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2024-04-20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共9篇)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篇1

第1章 引论

1.1百年《孟子》比喻的研究成果

1.1.1《孟子》比喻类型与喻体选材

1.1.2《孟子》比喻特色

1.2《孟子》比喻研究的缺憾.

1.3语料的选择和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传统比喻理论下的《孟子》语用比喻研究.

2.1中国比喻研究概况.

2.2《孟子》比喻的类型.

2.2.1词句类比喻.

2.2.2篇章类比喻

2.3《孟子》比喻的特色

2.4小结.

第3章《孟子》语用认知性研究.

3.1认知隐喻研究概述.

3.2《孟子》比喻认知性研究的切入点—水喻

3.3《孟子》比喻的两种认知类型.

3.3.1实体隐喻.

3.3.2结构隐喻.

3.4小结

第4章《孟子》比喻的相关比较.

4.1《孟子》比喻与《庄子》比喻的比较.

4.1.1思想目的比较.

4.1.2比喻特色比较.

4.2《孟子》比喻与《韩非子》比喻的比较

4.2.1思想目的比较

4.2.2比喻特点比较.

4.3小结.

结论

范文二:

流行歌曲与传统京剧(Peking Opera)修辞学研究 ----以采茶戏(Tea-Leaf Picking Opera)音韵修辞为例

引言

第一章流行歌曲与修辞学

第一节作为新的文化表达方式的流行歌曲

第二节流行歌曲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修辞与修辞学

一、古典修辞学的“说服论”

二、新修辞学的“认同说”

三、修辞与选择

四、修辞与修辞学

第四节流行歌曲与修辞学

第二章流行歌曲的文本修辞学

第一节怀旧

一、流行歌曲的怀旧模式

二、怀旧作为文本修辞

三、怀旧对于当代文化的本体论意义.

第二节爱情.

第三章流行歌曲的运作修辞学.

第一节明星及明星制

第二节演唱会.

第四章流行歌曲:当代社会的文化修辞学

第一节流行音乐场的形成

第二节场内部的`分化

第三节流行歌曲对当代文化矛盾的修辞表达

第五章 京剧采茶戏的音韵修辞特色

第一节 戏曲音韵研究

第二节 采茶戏五音.

第三节 采茶戏韵辙.

第四节《毛洪记》选段舞台音韵修辞分析.

第五节 采茶戏字音音韵规律小结

结语

范文三:

《文学言语的美学构建》

引言

一、文学语言的修辞学研究

二、文学语言的形式主义研究

三、文学语言的生命本体论研究

四、文学言语美学构建的研究宗旨----以文学私有性为例

第一章 “私有之美”----私人感觉与私人语言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不可能性论证的哲学目的与论证方法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不可能性论证的实质辨析

第二章 美学构建与个人化表达 .

第一节 私人感觉的生命本体论意义.

第二节 私人感觉:文学言语活动的渊薮.

第三节 文学言语的美学特征特征:私人感觉的个人化表达

第三章 私人之美与文学言语

第四章 第一节 文学言语与生命的内在同一性

第二节 文学言语的对话性特征.

第三节 “自我”的完善:私人感觉个人化表达的审美后效.

第五章 文学的突围:美学构建个人化表达的话语衍生

第一节 “立象尽意”——内在情感的自我赋形.

第二节 “言外之意”——内在情感私密性的保留.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篇2

目前, 越来越多的高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专业课程的教学上, 很多大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是未来找个好工作的开门砖, 他们认为汉语是母语, 只要会说, 会读, 会写, 就算是懂得汉语言文学, 而不用浪费时间将精力放在汉语言的专门学习上。结果, 作为大学课堂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很多专业都忽略了该课程的教学, 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老师愿意将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教学和研究上, 以有价值的科研项目为主。很少能有老师静下心来对汉语言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和思考, 也没有将汉语言教学的关键及目的搞清楚。另外, 老师的授课方式比较守旧, 依然是以课本内容为主, 读课本, 写作文, 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了, 在很大程度上, 高校汉语言文学就是高中语文课堂的延续, 没有太多新鲜的内容。除了老师的教学模式方面, 目前, 从各个高校的科研经费来看, 学校往往把科研经费都投在本校重点学科和专业上, 对大学语文课几乎没有科研经费的投入, 使得汉语言教学质量堪优, 课程地位下降, 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很多老师没有兴趣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 这种浪费精力, 成果并不显著的课题项目是很难完成的。针对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课堂情况, 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从各个方面拟补教学的缺陷和不足, 努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 发挥汉语言的文学魅力, 通过让学生认真学习汉语言文学, 来重新塑造课堂的教学模式, 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让学生们深入体会到汉语言学科的重要性。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 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环境的改善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高校汉语言学问教学工作的质量, 做到教学模式的创新, 首先要改善该门课程的教学环境, 努力创造出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得学生们渐渐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 让学生们从被学习逐渐转变为要学习的状态。例如: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讨论及即兴发挥演讲等训练, 锻炼学生们的胆量, 培养学生们即兴发挥的能力, 开拓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老师要起到以帮助及引导为主的作用, 鼓励学生们的踊跃参与, 帮助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 放下包袱, 大胆尝试。这种训练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也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善, 最主要的是, 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大胆讲话, 不怯场, 不慌张的心理素质。为学生们在今后的求职道路上打下语言训练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型思维

所谓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最主要的是要将创新的思路带到课堂上来, 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型思维, 让学生们切合实际的学到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意义的知识。高校课堂, 是一个学知识的课堂, 更是一个积累本事的课堂, 这种积累不仅仅来源于书本, 更多的是来源于一种思维的形成。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 塑造出了今天汉语言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文言文, 还是现代语文, 无论是日常用语, 还是网络时尚语言, 都能从各个层面体现出汉语言的变幻莫测。因此,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型思维, 这种创新不单单针对简单的造句, 组词之类的常规训练, 而是应该从深层次的角度, 让学生们体会到汉语言的无穷魅力, 从认识世界, 学习文学史学知识开始, 领悟语言的神奇作用, 让学生们了解到, 语言的功能所在, 它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 更是体现个人素质与发挥人格魅力的工具。

(三) 拓展高校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教学环节

对于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来说, 课堂是最直接的交流环境,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要注意到教学环节的改进, 过去的教学环节大多是以老师讲, 学生听为主, 几乎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 将实际训练, 软件教学, 多维教学, 小组讨论等形式忽略了, 使得学生们无法认真对待这样枯燥的教学课堂, 甚至很多学生开始厌倦这种课堂, 将精力转移到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上, 久而久之, 汉语言文学课堂将越来越不受大家的重视。因此, 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 努力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学有所得的价值, 让学生们有拓展自己思维的空间。在课堂上, 老师要将讲课与训练同步进行, 以传授为辅, 以沟通为主。用实际应用的办法来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反映能力, 在课堂中, 尽量多的给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时间, 让他们从中获得学习的兴趣, 获得展现自己的信心, 获得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意识。

(四) 加强教师自身的创新型教学素质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 教学模式的创新, 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要想全面改善汉语言学问课堂的教学模式, 就要从教师的教学素质的提高抓起。

首先,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但是教书并不是唯一的目的, 单纯的教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我们不能只是机械的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要勇于探索, 大胆实践, 要有不拘一格的思维, 将沉闷的课堂中融进自己的新思想和新发现。

其次, 教师的经验固然重要, 但是经验毕竟只是年久保存下来的真理, 这种真理只能引导我们把握基本的教学大纲, 而不能作为一成不变的教学目的与重点。尤其是高校教师, 要由以往的经验型转变为专家型和学者型, 一名教师只有当自己对所教学科、领域里的知识达到了精、通、深、博四个字, 才能对教学内容做到挥洒自如, 游刃有余。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风格和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汉语言教学大纲》, 2004年。[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汉语言教学大纲》, 2004年。

[2]张雨金:《再谈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 2000, (11) 。[2]张雨金:《再谈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 2000, (11) 。

[3]陈洪:《大学语文“编写说明”》, 高教出版社, 2005年。[3]陈洪:《大学语文“编写说明”》, 高教出版社, 2005年。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篇3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国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139-02

1 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实践性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院校的扩招,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随之出现滑坡现象,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创新性。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提出若干思考。

2 现状及问题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全面衡量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折射出他们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然而从这些年来的培养情况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论文选题针对性差,缺乏独立见解,抄袭拼凑现象十分严重 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很多学生没有进行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考证,有的甚至都没有阅读所要研究的作品原著,仅仅通过网上查找相关信息,进行复制粘贴。在论文选题方面,也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缺乏新意。

论文写作不规范 很多学生对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没有标明出处,而且字体不一致,词句的表达出现语法错误。有时为了拼凑字数,语句重复,文不对题,整篇杂乱无章,可读性差。

指导教师数量有限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从时间和精力上而言,部分教师由于所带学生过多,再加上科研的压力,没有充裕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深入指导。而且扩招也使学生的生源质量受到影响,以致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论文答辩环节形同虚设,学生和教师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检验学生论文是否符合要求规范的关卡作用 通常情形是学生对教师在答辩时提出的问题并不能正确深入作答,搪塞应付;对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在答辩后也没有进行认真修改;有的学生进行了些许修改,指导教师在答辩后并未进行严格认真的批阅和审查。

3 影响因素

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不够,毕业论文经费不足 很多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科研经费投入有限,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科研补助来从事相关科研活动,也不能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学术会议,以更好地发挥优长和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信息检索、文献查阅、书籍购买和论文打印等都需要相关费用,经费的有限使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到位 虽然高校都制订了相关的毕业论文规章制度,但在执行细节过程中往往很不完善,流于形式,缺乏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评价科学体系,也没有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奖惩措施,约束力不大。

教师重视不够 相较对于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论文指导,有的教师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对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责任心不够强,抱着应付态度;同时由于承担其他的教学科研任务,指导不力,使得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也相应地打折扣。

学生的态度认识问题 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随意从网上下载拼凑章节内容。由于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认真思考,往往漏洞百出,得出的结论也很肤浅片面,格式规范不符合要求。

就业压力对毕业论文的冲击和影响日益严重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有限的岗位供求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大四阶段将主要精力用在了择业上,而不是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写论文。有的学生急于找工作,有的虽然已经签约了工作单位,但要上岗试用,所以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写论文,这无疑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

4 对策与建议

1)加大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经费投入,保证各项工作的展开。同时加强图书馆资料建设,添置必要的图书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并使用网上检测论文系统,重复率超过规定要求的需要重新提交撰写。并定期聘请相关专家,举办毕业论文讲座,提升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和规范格式的认识。广引资源,为学生就业提供有益保障。

2)健全毕业论文管理机制,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强化管理,督促教师积极认真指导,并与学生定期交流沟通,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按期完成。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将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并与评优晋级、津贴补助挂钩。明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全面、合理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体系,将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审教师评分与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对于毕业论文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对于不合格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指导和写作质量。

3)强化管理,深化毕业论文的抽查审查及复查工作。除了学校的工作部署,系(院)也要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严把答辩关,重视答辩环节及答辩后的论文复查工作,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落到实处。

4)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学术修养和责任意识。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在对学生论文的指导过程中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国学知识的教育,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切实有效的有力指导。

5)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端正学生思想。要让学生认识到抄袭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只有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才能使之改变敷衍应付态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建立毕业论文信息交流体系,将优秀的论文编印成集,鼓励发表,并提供一定的版面经费支持,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术氛围。

5 结语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深化认识,并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和改革探索来改变现状,不断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其国学素养,这也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崇义.加强毕业论文指导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若干问题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4(6):73-76.

[2]颜敏,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实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6-18.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篇4

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邵敏

一、前言

在现代作家中,张爱玲的作品风格独具。她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在较短时间内便成为四十年代上海文坛光华夺目的新星。她传奇式的人生经历,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更由于她那笔触直透人性深处的小说作品,引起了当时以及后来无数读者的强烈兴趣。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的刻画描写,她笔下的女性常常是因袭了历史的陈迹,在心理和生理的交困之中挣扎、堕落,最终成为一个个悲剧的载体。她的小说,能让我们体会到那无处不在的虚无感和悲剧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张爱玲的生命里,本就有一种悲剧意识的存在。但正是这人生的无常和苍凉,才使得现世的生命愈发显得楚楚动人。

二、主要内容

1、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形成原因

(1)张爱玲成长背景,孤独的生活经历,家庭的特殊影响,古典和现代文化的熏陶,使她早熟、敏感,内心充满矛盾,看破人间冷暖,又绝望地渴望着遇到生命中的“倾城之恋 ”。

(2)她的童年、少女时代、青年时期和日后的道路,都布满了这种人生的痛彻心肺之后大彻大悟的态度,苍凉的、悲剧性的思想也就进入了她的作品。

2、张爱玲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悲剧人物,举例分析说明。

(1)《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

(2)《色戒》中的王佳芝

(3)《心经》中的许小寒。

3、通过《金锁记》主人公的变态心理的分析,显示出张爱玲小说中浓烈的悲剧意识和巨大的悲剧力量。

三、结论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篇5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1、汉语言文学教学意义

时代在发展,急需高素质人才的同时竞争日益加剧,所以人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汉语言文化的学习关系到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发扬,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具有不能轻视的力量。只有我国的下一代学好汉语言文学,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才不至于流失在历史长河里。汉语言文学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让当代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2、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分析

2、1教师转变教学角色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多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很少把学生主体性当做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的具体需求不明确,所以教学活动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不是很强。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没有自主学习的激情,自然对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有一定弊端。

而且学生参与的互动机会比较少,学生在理论课堂中逐渐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接受,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汉语言文学有更好的帮助,老师需要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自己为主导,而且真正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以前那种老师就是权威的教学思想应该摒弃。

2、2制定教学目标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制定教学目标或者是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只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刻板的理论讲解,教学内容大多比较散乱,没有逻辑。这样散乱的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目标,对学生系统学习汉语言文学具有负面影响。想要强化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老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要围绕制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应该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要解决大问题,就可以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来解决。

学习汉语言文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学好汉语言文学,老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把复杂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分解成小部分,每部分都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老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每个阶段及时调整重新评价教学目标,直到最终培养出具有汉语言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人才。

老师在制定目标时不能仅考虑课程要求,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每个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式不是唯一的,因材施教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跟不上老师教学脚步的同学及时给予帮助,为他们制定更加简单详细的教学目标。

2、3组织学生有效学习

汉语文学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教学目标能否高效实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吸收老师教授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汉语言文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都蕴含一个历史典故,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多向同学讲述一些相关历史故事,讲解其中典故、诗词的由来。在讲解文章的时候多介绍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写作背景。

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科技优势,采用影视资料、网络课件、图片配音等方式给同学们创设情境,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同学们对汉语言文学课堂的参与度。

老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之外进行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同学们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在网络上查阅课堂上要学习内容的背景知识,先自己大致了解。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老师加以及时指导,解决问题。

3、结语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模版) 篇6

——简析清代小说中的思想

摘要:清代小说,是清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高峰阶段;清代小说思想是整个中国古代文人细想的生化与延续。清代小说发展的特点,一是品类繁多,流派纷呈,不仅包容了传统的各种形式,而且又有大量的创新;二是名著层出不穷,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就。清代小说中所蕴含的思想特点是包含作者在无限的情感中概括出的“喜怒哀乐”等各式各样的感观。本文从当代人的思想上分析清代小说中人物、情感、思绪的演变和更新。关键词:清代小说 清代思想 思想情感与小说的关联

清代小说不仅继承了之前各个时期小说中关于人物性格,人物情感的描写,而且还在更大程度上对这种写法的提升。“回到人物内心深处”,这是清代文人的主打理念,正是在这种思绪模式的熏陶下,才会有无数层出不穷的脍炙人口的小说、小说集被后人所传颂。清代小说基本是文人的创作,虽有历史、传说等素材的借鉴,但作品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意愿。

1、明末清初时期小说的形成以及作者在小说中蕴含的思想

众所周知,明末清初时期,因为时代变更的缘故,小说在体裁、内容上肯定会有所不同,但由于明时代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会在清初时期出现大量的模仿传奇笔法撰著文章的文人。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还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此书汲取了传统的志怪与传奇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但在写法上则有极大的创新,它展示上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艺术世界,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义。《聊斋志异》中有许多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以及帝王官绅的罪恶。《聊斋志异》中的内容,大多源自于民间传闻。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较为混杂的,因此《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也驳杂不一。其中大部分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批判(科举弊端、官场黑暗),并通过在幻想的境界中描写狐鬼的形象时,表现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但也有少部分作品宣扬陈腐的礼教,也体现为对某些野蛮、阴暗现象的兴趣。在一些优秀作品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构建离奇的情节,同时又善于在这种离奇的情节中进行细致的、富有生活真实感的描绘,塑造生动活泼、人情味浓厚的艺术形象。如《席方平》中就是以阴间的一场骇人听闻的冤狱,揭露了贿赂成风,暗无天日的封建社会的现实,而席方平的报仇行动也正是受压迫者起而反抗的真实写照。

又如《司文郎》抨击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封建文人为猎取功名而不顾廉耻的丑行。这些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无独有偶,也有一些小说则是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生活的期待。如《公孙九娘》则是一篇歌颂青年男女反封建婚姻,冲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斗争精神。不难看出,不论是不满亦或是憧憬,都是作者们在现实中得到的启发,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赋予作品之上的。

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清朝小说中不免有许多是达官贵人,甚至是更高贵之人所著,因为在那样的年代要想出名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就是这些达官贵人,也有“为官要为民做主”的思想,也想着要在自己 的能力范围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在遇到更大的障碍的时候就不得而终了,因此只能将自己的一些感慨发泄到自己的著作当中。纪晓岚就是其中一位,纪昀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强调道德说教甚至因果报应思想。对于朝政、官场亦有所揭露和抨击。对于世态炎凉的描写,也很逼真。其中作品或表现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或用辛辣痛切的语言对吏治的黑暗,腐败,以及官员贪赃枉法丑行予以抨击,对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世态人情的浇薄,奸诈等等进行嘲讽和指责;或对道学家的拘迂、虚伪给以深刻揭露。因为纪晓岚心里最明白,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中,原本已经存在着一个鬼神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也正是他阐发教化人心的最佳载体。纪晓岚的思想形态,和一般传统的读书人大致上是一样的,在主要的儒家思想之外,又染有浓厚的道家和佛家色彩。纪晓岚建造的这个鬼神世界,与民众的心理是非常接近的。另外,由于他所处的环境,正充满着谈狐说鬼的风气,他以深谙此道的身份,运用他畅利的文笔,自然能作直指人心的发挥。因此他在“有鬼”和“无鬼”这个问题上,他才不停地兜圈子,而且这个圈子兜得非常艺术。他用这种自相矛盾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属于他的寓言世界,那个世界是世风浇漓的人间状态的种种投射。他说鬼的直接目的,一是借鬼的口,说出自己所难说又非常想说的话;第二是借幽冥的神通,去烛照世情的幽微。在他的笔下,鬼就是人,人就是鬼,鬼情就是人情,阴间就是阳世。纪晓岚写了各种各样的鬼:有误拘误判、草菅人命的“愦愦之鬼”;有助纣为虐,诱陷同类的卑劣之鬼;有包揽词讼,罗织人罪的帮凶之鬼;有奴役男鬼包占女鬼的豪霸之鬼;有变化多端,欺软怕硬的无赖之鬼;有阳险毒辣,设计害人的奸诈之鬼;有八面玲珑,周旋官场的滑头之鬼等等。总之是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鬼。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面曾经给予《阅微草堂笔记》高度的评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辩,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的一个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建立了一个寓言世界。只不过在《聊斋志异》中,那个世界是幻真融合的,而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则更直接地成为人间状态的种种投射,成为抨击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作者分别在各自的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思想。

2、小说所映射的现实生活

明末清初时期,由于时局动荡,出现了如“红花会”、“天地会”等组织“反清复明”,认为“天下事汉人的天下”,“满人应该永远回到关外”。虽然这些组织都不约而同的相继被瓦解,但是他们留给人们的思想却持续了很长时间,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说岳全传》、《水浒后传》。

《说岳全传》主要描述了一场尖锐的忠奸之争,以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为主抗战,收复失地,反对投降,而以秦桧为代表的奸臣集团则卖国求荣,迫害主战派的将领。在这场斗争中,由于朝廷昏庸,秦桧专权,以及岳飞等主战派将领自身的局限,最终,岳飞成了失败者。作者在著作的过程中,极其坚定而明确地表达了赞美抗战,鞭挞投降的思想感情。而作者在虚构和史实的处理上,也注重情节的集中。书中提及到岳家军的复兴,岳飞之子岳雷挂帅扫北,生擒金兀术报仇雪恨,多数属于虚构,但就在这虚虚实实之间,让读者体会到了当时作者的无比愤慨的思想感情。《说岳全传》是一部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的作品,它以忠奸斗争为线索来展开民族矛盾,在民族矛盾中表现忠奸斗争。忠奸斗争,是一个比较古老的主题,但是不同时代的忠奸斗争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说岳全传》中所写的忠奸

斗争是在南宋立国未稳、金兵大举进兵中原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展开的。岳飞等爱国将领,力主抗战,收复失地。而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则竭力主张卖国求和。因此,爱国与卖国、抗战与投降,便成为作品中反映的忠奸斗争的具体内容。由于最高统治者皇帝站在投降派一方,这就使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面临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一方面歌颂抗战是说岳故事固有的中心内容,也是符合作者思想的;另一方面,忠君是封建社会最高的道德准则,是“三纲之首”,作者逾越不了这个认识。本来,在皇帝本人就是投降派头子的情况下,忠君与爱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但在《说岳全传》里,作者要尽力将两者统一起来,结果造成了作品主题思想和岳飞性格的复杂性。作者解释不了现实的悲剧,便在岳飞故事之外,加上了一个给人以安慰的尾巴。

《水浒后传》主要叙述梁山泊众头领在征方腊之后,已死伤过半,幸存者散居四方,继续受高俅的迫害,在忍无可忍之下,他们重举义旗,与官军对抗。此书贯穿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体现了反抗斗争的精神,事实上表达了作者对宋江受招安的否定。在明末清初时期,作者着重描写了李俊海外建国的情节,显然表现了作者坚持抗清的思想感情。李俊与金兵的战斗,也包含了其抗清的抱负。书中提到“这四个奸贼,不要说把我一百单八个兄弟弄得五星四散,你只看那锦绣般江山都被他弄坏,遍地豺虎,满地尸骸,二百年相传的大宋,瓦败冰消,是甚么世界!”,这些话正表达了作者对明末昏君佞臣的愤激之情。

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也着重地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一字不漏地剖析给读者,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能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人读者对作者处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有着怎样的一种思想有着无限的遐想和猜忌。在写法上将是引人入胜,又或是作者在用自己的思想主导着读者的思绪。

3、冤案、故事是小说在反映现实社会的有利题材

康熙、乾隆年间,统治者以文字狱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人们造成巨大威慑,又以八股文严格束缚文人的思想,继续着科举的时代悲剧。“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位读书人晚上点灯夜读,由于房门未关,一阵风吹来,将桌上油灯吹灭,读书人随口来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和“维民以止”(雍正无头)就是当时文字狱最真实的写照。而《儒林外史》则是对科举制度黑暗的批判。“范进、周进、王玉辉”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富有戏剧性的悲剧,使读者感到迂腐可笑,还使读者对官僚和官绅的行为感到卑鄙可憎,但是都是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对腐败的科举和无耻的士风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儒林外史》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腐蚀和毒害。它学出了科举时代的社会环境,读书人在科技制度的引诱和逼迫下是非不分,丧失理智,麻木不仁的情形,以及社会上根据科考成败而涨落的人情世态。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同对官场、社会恶势力的批判结合起来,把批判科举制度同批判虚伪的吃人的理学和封建礼教结合起来。通过描写科考及第的读书人,出仕则为贪官污吏,居乡则为土豪劣绅,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政治的黑暗。通过描写一些正面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

历史上提及到的“康乾盛世”,实际上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内发生了一些相对稳定的事。但是无论统治者在政治、文化各方面采取什么样的统治策略,都无法阻挡封建社会的衰败和历史的变革。《石头记》中曹雪芹就以贾府的“衰败”来映射了“乾隆盛世”的衰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没落,足以看出一代王朝走向衰败的社会面貌。本书内容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在贾家荣、宁二府由

盛到衰的过程中,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悲剧命运。作品揭露了封建贵族集团内部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剥削,歌颂贵族家庭中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和某些奴婢的反抗行为,对封建礼教等传统思想进行了鞭挞。作者在表达自己对人生黑暗一面控诉的同时,也通过对“宝黛”爱情的描写,在表明封建礼教强大的控制力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叛逆者人性与真情的美好和依稀可见的未来。更是对礼教叛逆者坚贞爱情的赞美及对叛逆者本身的赞美。反映出进入末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崩溃结局和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

出现在清朝中期的小说《三侠五义》,以包公断案的故事作为线索和背景。小说叙写了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铡庞昱”“铡驸马”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漏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统治,表现了作者当时对清朝统治的无能为力,只能将一些希望寄托在小说主人公包公的身上,小说描写了包拯不畏强权,对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书中描写的侠义之士以南、北侠,五鼠为重,着重描写了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表现出他们忠心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体质。小说在作者思想两面性的影响下,即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官府大臣为国立功结合起来,又将南侠、五鼠后被皇家所用描写突出,表现了宣扬忠义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侠士又除暴安良,为民伸冤,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作者在书中明显地表达了人民对清朝政治的不满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

4、从清代人的眼中所看到的真实,从而表达了作者在小说中无限的思绪 清代小说之所以盛行一世,跟清朝在中国长达近300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人关代明而立,到辛亥革命1911年清朝被推翻,前后有268年)的统治是分不开的。正是在这种长期统治的影响下,当时的一些文人墨客忍受不了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欲起来反抗,但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勇气、机遇。只能在自己作品中夹杂一些对统治阶级的批判与教育。现在想来,鲁迅先生当时弃医从文的理由就是那个时期借鉴来的吧。“肉体的拯救比不上灵魂的救赎,中国人当时在黑暗的社会中挣扎着,他们需要一条指向光明和生存的道路,肉体的解救无法真正的救赎他们,只有让他们的心灵摆脱黑暗,中国才可以重新站起来。”李宝嘉可能没有鲁迅先生如此大的胸襟和气度,但也不时的谴责一些东西,比如在他的《官场现形记》中,大多谴责了一些实有的人物,只是易名而已。作者在书中尖锐的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极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作者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他们虽不同时不同地,不同官不同权,但都是一群“见钱眼开,见利忘义”“鱼肉百姓”的败类。作者在小说中以晚清官场为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

这种类似的以作者鞭策思想为主旨的小说被称为谴责小说,与此同时代的还有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虽然在鲁迅先生眼中,此类小说都不同程度的失实夸张,犯了写实文学的大忌,但在当时的形式下,作者以这种不雅的写法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不失为成功之作。

总之,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给小说的创作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无数文人通过自己笔下的小说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黑暗予以揭露的思想。因而,小说本身没

有思想,但在作者思想的提携下,具有了各式各样的思想精髓。本人单就清代小说大概的概述,剖析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在清朝统治时期对文人思想的影响。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古代人民,尤其是底层人民的愿望和心声,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和喜爱,并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

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篇7

1.汉语言文学的特色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种能够传承人文精神,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承载着多个民族的文化精髓的人文学科,它拥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经常作为教材中的文章的一些唐诗、宋词、元曲是汉语言文学,民国时期的一些揭露现实黑暗的文章,例如鲁迅的文章,也是汉语言文学,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它能够体现出人民不同的追求,不同时代的文化素养。在教授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当中,只要是品读与分析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探讨人们生存的意义以及人们存在的根本价值,也可以概括为一种对于国家以至于对于全世界的一种使命感。也正是由于汉语言文学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许多国家的人也都纷纷踏入到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行列,旨在深刻挖掘汉语言文学的温暖情怀,感受汉语言文学散发出的特有的文学底蕴以及魅力。众多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学者发现,汉语言文学的教授,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人文情怀,同时还要在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层挖掘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的应用方式,语言营造出来的语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会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运用到汉语言文学的语言特色,掌握语言用法,学会活学活用。

汉语言文学主要是由中国文学、汉民族文学以及世界华文文学三种文学构成。中国文学是指我国独有的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及我国各个地方的特色文学的总称 ;汉民族文学是指经过五千多年的演变,沉淀下来的汉族文化,明确的刻画出我国的民族文化的独具特色 ;世界华文文学,主要是指在国际上我国的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色。汉语言文学的广泛分类,也充分显示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它能够涉及到许多领域,小到我国的偏远地区的文化,再到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再到汉语整体的特有风格,甚至能够涉及到世界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与看法。也正是由于汉语言文学的广泛领域,致使许多学者都想深刻的研究汉语言文学,这里面又不乏一些喜欢探索的国际友人,因此,汉语言文学逐渐受到了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充分重视,许多国家为了能够充分的研究汉语言文学,设立了孔学院,进而更加方便本国的学者以及语言专家来深刻挖掘汉语言文学,体会汉语言文学中表现出来的意境美,将语言合理的应用到写作与生活当中,这也使得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收到了更多的欢迎与支持。

2.汉语言文学中呈现的意境

在汉语言文学中,中国的古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我国独有的重要文学,也是国际上的学者争相研究的文学对象。古诗之所以会如此受广大学者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不仅在韵律上朗朗上口,让读者新生喜爱,同时,在写作手法上也是多姿多彩,经常会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欣赏着作者描绘的美景,感受着作者想要表达的心情,以及想要抒发的豪情壮志。

2.1 意境源于生活,并不断创新

由于汉语言文学历史悠久,也造就了这一门语言的博大精深。在古诗中,诗人为了使整首诗歌更具特色,往往会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气氛,这种氛围就是意境。我国的诗文中,一般是通过一些诗句或是一些词语来营造意境,不同的作者由于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同,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营造意境,这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而已经往往源于生活,是诗人通过日常的生活进行观察,运用普通的事物来营造诗歌的氛围,通过自己的感悟,来提升诗歌的美感,创造出一定的艺术境界。而营造意境,不仅能够使诗歌的美感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还会使诗歌中描绘的实物更加真实,甚至会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加真切,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描写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就是意境的典型例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与真切的刻画,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这样不仅是整首诗独具特色,更加吸引读者,同时还呈现出了很高的哲学道理,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还能够将诗歌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读者在品读诗文的同时,也会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汉语言文学就是这样,能够充分的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来映射出深刻的大道理,运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素材来为文章营造意境,又能够在营造意境的同时,实现突破,收获惊喜。

2.2 意境烘托内心,并不断深化

在诗歌中运用意境,不仅是为了使整首诗歌的美感提升,同时也能够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的感情,使文章更具作者的情感,塑造出更加生动、立体的形象。就像是我国自古以来都有以诗言志的说法,所以我国的很多大作家都是通过书写文章,来刻画出自己,表达自己的意志,就如杜甫、李白等古代诗人,或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报国无门,感叹世间的百态,又或是运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豁达,开阔自己的仕途之路 ;犹如当代诗人鲁迅、朱自清等等,都是运用诗歌来描绘社会的一种现象,旨在敲醒当代的人们,反抗就社会的不公,追求公平、公正的生活。一些文章往往会通过意境而使内心的情感更加深刻,使一些社会现象有所深化。

在杜甫大诗人的《三吏三别》中,刻画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但是读者并不会因为人物的繁杂,而对整首诗产生陌生的感觉,因为这些人物就是为了营造诗歌的氛围,让读者犹如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遇到这些人物,所以就不会特别陌生,反而会彰显这些人物的鲜明活泼的生命力,同时也烘托出作者对友情的珍爱,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样,在郑燮大诗人的《石灰吟》中曾经写到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营造了整首诗比较危机的氛围,但是正是在这种危机氛围的烘托之下,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宁可粉身碎骨,也不会被荣华富贵所诱,即使是死亡,也一定要留下自己的清白在这人世之间,正是这样的意境,才深化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热爱,让读者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作者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汉语言文学中的意境,往往源于日常的生活,并会不断的创新 ;同时还能够更加深化作者的情感,使读者看作者所看,感受作者所感。

2.3 构建意境易出现的问题

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意境的重要性,然而,在构建意境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方面就是“有境无意”,就是指整首诗虽然拥有一定的意境,拥有很高的美感,但是却是华而无实,没有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诗歌当中,只是简单的将现实中的实物描写的较为逼真,但是却没有侧面烘托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另一方面就是“有意无境”,在一些较为成功的诗歌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通过合理的意境来抒发自己的真切的情感,就是俗话说的作品中既要有骨头,又要有肉,这样诗歌就会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载体,来帮助诗人像读者抒发自己的真切情感。如果一首诗只是有骨头,而没有肉,就会使整首诗有意无境,往往这种情况是因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体会较少,没有丰富的实践作为后盾,致使整首诗只是空洞的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就会适得其反,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不会体会到作者的真切情感,还会使整首诗都太平淡无奇,黯然失色。

3.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

3.1 掌握语言规律

汉语言文学旨在研究语言,所以,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之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文学修养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地域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以及各个地方的方言都独具特色,在众多语言中,普通话是最通用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在使用普通话,因为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南方人很难分清卷舌,会不自觉的将一些读音弄混,然而北方人的卷舌的敏感度比较低,所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北方人来说也很不容易。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就是为了在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语言的规律,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语言规律。

3.2 用于理解文学

汉语言文学,能够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然而文学理解与文学阅读并不相同,文学理解是指深层次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字,分析文字营造出的气氛,而文学阅读只是指仅仅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所以,学习了一些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就可以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真谛,从而为了以后的文学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坚实的后盾。通过对经典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就可以去分析一些未曾见过的文章,并能够在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理解文学的方法。

3.3 写作中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的广泛领域,不仅包括理解一些文学作品,同时还包括写作与运用。在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之后,就会逐渐掌握文章结构,了解营造意境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达感情,这样就会在日后的写作当中,合理的运用语言,正确的组织文字。由于汉语言文学的独有特色,这就使学者在日常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彰显文章的独特魅力,这样才会吸引读者的目光,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

结束语

汉语言文化是我国众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汉民族文化、古代诗歌文化,以及世界华文文化等等。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独特用法,以及语言营造出来的意境,能够将读者充分的带入到文章当中,这也就使得汉语言文学受到了全世界更多学者的学习和研究,为了我国的语言更具有特色,更富有哲理,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研究汉语言文学,更加深入的进行分析,分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实际的应用方式,以及如何营造出更引人注意的意境。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国也一举跃进世界大国的行列,正是由于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致使我国的语言也逐渐受到广大的欢迎。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一类通过汉语写作而逐渐形成的文学,主要由三种文学构成:语种文学、民族文学、以及国别文学。本文就详细描写了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语言的意境以及在文章中具体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毕业自我鉴定 篇8

自我鉴定即为自我总结,自我鉴定可以使我们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快快来写一份自我鉴定吧。自我鉴定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自我鉴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语言文学毕业自我鉴定1

我在大学所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下面从思想表现、学业课程学习和能力养成等方面作自我鉴定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读大学期间,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追求进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改革开放事业,在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认为这些理论的博大精深和伟大正确。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使自己成为一个愿意为社会、为人民、为民族贡献毕生精力的人。

大学期间,我尊重领导,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与“学习钱学森精神”活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这对我的思想有很大帮助。

二、专业学习方面

在读大学期间,我对中外文学史、中外名著做了系统阅读,并利用网络广泛关注文学发展动态。每次考试,我的专业成绩均能名列前茅,成为系里的学习标兵。

此外,我还考取了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NIT证书;取得了记者实习证。

学习期间,我还学习了新闻的撰写,有多篇发表于省报;写散文30篇,被不少网络转载。

学习方面的勤奋刻苦精神受到了学院的表彰,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三、社会实践方面

三次参加了由都市播报栏目组织的大学生新闻采写活动,亲自到新闻单位、厂矿企业、市民中间调查了解,从而对新闻采写、撰稿、等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热点事件、重要新闻有了很强的预测能力。这些实践活动,对我将来的就业求职来说,是很重要的经验积累。

汉语言文学毕业自我鉴定2

在大学阶段,我由一个只知道读书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有着自己个性和思想的先进青年。我来自农村,农村的生活锻炼了我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谦虚、自律的性格。学校的生活,培养了我爱跑步、看书、上网、听音乐的兴趣。学生日常工作生活锻炼了我与人接触的能力、与人合作打交道的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还培养了我团队的精神。增强了我与社会的接触。

在学习上,我刻苦地学习本专业知识,综合测评成绩连续两年居本年级的第一。本专业课程,我已圆满完成。课余时间里,我还自学广东省高等教育考试本科段课程(华师大),已顺利通过了一半课程。另我熟悉windows操作,还能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操作,为将来在教学上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和电脑教学打下基础。平时,除了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文学书籍外,我还涉猎了心理学、教育学、电脑等书籍,相信在以后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会有更大的提高。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为此,我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我连续参加了三届校运会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还多次参加篮球赛,成绩虽菲但也锻炼了“参战”能力。我担任了三年班的学风委员,任职期间除了做好本职日常工作外,还协调其他班干搞活动,良好的.服务态度深受同学好评。另我还担任了一年分校区自律会干部,认真负责,做事能抓重点,主动和同事相处合作,深受上司和同事赞赏。下乡义教、毕业实习生活让我有了初次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尝试创新。

在思想上,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6年1月11日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平时,我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参加义务劳动,曾多次捐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多次参加献血,探望古寡老人,深受老师和同学好评。

三年的大学生活,学习,不仅使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思想也成熟了许多,自身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以上这些都是我的根本,我会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力争上游。

汉语言文学毕业自我鉴定3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自考的这段时光让人难忘。这段日子里,通过专业学习和日常工作实践,不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毕业之际,现对自己的各个方面作一自我评价:

思想方面,通过认真学习自考课程,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

学习方面,谦虚谨慎,勤奋学习,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考,较好地处理自考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到日常工作与自考两不误。自从日常工作以来,没有因为自考的紧张而放松对日常工作的要求,也没有因为日常工作的繁忙而放弃自考,能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另外,注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日常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自己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活与日常工作方面,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一个团结同志、真诚待人的人,是一个务实重干、乐于奉献的人。

汉语言文学毕业自我鉴定4

汉语言文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大学本科的这段时光让人难忘。这段日子里,通过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不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毕业之际,现对自己的各个方面作一自我评价:

思想方面,通过认真学习大学本科课程,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

学习方面,谦虚谨慎,勤奋学习,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大学本科,较好地处理大学本科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工作与大学本科两不误。自从工作以来,没有因为大学本科的紧张而放松对工作的要求,也没有因为工作的繁忙而放弃大学本科,能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另外,注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9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流行歌曲歌词赏析

作者:

学校: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答辩组成员:(主持人)职称:职称:职称:职称:职称:

答辩日期:年月日

流行歌曲歌词赏析

摘要:歌词是歌的主干部分,在歌曲中起着主导作用,一些经典歌曲歌词之所以倍受欢迎,有其内在的因素。歌曲需要用语言来充分表达作者或演唱者的内心情感,这就需要具有独特的个性化和富有想象力的歌词来吸引、取悦听众的兴趣。写词谱曲是种文化艺术的创作,创作本身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各个地方、各个民族创作者独有的思想表达,也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流行歌曲歌词的发展也遵循着时代大背景的转化轨迹,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着不同时代人的精神需求,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关键词:个性化、特色性、想象性、震撼性、时代性、文化性

一、流行歌曲歌词独特的个性化

个性化有如下两个主要体现:首先是在艺术风格上强烈凸现作者独特的个性气质与语言修养。在我国词坛上,乔羽的深情舒畅与饱含激情;港台歌坛中侯德健的质朴与深邃;罗大佑的冷峻幽默与高贵典雅;以及童安格的贵族化气息和姜育恒的孤寂冷漠… … 都深刻体现了创作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生体验;其次,我们可以从内容上看,歌词所塑造的主人公或所营造的抒情氛围必须是具有个性化的,独此一家的,才有可能引人深思引人共鸣。如齐秦的《狼》第一句:“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一开首即给人一种独立不羁、向往自由、广阔、抒展的个人天地粗旷豪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男性的刚烈勇猛气质;崔健《一无所有》,从题目到全首歌词,都以十分精确的语言描述自身从物质到精神都一无所有的状态,从文化意义上确立了他在当代中国的摇滚歌手中的地位;而《 爱的奉献》(黄奇石词刘诗召曲)抒发的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爱与爱的奉献的人间真情,因此博得广大群众热烈推崇,这些都是词作者以个性化创作态度对待词作的艺术效果。当然,个性化的取得并非一日两日的功夫,这和作者个人修养气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是创作中必须求小同存大异,才有可能显出自我的独特之处。

在创作歌词的艺术活动中,必须有意识地寻找并确立属于自我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并积极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在文体与语汇的选择中运用出来。我们强调一点,即词作者的审美直觉与悟性感应,在创作中往往呈灵感状态爆发出来,此时就应该抓住不放,并将之诉诸文字,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独特世界。而理性的审视则应是在作品的初稿完成之后才进行细细反复推敲定稿。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在一个变化的多元的时代,只有用强烈的独特的艺术个性才能争取听众与读者对流行歌曲的认同与欣赏。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探索勇气与创造精神,在流行歌曲这个小领域同样演出人间的悲喜闹剧,抒真善美之情,揭假恶丑之态,写出个大世界的痛苦与欢欣,美丽与新奇。当然,追求个性化往往也有失败的时候,但失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此路不通”对后人的释示与启发意义绝不亚于成功带来的启迪。从社会学、经济学、文学的价值观来看,失败的探索往往会开启后人成功之路,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艺术需要献身精神。

二、流行歌曲歌词的地方特色性

马金萍作词赵本山演唱的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2》的主题曲《咱们屯里的人》:“我地老家哎!就住在这个屯,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别看屯子不咋大呀!有山有水有树林,邻里乡亲挺和睦,老少爷们更合群。屯子里面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事,回想起那是,特别的哏。”歌曲在中央一台播出后,很快就唱遍东北红遍全国,那浓郁的东北韵味,特有的东北字眼,加上旋律中带有东北二人转的腔调,充

分体现了东北地方文化的特色和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

歌手刀郎词曲并演唱的《新阿瓦尔古丽》:“戈壁滩上的驼铃我问问你?你能否告诉阿瓦尔古丽?不管是日落,还是黎明,痴情人在等待她归来的消息,用最美的声音等你的消息。”歌词以简单流畅、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名词:“戈壁、萨它尔、驼铃、伊利、阿瓦尔古丽”让我们了解维族的文化背景,那特有民族风格的旋律,带我们进入到遥远的荒漠戈壁。像这样带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性的流行歌曲歌词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正是这些带有各地方特色、各民族风格、各文化背景的歌曲的尽显妖娆,才汇集成当代流行歌坛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流行歌曲歌词的想象性

写作时,讲究“题好一半文”意思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如果能有个好的题目那么就成功了一半了。在歌曲的写作中也是一样,如果能有个好的题目那么就自然而然的就能吸引听者的兴趣。那么什么才算是“好”的题目呢?第一,题目自相矛盾,给人一种想象空间。如《最熟悉的陌生人》,能让人产生:“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熟悉又是陌生的,怎么这么矛盾 ?去听听看。”这样的想法。这类的题目就是凭借它的矛盾性来吸引听者兴趣的;第二,能产生疑问的想象。如《牛仔很忙》,它让人忍不住会想:“牛仔是指什么,是衣服、裤子?如果这样的话他怎么能“忙”呢?那么是不是指的穿着牛仔服的人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能理解。”能让读者产生这样的疑问的话,那么这类歌曲的题目也是成功的了。第三,带希望或期求的。如《你一定要幸福》、《不想让你哭》这样的题目,带有抒情性,提出了美好的希望。这样的题目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也就可以吸引他们去听,指引他们进一步的想象。

有了好的题目,还不能大意,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样的歌词才能继续听众的热情?当然,像《想你,零点零一分》这样的歌,从一开始就在记叙一份动人的情感的抒情歌曲,像涓涓细流,慢慢地流过人们的心田,是能称得上好的。但,这只适合能够安静下来的人群。而有的人性子比较急,如果你总是一味地铺叙,久久进不了主题,他们就会认为你是在浪费他宝贵的时间,与其听你废话,他还不如去干些刺激的事情呢!所以,怎样吸引他们的继续听下去的热情,以期获得更多的实际效益就成为了流行歌词的要义了!有这样的一些歌,首先,像《后来》,它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这样的句子开头。开头就是高潮,就表达了歌词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然后再娓娓道来,慢慢地叙述经过,抒发情感。它就以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的结局成功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理。其次,就像《飞舞》以“漫天飞舞,一片荒芜,满眼风雪和眼泪都化作尘埃,再多的苦,于事无补,忘记所有才能够重来……”这样整齐的文字开头,配上流畅的音乐,就能吸引听众自然地跟着合,当然也就能让他们继续听下去了,因为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态,遇到一个想唱又能够唱的歌曲当然就想学会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了!再次,就像《新回心转意》,以“我曾经唱过回心转意,就是让你真心真意,不再为爱担心逃避……”这样的句子开头,把歌词的开始部分和他以前的那首比较走红的歌曲《回心转意》结合起来,既体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继承性又勾起了听众对往事的回忆,这又创造了一个很广的想象空间。这时,听众就会想象:“这首,是和以前那首是同样的作者吗?是不是,差不多的哦?听听看!”于是就成功地达到了创作的目的了。

四、流行歌曲歌词的震撼性

有这样一首歌从建国初期流行至今仍然震撼着、激励着960万平方公里地面上的每一个人,这首歌就是《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的诞生,要从新中国成立时说起。自那一刻起,王莘就开始酝酿一首歌唱祖国新生的歌曲。1950年国庆前夕,王莘到北京出差,经过天安门时,他看到了庄严美丽、充满节日氛围的天安门广场和随风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此情此景,让王莘激动得热泪盈眶,深深地震撼了他,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激情,他要把心中的感受用音乐表达出来。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他就酝酿出了《歌唱祖国》的曲调和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歌词中表达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种心情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产生一种合力,而这种合力是通过一种音乐的形式,把大家凝聚到一块,产生出一种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在残酷的一千个日日夜夜里,这首歌广为流传、久唱不衰,引导我们走过艰苦的岁月,直至战争结束。这首歌曲非常大气,歌词简洁,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体现了人民对祖国强大的渴望。无论在哪里听到这首歌,都会觉得很兴奋,无论在哪里,只要是响起《歌唱祖国》的歌声,大家都会跟着唱,没有人不会唱的。

说来也奇怪,这首歌就不会过时,这样一首歌曲为什么能够历经几代,流传这么久的时间?原因就在于《歌唱祖国》这首歌的歌词不是硬邦邦的口号歌,它是有感情的,它唱响了时代前进的主旋律,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成为激励、震撼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时代号角。今天他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歌词里体现了几代人的心里话,他能够表达和抒发我们几代人共有的感情,所以才为人民所铭记、所欢迎。

五、流行歌曲歌词的时代性

20世纪30.40年代,流行歌曲以旧上海滩为主要题材,吟唱出老上海的风情万种。当时的老歌歌词文学含量极高,每一首歌词都是一首诗。用词高雅含蓄,词作家也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比如陈蝶

一、陈歌辛等。歌曲旋律流畅悦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个曾经给人感觉璀璨奢华的城市,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流行着最时髦的享受。最最深入人心的当然有金嗓子美誉的周旋,时至今日,周旋的故事依然成为许多人追忆老上海的影子。

作家白先勇曾经回忆道:“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花好月圆》和《凤凰于飞》都是周璇主演的电影里的插曲,由周璇本人演唱。“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王家卫的小资风格电影《花样年华》的灵感也来自周璇的歌声。另外,还有“银嗓子”美誉的姚莉、以及李香兰的《夜来香》、白光的《葡萄美酒》、吴莺音的《大地回春》等等,悠扬的歌声为我们展现的是老上海的灯红酒绿、婀娜多姿。

20世纪50.60年代以抗战题材为主要的创作,歌词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气风发。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在08年奥运开幕式上由林妙可小朋友演唱的《歌唱祖国》,抗战时期爱国青年们传唱的这首歌对于现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来说,依然生动贴切。使我们感受到的是无比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繁荣富强添砖加瓦的信心和决心。

再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简短铿锵的歌词犹如口号般把全中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歌赞共产党解放了中国,相信共产党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20世纪70.80年代,市场开放,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歌曲的创作更是总入重新地探索阶段,此时大量的港台歌曲涌入大陆市场,刮起“西北风”,“港台风”。伴随着1979年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流行乐坛也开始广纳新资源,港台歌曲大量流入中国大陆,进而对其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张帝等。

首先是一批台湾校园歌曲,比如《外婆的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幕走向余辉,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澎湖湾澎湖湾”歌词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勾勒出了纯真的少年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还当时香港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更是家喻户晓。歌中“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一位西装革履而又意气风发的海外游子,在海边面向祖国翘首远眺的身姿;而“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一出口,便觉全身热血沸腾,保卫祖国,建设家园的豪迈情感油然而生。也可见港台传入走红的歌曲多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与内地同类题材相呼应而汇成一体,完整地表达了当时的社会心态。

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歌曲更加繁荣,每种类型得到发展,并衍生出更多的种类。90年代初期,在校园歌曲大热之时,更多的流行歌曲开始转向了寄予情思的创作题材,易记忆易传唱的旋律,或轻快或深沉,让人感受到了暗恋的羞涩、热恋的幸福以及失恋的痛楚。

说到代表人物,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我最喜欢的歌手、天后——王菲。王菲的歌声也如她本人给人的感觉缥缈但又真实,演唱出的是新时代女性的特立独行、大胆执著、低调张扬。如很典型的是《但愿人长久》,巧妙地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为歌词,古词的韵味,作为流行歌曲深受人们的喜爱。另外,要谈到的当然是现在话语乐坛大热的周杰伦。杰伦的走红不是单纯的歌坛现象,相反,仔细剖析他的歌曲很有特点,或者说正是代表了当下乐坛的歌词特点。总体说来歌曲中歌词的发展是紧密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它映照出不同时代人的一种文化底蕴。

六、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流行歌曲歌词是音乐文学,既有音乐性又具有文学性。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凭借着语言,能够独立地完成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任务,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完整的,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流行歌曲,是指某一历史时期在社会大众,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的歌曲,一般以通俗歌曲为主。经过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它已发展为词曲交辉、诗乐合璧的音乐体载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流行歌歌词主要是同乐曲一起通过听觉而被感知的,但是,就歌词本身而言,它引起审美感受的却并不是声音本身,而是声音所代表的语言。学者庄捃华强调说:“一件真正的音乐文学作品,首先应是一件真正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一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只有通过歌词才能具体确定下来。作为语言艺术的歌词,它在诉诸听觉来传达语义方面,与朗诵、演说、谈话、广播等形式,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它在乐曲的衬托、延伸作用下,使感情内容发挥得更加充分罢了。例如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歌词引自唐诗《静夜思》);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露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是直接引用《诗经》中的词句);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借鉴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直接或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歌词引用到歌词中,这样既丰富了歌词的内容,也提高了人们古诗词的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现在歌坛歌曲创作丰富多彩,呈现趋向不同反响。大部分歌词都是人们情感的象征,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的生活多半是在歌曲的伴随中度过的。有些歌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还能让人朗朗上口,熟而能祥,关键取决于它独特的个性和特色,以及在人们心中所产生的震撼,这种震撼不仅是时代的见证也是文化底蕴的一种真实体现。

参考文献

1.顾笑瑜.试析流行歌曲的精神内涵[J].河南大学学报,2005

2.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浅白中的艺术韵致 论文 期刊

4.张蕾,董学耕.流行歌曲浅析[J].中国音乐(季刊),1994

5.《歌词创作简论》 余铨 上海文艺出版社

6.《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孟昭泉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2007年第7卷4期

7.《莆田学院学报》宋毅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2009年第16卷第3期

8.《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于滢慧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第4期

上一篇:神奇的盐湖写景作文下一篇:《秋天的雨》的原教学设计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