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024-04-20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共11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1

许 071114 数学与应用数学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在给定的时空里,运用一定传授理论、技能、手段和方法,对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一定内容的讲授、谈话、辅导答疑操作示范训练技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里,课堂教学是当今我国主要得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得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有其丰富的内容和真正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实践进一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研究、探索教材,领悟新课程标准,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受到公众的广泛注意。数字化的社会呼唤着优质的数学教育,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产生,学生为主体的局面逐步形成,教师角色得到新的定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获得新的理解,“创新”思想将溶入教师的血液之中。怎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成为一名负责人的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老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首先必须是科学的,否则就会误人子弟。传授知识的科学性必须体现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组合图形”时,可让学生自制七巧板等学具,课上用来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抓住求“面积和”、“面积差”展开教学。

2、联系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有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最常用得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例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得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得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得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得运用,都是为一定得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受到良好得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适合的,因此,提高教学方法就是要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基础知识水平应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把趣味归还到学习中,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味数学的乐趣,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并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材料(实物材料、文字材料),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将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扩展;而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师的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自主参与研讨,体现讨论有中心,探究有重点,参与意识强,发散程度高,使学生认识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另外创设情景,提供事实、激发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对事物进行有序地定性研究,发现特征和规律,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能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也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在学生的奇思妙想中产生的,只有有了问题,才会积极地去探索,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从而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标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乐于提问,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问题,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寻求数学的乐趣。

其次,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及应用性。教学大纲中指出,“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它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能结合课题内容,注意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引出问题或者从具体数学事例的考察中提出问题,或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作用。如果善于观察,我们能找出很多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引人课堂。我们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步概括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再回到实践中去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命题的能力。

再次,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发挥计算机技术的最大作用,更进一步挖掘数学的趣味性。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得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深讲、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计算机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的恰到好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计算机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数学课堂气氛充分的调动起来!

最后,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师提高教学方法的动力。在教学工作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教师具有责任心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应该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人类任何社会活动总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朝着某个方向进行,同样课堂教学活动也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急学生之急,想学生之想,依据学生得认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制定贴切学生,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要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得。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内容简短地提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也应该通过观察反馈来改进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教学手段与发展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关系,如果因用某种教学手段,取代了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则不可取。相反,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而运用必要的教学手段,便应充分地运用。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做为教师应该有责任努力做好自己,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的,并且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将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抓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课堂教学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时间,学习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2

1 认真研究学情及教材教法, 构建、构思高效的课堂

(1) 精心设计课堂的引导。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预设学生讨论与思考问题可能出现结果, 设想如何给予引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生成新知, 通过点拨开拓学生思维, 通过引导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所谓“善教者, 善导”。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引导呢?第一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引导, 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比如:初中数学讲平方差公式时, 老师可用这样的故事导入新课, “从前, 有个地主将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杨老汉耕种, 第二年, 他对杨老汉说:“将你种的地横向减10米, 纵向加10米, 继续租给你, 租金不变, 你不吃亏, 你看如何?”杨老汉一听, 觉得自己不吃亏, 就答应了。结果, 回去后大家都说杨老汉吃亏了, 杨老汉很吃惊, 请问杨老汉吃亏了吗?”这样的引导会一下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第二,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疑问时, 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就能开启学生的心扉, 缩短学生的实际与所学知识的差距, 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激发潜能。第三, 在学生出现失误时, 抓住时机把控局面, 适时进行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或出现某种思想是经常有的事情, 作为老师不能忽视或批评学生, 应该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效应。第四在学生求知过程中获得成功时引导, 反馈结果, 分享学习的快乐。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及时给予适度的指导和建议, 尽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那怕是微小成功的愉悦, 增强学习的动力。

(2) 重视课堂教学的探究。高效的探究, 对于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 它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设计有效的探究应该做到:第一、要科学地设计要探究的问题, 不能盲目。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 从易到难, 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当然这也需要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索, 可根据前后知识的关系、比较、类比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更要有利于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发展, 这就需要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第二、设计好问题后还要恰当地提出探究的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文字、表格、图片、录像、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 提出探究的问题。第三、对于提出的探究的问题要形式多样化地进行解决, 如:分组讨论、辩论等形式。然后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有效地达到目标。

2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使听、想、做、索有机结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只靠“听”是不能高效的提高的, 而主要是要靠“做”才能实现, 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 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动口、动手、又动脑, 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 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 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特别注意学生能提出的问题, 不要由教师提出;凡学生能解出的例题, 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 教师也做听众。课堂要一改教师的“满堂灌”形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主动参与、耐心辅助, 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索,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3 教学中要极力地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首先, 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中去, 老师的神情、微笑、亲善的一个动作, 对学生都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多用赞赏、鼓励、肯定的方式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能体味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 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其次, 教师要投入丰富“情感”。这是一种“养分”, 在这样的土壤里, 学生求知欲望的“种子”一定会最大限度地生长。所以教师的爱是宽松课堂气氛的“培养基”,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是良师益友。

4 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突出学科的实际应用性

现行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 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科的应用性。比如在数学新教材就有“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 教师一定要对这些栏目认真思考, 想法设法辅以现实生活的血肉,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实用性。这样,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5 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提高课堂效率, 让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学生会学, 才能更好地去学, 学习才会变得更加主动, 这样再加上老师对高效课堂的创设, 学生就能积极参与, 师生共创高效课堂才会实现, 并具有可持续性。因此,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有意识地发展学生自学的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常青树”, 作为教师这应该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我们只有不断地结合实际、不懈地努力、积极地探索, 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摘要:目前,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模式。学生要在某个学习阶段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各科知识, 老师要在一天有限的一节课授予学生知识, 并且要达到一定的效果, 除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及辅导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一定要共同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么,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 如何让我们的教学课堂活起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中学教育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3

关键词:教学效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环节,备课的情况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往往课前准备得越充分,越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备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学生。

1.备教材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主要内容、知识基础和地位作用,把握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然后精读教材,把握教材的“二度三点”。“二度”是指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三点”是指本节课重点、难点、关键点。从而确定每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以便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备学生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年龄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们既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又要承认个性差异,做好分层教学的准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我们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遵循发展性原则,相信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用更精练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目标要求等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重点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1.优化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这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对于一节好课来说目标越具体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这样利于学生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接受、消化和理解。当然也要有长远目标,这既考查了教师教的水平,又看出了学生学的能力,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复习引入、新课讲授、例题讲解、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五个阶段。优化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要打破程序化,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现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关

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引课要新颖、提问难易要适中、例题要典型、习题要有精炼有梯度、总结要全面精

准等。

3.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有效地增大课容量,减轻工作量,还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在教学中,教师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对于新授课,我们常采用讲授法和探究法;在几何教学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在物理和化学的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实验法;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发展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一堂课上,有时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效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有了充分的备课,优化的教学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课堂教学重在准备,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打有准备的仗,所以备课要认真,要深入,努力做到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课堂教学形式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每一天、每一课都学有所获,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4

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会说“赢在课堂”这句话,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学生获得发展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实效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即获得了“三维”教学目标,也就在课堂中获得了实效。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不断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近年来,教师们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不同层次的学习,教师队伍的学历整体有了很大提高,就连我们的村校教师大都是专科以上学历,有的是本科及以上,但有学历不一定有文化素养。所谓文化素养是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总和。从本质上说,这三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拥有一定文化知识并加以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教师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文化素养应该包括广博的文学知识和文学素养;能驾驭本学科教学的学科文化素养;体现自身教育态度和理念的教育文化素养三个领域。所以,作为教师要多读书,博览群书,知古通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只有书读多了,教师掌握的知识就丰富了,在课堂上才能滔滔不绝,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地用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课堂才能生动活泼,学生才可能学有所获,否则,将会导致课堂的僵化,不受学生欢迎。

二、教师素质的提升

教师素质的提升关键是角色问题。只有加强学习把教师从教师型转化为学习型,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素质。这还不够,同时国家还应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就拿东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教师每教十年书,政府就要安排教师去进修一次,进修完成后,要重新进行教师资格的考试,只有考试合格取得教师资格,才能重新走上讲台。当然自学也很重要。只要你想学随时都可以的,如,在家关心教育的新闻,了解教育的新动向、新理念;在校坚持写课后反思;利用寒暑假看看教育的书籍,撰写心得、论文等。总之,只要你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坚持学习,就会有提升。

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是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目的的。小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它体现了教师群体和一所学校的人文素养。从课前准备到上课听、说、读、写,再到操作活动,学生的举止言行,一笑一颦都应具有规范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有健康的生活,才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如:一名学生书写不规范,教师不去矫正,或者教师自己书写“龙飞凤舞”,学生去模仿,久而久之,字迹一片狼藉。因此言传身教的传统教育方法,依然是教育学生的法宝,“正人先正已”,教师只有传授正确书写方法,从自身“严格”入手,学生书写的良好习惯,也就会“水到渠成”。如果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做小动作或者窃窃私语或者坐的东倒西歪。有着这样不良的行为学习习惯的学生,那怎么能够提高课堂效果呢?因此,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土壤,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长的营养液。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

1、备课

任何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课前认真细致的备课,而备课的充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上课的自信程度,讲课效果,学生听课的效果,所以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1)细致全面。我们上课面对的是学生,而学生是各种程度参差不齐的,你无法预料到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细致入微的备好每一堂课,细致到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举个例子,我们语文课学生提出问题最多的是讲评卷子的课,特别是学生有错误的地方和得半勾的地方,最主要的是一题有多个答案的题。要尽可能的多准备几个答案,并且逐一排查,甚至学生可能在哪个答案上提出问题,都要一一想到。所以学生有时非常惊讶,为什么老师看到学生一皱眉头,甚至没等他们举手,马上就能说出他们要问什么和为什么他们会问,他们是怎么想的,而老师甚至能一语中地,很少有废话。当然做到这一点也是需要长期经验积累,同时也反映出,你备课的时候是否也细致到这种程度,是否备课的时候备学生了,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千万不能忘记我们要带好子弹上战场。

这一点就如同我们老师所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准备长流水,所以你一定要把你的水备好,并把每一堂课的知识备全备细。

(2)重点突出。是不是细致全面的准备上课就一定会很充分,学生就会相当满意了呢?我觉得并非如此,我们必须在全面细致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课进行精细加工:做到哪些知识是自己要储备的,哪些是要讲给学生听的;讲给学生的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哪些是学困生需要掌握的;哪些是中间生需要掌握的;哪些是优等生需要掌握的;都应该有分门别类的要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一些学生说:我们的老师很负责,上课讲的可多了,但是就是不知道哪些是重点,该记住哪一个。这就需要我们提取精华,突出重点,让学生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时有些年轻老师会说:老教师可以,他们明确的知道考题之中哪些是重点考察的,可是我们哪里知道,而且我们生怕讲少了。这一点很好解决,第一,你应该大量做题,这样不但能够应付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你会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考题考点,而这就是你应该对学生重点讲解的。第二,应该多向老教师求教,避免走弯路,讲过多没有必要的东西。

(3)语言精练。在课前准备好精练的上课语言,力求一语中地,切中要害。为了能够真正做到在课堂上使用最精练的语言,最有效的方法,做到干净利落的解决问题,那就需要在备课时,就要针对于一些尤其是重点的问题,棘手的问题要备出精练的讲解语言,课前就想好从哪里找到突破口,切入点,如何能做到一步到位,不说废话,学生们还能心服口服。首先你可以在课前把这个问题先讲给你的同行听,或者讲给老教师听,他们一定会在字里行间找出你说话的毛病,你讲不到位的地方,集体的智慧会让你将困难的问题容易化。

2、上课

(1)正视自己。不管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还是有多年经验的老教师,无论何时,你站在学生面前,都要充满自信,敢于迎视面对你的几十双眼睛,要让他们从你自信的目光中读出,你有充分的准备和无穷的力量,勇于面对他们所提出的任何问题和给予你的任何挑战。坚实的自信心会让你上课时铿锵有力,毫不畏惧的目光会让你在学生面前信服指数激增,所以无论上任何一堂课,无论面对什么类型的学生,坚定的信心,自信而执着的目光会让你更加具有人格魅力。

(2)真情投入。我们现在经常会见到年轻老师的教学及班级管理,满意率都比老教师高,他们取胜的筹码决不是靠知识和经验,而是依靠对学生的真情投入,年龄上较小的差异使他们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他们课后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们朋友般的接触,把自己的业余时间无偿的给学生答疑,解决问题,这一点大大弥补了他们知识经验的不足,学生们在心底里接受了年轻老师,而这一点是我们用知识和经验无法做到的,因为你高高在上,因为你距学生于千里之外,所以如果我们这些有经验的老师能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你会惊喜的发现你的加入让学生们是那么的开心。

所以只要老师真情投入,无私付出,学生们就会在情感上接受这位老师,即便是课讲的还不是很精彩,但是学生们因为喜欢了老师而喜欢上了他讲的课。

(3)准确明了。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更不用说是小学生。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抓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段,利用诙谐幽默简洁明了的语言,抓住一颗颗年轻跳跃的心。这时在准确的讲授知识,尤其是对一些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要将语速放慢,语调加重,字斟句酌,上课的时候尽量不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可能是吧,差不多,当然要想做到准确规范,课前备课非常重要,但是一旦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决不能信口开河,尤其是年轻老师还不具备知识讲解的全面性,拿不准的不讲或绕过去,等到下节课准备充分了再准确到位的讲解给学生,如果总是用含混不清的语言,学生们决不可能信服你“金碑银碑不如学生的口碑”,学生们的评价会影响你以后的教学生涯。

3、课后反思

上完课下来要认真思考得失,哪些地方是成功的,要仔细的进行回味总结。哪些地方学生听得清楚明白,当时采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样的语言,以便以后应用。那么在上课过程中的不足,一定要想办法在下一堂课中更充分更准确地讲解出来,决不能使同样的失误再次上演。我认为一位总是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创新的老师他才会不断的进步,他会使自己的课越来越精彩。

五、多媒体的恰当运用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欢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变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为他们实现信息重组、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恰当,要有“度”,否则将达不到目标,收不到效果。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篇5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队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旨在教学的实践中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效率

提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再次,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现象,这正是数学的魅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设计出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教学程序,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都会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首先讲了一个“猴妈妈分饼”的故事,一天猴妈妈做了3张饼分给小猴子吃,猴妈妈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给了猴子1,猴子2说“妈妈,妈妈我要二块”猴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把其中的二块给了猴子2。猴子3看看了看说:“妈妈,妈妈我要更多我要4块。”猴妈妈想了想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8份,将其中的4块给了猴子3。这下猴子3可高兴啦笑着说:“我的多我的最多,你们都不如我的多···”这时候猴妈妈也笑了。同学们你认为谁是聪明的一笑?猴妈妈这样做公平不公平?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小猴子分的一样多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掌握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就容易多了,从而让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问设疑,不断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向学生提出“乘以和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这里的数,可以是些什么数?这样帮助学生消除思维定势,让学生讨论发表各自意见,最后理解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再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在揭示完S=πR×R公式后,在下课前,我向提出“已知圆的半径可以求出圆的面积,那么已知圆的周长可不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呢?”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埋伏,进一步让学生在课后探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让学生自己拼一拼、摆一摆。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一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分数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者间的联系和不同点,以及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学习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

以上三个方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方面不足,应多向各位教师请教。今后,应在教学工作中戒骄戒躁,在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提高。

地址:鱼台县清河镇蔡王小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6

一、阅读教学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 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 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 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 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

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解读与认读这两个◎环节。高宝

认读, 表面上看虽然简单, 但是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 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将疑惑归结到一个中心上, 然后顺利地逐步提高, 并加以解决。解读, 是学习的重点, 必须要准确把握学习文章的方式方法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如同写文章一样, 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 这个思路应该是由整体到局部, 再由局部到整体。所以, 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 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 由认读到鉴赏, 甚至到评价与创新, 应体现出层次性。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 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 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 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 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

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 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通过这样的层次化教学设计能够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之专心投入, 深入思考, 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才能够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 并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进而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学法指导一般有:紧扣教材特点, 指导学法;注重学习过程, 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 展示学法;举一反三, 迁移学法;开拓联想, 适时点拨。

教学中合理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一环, 必须加强。学贵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问题, 能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地参与。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 课堂上急于找到自己读书时碰到疑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他们的参与能力。如《藤野先生》这一课,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问题: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清国留

学生的丑态与鲁迅有什么关系?……问题提出后,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共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对那些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 由教师再进行启发。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如动, 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何三达能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提“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经常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非常投入, 而且是自觉投入其高中, 其乐融融, 关键点就是学生找到了使自己快语乐趣, 的只目有标。让那学么生对学于有阅所读趣, 教才学能来够说让更学是生离学不有开兴所文的成, 因此创一把钥匙。设情境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非常重要课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要采用多种方法, 只堂有拱桥这》样, 才我能们引可起以学利生用的自情制感教体具验模。型如进教行学演《示中, 国还石可的看, 或让学生通过看图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境, , 根据实物进行设计介绍。结合多媒体进行演示和观教够让学生这样一来, 了解了课文中, 而且能够让学生对阅读这篇课文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基本特征就能学产生兴趣, 对这篇课文的深入理解就有了一个很好效实例进行情境教学, 是为了达到使学生宛如身临其的开端。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 结合生活中的率学生对境一般, 于文中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情、心中的感体验。问题都能够迎刃而在这样的条件下,

解, 并且会产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四、让学生重视积累学以致用

在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基础上, 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名篇、名句, 学会背诵。背诵能够丰富学生语言, 有效地背诵有如吸收营养, 是不可或缺的。老子曾说: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学习语文不会一蹴而就, 这需要长期的积累, 否则对于深层次的阅读来说就是一句空话。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 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 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及写作积累。

让学生背诵积累, 并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这里所说的背诵应该是在多种方法的引导下让学生熟记, 为今后运用知识打下基础。

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效率;教学目标

一、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教学效率的保障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堂常规制订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共同准则。

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效率的灵魂

教师对目标的理解把握越好就越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糊涂性。所以我对每节课目标的制订都深思熟虑,从学生实际出发,先尽可能地考虑大部分学生能否完成,再考虑两头学生的“开小灶”和“补差”。目标不需要很高,只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努力能达到就行,达到了教师就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因此,学生很乐意去练习,有些学生还会和我共同商榷怎么学习。

三、精选教学内容是生成教学的保证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老师都喜欢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激发运动兴趣是教学的催化剂

我想如果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就能做到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如,在作动作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像“各就各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则像拉满弦的弓……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果就会更好。

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作用早已不是仅仅把知识技能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我的教学思路一般都是先让学生练习或教师指导,通过练习后让学生自己找出方法、想出更好的方法举一反三,最后教师再小结评价。这种模式我觉得很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不仅有目的地思维参与,而且还能主动地投入和亲身体验身体活动。

2.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都有所不同,他们擅长的活动和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必须要有所了解。在开学初,我会安排一些运动项目调查谈话时间或调查表,以便很好地了解所任班级学生的运动倾向性,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对于基础的技能学习,给每个学生的目标都不同。例如,跳绳、滚翻和跑步等,先通过一些小测验了解学生基础,再给他们具体制订近期目标,完成的就利用学校的“群贤章”表扬鼓励。一段时间后再提高要求,这种方式对课堂上“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解决很好。

六、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教学的推动力

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需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十多年的教学我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课堂上我都能参与到学生中去,注重师生间的思维、知识和情感交流,课堂外多接触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常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面向全体学生,为实现“学生利益最大化”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只有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率,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才能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刍议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篇8

刍议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袁玲

郑州市第八中学,河南郑州450000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p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高效教学,既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基于此,本人把构建高效数学教学作为自己的理想去追求,在艰辛并快乐着的耕耘中终于有了点点滴滴的感悟,对数学高效教学有了初步体会。

一、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数学家的故事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尊重科学家,尊重那些孜孜不倦为科学事业而努力的人。激励他们去喜欢,去热爱,去用心的学好这门课程,让数学的光彩绽放在学生的心田。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数学的趣味性。初中数学的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许多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这些理论知识如果全做理论的讲解的话,会显得枯燥乏味,我们在其中可以适当拥有一些趣味的实践操作来教学。这样联系生活经验的教学,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转换为生动地亲自操作。很自然地吸引同学们注意力,让同学们学会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显著标志。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创造条件,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课堂教学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初中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等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学习的需要,复现已知的学法或相关的知识。通过调动学生耳听、口说、眼看、动脑、动手等感官功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自己能领悟的就不再分析,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问、去讲、去写、去观察、去猜想,自己去实验,自己去推理,自己去反思。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活动时间愈多,知识内化率就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充分交流,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方活土,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机会,让学生在没有顾忌、没有压力的宽松的心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在发表见解中锻炼自己“说”数学的能力、数学应变能力,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在平等交流中,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以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需要分组讨论时,就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及时进行交流、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质疑,有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反驳,当然,老师也会适时地加入他们的讨论,并适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讨论。这样,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讨论和交流,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协作精神,而且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数学的抽象性,是课程枯燥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语言抽象往往让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地讲课,语言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学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注意情感教育。初中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的`是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生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从而肯定学生的优点,奠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9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素质教育,但我们教师应该清醒得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学习成绩更是不能丢的。而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要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是最重要的。我想从三个方面: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教学的各个环节,来谈谈应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认为首要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让学生自主得参与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能够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这样的学习,一定是具有实效性的。

其次,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这是老师最需要动脑筋的,也是很难做到的。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都应该有良好的师德,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而喜欢你,就会对你的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有很好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能感受得到你深厚的文学素养,从而使学生在对老师的敬佩中而想着去仿效,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动力。再次,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语言应该是幽默生动的,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语言的魅力,从而喜欢听老师的课,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第三,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应该设置好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让课堂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得参与学习,我想如果能做到这点,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堂上课件的运用,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假期学习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听了几节课,从听的几节课看,每个老师都很成功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将课件与授课内容紧密得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印象最深的是《紫藤萝瀑布》这课的教学,我觉得课件真是必不可少。我也没有看过紫藤萝开花的情景,所以当我看到那些流光溢彩的画面时,感觉很震撼。我想,如果没有那些美丽的画面,学生是无法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那些美丽的景色的,如果只是依靠文字让学生自己想象,一定是无法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美景的,当然也就无法很好得感受到文章中所诠释的生命的意义。再例如教师在教授《苏州园林》的时候,我觉得课件用得也是很有必要。我们的学生几乎没有到过苏州园林的,虽然作者叶圣陶对苏州园林说明得很清楚,但是那些景点不是从文字上就可以理解的,所以那些苏州园林的美景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得体会到“站在每个点上,看到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即使一些展示文字的图片,也可以很清楚得让学生了解需要探究的问题,所以感觉语文课堂教学中,课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二、就是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扣住教材的重点来展开教学。课堂上重点的设置,以及围绕重点设置的问题,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还以《苏州园林》为例,马丽亚老师以两个问题,(1、读课文,说一说自己对苏州园林有哪些了解?

2、为什么苏州园林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就让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美。而史传杰老师,也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体会文章的“结构美,画意美,语言美”上。再想想我自己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只是简单得让学生了解了一下课文,然后就把重点放在了说明文知识的教学中,只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而把其他的都忽略了,通过学习,我知道,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全面深入的了解教材,确定好课文的重点,设置好相关得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还能得到情感的体验,让自己的语文课也变得生动起来。

三、对于名著的教学,我也有很多感触。听了两节“探究《水浒传》情节”的课,给我最大震动的,是学生们都能全面的阅读《水浒传》这部那么长的小说。想想我在名著的实际教学中,也就是给学生抓抓重点,准备一些自认为考试可以考到的问题,而学生缺乏必要的和系统的阅读。想想还是有应试教育思想在作怪。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在名著教学中的失败原因。第一就是总是感觉学生的时间不够用,感觉课本那么多文章,而小说又那么长,所以对学生并没有做阅读的要求。而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也并不喜欢名著阅读,他们也许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电视,留给了网络游戏。

所以通过学习,我知道以后教学的改进方法了。首先老师要重视起来。我国名著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够继承下来,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做好指导学生阅读的工作。

四、对于语文课中的综合性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好的方法。首先是要做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只看课内,还应该从课外找资源.图书、报刊,影视、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

有了活动主题,接下来就是要教给学生活动方法.在综合性学习中,务必要由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此外,作为语文老师,还应该教给学生如何积累。历代语文教育家,教学老前辈都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唐代大诗人杜甫用诗句形象地阐明了这个道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宗明先生认为学习语文的规律是“早起步,死记硬背”,吴忠豪先生认为是“读和背”,朱作仁教授说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说法不一,但都同样地突出了积累的重要。

想想我们的学生,一提到写作的时候,就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憋到最后,往往就胡乱编写一篇,或者艰难的进行着凑字工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这种现象的,正说明我们学生在积累上的欠缺,所以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语文老师应该用切实的方法,让学生会积累,让学生在积累中,不断丰富语言和相关知识,形成语感和提高读写技能的过程,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想,那时候的写作,一定是可以一挥而就了。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篇10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效率;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长期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讲“明”事件相当的不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引导他们去探究、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课改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

一、要善于创设情境

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生活的实际,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比如在教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课前先给学生讲一个关于周总理的故事:日内瓦会议期间,一美国记者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出于礼节周恩来没有拒绝。但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许多人都看着周恩来,周恩来皱了一下眉头,也拿出自己的手帕,随意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手帕扔进痰盂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引出:周恩来总理具有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这节课我们就走近周总理,来领略一下他的外交才能。

二、要整体把握教材

在备课时,要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例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是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文革”结束后百业待兴,但是中共中央却错误的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使当时的中国再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纠正人们的思想成为了重中之重工作。于是出现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顺理成章的召开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性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样讲述,学生就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

三、要把握课堂节奏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不松散,不沉闷。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最好要有幽默,结合生活实际。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四、要善于利用多媒体

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借助先进的多媒体电脑教学设备,以历史图、表为核心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所谓“图”主要指概括历史知识的图片、历史地图、历史照片等。“表”主要指概括历史知识的表格、大事年表等。历史上留下来的地图、图片实物资料、文字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可以下载播放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记录等。因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视觉、听觉等很多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发现历史,应该会给历史课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五、要恰善于归纳小结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結。在小结中,我经常用悬而未解的问题,而且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新的情境,给课后学习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望知道结论的欲望。课堂教学最后还应注意目标反馈讲练落实,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整体掌握。

“我们要凭借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有限的历史内容教会学生无限的历史思想方法以及历史课以外的各种东西。”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奋斗的目标。 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全体同仁们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必定会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J];《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01期;(1)1-2

[2]孙国江;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望江县太慈中学;2009年5月18日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11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订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地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地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接着就很顺利、迅速地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

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激情飞扬,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教师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行新知识的探索。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学生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镜面对称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就更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订目标

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惟一标准。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又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学进度、时间都一定的情况下,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

如学习“分数化小数”时,教师可设计三层目标。第一层:能正确判断怎样的分数可化成有限小数;能努力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二层:能在探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第三层:能利用猜想、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数学的归纳思想、分类思想等。

五、组织有效的交流,提升情感与认识的有效参与

有效交流、有效参与,重在“有效”上。这种“有效”表现在:1.在展示体验中激发交际欲望;2.在交流体验中分享表达乐趣;3.在自说体验中感悟数学之理。在交流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当学生错误的思路或方法需要改变时,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大家正视它,然后运用已有的认知,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有效参与,相互理解,相互启发。

六、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

知识一般都是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外在于自己的符号化知识和显性化经验,而且要让学生用特殊的方式认识和体验人类创造知识的生动过程,使学生与生产知识的人和历史进行对话,从而把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生命实践的体验,把他人生命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自己的体悟和践行,转化为自己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能量。唯有如此,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对学生而言的由“外”向“内”的真正转化。

以“圆的初步认识”为例,来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是:第一环节,感悟画圆原理,形成圆的核心概念(如:在不同情境中画圆,感悟事实,积累体验)。第二环节,运用画圆原理,创造画圆的工具(如:图钉、绳子等)。第三环节,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认识圆的基本性质等。

七、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节点

人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于生活中养成了生活思维的习惯。人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需要养成数学思维习惯的时候,却仍然保留着生活思维。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与学生对话去找寻那个节点。

课堂教学中,曾发生过这样一段对话:

“你每天吃两个大饼,五天吃几个大饼?”我问。

“老师,我早上不吃大饼的。”学生答道。

“那你吃什么的?”

“我经常吃粽子。”

“好,那你每天吃两个粽子,五天吃几个粽子?”

“老师,我一天根本吃不下两个粽子。”

“那你能吃几个粽子?”

“吃半个就可以了。”

“好,那你每天吃半个(小数乘法没学)粽子,五天吃几个粽子?”

“两个半。”

“怎么算出来的?”

“两天一个,5天两个半。”

这位学生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出现在他的生活思维上:他关注的是材料的合理性,而未进行数学思维———将材料抽象为一个“量”,从而进行形式化的演绎思考。找寻到了这个节点,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对症下药了。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提倡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教师要探索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在制订教学目标、有效交流和参与、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节点上做文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的数学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黄莲花.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福建教育, 2005.1A.

上一篇:毕业实习指导总结下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