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24-04-24

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选7篇)

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篇1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五”期间的主要工作成绩

“十五”是xx县卫生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时期,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卫生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xxxx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xx所,其中县级综合医院x所、中医医院x所、县级卫生保健机构x处,乡(镇)卫生院xx处。全县实际开放病床xxxx张,在职在编职工xxxx人,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xxxx人,卫生技术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xxx人,中级xxx人。民营医院x处、厂、矿学校卫生室xx处,从业人员xxx人。全县有农村卫生室xxx处,乡村医生xxxx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x.xx亿元,其中设备总值xxxx.xx万元(县级医院xxxx.x万元,乡镇卫生院xxxx.x元)。医疗设备中1—50万元的xxx台(套),包括全身CT、高压氧仓等50万元以上的设备xx台(套)。房屋建筑面积xxxxxxm2,其中业务用房面积xxxxxm2。200x年,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诊疗xx.xx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x.xx万人次,其中门、急诊xx.xx万人次。县级医院总诊疗xx.xx万人次,其中门、急诊xx.xx万人次。乡镇卫生院总诊疗xx.xx万人次,其中门、急诊xx.xxc万人次。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xx.xx%,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xx.xx%。业务总收入x.xxxx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x.xx%。一个以、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已基本形成,基本上能够满足全县及周边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强化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全面提升疾病控制和预防能力。在总结非典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县政府出台了《xx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年规划》,明确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内容、保障措施、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为加强组织协调、科学指导全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强化疾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艾滋并肺结核并麻风并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和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重大疾病防治,有效控制了传播和蔓延。计划免疫冷链运转正常,五苗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目标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大力推行卫生集中综合执法,卫生监督覆盖率县城达到xx%、乡镇达到xx%。城区健康教育普及率达xx%、乡镇达xx%。加强孕产妇和婴幼儿两个系统管理,200x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xx以上,住院分娩率99%以上,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在20/10万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6.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x.xxx‰。通过防病治病措施的强化和卫生知识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水平。

——突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和疾病救治两个体系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0x年初,通过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立足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以xxxx医院为依托,建立平战结合的传染病救治体系,新建传染病房楼一幢,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设计平时开放床位xx张,“战时”可开放床位xx张,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以xxxxxxx站为依托,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对现有的预防接种门诊、检验楼、实验室进行装修、改造,做到了污染区和清洁区分开,并购置了原子吸收仪、均质器、微波消解系统等监测检验仪器设备。所建项目,于xx月底全部工程竣工,所有仪器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使用,整个建设项目政府共投资xxx万元。

——突出抓好农村卫生工作,积极举办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全县xx处乡(镇)卫生院,已有xx家完成了改貌任务,并基本实现了“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xx%的卫生院服务功能和诊疗技术迈上新台阶。全县xx%的农村卫生室实行了“乡办乡管”的一体化管理。45岁以下的乡医全部完成了中专课程的学习,提前实现了“200x年有xx%的乡村医生达到中专水平”的目标。200x年,经市政府审核批准,xx县确定xx乡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单位,全乡共有xxxxx名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xx.x%,共筹集资金xx.xx万元,其中财政6.xx万元,县财政xx.x万元,乡财政x,x万元,农民个人筹集xx万元,已有xxxx人从中益。

——全面深化卫生改革,大力推进全行业管理。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共核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xx家,占xx.xx%,营利性医疗机构xx家,占xx.xx%。在县直医疗机构推行了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对药品收支节余进行了适当调剂。全县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自200x年x月起,全部参加由县卫生局组织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采购药品品种达xxxx个,占常用药品的xx%以上,平均降价x,x%。通过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和集中招标采购,规范了医疗机构药品购销行为,减轻了群众的医药费负担,有效遏止了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药品质量明显提高,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卫生主管部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加强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建设、维护基本卫生医疗公平和保障公众卫生安全上来,同时依法加大了行业管理力度,把重点放在准入管理、执业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疗服务收费和价格管理、行业作风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完善手段,使各项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不懈地抓好行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行风评议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行业作风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医疗服务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行完善了“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医疗收费标准和主要药品价格公示制、医疗费用查询制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十五”期间卫

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充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建立和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

——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xxx医院将添置直线加速器、X光刀、pET等大型设备,使治疗手段向介入和微创方面发展。

——加大“人工授精”的研究以及不孕症诊疗技术研究力度,使不孕症诊疗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2010年前,xxx院拟购进CT、宫腔镜等大型医疗设备,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_xxxxx站拟成立科技攻关小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银屑并白癜风等皮肤病进行攻关,力争在治疗效果上有新的突破。

——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不低于80%,乡镇卫生院不低于40%。二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要达到85%,一级医院达到45%以上。

4、疾病预防与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督整体功能居全市前列。

——建立网络健全,队伍专业素质较高,管理精干高效,服务能力较强,具有xx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和服务体系。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进一步优化,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培养成为一支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又熟悉临床医学知识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够熟练应对未来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形成县、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村级卫生组织为基础的公共卫生体系。

——完善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卫生监督机构延伸到全县所有乡镇,管理到村,卫生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95%,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进一步加强两个体系内涵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建立比较灵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监测系统和运行机制,达到反映及时,处置科学有效。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各乡镇卫生院建立起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增强发现和诊断传染病的能力;县乡建立起传染病疫情信息专报网络,提高疫情报告准确性与及时性。

——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00/10万以下,杜绝大的传染病流行,基本消除碘缺乏玻

——加强重大疾病防治,重点抓好艾滋并霍乱、狂犬并伤寒副伤寒、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和乙型肝炎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疾病的预防、监测和治疗,落实防治规划并达到控制目标;

——到2010年,肺结核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转诊率达到95%。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治疗督导覆盖率达到95%。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达到95%。

——“十一五”期间,力争如期完成中央提出的彻底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制定标准内;积极推广新疫苗应用,最大限度发挥疫苗作用。

——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工程建设,建立起全县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提供不同层面、不同功能的网络化卫生信息服务。

——初步建立政府主导,体制完善,职能明确,功能齐全,责权明晰,运转高效,信息畅通,整体联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5、妇幼保健

——婚前医学检查率2010年达到30%。

——孕产妇死亡率以~年为基数下降1/10。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

——高危妊娠管理率达到100%,高危孕产妇在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率达到98%。

——孕产妇住院分娩出生缺陷率降至6‰以下。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

——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保持在85%以上。

——新生儿疾病筛查2010年达到95%以上。

——婴儿听力筛查达到90%。

——开展母婴保健保偿服务。

——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年为基数下降1/10。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控制在0.1‰以下。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到90%。

6、农村卫生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村级卫生组织覆盖率达100%,甲级卫生室达到85%以上。

——卫生技术人员进一步优化。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人员全部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它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水平。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x年,全县各乡镇全部实行新农合,参保率要达到85%以上。农村卫生防疫和保健能力明显提高,到2010年农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7、优化资源配置

——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中心卫生院设置门类齐全,一般卫生院实行功能定位,突出预防保健功能,规模适当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人员能出、能进,能上、能下合理流动的新机制。

——制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教育方案并予以落实。

三、主要措施

(一)树立科

学发展观,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民营医院和专科医院。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办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二)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加大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力度。

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步伐,逐步解决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卫生事业良性发展。

加大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医疗卫生单位经营管理和成本核算。

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包括机构、床位、卫生人力、设备、经费,无论隶属何种部门及何种所有制性质,均纳入规划,由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行业宏观管理。

进一步实施并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两类,实行不同的财政补助和税收政策。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和个人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巩固和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成果。加强宣传引导,落实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和参合人口比例;加强协调,抓好规范管理,确保试点工作良性运行。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

加强乡镇卫生组织建设,落实农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任务。

(三)切实加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

深入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条例》,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各类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以预防和控制艾滋并结核并肝炎和其它慢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为重点,强化疫情预测和预警报告制度,落实干预和防控措施,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构建以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突出抓好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公共环境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组织,完善功能,提高水平,发挥作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着力功能调整,紧紧围绕传染并慢性非传染性疾并职业病防治开展工作。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认真贯彻“一法两纲”,加大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婴幼儿系统管理力度,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四)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

继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群众尤其是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严格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岗前培训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的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对健康相关产品和公共卫生的监督,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可靠的卫生保障。

(五)积极实施“人才兴卫”战略,不断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意学科带头人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业务骨干的选拔培养,造就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形成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继续抓好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提高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卫生技术人员结构趋于合理。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乡村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和全科医生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拔引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卫生队伍,改善人员结构。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立足实际,针对地方并常见并多发病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科研活动,不断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积极引进、应用新业务、新技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我县医疗卫生工作水平。

坚持继承和创新的方针,继续加强全县中医机构的内涵建设,提高中医急救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抓好中医专科建设。加强名老中医师带徒工作,加快实现中医现代化进程。

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和特色门诊的建设,医院将在人员、资金、设备、政策上给予倾斜,保障中医专科和特色门诊的顺利建设。

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篇2

目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农村地区, 参保人数达8.35亿, 参保率达95%, 报销最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6倍。

“十一五”期间, 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 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7.7/1 0万下降到2009年的31.9/1 0万, 婴儿的死亡率也大幅下降, 总体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为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国拉开了新一轮医改大幕。自2006年6月医改启动以来, 医改方案经历了近3年的酝酿、讨论和修改。2009年4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公布。新医改提出,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

病有所医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 如今这一梦想变成现实。新医改作为一项惠及13亿人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 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石。

构筑公共卫生防线, 让群众“少得病”

公共卫生是全民健康的重要防线。新医改提出,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其目标是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 最终使广大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从2009年开始, 我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 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

2009年6月, 我国启动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 已为2878万人补种乙肝疫苗, 为21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手术, 为98万妇女开展乳腺癌检查, 为149万妇女开展宫颈癌检查, 为319万农村妇女补服叶酸, 为627万农村妇女住院分娩提供补助。另外, 6个省份制定实施了消除燃煤型氟中毒方案。

“十一五”期间,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不断增强, 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目前, 我国已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38种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体系, 形成了疫情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全国传染病报告及时率超过90%,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09年, 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迅速成立了以卫生部牵头的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我国在全球率先研制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 接种人数超过1亿人, 最大程度地减缓了疫情扩散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有效减轻了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

2005年, 我国向世界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随后, 卫生部制订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9年9月, 我国启动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行动, 1亿多名城乡儿童免费接种了疫苗。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破解“看病难”

“大医院人满为患, 小医院门可罗雀”。由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城市医疗资源过度集中, 农村和基层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导致“看病难”日益突出。

“十一五”期间,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央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58.4亿元, 支持近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 其中县级医院近2000个, 乡镇卫生院23000个, 村卫生室20000多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82个,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16个。900所城市三级医院与2200所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 并通过培养培训、对口支援、执业医师招聘等多种手段, 改善基层服务条件,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破解“看病难”, 人才是关键。从2010年起, 我国计划在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 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 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为此, 国家还免费为西部地区定向培养医学生, 今年已招收5000名农村免费医学生。

2010年2月,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公布, 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冰起航。16个城市作为国家级试点, 各省 (市、区) 分别选择1至2个城市作为试点。

“十一五”期间, 各地公立医院纷纷推出优质服务举措, 例如电话网络预约挂号、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 方便了患者就医。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一位患肺纤维化病的李女士来复诊, 药费共计1406元。在刷完医保卡后, 她只支付了自付部分, 实际交款176元。目前, 在北京市1800家医保定点医院中, 1600多家已经开通门诊实时结算功能, 解决了1000多万人的“报销难”问题。

政府投入力度加大, 缓解“看病贵”

2010年6月2日, 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的病房里, 5岁的小飞燕因患先天性心脏病, 正在等待手术。她的父母是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万红村农民, 靠微薄的收入, 根本无法凑够手术费用。幸运的是, 她赶上了湖南省新农合儿童先心病医疗救治新政策, 因此成为第一批受益者。

2010年, 卫生部出台了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政策。在试点地区, 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两类疾病6个病种纳入报销范围。根据规定, 新农合的补偿比例达到70%, 医疗救助基金还可对贫困患者再次补助。这是我国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日趋完善的一个缩影。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是新医改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 我国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超过4亿人, 加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8.35亿人, 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城乡居民超过12亿人。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是一项重大惠民政策。2009年8月, 我国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07种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平均降价幅度达30%。目前,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在全国3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北京、天津、宁夏在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

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篇3

编者按:《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历经研究起草、讨论修改、衔接论证、补充完善等阶段工作,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已由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实施。《规划》作为全市“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2006年—2010年北京市档案事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十一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完成《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档案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使读者对《规划》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本刊特邀有关部门对《规划》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进一步推动《规划》的宣传、贯彻和落实。

【规划背景】北京市“十一五”市级规划体系共有54个规划,包括1个综合规划、13个市级重点规划、40个市级一般专项规划,较以往的五年规划有较大规模的缩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仍被纳入了市级规划体系。

【解读】档案工作涉及各个领域和行业,是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市计委的帮助下,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被列为市政府专项规划,这在北京市历史上是第一次,而它对档案工作的推动力度也超过了以往任何计划。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国家档案局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落实“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档案事业与首都各项建设事业结合得更加紧密,服务成效日渐突出。为进一步发挥档案事业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服务作用,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市发改委的帮助下?熏 经过市档案局的积极努力,《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再次被列入市级专项规划体系,成为市级规划体系中的54个规划之一。

【规划原文】档案法律规章不断健全,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市和区级立档单位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率达到90%。

【解读】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档案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市档案局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推进: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二是切实规范执法行为。市档案局有30项执法职权,各区县档案局的执法职权也有20多项,这就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熟知岗位职责、行使职权的法律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及其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档案行政执法必须依据法定职权,不得失职和越权;档案行政执法必须遵守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擅断;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必须全面、准确和及时,不得断章取义和疏忽拖延;档案行政执法要尊重并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及时办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办的事项。特别强调的是要进一步加大档案违法行为的发现和查处力度,多深入基层,多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沟通联系,深入重点单位、问题多的单位进行检查,动员社会力量,寻找案源。三是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要通过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档案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详细规定,使档案行政权力的运行始终处于公开、透明的监督之下。

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是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十五”期间,市档案局以综合性和专题性检查的形式,每年都对市属单位进行执法检查,这对提高各单位档案工作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覆盖面不够广泛、一些单位成为“死角”的现象。“十一五”时期,市档案局对市属单位的执法检查活动将进一步向“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方面深化。具体讲,就是准备对全市市属单位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综合性检查活动,使执法检查的触角覆盖到各个市属单位。检查的重点是档案基础业务工作和提供利用工作。为此,市档案局将根据市属单位档案工作发展变化的情况,进一步修订检查标准,使其更加科学、规范,更具操作性。检查的方式将采取在各单位普遍开展自查的基础上,由市档案局联合市属单位档案部门组成若干检查组,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实地检查,目的是通过广泛发动和基层档案部门的实际参与,提高覆盖率,扩大影响面。检查之后,市档案局将根据各检查组汇总的检查情况报告,制发书面反馈意见,通报检查结果,以促进各单位领导重视并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全市市属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工作的水平。

“十一五”期间,各区县档案局每年也将制定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活动,并及时将检查计划与检查情况上报市档案局。区县档案局每年对区级立档单位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率应不低于总数的三分之一,“十一五”末达到总检查率90%的目标。

【规划原文】2010年,市档案馆机检文件级目录总数达到480万条,覆盖馆藏案卷88%。

【解读】“十一五”期间市档案馆将进一步加快馆藏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逐年推进的实施方案,在“十五”时期已开展馆藏建国后档案文件目录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每年新增43万条目录数据的建设速度,5年计划完成212万条目录数据的工作指标。按计划进度,市档案馆机检文件目录到“十一五”末将达到480万条。

【规划原文】“十一五”末,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50%。

【解读】馆藏档案数字化是加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市档案馆自2002年开始这项工作,已经建成包括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照片档案和缩微档案在内的各种载体类型的数字化转换系统,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十五”期间,市档案馆共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45万卷册、1693万页,占馆藏卷册总数的29.1%,照片档案数字化54174万张,录音档案数字化1249小时,录像档案数字化930小时,缩微档案数字化81万画幅,其中部分数字化成果已经在互联网上对公众提供利用。“十一五”期间,市档案馆将继续坚定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加大数字化成果对社会开放的力度。

【规划原文】档案馆室设施完备、功能完善,为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保障,市和7个区县档案馆完成改扩建或新建任务。

【解读】市档案馆设计于1985年,受当时条件和设计理念的限制,其建筑在面积和结构上已不能满足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一、目前库房容量已近饱和,而未来30年进馆档案将逐年增加。二、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建设等信息化用房的需求日益增长。三、为社会公众服务是档案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市档案馆不具备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建筑条件。因此,市档案馆进行扩建或新建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档案工作发展的要求。扩建或新建的市档案馆将符合以下要求:一、要建设各类专门库房,按照规定对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不同类型和载体的档案分别存放,提高档案保管质量。二、要实现库房区、办公区、技术操作区、阅览区等工作区与生活区的物理隔开,改造或更新安全监控和报警系统、库房温湿度调节系统、消防灭火系统等安全设施。三、需要增加或建立公众分区阅览室、展厅、报告厅等公共服务场所,增加存包、休息、停车等配套服务设施,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周到的人性化服务。总之,通过扩建或新建市档案馆,来创建高效、服务、亲民的公共服务型档案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市档案馆的整体功能。

“十一五”期间,部分区县也将档案馆新建或改扩建任务列入本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房山、延庆、通州、朝阳、门头沟、密云、平谷等7个区县档案馆将完成改扩建或新建任务。其中,门头沟、房山区档案馆应于2006年底前完成新建任务,密云、延庆县档案馆应于2007年底前分别完成改扩建或新建任务。

新馆建设必须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其中区县档案馆建筑面积要在6000平方米以上。各级政府要把档案馆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档案馆建设资金列入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档案馆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各种功能建设创造条件。

【规划原文】档案资源进一步丰富、馆藏结构科学合理,应移交档案进馆率达到90%。

【解读】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收集工作,建设内容丰富、结构科学合理的馆藏,是北京市各级综合档案馆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前提。

市档案馆自1958年建馆以来,不断加强和规范档案接收工作。目前已完成“文革”前档案的接收工作,“文革”后至1990年期间档案的接收工作正在稳步进行。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市档案馆建立了内容渐趋丰富、结构逐步优化的馆藏体系,已形成较独特的档案资源优势。这些档案资料跨越北京400余年的历史,真实地记载了北京近现代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民国时期和建国后的档案,所反映的历史全貌完整,内容覆盖广泛,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活动、历史事件丰富而典型,具有极高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价值。

多年来,北京市各级档案局馆不断加强接收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如制定《北京市档案局关于加强北京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规定》等行政规范性文件,为规范接收工作和丰富馆藏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和政策支持。同时,各级档案馆始终围绕中心工作,主动参与,寓服务于接收工作中,卓有成效地开展了重大活动、重大专项和突发事件档案的接收工作,进一步丰富了馆藏。

鉴于公、检、法部门工作的特殊性,尚不能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向档案馆移交的任务,考虑此项因素,故“十一五”期间全市应移交档案进馆率可达到90%。

【规划原文】奥运档案收集齐全完整,按期移交进馆。

【解读】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围绕全市这一工作中心,开展奥运档案工作,确保筹备、举办2008年奥运会所形成的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是档案部门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也是相关单位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奥运档案工作分为奥运筹办机构档案工作、奥运工程档案工作和有关奥运任务承担部门档案工作三个方面。“十五”期间,市档案局将奥运档案工作作为重点任务,与奥组委有关部门、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等部门密切合作,形成了对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面临奥运筹备、举办、后奥运期平稳发展等重要任务,由此档案工作亦任务繁重而艰巨。各相关单位要提高对做好奥运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使档案工作与所承担的奥运会工作任务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完成。有移交任务的单位要按时向国家档案馆移交奥运档案。市档案局将继续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采取联合检查、实地指导、人员培训等具体措施,加大对奥运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北京市筹办奥运会所形成档案完整、系统与安全。

【规划原文】新上岗档案人员培训率达到100%,继续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解读】为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各级档案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做好档案人员培训工作,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首先做好岗位培训工作。随着机构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岗位人员变动频繁,新组建单位较多,使得档案人员队伍每年都有一部分新上岗或在岗尚未接受专业知识培训的档案人员。针对这种情况,每年年初,各级档案行政部门将向市、区直属单位普发培训通知,对有培训需求的档案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使新上岗档案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其次做好继续教育工作。为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市和区县档案局将结合档案工作的实际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分别针对初级、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将突出“新”字,“十一五”时期将以档案信息化知识为重点,以档案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为教学内容,不断补充、拓展和更新档案专业人员的科学技术知识,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继续教育培训是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要根据北京市档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具体情况确定,采取轮流培训的方法,确保继续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将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一、加强教学研究。及时掌握档案工作发展动态,做好档案培训需求调查,针对学员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及工作需求设计出科学的培训方案。二、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在聘任教师方面,根据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规定,择优聘任教学水平高、档案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任教,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培训管理方面,实行考勤、考试制度,保证教学秩序。三、做好培训分析总结工作。通过发放学员信息反馈表,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教学形式、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反馈情况加以认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改进工作,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近档案工作实际,满足档案人员需求。

【规划原文】档案服务的影响不断扩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国家档案馆举办百个档案展览。

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篇4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十一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也体现出我国计划体制的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教育作为我县经济社会一个重点领域,其发展时机、规模与速度既要满足不同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满足社会上更多人求学的需要,使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要科学定位未来几年我县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战略,在全面了解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争取把我县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教育强县。

一、“十五”简要回顾

1、基本情况“十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预定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2001年完成了一中的整体搬迁,二期工程如期完成,三期工程正在运作,为玉田一中争创国家级重点中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二中、三中的分离和三中寄宿制招生,二中、三中及其它普通高中成功扩建,全县国办中学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2003年实现了实小的整体搬迁,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寄宿制学生;以农村中小学为重点的布局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十五”初期,我县有各类农村中小学268所,目前有185所,五年来共撤并学校81所,提前完成了预定工作任务,实现了规模办学,教育资源得到优化。

2、主要特点

(1)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尽管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财政十分困难,但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县一中、实小的迁建,二中、仓中的改扩建以及三中、实小寄宿制招生方面,给予了资金和政策支持,使我县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2)深挖内部潜力,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在“十五”期间,我县接受了两次“普九”复查,实现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教育投入已明显不足,为弥补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系统深入挖潜,广辟筹资渠道,通过建筑商垫资、向村队、社会和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集资等方式,共筹集资金

万元,保证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3)大胆尝试新的办学体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多方借鉴办学经验,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在实小、三中成功招收寄宿制学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4)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十五”期间,民办教育在我县迅速兴起,先后有育英小学、银河中学、极光中学、新世纪中专以及玉花园幼儿园、金色童年幼儿园、烨南幼儿园等多所民办学校在我县成功招生。我们把民办学校同公办学校共同考核,共同奖励,为公、民办教育的共同发展搭建了公平的发展平台。全县民办教育形成了幼、小、初、高、中专共同发展的局面,成为我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存在问题与差距

(1)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相对薄弱。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差异较大,人民群众择校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尤其是农村教育总体水平较低,与城市的差距很大。

(2)初中生控辍保学工作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受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影响,初中生控辍保学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努力提高普及程度。

(3)布局调整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撤并学校导致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群众确有困难,所以对布局调整工作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在2011年前后,我县小学又有一个新的入学高峰,所以在布局调整过程中要考虑以上因素,撤建并举,以满足新的入学高峰要求。

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1、国际形势分析研究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随着国际局势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教育事业的也得到迅速发展,新的教育结构正在形成。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人才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把促进教育进步与创新当作其基本国策之一。目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教育竞争力较弱。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安排教育发展战略,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竞争力。

2、国内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和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教育发展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面临着如何发展基础教育和科学技术,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的问题,面临着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创建国家创新体系对人才的总体要求,适应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问题。

3、优势条件(2)“普九”“普三”工作居全市先进水平并于2004年6月、10月我县顺利省“普九”复查和“普三”验收。我县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超过了丰南、迁安等经济好的县区。省、市领导对我县的“普九”和“普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先后有数十个外县区单位赴我县学习经验。

(3)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十五”期间,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育科研、教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在小学逐步开设了外语课,等级评价在全县全面推开,素质教育得到较好推进;初中由重点抓优秀率向抓合格率转变,中考合格率逐年提高;以高考为代表的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我县高考成绩连续

年保持在全县的前3名,连续

年被评为高中工作先进县。

(4)教育现代化装备工作全市领先。

年我县启动教育装备现代工程以来,学校教育装备进展迅速,目前我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均配齐了微机室和多功能教室,全县计算机总数达

台,所学校有自己的网站,所学校配备了教师电子备课室

个,所学校实现了教师微机备课。从2005年开始又有计划地启动了校园网建设和多功能进教室工程,我县现代化装备工作居全市前列。

4、不利因素

(1)资金短缺,教育欠帐严重。“十五”期间,我县教育装备现代化、两次迎接省“普九”复查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共投入

万元,其中

万元为欠帐,年农村费税改革后,许多乡镇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几年来,总欠帐在万元。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瓶颈。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我县教师学历达标率在全市还处于下游水平,2000年以后,小学、初中没有分配新教师,导致教师年龄偏大(小学尤为明显),“十一五”期间,教师的梯队衔接将成为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另外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县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因素,尤其在近几年,我县有

名教师辞去公职,到私立或其它地区任教,急需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减少人才流失。

(3)人事制度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三、“十一五”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县”三大战略,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坚持三个“面向”,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全县教育事业的适度超前发展,把教育大县建设成教育强县,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发展目标――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到2012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0%;初等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9%;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5%、98.5%。到

2020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06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201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所有普通高中学校达市级示范性学校以上标准,85%以上的学生在省级示范高中以上学校接受教育。2020年,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3、指导原则

(1)坚持稳定发展,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把维护稳定摆在重要位置,及时妥善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促进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发展经济从教育抓起,提高教育为经济服务的能力。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为我县从人口大县迈向人力资源强县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坚持类别协调,城乡协调的原则。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对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引导、扶持力度,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的结合,使我县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以及其它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4)坚持突出重点,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同时,抓住农村义务教育“重中之重”、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和推进高水平学校以及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内容,突出重点任务、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5)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改革的原则。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把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结合起来,消除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障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加大对教育的宏观调控,由偏重规模扩张转移到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上来。

四、“十一五”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1、发展方向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办好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抓好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以2007年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努力提高普及程度,重点抓好初级中等教育的控辍学保学工作,认真落实对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到2012年,初级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达99.9%;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在99.5%、98.5%以上。

2、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继续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2005年,全部消除我县学校现有危房,以后,随时对新出现的危旧房屋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快图书馆和实验室建设,到2008年全县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分期逐年实现图书馆借阅一体化和微机管理模式。到2012年,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要达到国家标准,各类实验室全部达到一类;有能够满足音、体、美教学需要的数量充足的器材和设备。

4、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按照因地制宜、分层推开的原则,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逐步建成一批寄宿制学校。首先在地理位置优越、社会声誉和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实行寄宿制试点,然后在鸦鸿桥、窝洛沽等大乡镇和经济较好的乡镇推行。力争到2012年在各乡镇各建成占地90亩的九年制寄宿学校1所,建成占地80亩的县城寄宿制初级中等教育学校2所。

5、加大示范校建设力度。以省市中小学校等级评估为契机,建成一批代表玉田教育最高水平的示范校,创玉田教育的新品牌。到2012年建成省级示范校6所,市级示范校15所,县级示范校50所。

6、抓实特色校建设。为拉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从2005年起,在全县小学范围内率先开展特色校建设工作,在我县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将特色校建设工作向初、高中推进,带动全县水平的提高。到2012年,建成在县级特色校38所,建成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学校10所以上。

7、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完善示范校和北部山区、南部低洼地区学校的手拉手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北部山区和南部低洼地区从教,奖励扎根边远地区从教的优秀教师;制定有力措施,严格依法执教,加强学籍管理,保证相对薄弱学校的生源质量;加大对这些地区干部教师的培训力度和教育现代化的资金投入力度,从2005年起,每年改造薄弱学校4所,有效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三)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加快普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确保2006年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并逐年提高,到2012年达到90

%以上。根据我县未来几年高中生源情况,加大普通高中调整、改建、扩建工作力度,按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预留土地150亩,拟建规范性高中一所,不断满足高中入学高峰的需求。

3、积极争创高中示范校。在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引导各高中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一中在成为省示范性高中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仓中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沽中争创市级示范性高中。到2008年,使全县所有高中生都能在市级以上示范性高中学校接受教育。

(四)构建适合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成人、特殊教育体系

成人教育以扫除科盲为重点,专业适当增加,办学层次较快提高,能更好的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县成教中心努力打造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开办专、本全脱班、远程教育研究生班,实现与邻近大中城市高等院校、国家名牌大学联合办学;按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每个乡镇预留土地20亩,拟建规范性农职中一所,充分发挥乡镇成人职业教育学校的作用,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到2012年,乡镇成人学校建成省级示范校3所,市级示范校7所。

(五)构建灵活开放的民办教育体系

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发展与管理并重,继续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全县教育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形成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制定《玉田县民办教育管理办法》,积极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或参与公办学校建设;积极引进社会投资,保障社会力量办学举办者的合法收入;对民办学校在招生、教师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创造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政策环境;健全联合办学机制,依托公办学校,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

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把联办学校做大、做强,确保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根据未来几年我县生源逐渐减少的实际,引导民办学校向职业教育转轨,确保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把我县的优秀民办学校打造成市、省乃至国家级品牌学校。

2、重点任务

(一)现代装备教育装备工程

1、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启动班级多媒体教室试点,2007年,所有初中和中心小学的一个年级全部建成多媒体教室,全县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并把信息技术考试列入小学毕业考试范畴。到2008年,所有学校全部建成高标准的微机室,学生上微机课全部达到一人一机。2012年,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到40%,全县中小学平均10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计算机人均拥有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2、加快实现“校校通”工程。2005年,50%的中学,20%的小学建成校园网。2007年,建成与唐山市信息网相联的玉田教育教学网。加强教师办公用微机与学校电子备课室建设,所有初、高中和国民办中小学及60%的乡镇小学全部建成电子备课室并逐步增加教师办公用微机。2008年,全县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建成全县教学系统的办公网络。2012年,教师平均3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基本实现网上办公、无纸办公,全面实现电子政务;校园网建成率达100%,基本实现“班班通”。

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2007年启动教育资源库建设,系统开发教育软件,并形成规模,使县局教学资源库资源总量达到2000g。2012年建成集各类教育于一体的开放式远程教育体系。为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提供软件资源。

(二)干部教师队伍培训工程

1、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核心,以评估为手段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规范教师行为,加强师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完善师德评价标准,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建立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开展新时期师德规范和师德建设的课题研究,探索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2、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按照学科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的双重目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把教学科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构建职前职后教育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一支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有创新、学术上有价值、成果上有特色的高素质科研队伍。到2012年,我县教师学历达标率有整体提高,达到全市中游水平。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规划,落实继续教育各项要求,特别是加强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提倡教师学习英语。

4、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强化岗位聘任,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职工聘用合同制,逐步实行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在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的同时,适当引进新教师,到2012年,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有一定提高,解决目前我县小学教师年龄偏大,专职教师不足的问题;二是建立县城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从2005年起,按省、市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凡在边远山区和南部边远洼地工作的教师上浮一档职务工资,3年后巩固,满5年后再上浮一档,调离工作岗位后,不再享受以上待遇;三是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和任用机制。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和培训制度,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校长制度。形成由20名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校长组成的名校长群体。逐步推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四是完善分配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高中学校结构工资由县教育局有效监控,使学校结构工资与办学水平相匹配,教师结构工资与工作数量、质量相适应,建立健全自主灵活、优劳优酬的薪酬制度。

(三)素质教育工程

1、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多形式教育活动。同时根据教育形势发展,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式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同时,积极探索、逐步健全德育工作的评估考核机制。

2、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制定并不断完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标准,强化评价的导向功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规律,把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主动发展,使以高考为标志的整体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置。

(四)科研兴教工程

坚持以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全县教育的发展,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健全学校教育科研网络,理顺科研体制,聘请兼职教研员,形成畅通、高效的教育科研网络,完善科研先进单位优秀成果的奖励制度。加强教育科研过程管理,深入推进以“发展教育”为主导性课题的实践研究,继续深化学习教育、创造教育、主体教育、中学职业指导教育等课题的实践研究,每年学校都要确定重点研究方向,实现由参与型向自主型研究的转变。在事业发展、素质教育推进等方面确立前瞻性、应用性、实践意义较强的科研课题,并争取纳入市级、省级重点课题系列,形成较完善的教育科研体系,取得一批在全市、全省领先的教育科研成果。重视并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教育决策与教育行为的科学化。

3、重点项目

“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重点项目共有5项,共需资金14813.8万元。(2)中小学布局调整。“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有16所乡镇初中、14所中心校、9所完小、21所分校的撤并任务,共需资金4193.8万元。

(3)2007年“普九”复查。根据“普九”标准的提高,学校软件硬件建设,包括绿化、美化校园,学校改扩建,购置教学设备,专用教室建设等约需资金2100万元。

(4)现代化教育装备。为实现“十一五”目标,全县需购置微机

台,建微机室

个,多媒体教室

个,电子备课室

个,校园网

个,以及玉田县教育教学网,共需资金1800万元。

(4)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投资400万元筹建2500平方米的实训楼、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投资400万元购置数控加工中心6140普通车床、汽修实验室设备、电工实验室设备,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县政府配套资金300万元;

(5)其它。包括2008年前新建一所城内幼儿园需资金

500万元;特教整体搬迁及建福利厂260万元;危旧房屋改造

万元;少年宫建设300万元,实小新建科技馆200万元,二小、三小改造1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县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导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干部选择、任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教育强县、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确保重点工程资金足额到位

(四)教育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育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队伍,继续深化执法责任,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教育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加大对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维护学校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教育和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好初中生流失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讨活动,健全各项教育规章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五)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加大对全县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力度

完善县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职责、办法,健全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完成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县教育局要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教育评估方案,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依据《河北省学校办学水平等级评估标准》和《玉田县校长目标考核方案》,每年对全县所有学校进行一次综合督导评估,并坚持督导与评优相结合,改进教育督导方式,加大教育督导随访工作力度。坚持每年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专项督导,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等情况进行重点督导,并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同时把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

(六)加大综合调控力度,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采取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完善合理的教育资源配制机制,逐渐实现办学条件的的标准化、教师队伍交流的制度化、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积极发展优势资源,鼓励办出特色;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淡化窗口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本着硬件从实,软件从优,加强示范和辐射作用;改革招生制度,淡化升学竞争,逐步从办学条件的均衡向办学质量的均衡过渡,循序渐进地推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附:

1、2004-2012年高中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2、2004-2012年初中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3、2004-2012年小学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

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篇5

(2006年12月14日)

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起草主要依据漳平市“十一五”规划及省、龙岩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我市卫生实际,提出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讨论稿),并将规划讨论稿发到各有关部门进行征求修改,经过修改完善,形成漳平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现将漳平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起草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规划框架

规划共分四大部分,一、指导思想;

二、奋斗目标;

三、主要任务;

四、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二、“十一五”规划内容说明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2、坚持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二)主要目标。

1、建立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公共卫生信息四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完善医疗卫生事业运行和管理新机制,健全农村卫 1

生服务体系。

3、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4、开展第二周期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三、主要任务

根据“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制定卫生事业发展具体任务。主要五大任务。

1、以急诊急救为重点,健全医疗救治体系;

2、实施卫生综合执法,建立卫生监督体系;

3、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4、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卫生信息网络体系;

5、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农村群众医疗保障体系。

四、保障措施

要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着重提出以下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

二是加大卫生投入,发展卫生事业。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的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市医院病房大楼暨传染病隔离病区、市疾控中心大楼及实验室建设,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农村卫生院项目建设。

目前已完成新桥中心卫生院、拱桥、南洋、赤水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永福、溪南、象湖、双洋、和平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也正在实施。这些项目建设的实施,为我市人民群众的就医提供良好的环境,也为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以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打下坚实基础。但由于我市乡镇卫生院原有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不完善,医疗技术水平还有差距。建议,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结合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百所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使我市乡镇卫生院整体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切实落实部门责任。这几年卫生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有了长足的发展。要实现“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目标、任务,还需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

四是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单位用人机构改革。五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坚决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和医疗服务领域不正之风。

1.县广电局十一五事业建设 篇6

——2007年8月,完成了全县20654户地面卫星接收用户的“转星调整”工作任务,确保了广大山区农户收看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不受转星的影响。

——2009年底,全县多方努力,投资21万元,完成了全县73个行政村的有线广播“村村响”建设任务。

——2010年底,完成全县741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总投资1111.5万元。

——2009年上半年,重建永平广播电台,以转播中央、省广播电视节目为主,辅之以转播永平地方自办节目,总投资77万元。

——逐年更新完善电视台硬件设施,使各种采编播功能更加齐全,到2009年,永平对外宣传跃升到全州前六名,已进入全州中上水平。

——增设电视台专题栏目,到2010年已增加到4档;广告创收逐年提高,到2010年已达到8万元。

——继续巩固原有“村村通”成果,加大对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管理力度,确保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2007年初,启动城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到2008年6月实现城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4484户,城乡交接处未平移的用户仍保留6套模拟信号在过渡区传输,全县四乡三镇目前仍实行模拟信号传输31套节目。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3478户,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用户20456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4%,较2005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

——加大广播电视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和取缔违规私建地面卫星接收站。2007年,以“转星调整”为契机,规范了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经销商的管理,建立台账制度,定期抽检,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给予取缔。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2007年,局挂牌成立了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广播电视服务站、各村委会成立农村广播电视服务点。

——2007年投资15万元购置了索尼专业摄像机和部分新闻采编播设备,新闻采编播质量进一步提高,外宣工作大踏步前进。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2007年

底,恢复开通了调频广播,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广播节目,2008年6月,完成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转播中央一套和中央七套电视节目,2009年开通省级无线发射节目。

——制定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和演练预案,购置了后备电源、灭火器、报警器等,确保了十七大、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正常安全播出。

“十一五”期间,我局重点建设项目是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该工程于2008年初启动,2008年5月底竣工,6月中旬通过验收投入使用,主体工程是发射塔,主要是由省局建设完成,塔高60米,矗立于县广电大楼背后山顶,是目前县城最高的建筑,附属工程为机房和设备安装,主要由大理通达建筑公司和广电局工程技术人员完成,目前主要是转发中央电视台一套和七套和云南电视台一套电视节目,《中国之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节目,工程总造价77万元。

——2007年8月,完成了全县20654户地面卫星接收用户的“转星调整”工作任务,确保了广大山区农户收看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不受转星的影响。

——2009年底,全县多方努力,投资21万元,完成了全县73个行政村的有线广播“村村响”建设任务。

——2010年底,完成全县741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

“村村通”工程建设,总投资1111.5万元。

——2009年上半年,重建永平广播电台,以转播中央、省广播电视节目为主,辅之以转播永平地方自办节目,总投资77万元。

——逐年更新完善电视台硬件设施,使各种采编播功能更加齐全,到2009年,永平对外宣传跃升到全州前六名,已进入全州中上水平。

——增设电视台专题栏目,到2010年已增加到4档;广告创收逐年提高,到2010年已达到8万元。

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对照组为我校2004级涉外护理专业1班、2班共108名学生;实验组为我校2005级涉外护理专业1班、2班共110名学生。

1.2 教学资料

对照组使用2002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临床护理》下册 (儿科护理部分) 。

实验组使用2008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

1.3 教学方法

1.3.1 对照组

上课时教师每学时为学生提供5~10个专业英文词汇, 并板书在黑板上;课下要求学生做配套教材上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其他教学方法与普通护理专业相同, 教学时间为72学时。

1.3.2 实验组

教学时间为72学时,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 英文板书。上课时教师的板书主要用英文书写, 并读出来, 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 护理评估 (nursing assessment) , 健康史 (health history) , 身体状况 (症状symptom、体征sign) :水肿 (edema) 、少尿 (oliguria) 、血尿 (hematuria) 、高血压 (hypertension) , 主要辅助检查 (auxiliary examination) :蛋白尿 (proteinuria) 、血沉 (blood sedimentation rate, ESR) 、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肌酐 (creatinine, Cr) , 治疗原则 (therapeutic principle) , 护理诊断 (nursing diagnosis) 及主要护理措施 (nursing intervention) [3]。

(2) 提供专业词汇。教师每次讲完课后, 在教材每节后附的含有国际音标的词汇表中给学生划出每学时不少于5~10个本学科重点专业英文词汇。这些词汇是教师在课上经常提到的, 要求学生掌握, 并在下一次上课时测验或提问。

(3) 介绍国外相关护理知识。教师每次上课时只简单介绍疾病的发病机理, 最后留出5~10分钟时间介绍教材内英文相关链接 (英文小贴士) 的内容。这些资料主要选自国外注册护士考试考点及英文护理教材上的重点内容。

(4) 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配套教材上的国内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及美国CGFNS-RN试题, 下次上课时抽查提问并答疑。

(5) 及时评价。期中及期末考试试题中均有国内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及护理专业英语试题, 考试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评价。

2 结果

在课程结束时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护理知识测试及护理专业英语水平测试。护理知识试题从我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试题库的儿科护理部分抽取100道选择题, 题型和考试重点均与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一致。护理专业英语试题由我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师负责出题, 包括50个儿科护理专业词汇及50道与儿科护理有关的美国CGFNS-RN试题。测试结果见表1。

3 讨论

(1) 使用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能够满足学生毕业时的岗位需要及社会需要。与上一轮教材相比, 本教材的内容与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衔接较好, 包括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儿科护理涉及到的全部内容。通过学习该教材, 学生能较顺利地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2) 使用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 将专业英语引入临床护理教学中, 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英语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该教材强调了双语性, 其主要医学及护理术语采用汉、英双语编写;每节后附有本节关键英文词汇及音标;以相关链接的形式引入国外注册护士考点及英文护理教材内容, 可拓展学生视野, 使其了解国外更多的护理知识, 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教材后附本书全部英文词汇总表, 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

(3) 使用涉外护理专业教材《儿科护理》, 还能帮助学生将来参加美国NCLEX-RN (National Counsel Licensing Examination-Register Nurse) 、CGFNS (Commission 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 Schools) 或其他国家注册护士考试。因为有些遗传性或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的疾病, 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婴儿猝死综合征等, 在我国较少见, 故一般国内的护理教材中都没有介绍这些疾病。本教材把这些内容编写进去, 用*号表示, 如学校安排的学时紧张可暂不讲, 待需要时再让学生学习。

(4) 使用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配套教材, 有利于涉外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配套教材包含每章重点、教材内英文相关链接 (英文小贴士) 的汉译、国内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及美国CGFNS-RN试题精选。

(5) 为更好地使用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护理教师需提高自身素质。搞好涉外护理教育,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是重要前提。与国外护理师资相比, 我国大部分护理教师没有护理学历[4], 如美国及加拿大护理学院的教师均有护理学学士学位, 同时有护理学硕士或基础教育学硕士学位[5]。为了贯彻整体护理思想, 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本教材以护理程序为思维框架编写疾病, 以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这一科学思维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这需要教师适应这种教学;另外, 讲解教材内英文相关链接 (英文小贴士) 的内容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各校可以根据实际, 组织教师到国内、外护理院校进修学习, 也可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护理教育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学, 为教师提供接受高一级学历学位教育的机会等。总之, 要利用各种可能资源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同时, 各护理院校应组织有经验的教学人员组成评价小组, 定期评价、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综上所述, 使用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采用将专业英语引入临床护理教学的方法, 能够使学生在上专业课时掌握更多专业英文词汇及常用医学术语的表达方式, 并对国外护理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从而适应涉外护理工作的需要, 缓解国内护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增强我国护士的国际就业竞争力, 为我国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找到更好的出路。

关键词:专业英语,临床护理,涉外护理专业

参考文献

[1]安续宁, 张会君.借鉴美国护理教育体系改革我国护理教育[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7) :66~68.

[2]姜安丽.中美护理教育比较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 :38~41.

[3]于海红.儿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李泽楷.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与借鉴[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3) :231~233.

上一篇:禽流感应急演练方案下一篇:初一、一班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