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养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2024-05-01

教师素养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精选8篇)

教师素养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篇1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我完全赞成这句话,并深有同感,因为我就属于这种类型。因为我老是想:“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白天要上课,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反复盯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那就是“汗”。大概算上从小学开始所读的书,可能200本还是有的,不过大概这不是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的本意吧?他所指的应该是你工作后吧?

记得刚成为一名教师时,学校给我们每位新进教师发了一本由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老师们共提出了100条建议。最近我细细品读了书中的部分章节,你会发现,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理论大师,本书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像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一样。读过此书后,你一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因为班里有两位“大将”,所以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教师素养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篇2

一、音乐素养的内涵分析

音乐素养指音乐的素质和修养。音乐素质指对音乐技能基础知识如:听力、读谱、视唱、节奏、速度、演唱、表演、创作和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音乐修养则指对音乐的听觉、欣赏、感悟、记忆、分析、表现、创造等能力。前者重在学习, 后者则是在前者基础上千锤百炼后的提升和拓展。良好的音乐素养的形成过程就像是在高雅的音乐殿堂接受洗礼、净化一般。在优美的、不同节奏、不同情绪、不同风格的音乐声中时常触动心弦, 感知生活中一个个悲喜交加的故事。时而激励, 时而悲愤、时而感动, 时而充满斗志。懂得风雨人生的不易, 越加珍惜和热爱生活。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形成更加正确的人生态度。笔者认为:音乐素养不只是一种音乐修养而更是一种人格修养。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古代教育思想家肯定了音乐的价值:“可以优化品质、提升道德修养、塑造崇高人格”。

二、高校舞蹈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在舞蹈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现今。国家重视美育教育的同时更加关注艺术门类专业教师的艺术修养, 因为他们身上肩负着使命:“培养对社会有用的艺术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为舞蹈艺术对于接受者有着特殊的影响力, 所以对专业教师的要求也越发严格。音乐素养作为艺术修养的基础因素之一, 更是舞蹈教师必须具备的, 如能在舞蹈教育中合理的运用, 就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及作用。

(一) 有益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熏陶,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舞蹈是视听觉艺术, 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是舞蹈动作和节奏, 舞蹈动作的完成常常是以音乐旋律为基础的。舞蹈教师在示范和讲解动作的过程中应阐明清晰的节拍, 讲清动作的点线连接, 处理好音乐的轻重缓急、刚柔快慢, 表现出音乐情绪以及抑扬顿挫的音乐情感。以饱满的热情、细腻的观察、准确的示范、清楚的语言, 分析动作、讲解动作。把握好舞蹈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的处理和音乐的情感处理。体现不同音乐风格, 不同音乐情绪, 肢体与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如中国古典舞漫步组合:音乐选自《红楼梦》插曲《葬花吟》, 4/4拍、慢板。情绪:深情、悲凉、凄美。教师讲解动作之后, 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聆听、音乐欣赏, 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以“寓教于乐”的方式, 启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音乐感悟力, 理解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用心体会舞蹈在音乐中如何贴切地表达情感, 体验肢体语言与音乐必相统一的和谐关系;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言传身教, 再通过学生反复感悟、体验、练习之后, 凄婉的葬黛玉花人形象映入眼帘:凄楚哀怨、催人泪下……当学生体会到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可以完整的、优美的表达情感、塑造人物, 甚至可以感动自己或他人时, 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 快乐感, 就会更加热爱舞蹈艺术。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内在的音乐素养会感染和带动学生, 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艺术熏陶, 有益于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有益于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益于锻炼学生的音乐听觉, 提高审美能力。《美学概论》中讲道:“在艺术欣赏中感觉与理解, 情感与认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一起的, 而且只有当感觉是伴随着理解的情感, 才能有真正的欣赏活动存在”。 (4)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需要教师用心、用行动、用巧妙的方法、用自身良好的音乐素养引导和启发学生。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艺术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 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理解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舞蹈教师的音乐素养无不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表现出来:舞蹈动作的示范与讲解、音乐节奏的分析与处理、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内心情感与音乐情绪的和谐统一、音乐内涵与舞蹈内容的紧密联系, 处处都与音乐相互关联, 需要体现出对节奏的准确把握, 对音乐的正确理解以及相关的修养与素质。不仅需要音乐素养, 更需要一种由内至外的艺术品格, 才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美的教育, 体会舞蹈艺术形式的外在与内在美。例:朝鲜族舞蹈作品《扇骨》, 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罗莹表演, “塑造一位在半梦半醒中自我陶醉, 感叹世态炎凉的艺人, 但折射出内心一种百折不挠的傲骨精神”。 (3) 舞蹈作品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风格鲜明、结构完整。表演者正是在专业教师一次次地引导启发下突破自己的。她说:“不断地一遍遍听音乐感受那铿锵有力的唱腔, 仿佛是从自己的腹腔中唱出来的。仔仔细细地琢磨每一个动作, 并赋予每一个动作特定的情感, 再加上老师的进一步启发, 就逐渐理解了如何跳自己的内心世界”。 (4) 《扇骨》跳出了一种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富有极强的生命力。舞蹈艺术具有外在结构、内在结构和深层结构。“舞蹈语言形象后面隽永而深刻的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 (2) 才是最需要探寻的。舞蹈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好像把学生带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任游驰骋, 让他们一次次聆听优美的音乐, 静心品味;一次次舞动自己, 寻找真情实感;一次次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塑造全新的形象。在教师有意识的训练和无意识的感染中, 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理解力、想象力、分析力、创造力都有了质的飞跃。能运用肢体语言充分地表达美、创造美, 让学生感知美的价值, 悟出生命的意义, 从而积极的获取知识, 真诚地舞蹈。

(三) 舞蹈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在舞蹈教育过程中的自然流露, 能渗透性地传递给学生, 促进艺术品格的不断完善。

笔者认为, 音乐素养实际上是一种人格修养。教师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体现着自己的学识、专业水平、修养与品性。有的教师善于将个人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渗透在教育中, 自然流露出好的修养和艺术品质, 对接受者产生较好的影响力, 形成接受者心中的偶像, 受到尊敬和效仿。因此, 教师的个人修养好坏尤为重要。培养和塑造对社会有用的艺术人才, 教师应在舞蹈教育过程中传播美感教育, 使他们接受和懂得舞蹈运动的规律:懂得运用表情、气息、肢体动作传情达意, 塑造人物形象:懂得艺术需要真诚。在音乐中舞蹈, 在舞蹈中体现艺术的魅力, 形成具有艺术修养和艺术品格的人。这是舞蹈教师长期肩负的使命, 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 何谈美育教育。正如一位当代中国美术家所说:“一个艺术家的成熟, 需要精神的准备, 情感的准备, 技巧的准备, 修养的准备和文化的准备”。 (5) 罗宋说:“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使命”。他呼吁艺术家们用真、善、美拨动人们的心弦, 激发人们崇高的情操, 以使更多人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 (2)

结语:

舞蹈艺术充满了生命力, 需要一代又一代舞蹈艺术工作者为之奋斗。如果把学生比作种子, 那么老师就是阳光、雨露, 在不断地呵护、浇灌与照耀下, 使种子生根长叶, 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结出累累硕果, 充实大地。舞蹈教育就是美育教育, 需要教师具备:“健全的人格、完善的人品、理想的境界、崇高的艺德”。 (2) 它是艺术修养的终极因素。要达到如此的境界也许不易, 但如果把它当做一种信念, 就会产生动力。用真诚、用情感、用良好的音乐素养从事舞蹈教育。只有这样才可能塑造心灵美、人格美的学生, 培养出有音乐素养和艺术品格的舞蹈艺术人才。在高校, 面对朝气蓬勃的大学生, 面对准备迎接社会挑战的学子, 我们更不能懈怠, 更应提高各方面的修养, 做一个具有崇高人格的高校教师, 才可能站在莘莘学子面前讲述生活的真、善、美。尽情抒写人生真谛!

摘要:高校舞蹈教师的音乐素养在舞蹈教育中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它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 使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 表现社会美、心灵美, 创造超自然的美, 形成良好的艺术品格。

关键词:音乐素养,舞蹈教育,美育,艺术品格,人格

注释

1[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年版, 第23页;

2[2]潘红《艺术概论》,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版, 第200、191页;

3[3]潘志涛主编:《大地之舞》,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年版, 第38页;

4[4]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 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第296页;

教师写作素养在作文指导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素养;作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2—0023—03

写作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写作是书面的表达形式,是写作素养的展现和外化形式。因此,写作素养是在观察、构思、表达、修改等涉及写作全过程的各因素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中,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写作观念、写作习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写作能力的高低——即所写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剖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作文素养对学生作文予以切实的指导是值得探讨的。

一、语文教师写作素养的构成

1,观察领悟能力。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其生活轨迹、学习过程乃至学习方法对学生都有借鉴和指导意义。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积累与更新,知识储备对学生作文指导会带来重大的影响。要想获取知识,必然涉及到对待生活的态度与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应该具有比较成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思维和判断能力提升的基础,也是提高自身写作素养的根本要求。

2,分析判断能力。

语文教师的分析判断能力,比其他人有更充分的发展空间,这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教师担负着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重任,自然要求其分析判断能力与他人有所区别。在语文教学中,这种分析判断能力表现为具体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一种为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概括能力;另一种为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想象能力。这种分析判断能力,无论是客观的概括,还是主观的想象,总合为认识能力。在这种感知世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贯穿着认知者某种特定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3,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书面表达能力,应该比其他学科教师有更深的造诣。如果自身的写作水平不高,对学生写作就无法更好地指导。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试一试,亲身体验一下,“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写下水作文,是一种亲身体验、换位思考的好方法。如果语文教师有着较高的写作水平,那么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无疑会得心应手;在指导过程中也会得到学生更多的认同。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教学指导方面是学生有效提高的重要因素。

4,写作指导能力。

写作能力对语文教师至关重要,但它不是写作素养的全部内涵。我们强调写作能力的重要,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具备了较高写作能力的语文教师不一定能指导好学生的写作;反之,写作能力不突出的语文教师未必不会对学生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写作指导能力是与写作能力密切相关又相对独立的一种写作素养。这种素养的本质是教师如何运用已有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等对学生写作给予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同时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对学生习作做出必要的切合实际的修改,以求学生在习作修改和评价中进一步得到帮助。

二、语文教师写作素养在学生写作指导中的地位

写作指导可分为写作之前、写作之中、写作之后不同阶段的指导。在以往的写作指导中,人们往往看重写作之后的指导,注重作文评改的过程,而忽视了写作之前、写作之中的指导。写作之前、写作之中的指导,需要调动教师观察领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充分参与,在观察、思考、表现的角度与方法方面,给学生及时有效的点拨与指导。因此,这里所说的写作指导是教师写作素养的综合运用,而不单单是写作指导能力的发挥。

教师写作素养是写作指导的基础。教师是写作指导的具体实施者,写作指导的优劣决定于教师写作素养的高低。试想,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具备基本的写作素养,自己都不清楚怎样写作,何以进行写作教学?何以进行写作指导?难道照本宣科地讲解几条写作技巧就能奏效吗?因此,教师写作素养是写作指导的根基、源泉;离开了教师写作素养,写作指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写作素养是写作指导成功的保障。教师写作素养的发挥是不间断的,其影响贯穿于学生写作指导的全过程。具备良好写作素养的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必然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其知识、技能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有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写作素养的正确运用与发挥,能够保证学生写作知识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从而大大提高写作指导的成功率。

教师写作素养是写作指导多样化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写作教学与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学生对写作指导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写作指导不仅在课内,而且包括课外练笔等写作活动的指导;不仅包括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指定的写作形式,还包括学生乐于尝试的其它形式。学生多样化的写作指导需求,对教师写作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良好的写作素养能满足学生作文多样化的需求。

三、语文教师写作素养如何在学生写作指导中发挥作用

教师应该借助自身优势,将自身写作素养充分渗透到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之中。不仅为学生写作提供示范,还要提供切实、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写作教学建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那么,教师写作素养究竟如何在写作指导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这几种能力呢?

观察能力。在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认知的规律,逐步具备认识与领悟世界万物的能力。这一方面是获取认知方法、增加知识积累的方式,另一方面从习作的层面,又是一种洞悉写作素材、获取写作源泉的途径。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阶段目标中对不同学段学生观察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根据认知的规律,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与学习前人知识与经验并重。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之后,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显得十分必要。我们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观察生活的方法,做到敏锐观察事物,力争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写作之前,让学生身临其境,现身说法,无

疑是一种指导观察的有效方法。比如,引导学生写春天的景色,调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观察事物:眼睛看到花草的颜色、状态,耳朵听到水流声、鸟鸣声,鼻子闻到花香气息,舌头尝到花草或嫩果的滋味,身体触到花草树木的枝条或躯干……这样,多角度观察事物,有利于正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有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

思考能力。在思考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习惯、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在抽象思维训练中,利用多种训练素材,逐步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比如,四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反应迅速,一方面组成医疗队、救援队奔赴灾区,另一方面又捐款捐物,援助灾民。教师要从这些媒体争相报道的感人事例中,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最后归纳概括出结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形象思维训练中,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阶段目标中对不同学段学生想象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展开想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在写作教学建议中又说:“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运用自己的写作素养,灵活有效地对学生开展想象训练。首先应该从眼前具体的事物展开联想、展开想象,以事物特征触发联想和想象;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掌握了形象思维的一般方法之后,可顺序进行未知(或未见)事物联想、以字词等抽象素材为对象的联想和想象。例如,由眼前繁茂的花朵想到秋天的累累硕果,进而想到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回报。或者,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写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一类的想象作文。总之,无论是客观的概括,还是主观的想象,都是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重要内容。应该指出的是,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我们要把握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表现能力。学生的表现能力,主要是书面表达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的重点,也是其写作素养发挥的主阵地。语文教师的书面表达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写作水平的优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学生写作前自己先写写下水作文。这样,一方面教师有了亲身体验,更容易理解学生写作的甘苦。另一方面,如果写得好无疑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写作能力,在学生写作中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小到遣词造句、标点运用,大到文章立意、布局谋篇、连缀成文,学生作文的全过程,教师都要给予有效关注和切实指导。这种关注和指导,不仅仅局限在写作指导课上,应该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中。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真正担当起自身的责任。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有序、有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评价能力。在写作方面,对学生而言,评价主要是针对自己或他人在写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表现以及写作的最终成果,运用掌握的写作知识所做出的主观判断和评价,这种评价的水平就是评价能力。学生的这种评价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练就的。它是通过反复写作练习和教师长期的写作指导,日积月累所逐渐形成的对写作技法以及文章优劣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这种评价能力主要表现在写作过程和修改过程,但在修改过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学生评价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习作自我修改的效果。如果学生把握了写作的规律,运用正确的思考方法对所写事物进行了准确细致的观察,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那么,习作的质量就高,修改的任务就小;反之,习作的质量就低,修改的任务就大。因此,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加强学生写作指导,在平时读文和写作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明确好文章的标准,自觉将标准运用于写作之中,培养评价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评价建议中指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方面运用自身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等写作素养,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习作给’予必要的修改和客观的评价,起到评价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修改态度、锻炼学生文章修改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师素养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篇4

为进一步加强英语教师业务技能的锻炼,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磨练教学内功,提升专业素养,胜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镇小学英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于2017年2月28日上午在阶梯室举行。学派出了青年教师*参加了这次大赛。

本次大赛分为“设计评价活动、板书设计、用英语讲故事”三部分。比赛中,来自全镇的12位选手就自己抽取的课时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板书、简笔画展示。在用英语讲故事环节中,岑嘉贤老师落落大方的仪态、生动的身体语言、缜密的思维加上流利的英语叙述,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评委老师和观众,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最后,*老师各个环节表现出色,发挥稳定,获得了*镇小学英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发挥校刊作用,促进教师成长 篇5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平谷中学 盛景瑞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平谷中学校刊《窗口》自2004年3月创刊以来,至今出刊近百期,七年来,校刊除了记录学校发展的重要事件之外,刊载内容可分述如下:

1.宣传优秀教师事迹

在校刊上先后刊载过区级优秀教师刘海鹏、张玉娟、刘彦民的申报材料《辛勤探索,不辍耕耘》、《我是教师,我光荣,我自豪》、《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区级优秀班主任张敬贤的申报材料《师爱无价育蓓蕾,真情无声塑师魂》;优秀党员王彩虹的发言稿《誓言有声,育人无悔》;记述杜秀平攻读教育硕士的艰辛历程的文章《梦里花开》;刊载2009年区电视台录制的关于我校20余名优秀教师宣传片的文字稿本„„

2.展示教研活动成果

校、区、市三级教研活动能在《窗口》得到全面展示。

2007年3月7日北京海淀特级政治教师赵聪来平谷帮带我校8名政治教师,我以《提高教研水平的新模式》为题把帮带方法登在校刊上。2009年9月28日,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院的十个学科的教学专家对我校高中三个年级进行集体视导,我把市基教院10位专家对我校26位老师的教学点评进行整理,刊登在校刊上。

2010年12月8—10日平谷教科研中心对我校高中教学进行为期三天的视导,我把16科教研员的听课检查的评价和建议整理后刊登在校刊上。

近三年来,我把较好的学校各科教研活动的PPT和word文档及图片 1

放在校刊上。另外,有多位青年教师的课后反思发表在校刊上。

3、汇集优秀教师经验

2008年9月,学校举行开学典礼,表扬中、高考成绩突出的教师,我收集了18名获奖教师的教学总结分批刊登在校刊《窗口》上,随后编辑成图文并茂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平谷中学获奖教师经验谈》一书。2009年9月开学典礼后,学校又表彰了17位中、高考成绩突出的教师,我们又收集了这17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分期发表在校刊上。2010年4月,我校贾海荣老师被批准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我们汇集贾海荣的资料,编成《责任和爱心使我成长》一书。

4.分享教师参赛经历

2004年4月、2006年4月、2009年10月,北京师大附校中心组织师大附校系统的青年教师在山东莱芜十七中、良乡附中、燕化附中举行教学基本功大赛,我们编辑《窗口》“励耘杯”专刊,留下了他们努力拼搏和思考的印记,也使更多的老师分享了他们的成长经历。比赛教师的教案、说课稿、反思和指导教师、观摩教师的体会我们一并编入《“励耘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资料集锦》。

5.解读全国名校经验

2007年11月,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和副校长刘金玉来平谷在教委礼堂分别做报告《洋思中学的两次课改和我的工作体会》和《构建和谐课堂,提升育人品位》,我们记录整理后刊登在校刊《窗口》上。2009年3月,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18人前往江苏溧水、洋思、启东三所中学参观考察,我们汇集11人的参观体会登在校刊上。

2008年12月份,学校一行80余人参观了山东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回来后多数教师都写了参观体会,我校编印了《平谷附中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体会集锦》。2010年5月,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来我校做报告,并有数学教师刘桂喜、语文教师于娜在我校初二年级上观摩课,我把崔校长的报告和两位老师的教案整理在校刊上。

6.提供教师学习资料

2010年3月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王大绩来平谷教研中心进行《高考语文阅读延伸题》讲学指导,我把王大绩老师的PPT讲课稿转换成word文档,登在《窗口》上。2010年11月北京教育学院的外语系的王媛副教授来区教研中心讲学指导,我收集、整理王老师《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探讨》和《英语教师如何说课》的讲稿,经过英语老师审定后登在《窗口》上。此外,我还从《中小学管理》、《北京教育》、《中国教育报》上选载适用的文章。

校刊《窗口》的很多内容被平谷教研中心胡红娟老师放到了“高中课程网”网上,使更多的人得以阅览。

发挥团队作用促进新教师成长 篇6

发挥团队作用促进新教师成长

七台河实验高中

董德礼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七台河实验高中政治教研组组长董德礼。非常感谢省教育研究院给我们创设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我们政治组这个团队包括4个高级教师,5个中级教师和3个初级教师,是老中青梯度搭配的结构。为使我们组的青年教师很快胜任高中教学,我们组提出了“发挥团队的作用促进新教师成长”的举措。在“精诚合作,共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共同合作、真诚沟通,新教师的成长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下面我就把我们的初步取得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与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师徒合作。

首先,鼓励新教师要树立信心。虽然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可是新教师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与学生的距离小,有激情,有活力,更容易感染学生,师生更容易相处。新教师要能发挥自身的特点,树立信心,同时要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在学生面前坚持原则,在学生管理上要学习老教师的沉稳与成熟。新教师刚上讲台心里比较紧张,怎样克服这种状况呢?我就对我的徒弟说:要充分备课,熟悉教案;讲题时要把每一个选项都考虑到;碰到调皮捣蛋的学生要沉着、冷静。当堂课解决不了的,下课处理。要鼓励与批评结合”。这样刚开始我的徒弟就在全班树立了威信。

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信心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我觉得做事情成功的前提是成功的意愿,没有意愿就像拉一头和你方向相反的牛,费了好大劲还是拉不动。新教师刚接触教学第一线,要让他们看到这个领域充满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所以要树立信心,面对困难不要灰心失望。

其次,帮助新教师制定成长规划。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常常表现为内心准备不足,对自己的发展没有目标方向。在这样的条件下,老教师积极指导新教师制定适合自己的成长规划,比如我就指导刘洋制定了个人成长规划,总的来说要在四年完成大循环,适应高中教学,具体来说要在教学与课堂管理方面逐渐摸索经验,得到的经验再到课堂实践中检验。同时要多阅读,每年要阅读2-3本文学作品,扩充知识、提升内涵,政治课是一门涉及很广的学科,只有多读书才能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有活力,有魅力,有感染力。每年要做一本当年政治高考题,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才能克服困难在到达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中不断成长。

再次,师徒听评课,这是师徒结对子的关键。老教师都是推门课,新教师可以随时听,但问题是如何借鉴,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1、听、评相结合:老教师讲完课后先让新教师说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不足,当然新老师说的很可能只是现象没有看到实质,这时老教师就会说自己哪个知识点的处理比较巧妙,课是如何设计的,内容如何紧扣环节的,这样锻炼了新教师的听评课的能力,2、备、讲相结合:一般情况下,新教师先备课然后听老教师讲,然后充实或删减教案,才去上课,老教师听新教师的课,再与新教师的实施情况加以对照,指导新教师优点在哪,不足在哪。

3、借鉴与批判相结合:学习并不代表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老教师总是鼓励新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才能发展,师徒共勉,互相学习。这种和谐共进的合作关系壮大了团队的力量,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第二,骨干教师引领、示范。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校内骨干教师公开课,这节课以常态的形式,注重示范的作用,是新教师的样板课,在备课中我们组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发挥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评课中我们首先让新教师发言,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又提高了他们的评课能力,应该说每次课既是对老教师的提升,又是对新教师的丰富。因为示范课,学到的不仅是关于教学内容的灵活运用,更是新的教学理念具体实施。(例、孙万东《国际关系》)

第三、新教师汇报、展示课评比结硕果。每年我们政治组出的的新教师汇报课,都能拿校级一等奖,这离不开新老师的精心准备,但我更相信那是团队智慧的结晶。虽然只是一节课却是一年的积累与升华。“弟子不比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公开课展示了新教师的风采,看到了他们娴熟的技能,洒脱的状态,甚至比师傅也毫不逊色(例、王玉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四,备课组夯实基础。发挥备课组的基层作用,首先,督促新教师要熟悉教材。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达到第三个阶段需要很深的领悟力,但是只有达到这个状态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其次,备课组长安排教师说课,新教师也要说,在说课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再次,难点,重点 的讲解,其实有时候一节课就一个知识点比较棘手,那么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这个知识点的设计。这样在备课中扫除了新教师知识上的障碍。在课堂上发挥的更自如。

第五,理论研修的探索。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但是我觉得我们的视野还是很窄,通过这次学习和交流,我想会让我们开阔眼界。在理论研修方面能有新的拓展。

教师素养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篇7

实践证明,有时候这样做的效果会更好、更快。本人在绍兴县实验中学有连续工作12年的经历,亲身经历学校从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一跃成为全省“规范化办学”与“轻负担高质量”的先进典型,在全国也有较高的知名度。而我本人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层干部、业务副校长,现在又在别的学校担任了两年的校长。结合这么多年的管理经历,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学校在实现对教师思想领导的过程中,强化对教师的行政领导很重要,他可以直接影响对教师思想领导的速度、高度与深度, 从而影响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效果。归纳起来, 我认为强化学校或校长的行政领导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执行力的最有效手段

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对学校实施规范化办学的执行力,让他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试想,一名教师从踏上讲坛的第一天起,就养成了靠拼时间、拼作业量等教学违规来提高学生成绩的习惯,那他还有什么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可言。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强化“行政领导”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思想领导”还是需要的,因为它是基础、是前提。所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务必想方设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学校出台的一系列行为要求、规章制度,首先要让教师在思想上接受、认同,这样才会有理想的效果。但同时,也应该深刻认识到转变教师的思想理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要打破教师早已形成的思维定势,更不容易。这时候,学校除了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开导外,更要通过行政领导的强势推进,实现行为目标的达成;同时在行政推进的过程中,让教师慢慢消除原先的疑虑与担忧,理解、接受、认可学校行政领导的意图,从而反过来实现学校对教师的思想领导,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众所周知,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直有增无减。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源于学校、教师的各种教学违规,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违规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往往是“一阵风”吹过后,一切又恢复原样,恢复了“平静”。于是学生“减负”始终是“手中月,镜中花”,似乎成了一个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的谎言”。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绍兴县实验中学于2005年开始脱颖而出,成为全省实施“规范化办学”与“轻负优质”的先进典型,很快在全国也有了较高的知名度,靠的就是校长的理念、胆识、魄力与强有力的行政领导。

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与多种压力的包围、认识的偏差,大多数学校对教师各种教学现象违规确实已经见怪不怪,更多的时候愿意以“他也是为学生好、为学校好”加以包容。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即便学校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提出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学规范,教师也不会很快适应,思想上也难以接受,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与想法,行动上也会有抵触,说一套做一套。这时候,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推进,单靠学校领导的思想开导就很难有进一步的效果。这方面,绍兴县实验中学赵水荣校长确实有胆识,有魄力,也有策略:为强势推进规范化办学,他一方面重拳出击,对各种教学违规决不手软,强化对这方面的考核;另一方面,他也鼓励教师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弱化对教学质量的考核,承诺如果不成功,后果由校长一人承担,以此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事实的情况是,即便是这样,学校从规范教学的行政推进到教师的行为转变、思想转变还是经历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当然,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完成了既定目标,教师的思想、行为跟学校、家长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良性循环。总结成功的经验,显然如果没有当初强有力的行政推进,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强大推动力

通过行政推进手段,迫使教师遵守教学规范,一方面为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迫使教师动脑筋,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优质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遵守教学规范,就是要求教师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每个教学环节按照教学本身的规范要求来执行。其实,每个教学环节的规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很多学校从一开始并没有重视对教师这方面的要求,教师也没有从一开始便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最简单的准时上下课问题、准时放学问题,很多教师经常拖堂、延迟放学,不能准时给学生下课、放学,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坏习惯,想改都不容易。再如,现在教师普遍感觉非常困难的事,就是省教育厅规定的课时计划初二初三数学、科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每周科时都只有四课时,教师都认为不够,学校一般也会放一马,给教师增加或变相增加一课时,更有甚者增加两课时的也有,这也是导致全省初中学校长期不能很好执行课程计划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那么,这三门学科每周只有四课时一定不够吗?其实也不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动足脑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每周只有四课时也完全可行。绍兴县实验中学在2005年开始尝试,做了,成功了,靠的就是思想引导加行政手段的强势推进。现在,他们学校的教师普遍感觉自己的课堂高效了不少,平时备课也特别注重效率问题,注重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课时虽然比往常减少了,但教学效率提高了,结果教学质量不降反升,更是增强了教师的信心。

总结、反思这一过程,显然,如果没有学校强有力的行政推进,这样的提高根本不可能。对于教师,你只有斩断他的后路,破灭他的幻想,才会迫使他去动足脑筋,提高效率。或许,至今还有许多校长不相信,其实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最有效的办法。

促进教师专业思想提升,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途径

教师专业思想的提升主要应靠专业的思想开导与引领,让教师首先在思想上接受、认可,然后他才会比较自觉地按照你学校的要求去做。但问题是,教学跟一般的劳动过程不一样,它面对的是活生生而又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教师教学劳动成果的体现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而改变本身也需要有一个适应与不断调整的过程。教师本身又面临巨大的压力,很多时候他更习惯于用传统的手段、方法去教学,一方面他不愿、不敢去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他也感觉一直这样终归不行,希望改革,但又害怕失败而感觉负不了责任。

如此,便造成了教师长期以来矛盾的心理,想教学改革但又不敢轻易去尝试。虽然,学校也一再倡导或者明确要求教师遵守教学规范,提高效率,但只要没有动真格,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因为在教师的心里,学校在这方面也只不过是说说而已。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政领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行政领导不光强调教师明确要怎么做,更强调教师如果做不到就要承担怎样的后果。正是这种行政领导的强制性,迫使教师不但在行为上去改变,也不得不在思想的深层次上去改变。因为,毕竟没有哪个教师愿意为学生多付出劳动(至少在显性上)而反而被处理,弄得“名利双失”。

当然,学校的行政领导可以不光体现在教师对教学规范的遵守、执行上,还可体现在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方面面,只要它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我们都可以用强化行政领导的手段来推动。如,对于教师撰写论文一事,现在教师评中高级职称都需要有论文,不少教师感觉有难度,也出现了一些造假、抄袭的一些问题,再如有的学者、教师认为写论文与搞教学是两码事,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于是也有建议取消评职称必须有论文的这一要求。我认为是不妥的,教师写论文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对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很有好处,不但与评职称挂钩有必要,即便评上了职称了也要有这方面的要求。问题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这方面的功利性太强,为了评职称没有办法,只能写;一旦评上了,就很少有教师再自觉去写,因为写论文的确麻烦,需要动透脑筋。但搞教学就是要动透脑筋,怎么办?还是可以用行政领导来推动,规定每个教师每年必须发表一篇论文,否则就会受到处罚。人大多是有惰性的,有了这样的规定,教师基本上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写,去动脑筋。渐渐地他还会明白,学校实行这样的行政规定,其实也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考虑,从而从这个方面促进了教师专业思想的提升,实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议说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说课备课理论水平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一种新颖的教研活动。所谓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或领导,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所作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说课内容具体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等部分。通过说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例如,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学科专业水平、备课的质量、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改变了教师个人写教案或集体备课议教案之后即进入课堂授课的传统模式。教师在备课中,主要研究教学过程的设计,“教什么”和“怎样教”,也就是具体的操作过程。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说课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说课把教案提升到了理论层次。说课使备课环节由只重视操作变成了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理论研究,备课研究理论化就促使教师认真主动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学科课程标准。从备课到说课,是教师从个性活动到集体活动,从隐性思维到显性思维,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静态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动态的群体学术性讨论的过程,说课对于备课来说,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备课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与预测等一系列活动,都是隐性的思维活动,而说课是通过语言的媒介作用,将备课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使更多的人直接感知你的思维过程。

说课是对课堂教学方案的说明,上课是教学方案的实施。说课可为上课服务,说课说出了教学方案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使上课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而上课实践经验的积累,又为提高说课水平奠定了基础。教师说课时,面对的是自己的同行,而不是学生。这就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和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完善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科专业知识必须扎实和厚实,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所以说课也是提高课堂实际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把提前的构思方案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促使教师走向成功。

一般说课和评课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说课评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更是对教师社会价值的认可和肯定。为了说好课,说课者努力寻求教育理论的指导,更多地阅读教育类书刊,同时评课者也要钻研教育理论,使自己更好地进入评价状态。无论是同行,还是说评双方都能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效果,尤其说课者得到反馈,进而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营造了较好的学习和教研氛围。

说课使教师进入交流的状态,交流起着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和取长补短的作用。交流过程中,教同一学科的教师由于学识水平,知识结构及教学经验的差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会有差异,有了差异,才能互相启发和补充。教不同学科的教师,尽管学科不同,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程序有许多地方是相通和类似的,借鉴和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自己本学科的教学,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活力。

教师说课,必须根据教案写出说课稿,最后在领导和评价者面前进行演讲。绝大部分时间,教师说话的对象是学生,而说课面对的是同行和领导,再加上平时对教学缺乏理性思考,说课教师很可能会紧张害怕,产生语无伦次的现象。说课既不能背教案更不能念教案,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好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这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经常进行说课活动,在促使教师进行理性思考和更多地阅读教育教学书籍的基础上,撰写说课稿,再转变成口头表达,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最主要是增强了教师思考问题的深度、高度和广度。说课要求说出教学设计的原理、依据和意图,需要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对学情进行分析,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文化知识要拓展,相关的学科知识必须同时兼有,学科专业知识必须扎实和厚实。合格教师要有不断进修的意识和能力,需要终生学习。

上一篇:计量检定工作总结下一篇:以星期天为话题作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