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训练

2024-04-26

片段训练(精选8篇)

片段训练 篇1

1、①应填入的是“不要在乎暂时的挫折或失败,要勇敢地面对将来”。句②只要填两个字,这个内容和后文的“结出果实”有关,如填入“果树”、“种子”就很恰当,而填入“果园”、“山竹”等词意思就不对了。

4、后者则应是“用商品的价值来衡量劳动者的收入”。

6、读书,也是人生一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发现未知和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8、应是问“世界上谁的气力最大?”

26、例: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27、例:考试如一首歌,轻轻地伴着我向前勇闯。考试如一个魔瓶,收藏着酸甜苦辣的体验。

28、例: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何必为一朵花的凋零叹息。/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

29、例:p是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是希望;D是等待拉开的弓,是渴望。

34、例:家是休生养息的港湾,让人留恋往返。/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梦,让人魂牵梦萦。

38、例:门务必要窄,才有利于把守。/门要矮而宽,实用而有气派。/门要高而窄,既美观又节约。

39、例: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历史是一座高山,时间是嶙峋的巨石。历史是一棵大树,时间是繁茂的枝叶。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的波涛。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人生是一条河,岁月是一张橹。

40、有白求恩这样的好医生,挽救了许多抗日战士的生命;/有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掀起了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

41、例:a、伴随它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衬托它美姿的不是浓浓的绿意,而是寒彻的白雪。/b、冰天雪地里,它怒放;/寒风霜气中,它绽开。

42、例:我将吹走世间的尘埃。/我将吹绿田野的庄稼。

43、例:有的扬帆,像老鹰展开翅膀;/有的举桨,像运动员张开双臂。

44、例:书是宝藏,能让人成为精神的富豪;书是朋友,能伴随读者走过寂寞的岁月。

45、例: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它让我们领略其中的酸甜苦辣。

46、例: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47、例:勤奋是创造财富的钥匙。

48、例: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例:插曲,穿行于段落章节;/高潮,点缀在结局尾声。

49、例:人们爱春天,爱她的山青水绿,爱她的万紫千红。

52、例:做不了天香国色的牡丹,/就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吧。

53、例:夏雨如倒如倾,利利索索。真爽朗。100、五十年像一首乐曲乐曲渐趋高潮 101、有一抹红霞,那是母亲脸颊上淡淡的血色;有一片开花的原野,那是母亲微笑的脸庞。102、勇敢和爱心产生英雄。104、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105、答:文化是民族的粘合剂,拼合了多少哀怨的创伤?

107、重 庆 是 一 位 美 人,婀 娜 多 姿 的 缙 云 山 是 她 的 身 躯,蜿 蜒 飘逸的 嘉 陵 江 是 她 的 腰 带108、示例:就像广阔的晴空挡不住突来的风暴,突来的风暴也挡不住你远行的背影

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了你坚强的躯体,但决挡不住你渴望的信念

109、宽容,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心灵的枷锁。宽容,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风,能驱散心灵的阴霾。

110、示例:《水浒传》中,行侠仗义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

111、仿句要求结构、修辞与例句相同,前后内容要相互关联。每一分句2分。示例:假如微笑是春风,我要让微笑的春风吹拂每一个人的心田;假如微笑是阳光,我要让微笑的阳光撒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112、水水清澈话话亲切113、却只是一股涓涓的山泉也许你想成为大树

114、答案: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全面继承和发扬

115、答案

4、答案示例: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

117、答案示例:如果人间的每个地方都充满了关爱,谁还渴望温暖。(仿写的句子只要结作相似,意思连贯即可)118、答案示例:若要有聪明的头脑,请多学习别人的优点;若要有优雅的姿态,请多礼让身边的行人;若要有勤劳的双手,请多创造宝贵的财富;若要有良好的修养,请多尊重他人的人格;若要有美好的心灵,请多关心他人的疾苦。119、示例:老师的教导就像徐徐吹来的春风,轻拂着我纯真的笑脸。

120、参考:每一个舞姿都充满着激情。每一个舞姿都是那样粗犷。每一个舞姿都是勇敢与善良的传承。

121、示例:如“您是春风,为我吹散心头愁云;您是大树,为我送来夏日清凉;您是港湾,让我停泊心灵之船。妈妈,衷心地祝您:母亲节快乐!”122、冰河感激春风,才有一泻千里的气势。

123、①冬天阳光对白雪的亲吻 示例②明月对清泉的细语124、3.示例:春天从地里悄悄地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3分,评分要点:句式一致2分;语义连贯1分。)125、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 127、②示例: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们整个大海;撷取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枫林。128、如: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129、例: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130、给我一次挫败 让我学会反省131、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出青春的某些特点,句式与例句相似。如:青春是余韵不绝的歌曲,跳跃的音符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132、例1: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133:如果你能使一方泥土快乐不随意地占用糟践它们那么泥土也会使你快乐在你饥肠辘辘时为你捧上一缕稻麦的清香134、清醒谦恭(谦虚、谦逊)谨慎(小心)站起(站立)135、如“寒冬里看到春光 痛苦中看到幸福”136、略

9、(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更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智 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137、如:①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②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③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天雪地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138、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139、示例:高山的雄伟,土石积淀中的漫长与沉默; 景色的秀美,万物生长中的艰辛与蓬勃。140、例句: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141、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如果你能使一方泥土快乐不随意地占用糟践它们那么泥土也会使你快乐在你饥肠辘辘时为你捧上一缕稻麦的清香142、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学生刻苦学习是幸福的;在宽广肥沃的田野上,一群群勤劳朴实的农民辛勤劳作也是幸福的。仿句:

1、意思正确,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样即可给分。

2、a.墙角的花!/你迎风摇摆时,/忧愁便抖落了。b.田里的谷穗,/你弯腰俯首时,/心里便踏实了。a.空中的鸟!/何必羡慕飘浮的云呢?/你自有你的灵性。b.地上的蜗牛!/何必与壮硕的水牛比力气呢?/你自有你的能耐。

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王勃送别杜少府时豪迈的宣言。

4、①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②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与冷漠。

5、示例:又能够陶冶情操。示例1:阅读名著既可以拓宽视野,又能够提高能力。示例2:阅读名著既可以积累语言。又能够严密思维。示例3:阅读名著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能够塑造性格。

6、自选话题能围绕话题,做到前后分句意思连贯。

7、如:①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②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③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天雪地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

8、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9、示例:高山的雄伟,152、如: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153、参考示例: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能说出事物特点,句式相近即可)

154、参考示例:校园是一畦充满希望的苗圃,让无数学子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参天的大树,校园是一艘乘风破浪的船,船里总装着老师对学生的情和爱。

155、参考示例:上学后,母爱装在行囊里,背着它,沉甸甸。或上学后,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热乎乎。或上学后,母爱化在叮咛里,听着它,暖融融等。

156、如:友谊是什么?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

157、(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矿。(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3)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4)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158、我愿是一片青翠的树叶,为春天点缀一丝新绿。159、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160、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是饥饿时的一块面包。161、(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种子)162、黑板:你注定一生与粉尘为伴,时时为别人传授知识,却磨损了自己蜡烛: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人们发光发热,却耗尽了自己

片段训练 篇2

一、仿写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 可抓住课文中某个典型细节或段落, 适当地布置学生利用十分钟完成这个小练笔。仿写不是说照抄照搬, 而是要同中求异, 从相同点中悟出不同点。例如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 的片段后, 我布置学 生用文中 的“不必说……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排比句, 让学生写些类似的景物、事物, 既写出其相同之处, 又表现其不同之处。文中写的是百草园, 而现实生活中可以是百花园、百果园、菜园。又如教学《理想》这首诗时, 我布置学生根据里面的排比句、排比段的特点仿写几个带有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因为刚刚学过这首诗, 学生写起来并不觉得困难。这样的小作文要求不像大作文那么高, 那么规范, 字数也没那么多, 学生写起来没有那么吃力, 写作的热情自然高涨起来。

二、续写

续写, 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 或者揣摩人物的心理, 或者延伸课文中的情节, 再造细节, 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例如, 学习了《芦花荡》后, 可布置学生完成二菱目睹老头子痛打鬼子的心理描写;学习了《喂, 出来》后, 可运用联想和想象续写小石头飞出来后接下来发生的事。当然, 不必局限于课文, 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 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段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可以用这样的训练方式形成一条训练链:以写人记事为主———以状物说明为主———以叙述议论为主。

七年级以写人记事为主, 着重训练描写方式, 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从外貌 (肖像)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训练;环境描写从景物描写和动静物描写入手;场面描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即兴发挥。例如, 有一次因为学校临时召开班主任会议, 我迟到了几分钟, 这下可好了, 教室闹翻了天, 我阴沉着脸走进教室, 学生看到我的表情顿时鸦雀无声。我灵机一动, 何不来一次场景描写的小作文训练呢?于是我走上讲台, 首先问一个平时说话最大声的学生, 刚才同学们都在干什么。他一一说了其他人的表现。我又问那现在为什么又静下来了?一些学生马上回答, 因为班主任你来了!那班主任的表情如何?……这样一步步追问下来, 用了六七分钟。我话锋一转, 刚才同学们都用几分钟把教室里的表现说出来了, 现在就把这个情景写下来。还适时指导他们写到同学们的百态时从概括到具体写, 并且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构成总分句群, 同时又形成排比句。因为是刚刚发生的事, 又是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 学生只用10~15分钟就写出了200字左右的小作文。像这样的即兴作文可以随时训练, 一般每星期利用20~40分钟来完成这个工作。

八年级着重训练以状物说明为主的片段作文。所谓状物作文, 就是对某种物体描摹和介绍的作文。如果按内容分, 可以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建筑物的、器物的 (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品) 等;如果按写作形式来分, 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以记叙为主, 二是以说明为主。状物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怎样教状物写景作文呢?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点, 展开合理的想象, 再配合恰当修辞的运用, 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做到了这些, 就是一篇成功的状物作文了。

有了七、八年级的训练、积累, 到了九年级, 学生的片段作文训练就升级到以叙述议论为主了, 并且逐步结合描写、抒情、议论等方式进行大作文训练。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 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 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 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 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 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 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身边的事情, 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 学生有看法可言。如同学中出现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抄作业、过生日请客等现象, 都可以成为讨论的对象。对事情的叙述, 既要清楚, 又要简约, 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 突出一些;反之, 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片段作文训练初探 篇3

【关键词】 片段作文 训练内容 训练作用

常听学生说:“写作文,真头疼”。他们的抱怨也不无道理。每到作文课,一些语文老师就将作文题在黑板上一写,也不作任何提示,全由学生自己构思创作,且要求不少于600字。面对硬邦邦的作文题,要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设计开头、揭示中心、漂亮收尾,确实会让一些学生伤脑筋。对此,笔者认为可以用片段作文训练作铺路石,来丰富学生的认知积累,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片段作文相对篇章作文没有完整的结构和情节,可以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一个片段,可以就一篇作文的某个组成部分写一个片段,可以用某种写作手法或技巧写一个片段……灵活性和随机性是片段作文的最大特点。

一、片段训练的内容

1、广义的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大体可以分为写景片段训练、状物片段训练、写人片段训练、叙事片段训练。写景片段训练内容可包括天象、气象、四季、山水等,状物片段训练内容可包括植物、动物、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建筑及交通工具等,写人片段训练内容可包括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叙事片段训练内容可包括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兴趣爱好等。

2、一篇作文大体可以分为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开头、结尾等几个方面,在一节课里全部解决这些问题难度很大,学生也会感到乏味,这时我们不妨可以分别确定主题,逐一训练。如进行审题、立意训练,可以给学生一个题目,也可以是一个话题,或者一则材料,给学生一刻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把对问题或材料的理解写下来,确定这篇作文的中心主旨,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如进行选材训练,老师给出一个题目,学生审题、立意后,在大脑里搜索自己平时的经历和积累的资料信息,选取出最适合的材料后,简单的写下来作课堂交流。如进行设计开头训练,老师可以出示一个文题,并给学生提供一些设计开头的方法作参考,让学生选取适合的一种写出自己的开头内容,当然,学生也可以另辟蹊径,跳出老师提供的参考,重新使用自己的方法设计开头。老师提供的开头方法大体包括:开门见山点题法、景物描写开篇法、设置悬念法、修辞开篇法、题记开篇法,等等。如进行设计结尾训练,方法与设计开头训练相似,老师提供的结尾方法有:首尾呼应,凸显主题;言为心声,呼唤召唤;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引用佳句,多姿多彩;抒情议论,气势不凡;景物烘托,情景合一等等。如进行设计结构训练,可提供的结构模式有时序顺进式、平列展开式、对比映照式、穿插回放式等等。

3、片段训练也可以是对某种写作手法、技巧的训练。在写作一篇作文时,为表述内容、抒发情感的需要,学生常常会使用多种写作的手法和技巧,但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学生作文时往往不能娴熟并正确的使用,因此,片段式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如在记叙文中老师讲到借景抒情的重要性时,可以设定要传达的某种情感,让学生写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写作一段景物描写,在批注中标明要传达的情感,并说出这样的描写和情感之间的契合点。老师在讲欲扬先抑、衬托、以小见大、卒彰显其志、虚实相生等手法时,都可以使用片段训练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它们的印象,这样写大作文时就能根据具体需要在脑海里很快浮现出某种技巧、手法,并熟练、自如地使用上,使用好。

二、片段训练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并增强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一篇完整的作文,要求构思的缜密,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得不到高分,甚至不及格,学生的畏惧心理在所难免。而片段作文内容范围小,针对性强,相对简单些,只要学生认真对待,就会取得不错的训练效果,从而获得老师的赞许。因此,学生乐于写些作文片段,训练的多了,学生再写大作文时也就不厌倦了,这是一种“乐”的潜移和扩展。

2、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拓宽眼界

片段训练内容丰富,你看到的听说的每一个事物,每一处景观,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你知道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形诸笔端。而且,为了这些片段训练,你还要搜集、整理大量的信息资料,长期如此,日积月累,你的知识量怎能不丰富?你的视野怎能不扩大?老话说的好,仓中有粮,心里不慌。有了这么多的知识积累,你写大作文时自然会心中有数,得心应手。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经常进行片段训练,就必定会有意识地主动留心身边的人、物、景和事,这种“留心”自然会促成学生观察能力的增强;而身边的这些事物、人物和所要进行的片段训练内容、要求并不会自然的无缝对接,必须要通过联系、想象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这自然会促成学生想象力的增强。

小学作文片段训练 篇4

小学作文训练之一: 怎样把句子写完整 小学作文训练之二: 怎样把句子写通顺 小学作文训练之三: 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小学作文训练之四: 怎样把句子写灵活

小学作文训练之五:怎样把句子写生动

小学作文训练之六: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小学作文训练之七: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小学作文训练之八:掌握常见的几种段的结构

小学作文训练之九:景物描写训练——要学会观察与描写 小学作文训练之十:怎样观察和描写树木花草

关于片段训练

片段训练是小学中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实现从低年级写话训练向高年级写篇训练的过渡。要搞好片段训练,首先要了解片段训练,然后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方式进行训练。片段,其本义是一篇文章的某一段或某一部分,片段训练就是写一篇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段的训练。把它引申开来,写好一段话、两段话、三段话的训练,都叫片段训练,它是为篇的训练打基础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片段训练是对写成篇文章相对而言的,它与篇的训练比较有两点明显的区别:①整篇作文结果比较完整,要讲究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片段训练在结构上不要求那么完整,不需要讲究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②从内容上说,整篇作文容量较大,一般要求写事情的过程或事物的全貌,片段训练只是对事情或事物作单项的或局部的描述。

片段训练题材广泛而多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个场面,一处景物,一幅肖像,某人的一些动作等等,都可以作为片段训练的材料。比如,看到一个人,可以写他的衣着、外貌和表情;听到一段有趣的对话,可以记下他们的语言和神态;遇到 一个精彩的场面,可以描绘场面的情况和气氛;喜欢小动物,可以写写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虫鸣鸟叫,刮风下雨,日出日落,月盈月亏,凡是学生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多到二三百字,少则几十个字,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要指导学生运用迁移的规律,把对某种事物的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活动上,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把对事物的认识和事情发展的经过说出来,继而用文字表达出来。

片段训练的形式灵活自由,常见的有看图写片段,观察实物写片段等。片段训练虽然不像写整篇作文那样复杂,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凑几句话便可以的,它也应有严格的要求,严格的训练,基本要求大略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容要真实,叙述要具体。写景物或事物的片段,首先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景物与事物,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把观察到的如实具体地描写出来。

第二,叙述要明白,条理要清楚。写片段尽管文字不多,但也不能东拉西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都要有个顺序,要叙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

第三,要写得集中。片段训练由于文字少,写一个片段只能突出一个方面,要避免在一个片段里写几样事物。

第四,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写片段虽然内容简单,但语言运用上应当严格要求,要做到准确、通顺、力求生动。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片段训练呢?

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集体活动中做个有心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捕捉最难忘的镜头,最感兴趣的场面。这不仅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物和事物,还要多动脑筋想想,哪些可写,怎样写。在平时的观察训练中,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常写一些开头段、结尾段、外貌段、对话段、心理活动段、景物段等。写得多了,学生就能逐渐做到言之有物。2.要指导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有条理记叙察;房间陈设,按照防卫的顺序观察。让学生在习作时注意一段话句与句之间要衔接自然、条理清楚,写几段话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要指导学生观察时善于捕捉事物的特点

有的学生抓特点的能力较差,往往人云亦云,写出的片段千篇一律。因此,在观察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同类事物的比较。如这个文具盒和其他文具盒的比较;不同类事物的比较,如小猫和其他小动物的比较。学生找出了相同点和不同点,就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抓住重点,突出中心。在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从多方面感知事物,以形成对事物完整的、全面的印象。

4.在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观察可帮助学生打开获得信息的窗户,想象则可帮助学生丰富观察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更清楚、更准确地抓住所观察事物的特点。如观察一尊母子雕像,可以让学生想象母亲可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孩子又可能说些什么,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但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不要想那些与中心毫无关系的东西。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环境,渲染气氛。

5.把阅读课和指导学生片段结合起来,教师鼓励学生仿写,提高其写作能力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范文,教师要注意发挥课文“引路”和“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从有关的讲读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然后再把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片段训练进一步领会并掌握这些方法。有时教师也可允许学生仿照课文写作,掌握多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片段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段的训练扎实,就为篇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志公先生说:“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 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打好片段的基础,以顺利地向高年级篇的训练过渡。小学作文训练之一:怎样把句子写完整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表达的意思要完整;二是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的句子一般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讲“谁”或“什么”,后一部分主要讲“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定要把句子的两个部分都写出来,意思才能表达清楚。如下面例句:

1、姐姐 学打字。2、妈妈 是优秀教师。3、菊花 真好看。

这三个句子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句告诉我们“谁干什么——姐姐学打字”;第二句告诉我们“谁是什么——妈妈是优秀教师”;第三句讲“什么怎么样——菊花真好看”。如果少了一个部分,句子就不完整,意思就不清楚了。又如: 1、你 星期天去图书馆吗? 2、房子 建好了吗? 3、爸爸 下班了吗?

这三个句子是向别人发问的。都表达出了完整的意思,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句问:“你星期天干什么”;第二句问:“房子怎么样了”;第三句问:“爸爸是不是下班了”。为了表达出发问的语气,句子的末尾用了表示疑问语气的“吗”字和“?”,句意更清楚,听的人就更明白了。

还有一种表达感情的句子,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例三:

1、这棵白杨多高啊!

2、我玩儿得多么开心啊!

第一句讲“白杨高”,第二句讲“我开心”,都是讲“谁”或“什么”“怎么样”,都有两部分,意思完整。为了表达对白杨的赞美和“我”的高兴心情,句子的末尾加上了“啊”字和“!”。把句子写完整,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我们在语文课中学过的单句的三种基本句式:“谁 干什么? 什么干什么?”、“谁 是什么? 什么 是什么”?、“ 谁 怎么样? 什么 怎么样?”。

想一想,练一练

1、按三种基本句式写句子,回答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谁 干什么? 什么 干什么?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谁 是什么? 什么 是什么?

⑤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 谁 怎么样? 什么 怎么样?

⑤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同学们()

②小猴子()

③太阳()④()是我的好朋友。

⑤()真大。⑥()在海上航行。

3、照“例”把句子写完整。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读读培根的话,想一想,读书还有哪些好处,请你仿照培根说的句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语文使人_____________。体育使人________________。音乐使人____________。美术使________________。不读书使人_______________。作文训练二:怎样把句子写通顺

作文,除了要把句子写完整外,还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写通顺,就是写的句子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事理,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如果句子写出来词序颠倒、不合事理,不合语言习惯,别人就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闹出错误和笑话来。

要把句子写通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词语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哪个词在前,哪个词在后,哪个词和哪个词搭配,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排列,不能颠三倒四。

例如:

1、我告诉妈妈,鸡生蛋了。

2、妈妈告诉我,鸡生蛋了。

3、弟弟告诉我,妈妈生蛋了。

4、告诉弟弟我,生蛋妈妈了。

上面四个句子所用的词都一样,但因词的顺序变了,所以句子的意思跟着起了变化。第一句是讲“我”告诉妈妈一件事;第二句则是妈妈告诉“我”一件事;第三句闹成了笑话——“妈妈生蛋了”;第四句由于词序排列混乱,意思表达不清楚,别人无法理解。上述例句说明,要把句子写通顺,一定要注意词序的排列与词的组合。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事理。

例如:

1、春天到了,种子在发芽、生根、长叶。

2、春天到了,种子在长叶、生根、发芽。

第一句,通顺,合乎植物生长的规律,第二句虽然也通顺,但不合事理。植物的生长规律是发芽→生根→长叶。违背事理的句子,在意思上是讲不通的。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如我们常说“刮风了”“下雨了”。如果说成“刮雨了”、“下风了”。人家就要说你是胡说八道。

把句子写通顺,可以经常做如下练习:

1、扩词成句。例:树→松树→两棵松树→栽了两棵松树→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我在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

2、整理词序。

例:好孩子/是个/小勇/懂礼貌的 小勇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3、按要求写句。

例:①___________________

谁 干什么 ②___________________ 谁 是什么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时候 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想一想,练一练 1.照样子扩词成句。

例:球:足球→踢足球→国安队踢足球→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中国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排列错乱的词整理成通顺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加上标点。①土层里的 乌鸦 啄吃 喜鹊 在 和新 翻松的地老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走来走去 大草原上 在 羊群 一眼望不到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军民联欢 我们 兴高采烈地

庆祝

八一建军节晚会 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妈妈 悄悄地 落下去。小勇 轻轻地 走上领奖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 不慌不忙地 走过去蒙住小三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像雪一样白的 是天空中飘着的雪花。那像晚霞一样红的 是田野里的油菜 花。那千变万化的 是山坡上的桃花。那像金子一样黄的 是果园里的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话应怎样排列?排好后把它写下来,加上标点。

① 分给大家吃

妈妈

让我 把葡萄洗一洗

吃过晚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吹得树叶乱摇

一只蜘蛛垂落下来

逃走了

忽然一阵大风

55.下面是词序颠倒的病句,请修改后写在横线上。①春风和煦地轻轻地吹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北风凛冽地呼呼地刮个不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把劳动场面热气腾腾地写下来啦!

小学作文训练之三: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例如:1.翠鸟掠过湖面。2.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第2句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以后,就具体多了。它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翠鸟,掠过的湖面“是什么样的”。如果把第2句再修饰一下:“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表达的意思就更具体了。但要注意一点,把句子写具体并不是堆 砌很多词语,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该修饰的就修饰,不该修饰的就不要画蛇添足,以免造成重复、累赘。

例如:1.我们高兴。2.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第2句加上了“跳起来”,就把“高兴”的结果、程度具体地描绘出来,强化了表达的感染力。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很多,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的,有下列三种基本方法: 1.加定语。

例:队旗在空中飘扬。

“(鲜艳的)队旗在(蔚蓝色的)空中飘扬。”

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定语。加上这些定语后,就知道了是什么样的队旗,在怎样的空中飘扬。表达的意思更明白具体了。

这种练习同学们在语文作业里做过很多。

如:给下面的句子加上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上面句子中括号里要加的词语就是定语。加上什么样的定语,能使这两个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

根据句子的内容,可以加下列一些词语: “昨天”——说明表演的时间 “在百花剧院”——说明表演的地点 “精彩”——说明什么样的表演

“昨天在百花剧院精彩”的表演——说明了表演的时间、地点和水平。

加上这些定语以后,显然,每一句都比原句要具体。最后一句,不但告诉了表演的时间、地点,还把表演的情况也说明了,自然是最具体的了。2.加状语。

例:弟弟跑来了。——弟弟是怎样跑来的?

弟弟(摇摇晃晃地)跑来了。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状语。加上状语就把弟弟跑的样子写出来了。句子就具体了。这种练习同学们也做过不少。

例:给下面的句子加个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括号里要加的词就是状语。加上哪些词语,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 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可以加上与“完成任务”搭配恰当的很多词语。如:加上“胜利、圆满、光荣”一类的词,就能表明任务完成的“情况”。加上“提前、超额、昨天、早晨”一类的词语,就能表明完成任务的“时间”。加上“都、全部”一类的词,就从“范围上”表明了完成任务的情况。

加上“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一类的词语,就表明了是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任务的。总之,不管加什么词语,只要与句子的中心词——“完成”搭配恰当,又符合句子的本意,都能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3.加补语。

例:飞机飞。飞机飞得怎样呢? 飞机飞得(又高又快)。

括号里的词语就是补语。加上补语,就把飞机飞得怎样写具体了。

又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加上括号里的词语就把漓江水静的程度写出来了。

以上是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三种基本方法,只要掌握了它们的规律,作文时就能运用自如。想一想,练一练

1、照“例”把句子写具体。

例:燕子飞过田野。(什么样的燕子?飞过怎样的田野?)

黑色的燕子飞过绿油油的田野。

①天空飘着白云。(什么样的天空?飘着什么样的白 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阳升起来了。(什么样的太阳?怎样地升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西北风刮着。(什么样的西北风?刮得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青蛙爬出来。(从什么地方爬出来?)

青蛙从洞里爬出来。(它是怎样爬出来的?)青蛙从洞里慢慢地爬出来。(洞是什么样子的?)青蛙从又黑又湿的泥洞里慢慢地爬出来。

①鸭子游过来。(从什么地方游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怎样游过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溪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数星星。(什么样的孩子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什么地方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怎样数星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星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1)把样子写具体。原句:熊猫真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晚霞真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动作写具体。原句:老爷爷走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山羊跑得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程度写具体。原句:西瓜真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天气真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神态写具体。原句:老师望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他沉思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作文训练之四:怎样把句子写灵活

作文,除了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具体外,还要注意把句子写得灵活,用多种多样的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这样,语句就显得生动活泼,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多采,鲜明感人。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种句子形式,但最基本的,也就是在说话、作文中用得最多的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四种句式。

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如: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疑问句——表示疑问的句子。如: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感情的句子。如:哇!这衣服真漂亮!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如:不许乱说乱动!

除了掌握好这四种基本句式外,还可以用多种方法变换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

1、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个内容。

例如:写文具盒的样子,就可以用下列三种不同的句式来描述: ①什么样的文具盒?(长方形的、绿色的、塑料制的文具盒。)②文具盒是什么样的?(文具盒是塑料制的、长方形的、绿色的。)③什么样的文具盒是什么样?(塑料制的文具盒是长方形的、绿色的。)又如:

①这是谁的钢笔?(这是小强的钢笔。)

②这钢笔是谁的?(这钢笔是小强的。)

③谁的钢笔是这支?(小强的钢笔是这支。)

2、用同一种句式表达不同的内容。例①小鸟飞过来了。/ 小刚跑过来了。

例②你说什么呢?/ 他是谁呀?

3、变换词序表达同一内容。

例①列宁打碎了花瓶。/ 花瓶是列宁打碎的。

例②空中的燕子摆着尾巴飞来飞去。/ 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飞来飞去。例③蚕姑娘在蚕山上盖起了白色的新房。/ 在蚕山上,蚕姑娘盖起了白色的新房。例④你把这道题再仔细做一遍。/这道题,你再仔细做一遍。/你仔细一点儿,再把这道题做一遍。

4、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不同的句式,但关系非常密切。它们可以互换。例如:“日本女排被中国女排打败了”,可变换成“中国女排把日本女排打败了”。这说明,这两种句式能表达同一个意思。不过由于句式的变换,表达的意思有细微差别罢了。作文的时候,用哪句好呢?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定。

5、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例如:这是很值得赞扬的。/ 这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这两个句子,意思是一样的,但句式和语气不同。第一句是陈述句,语调平稳;第二句是反问句,感情比第一句强烈,它迫使读者经过思考得出肯定的结论。在作文、说话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可变换句式来达到效果。想一想,练一练

1.按下面要求各写一个句子。①述说一件事情的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提出问题的疑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示强烈感情(如赞扬、愤怒、惊讶)的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示请求(或命 令、禁止、劝阻)意思的祈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同一句式写不同内容的句子。

3.用三种不同的句式写电冰箱的样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我的心情不能平静。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②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时间是非常珍贵的,难道我们能不珍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孔繁森事迹的报告,谁能不深受感动呢?

③改成带“把”字的句式。

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秋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④改成带“被”字的句式

。肖强和李刚修好了教室里的门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日战士的鲜血 染红了胜利的战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把他迷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霞把山峰、田野、村庄染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被”字句改成“把”字句。小树林被大雪覆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条小鱼都被猫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照“例”改变词序写句子。

例1:明明捉到了蛐蛐。蛐蛐是明明捉到的。巨浪吞没大船。啄木鸟除掉了树上的害虫。

例2: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河里的小鱼欢快地游着。

蓝天上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例3:猴子在高杆的顶上倒竖了蜻蜒。在高杆的顶上猴子倒竖了蜻蜒。山羊在铜丝上不慌不忙地走来走去。一只老虎在茂密的森林里寻找食物。

⑧照“例”把下面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例:张衡坐在院子里。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张衡坐在院子里指着天空数星星。小猴子扔了玉米。小猴子去摘桃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光淡淡的。太阳光 一点也不刺眼。

小学作文训练之五:怎样把句子写生动

把句子写生动,写形象,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也是同学们在作文中常用的方法,除描写、比喻的手法外,还有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方法。

如下面段落中的例句:

秋天来临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村外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是否喝了过量的酒,红得像一团火似的。村前村后的稻子,低着头弯着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半空中,排着“人”字形的雁群,高兴地唱着歌,告别人们,向天边慢慢飞去„„

这段描写秋天原野景色的话,一共只有7句,却有5个是拟人句,如“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疑望着„„”;“白鹅欣赏自己„„”;“枫树的叶子喝了„„酒”;“稻子低着头弯着腰”;“雁群高兴地唱着歌”运用拟人的方法,把无思维的动植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使它们像人一样会思想、有感情、能说话,有性格有行为。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排比句也能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感情。这种句式由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意思相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组成,排成一串。并且,常常有一个相同的词语,反复出现在各词组或句子中,起连锁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有气势,很有表现力。

如:“一阵风吹来,柳絮不停地飞舞着。它挂在小树上,像给小树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纱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它落在草地上,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小花;它飞到田野上,给辛勤的农民伯伯跳起了欢乐的舞;它来到幼儿园,抚摸着孩子的脸蛋„„”

这一段描写的是柳絮飞向各处的景象。用了排比的方法,语言生动活泼,句子整齐有序,写出了景物的生动画面。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在一句话里,同时运用几种修辞方法,句子更生动、形象。如下列例句:

1、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像鹅毛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

3、踏进公园的大门,上百盆菊花张着笑脸迎接游客,黄菊花像一堆金,白菊花像一盆雪,红菊花像一团火„„

例句(1)先用排比“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后用比喻“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例句(2)前面三个分句是排比句,但每个分句又都是比喻句。排比和比喻兼用;例句(3)则同时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三种方法。描写公园的菊花。先用拟人法说“菊花张着笑脸迎接游客”,接着用三个句子结构整齐、字数相等的排比句运用比喻的方法写菊花的颜色。

这样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里同时并列地或交错地用几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内容,自然就更生动、形象了。

想一想,练一练

1、照“例”写拟人句。

例:鲜花张开了笑脸。

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例”写排比句。

例: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悠闲自在地走来走去„„

公园里的菊花,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有______的______。他的歌声,飞到______;飞到______;飞到______。3.认真读一读下面的例段,做好后面的练习。

夏天的星星就像俏皮的孩子一般逗人喜爱,它们有的会跑到老远的地方,好像躲在纱帐里跟我们捉迷藏,使人只能看见一个朦胧的影子;有的活像一个怕羞的小女孩儿,闪着明亮的眼睛,躲在一个角落,在偷什么似的;有的又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样,扮着鬼脸不停地朝我们眨眼睛。

①这段话里运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

②照上面例段的写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A.水池里养着许多可爱的小金鱼,这些小金鱼就像______。它们有的______;有______的;有的______。

B.山边流淌着一条小河。那清澈的流水啊就像______;那潺潺的流水声啊就像______;它欢乐地蹦跳着,就像______奔向远方。

小学作文训练之六: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例《瑞雪》中的一段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北风吹,雪化飘。()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 ”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 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看,再写()看,接着写()看,最后写()看。

(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不上。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穿针→()→()→()→()→()→()(2)观察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自己参加一次劳动,把活动或劳动的经过写下来,注意把话写连贯。

4、以物品结构为序写。例《文具盒》

“我有一只长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盖是粉红色的,盖面画着一个傣族小朋友,还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羊;盖里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蜡笔的。文具盒里面有两层,一层装着铅笔和钢笔,另一层装着米尺和削笔刀。文具盒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手轻轻一关,盒边的小磁铁就粘住了盖边的铁片,盒就关上了。”

这段话是以物品结构为序写的。先写文具盒的形状和质料,接着写盒盖的颜色和图案,然后写盒子里面的结构和用途,最后写盒子的开关,而且每一层都是把文具盒结构上相关的部位连在一起写的。如写盒盖,写了盒盖上面的颜色和图案,同时又写盖里层的颜色和袋子,这样不仅写得连贯,而且非常具体。

读一读,练一练

(1)下面是一些排列错乱的句子,请你按植物结构的特点(即茎→叶→花)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叶子也与众不同,小而厚,表面像涂上一层蜡,碧绿如洗。()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花的颜色鲜艳夺目,五彩缤纷,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那粉色的则像一层又淡又薄的胭脂。

()太阳花的茎,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看上去很嫩,似乎一掐便能流出 水来。()花朵虽然不大,但很娇艳。

()多层花瓣的自然好看,单层花瓣的也别具风韵。

(2)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花草?请以植物的构造为序,写一段连贯的话。

小学作文训练之七: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 进行分述。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总起句是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作者是从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接着,是体操队表演。40名队员一色的白衬衫,红领巾,黄裤子,白运动鞋,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先表演队列,人人动作整齐、步伐一致;接着表演广播操,40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的一样整齐、标准;最后分组表演,有的表演垫上运动,有的表演单、双杠,有的表演爬竿„„,体操队的表演真精彩!”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②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分别填在下面表里。

(2)以“百货商店的商品真多”为内容,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一段话,分述的话最好能用上排比句。

二是先概述再举例。

例《李时珍》中的一段: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段话,第一句用“不但„„还„„”这个递进句,概述李时珍是怎样为写好书而努力作准备的。接着举了四个事例进行具体叙述:一是不怕辛劳,走遍名山;二是带干粮上山,山上过夜;三是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四是奔波万里,四处求教。四个事例具体地表达了李时珍写书的严谨态度和忘我的精神。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段,要注意概述要简明,例子要具体贴切。关键是要写好“例子”,例子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不过一定要准确地围绕着概述句点明的中心意思来写,而且要详略得当。读一读,练一练:(1)读一读,完成后面的练习。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一点儿也不假。王婶打水,只见她把桶放下去,把绳索左右轻轻一摇,猛地一拽,满满的一桶水就提上来了。可轮到我们,左摇右摆,水就是不进桶里去,弄了半天,就是打不上来。打水有学问,想不到下种也有学问。杨红腰弯到90度,仍点不准,而王大爷点得可准啦,伸手一捏,就是仨,然后指缝一漏,玉米正好落在土坑里,不偏不斜正好成三角。盖土可是细活儿,瞧后面那两位,先撒细土,再把大坷垃砸碎,盖上。瞧他那认真劲儿,像给睡熟的婴儿盖被子。” ①这段话是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的。段中的概述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了哪三个事例具体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哪是详写?哪是略写? 第一件:王婶打水;第二件:______第三件:______。______是详写,______是略写。

(2)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概述句,举1—2个事例,具体进行叙述。注意详略得当。三是先整体再部分。例《荷花》中的一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的第一句,是从整体写荷花池里荷花开放的全貌:“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然后对刚开、全开和未开的各种荷花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描写:“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这样写,不但使读者能了解荷花开放的全貌,而且对各种荷花的形状也留下了具体生动的印象。

用先整体再部分的方法写段,一定要注意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写。不论是写人还是写景状物,如果只有整体的介绍,而没有部分的描述,那么给人的印象只有模糊的轮廓;同样,如果只有部分的描述,而没有整体的介绍,别人又会对全貌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一定要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记叙。例如: “我爱小白兔。它全身长满了白色的绒毛,毛茸茸的,好像穿了一身白棉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棉团。它的头,有拳头那么大。头顶上竖着两只长耳朵,耳朵能自由转动。它的眼睛红红的,圆溜溜的,好像嵌在白绒中的两颗红宝石,红白相映,使小兔更加讨人喜欢。可小白兔的嘴巴,长得有点奇怪,上嘴唇从鼻子下面开始分为两瓣,下嘴唇是完整的,所以人家叫它“三瓣嘴”。它吃青菜时,胡须一翘一翘的,真像掉了牙的老公公。小白兔有四条腿,它的两条前腿又短又小,后腿又长又壮,它不走,只会跳。有时,我给它吃食,它还会用两只后腿站起来,像人一样直立站着。小白兔还有一截短尾巴,像个白绒球贴在屁股上,它跳起来,短尾巴一撅一撅的,显得十分调皮。

这一段是描写小白兔的外形。先从整体写小白兔的颜色和体形:“它全身长满了白色的绒毛„„像个大棉团。”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接着一部分一部分地写它的其它特征:头——拳头那么大;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像红宝石;嘴——三瓣,胡须一翘一翘的;腿——前短后长;尾巴——短,像绒球。给人留下了具体而生动的印象。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完成后面练习。

“下了车,眼前出现了一幢崭新的楼房——它是由四上四下八间屋子组成的,雪白的墙壁,大红的门窗,雕花的阳台,漂亮极了。一进门,宽阔、平坦、牢固的楼梯迎着我们通向外婆的卧室。楼梯和栏杆漆成桔黄色,还散发着油漆的香味。外婆的卧室可美啦!墙上贴着草绿色的墙纸,地板油漆得通红透亮,天花板上还装着雪白的吊灯呢!舅舅房间的气派就更足了!屋里摆着一套奶黄色的组合家具,全海绵的三人大沙发,窗户上挂着紫红色的丝绒窗帘。楼下是厨房和卫生间。墙上、灶上是一色的白瓷砖,地面是磨光石的,嵌着金色的铜条闪闪发光„„”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②作者先写新楼的外观整体印象,接着根据新楼的内部结构特点一部分一部分地叙述。给人留下完整、具体的印象请填表列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按照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把下面这段话写完整、写具体。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棵梧桐树,它高大、粗壮、枝叶茂密。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到三层楼顶了;说它粗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作文训练之八:掌握常见的几种段的结构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段的结构形式:

1、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例一《翠鸟》中的第一段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第一句是总的叙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第二、三、四句是围绕总叙的意思,分述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的颜色“非常艳鲜”。例二《松鼠》中的一段

“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毛笔,皮可以做衣服。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这一段话是先分说,后总说。先分别说明松鼠的用途:“肉可以吃”、“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做衣”,然后总说,“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例三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有石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这一段话是“总——分——总”式的结构。共写了6句话,第一句总说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2—5句分别说栏板上雕刻的三种不同形态的龙如何精美。最后一句总说这些龙“像活的一样”。

上述三种都叫总分结构。第一种形式先总后分,第二种是先分后总,第三种是先总后分再总。不管运用哪一种构段方法,都要围绕段的中心意思来写,目的是把内容写具体。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各例段,完成练习。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家。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柳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①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

②可分为______层。第一层是讲______,第二层是讲______ 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这里的花,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这儿的果子也非常多,香蕉、菠萝蜜、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枝。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②一共写了三句话。第______句是总叙,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______,可分为______层。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季节。天高云淡,秋风瑟瑟。大地穿上了黄色的毛衣;鲜艳的枫树叶随着秋风悠悠地飘落着,好像一只只彩色斑谰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那松树爷爷却不顾寒霜降临,仍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香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桔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爱秋天。

①这一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一共写了______层。②第一层是总起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是总结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二层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家乡的变化真大呀》为题,用“总——分——总”的形式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列结构。

有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种结构,段中没有概括全段的句子,段的内容又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

例一《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四段。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四句话分别写了“树木”、“晨雾”、“太阳”、“野花”,都是围绕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来写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又如下面例段:

老爷爷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语,嘴里低吟着咏花的古诗。老奶奶看花,拄着拐杖,牵着孙孙,有的还很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发髻上。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衣,有的甚至是绸料的。小学生们系着红领巾,叫啊,跳啊,被这一望无际的海棠花惊呆了。

这也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段落。写四种不同的人看花的情景。先写老爷爷怎么看,接着写老奶奶怎么看,再写青年人怎么看,最后写小学生怎么看。虽然排列有先后,但表达的意思,都是讲看花,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样写,层次非常清楚。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进行练习。

猫有一对明亮的眼睛,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看清东西,再狡猾的老鼠也逃不过它的眼睛。它的耳朵很灵活,能随意转向发声处,只要有声音,哪怕是极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辨出。猫的脚趾上有锋利的爪,这就是猫能疾走如飞,还能沿壁上房,爬树跳墙,追捕老鼠的主要原因。猫的脚掌上长着一块软而厚的肉垫儿,因而走路时没有声音,可悄悄地,出其不意地逮住老鼠。猫的胡须很粗,感觉灵敏,能测出各种洞口的大小„„ ①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

②写了猫的哪几个特点?是围绕什么来写的?请填表作答。

(2)以《一群小鸡》为题,用并列式写一段话,要写出小鸡的不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接结构。

这种结构的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按照所写内容的先后顺序,一层紧接一层连起来写的,前后不能颠倒。有的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承接,有的按时间顺序承接,也有的按物体变化的过程承接。如下面例段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早晨,我们一起床就得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我们马上向码头走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我们上了船,迎着朝阳破浪前进„„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句紧接一句写的。承接的顺序是:

早晨接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马上向码头走去→看到蓝天、白云、海、朝阳→上船出海。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再看下面例段:

„„我先放了一桶水,把青菜浸在水里。等到青菜全部浸湿后,就把菜叶一张一张地掰下来,把菜茎上的泥粗洗一下,接着再放一桶水,将菜叶一张一张地擦洗;最后,把洗干净了的菜浸泡四五分钟,漂去可能有的农药,然后捞到筛子里漏干水。

这一段话写的是一个洗菜的过程。句与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连接的,用“先„„接着„„最后„„”三个时间代词把洗菜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句子连接得非常紧密。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试验开始了。我先把蚱蜢的头部浸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仔细观察,只见它一动不动,似乎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只有腹部一起一伏,大概就是在呼吸吧。几分钟过去了,蚱蜢不耐烦地蹬了几下腿,还是那么有力,看来蚱蜢的呼吸器官,的确不在头部。于是,我把蚱蜢倒过来,把它的腹部浸在水里,头留在外面,这么一来,蚱蜢可受不了啦!刚一放进去,它的腿就使劲地乱蹬,拼命挣扎。四分钟以后,它难过极了,嘴边冒出了一颗颗水泡,腿也只能微微地颤动。再过了一会儿,气泡消失了,腿也不动了,我把蚱蜢拿起来一看,发现它死了。

①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全段一共写了______句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是______按顺序写的。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的动态变化过程(如猫捉老鼠,蚂蚁搬食,公鸡斗架„„)运用承接式写一段话。注意抓住动态特点,把过程写清楚。

4、因果结构。

这种结构,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因”和“果”的关系。一般在因果结构的段落中,往往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而„„”等关联词语。如下面例段:

冬天给麦浇水,能保护小麦安全过冬。因为水蒸发变成蒸气,能保持地面的温暖,使麦苗儿不受寒冷的侵袭;水蒸气遇冷凝结,也会发出热量,保护麦苗儿;水结了冰,冰能隔绝空气,使麦苗儿根部不受冻伤。

这段话是因果结构。先写结果,后写原因。全段两个句子。第一句是讲事情的结果——冬天浇水可以保护小麦。第二句是个大句子,有三个并列的小分句,从三个方面说明冬天浇水能保护小麦的原因——①水蒸发变成蒸气,能使地面温暖,使麦苗不受寒冷侵袭;②水遇冷凝结会发出热量能保护麦苗;③水结冰能隔绝空气,使麦苗根部不被冻伤。

因果结构段,有的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如下面例段:

妈妈是花儿工人,可她对富贵的君子兰,花香袭人的巴兰都不感兴趣,唯独偏爱文竹。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爸爸常常看着文竹出神,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这段话一共有三句。第一句写事情的原因——(因为)妈妈“唯独偏爱文竹”,第二句写事情的结果——“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第三句通过爸爸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进一步说明窗台上写字台上摆文竹的原因。这种结构形式,能把问题说得明白,把事理说得清楚。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按要求做练习。

理发的人很多。大家就按照进来的先后排了次序,没轮到的就坐在一旁等着。

①这段只有两句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哪句讲事情的“因”,哪句讲事情的“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事情的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事情的果。

②在句子中加上“因为”“所以”两个关联词,使句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明确。怎样加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整天辛勤地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它们也很团结,见了面就互相摇触角打招呼。我很喜欢它们,有时捉虫给它们吃。

在段中找出写“因”和“果”的句子。

写“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最喜欢什么?用因果结构形式写一段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折结构。

这种段的结构特点是:有同一的中心,但具体内容前后似乎不一致,常用“可是”、“但是”、“然而”等词语表示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转折关系。如下面例段

大船造好了,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什么事故。可是后来,蛀虫越来越多,船舷和船舱的木板上,都出现了许多小窟窿。

这就是转折关系结构的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大船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事故,第二句说“后来出现了小窟窿。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用“可是”作转折词,说明船出现小窟窿的原因是因为生了蛀虫。

小学作文训练之九:景物描写训练——要学会观察与描写 作文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观察与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观察,就是用五官认真地察看、感受、体验周围的事物。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把那些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结构、气味、滋味、声音、软硬、冷热等等,统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认真的观察,有了这种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入微的体验,就有了丰富的、生动的描写材料。任何成功的描写,都必须有详尽深入的观察作基础。

怎样学会观察,练好观察的基本功呢?

1、要选择好观察的位置

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学们还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吗?这说明虽然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参观游览中,一般都是采用固定观察或移位观察的方式。如下列例段: “清晨,宽广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教学大楼刚从晨雾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躯。一扇扇相继被打开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调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场上空无人影,只有两只高高的篮球架站在那里。

操场边那一排翠绿的冬青,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学校大楼。

眼前的花坛,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月季花苞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令人喜爱。坛边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嫩。”

这几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校园晨景。很显然,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的。首先从上(仰视)到下(俯视)观察“教学大楼→玻璃窗→篮球架”;接着从远(远望)到近(近看)观察“操场那边的冬青→眼前的花坛”;再细看花坛里的月季花和环视“一圈小草”。这种以作者站立的地方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远望,或近看,或环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叫它固定观察。

什么叫移位观察呢?还是先来看看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一个例段吧!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1000或是800人开个会,一定不觉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

只能照亮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黑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的一段描写。作者是按照他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进行观察的。游览顺序及观察角度是:在洞口抬头望(仰视)→走进去周围(环视)是石壁,抬头(仰视)是高高的石顶→洞内一团漆黑,„„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正视、环视、仰视)。我们把这种按照作者经过的地方(即移换位置)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叫移位观察。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观察还是移动位置观察,都不能机械套用,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交换使用。什么时候要运用固定位置的观察,什么时候要运用移动位置的观察,也要取决于你计划写的文章的体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不过,一般地说,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描写事物的顺序和层次的变化。

2、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如下面例段:

“你来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飞金的回廊,朱红柱子,中间是小小的园林,典雅的布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着绿叶的网。草地上铺着绿茵,白鸽蹒跚来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头顶的葡萄。”

这个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后中间再上下的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段落虽短,但庭院生机勃勃的景色却写得井井有条。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下段: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吹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杈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套坚硬的银灰色的冬装。”

这个例段,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描写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田野村庄景色的变化。按时间的推移:顷刻间→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冰雹过后→顿时→一瞬间„„观察景物的变化,把下冰雹的全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三是以观察移位变化为序。

我们外出参观或游览,地点和线路经常变化,因而观察的顺序必然随参观游览的顺序而变化。如下面例段:

“每人买了一枚火炬,燃着由洞口进去。门很小,只容一个人走,先向下有石级,越走越暗,火炬的光,不到五尺,照到头上,顾不到脚下,路潮而滑,煞是难走。我们五个人一串,你拉了我的手,我拉了他的衣服,一步一步地蹭着走。偶然举起火炬,向上一看,只见奇形怪状黑黝光滑的大石,石上不时还有一滴一滴的水滴下来,滴到颈项里,冰冷彻骨,要接连打两个寒噤。把火炬提起向远处一看,只见七高八低的石头,有的地方很深,黑洞洞的看不见底。大家静默无言地向下走了十几分钟,翻过一个很高的大石脊,忽然发现前面几线天光,越走越亮,路也越宽。只见头上四周,尽悬着一条一条的石钟乳,大大小小,粗粗细细,各色都有。又向上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出洞的门,比入洞的门高大得几百倍。我先出洞,过一座小石桥,到对面山上,回看洞口,是一个高大的半圆形,一层层一条条的钟乳石,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排列着,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象鼻,有的像橡树杆,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真是瑰奇大观。他们几个人在洞里后出来,好像蚂蚁蠕蠕而行的样子,洞口之大,可想而知了。”

作者按照入洞→洞中→出洞的游览顺序进行观察,按移位观察的顺序把山洞的奇景描写得非常具

体细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以事物的结构为序。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观察的时候按事物的结构为顺序,依次进行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下段对芦沟桥的观察和描写:

“芦沟桥全长260米,宽7.5米,共有11个孔,桥的两边,装饰有石雕栏杆,每边又各有碧柱140根,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卧伏的石狮,殊形异态,各不相同。特别是小狮子,有的盘蹲在大狮子脚下,有的爬在大狮子背上,有的互相交头接耳,嬉戏耍闹,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芦沟桥的建造极其美观。在桥的两头,有两对石兽,东边是一对狮子,西边是一对象,象征着大桥固若金汤,坚实无比。东端,还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芦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另一座石碑记载了康熙三十七年重修芦沟桥的经过。桥的两端,还有精刻的华表,把芦沟桥点缀得分外美观,„„”

这一段是写芦沟桥的雄伟壮观。作者按照桥的构造艺术结构,先从整体(长、宽)后到部分(桥孔——栏杆——碧柱——石狮)进行观察和描写,再从建造艺术的特点写桥的美观,也是按照结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给读者留下了桥的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3、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就是同一事物它的特征也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不动的时候的状态和处于活动、变化时的状态就大不一样。因此,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小黄巴儿狗从一堆烂柴堆里钻出来,汪汪地叫了两声,走近了一看,认出了小荣,它的两只前腿急忙搭在小荣身上。小荣把它抱起来,哭了,狗儿也像哭一样的唔唔叫个不停。”

上述两段,一段写景,一段写动物,都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例段一,是对荷花的静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具体地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和香味;例段二,是对小黄狗动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小黄狗和小荣见面时的动人情趣。又如:

“绿色湖面上,一支微微抖动着白色翅膀的小船,在润湿的微风中荡漾。那个样子,看上去显得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是投在水面上的一簇银色的蒲公英。”

这里既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特征,又抓住了静态特征。第一句写小船在湖面荡漾的动态,第二句写小船的静态——样子„„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一簇银色的蒲公英。有动有静,把湖面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列各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完成段后的练习。

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喷水池,池边呈梅花形,池台上放着一盆盆开得火红的“一串红”,池旁满是一盆盆粉红色的月季花和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桔。池中央一座假山石上面,是一个用绿绒做成的海豚。它嘴上顶着一个彩球,尾巴还调皮地向上翘着,好像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演技,一汪清水就从那尾巴尖上喷出„„

公园的条条小径都通喷水池。小径的尽头,沿着围墙是一条环行土道,道上安放着排排木椅和石桌、石凳,原来是为人们下棋、玩扑克准备的,可现在都变成了人们学习外语的场所。本例段写的是喷水池及其周围的景色。

段中描写了盆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凳等八种景物。作者是以_______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

一只大芦花鸡正在伸着脖子叫唤,叫一声,抖着翅膀一跳,用它那尖嘴叼住一支大麦穗子,左一摇,右一甩,肥饱的麦粒儿就给抖落在地上,拣几个粒儿吃,又去叼另

一支麦穗儿了,好像要把每一支麦穗儿什么味道都要尝一尝。

①这一段是写鸡的生活习性。作者是通过对______的观察和描写来写鸡的生活习性的。②段中运用了十个恰当的动词描写了鸡吃食的动作。请把这些动词找出来,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观察写话。

①以空间方位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晴天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写出它的静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出它的动态特征和习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作文训练之十:怎样观察和描写树木花草

花草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观察、描写花草树木,要抓住它们的特征。树木花草一般都有根、干、茎、枝、叶、蕾、花、果等部分,但这些部分不仅不同,而且有的有突出的特征。如有的根很细长,有的干很粗壮,有的花很美丽,有的叶很茂盛。在观察、描写的时候,就要抓住不同的特征。如下面例段:

楼外近处,一棵威严的百年老榕树,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遥相对望。大榕树盘根错节伸出来的根茎,比一般的小树还粗壮。青枝绿叶,俯临江水。

那一尺多高的万年青,远看就像古老的金字塔,近看却似一个青罗盖。那粗糙的身躯,顶着密集的枝叶,翠绿的枝叶一层层重叠着,有的蜿蜒向上,也有的垂直向下,这形状再配上那裸露的龙爪似的劲根,仿佛是一条翻腾的蛟龙。再看看枝条上那些绿油油的叶子,大的一寸来长,椭圆椭圆的,映出幽幽绿绿的光泽,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它虽无馥郁的馨香,也无红花的点缀,而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但它那奇形怪状的样子,却叫人十分喜爱。

一座突兀峥嵘的石峰上,挺立着一棵松树。它高大挺拔,树杆笔直笔直的,栗棕色

的树皮上饰着椭圆形的鳞片。至树冠处才横伸出几杆枝丫、都朝向阳的方向平展着,密匝匝、绿苍苍的针叶,呈扇形状,有如一只巨鸟展开翡翠似的翅膀,随时准备凌空飞翔。

上面三个例段写的虽然都是树,但由于抓住了每种树的特征进行观察描写,因而树栩栩如生,各有特色。如例段(1),以“百年老榕树”的“威严”为特征,写它“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盘根错节”;例段(2),抓住“万年青”“青”的特征,写它“无红花的点缀”,“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那绿油油的叶子”,“层层重叠”,“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气勃勃”;例段(3),则抓住松树“高大挺拔”、“笔直”的特征,重点写它那“密匝匝,绿苍苍的针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树木花草,还要注意其形态、颜色、气味及其萌芽、成长、开花、结果、枯萎的变化。如下列例段:

春天的夹竹桃,繁花盛开,有的大红,有的桔黄,有的洁白。一丛丛夹竹桃上像撒满珍珠、玛瑙和白玉,十分美丽。秋天,西风萧瑟,娇气的树林纷纷落叶了。但是,一排排夹竹桃顶风傲立,那墨绿的枝叶互相交错,好像绿色的卫士手挽着手护卫在大路两旁。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三月的桃花粉红艳丽,吸引了多少游人,而校园路边的李花却使我不忍离去。五个白色的小花瓣合成了一个小脸蛋,花瓣中那许多纤细的花蕊,顶着一粒粒淡黄色的小点点。三四朵花围成小圈,在春天的吹拂下抖动,真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羞涩地跳着“圆舞曲”„„李花,它没有用艳丽的色彩来显示生命的欢乐,而是用洁白的心灵来报答春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夜来香的叶子是对着长的,它刚出来的叶子是绿色的,它绿得像碧玉、像翡翠。到了七八月份,夜来香每天晚上伴着月亮开放。它还有个特点,太阳一出来,它就谢了。第二天又有一批新的花儿伴着月亮开放。它那四片浅黄色的花瓣,杏黄色的花蕊,凑成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看上去淡雅、清秀,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你如醉如痴。它虽不像牡丹花那样引人注目,也不像君子兰那样名扬四方,然而,我爱它,它把自己仅有的芳香,无私地送给人们。

以上例段分别描绘了夹竹桃、丁香、李花、荷花、夜来香等五种花的不同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随季节变化的不同特点。例段(1)写夹竹桃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春天,“繁花盛开”;秋天“那墨绿的枝叶”“顶风傲立”。例段(2)抓住丁香花“色”和“香”的特点描绘。例(3)写的是李花,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重点描绘了花的颜色和形状。例(4)是写荷叶的形状、姿态与香味,比喻巧妙,语句精练。例(5)抓住夜业香开花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到了七八月份„„,每天晚上伴着月亮开放”,早晨“太阳一出来,它就谢了。第二天晚上,又有一批新的花儿伴着月亮开放。”

同学们都知道,文章中的写景状物,都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描写树木花草也是一样,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无“知”无“觉”的植物写得有“血”有

“肉”有“情感”。这样描写,树木花草就有“神”(神韵、精神)了。请看下面例段,是怎样写树木花草的“神韵”的。

春风拂过,披着鹅黄嫩衣的杨柳,摇摆着轻柔的枝条,婀娜曼舞地吟颂催耕田。呼唤人们,快快在春耕里播下希望,在耕耘中把汗水流淌;在春风中遥望那压弯枝头的桃李,在春中憧憬那殷实的金粮。这缕缕希望的情丝,不正是从那嫩嫩的枝条里抽

出的吗?丝丝缕缕扣人心弦,人的希望随着绿叶的萌生而萌生,由含苞到滋芽,由鹅黄变嫩绿,由嫩弱长丰满。绿色的汁液汩汩流动,人们的希望在盼望中生长。杨柳啊,和人类是多么的亲密无间!

本段以拟人的手法写杨柳“吟颂催耕曲”“呼唤人们,快快在春耕里播下希望”;又从杨柳“由含苞到滋芽,由鹅黄变嫩绿,由嫩弱长丰满”的生长过程,联想到“人的希望随着绿叶的萌生而萌生”,写出了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盆栽里的仙人掌,它的坚韧的性格已经够使人吃惊了。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在不乎。它那翡翠似的、长满硬刺的掌状茎一直向上伸着,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上面又长出一小片来,重重叠叠,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别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头,它却总是生机蓬勃,凌空直上,„„这么雄纠纠的带刺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们却开着鲜艳的花朵!有些仙人掌的花美丽极了。本段写仙人掌,除对它的形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外,重点突出了仙人掌“坚韧的性格”:“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它却总是生机蓬勃,凌空直上”„„还“开着鲜艳的花朵”。写出了仙人掌与众不同的“吃苦耐旱、拼搏向上”的“精神”。

红棉何以叫英雄花有好多说法。„„——因为它孤愤,不需一片绿叶扶持;因为它傲风寒,以怒放宣告寒潮的败退;因为他不飘落一片花瓣,即使跌落泥尘,也是整朵整朵的,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本段的特点是没有描绘红棉(也叫木棉花)的色、形、味,而是以“孤愤”、“傲风寒”、“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等拟人的方法,表达红棉的“性格”。

上述各例段告诉我们,观察和描写花草树木,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第二,要仔细观察其形态、颜色、气味及生长过程;第三,要写出树木花草的“神韵”,做到情景交融。这三点当然不是孤立的,在观察和描写时,44 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描写树木花草的例段,想一想:每个例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描写对象的什么特征?是怎样进行描绘的?按要求完成各段的练习。

走近枫林,看那树身不但粗壮,而且高大,高高的树干上伸出无数的枝*。那片片红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抖动,不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给山路铺上了一条红色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柔软,那么舒服。我轻轻拾起一片枫叶,那红彤彤的叶面上布着清晰的叶脉,边缘上长出均匀的锯齿。样子虽然像张开五指的小手,但颜色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①这段话主要是描写_______。哪两句是写枫叶的形状的?用“”标出来。②段中用了两个比喻,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有种乔木,叫做钻天杨。主干挺直,枝枝相抱,叶叶聚拢,青翠碧绿,钻天而立。它不嫌黄土高原的贫瘠,不畏西北风雪的严寒,生命旺盛,团结向上。①这段话用了______、______两种方法描写钻天杨的外形特征。②用“”标出写“神韵”的句子。

我看到一片茫茫的竹林,被一场大雨洗涤得绿生生的,像一泓湖水向天边漫下去,染绿了风,染绿了雨,染绿了我的眼睛,染绿了我的心境。①这一段话主要是描写竹林的________ ②段中一共用了______个“绿”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③用“”标出排比句。

我觉得,竹子的情与性在其坚节、劲直、虚心、磊落、根固。说其美,美在这里。我爱它,爱在这里。

这段话的第一句是写竹子的______。第三句表达作者爱竹子的______。

山坡上,一墩墩耐冬花,婆婆娑娑,生机勃勃。翠绿枝头,红花点点,像是燃烧着

的火苗,鲜艳夺目。花分五瓣,火红纯赤,其蕊金黄,微透芳香。那绿叶、红花、黄蕊蕊上,好似抹着一层奶油油的蜡光。

①这段话描写了耐冬花的形状、______、______。②用“”标出段中的比喻句。

牡丹池内,花团锦簇,五彩缤纷。那姚黄,双手捧出一堆黄澄澄的金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富丽壮观;二乔也不示弱,她抖开一条两色红的舞裙,翩翩起舞,迎风摆动着花瓣,仿佛在向游人点头致意,娇美无比;那“妩媚仙子”穿着洁白的浴衣,像刚出水的美人,鲜亮诱人。

这一段描写的是“牡丹池内”的“花团锦簇”。写了______、______三种牡丹花的形状和颜色。是用______的方法来写的。

山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小草。我们在草地上翻滚、追逐,身上、头上粘满了刺刺草。伙伴们互相望着那逗人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草丛里还隐藏着黄色的豆瓣草。用手一按,它就“叭”地一声裂开了。我们淘气地把它挂在耳朵上,像戴着一对儿小耳坠,别提多有意思了。

这一段写了______草和______草的特点,还写了______表达了小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心。

2、到大自然里去仔细观察树木花草,按下列要求写话。①描写一棵你最喜欢的树,用一段话把它的特征写出来。

②描写一种你最爱看的花,用一段话把它的颜色、香味写下来。

③描写一种你认识的小草,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神韵”来。④用比喻的方法写菊花的形状。

⑤用排比的方法写竹子的神韵。

作文片段训练2 篇5

作文片段训练一: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要求精炼和个性化。(精炼就是言简意赅,用经济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人物语言个性化,是语文描写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所谓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

片段举例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故乡》一声“老爷”,“我”与闰土少年时代的纯真友情,完全被封建的等级观念所代替了。

练习:在高三读书的赵新天在新华书店购书时遇到了小学时的班主任黄老师。写一段200字的师生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作文片段训练二:心理描写

[理解]对人物心理活动或思想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是常用的人物描写之一。它可以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可以直接由作者进行描绘,也可以由作品中的人物表白、倾吐,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外在形态,间接地显示,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等进行折射。

例文:今天,这条路上人怎么这么少呢?按说这里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电脑学校,一所武校,三家工厂,无数零售摊点。可今天怎么路上只有零星儿的几个人呢?而且表情那么古怪,难道他们心中都有鬼?细看路边两棵大树,正被太阳晒得发狂,在那里张牙舞爪。树下的垃圾、石块和杂草叠在一处,越堆越高,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乱坟岗”的情景,大白天从这

里经过,都感到有一股阴森之气。

点评:这段心理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境由心造”这一道理。

[练习]

1.当得知你作文竞赛获得了一等奖时。(200字左右)

2.身为军人的爸爸已经五年没有回家过中秋了,当你得知这个中秋节他要回

家时。(200字左右)

3.当你看到一个乞丐在路边乞讨,而破碗中还寥寥无几时。(150字左右)

作文片段训练三:、行动描写

[理解]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行为动作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人物的行动受其思想感情的制约,显示出某种社会意义。选择提炼最能表现

场景描写片段作文训练 篇6

【题型示例】

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场面 具体写下来,注意合理运用修辞手法,150字左右。(1)刚考完试后的场景(2)春节前夕市场的情景(3)一场体育比赛的场景 答案示例:

在操场上许多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跳绳。参加跳绳的同学聚精会神,侧耳听枪声,周围还站满了观众。

比赛的枪响了,同学们都飞快地跳了起来。只见我们班的同学如穿梭一样快,一个同学跳过去,另一个同学紧跟上。该跳得最好的张华跳了,她刚刚一抬腿就被沙粒滑了个大趔趄,后面的同学连忙把她扶起来继续跳。张华的腿被擦破了皮,脸上的汗水直淌,可是谁能顾得上那些呢?这是参加比赛啊!助威的同学数着数,鼓着掌,发出一阵喝彩声:“好!好!加油!加油!”跳绳的同学如矫健的燕子,如纷飞的彩蝶。评判的王老师一面注视着秒表,一面看着同学们的比赛,激动的脸上挂着微笑。整个操场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解析:

这篇跳绳的场面描写,有条理地写了跳绳的同学们,突出了张华,又写了助威的同学和评判的王老师。比赛活动中,表现出了团结、紧张、欢乐的气氛 【解题攻略】

一.什么是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二.场面描写方法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第二,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

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第三,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第四,写场面要有顺序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场面描写即把活动的场面和情景有重点地具体地进行描写。关键是在场面描写中要写出应有的气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场面描写的常用技巧

1、要把观察的视线向横的方向展开,要看到整个场面在同一个时间里所发生的事,不能只集中看一点。

2、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就是要有整体的概括,又有重点的具体描写,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3、要把人物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写,这偏重于动态描写。如果是环境描写就偏重于静态描写。【示例】

西边是黑黝黝的群山。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南边是隐隐约约的古城和城上的女墙。北边是一条路,沿了延河,蜿蜒过蓝家坪,狄青牢,直通去三边的阳光大道。合唱开始,大概是夜里11点了。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

片段训练, 为写作插上翅膀 篇7

一、善于观察, 从生活中挖掘片段训练材料

学生常感到无东西可写, 其实是他们没有仔细观察, 没有留心周围发生的事情, 以至于身边发生的一些有意义的事物稍纵即逝, 也没给他们留下痕迹。因此, 我们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素材。如有一天上课时下雨了。下雨谁没见过?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学生时, 个个不以为然。我让学生睁大眼睛用心看、再静下来心来闭上眼睛仔细听。一会儿, 学生纷纷举手, “雨点落在地面上, 像个调皮的孩子在蹦跳着嬉戏”“雨点像个恋母的孩子, 忘情地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尽显对母亲的依恋”“小雨点落在树叶、草叶上, 发出嗒嗒的声音, 就像在奏着一曲欢快的圆舞曲”“雨点快乐地落在屋顶上, 翻滚着、跳动着, 发出的滴答声是那么悦耳”……

像这样即情即景的观察还有:大风天对行人的观察、上坡时骑车人的姿态、风中树叶的观察、傍晚的晚霞, 等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寄来写作素材”。写作基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只要学生愿意去留心观察, 他一定会得到一份收获、一份独特的感受。老师这时所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去观察生活、获得感受, 积累写作的素材。

二、巧用课文, 进行片段训练

1.善于运用课文内容进行仿写训练

学生学语文, 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运用, 尤其是一些表达形式, 并能够在自己的文字写作中运用起来。因此, 语文教师要发现可以训练的结合点, 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如苏教版十一册语文书的第一篇《我们爱你啊, 中国》,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 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 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不仅文字优美、句式整齐, 还使学生油然升起爱国之情。教学之后, 我们根据书后要求进行写的训练:模仿这首诗2~6段写一到两节, 仿写时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如“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 描绘熟悉的祖国山水。学了诗歌又读了美文, 再学以致用, 进行写的训练, 学生就比较得心应手。如叶雨萌的习作:我们爱你——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 北岳恒山的连绵起伏, 泰山华山的逶迤险峻, 太湖洞庭的秀丽景色。我们爱你——江南园林如画的风景, 西北蒙古草原的无垠, 维吾尔的哈达、健壮的马匹, 高原上的歌声、苗族的银铃。

通过读读课文、自己模仿写写, 不但强化了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 而且有助于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进一步领悟, 为有关景物的文章写作积累词汇和素材。

2.抓住课文中的省略号进行内容的延伸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苏教版十一册的第三单元以“爱”为主题编进一组课文, 不仅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岗、爱社会、爱家庭的教育, 更在课文的最后留下省略号, 让学生为课文内容补白。如《爱之链》一文讲述了乔伊在寒冬的傍晚帮助一位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资助乔伊的妻子一笔钱、妻子关上店门后回家安慰已睡着的乔伊, 告诉学生互帮互助使人间充满了爱。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后, 这样补充省略号“乔伊欣然睁开双眼, 伸了个懒腰。温暖的小屋里散发着粥的清香, 他轻轻走到正在做饭的妻子身后, 温柔地搂住了她。妻子放下手里的活, 回过头来, 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 对乔伊说:‘亲爱的, 昨晚睡得好吗?’‘嗯。’乔伊握住妻子的手说:‘快吃早饭吧, 这是你最爱喝的青菜粥。’‘好的, 谢谢你!’‘知道吗, 昨天店里来了一位老妇人, 她给我留下一笔钱就走了, 还给我留下一张纸条。’妻子一边说一边掏出那张被捂热的纸条。乔伊接过纸条一看, 立刻想起了昨天遇到的那位老妇人, 连忙问:‘她是不是身材矮小、开辆紫色小汽车?’妻子满脸疑云:‘你怎么知道?’‘我昨天帮她修过车。’乔伊兴奋地说道。他觉得上帝正朝着他微笑, 心里有一股不可抑制的力量, 便坚定地说:‘亲爱的, 我今天再去找工作, 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嗯, 乔伊, 我相信你。’妻子依偎在乔伊的胸前喃喃地说。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 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迁移训练

要使六年级学生写好作文, 还应该注意写作方法。教师注意结合相关课文,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片段训练。如对话训练、动作描写、移步换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方法的仿写。如十一册书中《郑成功》这篇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运用正面和侧面的写作方法, 详细地向学生描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斗场面。因此, 我们在可我们在教学这段课文后, 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战斗的图画、影视剧或上网观看, 然后仿照课文描写战斗场面的方法, 要求: (1) 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 (正反面人物) ; (2) 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 着重描写最精彩的镜头, 突出场面的激烈; (3) 穿插描写战斗时正面人物所处的环境, 以烘托战斗的气氛。常进行这样的训练, 使学生不得不留心生活、细致观察, 对写作的恐惧感消失了, 也就乐意写作文了。

4.与课本中的名人对话提升写作的立意

在苏教版十一册的课文中, 有多篇课文涉及古今中外、形象鲜明的名人, 有英勇善战的郑成功、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积极乐观的霍金、勇敢机智的鲁滨逊、至死不忘祖国统一的陆游……每一篇课文除了给学生语言文字的享受、写作方法的引领, 更是让学生精神世界倘佯, 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习了课文之后, 让学生谈谈感受, 并写一个小片段, 对学生以后观察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以及构思整篇习作时该站在一个怎样的高度去审视全篇文章起到了较好的调节作用, 也提高了课堂写作的效率。如学习了第10课《生命的林子》后, 写《玄奘又见到了那个人劝他离开的人》;学习了第20课, 我们让学生写《当我站在詹天佑的塑像前》。经常通过这样的与名人对话, 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栩栩如生, 使学生日常写作的立意高, 层次清晰, 语言也精炼了。

摘要:从善于观察, 从生活中挖掘片段训练材料、巧用课文, 进行片段训练两个方面, 对片段训练进行了阐述。如在学习了课文之后, 让学生谈谈感受, 并写一个小片段, 这样会提高课堂写作效率。

初中片段作文训练的实践研究 篇8

片段作文是指用一段或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一件事或一种现象的看法。片段作文包括对人物的语言片段描写、心理片段描写、神态片段描写、动作片段描写、外貌片段描写,以及景物片段描写,仿写片段,续写片段等。

从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来看,我县初中作文教学总体水平不高,各个学校的语文师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的作文依然存在假、大、空和抄、套、编的现象,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探索一条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成了我们的关注点。

二、片段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设计

我县初中语文中心组开展的片段作文训练研究,以片段训练为抓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文从字顺,内容具体生动。学生学习写作大致要经历说话写话、片段练习、谋篇布局三个阶段,片段作文练习在学生的写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夯实学生作文基本功的重心所在,它可以帮助学生从说话写话过渡到对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

片段作文训练的策略是逐项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将写作基本技能进行逐项分解,然后进行分项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能有效地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练习写作的同时学习经典名著的写作手法,利用习得的写作技巧写下“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片段作文训练主要得法于课内,可一课一练,做法是:抓住教材中某一篇文章的精彩段落,设计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比如,在学习《变色龙》一课时,学生认清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出尔反尔的性格特点后,纷纷对这个人物进行了评价。我们抓住这个契机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遇到了迎面而来的将军的哥哥,两人进行了怎样的对话?请学生根据情境内容把这个情节写下来。又如,《智取生辰纲》一文中最精彩的情节是吴用设计用蒙汗药麻倒众官军,原文用的是行动描写,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作文练习:当时,吴用献计说:“我们只需要在黄泥冈等候……”众人听罢大喜,便分头行动,依计而行。请学生补充吴用未说完的话,把文中的行动描写改成语言描写。此时,学生已经读懂了段落的意思,改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通过这样的片段作文训练,学生既习得了写作的技能,又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实践证明,在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后,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开展片段作文训练,能有效缓解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压力。

教材中安排的单元作文训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给老师们开展片段作文训练提供一个范例,课题组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写了初中3年的片段作文练习。每册教材编写12个片段作文练习,每个片段练习有3篇例文,同时将片段作文训练与单元大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把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掌握的写作技能运用到大作文的写作中。此外,每个单元还配有一份作文导练方案、两篇范文、一篇病文修改,供学生参考。

下面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主题“成长的烦恼”为例,对片段作文训练的设计作具体的阐述。

训练一:仿照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片段,用上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种游戏或某个事件的过程。

例文一:“老鹰”左扑右撞冲击了好几次,均被“母鸡”张开的双臂阻挡了。这时,“老鹰”停了下来,凝神静气,突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只见他加足马力,快速向左边奔去,“母鸡”张开双臂马上紧跟过去,“老鹰”又往左边继续紧跑几步,突然停住,转身佯装右撤,“母鸡”不知是计,急忙冲向右边拦过去,但“老鹰”却马上收回右脚,扑向没有庇护的左边队伍,捉住了未及躲闪的“小鸡”。

点评:本语段最精彩的莫过于“老鹰”捉“小鸡”时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使整个游戏表现得生动具体、形神具备,玩过此游戏的人无不微笑、默叹,“于我心有戚戚焉”。

例文二:小华把“红蜻蜓”风筝高举过头顶,我在五六米外用左手握住线管,右手拉线向上举,一边后退小跑,一边不停地放线。小华放开风筝后,我赶紧用右手扯紧风筝线向后扬,眼睛紧盯着“红蜻蜓”,“红蜻蜓”扶摇直上时就赶紧放线,“红蜻蜓”飘摇不定欲往下坠时就赶紧向后扯线。很快,“红蜻蜓”飞起来了,张开翅膀挺立在空中迎风傲笑!

点评:准确运用动词把放风筝的过程交代得清清楚楚,两个少年玩游戏的情景历历在目。

例文三:我在沙堆中划出一块地,铲来沙子,用沙子做成一个圆柱体,然后挖开一个口子。哎呀,沙子太松,一下子倒塌了。唉,只好重来。我又找来一根竹棍,前面放上几堆沙丘,把竹棍插在圆柱体的“嘴巴”上,我的“碉堡”就大功告成了。

点评:小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描绘筑“碉堡”的过程,写得比较具体。然而,动词的运用不够紧凑,顺序有些混乱,交代也不够清楚。

以上是一次片段作文训练的设计,除了引用课文中的例子,我们还为学生设计了3段例文,每段例文后面附有相应的点评。前两段为优秀例文,后一段为中等水平的例文,让学生在对比范文的过程中提高认识。

三、初中语文课堂开展片段作文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课文例子引路,强调读写结合的理念

写作须以阅读积累为基础,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其中又有数量众多的精彩段落,几乎所有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都蕴含在这些精美的文章与精彩的段落里。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和情感,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文中细致的外貌描写和传神的动作描写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仿照课文中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将自己的故事写下来。这样的练习方式,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写作技能,使片段作文训练进行得扎实、高效。读写结合训练是语文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寻找读写结合的联结点,设计多种形式的片段写作练习,对学生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nlc202309061807

(二)重视近距离模仿,以习得方法为目标

模仿是学生练习写作的必要过程。片段作文训练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借鉴课文中典型片段的写法,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在模仿中习得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比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仿照文中写景的方法来描写秋天的景物的练习。以下是学生写的片段作文:

以落叶为观察对象的例文:秋风乍起,落叶们翩翩起舞,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天使、有的像快乐的小精灵……它们一会儿淘气地打个旋儿,一会儿滑滑陡坡,一会儿又在厚实的大地上跳一跳,好不快活。它们心中一定藏有一些欢快的小秘密,你看,它们扭动着腰肢,随着风儿一起跳舞,你挤我,我推你,在秋风中显得格外活泼。

以阳光为观察对象的例文:风儿轻轻的,阳光暖洋洋的,校园里的秋景是那么温柔恬静。操场上,阳光的颜色被落叶染黄了,金黄的叶子飘然而落,再把阳光轻轻折射,给校园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每当我们放下手中的笔和本子,走出教室,极目远眺,能看到一片金黄的田野。

这种近距离模仿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写作文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三)强化描写技能训练,把片段作文写具体

无论是学国画,还是学油画,都需要有素描的功夫,有对物体的形状、比例、明暗、透视等的把握能力。写作文也需要这样的素描功夫,即对现实生活中静态、动态的物体和场景作细致的观察和描述。比如,一个学生看到爸爸吃完晚饭,端着茶杯,坐在沙发上,边抽烟边看报纸。那么,他只要把这个情景用自己的语言如实地描述出来,就是一个极好的片段作文。为了帮助学生把类似的生活场景写生动、具体,我们根据学生描述的情景,组织学生表演,而表演的过程实际上再现了片段作文的内容,学生会在“好玩”的表演中发现更多的细节,在写作时自觉地进行补充,提高写作水平。比如,学习了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设计了一个描写片段练习,让学生把一个动作写具体、形象。以下是教师给出的例文:

我开始自己动手煎荷包蛋。我不能像妈妈那样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我怕油溅到自己,怎么办?首先,我拧开火,把锅里的水烧干,然后关掉煤气。接着再慢慢地往锅里倒入花生油,撒下一点点盐,小心翼翼地把蛋打到锅里,然后打开煤气,拧开火。哈,油一点也没溅到我!过了一会儿,我拿着锅铲把蛋翻一翻,把火调小继续煎,两分钟后,香喷喷的荷包蛋出炉了。

经常进行这样的作文片段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

(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强化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当堂训练和当堂反馈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我们发现,学生很喜欢玩游戏,原因是游戏有严格的规定,让玩游戏的人能够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产生愉悦的高峰体验。对玩游戏者来说,及时反馈可以得到及时的矫正,从而对再次玩游戏充满信心。传统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些方面没有让学生产生玩游戏时的感觉,自然就难以吸引学生。因此,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当堂点评。事实上,学生会惊异地发现自己存在的写作潜能,看到自己写作的进步,进而增强写作的信心。对于在写作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个别指导。

要做好当堂点评,片段作文的批改也要作出相应的改革。传统的作文批改常常是精改细批,批改周期长,到作文讲评时,学生对上一次作文早已淡忘,对于教师的批语,也只是快速地浏览一遍。这样的作文讲评,必然事倍功半。有效的作文评点必须及时,在片段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当堂互评互改,做法是:选择学生的作文片段,请学生朗读,教师或同学作点评。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教师在点评时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偷偷地借用”;对于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点评时要指明修改方向,作出修改示范,其他学生可“暗暗地修改”。这样的作文点评,让每个学生的作文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矫正,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当然,在评点作文时要坚持先求其“通”,后求其“好”,即先做到文通字顺,然后达到具体生动,见解深刻,文采飞扬,个性突出。这样的点评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才能将作文训练的重点落到实处。

四、片段作文训练的有效课堂模式

以片段作文训练为抓手,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呢?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知识先导与激趣活动—范例赏析与方法探究—应用与训练—展示与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

“知识先导与激趣活动”是片段作文训练的首要环节,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生一起构建写作知识。这种知识是方法性知识,而不是理论性知识或科学性知识。在形成写作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调动起已有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主动建构。唯有如此,学生拥有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最终唤起写作动机。同时也要认识到,在一堂作文训练课上,这种知识必须是集中的、明确的、可操作的,不能是空洞的、概念性的解说。比如,让学生欣赏名画《踏花归来马蹄香》,引导学生从阅读经验中感知“侧面描写”的概念,接着利用《陌上桑》一文的侧面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侧面描写”在表现人物特点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无需给“侧面描写”下定义,通过写作练习,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侧面描写”的含义。“范例赏析与方法探究”是片段作文训练的过渡环节,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例子引路,让学生习得方法,为写作训练做好准备。“应用与训练”是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写作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之所以把片段作文训练作为抓手,是因为一个片段描写的意思相对完整,在文章中相对独立,便于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练习。比如,训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先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物,然后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人物的特点,再用“平日里”“有时”“总是”等词语来概述一两件能反映这个人物特点的事情。通过“说特点”“概述”“详述”三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写作训练要求。“展示与交流”是片段作文训练的反馈形式。展示与交流环节是以生为本的合作课堂应秉承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主张让学生开口说话,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作文课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因此,作文训练应该是在交流与碰撞中展现个体生命的活力与灵性,而学生的展示与交流,正是对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检验。

作文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唯有扎扎实实练好写作基本功。自2009年8月我县初中开展片段作文训练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明显提升,全县初中语文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本课题的研究可操作性强,开展各项研究活动都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不但教学成绩突出,而且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目前,我县一部分小学也开始了片段作文训练研究,正式成立了片段作文课题组,仿照初中的《多元素养作文》体例,初步编写了《小学生读写同步学本》,并在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各小学开展实验研究。片段作文训练的科研课题凸显了较强的生命力,我们也期待本课题研究在更大的范围里开花、结果。

(责编 欧孔群)

上一篇:管理创新课题下一篇:2008年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