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04-21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共9篇)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1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Economics)学 时:60-72学时 参考教材:

1、梁小民主编.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三版),1998,2、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0.3

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9.8

4、[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第16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部分: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中若干基本假定;市场均衡,供求理论与政府政策;弹性,*蛛网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选择,*不确定性和风险;生产函数,最优投入组合,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关市场的均衡;*完全信息博弈;分配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部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两部门的IS曲线;LM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通货膨胀;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及实践:

密切关注经济学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上通过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是课堂教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安排二次社会实践活动;二次总结、复习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考核方法一般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课程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4-5学时)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一词的起源、内容。

二、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稀缺、选择、资源配置、三种经济制度、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形成和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分为 4 个主要阶段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若干基本假定经济人假定、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假定、产权明晰假定

二、宏观经济学内容及基本假定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三、经济模型与经济量

四、静态与动态分析

第二章

供求理论(6学时)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的概念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

三、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

四、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

一、供给的概念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供给函数

三、需求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

四、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第三节

市场均衡

一、均衡的含义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三、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四、供求理论

五、政府政策:价格控制、限制价格、支持价格、最低工资、政府税收对均衡的影响

第四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概念与分类:需求价格弹性、含义、弧弹性、点弹性

二、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三、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四、供给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几何推导、供给弹性的因素

五、其他需求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

六、弹性理论的应用;蛛网理论与期货市场(略讲)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6学时)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

一、效用概述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四、单个需求曲线的推导

五、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二、无差异曲线及特点

三、商品边际替代率

四、预算线与预算空间

五、消费者均衡

六、需求曲线

七、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商品

第四章

生产理论(5-6学时)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 :Q=F(L,K,N,E)

三、常见的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五、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等产量线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四、生产的经济区域

五、等成本线

六、最优生产要素投入组合

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七、扩展线

八、规模经济适度规模

1、规模经济 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不变

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第五章

成本理论(5学时)

第一节

成本概念

一、机会成本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三、(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四、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五、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会计利润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STC,SAC,SMC

二、各种成本变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成本:LTC,LAC,LMC

二、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因素

三、成本函数的应用

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12+2学时)

第一节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一、市场、行业与市场类型二、四种市场结构的比较

三、厂商的收益和利润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一、厂商在短期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二、不同情况下的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与特点

二、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五、价格歧视

第六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四、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第七节

寡头市场

一、寡头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二、古诺模型

三、斯威齐模型*

四、卡特尔模型*

*第八节

博弈论初步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二、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第七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4-5学时)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三、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略)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

一、生产要素供给的概述

1、效用最大化和供给

2、影响供给的因素

3、生产要素供给的原则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三节

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原则:MRP=MFC

第四节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一、工资理论:工资的性质和种类;劳动市场的均衡;不完全竞争市场工资的决定

二、利息理论:利息的决定;来源;作用

三、地租理论:地租的决定;租金;准租

四、利润理论:含义,种类,来源

五、洛伦滋曲线与基尼系数

*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自学略)

第一节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分析二、一般均衡分析

三、两个部门的一般均衡

1、交易的一般均衡

2、生产的一般均衡

3、交易和生产的一般均衡

第二节

福利经济理论

第三节

福利经济政策

第九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2学时)

第一节

垄断

一、垄断造成低效率

二、寻租理论

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管制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

四、反托拉斯法

第二节

外部影响

一、定义与分类

二、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

三、外部性的特点、对策

第三节

公共物品(外部性的特例)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征

二、分类: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消费倾向

四、政府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介入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一、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二、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

三、对策---加强信息信号的传递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4学时)

第一节

国内生产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

二、GDP的核算方法

㈠支出法(或产品支付法或最终产品法)

㈡收入法(要素支付或要素收入法)

㈢生产法(部门法或增加值法)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㈠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㈡国内生产净值(NDP)与国民生产净值(NNP)

㈢国民收入(NI)

㈣个人收入(PI)

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二、实际GDP(GNP)、名义GDP(GNP)潜在GDP(GNP)

三、人均GDP(GNP)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学时)

第一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总需求的构成

二、总需求与均衡的国民收入

三、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乘数理论:乘数的含义、乘数的计算

*第三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

二、AD-AS模型

课时有限时以下部分以讲座形式开设

第十二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讲:4学时)

第一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类型: 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

二、失业的影响与治理

第二节

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一、货币与货币理论

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二、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二、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主义观点: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发生。

二、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交替关系。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理论(第二讲:2学时)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活动水平(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的波动。经济周期也叫做商业循环。

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1)[苏] 康德拉耶夫周期(1926年);

(2)[法] 朱格拉周期(1860年);

(3)[美] 基钦周期;

(4)[美] 库兹涅茨周期(1930年);

(5)[奥] 熊彼特周期(1939年)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理论分类

(1)分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2)分为: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非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二、非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三、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四、乘数 — 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讲:2学时)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概念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别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第二节

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第三节

经济增长模型和理论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四讲:2学时)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二、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工具:(1)需求管理(2)供给管理(3)国际经济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二、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的逆向调节;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

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货币的职能:(1)交换媒介;(2)计价单位;(3)贮藏手段。

西方国家的银行制度: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四、货币政策基础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一、供给管理政策:(1)收入政策(2)指数化政策(3)人力资源政策(4)经济增长政策

二、宏观政策的运用

总复习(2学时)

参考书目:

1、[美]曼昆《经济学》上、下册,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微、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4、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上、下册,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

5、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版;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2

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合理高效地配置资源, 使人们无限的欲望和相对稀缺的社会资源相适应, 属于理论经济学。学生目前学习的教材内容是由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所汇总形成的现代主流西方经济学理论思想和相关的政策主张。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 西方经济学是必修的课程, 是该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传统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方法, 并且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内容和相关知识, 把西方经济学中有用的部分运用到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来。

通过讲授该课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经济现象敏锐的洞察力, 能够深层次地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病症和问题, 表达解决问题的见解, 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经济波动提出可行的决策建议。

西方经济学是社会科学, 与自然科学不同, 无法在实验室内再现, 而学生又基本上没有社会经验, 学习时感觉理论抽象, 不易理解、不好掌握。另外, 该学科的理论内容主要采用定量分析, 通过图表、坐标图、公式推导等直观地说明经济理论的主要含义。

联系现实生活, 经济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和形式以及影响经常在改变, 学生在学习时总是感觉这些问题无从下手, 难以找到切入点。为了便于研究问题, 西方经济学建立经济模型时设立了很多的假设, 一些结论的假设前提非常苛刻, 需要排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影响因素和现象, 创造的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无法理解。

学生普遍反映西方经济学课程有一定难度, 这是因为该课程不仅是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而且还包括对经济问题研究的方法论体系。西方经济学运用了很多类似于研究自然科学的严谨的分析方法, 比如均衡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弹性分析法以及边际分析法等,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 想要快速、透彻理解并非易事。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晦涩、枯燥, 学习时会有畏难、不愿动脑的情绪。文科生更为明显, 对数学普遍不感兴趣、基础相对薄弱, 不擅长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不适应定量分析。他们总是把经济学作为纯粹的人文科学来学, 对介绍西方经济学家生平、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兴趣较大, 一涉及公式推导、结合图表分析和数学证明等内容就不愿深入。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建议

1. 合理设置课程学时,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地设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期和学时是非常重要的, 它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时安排过多, 导致学生负担重, 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就较少,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较差;相反, 如果学时偏少就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完整的理论体系。各专业培养的目标不同, 对西方经济学的要求也不相同, 具体在哪个学期开设需要根据课程涵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的先后约束关系及紧密程度来安排, 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协同性。

2. 坚持习题练习。

学习西方经济学, 只听课、看书不做练习, 收获有限。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听课与看书很容易懂, 做练习却眼高手低、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对知识虽然有了表面的理解, 但掌握的深度还不够。习题可以把学习内容大量反映出来, 做习题时, 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并求解, 从而大大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最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到学习的乐趣。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应在每章结束后及时要求学生复习, 在复习的基础上布置练习, 并及时批阅、讲评。

3. 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控制时非常灵活, 还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这种现代的教学方法省去了教师的板书, 节约了课堂时间, 使授课的信息量大大提高, 丰富了教学内容, 同时节省了有限的课时。课件内容应美观大方, 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 制作课件时需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特点, 确保重点内容得到突出。

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自己想要讲述的内容讲深讲透,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画面和文字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问题。辅之以科学的课程设计, 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4. 案例分析和案例教学。

在系统讲授理论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精心挑选国内外微观和宏观经济层面的具有前沿性的典型案例, 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尽量引导学生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 开阔视野。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学生的经验,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主动提出问题, 积极参与讨论, 变以前不爱思考被动学习的陋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好习惯。通过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内容不再那么抽象和枯燥, 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比如在讲述宏观经济政策这章内容时, 可以与世界大环境和我国国情相联系, 说明不同时期我国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的原因、目的和结果, 增强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5. 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发言和讨论。

在教师的组织下, 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看法, 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不必一味讲述, 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穿插运用小讨论, 让学生发表意见,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这样既可调节教学节奏, 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完均衡价格由供求决定之后, 可以以苹果上市到下市过程中价格高低变化为例让学生讨论原因, 学生对均衡价格形成的理解和印象就会加深。这种讨论规模一般随堂进行, 时间短, 学生也不需要在课前做专门的准备。

又比如在讲述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时, 可结合国际国内经济热点问题让学生课下积极查资料、做分析, 形成观点, 以实例来解释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控的依据和效果。下次上课时让学生在讲台上论证自己的观点, 教师针对发言学生的观点加以点评, 正确引导学生。这种课堂讨论花费的时间较长, 可以占据一节课的时间, 发言学生也不要很多, 具有代表性就可以了。

6. 改革学生考核制度。

期末结束考核时尽量改变仅仅按照期末试卷来定成绩的办法, 可以结合综合闭卷考试成绩、平时课堂提问、作业状况、学生发言的情况、小论文的撰写和案例分析能力等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书本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考察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这种考评制度对学生更为公平, 对学生的考察也更为准确。

参考文献

[1].刘庆昌.教学形式的历史变化.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31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有效性;课程

收稿日期:2009-10-27

基金项目:本论文得到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金支持。

作者简介:冀红梅(1982 -),女,辽宁阜新人,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王覃刚(1974 -),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

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Stephanie指出了教学有效性的5条标准(The Five Standards for Effective Pedagogy),即,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joint productive activity);在课堂实施中发展学习者的语言及文化素养(developing language and literacy across curriculum);创造意义: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making meaning: connect school to students’ life);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teaching complex thinking);通过对话进行教学(teaching through conversation)。

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我国各高等院校财经、管理类各专业普遍开设的11门核心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在经济类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层面,这决定了加强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也决定了西方经济学专业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对其他经济类课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有效性就尤显重要。西方经济学课教学是否有效,我们通常是把学生是否认同和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教育信息”、是否能把教师所传授的教育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学生是否能自觉实践教师所传授的基本观点并能够运用正确的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衡量标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许多独立学院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很难实现上述目标。

一、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不足

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对转轨中的中国社会经济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其将来投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偏差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而非学术型,这就意味着学生毕业后是能通过设计、规划、决策等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懂理论、懂管理、懂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强和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于偏重传统理论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偏离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课程教学资源不足

在教材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适用于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较权威的教材,普遍是使用重理论轻实践的学术型教材。在教学硬件上,缺少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配备),受此限制,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师资力量方面,独立学院缺少自己的专职教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的教师主体仍是母体学校的老师,这些老师在教学中沿用省属本科或重点本科的教学大纲,没有创新,重理论轻实践。

(三)课堂教学参与度较低

当前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一种教师“满堂灌”、学生“硬记忆”的教学与学习状态。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机械地套用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导致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成为纯粹的基础理论、模型的学习过程。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时间由教师决定和控制,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者,这难以满足独立学院学生的需要,难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检验方式单一

作为教学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考核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西方经济学在教学检验环节上大多采取试卷考核方式。这种传统的考试手段引发的多为应试式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点更多的是背诵式记忆,学生的学习目标被引导为应付考试,而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学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

二、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有效性的系统性方案

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研究工作不应仅局限于该课程本身,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检验等各个方面来系统探索有效的方案。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

西方经济学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具有科学的课程结构。在独立学院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可以加强经济思想史的教学,让学生熟悉整个经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另外开设一些方法论的课程,把从方法论上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批判的那些流派和理论介绍给学生;通过经济数学方法的教学,让学生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经济理论并形成较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构建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

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目标是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对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

首先,独立学院应配备足够的教学资源。独立学院要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教师,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外部力量。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内容,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教材。建立有利于课程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以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其次,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现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建立西方经济学课程网站,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完备的课件,这样既方便学生理解也可以当场演示一些计算、推导过程以及直接上网了解与课程有关的最新经济动态。可以通过开发网络教学课件,促成学生与课件间互动,既便于教师课堂教学也便于学生自学、复习以及练习和了解课程相关知识。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讨论,“网上讨论”十分有意义,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由的展开讨论。在发展网络教学的同时,也要发展实训教学,建立西方经济学实践基地,把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应积极推行课堂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努力缩短单纯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条件。积极采取开放式、案例式教学是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最有效性的途径。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一般从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前期的知识储备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权威观点,勇于做出自我判断。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开展对话式、讨论式的教学,训练学生的抽象思辨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规范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规范的表达习惯。除了采取课堂讨论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之外,课后还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理解性练习和思考性练习,鼓励学生超越课堂传授的局限,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认真理解经济理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满足于现成的理论解释,勇于进行创造性思考,为某一问题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释或答案,并明确各种解释方案的前提假设、约束条件等。围绕学生提出的具有代表性和创意性的观点,再组织课堂讨论或专题研讨,使学生保持持续的理论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院式的“黑板经济学”,而且要使经济学“回到”真实的经济世界中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我们一贯坚持以史为鉴,以过去的、现实的经济事件为教学案例,为经济学理论提供解释依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跨学科甚至跨专业的课程以及教师之间的协作,这同样是摆在教学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积极开展教学创新,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J]. 上海:上海教育科研, 1999,(5).

[2]韩红莲,张红程.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体会[J].河北: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6).

[3]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福建:教育评论, 2006,(6).

[4]严飞.《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探讨[J].湖北: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5]刘宗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教学探讨[J].吉林:现代教育科学,2009,(3).

[6]赵岚蔚.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7]王覃刚,韩可卫,冯兵.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J].山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0).

[8]Stephanie, S. D. (1998), Pedagogy Matters: Student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J/OL], http://www.cal.org/ crede/ pubs/ research/ RR4. pdf.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4

以重庆A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选课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的视角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双语教学要求以来,全国大多数高校相继开设了一系列双语教学课程。双语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我国本科的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向富有创新的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促进经济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的需要。然而,双语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探索研究。鉴于此,本文则将以重庆A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选课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的视角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1 研究对象与问卷发放

本课题组调查对象为重庆A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三两个班级的学生,调查方式包括调查问卷、抽样访谈等。共发放 10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排除信息不完整以及填写不真实的问卷后,共得到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0%。

2 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

所用的调查问卷表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参考相关问卷、征求专家和部分青年教师意见等一系列过程编制而成的。问卷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等。调查结果以问卷设计为基础,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教学设计评价

3.1.1 课程设置

调查结果显示,支持西方经济学实行双语教学的学生高达63.3%,其余则不支持。34.4%的学生认为开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11.1%的学生认为其目的是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47.8%的学生认为其目的是培养国际化的经济专业人才。12.2%的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很满意,32.2%的学生比较满意,40%的学生觉得一般,只有15.6%的学生不太满意。综上,做法可行,当学生不明确开设目的,要通过教师进行正确引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1.2 教材选择

本课程选择萨缪尔森撰写的《Economics》英文版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只有8.9%的学生赞成选择纯英文教材,12.2%的学生希望选用国内教材,78.9%的学生希望选择国外教材但有配套的辅导书。16.7%的学生认为所选教材的难度很大,35.6%的学生觉得稍微偏难,47.8%的学生认为难度适中。62.2%的学生认为目前教材专业词汇太多,48.9%的学生认为课文篇幅太长,50%的学生认为语言太过晦涩,11.1%的学生认为习题难度太大。

3.2 学生学习能力评价

3.2.1 英语水平

基于目前的英语水平,13.3%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只能听懂不到20%的授课内容,26.7%的学生能听懂20%-40%,37.8%的学生能听懂40%-60%,16.7%的学生能听懂60%-80%,而只有5.6%的学生能听懂80%以上。此外,有41.1%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双语学习明显不够用,有待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3.2.2 自主学习能力

没有集中注意力时,高达53.3%的学生都在玩手机,还有22.2%的学生在发呆,只有18.9%的学生会选择自己看书。在课堂学习之外,平均每周用于学习本课程的时间超过3小时的学生只有7.8%,在1-3小时的学生占56.7%,但仍有35.5%的学生不超过1小时。此外,在课程学习中只有3.3%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37.8%的学生从来不会预习;同样,只有6.7%的学生有课后复习的习惯,38.9%的学生从来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10%的学生在课后会主动查阅相关的中文参考书,34.4%的学生基本上不会去查阅相关参考书。可见,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3.3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3.3.1 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内容方面,26.7%的学生觉得授课内容丰富、有趣;46.7%的学生觉得内容较多,大部分时间能够吸引其注意力;但还有6.7%的学生认为内容不够,缺乏趣味性。另外,87.8%的学生认为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在课堂互动方面,58.9%的学生觉得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36.7%的学生觉得互动一般。

这门课程采用的授课方式是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所用PPT大多数都是同步配有译文,或者在重难点之处配有译文,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71.1%的学生认为课堂上使用的PPT同步配有译文会有利于保证课程学习效果。另外,有34.4%的学生希望双语课程的授课方式尽量用英语,大家听不懂的地方再用中文;27.8%的学生希望PPT等文字材料用英语,口语以中文为主;24.4%的学生希望先用英文讲一遍,再用中文讲一遍;只有13.3%的学生希望用英文讲授核心内容,辅以中文举例。

3.3.2 教师自身能力评价

84.4%的学生认为这门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不错,88.9%的学生觉得这门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比较好,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其相关专业知识及英语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来说,82.2%的学生对这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比较满意,但仍然有17.8%的.学生觉得一般。

4 分析总结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分析,发现西方经济学的双语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计不合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改进。

第一,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加长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培养专业的国际经济人才,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错误的英语教科书当做阅读理解来提高英语水平,而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第二,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实行分班授课,并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目前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考虑将西方经济学课程分班授课。对于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采用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授课方式,而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可选择中文讲解或较低比例的英文讲解。同时,教师可以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分析案例、思考案例,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选择某个专题或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学、自讲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在上课之前作演讲,以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加强对负责双语教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对其自我提升意愿的激励。由于双语授课要求授课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承担更大量的工作和压力,而且还可能会因为教学效果不太好而面临较低的学生评价,最终影响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工作晋升等现实问题。因此,要想使双语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学校要出台相应的双语教学的规章制度、评价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以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学校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积极鼓励其多参加双语教学讨论会,或者出国深造,以帮助教师提升双语教学水平、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在晋升职称方面给予双语教师更多考虑,以淡化学生评分对教师评价的影响。

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论文 篇5

一、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需要一系列的先期课程作为支撑,比如《经济史》、《高等数学》等课程。比如通过学习《经济史》,让学生了解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理解现代经济学的产生意义。在接触《西方经济学》时,对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会加深。现代经济学中有大量的数学计算、公式推导以及图形,需要以《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为铺垫才能完成这些知识的讲授。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均衡理论以及生产者均衡理论,都离不开《高等数学》中的函数求导运算、函数求极值运算。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刚刚升本的院校,缺乏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的深层次理解,在课程设置上忽视《经济史》,有的院校虽然开设《高等数学》,但是却将其开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之后,造成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缺乏必要的数学储备,教学效果不理想。

2.体系过于庞杂。《西方经济学》旨在研究整个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从内容上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又包含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以及市场理论、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等。宏观经济学包含了经济总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等。这么庞杂的内容,有的学校将其压缩为一个学期讲授,只能浅尝辄止。即使在一个学年讲授,学生学习起来难度非常大,因为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学演算能力,知识点环环相扣,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将影响后面的学习。在许多学校,《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往往出现高分率低、不及格率高的现象。

3.教材选用不合适。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往往选用国家规划级教材,比如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本教材理论难度较大,而且数学推导、数学公式非常多,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中级西方经济学的难度。国外经济学教材中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非常多,而我国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多是对理论、模型的书面阐述,案例非常少,即使有案例往往是从国外教科书上搬下来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比如在说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时,国内教材多用大炮和黄油的产量来说明,黄油不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东西。在说明消费者均衡时,总是在咖啡和茶叶两种商品间进行选择,都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有所差距。这样案例分析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讲授依然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侧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记忆,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多数高校的经济学课堂,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制作精美的课件讲解相关理论,但这种方式仅仅是在经济学图形方面清晰,又由于其信息量过大,学生往往跟不上节奏。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依然不能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时始终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作为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西方经济学》可以在第二学年开设,在第一学年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先期的支持课程,比如说《经济史》、《经济学说史》、《高等数学》等课程,为学生后续的《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奠定基础。《高等数学》课程应该与经管类专业的学科特点相联系,多增加一些经济应用知识,有利于学生以后经济学学习中的数学公式推导和演算。一些管理类的专业由于课时有限,可以将《经济史》课程开设为选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开设学术讲座。授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为学生开设专题性质的学术讲座,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当前经济学的发展前沿。学校也要积极聘请企业、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使学生获悉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激发其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

2.科学选定教学内容。经济学经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其系统而完整的理论。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即使用完整的一个学年来学习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关联,突出重点和难点,紧紧把握注重实践的教学原则。所以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安排上,要做到合理划分重点与非重点内容,坚持以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主,非重点内容简单一提或者让学生课下自我阅读,增强实践性。以微观经济学的讲授为例,讲解内容涉及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市场理论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等内容,但是每一部分要突出重点,重点的多讲,不重要的少讲或者不讲。比如弹性理论要重点讲解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以及供给价格弹性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在讲解需求价格弹性时,重点讲其计算、分类,特别是需求价格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要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详细讲解“薄利多销”、“谷贱伤农”问题,让学生用抽象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本着“基础、实用”的原则选择教材。《西方经济学》教材的选择也要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基础、实用”为原则。一方面教材要注重对基本原理、概念、模型的解释和阐述,对于一些很复杂的数学证明可以适当省略。比如在介绍利润最大化原则时,注重对原则的理论解释,极限求导运算可以忽略。在介绍短期生产时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关系时,可以通过举例来讲解,没有必要构造生产函数通过求导来运算。有些教师在讲解中过分注重对数学公式的推导,而忽视了模型本身的经济含义。以文科生为主的经管类学生本身数学基础比较差,对数学推导接受起来难度大,又不理解模型的经济含义,进而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产生畏惧心理。另一方面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教材中的案例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均衡理论时,不一定非要用咖啡和茶叶作为消费者抉择的商品,完全可以换成同学们更加熟悉的商品,比如是馒头和大米之间的选择、雪糕和饮料之间的选择等。宏观经济学中在讲解就业理论时,应该多讲讲我国的就业现状。在讲宏观经济政策时,财政政策要给学生讲清我国近年来政府支出的规模、税率的变动,货币政策要给学生讲清楚我国非市场化的利率变动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政府这些政策的目的所在。这样学生会感觉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地掌握有关理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6

《西方经济学》课程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哪项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A.单个经济对象的经济选择B.政府的经济政策

C.国民收入水平D.通货膨胀

2、某消费者逐渐消费商品,达到效用最大化,此过程,该商品的()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3、根据古典理论,通货膨胀最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A.总需求超过总供给B.经济周期

C.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D.过高的工资要求

4、哪个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人口增长D.经济繁荣

5、“薄利多销”的商品是()

A.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B.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

C.必需品D.完全无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

6、X价格是1.5元,y价格为1元,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达到最大效用时,Y的边际效用是30,那么X的边际效用是()。

A.20B.30C.40D.457、在有效区域中,等产量线()

A.凸向原点B.斜率为负C.不能相交D.上述都正确

8、以下商品是互补关系的是()

A.茶和咖啡B.牛肉和羊肉 C.镜片和镜架D.飞机和火车

9、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A.存在技术进步B.技术水平不变C.两种以上的可变生产要素D.成本下降

10、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消费者B、整体经济C、家庭D、厂商

11、等产量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表明的是()

A.产量增加B.产量减少C.产量不变D.价格提高

12、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B.无差异曲线上

C.预算约束曲线上D.需求曲线上

1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小于零,则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A.替代B.互补C.没关系D.相同

14、在有效区域中,等产量线()

A.凸向原点B.斜率为负C.不能相交D.上述都正确

15、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E.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16、需求曲线的位置由下列那种因素决定()

A.商品的价格B.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D.以上三者皆是

17、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科学

C.研究如何最合理的配置稀奇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

18、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A.向前弯曲B.向后弯曲C.并不弯曲D.垂直

19、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

A.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平均成本

B.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平均可变成本

C.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

D.要素的平均收益等于要素的平均成本

20、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

A.递减B.不变C.递增D.先增后减

2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二、名词解释

1、边际替代率

2、外部性

3、洛伦兹曲线

4、等产量线

5、自然失业率

6、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7、消费者均衡

8、需求交叉弹性

9、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2、简述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简述乘数的意义。

4、造成垄断的原因是什么?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6、简述什么是货币需求,并说明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

四、论述题

1、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2、什么是外部效应?请阐述政府对外部效应的对策。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7

一、构建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前期准备阶段和设计阶段,还有后期评价阶段。构建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前提条件。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应重点从“读书、写作和议论”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本文选择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体系构建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下:

(一)读书

主要有阅读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阅读对自学能力培养的作用和阅读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3个指标,主要反映读书这个环节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与影响。要求学生对每一项作用做出直接判断,即判断阅读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大小(作用很大、较大、一般、不起作用、说不清) 。

(二)写作

主要有写作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写作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5个指标,主要反映写作这一环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作用与影响。

(三)议论

主要有议论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议论对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议论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作用3个指标。主要反映议论这个环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与影响。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读写议教学模式的考核与实践

(一)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

1. 实施说明

本研究主要针对2011级金融学1.2.3班、统计学1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同时,由于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本课程组主要对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进行了实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对象:2011级金融学1.2.3班、统计学1班

课程:宏观经济学

为配合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西方经济学课程组在2009级本科教学大纲修订中提前做好考核准备,特别是对于成绩构成进行了说明(见附录1)。并要求课程组教师在课程教授中实施,课程组老师积极配合,这对于课程教学方式与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

2. 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第一,指定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相关阅读的资料是《微观经济学案例集》、《宏观经济学案例集》。学生从案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阅读(见附录1)。第二,对学生选择的案例集进行讨论或就某个专题进行讨论(如宏观经济学中将失业、通货膨胀、民间借贷等问题进行讨论)(见附录2)。第三,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写作(见附录3)。

(二)读写议教学模式实施的评价

总体来看,学生对于读写议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欢迎和满意的。85%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比较满意。而对于读书、写作、议论等环节满意度也不太一样,90%的学生比较喜欢和满意的是议论这一环节,这也说明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意愿和努力。

1. 读书

关于阅读的作用,设置了阅读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阅读对自学能力培养的作用、阅读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三个问题。当问及“阅读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问题时,79%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7%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只有5%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阅读对自学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81%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6%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4%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阅读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8%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9%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4%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可见,从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来看,阅读对于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对于理解课程内容、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

2. 写作

关于写作的效果评价,共设置了写作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写作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逻辑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等5个问题。表2显示,当问及“写作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问题时,86%的学生认为有作用,10%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只有4%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5%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4%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7%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6%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8%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2%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8%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9%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6%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0%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7%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8%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8%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7%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逻辑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80%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6%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6%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5%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3%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可见,从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来看,写作对于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于逻辑思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

3. 讨论

关于读写议中的议的实施效果评价,共设置了讨论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讨论对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讨论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作用三个问题。当问及“讨论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问题时,84%的学生认为有作用,10%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只有6%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讨论对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5%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10%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6%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4%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讨论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80%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8%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4%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5%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3%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可见,讨论的作用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对于写作、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方面。

参考文献

[1]孔凡义.政治学原理课程的“读写议”教学模式[J].学习月刊, 2010 (24) :42-43.

[2]成新华.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 2008 (5) :53-56.

[3]谢琦.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0 (6) :107-111.

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学习效率研究 篇8

关键字: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1-0036-0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国际交流不断扩大,社会对于“英语+经济管理”高层次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双语教学是由“双语”和“教学”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双语,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教学,是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所以,双语教学是指教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朗曼出版社的《朗曼应用学词典》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理应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1]。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倾向于外企的管理和经贸岗位,所以双语教学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锻炼机会,将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并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扫除语言障碍,经济类双语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试图根据海南大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效果来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身学习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经验提出建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是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以及金融学等6个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他们都已进行或正在进行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93.33%,样本涉及到大一学生22人,占总数的19.64%;大二学生42人,占总数的73.50%;大三学生48人,占总数的42.86%;男生35人,占总数的31.25%;女生77人,占总数的68.75%。

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强调此项调查是为研究所用,不记姓名,不影响期末成绩,并且不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排除了学生因自我意识而填写虚假信息的干扰,从而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问卷调查共设立28个题目,其中包括23个封闭式问题以及5个开放式问题,力求全面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模式的看法,并在取得调查资料后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二、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一)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成效

通过对海南大學经济与管理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及数据表明,93.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课程,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帮助方面的调查中,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66.67%的学生认为其对学习专业知识帮助较大。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并具有国际性的学科,国内本科通用教材只是通过翻译修改得来的,大部分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而使教学内容无法真正体现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能够解决此类问题,还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术语,有76人认为在学习中能够开拓国际视野,有51人认为通过阅读经济学经典英文著作以及英文资料可以掌握前沿学科知识。

表1双语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帮助情况

表2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收获

在提高英语以及对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中,由表3可以看出,58.72%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有61人从双语教学中找到了学习外语的兴趣和激情,有84人认为其提高了英语水平,特别是在阅读以及写作能力方面。双语教学在高校中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表3学生对双语教学在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方面的帮助情况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投入时间不足。笔者所调查的对象多为英语和数学基础较扎实的学生,但西方经济学为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大多为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对双语教学的学习投入时间严重不足。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每周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双语教学课程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总数的29.73%,大部分在1—3小时之间,经常进行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只占总数的27.27%,大部分学生只是偶尔进行,还有占总数10%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习惯。在学习心态以及学习方法上也存在问题,同时没有对专业英语进行系统的学习,导致听课效率受到影响。

表4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情况

表5学生对双语教学中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情况

2.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根据对海南大学经管学院的调查表明,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英语水平层次较高,上课时非常有激情,表情丰富,PPT也综合利用图表以及插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英文录像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根据表6可知,自主学习的学生仅占10%,60.23%的学生更依赖于教师的讲述,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没有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表6学生的学习方式情况

3.课时安排不足。西方经济学涉及较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及图表,有些经济理论也较为复杂。从表7可以看出,占总数59.83%的学生认为课堂上认真听讲对学习效果影响最大,能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来理解这些概念、图表以及经济理论。由于60.55%的学生认真做课堂笔记以及在课堂上努力去理解和把握知识点,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占用一定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得不放慢授课进度来使学生跟上其教学思路,忽略了一些讨论以及练习环节,这样就使得师生互动受到阻碍,课堂气氛也受到影响。

表7学习效果影响因素调查

4.外部环境不理想。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堂以外的双语教学环境也非常关注,91.82%的学生认为应该增设网络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一些国家像新加坡、加拿大等,双语教学成绩骄人,这与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息息相关,像新加坡的商店、广告牌等公共设施标记都是用英文和汉字或马来文字来标记的。但在我国,学生感受不到用英语思维以及交流的压力,对外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也不是很了解,这样就导致双语环境不理想,使学生不能在双语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外语水平。

三、改善双语教学的建议

笔者根据自身学习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经验以及实践调查中一些学生的想法,对提高经管类双语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平时考核,注重鼓励与压力的平衡

由于学生在课外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投入时间不足,对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也不是很重视,而双语教学的难度又比较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完成小论文、进行小测试等方式加强平时考核,注重鼓励与压力的平衡。

1.教师可以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定课题,完成小论文,使学生在透彻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互联网以及学术期刊网上搜索中、英文文献,对其进行仔细阅读、整理,形成思路,设计结构,再组织语言,完成小论文。这些小论文可以作为平时考核的一部分,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还能使他们积累一定的英语专业词汇。

2.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测试来加强考核,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复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所以在每次测试前应该将具体要求、测试范围告诉学生,从而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复习目标。当然,平时测试的题目不能太难,要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拿到高分,以鼓励他们对学习产生信心和兴趣[2]。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霍利克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比如,制订学习目标的能力、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等[3]。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4]。许多学生尽管非常努力,但是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事倍功半,这是因为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知识,自己不知道怎么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可以从学习目的、学习定位、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结果的评估等方面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1.学生应明确双语教学的学习目的,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而学”,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学会使用外语,用外语理解和思考问题,获取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相关经济类报刊或网络上与本专业相关的最新资讯,进行自主学习,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应明确学习定位,弄清楚在双语教学的课程中该“学习什么”。只有明确自己该学什么,该补充哪些方面的知识,构建一个怎样的知识架构,才能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轻松地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中的乐趣和价值,做到学以致用。

3.学生应努力掌握学习方法,积极思考“怎样学

习”,学会学习。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与同学探讨学习方法,探索与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包括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摒弃依赖教师的思想,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4.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以及学习结果的

评估,检验在双语课程学习中“学习效果怎样”。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可以在教师平时的小测试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创新学习方法,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

(三)加大双语教学课时比重,营造双语氛围

由于我国缺乏课堂以外的现实环境,采用双语教学方式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就需要学校主动创造双语环境,适当加重课时的比重,统筹安排教学进度。

1.学校可以适当加重双语教学课时的比重,调整两次课时的时间间隔,这样教师就可以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对章节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取舍,在一些简单章节中可采用双语或者完全英文授课,而在一些重点以及难点章节中加以国语辅助教学,同时还能多安排时间进行案例专题讨论,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能更好地吸收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双语教学本身具有学习难度大的特点,应将两次上课时间的间隔安排在两至三天,跨度不宜太大,这样学生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还能对将要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预习和了解。

2.学校应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通过设置英语沙龙、英语角等活动,提供给学生交流实践的机会,使英语逐步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工具。在班级提倡学生早读英语,创设“双语寝室”,使学生有一个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学校应主动加强同国际学校的友好关系,通过邀请国外学校师生来校访问、与留学生联谊等方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格以及跨国际交际能力。开设网络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上面自由畅谈,互相交流学习经验,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上面解答问题,让大家轻松地学到知识,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同学间的友谊。

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独立查阅外文资料并获取国际前沿知识,参与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使他们具备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因此,我们应当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大量的探索和研究[5]。在加强对双语教学实践调查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学习情感,挖掘自我学习的潜力,树立远大理想,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观念的改变,明确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性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性的主体,提升学习效率,这样经管类分层次双语教学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志君,张黎.国内近年来双语教学研究评析[J].民办

高等教育研究,2006,(6).

[2]李涛,赵晓丽.从“双语教学实施效果问卷调查”中获得

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7,(1上旬).

[3]Holec.H.Aul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1981.

[4]郑景芳.大学生学习观念与学习自主性的培养[J].安徽

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5]仇丽苹,王贵彬.提高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西方经济学教学分析报告 篇9

本学期教授了04工商管理和04会计本科班的《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电大金融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了货币、信用、利率、银行的理论及相关业务;金融市场的分类与认识;货币供求理论及其均衡;通货膨胀的发生及治理;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等方面。所选教材(《金融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内容全面翔实,同学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学精实属不易。怎样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里就个人的教学体会,谈一点看法。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活动及其宏观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努力提高广大学生在金融科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应按各章节具体要求了解或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以及宏观金融调控等范畴所涉及的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及其行为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一体化设计方案,本课程的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篇共三章,主要研究货币与货币制度,包括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第二章货币制度,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第二篇共三章,主要研究信用与利率,包括第四章信用的演进,第五章信用形式,第六章利息与利息率。第三篇共三章,主要研究金融机构,包括第七章金融机构概述,第八章银行类金融机构,第九章非银行金融机构。第四篇共三章,主要研究金融市场,包括第十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十一章货币市场,第十二章资本市场。第五篇共三章,主要研究国际金融与金融国际化,包括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第十五章金融全球化,第六篇共四章,主要研究中央银行与货币供求均衡,包括第十六章中央银行,第十七章货币需求,第十八章货币供给,第十九章货币均衡。第七篇共三章,主要研究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包括第二十章货币政策,第二十一章金融监管,第二十二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三、教学过程及其实践环节

1、自学。即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教材和收看电视课(包括观看录像教材或VCD等)来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强调自学是开放教育的基本特点。

2、组织学习小组并经常进行学习讨论。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在一起学习时相互鼓励、互相启发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组建了大小不等的学习小组,结合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

3、辅导。即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由教师进行适当的面授辅导,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这部分辅导一般占到了总学时数的1/4。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其他辅导形式如电话答疑、网上教学、直播课堂等,这偏重于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和学习时怎么把握重点等进行辅导。

4、作业。本学期共安排4次作业。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了这4次作业,辅导教师认真批改了并据以评定成绩。对作业正确性的判别依据了《货币银行学学习手册》进行。

5、教学研讨。既讨论教学问题,交流课程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又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有机结合。

6、电话答疑:电话答疑分为经常性的答疑和集中性答疑两种。在教学过程中,前者经常进行,后者的具体时间安排提前在网上公布。

7、社会调查。安排了1次大题目为“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社会调查。

8、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前者主要为平时作业,后者为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平分标准。平时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80%。

上一篇:陕西中考数学总结下一篇:建筑工程安全警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