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说课稿

2024-04-21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说课稿(通用13篇)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课题是《法不可违》,我打算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这五个方面说一说对本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框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青少年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法律意识淡薄,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制约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

接着我来说一说教学目标。我把它归纳成:掌握四个概念:违法行为、犯罪、刑法和刑罚;区别三种行为: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行为;培养两种能力:明辨是非、法律意识;记住一个特征:犯罪。

我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四个概念,区别三种行为,记住一个特征。教学难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的思想认识。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变“讲堂”为“学堂”,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我采用:故事导入、情景创设、活动讨论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活动讨论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寻求落实答案,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自主学习精神。

三、说学法。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论时,主要运用的是思考评价、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的主要特点,我在教学环节上,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歌曲导入,展开教学;互动学习,突破重难点;名言警句,结束新课。进行“互动学习”时,我采用了“短片欣赏”、“创设情境”“视频观赏”“畅所欲言”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看、说、听、悟能力,通过讨论探究,将问题解决。其中,“短片欣赏”主要解决什么是违法行为;“创设情境”解决违法行为的分类;“视频观赏”解决刑法、刑罚以及犯罪的相关知识;“畅所欲言”让学生明辨是非,进一步理解:只要违法都要受罚。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导入环节。课前,播放雪村的歌曲《抓贼》,幽默搞笑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自然地引出本课《法不可违》。

在进行“互动学习”时,先播放一个短片:小勤拾荒。一个要强的孩子为什么会丢了面子?说明: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从而引出”违法行为“的含义,做了法律禁止的事违法,不做法律规定的事也是违法的。

接着,在“创设情境”中,我创设了以下三种情景:

1、李某等三人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电影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遂找来民警将其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三人警告的处罚。

2、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限期归还,否则赔偿损失350元。

3、17岁的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抢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其犯有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根据三种情景,解决违法行为的类别。

然后,在“视频观赏”中,播放南京汤山特大投毒案陈正平的案例。陈正平,南京浦口区桥林镇人,在汤山镇开了一家小吃店,因一家饮食店与之生意竞争,故心怀恨意,遂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灭鼠药“毒鼠强”对其小食品进行投毒,2002年9月14日早晨,饮食店附近的作厂中学和东湖丽岛工地部分学生和民工及居民因食用了饮食店内的油条、烧饼、麻团等食物后中毒。事情发生后,中毒群众及学生被送往南京军区总医院、空军454医院等医院抢救,据初步调查,中毒者达200多人,已有4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陈正平已被抓获。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年9月30日一审判决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宣判后,陈正平提出上诉。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正平为泄私愤,投放有毒物质,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多人中毒及死亡的特别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依法应予严惩。遂裁定驳回被告人陈正平上诉,维持原判。2002年10月14日,南京汤山特大投毒案犯陈正平在南京市被执行死刑。在这个案例中,首先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犯罪?它的特征有哪些?对陈正平的处罚决定,又涉及到刑法、刑罚、主刑、和附加刑这些概念。

在“畅所欲言”中,让同学们讨论“开玩笑是否违法”的观点,明白:开玩笑要分清场合,把握分寸,玩笑不当会害人害己。这个环节也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包括无意中违法),都是违法行为,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最后,送给大家一些名言警句,以达到警示作用。在背景音乐《我们是遵守法纪的先锋》中播放下列警句: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没有严格的执法,哪有人民的安宁;没有公正的执法,哪有纪律的尊严。

3、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4、学法懂法重在守法,倡廉反腐基于遵法。5明辨法律红绿灯,知法守法伴我行。结束语我会说:今天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事实说明,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俗话说:“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板书方面,我认为言简意赅,把一节课的内容提纲挈领介绍给学生就好。附 :板书设计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的含义

法 违宪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不 违法行为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含义

可(犯罪行为)犯罪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违 刑罚当罚性

刑罚 主刑(5种)

附加刑(3种)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说课稿 篇2

然而事实证明, 我低估了他们的能力, 他们有非凡的辨别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远比我想象的复杂, 他们一会犹如刚出生的孩子, 一会又如久经沙场的将士, 让人难以琢磨, 变化多端, 这就为我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怎样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怎样让他们把口头的豪言壮语落实到行为上, 怎样使他们的思想觉悟提高……, 这些都是我从事教育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政治老师, 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课堂上, 一次次的讲授着如何做品德高尚的人, 如何做一名文明的学生, 如何在生活中为人处事, 待人接物。每个例子都能给学生讲得十分透彻, 而学生也能轻易分辨出事情的是非好坏, 他们好象什么都懂, 什么都明白, 可是, 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 不文明的事情就来了, 骂人打架, 横穿马路, 乱扔果皮纸屑, 而且屡禁不止, 为什么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 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却不见了踪影。“警钟常敲, 可曾敲醒你迷失的方向。”

人之初, 性本善。这是三字经中的名句, 一个人从哇哇落地到成为一个懂得思维的学生时, 他们所学的、所想的都在发生着变化。此时, 一个正面的引导尤其重要。思品课做为一门教育课程, 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是, 不论是社会上、学校里, 不良的行为却在不断地蔓延滋生, 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担任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看到这种行为的确叫人叹气, 特别是让担任思品课教学的我尤为悲哀。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我就谈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首先, 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 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 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 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教育是对人学, 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与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 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 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

其次, 公平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椐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 在学生眼中“公正客观”被视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 不厚此薄彼, 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平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最后,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 用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与学互为关联, 互为依存、“所谓教学相长, 弟子不必不如师”一名好教师会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 信任他们, 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当然教师思想上也要看得起自己所教的功课, 既然自己已经是一位老师, 既然自己不能改变目前的状况, 那就要把目前的事情做好吧。我从来没有把思想品德课被看做是“副课”, 把自己看做是副课的老师, 认为在学校的地位比主科的老师低一级, 因为如果带着这样的认识去上课, 那么你的观点也就会成为学生的观点, 学生也自然的把思想品德课当成了副课, 思想品德课也自然很难上好。

总之, 思品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怎样上好思品课, 这就要讲究思品课的艺术性和实践性,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丰富教育形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 把学生熔入到集体的大熔炉, 让他们学有榜样, 行有楷模。还可以把思品课教育融入到各学科中, 体现在生活中一些实践活动。如果说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那么思想品德课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和塑造的主战场, 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摘要:七年级学生有非凡的辨别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远比我想象的复杂,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会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从要了解他们、公平对待学生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等三个方面浅谈思想品德教学。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呈现的是第八课《安全才能回家》中的第三部分《我当小交警》。(出示课题)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在课外,我了解到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一些交通法规常识,学习交通法规的有关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出发,引导学生探究、体验使学生明确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因此,本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现状,结合教材,我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理解交警工作的辛苦,培养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2.认识交通标志,理解交通手势,学习交通常识,掌握交通法规。培养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了解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学会自我保护。

2.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理解交警工作的辛苦,服从交警的指挥。学会珍爱生命。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这节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参与法。这节课我以活动为载体,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和规则,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学生的品德形成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身边的榜样,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五、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引导学生采用了以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搜集的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实践体验法。让学生参与表演,知道服从交警指挥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课堂活动设计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活动:

活动一、情境导入,争当小交警

1.让我们走进生活中最近的榜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荆门交警李白杨。他是荆门人民的骄傲,2013年12月他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颁奖台上,他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播放。(播放视频)

2.看完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通过说一说,我让学生了解交通警察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交通警察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指挥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守护大家的安全,他们的工作平凡而重要。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李白杨是我们荆门交警的形象代表,借助学生对本土英雄的敬仰、崇拜之情,通过学习先进让学生理解交警工作的意义,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激发学生想当小交警的愿望。)

活动二、合作互动,探求新知

1.认一认:让学生识别有关的交通标志。(课件展示)

2.识一识:交通手势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展示)

3.说一说: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知识。

4.辨一辨:让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法规辨认图片中的人们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课件展示)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通过认一认、识一识、说一说、辨一辨这些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辨别,运用到生活中,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活动三、体验生活,珍爱生命

1.说一说:首先让学生说说近期发生的交通事故,然后播放本地交通事故的录像。(播放视频)(解说词:我放这组图片,就是让学生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2.小组讨论:播放完以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看了录像以后有什么感受。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交通秩序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要珍爱生命。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主动参与,指导行为

1.演一演: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

2.说一说:我当小交警的感受。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通过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学生不仅能学到简易的交通指挥手势,而且能切实体验到交警叔叔的辛劳。自觉做到尊敬交警,服从交警的指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活动五、遵守规则,发出倡议

1.写一写:翻开书53页,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

2.说一说:交流写给警察叔叔的话。

3.谈一谈: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秩序以及如何告诉别人遵守交通秩序,将好的合理化的建议写下来,发出倡议,贴到黑板上。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让学生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为当好一名合格的小交警做好充分的准备。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文明出行。)

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4

1、了解鹰的生活习性和本领。

2、认识到自己身上娇气的地方,想想应怎样改正。

3、能够与同学展开讨论,说出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大家出主意。

4、能够辨别哪只小雄鹰做得好,并向其学习。

【重难点】

说出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让学生告别“娇宝宝”,学做小雄鹰。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想问题。

1、鹰妈妈生了一对可爱的小宝宝,它常常对这两个小家伙说:“你们要飞上蓝天,做勇敢的小雄鹰。”小鹰康康听了妈妈的话,就跟着妈妈每天练习飞行,而多多却一点也不想学。这一天,天空刚刚还很晴朗,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狂风像发了怒一样,把树木吹得东倒西歪(课件声效)。康康说:“大风大雨我不怕!”就拍拍翅膀跟着妈妈飞走了。多多呢?它还是躲在窝里,真是急死人了。

2、孩子们,我们快把多多叫出来,你劝劝他,老师也拖动多多,我们一起来!

3、哎!最后的结果大家一定猜到了。课件:康康飞上了蓝天,成为了一只真正的雄鹰。

4、为什么同是鹰妈妈的孩子,康康飞上了蓝天,而多多就不行呢?

5、为什么康康一定要克服困难练习飞翔?

6、好朋友贝贝也向我们提问题了:“你愿意向哪只小鹰学,为什么?”

二、联系生活交流感受。

1、说起来容易,这生活中的难事啊还真不少呢!

2、课件:播放书上插图(68——69页)讨论:图中小朋友遇到的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

3、老师摇身一变是记者身份啦!我准备采访几位参加我们《实话实说》节目的小嘉宾。谁愿意接受采访呀?

(1)你好!你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吗?比如说哪种,你当时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为什么?

(2)找一个男孩,你遇到过哪种情况?比如拼装四驱车太难了,有没有想过放弃,最终如何?

(3)面对全体学生:实话实说有没有人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有些发怵,让困难把你压倒了

三、动手操作经验积累。

1、看来大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做法还不太一样,当遇到挫折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呢?

二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精选 篇5

《我的大地好妈妈》是让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品行与社会》课本第二单元的第一个话题。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行的形成与社会性生长是在种种运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本身去视察、体验、感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明人的生活离不开情况,从而开端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本领目的:通过观察等运动相识本身生活故里的情况状态及其变革。

2、品行与举动目的:让学生在运动中形成开端的生态情况意识,明确掩护情况是每小我私家的责任,能为掩护情况作力所能及的事变。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生活得周围除了人类以外,还有很多动植物,他们同样有生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对人类起到很好的作用。

教学难点: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1、搜集人与动植物的图片、焦作风光图片。

2、搜集人与动植物,阳光、空气、水的有关的资料。

学生:1、观察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记下来。

2、搜集动植物的图片。

3、搜集阳光、空气、水与人的关系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采用学生自主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主动参与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型方法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科间的整合,限度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更健康、更愉快、更有创意的生活。

课时安排:1、全课计划三课时完成。

2、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1、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我们在妈妈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那么谁能谈谈自己的妈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个地球妈妈,由此,引入课题《我们的大地妈妈》

兴趣是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为此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好妈妈引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汇报交流课前调查结果

慈祥的大地妈妈为了人们能更好的生活,为人类找了很多朋友,这就是周围的动植物,你知道有哪些动植物?把你搜集到得结果赶快告诉大家吧。然后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代表性的几种动植物,为后面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埋下伏笔。

围绕学生搜集的资料具体汇报人与动植物的关系,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既然动植物人类有这么大的关系,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呢?(出示图片)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如果在我们生活里,没有了这些花草树木等植物、没有小鸟小鱼等动物,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诱发学生思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口语交际氛围,实现了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材中的场景对话,学生与课本中的形成对话。

师:是啊,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给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制造绿色的生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还有三位小朋友我们是根本离不开的?我们是谁呢?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区猜想,从而更加认识到阳光、水、空气的重要性。

3、联系焦作风光,激发情感,

刚才我们欣赏了大自然的风光,知道大地妈妈很美丽,课前带着大家欣赏了优美的风景,现在请大家爱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4、画画,抒发感想

《品德与生活》提倡回归生活,实现课表里的接洽,学科间融和,培养学生创新本领和实践本领,我实时让孩子们画一画我眼中的优美故里。

5、课外拓展,做好铺垫。

我们的生活正由于有了这些朋友,才多姿多彩,满盈高兴,但是生活中许多人不把他们当做朋友,随意乱捕乱杀动物,乱砍乱伐植物,可写请大家搜集有关情况污染的图片资料。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特点:

从教学内容来看,学生是先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再理解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些都是当代中学生必须要了解的问题,因此,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

基本路线的内容比较丰富,也很抽象,无论是从逻辑角度还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之间关系角度上来理解,对初中生的思维水平来讲都有一定难度。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及有关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

能够把握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提高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理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懂得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明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结晶。

3、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难点】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4、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主要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充分发挥的学生主体地位作用,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静态的问题动态化。

二、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采用回顾旧知、思考问题导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边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根据学案,对照教材,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在新政背景下,初三政治组的同仁们精心设计了学案,让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这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引领者的角色。

(三)分解知识,构建框架——基本路线的内容

将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分解成三个组成部分: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建了其基本知识框架。

【设计意图】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看似简单,其内涵是很丰富的。对丰富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才能更进一步理解其内在联系,让学生真正尝到“跳一跳,就能摘到”的甜头。

(四)挑战重点,合作探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各抒己见:联系所学知识,想想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设计意图】学生必须要联系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才能更好的理解在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只有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交通问题、文化生活问题等,实现重点突破。

2、基本点之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用漫画的形式将其抽象化的内容用形象化的方法展现。一个人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手握人民民主政权,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自己的心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设计意图】其理论性较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对于较为抽象的理论,如果不对之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学生是很难领会和掌握。

3、基本点之二:坚持改革开放。

成就搜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提示: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合作探究:观点辨析: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因此改革开放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设计意图】一方面规范了学生的答题方法,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自豪感,提升教学重点。

过渡引入: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师生共同归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意义。

(五)运用图示,归纳提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分析如何正确处理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在大海中航行的船。经济建设就比做航船,两个基本点就是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揭示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说课稿 篇7

我的《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 是广东版思想品德七年级 (下册) 第六单元当中的一节, 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挫折是人生中的正常现象, 明确挫折会因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后果和影响, 让学生学会思考并能在挫折面前做出正确选择, 做一个敢于接受和直面挫折的人。

对于我来说在这堂课中教学收获很大, 从整体看教学设计是比较完整的, 将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亮也对本堂课作了这样的评价:“从教学的整体设计来看, 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注重了能力培养和知识支撑的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凸显。”

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了兴趣导入法, 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准备了一把剪刀和一个小盆景, 利用盆景和剪刀让学生产生悬念, 同时也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当我把小盆景拿出来的时候, 我发现学生眼前一亮, 非常好奇, 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下我用剪刀把小盆景中的小花枝叶剪掉。随着导入新课, 学生也跟随着老师的提问进入思考状态, “剪掉枝叶小花会怎么样呢?”学生开始争先恐后的举手, “会死去, 会更加茁壮成长, 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等等, 一系列答案从学生口中答出。尤其是当我提问:“如果把小花的生长过程看成是你们的成长过程, 你会把这把剪刀比喻成成长过程中的什么?”时, “阻碍、挫折、磨难”等词语被学生迅速说出来, 反应强烈。在导入新课的设计上, 我抓住了七年级学生的好奇、活泼、思维活跃等特点大胆尝试, 努力创新, 在问题的设置上也凸显两难性, 如:“剪掉枝叶, 小花会怎么样?”这种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思考, 不局限于一个思路, 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使课堂更加鲜活生动。

在感悟挫折这个环节, 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利用辩论这种形式, 设计“挫折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命题, 主要是考虑是对学生的启发性和活动性。如果用传统的正反例子也可以达到让学生明确挫折会因不同人的不同态度产生不同影响, 但是这样就会显得很死板, 课堂不活跃, 也达不到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个问题的效果。利用正反双方的激烈争论, 将课堂交给学生, 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辩论开始前学生被分为两个大组, 根据自己一方的命题采取分四人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的形式。当辩论开始时, 先由正方学生阐述观点, 然后反方学生阐述, 最后进入学生自由辩论。学生发言积极, 反应强烈, 在辩论中学生自主探讨挫折对我们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学生自己举例自己论证, 从自己、名人身上找例子或从生活中的事例中谈感悟, 正反双方时而侃侃而谈, 时而争锋相对,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种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学习知识, 体会, 感悟挫折, 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更使学生的思维, 反应, 合作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这是本堂课设计的一大亮点。

在本堂课的升华知识点部分, 我利用了感动宜宾16岁少年王万楹的故事, 将视频分为2段, 首先让学生了解王万楹的基本情况, 三岁残疾, 九岁丧父, 母亲重病, 家中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在最困难的时候家中没有一粒米, 一滴油, 通过第一段视频学生能够很直观地看到王万楹经历的挫折, 同时思考:“如果你是王万楹, 你遇到这些挫折的第一反应时什么?”“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想我会大哭一场, 我会告诉自己坚强”等等。有了视频的铺垫, 学生的回答很有真情实感, 也为后面的在挫折面前应树立怎样的态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第二段视频中, 看到了王万楹为了家里的生活自己学二胡并到街头卖艺, 利用卖艺挣来的钱给母亲买药让自己和母亲过得轻松一点。在学校王万楹没有让老师, 同学知道自己的情况, 他用自己的乐观与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看了视频, 王万楹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 你从王万楹身上学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心中豁然开朗, 贝多芬说过这样一句话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其实能不能战胜挫折关键在我们的心态, 只有在挫折面前积极应对, 冷静思考, 勇敢地直面挫折的人才能走出困境, 走向成功。在这个环节, 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线, 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 注意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 利用16岁宜宾少年王万楹的挫折故事为线索, 让学生体会, 感悟, 从内心中真正认识到面对挫折应选择坚强, 选择笑对人生并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学会勇敢的直面挫折, 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每一堂思想品德课都是对教师的一次挑战, 它考验着我们能否真正的将德育工作进入到课堂, 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用心去领略生活中的真善美, 真正地发挥学生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希望通过自己对课堂的一次次反思, 让思想品德课名副其实的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让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中愉快的学习和成长的同时也见证思想品德课与我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说课稿 篇8

【关键词】 “群言”;良好效果;多层性;自主性;调节气氛;增进感情;形式灵活;“因材施教”

教育部颁发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初中教材也作了相应修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对课程结构和难度作了较大调整,突出对学生能力和民主意识的培养,增强了教学中对学生活动的要求。

有老师认为:课堂上学生活动一多,容易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学生一旦叽叽喳喳地说起来,课堂纪律会受到影响。我认为,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合理地让学生发出叽喳之声,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 力。这就是“群言效应”!

初中学生既好问好动又好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开展一种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质疑、求异、解疑的活动,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信息来源丰富,富有多层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信息来源只有一个,而且信息的内容单一,除了书本知识就是老师的“一家之言”,学生容易开小差,不愿意听。开展“群言”活动后,让学生自己说,信息的来源增多,学生所说的也多是结合自身实际的心理体验,容易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信息的接受状态明显好转。例如:在“情绪需要调节”一课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诉说课本之外的自己行之有效的调节情绪的办法,如睡觉,醒来就忘了不愉快;把烦恼写在纸条上,撕碎或烧掉纸条就丢掉了烦恼;洗澡,洗掉烦恼等等。如果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未必会掌握书本上教的方法。学生之间得不到交流,一些有效的方法也不能得到推广。

二、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点名提问的办法来强化知识点或引起学生注意,这样学生的表现是被动的,是“老师要我说”。开展课堂“群言”活动,学生的表现是主动的。可以说是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主动创新,变成了“老师我要说”!这无疑对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有极大帮助,学生自己得到的结论能在头脑里保持持久深刻,比老师强灌给他的效果要好。

三、调节课堂气氛,增进情感交流

传统的“要我说”,学生在不愿意听讲的情况下又担心老师点名,惧怕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思维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教学效果也不见得好,课堂气氛紧张。开展课堂上的“群言”活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和谐友好,学生可以大胆地、积极地、风趣地发言,惧怕发言的心理状态会逐渐消失,同学间,师生间的情感可以得到交流和加深。

四、活动形式灵活多变

课堂上的“群言”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启发式、问答式、自由讨论式、师生讨论式等互动形式。众多的形式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例如:“进入初中后的感受”可以采用自由讨论的形式;“怎样培养乐观心态”则可以采用师生讨论的形式,不必担心学生离题而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五、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在课堂的“群言”活动中,发言较多,思维活跃的总是学习水平较高的“优生”,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放手让他们独立思考,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差生”则可以给他们一些点拨,引导他们思考,使其发言,解决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因材施教也就在课堂的互动中完成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开展课堂“群言”活动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1、“群言”不起

对于陌生的问题,学生容易出现思路不畅的局面,确实议论不起来,显得冷场。教师不能指责学生不开动脑筋,而要采用“挑拨”的办法,挑启解题的突破口,拨动学生思考。一旦学生思维开始运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时候,就是课堂“群言”发挥作用的时候。

2、“群言”不休

初中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积累程度毕竟不高。一旦展开讨论,容易出现离题、钻牛角尖。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的杂乱局面。老师担心的也往往是这个问题。只要老师能综合归纳,起好引导作用,让学生能顺着主题发言,争论的结果都可以大胆地放手给学生自己评判。起到的效果比制止学生的争论要好得多。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意见,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全班共享每个人的所得,从而获得比较完整和深刻的认识和知识。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调动他们思维和记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唤起课堂上的激情,扫除认知障碍,减轻疲劳感,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思路。因此这不仅符合新课标新教材对课堂活动量的要求,也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说课稿 篇9

本框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的第一框内容。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强,但比较难以理解,是第二单元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从前一课内容中独立出来,用一课的篇幅让学生具体地学习。它在教材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教材前一课是简略介绍公民的几种人格尊严权,本课内容是具体介绍人格尊严权中的`另一种权利——隐私权,为后一框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教学奠定基础。

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探究,帮助学生了解隐私的内涵,懂得保护隐私的必要性,知道隐私权及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

确定依据:

从认识上讲,长久以来,由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整体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私意识,总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所以正确认识隐私很有必要;从实际上讲,学生处于被教育的地位,个别家长和教师为了解学生,经常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虽然这些行为出于善意,但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所以,学习有关隐私权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隐私权。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1、理论引导。通过展示有关的法律知识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论上对隐私和隐私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情感体验。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感性的认识到保护隐私和隐私权的必要性。

3、合作交流。通过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澄清对隐私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隐私意识。

四、说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对隐私权缺乏足够的认识,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些错误做法也误导了学生的理解,不敢理直气壮地去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也有些学生把一切生活上、学习中的事情都看成是隐私,拒绝与家长的交流。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确定如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以及对在家庭、学校中的侵犯隐私现象,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所以主要采用讨论法。

2、问题教学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设计了相关问题,问题间一环扣一环,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景教学法: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一段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在社会中,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侵犯隐私的新现象。

4、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从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5、案例教学法:再现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在冲突中明辨是非,增强隐私意识。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及探索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体验学习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法律的兴趣,更有助于情感的理解与升华。

3、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歌曲导入;第二环节,畅所欲言;第三环节,今日说法;第四环节,实话实说;第五环节,明辨是非;第六环节,法律导航;第七环节,模拟立法。

1、歌曲导入

播放儿童影视剧《小龙人》的主题曲,同时多媒体显示歌词。歌曲欣赏完,教师提问:

师:1)小龙人有什么秘密?2)小龙人为什么要隐藏这些秘密?

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你有秘密说明你长大了。(拿出准备好的一封信)听班主任说,我们班最近有个同学信件特别多,上课老是精神恍惚,成绩直线下降,我想通过这封信了解一下原因,我可以拆开这封信吗?

设计目的:以学生熟悉的儿童歌曲导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歌曲结束后,拿出学生的一封信,简单设问,“我想拆开这封信了解这个学生学习退步的原因,可以吗”?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人人有隐私。

2、畅所欲言

1)、“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生活中,你有哪些方面的秘密不愿别人知道?为什么不愿别人知道?

(小组先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师生归纳出个人隐私的含义[个人隐私:是指不愿为人所知、不愿公开的与公共利益、群众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设计目的:这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情,但同时也是模糊的问题,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并让学生从中了解什么是隐私及其内容,澄清对隐私的模糊认识。

3、今日说法

师: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高科技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人们正常社会生活带来烦恼。

播放视频:《尴尬摄像头》

师:1)、设想一下,在浴室被偷拍后,对他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

3)、你如何评价在浴室安装摄像头的行为?

(小组先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生:回答,略

设计目的:通过对这个视频分析,让学生了解保护隐私对个人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在信息社会,人们渴望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明白侵犯别人隐私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最后得出隐私权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4、实话实说

过渡:刚才我们分析了社会中侵犯隐私的现象,下面我们把眼光投放到家庭、学校中,看看家庭学校中对隐私的关注程度。

师:1)、在家庭、学校里,存在哪些侵犯你个人隐私的现象?

2)、你怎样看待家长、老师侵犯你隐私的行为?

3)、你认为家长、老师的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影响?

4)、你偶尔或者无意间有侵犯过别人的隐私?结果如何?

生:回答,略(在这个环节,自然而然解决导入提出的问题:能否拆学生的信件)。

教师归纳: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这是从道德角度来讲的。从法律角度,这也是一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那么,是不是只要是公民的个人隐私都受法律的保护呢?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讨论法、师生对话法、问题教学法。从上一环节的典型案例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给学生提供实话实说的空间,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使其明白保护自己隐私、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并通过简单设问,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补充对隐私权的全面理解。

5、明辨是非

展示一些情境,让学生辨别哪些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并简要说明理由。

1)、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

2)、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

3)、小王在存款的时候,发现银行安装摄像头拍摄了全部过程。

4)、个别学校为更好的管理学生,在学校操场、出入口安装了监视器。

5)、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6)、公安机关在破案过程中,利用获取了犯罪嫌疑人李某贩毒的确切证据。

(小组先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合作交流法、讨论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辨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如果个人私事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法律保护,以此加深对隐私权的全面理解。

6、法律导航

师:我国有哪些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法律规定?

生:列举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

师:我国在许多法律领域都涉及到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但是,刚才大家从这些法律依据中听到“隐私权”这个名词吗?

生:没有

师:对,我国目前的法律中还没有将隐私权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权明确提出来,所以隐私权还是没有专门独立的立法(过渡到下个环节)

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教材的相关链接和已有的法律知识了解保护隐私的相关规定。学生列举很多条法律依据后,教师设问(听到或看到隐私权三个字了吗?),学生疑惑并思考着,教师将我国法律目前情况一笔带过。这部分内容教材上没有具体指出,但是“源于教材,还要超越教材”,学生对其自身不懂得但一点即可明白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增加了这一设问,同时,这样也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

7、模拟立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模拟制定有关隐私保护的法律条文,每小组制定一到两条,并记录下来派代表发言。

提供一条法律条文供学生参考:参考:美国芝加哥市规定,在公共浴池和淋浴间,未征得当事人允许,禁止对其进行拍照。对违反规定的人处以5至500美元的罚款。

学生展示自己制定的条文,略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每个小组将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一节课中的动口、动脑、动眼,到最后的动手,综合利用多个身体机能,学生能够更好地内化知识。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0

《做个快乐鸟》是《品德与生活》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的主题之一。如何面对困难解决烦恼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们却又不知该如何解决。教材紧密联系生活,体现了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即生活性。在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烦恼,增强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自己或别人的烦恼的意识,使学生把这种乐于,善于帮助自己和别人找快乐的良好行为延伸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关心他人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化解烦恼的多种方法。

4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怎样变烦恼为快乐”和“怎样为别人也带去快乐”的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三学情分析

快乐是每个人永恒不变的追求,无论是谁都希望快乐永远与自己相伴,但快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而仅仅是一种实际的感受,他们对于快乐的理解,大都停留在吃,玩这些比较肤浅的层次上,另外这一年龄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自己和他人烦恼的心理品质,具有同情心和追求快乐的心理。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贴近孩子生活的活动化教学,在游戏中,在活动的参与中,引导学生休会更深层次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关心他人,从别人的快乐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提升孩子对于快乐的理解与体验。

四教法与学法

本课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激趣导入、录像演示、游戏体验、音乐渲染等活动化教学,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注意了活动的层次性、目的性。调动每个学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学生生活中的快乐图片。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快乐的镜头。

2、学生准备相应的凭借物如照片,奖状等

3、“烦恼袋”

4、歌曲《幸福拍手歌》

六教学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我力图在课堂中体现本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快乐大本营

1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并配有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观看,感受快乐,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个新课的学习。

2送神密朋友-快乐鸟,揭示课题。

3引导学生从家长,教师,小伙伴及自己的角度回忆,个别说与自由交流相结合让学生讲述自己曾经有过的快乐的事。此处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人和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体验我是一个快乐鸟。

活动(二)快乐快快来

1课件出示几名学生说自己遇到的烦恼事,小组合作想办法排解烦恼。

2、倾诉自己的烦恼,投递到烦恼袋。

3、传快乐球活动。配有音乐,当音乐停止得到快乐球的同学就要从烦恼袋中抽取一条写有烦恼事的纸条,并读出纸条上的内容。同学们献计献策,共同解决。

在这一活动中出现的烦恼,学生所要解决的烦恼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样会让学生觉得亲切,有话说,能活动。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教育,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更大。小组合作,更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解决烦恼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快乐。

活动(三)快乐金点子

1采用探究研讨的方式交流快乐金点子,寻找正确的变烦恼为快乐的方法。

2教师送金点子。(详细的金点子)

这一活动的设计使教学行为成为切实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行为。

3师生共同唱《幸福拍手歌》,全班互动。将快乐延续。结束本课的学习。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快乐、自信、健康的茁壮成长。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说课稿 篇11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培育他们健康心理和积极要求上进、勇于竞争的良好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使他们幼稚的心灵被覆上阴影。就像张才写几行字的白纸被泼上墨汁,爱到污染,这有损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得影响其人格甚至人生道路。对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些问题,现就把它们称之为“垃圾”现象。作为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认真处理,慎防触及学生,引发后遗症。

(一)防止不正确的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

思想品德教师在讲课时应多用学科术语,并适当予以解释。对于本身的错误或这句话容易产生歧义导致学生误解的语言应避免出现。尤其是对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和某些人物的评价,要适可而止,切不可乱加评说,否则,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受到你的影响。

(二)不要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

有的老师因为遇到某些挫折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夹着书本气冲冲地走进教室,讲课时还怒气冲天,有时甚至面目狰狞,学生幼稚心灵可能经不起这种场面,吓得不知所措,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也不利于学生获得知识。

(三)有错不可不改: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因不介意或随意说错了话或给错了答案,当学生指出时,却进行否认,这样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生也可能因此学会了不诚实。要知道诚实正直的人格是教师的必备素养,诚实是正直的基础,是心灵美的核心。只有具备诚实正直的人格,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要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

在素质教育已提倡好几十年的今天,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并未杜绝,严重的还屡见于报端。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是德育工作者,如果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就以罚站、罚抄、语言攻击等方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就会给学生心灵留下创伤,难以治愈。爱重于教的教学观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英国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对教师来说,真正的爱应放在学生身上。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的前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原则。教师与学生情感一旦破裂,则教育失效,指挥不灵;教师与学生情理交融,则教师一言九鼎,学生言听计从。

(五)尽量避免用套话和讲究词藻华丽:

有的老师为了显示自己的语言功底,或是过强的记忆力,刚上课时便妙语如珠或是名人名言一大串,从而让学生认为自己知识渊博,当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实践证明,学生最尊敬的是知识渊博又善于教书的教师,但如果我们上课用千篇一律或变化很少的套话以及华丽的词语来取悦学生,而不是与教学内容相衔接的话。有的学生就认为老师吹牛,乱侃,失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有的学生则学会了怎么去跟别人狂吹、滥侃。

(六)举例时切不能都举反例:

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讲问题进行旁征博引时,往往都举反面事例。这样也不好,这样会让学生误解这个社会怎么这么黑暗,很难看到光明的前途,进而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应当多举正面例子,以典型的人物、事件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向典型人物学习的精神。当然适当的反面事例也是必要的,让学生看到社会中也有污点,培养他们敢于同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进行斗争。

(七)一言堂现象应销声匿迹:

有些思想品德教师上课时害怕传授的知识学消化不良,嚼过一遍,还要再扫荡一遍或是事例子堆砌,一反三地讲,不让学生有思考与发言的机会。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多让学生思考、发表见解或谈心得体会;教师是舵手,应把握好方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一言堂,那就遏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不少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八)对学生不正确的言行举止不能一味地强加指责: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贪玩心强、缺乏自制力等,在课堂上同学之间,或学生对老师可能会出现不正确甚至是污言秽语等不礼貌的举止,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老师可能会怒发冲冠,劈头盖脸地一番批评指责,甚至带有歧视、羞辱性的语言,有时还会牵扯到同学的家长。这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有损自己的形象,导致学生不想听你的课。这种现象千万要不得,尤其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显示出德育的重要性,找一个合适的场合和方法对其进行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品德、言行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教育学生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学生在心悦诚服中接受教育。

(九)遇到课堂麻烦切不可拿班主任作为挡箭牌:

在七年级课堂上,麻烦事时有发生。如学生思想开小差,做其他作业,看课外书籍,做小动作,甚至有打架现象。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切不可为赶时间上课或担心处理问题带来麻烦而统统以“马上叫你班主任来处理”了事。这样,你会降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学生会认为你不负责任、品德不够高尚等,从而从心理上抵制你的课,对这门课也就失去了兴趣。那你怎么以“德”服人呢?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望,这才叫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十)解答问题时不可无理无据,随意拼凑或武断行事: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许多问题,有的是书本上的,有的是生活中的,有的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有些题目可能与考试有关等等,但因为没有现成的参考答案,导致有时会不假思索地吐出一连串的理由,却没有连贯性。很显然,这是临时拼凑出来的。当学生提出质疑时,还向学生吹胡子瞪眼睛,“大吼”这就是标准答案,强行敷衍学生了事,这种现象千万不可取。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学无止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诫我们做学问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更何况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呢?我们在教学上要做到“精、新、博”,“精”就是对自己所教学科要精通,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新”就是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新见解,讲课要有新意;“博”就是知识渊博;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待查阅资料或与其他老师讨论后再作解释,要克服怕丢面子的思想。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2

这一课题是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爱生活》第 14 课《生命只有一次》的第一框,它主要是从生命的个性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教材设计首先从自然到人,引导学生探询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的生命有别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是各不相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生命之情,为下一课题探讨生命价值打下基础,最后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之路。

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学生分析:

(1)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2) 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

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到九十年代初,计划生育观念已深入人心,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女子。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结构,及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形成的特殊的资源分配方式,使学生成为这一环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优越的感受也容易导致他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自己把自己当成中心,产生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着想的观念。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意识方面的引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设计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教改新理念,力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课堂以活动串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真正内化生命是多彩的、生命是可贵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主题探究法和游戏活动法。

四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询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

2 、能力:( 1 )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反思,展示,设计与提升自我个性的能力

3 、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是具有智慧与思维的生命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2 、难点: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

六,组织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段:

1 、学生 4 人为一组,采集植物的相同叶子标本;收集本组同学的大拇指的指纹。

2 、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学的个性、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等。

3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印泥、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张红色空白卡片;一棵小柏树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猜测与想象:

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上的物品(与指纹有关的高科技产品)。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重大发明、创造都是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产生新的发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特点,通过猜测活动,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指纹产品广泛运用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有没有用指纹锁?这里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老师就要问:难道你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吗?二是没有,老师就要问:如果你家装了这种锁你担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绝大多数学生回答不担心。老师进而追问:难道指纹真有这么神奇吗?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一主题。

2观察与探究 (1):

首先让学生分 4 人一组收集指纹,运用各种手段观察探究指纹的情况;要学生用准备的印泥、白纸收集;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然后让学生来说说各组观察到的情况:指纹的大小、形状;螺纹的形状、螺纹的疏密、螺纹的弯曲度等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叶子标本,让观察学生所收集的叶子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差异,请把它找出来。学生会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等方面比较、归纳。这种先收集相同的树叶,然后再找不同,实际上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的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

然后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3比较与归纳: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中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 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向往这美丽的生活。

教师提问: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让学生说说人类独特的本领表现在哪些地方? 这个问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尽情的表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 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在此基础上做一个 智力游戏,即:“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的智慧的诗句”。按 4 人一组展开竞赛,先是组内选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然后全班评出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 如: “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虽然生活在今天,人可以了解亿万年前的过去;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履,人也能日行千里;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诗句中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4观察与探究 (2):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那么, 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差异呢?通过“克隆老师的粉笔字”的游戏拓展学生对人与人之间“表里”都有差异的认识。 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的这个字。通过克隆,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尽管极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带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 ,那么除了字写的不一样外,人与人之间还有哪些不同?展示双胞胎的图片,找不同。一般学生会从找出她们外表的不同,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双胞胎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双胞胎的外表猜一猜她们的性格。进而分析出双胞胎除了外表以外的差异,即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等内在方面也具有很多的不同。并用这对双胞胎的自我描述(课前我让她们写好的)来验证学生的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对人的独特性有一个“由外到内”全方位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为进一步推动课堂高潮做好铺垫。

通过这个活动,尤其是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与众不同性,使学生懂得独特的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从而深刻体会到你、我、他以及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生命添光彩的激情。

聋校思想品德课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学情

本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思想品德第二册的第5课。本课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有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该怎么做,最后点出主题“爱清洁,讲卫生”。课后有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图片比一比,看谁做得对,进行行为上的判断。

所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新生。由于缺陷的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相当缓慢,一年级聋生的语言能力相当于二三岁的幼儿的语言,正处于正常儿童的吚呀学语的起步阶段,手语也正学习中,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几乎没有对问题的分析力,但肢体语言丰富;具有日常生活中洗漱的经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我对教材的理解,将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体会到讲究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及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2、知道表现个人卫生的各种良好习惯。

3、掌握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的正确方法。(重点)

4、增强日常生活中讲究个人卫生的意识。(难点)

三、说教学教法

聋儿语言发展的局限性,使课堂的交流难于互动,呈现出一面倒的现象,需要老师的大量引导。但聋生的肢体语言丰富,这是他们的优势。因此,本课在设计上,采用大量的演示,学生动,老师动,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从中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采用直观的图片观察,是聋生理解、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看一看,说一说

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一个干净的小孩子,一个脏小孩子),并提出问题,喜欢和哪位小朋友一起玩?再让学生自我评价:今天自己整洁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生能体会到大家都不喜欢和脏小孩一起玩,喜欢和干净的孩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图片观察,适合低年级聋生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引入课文内容。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学会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在平常中,学生的目光都放到别人的身上,极少关注自己的言行。聋儿的语言能力有限,只要学生做些简单的判断。

第二部分:想一想,做一做

老师逐一创设问题,让学生想想应做些什么,再从学生的回答中点出要学习的内容,并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平时是如何做,师生点评后,老师讲解正确的方法,最后全班演示。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学会正确的方法,能运用到往后的生活中。采用问答的方法,是为了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启发思维。聋生的抽象思维差,经常做这样的练习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演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表现力强是这年龄阶段的特点之一,充分利用,不仅活跃课堂氛围,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看一看,评一评

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日常卫生表现的辨别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看图判断对错是聋教学常用手法之一,适合学生的特点。

第四部分:读一读,记一记

对全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结,出示课题并板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了“讲究卫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放在课后点题,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特点而定的。

五、说反思

这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设计的一堂简单明了的课,学生大多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能明白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有很多环节没考虑周详。本课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但毕竟不够真切,如能在洗手、洗脸环节,让学生真正操作,真正放盆水让他们洗,那学生获得的体验一定更真实,印象更深。再者,老师的手语语言有待斟酌,使用什么样的句子,如何打出这个句子的手语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明白,来减少课上老师重复的语言。课堂细节上处理不够恰当,如提问的方式,集体提问,个人提问要分清;对少数学生的关注不够,课堂节奏过急促,小结部分过于仓促等等。

上一篇:宿舍小学生十不准下一篇:黄西有说法 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