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养生谚语

2024-04-14

小暑养生谚语(共14篇)

小暑养生谚语 篇1

1、小暑多吃面食

江苏等地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这“糕屑”就是炒面;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人们有吃饺子、面条的食俗。古时面条又称汤饼,张岱《夜航船》中就有“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之语。《魏式春秋》上云:“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小暑酷热难耐,为什么还吃令人淌汗的热汤面呢?《荆楚岁时记》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古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到了六月就应该辟恶,而“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此时节新麦方熟,吃上两碗新小麦做成汤面,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尝鲜又驱瘟疫邪气,是何等快意!且传统医学认为,小麦味甘,性凉,有养心安神,益气除热,除烦止渴,和五脏,调经络,利小便之功效。

2、六月六饮羊肉汤

“六月六,请姑姑”,晋南地区称是日为“回娘家节”,据说与狐偃的传说有关。农村的风俗是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民谣云:“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羊肉鲜嫩,味甘性温,《本草纲目》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之佳品。中医学认为,夏天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保护胃肠,这与《黄帝内经》所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是相契合的。故徐州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3、小暑时节多晒霉

川北旺苍“六月六,晒红绿”的民谚流传甚广。这一天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乡村人家多会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好好消毒一番,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乡间还有“晒水”的习俗,将暴晒热的水给小孩洗澡,说对皮肤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4、黄瓜茄子来解暑

“六月热得哭,黄瓜茄子来解暑”,凉拌黄瓜、茄子是川人小暑时节的最爱。《本草求真》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有解毒消肿,生津止渴作用。《本草纲目》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医林纂要》亦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

5、常吃藕和绿豆芽

“小暑吃藕精神旺”。莲藕脆而微甜,可生食也可做菜。藕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在清咸丰年间还被钦定为御膳贡品;生藕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补脾开胃的功效;熟藕能益胃健脾、养血补益、生肌止泻。暑天吃藕还有安神和帮助睡眠的作用。

“吃了绿豆芽,再热都不怕。”《本草纲目》载:“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绿豆芽性凉味甘,不仅能清暑热、通经脉、解诸毒,还能补肾、利尿、消肿、滋阴壮阳,调五脏、美肌肤、利湿热,适用于湿热郁滞、食少体倦、热病烦渴、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目赤肿痛、口鼻生疮等患者。

6、“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四川广元民谚。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容易受潮,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人在上面坐久了,易受湿邪侵袭,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7、“热天莫发火,发火是自作”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易烦躁不安,然发火则心神受损。《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所以炎热夏天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

8、薏米冬瓜黑芝麻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喜燥恶湿,一旦受到湿邪入侵,就易“脾虚生湿”,故夏天应多吃健脾胃之物。如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冬瓜,性味甘淡,能利水消肿,消暑解毒;黑芝麻,性味甘平,补肝肾,润五脏。所以蜀地有“薏米冬瓜黑芝麻,去湿开胃人人夸”的说法。

小暑养生谚语 篇2

德国一位医学专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 最近告诫中老年人:想“健康长寿”, 务必动用“保、活、转、参、睡、调、听”这七个字。

“保”即保持大脑的活力。用进废退, 故中老年人要多用脑, 如坚持读报看书, 绘画下棋, 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研究表明, 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 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

“活”是指活动手指, 俗话说心灵手巧。经常活动手指, 做两手交替运动及转动健身, 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 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转”即转换不同性质的活动。在较长时间的单调工作或读书、写作后, 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 使大脑神经松驰而不过分疲劳, 使脑力保持最佳状态。散步、做体操等是较好的转换活动方式。

“参”即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结交年轻朋友, 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 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积极有趣的体育活动, 可消除疲劳, 增强体质。

“睡”即睡好觉, 保证睡眠充足。为此, 中老年人要学会有规律地生活,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一天有8小时 (老年人10小时左右) 的睡眠时间。

“调”即调节饮食。做到粗细混杂, 荤素搭配, 兼收并蓄, 多吃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红枣、牛奶、豆浆、蛋黄、桑椹、芥菜、芝麻、胡桃仁、百合、猪脑、猪心、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些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

“听”即听优美动听歌曲。优美的旋律有调节中枢系统的功能, 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国内健身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认识、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内容极为广泛。养生益寿的谚语是其中的一部分, 通过长期广泛的流传, 成为人们养生之道的宝贵财富。

“笑一笑, 十年少, 愁一愁, 白了头”;“遇事不恼, 长生不老”;“笑口常开, 青春常在”;“烦恼易病, 悲伤损寿”;“知足常乐, 心宽体胖”。这几条谚语说的是精神因素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长寿者大多数是胸怀坦荡, 处事泰然, 开朗乐观。

“运动好比灵芝草, 何必苦把仙方找”;“早起做早操, 一天精神好”;“人怕不动, 脑怕不用”;“练练力出, 缩缩病生”;“一日舞几舞, 活到九十五”。这几条谚语道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理。它告诉人们勤劳动, 多运动是健康长寿的根本。

“千金难买老来瘦”;“裤带越长, 寿命越短”;“不求虚胖, 但求实壮”。说的是肥胖会影响人的寿命, 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三分吃药, 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恰当地评价了药物的作用, 强调了保养的重要性, 同时对药补和食补的关系作了科学的说明。

小暑养生篇 篇3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日“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说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的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不洁,以及有所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摄食不足,易致气血不足,会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成,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小暑节气的食谱。

素炒豆皮

[原料]豆皮两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六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素烩面筋

[原料]水面筋500克,葱、姜、食盐、淀粉、植物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水面筋切薄片,葱、姜洗净切丝备用。油锅烧热,将水面筋入锅,煸炒至焦黄,加葱、姜煸炒数分钟,兑水一碗。加盐,待面筋熟透后,放入味精。再用淀粉勾芡,汤汁明透即可。

[功效]解热、除烦、止渴。

蚕豆炖牛肉

[原料]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沥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

[做法]西瓜去皮、去子,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子。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小暑养生谚语 篇4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养生重点突出“心静”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市海慈医疗集团中医专家谢旭善主任医师解释说,这就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缘由。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谢旭善主任指出,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尤其是夏季,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心烦意乱。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谢旭善主任说,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不管天气如何炎热,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

谢旭善主任强调,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 “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中医防病治病的宝书《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有这样精辟的论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说饮食过量,就要损伤肠胃。

“夏季,尤其是进入小暑后,岛城许多市民喜欢边喝啤酒边消暑纳凉,不经意间就伤了肠胃。”谢旭善主任说,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人体后天的生长,发育,健康与否,皆受脾胃影响和支配。而一些市民习惯坐在路边吃大排档,熬夜喝酒纳凉,不知不觉就吃多了喝多了,这很容易伤及脾胃。因此,夏季,尤其是进入小暑后,更不应多食、过食、大食、嗜食、暴食,否则,脾胃受伤,健康受损。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因此,食滞并非如此简单,谢旭善主任提醒,夏季要积极预防食滞,护养脾胃。

“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谢旭善主任说,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正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

“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谢旭善主任说,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上述论点都说明了饮食有节,饮食清洁,饮食丰富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夏季。

小暑节气谚语 篇5

小暑到来,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语有“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经验总结。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署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小暑节气下雨对未来天气有何指示性意义?请看下列气象谚语: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苏、湘)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桂)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苏)

“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冀)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苏)

小暑节气打雷对未来天气有何预示意义?请看下列气象谚语:

小暑节气的打雷与梅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上海地区,对小暑节气与黄梅的关系,也流传了不少气象谚语。“小暑一声雷,倒转半月做黄梅”。如果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比如:“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小暑头上一声雷,半月黄梅倒转来”等。在江苏省还流传有:“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之说。

小暑节气的凉热与未来天气也有一定关系,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沪、湘、辽、晋)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川、贵)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湘)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苏)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冀)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湘)

的小暑节气谚语 篇6

六月稻,大水泡。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梨旱枣。

入伏不种黍和豆。

见暑不种黍。

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过了小暑,不种玉蜀黍(玉米)。

麦不见伏,伏不见麦。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头伏萝卜,二伏白菜。

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离锄。

谷锄七遍谷无糠,稻耥三遍谷满仓。

稻耥三遍串串满,豆锄三遍粒粒圆。

豆锄三遍荚成串。

豆锄三遍粒儿圆。一遍扁,二遍圆,三遍四遍天鹅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

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乌云往东,有雨稀松。

西北风是开天的钥匙。

傍晚西北风,半夜天就晴。

早上浮云走,明日晒死狗。

北风上了东,越刮越稀松。

早晨天无云,尽管远处巡。

云随风雨疾,风雨霎时息。天上有云丝,晴天便可知。

火烧云,晒死人。

傍晚火烧云,明日晒死人。

日落西边明,明天天准晴。

老爷儿(太阳)倒吊明天晴。

天上鲤鱼斑,晒禾不用翻。

瓦块云,晒死人。

早晨薄薄云,中午晒死人。

太阳倒照,晒得猫叫。

日头送了山,预备洗衣衫。

沉雷主连阴。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不怕炸雷响破天,就怕闷雷挤磨眼。

西北黑云生,云雷必震声。

上昼雷,下昼雨,下昼雷,三日雨。

一夜起雷三日雨。

当头雷无雨,闷雷雨凄凄。

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久雨不见晴,一声霹雳鸣,阴雨即转晴。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当头雷无雨。

干打雷,不下雨。

早雷当日晴。

闪光西北天,大雨下连连。

立闪风雨急,横闪雨来迟。

东闪晴,西闪雨,南闪雾露北闪水。

闪光强转弱,有雨来不到。

朝虹雨,夕虹晴。

对日虹,不到明。

东虹呼雷西虹雨,南虹过去行雷雨,北虹就要干河底。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下涝雨。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摸鲶鱼。

虹吃雨,下一指;雨吃虹,下一丈。

早霞红丢丢,晌午雨溜溜;晚霞红丢丢,明天好日头。

早上放霞,等水烧茶;晚上放霞,干死青蛙。

早霞备雨具,晚霞行千里。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雾露不收,细雨淋丘。

早晚雾不散,有雨不过天。

三日雾蒙,非雨即风。

三日雾,起东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服。

母亲的养生谚语 篇7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屋后有一片桃林,是母亲亲手栽种的。鲜艳的桃花开过之后,红红的桃子成熟了。当我贪婪地吃着鲜桃时,母亲便告诉我:“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嘱咐我多吃桃,少吃杏,不吃李子。并告诫我:“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病从口入”,坏了的东西绝不能人口。在菜谱里,母亲特别偏爱萝卜,并能做出许多花样,而我却不爱吃。母亲便跟我讲:“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接着又强调:“吃萝卜、喝热茶,大夫急得满街爬。”萝卜吃在我口里,笑容泛起在母亲脸上。那时候,我最不喜欢吃的是稀饭,母亲却说:“稀粥烂饭不伤人”,我总私下以为母亲在节约呢。

读初中的时候,母亲常把玉米、黄豆等杂粮当主餐给我吃,我不喜欢,母亲便劝慰我:“吃食粗。长得快。”我有时说母亲淘米不干净,母亲也有她幽默的理由,这便是:“吃米带点糠,保你一家老小都安康。”碰到我偏食,耳旁总响起母亲的唠叨:“偏吃不胖。”遇到我某餐不吃,母亲又叮咛:“宁吃半餐,不可断餐。”吃过饭后,母亲总忘不了交待:“吃了饭,走百步,一辈子不用上药铺。”母亲未读过书,不知从哪里学来这么多讲究。

母亲做鞋的水平不太高,但她每年冬季总要给我做一双厚厚的新棉鞋,她说“寒从足起”。我求学在外,每次回家,母亲总要提醒我:“春不减衣,秋不加帽;”“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冬不极温,夏不极凉;”“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大家都知道“二八月,乱穿衣”这句话,许多人以为“乱”是“随便”的意思,其实不是。母亲早就告诉过我,二八月骤寒骤暖,乱穿衣是指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还有诸如“洗头洗脚,胜似吃药”、“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心要常操,体要常劳”等,母亲随时都可以说出几句。我曾不解地问母亲吃饭穿衣怎么有这么多讲究,母亲说这些都是我外婆传给她的。

高中时学习紧张。有一次我生病住院,掉了功课。母亲看我着急,便安慰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慢病在养,急病在治。”我知道母亲心里比我还急,但她总满脸笑容地开导我:“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少一少,”想方设法减轻我心里的压力。我不爱活动,母亲便扶着我走动,说“好人老睡成病,病人老睡成死”,直到我生龙活虎返回学校为止。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可能是无意识地注重保养的缘故吧,母亲已古稀之年,却丝毫不见老态,我在外地工作也踏实了许多。告别时,母亲怔怔地望着我,我看见了她眼里依依不舍的泪花。当我转身踏上归途的时候,似乎有一种悠远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无病休闲瘦,身安莫闲贫。爽口食多偏生病,快心事过恐生殃。”这是母亲曾经告诫我的养生谚语哟。

小暑时节的经典谚语 篇8

云来接,龙王不得歇。

云彩接太阳,明天下一场。

云彩接老爷儿(太阳),有今儿没有明儿。

早烧雨,晚烧晴,乌云接日等不到明。

早晨烧,晚上浇。

早晨下雨一天晴。

黑云接得低,有雨在夜里;黑云接得高,有雨在明朝。

日落云里走,有雨半夜后。

午后云上日,有雨在当时。

午后云遮,夜雨滂沱。

午后有云不上日,有雨就得二三日。

扫帚云,淋死人。

天上起了炮台云,不过三日雨淋淋。

云似炮台形,没雨定有风。

日出云如山,午后地不干。

早有破絮云,午后雷雨淋。

早晨遇云,不雨也阴。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

东风云过去,雨下不多时。

乌云往东,有雨稀松。

西北风是开天的钥匙。

傍晚西北风,半夜天就晴。

早上浮云走,明日晒死狗。

北风上了东,越刮越稀松。

早晨天无云,尽管远处巡。

云随风雨疾,风雨霎时息。天上有云丝,晴天便可知。

火烧云,晒死人。

傍晚火烧云,明日晒死人。

日落西边明,明天天准晴。

老爷儿(太阳)倒吊明天晴。

天上鲤鱼斑,晒禾不用翻。

瓦块云,晒死人。

早晨薄薄云,中午晒死人。

太阳倒照,晒得猫叫。

日头送了山,预备洗衣衫。

沉雷主连阴。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不怕炸雷响破天,就怕闷雷挤磨眼。

西北黑云生,云雷必震声。

上昼雷,下昼雨,下昼雷,三日雨。

一夜起雷三日雨。

当头雷无雨,闷雷雨凄凄。

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久雨不见晴,一声霹雳鸣,阴雨即转晴。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当头雷无雨。

干打雷,不下雨。

早雷当日晴。

闪光西北天,大雨下连连。

立闪风雨急,横闪雨来迟。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苏、湘)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桂)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苏)

“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冀)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苏)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沪、湘、辽、晋)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川、贵)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湘)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苏)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冀)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湘)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桂)

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河堤再坚硬,老鼠能挖洞。

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农夫莫忘昼夜观天,阴晴风雨,积累经验。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淋了伏头旱伏尾。

东南风,雨太公。

东南风上不来,上来漫锅台。

夜起东南风,下雨就不轻。

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东闪晴,西闪雨,南闪雾露北闪水。

六月年景如翻饼。

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

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风急云越急,越急越有雨。

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东风不晴天。

常刮南风忽转北,风雨齐来到不黑。

常刮北风忽转南,当夜就是阴雨天。

伏里顶风乌云集,顷刻之间下大雨。

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

不怕云彩顺风流,就怕云彩乱碰头。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东风刮得急,就要披蓑衣。

雨过东风急,还得披蓑衣。

不可不知的谚语养生 篇9

专家解读:桃养人,是因为桃子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还有润肺之效,而且对脾胃没有太大的损伤;而杏这种好吃的水果,虽然营养学价值很高,但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因为杏味酸,吃太多会伤及筋骨,诱发旧疾,多食会生痰生热,对于那些胃酸过多的人尤其不适合;至于一直背着骂名的李子,尽管在营养分析上也拿到高分,但相信所有脾胃虚弱又贪嘴的人,都受过其害,这是因为李子尤其是没有完全熟透的李子,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最是刺激脾胃,过食可引起脑胀虚热,心煩发热、潮热多汗等症状,虽然不至要命,但上吐下泻恐怕是免不了了。

暑伏吃这个: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都说入暑无病三分虚,这是一年中最热最难过的时段,而暑热最能耗伤人的正气。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汗就是津液啊,所以会气津两虚。伏天雨水也多,湿气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气虚,消化功能减弱。所以三伏天养生更需要注意的是适当进补。从前,吃顿饺子就算过年了,营养品远没有现在丰富,为了保证伏天进补的需要,就把这些天当年来过了。因此就有了伏天食谱的出现。如今更多OL的问题是营养过剩。所以,从空调房里跑出去多出点汗,比吃好喝好还关键。

夏天干这个:五月端午驱病邪,家家门前插艾叶

其实,无论是喝雄黄酒还是上山采艾草,都是古人从身体到环境的一次大扫除。此时正是自然界万物萌发的时候,各种传染病也趁机抬头,古人发现,只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就能大大避免和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于是,宝贵经验演变成传统,就有了端午节这个全民卫生日。

立夏开始喝姜茶,三伏就喝黄芪粥

如果你能从立夏开始就坚持喝姜茶,那完全可以放心地在三伏天喝黄芪粥。因为,在前两个月通过姜的发散作用,体内的病邪应该都散得差不多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此时浊气已去,正有利于培养正气。正气一足,外邪自然不易入侵了。

暑伏干这个: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小暑节气的含义及谚语 篇10

2、雨点落du下一个锥,天明下到zhi大天黑。

3、雨dao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4、六月六,看谷秀。

5、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6、谷打苞,水满腰。

7、拖泥秀谷。

8、拖泥带水看秀谷。

9、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10、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11、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12、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13、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14、卡脖旱,少干饭。

15、六月稻,大水泡。

16、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17、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18、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19、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20、涝梨旱枣。

小暑养生谚语 篇11

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华字典中“暑”为热,但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而是炎热。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

古代有个成语就是说小暑的说:寒来暑往。其实意思就是说小暑、大暑与小寒、大寒都是直接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小暑是表示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

1.小暑的民间食俗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2.小暑以后的天气

进入炎热的夏季,美丽的萤火充虫也飞出来了,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

有句俗话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意思是说伏汛会对蔬菜和棉花、大豆等旱作物造成损害。

“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说,意为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涝。liuxue86.com

在江南,故农谚说“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江苏有小暑日忌西南风的说法,农谚“小暑西南风,三车勿动”,三车是指油车、轧花车、碾米的风车,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机会多,主年景不好,农作物歉收,风车、轧车、油车都不动了。

3.小暑民间传说

在六月的小暑时节里,民间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冬季养生,民间谚语有真知 篇12

其实,在我国广泛流传的养生民谚俗语中,有许多都是世代劳动大众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的经验结晶: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与哲理;历经千百年实践的检验、过滤、提炼、传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养生文化瑰宝,更是强健体质、防治疾病的灵丹妙方,十分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把它作为养生保健的重要选择项目是再好不过的。而且,这些养生民谚俗语琅琅上口、好记、实用、易掌握。

防寒养生民谚俗语

冬季,人体机能新陈代谢缓慢,体温调节能力降低,易受寒引发心脑血管、肺、肾等方面的各种疾病,尤其是老人、小孩与体弱者发病率更高。寒冷时节,常能听到许多防寒保暖的民谚俗语。

“寒从脚下起,热从头上散”,“养树护根,养人护脚”,“头戴一顶帽,抵件小棉袄”。这类民谚俗语提醒我们,防寒首先要重视脚和头的保暖。“寒从脚下起”,是因为,脚部一旦受凉,会通过神经反射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机体防御能力降低。这样,病毒、细菌乘机而入,在鼻咽部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病复发。所以,防寒必须注意穿保暖的鞋袜,不能冻着脚。“热从头上散”,是说头部保暖很重要。据研究,人如果不戴帽子,在15℃的气温中,头部散热占人体总热量的30%;在4℃的气温时,头部散热占总热量的60%。寒冷的环境中若不注意头部保暖,由于头部大量散热使血管急速收缩,很容易引发头痛、感冒、鼻炎、咽喉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还容易诱发脑梗阻、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头戴一顶帽,抵件小棉袄”,这则民谚把冬天戴帽子保暖的作用说得透彻极了。

“太阳是个宝,晒晒身体好”、“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睡前洗脚,胜服补药”、“梳头十分钟,轻松防中风”、“常搓脚心,防病健身”等,这些言简意赅的民谚俗语,听起来很平常,用起来很管用,可谓冬季养生的基本要则和方法。

运动养生民谚俗语

生命在于运动。宋代《圣济总录》中有言“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及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与疾病和灾难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经验,对运动养生有极其深刻的认识,创立了无数门派各异的运动养生技巧和方法,留下了繁多的民谚俗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人怕不动,脑怕不用”,“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孩子不蹦跳,必定有病闹”,“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大家一听就明白,这些民谚俗语强调运动是何等的重要,并给人以警示与告诫。

不仅民谚俗语如此,战国后期秦国所著的《吕氏春秋》一书,在专论养生的篇章中,明确提出了“养生三患”。第一患就是“好逸恶劳”:“出则以车,人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意思是说,有些人出入总离不开车,自图安逸,四肢不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如同行尸走肉的人,不可能健康长寿。可见,运动养生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

值得提及的是,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上楼有电梯,出行有汽车,不动手脚,不费力气,就能轻松获得各种生活享受。在此条件下,更要重视运动养生。特别是那些“网上一族”和“有车一族”,更有必要加强体育锻炼。

坚持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调养、提高心肺等各脏器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御寒冷刺激的能力,对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项目很多,诸如步行、太极拳、瑜伽功、游泳、跳舞等不少运动已有研究成果证实其养生功效。目前,一些在口头广泛流传的民谚俗语,如“每天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早晨晃晃腰,一天精神好”、“要想腿不老,常踢毽子好”、“甩甩手,疾病走”、“搓胸捶背,能活百岁”、“读书用脑,延缓衰老”、“要想心情好,不妨跑一跑(即到外面逛逛)”、“常爱书画人增寿,笔墨绘出健康来”、“观景爱花又摄影,能做百岁不老人”等等,都能作为运动养生的可选项目。大家只要能做到因人而异,选择适合个人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的锻炼科目,并根据气候条件,因时、因地调节得当的运动措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对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必有显著收益。

饮食养生民谚俗语

“民以食为天”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天”为至极之大,饮食是人的生存基础,既然被当着同“天”一样大,必定在生活实践中极受重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饮食生活与大众日日相伴;吃的喝的东西对身体祸福与否,天天被人亲身体验。因此,流传于民间的饮食养生民谚俗语,不仅极为繁多,而且大都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品位与实用价值。

“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冬季,尤其三九严寒天气,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尤以感冒、气管炎容易发作。民间在人九后,常以炖母鸡汤来增加体质和预防这些疾病。据研究,母鸡脂肪具有增强支气管黏膜分泌和化痰的作用;鸡肉中有一种物质,能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黏膜分泌,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缓解感冒鼻塞及治疗咽干、咳嗽等病症很有益处。

“一日吃仨枣,百岁不见老”。自古以来,枣就被作为“药食同源”的佳品,无论对男女老少,还是病体虚弱者都有十分理想的食疗滋补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枣富含多种营养素,尤其是环磷酸腺苷、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维生素c是人体内的一种强还原剂,能清除过氧化物和自由基,促进胶原再生,有防皱美容功效;能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从而降低结石的患病率;枣中富含钙和铁,有防治骨质疏松、贫血的重要作用;枣所含的芦丁,能使血管软化,对高血压有防治功效。枣中的丰富营养成分能促进白细胞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的物质;枣还有抗过敏、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等功效。可见,吃枣能延年益寿的民谚并非夸张。

小暑养生消暑食谱 篇13

材料:菌菇30克、新鲜山药300克、芹菜100克

做法:菌菇(鸡腿菇、香菇、蟹味菇)洗净,再用热水泡约10分钟至变软,同时将山药去皮切小片,芹菜也切成相同大小。油烧八分热后,依序加入蘑菇、山药、芹菜炒熟,待汤汁略收干后,再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山药,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气、滋肺养胃、补肾固精、滋养强壮等功效。食用后,一则能健脾益气,可防止肝气旺伤脾;二则能补肾益精,使人体元阳之气充沛,可增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

素炒豆皮:

[配料] 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 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 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素烩面筋:

[配料] 水面筋500克,葱、姜、食盐、淀粉、植物油、味精个适量。

[做法] 水面筋切薄片,葱、姜洗净切丝备用。油锅烧热,将水面筋入锅,煸炒至焦黄,加葱、姜煸炒数分钟,兑水一碗,加食盐,待面筋熟透后,放入味精,再用淀粉勾芡,汤汁明透即可。

[功效] 解热、除烦、止渴。

蚕豆炖牛肉:

[配料] 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 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功效] 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玉米排骨汤

材料:猪骨500克,玉米棒150克,胡萝卜100克,生姜10克,红枣10克,盐5克,味精1克,绍兴酒2克

做法:砂锅内放水,将排骨放入锅内(若想排骨汤鲜些,可在水中滴两滴醋),葱、姜(无需太多一两片即可)一起放入锅中,滴入少许白酒,待砂锅内水开有血沫浮上来后将血沫去掉,再放入玉米、胡萝卜,一同煲制。煲熟后去掉葱及姜片,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玉米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常吃玉米的好处是:可疏通肠道。所以夏季多喝点这个汤,对身体非常有帮助。

西瓜番茄汁:

[配料] 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 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 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炒绿豆芽:

[配料] 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 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疗疮疡。

翠衣荷叶海蜇汤

材料:西瓜皮500克、鲜荷叶60克、鲜海蜇250克、丝瓜500克、鲜扁豆60克、鲜竹叶芯15克

做法:鲜扁豆、鲜荷叶、鲜竹叶芯洗净,浸泡20分钟,海蜇、西瓜皮、丝瓜洗净,切为块状。然后把海蜇、西瓜皮、扁豆、荷叶、鲜竹芯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1个小时,加入丝瓜,煲沸片刻,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小暑时节养生原则 篇14

一、不宜用生水

所谓生水,是指未经煮沸的冷水。生水中含有许多致病菌,如性病病原体等,如果用生水洗会阴,水中的病毒就可能粘附在外阴、大小阴唇甚至进入阴道破损处,并在那里生长繁殖而致病。

二、不宜戴金属首饰

夏天出汗较多,金属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镯中所含的镍、铬会溶于汗水中,并能渗入皮肤内,从而引起接触性皮炎。

三、不宜久穿长筒丝袜

夏天气温高,人体皮肤上的汗孔处于舒张状态,散发热量,以保持正常的体温。若久穿长筒袜,不仅使汗孔不能舒张,影响汗液的排出,而且汗液中的皮肤代谢产物还会刺激皮肤发痒,甚至发生皮肤炎症。

四、不宜剪腋毛

有些人认为夏季穿短袖或无袖衣裙时腋毛露在外面不雅观,就用剪刀剪去,有的甚至用刀片刮去腋毛。其实,这样做有损健康,极易造成腋窝部位的细菌感染,不仅局部疼痛难受,还容易发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五、夜晚护扶不宜用白天的化状品

人在睡眠中全身放松,毛孔自然舒张,容易吸收化妆品的养分。但夜晚护肤不宜使用白天常用的露、霜、脂等半固体化妆品,因这类用品易堵塞毛孔,使皮肤不能顺畅地进行新陈代谢。所以,在夜间美容应使用水剂化妆品,水剂化妆品不堵塞毛孔,不影响皮肤呼吸,也不影响汗腺的正常排泄,而且更易被皮肤吸收。

六、不宜乱洒香水

有的女性在喷洒香水时认为多多益善,脸上胸部到处洒,这样做是错误的。搽了香水的部位,经太阳光线照射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红肿刺痛,严重的还会发展成为皮炎。

正确的方法是:洒香水的部位应该是太阳穴、耳后、颈后、肘内侧、手腕、膝内侧和裙下摆的里侧;洗头时在最后一遍清水中滴几滴香水,可使头发的香气久存。此外,可在手帕、衬衣和饰物上洒些香水。

七、不多涂化妆品

口红用多了,口红中的油脂会渗入人体皮肤,而且有吸附空气中飞扬的尘埃、各种金属分子和病原微生物等副作用。通过唾液的分解,各种有害的病菌就可乘机进入口腔,容易引起“口唇过敏症”。眼圈重涂眼影粉,汗水会将眼影冲入眼内,如再用手揉,更易将细菌带入眼内,染上沙眼或红眼病。

小暑过后养生食谱

1、百合肉汤

所需材料:半斤的猪瘦肉,各50G的莲子和百合。

烹饪做法:

A、将猪肉清洗干净,再切成薄片备用。

B、然后将莲子和百合冲洗一下,再放入锅中加清水煮开。等水开了以后,倒入猪肉片,加入料酒一起煮。

C、最后等到肉熟了以后,加入食盐和味精就可以关火出锅了。

好处:此汤有助清心利肺,夏季人容易感到心烦,喝些这款汤有助改善。

2、小米枣粥

所需材料:100G的小米,30G的蜂蜜,10G的枣仁。

烹饪做法:

A、先烧一锅开水,再将小米放入锅中炖煮,等到水沸腾了几次之后,倒入枣仁一起煮。

B、等到食材全部煮熟了以后,关火出锅,用大碗盛出来。等到其变温热了之后,加入蜂蜜搅匀食用。

上一篇:初中生军训心得体会汇总下一篇:【实用】写春游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