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桂花雨

2024-04-14

苏教版桂花雨(共7篇)

苏教版桂花雨 篇1

第11课 桂花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一、谈话导入。

1、在这桂子飘香的时节,我们继续学习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3、是呀,即使长大后身在他乡,我还是会想起——(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导读)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一起去享受那花雨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自主阅读,感受“摇花乐”。

1、感受“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体现“我”“摇花乐”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读一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课件出示)

a、抓“老是”“缠”等词,体会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师生分角色演读,读出迫不及待的心情。这真是:金风爽,桂子香,小小娃儿缠摇花,妈妈,妈妈,快摇啊,妈妈,妈妈快摇啊,摇花的快乐是期盼。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a、老师在演读时导入。(课件出示)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b、我眼前出现了小琦君快乐、忙碌的身影!师生共同演读。

我们来把她忙碌的样子编成一段小诗,把你的练习纸拿出来,写一写。铺竹席,抱花树,使劲摇,桂花飘,摇花的快乐是忙碌。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课件出示)

a、抓“喊”以及三个感叹号体会欢乐无比。欢乐无比,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b、((课件出示)一组表达欢乐心情的词语)(读词,分男女读)你就是小琦君,你想怎么喊?共同演绎。

c、让我们一同去沐浴这场快乐的桂花雨吧((课件出示)播放特效)!教师描述:瞧,桂花带着迷人的香气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啊,好香的雨啊!这细小的桂花会落在了我们的头上、脸上、脖子上、衣服上,落满了全身,清清的,痒痒的,就像___________。这雨可真——香呀!

d、谁来读好这句话。这回,不光要读出快乐,还要让人觉得你被陶醉了。e、这美美的桂花雨,你能编成小诗吗?

写话:桂花落,落满身,像雨点,香飘飘,摇花的快乐是妙想。

2、感受父母乡亲的“摇花乐”。

感受到“摇花乐”的仅仅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父母)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

(1)父亲母亲的快乐。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课件出示)a、你从母亲 “洗净”“撮”,体会到了什么?

b、现在你就是父亲,你诗兴发了,正兴致勃勃地口占一绝——(课件出示 单独出现父亲的诗)(2)全村乡亲们的快乐。

过渡:摇桂花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还有什么人也乐在其中呢?

a、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再好的花儿都有谢的时候,为什么这里的桂花全年都香呢?看来不仅仅是指桂花本身的香了,那是什么的香呢?

引读:原来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先,然后,再。桂花晒干了 就。收藏好的桂花可以,可以,过年时还可以。

小结:这一连串动作的词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摇落桂花后忙忙碌碌收桂花的欢 快场景。这正如父亲诗中所说“竞收桂子庆丰年”。

b、是呀,大伙儿都沉醉了。一个“沉浸”还写出了我家桂子丰收后带给乡亲们的快乐。让我们读出这份丰收的快乐,分享的快乐!(齐读该句)c、说到这儿啊,老师又有了几句诗,你们想不想试试?

写话:晒桂花,泡花茶,桂花卤,桂花糕,摇花的快乐是品味,是幸福!(3)品味诗中情。(课件出示)

a、此刻,我们再次细细回味父亲的诗,你觉得摇桂花摇出了什么呀? 生:我觉得摇桂花摇出了香气

师:是啊,正如诗中所写“细细香风淡淡烟”,还摇出了什么? 生:还摇出了快乐

师:嗯,儿童解得摇花乐(这一次学生都跟着齐诵了),解,就是知道、明白的意思。还有吗? 生:还摇出了丰年

师:丰年,还可以说摇出了“丰收”,“竞收桂子庆丰年”。“竞”,在这里就是抢、争。

生:还摇出了甜甜的梦

师:引读:花雨缤纷——入梦甜。

b、小结:摇桂花,摇出香,摇出乐,摇出丰收,摇得花雨缤纷,摇得梦儿香甜甜。让我们一起再来快快乐乐地吟诵这首诗吧。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呀?

三、体悟“思乡情”

作者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给他带来童年快乐的桂花树,每次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给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1.[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

3、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思乡情)

4、是呀,母亲这是思念故乡了。故乡的桂花雨,是母亲珍爱的。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啊!哎,正如杜甫诗中说的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所以母亲会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5、母亲对家乡的眷恋也感染着我(导读)(课件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四、评价结课。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同分享了芳香四溢的桂花雨,和他一起感受了童年的摇花乐,还因此作了一首不错的小诗呢!(展示全诗)板书设计

桂花香

桂花雨 摇花乐

苏教版桂花雨 篇2

一、单元的不同

人教版和苏教版虽然都入选了《桂花雨》, 却将其放在了不同的年级段和不同的单元。《桂花雨》入选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同单元的文章都是写景的散文, 单元主题是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同单元的课文还有《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 该单元的课文都蕴含着美育因素。所以, 删去了原文关于故乡和杭州的描写, 只在课文最后两段写到:“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 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每到这时, 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表达了浓浓的思乡情愁。《桂花雨》入选在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 单元专题是月是故乡明。所以人教版保留了对故乡的描写和中学到杭州的语句, 更有利于单元专题的诠释。

二、插图的不同

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插图都用了“摇桂花”。人教版的插图是小女孩和妈妈, 背景是农家的屋舍和家禽。女孩和妈妈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微笑, 抱着桂花树摇呀摇呀。图片很形象, 能让学生体会琦君童年摇花之乐。苏教版的插图是小女孩和父亲, 同样是农家的装扮, 仿佛也闻到了那淡淡的桂花香。除了“摇花乐”的插图, 人教版还有一个男孩模样的孩童在拾桂花, 虽然很有童趣, 但似乎与文章主题不符。苏教版则是用半透明的图片, 整页整页的“下”着“桂花雨”, 桂花的花瓣在书页中纷纷扬扬, 书本似乎浸在桂花的香味中, 很有情境性。

三、文本的删改

(一) 母心和童心的诠释。

虽然对原文的删改不同, 但都抓住了“摇花乐”, 抓住了作者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深情怀恋, 抓住了琦君散文母心和童心的主题。琦君曾说过:“我就只会写自己:自己的童年与故乡、自己的亲人师友、自己的悲欢离合, 自己在这动荡的大时代里如何挣扎奋勉。尽管在写自己, 却仍觉得在写和我同时成长、同时受苦受难、同时努力奋斗的所有的朋友们。因此我也就没有放弃这支写自己的笔。”所以儿童读起琦君的文字会很亲切, 很好懂。

人教版这样描写母亲:故乡靠海, 八月是台风的季节。桂花一开, 母亲就开始担心:“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 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 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 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 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了阴云, 就知道要来台风了, 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苏教版这样描写母亲: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 云脚长毛, 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母亲洗净双手, 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盆中。虽然只是短短几句却勾勒出具有传统美德、慈悲善良、勤劳朴实的母亲。童心的诠释, 两个版本都描写了摇桂花的场面, 读者仿佛看见了大人们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摇着桂花树, 看见了那一阵阵金色的桂花雨纷纷飘落, 也仿佛听见了孩子们那欢乐的叫喊:“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二) 佛心的删改。

琦君散文另一大特点就是佛心。由于琦君的父母亲和启蒙老师都是佛教徒, 生活在这样一个佛教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 琦君自能深得个中三味。原文这样写道:母亲洗净双手, 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 炉烟袅袅, 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可能考虑到佛堂供奉的场景与儿童不合, 两个版本都对其进行了删改。琦君曾述说自己对佛心的体悟:“我并不明白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的深奥佛理, 但觉一颗无争、无怨、无尤的心, 就是佛心啊。”琦君的“佛心”更多的是乐善、行善。我觉得课文完全没有必要避免这个场景, 佛文化是很好的生命教育和伦理教育的契机。

四、教学建议

虽然这篇课文在两个版本中的年级不同、文本不同、专题不同, 但教师要具有文本解读的能力,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领略琦君文字平易而有诗意的特征, 感受琦君文字中浓浓的思乡情愁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重点画面设置情境, 抓住“摇花乐”这一场景, 通过多种形式, 如朗诵、表演等帮助学生想象画面, 理解情感, 进入情境, 想象自己就是儿时的琦君。抓住关键字词和句子。如:“浸”——感受桂花之香;“缠”——摇桂花给琦君的童年带来了多大的欢乐;“赶紧叫人提前摇桂花”——理解母亲的形象, 品读母亲摇桂花和作者摇桂花的两种心理状态。“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理解作者借母亲之口表达思乡之情。琦君说:“一直只以一颗单纯的心, 从事写作, 从来没有试着去探讨生命的价值, 文学的使命。也不去烦心迎合什么潮流, 或刻意为自己建立起什么风格。我只是诚诚恳恳地、兢兢业业地写我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这样的文字更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思考。琦君正是这样始终怀着一颗单纯的心去写作, 无物质之累、也无精神之累, 所以《桂花雨》才能折射出如孩童般纯美的心田, 体现她审美人生的心态和情趣。

五、文本延伸——体悟琦君散文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局限在一篇课文中, 而应该多多了解文本背后的作者。教师只有多阅读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琦君散文所呈现的主题与内涵, 都与琦君的成长经历、生活体悟、创作理念息息相关, 所以琦君散文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琦君散文情感丰富。琦君说:“我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 不得不写时才写……我若能不再哭, 不再笑, 我宁愿搁下笔, 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 这怎么可能呢?”琦君真挚的情感流露在她的行为、她的思想、她的文章上, 也就是这样真诚的琦君才能让我们读她的文章跟着哭、跟着笑。孩子的心是善良的, 是易感的, 读琦君散文能很容易感受到那一份真诚而受其感动。

琦君的散文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仅仅局限在一篇课文中, 而应该通过一篇课文, 让孩子热爱上这样的文字, 让孩子课后去更多地阅读。

(责任编辑:龙贤东)

苏教版桂花雨 篇3

上节课我们共同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我们闻着它那迷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桂子花开香十里。难怪我们的作者会说: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读的内容再斟酌)

作者喜欢桂花,仅仅是因为花香吗?(生简答:不是)

二、感受“摇花乐”

教师:不是,现在就请同学们细细地默读课文3-5段,提出和大家深入学习课文的话题。(此话的表达还有待斟酌)

学生:默读3-5段(动笔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预设:(核心话题)

1、我喜欢摇桂花吗?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

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2、摇桂花“乐”在哪里?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听父亲口占一绝的吟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为什么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三、拓展延伸

1、简介作者。孩子们,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很出名,知道是谁吗?很好,懂得看注释,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了解琦君吗?琦君,她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她写过很多作品,但作品的内容总离不开写家乡的景物、家乡的事情,在她的作品中无不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

2、出示:“故乡,我们哪一天能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家乡味》

“说实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的矿泉水,饮啜起来,在感觉上,在心灵上,比起大陆故乡的山泉来,能一样的清冽甘美吗?--《水是故乡甜》。

四、练习。

1、积累词语(短语)。

姿态笨笨拙拙湿漉漉缠着阴云密布

吩咐撮一点炉烟袅袅口占一绝沉浸

2、选词填空

捡拣

3、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得鲜盛

4、仿写句子:

外地的再,还是比不得。(任选一题)

小结:看桂花雨又纷纷落下来了,作者又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桂花香,那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香乐

思念家乡

《桂花雨》说课稿 篇4

——《桂花雨》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桂花雨》(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6个自然段,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意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中。本文文笔细腻,语言清新,朴素典雅,以情取胜,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情景。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本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教师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背景音乐选用《闲情听茶-寄情、乡情》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环节1:谈话导入新课

1、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或者是难忘的事情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简单交流即可)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童年是有趣的,也有很多难忘的生活片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说的就是作者童年最难忘的事。(板书课题:

11、桂花雨)

2、师:桂花你们见过吗?(出示桂花图片)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对桂花的喜爱之情。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3、教师简介作者琦君以及她的一些作品及特点。过渡: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让我们寻着桂花的香气,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吧。

【创设了一个回忆童年的特定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重视新授课的导入,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对作者及其主要作品的简介,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帮助。】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读的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2)读懂生字词的意思,提出理解词语的建议: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什么事?

然后,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笨笨拙拙,湿漉漉,吩咐,拣(右边是东多一横)、撮(表演动作)、桂花卤:一层糖(或蜂蜜),一层桂花,用木瓢压紧装满封好,放在阴凉处;一个月后,就是可取食的桂花卤。云脚长毛:台风节节逼近,天空中的云层会呈现一丝丝的卷曲丝状,气象局解释,这种云就叫做「卷云」。台风来袭前台湾的天空,仔细瞧,云的尾巴就像被撕成了须状的棉花糖,老一辈的人就说这种云就像「云脚长毛」一样。台风外围环流的强风,把属于台风的垂直云系结构吹离了原来的位置,才会形成云脚长毛的状态。除了台风来袭前,像是夏天热对流旺盛时,也会出现卷云。)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最基本的字词着手,脚踏实地,注重基础。学生们自由轻声读课文,不仅给学生留足读书的时间,而且教给了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和感受、思考的能力,这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也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 :喜欢桂花 第二至四自然段:摇花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环节3:研读赏析第一自然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会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关键句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我出示问题1:作者小时候为什么最喜欢桂花?

问题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他喜欢桂花的原因的?(是用“比较”的方法来写的。作者在采用比较时,一是比较桂花与梅花的姿态,二是比较桂花开花与不开花时的样子,三是比较桂花与繁花的艳与味。这三次比较把桂花的香跃然纸上。

【问题1,问题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研读赏析第二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摇桂花”的时间及其原因的句子。(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然后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可以让看过桂花盛开的同学回忆看到的美景,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从“香飘十里”、“浸”等词语中,感受桂花的新鲜,香味的迷人。

接下来理解两个数字的词语“十里和十几家”作者通过这简单的描述就把桂花的香写得栩栩如生。这一段还通过后两句来写明什么时候的桂花最香,让学生反复的朗读比较,学生就会明白。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能力。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教者首先让孩子们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们理解“香飘十里、浸、十几家”等词语,学生们在这样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感受桂花香气的迷人,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把桂花的美给读出来了。】 环节5:拓展延伸

除了本文的作者如此喜欢桂花外,历来的文人墨客也是非常喜欢桂花,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出示一组有关桂花的古诗词。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宋之问)(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中找细花)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唐.张九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杨万里)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宋.朱熹)清香不与群芳并。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此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环节6: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校园里的桂花树,想想它的姿态有什么特点?桂花的形状怎样?用一段话写出你眼里的桂花树,表达出你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1.桂花雨

(1)

喜欢桂花

比较

(2——4)摇桂花

香飘十里

浸(5——6)母亲爱家乡的金桂 “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桂花雨教案 篇5

提前布置学生自带一枝桂花,布置教室内,欣赏桂花香。课前播放音乐《江南桂花香》。

一、感受桂花香 师:金秋季节,正是桂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学校里也有很多桂花,你们都闻到桂花香了吗?在哪闻到的呢?(教室里、一进校门、操场上。。)是呀,桂花可真香呀,香味能飘得很远,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找找哪个词说明了这种意思? 生:香飘十里。(板书:香)

师:还有一个字,也能说明香味很浓?找一找.(浸)再看这个“浸”字,平时我们一般都是把什么浸在什么里?

生:妈妈把衣服浸在水里。师:课文中什么浸在什么里? 生:邻居家浸在桂花香里。师:“浸”字是什么偏旁? 生:三点水

师:水能看得见吗? 生:看得见

师:水能摸得着吗? 生:摸得着。

师:香气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香气摸得着吗? 生:摸不着。

师:香气能感觉得到吗? 生:感觉得到。

师:同学们,一个“浸”字用得多好啊!把香味写得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了,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更真切了。这就是祖国语言的魅力呀!我们在读“浸”的时候要把它读得轻一点,柔一点。谁能来把这段话读好。(一生读)

师:淡淡的香味飘来了,谁能把香味读得更浓一点?(又一生读)

师:浓浓的香味飘来了。谁还能读得更浓一点?(又一生读)

师:真香呀!让我们学着这语气,一起读读这段话,读得我们教室里满屋飘香。(全班读)

二、感受“摇花乐”

师:花香令人醉呀!在这桂花飘香的季节里,琦君一家人都做了些什么呢?自由读读课文第三小节。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再认真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PPT:“摇桂花对我来说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事情算得上“大事”呢?(过生日,过年……)

对于作者来说,一年一度的摇桂花就像是我们过生日,过年一样的重要,是一件---大事”,是一件令我——高兴、快乐的事,(2)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急切的盼望着摇桂花)

“老是缠着”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生活中有没有缠着父母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讲一下

那你是怎么缠着母亲问的呢?(加点动作 缠了几次)小结这就叫“老是缠着”。(创设情境)所以我们可以想像:

师:一早起来,我看见桂花都开了,满树金黄,香飘十里,我赶紧跑回家,问母亲,指名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中午,吃过午饭,一阵风吹来,桂花飘落下来,桂花落在泥土里,香味差多了,我赶紧跑回家问母亲——读:“妈……”

忽然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眼看就要下雨了,我赶紧跑回家问母亲,读:“妈……” 是呀,我就这样日日等,天天盼,终于盼来了摇桂花。

2、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板书:乐)从这个句子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大人们真的需要我这个小家伙帮忙吗?(不要)而我怎样? 说明了什么?指名读这个句子,3、除了这句,还有哪也写出了我摇桂花的快乐?PPT显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指名读。

昨天,我们也到校园内摇了桂花,让我们重温下那快乐的时光。播放录像。你能用个词语来形容下当时的心情或样子吗?

启发:那你就用这个词,加上提示语进行朗读(每说一个则指名读)

我就(快乐、、开心、心花怒放)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表示心情的提示语)那就请你心花怒放地喊一喊。指名读。。。

我就(欣喜若狂、笑逐颜开)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表示神态的提示语)那就请你欣喜若狂地喊一喊。指名读。。。

我就(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表示动作的提示语)那就请你手舞足蹈地喊一喊。指名读。。。

师:好香的雨呀,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就是小琦君,来到了桂花树下,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落满了全身,睁开眼,(教师抛洒桂花,体会桂花雨。需要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桂花)。

站起身,用你最喜欢的神态、加上合适的动作,语气,一起来喊,一起美美地享受一下吧!齐读:“这下我可乐了……”,2、享受着摇花乐的仅我一人吗?

其实,当时作者的父母亲也都在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马上点上檀香,炉香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父亲顿时诗性大发,作诗一首,想读吗?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出示父亲的诗,指名一生读:从父亲的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作者的摇花乐,桂花的大丰收——“竞收桂子庆丰年”)

出示诗: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师:不仅我们家沉浸在桂花香中,我们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出示,齐读:“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播放MTV《江南桂花香》

三、体验思乡情

1、师: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忘,美好的事物总在心中珍藏。同学们,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有特别难忘或特别喜欢的一件东西或一处地方吗?(理解:对这个事物有特别的感情)

后来,作者一家离开了老家搬迁到了浙江杭州居住,每次回家,他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齐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金桂”)为什么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

(因为家乡的桂花是他们亲手种的;因为这里蕴涵了喜爱家乡的情感;美好生活的回忆)

母亲比的是香味的浓与淡?比的是感情啊。在母亲看来,她的家乡是最美的,她对家乡的感情是最深的。不管外面的桂花怎么样,但家乡的桂花最香,因为家乡最好。再读这句话:“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作者写这句话时,是在台湾,远离自己故乡整整57年。一个游子不能回到家乡,于是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桂花,想起了母亲说这句话。(板书:想)你猜她此时会怎么样?(流下思念家乡的泪)这样的思念积聚了几十年,越积越深,最后成了一个字“愁”。板书:愁。她的乡愁集中表现在一句话中。齐读最后一句话。

桂花雨香飘十里,带来了欢乐;想起桂花雨,就多了一份乡愁。可不管是乐也好愁也好,这阵阵桂花雨,飘散的都是浓浓的思乡情呀!记住这散文题目……生:桂花雨。让这阵阵桂花雨留在大家心底,也让这淡淡的乡愁留在大家心底。

四、训练设计

1、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读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2、喜欢写作的同学,回忆童年令自己难忘的人或事,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来。

五、播放《江南桂花香》MTV,音乐中结束课程。

板书:

香 乐

桂花雨

→ 思乡情

《桂花雨》课堂实录 篇6

一、检查预习

1.老师在黑板上出看拼音写词语:

(糕)饼(尤)其新(鲜)

(谢)落(吩)咐挑(拣)

2.请学生上黑板写。

3.齐读词语。师相机纠错,并教授意思

(1)“尤其”的“尤”这个字要写好不容易,“尤”的脚写得长一点就更好看了。师示范。自己核对自己的答案。对的举手。

(2)读第一行词语。老师在后面加个句号,三个词成一句话。齐读

这里的“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

① 非常

不是很准确

② 十分

“十分”和“非常”都表示程度的。

③特别

对了

有“特别”、“格外”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请写在词语的下边。对意思的理解要准确。

(3)谢落的“谢”生写两点水,自己上来改正,这个字写对的举手。

(4)吩咐,读轻声。齐读—指名读。

我和你,是你吩咐我,还是我吩咐你?(你吩咐我)为什么?(因为同学不能吩咐老师)(因为“吩咐”相当于“命令”)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妈妈)还有吗?(长辈)对了,凡是长辈都可以吩咐你。你能吩咐谁?(晚辈)你有么?你可以吩咐你的宠物。所以“吩咐”这个词是长辈对晚辈,领导对下属。这个词很重要,一起读。吩咐,两个口。

(5)挑拣的拣写得对吗?错,生改正。哪几个字的右边也是这样的?(炼、练)齐读。考考你:

①我从地上捡起一块鹅卵石。这个捡怎么写?写在黑板上。这个捡什么意思?(拿起)更准确一点。(拾起)

②我从一堆鹅卵石中拣出一块。哪个拣?这个拣是挑选的意思。

两个字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区分。

4.齐读第二行词语。全写对的举手。今后预习课文时要认真、仔细。

5.齐读词语。读一个,老师擦一个。所以要认真看,用心记。

二、导入课文

1.这些词语选自课文„„生:《桂花雨》。

2.这篇文章是台湾一位著名的作家叫琦君(板书作者名字),这是她的笔名,原名潘希真(板书),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读这样的文章就像在翻阅她儿时的旧照片一样,要静静地读,静静地看。

3.自读课文,读时想想作者对桂花雨有怎样的感受。

三、新授

1.作者回忆起儿时摇桂花的情景,那阵阵的桂花雨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一下,你觉得哪个字最恰当?(美、香、乐、甜、急、奇)分别板书

读像《桂花雨》这样的散文,一定要从课文描绘的情景中读出个“情”字(板书“情”)也就是作者在这阵阵桂花雨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这是我们阅读这种散文需要注意的。

2.我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一阵阵桂花雨是香的,课文2——4自然段集中写了摇花时的情景。请你读这三个部分。那些语句写到了桂花的香,是怎么描写出桂花的香?关键的句子划出来,关键的词圈出来。

3.交流

(1)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关键词是 “沉浸”。如果桂花不香,全年整个村庄怎么会沉浸在桂花香中呢?)(板书“沉浸”)桂花是八月飘香,怎么会一整年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呢?这不可能吧?(村里的人把它做成了桂花卤和糕饼)做了糕点,不仅自己吃还会送给邻居,这个就叫全村都沉浸在桂花香中。(用桂花泡茶。)所以整个村庄都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一年四季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里的沉浸不仅讲村庄沉浸在桂花香中,你还从这里体会到作者的情是怎样的?(开心)想起分享糕饼的情景。(想起来就忘不了了)忘不了的除了桂花的香,还有邻里的这种浓厚的感情。糕饼甜不甜?心里甜不甜?心里甜是什么甜?

请你读好这个句子。指名读。沉浸,不仅沉浸在香气中,更沉浸在甜蜜的感情中。

(2)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我高兴地喊起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雨,桂花雨,好香的雨啊!

这段话中怎样写桂花雨的?(“啊,好香的雨啊”)

“好香的雨啊”,作者在回忆好香的雨是心情是怎样的,感情是怎样的?用这里的一个词来说说。(乐)这个香中还有一种感情,就是乐,你能把这种“乐”给读出来吗?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你也喊一下。一起来。那就是桂花雨,直接写出桂花的香、乐。

(3)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及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里写出了桂花的香、甜,美,还有乐。)她把桂花的香、乐、美、甜都……写在了一首诗中。指名读—齐读

父亲口占一绝,什么叫“口占一绝”?(口头编的诗)不能说编,应该说„„(吟)他是即兴的,随口一说就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用诗来讲花之香,乡之情。

(4)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怎么写出桂花香里的?哪个词?(香飘十里)夸张的手法。还有吗?“没有不”是个双重否定。(浸,板书)读下这个字。一般花香是用鼻子闻到的,一般我们说香是飘的。桂花香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看这个“浸”是什么旁(三点水)原来是什么意思?(浸在水里)一个人浸在水里,看得见吗?摸得着吗?那为什么这里要用“浸”在桂花香中?这里让人感觉桂花的香浓,浓得像水一样,好像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了。感觉是相通的,所以这种写法叫“通感”。(桂花特别特别的香,村里的人都能闻得到,所以用“浸在”。)整个村子都被香气包围着,(迷住了)(笼罩住了)笼罩还是外在的,这里桂花香已经到了人们的心里。把它读好。指名读—范读—齐读

(5)摇桂花,我们闻到的是桂花的(香),摇桂花的(乐),体会到的是它的(甜)。还记得父亲吟的那首诗么?齐读。

4.读这篇散文从香中我们要体会到隐藏在里面丰富的感情,这叫会读文章。作者除了写小时摇桂花时写出了感情以外,课文的第一、五、六自然段也写了桂花的香。这三个自然段表达的桂花香的感情又是不一样的。透过这个香来体会作者的感情,自己读一读。

5.交流

(1)第一自然段。注意句子中直接表达的词语,“最”,圈起来。喜欢它什么?接下去。桂花树好看么?哪个词?(笨笨拙拙)但“知识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不好看)藏在绿叶丛中好看吗?(不好看)什么花长得大,好看?(牡丹、菊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但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为什么桂花那么多不好看,还要写?(为了突出香)就是为了突出最后一句。这叫什么?衬托。(板书)

这里主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

(2)第五自然段。

这里有两个字,“外地”(板书)。琦君和她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金桂。他们全家迁往杭州,离开他们的老家再也没回来过。

杭州有个地方,叫“满觉垅”,那里种满了桂花,真的是香飘十里。杭州有两样东西最香,一样是满觉垅的桂花,还有一样是龙井的茶。但是母亲说的,难道杭州满觉垅的桂花真的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吗?他比的是什么?是香味么?(是感情)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于浅。这感情来自于哪里?(家乡的桂花是他们亲手种的;这里蕴涵了喜爱家乡的情感;美好生活的回忆)

那种浓浓的感情叫什么情?(乡情,板书)在母亲看来,她的家乡是最美的,她对家乡的感情是最深的。不管外面的桂花怎么样,但家乡的桂花最香。谁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一起读。

(3)齐读第六小节。作者在台湾闻到桂花香,可能会想起什么?作者写这句话时,是在台湾,远离自己故乡整整30几年。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这时变成了浓浓的“愁”(板书“愁”),这种感情叫“乡愁”。

最后一句它是这样写的,想起了桂花,你猜她当时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

所以她写下了这篇文章,叫……(桂花雨)

四、写话练习

1.课文中写母亲表达自己感情时说到,(板书)桂花还是故乡的香。齐读。

如果有朝一日,你会怎么表达自己的乡情呢?就像母亲的这句话:桂花还是故乡的香。你能不能再写另外的句子:还是故乡的;还是故乡的。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对家乡的思乡之情时会想到家乡的哪些事物来触动自己的情怀的?请每个同学来写几个这样的句子。

2.请若干学生上台写

3.指读,讲评

(1)糕点还是故乡的甜。

(2)辣椒还是故乡的甜辣

(3)鱼还是故乡的鲜虾还是故乡的肥

“鲜”和“肥”换一下

(4)茶还是故乡的浓

(5)酒还是故乡的浓

“浓”字已经用过了,改成哪个字更好?(醇)

(6)山还是故乡的青(秀)

(7)人还是故乡的亲

4.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

5.连起来就像一首小诗。这首诗可以取一个什么名字?(我的家乡、故乡情、思乡情、乡愁)

6.桂花雨,作者要表达的是淡淡的乡情,她要表达的是淡淡的乡愁。

《桂花雨》教学实录 篇7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桂花吗?生:见过。师:请欣赏。【出示桂花图片 】 师:漂亮吗?生:漂亮。

师: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优美的诗词来歌颂它。师读【出示: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李清照摊破浣溪沙】【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出自杨万里《咏桂》】。著名女作家琦君也深深地爱着这香气浓郁的的桂花,她这样写到——请你来读:【出示: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华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孩子们,可见桂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它的香气味儿——说,一起说。生: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板书课题。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散文,读这篇散文就像我们翻阅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尽的情思。所以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轻轻地读,静静地去感受。现在请大家用心地来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开始。生自由读。(孩子们可以自己读自己的,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桂花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自己读,开始。)

2、检查生字词

师:同学们,看你们都读完了,我来检查一下这一课的生字词有没有问题。好,看一下大屏幕。【出示:笨笨拙拙

炉烟袅袅 阴云密布 撮一点 谢落 即时。】师:谁来读?请这位同学。生读。师:请跟读。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生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跟读。师:看来呀这些词语当中有很多同学容易读错的音,我们把这些容易读错的音一起再来读一读。【出示:笨笨拙拙 炉烟袅袅 阴云密布 撮一点 谢落 即时 变红拙拙 袅袅 撮 并加上拼音 】师:一起来读。笨笨拙拙,起~

3、理解“撮”的意思

师:好了,孩子们,什么是“撮”?我们来做做这个动作。(生两手掌来回搓)师:有的孩子这样撮,还有吗?(师模仿孩子错误的动作。)这个孩子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一下字典当中对“撮”的解释。【出示:撮: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撮: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然后想想你刚刚做的动作对不对,我们来重新做一做。生做动作。师:哎,这次对了,轻轻地捏起来,就是撮。

4、读好长句子 师:课文当中有一个很长的句子,我想考考你们,敢吗?谁来接受挑战,谁来读?好,请这个女孩。出示【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师:她读得对吗? 好同学们,在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多音字,其中这两个读音特别容易读错,我们来看一下,【出示 多音字和】huo四声,粉末或颗粒状掺和在一起加水搅拌。huo 二声:状物中搅拌使粘在一起。赶快看看,在这个句子当中该读哪个音。师:你来说。生:应该读huo四声,这个音。师:看,通过字典这个小老师让我们同学做了准确的判断。让我们一起来读。

5、指导学习生字“谢”(生观察,说需要注意的地方,师范写,生在习字卡上描红、临写)

师:【出示带田字格的“谢”字】看田字格中的这个字,这个字是要求我们来书写的字。仔细来观察,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生:这个谢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它中间的那一部分,身的撇不应该出头。师:小老师观察得真仔细呀。这个谢字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在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注意,要注意什么?看老师的板书,三部分要写得细细长长,而且女孩子关注到了,身子的身做字的一部分的时候,这个撇不能出头。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习字卡,自己来描写一个,再单独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师巡视。师:这个女孩子注意到了我们刚才强调的地方,写得很规范。描完了再自己写一个。有的孩子写得很快,如果你写完了就对照田字格中的字,如果写得规范就自己奖励自己两颗五角星,来鼓励鼓励自己。那如果你觉得有些地方还需要再努力,也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给自己加把劲。写完的孩子可以做好了,告诉我。我看大多数同学都写好了,好了,坐好。

三、理解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师:字大家都写好了,那么我们来解决一下刚才读书时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叙事散文就是通过叙述事情来表达一种情感。【板书:叙事 抒情】谁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课文围绕桂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对桂花怎样的情感?生:主要写了作者儿童时代摇桂花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师:这个女孩子很会读书,请坐。【板书:摇桂花 喜爱】师:还有哪个同学来说一说你的读书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桂花怎样的感情? 请你。生:我觉得应该是写了作者对儿童时代摇桂花的留恋之情。师:你这位同学会带着自己的思考来读书。还有吗?谁来愿意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感受。生:我觉得是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童年的留恋之情。师:你综合了他们两个人的意见,是吗。

2、好,孩子们,快速的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具体来写了摇桂花这件事?第几自然段,一起说。生:第三自然段。好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摇桂花,将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小组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好开始。

a、师:好了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句子。好,请这个女孩。生:“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从老是缠着母亲,因为她非常迫切摇桂花。【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你从哪个词中看出心情迫切?生:从“老是”和“缠”。师:看来这个同学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感情。请你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生读。

b、师:小琦君是怎么缠着妈妈的?我们来演一演,读一读好不好?我来当妈妈,谁来当小琦君?谁平常缠过妈妈?没有啊?那我来找一个可以吗?我看有同学想举手但是没有勇气,给自己鼓鼓劲,谁来演小琦君,没有,那我点将啦。好,请这个女孩。你平常给妈妈撒过娇吗?生:平时需要妈妈帮忙的时候,就跟妈妈撒娇。师:好,你平时怎么给妈妈撒娇的,就怎么做,好不好?师:我们两个还需要一个旁白,谁来给我们当旁白呀?这次举手的多了,好,请你来当旁白。生表演读。师:孩子们,你们听出来了吗?一看这个女孩子平时和她妈妈的感情真深呀。她把小琦君迫切的心情表达了出来。所以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把你真实的情感放在里面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就不一样啦。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读小琦君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你来试一试好吧。指名读。师:我听出了你的急切。早晨妈妈正在做饭呢,你就缠着妈妈问——指名读。中午妈妈在忙着收拾东西呢,你又缠着妈妈问——指名读。晚上要睡觉了,你还是缠着妈妈问——指名读。师:小琦君,你们怎么这么缠人哪?生:因为小琦君很急切的摇桂花。师:孩子们,你们来看我们只要抓住了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就能把这个句子读得身临其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小琦君的急切。齐读。

c、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也能看出小琦君非常盼望着摇桂花。生:【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从这下我可乐了,这个乐可以看出小琦君非常喜欢摇桂花,她非常急切地想和大人一起去摇桂花。师:这个同学也会抓关键词来体会人物的心情。师:谁还找到这句话,也想来谈谈。生:从使劲可以看出作者小时候非常盼望摇桂花。在摇的时候非常激动。师:你能将这种感受带到句子中读一读吗?指名,你来读。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你对使劲的理解。还是这段话,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指名。生从帮着这个词可以看出她非常喜欢帮大人去要桂花。师:这个女孩子真会分析。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刚才她找到一个词“帮着”,这是一个什么词?生:动词。师:男孩子真会发现。赶快找一找这些话当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动词?你来说,指名。生:摇也是一个动词。谁还来说。生:抱着。师:还有吗?生:铺。【变红:铺、抱、摇】师:说得好。孩子们,这几个动词用得特别巧妙。你来读读看看,通过这几个动词,你能感受到什么?生自由读。齐读。看这几个动词用得多巧妙呀。通过这几个动词,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小作者当时迫切摇桂花的急切心情。

3、你们想不想亲身沐浴这缤纷的花雨?生:想。师:就让我们一起使劲地摇吧。【出示课件】师:桂花纷纷地落下来,落到我们的头发上,香了美丽的发丝。落到我们的鼻尖上,衣领上,你的小脚丫上,不一会儿就落得你们满头满身,你激动地喊起来:【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齐读。师:同学们,在读散文的时候我们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摇桂花这段内容就是抓住了通过动作和人物的语言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者当时摇桂花那种酣畅淋漓的情景。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下我可乐了——齐读。

4、同学们,感受到摇桂花快乐的只有小琦君一个人吗?生:不是。师:还有谁?请你读一下描写他父母亲的内容。【出示: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天】指名读。师:感谢你流利地朗读。同学们,这里口占一绝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一时诗兴发了。师:谁诗兴发了?生:父亲。师:随口朗诵了一首诗。这个男孩子理解得真好。我们来看一下。字典当中的解释【出示口占:指即兴作诗,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绝:绝句。】在这里父亲诗兴发了,随口吟诵了一首诗。孩子们,父亲把自己的快乐都放在了这首诗里。谁来读一读父亲的这首诗。【出示:整首诗】指名读。师:孩子们听出来了吗?父亲将对桂花的喜欢都放在了这首诗里。摇桂花是孩子们童年最喜欢的事情。连做梦都能梦到它,桂花把孩子的梦香得又香又甜。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齐读这首诗。

5、同学们,课文除了描写摇桂花,还描写了哪些内容,赶快从课文中找一找。生:还描写了桂花的香。【板书:桂花香】师还有吗?课文中还描写了哪些内容?来,你来说。生:桂花的用途。能说一说,哪些句子吗?生读: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里……。师:还描写了哪些内容?一起来交流一下。生:我找到的也是桂花的用途。师:请你读一读。还有吗?生:我找到的是桂花落下来时的样子。师:请你也来读一读。生读。师:谢谢你。孩子们,我们来看,这篇课文写了很多的内容,可是桂花的香气却贯穿课文始终的,请你拿起笔,赶快找一找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师:哪个同学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请这个女孩。生:……迷人。师:原来迷人就是香呀。还有吗?生: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从香飘十里和“浸”这两个词看出桂花的香。师:你真会找关键词,还有吗?这个女孩子。生: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我从“全年、整个和沉浸”看出桂花的香。师:好了,同学们,我看大家都很喜欢这两句话,【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从香飘十里和“浸”这两个词看出桂花的香。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同学们,这句话当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巧妙,你发现了吗?发现了就说出来。生:浸。沉浸。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浸”什么意思呀?指名说。师:是呀,桂花的香气无处不在。还有吗?谁愿意来谈谈你的理解。生:沉浸,全年没有别的气味,都在桂花香里了。师:说得真好。桂花的香气无时不有。孩子们,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起——齐读。

6、师:每时每刻村子里面到处弥漫着浓浓的桂花香,怎能叫作者不喜欢家乡的香气呢?所以作者离开家乡很多年,依然难忘家乡的桂花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出示: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她一生漂泊,12岁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再也没回故乡。】师读第一句。指名一生接着读。师:同学们,琦君读中学的时候,跟随父母搬到了杭州,那里有一座小山,漫山遍野种满了桂花,花开时可以说是香飘十里,每次回家,琦君总是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母亲总是说:【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齐读。师:孩子们,请你来读读母亲这段话,你能读懂母亲这句话里的意思吗?生:我能读懂母亲很思念家乡,很想回到家乡。师:你把母亲的心声给说了出来。还有谁,你读懂了这句话了吗?指名。师:这个女孩子说得多好。家乡的桂花是母亲最珍贵的记忆呀。这个男孩请你来说。师:是呀,母亲不是诗人,她不会作诗。他用最朴实的语言一个“再”一个“比不得”将自己浓浓的思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孩子们,母亲的心声也正是我的思乡情。所以每当母亲说——齐读“外地的……”师: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师:孩子们,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写了桂花香,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向我们描述了摇桂花,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对家乡浓浓的思念。这份浓浓的思乡情化作一缕淡淡的桂花香,永远地留在了琦君的心里,也让我们感受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独特神韵。【板书】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上一篇:东都中学校外实践活动总结下一篇:大班教案活动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