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原文及鉴赏

2024-04-28

《琵琶行》原文及鉴赏(共9篇)

《琵琶行》原文及鉴赏 篇1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琵琶行》原文及鉴赏 篇2

本文选取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及其三种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 从及物性的视角进行对比讨论, 通过统计各种过程的数量及所占百分比, 探讨其在经验功能传递上的不同表现与特点, 以期丰富诗歌英译评价的视角。

1 经验功能与及物性

1.1 经验功能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 韩礼德 (Halliday) [10]认为在纯理功能的维度, 语言在我们的生态和社会环境联系中发挥着解释人类经验的作用, 称之为概念功能;语言又展现出我们与身边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称之为人际功能;另一个与语篇构造相关的称之为语篇功能。再进一步细分概念功能, 可以分为经验功能 (experimental function) 以及逻辑功能 (logical function) 。简单来说, 及物性 (transitivity) 和语态 (voice) 是经验系统中两个重要的语义系统, 通过这两个系统, 人们用语言来表述对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看法, 从而体现经验功能。

1.2 及物性

及物性是表达经验功能中最为核心的语义系统。根据及物性系统, 经验世界被视作一套可操作的若干种“过程” (process) , 每种过程类型中至少涉及一个“参与者” (participant) , 某些过程类型可能会最高涉及到三个参与者。不同的“环境成分” (circumstantial element) 也可能涉及, 但并非所有过程都涉及。Halliday将及物性过程概括为六种, 分别为表示物质世界经验的物质过程 (material process) , 反映内心世界经验的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 , 表示特征或识别的关系过程 (relational process) , 以及处于前三种过程两两之间的行为过程 (behavior process) , 言语过程 (verbal process) 和存在过程 (existential process) 。

胡壮麟[11]等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中对各过程类型做了描述与解释, 具体如下:物质过程表示“做、发生”的意义 (a process of doing and happening) , 一般情况下, 由“动作者”、表示过程本身的动态动词和动作的“目标”组成。心理过程反映的是心理活动 (a process of sensing) , 诸如感觉、认知、反应等, 参与者包括主体 (感知者) 和客体 (现象) 。关系过程表示“归属”或“识别”两大类关系 (a process of being and having) , 参与者有载体、属性、识别者和被识别者。行为过程表示生理与心理的行为意义 (a process of behaving) , 如做梦、笑、叹息等, 且“行为者”一般指示的是人。言语过程表示说话、言辞的意义 (a process of saying) , 参与者包括讲话者、受话者和话语内容。存在过程反映某物存在 (a process of existing) , 值得注意的是, 在每个存在过程中都必须有一个存在物。其中, 前三种过程处于主体地位, 后三种过程是在前三种过程的交界处产生的。

在语言使用上, 事物或人通常用名词或代词表示, 过程一般用动词表示, 过程的方式一般用副词表示, 事物的性质之类一般用形容词表示[12]。因此, 在本文的及物性过程统计分析中, 统计的就是表示过程的动词的数量。

2《琵琶行》原诗及物性分析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此诗表面上讲述了琵琶女生活的不幸, 实则诗人结合了自己仕途上的不得志, 从“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声。

根据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 过程类型的确定是分析及物性时的第一步。经分析, 《琵琶行》这一诗作包含了六个过程, 各类动词共计122个, 具体的个数以及具体过程所占百分比如表1所示。

表中显示在古诗《琵琶行》中, 物质过程占的比例最大, 心理过程及关系过程随后。大量的物质过程其实反映了《琵琶行》作为一首叙事诗的特点, 诗中动词的运用叙述了秋夜江头送客、琵琶演奏的高超技艺、琵琶女的悲剧命运和作者的贬谪生活。不过, 白居易的叙事诗不仅叙事动人, 在传情的处理上也真真切切。这个情可以由心理过程传达出来, 由“寄寓于艺术形象中的激情”[13], 读者接收到本诗反映出的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 对自身失意的感慨。

3《琵琶行》英译的及物性分析

人们对于同一诗歌的翻译, 可能会因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而采用不同的经验过程, 过程不同, 句型不同, “因表达不同所产生的意境也略有不同”[14]。中外翻译家都对《琵琶行》做了自己的翻译, 该文选取了三种英译文进行及物性比较分析, 译者分别是许渊冲[15], Witter Bynner (吕叔湘[16]) 和L.CranmerByng (吕叔湘[16]) , 探讨各个版本在英译中经验功能传递的情况, 以期望更好地理解原文和译文, 也为古诗英译的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与原文一样, 笔者对三个译本中及物性过程的个数和所占百分比也分别作了统计, 结果如下:

下面将对这三个版本逐一进行分析。

3.1 许渊冲版分析

从表2与表1的对比中, 可以看出许渊冲的译文心理过程远高于原诗, 而物质过程的比例大幅低于原诗, 与原诗比例接近的过程有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许渊冲的译文韵脚工整, 音步整齐。在经验功能传递上, 增加了一些原诗没有的经验功能, 改写了一些过程, 使得整首诗的经验功能与原诗不尽相同。例如:

1)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Then note on note she struck with pathos deep and strong;

It seemed to say she’d missed her dreams all her life long.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Head bent, she played with unpremeditated art

On and on to pour out her overflowing heart[15].

原诗中“诉”“说”是言语过程, 与译文中的seemed to say和pour out这两个也表示言语过程的动词很好地对应。“弹”是物质过程, 与played这个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也对应恰当。原诗中没有涉及到心理过程, 但是在译文中增添了had missed这一心理过程, 说出了不得志的苦楚。虽然增添了些许原诗没有的经验功能, 不过放在此处算是恰到好处。

2)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Suddenly we heard water burst a silver jar,

The clash of spears and sabres coming from afar.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She made a central sweep when the music was ending;

The four strings made one sound, as of silk one is rending[15].

原诗中有“破、逬、出、鸣、收、画”等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 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琵琶曲的惊心动魄, 回肠荡气, 也反映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而译文只用了burst和made两个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 为跟前半句的jar押韵, 译者将刀枪鸣改成是来自远处come from afar, 虽然体现出“音美”, 但是以关系过程来改写物质过程, 在经验传递上还是简化了。并且增添的heard这一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也并未增添十分惊喜的感觉。

3.2 L.Cranmer-Byng版分析

从表3与表1的对比中, 可以看出Cranmer-Byng的译文物质过程比例远低于原诗, 关系过程比例比原诗高, 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的比例与原诗接近。究其原因, 物质过程比例较低是译文对原诗采取了部分略译和未译, 或是采取了别的过程来译, 这样一来, 此译本在经验功能传递上与原诗有不少出入。例如:

3)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Hill songs I have,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And village pipes with their discordant twang[16].

原诗中“取”“倾”两个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 勾勒出诗人被贬谪浔阳后的生活状态, 尽管景色迷人, 时光大好, 诗人却独自一人, 喝着闷酒, 寂寥难遣。而译文中直接省略, 只字未提, 这两个小句对应的经验过程也就没有得到传递。原诗中还有一个关系过程, 一个心理过程, 传神地写出了那些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 而译诗中只有一个have表示的关系过程, 在经验功能的传递上显得平淡了些。

4)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By night, beside the river, underneath

The flower-like maple leaves that bloom alone

In autumn’s silent revels of decay,

We said farewell.The host, dismounting, sped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The parting guest whose boat rocked under him,

And when the circling stirrup-cup went round,

No light guitar, no lute, was heard again;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But on the heart aglow with wine there fell

Beneath the cold bright moon the cold adieu

Of fading friends[16]

浔阳江头夜送客, “送”是物质过程, 而在译文中, CranmerByng采用的是said表示的言语过程而非物质过程。“举”“饮”两个物质过程, 动作者都是主人与宾客, 动作的目标分别是酒杯和酒, 而在译文中, cup成了参与者, 与原诗的及物性角度不一致。原诗中“别”这个物质过程在译文中的处理是一个名词adieu of fading friends, “浸”这一物质过程渲染出道别时悲惨凄凉的氛围, 江水寒凉与月色惨白清冷交织在一起, 而译文却用fell这个表存在过程的动词, 将“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没有将原诗的经验过程很好地传达出来。

3.3 Witter Bynner版分析

从表4与表1的对比中可以看出, Bynner的译本在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的比例上与原诗都比较接近。其余的过程与原诗的差异也不是很大。因此与另外两个译本相比, 在经验功能的传递上更贴近原文。例如:

5)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She brushed the strings, twisted them slow, swept them, plucked them.

First the air of The Rainbow Skirt, then The Six Little Ones[16].

原诗中“拢、捻、抹、挑”四个动词, 均表示物质过程, 写出了琵琶女弹奏指法多样, 从侧面体现出其琴技高超。再来看译文, 同样使用了brushed, twisted, swept, plucked这四个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 不管是形式上还是意义上都与原诗相互照应, 很好地传递了原诗的经验功能。

6)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We had heard a sudden sound, a guitar across the water.

Host forgot to turn back home, and guest to go his way.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We followed where the melody led and asked the player's name.

The sound broke off...then reluctantly she answered.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We moved our boat near hers, invited her to join us,

Summoned more wine and lanterns to recommence our banquet[16].

原诗中两个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闻”“忘”从侧面体现出琵琶曲的动听与吸引人的魅力。译文中had heard和forgot这两个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与之对应, 较好地传递了原诗的经验功能。又如moved, invited, summoned, recommence这些表物质过程的动词与原诗中的“移, 邀, 添, 回, 开”这些表物质过程的动词也互相对应, 写出了主人和宾客们对琵琶女的好奇与欢迎。

4 结束语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篇3

琵琶行 / 琵琶引

唐代: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

〔2〕明年:第二年,指下一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技女。

〔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

〔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琵琶行》原文及鉴赏 篇4

(2)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3)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4)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5)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6)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7)为:做。

(8)贾(gǔ)人:商人。

(9)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0)快:畅快。

(11)漂沦:漂泊沦落。

(12)出官:(京官)外调。

(13)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4)迁谪(zhé):贬官降职或流放。

(15)为:创作。

(16)长句:指七言诗。

(17)歌:作歌,动词。

(18)凡:总共。

(19)言:字。

(20)命:命名,题名。

(21)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22)荻(dí)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23)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主人:诗人自指。

(25)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一说移灯。

(26)掩抑:掩蔽,遏抑。

(27)思:悲伤的情思。

(28)信手:随手。

(29)续续弹:连续弹奏。

(30)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1)捻:揉弦的动作。

(32) 抹:顺手下拨的动作

(33)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4)《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5)《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6)大弦:琵琶上最粗的弦。

(37)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38)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39)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

(40)间关:象声词,这里形容“莺语”声(鸟鸣婉转)

(41)幽咽:遏塞不畅状。

(42)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难,与滑相对,有涩之意。

(43)凝绝:凝滞。

(44)暗恨:内心的怨恨。

(45)迸:溅射。

(46)曲终:乐曲结束。

(47)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48)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

(49)舫:船。

(50)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1)虾(há)蟆陵:“虾”通“蛤”。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2)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

(53)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

(54)五陵:在长安城外,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55)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

(56)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红绡:一种生丝织物。

(57)钿(diàn)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银篦(bì):一说“云篦”,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

(58)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

(59)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

(60)颜色故:容貌衰老。

(61)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2)去来:离别后。来,语气词。

(63)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4)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65)重:重新,重又之意。

(66)唧唧:叹声。

(67)呕哑嘲哳( zhāo zhā):呕哑,拟声词,形容单调的乐声;嘲,形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

(68)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69)暂:突然,一下子。

(70)却坐:退回到原处。

(71)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2)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3)掩泣:掩面哭泣。

《琵琶行》原文赏析 篇5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诗的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本诗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鉴赏 篇6

1.三个关于月的名句: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上句的“惨”字表达出一种深重的情感,这个字可以启发对下句情感的理解。“茫茫”一词展现了江水的浩大,但这里茫茫的江水表现的反而是一种空荡荡。“浸”字可理解为淹没。“月”字这里应指江水中的月影。月亮仿佛被深深地埋在了水底,月影模糊。一切的环境描写都写出这时的惆怅。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一句结合当时的情景体会,上面只听得琵琶声一阵紧似一阵,突然如“裂帛”一样戛然而止。这时候琵琶声已经停了,但仿佛久久回荡。一片静谧,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刚才的乐曲中,抬头看天,天空只挂着一轮明月。这里的景色描写得没有什么实际的意思,但是这句绝在以对明月的描写进一步烘托了安静的气氛。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本句的画面感很强,在静谧的江上只有一艘小舟在渡口。景色的描写有三个要点,一是月光绕船的“绕”字,可以理解为笼罩,明亮的月光笼罩着小船,实际是在这个明亮的月夜的凄凉、伤感的心境笼罩着小船。

月光明亮,才知道本是团圆的时候自己却孤身一人。还有明亮的月光打在自己身上,才更加重了自己孤身一人的感情。

“江水寒”,根据上面说的,寒的是一种心情。

韩老师特别提示:月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可以传达出多种情感,以上三例便是。另外,月在古诗中也常传递出一种自然的、时间的永恒,由此衬托出人生的短暂和时代变迁。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一句里“幽愁”并不完全等同于“忧愁”,幽愁的愁带着绵长的意味,仿佛愁绪是慢慢堆积起来的。而且幽愁不发于外部,只是藏在心里。就是大家都听着这一段曲子结束了,可只有你才引发你自己的愁绪。因而属于“暗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应该指的是一种情感,这个时候的停顿使得作者的情感不断上涌。引发的共鸣比演奏时还多。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泉流冰下”的比喻极其生动贴切。表达出现因的滞涩和低沉。同时这一句的上下两句的意思完全不同,也是值得思考的。

鉴赏白居易琵琶行 篇7

【琵琶行 鉴赏】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原文】

《琵琶行》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创作背景】

《琵琶行》原文及鉴赏 篇8

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的,很难描画。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捕捉和表现的。而曲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 难于言传的。音乐又是最无法作假的艺术语言,弹者的感情直接从音响、旋律中传达出来,不像语言文字有时可以表现出虚假和掩饰。怎样写好琵琶女声情并茂的弹 奏及其所创造的美妙境界?诗人白居易平日高度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断。在白居易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却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诗人描绘音乐的手法:

一是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用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了读者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和与清脆悦耳;以“花底”的“莺语”、“冰下”的“泉流”比 喻乐声的流动和宛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比喻四弦齐拨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 凡。在妙喻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有声有色、具体可感的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描尽致。

二是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作者)的 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更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琶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感情色彩,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 情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徊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昂明快,铁骑 交锋,无不生动地传达出弹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在时而欢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 咽的`音调中,含蕴着琵琶女或欢快,或忧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从“似诉平生不得意”到“说尽心中无限事”,声声琵琶,曲曲传出的正是琵琶女内心的复杂感情。另外,声声琵琶又是演奏者和听者构成感情交流的媒介,演奏者曲中传情,听者闻曲动情,声情交融,不仅使所描绘的音乐更具艺术魅力,而且也有助于诗歌主题的深化。至于听者深受感染的情状,诗人只以画龙点睛之笔,写出了“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的 情景。主客沉默无言,江心月白风平,有力地烘托出听者如醉如痴,如梦初醒的恍惚情伏。通过琵琶音乐,进一步联系了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使两个出身、教养、社 会地位截然不同的艺术家有可能成为萍水相逢的知音。他们互诉悲怀,披露出平日不轻易向他人诉说的内心深处的不平感情。长诗就这样在人物回首往事之中深化了 “天涯沦落”的主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这是写音乐,还是写人?是乐曲引起了作者这样的感受,抑或本来就是琵琶女在向作者倾吐她的暗恨幽愁?或者干脆就是作者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诉说自己心中的悲愤?水乳交融,谁能分别!“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这猛烈的动作,这尖锐强烈的声响,固然是一曲终了的标志,但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把它看作是琵琶女对社会现实的抗争,是她郁积心头的愤激情绪的发泄!通过这二十二句对音乐的描写,我们不但欣赏了琵琶女精湛卓绝的演奏技巧,同时也体会到了乐曲声中所传出的琵琶女内心的凄凉哀怨、愤激悲伤。

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漂沦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天涯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他们 都是封建专制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的命运在日趋没落的中唐社会中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在客观上暴露出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腐朽。又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 的艺术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真是以哭当歌,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己的一幕。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的感情尽情地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中推向高潮,戛然收束。

这个结尾,饶有深味地照应了篇首:诗人怀着惆怅的心情乘月而来,又将带回更加惨然的人生痛苦,乘月孤独而归。《琵琶行》深刻的现实意义,正是从首尾照应的情节发展中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琵琶行及翻译 篇9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难免会有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的感慨。

琵琶行 / 琵琶引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翻译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创作背景

《琵琶行》(pí pa xíng)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én pǔ)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黑羊和小白羊(语言故事)下一篇:人社局安全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