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工作的总结

2024-04-22

乡镇统计工作的总结(精选8篇)

乡镇统计工作的总结 篇1

乡镇工作总结乡镇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克服宏观经济环境趋紧所带来的多种困难,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解放思想,负重拼博,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XX、XX在我镇召开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政法、科技、城建、计划生育等现场会,获得了中国竹器之乡、XX省文明村镇、XX省经济百强镇、XX省文明卫生单位、XX减负先进单位、XX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XX省农村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国家11部委定为全国第X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第一,高扬主旋律,经济工作登上新台阶 全镇社会总产值4.78亿元,比XXXX年增长45.5%;财政收入866万元,增长7%,人平纯收入2503元,增长3.9%。其主要表现为: ──农业以主攻“林业”为突破口,“一优两高”的多元效应开始体现。XXXX年农业总产值4837万元,比XX年增长15%,完成粮食总产12759吨,比96年增长7%;发展牲猪4万头,其中出栏2.8万头,出笼家禽10万羽,出水鲜鱼37吨,水果、茶叶经济作物均比XX年有较大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尤其是茶叶年产鲜叶3600吨,茯砖920吨,精制茶42吨,产量、产值、利税超过历史最好水平。XX年全镇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一优两高”的主攻方向和重点来抓,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农业规模开发,大力推广和普及新科技,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全年完成新造2690亩,楠竹低改4000亩,完成夏秋两季抚育13000亩,涌现出一大批造林大户。全镇林业产值达1260万元,今年6月在市政府组织举办的“兴林杯”造林竞赛活动中荣获优胜奖,并被授予XX市优质楠竹示范基地。──乡镇企业措施力,改革步子力。XXXX年乡镇企业完成产值4.3亿元,比XX年增长59.4%。其中完成工业产值2.6亿元,比XX年增长37.3%,个体私营经济完成3.24亿元,比XX年增长49.3%,完成利税4769万元,比96年增长42.8%。我镇乡镇企业产值、工业企业产值、个体私营工业企业产值增长幅度居全市前列。我镇乡镇企业稳步发展,主要得力于“抓引进,重投入,上技改,转机制”等举措的落实。镇工业公司,注重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突重点,办实事,为企业排忧解困,促进了两个转变。一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工业小区建设出现了工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XX年投入1807万元,新上工业21个,发展民营企业30个,工业小区的建设得到了XX市委、市政府的表扬。二是资源型加工企业由粗放型向精品转变。在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上,逐渐由粗放型加工向高精的转变,茶叶、竹木加工改变了过去卖原料的局面,涌现出一大批精加工企业。XX年竹木加工企业产值1.3亿元,利税1230万元。今年3月被国务院农村工作部授予“中国竹器之乡”。──招商引资工作进展较大,借外力发展自我的格局基本形成。我镇招商引资工作在XX年被评为全市先进的基础上,XX年又有新的进展,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招商引资的局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新上了食品、竹胶板、加油、矿石开采等项目,合同利用外资额2110万元,实际到位910万元。在招商引资工作崐中,新屋村利用现有企业搞联营,利用关停企业招引进,利用群体力量搞集资,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镇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样板,树立了旗帜,有力地推动全村经济工作向前发展,XX年,该村共引资680万元,兴办了精制钙厂、交通采石场、新屋加油站,年创产值990万元,实现利税94万元。──财政强化征管,人平纯收入明显上升。我镇财政税收采取“放水养鱼”,涵养稳源,强化征管,建立考核机制,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XX年全镇共完成财政收入866万元,比XX年增长60万元,增长7%。计财办工作积极,辛勤操劳,措施得力,为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坚持勤俭节约,按照财政预算理财用财,充当了“内当家”的角色。农民人平纯崐收入2503元,比XX年增长99元,增长3.9%。相反,农民负担大大减轻,97年农民负担为3.4%,比96年下降4个百分点,今年共减负23万元,人平20元。第二、形成高压圈,社会治安秩序更加稳定 我们在连续两年获得省治安模范镇荣誉面前,不骄傲自满,而是继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坚持打防结合,群防群治,齐抓共管,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全面化、科学化,社会治安秩序更加稳定,XX年全镇共发生民事纠纷123起,发案率为4.9‰,信访案件31起,发案率为1.2‰,治安案件114起,发案率为4.5‰,刑事案件21起,发案率为0.8‰,分别比XX年下降了0.2─6个千分点,民事纠纷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6%。全镇无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无纠纷械斗,无重大灾害事故,无民转刑案。全镇20个村(居)委会有16个村实崐现了“五无”(无刑案、无纠纷械斗、无重大灾害事故、无民转崐刑案、无非正常死亡、无越级上访)。第三、统筹齐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我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花大气力抓了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两个文明同步推进。─

─计划生育工作已通过省、市两级验收,连续六年评为全市先进,又评为全省先进单位。XXXX年,全镇出生婴儿230人,出生率为10.24‰,计划生育率为99.5%,多孩为0,多孩率为0,综合节育率为100%,计划生育工作着重抓了孕前管理,把好结婚登记、准生证发放、孕前检查等“三关”;采取建档、建册、查假、治假等措施,提高了台帐与统计质量,坚持宣传教育、避孕服务、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实施了计划生育“三三金桥”工程;落实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等工作。今年3月被评为XX市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先进单位。7月,XX市计生经费乡收县管专用现场会在我镇召开,今年11月又被评为XX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民政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我镇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救灾扶贫,优抚安置,养老事业等逐步形成了羊楼司特崐色,今年共筹救灾款16万元,救济困难户、军烈属五保户213户600多人,镇敬老院被评为“湖南省先进敬老院”,并被定为全省民政部门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我镇民政工作已被省民政厅呈报到国家民政部,将授予“全国民优乡镇”。──文教科卫得到了长足发展。全镇教育条件进一步得到完崐善,教育经费得到了有效保证,XXXX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生合格率为99.2%,小学升学率达100%,中学升学率达到92%。卫生工作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已顺利通过市级验收,镇卫生院被评为“全省一甲卫生院”、“爱婴医院”,全镇被评为全省文明卫生单位。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篷勃开展,先后组织了迎新春厂村校军警民文艺晚会、“六一”迎香港回归文艺晚会,“五四”青年节卡拉ok大奖赛和篮球比赛,并在校友杯篮球赛中获得第二名,成功地参加了XX市迎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演出,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并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游艺室等文化阵地进一步巩固。农村有线广播和有线电崐视在原有起点上又有了新进展,今年5月开通了XX至羊楼司有线电视光缆工程,集镇入户率93%,电视频道达到了15个。科学技术已经进入经济工作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其中竹胶板项目被列为全国星火科技计划,竹木系列加工列为省星火科技计划,被评为XX市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先进单位,广大干群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正在全镇兴起。──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XXXX年,我镇按照高起点高规划高标准的“三高”原则,发展小城镇建设,又投资340万元,完成了97年城建五大工程。投资23万元硬化了南垅大道北侧,绿化了南侧;投资13万元硬化了车站大道;投资30万元扩建了敬老院;投入73万元完成了107国道拓宽工程,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崐公路验收,得到了XX市、XX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扬;投入120万元兴建了新屋竹器大市场;完成了200米供水管道敷设工程,并对原有50米供水管道进行了挖新改造;兴建居民住宅47栋,投入资金60万元,兴建了机关干部宿舍楼。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美化。──文明单位创建实现了新的突破。我们以“创建文明新镇”为龙头,在以“软件硬作,硬件优化”为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又大力开拓文明创建新思路,开展了厂村校军警民六位一体共建设文明新镇活动,成效显著.全镇评出500家“遵纪守法户”、500家“五好家庭”、500家“双文明户”、1000家“少生快富户”,全镇有4个村被复评为临湘市双文明单位,农行等10家部门单位评为文明服务单位,新屋村被评为“省安全文明小区”。镇装卸队被铁道部授予“全国先进装卸队”,警务站、派出所、三中队、农行被评为全省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今年12月,我镇被评为“全省文明村镇”,这是XX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并参加了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作了典型发言,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委对我镇的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其它各项工作争先创优,紧张有序。纪检、检察、审计等部门狠抓廉政建设,对群众反映的腐败现象认真进行了清理和督促整改,特别是廉洁自律教育、纠风等工作抓得紧,抓出了一定成效。武装、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众团体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找准位置,当好参谋和助手,为兴镇富民,加速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第四、紧扣重点,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 我们羊楼司镇作为XX省综合改革试验区,今年来加大改革力度,紧扣重点,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尤其是在今年4月份召开现场办公会后,全镇上下紧紧团结一心,共同探索,寻求改革的新路子新举措。在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干部工资改革上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全镇仅有行政机构5个,工作人员20人,73%的干部分流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又使干部获得了利益,全镇80%的干部收入得到了提高。企业改革有了新进展,绝大多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动作快,措施力,扭亏效果明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司联农户,公司联基地的纽带日益紧密,已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组织;部门放权进一步得到落实,已有10个部门已于我镇签订了责任状,开始了放权让利的措施;户籍制度改革和小镇城建设改革又有新动作,我镇已被列为全省户籍制度改革试点镇,进城人口日益增多,财政体制改革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已被国家财政部列为全国两个改革试点镇之一。XXXX年是我镇列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第一年,各项改革动作正在起步,改革实际方案也逐步到位。XXXX年我镇被评为全省农村改革先进单位,被列为全省农村改革的典范,先后在全国小城镇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东西部五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XX省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改革试点镇工作会议,岳阳市人事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全国人大、国家体改委、国家财政部,省委、省政府、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宣传部等主要领导来我镇

乡镇统计工作的总结 篇2

目前, 统计队伍不稳定, 统计基础不牢固, 统计经费保障差, 业务素质偏低, 统计任务较重是乡镇统计工作的普遍现象。当前, 乡镇统计工作的推动主要依靠三种力量, 领导推动:乡镇领导重视与否, 直接决定乡镇统计工作的基础;文件推动:各省各市几乎每年都以地方政府的名义下发加强和改进乡镇统计工作的文件;统计系统推动:由各个级统计局来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各项工作。可以看出, 目前的乡镇统计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因而乡镇统计工作机制建设迫在眉睫。

二、确保乡镇统计工作顺利实施须建立的机制设想

在目前的统计体制下, 乡镇统计工作机制应该实行对所辖的乡镇统计数据负全责, 接受上级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指导这一基本方式, 这里, 重点研究的是这一工作机制如何有效发挥作用, 促进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本人认为, 有效提高乡镇统计工作机制运转能力的核心是建立责权明晰的乡镇统计站, 其关键点是统计站建设、人员建设、制度建设三个方面, 由三方面的共同作用来推进乡镇统计工作机制产生更大的生产力。

1、乡镇统计站建设是顺利开展乡镇统计的物质基础

乡镇统计站的建设是乡镇统计工作机制的最核心的部分, 是乡镇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1全覆盖的实体型统计站, 在所有乡镇推行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资格、有台帐、有经费、有场地、有设备的“八有”统计站的落实, 重点是机构、编制和经费, 这是整个乡镇统计工作机制的基础, 也是改进目前乡镇统计松散型格局的必要前提。条件成熟的地区应该尽早尽快建立, 条件不足的地区也应该尽早列入政府的规划, 制定出细致可行的分阶段性建立时间表。实体型乡镇统计站的建立, 延伸了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的构建网络, 关键是切实保障了统计数据的基础“源头”。

1.2“下派制”统计站, 即乡镇统计站为县统计局的派出机构, 其人 (编制) 、财、物等核心要素由县统计局全权负责。“下派制”统计站目前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展起来, 其有利的方面:一是可以较有效地防止乡镇政府的数据干扰;二是统计力量和人员素质能够得到加强, 工作任务和人员职责可以有效匹配;三是基层基础和数据质量能够得到监控。其不利的方面:一是统计的政府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削弱, 特别是在普查和需要乡镇政府配合的某些调查上可能会有体现;二是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 统计员对乡镇情况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将是工作开展好坏的重要条件;三是县统计局将面临更大的政府压力, 直接的工作范围将更广泛, 责任更为重大。综合来看, “下派制”统计站利大于弊, 其有利的方面是有利于乡镇统计基础数据真实、可信, 而其不利的方面则是统计事业变压力为动力, 不断发展壮大的契机, 一方面内抓素质重责任, 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法律、制度对统计工作的保障, 使《统计法》真正成为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武器, 从而使乡镇真正建立起统计数据的可靠“源头”

1.3“监测式”统计站, 也可以称为“代表型”或“标杆式”统计站, 即乡镇统计站为国家统计局或省统计局的派出机构, 其目的与“下派制”统计站不同, 主要是国家和省以点代面直接监测乡镇的基础数据。“监测式”统计站的设立有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统计站长必须由国家统计局或省统计局派驻, 具有较强的情况, 在每个省设立5~10个有较强代表性的“监测式”统计站, 监测各省乡镇的发展情况, 有效缓和中央与地方数据的矛盾。省一级可以根据各市的情况, 同样在每个市设立3.5个“监测式”统计站, 有效监测各市乡镇的发展情况。“监测式”统计站的设立目的:一是形成一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网络, 经过几年的发展, 形成一些数据模型, 监控各省、各市的乡镇数据的离差状况;二是在现行的统计体制下, 从源头上注重中央和地方统计数据的匹配;三是用国家局和省局的权威对基层统计基础进行最大限度的改善。当然, “监测式”统计站的设立也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特别是当地政府的配合支持和人员的配备问题。总的来说, 设立“监测式”统计站更多地是从统计自身的要求出发, 应该是乡镇统计网络的重要一环。

统计站体系应该以实体型统计站为主, 下派制统计站为辅, 监测型统计站有效控制的一个网络系统。实体型统计站作为一个广泛存在的网络节点, 如何用机制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本人认为一个基本的做法是县级统计局大力强化对实体型统计站业务管理和综合考核, 同时, 地市级统计局把对乡镇的统计执法纳入日常工作范畴, 把乡镇统计巡查有效化、规范化、制度化, 更进一步的做法就是把乡镇统计站的人员编制挂靠在县级统计局下, 强化县级统计局的支配力和管理权, 当然, 这需要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推动。经过几年的发展, 特别是在监测型统计站真正开始发挥其监控作用以后, 下派制统计站由于条件要求高难以广泛推行, 因此我们认为那时的统计站体系应该是以实体型统计站为基础, 监测型统计站有效控制的一个网络系统。

2、人员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人员建设是乡镇统计工作机制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应该注重四个方面:

2.1更新“进口”。目前的乡镇统计人员变更频繁, 统计人员先到位再拿证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统计人员的素质与统计工作对能力的要求有一定程度的偏差, 县级统计局在乡镇统计人员的配备上没有话语权。乡镇统计工作机制必须把好统计人员的“进口”关, 具体来说, 要做三方面工作:一是先考后进, 必须先持有统计上岗证, 才能成为乡镇统计员;二是严格统计资格证考试, 避免走形式的做法, 使乡镇统计人员真正具备统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三是“试用期”制度, 乡镇统计人员的到岗需要经过一定的试用期, 试用期结束需经县级统计局同意才能正式上岗, 县级统计局在其中更多的是考察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

2.2搞好“出口”。乡镇统计工作机制必须把统计人员的“出口”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这是提升乡镇统计形象的重要一环, 具体来说:一是形成“能上”的机制, 实体型统计站建立后, 县级统计局能够对其实施动态管理和综合考核, 对连续几年综合考核位居前列的统计站, 其统计人员优先考虑调入县级统计局工作;二是形成“能进”的机制, 通过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不断培训, 提高其素质, 使乡镇统计人员成为乡镇一级的突出人才, 为他们进入乡镇政府和其他县级经济部门打下知识基础并进行推荐, 通过几年的努力, 使乡镇统计人员进入县级组织部和人事局的视野;三是形成“能下”的机制, 对于综合考核连续两年不达标的统计站, 其统计人员应该采取辞退的方式。

2.3第三方面:建立培训的长期规划。知识培训是乡镇统计人员提高统计能力和适应不断提高的统计要求最重要的方式, 乡镇统计工作机制必须把培训纳入长期规划, 制定分类的培训计划。具体来说:一是普通培训, 对全部的乡镇统计站每年进行标准化的基础培训;二是重点培训, 对重点乡镇每年进行充实型的加强培训;三是提高培训, 对综合考核前若干名的乡镇每年进行提高型的强化培训, 提升其综合素质;四是系统培训, 对乡镇统计的优秀人员每年由省级统计局组织高效的短期培训班, 进行系统培训。

2.4探索建立更高层次的统计专业职称。现行的统计职称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三种, 一般来说, 统计的专业职称仅在统计系统内有用。目前, 会计、审计、咨询等均有注册考试, 社会需求大, 影响力强, 不少人把它作为求职的天然门票。统计职称可以充分发挥数据分析优势、数据模型构建优势、调查设计优势、趋势判断优势等专业的强项, 探索建立统计注册资格, 从而形成社会注册考试体系的一部分。当然, 这需要几个前提:一是统计数据被社会认同;二是统计数据被社会更广泛应用;三是统计工作更为专业化;四是统计认定更具权威性;五是社会统计调查机构发展更为广泛。基于以上前提, 统计注册资格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应是统计事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3、制度建设是乡镇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

制度建设是乡镇统计工作机制的另一个关键部分, 是乡镇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这里是指乡镇统计站内部的制度建设,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3.1基本工作制度。依据统计法规要求, 结合乡镇工作实际, 制定《统计站职责》、《统计站长岗位责任制》、《统计员岗位责任制》, 明确各自责任和基本任务, 做到有章可循。同时, 规范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 规范统计调查行为。

3.2报表管理制度, 包括3个方面:一是报表的产生, 统计报表以统计调查对象的原始记录和台帐为依据, 因此, 乡镇统计的台帐建设, 需要有标准化的台帐设置、记录方法、检查程序和留存方式等台帐制度保障;二是报表的审核, 目前乡镇对统计报表的审核随意性较强, 主要依靠统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对数据质量进行把关, 应当建立乡镇统计的标准化审核制度, 对各项基础性统计报表和统计工作的审核方式进行规定, 特别是建立县、乡一体化的审核机制, 依托信息化平台, 及时、高效地对乡镇数据进行互动审核。三是报表的上报, 统计报表须经乡镇统计站长和统计人员签字, 加盖公章后才能上报, 已实现无纸化上报的地区, 应当探索统计战长网上审阅签章程序, 实现数据上报规范化、负责制。

3.3档案管理制度。目前, 乡镇的统计档案管理比较混乱, 大多数乡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基于现状, 乡镇档案管理制度应该侧重于4个方面:一是统计档案的认定, 统计档案应该包括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及有保存价值的其他资料;二是统计档案的规定, 统计档案应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 于次年4月底以前建立索引目录, 实行统一编号、统一格式、统一封皮、分类装订、分类保管, 并实行专人专柜、专室管理, 已经实行网上直报的地区, 应当明确界定有纸化保存和无纸化保存范围, 使各项资料的保存都按照国家档案管理制度切实执行;三是重点档案的管理, 乡镇应当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商业、资质以上建筑业等建立基本资料数据库, 并及时更新, 重要信息应当永久归档保存;四是电子档案的建立, 统计应该建立标准化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以利于数据管理、使用和共享;五是交接与保密, 目前, 乡镇统计的保密意识还不够强, 需要建立和强化交接制度、保密制度。

3.4信息化管理制度。统计信息化是统计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是统计现代化的核心。推进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是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的必修课, 也是达成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和发布电子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信息化管理制度需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统计信息网上直报功能, 重点是网络统计平台建设;二是统计专用网络建设, 建立标准化的网络数据传递方式, 一口收集、多口使用、层层传递;三是建立健全计算机操作规章, 注重统计网络安全, 履行各项保密措施。

三、结语

论当前乡镇农村统计工作的发展 篇3

随着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统计系统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正在逐步转变。由管理到服务功能的转变日益凸显。做好统计工作,是国家正确决策的关键因素。农村统计工作队伍如何在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中保持稳定,显得日益重要。如何做好统计工作,成为新形势下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重要一环。

1.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

力量薄弱、队伍不稳、经费困难、任务过重是当前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员外出务工常态化,造成了农村工作基础的薄弱;但社会情况的复杂化,统计工作的实时化又从各方面带来了统计工作的复杂化。“根基不稳,大厦必倾”,做好当前镇村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①人员老化。我省大部分的村级统计工作几十年来都是由村会计兼任,一人要应付上头几十个部门的任务,力量已经十分薄弱。村级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报表难催、数字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

②工作繁化。村级不仅要承担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任务,而且县级十几个部门的统计报表(如人口、经管、企业等报表)都要从村里收集,村会计经常忙得焦头烂额。乡镇统计人员也苦不谌言了,任务落实难,报表收集难,基层忙于应付统计检查,数字质量难以高质量完成。

乡级统计工作包括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和乡级部门统计工作两个方面。

1.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省各县(市、区)相继建立了乡镇、街道统计站,乡镇统计站不仅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统计报表、普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农村基层统计网络的主体,担负着承上启下、联结左右的重要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乡级领导和乡镇统计人员的变更,统计站概念逐渐淡薄,乡级统计工作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

1.1.1统计力量薄弱。目前各地乡镇统计站,大多数都是专职统计人员不足。

1.1.2机构改革紧迫。当前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将大幅度削减,任务与力量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1.1.3乡镇经济困难,统计队伍难以稳定。除机构改革人们思想波动较大外,乡镇经济财政紧张,不少乡镇对统计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1.1.4专业素质偏差。目前统计人員中,虽大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统计专业毕业或者具有统计职称者较少,统计专业水平明显偏低,不足以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1.1.5统计任务繁重,基层人员应接不暇。近几年来,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任务压得基层难以喘息。尤其是碰到年报和普查,基层统计人员更是应接不暇,经常忙得晕头转向,根本难以顾及企事业单位和村级的统计工作,直接影响了源头数据质量。由于任务与力量差距悬殊,乡镇政府统计困难,上面不断强调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强调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但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光应付都常常是无所适从。

1.2乡级部门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腿”。如乡镇企业统计,前些年,由于企业大多数是集体企业,其统计工作从人员到台帐都相对比较规范和齐全。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民营化的步伐加快,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替代了集体企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基本上都未设专职统计人员,乡镇经委统计人员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真实情况,企业统计报表的质量难以高质量保证。其他部门的统计问题也基本类似,常出现报表难收、数字难准现象。

2. 改进农村统计工作的粗浅意见

2.1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垂直领导。国家点县(市)两支调查队建队以来的双重管理体制,实践近20年来,弊端越来越明显,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确保调查数字不受干扰。因此,改革国家点县级两队的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是关系到统计调查队伍能否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调查队应当象工商、技术监督部门那样,收归国家垂直管理,而且我们这支队伍的编制、经费本来就属国家,条件更加成熟,如果没有这种超脱,就目前形势来讲,基层调查队工作压力很大,工作积极性和调查数字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2.2统计队伍建设,关键在县、乡、村。从上到下,从整个政府统计系统力量来看,人员设置的主要问题是倒三角形问题,越往下,统计人员越少,力量越薄弱,设备越落后。而统计基础在乡村,数字质量在基层,如此力量与任务的悬殊局面,很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乡镇,一个统计人员要应付县(市)局好几个专业和两队的任务;至于村级,那就只好一人统包了,应付上级各部门下发的所有报表。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各种调查、普查任务越来越多,如此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是力不从心的,结果只能不断形成基层应付上级的局面。统计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关键是加强基层统计力量,如何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畅通无阻的统计网络体系,关键要有人,“基础不牢,大厦不稳”。

2.3排除各方阻力,加大执法力度。目前,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甚多,各部门都有各部门的法,但由于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有法不依,以权代法,执法犯法的问题还不少。尤其是统计法,主要违法对象往往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各级领导,执行起来难度更大,执行结果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要使统计数字在社会公众中形象有一个大的改观,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大执法力度,各级统计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找准对象、排除阻力、敢于执法。但在目前这种管理体制下同级执法难度很大,因此,只有实行执法队伍垂直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2.4集中国家财力,扩大两队职能。目前,各部门重复调查与统计部门经费困难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农民收入调查,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几家都在搞;农产品成本调查,物价部门和统计部门也同时在搞,其指标设置大同小异。一边是经费困难,一边是调查项目重复,不仅增加基层负担,而且存在同一指标,数出多门。建议充分发挥县级队的作用,减轻局专业人员的负担,改变应付的局面。

2.5改进普查方法,统筹普查经费。近几年来,各项大规模的普查接连不断,压得基层喘不过气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人们的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公民对普查的配合程度有所下降,从近几次的普查结果(如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来看,不尽人意。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经济的发展、适应群众的思想,改进普查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应当统筹安排普查经费,对于财政困难的县(市),其国家调查项目应当由国家和省财政负担,以维持各县(市)经费的基本平衡为原则,并确保基层普查人员的基本补贴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各县(市)普查工作的基本平衡,工作质量的基本平衡。

2.6加强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针对目前农村统计队伍专业知识偏低,加强专业培训工作迫在眉睫。专业培训工作应当根据基层统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分类、分批,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经济类的大、中专毕业的统计人员可以采取职称培训和上岗培训的方式,提高其专业水平;对初、高中毕业的年轻统计人员应当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培训,以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专业培训工作关键是讲实效,防止只图经济利益的无效或微效培训。

乡镇统计工作的总结 篇4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乡镇防汛年度工作总结,基层干部则是“一线战士”,要直面群众,发展经济、化解矛盾、搞好服务。本人整理了各类基层干部的总结文章,可以顶部搜索栏中找到您需要的文章。更多乡镇防汛年度工作总结请关注初心范文网防汛年度工作总结栏目。

? 乡镇防汛年度工作总结【一】

? XX 年,xx 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防洪保安全”为主,认真做好防汛工作,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安全度汛。现对我镇的防汛准备工作总结如下:

? 一、早安排、早落实,认真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 我镇水资源十分丰富,有河道 2 条、大小塘堰 236 口;为做好“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准备工作,在年初对防汛工作做出早安排,成立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防汛指挥部成员,完善了防汛工作预案,制定了工作措施,进一步全面落实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做到思想到位,措施落实,并完善村级防洪预案,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到了领导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以确保安全渡汛。

乡镇半年的工作总结 篇5

2012年我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四最”总目标,突出调优产业布局、创新社会管理、推进项目建设、提升全民素质四项重点,狠抓落实,创先争优,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经济运行态势较好

工业经济:1-6月份我镇完成财税总收入1326.2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0万元,分别占任务的54.1%、52.5%(剔除烤烟税)。完成工业总产值8.07亿元、工业增加值4.2亿元。

农业:围绕“创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目标,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烤烟4500亩,稳居东区第一,目前烘烤情况较好;引进康顺园葡萄基地项目,完善了基地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全民绿化行动,在主干道、河边、集镇、企业、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共栽树9.09万株,总投入80万元。加强野外用火巡查,发放禁火令,森林防火措施有力。新造油茶300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新证800多亩。成功申报**市创新型乡镇。对全镇211户养殖户进行摸底造册,督促污染治理,并做好重大动物检疫防疫工作。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5个,到位资金3880万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930万元。**龙塑管业投资1000万元进行二期工程扩建,引进老板注入丽泰烟花出口有限公司1500万元全新打理,实行硬件改造和产能升级,引进台湾红爆投资1400万元,目前正在新建生产线。

(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大浏高速公路三口段建设顺利进行,目前完成路基工程的90%。省级项目三口敬老院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水利部项目宝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完成了70﹪工程量。完成郭冲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扫尾工程和防汛公路硬化并投入使用。小农水项目工程已基本完工,硬化渠道20多条,合计平方4.5万个平米,已完成总工程量75﹪。硬化山塘4口,清淤山塘12口。农贸市场进一步完善改造,补修集镇路面。

(三)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1.群众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常规动作,创造性地在7个群工站下设34个群工室,分设34个党小组。财政投入各群工室工作经费6.06万元,三口群众工作一季度在全市排在第一类第一名。三口作为**两个特色乡镇之一迎接**市群工委工作检查。

2.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我镇落实综治维稳责任和措施,开展特护期大排查活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起,开展了春季攻势、查禁黄赌毒、打击地下**彩等专项行动,整治重点工程和企业周边环境,查处治安案件51起,治安拘留24人,发案率同期比大大下降。组织开展了两实信息采集专项工作和大普法大宣传。

3.计划生育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加大计生措施落实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目前已落实各类长效节育措施322例,征收社会抚养费49.58万元,计划生育率85%。

4.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安全员交叉检查,每月召开安全生产月例会,半年来进企业安全检查196家次,排查安全隐患342条。责令暂停生产企业11家次,对企业当场处罚7家次,对企业立案处罚1家次。半年来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四)特色工作有效推进

1.全民素质教育工程:继续深入推进镇村干部、农村党员、企业员工、新型农民四个层次的群体素质提升工程。推行“党委讲党课”活动,联村党员领导干部到村为党员讲党课;依托农科教开展了2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屋场开展了6期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学习对象达4000人次。

2.乡村清洁工程:围绕创国家级生态乡镇和创**市“十佳乡镇”目标,我镇继续巩固卫生整治成果,细化方案和措施,整合协会、妇女组长、屋场主、事理会等多方力量,定期开展农户卫生评比,督促农户搞好家庭卫生。开展了生猪养殖污染集中治理行动,对禁养区和限养区养殖户进行了摸底排查和排放整治。三口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卫生意识明显增强。

3.和谐幸福屋场创建

继续推进和谐幸福屋场创建工程,配套出台了屋场优惠政策,组织了先进屋场评比表彰,争取资金、项目、设施扶持屋场建设,今年上半年新增屋场4个,全镇已建14个,覆盖6000余人。屋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马新、河下、古家坳和新山屋场多次接待各级领导调研检查,屋场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乡镇老科协工作的总结 篇6

一、领导重视,夯实科技工作基础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老科协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及时调整和充实工作领导小组,铁岭镇党委副书记张艳任组长,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把科技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之中。三是坚持例会制,每月召开科技工作专题会议,听取科技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讨论制订依靠科技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四是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网络作用,借助农村经济信息平台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信息服务。

二、科学普及扎实推进,服务效果不断增强

1、以四道村蔬菜无公害试验基地、福民村养猪示范基地、老中医专家门诊部及铁岭镇老科协农技服务站为带动,全面落实老科协服务职能。

2、今年5月,在铁岭镇会议室组织开展了大型科技咨询活动,卫生、农业、法律、教育等方面的老科技工作者现场接受咨询80多人次,进村入户解决技术问题5个。协会领导还多次到福民村养猪基地帮其想点子,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3、举办3次大型科普培训班,服务三农,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分别是组织蔬菜、养殖、种田种养大户在示范基地培训研讨、在福民养殖基地中组织“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在四道村进行绿色有机水稻增产培训。在科普内容和科普活动领域不断拓宽的同时,活动形式也发展到巡回宣讲、面对面座谈、现场指导、培训等多种丰富多样易于接受的方式,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服务效果明显增强。

4、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本着推动镇民生工程,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两个重点,提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言献策意见15条,为党委政府和有关科学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表彰先进个人

为加强自身建设和建设老科技工作者之家,铁岭镇老科协工作组不定期组织集体学习,开展座谈,今年累计组织学习10余次,现已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风气,不断拓宽工作新思路。及时召开表彰大会,本年度共表彰铁岭镇老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部分代表13人。

四、扩大对外联谊交流,学习经验取长补短

老科协是一项新兴事业,为了把这项新兴事业办的更好,我镇加强了与兄弟乡镇老科协的联系。我们平时主动到兄弟乡镇老科协参观学习,听取兄弟乡镇老科协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增强信心,取长补短,把老科协工作开展的更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20xx年工作要点:

1、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国老科协“六大”会员代表会精神贯彻落实具体工作。

2、围绕铁岭镇党委工作大局,做好社会专题调研、建言献策工作,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3、扩大会员队伍,吸纳更多党员以及女性工作者加入协会。

4、选择新颖的调研与建言献策课题。

5、拓展办会理念,进一步树立经营协会的观念,积极创办科技经济实体。

6、切实加强与兄弟乡镇的联谊,以服务促进各组织的共同提高,加强情况通报,及时互通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联谊活动或采取其他方式和措施,力所能及的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规范乡镇财政工作的探索 篇7

1、财政体制方面:

层层向上集中财力的财政体制, 使乡镇可用财力不足。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力分配关系的同时, 在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政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正确调节社会经济和生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但其在省以下落实还不到位, 存在着财力上划、事权下移的现象。在这种体制下, 县乡财力通过各种形式层层上划。税收方面, 县乡要将100%的消费税和75%的增值税上缴, 导致县乡得到两税增量的比重逐年下降, 而两税增长和中央财政集中增值税数量的比重却逐年上升。另一方面, 中央还控制了能够带来更多财政收入的税种, 并将税种的开征权、减免权上收。对县乡财政来说, 分税制改革并不简单的表现为将一部分税收转移到中央财政, 实际上, 省市政府都会寻租, 他们通过某种制度安排, 将县乡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转移到上级财政和市级财政, 这样, 就将财权上划。而另外, 事权却在下移。本该由中央财政承担的大量公共产品的供给, 却由县乡财政来承担, 如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权和事权的这种不对称, 是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不可忽略的原因。基层财政所拥有的财权不能满足其事权的需要, 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滞后, 才迫使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财政向农民分摊部分公共品的成本, 加重农民负担。

2、乡镇经济现状:

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财源不足。乡镇按照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农业依赖型乡镇财政、非农业依赖型乡镇财政和中间类型乡镇财政 (处于依赖型和非依赖型之间) 。乡镇财政对农业依赖程度越大, 农民负担越重, 反之, 越小。在经济不发达地区, 农业基本都处于传统农业阶段, 没有形成特色强势种植业和养殖业, 加之第二、三产业发展落后, 占经济比重很小, 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所以, 财政收入基本上来源于农业。

3、财政管理方面:

管理松弛, 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是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第一, 乡镇财政预算在编制、批复、调整、执行、决算过程中仍存在违反《预算法》的行为, 表现为预算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不细致、不严肃。第二, 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负债现象严重。一方面由于历史遗留债务原因, 乡镇财政负债累累。另一方面, 人员供养多, 工资支出数额庞大。第三, 财务制度当成“花瓶”或是用来应付检查的,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四, 乡镇财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致使财政机构运转能力偏低。乡镇财政队伍学历水平良莠不齐, 且镇级财政普遍存在人员匮乏,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更是少之又少, 并且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对计算机掌握不足, 加大了财政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的难度。第五, 服务质量跟不上。在很多乡镇财政所, 办公条件简陋, 工作人员的意识也没有及时转变过来, 仅仅停留在“发发钱, 记记账”的层面上。

二、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

根据上文对造成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的分析, 现对如何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给出如下对策:

1、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是五级政府, 但是按这样的架构, 各级政府至少都要有自己的稳定的税基, 才能按照分税分级的框架来形成财力分配, 可事实上却是, 这样的一种层级分配, 在至少在基层是看不到出路, 乡一级没有大宗稳定收入来源来形成分税体制。我认为, 应在适当简化政府层级的前提下, 按照“一级政权, 一级事权, 一级财权, 一级税基, 一级预算, 一级产权, 一级举债权”的原则, 加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来完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财政体制。

“一级事权”, 就是要解决政府职能合理设置问题。各级政府事权的界定, 主要是在企业投资权上面。在投资方向上, 政府应该把眼光放在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公益性投资项目上, 而在一般竞争性投资项目领域里, 政府应退出自己的身影。但也不是完全的退出, 对于一些大型的、长周期、跨地区、投资资金大和增加国民经济发展后劲有突出贡献、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投资项目, 中央也要参与 (如三峡、宝钢) 。最终的目的是要在界定好政府职能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详细的事权明细单, 哪些事权由哪级政府独立承担, 哪些事权由哪几级政府共同承担。

“一级税基”,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各级政府都要有自己大宗、稳定的税源。地方政府从长远发展来看, 应该要有必要的税种选择权、税率调整权, 甚至一定条件下的设税权。比如说, 某些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 设置不动产税。各乡镇财政就可以以不动产税为财政来源保证。税基问题解决了, “一级财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级预算”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间接调控所要求的规范化的政府收支管理形式。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 应把全部政府收入统统纳入预算管理, 以规范的公共收入形式明确政府可分配资金规模并全程监督其运用。如果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支出管理初具形态了, 即可考虑在加强科学化信息监控的同时, 逐步适度下放支出标准确定上的决策权, 是人员工资和公务费标准等在各地有“因地制宜”的必要弹性。

接下来是“一级产权”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下, 国有资产是全民的资产, 人人都是国有资产的主人。但是, 国有资产出了问题, 谁来负责?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致使我们必须解决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 如何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使这个体系把明确产权的原则落实到各级政府。庞大的国有资产到底归属哪级政府, 要在哪级政府后面有一级产权, 形成有效地保值增值管理体制。

这些都做到之后, 还需要配以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体系, 一是要普遍采用公式化分配。规范分配依据, 逐步用“因素法”代替“基数法”, 提高分配透明度。引入人口数量、辖区范围、人口密度、自然环境状况等不容易人为控制的客观因素, 设置权重和比例, 用科学的公式取代认为分配。二是要设置专门的转移支付管理机构。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的决策和执行机构来行使转移支付管理职能, 一方面负责转移支付方案的设计、修订, 相关因素数据的收集和计算;另一反面统筹管理中央各部委对下的各项转移支付, 避免资金安排的随意、分散、交叉和浪费。

2、努力抓好财源建设, 不断壮大地方财力。

第一, 要正确认识县情、乡情, 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各地在制定发展规划时, 认真分析本地的实际情况, 深化对县情乡情的认识, 宜工则工, 宜农则农,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宜商则商, 把潜在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第二,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招商引资, 鼓励外资到本地来投资建设, 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不断引进外来资金, 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在发展乡镇工业中的主导作用。第三, 充分利用本地过剩的农村劳动力。通过积极改革农村户籍制度, 开设岗前培训班, 鼓励农民走出农村, 投身到城镇发展二、三产业。这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还能培植税源, 同时, 乡镇政府也可以通过出让城镇土地使用权, 增加财政收入。

3、规范财务管理, 提高效益。

第一, 建立统一的乡镇财政管理机构, 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监管。在全国范围内, 专门的乡镇财政管理机构还没有。就是在省级财政机构设有专门的乡镇财政管理部门的也为数不多。乡镇财政作为国家政权的基层, 发挥着“为国理财, 为民服务”的职能, 地位举足轻重, 为了使乡镇财政更好的运作, 建议县级部门成立专门的独立的乡镇财政管理机构, 明确工作范围、工作程序、工作职责、工作权限, 建立责、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统一对乡镇财政进行有效的管理, 制定有效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第二, 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履行乡镇财政监管管理职能。要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 必须增强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的意识, 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 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政府及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收支预算。要实行“收支两条线”规定, 管理乡镇非税收入。加强财政票据管理, 做好“领、核、缴、销”的基础工作, 严禁坐支、转移和隐蔽各项收入。加强资金管理, 实行综合预算,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乡镇财政综合平衡能力。第三, 严格内部控制, 细化岗位职责。具体而言, 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大力推进内部管理规范化建设, 强化制度落实。进一步清理财政内部管理制度, 按照简化、规范、便于执行的原则, 修改、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二科学合理确定人员岗位, 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具体量化, 做到上岗人员工作职责清楚、工作目标明确。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有效, 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不断加强管理基础工作,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做好农村公共服务、繁荣农村经济。第四, 给予镇级财政所一定的资金补助, 用于改善办公条件和设施, 达到规范化财政所标准, 以利于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第五, 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 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是财政工作的基础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不断增强干部大局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法制观念和责任观念, 不断提高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加强对乡镇财政管理机构人员的培训, 对财政资金监管流程、专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培训, 组织人员对相关财务知识进行学习, 鼓励财政人员努力提高计算机上机操作能力, 通过不断地培训和学习, 在整个乡镇财政工作中形成学习型的财政队伍。

参考文献

[1]、姚林香, 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改革, 上海经济研究, 2007.12.

[2]、刘尚希, 邢丽, 解决县乡财政困难要因地而异, 《中国改革》2005.12.

[3]、贾康, 白景明, 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 《经济研究》2002.2.

蒙城县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对策建议;蒙城县

中图分类号 C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6-02

乡镇基层统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中不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乡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和变化规律,为各级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依据。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各级领导对经济运行情况的正确把握、判断和预测。这几年,蒙城县狠抓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建设,乡镇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乡镇基层统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各级领导对基层经济情况的准确了解,这些都值得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思考。

1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 统计网络基本健全 蒙城县辖19个乡镇(场、办事处、工业园区),290个村(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131万人,行政区划总面积2 091km2。2004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设立了独立的统计机构,挂牌为“×××经济信息服务站”,全县配备有统计编制人员44名,人、材、物归属乡镇管辖,实行独立办公,“双重管理”,业务上受县统计局、县经委指导。同时村(社区、企业)级统计工作由村(社区)委会、企业会计兼职。为加强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各乡镇都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统计工作负责人为副组长,成员为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及各村会计。

1.2 硬件设施基本齐全 目前,各乡镇经济信息服务站基本上达到了有牌子、有房子、有桌子、有柜子、有制度、有电脑、有网线、有打印机、有统计人员。这“九有”的到位,有力保证了基层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人员素质较高 全县配备的在编44名统计人员全部为大专学历,70%以上取得了统计师职称,其中4人通过高级统计师考试。由于统计人员文化素质提高,能较快掌握统计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为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管理制度基本完善 县局统一为乡镇经济信息站定制了《蒙城县乡镇统计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统计法宣传图板》,并且连续两年制定了《蒙城县乡镇统计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新的管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乡镇统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5 经费模式有所创新 乡镇的统计、普查经费管理的模式也有创新。在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中为乡镇解决了适当经费,并将经济普查考核机制与资金分配有机结合,较好保证了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乡镇统计人员兼职多 全县44名在编统计人员中,没有一个是专职从事统计工作的,他们都是身兼数职,一个人做着许多工作。有招商引资的,有兼民政工作的,有兼行政包村工作的,有兼综治安全的,有在党政办公室值班的,有的是社会抚育费征收站人员,有的兼计生办业务人员等等,最多的一人兼了乡镇四项工作。另外,乡镇领导还随意抽调统计人员做其他临时性的工作,使得乡镇统计人员辛苦劳作,疲于应付。

2.2 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 一些乡镇领导对基层统计工作不重视,对统计地位看得过低,总认为有统计就是估计,就是上报部门的考核数、目标数。在一些乡镇领导眼里,统计不如财政、国土管理等部门那样能为政府增加收入,也不像农业综合服务站那样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项目支持,统计人员工作产生的数据,感觉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只对与自己考核、奖励有切身利益的经济指标数据关心多,而对具体的统计工作过问少、关心少,对如何开展、如何做好统计工作不重视、不过问,对统计人员不关心。

2.3 统计制度不健全或实际操作性不强 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合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下转38页)(上接16页)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真正实行。

3 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对策建议

3.1 稳定基层统计队伍 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与统计人员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认真抓好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勇于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统计队伍,才是新时期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有效保证。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保持基层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最好能建立垂直管理的统计体制,这样能减少外界干扰因素,有利于整合资源,树立统计权威;有利于稳定队伍,全面提升统计专业化水平;有利于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要做到定编、定人,保证工作经费,让广大统计人员安心、热心、尽心地投入到统计事业中来。在业务上,要实行“下培一级”的原则,每年至少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在方法制度上,要广泛听取基层统计人员对基层统计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调查方法制度的可操作性。乡镇统计人员的调进和调出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经县统计主管部门同意,并安排好新进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乡镇统计人员的年度考核要经过县级统计机构的认定。

3.2 努力提升统计工作地位 作为县级主管统计部门要不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想方设法健全乡镇统计机构,完善农村统计网络,夯实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基础。乡镇统计人员原则上要实行专人专职,要寻求良策、创造条件,为他们减少其他兼职工作。兼职统计人员的工作也要突出以统计工作为主。另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乡镇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让乡镇领导了解统计、重视统计,要让乡镇领导增强依法统计意识,支持和保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3.3 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乡镇统计工作要得到领导的重视支持,必须利用统计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围绕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认真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优质服务。既向上一级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统计数据,又要为本级党委政府提供统计分析和决策参考。因此,乡镇统计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和统计调查研究,定期向领导提供统计资料、统计分析。要特别注意将指标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把数字提高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层面上,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

3.4 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经费 财政部门要在财力上予以倾斜,不断加大对统计的投入,将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核定、及时拨付,保证统计工作经费支出与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特别是要保证普查、基层统计基础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对于财政比较薄弱的乡镇,上级部门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小学生庆国庆演讲稿——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下一篇:江苏省高中地理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