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期末整理复习

2024-04-30

一年级数学期末整理复习(共10篇)

一年级数学期末整理复习 篇1

一、20以内各数的认识

1、评价要点:

(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20各数。(2)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比如: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3)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使用“=、>、<”表示数的大小,会比较物体的多少。(4)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第几要注意从左或右开始数的。

2、基本题型:

(1)数一数,写出相应的数字。把相同数量的物体连一连(2)位置与顺序

例:△△△△△△☆◇△△△△△

在上图中,从左往右数,◇排第()个;从右往左数,☆排第()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第三个△涂上颜色。

(此种类型中往往操作内容较多,要提醒孩子边读边圈出关键词,分清左右、并防止漏题)(3)数位名称与数的组成:掌握个位、十位、一位数、两位数

例: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的顺序要牢牢记住)20是(两)位数,6是

(一)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4)数序

例:8和10中间的一个数是()。和15相邻的数是()和()。(5)数的大小。

例:①12○13 12○4+7 12-4○3+6(有计算的要先计算并把得数写在算式的下面,再进行比较)

② □>3 4+□<8

③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 填一填(隐含从大到小的要求)

8 16 4 11 9 0 12 20

()>()>()>()>()>()>()>()>()

④◆◆◆◆◆

▲▲▲▲▲▲▲▲

□>□

□<□

⑤19比()多1,比()少1。

3、复习建议:

①20以内数序是重点,应在此注重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和习惯,如圈关键词、按顺序做记号数数等。学生易错点:“一个数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前后分辨不清楚,要记住:前一个数比这个数小1,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②数位概念比较抽象,数的组成是难点。应明确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练习时要多进行对比性训练。学生的易错点是十位上容易说成是10,而正确的叙述式18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

③逐步培养孩子独立做题的能力,认识常用字,能读懂题目要求。

二、计算

1、评价要点: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10加几和相应减法;20以内进位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

2、基本题型:(1)直接写得数。

(2)填+或-。如: 7○8=15 4○2=2(3)填未知数。3+()=10 11-()=2 7+4=()+2=6+()=3+()=()+0(4)从2、3、9、12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复习建议:

(1)提高口算速度是复习的重点。把孩子的口算题卡加以观察,把错误处提出来单独进行强化训练。

(2)关于填未知数的建议:要形成良好的检查习惯,遮住得数,计算并比较是否正确。

三、解决问题

1、评价要点:

(1)能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能读懂图文结合的题,根据问题和信息正确地列式解答。

2、基本题型:

(1)看图列式:

(2)图文结合题。本册的解决问题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实际问题。(部分+部分=总数;总数—部分=部分)

有两类题孩子最容易出错:

①求原来有多少的解决问题。如:送走10个蘑菇,还剩4个蘑菇,小兔原来采了多少个蘑菇?孩子习惯用14-4=10

② 已知总数求部分。部分孩子受顺向思维的限制,心里知道答案,但不能规范列式。如:总人数10人,男生6人,女生几人?不少 孩子习惯用6+4=10。

一共有9只小兔,走了一部分后还剩6只,走了几只?孩子习惯用10-4=6。

要写15个大字,写了5个,还需要写几个?孩子习惯用10+5=15

这些列式都是错误的,要引导孩子用规范的算式来表达自己想法,真正理解部分和总体关系,明确问题到底是求部分还是总体。

(3)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这类题目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理解起来很不容易,唯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要画图。

排队问题

①记住“几到几,全都算;求中间,去两头。”如:5号——9号有()个同学,排队时第和第9个同学之间有()个同学。

②小明的前面有4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个同学。

推迟几天的问题。如今天是星期一,老师说:“今天有雨,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那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 ?

题目说推迟一天,那么我们肯定不会从星期一开始数,因为这样的话,就还是星期一开运动会,所以,推迟1天是星期二开,依次类推,推迟3天就是星期四开。

3、复习建议:

1、解题要求: 读明白题(至少读3遍)

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抄数(数数)正确后再列式计算。

2、易错题型加强针对性地练习。

四、认识钟表

1、评价要点:分清时针和分针;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2、基本题型: 看钟面写时间、根据时间画时针或分针(要注意时针画得短一些,分针画得长一些,从中心点出发,不带小箭头,用直尺)尤其注意大约几时的时针和分针的变化。

3、综合与提高题:

例:填空:___时,时针和分针重合;___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在什么时间做什么,试着连一连

4、易错题:

过几小时后是几时?(看清题目要求)

大约几时?(写的时候不是要求准确的写出几时几分,如2时55分,只有孩子能认出大约是3时就可以了,因为题目中一般都把要求写在了相应的钟面下方,所以写的时候为了方便孩子就只在横线上直接写3时或3:00。)

五、图形

1、评价要点: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注意: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混淆)。

2、基本题型:数图形个数、和“几和第几”综合出题。

数图形题目注重两点:抓住图形特征、有序观察标注。

如何做看图列算式?

(一)——一步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看图列式是难点也是重点,需要孩子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正确的理解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这些都需要逐步地、耐心地引导。现将一年级“解决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整理出来便于各位家长了解,方便在家指导孩子的学习!

一、情景图:

这类情景图没有明确的问题的提示,但一般从图上可看到“动作”——飞来了、走来了、摘走了、游走了、飞走了等。

1、一般的“飞来了”等是写一道加法算式。如下图:

2、通常,“飞走了”等是写一道减法算式。如下图:

3、还有一类在图中用虚线和斜线表示拿走去掉的意思,这里虚线圈走的部分和斜线划掉的部分都表示从总数中去掉了一部分,这种情况只能写一道算式,但是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用物体的总数来减,学生容易写成用剩下的部分减拿走的部分。

应写成: 10-4=6

应写成: 8-3=5

二、图中有大括号和小问号的提示。这类题明确了问题是什么,所以通常是根据问题问的是什么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算式就可以了,所以只写一道。

1、当小问号在大括号的小尖尖处的时候,通常求左右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如下图:

要求学生可以这样描述:有4只小兔,又来了2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算式只写一个,可以是4+2=6,也可以是2+4=6)

2、当小问号在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时,通常是求部分。所以先要找到总数是多少,用总数减去没有小问号的那一部分。

但是学生的描述也很重要,不少学生会看图,但是不会说题目的意思,家长要让孩子在家多说,例如“一共有7只小兔在吃草,走了1只,还剩几只小兔?”或“一共有9只小鸡在吃食,现在只有5只在吃食,走了几只小鸡?”。后一种是逆向思维,学生较难表述。

算式是:7-1=6 或

算式是: 9-5=4

三、图文结合题:

这类题有一个条件、要求的问题都用文字清楚的表述出来了。但还有一个条件必须结合图意学生自己找到。

1、一般的求总数,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如下图:

(不过这类题班上有个别学生总把篮子上方的数字“6”理解为总数,又没有仔细读问题导致方法错误。)

2、一般的求部分用减法。如下图:

这类题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是一定要读清问题的要求,特别是求“拿走部分”有孩子容易列错算式。因此要引导孩子厘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总数—拿走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总数-剩下的部分=拿走的部分。要让孩子多说,同时利用同一幅图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孩子列式,在比较中感悟。四、一图四式:(两加两减)

1、根据图示分两部分数出各部分的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

左边+右边=总数 右边+左边=总数

2、找出总数。(这是重点)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总数-左边=右边 总数-右边=左边 如:

5+4=9

4+5=9 9-5=4

9-4=5

以上是一年级“解决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希望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帮助!

如何做看图列式

(二)————两步解决问题

1、连加问题

(1)图中没有减少或去掉的标志,有的还在大括号下面标有“?”,表示要求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如:

图中小棒没有表示减少或去掉的标志——虚线或斜线,只是单纯的3部分小棒,所以用加法。图意是:左部分有4根小棒,中间有3根小棒,右部分有1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算式是:3+4+2=9

(2)情景图。

从图中可以明确看到“动作”——飞来了、走来了等。如:

图意是:原来有3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多少只?算式:3+4+2=9(只)

2、连减问题

(1)图中用虚线框、斜线表示减少或去掉的部分。这类题学生掌握得较好。

算式:9-4-1=4(2)情景图。如:

同样是连减,这种情景图更需要孩子仔细观察,因为小鸡已经走开了,不在原来的位置,所以要仔细想想原来有几只小鸡。此题的意思是:原来有7只小鸡,走了1只,又走了2只,还剩几只?算式是:7-1-2=4(只)。

连减类型的题孩子一定要仔细观察,并牢牢记住:从总数里去减部分数。在观察图时要数清楚各部分的数量,以此来确定原来的总数。

3、加减混合问题(1)情景图。如:

这类情景图有箭头,是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顺序。图意是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算式是: 4-2+3=5(只)。

再如上下车图:

第(2)题较难,因为原来车上有几人学生不容易看出,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出。图意是车上原来有6人,下车2人,上车4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算式:6-2+4=8(人)

连减难于连加,加减混合又难于连减。

一年级数学期末整理复习 篇2

下面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为例, 谈谈“整理和复习”课的教学思考。

一、课前盘点, 掌握学情

在“整理和复习”课之前, 教师有必要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做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 可让学生看课本目录回忆本单元知识。回忆时, 先粗后细, 让学生充分讨论,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回忆, 并独立或合作完成下表。

在梳理盘点的过程中, 教师应主动参与, 注意观察, 并适时、适当点拨和引导。对整理效果好, 特别是有创意的见解, 教师可及时向学生推荐, 相互启发, 要重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复习需求, 让学生在自主整理、自主诊断与自我反思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二、整体梳理, 理清结构

1.主动参与, 自主回顾。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复习, 直接影响复习的成效。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整理和复习”课之前填写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盘点内容, 有针对性地了解每个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进行分析。

2.有效整合, 唤醒反思。为进一步提高新知储存的效果及后继知识的学习, 教师应针对“盘点内容”上的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再指名汇报各组的交流情况, 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要, 提炼整合有效教学资源, 并做精当点拨, 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自主梳理, 形成网络。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 教师应在学生自主梳理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梳理出本单元相关知识点, 并有重点地进行归纳使之形成知识链、知识网。如, 教师可指导学生整理成如下知识网络图:

三、拓展思维, 内化知识

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知识的自主回顾, 整体梳理, 促进学生把知识真正融入知识系统中, 从而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因此, 在单元整理和复习中, 应以问题为“生长点”, 通过任务驱动有效地把所要复习的知识串联起来, 让学生主动生成具有生长力的知识结构。

1.突出算理和算法, 加强技能训练。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如何口算?如何笔算?如何估算?然后组织练习, 最后引导梳理、总结计算方法。如: (1) 口算43×2=□, 先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40×2=80, 3×2=6, 80+6=86。引导梳理、总结口算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 (不进位) 口算,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然后分别乘一位数后再相加。口算乘法的练习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化, 可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等, 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 为笔算打好基础。 (2) 笔算乘法复习时, 教师不要只强调练习, 要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典型题目复习相关的计算方法。像348个2连加的和是多少?348×2=□, 表面是求和, 实质是求积, 应列式为348×2进行计算, 可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再引导总结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的基础上深化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并突出重点:一是乘的顺序, 二是每次乘得的积应该写在哪里, 三是如果某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时怎么办。与此同时, 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加清醒地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可设置一些辨析类、综合性的练习题, 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形成相对稳定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优化学生初步掌握的算理与算法, 进而真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如:

(1) 辨析类的计算题。

(2) 综合性的计算题。

382×4=□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形式。)

302×4=□ (中间有0的乘法, 需要注意0也要与4相乘得0, 在十位占位。)

408×6=□ (中间虽有0, 但个位满了4个十, 因此十位上应该是4。)

250×3=□ (末尾有0的乘法, 可以用简便算法, 0先不看, 用25乘3得75, 再在75的后面添上一个0。因为25个十乘3是75个十, 所以是750。)

(3) 估算404×6≈□, 先让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404≈400, 400×6=2400。再引导梳理、总结估算方法:可以把多位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从而让学生明白估算一般是将因数估成离它较近的整十、整百数, 做到既容易计算, 又能离精确值较近。同时估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做到灵活运用。同时可设计如下的纯估算的练习, 进一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估算的一些基本方式、方法。

298×6≈ (只需估298≈300, 因为6离整十数太远。)

410×11≈ (只需估11≈10, 因为两个都往小里估, 离精确值就更远了。)

532×9≈ (两个因数都需估:530≈500, 9≈10, 因为一个往小估, 是整百数, 一个往大估是整十数, 既方便计算, 离精确值又近。)

上述复习教学中, 通过围绕问题互动交流, 让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算理理得清, 计算难点破得深, 计算方法用得活, 培养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2.突出数量关系分析, 加强比较和沟通。复习“解决问题”, 可以先分组复习, 如分成“现实生活中估算解决的应用问题”和“归一、归总两步计算应用问题”两组进行复习, 然后组织综合复习, 这样有利于沟通联系和进行对比。复习时, 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但要注意沟通已知信息之间、已知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在理清解题思路的基础上, 再用分步计算解决问题或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已知信息与问题, 沟通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联系, 突出比较题组的异同, 让学生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策略, 从而掌握其应用问题的结构特征。

(1) 复习现实生活中估算解决的应用问题。出示下面一组题: (1) 某实验小学三年级有200名同学去公园划船, 船费每人4元, 一共需要多少钱? (2) 某实验小学每个年级都是164人, 全校6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 某实验小学四年级有184名同学去公园划船, 船费每人4元, 带700元买船票够吗?带800元呢?先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这三道题应用问题的异同点。

上述教学中, 以三道题应用问题为依托, 在列式计算的基础上, 通过议一议、用一用等训练, 有效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解决问题中口算、笔算和估算都是重要的解题策略, 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需要, 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第 (1) 题计算200×4, 可以直接口算出来;第 (2) 题计算全校6个年级的学生数是164×6, 用笔算不容易出错;第 (3) 题可以用估算。184×4≈720 (元) , 把184往小估成180, 结果是720元, 720>700, 实际用的钱数肯定比720元多, 所以不够。184×4≈760 (元) , 把184往大估成190, 结果是760元, 760<800, 实际用的钱数肯定比760元少, 所以够了。

(2) “归一、归总”两步计算应用问题。出示下面一组题:

(1) 学校买4个皮球花了24元。如果买9个这样的皮球, 需要多少钱?

(2) 学校买4个皮球花了24元。42元可以买多少个这样的皮球呢?

(3) 小华的钱买2元一本的本子, 正好可以买9本。如果这些钱买3元一本的本子, 可以买几本?

(4) 小华的钱买2元一本的本子, 正好可以买9本。如果这些钱买6本本子, 可以买几元一本的?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最后组织学生比较乘、除 (“归一、归总”) 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异同点, 沟通联系和区别。

上述复习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几何直观, 帮助学生建立“归一、归总”问题的数学模型。可以借助图示语言, 特别是线段图来实施复习教学, 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图不仅能够有效帮助理清数量关系, 沟通“归一、归总”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且在观察、比较和思考中直观地领悟到“归一、归总”问题的本质所在, 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策略性、方法性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问题解决模型,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上述的复习过程, 学生对“归一、归总”问题的理解得到强化, 认知结构得到完善。这时,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精心设计一定的综合性练习, 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如下两道综合练习:

(1) 北京路实验小学三年级同学在韵律操比赛中, 学生们站成4排, 每排12人。变换队形后, 学生们站成了___, ____? (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 编成一道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 再解答。)

(2) 根据下面提供的图示, 编成一道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 再解答。

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 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时, 才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体现, 才是决定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与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检测题 篇3

1.若关于x的方程-=0有增根,则m的值是()。

A.-2B.2C.5D.3

2.若+=,则+=的值为()。

A.1B.-1C.0D.2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①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 平行四边形、矩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③ 旋转和平移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④ 底角45°的等腰梯形,高是h,则腰长是h

A.全对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小明家刚买了一套新房,准备用地板砖密铺新居厨房的地面,若只用一种正多边形的地砖密铺,则下列正多边形中不适用的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

5.正比例函数y=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相交于A、C两点。AB⊥x轴于B,CD⊥y轴于D,则四边形ABDC的面积为()。

A.1B.C.2D.

6.若点(-2,y1)、(1,y2)、(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A.y1

7.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木板,三边的平方和为1800cm2,则斜边长为()。

A.80cmB.30cmC.90cmD.120cm

8. 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它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1),其中正确的是()。

9. 某市为处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条长为4 000米的管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设10米,结果提前20天完成任务。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米,则可得方程()。

A.-=20B.-=20

C.+=20D.-=20

10.某品牌皮鞋店销售不同尺码的同种品牌男鞋,采购员再次进货时,对于男鞋的尺码,他最关注下列统计资料中的()。

A.众数B.中位数C.加权平均数D.平均数

二、填空题

11.把命题“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分式无意义,则x的值为____________。

13.已知=+(所有字母均不为零),则R=________。

14.将n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按如图2所示的方法摆放,点A1、A2…An分别是各正方形的中心,则n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为____________cm2。

15.如图3是某广告公司为某种商品设计的商标图案,若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16.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网格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

(1)如在所给的网格内画出以线段AB、BC为边的菱形ABCD,则点D的坐标是_________。

(2)线段BC的长为_______,菱形ABCD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踢毽子比赛活动,每班派5名学生参加。按团体总分多少排列名次,在规定时间内每人踢100个以上(含100个)为优秀,下表是成绩最好的甲班和乙班5名学生的比赛数据(单位:个)。经统计发现两班总分相等,此时有学生建议,可以将数据中的其他信息作为参考。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填写下表:

2)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哪一个班?简述理由。

18.已知:(1)=, (2)+=,

(3)++=,

……

(1)请按以上规律写出第4个等式;

(2)请按以上规律写出第n个等式,并说明理由。

19.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辆货车与一辆轿车都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比轿车早出发5小时,轿车比货车晚到30分钟,已知轿车与货车的速度比为5∶2。

(1)求两车的速度。

(2)由于石油资源紧缺,97#汽油价由原来的3.15元/升涨到现在3.40元/升,若该辆货车行驶100公里耗油10升,每天在甲、乙之间往返一次,则该辆货车现在一个月(30天)用油款比原来多多少元?

20.如图5,若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mx-4的图像都经过点A(a,2)。

(1)求点A的坐标;

(2)求一次函数y=mx-4的解析式;

(3)设O为坐标原点,若两个函数图像的另一个交点为B,求△AOB的面积。

21. 如图6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B=12,BC=21,AD=16。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A出发,在线段AD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D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设△D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是平行四边形。

一年级数学期末整理复习 篇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要内容:

一、计算

1.十几减9

2.十几减8、7

3.十几减6、5、4、3、2

计算方法:

例:13-9

(1)平十法

先算13-3=10,再算10-6=4;

(2)破十法

先算10-9=1,再算1+3=4;

(3)想加算减★

因为(4)+

9=13,所以13-9=4。

二、解决问题

1.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的实际问题,用减法。(一上已经学过)

如:

原来有14份报纸,卖了8份,还剩多少份?

2.已知两个部分数,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一上已经学过)

如:桃树有9棵,梨树有8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3.从总数中去掉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用减法。

如:一共有13个气球,其中花气球有8个,白气球有多少个?

易错题:

1.在()里填合适的数。

14-()=5

12-9=()-10

16-8=2+()

11-()=9-()

2.()里最大能填几。

9+()<15

8+()

<18

()-9

12-()>

3.树上原来有15只小鸟,第一次飞走了6只,第二次飞走了4只。

(1)

两次一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

(2)

现在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4.饲养场里有16只牛,8只羊,9只兔。

(1)

羊和兔一共有多少只?

(2)母牛有9只,公牛有多少只?

5.教室里原有14个小朋友,第一次走了一些小朋友,第二次又走了一些小朋友,现在教室里还剩5个小朋友,两次一共走了几个小朋友?

6.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主要内容:

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通过观察、操作等各种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

2.通过画、折、摆等各种活动,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

(1)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长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长度相等。

(2)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3)三角形有三条边。

(4)钉子板上不可能围出圆。

在钉子板上围出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根据要求画图形

1.利用物体画图形。

(1)用一个长方体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2)用一个的不同面画出相同的正方形。

2.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图形的拼搭

1.用小棒摆图形。

摆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正方形至少需要7根同样长的小棒:

摆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3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三角形至少需要5根同样长的小棒:

摆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6根相同的小棒,摆两个长方形至少需要10根相同的小棒。

2、拼图形。

用下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能拼成的是哪种图形?

正方形

三角形

长方形

折图形

1.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可以折出长方形、三角形。

2.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折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3.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以后,再对折,不可能出现哪种图形?

数图形

1.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三角形有()个,圆有()个。

2.数下图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各有多少个。

有()个三角形

有()个长方形

3.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3个

4个

5个

6个

找规律画图形

第三单元

认识100以内的数

主要内容:

一、数的含义、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99,99添上1是100,读作一百。

2.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3.100是由100个一或10个十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4.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二、数的组成、读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个、十、百都是计数单位。个位上1个珠表示1,十位上1个珠表示10,百位上1个珠表示100。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3.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4.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三、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1.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2.从几十几里面去掉几个十就是几个一;从几十几里面去掉几个一就是几个十。

如:30+2=32(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面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3.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各部分名称

加法算式

加数+加数=和

减法算式

被减数-减数=差

四、100以内数的顺序

通过“百数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举例:以33、34、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33和35中间的数时(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比34多1的数是(35)。

34比(35)少1;比(33)多1。

③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以52为例:

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五、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三位数大于两位数,两位数大于一位数。

2.两个两位数比较,先看它们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

六、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用法。

(贵得多、便宜得多)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6、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者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者34比37少一些。

易错题:

1.3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再添上1是()个十。

2.从大到小写出4个个位上是7的两位数:()、()、()、()。

3.从0到100中,个位上是6的数一共有()

个。

4.从30到80中,个位上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有()。

5.用3、5、0、8中的两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两位数是(),组成最小的两位数是()。

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主要内容:

一、口算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整十数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4.两位数减整十数

5.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算法一:把整十数加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加几个十,整十数减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减几个十。如30+50看成3个十加5个十得8个十,8个十是80。

算法二:根据两个一位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推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结果。如计算70-20,算7-2=5,所以70-20=50.算法二也可以看作由算法一抽象而来。

两位数加整十数:

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如:

先算30+20=50

再算50+5=55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十加几。如:

先算5+2=7

再算30+7=37

两位数减整十数:

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算几十减几十,再算几十加几。如:

先算30-20=10

再算10+5=15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算几减几,再算几十加几。如:

先算5-2=3

再算30+3=33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如:学校的足球借走20个,还剩28个,原来有多少个足球?

求原来有多少个足球,要把借走的足球和剩下的足球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这里是把原来的足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走的,还有一部分是剩下的,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原来有的足球。要联系加法的含义理解。

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用减法计算。

如:停车场里原来有48辆大客车,开走一些,还剩6辆,开走了多少辆?

求开走了多少辆,是从原来有的大客车中去掉剩下的,所以用减法计算。

这里是把原来有的大客车看为总数,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开走的,还有一部分是剩下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要联系减法的含义理解。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的简单实际问题,用减法计算。

求两数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

如:白兔有49只,灰兔有12只,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

白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和灰兔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灰免多的。但这不要求学生这样叙述,只要通过例题的操作后了解算法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像这一题,求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就是求49比12多几,只要从49里面去掉12就可以了。同时要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

易错题:

1.小红算了46道口算题,小东算了42道口算题,小东再算多少道题,就和小红同样多?

2.生产小组做了16件上衣和48条裤子,还要做多少件上衣就能和裤子配套?

3.妈妈买了18个苹果和13个梨,吃掉多少个苹果就和梨的个数同样多?

4.桌子已经有50张,椅子才3把,有68人来开会,还要再搬多少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主要内容:

一、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二、认识以下人民币(包括硬币)。

1分、2分、5分、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三、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四、进行简单的换币、付币、找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换币:

1.1张

可以换()张。

2.1张

可以换()张。

3.1张

可以换()张,也可以换()张,还可以换()张。

4.1张

可以换()张

和()张,或者是()张

和()张。

付币:

1.一张邮票8角,买一张邮票可以怎样付钱?

2.1盏台灯56元,买一盏台灯可以怎样付钱就不用找钱?(写出最简便的付法)

3.一个足球48元。

(1)

买一个足球付的钱全是10元,至少要付()张。

(2)

买一个足球,最多要付()张20元。

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

1.买一把玩具手枪和一个玩具娃娃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都付10元的钱,最少应该付多少张?

2.买一辆玩具飞机,可以怎样付钱?至少写出两种付钱方法。

3.玩具娃娃比篮球便宜多少元?

4、玩具汽车比玩具娃娃贵多少元?

5.小明付了50元钱,找回了30元,他买了什么?

6.小青给营业员1元钱买一个喇叭,应找回多少钱?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主要内容:

一、口算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二、笔算

1.不进位加、不退位减

2.进位加、退位减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十加十或十几。如:

先算5+8=13

再算30+13=43

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进行比较,明确都要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都是先算几加几,不进位加再算几十加几,进位加再算几十加十或十几,因此进位加十位数多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十或几十和十几,先算十减几或十几减几,再算几十加几。如:

先算15-8=7

再算20+7=27

与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进行比较,不退位是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退位是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十或十几,因此退位减十位数会少1,不退位和退位都是先减个位数,再和几十相加。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

笔算加法要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即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

(3)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笔算减法要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即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后再减。

易错题:

1.如果45+□的和是五十多,□里是怎样的数?

比5小的数

比5大的数

2.口算中常出现以下错误

16-7=11

24-5=29

70-9=69

45+6=41

5+32=82

80-4=86

口算速度要求:

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每分钟

8-10题

百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口算

每分钟3-4题

两位数和三位数加减法笔算

每分钟2-3题

易错题:

1.如果45+□的和是五十多,□里是怎样的数?

比5小的数

比5大的数

2.小红算了46道口算题,小东算了42道口算题,小东再算多少道题,就和小红同样多了?

3.做了16件上衣和48条裤子,还要做多少件上衣就能和裤子配套?

4.桌子已经有50张,椅子才3把,有68人来开会,还要再搬多少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解决问题题型:

1.求和:梨有24个,苹果有30个,一共有几个?

2.求剩余:树上有16只小鸟,飞走了4只,还剩几只?

3.求其中一部分:全班一共有43个小朋友,男生有20人,女生有多少人?

4.求被减数:体育室借出18根跳绳,还有7条,原来有几条绳子?

5.求减数:停车场有36辆车,开走一些后还剩9辆,开走了多少辆?

6.综合:

原来有

卖出

还剩

34箱

7箱

()箱

()箱

18箱

9箱

50箱

()箱

10箱

7.求两数相差多少:红花有32盆,黄花有9盆,红花比黄花多几盆?(或黄花比红花少几盆?)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并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能正确地辨认这些平面图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再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5.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及进位加法;人民币的认识。具体复习安排 :

1.“100以内数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统计”的复习。(1课时)

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元、角、分”的复习: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复习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

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本学期统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3课时)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以及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和解决简单的问题。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3.综合练习(4课时)

六、复习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篇6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将至。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数学成绩。

学生情况分析:

好的方面:大部分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校生活,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较专心的听课,书写工整,能按时完成作业,口算较扎实,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不足的方面:一小部分学生的书写还不够工整、规范,口算速度较慢,特别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学过的知识有回生现象,对学习人民币的认识和换算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换算不能熟练的进行,认识时间学生们对“分”的认识比较模糊,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特别是逆向思维的问题。

复习内容:

1、上下、前后、左右,运用行列确定位置的知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3、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

4、找规律、统计。

5、解决问题。

复习要求:

1、学生能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能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学生能熟练的数100以内数,会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

3、学生能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4、能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5、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熟练掌握1时=60分。

6、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满分范文网提供最全面的范文网站。

考试啦努力打造的学生的范文大全网站!

7、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复习措施: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教室里的有效资源,让学生准确地描述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各种物体的位置,特别强调“左、右”的相对性问题。

2、100以内数的复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位表,了解数的组成和比较数的大小。

3、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我们学过的计算的类型,理解算理,讲清算法,注意对比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算法,每天利用三分钟时间,进行听算练习,课后回家进行一定量的视算练习。

3、“元、角、分”的认识,通过大量的操作,设计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的关系及应用。

4、认识时间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钟面的,指导学生学会看几时,数几分,可以通过师拨钟面学生说时间、师说时间学生拨钟面的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巩固有关钟面的知识。

5、指导学生收集本班学生的有关数据,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能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引导学生看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的有关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6、指导学生学会看图,看图先看图的主体部分,看图要按一定的顺序,找出相关的信息,能较准确地说出图意,找出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优措施:

引导学生学习整理、归纳本册所学的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系统,回忆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补差措施:

适当降低一些学习难度,由易到难,培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按块、分单元给学生进行整理和复习,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过关,课后根据不同的学生知识缺失的情况,进行个别有针对性的辅导,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所提高。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模式探讨 篇7

一、明确目标确定范围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程度不同的情况, 合理安排好每一节整理与复习课, 制定好整理复习的目标, 有计划、有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提高每一个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通常有下列两步: (1) 教师认真研读《数学教学用书》和课本, 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整理、复习目标和复习的重难点。教师根据复习目标对复习内容先行整理, 在整理过程中批注需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整理完后, 要先做一做课后相关习题, 并充分预设、构思循序渐进的拓展练习。这个过程很重要, 只有教师充分准备, 整理复习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师根据复习目标要求, 提前一天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复习内容, 要求学生将复习内容作为家庭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整理相关内容, 防止概念生疏, 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课本或相关材料中的习题, 记下自己复习中的困惑之处, 以便课上交流。这一环节无疑使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向课前延伸了。

二、交流展示整理成果

这一环节的操作过程是: (1) 让学生交流课前自我复习的情况, 说说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起点, 使复习更具实效, 更具针对性。为了方便学生在自主整理过程中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我在平时教学中就规定用统一的作业本做整理复习本, 并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整理知识结构的基本方法。如列图表结构整理法 (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树状结构整理法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网状结构整理法 (因数、倍数部分的众多概念) 以及伞状分析法等, 甚至可以用手抄报的方式进行整理复习。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 并且可以用彩色笔进行标识。 (2) 交流过程中让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整理成果, 师生互相参观并听取汇报。教师既要引导大家提问, 更要鼓励“小老师”上台大胆地向台下的学生提问, 让台上台下的“师生”互动起来, 所提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接着,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每组中优秀的整理成果, 或者展示某一小组成员的整理作业, 让学生互评, 指出其优缺点。这个过程是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汇报交流, 既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又能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 (3) 这一过程中, 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尤其是学生遇到困难时, 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 帮助其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 了解各组整理复习的情况, 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整理、复习的起点:要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 复习时只要过渡一下;哪些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得还不到位, 复习时应该成为重点……这样可以使复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另外, 学生在交流复习心得的同时, 教师可适时板书相关概念, 为下一环节学生的梳理建构作好准备。如总复习“线和角”一课可以这样设计:教师课前布置整理复习任务, 回顾小学阶段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方面学习了哪些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复习, 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课上交流整理成果, 教师适时评价。有的学生可能只整理了部分“线和角”的特征,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整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图形及各自特征;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教师整理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各类线和角的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你认为哪一种整理方法好?这部分内容有哪些知识要点?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小结。

三、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整理与复习课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复习交流时涉及的相关知识, 形成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这一环节中, 教师根据复习内容的相关概念, 以及在交流展示环节中各小组提出的在整理中碰到的疑惑, 师生一起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表。教师可出示自己整理的图表, 并提示本单元的重难点, 然后让学生加以比较, 在比较中升华认知。如在复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时, 经过学生的课前整理和课中交流, 梳理时让学生思考:圆柱、圆锥分别由什么平面图形旋转一周得到?直角梯形绕着直角腰旋转一周又可以得到什么立体图形?这样就拓展沟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静态的数学知识, 还可以体会到动态数学知识的生成, 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空间观念等。如果把罗列知识点看作是整理的初级阶段, 那么沟通联系、梳理成网则就是整理复习的高级阶段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所限, 一般学生只是简单地罗列图形的特征和相关计算公式, 而不能对公式的推导和图形间的转化进行梳理, 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停留在浅显的水平, 不利于思维的发展。梳理中,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沟通, 使学生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这时再让学生自己补充整理过程中疏漏的地方, 使学生整理意识不断增强, 整理能力不断提高。在“自主梳理、引导构建”的环节中, 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既要“求同”———将知识点联接起来;又要“求异”———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 这才是整理的好方法。

四、练习拓展提升认知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之一。复习不仅应着眼于知识的巩固, 更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 复习课中的练习应该从基础性向综合性过渡, 应更具有层次性和拓展性。所有的练习题, 课前教师应有所准备, 练习时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 (1) 基础性练习。可以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问题、教学重点或难点, 设计以判断、辨析、比较、改错为主的练习题, 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这是最基本的练习。 (2) 延伸性练习。这种练习题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难度比基础题高一些, 要让全班大多数同学能接受, 题型设计以动手操作实践题和稍复杂的计算题为主, 也可以设计成开放性习题, 如补充练习题的条件或问题后再计算;习题的答案不唯一;或者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等等。延伸性练习对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性练习。可以是各小组收集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拓展性练习应具有一定挑战性, 有些题目的数据还必须到生活中去进行调查、测量,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及爱好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探讨, 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适当指导、点评, 鼓励学生课后回到生活中去进一步调查验证。当然, 这些练习的形式不是每节复习课都要有所体现, 客观上时间也不允许, 但不同内容的复习课, 练习的形式应有所侧重。另外, 练习中应适时渗透一些解题思想、解题策略, 以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五字法 篇8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落实一个“实”字

数学的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容易遗忘,所以必须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复习时应优化复习内容,确定复习的重、难点,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复习,避免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及面面俱到“炒冷饭”般的复习方式。

例如,小数四则计算的复习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妈妈去买糖,每千克5.8元的白糖买了3千克;又买了红糖1.5千克,花去7.2元。第一问:“你们能不能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口头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呢?”学生根据要求,很快列出了算式。第二问:“你们能根据列出的算式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吗?”生1:“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和整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相同。”生2:“我有补充,它们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一个数乘以一个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如4.2×O.3。”两位学生的回答相得益彰,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

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解答中发现错误,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力求保证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在这个阶段上的同步发展。

二、有序整理,有效复习,注重一个“串”字

整理和复习课是以梳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复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学生所要整理、沟通的知识内容的切入点一定要做到细而精;二是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一些帮助。学生的整理尽管不完整或粗糙的,教师也应充分地评价。并结合学生的整理,取其精华概括出比较合理的知识网络图。

例如,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应抓住一切与“比和比例”有关的内容,从“比”和“比例”的性质、意义入手,师生通过回忆、分析、比较,构建成如下知识网络图。

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温故”而“知新”。

三、精选例题,扩充引申,突出一个“升”字

整理和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策划、精选例题,发挥例题的“以点带面”作用。并在讲解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引申,挖掘出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的转换与迁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例如,对“工程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可以改变题目的条件与问题,通过层层递进,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可将例题扩展成行程问题、水管问题、工程问题的外延。

四、精选习题。拓展提高.达到一个“活”字

在复习课中应精选习题,重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应以基础练习为主,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发展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包括变式题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等,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例如,在复习小数四则计算时可安排以下两个练习题: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50-0.92(2)O.45×12(3)O.14×0.11.

(4)225÷1.5(5)14÷3.5

2.在口里填入+、一、×、÷,使6口1.3、1.3口6.6口0.3、0.3口6的计算结果最大。

第1题的5道小题在计算难度上并不高,但却包含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几个难点。第2题通过计算、比较虽可以判断出结果,但通过积与因数、商与除的关系等规律却可以迅速地得出结论,是进行思维训练的真正宗旨所在。

整理和复习的练习重点应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可以选择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题目,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以此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与认识数学世界。

例如,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可练习这一道题:

某食堂运进一批大米,原计划每天食用60千克,可食用30天。结果4天食用了160千克,照这样计算,这批大米可食用多少天?(要求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1)假设这批大米可食用x天,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60×30/x=160/4

x=45

(2)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160÷4)x=60×30

x=45

(3)用算术方法解答:

(60×30)÷(160÷40)=45(天)

通过此题的练习,不仅沟通了正、反比例意义的内在联系,还弄清了用比例知识解答与算术方法解答的区别,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营造氛围,主动构建。体现一个“动”字

整理和复习的宗旨是:查漏补缺,打好基础;关注差生,面向全体;系统整理,构建网络;突出应用,灵活解题。要达到有序整理,高效复习,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复习氛围,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中。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复习有创新。

在复习中,教师的评价要多样化,以鼓励评价为主。对于复习中学生闪现的智慧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抓住,激励表扬。教师要善待复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勇于克服,树立自信心。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篇9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0”,能正确读、写“0”。

2、联系实际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0”。

3、掌握0的排数,能正确完成看图写数、读数和排数练习。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0”的读、写及排数、写数。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0”的写数和排数。

教学准备:

课件、红花、数字卡片、头饰和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唱一唱。

出示课件,播放儿歌《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能吃饭

0像鸡蛋做蛋糕

2、认一认。

出示数字,分别点学生认读数字1~9,边读边写出数字。

3、说一说。

(1)只小兔

(2)()只小熊

(3)()只小鸟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0。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小鸟一只只地飞走了,天上还剩下几只鸟呢?”

学生分别回答“5、4、3、2、1”。

当鸟全部飞走时,教师问“还剩下几只鸟呢?”

引导学生回答“天上没有鸟了”。

一只鸟都没有了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出示数字“0”。

2、导读“0”。

引导学生分小组读“0”,边读边用手跟着老师书空写“0”。

3、理解“0”。

(1)四只小鸟飞走了,(没有小鸟了)树上还有“0”只小鸟;

(2)小白兔把胡萝卜吃完了,(没有胡萝卜了)还有“0”个胡萝卜;

(3)四个气球飞走了,(没有气球了)还有“0”个气球。

什么都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4、演示“0”。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扮演蝴蝶,另两个小组读数、写数。

5、写写“0”。

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0”,分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写得又快又好。

6、说说“0”。

(1)引导学生观察:“0像鸡蛋做蛋糕”。

(2)学生想一想:你还知道有哪些像0的物体呢?

7、排排“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数一数,写一写。

2、读出尺子中的各数。

3、填数。

1 3 5 7 9

四、联系实际,拓展教学

1、生活中的“0”无时不在,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分别读出数字。

2、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0”的物体呢?

五、练习

1、书写“0”。

一年级数学期末整理复习 篇10

(一)(一)、数和数的运算(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

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巩固复习第一、二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识结构。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4、学回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制定的各项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回顾复习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数的改写、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等概念。

2、学会沟通这些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沟通整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它们的概念及意义。

教具学具:挂图

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活动一、以“1”为基础整理数的意义。

自然数

小数

?学生回答

分数

负数

总结:什么是整数。

学生思考:

整数、分数、小数

活动二、在数轴上把整数、小数、分数表示出来

2、学生思考:

如何把三者分类?

(A)整数的组成 整

正整数

自然数

负整数

(B)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

假分数(含带分数)

(c)小数的分类

小数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不循环小数

活动三

学生回答:

这些数之间的联系?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

活动四

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

答:一致的 0.1=0.10=0.100

/10=10/100=100/1000

活动五、学生画数位顺序表

2、复习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3、复习数的改写

《分数加减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对分数加法、减法的知识初步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熟练、准确地计算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能够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运用到分数加减法中,使计算简便。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复习第五单元的相关知识,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这节课中有说收获。(板书课题)

【直接引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向明确】

二、知识梳理: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点。(生: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根据学生回答引入第一个知识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做相应

板书)

4、根据实际情况导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知识点的复习整理。

5、一组笔算的练习。要求:要速度和质量。通过此题来教育学生做事要讲究方法。

、1/3+3/4+1/5󰀀2、3/8+8/3-1/2󰀀

6、结合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知识点引入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个位)算起。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小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开加减,满十进一,不够减要退一作十再减。

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例:1|3+1|2=2|6+3|6=5|6)

7、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小结,使知识系统化。

【梳理知识,使学生明白算理,并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计算技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找到了多种完成学习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出示一组规律比较明显的分数加减法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寻找规律,使计算更快更准确。

(分子:全部是1分母:互质数)

4131

8171

6

51互为质数相加减,先通分(即找他们的最小公倍数),化为同分母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通过有规律的一组习题,先以分别计算结果,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小组研讨为主要形式,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四、堂外拓展: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复习的知识进行课后复习,同时提出自己在复习后有何更好的想法,及时与老师沟通。

【每节课都应该是没有完结的,适时地提出练习本节课与下节课相关联的问题,既可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也可以引起学生学习下节课的欲望,一举两得。】

全课反思:

本课的课型是整理与复习课,整理与复习的要求如下:

1、分数加减法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2、熟练地计算同、异分母加减法

3、合理地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思路是由易到难〖口算

(同分母)

笔算

(异分母)简算巧算〗4个大环节,环环相扣。

正是因为本节课是由4个大环节组成,所以过渡语在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精心设计过渡语也就成为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每个环节我都设计了几个不同的过渡语(例如:

1、看来这个太简单,那就来点难的吧。

2、你算题的速度好快,下面的题目估计你也可以很快的完成等)。这样可以根据课堂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过渡语。

方向与位置与可能性

教学目标:复习方向与位置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复习、应用上述有关知识。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思考:关于统计,我们学过哪些?

思考讨论。

统计表、统计图

活动三

复习可能性的知识

生活中事件

生活中的事件——

——

活动四讨论交流:

举出生活中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例子,并解释。

活动五

讨论

在进行一项统计活动时,一般要经过哪几个主要步骤?

统计

活动六

应用与反思

练习

策略与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

2、学会用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

3、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

2、理解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实质。

教具学具:挂图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上一篇:“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文学作品征文比赛下一篇: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