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中素材

2024-04-24

议论文写作中素材(精选10篇)

议论文写作中素材 篇1

No matter how impartial you want to be, a self-evaluation is biased. It incorporates points that are not relevant to the performance you gave. For example, you may think you did excellent given your limited practice time or great amount of stress, but your audience is unaware of these factors. The viewers only evaluate what they see, which is a far more accurate measure of a presentation. A self-evaluation may also ignore issues that were “just accidents.” However, such points may reallybe important detractor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People in the audience als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big picture. They only have time to note specific glaring details or outstanding highlights. Otherwise, their feedback gives you the overallimpression of the performance, which is something intangible and essential to the presentation’ssuccess. If you compare the feedback of several observers, you can isolate the main patterns. As a result, you can understand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that need changed. If you only refer to a video on your own, you may get caught up changing minor details rather than addressing the key elements that are needed to alter the overall flow or lasting effect.

Finally, classmates or colleagues may identify things you take for granted such as mannerisms, repeated words, or even problems with visual aids. One example is a teacher who gave a presentation using an old slide projector that kept jamming. The teacher apologized when that happened and kept going with the lecture. He had no idea how distracting it was, to the point that students remembered joking about which slide would get stuck next better than they remembered the content. The teacher, however, was so used to fixing the projector that he barely noticed it. The feedback showed him the value of replacing his visual aids with newer equipment, an issue he had never considered was important.

Since an audience gives you honest evaluations of the overall impression of a presentation and identifies points you may not see on your own, it is important to get feedback from people in the audience in order to improve your presentations.

spectator critiques 旁观者的评论

in an honest, unbiased way 以诚实、公正的方式

a far more accurate measure of a presentation 对报告或展示一种更为准确的评价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big picture 洞察全局

glaring details 明显的细节

outstanding highlights 突出的亮点

visual aids 视觉辅助

议论文写作中素材 篇2

一、博观而约取, 注重积累

(1) 敏于思———生活积累。“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而生活变为文章需要用心去感悟, 要多听、多看、多思、多记, 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从各个角度广泛地积累材料, 材料除了广度外还要注重深度、新奇度和鲜活度, 披沙拣金, 宁缺毋滥。

(2) 明于辩———传媒积累。“群书万卷常暗诵”, 有目的性的通过看书, 看报纸、看电视, 看网络, 听广播等“道听途说”来获取传媒积累, 同时又要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 兼以理性的思考, 挖掘出新意, 贮存在记忆中以备写作之需。

(3) 善于控———灵感积累。古语云“得之在俄顷, 积之在平日”。“得之在俄顷”告诉我们灵感总是转瞬即逝, 所以要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 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 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 都要马上记下来, 这便是“积之在平日”。积累越多, 灵感眷顾的机会也就越多。

(4) 博于学———技巧积累。有了好的写作素材后怎样把它准确、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就涉及写作技巧的问题。很多学生的作文是这样的:主题内容很好, 就是或表达不清晰, 或缺乏生动, 要克服掉这些表达方式的缺点, 为自己作文锦上添花需掌握一定的内容与形式上的技巧, 比如学会恰当的结构处理, 个性化语言的运用, 适当修辞手法及叙事、抒情方式, 等等。

二、厚积而薄发, 完善积累

(1) 分类、整理。可以建立“锦囊”———素材记录本。这个“锦囊”内容可以是名言名诗名文、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奇闻趣事, 也可以是精辟独到的观点, 典型、生动的事例。一般情况下, 一篇文章涉及的素材, 常常由几个素材合成, 就像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所用的“综合法”:杂取种种人, 合成一个。当需要“拼凑”文章时, “锦囊”将为你提供用之不竭的妙计。

(2) 阅读、借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充分挖掘教材, 以教材为本, 展开外延, 多读书, 丰富各方面的知识, 开阔视野, 写文章便有“源头活水”。阅读中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 更注意其写作技巧, 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 并且分析这些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 还要活学活用, 看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 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 久而久之, 潜移默化, 自己的写作技巧, 自然会有所提高。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 典范的语言材料, 包括古今诗文名篇, 名言警句等, 必须多记诵。

三、练笔, 修改

清人唐彪道:“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 不熟由于不多做, 信哉言乎!”说都是多写才能熟, 熟才能生巧的道理。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时地记录在本子上, 也可以写成日记、随笔等形式, 动笔写作时才会胸有成竹, 灵光四射, “文思泉涌”的创作境界自然水到渠成。

修改是写作必不可少的步骤, 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 更直接, 更鲜活, 要达到这一目标得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看词汇是否通顺, 主题是否鲜明, 结构是否紧凑, 语言是否优美, 总之, “文章是改出来的。”

浅议中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素材;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28-1

一、借助阅读,积累资料,借鉴技巧

教材中的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相比较于课外阅读,语文课本是最直接、最简单获取、积累知识材料的来源,更具实效性、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阅读的教学设计中大胆创新,不拘一格,既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挖掘精华,又要让他们做到学有所获,做到学有所悟,学会积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手法,在掌握后运用,在模仿中创新。让课内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又一现实性资源,唤起他们写作的情感。另外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转化知识,让读物中的语言材料为己所用,增强自己的语言底蕴。比如学了朱自清的《春》,可以推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匆匆》《绿》等散文,也可以推荐其他作家写与“春”有关的文章,如张晓风的《春之怀古》等。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为势在必行。

二、观察生活,丰富阅历,提炼素材

文学艺术讲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因此我们要发现的是令人感动的,赞美的东西。所以在生活中找到我们要发现的主旨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语文教改后的语文教材中,就选取了大量的与学生同步的生活题材。因为只有这样,教材才能与学生生活相同,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作文也如此,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选出来,写成文章表达中心,才会感动人,才会收到中心鲜明、内容充实、喜闻乐见的效果,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成绩才能上去。然而即使是丰富多彩生活世界,也常常让学生们觉得无新内容可写,而观察生活是熟悉生活的重要方法,是取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在一封谈论写文章的信里写道:“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一点。”这里说的“多看看”就指要多调查,细心观察。观察时要“五官参与”,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以至认识到生活事件的本质和意义。让生活素材如一幕幕镜头在脑中展现,任自己选用。教师还可为学生创造趣味的、充实的学习生活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还可以带学生去参观、访问、采访。从校园内引向校园外,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亲身体验,内心感受,真情实感,为写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素材。写作自然能信手拈来,兴趣倍增。

三、细心观察,善于捕捉,勤写日记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爱问“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采取措施进行训练养成习惯。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内容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只要真实地记录下来,就可以为以后习作积累丰富素材。如观察、记录、积累天气状况,培养观察天气写日记的习惯,积累了天气的写作材料;观察、记录、积累人物肖像,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从五官、衣着、动作、表情等入手,抓住突出特点,并描写记录下来,让学生互相听,分析判断描写的是谁,有否突出特点,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观察人物,也学会描写人物的肖像了。指导学生学会记录习作素材,这些都直接可以成为中考作文的写作素材。

四、通过网络,合理利用,另辟蹊径

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网络这个环境中去探求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因为学生生活毕竟简单,范围小,我们虽然提倡写生活,但写起来,仍然觉得窘迫。正是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的更多更快。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资料,引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鼠标轻点,大千世界便函尽在眼前。网络中的“图像”可以作为写作的基础素材;“声”可以创设情境,陶冶性情;“文”可以给予学生范例、提示、启发……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形象的直观性,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也可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引导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地进行分类、选择、整理;还可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欣赏习作,把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与同学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作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作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资源共享,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整理 篇4

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夏渝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鲁迅《药》)

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勾践灭吴》,选自《国语》)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欧阳修《伶官传序》)

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爱我中华

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鲁迅《〈呐喊〉自序》)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5、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司马迁《屈原列传》)

6、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

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贾谊《过秦论》)

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杜牧《阿房宫赋》)

六、学习问题

议论文写作中素材 篇5

点读:没有……没有……没有……是一个简单列举的句式,作者重复运用这一句式,以便尽可能多地收纳各种假恶丑的现象。如你所知,列举不可能穷尽,但已经以其覆盖之广、包容之丰令人咋舌。唯有对社会各阶层的人群都有深刻了解,对生活的角角落落都留心观察的人,才会注意到生活就像华美的旗袍;,藏着那么多的虱子。

这种列举,用于大容量的叙述,平静的列举中自有一种不平的强烈气势,你觉察到了吗?这种列举,通常只作为或作品的一小部分。细节是这种粗线叙事的对立面,两者互为补充。

教学中巧用课本中的写作素材 篇6

细细推究一下, 出现这种现象并不为怪事。学生求学阶段功课紧, 负担重, 翻阅报刊杂志, 拜读名人大作几乎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那么整天忙于功课的他们怎么能有闲暇来为作文储备给养呢?当然“下笔数千言”更无从谈起了。

但作文又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 它就像卡在喉咙的热汤圆, 让人吃也吃不得, 吐也吐不出。鉴于这种情况, 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 分析了历年来高考优秀作文, 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尝试, 我找出了一些解决素材积累和时间紧迫这一矛盾冲突的方法, 并接收效颇丰, 那就是向课本要素材。向课本要素材, 可以做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既然学生课余没时间博览群书, 无法积累写作素材, 那么我们何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书本中积累呢?

怎样积累?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具体做法:

第一, 其他学科教材中的写作素材积累。

在其他几门学科中, 可积累写作素材最多的要数历史这门学科了。俗话说:“文史不分家”, 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 足以让我们后辈敬仰、学习、借鉴。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人与事可以进入我们的文章中。

接下来就该数得上政治学课了, 它总是站在最前沿, 奏响时代的最强音。这门学科中的资料更可以给我们的文章注入新鲜的血液, 是我们的文章紧跟时代步伐。多积累一些政治教材中的素材可以让我们的文章古今中外任意驰骋。

另外的英语、地理以及理科性的学科也可以让我们在了解风土人情、科学知识的同时为我们的写作积累一些更为丰富、更为严谨的写作素材。

第二, 语文课本中写作素材的积累。

当然材料最为丰富的就应该是语文这门学科了。学生一方面写文章苦于没有材料, 另一方面我们使用三年的高中语文课本就是一个丰富的资料库, 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如何从课本中汲取材料。我们不妨从高中教材中梳理出一些写作素材看看:

㈠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 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 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 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夏渝被捕入狱, 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 在狱中劝牢头造反。 (鲁迅《药》)

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 最后完成了使命。 (司马迁《报任安书》)

㈡恒心毅力 (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 他曾彷徨, 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 战胜了自己, 成为一名著名作家。 (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在失聪之时, 凭着坚强的意志力, 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 (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 而是不忘国耻, 卧薪尝胆, 暗中积蓄力量, 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 吞并了吴国。 (《勾践灭吴》, 选自《国语》)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 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 宠幸伶人, 骄奢无度, 最终身死国灭。 (欧阳修《伶官传序》)

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

㈢爱我中华

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 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 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 他最终弃医从文。 (鲁迅《〈呐喊〉自序》)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 他虽遭楚王的疏远, 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 (屈原《离骚》)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 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 毫不畏惧, 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 (孙犁《荷花淀》)

5.屈原身处放逐之时, 但仍心牵怀王, 牵挂楚国的安危, 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 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 (司马迁《屈原列传》)

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篇7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作文教学;作文素材

笔者一向认为小学作文应以真实平白的笔触去叙事、写人、状物,至于思想的深度我觉得还在其次。因此,作文素材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自身特点着眼,我觉得布置学生去收集写作素材,还不如让学生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去积累写作素材。

一、学习中积累素材

我们有班级读书会,学生每天都会有不少于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随时把自己学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变成了自己的资源。作文需要哪种素材,就从头脑中输出,这样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平时我非常注意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我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把课本上优美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而且要求他们摘抄名言警句。时间长了,学生的词汇也丰富了。有了写作的词句库,写作的词语就会越来越精彩。

二、生活中积累素材

作文即生活。我们只要对生活稍加提炼就能写出作文来。作家吴运铎是小长工出身,他写了《劳动的开端》,那完全是自己苦难生活的经历。在批阅《童年趣事》的习作时,我发现班里王天阳同学写得很好。作文讲他很小时,有一次看到图书插图上小白兔被大灰狼绑住后脚吊起来了。为了救小白兔,他把图上用绳子绑着部分撕去了,家人知道后都乐了。这篇作文写得真实有趣,是一篇佳作。

三、活动中积累素材

小学生活是由丰富多彩的活动构成的,每个活动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可是有些学生写作时感到非常困难,提笔无话可写(说),我认为很大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教给观察的方法,并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尽可能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领悟,触发学生的灵感与激情。

总而言之,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厚积薄发,才能让学生有事可写,写得容易,写得快乐。

参考文献:

[1]储晋.教会孩子作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议论文写作中素材 篇8

【摘要】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素材则是写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就需要加强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素材积累,从而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本文就对初中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途径作出相关的分析,从中探讨出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写作 素材积累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73-02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就要丰富学生的素材,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进行素材的积累的途径一共有四个,分别是课本素材积累、生活素材积累、时事素材积累以及课外阅读素材积累。

一、课本素材积累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课本,所以,学生就要学会积累课本的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课本的相关素材。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有各种各样的素材,学生要学会筛选素材。比如,学生要积累关于说明道理的素材,那么学生就可以积累相关的寓言课本素材,比如伊索寓言中的《蚊子与狮子》。如果学生想要积累关于景物描述的素材,那么学生就可以选择一些语言比较优美的散文,例如朱自清的《春》。总的来说,学生在选择素材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这样才能对应地丰富自己需要的素材,才能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比如,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有说明文、记叙文、散文等等,如果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记叙文水平,那么学生就可以选择积累记叙文的素材,例如积累课本中记叙文的情景描述素材,从而提高自己的描述能力。

二、生活素材积累

写作是来自于生活,所以,为了提高文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还需要积累相关的生活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引起读者与自己的共鸣。例如,学生在写关于山寨品的文章,那么学生就可以收集自己身边关于山寨品的事例,比如学生可以收集自己身边有哪些山寨品?身边又有多少人遭到这些山寨品的毒害?而这些人为什么会“看走眼”而导致自己吃亏?山寨品的优点又是什么?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学生可以有目的地收集生活中的事例,然后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生活事例。比如,学生收集到关于山寨品的优点,山寨品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而人们之所以会“看走眼”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而是贪图便宜,所以身边遭受到山寨品毒害的朋友都是一些贪图便宜的人。所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温馨地提示大家不要因为贪一时的便宜而遭受更大的损失,然后再通过列举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例来讲进行说明,从而更好地说服读者,提高读者对于山寨品的认识和警惕。

三、时事素材积累

在初中写作素材积累中,学生除了要积累课本的素材和生活中的素材外,还需要积累一些时事素材,积累相关的时事素材,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可以很好地提高整篇文章的意义,从而提高读者对于文章的印象。所以,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关于时事素材的积累,积累时事素材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借助多媒体来进行积累,二是借助报纸来进行积累。借助多媒体进行时事素材的积累,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素材的理解和记忆,所以,老师可以选择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时事素材。例如在每天晚上7点,老师就可以准时让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在新闻节目中积累相关的时事素材,通过这样的积累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时事素材的理解和记忆。在借助报纸来帮助学生积累时事素材的时候,老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报纸的数量,二是报纸的内容,为了确保学生可以轮流地浏览报纸,老师最起码要确保班级的报纸份数在两份以上。其次,为了确保学生只是浏览时事新闻,老师应该将报纸中关于其他内容的版页收藏起来,比如关于娱乐新闻的版页。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浏览时事新闻时的关注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时事新闻的记忆。

四、课外阅读素材积累

为了更好地丰富文章内容,学生就应该积累相关的课外素材,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积累素材的最后一个途径就是课外阅读素材积累。在学生进行课外素材积累的时候,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老师可以介绍一些符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或者是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源。例如,初中语文老师可以介绍学生阅读《阿Q正传》,通过阅读该篇文章来更好地认识中国人扭曲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辛亥革命时期人们心理的了解。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老师不仅可以介绍相关的书籍让同学们进行自行阅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源。比如,如果老师手上刚好有《阿Q正传》,那么老师就可以借给同学们进行传阅,或是是老师摘抄下《阿Q正传》中比较经典的部分,然后再将摘抄的内容给予同学们进行传阅。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素材积累。

综上所述,本文一共阐述了四个关于提高学生素材积累的途径,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来适当地参考以上的四个途径,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篇9

怎样的作文素材会是学生熟悉而又有兴趣的呢?我们把目光从远处拉回身边,那就是关注教材:

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们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运用于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经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读常新,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因此,我们就要求学生按照下面四方面内容进行整理。

一、感受山水神韵

自然界蕴涵着太多的人生哲理,寄寓着太多的人生真谛。自然界中的一泓清泉、一束鲜花、一抹晚霞都可以让人感悟人生。语文教材会引领我们走进自然天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鱼翔浅底,鹰击长空”,“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幅诗意盎然的画面,将会撩拨你无限的遐想。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陶渊明赏菊,陆游咏梅,周敦颐爱莲,鲁迅赞美小草,陶铸歌颂松树,茅盾礼赞白杨树,普希金高唱“致大海”,裴多菲“愿意是激流”……这些惊奇都源于自然赋予人类的启示。

教材中的自然美景会让人的思想插上神奇的翅膀。飞禽走兽、风雨雷电任你想象;日月星辰、江海湖泊任你发挥。只要你愿意,北国的大漠,南国的古镇,西部的戈壁,东部的碧海……自然的万物都是你文思泉涌的不竭动力。引导学生从这方面积累素材,学生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如:

我不回避痛苦,因为秋天还有明净高爽的蓝天,浅淡悠闲的白云;因为秋天还有芦花飞白、枫林染赤的景致;因为秋天还有前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高致……笑面秋天,才能不去无意地放大痛苦,才会用诗情与智慧将秋之景涂为深沉激动的美丽图卷。

作者用蓝天、白云、芦花、枫林托起丽景,自然万物成为情感的载体,语言清新,感情真挚。显然,将自己的心灵感情寄托于自然之景,借自然之景抒发感受,不失为一种写作的方法。

二、追寻文明踪迹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凝结了祖先辛勤的汗水。翻开教材,我们可以看到让人感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让人吟唱“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让人抒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情怀的赤壁古战场,让人哀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草堂……

面对这些人文景观,我们仿佛神游在文化的海洋中,仿佛沉浸在命运多舛、人生易老、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复杂情感中。只要随意撷取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思想浪花,点缀情感的空白,就可以与文人墨客、时代枭雄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如: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的,长江一直是在流淌着,如此之长地横亘在中华大地上。然而,在时间上,它似乎更长,贯穿着整个历史。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王,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文人骚客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

长江在教材中多次出现,《长江三峡》《水调歌头·游泳》中都有出现。长江不仅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一条凝聚五千年文明的人文之河。作者以长江为纽带,继而联想到刘备托孤的凄婉、李白周游天下的豪情,以小见大地概括了华夏文明的宽容与博大,可谓独具匠心。

三、对话先贤哲人

教材中众多的历史名人是作文素材宝库的一大财富。这些历史名人,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文学家、思想家,还是科学家、音乐家,都给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

司马迁为了理想,含垢忍辱;李白为了自由,藐视权贵;陶渊明激流勇退,归隐田园;廉颇负荆请罪,勇于改错。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不屈不挠、好学成才的莎士比亚;有坚持真理、视死如归的布鲁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筛选历史名人的相关事迹,或充实文章内容,或作为论据以论证观点。

品味历史名人,还可以品味其名言名句或其作品中的人物。引用或化用名言名句能使文章语言富有文采,显得典雅凝练,同时也会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比如谈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可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谈到写文章要反复揣摩,我们可以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论证学习要积累,我们可以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论证学习要坚持,我们可以用“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提起豪气,我们可以引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说起硬气,我们可以引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谈起勇气,我们可以引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我们还可以用名人故事或名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为文章的材料。坚持不懈、好学成才,就如莎士比亚,他原是戏院门口的一个马车夫,一有机会就从门缝或从小洞窥看戏台上的演出,进行学习。再如杰克·伦敦总是随手把好的字句全抄在纸片上,有的插在镜子里,有的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诵。坚持就是胜利,譬如司马迁,他虽遭受腐刑,但忍辱负重继续撰写史记,完成了这部光辉的著作。

如果说其作品人物是大家所熟悉的,那也不妨列举作品人物作为文章材料。寄人篱下、命运悲苦,林黛玉是最典型的代表;铮铮铁骨、忠肝义胆,关云长是最好的见证;爱慕虚荣、乐极生悲,玛蒂尔德是最深的教训;贪婪金钱、至死不改,葛朗台则是最愚蠢的家伙。这样的例子运用于作文中,自然也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如:

1200多年前的一个深秋,书生张继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惆怅中。十年的寒窗,功败垂成——他落榜了!钟声绵绵,枫叶瑟瑟,精灵般的渔火在黑暗中跳跃。依偎在寒山寺脚下的落第才子面对此情此景,信口吟诵出流传千古的诗篇:“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如果不是有落第之痛,那么诗的百花园里便会少了这一缕独特的芳香,张继这个普通的名字也不会如此响亮。

文章以历史名人为载体,很好地阐述了得与失的关系:得到未必珍贵,失去也许更美丽。

将一些名人名言,搜集汇总也不失为一种收集作文素材很好的办法。如:

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乳汁。弥尔顿说:“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步发展服务。”

朋友。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

四、模仿语言风格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模仿,也就没有创新。学生写作,模仿是入门之道,模仿教材作品的语言风格也是学生习作的途径。

教材所选的作品都是具有典范性的,其语言风格精彩纷呈,各有特色:有的韵律整齐,朗朗上口;有的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有的委婉低沉,缠绵悱侧;有的慷慨激昂,意气风发。模仿其语言风格的,将会使作品增添异彩,尽现“大家”风范。如:

惨象,使我目不忍睹。回忆当时的情景,我的眼泪仍旧不住地往下掉。小花带着撕心裂肺的哀叫跑回家,我不知所措,眼睁睁地看着它痛苦地挣扎、呻吟。小花毕竟还是死掉了,有它的尸骸为证。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我还能说什么呢?

此篇全文借用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笔、文气。借用前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不失为练习作文的途径。

议论文写作中素材 篇10

1.了解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的途径。

2.掌握写作素材有价值的标准。

3.学习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 要求所有学生以“那一份暖”为题, 写两则素材。

2.教师筛选部分素材印发给学生, 并让他们思考: (1) 这些素材是从哪些方面选取的? (2) 你认为这些素材中哪些是好的, 哪些是比较好的, 哪些是不好的, 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直入新课

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这一内容。 (屏显课题) 课前, 大家已经做了一些准备, 现在,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课前预习的情况。

二、研习新课, 探究方法

(一) 寻觅·发现——找

(师生讨论得出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的途径: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媒介等。师板书)

师:同学们, 选材的途径真的很多。那么, 选出来的这些素材都是有价值的么?

(二) 筛选·提取——淘

活动一:师生互动, 边淘边议

(屏显部分素材, 请学生分析优劣, 并选取一则或几则阐述理由)

【材料1】挫折接踵而至, 我因支撑不住而伏倒在桌上。这时, 我看到被自己捉进瓶中的萤火虫“飞起, 弹回;再飞起, 再弹回”, 心中一暖, 从中汲取了永不言弃的精神力量, 并由此悟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屈服”的人生哲理。

(讨论明确:这则材料是有价值的, 它紧扣中心写自己遭遇挫折时, 从萤火虫身上汲取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而心生暖意, 并由此明白了“生命的力量在于不屈服”这一道理。师板书:服务中心, 积极向上)

【材料11】伫立于河边, 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推着一位面目和善的老奶奶缓缓走来。风吹乱了老奶奶两鬓的白发, 老爷爷用手轻轻地将它们捋顺。阳光给他们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 伴着耳畔潺潺的流水声,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只因身边有这么一份温暖的陪伴。

(讨论明确:这则材料描写了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 身心疲惫的人们厌倦了喧嚣, 希望能够拥有那份恬淡与闲适、温暖与和谐, 而心生暖意也是能够服务中心的)

【材料3】暑假里的一天, 我正在家里用手机看微信, 快递师傅让我去小区传达室拿快递, 里面是我买的书。拿到快递单时, 我却尴尬地发现没带够现金, 而回去取又要走一大段路。快递师傅不耐烦地催我快点, 我急得直冒汗。这时, 路过的邻家阿姨借钱给我支付了所欠的款项, 帮我化解了这一尴尬。

(讨论明确:虽然借钱一事比较陈旧, 但由于引入了“手机”“微信”“快递”等时代元素, 显得与时俱进, 真实鲜活, 因而是一则有价值的材料。师板书:真实鲜活, 与时俱进)

【材料10】从小到大, 不论天气多么寒冷, 妈妈总是按时叫我起床, 为我做好香喷喷的早饭, 即使她身体不舒服, 也会这么做。我十分感动, 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讨论明确:这则材料只是空洞地叙述了妈妈每天为“我”做早饭, 因为没有写出个性而使素材的价值大打折扣。师板书:富有个性)

(其余材料略)

师:通过讨论, 我们知道了哪些材料是有价值的, 哪些材料是没有价值的, 或者价值不大, 需要修改。在此基础上, 请同学们注意以下选材标准:服务中心, 积极向上, 真实鲜活, 与时俱进, 富有个性。 (师生共读板书)

活动二:活学活用, 小试牛刀

师:同学们, 大家知道了从哪儿选取素材, 也知道了什么样的素材才是有价值的素材, 只是, 有时由于缺少对眼前熟悉生活的观察, 而忽略了一些很好的素材。接下来, 请大家观看一则题为《善行无迹, 留一盏灯温暖他人》的公益广告, 看看能否围绕“那一份暖”, 提取出有价值的素材。

(视频内容:一对清洁工夫妇把路边的碎玻璃拾起来装进塑料袋, 然后就着一户人家的灯在路边吃晚饭——馒头、榨菜。夫妇俩面带笑容, 还相互夹着菜。那户人家的女主人有意让男主人不忙关掉阳台上的灯, 给吃晚饭的清洁工夫妇留下一份光明)

(师生讨论明确: (1) 那对年轻夫妇为楼下就着灯光吃晚饭的清洁工夫妇留下一盏灯, 清洁工夫妇把路边的碎玻璃拾起来装进塑料袋, 他们的善行令人心生暖意; (2) 清洁工夫妇尽管吃的东西很简单, 而且就在路边吃, 但他们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 乐观的精神让人心暖, 给人力量; (3) 清洁工夫妇为了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忙得在路边吃晚饭, 他们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也令人心暖; (4) 清洁工夫妇相互夹菜的画面令人心动, 他们相濡以沫的细节让人不由得心生暖意, 那种“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平凡爱情使人感动……)

师:同学们, 短短58秒的视频, 我们围绕“那一份暖”提取了这么多有价值的素材。其实, 这样的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 需要我们平时认真观察, 勤于积累。

(三) 剪裁·加工——炼

师:刚才, 我们学习了提取素材的方法, 并现场进行了演练。现在, 大家能否运用这些方法把之前提到的价值不大的素材修改加工成有价值的素材呢?我们再一起来看材料10。

(屏显材料10)

活动一:

师:请同学们回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父亲买橘子”这件事写得真实鲜活、富有个性的。

生1:作者介绍了自己的家境——祖母去世了;父亲的差使交卸了;家中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

生2:作者描写了当时的环境——买橘子需要爬过月台。

生3:作者介绍了父亲的个人情况——父亲是一个身体肥胖的人, 买橘子爬月台有诸多不便。

师:归纳起来, 这就是选取了适当的情境。 (师板书:选取情境)

生4:作者还通过细节描写, 回忆了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动作。

师:很好, 这就是对细节的捕捉。 (师板书:捕捉细节)

活动二:

师:现在,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如果写妈妈为“我”做早饭, 可以选取什么样的情境, 捕捉哪些细节呢?

(师生讨论明确:可以描写妈妈通常为自己准备哪些早饭;可以具体写写她是怎么做早饭的;可以写她在做早饭之前做了哪些准备, 早饭做好后又做了什么等)

师:看来, 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生活, 选取好情境, 捕捉好细节, 也能使看似价值不大的素材变得有价值。

三、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 看来生活中确实不是没有素材, 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我们的身边不是没有有价值的素材, 只是我们还没有掌握提取素材价值的有效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希望大家今后多观察、多练习。我相信, 在你们当中, 一定会涌现出像毕飞宇、丁立梅一样的作家。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重新修改、润色自己的写作素材, 以“那一份暖”为题, 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 我尽量突破写作指导课的常规授课模式, 努力把写作与生活、知识与能力有机融合起来。

1.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程写作。

平时的写作指导课, 课前准备、课上指导、课后训练往往是脱节的。本节课, 我将“那一份暖”的写作贯穿始终:课前, 以“那一份暖”为题, 要求学生搜集素材;课上, 组织学生围绕如何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进行探讨;课后, 仍以这道题要求他们进行全篇写作。课前的准备便于师生带着“种子”进课堂,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课后的全篇写作则有利于课上指导的拓展与延伸。如此, 可以更好地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生活、课堂和写作的全息扫描。

教学中, 我们时常把“生活”与“写作”割裂开来, 导致学生搜肠刮肚、孤独地去写作, 进而陷入“为作文而作文”的误区。这节课上, 我努力尝试以课堂为平台, 将生活与写作巧妙融合, 引导学生将观察的视角投向生活, 借助公益广告这一“缩微型”生活, 让他们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这就实现了生活、课堂、写作的三位一体。

3.筛选、提炼和加工的全景展示。

上一篇:《丑小鸭》读后感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我爱家乡的美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