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程教学论文

2024-04-18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共8篇)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 篇1

摘要:海上保险是现代保险的起源,在海上保险专业课程当中开展状语教学可以与国际接轨,塑造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文中论述了双语教学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为在海上保险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海上保险;双语教学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充分利用世界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内外著名高等学府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前沿管理模式,以提升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塑造大批拥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力争使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方案中也规定,达到优秀标准的学校,双语教学的课程要占到8%以上。现在,各个高校相继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中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历史性潮流。1定义和分类

现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应该定义为:教师在学科教育中交互使用母语和外语甚至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活动,以满足学习者的工具型的学习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和融合型的学习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的需要。通俗地讲,所谓的双语教学,就是用两种不同语言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非母语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相关内容,双语教学可以进行如下的定义和分类: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may beof different types and include: A)the use of a single school languagewhich is not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an immersionp r o g r a m.B)The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butlater a gradual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for teachingsome subjects and the home language forteaching others.This is sometimes called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C)The partial or total use of the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enters school,and a later change to the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only.This issometimes called transitional bilingualeducation.双语教学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 A)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沉浸型双语教学。B)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

C)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教学,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以避免由于语言困境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同时利用非语言的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鉴于历史方面的原因,中国与印度、新加坡、加拿大等双语国家不同,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中国的双语教学属于上述分类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2开展必要性

双语教学在高校范围内如果能合理并成功地开展的话,其优越性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2.1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的需要

英语是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目前,许多非英语国家在开设外语课程时,都不约而同地首选英语,在实施双语教育时,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母语/英语双语教育,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英语早已经成为了国际化的语言。

用教学语言来促使外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这是双语教学的优点之一。由于学习的需要,学生自然会产生努力学习外语的动机和兴趣,而且这种动机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上所产生的更加持久。与专门的语言教学不同,双语教学使学生通过对教学语言的感受来达到提高外语水平的目的,学生在努力弄清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意思的同时,外语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外文知识将在有意与无意之中得到强化,其中外语听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将对学生外语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关键作用。

2.2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用英语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检索、利用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文献。因为从20世纪中后期以后高水平科技文献绝大多数都是英文的,论文发表、专门著作、国际会议一般使用的也是英文。用英语掌握科学与技术能使中国学生更为自信地走向世界,更为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交流,从而使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轻松地引进来和走出去。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涉及到未来一代的语言交流与语言水平的提高,更涉及到多元文化的认同和与世界各种文化的和谐发展。

现代教育观念要求培养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广、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基础,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英语理解和应用水平尤为重要。使得学生既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吸收借鉴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既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又具有开放、平等与尊重的全球意识。因此提高英语水平就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3教授海上保险课程理论、实践知识的需要

一方面,保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取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现代意义上保险的前身是财产保险,而财产保险起源于海上保险;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海上货物运输,而海上货物运输离不开海上保险。

早在1347年10月23日,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保险单就在意大利的热那亚出现了,而经过17、18世纪的发展,英国成为现代海上保险的中心,由此也奠定了英语在海上保险领域的基础性语言的重要地位,许多海上保险的条款、法规、惯例、实务操作程序和文献都是英语来表达的。因此在海上保险专业课程的讲授中,采用双语教学,更能与国际接轨,更能还原课程知识的真实含义,更能使得学生掌握海上保险最新的发展趋势。2.4开阔教师视野、提高专业应用水平的需要。古人云“教学相长”。虽然可以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是想要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则必然要求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深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英语应用能力。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坚持使用外语进行教学,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解答问题,教师都用英语进行。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问题或者说瓶颈问题首先是师资,要求教师不仅专业精、业务熟、英语好,还要求具有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的英语应用能力。3实施中关注

3.1提高授课教师本身的素质是关键

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是具备合格的师资。在海上保险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专业知识方面:全面深入掌握本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并在某些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掌握本专业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2)语言能力方面:除了扎实地掌握一门基础外语以外,还具有用中、外文流畅地表达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交流能力。双语教学与一般专业教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语言表达的双重性,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练习本专业各种词语的中外文表达,以达到应用自如的境地;(3)教学能力方面:应尊重教学规律,了解学生心理,合理安排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计划、组织、监督、评估、控制和调节,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2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是前提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绝大多数的学生尽管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部分同学能够通过国家组织的四级六级英语考试,但是听说能力和理解水平尚显不足,用汉语学习和理解相关课程尚有一定难度,如果改用纯英语授课,恐怕学习效果和理解知识点的难度会更高,这就要求双语教学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尤其是英语的听力和理解的水平。

3.3加强与学生间的双向沟通是基础

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得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所以,开课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一些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双语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听课反映,对于疑难之处放慢速度、反复讲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多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讲课节奏和方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3.4选择适当的专业双语教材是难点

教材是教学活动实施的载体,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目前我国的海上保险教材与国外的还有一定的差异,表述方法和内容编排都相对落后,因此,教学教材可以从国外著名大学专业教材中选择,结合在校学生的实际需要,选编出自己适合的教材,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初始阶段,可以选编章节分别印刷,后期要结合同学们的反馈进行内容的修订,等条件成熟时组织编写自己选用的教材。双语教学的开展也可以依托英文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3.5切合实际的双语教学方法是重点

与目前已有的中文版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同,海上保险双语教学应该立足于建设成一个精品的启发式的课程,因此需要我们有全新的教学方法。怎么样把国际上通用的教学方法与海上保险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怎么样做到让学生充分参与,怎么样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等等都是双语教学中的重要的研究内容。教学牵涉的环节较多,要探索出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充满困难和创新的过程。参考文献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 篇2

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很多新兴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效率的提高无一例外地涉及材料技术的革新进步;而在环保节能方面,LED节能灯的推广使用正是缘于近年来在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因此,在材料专业尤其是从专业基础课阶段开展双语教学,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可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大学从2004年开始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课程,开课时间安排在大三上、下两个学期进行,此阶段学生已修完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已达到四、六级。笔者将结合从事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为例,针对双语教学模式及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谈谈认识和体会。

一、双语教学模式及教材的选择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大致有三种模式,即半外型、混合型和全外型[1]。半外型采用中英文两种教材,讲授以中英文两种讲解形式并行;混合型采用外文教材,授课采用外文与中文交叉讲解来进行;全外型所用教材为原版外文教材,课堂讲授所使用语言全部为外语。可以看出,半外型模式适合专业及外语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而全外型模式要求学生对外语及所学专业皆有较深的通透领悟能力,混合型模式对学生的专业及外语能力要求则介于前两者之间。具体每门课程使用哪一种模式,主要的原则是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为前提,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自行选择,即根据课程章节的难易、内容的深浅等具体情况而制订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不宜一概而论。一般来讲,对于内容较为简单的章节采用全外型教学,而对理论性较强且例证较多的章节宜采用混合型的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讲授“原子结构及原子间结合键”一节时,因其内容较为简单且基础课程里有所重复,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到课堂讲授再到作业布置全程使用英语;在讲解“固体中的缺陷”一节时,因涉及缺陷的理论模型、例证,以及缺陷的显微镜观测等较深内容,在使用英文讲解难点时一般辅以中文补充。但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模式,必须贯彻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为根本,以提高外语水平为辅助的指导思想[2]。实践证明,灵活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专业课程内容的传授。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注意既要让英语水平好的学生有更多收获,又要让英语水平略差的学生学到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本末倒置,牺牲专业课来弥补英语的不足。

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课教材,我们选用的是William D.Callister, Jr编著的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ifth Edition, John Wiley&Sons,影印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此书是一本经典的美国高校教科书,行文优美,通俗易懂。阅读该教材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英语水平,有利于让学生以英文的思维方式了解表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养成换位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当然,课堂讲授内容不应止于教材,为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难点,教师可以广泛收集其它教材或专业网站中的优秀案例。此外,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我们还提供一些中文参考教材(如冯端等所编的《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以便学生对一些难点知识进行中英文对照学习。

二、双语教学实践策略

与使用母语教学相类似,双语课堂教学应多种教学形式并用。在进行双语教学时,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授法,而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案例法、讨论法等进行交叉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笔者经过教学实践总结,认为以下几点应在双语教学中引起充分重视。

1. 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我国当前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表现为读写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较差,而在我们的师资队伍中除部分有海外学习经历者外,亦存在类似情况。有鉴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呈现于英文多媒体课件之中,可有效避免因教师发音不准或学生听力水平不够所引起的知识接受效率低下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还包括可穿插丰富的案例画面,不仅增大了教学信息量,还使得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消化和吸收。

2. 推行学生主题报告。

纵观我国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及自我表达能力等。在我们的大学课堂里,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我观点的情形亦较少见。而欧美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同为亚洲国家的日韩、印巴等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例如在韩国本科教育中,学生每周至少有一到两次的课堂发表,即十到十五分钟的随堂小报告)。授课方式的不同使得这些国家的学生较我国同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要更强。因此,我们将学生的主题报告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对双语教学我们采取小班授课,学生总数在50名左右,每次课给出30分钟的时间由两名学生各作十分钟的主题报告。报告主题可由教师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选择一些研究热点或基本物理理论,提前两个星期将主题词通知相关学生(如学生对其他主题感兴趣,亦可以自由选题)。学生们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料信息查找有关资料,准备英文PPT讲稿。我们鼓励学生用英语作报告,英文口语较差的学生在使用英文多媒体课件时可用中文进行讨论分析。报告结束后,师生对报告内容提出问题加以总结。教学效果表明,采取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此外,学生收集发表的资料很可能是教师所不曾深入了解的,因而使教师的知识也得到了更新和扩展,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查找资料、准备讲解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掌握了学习方法,达到了高校教学的目的。可喜的是,让学生上讲台这一教学方法已得到了国内某些高校的重视并付诸实施[3]。

3.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关于网络教学平台,其类似于学校为在校注册学生提供一个校内免费邮箱。除了电子邮件功能外,也具有网上选课、成绩查询、缴费查询等功能。当然,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开通这些网上服务,比如网上选课、成绩查询可通过教务处网站个人用户查询,而缴费查询则通过财务处网站查询。笔者认为打破校内各网站间的划分,如上集成这些功能将更方便于学生的使用。学生通过校内信箱查看所选课程时,即可下载任课教师提前挂在网站上的课件、报告主题及时间安排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相关专题的英文专业网站、国外大学的开放式教学系统等,让学生从全方位多视角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和专业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前沿领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最新教学和科研动态。目前,我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网络教学平台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将有效地扩展教学时空,实现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从而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学得到了我校专家的充分肯定,2006-2007、2007-2008年度的学生评教分数分别为93.6和93.7。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教学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在此,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以期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超平, 顾成华.制约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探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7 (2) :95-98.

[2]张林娜, 周琦, 贺连娟, 臧树俊, 何兰芝.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科技信息, 2009, 1:187.

高校双语课程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双语 双语课程 双语教学

一、前言

双语课程与双语教学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双语教学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出现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学龄阶段就能掌握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本地或本国家通用的语言,熟练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进行交流和交往。比如在有大量移民的美国,双语教学是作为一项维护民权的措施,于1968年由美国国会发起组织的,以帮助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

应该说,双语教学形式在我国早已有之,它主要存在于一些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教师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听懂授课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混杂教学的方式,是非系统和非学科性的,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因此,科学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在中国大陆它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有人认为双语就是强化英语教学,有人认为是强化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有人认为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达成英语学习的目的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双语课程?学校为什么要开设双语课程?笔者在尝试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双语课程教学后(教学对象为大二、大三的学生),通过本文就诸问题展开一些探讨。

二、双语课程及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Bilingual)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共存,人们可能或必须同时运用两种语言(本国语言和国外官方语言)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会话、书写等表达与交流思想情感的现象。学校双语课程从广义上来讲,指用两种语言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课程;狭义地说,学校双语课程指使用外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嵌入式学科课程。我国的学校双语课程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外语(英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对非语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的课程。这里,把双语课程的教学称为双语教学。

三、高校双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定位

(一)提高学生的双语素养

语言的素养指通过学习语言,具有语言的知识素养、语言的能力素养、语言的审美素养、语言的角色素养、语言的心理素养。双语素养指通过双语课程的教学,在实现学科素养培养的同时实现外语素养的培养。所以,开设双语课程不是简单地为了强化英语教学,也不是通过其他学科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而是使外语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培养具有双语能力、交流能力、学术能力、文化展示能力的人才,这是高校双语课程应当充当的角色与定位。

(二)把握双语课程的特点

1.学科性

高校双语课程是在非语言学科中设计的,因此它必须是学科性的。外语的应用要保证学科知识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双语课程学科的选择、课程进度、学生情况等都要慎重考虑。要坚持高校双语课程的学科性,不能以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学习外语的代价。

2.博弈性

学校双语课程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并不是进行外语课程的教学,所以区别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始终在博弈。简单而言,强调语言教学是以学习语言为目的,强调教学语言是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当服务于教学语言,只有注意到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才能体现出该门双语课程的学科性特征。同时,他们既是合作的,又是抗衡的;既是互补的,也可能是冲突的。所以,高校开设双语课程应有充分的估计,只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种矛盾,才能实现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3.嵌入性

双语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并不是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而是嵌入在学科之内的,是学科与外语结合的产物。因此,合理安排教学语言嵌入的位置、分量、难易,是双语课程成功的关键。

4.能动性与创造性

双语课程中的“教”“学”关系,是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关系。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分体现出能动性与创造性特征。一方面,双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外语词汇及表述,学习内容的增多,加之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无形中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不同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上差异较大,稍有不慎,学生便对该门课程产生逆反心理、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双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从课程设计到内容讲解力求新颖、简洁、富于生命力,并且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包括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双语课程本身的新鲜性和趣味性,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促使自己去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5.开放性

双语课程的教材是开放的。它要为当时、当地、当事者使用,教材体式不拘一格,可吸取的素材是广泛的、多样的、灵活的;在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开放的。学生获取知识的经验是不断增长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互利互勉的。

四、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

我国的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确定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鉴于双语课程的特殊性,还要从学科学习目标、外语学习目标和文化理解目标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双语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双语学科知识,培养基本的双语学习能力,正如专家所言:“培养在非母语环境或非母语场合中(目前指英语环境中)较好地表现出具有独立生活、勤于了解;不断深造,乐于交流;适应工作、善于合作诸项能力的双语者。”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了解不同的文化、培养和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术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可持续发展。

五、高校双语课程的实施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认同发展。只有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确立与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和身心成熟度相符合的双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又不会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是情感关注的重点。师生间所建立的真切交流、帮助学生即时发现问题、排除困难的措施、教师给予的赞同与认可等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学习动机,提高双语课程的学习效率;认同心理指个体先由认同进而模仿,进而采用他人价值观的心理取向。教师用娴熟的外语对学科知识进行精辟地讲解,使学生有了一种模仿的欲望,从而增强双语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热情

热情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双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行精心地课堂设计,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克服对外语的畏惧心理,使每个学生都满怀热情地双语课程的学习中来。

(三)培养学生运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学生直接用外语进行思维,才能提高外语的运用水平。双语教学要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调与统一,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对语言能够熟练运用和轻松驾驭。

(四)重视语言文化的交融

不同的语言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断地发展变化。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社交礼仪、宗教、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双语教学中所使用的英语带有四方语系国家的文化烙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传达不同的文化信息,并去粗取精,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从最初感知到逐渐接受,这样才能确保学科知识的增长河外语水平的提高同步进行。

六、影响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几个因素

(一)教材及配套品种

就目前情况看,一种是直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另一种是学校或地方自己编写教材。原版教材很好,因为它英语地道,原汁原味,但耗资较多,且我们的思维方式、国情、教育理念与国外不尽相同,照搬教材会缺少针对性。为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亟待开发适合国情的双语教学各学科教材和双语教学的配套品种如字典、杂志等,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师资情况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而目前双语教学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原因是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双语师资的高校或专业;其次是目前的双语课程教师缺乏系统的双语课程教育、教学培训。为了适应双语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学生的接受程度

学生作为双语课程教学的主体和对象,他们对双语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接受及认可程度,成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受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限制,许多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有不小的难度,师生间的互动也受到影响。还有少数学生由于外语基础薄弱,对双语课程怀有畏惧、排斥甚至厌学情绪。所以,多渠道、大批量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他们与双语课程的对接度,才能确保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四)语言环境

要想真正学好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就必须提供更多的接触这种语言的时间,并且在更大范围内较多地使用这种语言。从语言的本质属性看,语言是思维、交际、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语言这个工具还带有很强的人文性,也就是说语言还负载着思维、思想和文化。因此,要想真正用好一种语言,仅靠双语课堂这个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创设更多的语言环境,如墙报、板报、英语角、外语演讲、讲座等。在我们这样一个缺少英语环境的国家,由大家群策群力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英语环境,对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英语大有裨益。

七、后记

高校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双文化的教学,多文化的教学。这种双文化或多文化的教学,能够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双文化或多文化的交流,扩大学生的观察视野,使他们更有条件融入世界文化、全球文化之中,增强他们在社会生存中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但是,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且它涉及的方面众多,包括成本、需求、资源、以及长期影响等,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和分析它,不可盲目夸大,也不可流于形式,更要加以综合考虑,探索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双语课程方案,使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育的一枝奇葩,推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20.

[2]黄兰宁.学校双语课程[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120.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0-35.

[4]余强.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110.

管理学双语教学课程研究 篇4

本文论述了采用双语教学对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从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材几方面探讨了在管理专业中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并提出了重视双语师资建设、完善教学评估测试系统和因材施教的建议.

作 者:左伟 朱文忠 作者单位:左伟(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朱文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 篇5

摘要: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规划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备前瞻性城乡规划知识体系规划人才的培养成为规划教学的重要任务。《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启发实践型教学模式转变的一次尝试,是在吸收国际流行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性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121-02

一、引言

当前,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汉语、英语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使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真实的汉语和英语语境,并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上的教学与交流,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专业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1-3]。双语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不同,在语言的.应用上、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上以及语言的思维方式上都有着全新的目标。如何有效地进行双语教学,如何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授课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授课内容、选择授课方式。

城乡规划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也是一门随时代变迁而不断革新与发展的学科。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对城乡规划学科的综合性、跨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倍增。了解城乡规划领域的前沿与发展趋势,培养具备前瞻性城乡规划知识体系规划人才,对于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5]。从事《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课程教学需要扎实的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与GIS等相关理论基础,需要长期关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性发展动态。为了顺应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世纪地理专业背景的城乡规划复合型人才,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开设了《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这门课程,并作为双语课程进行尝试。

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已作为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人文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并能服务于国家战略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对南京邮电大学的特色学科与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作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课程——《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将成为建设特色信息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特色办学的背景以及我国城乡规划高级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推动下,借助学校的地理信息科学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才的优势,办出高水平、富有特色的《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课程教学。

二、课程建设

《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人文地理规划专业特色鲜明的、符合学校信息文科规划发展的精品课程,探讨适应双语教学以至完全英语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有效的实施方案,着力于培养我国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具体实施以下建设方案:

修订完善现有的《城乡规划前沿与规划(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增加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应用的部分知识,使该课程的内容更加完善;

完善现有授课的内容,及时增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城乡规划的前瞻性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讨论;

向本学科国内外知名院校取经,吸收国际高水平学科建设与教育的教学理念,在部分城乡规划前沿与规划课程教学工作中采用国际高水平大学现行的教材,使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性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方法;

增加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实践过程提高对城乡规划前沿与规划课程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实践

原则上双语教学可分三个层次:(1)中文教学,但引入所有涉及的英文专业词汇,教材采用国内中文教材。(2)双语教学,采用原版英文教材。教师使用部分中文以克服学生的听力困难。(3)全英文教学,采用美国大学现行教材。双语式教学,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背景可能迥异,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有效和多方位地开展双语教学工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授课模式。

双语教材+科研论文式授课,统筹兼顾国内外专业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理论+实践推导式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将相关前沿理论指导实践,注重课堂讲授理论与实习实践教育互相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主动启发式授课,从双语教学的角度出发,理清备课思路和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文口语专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式学习,以城乡规划的前沿研究热点和课程重要知识点设置专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国际名师授课式教育,邀请国内外城乡规划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来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授课,开拓学生国际高层次视野;实践操作式教育,在实验实践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实践动手、科研、团队合作等能力。

四、结语

《城市规划前沿与展望》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启发实践型教学模式转变的一次尝试,是在吸收国际流行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性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通过不断引入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前沿与展望》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将成为服务于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并能服务于國家战略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对树立具有南京邮电大学品牌特色的教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曾伟,郑汉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与思考——以《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为例[J].双语学习,2007,(07):107-109+112.

[2]王莉霞.关于双语教学中“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4):43-45.

[3]韩淑伟,祝传臣,王小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兼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84-86.

[4]赵万民.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教育改革[J].城市规划,2014,38(1):62-68.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 篇6

数据结构课程在整个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相互渗透的中心地位,而双语教学又是社会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提出的新要求.本文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首先分析了双语教学的目标、层次及其与常规教学的区别,然后着重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感因素的教学模式和以激发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实践环节的实施.学生反馈信息表明,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双语教学的预期目标.

作 者:胡平王忠群 HU Ping WANG Zhong-qun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41000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71 关键词:数据结构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实践  

双语课程《数据结构》的教学思考 篇7

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发展举措[1, 2]。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 这一举措更显重要与迫切。我校响应教育部号召, 对《数据结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改革[3, 4]。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数据结构》有难度, 采用双语形式授课更有难度。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没有选择好恰当的中英文比例, 学生就“听不懂”、“跟不上”并对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于是, 如何选择并合理量化中英文比例问题尤为重要。

我们解决此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知识模块权重表”, 初始时教师给表中知识模块的重要度、难易度、和学生的熟悉度、兴趣度等基本指标赋予权值, 再由权值量化中英文授课比例, 以确定教学中应采用的中英文顺序、内容重复次数及语速等各项指标。同时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表中各权值, 使中英文比例选择更科学合理。

二、“知识模块权重表”的建立

首先把教学内容按知识点切割成大大小小的模块, 对这些模块分别进行编号, 并给每个模块对其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和学生熟悉程度等基本指标赋予权重, 权重值介于区间[0, 1], 越靠近1说明这个知识点越是重点, 越是难点, 学生学习兴趣越大 (图1)

堆栈知识模块较容易, 故难易度权值为0.7左右;它是线性结构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重要度权值为1;学生在生活中对此结构有直观感受, 熟悉度权值较高为0.8左右;学习的兴趣度也较高, 在0.9左右。

“知识模块权重表”最初的权重值是由教学团队的老师们根据各自多年的教学经历, 经讨论得出的经验值。这张表在后续建设过程中, 根据教师新一届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反馈信息, 不断修改以使其趋近更合理的值。

三、“知识模块权重表”中英文比例选择指标

根据“知识模块权重表”的基本指标确定中英文比例选择的指标。基本原则是如果这个知识模块是重点或难点, 若英文比例太高, 有可能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收, 就应该适当降低英文比例;反之, 如果一个知识模块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所熟悉的, 适当加大英文的比例也不会影响其对内容的理解。总之, 双语学习要建立在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否则双语形式不但不能提高反而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 这些指标可以是中英文使用顺序、内容重复次数以及语速等。其中“中英文使用顺序”的权值由字母E和C组成, E代表英文, C代表中文, “EC”的含义是先英文, 后中文 (图2) 。讲解重要的知识模块如堆栈的概念时, 可以先用较慢语速的英文讲解一遍, 再用中文复述一遍, 并向学生指出知识模块, 这包括英文表达与课程内容本身, 最后用正常语速的英文再重复一遍。

教师在授课时要尽量用英语专业词汇与学生沟通, 引导他们用英文思考专业问题, 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调整英语授课的多少, 保证在学生用英文无法理解的部分转入汉语授课。课后还可以让学生为“知识模块权重表”里的学习兴趣、熟悉程度、教师应使用的语速等项目打分, 教师根据反馈信息重新调整这些数据项的权值, 并相应更新中英文比例选择的指标, 为下届学生的双语授课提供更好的参考。

四、“知识模块”间的从属关系

我们还需要用“教学主线”把零散的知识模块串在一起, 这就类似计算机编程语言里的函数调用。“教学主线”就是主函数, 每个章节是被调用的子函数, 知识模块是再被“章节子函数”所调用的更小的函数。因此前面提到的“知识模块权重表”里还应增加一个“内容从属关系”的字段, 此字段有三种取值A、B、C, 其中A代表主线结构, B代表具体数据结构, C代表知识模块。取值就代表这个知识模块从属于哪类数据结构, 查询图3, 从16到19号知识模块, 其“内容从属关系”一栏的值都为15, 代表它们都是属于B类堆栈模块。这样, “知识模块权重表”就不仅指出了每个知识模块的各项权重, 还包含了本课程知识体系中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从属关系。

五、本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教学团队应为学生选择一本词句简单、内容精辟、易于自学的外文教材。《Data Structrues A Pseudocode Approach with C++》是值得推荐的教科书,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单, 几乎没有生单词。实践证明, 学生使用该教材, “读得下去”, “理解得了”。

以“堆栈”部分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通过查阅“知识模块权重表”,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熟悉这类结构, 所以“熟悉程度”的权重值0.8较高, 可以采用较多的英文词句, 以生活中大量实例引入堆栈的概念。由于重要度权重1代表很重要, 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充分理解stack、push、pop、LIFO几个关键词汇。并引导学生从众多实例中抽象出堆栈的逻辑结构, 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或画图的方式, 再次说明push、pop作为两操作对堆栈结构的影响。附加一个随堂练习, 如判断一个堆栈序列是否合理, 以加深学生对堆栈概念的理解。在进一步分析抽象数据类型的各基本操作的时候, 由于要解说清楚每个操作的输入与输出, 让学生能真正理解, 应适当多用中文解说, “语速”值为较慢;而在存储实现阶段, 因有前面的分析为基础, 并且程序本身是英文编写, 所以这一演示过程可以全部用英文, 而不会影响学生的理解, “中英文顺序”为E即可以只用英文解说并只需一遍。最后是实现典型应用, 如数制转换、括号匹配的检验等, 学生“熟悉度”不高, 值是0.6, 这一部分多用why、which、what、how启发学生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六、小结

通过建立“知识模块权重表”量化中英文的授课比例, 为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授课资料。实践证明由于课堂上中英文授课比例选择合理, 学生容易听懂和理解,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还建议在其它课程也开双语课。双语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之路才刚刚起步, 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一定能找到适合中国高校的双语教学之路。

摘要:结合重庆科技学院《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实践, 研究如何运用双语形式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其中, 授课过程中对双语比例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我们通过建立“知识模块权重表”量化中英文授课比例, 使教师对此问题有更合理和明确的参考。实践证明, 合理的双语授课比例能让大部分学生取得更好的专业课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双语教学,双语比例,知识模块权重表

参考文献

[1]邵朱励,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研究,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7年第6期;

[2]赵颖群, 杨玉强, 高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科技信息, 2007年第10期;

[3]金远平, 王茜, “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年8月, 第27卷, 第4期;

双语课程教学论文 篇8

关键词:信息法学;双语教学;教学实践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从2001年起步,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还没有达成共识,三种双语教学模式并存。

1 《信息法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接触更多的英文文献和资料,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思考方法以及前沿学术理论的进一步了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1 ]。《信息法学》课程正是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之一。

1.1《信息法学》学科属性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我国信息法学的研究以1995年张守文、周庆山出版的《信息法学》一书为起点,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学者们对信息法学的学科属性问题主要有3种观点:

一是信息科学与法学交叉学科。认为信息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法的现象及规律 [2 ],研究如何协调信息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显然与信息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离不开法律的支持,所以是这两门学科的交叉。

二是法学边缘学科。学者严红从信息法的渊源视角出发,认为我国信息法国内的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决议和命令,地方性法规等;国际渊源主要指国际条约及惯例 [3 ]。从信息法的渊源看,信息法学应属于法学的边缘学科。

三是信息科学分支学科。吴慰慈等认为,在信息技术影响下,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分支及交叉学科不断产生并发展。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发生变化,交叉学科不断产生。目前出现的主要分支学科有信息伦理学、信息法学、信息政策研究、信息经济学等 [4 ]。

从《信息法学》课程的学科属性看,它跟传统法学关系密切,而法律问题是不分国界的,《信息法学》课程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1.2 《信息法学》教学资源适合开设双语教学

信息法学这一领域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有27所大学开设《信息法学》类课程,如哈佛大学开设“因特网与社会”课程,斯坦福大学开设“塞博空间的法律问题”课程,西雅图大学开设“因特网法律”课程,戴顿大学开设“塞博法”课程等。

相应也有很多著作问世,如伦敦大学Tamara Eisenschitz所著的《Information Law in Practice》(2nd ed.),2003;美国学者Arthur R.Miller等著的《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s,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3rd ed),2007;Douglas Thomas等编写的《Cybercrime: Law Enforcement, Security and Surveilla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2000;Gasaway, Laura N著的《Copyright 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2013等都可以用作本门课程的教材,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来学习美国法律。

2 现有双语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现有三种双语教学模式各有特色,但需要根据课程性质及学生素质加以选择,以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2.1 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目前较为流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学生在备考试时也只是以一种应对考试的态度来对待,所以有学者把大学英语四、六级等一些考试当作浸入型教学模式开展的机会是站不住脚的。而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是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便使用全外语进行教学,显然在我国外语语言环境缺失、学生外语运用能力较差的现阶段是不合适的。

2.2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过渡型双语教学虽然在学生刚进入学校学习时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并留给学生时间来进行外语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全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就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学生在熟悉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与理念后突然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的教学之中会感到极其的不适应,而且学生对这种语言教学的转换可能会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由于从母语教学向外语教学转换过程中会涉及到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的变更等情形,学生能否从母语教学成功过渡到全外语教学值得商榷,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教学的突然转变那么这种双语教学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

2.3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最后,基于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现状,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无疑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到的英语知识多为应对高考而准备,有些省份高考时取消了英语听力,这就更加不利于学生在听力等方面的锻炼学习,而且我国学生在外语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因此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在外语水平不高的情況下接受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进入到外语教学中去。保持型双语教学同样注重对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更深地了解我国的语言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本文认为保持型双语教学在现阶段是符合我国教育教学规律的。

3 《信息法学》课程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实践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开设的《信息法学》相关课程已经开始实践双语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可以阅读外言语原版教材,了解发达国家法律制度,以更好进行国际兼容。

3.1 任课教师的选择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这样可以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在高校双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任务不单单是用外语把课本翻译给学生,更应做到使用流利的外语将课本内容表达出来并对课本中的重要前沿理论知识进行解读,因此高校双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极高,应选择外语能力强,口语好的老师任教,学校也可以通过培训培养双语课程教师。

3.2 教材的选择

黑龙江大学《信息法学》类课程选择的是美国学者Arthur R.Miller等著的《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s,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3rd ed),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全英文,但写作风格普实,通俗易懂,适合本科生阅读,可以详细了解美国专利、商标及著作权法律制度建设,并跟我国相关法律对比,了解其异同。

3.3 教学方法及制度措施选择

高校双语教学不同于单语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信息法学》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查找文献并在课堂上进行总结性发言。另外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生动案例,加强学习效果。

同时,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学校采取了一定激励措施。如双语课程的讲课费是普通课程的1.5倍,学生选修双语课程可以获得大外学分等。这样,不但鼓励学生接受双语教学,同时也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双语教学,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结语

我国高校从本世纪初开始重视双语教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若干意见》(教高司函[2004]259号)等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在教育部号召下,黑龙江大学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实践,根据课程性质寻找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以期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3-15.

[2] 周庆山.面向21世纪的信息法学.情报理论与实践[J],1998(1).

[3] 严红.我国信息法学的渊源与适用问题探讨.图书情报知识[J],2000(12).

[4] 吴慰慈,张久珍.信息技术革命影响下图书馆学情报学分支学科的建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5).

上一篇:从字的组词及造句下一篇:紫日观后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