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2024-04-21

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精选8篇)

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篇1

2016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超额完成了去产能任务,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局面得到改善,煤炭价格理性回归,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煤炭需求基本面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煤炭经济平稳运行尚缺乏坚实基础。

一、2016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一)煤炭消费。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全国煤炭消费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继续下降1.3%,其中电力行业耗煤同比增长0.3%,钢铁行业耗煤下降1.4%,建材行业耗煤下降0.6%,化工行业耗煤增长4.2%。

(二)煤炭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33.6亿吨,同比下降9.4%。

(三)煤炭进出口。根据国家海关数据,2016年全国进口煤炭2.6亿吨,同比增长25.2%;出口878万吨,增长64.5%;净进口2.5亿吨,同比增加4800万吨,增长24.2%。

(四)煤炭发运。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全国铁路发运煤炭19.0亿吨,同比下降4.7%。2016年主要港口发运煤炭6.4亿吨,同比基本持平。

(五)煤炭库存。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全社会存煤在连续四年增加后出现下降。年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9300万吨,比年初减少3499万吨,下降27.3%。重点发电企业存煤6546万吨,比年初减少812万吨,下降11.0%。

(六)煤炭价格。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煤炭价格大幅波动,逐步合理回归。全国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15.8点回升到11月中旬的162.4点,之后到年末回落至160.0点。

(七)煤炭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8亿元,同比下降24.2%,比2013年高点下降了42.3%。其中民间投资1864亿元,同比下降18.3%,比2013年下降37.1%。

(八)行业效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万亿元,同比下降1.6%;实现利润总额1090.9亿元,同比增长223.6%。

(九)产能。根据协会数据,截止2016年底,全国建成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数量比2005年增加700处左右,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矿59处,总产能达8亿吨以上。

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我国煤炭工业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煤炭行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能源革命的战略思想,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淘汰落后,消化过剩;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煤炭行业发展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提升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水平,推动行业发展由数量、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转变,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煤炭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资源开发布局,发展先进产能,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走多元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道路,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工、煤建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产业相互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着力打造高水平产业园区和特色项目示范基地,促进煤炭深加工转化和全产业链整体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升煤炭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生态文明矿山建设取得新成效。推动煤炭绿色开采和洁净化利用,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抓好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控制和减少地表损害,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最大资源收益。加大原煤入洗比例,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度利用,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燃煤发电超低排放技术,大力发展节水、节地、节能产业,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力度,构建“物质闭路循环、能量梯度利用、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设美丽矿山。

(三)煤炭国际合作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实现煤炭大国向煤炭强国迈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走开放合作发展道路,建设煤炭国际贸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完善贸易交易机制和联系机制,加大国际标准的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积极参与全球煤炭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推动煤机装备走出去和国际煤炭产能合作,提升设计、咨询、生产和服务水平,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培育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三、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有近7000处,平均单井规模不足9万吨/年;前4家企业煤炭产量仅占全国的20%左右。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灰高硫煤炭比重依然较大。三是技术结构不合理。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问题突出,既有世界先进的智能化、自动化的煤矿,也有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煤矿,同时还存在一些非机械化开采、无法改造升级的小煤矿。

(二)化解过剩产能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关于债务处置问题。企业反映关闭退出煤矿的融资多由主体企业筹集或担保,目前债务分割尚无明确原则和具体办法,不利于金融机构合理处置去产能煤矿债务损失。二是关于金融支持问题。目前有的地区商业银行不加区别地将煤炭企业整体列入僵尸企业,进一步压缩和限制贷款,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区稳定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关于人员安置问题。在去产能过程中,煤炭行业有大量人员需要分流安置,在防范失业风险的同时,特别要关注工伤、工残、长病和抚恤人员移交问题。四是关于社会职能移交问题。企业普遍反映,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政策难以落实,负担沉重,已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严重制约。五是原政策性破产煤矿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

(三)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行业脱困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持续四年多的行业经济下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不断加剧,虽然近期煤价回升,但回升的时间较短、平均煤价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以来环渤海动力价格指数平均为424.7元/吨,比去年同期均价442元/吨低17.4元/吨)。虽然一部分煤矿9月份出现盈亏平衡或盈利,但目前绝大多数煤矿仍处于累计亏损状态,弥补前几年的巨大亏损还需要时间。虽然近期煤矿货款回收有所好转,但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有的企业仍存在较大资金风险。还有相当多的煤矿欠发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些企业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矿区稳定的问题依然突出。

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坚定不移去产能。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行业自律,依法依规坚决退出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的产能,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努力发展先进产能。所有煤炭企业 都要坚决做到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不生产销售劣质煤。要在去产能中妥善做好人员安置,处置好企业资产债务,以及“三供一业”移交工作,注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处理好去产能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先进的采矿技术、工艺、装备,优化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煤炭开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煤炭生产方式,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推动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与转化技术装备,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动煤炭由单纯作为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转变煤炭消费方式,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努力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能力。要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动能转换。

三是努力稳定煤炭市场。要认真落实有关部门提出的中长期合同、完善减量化生产、建立减量置换和指标交易、加快完善煤炭最低与最高库存、建立完善共同应对煤价异常波动等五大制度,努力稳定煤炭市场。一是将推动中长期合同履行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已经签订经济合同的要严格履约;二是要坚决执行减量化生产制度,科学安排生产组织,保障安全生产;三是要按照设计规范加强煤炭合理库存,满足生产销售正常周转需要;四是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行业协会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备忘录》的有关精神,不搞低价倾销,不搞恶意竞争,大型企业要率先垂范,主动带头稳定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煤炭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6]7号文件精神,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安全、环保、质量、资源、能耗、技术和信用约束,依法依规退出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的产能,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科学实施减量化生产,促进产业升级;处理好去产能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稳定供应的关系,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和绿色低碳利用;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完善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煤炭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篇2

4月份, 受国家开展小煤矿瓦斯专项整治、主要产煤省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煤炭企业以销定产等多种因素影响, 煤炭产量增速减缓, 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库存有所下降, 经济效益略有下滑。

今年1月份, 我国煤炭行业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颓势, 2月份以来, 受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提振, 煤炭行业产量快速下滑的势头开始趋于稳定。1~4月份, 我国共产煤炭8.28亿吨, 增长6.8%, 增幅同比下滑7.6个百分点, 其中4月份产煤2.3亿吨, 同比增长7.9%。全国铁路煤炭日均装车67358车, 上月增长1.8%, 同比下降5.7%;完成煤炭运量1.35亿吨, 同比下降5%。4月末, 秦皇岛港存煤355万吨, 比上月末减少132万吨, 同比减少277万吨。直供电厂存煤2954万吨, 上月末增加160万吨, 同比增加797万吨, 处于正常水平。

从26个煤炭生产的省 (自治区) 情况看, 截止到今年4月底, 有17个省 (自治区) 同比原煤产量呈现增加态势。其中增长最快的两个省分别是湖南省 (56.8%) 、湖北省 (41.2%) , 增长最多的两个省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 (3902万吨) 、湖南省 (681万吨) ;有9个省 (自治区) 同比原煤产量减少, 其中下降最快的两个省分别是山西省 (-1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10.8%) , 减少最多的两个省分别是山西省 (-2194万吨) 、河南省 (-480万吨) 。

二、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4月份, 全国铁路煤炭日均装车完成51739车, 同比减少2583车, 下降了4.8%;同期, 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10359.0万吨, 同比减少了509.0万吨, 下降了4.7%。1~4月份, 全国煤炭日均装车完成51217车, 同比减少4102车, 下降了7.4%;同期, 全国铁路煤炭运量累计完成41531.1万吨, 同比减少了3637.9万吨, 下降了8.1%。主要煤运通道中, 1~4月大秦线累计完成运量9758.5万吨, 同比减少1660.4万吨, 下降14.6%;候月线累计完成4851.1万吨, 同比减少1227.6万吨, 下降20.2%。

4月份, 全国主要港口共发运煤炭4052.0万吨, 总量与3月份基本持平, 同比减少了269.9万吨, 下降了6.2%, 下降幅度有所加大。其中, 内贸煤炭发运完成3814.5万吨, 3月份增加了22.4万吨, 同增加了37.6万吨, 增长了1.0%;外贸煤炭发运完成237.5万吨, 同减少了307.5万吨, 下降了56.4%。1~4月份, 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煤炭发运14807.4万吨, 同比减少了2523.2万吨, 下降了14.6%。其中, 内贸煤炭发运累计完成13964.4万吨, 同比减少了1822.8万吨, 下降了11.6%, 外贸煤炭发运累计完成843.0万吨, 同比减少了700.4万吨, 下降了45.4%。4月末, 全国主要煤炭发运港口的煤炭库存为1147.3万吨, 年初减少了827.8万吨, 下降了41.9%, 同比减少了571.4万吨, 下降了33.2%, 3月末减少了168.4万吨, 下降了12.8%。从工业销售看, 2009年1~4月累计, 我国煤炭行业共完成工业销售4168.3亿元, 同比增长15.79%, 销售增速继续呈连续下降的趋势。

三、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开始回落。一季度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出现下滑, 如扣除神华和中煤两户中央企业, 下滑幅度在40%左右, 目前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的企业占到一半以上。随着煤炭市场需求回落、价格下滑, 各项政策性增支相继出台, 加上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固定成本增加, 效益还将进一步回落。2009年1~2月累计, 煤炭行业共完成利润总额206亿元, 同比增长15%。

由于煤炭政策性成本较上年同期上升, 再加上安全成本压力较大,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较快。2009年1~2月累计,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9.1亿元, 同比增长146.4%。

四、煤炭进出口情况分析

2009年1~4月, 我国煤累计进口2277万吨, 比去年同期 (下同) 增长55.9%;价格19.5亿美元, 同比增长1.1倍;进口均价每吨85.7美元, 上涨32.1%。同期, 煤炭累计出口933.8万吨, 同下降36%;价格11.9亿美元, 同比增长2.6%;出口均价每吨127.4美元, 同比上涨60.4%。2009年1~4月累计, 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20.38亿元, 同比下降44.74%。

海关最新统计显示, 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口煤炭1359万吨, 比去年同期的1126万吨增长20.1%, 一季度实现煤炭净进口621万吨。其中, 3月份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 3月煤炭进口量增长37.4%至572万吨。越南、澳大利亚、印尼是一季度进口煤的主要来源地, 1~3月, 中国从三地进口煤合计约1100万吨, 占同期总进口量的80%以上。

今年1~4月, 我国煤进出口的主要特点:一是进口量快速上扬, 出口量低位波动, 月度净进口刷新历史记录。从去年12月份起, 我国煤月度进口量开始走高, 今年1~4月呈现加快上扬走势。4月份, 我国煤进口量达916.1万吨, 同比增长1.7倍, 环比增长59.7%, 月度进口量创历史最高点。同期, 月度出口量持续低位运行, 今年4月份出口量为196.2万吨, 同比下降55.3%, 环比下降13.5%。此外, 4月份我国煤净进口量突破700万吨, 达719.9万吨, 刷新月度净进口量历史记录。

二是进出口均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今年1~4月, 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煤1929万吨, 同比增长96.8%, 占同期我国煤进口总量的84.8%;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337万吨, 下降28.8%。同期, 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煤927.7万吨, 下降36.1%, 占同期我国煤出口总量的99.3%。

三是国有企业占据进出口主导地位。今年1~4月, 我国国有企业进口煤1123万吨, 增长1.9倍, 占同期我国煤进口总量的49.6%;私营企业进口991.8万吨, 增长7.7%, 占43.5%。同期, 我国国有企业出口煤929.7万吨, 下降35.8%, 占同期我国煤出口总量的99.6%。

四是东盟为主要进口来源地, 自澳大利亚、俄罗斯进口激增;出口以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等周边市场为主。今年1~4月, 我国自东盟进口煤1077万吨, 下降9.5%, 占同期我国煤进口总量的47.3%;其中自越南进口764万吨, 微降0.7%, 自印度尼西亚进口310.2万吨, 下降18.9%。此外, 自澳大利亚进口683万吨, 大幅增长4.1倍;自俄罗斯进口192万吨, 去年同期几乎无进口。同期, 我国对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分别出口煤325.3万吨、294.2万吨和244.6万吨, 分别下降37.3%、27.1%和30.9%, 对上述3个市场出口量合计占同期煤出口总量的92.5%。

五是广东为第一大进口省份, 北京出口量独占近7成。今年1~4月, 广东省和北京市 (含中央在京单位) 企业分别进口煤620万吨和442万吨, 分别增长60.5%和2.8倍;广西进口263万吨, 下降44.3%;上述3省 (市、区) 进口量合计占同期我国煤进口总量的58.2%。同期, 北京市企业出口煤646.2万吨, 下降22.4%, 占同期我国煤出口总量的69.2%;河北省企业出口196.3万吨, 下降48.8%。

六是无烟煤是进口主要品种, 烟煤出口占近9成。今年1~4月, 我国无烟煤进口1002万吨, 增长19.5%, 占同期我国煤进口总量的44%, 进口均价每吨57.9美元, 上涨8.8%;炼焦煤进口627万吨, 增长2.6倍, 进口均价每吨142.4美元, 上涨22.1%。同期, 我国出口烟煤835.8万吨, 下降34.3%, 占去年同期我国煤出口总量的89.5%;出口均价每吨120.9美元, 上涨55.8%。

五、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今年4月份, 国内不同地区市场动力煤的交易价格的具体变化情况及趋势如下:

1. 晋北地区主要煤种坑口价格变化不大。

4月份, 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对原煤生产的影响依然明显, 传闻的山西省煤炭出矿价格下滑现象并未在晋北地区出现, 晋北地区的煤炭资源继续呈现偏紧局面, 大同、朔州等主要地区煤炭出矿价格保持高位运行, 煤炭价格“倒挂”现象依然存在。4月末, 大同地区发热量5800大卡/千克以上煤炭的“上站”价格稳定在490~500元/吨, 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以上煤炭的“上站”价格稳定在3月末的430-440元/吨之间。综合推算, 目前晋北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的优质动力煤上站并且发运到秦皇岛港平仓之后的价格成本应该在580元/吨左右, 与秦皇岛地区的市场价格基本持平。

2. 重点集中地区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保持稳定。

4月份, 秦皇岛、天津、唐山等重点煤炭集中地区市场动力煤的交易价格普遍出现上涨, 月末, 秦皇岛港平仓的发热量5800大卡/千克市场动力煤的主流成交价格达到了600~615元/吨之间;5500大卡/千克市场动力煤的主流成交价格上涨到了575~590元/吨之间;5000大卡/千克市场动力煤的主流成交价格上涨到了500~515元/吨之间, 上述煤种的市场交易价格普遍3月末上涨了20~25元/吨。

3. 主要消费地区煤炭交易价格震荡回升。

4月份, 受主要集中地区市场动力煤价格上涨的影响, 主要消费地区市场动力煤的交易价格也随之出现回升。到当月中旬, 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的优质动力煤, 在宁波港的提货价格一度达到650~670元/吨之间;在广州港的提货价格一度升至670~690元/吨之间, 普遍价格3月末上涨了40~50元/吨。

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篇3

钟表生产总量值

根据2012年全行业累计完成钟表(含钟表零配件、定时器及其它计时仪器)工业总产值约560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9%,其增速与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

生产成品表及表心10.39亿只,与上年同比约增长0.5%,增速与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工业产值约32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1.9%,增速比上年增长约12个百分点。10.39亿只成表及表心中,成品表产量7.71亿只(含进口3.65亿只机心组装);国产表心产量6.74亿只,其中出口表心2.68亿只。

生产成品钟及钟心5.98亿只,与上年同比约下降5.5%,增速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其工业产值约173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5.4%,增速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5.98亿只成钟及钟心中,成品钟产量4.74亿只(含进口432万只钟心组装);国产钟心产量5.94亿只,其中出口钟心1.24亿只。

其它产品(钟表零配件、定时器及其它计时仪器)产值约65亿元,同比约增长18.0%,增速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钟表分类别生产情况

成品表分品种生产量值

2012年全行业累计生产成品表(含进口机心组装)7.71亿只;工业产值约 223亿元。其中:

机械表产量约0.341亿只,占成表产量的4.4%;石英电子表产量约7.37亿只,占成表产量的95.6%。

机械表产值约29亿元,占成品表产值的13.0 %;石英电子表产值约194亿元,占成表产值的87.0%。

成品钟分品种生产量值

2012年全行业累计生产成品钟(含进口机心组装)4.74亿只;工业产值约130亿元。其中:

机械钟产量约0.04亿只,占成钟产量的0.8%;石英电子钟产量约4.7亿只,占成钟产量的99.2%。

全行业钟表出口情况

2012年1-12月钟表及其零配件和定时器及其它计时仪器累计进出口总额为92.1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50.65亿美元,同比增长37.3%,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长16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55.0%,累计贸易顺差9.17亿美元,顺差额比上年同期约增加4.9亿美元。

钟表出口总量值

其中成表及表心出口量为9.47亿只,同比下降0.6%;成钟及钟心出口量为5.14亿只,同比下降6.5%。

出口总额中成表及表心出口额为29.04亿美元,同比增长52.8%,占出口总额的57.3%;成钟及钟心出口额为1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出口总额的22.4%。

钟表分类别出口情况

2012年1-12月全行业累计出口成品表6.79亿只,与上年同比下降2.7%;出口额19.45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0.9%。

出口机械表0.08亿只,同比增长3.6%,占成表及表心出口量的0.8%;出口额0.79亿美元,同比增长30.40%,占成表及表心出口额的2.72%。

出口石英电子表6.70亿只,同比下降2.78%,占成表及表心出口量的70.7%;出口额18.66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占成表及表心出口额的64.3%。

出口机械表心0.19亿只,同比增长216.9%,占成表及表心出口量的2.0%;出口额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40.7%,占成表及表心出口额的4.1%。机械表心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大幅增长。

出口石英电子表心2.49亿只,同比下降0.1%,占成表及表心出口量的26.3%;出口额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7.2%,占成表及表心出口额的29.0%。与上年同比,石英电子表心出口量基本持平,而出口额大幅增长。

2012年1-12月成品钟出口量3.9亿只,同比下降4.5%;出口额10.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0%。

出口机械钟0.03亿只,同比下降21.7%,占成钟及钟心出口量的0.6%;出口额0.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23.1个百分点,其出口额占成钟及钟心出口额的1.7%。

出口石英电子钟3.87亿只,同比下降4.3%,占成钟及钟心出口量的75.3%;出口额10.73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其出口额占成钟及钟心出口额的94.6%。

出口机械钟心0.03亿只,占成钟及钟心出口量的0.6%;出口额0.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7.1%,占成钟及钟心出口额的0.2%。

出口石英电子钟心1.21亿只,同比下降13.6%,占成钟及钟心出口量的23.5%;出口额0.34亿美元,同比下降1.4%,占成钟及钟心出口额的3.0%。

出口设备及仪器仪表用钟0.01亿只,同比下降35.4%,占成钟及钟心出口量的0.2%;出口额0.05亿美元,同比下降20.7%,占成钟及钟心出口额的0.5%

加工贸易及占比

2012年总出口额中加工贸易额为19.8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9.1%,比去年下降1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额为30.8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2亿美元。

钟表进口总量值

2012年1-12月钟表及其零配件和定时器及其它计时仪器进口总额为41.47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

成表及表心进口量为3.78亿只,同比增长4.3%;成钟及钟心进口量为0.06亿只,同比增长24.8%。

成表及表心进口额为35.49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成钟及钟心进口额为0.36亿美元,同比下降6.9%,其它进口额5.62亿美元,同比增长35.8%。

nlc202309020226

钟表分类别进口情况

手表分品种进口量值

1-12月全行业累计进口成品表为0.13亿只,与上年同比增长2.6%;进口额23.12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5.6%。

其中进口机械表0.02亿只,与上年同比增长1.6%,增速下降约35个百分点;进口额16.16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2.5%,增速下降约73个百分点。

进口石英电子表0.11亿只,与上年同比增长2.8%;进口额6.96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12.3%,增速下降56个百分点。

进口石英电子表心3.36亿只,与上年同比增长0.9%;进口额11.04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61.3%,增速上升259个百分点。石英电子表心进口额大幅增长。

时钟分品种进口量值

1-12月全行业累计进口成品钟0.013亿只,同比增长9.1%;进口额0.23亿美元,同比增长7.4%。

总体呈现持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积极应对,并在探索发展途径、发挥自身优势、研发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开发新兴市场等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使行业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钟表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税总额呈两位数增长;外贸出口总额达5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实现37%的较快增长,增速上升1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石英电子表机心与上年同期相比,在出口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出口额增长247%;其出口平均单价是上年同期的3.4倍。

钟表产品出口到香港、欧美、中东、东盟、东亚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按出口额排序,前二十名的国家和地区是香港、美国、日本、德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阿联酋、马来西亚、英国、沙特阿拉伯、印度、瑞士、西班牙、荷兰、法国、柬埔寨、俄罗斯联邦、斯里兰卡、巴西。其中出口到香港、美国、日本的出口额分别占总出口额的33%、11%、6%,其余均占3%以下。

2012年国内钟表市场:由于进口高档手表的海内外差价,导致国内部分高档表消费外流,加之下半年反腐力度加大,高端礼品奢华表的市场非正常扩张的势头受到了遏制,致使大部分进口高端手表零售商库存和积压加大,收益大幅减少,使高端品牌手表的收益占比由通常的50%降至25%左右。反观国产中高档品牌表并非受其影响,相反会带来更多机遇。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一些企业注重经营国内市场,使国产钟表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市场,售价适中、性价比较高的中端及中低端钟表品牌产品销售较旺,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据业内人士估计,这类表占有国产钟表内销市场40%的销售额,更有些国产品牌手表销售额连年呈现20%以上的增长。随着国产钟表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国产品牌会得到更多消费群体的认可,国产表的市场占有率将大大提升。

2013年经济形势仍面临海外需求低迷、消费者信心薄弱,国内经营环境也还存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等制约因素,整体经济形势依然曲折复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钟表行业发展要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应立足于扩大钟表内需消费;同时应警惕经济前景的下行风险,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转方式、调结构,将数量扩张转型为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式,使经济效益落实到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上,真正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增长。

中国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报告 篇4

面对原料涨价、成本上升、市场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的竞争压力,中国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凭借其在用地、用工、用水少,且产品附加值高的优势,整个行业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持续回升,形势积极向好,许多企业产销两旺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内外市场升温较快。

一、行业运行的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产业用纺织品中的绳、索、缆,纺织带和帘子布,无纺布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1-2月份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9.1亿元,50.1亿元,7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6%,17.7%及34.9%,分别实现销售产值18.8亿元,50.4亿元,70.4亿元,同比增长9.1%,19.6%及31.4%,产销率达96%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的利润总额达3.1亿元,同比增加85.5%。

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产量实现21.4万吨,同比增加36.7%,帘子布产量达6.5万。吨,同比增长61.5%。1-2月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福建、江西6省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产量超过1万吨,占总产量的78.3%,其中浙江省以5.6万吨位居首位,其产量是位居第二的广东省的2倍。帘子布上万吨的仅有3个省,分别是江苏、浙江、山东,占总产量的75.0%,其中江苏以2.1万位居首位。

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1-2月份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领域表现的比较强劲,实际完成投资6.25亿元,同期增长43.5%。施工项目数68项,新开工项目数20项,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3%和25.0%,绳、索、缆的实际完成投资和施工项目数同期增长25.0%以上,而新开工项目同期减少25.0%。纺织带和帘子布投资现状不容乐观,实际完成投资和施工项目数都同期减少30%以上。

三、进出口情况

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和特种纱线等产业用纺织品1-2月出口数量达11.9万吨,出口金额达3.42亿美元,同比增长都超过45%以上,工业用纺织品等产业用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出口金额达7.38亿美元,同比增长71%。浙江省和广东省作为最大两大的出口省份,1-2月份出口量均达1.17万吨,其它的省份均在1万吨以下,无纺布主要的出口国家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其中美国以0.5万吨的量位居首位。

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和特种纱线等产业用纺织品1-2月进口数量达2.6万吨,进口金额达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8%左右,平均产品单价比出口产品高2.5美元。工业用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等产业用纺织品进口金额达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左右。广东省以0.9万吨的量成为无纺布最大的进口省,是进口第二大省江苏省的2倍多。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的进口平均单价最高的是,无纺布最大的进口国家包括美国、台湾和日本,进口量分别为0.7万吨,0.3万吨及0.2万吨。

无纺布袋的设计遵循绿色的原则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

自身生存环境造成危机。除了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造成的破坏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大量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家庭日常生活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不仅是由于人口的增加,还由于人均物资消费量的增加。有证据表明,地球上5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依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环保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运用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如采用适当技术和清洁生产等。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以人为中心,从满

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所以,对本公司产品开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环保与创新。

 无纺布袋也穿上时尚的外衣 在限用塑料袋的今天,超市有附送,商场有礼赠,设计师小店里有大量的个性选择。也许大多数人买不起昂贵的名牌环保服装,但仍然可以时尚地环保一把,那就是自己动手DIY购物袋。

以天然素材制造成布包、竹枝包、藤包或稻草交错编织成的包包,已成为今夏大热的潮流物品。中国首届国际环境电影周NANOSTAR明星原创时尚环保购物袋设计活动中,环保电影《因水之名》的演员们将设计好的时尚环保购物袋效果图带到现场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和设计,无一不与“环保”、“生态”、“自然”等主题紧密相关,号召广大消费者共同增强环保意识,让使用环保购物袋变成一种流行和时尚。

上个月,一场“时尚购物‘袋袋’相传——创意环保购物袋现场DIY”主题推广活动中,雨伞布、旧床单以及过了时的旧牛仔裤、旧T恤等被闲置在家的废物重新焕发出光彩,在裁缝师傅和环保人士的手中变成了时尚的环保购物袋。

一位高校女生讲,6月1日之后,她会强迫自己养成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建议时尚人士准备多个棉布袋,造型、图案、色彩各异,用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环保购物袋的同时,在生活中也该不时反思一下自己,一点一点养成环保意识。

2010-2015年中国无纺布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无纺布又叫非织造布,中国无纺布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产量还不到1万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掀起了发展无纺布产品高潮。除采用国产生产线外,广东、浙江、江西、湖南等省还分别从国外引进了生产线。中国无纺布产品的发展速度大大地超过纺织工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每年以8-10%高速增长,是纺织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因为中国的无纺布工业已走向高档化,不少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中国的无纺布企业已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2009年1-11月,中国无纺布制造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621,767千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03,760千元。2010年1-3月,无纺布行业毛利率为13.71%,三费比率(营业、管理和财务费用率之和)为7.10%,利润率为4.69%。从产销衔接情况看,2010年1-3月份无纺布行业产销率为95.38%,表明该行业产品销售状况较好。

非织造主要受一些健康性消费品需求的驱动,如过滤、建筑和擦拭布市场。非织造布未来的发展来自于向其他领域的不断渗透,诸如工业用擦拭布及屋顶用膜材料。随着新技术的涌现,非织造布的功能不断得到改善。

中国各项建设中有不少规模巨大的工程,如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环保工程、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些都将大大促进土工布、过滤材料、防水材料、包装材料的消费。另外国内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也将有力拉动各种卫生吸收性产品和空气过滤材料、医疗卫生用品及劳保文体用品的消费。所以,中国无纺布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无纺布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无纺布的定义、分类、发展历史等,接着分析了纺织业和无纺布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无纺布制造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的分析。随后,报告对无纺布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竞争分析、技术发展分析、应用领域分析和未来前景趋势分析,最后分析      

了国内无纺布行业二十家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您若想对无纺布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无纺布制造,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环保袋的优缺点

无纺布购物袋有很多优点

1)通气性 2)过滤性 3)保温性 4)吸水性 5)防水性 6)伸缩性 7)不蓬乱 8)手感好、柔软 9)轻盈 10)有弹性、可复原11)没有布料的方向性 12)与纺织布相比生产性高、生产速度快 13)价格低、可大量生产 等等。

缺点

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篇5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推出的第6期年度行业运行报告,旨在加强行业研究和思考,凝聚行业共识,宣传行业发展成果,交流行业发展经验,为会员单位经营决策和监管机构政策制定提供信息参考。

《报告》全面总结我国2017年度支付清算行业运行发展情况及特点,提示支付清算市场存在的风险及不足,揭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协会在支付清算行业尤其是在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开展方面,积累了时间序列较长、覆盖面较全的行业数据。《报告》第一章为我国支付清算行业发展综述,梳理了我国2017年支付清算行业运行基本情况、行业发展环境、行业发展主要特点和行业发展展望。第二章为我国支付清算行业热点回顾,评析了我国2017年维护市场秩序、影响行业格局、推动支付创新的热点事件。第三章至第七章结合大量数据、图表和案例,对票据、银行卡、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支付等业务领域的发展概况、运行特点、行业风险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展示了一些行业调研成果和会员单位的创新产品。第八章着力于对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思考,提出了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相关建议。第九章梳理了我国支付清算行业政策法律环境与监管制度现状,对行业政策法律和监管环境态势进行了探讨。

《报告》安排了3个专题。专题一《支付领域检测认证业务发展》,概述检测认证制度的发展历程,简析国内外支付行业主要检测认证业务,梳理支付技术产品检测认证实施现状并展望下一步工作。专题二《支付行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总结我国支付清算行业对外开放实现的新跨越和面临的新挑战,并对其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专题三《支付清算行业电信反欺诈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支付清算行业反欺诈工作的整体形势、开展情况、面临挑战和发展建议。

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篇6

根据全国第六次、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10年期间,中国森林面积增加了3651万公顷,超过河北和河南2省面积之和;森林蓄积增长了20亿立方米,相当于为全国每人增加了1.4立方米的森林储备量。森林覆盖率增长了3.8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38个百分点,相当于1949—1998年年均增速的2倍。10年来,中国人工林面积从4667万公顷增加到6169万公顷,年均增加150万公顷。全球每增加100亩人工林,其中就有30亩是中国做出的贡献。

中国森林资源持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78.11亿吨,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8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其年价值量就达10.01万亿元。

《2013-2017年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森林资源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森林资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森林资源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森林资源经营相关概述

第一节 森林资源经营阐述

一、森林资源

二、森林资源经营

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森林资源经营类型划分

一、商品林经营区森林经营类型划分二、一般生态保护区的经营类型划分

三、重点生态保护区的森林经营类型划分

第三节 2011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的产业链分析

一、林业产业

二、林业生物产业

三、森林碳汇市场

四、森林旅游业

第二章 2012年世界林业运行形势透析

第一节 2012年世界林业运行概况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1、全世界森林覆盖率

2、世界森林区域分布

3、森林资源的消长

二、世界各国森林资源演变趋势

三、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2012年世界森林状况热点聚焦

一、第13届世界林业大会热点追踪

二、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

三、经济危机对森林管理造成压力

四、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贸易政策的制定及影响

第三节 2012年世界林业取得新进展

一、森林经营理念的更新

二、林业发展战略的转移

三、林业科技的进步

四、林业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 2012年中国林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林业运行政策环境分析

一、林业产业政策要点解析

二、国家出台新政支持林业发展

三、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办法施行

四、国家林业局印发工作要点

五、森林认证实施规则实施

六、我国林业下调木材“两金”

七、中央财税补贴政策

八、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建议方案

九、集体林权改革

十、林业产业扶持政策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林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二、造纸业振兴需从林业启动

三、社会最大威胁是生态危机

第四章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新形势透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的特征分析

一、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二、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

三、林地生产力低

四、可采森林蓄积比重少

第二节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综述

一、中国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

二、中国森林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三、中国森林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咨询热线:400-600-8596 010-80993936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模式选择一、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

二、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

三、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

四、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

第四节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一、全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

二、现行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森林所有者面临的问题

四、各种矛盾和问题产生的主要结果

第五章 2012年中国林业经营新形态透析

第一节 中国林业发展历程

一、中国林业发展历程二、六大林业工程基本情况

三、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林业发展主要成果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林业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2年我国林业产业运行情况

二、林业产业历年情况

三、2012年中国林产品市场回顾与展望

四、林业投资情况分析

第三节2012年中国林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一、用材林资源培育

二、木材加工业

三、林业机械制造业

四、森林旅游业

五、林业高新技术产业

六、经济林产业

第四节 2012年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前景

一、资源昆虫

二、松香

三、野生可食植物

四、天然香料

五、经济林用材树种

六、彩色树种

七、木本油料树种

八、休憩果园与城市林业开发

九、林纸一体化

十、药用植物

第六章 2012年中国林业生物产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发展林业生物产业的现状及优势

第二节 中国林业生物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分析

一、种质创新与资源培育

二、生物质能源

三、生态生物治理

四、生物质新材料

五、林业生物制剂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林业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七章 2012年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经营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取得的重大成果

二、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超载

二、旅游经营和旅游者行为对资源的破坏

第三节 前景展望及趋势预测

一、走出传统旅游资源开发的误区

二、确定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

三、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保护性开发步骤的实施

四、加强森林生态旅游消费群体的控制和管理

第八章 2012年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经营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关于碳汇林

第二节 2012年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一、国际碳汇市场现状

二、国内碳汇市场现状

三、森林的碳汇功能测定和评价

四、阻碍森林碳汇市场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2012年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的前景展望

一、国际森林碳汇市场的前景展望

二、国内森林碳汇市场的前景展望

第九章 2012年中国森林经营单位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重要意义

一、评价研究的必要性

二、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第二节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要素分析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内力要素分析

二、森林经营的外力要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章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的健康监测

第一节 相关概述

一、森林健康

二、森林健康监测系统

三、森林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森林健康监测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一、我国将逐步推广森林健康项目

二、北京市山区森林健康监测网络体系建成三、森林健康试验示范点

四、森林健康监测网络体系新进展

第三节 未来中国森林健康监测前景展望

一、以昆虫为指示物种进行监测与评价的一般性途径初探

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

第十一章 2012年中国森林生态空间信息变迁监测

第一节 相关阐述

一、空间信息

二、关于空间数据库

三、森林生态空间信息监测系统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森林生态空间信息变迁监测系统功能

一、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2008-2020年)

二、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构建研究

三、应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森林资源

四、森林生态系统综合优化设计规划

第三节 未来中国森林生态空间信息变迁监测前景探讨

第十二章 2013-2017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投资分析与建议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投资概况

一、森林资源经营投资特性

二、森林资源经营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投资机会分析

一、森林资源经营投资价值体现

二、森林资源经营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三、与产业链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风险分析

一、自然风险

二、经济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政策风险

五、风险防范

第四节 专家投资建议

一、开发性金融催生中国林业融资新模式

二、信托成为中国森林资源经营融资创新的新型平台

三、碳汇交易给林业带来机遇

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新模式的选择

咨询热线:400-600-8596 010-80993936

图表摘要:

图表:76个样本企业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图表:2007-2012年度林业重点工程完工面积

图表: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概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新造经济林面积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竹材产量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花卉种植产值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森林公园旅游人数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林业系统实际到位各类建设资金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中央林业资金各类建设资金对比情况

图表:2012年国家林业局各种林业贴息贷款项目款项落实情况

图表:2006-2012年利用外资对比情况

图表:2012年中国林业外资构成情况结构图

图表:2012年中国林业投资完成额对比情况

图表:中国林业产业划分

中国电力行业运行报告 篇7

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新增生产能力呈稳步上升趋势

今年以来, 为应对金融危机,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 大规模投资主要偏向于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也相对于去年明显加快。1~6月城镇规模以上投资累计完成4389亿元, 同比增长23.8%, 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4个百分点。但是, 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更高, 达到了33.6%, 在各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普遍提速的情况下, 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反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从装机容量看, 1~6月, 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生产设备容量77865万千瓦, 同比增长9.3%。其中, 水电14954万千瓦, 同比增长15.4%;火电60771万千瓦, 同比增长7.1%;核电885万千瓦, 与去年持平;风电1181万千瓦, 同比大幅增长101.2%。

二、单月发电量扭转了持续同比下降态势, 设备利用率明显不足

1~6月月, 全国发电量累计16441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1.7%, 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4.6个百分点, 与前5个月相比, 降幅减少1.5个百分点。其中, 火电完成发电量13392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4.8%, 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6.5个百分点, 比1~5月份少下降1.7个百分点;水电完成发电量248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5.7%, 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2.8个百分点, 比1~5月份少增3.7个百分点。

从单月指标看, 6月份发电量完成3113亿千瓦时, 同比增加5.2%, 扭转了连续8个月负增长的局面 (扣除春节因素) 。其中, 火电完成246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7%, 比5月份多增10.5%;水电完成578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 比5月份少增13.9%。

受需求下降、产能大幅上升以及实施节能调度等因素共同影响, 发电设备尤其是火电设备利用率大幅下降, 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2106小时, 同比减少265小时。其中, 火电设备为2236小时, 减少312小时。

三.用电量增长落后于去年同期, 工业用电需求降幅明显

今年1~6月, 全社会用电量16526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2.24%, 去年同期为增长11.7%, 增长明显慢于去年同期, 但相对于1~5月份降幅有所收窄。其中, 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 去年同期为增长5%;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5.7%, 去年同期为增长11.1%;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9.4%和9.9%, 而去年同期分别为12.3%和16.5%。

受工业产能过剩、工业生产收缩的影响, 1~6月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5.9%, 降幅比前5个月缩小1.7个百分点, 去年同期为增长11.1%。其中, 建材行业用电量增长0.9%, 增幅同比回落10.1个百分点;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化工行业用电量分别下降8.1%、13.7%和11.9%, 去年同期为增长12.1%、16.2%和14.4%。4个行业用电量合计占工业用电量的43.4%, 比重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四.行业效益大幅回升

今年前5个月, 我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191亿元, 同比增长12.5%, 扭转了一季度的总体亏损态势, 今年1~2月和去年同期的利润增速分别为下降61.9%和下降70.8%。其中, 电力生产行业实现利润252亿元, 同比增长3.27倍 (去年同期因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使基数较低) , 火电行业增长最快, 1~5月份由去年同期亏损27.7亿元转为盈利114.4亿元, 同比增长5.1倍, 水电行业利润增长78.3%;核电行业利润增长24.1%;电力供应业亏损60.5亿元, 同比下降1.54倍, 去年同期为净盈利111.3亿元。

中国煤炭行业的前景及机遇 篇8

煤炭产能将持续快速增加

随着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大,2001至2007年中国原煤产量复合增长率达到15%(如图1)。同时随着前几年的项目陆续投产,今后几年煤炭产量将集中释放,行业新增产能快速增长,煤炭产量也会持续快速增加,煤矿库存也大量增加。

在我国,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这四大行业对煤炭消费需求旺盛,其需求量约占煤炭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

价格在更高点上寻求均衡

煤炭为政策性影响明显的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几年内国家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方向。 “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第12章第1节说明:加强煤炭资源勘探,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提高回采率,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鼓励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形成若干产能亿吨级的企业。鼓励有优势的煤炭企业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經营。调整改造重组中小煤矿,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煤矿。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及低热值煤、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开发推广高效洁净燃烧、烟气脱硫等技术。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

煤炭行业由于具备采掘类行业的属性,价格是行业景气与盈利能力的重要先行指标,也是盈利最直接及最敏感的驱动因素,行业性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供需重新紧张可能会促使价格不断在更高点上寻求均衡。而且,随着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煤炭利用技术进步,新型煤化工和“煤制油”行业的发展,煤炭在未来中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还将进一步快速上升。

面临的问题之运力不足

我国对煤炭运输投资低于煤炭生产速度,从整体趋势上看,国内铁路煤炭运输增长率较平稳,没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在2007年以前运输增长率始终低于原煤产量增长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煤的运输。

铁路运量有限,公路运输行业运输能力也有所下降:在大力治理超载的情况下,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运输能力在不断下降,随着煤炭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其他途径运输煤炭的压力越来越大。

2008年国家铁路将新增运煤能力6000万吨/年左右,神朔黄线有望增加1000万吨/年左右。由于新增运力主要在北通道上,山西中南部、陕西、宁夏等省区煤炭生产受铁路运输制约的程度会有所加大,尤其是炼焦煤外运能力没有增加,炼焦煤供应紧张状况很难缓解。 2008年铁路运力将向技术先进、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循环经济等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企业倾斜;向大客户以及水运无法到达的中部地区倾斜,全力确保电煤运输。

面临的问题之市场集中度不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4一直低于10%,CR8一直低于15%,即使产业中所有特大型(年产超过1000万吨)企业的集中度也仅在20%左右。作为国内煤炭行业的巨无霸——神华集团,2007年的煤炭产量为2.35亿吨,仅占全国市场的9.3%。

近几年来,虽然煤炭市场规模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市场集中度依然不高(如表3).规模型企业数目不断增加,但规模型企业的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却有下降趋势。

国家近10年正在逐步进行行业整合,关停小煤窑。1997年,中国共有82000座矿山,2000年底减少到35000座,其中25000座属于小规模的乡镇和个体煤矿。其中国有大型煤矿2000多座。2006年前十大煤炭集团生产的原煤产量合计为6.5亿吨左右,占全国煤炭产量的27.38%。2006年,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大同集团等企业占全国煤炭生产量的比重分别为8.7%,3.9%,2.2%,目前所占比重不高,但对行业定价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市场价格有较为明确的指引作用。

至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达到7066家,其中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34家,产量规模超过11亿吨,所占比重达到45%;部分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值比重已达50%以上;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调整至50:12:38。

从“十一五”发展规划内容来看,“十一五”期间要关闭小煤窑10622个,产能合计3.05亿吨,占目前煤炭产能的12.87%。到“十一五”末期将争取建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个万吨级大型煤炭集团,产量达到全国的50%以上。按照上述目标测算,大型煤炭集团公司在“十一五”期间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9%。小煤窑的关停将给行业内大型企业留出空间,也将使得行业市场秩序大大规范。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促使行业定价能力提升,将使得行业公司在规模提升的同时,享受价格长期景气。

发展机遇

若简单将我国的煤分为炼焦煤和非炼焦煤。优质炼焦煤资源供给增长缓慢,但优质炼焦煤和肥煤资源稀缺,随着钢铁行业的逐渐复苏,新型煤化工发展将增长对该类资源的需求。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看,由于我国不同煤炭资源种类的赋存差异,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储量相对有限。尽管煤炭行业总体资源供求基本均衡,但不同种类和品质的煤炭资源供求仍然存在差异,一些优质煤炭和稀缺煤种将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2003年以来焦炭产量增长速度很快;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消耗国,每年消耗的焦炭占全球焦炭消耗量的40%以上,市场规模巨大。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钢铁产能的持续释放,市场对焦炭的需求也在增加。

上一篇:疾控中心工作介绍下一篇:施工现场扬尘、噪音、污水及固体弃物排放专项整治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