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美术七年级教案

2024-04-27

苏教版美术七年级教案(通用10篇)

苏教版美术七年级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过程:

一、导语:

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更是有着生命的歌颂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磁带,学生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投影显示:

读一读: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抖擞 3.感知阅读:请班里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范读。

教师做指导:朗读采用的基本调是轻盈的,因内容不同而变化,表达盼春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可用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学生尝试着自由朗读。

三、理清思路:

1.问:由阅读提示可知,本文是描绘江南春景的散文,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几部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盼春(1)、绘春(2-7)、赞春(8)2.思考第一段和文章主体部分有什么联系? 3.学生讨论,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叠用“盼望着”是用反复手法生动的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盼春是绘春的基础。4.速读绘春部分,看看这部分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找代表回答。

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5.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春花图、和春雨图。

四、品析语言: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春草图(多媒体呈现画面)你认为在这部分中哪些词、句、用得比较贴切,试说出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能会找的句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教师可适时引导: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2)“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最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学生讨论后明确: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气。学生齐读第三段。

2.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欣赏“春花图”

学生品析后,可引导学生赏析。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句中的“闹”字可否换成“叫”,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可适时引导:“闹”一字传神,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3.齐读第四段,欣赏春风图,学生自行找出美点进行讨论

五、学生自由质疑、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8、9、10段中的三个比喻句。声情并茂的集体朗读全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味美。

六、精品佳作——对照欣赏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百花争艳。春风抚面,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那北国的春风是什么感觉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国,去感受一下北国的春风!(放录音带《北国之春》)一起欣赏林斤澜的《春风》

七、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勃、花木峥嵘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八、积累:学生自由背出写春天的诗句。

九、布置作业:

1、用百度搜索工具搜索一些相关《春》的知识。

2、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我们同学们,就用你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附:

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苏教版美术七年级教案 篇2

一、是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学生的作文干瘪矫情, 有人归因于今天的学生生活单调:每天吃饭、睡觉、上学、放学, 提取不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 所以也就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没有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挖掘出它们的情趣和意义, 不是生活不够丰富, 而是不会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它们的动人之美;也不是生活太单调, 而是我们学生没有学会采撷生活的浪花。因而, 要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 要学会观察, 摄取生活, 感悟生活, 从生活中获得丰富感人的写作素材。比如有的同学针对近年来, 农村出现开茶馆打牌坑钱的不良现象, 写出《那片灯光》, 有的同学发现传销商把黑手伸向校园蒙骗学生钱财的现象, 写出《教室里来了传销商》, 学生把笔触伸向社会热点、焦点, 建立自己的源头活水, 也就能写出来可圈可点的佳作,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极平凡极细小的事情, 其实真正让我们感动的往往就是这些平凡的人和事, 不要认为事情细小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如朱自清写的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 正是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 感受和思考, 才把这一笔写活了。

二、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多读, 阅读是积累及写作的基础, 积累的东西越多, 写起来就越得心应手, 要想写出好文章, 必须多读好文章, 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经验。阅读, 可以提高人的认识, 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丰富人的语言。这正如蜜蜂酿造蜂蜜, 首先要在百花丛中采集无数花蜜。同样, 学生要写出充实、优美的作文, 也应该象勤劳的小蜜蜂那样, 从多彩的生活和浩渺的书海中采集丰富的“花蜜”, 但由于平时同学们多忙于应付学习, 广泛阅读的时间也很有限, 我们只有尽可能地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 多读一些名家时文, 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 身边同学的优秀习作。还有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都可尽收眼底, 藏之于心。另外, 对于好的文章、段落、尤其是自己喜欢的文章, 还应该背诵, 做到张口即来, 脱口而出。比如, 课内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能够背诵下来对于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象

想象也源于生活, 想象能补充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丰富写作的内容, 拓展选材的范围, 因而, 鼓励学生在深入生活、注意观察, 博览精读的同时, 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养成善于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那么就能大大拓宽学生写作的空间, 使他们走出写作“无米之炊”的困境。要注意联想方法的指导, 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 可进行片段练习, 也可围绕某个话题畅所欲言, 进行谈话式的联想或想象训练。文章可以直接地反映生活, 也可以曲折地表现生活, 人们凭借想象和联想, 把现实生活中反映到人们头脑里的东西构成虚幻的形象, 借以寄予一定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 从而能保证学生写作材料充分而又能新意迭出。

苏教版美术七年级教案 篇3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答题。(5分)

科学和文明是两朵并(①)开放的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②)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曾让世界(③)目。而今,世界科技的发展(A)。我们切忌沉(④)于过去,而要紧紧追赶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脚步,让中国科技的天空再放异彩!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①

(2)在A处填一个合适的成语

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①慢不经心②赫赫英名③不奋不启④茫无崖际

⑤孜孜不倦⑥再接再励⑦一语双关

⑧不言而喻

3,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空。(5分)

A,学而不厌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温故而知新D,不亦乐乎E诲人不倦

(1)

”,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冷饭”。没意思,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2)毛泽东同志曾引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对别人“

”,我们应该取这种态度。

(3)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

”,这话一点也不假。

(4)为了给同学们最优质的帮助,杂志社的老师们设计版面、撰写稿件。忙得——o

4,观察右边的漫画,回答问题。(6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3分)

(2)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句公益性广告词。(3分)

5,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对同一句话中不同的字词进行重读,句子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试读下面的句子,你能读出几种不同的含义?(至少写出三种)(6分)

我知道你会唱歌。

6,仿写句子。(4分)

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二、阅读理解(40分)

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8分)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荚——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7,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点明本文课题的一句话。(2分)

8,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和伽利略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指出来。(2分)

教授的目的:

伽利略的目的:

9,“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反应相照应?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0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6题。(13分)

如果有人提出问题:“太阳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并要求你用一两句话来回答,你将怎么说呢?

一位天文学家巧妙地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一小簇大行星,一大簇小行星。”虽有点开玩笑的口气,却精练、明了,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已经发现的大行星只有9颗。记在册和编了号的小行星有4000多颗,而且更多的小行星已经发现,有待进一步证实。

论个儿,最大的小行星也不值一提,因为它比最小的大行星还要小得多。小行星虽都不大,但都绕太阳公转,而且具有行星应具有的一切特征,与大行星称兄道弟是毫无愧色的。

大行星的这些小兄弟究竟有多少呢?有人做过统计:越暗的也即越小的行星数目越大,亮于19星等的小行星在40000颗左右,它们的直径约为几百米;更小的、再暗2个星等的小行星,总数估计在50万颗左右,更不要说比这还要小、还要暗的。

那么,为什么在一小簇大行星之间,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这段不算太大的空间里,聚集着这么一大簇小行星呢?

这个问题摆在天文学家面前已经一二百年,许多人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但迄今还没有得到普遍承认的定论。

常提到的一种可以称它为“爆炸说”,大意是:小行星带所在的那个空间里,原先是有一颗与地球、火星不相上下的大行星,它与其他行星一样,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围绕着太阳运动。后来,由于现在还不清楚的某种原因,它被炸裂得粉身碎骨。碎块又互相碰撞,成为更小的碎片,其中大部分现在都有了小行星的身份,小部分变成了流星体。

除少数较大的小行星基本上是球形的之外,多数小行星的形状很不规则,大小也有很大差别,这种种似乎都在支持“爆炸说”。但这一学说致命的一点是:究竟从哪里来那么大的能量,居然能把个大行星炸飞了!退一步讲,炸崩了的碎块又怎么能集中在现在的小行星带内呢?

也有人提出另外的观点,认为:原来这部分空间不是有一个大行星,而是多达几十个、直径都为几百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它们的轨道各不相同,即轨道长轴、偏心率、周期以及轨道与黄道之间的倾角都不同,但有些也不是相差得那么大。显而易见。它们在长期绕日运动的过程中,难免有彼此接近和比较接近的机会,发生碰撞甚至多次碰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就这样形成了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众多小行星。但是,今天看到的小行星也不全是碰撞后的产物,那些比较大的、基本上成球形的。是其中幸免于难的。至少是没有经过剧烈碰撞的。

“碰撞说”也有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哪来那么多的碰撞机会呢?几十个那么大的天体在火星、木星问运动,就像是太平洋里有几条鱼在游动一你说,它们在水中相撞的机会有多大?

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假说是所谓的“半成品说”。其大意是:在原始星云开始形成太阳系天体的初期,由于木星的摄动和其他一些未知因素,这部分空间内本来就不多的物质更进一步减少,遂不具备形成大行星的条件,而只能成为“半成品”——小行星。

11,本文开头所引用的天文学家的话巧妙在哪里?(2分)

12,请列举出本文所介绍的几种关于小行星成因的说法。(2分)

13,画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5,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2分)

16,分析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和感想。(2分)

①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用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的建筑物是长城。

②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8分)

无畏创造奇迹

江玲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

青年很有数学天赋,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

“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咕哝着。他也没多想。就做了起来。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十七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得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着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亮色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十七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一个正十七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来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道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选自《周末文汇》)

17,“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2分)

18,有人认为在碰到困难时应坚持不懈,但也有人认为遇到困难应及时寻求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无法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及精力的浪费。对此你怎样认为?(2分)

19,这篇文章直到最后才点明那第三道数学题是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也直到最后才点明这个青年是数学王子高斯,你觉得这样安排文章结构好吗?为什么?(2分)

20,本文从高斯的故事中概括出“无知者无畏”这样具有哲理性的话语,试用一句哲理性的话概括下面这首诗,字数不限。(2分)

题西陵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11分)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竭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沈括《梦溪笔谈·以虫治虫》)

【乙】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乱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日:“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日:“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6u):责骂。⑥胡:为什么。

2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1)喙:()(2牒:()

(3)好草书:(

)(4)侄罔然而止:(

)

2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所指代的内容。(2分)

(1)则以钳搏之:(2)致余忘之:

2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24,你觉得第二则故事中应该被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

三、写作(30分)

题目:假如克隆一个我……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有真情实感;内容健康,思想积极;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1)①蒂②孕③瞩④湎(2),示例:一日千里

2,慢——漫奋——愤崖——涯励——厉

3,(1)C(2)A E(3)B(4)D

4,(1)一只手握着一双筷子进餐,筷子是两棵大树的变形。(2),示例: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5,示例:①我知道你会唱歌。(我知道,别人不知道)②我知道你会唱歌。t不要瞒我了)③我知道你会唱歌。(别人会不会我不知道)④我知道你会唱歌。(你会不会跳舞我不知道)

6,略

二、阅读理解(40分)

7,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

8,使伽利略“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接受挑战,证明自己的理论。

9,和“嘲弄的哄笑”“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相照应。“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上。”

10,伽利略在斜塔上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理论。

11,他用一对反义词准确地概括了太阳系的主要特征。

12,爆炸说、撞击说、半成品说

13,承上启下。

14,比喻、反问;强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碰撞的机会不大。

15,介绍了小行星的成因。

16,(1)大家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中华民族是伟大的,载人航天的成功就是明证。(3)不科学的赞誉是谬误,是不可取的。

17,我们在不知道困难很大时会更加有信心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而在知道了困难很大时则会因害怕而举步不前。因此我们面对困难要抛开恐惧,创造性地解决。

18,略(言之有理即可)

19,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言之有理即可)

20,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言之有理即可)

21,(1)hui本指鸟兽的嘴,文中借指虫子的嘴(2)rang庄稼丰收(3)h60喜欢

(4)wang迷惑

22,(1)代子方虫(2)人称代词,“我”

23,(1)这种虫子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2)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24,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子不早些来问。(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30分)

苏教版美术七年级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的练习7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 2.提高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发展大家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的数相减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1.练习7--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如:34+3 2+25 20+25 34+30 2+52 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习7—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计算时要给学 1

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先估一估,再计算”(1)估一估的第一组题:65+30 56+3老师结合题目说说题意.如:65+30得九十几”,估计不需要算出得数,只要估计几十多就可以了。学生自己口头估一估剩下几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老师小结:估算对计算的帮助很大,有益于提计算的正确率,同学们在平时的计算中可以运用估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4.练习7---3 不计算,比大小。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2)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5.练习7---4。

(1)出示第4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苏教版美术七年级教案 篇5

一、教材

《往事依依》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主题中的第一篇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通过回忆年少读书时的几往事,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并启示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二、学情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无论是年龄、经历还是生活和情感体验,都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诚,学习本篇具有很好地欣赏性、可读性和感染教育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文情景,引导学生在往事的依依回忆中,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珍惜美好年华。

三、说教学目标

按照新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读生字、词,了解内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有感情朗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并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深情。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学法

新标要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为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诵读指导法、谈话点拨法、、合作探究法、为了突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我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学习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感悟法、圈点勾画法等。尽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引导下思考,在交流时学习,在探究间提升。

六、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良好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对于本节,我设计了如下六个板块进行学习:

激趣导入,走进文本

在堂伊始我会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并进行引导:同学们,正如歌曲中唱的那样,你们回想起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情呢?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也在回忆,她回忆了些什么呢?这些记忆对她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于漪老师的一篇——《往事依依》,一起去探寻于漪老师的成长足迹,相信我们一定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本环节设计意图:导语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连续性,以歌曲营造氛围,引发共鸣;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话题,构建良好的堂开始环境。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迅速进入文本。】

预习检测,自主学习

为了对学生前的自主学习进行及时检测,从作者简介以及字词掌握等基础知识方面着手,特别是设计了“大家感觉还有哪些字词易读错或较难理解”的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的能力。

初读文,整体感知

“在通读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新标对阅读的要求,这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在环节我会请一个小组同学分段为大家流畅地朗读文,学生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文中一共写了哪几事?文又是怎么将这几事串联起来的?

问题2:请一名同学把这篇的第1段以及最后一段朗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思考这两段段在中分别有什么作用,可引导学生从结构进行分析。

初读文加之前的预习,学生应该对的思路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文中一共写了读<<水浒传>>、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这四事,也容易知道文中是通过语句进行串联的,这就明确了本文的行文脉络。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因此我会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进行教学,如:个别读、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等,教师适机给学生以朗读指导,如第一段:在学生个别朗读及师生点评的基础上范读。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加深对情感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在分析第一段作用时,引导学生分析出“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照应题目”的作用;分析结尾一段时,引导学生明确点明主题,首尾呼应的作用,告诉学生我们写作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本环节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写作技巧,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有型可依”。】

品读文,赏词析句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把语言品味融入到对的品读赏析中。在品读中赏味语言内涵,体会丰富情感。本环节以一个活动作为主线,即“美文要美读”

各小组选择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往事,细细品味,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语句引起了联想,并进行自主赏析。

好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本文语言优美,文采斐然。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品味、积累的语言。本环节中预设了“你可以用朗读把我们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吗?”“你能模仿国文老师的语调和神情来入情入境地朗读吗?”“你能声情并茂地读一下吗?”“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等朗读训练,并穿插进行教师示范指导。

在分析第三段时,教师以“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为例,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有了教师的示范和技法指导,学生可以自主赏析中的优美词句,体会情感。

再如:品析《千家诗》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时,还可以追问“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四季风光、山川美景的诗句”,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借助学生的发言由内向外进行拓展延伸。

此外老师还会适时追问:第五段描写两位国文老师讲入神的情态,很形象。你能分析异同,理解这样描写的作用吗?并可以仿写一段描绘老师讲的情状和自己听的感受。)

【本环节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主欣赏、品味精美语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新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多渠道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体会情感,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并加以写作训练的指导。】

精读文,体味情感

赵丽宏先生写道:“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对于本的难点,即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读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我是这么进行突破的:

在堂的最后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合作交流回答如下问题:

哪一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合作探究,师生对话,明确了读书对于漪老师成长的意义。是读书,编织了于漪老师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是读书,开阔了于漪老师的眼界;是读书,开启了于漪老师的心智;是读书,给于漪老师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是读书,使于漪老师成为了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结合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本环节设计意图:新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布置作业

师生总结堂收获,自由交流发言。

作业:

积累赞颂四季风光的优美诗句;

2推荐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写出推荐理由,字数不限。

苏教版美术七年级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济南的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2.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组织学生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二、感知美。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并思考问题: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并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说明。友情提示:可就文中的某一节举例说明。明确:温晴的特点。对于每节中如何围绕这个特点写的教参上有说明。

2、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温暖而又晴朗的北国的冬天,那么你能看出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济南的几幅美景,能用精练的词句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

三、体味美。

老舍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优美的北国春天,之所以能写得这么美,那其中一定有感情因素,经过以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我们已能体会出作者对济南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学生答:喜爱与赞美之情。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好好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指出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学生自由朗读。全班交流评价。

四、小结。

通过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了解,我们已经能感受到老舍想要表现些什么,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来归纳文章的主旨。

五、比较美。

请同学们阅读《白马湖之冬》,说说它和本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友情提示:可从文章内容与感情等方面思考。

五、赏析美。

这篇文章除了在内容与感情上比较美之外,语言的运用更是优美。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传神的句子或词语,并说说它的妙处.(在书上作批注)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 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美。

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句中用“晒”“睡”“醒”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六、探究美。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模仿刚才找出的句子,以冬季景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

七、布置作业。

模仿《济南的冬天》写一篇《家乡的冬天》

谈苏教版人的理想(七) 篇7

那么我们的教材应该如何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呢?如果很直白地去表达这样的观点肯定不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才合适呢?苏教版教材的编者最终选了以下两篇课文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二年级上册的《孔繁森》和三年级上册的《拉萨的天空》。《孔繁森》讲的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用献血的费用帮助藏族的几个孤儿,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的故事。课文中一段歌词写得很好:“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歌词给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拉萨的天空》用诗一样的语言展现了拉萨这座日光城的美丽、纯净和明洁,其中有些语句特别精彩——“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此外,教材中还有一处值得一提,这是低年级识字部分的一

组词串:

骏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椰树骄阳海岛

牦牛冰雪高原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8

认知领域: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感受和体验画中可爱的昆虫形象。

操作领域: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增强对昆虫的了解。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构造、特点,自编故事,尝试创作连环画。教学难点:欣赏并了解连环画的创作特点。教师准备:昆虫图片、相关资料、昆虫故事连环画。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以及课前收集的有关昆虫的知识、故事和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出示小青虫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新伙伴,看,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虫。

师:你瞧它背着行囊,猜猜看它要去干嘛? 生:去旅行……

师:其实啊,它是要去找妈妈。

2、猜谜语,讲特点。

小青虫为了找它的妈妈,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并且在路上还遇到了很多昆虫,都有谁呢?老师这儿有两条谜语,请小朋友们来猜猜它们是谁:

细细身体长又长,四面旗帜背身上,眼睛大大照前方,专除害虫本领大。(蜻蜓)

师:你可真棒,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你从什么地方知道这是蜻蜓的呢?

生:蜻蜓的眼睛很大,身体很长…… 师:说得对,这些都是蜻蜓独有的特点!师:我们再来猜一个:

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螳螂)

师:啊,这个小朋友们都知道,螳螂的大刀确实是赫赫有名啊!

3、出示昆虫图片,分析昆虫的构造特征: a、出示蜻蜓的图片。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它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瞧,蜻蜓的身体都有什么特点? 生:大眼睛、长长的肚皮、有两对翅膀、六条腿……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昆虫们有着相似的构造,它们一般有六条腿和两对翅膀,并且它们的身体还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主要部分,你们瞧,它的六条腿和两对翅膀都是长在这个部位上的。b、出示螳螂的图片。师:我们再来看螳螂,虽然它和蜻蜓的外形相差很大,但也有着相同的构造。凭借这些特点,我们就能大略的辨认出哪些才是昆虫。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小青虫除了遇到蜻蜓和螳螂外,还可能遇到了哪些昆虫呢? 生:瓢虫、蜜蜂、蝴蝶……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昆虫还真不少!你能用简笔画的方法画一画你所说的昆虫吗?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虫吧!揭示课题:《来画虫》

二、走进昆虫王国

1、欣赏昆虫图片。

师:昆虫的世界神秘博大,刚才我们画的昆虫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想了解更多的昆虫吗?走,让我们走进昆虫王国去看一看!课件流动展示昆虫图片,请学生欣赏。

2、小组交流。

师:昆虫王国非常庞大,我们刚刚欣赏的知识其中的一小部分,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在课前已经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知道的昆虫知识。

3、个别展示。师:请两位小朋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昆虫,好吗?请学生上台介绍一些昆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知识。评选出讲得最好的小朋友,授予“昆虫小博士”的荣誉。

4、介绍学生不熟悉的个别昆虫。

师:昆虫的种类很多,有许多我们都不熟悉,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两种有趣的虫。a、出示竹节虫图片。师:这幅画面里有虫吗? 生:有,它和草很像…… 师:你可真是个火眼金睛!

师:这个虫的名字叫竹节虫。它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形状和色彩长得和周围的环境很像,这样就很难被人发现。并且有一种竹节虫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最长的甚至超过30厘米。b、出示独角仙的图片。师:你认识它吗? 生:……

师:这种虫叫独角仙,因为它的头上有一个独特的犄角,不过一般雄虫才有角。独角仙身体强壮有力,能拉动比它重二十倍的东西,它们还特别爱摔跤,那是为了抢夺食物、地盘。它在摔跤時,主要是利用它头上特有的犄角,利用犄角的角尖攻击,或把敌人夹住,再高举摔得远远的,它们摔角的比赛规则就是摔在地上就算输了,输的便要自动离开。有人喜欢斗独角仙,便将它们抓来饲养。

三、连环画欣赏,激起绘画兴趣。

1、欣赏连环画故事。

师:这一趟昆虫王国之旅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现在,小朋友们一定很关心小青虫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了没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完这个故事吧!课件播放:

小青虫从好伙伴小蚂蚁那里得知,每个动物都有妈妈,那自己的妈妈在哪里呢?小青虫决定去寻找妈妈,一路上它遇到了很多动物和昆虫,可它们都不知道小青虫的妈妈是谁,大家很想帮助小青虫,它们听说屎壳郎爷爷学问多,便一起去问屎壳郎爷爷,屎壳郎爷爷听了以后,笑着对小青虫说:“你的妈妈就是那美丽的蝴蝶啊,在花丛中准能找到它!”小青虫便来到了花丛中,果然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便小心翼翼的问:“你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吗?”蝴蝶笑着抱起小青虫对它说:“傻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啊!”小青虫高兴极了,大声喊道:“妈妈、妈妈,我可找到你了!可是为什么我和你长得不一样呢?”蝴蝶妈妈说:“那是因为你还小啊,等你长大了,就和妈妈一样了。”

2、了解连环画的形式。

师:原来蝴蝶是小青虫变的,许多昆虫都有这样的变化过程,如蚕宝宝结茧后就会变成一种飞蛾。师:你喜欢这个故事吗? 师:你们看这个故事一共用了几幅画面? 生:七幅。

师:这种用连续的画面来讲述故事的形式就叫连环画。它由一幅幅不同但又连贯的画面组成,用画面来给我们讲述故事。师:你能用连环画的方法来画一画这样的小故事吗? 生:能……

四、创作连环画。作业要求:

1、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昆虫小故事或者自己创编的小故事来画连环画;

2、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多人合作,每人画一幅组成一个连贯的故事;

3、一个故事以2—4幅画面为主。

五、小结,展评作品。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作品: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原因。

3、评出“最佳故事奖”和“最佳画面奖”。

六、拓展延伸。

苏教版美术七年级教案 篇9

http:// 【设计思想】

语文开启的是学生的心灵,强调的是学生的体验,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

《柳叶儿》(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文的设计,旨在通过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到文本的深处,在审苦与审乐的层面,领略文章的主旨,品尝文本的语言艺术,进而培养学生对阅读方法,写作技能,语言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积累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审美观念。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主旨,明白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安排均是以揭示主旨为旨归的。【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来积累语言、方法、技能。教学难点:

1、审苦与审乐的辨证结合。教学步骤:

一、积累式阅读

(一)方法积累

A、阅读方法积累——在整体阅读感知中捕捉重要信息。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倾听后说基本感受。(感受)

2、用最少的词语说说刚才听过的感受。(说说——乐)

3、“乐”在何处?(爬高、抢摘、品尝;满足三种欲望。见板书设计。)

4、判断一下开头、结尾写些什么?

5、整理行文思路(现实→回忆→现实)。

B、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艺术欣赏中鉴赏主旨。

1、引导:阅读就像旅游,除了去观览沿途美景,还要探究其美在何处,为什么美。欣赏一篇美文,我们除了像上步一样去捕捉表层的信息,还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品赏!

2、示范:让我们尝试从描写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品析本文的写作艺术,并进一步鉴赏主旨。如:“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三个“吃光了”反复强调,显示饥饿的程度,揭示抢摘柳叶儿的原因。“又抢”二字证明摘柳叶乃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3、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描写优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动情地读一读,再赏一赏,最后说说它“好”在何处?

4、学生合作查找,品析后交流。(生本、生生对话)。答案要点:(1)第8段中,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抱、摇、摆、溜”写出“我”的淘气,也为了下文爬高摘柳叶打下基础。

(2)第10段中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四个词展现周围环境的静谧,富有诗情画意,为抢摘柳叶增添乐趣。而“冰凉、咯嘣嘣、凉飕飕、滴进、阴凉”等词则写出了抢摘柳叶了的苦涩滋味。

(3)第10段中,把一个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去年鲜红鲜红的。”写出极端饥饿,流露出苦涩之味。

(4)第12段中,描写品尝柳叶儿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可见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5)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极言其饿,侧写生活的苦涩。

5、小结;文章明在写品“柳叶儿”之乐,实质不断点染生活之苦。也许没有这种苦,反倒体会不出其中的乐。正因为生活极苦,才有了尝柳叶儿之乐,苦乐相依,折射出作者对“乐”的辩证思考,即审苦与审乐完美结合。而以苦写乐,正是我们常见的衬托手法。(点出主题思想及主要写作方法)

6、反复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体会文中苦乐相伴的复杂感情。

(二)思维积累——在迁移比较中提升主旨。

1、设疑:你怎样看待“苦”与“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2、学生畅所欲言。提示:一切“乐”的品得均建立在“苦”的基础之上。

(三)、语言积累——在探究阅读中升华主旨。

1、“柳叶儿”在宋学孟的眼中首先是救命粮,但在更多的古代文人心目中,它还有更丰富的含义,你能背诵一些咏柳名句吗?

1、学生背诵。答案要点:(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6)、„„

3、设疑:这些咏柳名句中,“柳”是多姿多情的代表,柳常与一个字相谐音?(留)柳,留相谐,你能在《柳叶儿》中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吗?

1、文章中,也是柳、留相依的。课文第二段中“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那苦中带些涩的滋味儿。”一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为什么苦中的带些涩还要去品尝?结语说:“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解开了开头的悬念,表达了对“柳叶儿”作为救命粮的留念之情。

2、小结:苦、乐相伴,柳留相依,正是本文作者要借“柳叶儿”传达给我们的深切体悟。

二、总结收获

(一)、阅读方法:倾听、浏览、概括、判断、品析、表达。

(二)、写作方法:首尾呼应、苦乐相衬、描写细腻。

(三)、思维方法:品味、体验、领悟、探究、哲思。

三、布置作业

(一)、知识积累:摘录本课佳词、佳句到“资料夹”中,了解“柳”文化。

(二)、语言积累:记诵咏柳名句。

亿库教育网

苏教版美术七年级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红星歌》 《送别》

课时安排:3 课时 难忘的歌

第一课时《堆雪人》

一、教学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教学目标

1、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2、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 义。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唱准国歌、唱好国歌。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三.教学过程

1、寻找国歌: 请你仔细听听,你是否能听出熟悉的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国歌

思考:

(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深刻含义、积极作用

(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现在背景、已有基础、深刻挖掘思想含义、唱得更好

(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由田汉作 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 1935 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 大地上歌唱了近70 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B 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

2.分析旋律、节奏特点,感受乐曲中号角式音调的力量。从音乐角度上看,歌曲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力量?

(1)在唱这一句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起来”的音一个比一个——?(高)力度是越来越——?(强)(结合冲锋号让学生感受到号角式音调的作用——有号召性、鼓舞性)

(2)节奏上有些什么特别?除了运用附点音符、休止符,还运用了冲锋号中使用的三连音。(请学生在 歌谱中标出重点句)作曲家就是运用了号角音素、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到了勇往 直前的力量!

3、再次歌唱音乐片段,当出现时,用手随着旋律的上行挥动。

4、播放录音(学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5、放伴奏生跟唱(教师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

6、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7、纠正错误

8、跟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9、观看升旗仪式,复习歌曲

四、小结 同学们:除了国歌,你还能想出唱祖国的歌曲吗?你们能哼唱出来吗?(分组讨论,每组说出一首。例 如:大中国、爱我中华、我的中国心、国家等)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能自信的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红星歌》。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3、能给红星歌编排舞蹈,并用列队行进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能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

教学难点: 能积极参加课堂互动活动,给《红星歌》编排舞蹈。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卡片等道具。

课教课型:以唱歌和跳舞相结合的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播放歌曲《军队进行曲》,学生随音乐进入教室)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要问问同学们,同学们都有哪些理想?谁来告诉老师?(学生举手回答)哦,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理想,那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理想吗?老师的理想呢是当一名女兵,因为我觉得 军人看起来很厉害!很威武!很帅气!很有气质!可惜啊,老师海拔不够!所以没有当成,诶?有这么 一个小孩儿,他也有一个军人梦。。。。好!接下来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段电影片段。(《闪闪的红星》视频片段)

师:有没有同学看过这部电影?(有——那你们知道影片里的小主人公叫什么名字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师:故事发生在 1931 年到 1938 年间的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一个年仅十岁穷苦农民的孩子——潘冬子 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冬子的爸爸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 妈妈报仇。后来他真的成了一名光荣的小红军。(课件出示潘冬子照片)师:这就是小潘东子,他机智勇敢,他相信,只有将敌人都消灭掉,百姓们才能不受压迫过上好日子。同学们说他勇不勇敢?我们看小潘冬子走路神气不神气(放潘东子走路片段)我们跟他比一比好不好?

二、同学们起立,现在我们都是勇敢机智可爱的小潘冬子。好,同学们敬个军礼给老师看看(师鼓励并纠正做的不正确的)听音乐跟老师做(放红星歌音乐,老师做动作)

1、原地向左向右转

2、火车似的走路多跳几遍

3、师做动作,一段两个动作(语言提示:要换动作了~~)

二、师:刚才小英雄偷偷告诉我你们表现特别棒,所以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同学们找找看? 同学们都找到了吗?告诉老师它是什么?。小!红!星!。对,它是一颗小红星。

三、同学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就叫《红星歌》

1、第一遍:好,同学们看着歌词,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思考一个问题 :本首歌的题材是什么?(听完出示课件)第二遍: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这首歌用什么情绪演唱?(出示课件)

2、重音记号的介绍(出示课件)

3、(师富有表情的清唱歌曲)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注意老师的速度节奏和重音记号的运用,同学们把小手伸出来给老师打节奏

4、好,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能跟着老师唱了,来,跟着老师的钢琴一起来一遍(师:同学们身体坐直,两腿放平,把小手放在腿上)

①跟钢琴来第一段

②跟钢琴来第二段(指出不足,师示范唱)

③纠正后整体来一遍(提醒用自然的声音唱,不要喊唱)

④唱得好的同学上台唱(表扬要具体)

⑤师伴奏(错误及时纠正)

5、师:好,接下来我们大家来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全体起立。同学出来模仿红军战士走路。但是老 师有要求,走路的速度要跟老师弹奏音乐的速度一样。(三段音乐)第一段速度快。第二段速度特慢,第三段速度适中。

师:同学们觉得哪组才应该是红军走路的正确速度啊?(生回答,教师给与鼓励)对 这就证明了(课件)好,我们就用这个正确的速度,唱一遍(跟音乐唱教师给与鼓励)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红星歌》,也知道了小英雄潘冬子,通过学习呢我们还知道我们现在的 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用毛主席毛爷爷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认识作者: 李叔同,是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先驱者之一。他集诗词书画,音乐戏剧于一身,是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他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学唱歌曲

1、是几拍子的歌曲?唱谱

2、跟琴用“u”哼唱

3、填词演唱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表演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精 神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设 计一种演唱形式。

教学分析 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同学们看过《铁道游击队》这部影片吗?能说说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吗?

2、学生做影片的简单介绍。

三、学习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学生听歌曲,用笔在书上划分部分,并做记录。

3、再次听范唱,学生在心里跟着唱。放录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地学习,老师巡逻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

4、学生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演唱歌曲

5、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四、歌曲分析与处理

1、歌曲的第一、三乐段歌词和旋律基本上相同,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民歌的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 较深的气息演唱。

2、歌曲第二段要用弹性的声音和充沛的感情来演唱,其中“就像钢刀插入敌人的胸膛,打得鬼子魂飞 胆丧”最能表现中国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

3、分角色演唱: 请学生给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按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演唱,四至八人合作。

4、师生评价。

5、说说如何做是爱国的表现。

上一篇:党支部学习工作总结下一篇:《鱼儿游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