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2024-04-26

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共4篇)

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篇1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舞蹈、审美

艺术的世界里,有一个奇妙的国度,她属于舞蹈。自古以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舞蹈艺术与美联系起来:舒展的肢体,曼妙的舞姿,高难的旋转„„无一不博得啧啧惊叹,舞蹈在人们心目中自然有了定位。十五世纪诞生于意大利的芭蕾舞蹈艺术经历几百年的磨砺更是量化为唯美的标签。舞蹈通过自身与其他姊妹艺术不同的传播形式带给欣赏者视觉的享受,情感的满足,精神的愉悦。提及舞蹈,总会让人联想到一切优美的辞藻。久而久之,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思维定势:美即舞蹈。无独有偶,纵观艺术长河,艺术虽然没有拒绝表现丑,但却不允许丑以其本来面目存在,而必须变为美,因此艺术总是与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格局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中期才被打破,艺术中丑的比重急剧增加,并在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大有与美分庭抗礼之势。面对艺术审美的历史骤变,如何在大学课堂中把握舞蹈美育的审美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还记得在看《舞蹈世界》里的舞蹈比赛,通过舞蹈动作把阿婆的乐趣生活,军人的刚强坚韧,恋人的痛苦缠绵,梅兰芳的蓄须忠国,维吾尔人的热情人生等等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随他们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心随其动。可见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活动,对大学生审美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舞蹈作为情感的艺术、视觉的艺术、造型的艺术,在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方面起

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是通过舞蹈艺术的韵律、节奏、表情和构图给人以美感而获得的。它感染着欣赏者的感情。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对舞蹈鉴别和评价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体现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知识、性格爱好和价值观念。同时也是学生感受新知识、新思想、新价值观的过程。正如捷克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知识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感官的感知能力是一个人接受新知识的必备能力。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从感官开始,然后通过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使人对具体事物的探讨生成理论,最后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作出判断。注意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态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说,艺术教育应该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生命质量的生命教育。学生只有拥有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情感才能得到升华、净化,人格才会不断完善。舞蹈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在直接感知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使学生的感官更为活跃,更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学生在提高艺术能力的同时,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形成良好健康的审美态度,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逐步形成尊重、关爱、友善、分享等品质,达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健全。

审美是舞蹈的一个重要功能。舞蹈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舞蹈的审美作用体现在舞蹈的节奏、表情和构图上给人以美感和在舞蹈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它不仅感染着观众的感情,也鼓舞着舞者本人的情绪。观赏者与舞者之间的情绪互相影响下,从强烈的节奏感中获得更大的精神满足,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操。

在生产力落后的原始社会,人们重视最基本的生存,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往往借助于无形的神灵来寄托心愿。他们渴望没有杀戮、没有灾难的温饱生活,对天神祈雨时的虔诚,五谷丰收后狂舞的喜悦无不与当时的生产方式紧密相连。这时的艺术审美是原初状态的,实用的,生活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迅速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以适应新的生产关系。这时的艺术审美是发展中的,唯美的,虚幻的。伴着工业化的进程,在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冲突下,人们的主体性强化,驾驭事物的能力提高,审美视野随之扩大,充分体现文化的成熟和宽容。人们的感觉系统因之而发生改变,审美感受和艺术表现形式均出现大的改变,现当代艺术呈现出与传统艺术迥然不同的风貌。科学美学的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码艺术的扩张,更显现出科学文化审美的突出成就。艺术家们纷纷重新解读传统艺术,并开始涉足以前的禁区,使审美范围拓展了,变其为精神征服的审美对象,让艺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我们总以为凡是美的就是艺术,或者说,凡是艺术就是美的„„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等于美。”这体现了当下艺术审美的特点:开放、理性、多级、客观。

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过舞蹈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对人生的珍重大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与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和生

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篇2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 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 走进的不是宽畅明亮, 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 而是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 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 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 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 七嘴八舌, 交头接耳, 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Para/Para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由此可见, 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在高校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 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 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 塑造他们的情感, 锻造他们的灵魂, 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 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1]显而易见, 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它会对学生和谐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国老舞蹈家胡果刚说:“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和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感情和幻想的反映和体现。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娱乐, 使人的境界变得更美, 鼓舞人们为着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培养观众的审美能力, 提高其艺术修养。在对学生进行舞蹈训练时也是一样。在课堂上有时我亲自示范动作, 让学生感受到形体美, 学习美的动作、事物;对错的动作模仿时, 学生不仅领会到动作要领, 而且学会了鉴赏美的能力, 更能提高他们表现美的能力。

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 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 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 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 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 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 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 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 促进人们奋发向上”。[2]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 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及舞蹈美的审美活动中, 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舞蹈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它包含了音乐、舞台美术、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 所以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舞台形式美等。

二、有利于学生了解与舞蹈相关的学科, 拓宽知识面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 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 对学生了解外国文化, 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 开拓视野, 以及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 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有利于民族团结与融合;欣赏中国古典舞, 可以让学生知道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 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激发民族自信心;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 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 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 能够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 注重对人性的关照, 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舞蹈离不开音乐, 明代朱载堉说:“有乐而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 有舞而无乐, 如哑者会意不能言。”近代则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 说明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同时, 亦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说, 舞蹈亦用来解释音乐, 借用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的话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 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 一个有形是反映与人的指挥的至美的艺术想象产物之一。”可见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之密切。文学和艺术也是密不可分的, 舞蹈所表现的“诗情画意”, 就是文学的因素。舞蹈创作的灵感很多都来自于文学作品, 一个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展现其内涵, 特别是诗歌的韵律美、修辞美、意境美, 都可以用各种舞姿来表现, 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 使学生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 对文学方面的了解也更进一步。舞蹈和美术更是紧密相连, 许多学生认为美术就是画画, 这是极其片面的认识。美术起着展现舞蹈作品所处时代、环境、民族、人物身份以及展现人物思想感情, 推动舞蹈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且舞蹈演员的装容、舞台背景、灯光、道具都说明了美术强大的表现力。学生在惊叹舞蹈《千手观音》中“千手”造型的同时, 也忘不了舞者华丽的服装和绚目的灯光效果, 这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了美术这一学科。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

“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 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需的, 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3]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 应精炼、浓缩, 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 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 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 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 而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 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 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 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 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 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 激活丰富的想象, 让他们通过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 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通过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在直观欣赏舞蹈的同时, 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学科和今后的生活当中去。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4]《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 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 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 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 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现代舞的表现力比较抽象, 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好的舞种, 每次欣赏现代舞之前, 我都不会将这个舞蹈原本要表达的情感告诉学生,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理解, 发挥无限的想象力。欣赏完之后他们总是七嘴八舌地告诉我他们独特的想法, 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让他们的感知和想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除了带领学生进行审美活动之外, 更重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来, 从而提高他们组织、团结协作的能力。我们为大二学生开设了《形体训练》选修课和业余舞蹈培训班, 学生踊跃报名, 经过学习, 学生编排出了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体现出了现代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也是这门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今天, 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积极影响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显。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 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不断地发展, 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 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造型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要:《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 与舞蹈专业的教育不尽相同。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普及舞蹈方面的教育是实施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进行论述。

关键词:《舞蹈艺术欣赏》,素质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仲华, 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年版.

[3]刘沛.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舞蹈, 2002年第4期.

论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审美特征 篇3

一、造型美

在舞蹈艺术形式中,舞蹈的表现力需要通过造型来实现,因为造型可以将一个事物的艺术形象在一个空间内更好的表现出来。艺术家通过一些材料和造型方法就可以实现物体的造型活动。而观众也可以通过与造型艺术的直接接触,方便的与其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舞蹈的造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对舞蹈者装扮的造型,比如舞者的服饰、首饰的设计和选择等;其次是对舞蹈着静止过程中动作的设计,舞蹈着静止状态下的动作与姿势如何设计才能更加美观,如何设计才能更吸引观众,都是舞蹈静态造型的任务。

舞蹈静态造型的造型美正是在上述两个任务中体现出来的,它表现的是一种舞蹈的特殊意境,在整个舞蹈过程中,演员每一次停顿都是一种静态艺术,通过人体不同的姿势,将演员多角度、多层次的美感表现出来,并结合点线面的瞬间效果,很好地将演员的柔美与舞蹈的节奏美感表现出来,具有特定深刻含义的静态造型,往往能够利用典型含义的造型,超越动作带来的艺术感觉,给观众更加难忘的审美感受。比如在舞蹈《千手观音》中有一段所有手停顿在舞台之上的场景,配合着音乐与灯光的效果,很好的将千手观音的超越感描述出来,场景中第一位舞蹈着上手合十,做拜佛动作,身后数十双手停顿在空中,形成一段巧妙的曲线,同时曲线与曲线之间构成的是一组组不同空间的面,这样点线面的结合,恰好是舞蹈造型的美感体现。艺术家按照这种独有的美感,向观众展示了舞蹈活动的艺术美感和富含哲理的艺术内涵。

二、瞬时美

舞蹈要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完整的动作,还要表现某一动作的瞬间形象及其艺术美感,这就要求艺术家必须通过各种材料和方式来帮助舞蹈进行静态造型的塑造,因此静态舞蹈的第二个审美特征表现在瞬间美感上,瞬间美感是一种凝聚着瞬间形象的艺术美感,属于一种空间的艺术美感形式。静态的舞蹈的瞬间造型可以给观众带去一种鲜明而又突出的形象,它可以将人体形态很好的表现出来,同时也是暂停和静止的过渡,它就像语言中的标点符号一样,具有很强的以静带动的形式美感。同时舞蹈的瞬间美感还更容易表达演员的思想情感,是舞蹈造型能否充分把审美感觉赋予观众的第一要素。比如舞蹈《文成公主》中《智认公主》是一场新颖多彩的舞蹈环节,唐太宗命穿着同样服饰的一队“公主”出舞,令指认文成公主。请婚使噶尔东赞机智地以折箭和哈达表达松赞干布为民族和睦请婚的大义,文成公主深为所动,很快为噶尔东赞认出。这段舞蹈段中就有一段静态舞蹈造型,整个静止的片段虽然没有任何动作,但却不会令人感到突然,反倒会给人一种更加随和和自然的感受,同时通过这种静止,更有利于表现主人公之间深厚的感情,很好地将男女双方的幸福美感描述出来,使外部造型与内在心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三、节奏美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造型活动,它不仅在时间上面体现出其动感,同时在空间上也能体现出其多样性,舞蹈艺术以人体作为物质材料,比木材和石材更具有活力及亲和力,然而如果舞蹈艺术只有运动,没有静止,无论其视觉冲击力还是空间节奏美感都很难实现,因此静止的舞蹈造型成为超越其他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舞蹈是一种具有节奏感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在整个节奏表现过程中,如果只有动没有静的话,整个舞蹈的节奏感就不会太强,尽管舞蹈是一种讲究连贯性的活动,但随着舞蹈的不断进展,舞蹈要想将其内心深处完美的表达出来,就必须有静止的存在,只有静止才能让舞蹈的节奏和节拍更加明显,也只有静止才能是舞蹈的节奏更加具有审美价值。

四、结语

论赏析课程中舞蹈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 篇4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自然而然”的哲学思想, 衍生发展出“自然美为真美”, 通过激发内心实感, 探寻美的本质而寻得“悦”的审美精神;老子的“清静无为”、“有与无、虚与实”的关系和“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的哲学理念, 被庄子强调为“虚静无为”、“得意忘言”, 超越世俗、透过表象去寻求本质的审美情趣;最后是我们回归“真”与“自然”的审美意境。

众所周知, 道家审美观与儒家相反。儒家讲求遵“礼乐”, 达到社会化, 进而实现人性的觉醒。道家则认为人只有舍弃社会性, 与宇宙同构, 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即强调“人的自然化”, 是偏重感性的审美观。

关于庄子审美精神的研究首先还必须从庄子对人生的艺术态度说起。于丹在《于丹<庄子>心得》里就告知我们, 庄子写于书本中的词句, 看似漫无边际, 但其中蕴含着大智慧, 他看破生死、超越名利, 看透世间万物, 这是庄子对人生的态度。而我国的美学大师们则把这种艺术的思想, 转化为一种直观的、令人深思揣摩的审美精神。《华夏美学》中, 李先生将庄子的审美定义为“人的自然化”, 远离或舍弃社会性, 这是一种人生的审美态度, 并指出:道家审美既是儒家 (孔门仁学) “自然的人化”的对立, 又是补充。徐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道:“他们之所谓道, 实际是一种最高的艺术精神, 这一直要到庄子才始为显著。”他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道”, 抽象地说是思辨的、哲学的, 而具象的说是艺术的、生活的, 庄子向往的是“和”的本质, 追求的正是一种归于“游”的艺术人生, 他将美与乐超脱世俗, 升华成大美、至美, 大乐、至乐。《中西文化比较》一书中明确指出“道家庄子的审美是返璞归真、精神虚静、超脱物象的精神整合”。《中国自然美学思想探源》中则更加详细了这些观点。最后, 忠于美育的研究学者们则侧重的是“想象”、“创新性”和“技进乎道”。《美术教育本真论》中指出“庄子已超出浪漫主义文学的描写而升华到了艺术的想象, 通过形象思维和夸张的文学语言描绘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不到的壮丽景象”。《思维与设计》中以鲲鹏想象描写为例, 突出庄子的“性本契合, 大化至美”的精神意境;再联想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实例, 使原本的“技”只是小我, 可自由发挥创作时, 则升华为大我, 即“技进乎道”。《美学散步》中也曾指出:“在他是道, 这形而上原理, 和‘艺’能够体合无间‘道’的生命进乎技, ‘技’的表现启示着道”。关于庄子“道”的审美精神, 许多大师、学者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而这些看法存在着异同, 但核心思想却一直影响着日后的文化与艺术活动。

二、庄子的审美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从两方面来探讨:第一, 对“悟”人生境界的探讨;第二, 对于文化生活的探讨。

首先, 对“悟”人生境界的探讨。叶郎先生曾提过, 人生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态度, 它是内心的反映, 它指引人的生活;强调审美的人生是诗意的、创造的、爱的。正如庄子审美精神所强调的那样, “超越自我”、用虚静的心胸看待世界, 并且怀着“真善美”的心境回归人类的精神家园。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看过庄子很多的故事, 会打通他的一套生命哲学, 这不简简单单以积极或消极而论, 而是在我们生命不同的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参照系统”。从于丹在《庄子心得》的阐述来看, 庄子审美精神赋予我们当代社会的不仅只是“天人合一”的精神, 更是我们生命体系中的参照法则。

其次, 对文化生活审美情趣的探讨。国外学者Olivia Gude写到:艺术 (以及支持艺术活动的审美体系) 能使生活更有意义。通过艺术, 个人和群体的经验能够被描绘出来, 重现、重塑以及革新。庄子的审美精神恰如其分的表达着其中的奥妙;以中国文化生活中的茶艺为例。茶艺是融合了儒、道、佛为一体的, 并且互为补充。茶本身是自然的产物, 是物质美, 艺则是享受其间的过程, 是精神美。之所以讲究品茶的环境、器具、冲泡程序, 正是为了突显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借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这不正是庄子审美精神中的“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吗?

三、庄子的审美精神对艺术人生的影响

作家的精神能通过他笔下的文章传达出来, 同样, 艺术家的人生意境也唯有通过其作品去探得。中国传统艺术:山水画、宋瓷和民俗艺术都能够看到庄子审美精神的影响。这说明庄子审美精神对艺术家的人生意境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庄子审美观的核心精神要素是自然之美、虚静之美和逍遥之美。当这种审美内化为艺术家的人生品味时, 艺术人生方得以通过作品来尽情彰显。

中国传统山水画选择“山水”来作为描摹的对象, 本身就体现出强调“人的自然化”的理念;而在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中, 更是自由精神与浪漫气质的体现;这种直抒胸臆的自由正是源于庄子的审美精神。

宋瓷常被人形容为“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它的瓶肩较瘦, 瓶身较纤细, 给人以飘逸、自由的感觉;此外, 它的色泽以青、黑、白为主, 体现出艺术家淡泊如水的人生态度。这无疑也是受到了庄子审美精神的影响的。

民俗艺术, 是一种带有浓厚乡土色彩和生活情趣的艺术形式, 质朴自然的风格是民俗艺术的基本风格, 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艺术品, 更是人们淳朴的生活思想的体现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民俗艺术中, 我们看不到奢华的财富追求, 也看不到权利地位的象征。我们看到的是平淡, 这是庄子审美精神的一种体现。民俗艺术还充满着自由自在的想象力, 用心去品味, 将获得宁静、美好的心象体验。

摘要:庄子的审美精神是源于老子之道, 补足于孔子之儒学。庄子的审美精神在对“悟”人生境界和对于文化生活的探讨上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当代社会;而在他的“自然之美、虚静之美和逍遥之美”上直接影响了艺术人生。

关键词:庄子审美精神,当代社会,艺术人生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华夏美学[M].北京:三联书店, 2008:83.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9.

[3]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11.

[4]钟虹滨.美术教育本真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0:52.

[5]周至禹.思维与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2-34.

[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32.

[7]于丹.庄子心得[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 11.

上一篇:接触的话题作文下一篇:小河小河你别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