要求能够提供历史的信息记录以及相关分析的能力。系统能够把以前的历史报警记录储存在系统文件中,用户能够在需要时对规定范围显示相应报警信息。在用户要求单个查询某一报警信息所有的时间信息,从而灵活地查询报警信息,方便地为工作人员分析提供参考基础。

6 故障诊断启动程序

电网智能报警系统构建的最后一个功能是启动电网的故障诊断所需要运行的程序,为了使得故障程序能够有效地正确启动运行,要求报警信息必须尽可能降低错误和减少冗余信息。经过智能信息相应处理后,抖动信号已经滤除误报和漏报信息的更改处理,可以增强故障诊断程序在运行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一旦报警系统中满足了一定的故障环境条件,此时故障诊断程序则自动启动,从而进入对故障的诊断和分析过程中。

电网智能报警系统构建过程比较复杂,在构建时要从实际出发,并且最大可能地去提高电网智能报警系统的灵活性,合理地利用电网各功能完成期望达到的效果。确保电网智能报警系统能够对正常工作或者是在事故发生情况下,为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分析处理提供最方便的手段。工作人员也应该充分地学习和掌握电网智能报警系统的处理方法、运行情况,使得系统能够更加实用和

灵活。

参考文献

[1]马煌,易善军,杨宁.东北电网运行信息监视报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07,(6).

[2]程风兰.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遥信误动的分析处理[J].山东电力技术,2001,(6).

[3]武洲.电网智能报警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08.

监狱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构建 篇7

广西 韦寿华

构建科学的监管安全长效机制是监管工作当务之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监狱安全稳定工作处于传统经验的水平上,靠的是民警的严防死守,只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很难实现监管安全长效性目标。因此,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深入研究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牢牢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监管稳定促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思路,建立健全监狱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对于全面提高监狱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没有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构建科学的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维护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前提和基础。“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我国的大政方针,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监狱工作的最低期望,同时也是改革新形势监狱工作最基本的要求。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监狱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机器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确保监狱长期安全稳定,是罪犯改造质量得以提高的具体体现。

监狱安全稳定是监狱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刑罚执行目的的前提条件。从监狱的职能来看,对罪犯的惩罚与改造,必须保障监狱的安全与稳定。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监狱的安全工作,并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监狱安全保障制度。建国50多年来,我国一贯重视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建立了“内管、外警、群众联防”三道防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一般罪犯控制为基础,以特殊罪犯控制为重点,融组织控制、纪律控制、预先防范、惩罚打击、思想教育于一体的监狱安全稳定制度。虽然监狱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警戒防范功能较弱,有的监狱甚至连最基本的警戒设施也没有,却较好地实现了监狱安全。近年来,主要影响安全的指标下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仅脱逃而言,每年都呈下降的趋势,同时狱内发案率也呈大幅下降。在肯定监狱安全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呈现出的相对持续稳定状态,是在政治高压下的暂时稳定,不是基础性、治本性的稳定。一方面,监狱时刻把监狱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来抓,无论是监狱上级机关的要求,还是监狱自身的要求,都时时处处突出监狱安全,有的把监管改造罪犯简化到仅仅维护监狱安全;另一方面,监狱并没有形成一个能确保持久稳定的长效运行机制,监狱的安全问题 相当突出,重、特大案件仍有波动和起伏。建立和完善监狱安全的保障体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才能实现监狱的长治久安。

二、影响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的因素

维护监狱安全与稳定是监狱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繁重的监狱工作中,少数民警处理不好监管改造和其它工作的关系,摆不正安全稳定的首要地位,给监管改造工作造成重大隐患,影响监狱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影响监管安全首要地位确立的因素较多,它既有主观方面因素,又有客观方面因素;既有个体素质方面因素,又有工作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大致可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人的思想认识是影响监管安全首要地位确立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它方面的因素都是由此而派生。对监管改造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突出表现为认识上的三个误区。一是认为监管改造工作目标是“软”任务,改造目标完成与否对全局工作影响不大,对本单位的经济效益高低影响较小,故把改造工作没有放在首要位置。二是认为监管改造工作举措是“虚”功,做好做坏、做实做虚,无关紧要。三是认为监管改造工作成绩是“空”的结果,得到的经济实惠少、责任风险大,奉献与索取不平衡。在上述三个误区的影响下,造成少数民警对监管改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抓不住工作重点,特别是当监管改造工作与其它工作之间发生矛盾时候,导致少数民警重生产、轻改造的现象,严重削弱了监管安 全首要地位的进一步确立。

(二)领导者因素影响

领导者是一个单位和部门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者,一个单位和部门的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领导综合素质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一是体现在领导者本身素质上,作为一名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必须具备统揽全局、管理事务的能力和水平,能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把监管安全工作作为其它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着不让,将监管安全工作抓实抓好。而在监狱工作的实践中,少数领导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表现为自觉和不自觉地放松改造工作,热衷于抓其它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二是在干部的提拔任用上,由于受大气候、大环境的影响,组织部门在考核、使用基层民警问题上,不能把善抓改造工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一个首选条件,而注重把被考核对象是否懂生产、善抓经济工作作为首选条件,久而久之,形成用人机制上的恶性循环,使一批管教业务精、善管理的民警难以走上抓改造工作的领导岗位,无形中也削弱了监管改造工作应有的地位。

(三)舆论导向上偏差

有些单位和部门领导对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特别对监管改造工作宣传还存在不到边、不到位的现象,在宣传范围、形式、待遇等方面侧重于在队伍建设、生产经营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而对在改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和事体现不出明显 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安全与稳定。

(四)工作机制上不规范

工作机制上不规范也是影响监管安全首要地位确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工作实践中,影响监管安全首要地位确立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第一,在日常的工作安排上,表现为议生产经营的话题多,而谈论改造工作的话题少。第二,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上,表现为重生产、轻改造现象。第三,在对待工作失误的处理上,监狱对发生“三防”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发生生产经营工作失误责任人二者间不能平等对待。第四,在既得利益的分配上也不均衡,年内完成了改造工作主要任务,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也只能是得到“三防”奖金,造成部分基层民警心理上的不平衡。

三、完善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的思考

监狱稳定具有历史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维护监狱稳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打造“平安监狱”除了宏观上要立足长远,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外,当前还必须坚持“稳定抓机制”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打造监管安全长效防范机制。

(一)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监管措施

1、健全矛盾疏导化解机制

抓好源头疏导。一是抓决策源头防矛盾,监狱党委在监狱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建议、意见,增进民警 职工对事关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二是抓热点源头疏矛盾,认真研究、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监狱体制改革、职工住房制度改革等涉及民警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减少由这些热点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三是抓教育源头减矛盾。

完善预警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监狱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各押犯监区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的问题苗头;二是完善教育转化、狱侦排查等手段,及时举行狱情排查会议,对狱情动态进行调研处理;三是建好罪犯问题登记卡和发生情况排查汇总表,做到时时刻刻心中有数。同时,要创新个别教育方法。加强监区民警对罪犯的思想教育,加强机关科室到各挂钩点找罪犯谈话教育的制度落实,提高解决罪犯思想问题的实效。

2、健全打防控工作机制

体系化防控。一是要想办法整合各种资源,在监狱重点监区(大的工业单位)和农业监区呼应、内外联动、动静结合、昼夜巡查的网络化巡防体系。二是创造条件在较重要的监区和需要重点整治的复杂区域,设立由专人值勤的岗亭,以静制动。三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逐步在基层重点部位和重点单位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增强预防、发现和控制犯罪的能力与水平。四是监狱机关、派出所、信访等部门要联动,构筑一些以改造好罪犯为目标的维稳载体。五是加强预案工作,特别是针对一些突发性、群体性以及涉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事件,各各部门各监区都要预先制定工作预案,做到临危不惧,有备无患。高压化“严打”。一是坚持以监区和重点监区为主战场,严厉打击行凶报复、打架斗殴、抗拒劳动等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对监舍周边环境、及银行、通讯、矿产、商业等单位内部的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坚持教育、查处、整改多管齐下,常抓不懈。三是对重点监区重点部位建立定期排查、分析制度。

标准化“创安”。要把“监所秩序良好、防控体系完善、疏导化解罪犯思想机制健全,民警职工安居乐业、基层组织坚强有力、责任到位保障有力”作为创建标准,并依此标准,对各监区、部门实行量化考核。

3、健全监狱管理机制

一是加快推进教育改造工作的改革步伐。当前及今后教育改造工作的指导思想,我想必须在始终坚持改造人这一大前提下,把根本目标与现阶段要求有机结合,紧紧把握服务和服从于监管安全这一基本点,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改造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构建政策保教、政治强教、灵活施教、科技促教、监区文化兴教和社会助教为实践内容的,进攻性、开放式、柔性化的大教育格局,大力实施好“治本”战略。

二是创建平安监狱。充分发动和依靠民警职工,并把民警职工的热情引入监狱安全防范机制中,形成机关、监区“人人为安全、个个保稳定”的防范工作机制,开展“我在安全在,我在‘四无’在”等活动,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片、由片到网的大安全 防范格局。

三是强化安全措施。必须抓好监管安全和生产安全,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监狱警务督察队建设,实施“三级督察”(即监狱、监区、分监区)战略。同时,配齐配强监区、分监区领导班子,落实维稳工作的保障经费、办公场所、必要设备等,推进机关到监区挂钩检查工作制度,防护期安排机关民警到监区帮助指导工作。

落实工作责任。一是落实领导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全面落实各监区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维护稳定的工作责任;二是落实工作责任,要修订和完善监管工作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评细则,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监管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

强化考核督查。一是完善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维护监狱稳定的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修订完善维护监狱稳定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做到工作量化、考核细化。二是健全奖惩机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强化督促检查。推行监狱领导、民警职工代表等主体共同维护监狱稳定工作的督查、指导、决策和考评制。

4、科学地构建“人防”体系。

在“人防”的指导思想上,树立起监管安全稳定是前提、提高改造质量是目标;监管安全是改造质量提高的体现,改造质量提高监管安全才更有保障的观念,充分运用监管、教育、劳动三大改造手段,对罪犯进行全面的改造。在具体作法上,监管上要 强化民警直接管理,将罪犯的举动了然于心;加强狱内侦察,及时侦破狱内案件。消除安全隐患;加大分级处遇的力度,促使罪犯积极改造;在改造上要强化思想改造、恶习矫治和个别教育,促进罪犯的转化;在生产上,矫正其好逸恶劳恶习,使其掌握谋生技能;在生活卫生管理上,要依法对罪犯实行人道主义管理,保障罪犯合法权益,使其以健康的精神和心态重返社会。从而将被动的防范变为主动去改造罪犯,达到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从根本上实现监管安全的长效性。

5、健全科学的“物防”管理机制。

“物防”是维护监管安全的物质保障条件。当前,要抓住监狱工作改革之机,通过监狱布局调整,抓好监狱的新建、搬迁、扩建、改建工作,按适应现代行刑要求与发展趋势相一致、并符合法制、科学、人道、人权与效率的精神建设监狱,解决目前关押容量不足、警戒设施陈旧、生产安全设施不足、交通通讯设施和设备质差量少等问题。同时,要加强对“物防”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等制度,保持“物防”的设备和设施的完好率,充分发挥“物防”的对长效监管安全上的物质保障作用。

6、加大“技防”投入,健全监管安全长效管理的科技保障机制。

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监管安全长效管理水平,是一种省时、省力、节约、高效的方法。具体设想是:运用信息技术和远程监控等现代科技,构建“现代化办公、监控指挥系统”和心理测试、咨询、治疗系统。

7、严格实施计分考核细则。

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对罪犯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大力倡导和推行“无情法律、有情管理”的文明监管方式,按照“每日考核全公开、人人知晓无疑问”的原则,落实“有疑必答,有问必复”制度,及时张榜公布对罪犯的奖扣分情况。

8、保障罪犯权利。

通过落实“监狱长信箱”、建立“谈话预约制”、推行“有事找警察”等方法,消除罪犯疑虑,保障罪犯合法权利。同时还要注重监区生活设施建设,搞好罪犯的生活卫生工作,伙食实行主粮放开,合理配膳,保证罪犯吃饱、吃熟、吃得卫生;加强罪犯医院建设,确保罪犯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使之安心改造。

9、狱务公开,接受监督。

实行罪犯减刑假释公示制和申请复议制,推广提请减刑假释听证制等,坚持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集体研究、择优呈报、逐级审核的制度,确保实体公正、程序透明。尊重和保障罪犯权益,坚持依法文明管理,杜绝打骂、体罚、虐待罪犯,杜绝滥用警戒具,杜绝罪犯从事“三超”劳动,杜绝执法犯法、徇私舞弊行为,努力解决好民警在对罪犯考核、奖惩上自由裁量权过大和在操作程序上不规范的问题,确保实体和程序的公正透明;充分发挥驻监检察机关的作用,适时组织罪犯及其 亲属座谈,邀请新闻媒体、帮教单位和社会公众实地参观、开门评警等,拓宽社会和舆论监督的渠道。

10、抓好狱内侦查。

全面启动狱内侦查狱侦排查系统,加强狱情排查。工作上要突出一个“防”字。要通过培训提高监区狱侦民警的业务素质,让他们深入狱内,对狱内情况进行分析,狠抓危险犯的排查和控制,消除各类隐患,侦破狱内预谋案件,并对排查出的危险犯进行分类,建立正规的危险犯档案,专人负责,保证监管秩序的稳定。

目前,监狱的硬件设备还跟不上新的形势,为有效地控制或制止疫情和突发性事件,建立预警防范体系非常必要。预警防范体系可包括以下内容:

1、预范罪犯暴狱或脱逃事件的发生;

2、预范罪犯狱内重大安全事故;

3、预范外来探监、务工人员滋事捣乱事件或冲击监所;

4、预范和处理流行性疾病,建立疫情应急快速处理通道等。预警防范体系可采取如下措施:

1、全面启动狱侦排查系统,加强狱情排查。坚持召开狱情排查会,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进行立即整改;

2、加强监狱快速反应队力量,发挥监狱应急指挥中心的作用,遇警即接、遇警即应;

3、监狱警力和驻监武装力量联动,狱情发生时能统一调配警力,集中警力处理狱情;

4、加强医院管理,在医院设立羁留病房,做好警戒,解决罪犯群体性伤害或疫情的留医问题;

5、建立信息快速报送制度,及时准确地报送警讯;

6、强化实战演练,每年定期举行 一至两次演示,增强监狱反脱逃、反劫持反投毒、反杀人行凶、反暴狱越狱、反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能力。

11、建立警务督察体系。

坚持三级督察机制,发挥督察的作用。要求每周参加巡逻检查的监狱督察队员必须查出一个影响安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提出改正意见;管教职能部门必须及时研究、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责任单位提出“黄牌警告”,并由下一周参与巡逻值班的人员负责督促整改;督促检查和整改情况与每月份的各项考核结合起来,严格兑现奖罚。

12、完善帮教、辅助体系。

监狱要与全区各个市(县)司法局签订帮教协议,动员各级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对罪犯的帮教工作,建立广泛的帮教网络,稳定罪犯改造情绪,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降低重新犯罪率;充分发挥会见室功能,建立集会见、查询、帮教于一体的“同心”帮教新格局,扩大社会参与罪犯矫正的范围与层面。要把握罪犯渴求自由和学习谋生技能的心理,满足罪犯的需要,为其刑释后谋生就业、自主创业打牢基础。

(二)实现高质量改造人的工作目标

建立维护狱内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只是做好监狱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是监狱工作的最终目标。稳定的工作基础是要实现高质量改造人的工作目标,这是监狱工作的终结点。

1、罪犯改造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和“一个发展”:一是实现从封闭、自我为主的罪犯改造格局向开放与社会相结合的格局转变;二是实现以“三课”教育为主的教育改造格局向管理、教育、劳动相结合的大教育格局转变;三是实现传统经验型的改造格局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格局转变。“一个发展”是从单纯的保安全、保稳定的低标准向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的高标准发展。

2、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方面抓的“5件事”:围绕稳定抓教育;突出创建抓基础;针对难点抓改革;提高素质抓队伍;严格执法抓监督。教育改造手段多样化,具体包括:

一是抓好入监阶段,重视入监教育着力解决罪犯的“服管”问题;二是抓好矫治阶段,搞好法制、道德、技能三项教育;三是抓好出监阶段,搞好出监教育。围绕“三个阶段、五项教育”进行的改造方式探索包括努力完善亲情教育,用人间真情感化罪犯;成立“民警中心”,推广“网络教育”;突出时代特征,改善教育改造手段(包括建立监狱网和局域网;推广狱内“一卡通”,利用电脑网络管理罪犯改造情况、在狱内超市购物等);营造积极向上的狱内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等。同时,重视对罪犯进行素质教育,将教育内容划分为入监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出监教育等,将罪犯素质教育的考试、考核、考评结果与罪犯的分级处遇、行政奖惩、刑事奖惩直接挂钩,健全“三报两台”(监狱小报、黑板报、墙报、电视台)“三室一榜”(图书室、阅览室、娱乐活动室、光荣榜)和“两队一 会”(文艺演出队、体育运动队、各类兴趣文化协会)。

3、在心理矫治的工作中,将心理测试与犯情分析预警机制相结合,推行“四加一”制度,即要求干警在熟悉罪犯“四知道”的同时,掌握罪犯的心理特征;将心理咨询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提高教育疏导的效果;将心理矫治与监管工作相结合。

4、在狱政管理上规范罪犯的三大现场(生活、学习和劳动现场)规范罪犯的同居、同餐和亲情电话;规范事务犯管理。通过规范管理促进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大力推进分监区标准化建设,做到监管制度系统完备化,管理方法科学文明化,奖惩公正严明化,内勤资料详实完善化,重视抓住“4个重点”(重点罪犯、重点物品、重点部位、重点时段)。

5、在刑法执行上将各项刑罚执行工作规范化、定型化。在对罪犯的收押工作上严把关;罪犯减刑假释工作实行“三公开”(公开罪犯的考核结果与奖惩情况、公开判刑和假释的条件与指标、公开办理程序)、“两公示”(监区和监狱在拟提请减刑假释名单确定后,都要张榜公布)和“一监督”(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在罪犯暂予监外执行中,严把“十关”(提起初审关、病情鉴定关、标准对比关、具保审查关、集体研究关、呈报审批关、告知教育关、押送移交关、考察取证关、续保收监关)。

6、监狱领导做到“五个严禁”即严禁接收罪犯及其亲属的钱物、馈赠、吃请;严禁为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工种调 整写条子、打招呼;严禁殴打、体罚、虐待罪犯;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个人经商办企业,或为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在减刑、假释工伤中实行“四公开”制度(条件公开、程序公开、评议公开、结果公开)和自上而下的操作程序:罪犯小组推荐——分监区罪犯评议——分监区人民警察集体研究——监区人民警察集体研究——刑罚执行科初审——监所减刑、假释审核小组审核——呈报法院裁定。

7、在劳动管理上公布岗位和条件;进行个人报名;经监区推荐;通过资格审查;监狱职能部门审核批准;公开竞岗测试;评议确定;公示;岗前培训;上岗试用。发现监狱人民警察违反这种禁令,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出示黄牌警告,第三次就地免职。通过教育整顿和“四禁止三规范”,纠正对提高罪犯改造为中心认识的偏差。有正常劳动能力、技术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属于老弱病残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处在岗前技术培训期间,分别确立标准,进行考核。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监狱工作所要求的干警的政治素质,集中表现为牢固地树立人民民主专政意识,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管监狱的现代化程度如何提高,管理手段如何先进,这一本质要求是不会改变的。要抓好干警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法律学习,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力度,使干警保持清 醒的头脑,真正成为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忠实卫土,为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作出新贡献。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知识的干警队伍,造就各级各类的专家和人才,是搞好监狱工作,实现监狱安全的治本之策。当前,狱内发生的一些重大案件往往具有较高智能性、突发性和暴发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干警应具备敏锐的搜集信息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对复杂情况的判断能力。因而更新知识结构,多层次、多途径抓好干警的培训,提高干警的专业技能十分迫切。一是抓学历培训,注重文化学习的高度;二是抓专业技能培训,讲求内容的精度;三是鼓励干警自学,扩大教育培训的广度;四是鼓励多种形式的岗位成才,增强教育培训的活度;五是组织干警骨干参加本单位、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经验交流、理论研讨活动,拓展教育培训的深度。

3.整顿纪律作风,发扬优良传统。各级监狱机关应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干警中,尤其是在青年干警中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反腐蚀教育和监狱机关优良传统教育,培养纪律作风的硬度,构筑监狱工作的良好“窗口”形象。这既是实现监狱根本宗旨的需要,也是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上一篇: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性研究论文下一篇:保证不再迟到的中英文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