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4-04-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

课题

梅花魂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难点

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梅花的图片,并配字幕: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2、播放完毕后引导谈话:

同学们,欣赏了优美的梅花图片,阅读了图片下的字幕,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诗?(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从这首古诗,你了解到什么?(这首诗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3、总结导题:在我国,梅花,因为它所代表的品格,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这节课,我们就和作家陈慧瑛一起,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板书课题: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4、交流解题:

(1)你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崇高的精神。)

(2)弄懂了课文题目的意思,再来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了解些什么?(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崇高精神?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以梅花图片及其古诗字幕引发交流,创设出优美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激发了学习参与课堂活动兴趣。

了解与梅花有关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描写了与梅花有关的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往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和他所珍藏的梅花图,表现了外祖父时刻思念祖国。

第二层(第4—15自然段):写临别回国前,外祖父送给“我”梅花图和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赞扬梅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照应开头,写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赞扬华侨的爱国精神。

四、细读课文,了解事情。

1、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圈画出文中描写与外祖父有关的几件事,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了解和体会。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出示课件10]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送给“我”。

2、以上五件事中,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独立思考,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2)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从“‘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在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方法进行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侨()缕()绢()甚()

骄()楼()涓()其()

梳()衰()稠()眷()

流()哀()绸()着()

二、选字填空。

竟竞境

(1)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智力()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

(3)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凉飕飕的。

(5)保护环(),人人有责。

三、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拉:A用力使东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某处移动;B用车载运;C拖长;D闲谈;E牵累、拉扯;F拉拢、联络;G帮助。

1、老师拉长声音说话。()

2、妈妈正和保姆拉家常。()

3、现在,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拉一把。()

4、小东正和看门的大爷拉交情。()

5、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答案]

一、辨字组词。

侨(华侨)缕(一缕)绢(手绢)甚(甚至)

骄(骄傲)楼(高楼)涓(涓涓细流)其(其中)

梳(梳理)衰(衰老)稠(稠密)眷(眷恋)

流(流水)哀(悲哀)绸(丝绸)着(看着)

二、(1)竟(2)竞(3)境(4)竟(5)境

三、1、(C)2、(D)3、(G)4、(F)5、(A)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2、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说说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深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出示课件3]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学生朗读,交流感悟。)(板书:引起下文。)

检查交流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借此提出学习要求,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感悟爱梅,感受品梅。

(一)感悟外祖父珍爱梅花。

1、引导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板书:珍爱墨梅图)

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出示课件4]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3、指名读这段话。小组交流:外祖父对梅花的热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偶尔摆弄古玩老人也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墨梅图家人碰也碰不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通过老人的语言“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感受外祖父对“我”的慈爱,从对比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b、指导学生用严厉的语言读好外祖父的话,从严厉的语言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②通过老人的行动“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b、指导朗读,读好“轻轻”“慢慢”,在朗读中表现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5、交流过渡:

(1)问题交流:“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你能揭开作者心中的疑问吗?(学生各抒己见。)

(2)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有关内容,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

(二)感受外祖父品味梅花。

1、引导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板书:赠送梅图)

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出示课件7]

“是啊,……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3、探究交流。

(1)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讲了哪几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2)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中的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3)外祖父珍爱梅花是因为梅花色彩鲜艳吗?(不是。)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4)课件突出显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交流:

①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是谁的秉性?(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②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③从外祖父对赞美梅花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赞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精神和不肯低头折节的气节。)

(5)从“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这句话说出了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的目的——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和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4、读了外祖父的这段话,谁能把对课文题目完整地、准确地理解说给大家听?(《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鼓励学生试着用外祖父的语气读好这段话。

6、谈话过渡,从外祖父分外珍爱墨梅图我们感受到一个华侨老人对祖国深厚的爱。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教“我”读唐诗宋词经常流下眼泪;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呜地哭了;送“我”上船时眼含泪水。)

三、读“三哭”,悟真情。

(一)一哭:[出示课件10]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吟诗落泪。)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探究:

(1)从外祖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感受到了什么?(外祖父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表达了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目的还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2)你能说说对课文中提到的诗词的理解吗?(这些诗词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3)读到一些诗句“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是因为什么?(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所以伤感地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二哭:[出示课件15]

有一天,母亲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鸣呜呜地哭了起来……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不能回国。)

2、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从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体而难过地哭了,感受到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在分角色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三哭:[出示课件16]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

……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递梅花巾。)

2、从“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一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是思乡的深情和不能回国那孤独的痛苦,一下子使外祖父变老了许多。)

3、读“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一句话,思考:外祖父让“我”带回的只是一块手绢吗?(外祖父让“我”带回的不只是一块手绢,外祖父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四、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出示课件17]

当年的我,……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哪!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板书:照应开头)

3、再读这段话,结合全文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4、女生朗读课文的开头,男生接读课文的结尾。

五、学习写法。

1、快速默读全文,感受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文章抓住外祖父的五件事进行叙述,在叙事中表达了外祖父喜爱梅花、赞颂梅花品格以及通过梅花寄托的热爱祖国之情。

②语意含蓄,感情深厚,借物抒情,充分地揭示了课文题目“梅花魂”的含义。

③文章在写法上首尾呼应,结构非常严谨。开头写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板书:眷恋祖国)

2、指导朗读。

(1)谈话引导:本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首先要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进行有感情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舒缓,语速不能太快。

(2)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全文。

通过问题交流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和品格,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读写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作业。

(1)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请收集并诵读有关的诗文,并和同学进行分享。

(2)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红梅颂》。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描写的人和事,升华了文章表达的情感。

板书

内容

引起下文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梅花魂不能回国眷恋祖国首尾呼应

赠送梅图

递梅花巾

照应开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被选答案的序号处画“√”。

1、能书善画

①善良,慈善;②善行,善事;③友好,和好;④擅长,长于;⑤容易,易于。

2、颇负盛名

①背;②担负;③依仗;④遭受;⑤享有;⑥失败。

3、独在异乡为异客

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奇特,特别;③另外的,别的;④惊奇,奇怪;⑤分开。

4、愈是寒冷

①(病)好;②较好;③叠用,跟“越……越”相同。

二、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正重其事()颇副盛名()蜡月天气()

眷峦祖国()好好宝存()顶天力地()

三、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叶明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叶明说,他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吴小东说:“我要像小明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句意,在括号里画“√”。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象征着中华民族。()

B、梅花争在别的花之前开放,象征着中华民族。()

五、阅读《梅花魂》片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仿照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分外”写一句话。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④ 2、⑤ 3、③ 4、③

二、正重其事(郑)颇副盛名(负)蜡月天气(腊)

眷峦祖国(恋)好好宝存(保)顶天力地(立)

三、吴小东说,他要像小明那样关心集体。

四、1、(B)

五、1、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娆。

2、对比外祖父特别珍爱那幅墨梅图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阅读,感受文本。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读中主动用心的感受课文内容,加深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并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对学生的阅读交流及时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与同学、与教师、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到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作者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透过吟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悲哀落泪、赠送梅图、赠送梅花手绢这五件事,感受到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体会到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二、借助课件,补充资料。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地让学生欣赏梅花的图片并朗读感悟与梅花有关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在吟咏古诗词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从梅花的秉性来了解外祖父的思乡情怀就水到渠成,学生从梅花的秉性来了解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也顺理成章。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是:

教师参与课堂活动的频率过高,教师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过长,教师参与课堂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过多。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自由的空间。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在主动探究中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并自觉得到情感的熏陶。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课文中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如,对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分外爱惜,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对小学生来讲,本课的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与外祖父有关的具体事例感受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外祖父挚爱梅花中感受外祖父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二是准确理解文中提到的外祖父教外孙女的几首诗词,感受其中表达的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表达了诗人王维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作者写眼前景物,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

三是准确理解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感悟其中表达的情感。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四是理解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星岛:

星岛,新加坡的别称。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

华侨:

华侨是指旅居国外的中国人。“华”与“侨”,就其中一词的含义来说是明确的。“华”是中国的古称,“侨”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和“侨士”。随着移居国外人数的激增,“华”“侨”二字就被联系在一起,用来称呼在国外寄居、客居的华人。

相关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代: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陈慧瑛回国

祖籍地是厦门同安丙洲的陈慧瑛出身于书香世家,她是著名爱国将领陈化成将军的嫡系第五代孙,祖父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是前清举人,自祖父这一代开始出洋到新加坡,经过努力与奋斗,陈家已经是新加坡无人不晓的华侨领袖。

自小生活在这样家境的陈慧瑛,因为聪慧也备受疼爱,她熟读经书,9岁便能写诗。从小,陈慧瑛便受到祖辈们去国怀乡情结的耳濡目染,但对年幼的她来说,祖国只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概念。终于,1959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这一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陈慧瑛回来探望居住在厦门鼓浪屿的祖母;二是希望陈慧瑛能回来传承中华文明,他不希望陈慧瑛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带着外祖父多年珍藏的“墨梅丹青”图,陈慧瑛踏上了回国的路途。这一别,她便再也没见过外祖父。

在太平洋上航行了7天7夜的陈慧瑛和母亲回到了厦门。很多年以后,历经艰辛的陈慧瑛才明白,为什么外祖父要让她带着这一幅画回国,傲雪而立的梅花正是老人爱国之心的写照,也是外祖父对她的寄望。陈慧瑛把这些写进了她的文章《我的梅花魂》中,入选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的此文,写的正是陈慧瑛的家人以及她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偶然()()爱惜()()

希罕()()快乐()()

二、将下列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2.一枝梅花,有什么希罕呢?

3.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三、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句子,是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

1、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保存(cún chún)骨气(gú gǔ)秉性(bīn bǐng)

2、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别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3、梅花与、并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一首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4、“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一句中的省略号省略了神态、语言等。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把省略的内容写出来。注意写出对祖国无限思念的感情。(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偶然(经常)(偶尔);爱惜(糟蹋)(爱护);希罕(普遍)(希奇);快乐(痛苦)(欢乐)

二、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2.一枝梅花,没什么希罕。3.这就是您最宝贵的画。

三、1、(×)2、(√)

四、1.cún gǔ bǐng 2、保存大抵欺凌

2、排比句: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比喻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仿写排比句示例: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河的流水声和鸟儿的叫声,还有小朋友们的笑声;春天像一个魔术师,它变来了飞翔的小燕子,给天空带来生机;春天像个闹钟,叫醒冬眠的动物,唤醒沉睡的小草。

仿写比喻句示例: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3、松竹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中华民族史上有气节的人物郑成功、戚继光(答案不唯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2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依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及不同基础,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美。

1.分析文章在结够上的特点(C组同学讨论完成)。

2.本文在写景顺序、动静及详略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B组同学独立思考完成)。

3.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A组同学合作完成)。

4.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感受本文的意境美)

二、悉心体味作品的志趣美。

三、概述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志趣美。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制作flash课件。

2.深入了解学生,按2:5:3的比例进行分层分组。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全文仅114个字,就把富春江从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仿佛使人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

二、检查预习。

1.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人文背景及写富春江的诗文。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

三、展示地图。

设计说明:让学生明确浙江省杭州市富春江富阳至桐庐的地段。明确这篇课文描写的就是作者乘船从富阳至桐庐这一段旅途中所见到的奇山异水。

四、展示分层学习目标。

五、解决翻译课文时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六、分层、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1.分析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C组同学回答)

明确: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写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并且环绕“独绝”展开描摹,结构脉络分明。

2.本文在写景顺序、动静及详略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B组同学独立思考完成)

明确:本文先写水,后写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在写景的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3.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A组同学合作完成)

明确:

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突出水之清。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突出水之急。

⑶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作者在这里写树之寒,实际上是反衬山之奇。

⑷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突出山之势

⑸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突出山之音。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返,突出山之力。

⑺横柯疏条,突出林之密。这几句是补笔,补写群峰中的林深叶茂,突出了作者那种喜不自胜,流连往返的观赏之情。

4.分析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感受本文的意境美)

明确:本文的题目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但信中没有出现人物,可文章又字字不离人物。

展示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根据内容分析,逐一展现。

七、悉心体味作品的志趣美。

设计说明:让学生尽快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感和志趣的句子。分层讨论得出答案。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组)

明确: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表达出作者旷达的情怀。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B组)

明确:表达出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返。(A组)

明确:这一句主要写人在奇景中的感受。触景生情,烘托了山水巨大的魅力,从而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意欲归隐之意。

八、概述文章语言上的特点。

设计说明:各组同学合作讨论,推选代表进行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九、回顾小结,总结主题。(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这篇文章通过对富春江至桐庐这一段山光水色的描绘,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而又幽深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十、展示课堂练习。(分层练习)

A组:有人根据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异水”的特点,拟写了一幅对联的上联:水清现游鱼,请你根据“奇山”的特点,对出下联。

B组: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C组:本文是一篇山水名作,请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写“山”的:

写“水”的:

十一、展示拓展练习。(分层练习)

A组:解说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处风景之地;

B组:改写《与朱元思书》;

C组:用自己的话叙述富春江的美景。

十二、布置作业。(分层布置)

A组:写一篇游记,文体不限。

B组:仿照本文的结构特点,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3

b€"Do gu€#7 ji€"? f€"Vn g€"V bo h€? xi€?

( ) ( ) ( ) ( )

ji€鄌 ji€#9 m€鄌 xi€醤 zh€鄋g zh€鄋g

花( ) ( )菜 草 ( ) ( )弃 蚊( ) ( )单

二、请你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3分)

混沌(h€鷑 h€鵱 ) 莲花落(lu€? l€鄌) 聪颖(y€#5n y€#5ng)

洗(澡 操) 莫(名 明)其妙 (幸 辛)亏

三、按要求答题。 (12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括号里。(3分)

激动 感动 沟通 连接 反映 反应

王明听了李老师的话深受( )。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 )了人们的心灵,而且( )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根据要求写词语。(5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2分)

缕缕( )香 平( )无奇 高深( )测 豁然开(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①写作文时,我想用 、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②“今天晚会来的都是娱乐圈的大腕!”这句中“ ”是新词。我还知道的新词有: 、 、 。

3.连线。(4分)

问候语 “真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道歉语 “您辛苦了!”

慰问语 “张华最近忙吧!请转达我对他的问候!”

告别语 “希望不久的将来还能在这里欢迎您!”

四、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里干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换一种说法,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2分)

2.我们的日子清苦。我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用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2分)

3.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照样子续写一个句子。(4分)

花开了,就像花睡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说话似的。

,就像 。 ,就像 。

五、拓展积累。(4分)

小时候,你一定也学过不少童谣、谜语,回忆一下,并把它们写下来。

童谣:

谜语: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君子不失色于人, 。

礼到人心暖, 。

2.《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我”回忆了 、 、 等童年在园中玩耍的情境,表达了作者 之情。

3.“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句中第一个“长”的意思是 ,第二个“长”的意思是 。

4.《谈礼貌》一文在开头引用古训之后,通过 、 、 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七、阅读感悟。(23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细心回答问题。(9分)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爸爸的叮嘱”指的是 。 (2分)

2.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文中的“我”所看到的这一幕。(1分)

3.“我”推开病房的门,为什么怔住了?(3分)

4.“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3分)

(二)认真阅读短文,轻松回答问题。(14分)

春天的心

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舒展着身姿,一面怒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下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面前,便使劲儿地唤着花朵,有的还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花苞似的期待,我怎能不答应呢?我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一个女孩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就和另外几个孩子(激烈 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脚跳呢?

⑥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走路(竟然 果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孩子。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了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⑧那一刻,看着那些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都有一颗春天的心,就像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1分)

恍然大悟:

2.用横线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2分)

3.第⑤段中说“一个女孩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请想一想,女孩会说些什么,并将其写下来。(3分)

4.短文第⑦段中“我恍然大悟”,这里的“我”明白了,刚才那些孩子并起脚跳着跑,是为了 。(2分)

5.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3分)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谈谈你的见解。(3分)

八、习作。(30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4

《我的朋友容容》通过“取报纸”和“寄信”两个典型事例,表现了容容的天真可爱;《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将小守门员和观众们的外貌、动作、神态写得十分具体、形象,表现了人物的不同特点。这两篇短文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体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已经能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等方面来刻画人物的特点,如能将这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效果会更好。

1.教学第一篇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时,引导学生将其与《两茎灯草》进行对比,明确其选取了“取报纸”和“寄信”两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容容的可爱、好奇和忠于职守。

2.教学第二篇习作例文《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时,引导学生将其与《摔跤》进行对比,明确其抓住了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表现了人物的不同特点。

3.引导学生从外貌、动作、典型事例等方面分析人物的特点,学习作者是如何将人物刻画得生动详细的。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的。

2.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表现出人物的不同特点的。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将其运用到习作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

学习作者是如何将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

难点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将其运用到习作中。

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

1课时

一、《我的朋友容容》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写了容容的几件事?这件事突出了容容的什么品质?(两件事:取报纸和寄信。突出了容容的“忠于职守”和天真可爱。)

2.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寄信)

3.容容的形象鲜活,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选取了“取报纸”和“寄信”两个典型事例。)

4.小组讨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师生交流汇报。

二、《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注视前方,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叔叔在看球赛。)

2.指导观察顺序。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整幅图可以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人又可以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3.指导观察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

(1)对小守门员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观察?

(可从他的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观察。)

(2)观察并说说小守门员后面的小男孩的外貌、动作、神态。

4.指导观察观众。

(1)在赛场一侧观看比赛的共有几个人?

(共有7人。)

(2)观察图上七位观众的外貌、动作、神态,说说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5.小结。

刚才我们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人物到景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了图意。

6.学习写作方法。

(1)文中描写了画面上这么多人,但有没有给人雷同的感觉?(没有雷同感,因为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的特点。)

(2)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是写的画面本身,哪些是写的作者的联想?这样将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将画面上的人写活了。)

(3)小结。作者在对画面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按从主到次的顺序,抓住人物特点,同时又适当展开联想,将画面上的人物写活了。

习作例文

细致观察 从主到次

人物特点 外貌、动作、神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5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涟漪(yí)

逛街(guàng)

B.萌动(méng)

倭瓜(wěi)

C.葬身(zàng)

点缀(zhuì)

D.秉性(bǐng)

公顷(qī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6分)

sāng

shù()

chéng

rèn()

yuán

gǔn

gǔn()

bái

zhòu()

dié()

míng

huǎng

huǎng()

三、补全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写序号)(6分)

1.()()胜数

①查点,逐个说出。②列举,责备。③数目。

2.()()大悟

①了解,领会。②见面。③感觉。

3.能()善()

①善良,慈善。②熟悉。③擅长,长于。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8分)

阴凉 阴暗

1.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的地方睡着了。

2.地下室光线(),空气潮湿。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2分)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       傍:

诗句的意思: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稚子:      钲:

诗句的意思: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腔:       信口:

诗句的意思:

六、在“浓浓的乡情、美好的童年”班级主题活动中,你和陈佳被推选为主持人,下面是活动主持稿中的一部分,请你仿照陈佳的话,将主持稿补充完整。

(9分)

陈佳:人是家乡的好,月是故乡的明。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佳: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佳:童年是一幅画,一幅天真童稚的画,珍藏在我们的心中。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9分)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1.将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写了作者做的哪些事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17分)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2分)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___________”画出来。(2分)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6分)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多选)(3分)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九、习作。

(30分)

以《童年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丰富翔实,语言简洁连贯,情感真实。

第一单元提升练习答案

一、C

二、桑树 承认 圆滚滚 白昼 蝴蝶 明晃晃

三、1.不可 ① 2.恍然 ① 3.书 画 ③

四、1.阴凉 2.阴暗

五、1.从事。

 靠近。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2.幼小的孩子。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小孩子早晨起来,将金属盆中的冰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来敲。

3.曲调。随口。

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朝家而去,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六、示例:水是家乡的甜,天是故乡的蓝。

故乡的歌是一朵悠悠的云,总在蔚蓝的天空飘浮。

童年是一首歌,一首宛转悠扬的歌,萦绕在我们的耳畔。

七、1.蜻蜓飞得那么快,不会追得上。

2.选段写了作者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等事情。

3.我体会到了作者在园子里尽情玩耍时自由、快乐的心情。

八、1.(1)愁眉不展(2)小心翼翼

2.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3.(1)“我”因为贪玩,掉进冰水里,母亲又心疼,又担心 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我”怎么上学

(2)突出强调“我”知道错了以后的表现w

W

w

.X

k

b

1.cX

k

B

.c

o

m

4.①“我”有了新的棉衣可以御寒,无受冻之忧;②“我”有了母亲用爱的目光编织成的可以伴随“我”人生的温暖的路。

5.B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反复朗读了解诗意。

2、通过拓展学习有关陆游的爱国诗篇,进一步感悟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3、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悲”的含义,体会陆游希望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陆游的《游山西村》我们深入了解这个人物的思想。

二、朗读

1、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师:这首诗是诗人67岁时写的,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所有的爱国主义激情。

3、出示已经学过的古诗《示儿》

示儿 【宋】陆游

译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4、通过这首诗你知道了些什么?

(1)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2)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3)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5、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题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三、探究学习:

1、三首诗歌的共同点?

2、说说具体表达方式?

3、爱国情的特点?

四、师总结: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7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一、字词句基础。

1.[字形]看拼音,写词语。

(1)

小嘎子自认为是shuāi

jiāo()能手,仗着自己shǒu

yǎn

kuài(),qī

fu()小胖墩儿傻大黑粗,动转不灵。

(2)

刷子李shī

fu()有一手jué

huó(),干起活来也pài

tóu()十足。

2.[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揪住(qiū)

扳动(bān)

鹐架(qiān)

轰然(hōng)

B.揩眼泪(kǎi)

颧骨(quán)

诈骗(zhà)

模样(mó)

C.伤疤(bā)

监生(jiān)

蘸粉(zhān)

露馅儿(xiàn)

D.脚腕(wàn)

铸造(zhù)

吐痰(tán)

刷浆(jiāng)

3.[字形]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挺脱 格局 包伏 发怔

B.威严 侄子 衔接 芝蔴

C.喉咙 肢体 侵犯 屏障

D.无疑 神圣 难勘 轰然

4.[字义]下列选项中与“罅”字意思相近的是()。

A.缸坏了

B.陶器开裂了

C.峡谷裂缝了

D.与宫廷器皿有关

5.[字义]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

绝:A.独一无二的 B.绝对 C.断绝

(1)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2)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

(3)

他说起话来就滔滔不绝。()

6.[词语理解]下列四字词语中,不是描写人物动作的是()。

A.推拉拽顶

B.手舞足蹈

C.能言善辩

D.摸爬滚打

7.[词语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登时就没了气。(立刻)

B.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饭量)

C.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一声连着一声)

D.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古时对男童的称呼)

8.[词语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报刊上常有不明飞行物的报道,我对这件事半信半疑。

B.叔叔生得膀大腰圆,胳膊如檩腿如柱,走起路来踩得地板都吱吱响。

C.小偷自以为配合得天衣无缝,没想到几天就被抓了。

D.听了老师的批评,小江精神抖擞,很是惭愧。

9.[描写方法]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填字母)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1)

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2)

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

(3)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4)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10.[标点符号]给下面句子中的破折号选择正确的用法。(填字母)

A.补充说明或意思递进

B.声音延长

C.话语的中断

D.话题转换

(1)“要不——摔跤。”

()

(2)

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

(3)“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个半块上咬了一

口。

()

(4)

这天阴沉沉的——今天心情太差了。

()

11.[病句诊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两茎灯草》的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写的。

B.他把嘎子的故事讲得引人注目,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C.为迎接“五一”劳动节,同学们清洗并打扫了教室。

D.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课文主题与理解。

12.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文意?符合的打“√”,不符合的打“×”。

(1)《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2)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头的意思是点着两茎灯草浪费油。()

(3)《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都采用了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

13.下面人物和特点不相对应的是()。

A.小嘎子——顽皮机敏

B.祥子——阴险狡诈

C.严监生——吝啬至极

D.刷子李——技艺高超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

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情景。

(2)

这段话描写的两个方面是()。

A.刷墙动作 刷墙效果

B.刷墙动作 刷墙声音

C.刷墙神态 刷墙效果

D.刷墙神态 刷墙声音

(3)

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五单元)

一、1.(1)

摔跤 手疾眼快 欺负

(2)

师傅

绝活

派头

2.D 3.C 4.B

5.(1)

B(2)

A(3)

C

6.C 7.B 8.D

9.(1)

B(2)

C(3)

A(4)

D

10.(1)

B(2)

A

(3)

C(4)

D

11.D

二、12.(1)×(2)√(3)×

13.B

14.(1)

刷子李刷墙(或师傅刷墙)

(2)

A

(3)

这一句是写刷后的效果,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墙面比作一面雪白的屏障,言其平整和雪白,充分说明了刷子李(师傅)技艺高超。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5分)

一、选择题。

下面各小题均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按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填在“()”里。(24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没有错的一项是()

A.扳动(bān)

破绽(dìng)

B.监生(jiàn)

脚腕子(wàn)

C.发怔(zhēng)

蘸粉(zhàn)

D.颧骨(quán)

揩眼泪(kǎ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摔跤 神胜 天衣无逢

B.喉咙 包伏 精神抖擞

C.侄子 露馅儿 膀大腰粗

D.肢体 难堪 手急眼快

3.“霂”的读音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同?()

A.沐

B.霖

C.霜

D.森

4.“蒻”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个字或词有关?()

A.脆弱

B.差

C.弱点

D.草本植物

5.将下列表示动作的字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的运动员,手一________,脚一________,猛地________了起来。

A.撑 踮 爬

B.撑 踮 跳

C.踮 撑 爬

D.踮 撑 跳

6.下列词语中,不是形容人物神态的一项是()

A.神采奕奕

B.手疾眼快

C.垂头丧气

D.目瞪口呆

7.严监生临死前的举动,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的形象。

A.吝啬鬼

B.替罪羊

C.纸老虎

D.老黄牛

8.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瘦弱的小胖墩儿

B.爱财如命的严监生

C.技术高超的刷子李

D.身体强壮的祥子

9.下列对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外貌描写)

B.如果举了手,王老师会喊我吗?课后李悦会不会嘲笑我?(心理描写)

C.他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作声,态度变得恭敬起来了。(动作描写)

D.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神态描写)

10.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B.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桃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没有绿叶的衬托,鲜花怎么会这么美丽?

11.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选择恰当的下联。()

在福州三坊七巷中的衣锦坊里有一座郑氏宅院,院子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们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管竹琴弦乐齐鸣

B.月明水榭客听歌

C.婉转莺歌凌紫烟

D.千秋雅调遥相闻

12.对下面句子主要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他一身青布长衫,旧是旧了,却洗得发了白,洁净中透着皂角的气味,连那双靴子的样式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朴素的穿着与他著名的身份丝毫不相符。

A.他的穿着很旧。

B.他的穿着很干净。

C.他的穿着很朴素。

D.他的穿着与身份不符。

二、读拼音,写词语。

(5分)

qī fu

xián jiē

píng zhàng

bàn

xìn

bàn

()

()

()

()

三、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6分)

1.严监生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课文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片段,写出了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摔跤》选自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写了__________________。

3.《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课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通过对他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0分)

(一)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12分)

①你想节省时间有效率地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②“生物钟”这个谜是现代生物学中最诱人的一个课题。你倘若观察一下大自然,就能发现一切安排得多么井井有条!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了;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待不住了,猫头鹰也开始觅食;小小的蜘蛛一般在晚上织网。看来它们的身上有着极其精确的“钟”。

③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并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大约七十次,呼吸大约二十次。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黄昏最高。夜晚,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你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很快便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不用人叫,也会准时醒来。可是你如果强打精神,半夜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再如,吃饭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早吃晚吃没关系,所以不按时吃饭。岂不知,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人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人如果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就会得胃病。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生物体内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结果。但“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开的谜。你如果有志去揭开它,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需要强健的体魄,所以,你必须注意,千万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有删改)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复习功课时可以熬夜到很晚,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B.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头鹰开始觅食,这是动物身上存在“生物钟”的表现。

C.不按时吃饭,人身上的“生物钟”会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

D.科学家认为,“生物钟”只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结果。

2.()是在晚上开始觅食的。(2分)

A.小鸟

B.猫头鹰

C.蜘蛛

D.壁虎

3.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4分)

小英爸爸说:“我的身体非常好,可以不按时吃饭。”

小英爸爸的说法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期末考试快到了,小英复习很刻苦,每天都要复习到夜里十一二点,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劝劝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丰 碑(18分)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儿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长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有删改)

1.“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是因为()(2分)

A.战士们的心情十分沉重。

B.战士们没有听清军长的话。

C.军长发怒,战士们害怕。

D.战士们冻得说不了话,走不动路。

2.“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一句中的“贴”字说明()(2分)

A.军需处长只穿了一件衣服。

B.军需处长的衣服十分单薄。

C.军需处长的衣服很合身。

D.军需处长的身材很高大。

3.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前后照应。

4.军长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原因是()(2分)

A.军需处长是他的好战友。

B.军需处长的衣服很单薄。

C.军长十分敬重军需处长。

D.军需处长的身体像丰碑。

5.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七自然段抓住了军需处长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短文内容说说题目“丰碑”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5分)

(一)小练笔。

(5分)

今天是5月13日,好朋友李鹏约刘明下午2点半去图书馆看书,4点半回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请你代刘明给他的爸爸妈妈写一张留言条。

(二)作文。

(30分)

日常生活中,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总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她)的一颦一笑都会在你心中挥之不去。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写一写。要求: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去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注意把字写工整,卷面要整洁。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B 2.C 3.A 4.D 5.B 6.B

7.A 8.A 9.C 10.A 11.B 12.D

二、欺负 衔接 屏障 半信半疑

三、1.儒林外史 严监生临死前 爱财如命

2.徐光耀 小兵张嘎 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场面

3.骆驼祥子 老舍 舒庆春 祥子 外貌

身体结实健美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1.B 2.B

3.错误 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人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

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如果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就会得胃病。

4.示例:小英,如果你强打精神,夜里十一二点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你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二)1.A 2.B 3.D 4.C

5.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突出了战士们遇到的困难很大,为后面军需处长的牺牲埋下伏笔。

6.抓住了军需处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体现了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7.短文赞颂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是军长和战士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一)示例:

留言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李鹏约我下午2点半去图书馆看书,我们4点半回家。请不用担心!

刘明

5月13日

上一篇:坍塌事故下一篇:工作总结刘炬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