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校园文化

2024-05-02

我们的校园文化(共15篇)

我们的校园文化 篇1

今天,秘075班全体同学为大家演讲《我们爱我们的校园》。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我们从小学升入职高,转眼就两年年了。在这两年岁月里,我们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学生,从一个贪玩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勤学好问、力求上进的好学生。更主要的是,在时间的匆匆流逝中,我们对学校的感情更深了,更浓了。再有一个学期,我们就要毕业,离开学校了,这怎么可能不让我们留恋啊!

我们的校园美丽、和谐。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悄悄撒落大地,降临校园时,我们常常伴随耳边吹过的阵阵微风,尽情地享受难于形容的惬意,舒心地背诵英语单词,快乐地吟唱诗词美文。在优美的环境里,校园里的一切显得那么明快,而我的记忆力更是出奇的好。那种收获知识时的喜悦,更成为一种激励我进取的力量。被阳光照得闪亮的窗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多么像一组组跳跃的音符,奏出了我们跨世纪一代的心声。勤奋博学、进取争先,成为我们职高每一个学生 的追求。

我们的校园文化 篇2

先从制度文化层说起。目前学校的各项制度大多是一些刚性的东西, 缺少人性的、理性的、科学性的东西 (这并不是在完全否定现行的) , 而这恰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方面。如果学校的用人制度、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缺少浓厚的人文色彩, 那么这所学校很难说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而诸多学校领导却忽视或不够重视这方面。当然, 物态文化的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让人很容易看出在任领导的政绩。而对于制度文化的建设就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 上级领导看不到, 基层群众也看不到。再加上制度的建设无非是改革和完善, 这就必然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得罪一些人。因此, 很多人不去做, 就很正常了。

再说行为文化层。作为一所学校, 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从哪来?当然要靠富有创新特色的教师, 通过富有创新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去实现。而人的行为文化品位如何, 则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果。因此, 无论是什么样的学校一定要加强教师的行为文化建设。从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去对教师进行规范和培养, 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的一言一行, 衣着打扮都体现着学校的文化品位。社会上许多企业单位, 他们都对职工的言行和着装作出了规定。试想如果从学校中走出的每一位教师都是西装革履, 举止得体, 谈吐高雅, 你能说他们所在的学校文化品位不高吗?相反, 如果从一所学校走出的教师衣衫不整, 言行俗不可耐, 你能相信他们的学校是一所文化品位很高的学校吗?

我们的校园文化 篇3

我想,那是一个情结:华文文学的情结,汉语的情结,中华文化的情结。

循着所有这些论文的思路与心迹,我们会看到,这本文学的比较研究著作的最终的落脚点是,以汉语为划分标准的世界华文文学,或者说是用以取代“世界华人文学”的“世界华文文学”。

集中论文顺序的编排,正是经由各种比较文学问题的探讨,最后归结到海外华文文学,其实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问题上来。在陈述“海外华文,命名的意义时”,饶艽子教授一再强调“海外”与“汉语”两个标准,而“汉语”才是真正重要的标准。因为“海外”的标准并无可争议,也无可特别言说的地方,而“海外”又是可以变化为“世界”的。“汉语”这一标准则显然具有某种排斥性,显然是某种特别的标示。它意味着用“海外华文文学”拒绝“海外华人文学”,也就是说,海外的华人用他种语言写的文学作品,与我们很可能不一定有太大关系,而只要是用汉语\华文写成的文学作品,不管是海内还是海外,不管作者是否华人,从根本处说,那都与我们关系至为密切。只有汉语\华文的写作才与以汉语为根基的中华文化息息相关,才与生存于中华文化浸染中的我们息息相关。饶芃子教授在《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一文中写道:“海外华文作家在异国他乡坚持用汉语写作,实际上是一种生存意志的体现。是希望在异质文化环境里消除陌生感,不安全感,而努力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其实,海内的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们,只要是真正有价值的写作,不也都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纠缠、交织、融汇、变化与发 展中,在用汉语努力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吗?

坚执以“华文文学”置换“华人文学”,特别强调汉语,强调世界华文文学的意识,研究、呼吁、拓展“海内”与“海外”的华文文学,汉语写作,我想也许是出于某种忧虑,某种对于汉语,对于中华文化的忧虑。

饶艽子教授是有诗人气质的,她的一些文学评论文字充满了诗的气息。而在她这冷静、客观的更纯粹的学术文本背后,我们仍可以感到那颗诗人之心。诗人之心是藏不住的,那深沉热烈的诗人的忧虑与使命感潜伏在条分缕析的学术文字下面,让我觉得这些文字可亲,更引我许多思索。

近年来,我也常有这样的忧虑,我的脑子里常冒出一个念头:汉语,我们的汉语,会不会在并不是太遥远的将来的某一天消亡掉(不是由于什么侵略,而是由于同一化的大潮,“最后一课”的情景是否终于会在某一天上演)?与此相连的念头是,以汉语为根基的中华文化乃至东亚文化,会不会在并不是太遥远的将来的某一天消亡掉?

这当然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甚至是杞人忧天。

但我脑子里的这些念头,似乎又并非全然的空穴来风。它们常为我各种眼见耳闻的事实佐证,且纠缠着我,挥之不去,使我不得心安。

据说,今日世界电脑网络上的所用语言,百分之九十五是英语,其他语言只占百分之五,在这百分之五中,汉语所占的比重又是微乎其微的。

由于大众传媒的发达,人类进入看图时代,绝大多数的人可以主要凭借镜头图像,再辅以少量字幕,接触到世界多种多样的文艺与文化景观。这当然是好得不得了的事,但由此而导致的阅读时间的锐减,对于语言来说,尤其是对于现处弱势的一些民族语言来说,是不是也存在着潜在的隐患?

再看看我们国内的小、中、大学生们的语言学习情况吧;从总比重看,学习英语的时间肯定不会少于学习汉语的时间。我所知道的是,大学中文系学生在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一般来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英语,以至于同学和老师们说,其实中文系也就是英语系。如此这般,到了四年级要用汉语写学位论文时,字句文理不通的现象便愈来愈甚了。 再有,这两年听说上面有了文件,小、中、大学生的课程今后要有相当一部分用英语直接上课(虽说也可用其他外语,但恐怕主要还只是英语)。我没有亲眼看过文件,只能算是道听途说,但学校的确已在实行。说是将来,自然科学课全部要用英语上,连中文系的课也要有半数以上用英语开。 如果这上面的文件是真的,也许是高瞻远瞩,但至少就目前来说,大学文科学生用英语上专业课,学生们所吸收到的信息量、知识量,理解到的思想深度、理论深度的有限性是绝对可想而知的。作家,也是翻译家的冰心先生有一次说到 过,她所阅读的国外著作,绝大部分仍是国内其他翻译家的译著。

用多种语言阅读世界多个国家、民族的原著,是极不容易的事,这样的读者也必然是极少数的。所以,想要接触多种语言的著作,只能主要通过译著。也许翻译成英语的世界各国的著作会多些,可读英语的译著也是读译著呀。总之,在人类的多种语言的现实下,如果不是切实地以母语为根基,并通过强大的多种语言翻译的高度专业化队伍,想要全方位地吸取世界上多种语言文化的营养是不可能的。

国民外语特别是英语水平的提高无疑是特别重要的事,但所谓外语水平,是从水平高限、总体实力及其相关效率上看,还是仅从国民学习外语的热情与普及度看;是主要取现代专业化的思路,还是更多取传统农业文明式的“全民战争”的思路,却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学术与教育政策问题。

在学术与教育政策上,应该扩大与强化外语,特别是英语的专业翻译队伍,同时切实将各行各业翻译专业系列,完全等同于其他技术与学术专业系列的社会认定与评估品级(例如文学翻译家,创作的与理论的翻译家,包括外译汉与汉译外的翻译家,就应是与文学理论家、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平行的专业,具有可相比照的专业水平认定与评估晶级)。如果主要依靠一种表面性的,形式多于实质的,全民皆学,人自为之的方式,由于翻译在学术和教育体制中丧失了专业地位,各行各业的翻译名家大家也就消失了(如文学创作方面当年的傅雷、汝龙那样的专门的翻译大家今天就似乎找不出来了,其实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种领域都应该有各自的翻译晶牌,不仅是外译中的,还应有中译外的),而且必然限制我国翻译的至高水平和总体意义上的外语能力,导致国家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国民学习汉语时间愈益减少,国民汉语能力的可怕下降,也是必然的了。

更为令人忧虑的是,在今日我国的学术与教育政策中,外语水平考试的功能,更主要的是作为控制国家教育与人力资源筛选中腐败现象的国家级哨卡,甚至是惟一有效的国家哨卡。这样的“哨卡”既无益于真正提高总体意义上国民的外语水平与能力,又从意识上观念上和实际上都障碍了国民汉语能力的,乃至专业能力的提高。(当然,我心里也非常清楚,在目前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下,若没有了这“哨卡”,事情就会更加麻烦。)

也许,对于未来的人类来说,英语将成为普通话,而汉语等其他民族语言将成为地方方言。就如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与广东话、江西话、上海话、东北话、山西话等地方方言的关系一样?或者说,人类总有一天也会像当年秦始皇大一统中国那样,由一强势文化来大一统世界,并也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当然还得加上“话同语”。

《新华文摘》曾转载过汤一介先生的一篇谈文化问题的文章,说到某些种类文化的消亡在人类历史上不是少见的事,不过,有四种文化:欧美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消亡,汤先生的根据一是这些文化的历史之悠久,二是这些文化所影响的人的数量之众多。 我想,文化所影响的人的数量,很不保险,就文化人口而言,更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历史的久远与辉煌也不是充分有力的根据,玛雅文化不也曾是悠久与辉煌的吗?同一种语言之内为交流沟通的发展而进行的语音的规范化、文字的规范化,与在差异很大的多种不同语言中选择一种共通语言,以达成全人类的普遍交流,这是两件非常不同的事。

在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语音和文字的规范化,并不冒消灭文化物种的危险。而在多种语言中选择一种共通语言以人为强化,使其他语言逐渐消亡,则肯定会消灭文化物种。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事实上,语言也是文化的家,而文化是存在者的家。

一种特质鲜明的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能够离开它独特的语言根基吗?

地球上的所有人,都能够抛弃他们本是丰富多彩的,极有特点的文化身份,抛弃他们的与他们的生命紧密相连的文化的家,而统统成为绝对普世主义的,绝对通用型的地球机器的标准件吗?

我有时想,其实生物克隆毁灭人类的危险,远不及文化克隆毁灭人类的可能性大。

人类现代化的进展,科学技术的发达,使人类各语言、文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人类文化的融汇是必然的趋势。但这样一种文化的全球化是取大一统的方式,还是取多元文化的方式,则绝对是一个重大的人类历史抉择!

文化的多元显然并不是完全排斥文化的融合,并不意味着谨守各个文化的固态传统。文化物种自然需要适应,变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地创造与发展,但无论如何,正如没有必要将桃花“发展”为牡丹花,没有必要让女人“发展”为男人,或让男人“发展”为女人一样,人类文化是否必须在融汇中仍保持多元的文化物种,绝对是必不可免的抉择。

面对这一抉择,我们今天对汉语,以及以汉语为根基的中华文化、东亚文化 (其实这里面早已包含了大量的南亚文化和欧美文化。我甚至认为,今天的欧美文化中所包含的东亚文化与南亚文化肯定没有东亚文化中包含的欧美文化与南亚文化多),这样一种悠久历史和丰富蕴含的文化物种,应自觉地取什么态度,我想,实在并非一件杞人忧天的事。

目前,对于今天处于弱势状态的民族文化至少有三种态度:其一,将传统文 化固态化,固守之,拒绝进行现代性的转换,特别是将文化与传统的小农经济基础,又尤其是传统的专制政治捆缚在一起,不肯作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发展,这在当代的许多热闹的文学作品中和学术著作中都有非常明显地表达;其二,听任民族文化消亡,觉得用不着杞人忧天,认为走向普遍主义的文化全球化的普世状态是绝对不可避免的事,这在一些学术讨论以及新都市及“新新人类”的文学创作中也有明显地表达;其三是力图整合传统与现代,取传统文化之精华作为民族文化之根本特征予以精心葆有,并熔铸现代性之精华,与全球文化融合之势构成尽量大的张力,保存并弘扬此一文化物种,贡献于现代人类。

校园作文500字 我们的校园 篇4

我的学校占地不广,也不算豪华,随着时光的流逝,有的角落留下了伤痕。在这样一所学校中,发生的一切经历都深深地烙在记忆的白皮书内。

有人会问:“这所不堪入目的学校,有什么值得眷恋,值得铭记呢?”

在这所学校中,我播种了名为“理想”的种子。记得刚进校时,年少轻狂。甚至有点高傲的我,从来就是目中无人的。也为此犯下了不少“罪”,也暴露出自己的不足。经过老师的点拨,我从人生的低谷,不断往上爬,为改变弱点努力。

的确,克服弱点的过程是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如同刺猬拔去自己的刺,但是我能做的只有坚持和忍耐,把我们的弱点如磨尖角般磨掉,慢慢地自我完美直至成功。

选择了高山,也就是选择了坎坷;选择了求索,也就是选择了磨难。我常对自己说:“既然确立了目标,就要为自己的选择作出牺牲,一旦我克服自身的缺点,这些阴影就会如同一段美好的回忆,记录下我:一路走来磨练哼唧中的点点滴滴,那里有失败的痛苦以及成功的喜悦。”

学校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我如何从“无知的魔爪”中挣脱。

最重要的是我得到了真挚的友谊,恩师的教导,为此我要感谢他们伴随了我许久,他们是黑暗中的明火。失败后的拐杖,引领我走出了困境。

校园_我们的校园作文400字 篇5

春天,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回家了,唱着动听的歌,大树伯伯睡醒了,小草探出头来,侦探情况,春天的校园仿佛铺上了一块绿色的地毯,校园变得更生动了。

夏天,灿烂的阳光猛照大地,像阳光一样,每天好心情,校园变得更加耀眼夺目,我们的校园变成了一个耀眼的大舞台,像个光溜溜的大盒子一样。

秋天,菊花开了,喇叭花也开了,大树伯伯马上要睡觉了,小草也要退回家了。这样的校园,我真喜欢这里。

冬天,大树伯伯睡着了,小草弟弟陪同大树伯伯一起睡着了,瞧!下雪了,大树伯伯披上了白色的披风,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了起来,孩子们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我爱这所校园,他是那么的娇美,我感到了骄傲。这美丽的四季图,怎能不令人喜欢。

我们的校园文化 篇6

我去过有数不胜数游客的北海银滩,去过又陡又高的灵山六峰山,去过生机勃勃的校园……但我还是喜欢我的校园。

在学校门口外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xx小学,往里走是很宽大的校园。校园中间有一个升旗台,每到周一我们都会去那里升旗。在国旗下,我们目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早已百感交集――你像红霞,你像火炬,你是民族之魂,象征着祖国的威严浩气。升旗台的左上角有一棵芒果树,像一个绿巨人一样在保护我们,芒果树又像一把扇子一样,可以帮我们遮太阳,又能帮我们扇风。芒果树旁边是花坛。花坛里有几棵茶树,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枝干向上生长,像蜿蜒而上的阶梯一样,花坛中间有三颗大石头,左边那快写的事情说的是我们要勤奋刻苦学习,中间那块写的是思源,右边那块是恒,说的是做事要有恒心。画坛有一块绿草如茵的草地,像一块一张绿地毯一样。花坛里还有几朵五颜六色又像星星似的花朵。花坛向右走就是教学楼了,有五个教室,我最喜欢的是多媒体教室,我们经常去那里上课,那里很好看,有一架投影机,它像一个无声的老师一样。有时跟。国旗,他们好像还站不稳,只能挨着墙讲的还有三套桌椅,讲台下有很多张桌椅,桌椅摆放的很整齐。多媒体教室也很干净。教学楼往右走就是幼儿园了,幼儿园门口外面有六个绿巨人比我们。那还要多,因为他们小又比我们弱小,所以要加强保护。幼儿园彩旗飘飘。地板又是塑料的,还有滑滑梯,下课见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开开心心的在玩滑滑梯或在事干在什么其他的事情,我还情不自禁地回忆,回忆我们那时候让我忍不住想起了冰心奶奶说的一句话同年呐,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笑,果然如此。

校园真美啊,我热爱校园!

赏识文化:我们的追求 篇7

一一、赏识文化引领赏识教育的教育追求

1. 赏识文化。

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文化引领发展是硬道理。一所拥有赏识品格的学校必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 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学校是一个充满精神感召力的文化组织, 还必须是一个有助于成长的教育组织。学校是物质环境和精神世界和谐统一的家园。一位教育哲人曾经说过:“在学校里, 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学校文化是立校之基, 是育人之本。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 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 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它的文化精神。赏识办学更需要赏识学校文化, 赏识文化应该是学校中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学校赏识文化的构建应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与学校管理相融合, 应以价值观为核心, 以课程为抓手, 以师生关系为突破口, 体现共性的同时更要体现个性。学校的赏识文化不是喊出来的, 而是做出来的, 应体现在细节之中。学校赏识文化要好记、好用、好传播、好宣传。

2.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实践倡导者是“赏识老爸”周弘, 其核心理念是“尊重生命, 在赏识激励中让师生共同成长, 共同发展”。具体来说, 赏识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尊重性、激励性、实践性、关爱性和公平性是赏识教育的本质特征。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 是让所有孩子欢乐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一门艺术, 它能促进孩子内心深处最柔弱的部分。赏识教育包含真情的问候、温暖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赞赏的手势。赏识教育让爱洒满孩子心灵的每个角落, 让孩子树立起健康、积极、自信、向上的心态, 让孩子学会感恩, 懂得孝道, 让孩子学会宽容, 拥有自信, 让孩子有良好的人格修养, 学会做人, 懂得体验成长与成功的快乐。周弘曾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 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在赏识教育者的引导下, 使每位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品行端正、学有所长的自信少年, 使学校成为师生共生的精神家园, 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父老乡亲满意的事业。

二二、赏识教育的实践

宽甸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05年, 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历程, 在探索学校办学过程中, 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近年来, 学校紧紧围绕“赏识每个学生, 为其一生奠基”的办学宗旨挖掘校园文化底蕴, 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 在前进中确立“赏识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目标, 确立“赏识育人, 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 强化“赏识育人, 激励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的育人主题, 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中心校赏识文化”。

我们崇尚赏识。周弘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 心情压抑的孩子只有痛苦而缓慢地爬。”学校的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的心灵充满自信和快乐。我校大力践行“赏识教育”, 打造“中心校赏识文化”, 抓实三大主体工程, 即“赏识管理工程”“赏识育人工程”“赏识文化构建工程”。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渗进赏识的每一个元素, 使全校师生都能积极做到“自信每一天”。“赏识文化”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着力打造的特色项目, 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1.赏识教育的策略:赏识管理。

我们开创了“情感管理, 让人心变暖”的服务指导型赏识管理模式, 通过确立目标、创新机制、沟通协调、相互欣赏, 努力建设一支和谐共赢的领导团队;通过情感激励、同伴互助、展示自我、专业提升, 塑造一支合作进取的教师团队。赏识育人, 坚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赏德——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赏德, 我们实施四大主体教育: (1) 阅读教育, 在赏识中重塑师生美好心灵; (2) 习惯教育, 在赏识中为学生未来奠定基础; (3) 艺术教育, 在赏识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4) 平等教育, 在赏识中开启“可塑生”的成功之门。二是赏智,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赏智, 我们做到: (1) 内化赏识教育理念,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 构建赏识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评价方法, 并提出了“三带进”“四赏识”的教学策略; (3) 运用多元赏识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赏识学校, 即践行明确的办学理念, 实施规范的办学行为, 创设赏识的育人环境, 构建和谐的管理机制, 拥有公平的教育态度。有了这样的策略, 我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 逐步形成了“教师间互赏, 师生间互赏, 学生间互赏, 人人自赏”的学校特色, 实现了学生在和谐中快乐成长, 教师在和谐中专业提升, 学校在和谐中快速发展。

2. 赏识校园文化及活动。

我们打造的中心校赏识校园, 就是让每一个角落、空间都渗透赏识文化教育的元素。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中心校“赏识文化”在学校里得到了有机的整合和充分的展示。学校文化建设中, 我们紧紧围绕“赏德赏智”这一中心主题, 力求把学校环境设计成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具有深远意蕴和强烈吸引力的教科书, 让学生们在赏识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得到熏陶。我校赏识文化的构建主要体现四个层次, 即赏识的物态文化呈现人文性, 赏识的行为文化表现生动性, 赏识的制度文化突显鲜活性, 赏识的精神文化体现超越性。

创建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 营造氛围。中厅里用白玉雕刻的“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赏德、赏智、赏信、赏礼”布局上错落有致, 色彩搭配高雅和谐, 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凸显赏识教育内涵。每个楼层创建开放式阅读平台——书吧, 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创建和谐融洽的走廊文化, 润物无声。明理长廊、班级赏识文化名片的构建, 让每个学生在赏识氛围中健康成长。楼道间师生的书画作品、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悬挂在廊腰缦回处, 真正让一面面墙壁、一条条走廊成为一幅幅“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体现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深刻内涵。创建风格各异的班级文化, 彰显特色的“书香中队”“快乐中队”“起航中队”等风格各异班级赏识文化名片的构建, 让学生在赏识氛围中健康成长。“社会一角”使学生对社会多一份关注, 多一份了解, 多一份责任;“班级之星”的每一颗星星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骄傲地告诉同学和老师:我能行, 我最行;“巧手慧心”搭建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舞台……班级文化建设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活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能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因此,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为构建轻松、和谐的行为引导, 每周一的国旗讲话中、每周四的红领巾播报中, 用一个个精美的小故事, 让学生感悟大道理, 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了把赏识教育落实在德育活动中, 学校结合校情开发了德育校本教材《赏识伴我成长》, 并进行《以德育校本课程为载体,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实验研究。学校还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或重大节日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比如,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 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热爱祖国的情感;三八妇女节让学生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学生懂得孝道, 知道感恩;九九重阳节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捐献鸡蛋, 引导学生从小就懂得敬老……学校还开展了“德育主题月”活动, 做到月月有德育训练重点, 对学生进行专项习惯培养。班级开展了“星光闪耀”星级评比活动, 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评比, 评出“卫生星”“纪律星”“学习星”“文明星”和“进步星”等。

3. 构建赏识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方法。

构建四大赏识课堂教学模式:“发现—研讨—运用”的合作学习模式、“自学寻问—自主提问—合作析问—交流释问—延伸存问”的学问式教学模式、“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联想翩翩”的赏析式学习模式、“激发情感—涵养情绪—感染情趣”的艺术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实施, 将“平面静寂式”的课堂变为“立体活力式”的课堂, 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并提出了“三带进”“四赏识”的教学策略, “三带进”即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信任带进课堂, 把激励带进课堂;“四赏识”即激励赏识, 导向赏识, 强化赏识, 校正赏识。我们的赏识课堂是活泼的, 我们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 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 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的校园 篇8

我们的学校是大公路第一小学,座落在僻静的姚府里,那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来到校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训:“大公励志,求真树人”。大公励志,取自于“克己为大,无私为公”,是我们大公路一校名字的含义;求真树人,取自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代表全校师生永恒的追求。

走进校门,右边是用一座外面铺了瓷砖的方形升旗台。在旗台的正中间,立着一根又细又长的旗杆,在旗杆的顶端,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校门的左边,是一栋黄色的两层楼房,那是音乐厅和舞蹈室。同学们经常在那里唱歌、跳舞,不排练的时候,老师们也常常在那里开会。

音乐厅的左边矗立着两栋教学楼,一栋是黄色的,共三层,那是五年级的教室;另一栋是白色的,共有五层,是二到四年级的教室。我们三(6)班的教室在第二层。走进教室,你可以看到整齐有序摆放着的桌椅,明亮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把教室照得宽敞明亮。教室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前面的黑板是上课用的,后面的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内容,那是我们的黑板报。

在黄白两栋教学楼中间,夹着一棵参天大树,树干笔直。春风吹来的时候,大树换上了翠绿的新装;夏天,嫩叶变成了茂盛的枝叶,就像一把大绿伞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的,送给我们一片阴凉。在我们小朋友眼中,大树更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每天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在它温情的目光中,我们快乐地学习,愉快地游戏,健康地成长。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大公路第一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大公路一校三(6)斑

点评:

小作者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自己学校的校门、旗台、音乐厅(舞蹈室)、教学楼、大树,层次清楚,繁而不乱,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指导老师:钟华奇

我们的校园文化 篇9

再向右走就能看见一个阳光书房,也就是我们历史悠久的“凤楼书院”。外面还有许多植物,凤楼书院入口放着一口小酒坛,酒坛旁边还长着数不胜数的铜钱草,它们的叶片像极了荷花的叶子,一簇一簇的;墙脚跟的正爬山虎不屈不挠地在往上爬。刚开学时,还有蔷薇花盛开着,不过现在它们已经凋零,,只剩下带刺的茎了。边上的黄花菜穿着一条嫩黄的裙子,微风吹来,宛如一位翩翩起舞的花仙子。三叶花也叫紫茉莉,带着一丝淡淡的香味。还有野菊花,向我们挥手,凤楼书院的花草可真多啊!

凤楼书院进去第一眼会看到一个大木牌挂在那里写着“凤楼书院”四个大字。往下看是一条弯弯沿沿的石头小路,旁边是一块草坪,仔细一看,草坪里有各种各样颜色的蚂蚱,褐色的、灰色的、绿色的……在草坪里跳来跳去的,仿佛在和我们躲猫猫。往里走就能看见一棵很高的大树,走近一看,是一棵假树,做的真逼真啊。树后是书架,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仿佛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树的左边是一面挂着画的墙,画里有好多美丽的蝴蝶,有两个蘑菇房,有一条曲折的石头小路。

我们的校园文化 篇10

每天清晨,田径队的运动员们在操场上不停地跑步,尽管一滴滴汗水从他们的脸颊流过,可是他们还是坚持不懈地跑着。乒乓球队的人也很用功,每天一大清早就到学校来训练,真希望他们能在乒乓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责在教室里读书,我们的读书声音好听极了,为校园增添了不少生气。

中午,校园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在各自班里写作业,看书,考试,午睡等。

晚上,学校里静悄悄的,不时传来几声说话声,原来,老师们正在讨论问题呢!看来,老师真得很辛苦啊!这么晚了还在学校里工作。

好了,这次的参观已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如果你有空的话可以亲自来一趟啊!

企业文化带给我们的…… 篇11

说到文化,是雅俗共赏、雅俗共识的事,谁都能说,谁都说不太好,但大家都知道,文化就像空气—样,看不见、摸不着,却谁都离不了。与空气不同的是,文化不仅受外在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其所具有的与生俱来性,不管你是刻意为之还是无意行之,文化都将如影随形,伴你终生。

人们常说,文化是灵魂,一个国家真正的崛起是文化的崛起,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被其他文化取而代之,那么这个国家无论从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成了强国的傀儡,所谓的崛起就成为妄谈。

具体到企业,文化就应该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我们通常会说某某企业的文化是怎样的,评价某某企业的文化好或不好。其实,文化是很难用好、坏来定义,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这种差异往往是通过与某个人或某群人的接触而感觉到的。有的人说话、办事会让你觉得很阳光、很乐观,这种乐观和阳光也能感染你,使你觉得舒服,从而喜欢与此人或此机构打交道。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高高兴兴是一天,悲悲戚戚也是一天,您会选择哪种方式度过这—天呢?我们企业的多数员工会选择哪种方式呢?这不仅关乎人的生活态度,也关乎企业乃至国家的文化氛围。当然,快乐好像不需要理由,而不快乐则有太多的借口。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谁不希望自己的人民和员工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中呢?作为每人,我们提倡要给自己快乐,你若想快乐,没有人可以把它从你那里夺走,因此,要学会给自己快乐,每天用微笑诠释自己的快乐,用快乐迎接工作带来的挑战,每天给工作一张笑脸,工作才会给我们一份惊喜,生活才会更加精彩,我们留下的每一个脚印才会更清晰,让自己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能闪着耀眼的光芒。但作为企业,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如何创造一个让每个员工都快乐的氛围和环境,就是我们如何营造一个企业文化的大事,是企业的灵魂。试想,天洋食品厂的毒饺子事件,深圳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发生等等,不都是因为心存不满造成的吗?

真正能够成为长寿企业的并不很多,据统计,世界五百强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在80年代,曾经的世界500强中有大约230家消失,占总数的46%。而中国的800强寿命更低,仅有11岁,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1.5岁。中国的诸多名牌企业诸如秦池、飞龙、科利华、德隆、科龙等,都是在众人的称赞声中寿终正寝,究其原因,绝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在于综合实力的竞争。这包括: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企业文化的竟争、员工综合素质的竞争,但从后今的发展形势来看,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增强,企业文化越来越表现出来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彰显它的魅力。纵观全球知名企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象征,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常常被人称为通往成功之路的尚方宝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企业文化也成为了各大小企业经营者口中的热门词汇,因为他们看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的重要性—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其核心就在于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是把整个企业凝聚在一起力量。这种精神和力量可以使企业所向披靡。企业文化也是一种不成文的制度,是对人心的约束。正是这种文化的约束,企业才会有自觉的责任,以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甚至并不局限于企业自身,也是对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通常,企业文化会化作品牌的力量,附着在产品上,这就是消费者消费时对品牌的挑剔,同样的产品,可能品质也相差甚小,但其被信任度则完全不同,销量当然是与其被信任度成正比的。产品是如此,图书亦是如此。

招商银行文化变迁给我们的启示 篇12

1987年成立之初:“敢为天下先”

1987年招商银行由招商局集团独家出资成立, 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基础薄弱, 但招商银行明确提出“做真正的银行”、“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走出一条改革的路子, 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银行”的立行理念, 员工们较早就形成了利益共济意识和“靠自己、靠实力、靠市场”的观念。

招商银行从建行就提出了“敢为天下先”、“信誉、服务、灵活、创新”和“以苦累为荣”等口号, 全方位推进“六能机制”, 即“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员工没有终身制和铁饭碗,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感动客户, 让老百姓认可招银的服务。但是, “不求规模最大, 但求效益最好”的发展思路, 也致使招商银行的渠道建设、规模扩展及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由此可以看出, “市场化思维”与“追求优质效益”是招商银行的组织基因所在, 也是其最初发展的关键要素, 更是区别于其他银行的典型特征。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组织的“关键成功要素”。

任何一个组织从诞生到发展, 都会形成自身的成功法则。当这些成功法则由组织领导者不断传播, 又在实践中反复验证, 再经过越来越多的组织成员自觉执行, 这些法则就以“关键成功要素”的形式, 构成了企业文化的雏形。

1993年:“以业绩论英雄”

1992年之后, 沿海地区的经济改革步伐加快, 在“多元化经营、规模化投资”的口号驱动下, 招商银行步入了规模扩张的快车道, “到国际上去, 做国际化的大银行”的呼声日渐高涨。自此, 招商银行开始逐渐由区域性小银行向全国性大银行转变。

在快速发展阶段, 招商银行实施追求规模、注重速度和短期效益的扩展战略。在企业内部大力提倡“发展是硬道理”、“以业绩论英雄”、“重结果不重过程”等理念, 并以奖金激励机制营造了一种不服输、不甘落后的组织氛围, 员工的拼搏精神很强, 服务和创新意识非常突出。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招商银行“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 总行对分行的指导与管理跟不上, 各家分行自我发展, 出现了“大分行小总行”和分行间发展不平衡等现象。由于连续多年片面追求规模扩张, 招商银行的管理明显薄弱, 远远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由此可以看出, 招商银行在调整过程中既显示出正向的发展成就, 又呈现了负向的经营隐患。当他们经过一番认真审视之后, 就发现发展初期的“成功法则”有些依然异常重要仍需继续遵守, 但有些则显得不合时宜而应被修改或放弃。企业文化正是在企业对自身“关键成功要素”不断审视及调适的过程中, 日益充盈起来的。

1999年:从快速扩张到稳健经营

1999年, 马蔚华出任招商银行行长。2000年初, 招商银行开始自上而下地大面积灌输“风险意识”, 力求把风险概念“刻”到每一个员工的头脑中。经过大规模的思想碰撞, 招商银行明确了“稳健发展”优先于“快速发展”的价值取向, 提出了“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的原则, 企业战略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发展与风险管理并重转变, 追求风险有效控制下的规模扩张。配合战略调整, 招商银行着力调整了银行组织架构和风险控制业务流程, 并通过完善客户统一授信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等措施, 使资产质量不断优化。

至此, 招商银行的企业文化从目标导向阶段转而发展到以长期为导向、注重内部过程和规则的风险文化阶段, 突出强调“稳健、规范、严格、科学、扎实”等基本理念, 形成了“效益重于规模、长期重于短期、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的价值取向, 使得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 企业文化不是虚拟而生的。尤其当企业以往的“关键成功要素”变为企业发展阻力的时候, 就必须以适当的方法发起企业文化变革, 去纠正种种负面甚至是错误的认知。

2000年:树立全局观念、强调协调发展

上市后的招商银行, 经营理念与战略方向也有了相应调整:从铸造中国民族银行业精品, 宁可减低速度也要重视资产质量, 向“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的目标转变, 追求质量、效益、规模协调发展。

更高的经营目标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之服务。20 02年, 招商银行提出“因势而变”的理念, 2003年又提出以稳妥把握“管理与发展, 质量与速度, 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 股东利益、客户利益与员工利益, 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五大关系的平衡来打造招行核心竞争力。

为了实现新的战略目标, 招商银行清晰了战略重心及一系列执行准则, 而这些, 就构成了“关键驱动要素”。一个企业, 能够对自身进行深刻剖析, 并能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具有实效的重要举措, 就说明这个企业具有文化繁衍的生机与活力。

描绘我们的校园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工具表现建筑物。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张家港新旧建筑的欣赏,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学会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透视的各种角度的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描描绘我们的校园》、实物展台、铅笔、铅画纸。学具:2B铅笔、作业纸。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3分钟)

师:我们的学校是个诞生才四年左右的新生儿,可我们的张家港却是个有着久远文化历史的沧桑老人了,在时间的变化中,有很多东西逝去了,同时又诞生了许多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我们张家港现在的杨舍西街,那你知道30年前的杨舍西街是什么样的吗?(出示图片)

这是30年前的杨舍西街,请同学们来谈谈对新旧杨舍西街的感受呢!

(以前的房子较矮小,砖瓦建筑不够牢固,房子格局有点凌乱,不美观。现在的建筑高大美观,结构更牢固,灯火璀璨,更人性化,体现了张家港市的繁荣和日新月异的发展。也说明我们现在的经济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园也越来越美丽了。)

教师总结:家园的建设离不开美丽的环境。生活在美丽的家园和环境中,就会有很好的心情,希望同学们为自己家园的发展共同努力学习和创造,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现代的家园,看一看,画一画。

通过杨舍西街新旧建筑的对比,引出课题《描绘校园风光》

2、了解我们的家园并感受家园(5分钟)欣赏张家港风景图片,让同学们快速说出景点名。了解我们的校园历史

出示三张校园不同景点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拍摄的角度,有俯视,仰视,平视。并抒发感受。

平视:亲切,身临其境

俯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感觉心胸开阔。仰视:欲于天公试比高;感觉自己渺小。3、10秒钟擂台对抗(3分种)

由课代表和全班学生为对垒的双方,在10秒之内画房子,看谁的房子画的好,给胜出的人加分。通过短时间的绘画比赛,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在构图和透视上的缺陷,并通过对学生作品的修改,引入到透视的讲解,4、了解透视知识(8分钟)

通过对“校园实景图”的观察分析,导出透视——也叫远近法,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画中呈现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远虚的视觉效果。

学生看视频全面了解透视,教师黑板板书——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5、教师示范(5分钟)

用身边的风景图详细讲解怎么画平行透视,怎么画成角透视。画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6、学生绘画(16分钟)出示校园风景图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评述(4分钟)学生自评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8、教师总结及拓展延伸(1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同学们能初步的掌握了透视规律,在绘画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现象,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多关注身边的美景,多关注我们的家园,深化透视知识,让自己的风景作品更为真实!更加美丽!也希望同学们为自己家园的发展共同努力学习和创造!教学反思:

我爱我们的校园 篇14

二年级五班

李桂林

我是二年级五班的小学生,我们的学校场地很大,我爱我们的学校,我爱我们的班级。

我们每个星期一早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首先要奏国歌,然后再升国旗,全体学生敬礼,老师要行注目礼,还要进行风采展示、读日行一善、大队辅导员讲话等活动,最后我们要进行宣誓‘’故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看着红旗在操场上飘扬,我的心也跟着飘扬了。

叮零零上课铃响了,第一节课是语文,我一涌进入了教室。然而我最喜欢的是美术课,美术老师教我们画图画做手工,看着五颜六色的水彩笔,我总是忍不住画一幅美丽的图画。

校园是美丽的,校园是我们大家学习成长的地方,早晨郎朗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传了出来,我们都沉浸在了读书中。

我们开展了语文阅读课,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使我们的写作能力提高。我们读了《小猪唏哩呼噜》,我从90页看到了141页,我看的可是特别认真呢!

校园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我们的乐园。我爱校园的一草一木,因为我可以在这里和老师同学们度过五年的时光,还可以在这里学到无穷无尽的知识。

我爱我们的学校。

(指导老师

肯德基跨文化营销对我们的启示 篇15

肯德基早在1973年就进军香港市场, 1973年6月, 第一家开业, 1975年所有进入香港的肯德基餐厅全部关门停业。原因是:他们只考虑到美国的文化, 在香港运用与美国相同的运营方法。没有认识到香港地处亚洲消费者的文化、口味等于美国不同, 与此同时两个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肯德基提供的产品不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 品牌宣传也不符合当地的文化风俗。肯德基正因为没有深刻认识香港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 盲目使用“自我参照原则”, 具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 崇尚个人发展, 没有在适当的时机协调两种文化的差异, 才会导致进军香港的失败。

认识到以上原因后, 肯德基于1987年进入具有悠久饮食文化的北京, 以此为起点, 肯德基开始摸索, 不断了解和适应中国社会和市场, 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到现在肯德基在中国大陆的连锁店已发展壮大到几千家。

二、肯德基的经营策略

为什么肯德基在中国快餐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独占鳌头呢?这和肯德基的产品创新是分不开的。

产品创新:由于正确认识了中国文化, 不断揣摩中国消费者的口味, 推出典型的中国化的产品。从颠覆汉堡的“墨西哥鸡肉卷”到饱含中国特色的“老北京鸡肉卷”。除此之外肯德基时常会推出长期或短期的新产品。如:深海鳕鱼堡、川辣嫩牛五方等;肯德基还以需求为导向, 不断推陈出新, 提高当地消费者的满意度, 了解到中国人有早餐喝粥的习惯, 2010年正式推出了几种早餐粥和“安心油条”。

形象创新。在美国本部肯德基为了迎合年轻时尚的顾客, 采取浓艳的街头风味装修、爵士乐做背景音乐, 但在中国却致力于品牌本土化。装修风格代表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亲情、友爱和默契, “有了肯德基, 生活好滋味!!”。在中秋和春节等传统节日, 肯德基则通过电视广告打造充满温馨、团员、分享的形象, 非常贴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通过上述的举动, 肯德基让中国人倍感亲切, 成功地塑造了其在中国极具亲和力、健康、美味、温馨的品牌形象。

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 没有良好的服务就没有销售, 这一点在快餐业表现的尤为突出。只要一进餐厅就会有热情礼貌的侍应生笑脸相迎, 提供体贴周到的服务, 专门为小孩子准备桌椅和儿童天地。顾客也根本不需要为找调料、餐巾纸等小事烦神, 可以充分享受美味的食品和完善的服务, 热情周到的服务文化, 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 得到认可和欢迎。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肯德基奉行“以人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管理机制。肯德基不断投入资金、人力进行多方面各层次的培训。从餐厅服务员, 餐厅经理到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 培训不仅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技能, 还丰富和完善了员工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个性发展。

另外, 由于肯德基采取开放式就业, 公司对员工的流动并没有做出特殊的限制和要求。经过公司严格培训的本地熟练工人和管理者因为种种原因走出公司, 甚至会流向当地竞争企业。宽松环境下造成的人员流动, 实现了一种隐形传播。据初步统计, 肯德基进入中国20多年来, 累计培训员工几十万人次, 基本培训资金投入超过十几亿元。

三、肯德基的经营模式对中国快餐业的启示

1、苦修内功

与肯德基等国外大牌快餐巨头相比, 我国的快餐业无论资金、人才都极为匮乏, 要想获得生机, 只有通过学习肯德基等成熟型快餐业者的成功经验, 牢固树立品牌意识, 不断完善服务理念与水准, 让您的客户能够切身感觉到“快餐是属于服务业的”含义。

2、欲速不达

快餐产业者都知道通过增设分店的办法, 可以提高商业利润, 又可以提升自己品牌的认知度。肯德基对于任何一个连锁分店的增加, 都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后再做出决定。首先在选址方面, 肯德基奉行“一步差三市”经商格言。选新址时, 第一件事, 就是汇集该地区的经济、交通及目标客户群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汇总, 确定可行后, 完成选址工作。然后进一步考察该区域内最为主要的聚客点。确定店址完成后, 肯德基还要实地考察该区域的人流实际线路与走向, 然后通过专业计算、分析, 预测出该店的投资额与销售额。

3、立足标准

我国的科学泰斗钱学森, 曾经给快餐下过一个言简意赅的定义:快餐即是烹饪的工业化。尽管钱老将快餐的这一定义说过了几十年, 但我国的快餐业者又有多少能够牢记这一至理名言呢?肯德基任何一家连锁店的一锅炸鸡, 不仅选料相同且出炉时间都是严格的13分30秒, 如此系统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与操作, 不仅保证了肯德基炸鸡统一的美味口感, 更使得肯德基每年从我国快餐市场赚走了近20个亿人民币。

结语

我国拥有灿烂悠远的饮食文化, 各种特色美食不下万种;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民族情结深厚;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对快餐的需求会日益增加。这些条件为我国本土快餐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会, 希望中国的快餐行业抓住时机, 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朱明侠、李维华:《特许经营在中国》,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何力:《肯德基:为中国而变洋快餐开启转型》, 经济观察报, 2005, 11。

[3]孙磊:《肯德基推出复合经营模式》, http:/www./stockstar.com2001-4-18。

上一篇:煤矿材料科实习报告下一篇:大四毕业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