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2024-04-15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共10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篇1

第三单元

乘法

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内容:

课文第 33-34 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质疑探讨.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教师:你能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数据.(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 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 肯定.学生 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 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 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 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 尝试成功的喜悦.三、精彩展示(1)课件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 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3)估算算式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

十、整百 的数,方便计算.四、巩固练习

1、完成3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然后全班交流.2、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 5题.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 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教学反思:

能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进行估算,要不断总结自己估计的方法,并能与同学交流合作.会灵活地估计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养成良好的探索意识.教案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篇2

一、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学习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练习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进行口算。459-20×20 140+360÷6 1000-700+225 120÷4×30(105+245)÷5 25×(160÷40)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自学教材第47页情境图,完成自学指导。a.用分步式解决问题,理清算理。

b.尝试用综合算式解决。(可在算式下面画横线表示计算的顺序)

注意:计算要准确

c.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体会哪种方法简便。(2)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22×3=66(元)22×3+24÷4 24÷4=6(元)=66+24÷4 66+6=72(元)=66+6

=72(元)

(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4)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师板书算式):

22×3+24÷4 =66+6 =72(元)

(三)自学检测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35+65×40÷5 12×(153-83)÷8(96-6)×(15+9)

1、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2、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课件出示):

a.在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b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四)尝试探索,突破难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

3、师根据生答质疑:刚才同学们提出要在算式中加上中括号,这是一个新的符号。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在算式里添上中括号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符号吗?

师根据生答小结(课件呈现):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来表示。因为题中已经有了小括号,如果需要再改变运算顺序,为了和已经使用了的小括号区别开来,就要用中括号。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在计算时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4题。

1、全班齐练,指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引导交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3、小结:上下两道题数据相同,看上去很相似,但运算顺序改变了,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都不同。

4、点拨:由于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计算含有括号的计算题时要看清题目,以免出错。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篇3

Haha Laihongling

第二单元是线与角,属于图形与几何,与前一单元的学习领域不一样。虽然有了前面一单元的经历和反思,却有很多地方在教学形式上无法随意套用,可以说是又一个全新的挑战。本单元操作性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根本离不开投影仪展示,课件动画等能体现操作步骤的教学用具。另外,由于学生的亲身体验是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教学设计上我几乎课课要留较多时间供学生们自主实践,这比上一单元的课堂情况就有很大的不同,我想,会不会是这个原因,所以教材这样安排呢,或者只是巧合——第一单元面临的是初回课堂的孩子,还很不安分;而第二单元面对的则是有了一定上课状态的孩子,这时给点操作的活儿是不是意味着给点阳光更灿烂呢?——我越来越觉得学生状况跟知识授受有微妙的关系。从这点讲,我既是主动者也是被动者,我和教材都得顺着课堂的“原生态”施以改造。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是我的公开课,整体不理想。唯独有达到自己想法的只剩利用一根金箍棒解决三种线的认识这一点。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发现自己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语言较匮乏,似乎总言之不尽,不由自主地啰嗦。另外准备的流程不熟练,一旦在生成的时候打乱就抓不到主线。练习来不及,课堂效率低。

第二课时平移与平行,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结果比较理想,但对于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个别学生误以为是线段,我本人也曾差点认为平行的关系适用于线段,其实不然。后面利用延长来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来说明了这一点,让学生和自己走出误区。

第三课时相交与垂直,是学生最有生活感知的一节课,但是学生时不时容易忘记直角标记来表示垂直,不能灵活发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所形成的每个交角都是直角。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垂直关系,尤其是写出来。(线段有垂直关系,)

第四课时旋转与角,第五课时角的度量以及第六课时画角,都通过投影及PPT展现更多一点,这几课授课过程中,最为困难的是学生对于量角器的认识及应用,特别是“点对点,边对边”,有小部分的同学总是做不到而使得结果有偏差,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应该因为他们还只是四年级的孩子而放低要求。

另外,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有一个学生,到黑板量角度的时候,把60度的角量成了70度,我原本以为他不会量角,后来一问,并不是这种情况。他的量角器上一条刻度线的两旁出现了两个刻度,60跟70,他随意地选了其中一个数。这是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我以为会量了,就会看,没想量角器还分这么多种版本的。我尽力用语言说明怎么看刻度,但发现学生都没办法理解,所幸我想到用投影仪说明,这才解决了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篇4

课本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教室的路线。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篇5

北师大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自身体验,感知左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师:生活中,我们左右手配合起来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做遥控器,同学们来做机器人。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对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充满趣味。)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验“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

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都不一样?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小考官”游戏

师:×××,我问你,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师:谁想学老师的样子,也来试一试?(小组内同学互相提问)

4、小组合作摆文具,同桌互问互答。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新课标第一网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联系实际,应用巩固。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议一议:上下楼梯。(课本练一练第5题)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www.xkb1.com

3、想一想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2、师:你见过别人握手吗?

师:经常用哪只手握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篇6

教材分析:《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前四课是认识水,后三课是认识空气,前四课认识和描述水的方法是为后面认识和描述空气的特征打基础的。前四课中,前三课是认识水的特征的,第一课从整体上感知水,让学生通过辨别水在那个袋子中的活动,感到水和醋及牛奶有些相同的地方,后面的分类中将醋、牛奶和水分为一类叫液体。但是具体液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水有哪些特点?学生不清楚也说不出来,这正是学生构建水和液体概念的原点。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是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通过和食用油比较来进一步的认识水,认识液体之间的相同点: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第三课再拿出液体中的一个相同点进行研究:液体流动的快慢是否一样。依托对水的认识,来认识液体。

本课中的活动有两个:观察水和食用油,整理我们的观察结果。观察水和食用油的活动有三个层次:1.通过用多种感官进行简单,直接的观察水和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粘度、流动快慢、液滴的不同。直接进行记录。2.通过混合水和油,认识水和油的轻重不同。要进行简单的思维后才能有结果,再进行记录。3.把油和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来考虑水和油的形状。思维的难度有所增加,需要和同学讨论交流才能完成思维的任务,来完成水和油都没有固定的形状的记录。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灵活性也相对较差,书写慢,有很多不会写的字,表达能力也较弱。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会初步运用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也初步学会了用维恩图来对两种物质的相同和不同进行比较,对水和食用油也比较熟悉,但是具体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不清楚。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较,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是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的感官仔细观察油和水,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渗透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

教学难点:有序的观察,并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和交流。分组实验材料:水、油、筷子、蜡纸、报纸、记录表。教师演示材料:简易天平、带有刻度的塑料杯子两个。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液体。

学习新课:刚才大家说出了一些常见的液体,同样是液体,是不是有完全一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一杯油,和一杯水。板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活动一:运用感官直接对水和油的颜色、气味、黏度、透明度,流动的快慢,液滴的不同进行观察。

将水和食用油这两种液体进行比较,观察他们的不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来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比较水和油的相同与不同,教师板书:

“水 “ ”食用油“并画出维恩图。告诉学生一般不用尝的方法。同学们能用上学过的方法来进行观察,非常好,为了观察到更多,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教师提示学生,大屏幕出示:

1、还可以用木棍儿帮忙,来进一步的观察。教师演示用木棍儿帮助观察的方法:搅一搅,看谁流的快,把木棍从杯子中拿出来时,看那种液体从筷子上滴落得快。

2、把观察到的及时的填写在韦恩图中,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3、观察完后,要用纸及时的把手上的木棍儿上的水或油擦掉。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学生观察并进行填写图表。(维恩图)

组织学生交流,实物台展示。纠正学生不会写的字,并及时进行小结。活动二:对水滴和油滴进行观察

接下来我们对液滴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不同。(观察液滴的方法:用筷子沾上一滴水滴在蜡纸的光滑面,再用筷子的另一头沾上一滴油,滴在蜡纸的光滑面,用纸擦掉筷子上的油和水,对蜡纸上的油滴和水滴进行观察。可以从侧面,正面进行观察,看有什么不同。)

教师发放蜡纸,学生进行观察,并填写图表。交流,教师将油滴和水滴的特点板书。活动三:比较油和水的轻重

同学们很棒,来仔细观察,教师把50毫升水倒入盛有50毫升油的杯里,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说一说。

可是油还是不服气,说再来比一次,咱们怎么比?学生说一说。教师演示,用简易天平比较50毫升的油和50毫升的水。

筷子先生也来评理,将两根同样的筷子,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多的水和油的两根同样的试管中。

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筷子在水中站得高?

比赛结果:油轻水重。指导学生把结果填写在韦恩图中。活动四:比较水和油的相同点。

教师出示盛有50毫升水的不同容器,学生思考,水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达成共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油有没有固定的形状?

稍微思考后回答:没有。

这应该算是他们的相同点,他们还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说一说。(如果想不出来,教师可以演示倒水的动作。)

小结:都会流动。指导学生把“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填写在韦恩图中。教师也随机板书。

归纳梳理:整理水和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认识到了水和油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请同学们把这些不同和相同看一遍,并思考,我们对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其他的液体也有吗?如果有的话,譬如都会流动,他们流动的速度一样吗? 学生说一说。

关于液体流动的快慢请大家在生活中关注,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篇7

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观察物体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是相对独立的单元,与前面所讲的内容联系不是很大,主要是通过一些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或图形的不同形状,从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有所了解,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日常生活中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一玩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单元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知道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难点是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利用直观的图像为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2、采取优带差的方式,建立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模式。单元课时计划:

3课时教学课题看一看

看一看

(一)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

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重点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

教学(具)准备若干个长方体形状的实物,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实践认识正面、侧面和上面小结1.认真思考问题,无法确定答案。2.认真观察讲台。3.讲述自己看到的讲台形状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4.观察书本上的图画,结合自己的体验,正确完成习题,初步建立自己的空间观念。1.分组实践观察,兴趣大增。2.积极讨论、交流,代表发言: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桌子的不同几个面。3.观察、思考,回答老师提问。4.认真听老师讲解,结合观察,体会结论。1.仔细观察,认真听讲,正确理解人为规定:一般朝上的那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2.将实物与平面图形相结合,体会对面的理解,正确完成练习。1.引导提问: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相同吗?2.请学生坐在位置上观察讲台。3.请坐在教室不同方位的同学描述所看到的讲台形状。4.引导学生完成教材“连一连”的内容。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桌子。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3.引导提问:从不同位置分别看到桌子的几个面呢?4.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1.借助实物讲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含义。2.板书,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亲自实践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精神,相互探讨,自行摸索求知运用到实践,学以致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一)一.观察物体二.认识物体的面课后反思教学课题看一看

(二)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

授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能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观察并能识别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物体。教学难点辨认描述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具)准备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积木或纸盒)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实践应用小结1.拿出准备的正方体,按照老师讲台上的模型进行拼、摆物体。1.观察自己摆的物体,得出:从上面和正面看到的图形能够都是长方形,侧面是正方形。2.根据结论,很快完成练习题。3.动手实践,相互交流,小组代表总结正确地完成练习,学有所获。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看个图形2.按照教材中“看一看”中的图形,引导学生拼、摆物体。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拼摆的物体,并说说观察的结果。2.请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3.以小组为单位,用三个正方体搭图形,然后进行观察与交流。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困难时拼摆实物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动手能力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增加学习的兴趣反馈信息适当指导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二)一.看一看 二.观察物体课后反思教学课题节日广场 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

授教学目标通过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正面和侧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从上面、正面和侧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小结学生看图并回答积极讲述自己看到的节日广场见闻生:有多少花盆?

有多少小朋友在跳舞?

有多少人在照相?

。。。认真思考、计算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完成连线题故事导入: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哪里现在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出示情境图。提问:在节日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讲述自己在节日广场中的所见所闻看这幅情境图,完成智慧老人的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让学生想象图中小鸟、小狗、淘气所看到的“烈士纪念碑”的形状,完成连线题。总结本课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观察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及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节日广场

一、节日广场1.四组气球的个数2.表演节目的人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篇8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暮江吟》。

2.我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并体会古诗的意境。 编写教师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我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并体会古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暮江吟》。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一)了解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二)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暮:吟:残阳:瑟瑟:可怜:

3、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这两首诗也有不同之处:。

【学法指导】

读古诗不但要抓住诗句,而且要抓住课题来理解。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词语突出了“静”。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展示激励

1、朗读展示:

○1我用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通过重读、停顿等方式读出静的情景。

2、感悟展示:

○1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

○2我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温馨提示】

要一边读诗句,一边展开想象哦!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古今对译(连线)。

闲惊动

惊闲静

时鸣春天的山涧

春涧不停地鸣叫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我能独立学会诗中生字

2.我能朗读、背诵《鸟鸣涧》。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我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描写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学习重点 我能独立学会诗中生字。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自学导学

1.了解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他是唐代诗人。

2.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2我把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工整地抄写三遍,把易错地方用双色笔标出来。○3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把意思写下来:时鸣:闲:春涧:惊:

3初读

①.我又把这首诗认真读了两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②.我说说每句诗描写的情景。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读古诗不但要抓住诗句,而且要抓住课题来理解。还要大胆说出自己都理解。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交流协作对学:

1.对子互读古诗,交流。

2.我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词语突出了“静”。

1.朗读展示:

○1我用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通过重读、停顿等方式读出静的情景。

2.感悟展示:

○1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

○2我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温馨提示】

要一边读诗句,一边展开想象哦!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描写的情景。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我能把这首诗工整地抄写下来: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默写古诗。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走月亮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一、自学导学

1、学生自读课文。

2、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二、交流协作

1、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2、认读生词。(自读,只读,开火车读)(教师此时特别注意指导“载”的读音,在这里是“运载(zài)”。)

3、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走月亮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2.能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学习重点 能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一、复习检测

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协作

1.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2.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留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留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展示激励

第六、七自然段: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1).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的景色吗?

(3).作者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1、你有没有和妈妈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问题生成】

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要展开合理想象。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板书

设计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飞向月球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学习重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课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2.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探究二:讨论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1.听写词语:训练有素、心驰神往、联络、研究、径直

2.给下列生字注音:嶙峋、研究、悬崖、船舱、

3.用“有时……有时……有时……”造句

4.试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飞向月球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问题。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学习文章第二部分,说说宇航员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的生活、工作状况,以及看到的地球和月球的美丽景象。

探究二:学习文章二至四部分,说说宇航员登上月球之后看到的真实情况,以及这次登月的意义。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1.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思考月球有哪些开发价值。

2.假如你是一位研究月球的科学家,你还想做哪些研究呢?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语文天地二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交流摘录笔记。

2.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能够运用流利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做摘录笔记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回顾本单元课文,整理好摘录笔记。

2.谈谈自己眼中的月亮或有关月亮的故事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

1.交流以前的摘录笔记,找出笔记中的优点和缺点。

2.读读课本中出现的词语。

3.说说丁丁和冬冬教给了我们什么好方法

探究二:

1.找出规律。

2.集思广益,填写成语。

探究三:

小组交流自己眼中的月亮和有关月亮的故事,并作出评价。 【温馨提示】

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哦。

【学法指导】

认真做好笔记也是学好语文的方法.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相互交流写摘录笔记的体会。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语文天地二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读“开卷有益”中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学习重点 能够运用流利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自读自学:找出不懂的字、词及问题问题自学解决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写一写有关月亮的故事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认真朗读有关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探究二:写有关月亮的故事时,怎样才能围绕这个中心把语句写通顺。

【温馨提示】

记得要带着感情去读哦!

【学法指导】

谈感受时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语句要通顺。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1.围绕一个主题说一段流利的话。

2.读读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小组或全班评价。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习作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通过习作,激发学生去探究月球奥秘的愿望。

2.通过写自己心中的月亮,提高学生用流利的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水平。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积累有关月亮的素材。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通过习作,激发学生去探究月球奥秘的愿望。

学习重点 通过写自己心中的月亮,提高学生用流利的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水平。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根据自己的积累,把你眼中、心中的月亮写出来吧!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片段练习,最好20分钟内完成,限定习作时间是必要的。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小组互改底稿,并能指出习作中的优、缺点。

探究二:再次讨论应该怎样围绕一个主题将意思表达清楚。

【温馨提示】

注意修改符号的正确运用哦!

【学法指导】

修改时应从语句、用词、中心的表达等方面入手。

【问题生成】

鼓励学生再次认真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用另一种颜色的笔修改。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根据修改意见将自己的习作改好后誊写倒作文本上。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习作 课型 讲评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习作修改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习作修改的重要性。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并进行自评。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互相交换习作,找出对方习作中的优、缺点,并能进行整体评价。

探究二:小组推选优秀习作,进行全班讲评。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将讲评后的习作进行再修改后抄写到笔记本上,以备后用。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中国结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中国结的饰物以及相关资料。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学习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我能熟练认读生字和短语:

2.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憧憬、巧夺天工、图腾、叹为观止

3.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知识链接】

有关中国结的资料简介。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学习一: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中国结特别受宠?

探究学习二: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中国结?

【温馨提示】

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喜爱的感情哦!

【学法指导】

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中国结的喜爱。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1.我会填空:它或象征着(),或隐喻着(),或呼唤着(),或赞美着();有的是()的标志,有的是()的图腾;它烘托着(),燃烧着()……总之,它代表着(),代表着(),代表着()

2.学了课文,我知道了:。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写一写自己对中国结的喜爱.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课时

第()课时

学习难点

学习重点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课时

第()课时

学习难点

学习重点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篇9

教学内容

买菜。(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探索(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能够正确地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时,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难点:能够正确地运用小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播放进入超市购物的情境。

油菜:1.25元/把 西红柿:2.2元/斤 芹菜:2.41元/把 教师:一把油菜的价钱是多少元?你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学生:1.25元,1元2角5分。教师:西红柿呢? 学生:2.2元,2元2角。教师:芹菜呢?

学生:2.41元,2元4角1分。

教师:是一把芹菜贵还是一把油菜贵?为什么?

学生:芹菜,因为2.41的整数部分为2,1.25的整数部分为1,2>1。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向这位同学学习。【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如果要买1把油菜和1把芹菜,大约要付多少钱?你知道大约在几元和几元之间吗? 学生:大约在3元和5元之间。教师: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为什么?以小组形式讨论。把你的想法先小组内部分享。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是用计算知识解决,有的是用画图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教师:你们知道原因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学生1:1.25元=1元2角5分,2.41元=2元4角1分,1元+2元=3元,2角+4角=6角,5分+1分=6分,1.25元+2.41元=3元6角6分=3.66元。

学生2:1元+2元=3元,0.25元+0.41元=0.66元,1.25元+2.41元=3.66元。教师:你能用方格图列成竖式的形式吗? 学生:

【设计意图: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勇于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真了不起!能尝试着把上图改写成小数的竖式吗?小组内部先讨论。

教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学生:

+

1.2 5

2.4 1 3.6 6 教师:你们能看懂这个竖式吗?谁尝试着给同学们讲解?

学生1:小数相同数位相加,百分位上5+1=6,十分位上2+4=6,个位上1+2=3。

学生2:5个0.01加上1个0.01是6个0.01,2个0.1加上4个0.1是6个0.1,1个一加上2个一是3个一。

教师:小数加法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相同数位上的数字要对齐。教师:还有补充吗?

学生:除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字要对齐,小数点也要对齐。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把刚才的小数竖式重新列了一遍。

十 百

+ 个 分 分 位 位 位 1.2 5 2.4 1 3.6 6

3.教师:你们真聪明!刚刚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已用加法计算出应付的钱数了,现在我们再验算一下,看刚才的加法对不对。验算加法,我们就用它的逆运算——减法。

教师板书:3.66-1.25= 教师可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同学在本上计算,最后集体订正。教师:仔细观察,列小数减法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1:小数点要对齐。

学生2:小数部分相同数位也要对齐。教师:真棒!谁能讲解上面的竖式?

学生:6个0.01减去5个0.01是1个0.01,6个0.1减去2个0.1是4个0.1,3个一减去1个一是2个一。

教师:除了用竖式计算,还有其他的方法计算3.66-1.25吗?

学生1:3元-1元=2元,0.66元-0.25元=0.41元,所以3.66-1.25=2.41(元)。学生2:还可以利用方格图来计算3.66-1.25。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正确,非常棒,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努力。教师:用竖式计算1.25+0.74和2.76-2.1,并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教师用投影仪展示两名同学的计算结果。1.25+0.741.99

2.76-2.1 0.66

对于上面两位同学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分析是否正确。

三、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通过刚才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

1.小数相加减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和整数加减法一样。2.小数相加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板书设计

+

十 百

分 分

位 位

3.6 6-1.2 5 2.4 1 1.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和整数加减法一样。2.小数相加减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十 百 个

分 分 位

位 位 1.2 5 2.4 1 3.6 6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知识模型的构建,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生活中去,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课堂作业设计

A 类

1.用竖式计算。

3.26+2.73

8.68-4.66

2.34+14.32

14.78-4.67 2.买一本《帮你学语文》花了3.5元,买一本《帮你学数学》花了4.4元,小红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能力要求:能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B 类

一箱苹果连箱的质量是59.5千克,倒出一半后,连箱的质量是30.5千克,苹果的质量是多少千克?箱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参考知识点: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求: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5.99 4.02 16.66 10.11

竖式略 2.3.5+4.4=7.9(元)B类:

59.5-30.5=29(千克)苹果:29×2=58(千克)箱子:59.5-58=1.5(千克)教材习题

第12页练一练

1.(1)够(2)25.2+21.6=46.8(元)

2.补充图略 3.16+0.23=3.39(米)3.39-0.12=3.27(米)

3.5 0.7 0.09 7 0.08 4.2 3.8 5.32 13.1 23.5 22.5 5.1.45+0.4=1.85(米)1.85-0.05=1.8(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第二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篇10

一、知识乐园。(32分)

1、测量土地的面积,常用()、()作单位。

2、从一点引出两条()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量角的大小,要用();角的度量单位是()。

3、⑤ ⑥ ⑦ ⑧ ⑨()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是直角,()是锐角,()是平角,()是周角,()是钝角。

4、直线()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线段有()个端

5、边长是()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6、26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9公顷=()平方米 15平方千米=()公顷

7、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3次后,折成的角是()度。

8、一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个45°角。

9、在()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8()平邑县的总面积约是1825()

① ② ③ ④

10、在○里填上>、<或=。

3公顷○3000平方米 900公顷○9平方千米 6公顷○600平方米 8900平方米○5平方千米

二、火眼金睛辨真假。(6分)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3、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千米。()

4、小军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5、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

6、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公顷。()

三、精挑细选出真知。(12分)

1、时针和分针成30°角的时间是()。A、2时 B、8时 C、11时

2、通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A、1 B、2 C、无数

3、用放大镜看50°的角,角的度数()。A、变大了 B、变小了 C、不变

4、“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个“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

A、50 B、5 C、100

5、下图中,如果∠1=135°,那么∠2是()。

A、245° B、75° C、135°

6、长为400米,宽为100米的长方形广场占地()公顷。

A、40000 B、400 C、4

四、数角我最快。(6分)

()个()个()个

五、我是小画家。(14分)

1、用量角器画角(带★的在给定的边上画角)。(6分)

★ 65° 130° 90°

2、用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8分)

⑴ 75° ⑵ 150° ⑶ 15° ⑷ 165°

六、快速破译未知角。(10分)

1、已知∠1=35°

∠2=

2、已知∠1=90°

∠2=45°

∠3=

3、已知∠1=130°

∠2= ∠3=

∠4=

七、解决问题。(20分)

1、一架直升机在一片长方形树林上空喷洒药水(如图),这片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2、修一条长25千米,宽40米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占地多少公顷?合多少平方千米?

3、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600米,宽300米。如果每公顷平均收玉米10吨,这块玉米地能收玉米多少吨?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案例下一篇:历下区城乡建设委群众工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