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半年工作总结

2024-05-03

市人社局半年工作总结(共7篇)

市人社局半年工作总结 篇1

20**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强化人才服务,规范人事管理,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积极落实惠民举措”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要求,扎实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区下达的14项目标任务均按时序进度有序推进;市人社局下达的31项目标任务,除需统计的2个项目及1个由区政府协调落实的未完成外,其余28项目标任务均已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其中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单位数和市民新制发卡量2个目标已完成任务。

一、服务民生,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截止5月底完成新增城镇就业7123人,占全年目标51%,其中新增城镇单位就业4915人,占全年目标52%;实现再就业3107人,占全年目标56%;援助困难人员就业221人,占全年目标55.3%;转移农村劳动力2612人次,占全年目标52%,转移988人,占全年目标49%;培育自主创业者230人,占全年目标47.9%,带动就业2162人,占全年目标67.6%;家庭服务业从业人数455人,占全年目标46%;大学生创业人数90人,占全年目标48.6%,带动就业456人,占全年目标50.7%。一是积极开展援助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对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共确定各类困难人员35人需要援助,会同各镇街人社保障服务中心共同努力,目前已全部实现就业。继续做好企业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申报、审核工作,上半年共为7家单位14人次申报岗位补贴1.44万元,为7家单位14人次申报社会保险费补贴2.65万元。加强了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报、审核工作。上半年共审核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4924人次,共计539万元。二是健全城乡就业统筹体系,全面推进“春风行动”工作。定期不定期召开各种会议,及时传达讲解各项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结合具体工作如就业证年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检、持续到基层巡查指导等,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就业政策统一的意识。认真组织企业春季用工调查、民工返乡调查,及时设立民工就业服务窗口,在全区人流量较大的地段张贴《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公告》和宣传画等形式,引导他们正确求职就业。三是积极开展政策扶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规范小额担保贷款的申请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做到应贷尽贷。截止到5月底全区成功发放小额贷款28笔255万元。通过开展“XX区创业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表彰先进创业个人,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及时起草了《XX区关于实施青年大学生创业行动计划的意见》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四是积极筹集岗位,及时开展各类招聘会活动。积极做好企业用工调查,了解区内家企业用工的需求量及岗位。在此基础上,借助“春风行动”活动,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咨询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招聘会活动。全区共举办面向进城务工劳动者专场招聘会13场次、校园招聘3场、XX市综合招聘会2场,共有526家次用人单位进城招聘,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4436个次,参加招聘会人数为13308人次,共有6874名求职者报名应聘,初步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为3337人。为企业办理接收毕业生网上申报165人。五是扎实开展各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围绕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办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截止目前,全区已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站19家,鉴定工种70余个,形成了多层次、多工种、多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体系。完成再就业创业培训380人次,再就业技能培训871人次,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210人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10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指导1320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50人。5月份,联合区总工会、工商联等部门开展了餐厅服务员职业(工种)的区级职业技能竞赛。认真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举办了三期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班,590多人参加培训;组织职称计算机考试7场,有312人参加考试;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等级晋升和继续教育的各项组织工作。

二、围绕中心,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断提升全区人才竞争优势 尽快尽早做好人才引进各项工作。截止到5月20日,2013南京321人才引进计划第一批次在线申报工作落下帷幕。在线申报提交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86人,是去年同期申报数的245%(去年同期76人)。一是完善工作体系,加强区街两级人才工作队伍建设,传递工作责任。二是组织指导到位。在镇街园区开展“南京321人才引进计划”申报专题辅导6场次,组织了全区人才项目的资格评审和模拟技术评审工作,共邀请了16位专家对我区所有申报项目进行预评审,共收到专家意见反馈386份次,为最终申报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大引才力度。分别组织赴合肥、武汉组织高层次人才交流会活动,邀请了460多名高层次人才参会,68名人才当场签约。精心组织参加南京第六届留交会工作,洽谈人数达到105人,有落户意向数32个,当场签订入园协议9个,参与321创业大赛,组织了XX区高端人才峰会暨美南协会专家浦口行活动。四是做好“千人计划”、“321”人才的各项服务工作,建成服务兑现数据库,确保做到各项工作有据可查。五是做好其他各类人才项目申报工作。配合做好申报“省双创”、“科技创业家”等人才和项目计划。目前有5人申报省双创(创业类)计划,1人申报“科技创业家”,1家企业申报“创业博士集聚计划”,4人申报留学人员科研择优资助计划,4人申报金陵友谊奖。六是做好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筹建指导工作。邀请省市人社部门领导到顶山指导园区筹建工作,赴苏州高新区、吴江区学习考察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创新,着力规范人事管理,积极构建人事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公务员管理规范化建设。面对今年公务员考录工作的三大变化,即公安机关招录首次纳入区统一组织、区县鉴定公信承诺书并建立考生诚信档案、增加政审内容。及时应对,确保了全区34个职位(含参照管理)招录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考核工作的指导力度,按要求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考核工作。全区行政机关(含参照管理单位)参加考核人数1663人,其中:优秀246人。有序推进公务员调任、登记工作,目前有20人办理了公务员调任审批手续(2012年16人,2011年前4人)。扎实开展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工作,经初审全区共有20人符合晋升主任科员、14人符合晋升副主任科员。会同区编办、区环保局稳妥、有序推进了区环境监察大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目前已完成区环境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名册上报工作。二是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具体条件和操作程序,先后组织指导区电视台、土储中心、环境监测站等6家新成立的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方案的审核与报备工作。根据区编委对教育系统义务教育学校编制调整方案,完成38所学校岗位调整的审核、审批,调整新增岗位达360余个。完成了7个街道18名选聘村书记的岗位聘用填报与审核工作。完成镇街先进制造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与占比考核工作。先后指导区教育局、卫生局、信访局、文广局等多家事业单位的招聘工作。按要求完成区属事业单位年终考核和统计工作。对全区53个主管部门231家镇街事业单位实施了考核工作,考核人员总数8339人,被评为优秀的1195人。三是持续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工作。完成全区20**年和20**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清算审批工作(不含镇街事业单位);完成2013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度的审批工作,共审批51个主管部门计7812人,总额度1.58亿元。四是扎实抓好军转安置及维稳工作。全区共接收安置2012军转干部34名,其中:团职6名,营职(含技术9级)及以下军转干部28名。经报区政府同意,春节前为127名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发放地方性补贴22.9万元,人平150元/月。春节期间,对全区142名企业军转干部普遍进行了走访慰问,共发放慰问费28.4万元,为18名患大病的企业军转干部发放慰问费2.6万元,为13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发放慰问费0.65万元。及时掌握企业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思想动态。主动做好沟通解释工作,确保不发生去省市上访情况。

四、健全机制,提高劳动保障水平,努力营造区域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执法检查。充分发挥“两网化”功效,制定专项检查活动工作方案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强化二级网格管理,层层分解落实清欠工作目标责任制。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对重点欠薪单位联合执法,共检查用人单位251家,涉及职工3万人,其中农民工2.5万人;为1093名农民工追讨工资709.3万元。二是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检查。会同区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重点对区内正式挂牌的17户职业介绍、人力资源派遣机构28户具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自主用工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已取得职业介绍许可证的人力资源公司,建立职业介绍机构管理档案,严防职业介绍机构发生提供虚假就业信息,牟取不正当利益以及超出核准业务范围经营的行为发生。三是做好书面审查工作。书面审查单位1779户,新办劳动保障证176户。培育省级诚信示范单位1家。四是开展规范劳动用工和劳务派遣行为专项行动。调查劳务派遣公司9家,涉及劳动者150人,用工单位4家,涉及劳动者132人。五是认真开展职工举报投诉受理、执法巡查等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截止目前,共受理案件73件,立案73件,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548份,补缴社会保险41万元。六是加强执法业务指导,强化“一级网格”的监察调处能力。目前,镇街各中队调解简易案件126件,涉及劳动者204人,为劳动者追偿工资等各项费用131万元。七是加大仲裁调解力度。配合市局处室及区编办对仲裁实体化建设的调研工作。组织开展镇街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兼职仲裁员仲裁观摩庭活动。按照“三方驻会”制度要求,上半年组织合议庭3个。截至5月21日,共受理案件768件,立案率100%;结案464件,其中裁决结案45件,调解结案227件、撤诉10件,终结审查、终结审理等其他方式结案182件。结案率60.4%;调撤率51.07%;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占当地劳动争议案件50%以上。八是注重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成效。结合“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年审工作,发放“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81家。发放工资手册125份。组织开展2013年劳动工资政策执行情况调查工作。开展2013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已完成250家,完成全年目标55.5%。工伤认定171件,行政诉讼1件,开展劳动能力鉴定2期共计121人,帮助用人单位协调处理工伤案件6起。

五、着眼稳定,强化信访维稳实效,全力提升部门良好形象

今年以来,共接到各级部门转办、本部门受理的人民来信等信访件23件,已妥善处理解决18件。共接受“12345”工单840件次,综合办结率为97.5%,单位答复率为92.68%,综合满意率为88.25%。面对矛盾突出、信访高发的态势,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制度,拟定了《区人社局局领导接访工作制度》,制定了《局领导接访工作安排表》。建立信访工作台账,对接访后的登记、转交、办理、协调、督办、结案等流程进行规范。加大排查力度,积极化解隐患。通过一系列工作,有效地保证了维稳工作的成功。

积极有序地推进市民卡制发卡工作。截止5月20日,共办理市民卡24526张,占全年制发卡任务的123%。主动开展交换平台建设工作和局网站的服务管理和后续开发工作,通过提升信息技术功效,促进各种数据比对、上传准确率的提高,以此推动行政效能的提升。以党务公开试点工作为契机,强化综合保障,全面提升部门形象。以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档案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基层工作规范化建设。通过市、区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及月报进度的实施,确保工作目标任务有序推进。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着力提升工作实效。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和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加强对外宣传力度,着力提升人社部门的影响力。通过加强机关廉政建设,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想方设法提高大厅各窗口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下半年工作任务及措施

下半年,人社局将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创新理念,提升工作标杆,加强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全力推进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1、推进城乡统筹,全面促进就业增长。积极出台青年大学生创业政策,加强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把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进一步推动创业园建设工作,为不同层次的创业者提供场地和服务。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积极与区发改局等部门联系,做好南京重大项目投资就业评估工作。出台“XX区平台规范化管理办法”,指导镇街平台业务标准化、规范化。联合沿江街道,做好第三批新疆籍普通高校毕业生岗位实习工作。做好基层公益性岗位招用家庭困难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工作。运用辖区内用人单位空岗信息采集及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以提升创业能力培训层次提高创业成功率;以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和更多的企业订单、定向培训、稳定和促进就业;以全面技能提升壮大全区高技能鉴定人才队伍建设。

2、紧贴中心任务,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强化机构高效运转,加强对各责任单位的信息沟通、服务指导、通报督办,以强力的组织、高效的运作、非常的手段,紧盯时间节点要求,提高工作成效,冲刺人才工作目标。根据2013“南京321人才引进计划”申报评审的相关要求,做好全年申报人才的评审服务与选人才的政策兑现工作;同时,启动“南京高端人才团队”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认真落实高层次人才、专家政策,做好2012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双创”、“博士聚集”计划等级各类人才项目申报的后续服务工作。继续联合顶山街道、南京工业大学共同组织好“XX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意见”的调研报告。加快指导省级XX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加强与驻企业的联系,了解区重点企业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广泛宣传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企业使用本区籍毕业生,最大程度解决毕业生的就业。

3、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继续以打造人事管理规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政策法规为依据,积极履行工作职能,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一是按照公务员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工作要求和进度,及时做好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2012年军转干部定职及公务员登记、新招录公务员后续手续、2012年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的任职和公务员登记、公务员调任和参公单位上报工作。二是做好镇街事业单位2010、2011年绩效工资清算审批和2012年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套改和上报审批工作。三是做好2013军转干部接收安置工作。四是探讨研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程序和方法,拟制完善《XX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流程表》,进一步严格规范公开招聘的方法步骤和程序要求。五是适时启动乡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工作,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人员聘用的统一、规范。

4、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法效能”主题活动为龙头,重点做好我区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实名制管理情况实施联合执法检查、高温期间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专项执法检查、规范劳动用工和劳务派遣行为专项行动的执法检查及其它专项执法检查等工作。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的宣传工作。做好创建省级劳动保障监察示范网格的参评、培育和2013省级诚信示范单位的推荐和培育工作。加强对镇街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工作指导。及时调整区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组成单位和人员,重新明确办公室及负责人员。进一步推动和协助开展“春风要约行动”,探索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办法。积极做好“12345”回复及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服务群众。

市人社局半年工作总结 篇2

一、细化环节, 严谨操作

一是完善方案流程, 注重每个细节。 每次组织公开招聘, 都反复研讨, 制定较为完善的招聘方案和操作流程, 奠定了招聘考试成功的基础, 规范操作成为考试成功的关键。 组织实施中, 对参与考试各岗位工作的“八大员”, 先行培训, 对履行的岗位职责和注意事项都予以明确强调, 尤其是面试工作, 每个环节紧紧相扣, 需要把握好时间节点, 容不得任何差错;考场设置上, 根据考生人数、岗位专业, 结合考点情况, 认真谋划, 科学合理地进行考场设计, 如招教面试考生多, 在考场设置时, 设计的候考室、备考室、面试室、休息室, 方便掌控管理, 考生不走回头路, 同时不会出现相互干扰, 在考生用卷、考官用卷、备考用卷上, 协调命题方认真备注、分类密封, 确保整个考试环节做到“无遗漏、无缝隙”衔接。二是工作人员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笔试环节, 每个考场安排的监考人员都由1 男1 女组成, 并且其中1 名是中层以上干部担任, 作为该考场的直接责任人; 面试环节, 合理抽调各岗位工作人员, 履行岗位职责的“八大员”, 均要在考务会上, 与“一把手”签订、递交履职承诺书;命题严格保密, 分管领导与命题方签订严密的命题、考官保密协议, 实行单线联系, 并与 “一把手”递交履职承诺书。 三是考试细节, 体现人性化关怀。 面试10 分钟, 第9 分钟举牌提示考生还有最后1 分钟; 由于面试人数较多、时间较长, 为考生提供茶水、饮品等服务, 为长时间久坐的考官提供咖啡、茶等提神醒脑的饮品, 确保考官面试评分准确公正。

二、专业考官, 公正评分

为使面试考官们通过赛场准确识得千里马, 确保面试工作不受干扰, 全部抽调异地在专业学术领域有造诣的专家或老师, 并具有考官资质和多年考官经验, 组建的考官与面试 (试讲) 专业保持一致, 保证评分公平合理, 能从考生面试答题或试讲中准确考察出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可塑性, 确保使千里马脱颖而出。 同时, 根据招聘对象不同, 力求设计精准、科学的评分标准, 从多方面对考生进行考察, 不但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 而且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不但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还要考察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不但要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要考察考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等等。 同时又要体现人性化, 每次面试之前考官培训, 都要求考官态度要温和、诚挚, 创造一种轻松和谐自然的氛围, 消除应试者的紧张情绪。正是因为选调的考官专业性和责任心, 通过公开招聘使一批德才兼备的考生能脱颖而出。

三、专业命题, 考察全面

要想在10 分钟的时间内, 通过面试考察到每个考生的整体素质, 高水平的专业考题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在与命题方沟通时, 要求命题方做到:所命试题要能考出考生的素质和能力, 要有代表性。 比如, 招教试讲命题, 要求考生用10分钟的时间, 把平时1 个课时的内容进行试讲。 这就要求考生要在10 分钟内把1 个课时的内容分出层次、讲出重点, 有导语、有内容、有总结、有安排, 既考察知识储备, 又考察专业素养。

市人社局半年工作总结 篇3

一是创新思路,换位思考,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对每起矛盾纠纷案件进行换位思考,仔细揣摩当事人心理,因案施策,摸索出一套“聽、问、说、教、谈、结”的六字工作法,提高了案件调解成功率。

二是定期排查,注重调解,建立长效联动机制。每月10日、20日、30日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提前介入,提前预防,及时化解。同时利用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该局的有利条件,把矛盾纠纷案件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结合处理,对于属于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尚在受理期限的,主动引导当事人走仲裁处理的路子,以法律方式解决信访案件。实行调解前置,重视案前调解,尽量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或和解,从根本上化解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

人社局半年工作总结 篇4

人社局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省厅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保障民生、服务人才,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任务的%;征收生育保险费1786万元,占任务的%。征收失业保险费万元,占全年任务的%。三是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两提高一统筹”的医疗保险待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5万元提高到15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5万元提高到9万元。提高了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从8月1日起乡镇卫生院和其他一级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原80%提高到90%;二级医院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原70%提高到80%;三级医院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原55%提高到70%;转市外医院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报销比例由原40%提高到50%。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补充医疗保险最高赔付限额,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及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年补偿报销限额均由原20万元调整为40万元。四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我市旌阳区、什邡市先后实施新农保试点,上半年,完成符合条件人员登记参保万人,其中缴费人员万人,分别占任务数的%和%。五是提高统筹层次工作取得新进展。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等五大保险市级统筹。其中,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实行了统收统支的市级统筹;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调剂金制度。六是

二、上半年着重抓了三项工作

社保基金欠费清理工作成效显着。今年上半年,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为契机,全市集中力量对4599户参保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和拉网式执法检查。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媒体开辟专栏、举办广场宣传咨询活动、送法进企业等形式扎实开展《社会保险法》宣传工作,使社会保险法家喻户晓;二是加大催欠力量。对所有参保欠费企业下达《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补缴齐欠费。对确有困难的企业,逐一签订《缓交协议》。对无法取得联系的欠费企业,通过德阳日报发布限期缴费公告。三是对未在规定期限内缴纳欠费,同时又未签订《缓交协议》的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理。四是积极配

合有关部门,对全市参保企业开展“守合同、重信用”评比。通过多种措施,促使我市企业为劳动者补缴社会保险费亿元。

市人社局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篇5

一、2015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XX市人社局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深入推进重点工作,全市人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获人社部、国家工商总局表彰,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软件联网应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等分别在国家和省有关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一)突出提升质量,城乡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有效开展。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市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工作方案》,并完善了创业配套文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创业扶持引导资金1000万元,市级创业担保贷款专项基金增加到100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811万元。打造新型众创空间,新增省级创业示范基地4家,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学院,举办培训班4期;已建成“创业咖啡”馆6家,累计举办20期主题活动,3000余人参与,“创业咖啡馆群”的创业聚集效应已经显现。开展“十大最美创业者”评选等系列活动,培训创业者11904人,创业团队入围“中国创翼”大赛初赛数量居苏北之首,在报纸、电视开辟了专题专栏,大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市本级荣获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称号,灌云、灌南荣获省级创业型城市称号。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5%。重点群体就业平稳推进。开展大学生创业政策宣传月和就业促进月活动,开展就业创业指导等活动30余场,组织1149人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新拓展公益性岗位2015个,零就业、零转移家庭实现动态清零。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完成各级各类培训25.78万人次,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2.3万人,市实训基地新建成电子商务和生物制药两个实训项目。

(二)突出便民惠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扩面征缴深入推进。与地税、工商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与地税、财政部门定期召开社保清欠联席会,不断加大征缴、清欠、稽核力度,市区五险费征缴增长率12.35%。社保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XX市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调整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代拟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1连调和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四连调工作,启动实施职工大病保险制度,累计发行社保卡235万张。基金监管有效加强。全面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特别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医疗费用高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扼制。

(三)突出服务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才引进有序开展。举办春季、夏季人才交流大会,组织赴外招聘及“双创英才聚港城”活动,共接收各类人才11170人,引进长期外国专家53人,新增留学回国人员45名。与以色列matat组织达成“2015年人才合作规划”,邀请近40名以色列、德国和法国高级医学专家来连指导,引进规模和层次创历史新高。举办“百名专家服务沿海开发进百企”对接活动,63名省内外专家对接60余家企业。人才培育和载体扎实推进。实施港口口岸人才发展工程,在西安交大举办3期150余人参加的“一带一路”专题研修班。新增2名国贴专家、8名省突贡专家,1名外国专家获评省政府“江苏友谊奖”,评选产生市政府特贴专家14名,启动全市首批杰出人才奖评选工作。举办省级高研班1期,新增专技人才2.4万人、高技能人才9200人。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新增市级留创园1家。组建东中西人才区域合作联盟,促成市政府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签订了科技与人才合作协议。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出台《XX市杰出人才奖实施办法》、《XX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XX市“海燕计划”实施办法》,建成首批288套人才公寓。

(四)突出激发活力,人事管理工作稳步提升。公务员管理稳中有进。加强公务员管理,公开招录公务员289人,完成市直22家新批参公单位人员登记工作,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参与公车改革,抓好公务员网络与信息安全技能竞赛,在省决赛中我市获一等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得到加强。举办一期全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骨干培训班,规范岗位及聘用合同管理,推进招聘政策向基层倾斜、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全年招聘工作人员1457名。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更加规范。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工作,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标准调整工作。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和奖金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军转工作和人事考试稳步推进。完成2015军转干部安置任务,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服务。安全有序组织考试35项,5万余人次参加考试。

(五)突出维护权益,和谐劳动关系运行平稳。劳动关系基础得到巩固。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暂行办法》并召开推进会,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评审认证,进一步促进和谐创建工作长效发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8%以上,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劳动监察持续推进。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及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多个专项行动,其中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获人社部、工商总局表彰。出台《劳动保障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一体化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平台运行水平,举报投诉动态录入率100%,案件按期运行率100%。调解仲裁和农民工工作有序开展。健全“裁审对接”、“裁调衔接”等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立案受理案件结案率达98.2%,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占当地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56.8%,调解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发言。新建成省级示范农民工服务中心2家,开展一期以“走进农民工、服务农民工”为主题的“12333全国咨询日”活动。

市人社局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篇6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高标定位,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序时目标任务,有的指标已完成全年任务。

一、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人才队伍建设

快速推进。积极贯彻“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企业聚才”、“智力汇聚”等重大人才工程,先后组织54家用人单位赴**等地招聘,共引进本科以上各类人才3000多名,其中博士10名,硕士65名。引进“千人计划”专家6名,75名科技领军人才,3人入选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完成全年任务)。成功举办二次“海外高层次人才海门行”活动,先后组织40多位海外人才来海对接,其中2个项目与临江新区达成落户意向。积极组织申报2013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其中**集团的**同志成功入选。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获批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已打造10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训5500人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0000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436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427人(都完成全年任务)。

(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完成2013年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工作,考务工作外包方式更具公正、公平性,赢得社会广泛好评。完成全市政府部门1300多名公务员信息库更新上报工作。完成全市事业单位首次设岗的岗位聘用和验收认定工作。做好行政机关2012年终一次性奖金和事业单位2012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工作,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晋升审核工作。高质量做好职称申报、审核、评定和专技人才继续教育工作,新增专业技术人员3340多人(完成全年任务),完成专技人才培训7420多人。军转干部工作稳妥有序,采用积分选岗办法安置20名军转干部和4名随调家属,企业军转干部队伍总体比较稳定。

(三)充分就业形势保持良好态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9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800多人,城镇失业登记率2.8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落实创业提升计划,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530万元,带动685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创业1200人,创业带动就业4500多人。各项数据都超额完成序时任务数。

(四)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万人(基本完成全年任务);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参保人数达到20.91万人,其中职工医保17.61万人,居民医保3.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万人,参保率已达97%(完成全年任务);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4万人(基本完成全年任务)。目前,城镇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5%,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养老保险参保率名列全省前茅,医疗保险率先实现南通市级统筹,并轨联网运行。投入140余万元新建的市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已完工,预计年底对外开放。

(五)执法维权力度进一步加强。通过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执法检查”、“劳动用工书面审查”、“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专项执法检查,共审查用人单位3000户,书面审查率100%(超额完成全年考核指标);主动监查用人单位847户,人均主动监察用人单位65户(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一级网格12个,二级网格总数297个,网格联通率100%;本期数据库内用人单位数3000户,新增或更新信息的用人单位3000户,入库用人单位信息采集率为100%;受理举报投诉案件461起,联动平台举报投诉录入率100%;调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50起,调处成功率100%。受理仲裁调解案件840多件,已处理完成825件,结案率98%。受理工伤申请2100件,作出工伤认定2040件。12333咨询服务中心共处理任务单1万多件,接通率96.4%,及时答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完成全年考核数)。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保、集聚高端人才、规范人事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服务转型升级,为推进海门“两个率先”作出贡献。

(一)突出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就业富民工程”。一是以“创业型城市”创建推动创业就业。积极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大力实施“万人创业计划”,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

业环境、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全年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充分就业村创建达到97%以上,实现创业培训500人,培育规范创业孵化基地10个以上,实现新增1500人创业带动就业7500人。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调节就

业。积极推动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健全各类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发布,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素质稳定就业。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全年打造10家以上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职业技能培训3500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0000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000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500人。四是关注重点群体实行援助就业。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新生代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统筹推进城乡就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服务活动,大力开发后期服务、保洁保绿等公益岗位,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4000人,帮扶500名以上困难人员就业。

(二)突出扩面提标,实施“社保惠民工程”。一是全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贯彻《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稳慎推进依法征缴工作,狠抓参保率和续保率。着力推进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妥善解决进镇农民的社保问题,研究出台非正规就业人员参加社保和医保的办法,确保主要险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二是努力提升社会保险参保待遇。根据上级政策,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完善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运行机制,做好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医疗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网上全国转移等工作,全面推行职工和城镇居民大病补充保险制度,进一步提升参保人员待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出台中心镇进镇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切实提高进镇农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三是着力提高社保经办服务效能。积极探索“数字社保”,实行养老、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网上申报,将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社保信息等柜面经办业务逐步实现信息化,为参保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保服务。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四个不出村”,努力打造“十五分钟社会保障服务圈”。做好全市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做好我市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社会化服务工作。

(三)突出高端引领,实施“人才集聚工程”。一是不断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深入实施“东洲英才计划”,全力推进人才交流合作。积极组织“百企董事长高校行”、“高层次人才海门行”等活动,力争省“双创计划”、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 创业类申报数不少于5个;通过建立高校人才联系点、举办高校人才招聘会等形式,力争全年引进3000名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名、省“双创”人才2-3名,科技领军人才50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100名,为实现“510转型升级工程”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大力加强人才服务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产业+人才”集聚区建设,依托各类特色产业园、工业园、物流园、科技创业园,集聚高端人才。全年力争建成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1个,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引用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5个,引智成果示范基地1个,在大中城市新建海门人才服务工作站2-3个。三是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做好《**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宣传工作,出台《**市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办法》。整合现有人才服务资源,鼓励、指导各区街、镇乡加强“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建设。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着力推动1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开工建设。

(四)突出制度规范,实施“人事创新工程”。一是不断完善人事招录外包办法。做好2014年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继续实行命题、面试异地外包制,全力营造公正、公平环境,切实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加强中层干部任免管理,强化中层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组织开展中层干部任前培训。二是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细则。做好新成立事业单位、编制变动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切实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适时完成事业单位参公申报管理。三是进一步优化工资激励制度。全面推行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对绩效工资分配情况进行抽查,指导督促事业单位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激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建立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劳动工资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制度,继续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扩面提质,指导企业将工资增长重点向一线职工倾斜。四是进一步提升职称评审服务效能。大力提高职称主动服务企业能力,组织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职称评审,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申报、收费和证书管理工作。五是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工作。按照“双向选择、特岗竞聘、积分选岗”的办法,做好军转干部接受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扎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市人社局半年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小额担保贷款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在创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困难, 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经担保机构承诺担保, 通过银行发放的一种政策性贷款, 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一项重要扶持政策。我市自2003年启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以来, 全市累计发放贷款39616.5万元, 扶持9351人成功创业, 直接带动34639人就业再就业。今年截止到11月末, 全市共发放贷款11130万元;完成计划的278%, 带动6660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其中:为866名妇女发放贷款7212万元, 占发放总额度的65%;为730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贷款3766万元, 占发放总额度的34%;为283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贷款1432万元, 占发放总额度的13%;为11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贷款688万元;为81名农民工发放贷款406万元;为59名残疾人发放贷款308万元。小额担保贷款的实施, 让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创业梦想, 达到了致富目标, 推进了社会的和谐。

二、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扎实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统一思想认识, 明确目标责任, 把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一项重要措施, 并纳入促进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加强协调配合, 明确职责分工, 及时解决各方面问题。各县 (市、区) 人社部门都成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 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二) 广泛宣传引导, 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通过宣传栏、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宣传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条件、程序;二是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 掌握本辖区符合发放小额贷款对象的情况, 上门讲解小额担保贷款作用和申请办法;三是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街道社区设点咨询, 发放宣传材料, 解答疑点难点;几年来, 我市共发放宣传材料20多万份, 开展各种宣传活动160多场次, 在电视、广播开设宣传专栏40多次、宣传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创业者带头创业100多人次。

(三) 完善政策措施, 拓展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就业空间

在梳理相关政策的基础上, 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白城市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及贷款考察、评估、审批、放贷管理制度和运行程序, 形成了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支撑体系, 为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 开展全程服务, 有效推进创业者成功创业

一是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建立担保贷款“一站式”服务, 担保中心、经办银行联合办公, 建立审批、担保、贷款“绿色通道”, 加快了贷款发放进度。二是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各级创业服务机构为创业人员创业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街道 (乡镇)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设立服务窗口, 帮助创业人员办理小额贷款、工商和税务登记等手续。三是开展多元创业培训。从白城实际出发, 组织开展了各类创业培训。

三、存在问题

一是创业者能力弱, 对贷款政策不了解

调查发现, 我市创业者受教育程度较低, 大多数人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 劳动技能简单, 创业项目缺乏可行性与说服力。缺乏资金积累和有效资产, 自我筹资能力不足, 很难满足贷款条件。另外, 很多人对小额担保贷款的性质认识模糊, 对贷款政策不了解。少数人甚至什么条件都不具备就提出贷款申请, 把小额担保贷款理解成了政府的“扶贫款”。

二是地方配套投入少, 担保基金不足

据统计, 目前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需求量较大。按规定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 需要地方财政提供配套资金给予担保。但由于地方财政相对困难, 每年注入的担保基金十分有限, 又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造成贷款规模无法扩大。比如2013年, 全市只有洮北区注入担保基金90万元、大安市注入担保基金150万元, 其他地方“零”投入。据保守估计, 每年全市约有600人因担保基金不足无法申请到贷款。

三是社会信用环境差, 担保风险大

借款人信用不佳影响了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调查当中发现, 一部分借款人诚信观念淡薄, 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守成意识浓厚, 轻创业重守业, 小富即安、浅尝则止, 这种思想氛围导致全社会创业不足, 从而也就缺乏对以支持创业为目的的小额担保贷款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 加大扶持力度。今后要在认真调查和全面考察评估的基础上, 突出以拉动经济、地方民营工业、特色劳务企业和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放贷重点, 为社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拉动社会资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协调联动。建立和完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召集人社、财政、经办银行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 通报小额担保贷款落实情况和进展情况, 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注重发挥工、团、妇等相关部门的作用, 整合创业培训资源和资金。形成举全市之力抓创业、抓就业、促发展的理念, 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动、资金支撑、促进创业、扩大就业、稳定就业的联动机制。

三是加大奖励力度, 扩宽贷款渠道。政府要针对放贷银行出台激励政策, 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性, 实现多家金融机构共同支持的格局。

四是加强服务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好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 共同研究探索可行的办法举措, 切实做好资金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 简化程序, 加快发放进度, 延长贷款期限。同时, 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创业者负担。

上一篇:安全工作方针和目标的措施下一篇:云灌实验小学书法教育检查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