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影视赏析的运用论文

2024-05-04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影视赏析的运用论文(共4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影视赏析的运用论文 篇1

摘要:影像艺术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审美性与娱乐性充分调动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机制,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像艺术赏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影像艺术赏析; 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 探析;

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模式上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但就目前而言, 其教学效果仍存在以下困境:多数老师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易让学生感觉晦涩平淡而产生厌倦;少数教师虽尝试课程手段创新, 又易让学生感觉理论知识不够深入而产生抵触。鉴于此, 笔者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与心理需求, 尝试将影像艺术引入课程教学, 采取自主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模式, 通过生动、丰富、形象的立体教学, 提升心理素质, 凸显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一、影像艺术赏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1. 情境创设。

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教学中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优秀的影像艺术是人类心理世界的投射, 寄托着人类真实而美好的情感世界, 所以教师借助影片设计活动情境, 更能让学生在影片中与未知的自我、未曾发现的世界相遇, 激发学生“不吐不快”的情绪,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生命教育中, 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时间的宝贵与生命的不可复制性, 教师截取美国电影《时间规划局》中一个关于心理体验的片段, 让学生观影后摸着自己的脉搏, 闭眼感受:如果生命只有倒计时30秒, 你的内心感觉是什么?通过情境创设, 学生无一例外地参与其中, 无形中激发了探索欲望, 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

2. 情绪表达。

优秀的影像艺术会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一定的冲击, 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言:“诸多电影故事高手为我们提供了我们渴求的双锋际遇。首先, 使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就像一名劈路而行的林中探险者, 我们瞠目结舌地步入一个未曾触及的社会, 一个破除了陈规俗套的领域, 在其间腐朽化为神奇,平常变成非凡。其次, 一旦进入了这个奇异的世界, 我们又发现了我们自己。”所以, 当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氛围后, 教师还需适时适地让其表达感受, 觉察他人的情感世界。如在引导学生处理失恋危机时, 教师截取爱情电影《失恋33天》中黄小仙觉察自己男友已移情别恋的片段, 没有直接播放其内心痛楚与委屈的画面, 而是先让学生体验:当你处于这样一个情感状态, 你的内心会发生什么?让学生体会剧中人物与自己的内心世界, 促其主动表达真实情绪。教学中, 我们发现当学生的内心真实体验被表达后, 感受、认知与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 觉察反思。

影像艺术往往通过人物一系列的困惑、痛苦与成长等塑造人物性格、表现深刻主题, 让人们在影像中自觉地与人物发生情感碰撞, 进而影响自身心理活动。如在引导学生如何发现独特自我、成就最好自己时, 教师选取青春励志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因穿衣风格遭到同事嘲讽的片段, 引导学生通过“影片中哪个情境、哪句话让你有所触动?”、“哪位同学的发言让你印象深刻, 你的内心在发生什么变化?”的分享, 体会安迪对自我质朴诚实形象的认可, 更从交流中看到不一样的视角, 共同探索人生问题, 学会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教学中, 教师可从事实与感受层面两个维度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受世界、觉察自我, 丰富生命体验。

4. 净化提升。

优秀影像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 能让观影者看到世间百态, 并赋予人们一定的观看视角, 进而影响观影者的信仰、习惯和情绪状态。如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在困境中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教师选取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因开办英语学习班面临被学校开除、采取独特教学模式壮大学校两个片段, 让学生在体验人物内心世界基础上, 用“你觉得自己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了什么?”、“如果你内心深处也有这样一个角色, 你会对自己有何新认识?”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不仅体会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社会观念、人物命运等, 更学会了如何凭借坚忍不拔与拼搏进取等优秀品质实现人生、社会价值, 在对话中帮助学生形成新感受、新认识与新思考, 促其学会通过心理调适赋予生命新活力、新境界与新意义。

5. 改变认知。

优秀影像艺术往往具备积极的教育意义, 人们可以通过观影感受人物内在优良品质, 激发自身潜在的强大力量。如为了让学生获得压力应对方式, 教师选取《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在雷雨交加之夜从漫长下水管道中爬出的片段,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 使其反思自身思维模式, 聚焦情节、人物、主题等获得新感悟, 尝试改变过往固化的行为模式。教学中也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 促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不断学习、尝试、行动中改变认知, 获得自我觉醒与完善。

二、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与对策

虽然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 但在应用中仍存在作品选择不太适当、教师把控课堂能力不够、硬件条件受限等带来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影像艺术的育人优势, 笔者认为教师除了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外, 还应侧重培养以下能力:

1. 影像的选择与运用能力。

选择切合教育目标的影片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前提, 教者首先要准确把握影片选择的价值与贴切原则, 即选择的影片不仅是积极向上、促进大学生深入探索和感悟的, 还应贴近学生实际, 能引起共鸣。此外, 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性与教育实效性, 还需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对所选影片做适当安排与截选, 考虑哪些影片是学生提前观看并思考的, 哪些是现场调用配合特定教学环节的;思考哪段影片能迅速让学生聚焦于具体事件的经验与感受, 哪段能巧妙创设教学情景。上课前, 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片段, 切忌不加选择地运用影片、大段时间播放影片, 削弱教育效果。

2. 教学节奏的把握与驾驭能力。

影像艺术能否发挥独特教学魅力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所以, 教师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课, 提升对影片的鉴赏、解读与思考能力, 适时调整教学设计, 把握教学节奏。总体来说, 需做到四个“切忌”:

(1) 导入:切忌限制思维。在影片放映前可做简要介绍, 但应把握适时适宜原则, 不能先入为主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与感受, 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 丧失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2) 引导:切忌感受缺位。一般而言,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贴近教学目标的关键点进行提问, 但不能只注重事实层面引导而忽视感受层面的启发。

(3) 分享:切忌打断。在创设轻松和谐讨论氛围后,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吐不快”的冲动, 教师需尊重学生的表达欲望, 避免因课堂时间限制打断学生, 导致其体验不深刻、感悟不到位, 错失自我探索与探索最佳时机。

(4) 总结:切忌冗长。教师在总结时可引用学生分享的最精彩话语, 将其与课程理论要点巧妙连接与提升, 力争精要、深刻、灵动, 但不能话语过长, 脱离分享实际。

3. 与学生对话的能力。

影像艺术因其互动性、灵活性、渗透性的特点, 可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灌输式教育模式, 让学生全身心体验、多角度思考, 实现与自我、他者的对话, 达到自我的教育、提升与完善。所以, 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审美与文本解读能力还不够, 还需站在学生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困扰, 体会他们的态度与情感, 倾听他们的表达与诉求, 与他们同呼吸、共情感, 并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内心情感与智慧调动学生遇见过去与未来的自己, 让学生在对话中去体验、感悟和反思, 享受自我成长的生命乐趣,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体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体验与训练于一体的自我教育课程, 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互动性与体验性。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通过影像搭建体验与思考的平台, 在平等对话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情感的支持, 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晓娅.影像中的生死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影视赏析的运用论文 篇2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影视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107-02

收稿日期:2015-03-05

作者简介:刘晶(1982-),女,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党建工作。(广东 广州/510403)影视教学法,是一种以播放影视音频资料为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这种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的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相比,它更加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更加侧重对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以学生为本,抓住9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点,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理论知识以一种更有趣更具实效性的方式传输给学生,是教研人员需要共同努力探索的。

一、影视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依据

1.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课堂教学中,运用影视教学法能够提供丰富、多元、形象的感性材料,从而帮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2.实验依据

有心理实验研究证实,在人接受的信息中83%来源于视觉,11%来自听觉,其他6%来自味觉、嗅觉和触觉。由此可见,视觉和听觉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十分关键。课堂中运用影视教学法恰能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提升信息的吸收率。

二、影视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优势

1.提高学生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影音材料引入课堂,不仅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讲解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时,播放影片《泰囧》中王宝和徐朗用餐时的一段对话,学生在笑声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职业兴趣(爱做葱油饼)、职业性格(热情、执着,适合从事服务行业)、人职匹配(王宝做葱油饼很开心)和可迁移技能(擀面技能同样适用于按摩)的概念理解。小组讨论中,同学们还富创造性的引申出舒伯理论来诠释徐朗的职业生涯: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生涯角色不平衡,所以必然会引发矛盾和冲突。

2.增强课堂趣味性,提升学习效率

在交流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最头痛讲授创业版块,因为绝大部分授课教师本身就没有实际体验过自主创业的过程。笔者的做法是适当引入影视音频材料,将创业的源动力交还给学生主体。如讲授《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培养》时,选播一段地方时事新闻《广州保障房小区配套不完善唱起空城计》。同学们在严肃的民生问题面前,集思广益衍生了许多创业的好点子:有的想到开超市、药店、理发店,有的想到卖水果、配送蔬菜、外卖快餐,有的想到家具安装、室内装修、幼儿托管,还有的想到教育培训、残疾人护理、健身美容服务……这时,课堂变得异常活跃,有创造力的好点子常常伴有阵阵笑声。这时,及时融入团队竞争,分小组自选其中一项创业项目,进行创业所需素质的讨论和提炼,并将创业方案和预算制定设为课后作业进行提交、评选和奖励,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3.增强教育直观性,突出教学重点

影视教学法的魅力在于帮助学生更为轻松、直观的接触信息,同时强化教学效果。如在讲解面试礼仪时,选播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Gardner衣衫褴褛刚从看守所放出来就奔赴华尔街一家证券公司参加学徒面试的一段。同学们在紧张和质疑中,不但深刻体会到职业礼仪在面试过程中的重要性,还挖掘出幽默、坚持和诚实是面试中能够克服劣势,反败为胜的有力武器。

三、影视教学法在课程中的操作技巧

1.影视资料的选择

影视资料的种类繁多,作为课程辅助工具需选择契合教学重点或难点的材料,以具备时代特色和贴近大学生生活为宜,精简、幽默、健康、励志为佳。

2.播放过程的控制

影视资料的播放宜安排在课程导语处、结语处和教学重(难)点前后,时间控制在10分钟/课时为佳。对于知识要点支撑材料较为零散的,可选择视频编辑软(下转第125页)(上接第107页)件进行剪辑,从而更好地匹配教学需求。

3.引言和互动环节的设计

影视教学法是实现教学互动的良好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资料播放前的引言和播放后的互动环节设计就显得尤为关键。

引言的设计以介绍资料背景、故事概要、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主,着重问题或学习目标的创设,让学生明确该影视资料的主体框架和关注点。互动环节的设计以师生问答方式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譬如:在讲授《自我认知和职业素质提升》时,笔者节选了有声小说《杜拉拉升职记》音频材料进行播放。引言设计时对杜拉拉的职场主要经历和调任人力资源经理后与下属周亮之间的磨合作简要介绍,并创设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360°绩效管理评估工具。此外,还为互动环节设计出一张小组讨论工单《职业素质提升》(详见表1)和《职业素质训练效果反馈表》(详见表2)。音频播放结束后先进行“360°绩效管理评估工具”的相关问答,然后发放工单,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展示,并予以必要总结,收集反馈意见。

结合课程的评估反馈情况来看,只要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合理地运用影视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而且能够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韩云姬.值得探讨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影视教学法”刍议[J]. 中国水运,2007(5).

[2] 赵莹.运用影视教学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J]. 知识经济,2013(16).

[3] 罗粤珂.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视教学法[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影视赏析的运用论文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影视资源   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   有效策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42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而语文课程资源包括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资源以及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各类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课外学习资源,而且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影视资源引入语文教学中,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更能将语文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注入生机与活力,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效益。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学生才能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如此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影视资源引入语文教学中,改变以往语文教学的单调与枯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枯燥而静止的文字,而是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场景,动听的音乐,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情境,所带给学生的不再是单一而枯燥的感官刺激,而是多种感官上的冲击,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自然可以唤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热情,使学生更加关注于新知的学习,激起学生参与语文探究活动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二)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中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基础知识薄弱,往往难以理解文本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其理解只能浮于文字表面,这一直是制约阅读教学的一大瓶颈。影视资源的引入使得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直观,将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深层情感、意境等转换成直接可感的画面与图像,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与文中人物进行直接接触,这样更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解读文字,体会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层含义,进而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立体解读。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存在的问题

影视资源的运用使得原本枯燥而单调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广大教师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非常重视影视资源的运用,但是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并未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教材脱节

影视资源直观形象,富有画面感与动态感,这正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内容与形式。但许多教师在运用时却只将重点放在学生兴趣点的激发上,而忽视了影视资源与具体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与教材脱节,尽管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但由于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而无法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文本的探究上,而只能是表面上的热闹,却无实质性的效果。

(二)过分地依赖

影视资源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使得部分教师将它的作用夸大,过分地依赖于影视资源,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影视资源的运用上,而排斥其他教学方法与手段。影视资源的播放占用了很长的时间,将语文课上成了欣赏课。过分的依赖只能使得教学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不利于语文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

三、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新课改更加关注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传统教学只重语言学科的工具性,影视资源以画面、场景等来传递信息,更能传递出文字与语言所不能描述的,而是需要用心来体会与感悟的内在本质的含义,在突出人文性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但传统语文的工具性与影视资源的人文性这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运用影视资源时,要着眼于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语文学科服务,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素养、技能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确立教学的重难点,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这样才能选取最佳的影视资源,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富有活力与魅力的,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语文教学。

(二)坚持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是学习的共同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的主导。在运用影视资源时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影视资源的选取与交流中来,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使语文教学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展开,实现学生、教师与文本的互动,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动态课堂、有效教学。教师要在认真分析与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找到与教学内容最贴切的影视资源,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将影视资源作为文本教学的有效补充,在师生之间构成思维的互动,这样才能借助影视资源这一平台在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选取影视材料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视角来寻找文本与影视资源的最佳切入点;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只是机械地来播放影视资源,而是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与交流讨论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将从影视资源中所获取的体验与感受表达出来,通过交流与讨论来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主体探究活动。

总之,将影视资源引入语文教学中,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语文的学科特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高度重视,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总结,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运用,才能将语文教学带入全新的境界,才能激起学生主动而快乐学习的激情,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与主动探究,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艳平,郝秀莲.浅析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4(10).

[2]薛婷.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成才之路,2015(11).

[3]王帅.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影视赏析的运用论文 篇4

【关键词】历史教学 影视资料 选择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81-01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供选择运用的历史影视资料极为广泛,历史教学的模式也大为拓宽。笔者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选择运用历史影视资料,开展影视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单一模式,增加历史课的生动性、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活跃历史课堂教学,强化历史资源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一、历史影视资料在教学中的分类和作用

历史影视资料根据其内容的真实可信度基本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历史纪实、记录、文献、专题片。如《复兴之路》、《国宝档案》《探索·发现》、《大国崛起》、《二战警示录》、《日本百年》、《邓小平》等等。这类影视资料的最大特点是思想性强,题材严肃,可信度高。即使因制片的编辑角度和画面解说不同会有不同的影视版本和效果,但形式的变化不会影响资料本身的可信度和研究价值。这类资料可以直接引入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

另一类是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如电影《虎、虎、虎!》、《血战台儿庄》、《甘地》、《孔子》等,电视剧如《康熙王朝》、《汉武大帝》、《长征》、《走向共和》等,近几年随着央视百家讲坛的走红,国内有一股国学热、读史热,这类的历史影视资料也多起来。这类影视资料的主要特点是把历史和艺术结合起来,是艺术化的历史,有血有肉、生动感人,能够基本符合历史,但又经过艺术的加工。教师对此类资料要做比较分析,精心选择,必要时可做一定的技术处理。

传统中学历史教学就是“讲”,要生动有趣,老师就多讲细讲全讲。要紧扣考纲,老师就需精讲。两种形式学生往往都不领情。学生喜欢历史,但未必喜欢历史课,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肯定难辞其咎。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过去性,历史无法做实验演示,不可还原。历史教学需要大量的资料做支撑,而历史影视资料的表现力明显优于其他学科,其作用不可小视。它不仅能扩张历史教学中知识和资料的信息容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达到教具、模型等其他教学仪器无法达到的效果,更能增强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它可以扬课堂教学时限之所长,补课堂教学视野之所短,提供大量学生无法直接观察的感性材料,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和生动的解说、画面,使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宏观的历史场面浓缩到荧屏上,让学生产生触摸历史、感悟历史的情怀。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相比,更增加了生动性、新颖性、真实性,使学生对平时难以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有了空间还原的感知,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形成了历史认识,因而更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增强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讲述世界近现代史,不可避免地要谈欧美列强的现代化之路,纪录片《大国崛起》就是很好的素材资料。再如讲改革开放,讲邓小平理论,文献片《邓小平》图文并茂、讲解深刻,这些都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时空障碍。学生由于获得了一个直观的感受,觉得历史不枯燥,不是简单的故纸堆,很生动,也很有价值,所以印象就会很深刻。

二、影视资料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选择运用历史影视资料来充实和强化文字教材的内容,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历史影视资料浩如烟海,博大新奇,显得庞杂浮华,其中也难免会良莠不齐。在历史影视资料教学中,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选择,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相关或关联不大的资料,即使再好也不应采用。比如说教抗日战争史,把《大国崛起》拿来播放,就偏离主题了。因此必须把为教学服务放在第一位,服务于历史教学内容,服务于历史课思想政治教育和唯物史观教育的目的,使学生能够通过影视教学,揭示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发挥历史学科资政育人的效果。

第二,科学性原则。历史学科是一门科学,号称“社会科学中的数学”,其科学性不容怀疑。因此,当历史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影视资料后,还必须对所选资料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进行审视、判断。比如说,《三国演义》里的内容,有些不可作为信史,用这些东西对照三国历史就误导学生了。由于制片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差异,对同一资料的认知水平和诠释角度也大相径庭,特别是国产片和译制片在这方面表现尤其突出,因此在选择历史影视资料教学的备课过程中,忍痛割爱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搜集、考证、分析、利用影视资料。

第三,适度性原则。如果历史影视教学单纯是放片子,没有解释,没有讨论,也没有分析,往往会造成课堂的自由散漫,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倘若如此,即使是再好的影视资料,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所以一堂课如何合理安排,影视片放多长时间适宜,历史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度,既要适当,又要适度。该讲则讲,该放则放,该议则议。教师要留够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此外,笔者根据个人教学体会,对开展历史影视资料教学有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开展历史影视资料教学,尤其适宜那些不愛看书听课、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益。对于学习习惯好、成绩又很不错的学生群体,历史影视资料教学可作为章节性或阶段性选择,辅助于教师的讲授。因此,历史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历史影视资料和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防止一刀切的现象。

第二,历史学科是一门科学,历史教学必须严谨、理性。因此建议教师尽可能选择那些可信度高,具有权威性、真实性的历史记录、纪实、文献类的资料开展影视教学。那些经过艺术加工、夸张或演绎过的历史片如电影、电视剧尽量不要作为教学用的首选资料。即使使用也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参考文献:

[1]张广智.历史教育与现代影视,《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2期

[2]曹寄鲁.影视史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

上一篇:带娃五一出游文案(70句)下一篇:鸦片战争说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