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作品观后感

2024-04-25

地球上的星星作品观后感(共13篇)

地球上的星星作品观后感 篇1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姚姚

“我们看得到的、感受得到的,就是真的,那如果我们看不到,感受不到,就不是真的。但是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其实不是真的;我们看不到的,其实是真的。”这是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小男孩伊夏对诗歌《洞察力》“当我望向高处时,你是一充满云朵的天空,直到一头口渴的大象经过,或是我的朋友跳了进来。一个脚踏车的铃铛,或是一两颗小水晶,或甚至是一支盲公竹,然后这个云片开始分解,而你又再次变成了我们的河。”所做出的解释。一个八九岁的患有读写障碍的小男孩,喜欢大自然,喜欢自由,他眼里的世界比同龄人和成人眼里的世界美丽的太多。出身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里有一个在父母和老师眼里的优秀哥哥;有一个成日只注重成绩和成就,还有点机械,却不知真正如何关心孩子的父亲;还有一个爱孩子却无能为力的母亲。小伊夏不喜欢枯燥的学习,也不能理解,所有的文字在他眼里就像是在跳舞,或是幻化成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或者动物。所有人都对他说:“为什么你就是不行?为什么你如此的笨?为什么你不努力?白痴、笨蛋„„”。面对这些侮辱和责备,他总是用调皮捣蛋的行为方式来反抗他所面对的世界。终于他被学校退学,父亲决绝的把他送进了一所远离家的寄宿学校,自认为被遗弃的小伊夏从此就变了。在新学校里,他的生活里还是没有避免被指责、惩罚、嘲笑和否定。眼睁睁地一个鲜活、可爱的孩子,慢慢变得惊恐、苍白、麻木、安静„„无论周围发生什么,他都无动于衷。他,成了一颗不说话的“星星”。那一双大大的眼睛曾经充满了色彩,如今颜色渐渐退去,只剩下一双空洞灰暗的眼睛。直到新的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发现并拯救了小伊夏„„

一整部电影时长2个半小时,大约1个半小时我都在流泪。当小伊夏被大伙伴欺负独自跑到楼顶发泄情绪的时候;当因为打架的事被大人冤枉,被父亲责骂、不理解的时候;当小伊夏哭着求爸爸:“我会努力的,我保证我以后会努力的,求你别把我送出去!”的时候;当小伊夏逃课独自在街上闲逛看见伊父亲背着儿子,羡慕渴望父爱的时候;当小伊夏做恶梦和妈妈走失的时候;当小伊夏被送到了寄宿学校,爸爸妈妈的车发动时,他浑身一颤,眼睁睁地看着爸爸妈妈消失在路的尽头的时候;当夜晚独自在洗手间哭泣并勇敢的擦干眼泪的时候;当不会系领带被嘲笑的时候;当翻译错诗歌被老师和同学责备和嘲笑的时候;当上美术课因为专心的观察窗外的母鸟喂小鸟,而被冠名上课不专心责罚的时候;当被罚跪在教室门口,尼克老师想要靠近,小伊夏却表现出恐惧和害怕的时候;当伊夏在画画比赛上展现了非凡的才华,获得一等奖并做为学校年鉴的封面时,全场掌声雷动。而小伊夏,却深深地把自己埋在人群之中,那躲闪的眼神,那胆怯的神态的时候„„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深入人心,传递着让人透彻心扉的感动。

小伊夏就是尼克老师小时候的自己,尼克老师的出现,让小伊夏终于找到了一个能理解他的人。一个这样的与众不同的老师,不关乎成绩,只希望孩子能自己做自己,让我敬佩不已。影片中最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小伊夏父亲去学校找尼克老师,想告诉尼克他们并不是一对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尼克说:“关心的确很重要。让孩子觉得是被需要的,一个拥抱、一个充满爱的吻,都可以让他知道我们在关心他;或者向他表达‘儿子,我爱你。如果你感到害怕,可以来找我。如果你出错了、失败了,又怎样?我都会陪着你,不用害怕。’一再保证,让他明白。这就是关心,对吧。”(而不是口头上的一句“关心”)尼克还说了一个“所罗门群岛”的故事:“在所罗门岛,当原住民想要用森林的一部分来耕种,他们不会将树砍掉。他们只是在树的附近聚集,然后开始对着树大声的辱骂,不用几天,树就干枯了。它被自己摧毁了。”小伊夏的父亲听完羞愧而去,他下来时,正好看到伊夏站在公告栏前,一点一点认字,然后读出来。伊夏爸爸为伊夏的进步感到吃惊,也很感动和自责。他从来没有好好去了解和关心儿子,只知道一味苛责他不用功不努力,态度不认真,总希望他能超过别人„„思及此,他觉得没脸见儿子,悄悄离去。

电影的结尾让人欣慰不已,伊夏通过尼克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变得活泼有生气,也让所有人知道了他的画画的有多好。我想小伊夏永远会记得尼克老师对他说的:“在我们之中出现了天才,他们改变了世界的规则,因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他们的想法不一样,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他们被反对,但是他们之中出现了赢家,艳惊世界。”

地球上的星星作品观后感 篇2

一、不同视角的不同定位

(1) 大众视角下伊夏的定位

大众视角下, 伊夏以一个后进生的形象存在, 顽劣、不思进取。上课总是在发呆, 成绩永远的吊车尾, 不守规矩做出夸张、搞怪的动作挑衅老师的权威。经讨论, 老师们建议他在特殊学校就读。

(2) 尼克视角下的伊夏的定位

学习障碍是个体在涉及理解或运用语言 (口头或书面语言) 方面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的失常。这种失常可能表现在听、想、说、读、写、拼音或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不足。 (1) 尼克通过对作业本比对, 认为伊夏患有学习障碍, 顽劣是他无能地掩饰, 他更加需要帮助。

二、什么造成了伊夏的“失败”?

1、错误归因

教师将伊夏成绩差定为智力问题, 武断地下结论并没有进行正确的分析解答。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归因, 造成了伊夏学业上的挫败感。尽管他已经很努力了, 仍不见任何起色, 促使他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 也导致了自我厌倦、自我放弃。

2、错误的引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将 (7—11岁) 定为勤奋感对自卑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一个与同伴交流的需要以及被同伴 (主要是同性同伴) 接受的需要与日俱增的阶段发展的关键是勤奋地学习, 获得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家长、教师以及其他重要他人对儿童的努力的肯定、赞扬是很重要的。 (2)

针对伊夏的问题, 教师采取了批评、责罚的方法。随后事实也证明教师的否定、批评是没有效力的, 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使得伊夏产生自我怀疑, 催发了伊夏的自卑情绪。

3、缺乏正确的评判体系

学校教育之下, 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原则。在影片中, 伊夏成绩差, 被归为后进生的行列。事实上, 伊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伊夏具有画画的天赋, 这种天赋在以成绩为标准的学校制度之下完全被掩盖。假使学校教育具有多元化的评判体系, 伊夏的自身价值就会得以体现, 也就不会造成伊夏传统意义上的“失败”。

三、学校教育该何去何从?

学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意义重大。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是正确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该何去何从?

伊夏起初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失败品, 但是伊夏的失败是一个人的失败吗?伊夏既是一个特例也是一个范例, 当下的学校教育制度中下存在众多的后进生, 他们是否真的如教师眼中那般无可救药。众多实例显示, 学习并不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很多学习上的后进生在社会中有所成就。这也说明, 学校的评价制度是不全面, 有弊端的。那么, 当下的学校教育如何转变?

(1) 学校的转变

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判体系。成绩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构建适应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下, 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 获得自我认同感。同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 找出正确的方法,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教师的转变

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 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 正确的归因。对于学生的状况, 能做到细致地了解。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 全面的理解, 做出分析研究。研究学生产生这种不足之处的原因所在, 是环境的原因、家庭的原因或者是自身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 采取不同的措施, 实现学生的转变。

其次, 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会形成自身的自我认知, 但往往也会产生自我的怀疑, 难以对自身形成正确、客观的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只有批评、处罚两种。批评、处罚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反之这种教育方法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起到反作用。

心理学上人和人互动就会形成社会性, 社会性强化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形式来表达对学生的认可和肯定。 (3) 赞扬就是一种社会肯定形式的社会化强化, 对于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的学习与管理中, 教师可以首先使用赞扬的方式积极引导, 肯定学生, 实现学生心理上的共鸣。通过影片, 可以发现游戏法、兴趣法也是有效的引导方法。

再次, 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 是值得认同的, 对于学生的个性不能一味地压制, 要学会尊重,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果斯基认为, 学生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 现有的水平与潜在的水平。学生处于着眼于最近发展区, 肯定学生, 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之所以走入误区, 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自我认同感。尊重学生的个性, 以宽容的心态关注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玉坤从.《地球上的星星》看儿童学习障碍问题[J].大众心理学, 2013年第03期

[2]张向葵, 桑标.发展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年第35页

《地球上的星星》 篇3

影片是一部感人的剧情片,讲述了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八岁男孩伊桑从被家人和社会摒弃到才华显露被认可的曲折经历。也许影片要诠释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然而无数次和学生一起欣赏完影片,又觉得,似乎所表达的不止这么多。

一、五彩斑斓的童真世界

八岁的小男孩伊桑瘦弱、露着两颗可爱的大门牙,有着大大的眼睛,眼睛中闪烁着孩子特有的光芒和神彩。在他的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沉浸在捕鱼、和狗狗追逐嬉戏的乐趣中,把成绩单扔给狗狗当玩具;他津津有味地注视着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他喜欢画画,把颜料浸在水中,用手指绘出五彩斑斓,惊喜于色彩的变化……正如优美动感的背景音乐所唱的那样,“不做时间的奴隶,他们无忧无虑,同蝴蝶相会,同绿树谈天,他们花时间把风聚拢,在细雨中读着优美的故事,在天空的画布上描绘着未来新世界”。

影片一开始便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精彩的童真世界,在那里,儿童仿若“自然之子”,与生俱来地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界中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享受着自然带来的欢乐和趣味。

在受到大孩子欺侮之后,身体上的伤和内心的委屈使得他一口气跑上天台,呜呜地抽泣,然而当看到天台上落下一只风筝时,便破涕为笑,捡起风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回到家里,等待他的是爸爸的怒喝与巴掌,还有威胁着要送他去寄宿制学校。面对爸爸的斥责,倔强的伊桑坚定地认为打架并非自己的错误,“死不悔改”,然而面对爸爸的出差,他误以为是因为自己的淘气爸爸才离开家的,伤心地向爸爸检讨自己的错误,并祈求爸爸不要走。一颗多么善良敏感的童心啊!

即使因为种种原因被恼羞成怒的老师赶出教室,走出校门,小伊桑也能很快进入快乐的世界,外面世界的一切都如此新鲜有趣:阳光照耀着他,墙上的画页充满着乐趣。大街上的棉花糖、泥工、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白灰等等深深吸引着他的眼球,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

二、“问题学生”的遭遇和转变

伊桑成绩不好,和优秀的哥哥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哥哥是每门科目都拿第一的尖子生,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和哥哥相比,伊桑显得十分笨拙,完全不像一对兄弟。

从起床上学的那刻起,伊桑似乎什么也做不对。暖暖的阳光照进来,早晨的风轻轻地吹着,忙碌的一天早早就开始了,伊桑依然沉浸在美妙的睡梦中,就要迟到了,妈妈急忙地替他穿衣服,而他依然沉浸在摆弄魔方的世界中,在妈妈的推搡和拖拉下最后一个上了校车,引来校车司机的一阵数落和不满!

到了学校,“一句老话,整洁最重要……保持学校的干净整洁是我们的职责”,伊桑因为鞋子上的灰尘而被阻拦在教室外面,尽管他不停匆忙地擦着鞋子,然而还是被惩罚了。

课堂上,字母和数字是他讨厌的敌人,伊桑连最基础的拼写都不会,当老师叫他站起来找出形容词的时候,他一个也读不出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伊桑无可奈何地大声地发出一串奇怪的声音,并说“书上的字母在跳舞”,惹来同学们的嘲笑,恼羞成怒的老师气愤地叫他“不要脸”的孩子,把伊桑赶出了教室。伊桑孤单地站在走廊上,路过的高年级同学们嘲讽地说:“怎么又是你呀?”站在走廊上的伊桑最终还是经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奔向了自由的天地,同时也犯下了更大的错误!最终学校容忍不了伊桑,被送往了寄宿制学校,尽管伊桑苦苦哀求父母,但一切都于事无补了。

在新的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伊桑依然是老师们痛恨的“懒惰又愚蠢”的学生,再加上额外的远离亲人的创伤,伊桑很伤心,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不再和任何人说话,彻底地把自己封闭起来。

当我们都在担心伊桑的命运的时候,剧情发生了转变,新的年轻的美术老师尼库巴出现了。尼库巴一出场就体现了与众不同:未见其人,先闻笛声。他引起了孩子们和观众莫大的好奇,在欢快的笛声中,小丑装扮的老师笑哈哈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大多数孩子活泼开朗、追求自由的天性得以释放!然而伊桑依然不为所动,沉浸在自己孤独的世界中。

聪明的老师很快就发现了伊桑的与众不同,找来了他的作业本,仔细阅读,找出其中错误之处,很快尼库巴老师就判断出伊桑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因此,他不顾路途的遥远,亲自去伊桑家里家访,并发现伊桑有着天才的绘画禀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想必大家都已经猜到了,尼库巴采取了很多措施,帮助伊桑重拾自信。结局是伊桑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当评委亲吻他并给他颁奖的一刹那,全场的人都站起来了,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伊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到了老师的怀里!

三、独一无二的伊桑: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

单就影片立意来看,《地球上的星星》几乎没有什么新意,之前的教育三部曲(《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已经诠释了经典的教师形象,但影片依然能带给观众诸多的感动和思考。

(一)什么是科学的儿童观?

所谓的儿童观,是指社会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和看法的总和。古往今来,关于“儿童是什么”的答案多种多样并与时俱进着。然而,在面对伊桑这样脑子充满着幻想的孩子时,又有多少老师依然会秉持着这些儿童观呢?影片中的大多数老师表现出的是愤怒和不解,认为他种种表现的根源是愚蠢和懒惰。

儿童观是一种观念,但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拿到教育实践中去检验,需要我们在和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深刻地去反思和体味。例如,我们承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在和其相处的过程中,还会有“我是大人,你只是孩子”的感觉吗?

(二)面对问题孩子,怎么办?

伊桑是一个有着阅读障碍的特殊学生,遭到老师的嫌弃和讨厌,影片中的大部分老师对其都是批评和愤怒的态度,向校长告状和抱怨,没有一个老师静下心来去听伊桑的解释,没有人去认真分析伊桑作业本上那些错误的共同之处,更没有人关注到其在美术方面所表现出的天赋。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根据此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受罚。

倘若有老师在面对伊桑时,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相信他会关注到伊桑的美术特长;倘若老师多给伊桑一些关注的话,他可能便会察觉伊桑的问题,也不会任由伊桑自暴自弃,以调皮捣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

当然教育没有倘若和假如,因此,老师在面对特殊儿童的时候,一定要多一点关注,多问一些为什么,唯有如此,伊桑们才能渐渐走出问题的阴影,才能真正像星星般发散出应有的光芒。

(三)什么是真正的“师爱”?

教师,自古以来,被戴上了无数闪亮的光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记得实习期间一个园长曾经对我们说过:“问问自己,你爱孩子吗?如果爱,才算具备当老师的一个前提条件!”工作以后,也无数次地问自己,怎样才算是具备了教师应有的爱心!无法一一道尽,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教师的爱心是建立在对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的,没有理解,没有接纳,谈何师爱?

影片中的大多数老师让观众痛恨,他们不了解伊桑的问题所在,却对其横加指责!电影来源于现实,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没有这样的老师呢?还有多少像伊桑一样的孩子不被理解,不被接纳呢?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反思!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4

城东实验学校毛丽娜

周二我们城东的教师集体观看了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感触良多,忽然一下子明白了一句话的真正含义:“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许我们的态度会决定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小男孩依夏是个满脑子奇思异想的男孩,万物在他眼里都是灵动的。可是在老师眼里,他是个淘气包、麻烦精,三年级考试成绩全是鸭蛋,正如我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后进生”。这对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怎能接受学校里关于自己孩子是智障儿的结论呢?无奈之下,父母只好将他转到寄宿学校,而在新学校里,事态却更严重。依夏依然是以前的表现,单词不会拼写,数学不会计算,美术老师的循规蹈矩和墨守陈规又使得他连最爱的画画都放弃了。所有的老师都嘲笑他,他苦恼、沮丧、哭泣、挣扎„„最后他不说话了,只能用一双充满害怕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幸好欢快乐观的美术老师来了,依夏让他看到了年幼时的自己,一颗善良的心颤动了,于是决定帮助他。探寻之后,发现他原来有阅读障碍,开始细心教导,把游戏和学习巧妙的结合到一起,原先充斥他大脑里乱七八糟跳动的字母音符都摆正了舞姿,依夏真的进步了。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也许有的星星生来不像其他伙伴那样明亮璀璨,但你不能否认他们也有自己的光芒,在某个瞬间,他们所发射出的光芒反而更加耀眼。依夏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发现他光芒的老师,这位老师和依夏有着同样的经历,他愿意走进依夏的心,并发现他的美。虽然我们越来越强调换位思考,鼓励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把孩子视做一个独立的人,以平等的姿态去靠近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正是片中小主人公伊夏父母所无法领悟的,父亲一味的苛责,母亲盲目的焦虑,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懂如何发现他的心,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灌输传统理念,却事与愿违地使伊夏在沉沦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5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伊桑,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的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猜出的水纹和倒影。伊桑的哥哥尤汗陷入和他是两个极端,尤汗成绩优异,在成人的世界里,优异的分数,整洁的作业,认真的学习态度无疑成了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美术老师尼库巴,这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老师,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桑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快乐!

伊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处于最差的状态,因此受到老师、父母的责骂、歧视,以至于为了逃避非难而让哥哥写假条向老师请假,以便于他逃学,最后不得已而转学。转到新学校后,伊桑依然是学不好语文、数学等科目,无论他怎么努力,他都不能写好那些字母,他被老师打、罚站、罚跪等,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代课老师尼库巴教孩子们画画,发现伊桑不正常的状态后,他和伊桑的同学交流,和其他老师交流,通过分析伊桑的作业,他发现,并不是伊桑学习不努力、偷懒,而是因为他天生有诵读障碍,缺乏流畅的思考能力,对距离、大小等缺乏判断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却做不到。

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态后,尼库巴老师上门和伊桑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我们不能因为他目前的一点点障碍而嫌弃他。他甚至愤慨:“如果你喜欢比赛那干脆养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负担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 为了唤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库巴老师在课堂中和孩子们讲述爱迪生等名人小时候也有读、写障碍,老师自己也曾是,然后,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一点一点,伊桑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

尼库巴老师认为,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伊桑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他的创造性极强,在学校绘画比较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库巴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桑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他流着热泪扑进了老师的怀抱。

伊桑各方面成绩都明显提高,令父母惊诧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峰体验,他的脸上绽放出快乐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亲来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舍地与老师告别,临上车前他回头奔向老师的怀抱,尼库巴老师将他高高地举起,伊桑伸展着双臂,全身舒展向上,极其激动人心,我的热泪再一次流出。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6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孩子的发展有着共性与不平衡性,在用相同的模板来塑造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尊重了孩子的个性。

在追求功与利的社会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家长对孩子的希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对孩子的判断也越来越统一而狭窄,导致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被熄灭,沉重的希望也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在我们这些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些家长不可理喻、固执、不配合,但是只要我们真心的为孩子付出,在孩子获得好的改变面前,相信这些家长会理解、会支持、会配合、会感动的。

作为教师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应当以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只用卷面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可能会扼杀了天才。孩子的发展有着共性与不平衡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在用相同的模板来塑造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尊重了孩子的个性?这是我们应当经常反问自己的。

教育应当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一味的强调成绩的面前,我们是不是忘了他们仅仅是这个年纪,而进行超乎常人的灌输,无情的剥夺了本应该属于这个年纪的主要特点。

学生是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在学生的行为或成绩上出问题时,我们是不是也过于重视结果,而忘了去寻找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批评与惩罚让我们精疲力尽,但自始至终也没有出现我们想要的结果。是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我们不够了解学生,没有找到对的方法,其他老师的失败与尼康的成功,强有力的说明了这点。当然改变一个学生,其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我们是不是总在寻找速成的方法,在一个可能可以成功的方法面前,是不是因为其所需付出的代价面前,选择了放弃。

为了遗忘在地球上的星星 篇7

看完影片,我想起了国学大师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忆师友》中所写的一件事:1919年,年仅26岁的钱穆主动担任了一所小学的校长。一天,路过一间教室,看到全班学生都到操场上玩去了,只有一生坐在教室里。他找来班长一问,才知道这孩子叫杨锡麟。因常犯校规,前任校长命令他,下课时间,只有在大小便时才准离开座位。钱校长特批让他去玩。不一会儿,一群学生围拥着杨锡麟来到校长室告状,说杨锡麟在操场旁的水沟里抓到一只青蛙,将它撕成两半。一个孩子还带来了“罪证”——一只血淋淋的青蛙 。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呢?如果是我,要是心情不好,可能会说:“你就这德性,让你出去玩,没想到你又犯事了。我看,你还是适合呆在教室里。再说,青蛙也是有生命的,你竟然也下得了手?”如果心情好些,我也许会这样处理:先让其他学生回去,然后让他坐下,再心平气和地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重心长地告诉他:“青蛙也是一条生命,它为庄稼捉害虫。你这种行为,等于帮助了几百只害虫,你知道错了吗?”当学生知错并表示会改时,再让他回去,事情也许就到此结束了。

钱穆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他对押送的那些学生说:“杨锡麟,因久坐教室,你们所知道的,他可能不知道。今天你与他一起玩,看到这种情况要好言相劝,不要大惊小怪。他犯点小错误,就一起来告发。以后如果再这样,一定要罚你们,今天不罚杨锡麟。”那些兴高采烈的押解员们,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如果钱穆只做到这一步,那也不能称大师。他后来在让学生听句子默写的教学中,发现杨锡麟听觉挺好。一天放学后,他让杨锡麟留下来,他弹琴,杨锡麟随琴声唱和,后来琴声停了,他还能唱。钱穆发现他不但节奏准确,而且温雅有致。钱穆大加赞赏,让他次日在音乐课上露一手。第二天的音乐课上,钱穆问:“谁敢独唱?”别人都不敢举手,只有杨锡麟举手起立,独唱不息,令全班学生大为惊叹,掌声经久不绝。

捕杀青蛙事件后,学生不再告发他,但都不与他一起玩。音乐课上的表现,让轻视他的同学刮目相看。杨锡麟逐渐有了信心,判若两人。

学校要举行文娱活动,钱穆要求音乐老师单独辅导杨锡麟。结果表演时,他扮演一老渔翁登台演唱,琴声、歌声,满场悠扬悦耳,引得掌声雷动。

后来钱老说:“余近年在台北,常晤后宅镇人老友邹景衡。一日,忽语杨锡麟毕业后事。相隔垂六十年,当时后宅小学诸生,独杨锡麟一人尚在其同镇人口中得称道,真出余意料外也。”

以上影片与故事中的学生都是典型的“后进生”。如果不是碰到一位尽职而充满爱心的老师,也许他们的命运会截然不同。面对这样的学生,有的老师会责怪,会埋怨;而有的老师会体谅,会关怀。老师态度、观念的不一样,教育的效果天差地别。影片中尼克曾对伊桑的爸爸说过这样一件事:索罗门群岛的居民想占用森林的一部分来耕地,但他们不把树砍掉,只是聚集在树的附近,对着树大声辱骂,不用几天时间,树就干枯了。这让我想起在网上看过的一则报道: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等人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并发表了实验结果《来自水的讯息》一书,证明带有“善良、感谢、神圣”等美好讯息,会让水结晶出美丽的图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讯息,会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而且,无论是文字、声音、意念等,都带有讯息的能量。

尼克的话和这则报道,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树和水尚且能感受到讯息的能量,何况我们面对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在当老师时曾说:“我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我成为教室里的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式方法,决定着教室里的氛围。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既能让一个孩子痛苦,也能让他欢乐。我可以是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是激励孩子的手段。我可以羞辱他们,也能迁就他们;我可以伤害他们,也能治愈他们。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我的回应决定了一个危机是升级恶化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更具人性还是泯灭人性。”

而我,作为一位班主任,一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一位六岁孩子的爸爸,对照影片与故事,觉得自己像是伊桑的爸爸,看到孩子发脾气、惹祸,就会不分青红皂白高高举起手掌。我还像伊桑以前的老师,我的眼里只有成绩。面对后进生试卷上那刺眼的分数,常气得咬牙切齿。而唯独没有想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感受——他们有什么困难吗?他们感到快乐吗?尼克老师和钱穆高超的育人技术,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急功近利,照出了我的浅薄,照出我该努力的方向。

两位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学校存在,后进生就不可避免。面对这些发展有困难的孩子,不该体罚,不该歧视,不该放弃;而要充满热情地,满怀期待地关爱他们。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对生命的信心。

影片中有首插曲这样唱道:瞧瞧他们,像早晨的初露,依偎在叶子的手掌上,从天堂掉下来的礼物。拧动,展开,悄悄地滑动,好似娇贵的珍珠,不忘微笑地闪烁着。我们不要遗忘这些在地球上的小星星们。

让我们用一颗诚挚、宽容、关爱的心,拥抱这些被遗忘在地球上的小星星们吧,让他们也能找到星星的快乐。

(作者单位:杭州市明德小学 浙江杭州 310015)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8

片中的伊桑是一个非常具有想像力但是有着阅读障碍的男孩子,他的各门功课差的要命,他总是分不清正确的字母,他掷球的时候总是把球扔错方向,他的思绪经常会随着他的想像飞向很远很远。他在做3ⅹ9=?时,他不同于常人的小脑袋把3想像成地球,9想像成冥王星,最终地球经历重重困难终于击败了冥王星,所以他带着自豪地笑容在答案里写上了3 。没有一个老师喜欢他,他在别人眼中简直是一个白痴、笨蛋。直到尼库巴老师的出现,才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他,在老师的一次次努力下,在老师专门给他创造的一次次机会中,小伊桑终于找到了自信。看完这个影片,想想自己的工作,我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身为一个教师的职责与重要性。

影片拍得非常好,让我觉得自己语言的匮乏,一时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它。片中没有一个镜头的设计是多余的,前面的差都是为后面的变好做铺垫。片中多次用到唱歌来抒发感情,不管是歌词还是歌声都给我们了一种震撼。我们要爱我们的孩子,不管他好或不好。尼库姆布斯是个好老师,他爱每个孩子,不因为他们的成绩而对他们有所偏见,这是在这个以成绩选拔人才的社会中鲜见的老师。他具有一双慧眼,能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他拥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责任心,他的目的就是帮助这个孩子,改变他,让他快乐起来,他为此不懈的努力,最终他做到了,而且非常成功。

影片给了我两点启示: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更不能用显微镜去看他们的缺点,那不是刺激孩子上进,而是确确实会打击到他们的。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会得到鼓励,老师也会找到职业的幸福感。二、老师和家长们请变得单纯一些,我们也有过成绩不好的经历,为何要为难孩子们呢?我们何尝不知那怎么也学不会的感受呢?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找到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孩子是会改变的,我们应该相信这一点。还孩子一片蓝天,带走我们给他们的乌云,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9

发现

伊夏的“学习差”、“多动”、“贪玩”、“叛逆”、“捣蛋”、“好幻想”使我对这个大门牙、大眼睛的男孩心生厌弃。近的教育直觉告诉我,这个孩子的“臭毛病”因生活在富裕家庭,父亲疏于管教,母亲过于放纵和溺爱所致。在学校,像伊夏这样的孩子通常会被贴上“学困生”或“行困生”的标签,大多会遭受像伊夏一样的嘲笑和冷落,而老师能做的似乎很有限。可是,当我看完影片后,我知道是“自以为是”欺骗了我,常规思维蒙蔽了我的双眼,致使我看不到伊夏的光,他其实是一颗坠落到地球被蒙了灰尘的星星,他需要的是被发现!伊夏拥有绘画天赋,且极富想象力:他绘制的翻页小书,生动地讲述着他和家人分离的故事;他的绘画作品用色大胆明丽,富有创造性;他能用小木棒和橡皮筋做出小船在小河里前行……可是,很长时间里,伊夏都被误解,被打击,他的星光在密不透风的压制和嘲笑中渐渐暗淡。伊夏开始自我封闭,他老是垂头丧气,显得很害怕,不说一句话,也不再画画了。所幸,小时候也曾患读写障碍的尼康老师注意到了伊夏,他能体会伊夏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能看到伊夏眼神里的呼救。当尼康老师找到校长说明伊夏的情况,并决心帮助他时,我钦佩这位老师的勇气。伊夏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尼康。于是,我自问:我是谁的尼康?那些被蒙了灰尘的星星们,他们能幸运地遇到“尼康”吗?

唤醒

为了唤醒伊夏,尼康老师煞费苦心。他到伊夏家做家访,告诉伊夏的父母,他们的小儿子有读写障碍,需要被理解和帮助;他在上课的时候讲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迪士尼的故事,并告诉伊夏自己和他一样,帮助伊夏重拾自信;他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用绘画和手工的方式辅导伊夏认字写字,并毫不掩饰地把微笑和赞美给了伊夏;他组织全校绘画大赛,只为唤醒伊夏,让这颗被遗忘的星星绽放光彩。当伊夏走上领奖台看到尼康老师画的正是昂起头咧开嘴笑得灿烂的自己时,顿时热泪盈眶,扑进尼康的怀里,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瞬间,我的心被一种力量感动着,看到这里,我更加钦佩尼康。他用爱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理解呵护点点星光,用无限的耐心和智慧让一个智障孩子变成可以照亮自己和别人的金星!他是一个与光同行的人!我想,作为老师,需要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然而,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尼康告诉我要有“五个一”:一颗仁厚热忱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双能够托举起生命的大手、一种敢于突破、勤思善学的精神。五个一缺一不可!相较于尼康的五个一,自己刚刚是幼儿级别,顿觉紧迫感骤增!

与光同行

影片里的一个情节令我如烙在心:伊夏的爸爸来到寄宿学校找到尼康老师,表明他和妻子很关心伊夏。尼康严肃地给他讲述了所罗门群岛关于伐树的故事。原住民要砍伐一棵树,并不用斧头砍伐,而是把这棵树团团围住,大声咒骂它,连续一个周,这颗树就会慢慢枯萎,然后倒地死去。听完这个故事,伊夏的爸爸露出惊愕、羞愧、恐惧的眼神。我也是第一次听这个故事,不由得汗毛根根竖立。一棵大树在咒骂中枯萎死去,一个人呢?一个孩子是笨蛋?还是天才?往往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态度。当我们骂孩子是笨蛋,他就真的越来越笨了;当我们夸奖孩子是天才,他就真的令世界惊艳了。天才是夸出来的,这应该成为教育艺术的法则!所以,告诫自己:管住嘴巴,不信口雌黄,不图一时口快。语言的力量超出想象,它可以催生出一朵花,也可以摧毁一颗心。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0

今天关注每一个细节,努力的思考有没有我曾经不被理解和不理解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一任老师都是我们的父母,文中的父亲让人有种唯命是从的感觉,就像我爷爷奶奶那一辈人一样。第一次出现小主人公和别人打架时,他没有惧怕,而是英勇奋战,父亲因此很生气,说自己走了再也不回家了,小主人公非常伤心,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他的内心,父亲是家中不可缺少的,此时家能给他带来更多的温暖。

逃课的小主人在买冰糕时,一直看着一对父子,孩子幸福的坐在父亲的肩上,自己的雪糕化了都掉在地上了,他的脸上仍旧露出了笑容,他是羡慕,因为自己的父亲没有这样做过。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大全 篇11

《地球上的星星》电影中主人公伊桑的生活一团糟,他是一个令老师烦恼,家长头疼的小男孩。他留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他的眼里字母是会跳舞的,数字变成了自己想象中的故事,每次测验考试都是零分,跟人打架,逃课在街上乱逛。老师对其失望,而父亲除了责打、漫骂和无奈,更是毫无办法。最后,学校劝其退学,家里迫于无奈将他送去特殊学校学习。伊桑到了特殊学校之后一话不说,也没人愿意理他。直到一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发现伊桑有很好的画画天赋。这个美术老师通过观察、家访,找到了伊桑学习不好的原因,发现伊桑存在严重的阅读障碍。因材施教,慢慢地帮伊桑把学习成绩提高,改变伊桑自卑自闭的性格,并且将他的画画天赋发挥出来,在全校的画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本人觉得《地球上的星星》电影中伊桑可以顺利从一个顽皮、贪玩、令人烦恼头疼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学习认真,画画优秀的学生,这中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电影中伊桑有非常强大的画画天赋。

伊桑是一个有着严重阅读障碍的学生,他会把字母混淆,把数字错乱。上课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当然,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学生,上课乱动,不听老师讲课,跟他讲道理也不懂,甚至更加糟糕的是,他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干嘛。各种各样的情况,跟电影中的伊桑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举例子,自己见过的问题学生)但是,伊桑是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自己努力过去认真学习,而在教学中,我们作为老师可能会遇到比伊桑更加头疼烦恼的孩子。同样的,作为这些问题学生的一员,又能有多少个像伊桑一样的天赋呢。我绝对没有鄙视或者看不起这些孩子的意思,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他们之中有多少人有惊天的天赋呢?百分之一吗?所以在我看来,伊桑是聪明的,至少比好多的孩子要聪明。

第二个原因是电影中伊桑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老师。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不敢说伊桑是千里马,但是电影中这位美术老师尼克,他绝对比伯乐做得还有出色。尼克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善于观察,发现伊桑有良好的画画天赋;他因材施教,用讲故事的方法帮伊桑恢复信心,有各种有趣的形式帮助伊桑学习;他无私奉献,不计较不言苦,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深入了解伊桑的问题,还帮助伊桑在画画方面上的提高。作为一名老师,跟这位美术老师比,自愧不如。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样呢。能耐心地接受这种问题学生,能细心地发现他们的优秀之处,能在休息时间尽心尽力地寻求各种方法去帮助他们。这样的老师如凤毛麟角。(曾经怎样帮助学生,加个例子)所以在我看来,伊桑是幸运的,他能遇到这么好的一位老师。

现在中像伊桑这种有惊天天赋的问题孩子很少,而像尼克这种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无可否认,相比于像伊桑这种孩子,每个人都更加喜欢听话、认真、聪明的孩子,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以最大的尊重、敬畏去看待那些问题学生。虽然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带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也不见得有多么的聪明,不见得在那些方面有惊天的天赋,对于我们老师这种职业,我们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教导他们,教导他们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的知识。或许通过我们的努力,也会发现在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上,他们以后也有可能成为篮球界的姚明,画画界的齐白石,钢琴界的朗朗,书法界的王羲之,虽然这些概率不足亿万分之一,至少我们不应该抹杀这份希望,不应该扑灭孩子心中的向往之火。

为了能够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努力。

孩子生下来,第一个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作为父母都无法真正关心孩子,了解孩子,教育孩子,那么怎样要求外人去完成教导孩子的任务。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跟父母有着至亲的关系。而如今,在我们被充满竞争与功利的现实世界所疲惫时,常常听家长对孩子说:“我什么都不用你干,你还学不好,你到底想干什么?”能不能别用怀疑亦或是批判的眼神来看待他们?能不能别用责备的口吻来怒骂他们?能不能别用刚愎自用的气焰来打压他们?希望每一位父母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欣赏,俯下身子接近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接受孩子的思想,支持孩子的决定,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学校里的孩子形形色色,像伊桑这样的特殊儿童虽然在正常的学校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导致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虽然我们难以像尼克老师那样认真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后从根本处下手,因材施教带领孩子走向学习的正轨。但是作为老师,至少真真正正地学会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孩子,不要因为他们学习不好,不听话,难以克制自己,就责怪、辱骂、放弃他们。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永远不要将教育格式化,也永远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更多时候,与其责骂和惩罚孩子,不如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2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电影,看完后被片中的美术老师深深打动了。这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老师,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桑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快乐!现实生活中太缺乏这样的老师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遇到这样既懂教育又懂心理学,同时又具有无限爱心的老师,可是,我要说,每一个孩子都有爱自己的父母,所以,做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担当起让孩子充分发展,健康快乐的重任,为你的孩子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你一定要坚信,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小星星,是星星总会发光!

看完这部片子,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静候“花”开,要懂“花”的特点。我们常说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静候花开,可是我们也知道花有自己的特点,要让他开就要给予他所需要的,没有合适的条件花是无论如何也开不了的。伊萨就是那朵比较特别的花,他天生有诵读障碍,缺乏流畅的思考能力,对距离、大小等缺乏判断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却做不到,这是他的问题之所在,也是期待花开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尼库巴老师是所有教过伊萨的老师中最懂得这朵“花”的一位,她在课堂中和孩子们讲述爱迪生等名人小时候也有读、写障碍,老师自己也曾是,然后,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一点一点,伊桑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尼库巴老师认为,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伊桑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他的创造性极强,在学校绘画比较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库巴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桑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他流着热泪扑进了老师的怀抱。“花儿”终于开放了,因为尼库巴老师提供了他所需要的条件,尼巴库老师懂得这朵“花”。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这样的特殊儿童虽然在正常的学校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导致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我们老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们得像尼库巴老师那样认真观察、分析、了解孩子,掌握他们的特点,然后从根本处下手,提供给他们适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特殊条件,最后牵着孩子的手带着他慢慢成长,也就是期待“花”开。我们身处教育要时刻领悟歌词中唱的那样:看看他们,就像颗颗新鲜甘露,紧紧依偎着叶片,这天赐的礼物,舒展回荡着,从这边滑到那边,像那精美的珍珠,与笑声相辉映。我们可不能失去这些,地球上的小星星,像冬日里的阳光,在田野上淋浴金光,他们将黑暗从我们心中驱走,让温暖重回心中,我们可不能失去这些“地球上的小星星”。

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3

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十分好,想象力丰富。因为伊桑的成绩太差,老师觉得他已经没救了,爸爸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到寄宿学校后,伊桑难过极了,一句话也不说,除了他的同位没人愿意理他。

直到有一天,美术老师拉姆来了,他发现伊桑有绘画的天赋。拉姆老师从字母开始教伊桑,伊桑的学习慢慢有了进步,也有了自信。之后,伊桑在绘画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当老师同学看到他画的那么好时,他们都目瞪口呆、十分惊讶。当我看着伊桑拿着奖状,向拉姆老师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教育:

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拉姆的与众不一样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

上一篇:检察官学院学习心得下一篇:日本游记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