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远方作文

2024-04-16

去远方作文(共13篇)

去远方作文 篇1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如是说,在走走停停,走走停停中,路成了路,人生便也成就了人生。

有时决定了要走,却总是徘徊留念;有时决定放下,眼神却总望着远方和山水。诱惑取舍难以定夺。但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要前往何方,生命就是在不断追求中向前推进而不致于枯滞的。每个人都应为追求而燃烧过,平庸的日子会风化我们的信念、腐蚀我们的灵魂,没有半点信念的生活,就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灵性毫无吸引力。我们需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生命的奇迹。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种一粒志向,取一叶追求。在这纷扰人世间,应确认方向,背负自己的`理想,到远方去。

在马云的创业历程里,从一个刚毕业大学生的青涩,到集资开创阿里巴巴,到十五年后的今天,阿里巴巴如同沉默了良久的巨人,一醒来便轰动了整个中国。马云把阿里巴巴从一个“三无团队”拉扯为了企业巨头,撑过了电子商务泡沫,吃下了雅虎中国,它逐渐在这个大时代里繁荣。马云昔日的远方是中国,如今他的远方便是世界。的时间,他在追求中不断努力,一步步创造了“阿里巴巴帝国”,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没人能否定他的成功。

谁的路途一帆风顺?难道马云没有瓶颈的时候?当然不是,他的公司几度面临破产,岌岌可危,他千方百计集资才挽回了公司,只是当苦难成为历史,曾经的困境都已如过眼云烟,随风飘散了罢了。无论如何,别让你的勇气和梦想在角落里落满灰尘,别让你的生活日复一日地平庸。路是远的,但有什么路比你的脚步更远呢?“心里一搓小火,身体离地半尺,不做蝼蚁,不做神,做个写字的人”,冯唐说。心中一定要有信念与追求,毕竟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心中的戈壁滩,应让那里开满鲜花。

看今年东京世乒赛,中国乒乓再度折桂,马龙也成功逆袭。他们一直追求着远方,但也从未被辉煌的成绩蒙住双眼,“要输就输给追求,要赢就赢在明天”,一个真正的强者会放眼未来,不会为一时的光荣而停滞不前。向他们致敬,也为他们的信念鼓掌。

同样是体育界,来自美国的莉比・詹姆斯,七十七岁的银发世界级跑者,让全世界为之惊叹,她保持着女子十二公里长跑纪录,并且她自身一次又一次打破纪录。她不懈的追求,给古稀之年的人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人生不应因年龄而给自己设限,从这一刻开始行动,永远都不晚。只要不放弃内心所向,生命的硕果将如影随行。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虽然这是一条我所陌生的路途,没有尽头的呼喊,华灯初上,烟雾迷蒙,但是我要前行,因为我听见了青鸟的鸣叫。

去远方作文 篇2

2010年中考作文的命题意图已在尽量避免学生的宿构与套作, 从阅卷情况来看, 宿构现象不甚明显, 但套作现象依旧普遍存在。或许因为题目中的“行者”一词文言味与书面味较重, 使得套作的文章难以将已有文章和谐有度地与题目糅合, 显现“生硬”之气。此类文章中语言优美老道的仍旧占尽便宜, 获得较高的分数,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

2010年的作文阅卷, 我们很多时间在判断学生的作文是否为“套作”!套作对于考场作文而言, 无可厚非, 最起码说明考生能在考前去积极准备。但在阅卷中, 我们更遗憾地发现, 大部分所谓套作的文章“生搬硬造”的痕迹太重, 这种“照本宣科”式的套作反映出的是学生临场应试的思路枯竭与思维呆滞。

我记得有一老师说得很在理, 他说:根据作文提示语以及题目中的双引号, 命题者的意图很显然是把行者定位于“行动者”, 而非“行走者”“旅行者”, 一个学生只想着让作文的语言优美, 却丝毫不考虑题意方向, 非得把一篇写过的自认不错的关乎“旅行”的文章搬来, 这样固执, 是不聪明的, 学习的潜力也是有限的。

在我看来, 这种为了美化语言而不顾及题意本身的套作, 是贵族式矫情作文的代表, 有文而无质。那么多的学生写江南古镇, 几近雷同的意象, 青石小路、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古树、老者、雨天、悠长的小巷, 我们读到的是陈旧的情节、因袭的感悟, 丢了生活, 丢了真实, 似乎他们有不期之约——做一个“伪行者”, 做一个“伪小资者”。

是的, 我们很欣赏那类文化味浓浓的文章, 那种谈古论今的智者之象, 文学艺术历史哲学都可拿捏的磅礴之势, 这更像是中世纪的贵族沙龙, 考场中能出现这样的文章, 实在是令人欣喜, 但这样的文章毕竟寥若晨星。我们不应该遗忘我们是“生活”的“行者”, 我们是“平民行者”“草根行者”, 我们是在烦琐的生活中行走并行动着的行者。可是我们几乎读不到平凡真切的“生活味”, 读不到蕴蓄在生活中的力量。

2010年作文较之往年, 更是一种心怀的打开, 情感的唤醒, 行动的实践, 是一次由内而外的演变, 是一次由阴向阳的转折, 是一次由柔到刚的过渡。读这个作文题目, 莫名地感受到一股力量, 似乎是一股变异的力量, 似乎有一种“时代责任在身”的担当冲动。但若从我个人的阅卷体验来看, 这样一种力量、一种担当在学生的文章中普遍被弱化或者说几乎没有。

印象中有三篇文章则颇有气势。

一篇是寓言体文章, 以俗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句展开想象, 虚构了一个癞蛤蟆王国的离奇故事, 讽喻当今“好高骛远”之社会现象, 笔触甚至碰撞学术领域, 辛辣地讽刺了“噱头大”而“本事小”的务虚者, 最后以蚂蚁的“脚踏实地”为据发出“做一个行者”的呼唤。整篇文章行云流水, 气势如虹, 颇有大家之气。

第二篇是对当下教育稍有微词的文章。学生以身边的教育现象写起, 直率地指出个别老师“言传”而不“身教”, 比较恰当巧妙地将“身教”与“行者”联系起来, 大胆地表达了个人的心声, 隐隐透露一定的愤慨。整篇文章综合地看, 虽不属上乘之作, 但从评分指标看给二类文的中档分数是应该的。但也有老师认为一个学生如此评判教育是不当的, 觉得学生应以阳光的心态看生活看社会。老师的观点自然没错, 但我个人则以为此文并非传达出消极阴暗的负面情绪, 而是一个年少的中学生以其真诚的心来讲述教育中的确存在的现象, 来表达他的一种困惑, 而这种困惑恰恰是个人的一种思考。比起那些“伪行者”“俗行者”, 我觉得他更值得肯定, 他似乎告诉我们一种“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状态。

以上两篇文章, 表现出了一个中学生应该拥有的可贵品质, 即思维品质, 这也恰恰是阅卷中我们深深感慨学生缺失的。

第三篇是一个男生 (文中看出) 为母亲洗头的故事, 文章选择了一个生活中的小点, 娓娓道来, 显出了几分“铁汉柔情”, 折射出“表达孝心应及时行动”的意思, 很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味。文中有一细节令人回味, 儿子要给母亲洗头, 母亲很意外却答应了, 儿子给母亲洗头时, 看到母亲脸红了眼眶也红了, 我觉得只有生活中的亲历方能抓住这样的细节瞬间。母亲脸红则是出于女性的心态, 母亲眼红则是出于母性的情怀。而此时的儿子看出母亲的娇羞与感动, 这其中有一个男子汉的心态更有为人子的情怀。这使我想起了周润发拍的一个洗发水广告, 那是一份刚性而阳气的温暖。

这篇文章, 表现出的则是寻常百姓家的生活气息, 我们能看到一个男孩子正以自己的行动成长为小男子汉, 欣赏此文就在于那种十足的“生活味”。我个人以为这样的文章才是抓住了生活的本源, 应该渐渐成为学生习作的主流与考场的常态作文。

以上三篇文章给我的力量之感就在于学生成长的暗流涌动, 这种对现实的敢于审视, 对生活的能够体验, 似乎让我看到一种力量的萌发。

作文阅卷教师感慨良多, 为什么那么多的考生选择捡垃圾、车上让座、给乞丐钱这些庸常的材料呢?为什么让心灵颤动的文章那么稀缺呢?我们可以感慨学生选材的单调、视野的狭闭, 但不必纠结, 因为这的的确确是当下一些学生所能讲述的生活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琐碎而庸常的, 那么取材的庸常也就无可厚非了。央视“东方时空”里有一档节目叫“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提倡的真实的写作态度。咱老百姓的寻常日子和庸常故事中自会有渺小的力量、朴素的感动、简单的哲学。可是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读不出这一切, 换句话是不是可以这样说, 大部分的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生活”在“生活”中。一个远离了真正意义的生活的学生, 一写起作文来, 所能做的自然就是把打小学起就写烂了的故事再拿来炒炒。所以一写妈妈就是雨中送伞, 深夜背我上医院;一写友情就是好朋友因误会而闹矛盾, 然后他要去远方了, 我拿礼物送他, 两人合好了;一写公交车就必然发生让座的事儿……要解决起这个问题, 以我陋见, 恐怕是社会问题, 而绝非仅仅是教育能解决的。

罗·勃朗宁在《指环和书》中早就做过总结:“故事永远是旧的, 又永远是新的。”不同人会遭遇雷同的故事, 但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决定故事的可写性不同, 不同的叙事方式会决定故事的可读性不同。而这个问题要解决起来更多应该靠教师的力量与能耐了。这也是我2010年阅卷最深刻的感受, 即学生思维品质不发达, 学生叙事能力不强大。当学生缺乏这两点, 又想赌一把得高分, 那拿平时不错的文章去套作也就是太容易理解的行为了!自然地, 如果能以这两点为抓手, 进行具体的写作训练, 我们就不会因为材料庸常而感慨, 因为学生可以比较精彩地将庸常生活“演绎”成一个具有一定可读性的故事。

追本溯源, 要演绎出一篇好文章, 不能忘“本”, 也就是审题。但从我的“阅卷”感受来看, 大部分学生缺乏“应题而作”的意识。

2010年的作文题是一个需要双向审题的题目, 除了关注“行者”之外, 还得关注“做”, 若从英语的时态来说, 它应该是一个“进行”时态。而部分学生忽略了“做”字, 不知不觉中将题目偷换成“我是一个‘行者’”, 时态也就变成了“完成”时。部分文章铺陈叙述的是做一个行者的原因, 然后基于此点明自己要做一个行者, 不知不觉中将题目偷换成“要做一个‘行者’”。

作文提示语的第三段话“做一个‘行者’, 行动着, 感悟着, 收获着……”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提示, 它提示了内容的三个层面, 也提示了表达的三个层面, 即从叙事到抒情再到悟理。考生若能有心于提示语本身, 文章自然会有层次感, 而非我们在阅卷中所看到的令人揪心的杂乱无章。我想不是学生缺乏“审题能力”, 而是压根儿就缺乏“审题意识”。

从学生的作文现状去反思, 我们应从培养“写作能力”角度去观照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我看来“写作能力”折射的是一种生活能力、思维方式, 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的是“应题而作”的意识。当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 最后发现学生写的是一篇与题意无关或辞不达意或不知所言的文章, 那实在是很揪心的事儿。打个比方说, 你做了长期的跑步训练, 可是最后你不管终点的方向, 这是怎样的思维方式呢?再打个比方说, 你去某个部门办一件紧急的事情, 本当言简意赅, 可你磕磕巴巴的, 这又何尝不是生活能力的缺失呢?

我以为若缺乏了这样一个写作的基点, 而训练起了语言、构思、剪裁等写作能力, 那就是舍本而逐末。若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审题的意识与能力, 再给予相应的思维品质与叙事能力的训练, 那我们就不会为学生的作文而哗然一片了。可见, 作文是能教出来的, 能练出来的。

私奔去远方 篇3

我慢慢地翻开它,踏上关于周瑾的秘密旅程。

属于荒野里的野孩子

明明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在深夜里咳得如开机关枪,却还是执意要吃湖南辣鸭颈,而且非重辣不欢;明明已经被划入了急需减肥的“高危”病人行列,却依旧半夜偷吃,并且愈演愈烈。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不该去做,却还是不断地向自己的恶习靠拢,还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是的,周瑾就是这么一个自制力超差又不愿意自我约束的一个人,可这样的她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肆意生活的可能。

肆意的周瑾是个没谱青年,与那些同为此类的朋友见面时的开场白必是:咱们这么混能成功吗?结束时也不忘感慨一句:你丫这个没谱青年!这没谱青年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说啥办不了啥,丢三落四,对于立志的话常常跟失忆了一样。

肆意的周瑾不安分,喜欢打破惯性,自我放逐,所以常常出走。她喜欢背包走天下的旅行方式,也因此发生了一些“作死”的事。例如在十月去内蒙古,只穿了一件薄绒衫,然后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副情景:白雪皑皑的坝上,一位把睡裙都拿来当围巾的女生肃然站立其上,真可谓惨烈啊。然而更夸张的是,这丫一路上竟遇见了一个杀人犯和两个通缉犯,前者开着辆皇冠车,用250元的低价将她从围场连夜送到了坝上。后者带着她在渺无人烟的草原上,策马狂奔了一个半小时!看过周瑾这些“作死”的旅行经历之后,我不得不感叹:这丫现在能吃得好睡得好,在镜头前超能侃,还真是不容易啊。

周瑾就像个属于荒野里的野孩子般自由、快乐,仿佛永远都踏在远方的路上,向着快乐看齐。

在她闲扯甚至有些恶搞的文字中,你可以看到一种智慧。

《在爱的名义下》

“我求你把我的一切全烧掉。”在爱的名义下,洛德背弃了他最好的朋友卡夫卡的遗嘱,将其作品出版。洛德没有察觉到正因为他对卡夫卡文字的热爱,而使卡夫卡永久地暴露在人前,包括他的美和他有权利遮盖的丑。在爱的名义下,陈子善先生将张爱玲的胚胎之作《同学少年都不贱》出版,张爱玲生前之所以没有发表过那篇小说,就是因为她不愿将自己认为有缺陷的作品呈现给她的书迷,而陈子善先生却以“喜讯”二字形容这部作品终于公之于世。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周瑾这样写道:在爱的名义下,我们做了多少残忍的事情。

《事已至此》

稿子过了截稿期却还是没有写出来,那么也只好对自己说“事已至此,那就睡吧。”面对挑剔的观众在网上抱怨“这人长得这样丑居然还能当主持人!”,也只能在心理默默的道歉“事已至此,还请多忍耐或者换台。”周瑾面对种种自己无力逆转的局面时,选择了“事已至此”。是啊,事已至此,虽有些无奈,那你又能怎样呢?愈是强求,自己便愈痛苦。所以周瑾说“事已至此,我们要不有大彻大悟的智慧,要不就只能拿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勇气了。”

《自得其乐》

“这世上没有完全健康的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生理或心理的疾病……,任何人要想活得高兴,都少不了自得其乐的精神。”周瑾也一样,她的生活并非时时都精彩,当她陷入无趣之中时,便会用“自得其乐”来勉励自己要快乐些,就像她说的那样“快乐是皇帝的新衣,你可以说它有,也可以说它没有,关键不在于它是否存在,而在于寻找它的你。”其实,人很容易就陷入一种空落、无助的状态,有的时候我们还真需要一点自得其乐的精神,无关他人,在自己的小宇宙里自娱自乐。

周瑾从生活中抽剪出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事情,从而想到些什么,那些不是什么哲理,却是你我都会欣赏的“智慧”。这样一种很自然就会对生活细节思考的人,潜意识里应该是有着对于生命本质的探求吧。

我在想,我们是否在同一条路上遇到过?

记得那年看《似水年华》时,我特别喜欢黄磊说的一段台词“有个诗人叫聂鲁达,他说当华美的树叶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是不是我们的爱情,也要到霜染青丝、时光逝去时,才能像北方冬天的枝干一般清晰、果敢……”也就在那时,我结下了想做一棵生长在北方的树的情结,坚忍而顽固地长。而在周瑾的一篇文章里,我很意外地发现她竟同样也有着这样的一种情结,“经常有人会问,如果可以选择你最想成为什么?我的答案是树。一棵生长在北方的树,有笔直的树干和稀疏的叶子。它们身上有一种隐忍和沉默的气质,冬天的时候有最苍凉的表情。内心烦躁的时候,看着这些树,自然就安静了。”看着这段文字,我恍然明白,为什么当我看到周瑾那些搞笑的段子时会忍不住扑哧地笑出声来,看到她隐隐的伤感会有些黯然,那都是因为我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像是爱着自己一样,爱着她。我们都是在城市里转着转着就失了方向感的人,常常将自己丢在某某地找不到回路。我们最喜爱的日剧都是那两部老得不能再老的《东京爱情故事》和《魔女的条件》。我们在旅行的时候,都会一直听着Cheer的歌。我们都需要冬眠,可能是因为我们都属蛇。那么多的相似,这样那样的巧合,心中自是会有一种与周瑾的契合感,那种感觉早已超越陌生的界限,就像当我路过每一棵北方的树时,我都会想到在别的什么地方也会有人正看着它,因为有着相同的情怀,所以彼此可以感知。

合上书,脑子里突然浮现出帧页里的那幅画面,荒草与天连接,滋生出大片大片的浮云,飘满了有些暗沉的天空。本是一幅让人感觉有些凝重的画面,我却不住的想像着周瑾模仿着铁臂阿童木的造型站在那里,眯着眼睛,装作一幅很神秘的样子对你说,“我们私奔去远方吧。”呵呵,真是有些恶搞唉。可是,亲爱的朋友,难道你会不愿意和周瑾一起私奔去远方吗?

和诗一起去远方作文 篇4

最近有一句话在网上十分火热——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元芳。其实原句是这样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确实,我们不能只着眼于琐碎的生活。让我们说走就走,和诗一起去远方。

时间太短,时间太少,世界太大,我们太小。

我们忙于奔波,疲于奋斗,时间太短,钱也总是赚不够,书也总是看不完。我们期盼说走就走的旅行,却被钱包限制。而穷游的背包客们早就“仗剑天涯”,他们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我们羡慕身材好的美女和拥有腹肌的帅哥,而自己却每天吃了喝,喝了睡,不是手机就是电脑。可却不知道别人每天花多少时间挥汗如雨,他们朝远方走去,沿途都是新的风景,我们在原地徘徊,目光早已失去了焦距。

去远方!多少人心动却没有行动。多少次只是嘴上说说我要说走就走。

当我们被眼前所拘束,被碎片化的生活限制。“让我们骑车去西藏!”“不去,会晒黑。”“让我们去跑马拉松!”“不去,太累了!”我们憧憬与向往前方却不行动,而整天呆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我们等啊等,等到连北京到莫斯科的.火车都开通了,我们却连买张票的勇气都没有。嘿!向前看吧,只要你努力就能拥有,为什么不去呢?总要有人拿第一的,为什么不能是你呢?总要有人是学霸大神的,为什么不能是你呢?走要有人成功的,为什么不能是你啊!去远方吧!熟悉的地方没有你看不见的风景啊!

去远方吧,带着诗意去过你真正的生活。

生活可以是一首诗,当然,也可以是一曲歌,也可能只是简简单单的茶米油盐酱醋茶。人总要生活的,为什么不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不必着眼于眼前的苟且,不必执着于蝇头微利。就像那首歌“随它吧,随它吧”。人不该只拥有此生此世,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一首像诗的生活,一首像生活的诗。我们用诗的气度面对生活,用生活的气息雕琢诗。

去远方作文六年级600字 篇5

这一站,我们来到了镇江——一座充满活力却又不乏历史底蕴的小城,在这里将开启我们两天一夜的文化之旅。

此次的作文大赛在江苏科技大学举行,因此,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在这历史悠久的大学校园里漫步参观,感受这座大学的文化气息。

校园静谧美好,你听鸟在叫,我看叶在飘。

刚步入校门,两旁金色的银杏树便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树枝上飘飘然落下的银杏叶在秋风中轻轻摆动,时不时有几片随风飘动,划过我的脸颊。踏入这经过岁月沉淀的校园,庄重的气氛在空气中不经意地弥漫开。那一扇扇门,一扇扇窗全是历史冲刷的印迹。原本雪白的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院中的学生也应同这一株株绿植一样为了梦想而坚持不懈!你看,头顶有一群大雁在空中飞翔,为单调的天空添了几笔色彩。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去远方。

登北固山路长,你望江水涨,我听风铃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了这样一句荡气回肠的诗句,使我对这座山充满了好奇。我们一行从山脚下一直北固楼的最高层,来亲眼目睹这浩荡的江色。

此时正值初冬,漫山的枫叶红得似火。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沿着这铺满“火苗”的山路向上登去,一路上的每一处景色都美得使我们伫足欣赏。夕阳斜斜地透过叶间的缝隙洒下大地。我不禁想起了“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时”这一千古名句。为了在夜幕降临前一睹这江色,我们不由地加快了步伐。

抬头一望,山中似乎飘着几缕烟气。向那里走去,果不错,是诗人笔下那充满安宁的甘露寺。门前的两棵老树上挂满了红色的丝带,定睛一看,每个丝带上都挂满了人们心中许下的小小心愿。我们也求了一根丝带,写下自己心中的愿望,爬上梯子,将她挂到树枝上,希望这愿望可以伴我们一同去远方。

向山顶登去,不一会儿就到了北固山的最高点—北固楼。小心翼翼伴着木板的“吱吱”声向楼顶登去,每一层楼的古代家具都吸引着我。我家虽有与之相似的家具,但做工却不及这般精致。我细细望着这每一个雕花,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心里不禁赞叹这精巧的手艺和工艺。走出门,向外圈走去,浩瀚无垠的江面便展现在我的眼前。“秋水共长天一色”。只有这句诗才足以形容这美丽的江色和美景。晚风吹响了系在屋角上的风铃,它清脆地响声回荡在我的耳边,与这无边的江面相得益彰。远方,除了江水便是徽江的天空。

老街人来人往,你尝麦芽糖,我念着远方。

夜幕挂上了天空,城市一片繁华的景象。我们来到了充满生活气息的西津渡,在夜色中用双脚丈量这座城市。

石板道的两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店,我们边走边望,希望找到一家特色、有趣的小店。突然,一阵香甜的味道向我们迎面扑来,向着味儿源头寻去,我们在一家麦芽糖店前停下了脚步。做糖的奶奶示意我们尝尝,但我却在黏牙的阴影中不断摆手,同伴尝了一块,告诉我不黏牙后,我才半信半疑地拿了一小块。

我将这块糖轻轻放入口中,抿上嘴,糖竟悄悄地化了,只留下满口的香味。再买了几包后,我们才不舍地离开。踏着夜色,回味着那香甜的味道,我不禁望向远方。“人的眼中、心中,都有一个前方。”望着远方皎洁的月亮,我慢慢回味着曹文轩的这句话,也渐渐明白了这句话。我们总是无法安于现状,而总念着未知的远方。夜,越加黑得深沉,我们走向路边,去往下一个远方。

去远方作文 篇6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60分)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果实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满分作文】

这天一直在下雨。春树给卧病在床的父亲喂了饭后,就拿了个板凳坐在门口,向门外望去,看着朦胧的远方发着呆。

春树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个潦倒的家而出走,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树和父亲住在这破旧的屋子里。春树小时候被开水烫过脸,在脸上留下了难看的疤,虽然村民们都很淳朴,没有排挤他,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块疤,他很自卑。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却读完高中后就回家干活,照顾父亲——家里没有足够的钱,父亲身体越来越差。

春树很喜欢看课外书,从课外书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高楼大厦,有摩天轮,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啊。可是他的父亲,他的脸,都让他无法在外面的世界生活。

雨渐渐停了,春树站了起来,他想到外面走走。他很郁闷,想散散心,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果农在采摘水果。那果农见着他,就咧开嘴笑了:“哎呀呀,来得正好。来,揣几个橘子给你爸爸吃。这橘子啊,销得可好了,它可是要运到全国各地的呀,贵着呢!”春树看着一棵棵橘子树,它们的形状并不好看,扎根在又脏又湿的泥土里,却结出这么甜美的果实,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回到家,看了看哥哥几天前寄来的`信。有几张城市风景的照片,突然发现背后有几行字:“弟弟,大城市虽美,但繁华背后也有无尽落寞。你这么聪明,一定能在家乡有所作为的!”

若干年后,还是这个村庄,那里虽不富裕,但村民仍很淳朴。你只要走进那里惟一的小学,就会看到一群小学生坐在老师周围,满脸笑容地听他讲课。老师瘦瘦的,脸上有疤,但他的声音是那么自信,那么洪亮动听。他在这里教了好多年书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哥哥”,他教的小学生,有的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有的毕业后,又回到了这所小学。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很近的远方 篇7

我的家在一个小城里, 周围布满了漫漫青山, 每天重复着同一条路的往返于学校和家, 偶尔会与同伴嬉戏于公园边的小溪。我早已熟悉了这个小城的每一个季节的每一种模样:无非是一栋栋说不高也说不上矮的大楼, 一条条说不上大也说不上小的街道, 一群群说不上多也说不上少的人流。再不然就是路旁的香樟树和大棕树, 马路上行驶着的小三轮, 每次都能路过的紫薇公园, 还有我最爱的学校边上的小吃摊。一切都那样温馨宁静, 又都那样按部就班。我就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安然度过了漫长的而快乐的童年时光。我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 冬天时候, 大棕树叶上总会冻出长长的冰条, 我们总会把它掰下来, 或是用它当尚方宝剑, 沿着小街一路快意地砍杀, 亦或是拿它当冰棒, 咯咯嘣嘣地嚼个不停。有时候, 我还会一个人跑到位于小城边山坡上的奶奶家, 馋猫似地把那些好吃的东西一扫而光……那种日子真是就既惬意又舒适。

到我大一些, 父母隔三差五地会带着我出去旅游, 每每出去的路总是要走很长很长时间的环山公路。这个时候总是让我最讨厌的时刻, 因为环山公路环得太厉害了, 总是一绕的过去, 一绕的回来, 直绕得我天旋地转, 我甚至不想跟他们出去了。尽管如此, 我依然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 这时候我总是在想我为什么要住在这个小城里?为什么它周围被群山环绕?如果我们住在外面, 想要到哪儿玩想要去哪儿, 那该是多么方便!从此, 我开始厌弃这座小城, 并有了逃离小城的想法, 我想要逃到外面去, 到达更广阔的天地。而恰在此时, 父母对我却越来越严厉了, 开始用种种严厉的办法管束我, 经常无情地掐断我一些美好而高远的念头, 规定我只许这样做, 不许那样做。可越是这样, 我越是想逃, 越是想早一点冲破他们的管束。我想我一定要到外面去, 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小城, 从此不再依赖父母, 从此真正地放飞自己的心灵!

终于, 在大学的时候, 我如愿以偿地走出了这座小城, 离开了那漫漫青山, 来到了这座陌生而繁华的大城市, 它的周围没有大山, 有的只是高楼大厦, 工厂工地, 在这里, 我吃到了很多从未吃过的东西, 见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玩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东西。外面的大千世界真是让我着迷, 而这里也是第一次让我脱离了父母, 第一次享受自己的世界, 没有了父母的唠叨, 没有了父母的教导, 没有了父母的管束, 一切似乎就是那么美好。

而生活却不是那么的简单, 在这里的所有事情都是要自己去完成, 自己洗衣服, 自己铺床, 自己去应付挤在一起的杂事, 一切没有当初所想的那么如意。这时候总是会想:如果这在家, 我妈就可以帮我把这些衣服洗了, 我就有时间去完成社团学生会里的事情了;如果这在家, 我爸就可以帮我分析分析, 我就可以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很快的做出决定;如果这在家, 我妈就可以听我诉苦, 我受伤的心灵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慰藉, 特想妈妈做的干煸牛肉、干煸土豆啊……可是这一切都是空想, 而我独自在外所需要做的就是迅速适应环境, 合理安排打乱的生活, 分清主次地去做事, 一切似乎又能慢慢拉上正规了。而对大城市也没有了开始来的幻想, 大马路上飞扬起的沙尘迷住了我的双眼, 学校旁工地的嘈杂打扰了一早的清梦, 我开始怀恋群山环绕的小镇, 它那碧蓝的天空, 它那不多不少车子的马路, 它那布满绿草和红花的公园,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可爱, 这就是所谓的“遥远的美感”吗?

但是, 我终究是要出来学习, 终究是要脱离父母, 终究是要离开那座小城, 但我想, 它永远都在我的心里, 而现在我眼前没有了那座大山堆砌的远方, 那是因为它离我更远了, 它成了真正的远方, 怎么踮脚也看不见它的身影;但它却又是那么近, 近得只有我眼到我心的距离, 它永远在我的心里!我一直想要逃离的那座被群山环绕的小城就存在于我的心里, 原来我一直没有想要逃离它, 而是把它深埋于心, 一直带在身边, 它一直离我很近很近。

我到远方去 篇8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明明才二十多岁可是你觉得自己很老了,偶尔回想以前的事情,脑海里会放空,比如我。我记不起乔臣熙19岁时的模样,他永远安静地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印象中是个相貌普通的少年,偶尔教授们提问遭遇冷场,乔臣熙总是他们缓解冷场的救星。如果我没有看到他的笔记本,我怀疑我会不会喜欢上外表平凡的他。很久以后我到美国读书,几次搬家我都保留着当年复印下来的那本高等数学的笔记,因为在某一页的角落,清清楚楚地用很小的字体写着我的名字,外面圈了一颗心。

我第一次出名是在大一,一学期4门专业课,我一科没挂。其实我的意思是,其他三科都挂了。平时太贪玩了,游泳社团里有我,辩论社我也要跟着掺和,甚至有师兄在宿舍楼前摆地摊卖蚊帐我也自告奋勇地体验一把。我欲哭无泪地求助好友安琳,她也不是系主任,我只好乖乖地坐在教室里看书准备补考。天知道学经济的怎么可能在短时间消化那么多的东西,我彻底绝望了。

晚上安琳兴冲冲地塞给我很厚的笔记本,打开看是清秀的蓝色字迹,安琳神秘地眨眨眼睛,这可是咱们班乔臣熙精华版的笔记,我费了半天劲儿才弄来,考不了人家的第一名你考及格总应该没问题吧。我激动得直跺脚,谁不知道乔臣熙多牛,上课时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可是无论什么考试,第一名绝对是他,据说秘籍就是他那些从来不外传的笔记。我对着安琳拍胸保证一定会补考成功。

当我看到“柯悦琪”这三个字和一行行的公式、向量、数字一起出现时,仿佛我的名字获得了某种特殊的意义,那么突兀那么醒目,却又那么天真得让人心动。我无数次地猜想他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写下我的名字,我得到答案时,三门补考顺利通过,笔记物归原主。而,乔臣熙则成了我的男朋友。

2

乔臣熙的手,修长,不算白,但是这双手会做很多事情,上课的时候偶尔会转笔,也会飞快地记下某个题目;参加全市高校大学生演讲比赛的时候,这双手仿佛有了灵魂,简洁有力地配合着他表达的东西。不知谁说过,20岁以前不要恋爱,因为那个人会是你此生最爱的人。我已经过了20岁,在很多人眼里我的人生刚刚开始,可是我不晓得我还会不会遇到比乔臣熙更值得我爱的男生,这个世界上,让我迷恋的男生很多,但是能使我为了和他相衬而努力的,不会再出现了。

乔臣熙永远气定神闲地接受各方的瞩目,甚至在食堂,都会有女生在旁边不害臊地大叫,哎,快看,那个就是学生会主席,超级优秀呢!我只能狠狠地瞪她们,然后紧紧挽住乔臣熙的手来宣战,这个男人是我的!安琳说我很幼稚,你见过哪个万人迷的女朋友像考拉抱大树一样黏人,你应该自强自立明白吗?我点点头,还是似懂非懂的样子,安琳觉得我就是个呆瓜,大吼,你这学期要是再挂科乔臣熙肯定会甩了你!

我惊醒,不晓得哪来的勇气,一下冲到了自习室,乔臣熙还是坐在后面的位子,有个女生跟他讨论题目,直到我靠着他坐下他才发觉,他抬起头冲我笑笑,笑脸在日光灯下竟然有洁白的颜色。我想,豁出去了,我也要带着水杯,拎着暖壶和坐垫扎根自习室,谁怕谁!

回想起来其实那段时光很幸福,自习室地上留着不规则多边形的阳光,阳光之间的阴影打在乔臣熙年轻的脸上,像是撒了橘黄色的荧粉。我也渐渐能沉下心来看书做题。也开始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充足。期末考试后,乔臣熙帮我查到成绩,在电话里都能听到他在微笑,他说,你全班第五呢!

拿到奖学金的晚上,系里在小礼堂放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德这样形容安迪,“我得经常对自己讲,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我望向乔臣熙,当时的我认为这句话说的是他,但从未有勇气想过,有朝一日这句话会应验在我的身上。

3

大三时学校举办了一个营销策划大赛,乔臣熙自己忙不过来,让我帮他弄一下资料、统计一下数据,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可以和他并肩作战,兴奋得恨不能把所有的力气投进去。我们一起去企业调研,一起熬夜想点子,也曾为了某个细节大吵,但我们看着做完的PPT和用尽心思的解说词,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我望向他,仿佛和他挽手踏上漫漫长路,前面的一切都会是我们的。

比赛前一天,乔臣熙的奶奶去世了,他赶回家奔丧,把一切的细节交代给我。他说,你膂我上台,千万别紧张。那一天我的手心攥出了汗,底下坐着学院领导和公司高级主管。我深吸一口气,想象着乔臣熙会怎样做,他会微笑,会自信地挥洒自如,我想,和他一样,我也能做到。

当我把金奖奖杯和证书交给返校的乔臣熙时,他的笑容一下子就凝同了,他指着上面的名字问我,为什么写的是你的名字,整个策划都是我做的,你付出什么了?他的表情十分愤怒,我说,我问过主办方,他们弄错了,过两天会把更正后的证书换过来。乔臣熙还是不甘心,问奖杯上的名字他们改不改,我突然很烦躁,我想问他为什么我也是参与者,可PPT还有文案上面却没有我的名字。这句话梗在喉头,吐不出,我只好把委屈自己吞下。

我们小心翼翼地不再谈起这件事,还像以前一样一起吃饭、散步,但我们不会坐在一起上自习了,我坐在教室前边,他坐在最后一排,有时候回头能发觉他在注视我,这种注视不是给自己女友的,更像是在打最一个对手。

学院里每年都有去美国的交换生名额,系里贴出考试选拔的通知时,乔臣熙和我在橱窗前看了良久。他问,你会参加吗?我不说话。这一年我进步了很多,在班里的成绩仅次于他。我没有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我明白,一个人的郁闷和卑微是有限度的,运气到来时,我必须全力以赴地上前拥抱它。

最后的结果让所有人跌破了眼镜,我比乔臣熙高出5分,我想,乔臣熙肯定会抓狂。

4

我还是低估了他。成绩出来的第二天我被系主任叫到办公室,她指着桌面上的一封信,说,有人举报你偷窃考试题,还说你一周前问过他里面的一道题目,这个事情你怎么解释?我愣住了。

最后的解释是不用解释,保存考卷的办公室的监视录像里没有任何人出入,密封的考卷发到学生手里前保存完好。整个过程无懈可击,匿名信风波只是个小插曲,我顺利地拿到那所大学的邀请函。

这一切我都没告诉乔臣熙,没有必要了。那信只在我眼前一晃,我就认出那笔迹是谁的了,太熟悉了,像刀刻斧凿一样烙印在我的心上。而且我明白,所谓那道被泄露的考题,只不过是习题集里某道题目的变体,我只问过他一个人。

我努力让自己更忙碌,办护照,上英语班苦练口语,和安琳逛街,大包小包地买要带出国的东西。我告诫自己,你现在很充实、很上进,你是个有大好前途的姑娘。可是我不开心。乔臣熙,世界上相爱的人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可以伤害对方,但是我没有想到你的手段最凶狠,你把我的尊严放在地上,狠狠地一脚跺下去。

我再也没有和他说过话,在飞往宾夕法尼弧的前一天晚上,我收到一條短信:对不起,一路平安。没有署名,可是我知道是谁。我没有那么大度,我回复:听说那里的秋天很美,可惜你没资格看到。

在美国的时候我一如既往地努力,仿佛成了习惯。我喜欢在图书馆里打发时间,写作业写报告写日记,这里的图书馆像我曾经的自习室,也有日光缓缓地划过桌椅,划过一张张面孔。没有一张脸和他长得相似,这样很好。我的交换生生涯结束的时候,我考上某个教授的研究生,接着读硕士。日子仿佛就这么波澜不惊地流动下去。

5

回国之后我成了一个热爱同学聚会的人,经常下了班补个妆冒着堵车的危险奔赴盛宴。我喜欢很多熟悉的人围在自己身边的感觉,那几年孤独的异国苦读似乎可以被弥补回来。

我安静地坐在角落听以前的同学们喧哗,偶尔应和几句,安琳说我这种闷骚表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希望看到某个人,又怕见到某个人。我冷笑怎么可能,可是当乔臣熙真的推门进来的时候,我的心倏地一下就紧了。

乔臣熙腰身粗壮了许多,像是徐娘半老之后的社会精英,他熟络地和大家打招呼,然后在我旁边找个位子坐下来。开始我们都没有说话,我以为他会说些什么,那些过往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总得由某个人来亲手包扎。

他点起一支烟,没有看我的眼睛,我等待着他开口,他蠕动着嘴唇,终于告诉我,他现在搞房地产,他们公司的楼盘25号开始起售,有套小户型还蛮适合我这种单身女海归的。我也笑着礼貌回答,有时间一定去,要给够折扣啊。

只在这一刻,我才真正地感觉到,曾经那个喜欢坐在角落的少年,那个在本子上郑重地写下我名字的少年,彻底地被时光吞没,再也不会回来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上路。

是不是正因为有最终的失望,曾经的爱才如此珍贵,你说呢?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散文 篇9

人充满劳绩

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

――云蕾

我越是逃离,却越是靠近你,我越是背过脸,却越是看见你。我是一座孤岛,处在相思之水中,四面八方,隔绝我通向你。一千零一面镜子,转映着你的容颜,我从你开始,我在你结束。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恋爱谈high时,我时有工作暂停、跑特远去给对方做饭的冲动......话说清楚,不让不忍,先把自己的欲望和权益看顾好,哄高兴了自己再去照看别人。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

爱吃东西的人,都是好人。因为他们拼命追求美食,没有时间去害人。

一个知道他接下来的一生将以哪些细节活着的人,却不知道他下一秒该做什么。他不知道,因为能够想象和计划的`,他差不多已经全部完成。可事实上,下一秒没有停顿,没有空白的下一秒,当下一秒到来时,他总能自然而然地找出新的任务。《反拖延症》

万千心语,谁知其详?唯尔寂静,轻声永传。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真爱的第一个征兆,在男孩身上是胆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胆。

老周歌里的王刚说:“有一首自己的歌,好像是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兄弟,多了一个不会老去的自己,音乐是有生命的,感觉自己的生命延长了5分13秒。

飘零做归宿,爱无法解读,有些话不说因为于事无补。

我怎么了,不就是有点梦想吗。我知道我现在挣的钱少,买不起车,但是我给你的,是我的所有。

我想去远方 篇10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我们这段被禁锢的时光里,这句话常被同学们视为真理。是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远方,有我所要追求的风景;远方,有我所要企及的高度;远方,有一个更完美的我,正以最美的姿态,迎候我的到来。

可是,如果我们不坚定自我的脚步,不勇敢的向前迈出脚步,那么远方也始终就是远方,终点线不会因为任何的怜悯,而向你靠近半分。一把宝剑所需的钢,不一样于田家耕地所用的钢料,那种好钢需要上万次的反复锤炼,才能具有宝剑削铁如泥的韧性与坚硬。同样,如果我们还在原地等候,那作文https:ZuoWenWang.Net么梦想也终究是梦想,成功的果实也永远会悬挂在枝头,是你遥不可及的方向。

奔跑,不只需要充沛的体力,更需要耐力与意志力,是对精神的双重考验。人生路漫漫,总要有个活着的理由。如果不去拼搏,去奔跑,去奋斗,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就像被人为解救出来的蝶,生命将不会完整。

《阿甘正传》中的主角阿甘,寂静一生都在奔跑,从美国的东海岸横穿到了南部,他到达终点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无法停止奔跑,我会一向冲刺。”更是体现了人对梦想与追求的执着。

我也在不断的奔跑,也不止一次的体会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就算是在全力冲刺后的疲软期中,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我想要找到属于自我的一片天地,我会奋力一搏。

带我去远方 篇11

在过去一年里,你经历了什么?去过哪些地方?遇到了什么样的人与事?是否对生活有了全新的感受?对于小编我来说,过去的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都是闪亮的日子。

虽然在大多数时间,我都待在编辑部,面对电脑审稿,不过我的思绪却无比自由。我常常跟着“文学炫风·新锐”栏目里的稿件那天马行空的情节一同遨游,也常被“花季故事·情愫”栏目里的主人公打动,重温专属于少男少女的心跳,还一不留神就让“行者无疆·四方”栏目的作者给带走了,跟随他们细腻的笔触去看那花花世界……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收到你的反馈——有时是通过网络传递的只言片语,有时是通过信纸承载的厚重心情——尤其当听到你告诉我,读完这些篇章,你也有着与我相同的感受时,我内心的喜悦又增添了一分。

二O一四年,这些深受你喜爱的栏目将延续精彩,同时,还有全新栏目与彩页奉上……而最令你意想不到的,我想,一定是《小溪流·成长校园》将首次以大开本华丽亮相!说到这里,小编我都有点儿等不及了,只想快快去未来、去远方,一睹《小溪流·成长校园》的新风采!你也赶紧跟上哦!

远方并不遥远 篇12

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听凭那神秘的力量

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

射出光来, 穿透你的心

像今夜, 在哈尔盖

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

地方, 在这青藏高原上的

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

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

这时河汉无声, 鸟翼稀薄

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

马群忘记了飞翔

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

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

我成为某个人, 某间

点着油灯的陋室

而这陋室冰凉的屋顶

被群星的亿万只脚踩成祭坛

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

放大了胆子, 但屏住呼吸

(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上个世纪末,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我不知道是不是过于物质化的生活使人们留恋当下, 还是人们对于人生的认识过于悲剧化, 我一直认为这句话在俏皮之中更多流露的是一种虚无感, 因为远方就意味着对当下环境的一个逸离, 它能给人们一个审视自己的空间。

哈尔盖在青海, 遥远的青藏高原上。我曾两次去过青海, 也许我不曾有过西川如此涤荡内心的感觉, 但与喧嚣的城市相比, 我觉得青海确实足以让一个人的灵魂远离红尘俗事。在这样的地方仰望星空, 它亦足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纯净和阔大。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射出光来, 穿透你的心”。哈尔盖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地方, 也是一片没有现代文明侵蚀的净土。诗人一开始就写到高原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这种神秘的力量来自哪里?是不是它的纯净、质朴和古老一下子击中了我们掺杂了太多杂质的心?我记得第一次上青藏高原, 那种来自亘古的空旷确实使我的内心一下子也变得空旷起来, 陶渊明说, 心远地自偏——我们有多久没有放下过自己的执著?我想到没到过青海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心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片圣地, 有晴空朗月、深林清溪或者乡间小筑能让我们的内心安静下来, 让遥远的地方那种神秘的力量呼应我们蒙尘的内心。

“像今夜, 在哈尔盖/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地方, 在这青藏高原上的/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诗人接着写自己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这三句表面上好像是由虚入实, 又好像这只是诗歌一个必要的过渡和转折, 为后面的描写作铺垫, 但“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却使我们看到诗人意味深长的目光——自然的浩渺博大和人类的细微渺小。人类现代文明的加速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人类能够迅速的适应变化, 并可以改变一切呢?当那种原始的荒凉使一个象征人类文明的火车站显得如蚕豆般大小, 我看见的是诗人对自然的深深敬畏——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狂妄地认为自己可以征服世间万事万物, 其实人类永远也不能征服自己充满欲望的肉身。

“这时河汉无声, 鸟翼稀薄/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马群忘记了飞翔/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诗人仰望到的星空是什么样子呢?河汉无声, 鸟翼稀薄, 青草向群星生长, 马群忘记飞翔。在这里, 诗人对河汉、鸟翼、青草、马群四个意象作了感觉变异, 这种变异实际上表明了高原神秘的自然的力量对自己内心的撞击——在这样辽阔的星空下, 天地如此澄明相接, 一切事物的天性都得到了极度的张扬。而风是星空物语的传递者, 它吹着我也吹着未来和过去是仰望星空带给诗人的沉思。从前我们迷失在哪里?是不是为物所役而压抑了我们的天性?未来我们是不是应该放下那些人生的羁绊而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洁净和高扬?风吹散的是我们心中的迷雾, 廓开的是一个自由洁净的精神世界。

“我成为某个人, 某间/点着油灯的陋室/而这陋室冰凉的屋顶/被群星的亿万只脚踩成祭坛/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放大了胆子, 但屏住呼吸”。在经过仰望星空之后, 诗人继而沉入想象, 在星空下与哈尔盖全身心的融入, 抒发遥远的青藏高原上这种神秘的力量对自己灵魂的引领。成为一个什么人, 或者说一个人通过什么变成另一个?显然, 这是一个人灵魂经过洗礼后的新生, 因此后面说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也就显得自然并被赋予一种宗教般的朝圣意义。放大胆子是思想上的坚决, 屏住呼吸则体现出一种虔诚的态度。

去远方抒情散文 篇13

年轻时要去远方,独自一个人背着旅行包,行走在远方的路上。心灵不需要太累,心里也不需要太多思绪。一个人,一个包,去那远方,去看那心中最美的风景。

释放自己的心灵,慢慢的放空自己,不去思索那烦恼忧心的世俗,趁年轻,背起包去远方,为自己解压。秋雨冲刷过得凤凰古城别样的唯美清新,漫步在青石板的街道,呼吸着雨后独特的空气味道。街道两旁的茶肆、酒馆,每一处无不透漏着古代风韵气息,置身此地好像真的远离了世俗,远离了现代城市的嘈杂和喧闹,静静的感悟复古的风情韵味,悠然难得。秋风扬起了店门前的幡,随便走进一家茶肆,要一杯香茶慢慢品味,感受那不曾有过的气息和意境。

人这一辈子很短,对自己好一点,不要为了一点琐事而忧心,不要委屈自己。趁着年轻,跟随自己还很年轻而矫健步伐去远方,为自己的心灵解压,去深入城市之外的美景,感悟真正的人生,享受那奢侈的忙里偷闲。

趁着年轻,放飞自己的心,去寻找那最初的童心,因为我们即将不再悠闲,世俗的琐事将会把我们牢牢束缚。

趁着年轻,加快我们的步伐去游览大好河山,人文风情,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阅历,因为到了以后我们老了将会走不动,即使有外出的心也早已没有了外出的力。

落日的余辉,映照在西湖水面。一丝丝波纹轻快的扩散,直至消失于湖面,唯有清风依然拂面,柳枝依旧摇曳。湖边的座椅上暮夕之年的老人依旧依偎在一起,一起看西湖的美,一同那雷锋塔演绎着那千古绝唱的唯美爱情。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年轻的我们有着不甘寂寞的澎湃灵魂,年轻的我们对世界有着极大的好奇和向往。趁着年轻,远行吧,不管是为了生活还是旅行我们都要远行,趁着年轻。当我们老时,看着曾经远行的旧照片,欣慰的笑着说“年轻就是好啊”。是啊,好好把握大好的青春年华吧……

我最想往的地方是那蒙古大草原,那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碧绿的自然草场洋溢着蓬勃的生机,给人一种动力,一种昂扬向上的朝气。趁着年轻,跟我爱的人一起在蒙古草原策马奔腾,一起坐在马背上看日出日落。

上一篇:新策略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玩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