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024-04-24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通用8篇)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1

2006年9月福建省全面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以来,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大部分的学校在地理“必修1”和地理“必修2”两个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地理“必修3”模块的教学。“必修3”的教材编写是在“必修1”和“必修2”基础之上展开的,是对地理环境区域的研究,也就是说“必修3”的教材内容更重在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本文作者在仔细研究地理“必修3”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地理“必修3”的教学策略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材的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3”教材是在“必修1”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选择的道路,是对自然地理原理和人文地理原理的应用研究。在“必修1”和“必修2”模块中虽然也有很多的案例呈现,但在呈现案例的目的、方式和时机上,“必修3”有很大的区别: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中有许多的案例,主要有例说型和例证型两种案例,在呈现的时机上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在地理原理教学之前,起情境导入的效果;也可以安排在地理原理讲述之后,起到印证地理原理的作用。因此在教材中体现为案例安排在地理原理之前或者之后,和地理原理同时出现在教材的章节中。其案例呈现的目的性很明确,主要是为了解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和人文地理原理的理解。而“必修3”的案例呈现方式和目的却有明显的不同,“必修3”教材的各个章节是直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的,是以案例为主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原理则是隐含在案例中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中提炼出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因此其实质是要求学生在前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所以,地理“必修3”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的探究

针对上述“必修3”教材的特点,对于地理“必修3”的教学,其核心应当是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适时铺垫地理基本原理,寻求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地理问题的能力

由于地理“必修3”完全以案例的形式来探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地理的基本原理上隐含在案例中的,因此对于刚接触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而言,它是一些案例的大汇编,内容显的有点杂乱,因此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学,虽然“必修3”是在“必修1”和“必修2”的基本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编排的,但学生无法从这许多案例中把握住其中隐含的原理,因此在教学的开始,我认为教师应当适当的铺垫地理基本原理,让案例的呈现形式同“必修1”和“必修2”一致,起印证地理基本原理的作用。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只注重对案例的分析,会让学生陷入区域研究的误区,认为掌握区域的特征是“必修3”学习的重点,从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记忆各个区域的具体的特征中。因此,在“必修3”的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本人认为不要急于介入教材的教学,应当让学生先明确本教材研究的主题是什么,是研究地理环境与区域的发展的关系,要让学生先明确地理环境是什么?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对地理“必修1”和“必修2”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对“必修3”的学习做必要的地理基本原理的铺垫,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地理课程标准对其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这样学生在学习教材的时候就不会茫然,不会陷入只记忆区域特征的误区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2、用好教材中的地图,穷尽图中信息,培养读图分析并进行迁移的能力

地理“必修3”教材的核心是通过研究区域的地理环境寻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案例的研究中提炼地理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区域发展的基本方法。案例的呈现体现了不同的区域环境特征,许多是以地图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从地图中穷尽地图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从地图中获得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一节的教学中,对“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一图,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入手,从纬度位置判断其所处的热量带,从海陆位置判断其水分的状况,再从地形状况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从中得出西北地区总体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西北地区的轮廓特征,从而得出干旱程度的差别是从东到西是越来越干旱,得出区域的整体性特征和区域内部的差异性,指出地理事物分布的地带性特征并分析原因。然后再指导学生观察西北干旱地区的非地带性现象的存在。这样本部分的知识点的教学基本撇开了课文的繁杂描述,围绕一张地图,从图中获得了所需的信息,并且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为以后的区域地理地图的分析打下了基础,有利于读图能力的迁移。

3、利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章节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 思维导图就是要求学生把对问题分析的思维用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类似于计算机中对文件的管理是用目录树的形式管理的。思维导图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思维的方向和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可以较为深入和开拓。由于地理“必修3”是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的,每一节的案例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的中心。因此,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在明确章节研究主题的基础上,先撇开书本,设想本章节围绕本主题可能研究的 内容和方向,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描述出来,然后再回到教材,对比分析,这样学生更加容易从中掌握区域研究的方法,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例如在《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为例》,让学生从本节主题“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入手,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在作业纸上画出对于本主题可能阐述的方向的思维过程,以类似目录树的形式表达在作业纸中,然后教师通过调板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合作,加以指导,最后通过阅读教材,与教材进行对比,来达成课程目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的培养,“授人与渔”,遇到相类似的问题很容易进行方法上的迁移。课程标准更多的强调学生“ 经历了什么”、“ 体会了什么”、“ 感受了什么”。通过这种体验性目标,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精心设计活动,呈现新案例,培养学生活用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材只能是一个案例,一个信息的载体,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所以要求教师能对原创教材进行提升。教师可以自己去开发或拓展教材,整合教材的信息和资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其目标都是为了达成课程标准,而要了解学生是否在课程的学习中达成了目标,就应当对其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必修3”的评价,又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其评价的重点并不在于对课文案例的重现,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学生评价时,需要引入新的案例来进行,地理必修教材中有许多的活动栏目,一些活动栏目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案例的呈现。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内容的精心组织,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运用已有的方法储备来解决新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呈现教材之外的自己精选的案例来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每一位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恰当最终取决于它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特点、教师扬长避短和教学效果的体现程度上,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策略时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而开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以上笔者所谈只是一点浅显的看法,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希望笔者的一点看法能为我们的地理教育教学做一点卑微的贡献。

论文题目: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初探

作 者: 张朝飞

作者简介:199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大学本

科,中学一级教师,曾任仙游度尾中学年段长、教研组长,现任仙游一中年段长。2003年获莆田市“高考园丁奖”。

工作单位: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2

区域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强调“以某区域为例,分析……”,突出强调理解掌握运用地理知识与原理及方法分析解决新问题;从实验区高考试题分析来看,考查的重点是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运用能力,强调地理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要求较高。故教学复习中应用好教材提供内容的案例,作为学生方法的培养、能力提升的学材,而不是教材知识的再现和再认。强调通过案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分析相应问题的方法、思路、要点等,掌握运用区域有关图文资料,探讨、分析、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现实、实际问题。

基于高中地理“必修3”在课程中的地位,教师在教学复习上如何面对和把握,是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甚至也是影响“必修3”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笔者在对地理“必修3”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必修3”复习尝试。

一、结合区域地理复习,做好案例教学的知识铺垫,为“必修3”复习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面对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掌握欠缺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关区域背景知识缺失的现状,要较好地完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区域地理知识加以补充和进行必要的铺垫。通过对教材的整体分析,笔者认为一是进行知识铺垫要与中国区域的地理复习紧密结合。人教版地理“必修3”教材选用的大多是中国不同地区的案例,因此,学生学习案例的基础就是对中国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基本知识的了解。如在复习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时,可结合中国的地形、气候、资源、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和中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区域知识进行。因为教材安排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对比”的内容,教师可以把两个地区的对比进行扩展,如扩展到中国各自然区的对比,以自然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对比为契机,对中国的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进行知识的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有基本的认识。二是知识铺垫要做到“面”与“点”的有机结合。就是说落实到具体区域案例学习的时候,教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在整体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某一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区域知识的补充与拓展,以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如复习“河流的综合开发”,要补充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及其成因的相关知识。三是将复习顺序作适当调整,把“必修3”的复习放到高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和区域地理复习之后进行。

二、“必修3”案例复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地理的分析方法。

虽然各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同一类问题又都带有共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学习、研究方法的培养,即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分析方法。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习者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分析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注重从培养分析案例方法的角度出发进行复习。

例如:人教版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选择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作为案例,而山东版是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为例;在复习中,无需将此类型所有的案例都拿来讲解,只需要精选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上升到学会总结分析相似类型案例的方法。在复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教材首先是分析荒漠化的原因,然后介绍荒漠化的危害,最后分析荒漠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其重点和难点是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教师在教学复习实施中,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可结合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如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如下图所示: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决定因素)主要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分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可以结合分析荒漠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

学生形成了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分析同类型的案例时如“水土流失”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解决。

三、“必修3”案例复习应注重培养学生抽取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

地理“必修3”的教学,是以典型的案例教学为主,而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必须以“必修1”和“必修2”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加以论证支撑。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案例的教学要加强学生正确而有效地抽取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会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抽取,学生才能在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时,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的“流域的综合开发”一节,首先,要分析该流域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自然资源等,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其次,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流域各自然要素中对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该流域利用发展的方向,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寻其综合治理的对策;最后,要实现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如“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利用这有利条件发展航运。“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这一条件对航运不利,但对开发水电有利。加上“水量很不稳定”,因此要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开发———梯级开发,以实现河流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和生态恢复的综合效益。学生只有抽取了“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分析的地理原理和规律,用动态的观点去分析区域间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够达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后,就可以分析长江、尼罗河、伏尔加河等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四、“必修3”案例复习要进行学生评价的尝试。

对学生学习地理“必修3”情况进行评价,应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对教材案例的重现,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的时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来进行。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节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案例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三山夹两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加上面积巨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使新疆气候具有昼夜和季节温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特点。例如许多地方最大的气温日较差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间。

1.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_____。

2.你认为新疆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3.根据新疆地理条件的特点, 你认为新疆可以发展哪些特色农业生产?并说明原因。

4.你认为新疆农业的发展,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通过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分析, 请你归纳出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这道题的考查并没有涉及教材中“东北地区”的任何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 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地区、新案例。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专门学习过新疆农业发展的内容, 但该案例并没有考查区域中记忆性的内容。学生要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关键是要在提取图像信息的基础上, 运用在前面两个模块中学习的地理原理, 并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考查,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能否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 是必修3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好的主要形式。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 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重任。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地理“必修3”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和高考中都位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但在教材的编写、案例的选编、案例教学的评价上与现实的教学复习存在着较大矛盾。基于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本文从人教版地理“必修3”的教学实际出发, 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复习应对策略, 旨在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更切实符合课标要求和考试大纲要求。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指瑕 篇3

一、总星系是不是天体系统

在必修1教材第3页图1.2中,关于“总星系”有如下描述: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我们都知道,天体系统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很显然,总星系的范围受限于人类的观测水平,它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所以笔者认为,总星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天体系统,而应该是某个未知的天体系统的一部分。

二、太阳风暴袭击地球

必修1教材第12页的案例1“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中说: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会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众所周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而每小时300万千米其实是太阳风暴爆发时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流的速度,所以说,“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会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这句话的表述是不合适的,容易引起误解。

三、“时”与“小时”的争议

“时”与“小时”这两个单位有没有区别?笔者以为区别是有的。一般而言,“时”指的是时刻的单位,比如“现在是上午8时”,而“小时”是指时间长度的单位,如“会议持续了2小时”。对此,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很好地区分,但在很多教材中却非如此。如必修1教材第13页中“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叫做太阳日。”还有第19页图1.23中的白昼长短亦是以“时”为单位。教材为什么会如此表述呢?其实,教材中将“时”与“小时”混为一谈并非编者失误所致,因为从1993年起,我国量与单位标准中就明确规定,时刻和时间长度必须都用“时”作为单位。但有时候,我们按此表述很容易引起误解,如“飞机7时能到达北京”,这句话是指飞机会在7点钟到达北京,还是飞机需要7个小时能到达北京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以避免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认识。

四、海滩的形成

必修1教材第71页图4.5中,关于沙滩的形成有如下解释: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对此,笔者质疑如下: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否一直在减慢呢?我们可以将海岸视作一个粗糙的坡面,波浪在向岸运动的过程中,受坡面和摩擦力的影响,速度是在逐渐减慢的,直至静止后,再向海回流,回流过程之初,波浪肯定是在做加速运动的,然后才在摩擦力和海水顶托作用下速度逐渐减慢。因此,教材中所说的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慢是不合适的,而且沙滩的形成也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沙滩是波浪及其派生的沿岸水流综合作用的产物。外海波浪传入近岸浅水区,受到海底的摩擦作用,波锋变陡,波谷变缓,水质点运动轨迹呈现往复流动,而且向岸进流速度通常大于离岸回流速度,导致底部泥沙向岸搬运,并被上冲水流帶至海滨线上堆积,从而形成沙滩。

五、火山锥的形态

必修1教材第75页中关于火山锥的形态描述如下: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这种说法当然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从本页中图4.15“日本的富士山”中得到验证。但本页的图4.14“火山示意”中所显示的火山锥形态却非如此。图中的火山锥坡面是一个典型的凸形坡,即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陡,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很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直观印象。

上述“教材”即教科书(课本)显然是取其狭义。作为师生共用的核心教学材料和课程载体,教科书理应具备本源性、学术性、权威性等众多属性,而其对知识表述的准确性乃是最为基本的要求。故此,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出,当是教师的务实之态。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一单元

qìn(沁)园春 分mì(泌)màn(漫)江 màn(谩)骂 百gě(舸)

寥kuò(廓)xié(携)来 zhēng(峥)嵘 挥斥方qiú(遒)万户hóu(侯)

浪è(遏)飞舟 páng(彷)徨 寂liáo(寥)彳chù(亍)惆chàng(怅)

凄wǎn(婉)颓pǐ(圮)青xìng(荇)浮zǎo(藻)漫sù(溯)

长gāo(篙)hāo草(蒿)枯gǎo(槁)斑lán(斓)shēng(笙)箫

青tāi(苔)荆jí(棘)火bō(钵)niǔ(忸)怩麦zāo(糟)发jiào(酵)

dùn(炖)肉 团jī(箕)凌wǔ(侮)chì(叱)骂 踟chú(蹰)

第三单元

liáo(寥)落 长歌dàng(当)哭 fěi(菲)薄 桀ào(骜)dié(喋)血

立Pū(仆)风尘púpú(仆仆)lìn(赁)屋 àn(黯)然 è(噩)耗

尸hái(骸)chuāng(创)伤 浸zì(渍)gàn(干)练 zhǎn(辗)转

yǔn(殒)身不xù(恤)作yī(揖)tǎng(倘)使

解pōu(剖)步lǚ(履)

谦xùn(逊)jiǒng(迥)乎不同 bǐng(屏)息 叱zhà(咤)风云 chà(诧)异 lì(莅)临

第四单元

紫jīng(荆)花 易zhì(帜)停bó(泊)超zài(载)

登zǎi(载)

mēng骗(蒙)měng古(蒙)婆suō(娑)è梦(噩)xī(嬉)笑

zhuàn写(撰)chú菊(雏)

zhì息(窒)绿树成yīn(阴)bō夺(剥)

bāo(剥)果皮

夏yǎn(衍)lòng堂(弄)游shuì(说)qì据(契)

ǎo断(拗)ào口(拗)执niù(拗)dìng(锭)壳

hǒng骗(哄)

起hòng(哄)气hōnghōng(哄洪)ruò(偌)大

污miè(蔑)chuǎi测(揣)

chuāi(揣)着 挣chuài(揣)yì年(翌)héng(横)亘 hèng(横)财

酝niàng(酿)zuō(作)坊 一鼓zuò气(作)

二、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

第一单元

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 惆怅 为虎作伥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

彷徨 惶然 惋惜 哀婉 颓圮 杞人忧天 祭祀 沉淀 纸锭 绽放

彷徨 牌坊 惆怅 稠密 丝绸 无耻谰言 斑斓 波澜 朔风 追溯

挑衅 河畔 碾碎 辗转 堤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陵墓 棱角

忸怩 纽扣 枢纽 心扉 雨雪霏霏

第三单元

精悍

陨身不恤

屠戮

捍卫

陨石

邮戳

凌侮

演绎

枯燥

翻译

暴躁

诧异

作揖

叱咤

缉拿

姹紫嫣红 编辑

第四单元

撤离 车辙

清澈 嘘寒问暖

谄媚

陷阱

屋檐 瞻仰 赡养 步履

循着木屐

遁世 黯然废墟

谙熟

(1)戊 戌 戍 戎 戒

戊:读wù,注意字形——内中空空,注意字义——天干第五位,如“戊戌”。

戌:读xū,注意字形——内中一短横,注意字义——地支第十一位,如“戊戌”。

戍:读shù,注意字形——内中一小点,注意字义——军队驻守,如“卫戍”“戍守”等。

戎:读róng,注意字形——短横左出头,注意字义①兵器的总称,如“兵戎相见”;②指军队,军事,如“投笔从戎”。

戒:读jiè,注意字形——“戎”字里面多一竖,注意字义①提防,如“警戒”;②改掉不良嗜好,如“戒毒”;③指佛教徒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泛指应当戒除的事,如“戒律”“斋戒”。

(2)采 彩

采:本义是“摘”,如“采花”“采摘”。另有意思跟“精神”“神情”有关,如“无精打采”“神采奕奕”。

彩:本义跟“颜色”有关,如“彩旗飘飘”。另有意思跟“称赞的欢呼声”有关,如“喝彩”。

三、掌握下面词语的词义

第一单元

漫江:满江。

沉浮:《沁园春》词中意指盛衰。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不寻常的意思。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遏:阻止。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颓圮:坍塌,破败。

凌侮:欺凌,侮辱。

第三单元

寥落:稀少。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做。

微漠:依稀,淡薄。

黯然:忧伤的样子。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第四单元

婆娑: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纷披的样子。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人事沧桑:当事人和世事变化很大。

记忆犹新:对往事的记忆还像新的一样。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

四、近义词辨析

第一单元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沁园春》中指宇宙的广阔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第三单元

正告 告诉

同:都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都有向别人陈述,使人知道的意思。

异:告诉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向别人陈述事情,使别人知道。例如: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

“正告”是指严正的告诉,适用郑重的场合。或阐明自己的立场或郑重地陈述事情,以便让人知道。例如:我们要正告那些无视法律的亡命之徒,玩火者必自焚。

拷问 考问

同:都有询问审问的意思。

异:“拷问”多与表内心世界的词语搭配,表内心活动。词义较重。例如:我拷问自己的心灵:什么时候,我们会象这个弱智的年轻人一样,这么平静地生活着每一天。“考问”侧重于对外部事物进行查询。例如:我竟然被他考问住了。

莅临 来到

同:都是动词,都有来到的意思。

异:“莅临”指贵宾来到,有表敬意的色彩;来到不表敬意,只强调到。

偶尔 偶然

偶尔:间或,有时候。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

偶尔是副词,相对于“经常”而言,例如:姥姥偶尔来一趟,来就给我带来好多好吃的。“偶然”是形容词,相对于“必然”而言。例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向严厉的父亲也是个温柔的人。

第四单元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震动:指颤动,使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能平静。

振动: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摆动多次。

五、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作品《雨巷》。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第三单元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华盖集续编》。(注意所学鲁迅文章的出处)

2、巴金(1904~2018),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散文《旅途随笔》《随想录》等。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

3、梁实秋(1903-1987),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第四单元

1、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2、夏衍(1900-2018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新闻“六要素”:WHEN时间 WHERE地点 WHAT事件 WHO人物 WHY原因 HOW结果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5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11、信用工具分类:

(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

(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

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2、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等,但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滞销——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3、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个人企业要想更多赢利应该怎么做?

赚钱:个别劳动时间短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赔钱:个别劳动时间长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途径:

(1)加强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2)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本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

6、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A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上下波动示意图:(如右图)

7、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一般来讲:

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

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A调节生产。(图形略)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如:火车——飞机 空调—风扇

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如:乒乓球拍—乒乓球 汽车—汽油

考点:企业生产者怎样在价格战中获胜?怎样使你的商品在市场中有竞争力?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1)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服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

(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关材料分析题型: 济南市统计局发布信息:私家车和商品房成为省城居民2004年增势最强的主要消费品。到现在,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11.2万辆,按济南城乡居民统算,每百户居民拥有量已达6.5辆。而个人住房购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55.8%。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分析:材料表明汽车和住房消费已成为市民除食品消费外的最大的消费类别,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济南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

5、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受外部因素影响(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心理引发的消费: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6、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续性发展。)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6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21.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沛公欲王于关中。3.具告之以事。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5.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诗经》两首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6.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7.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离骚》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守节情不移 便可白公姥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槌床便大怒

.本自无教训 举手常劳劳.逆以煎我怀 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府吏见丁宁: 恐此事非奇.寻遣丞请还 否泰如天地.渠会永无缘 便利此月内.蹑履相逢迎 逼迫兼弟兄 叶叶相交通 多谢后世人

二、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虽与府吏要.蒲苇纫如丝.府吏见丁宁

摧藏马悲哀 合葬华山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手巾掩口啼,()卿当日胜贵,()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槌床便大怒().自名秦罗敷().谢家事夫婿,().交广市鲑珍,.()千万不复全,()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逆以煎我怀,()足以荣汝身,()便利此月内,()

四、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五、“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义。(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你”、“她”、“他”、“它”。

.会不相从许,及时相遣归,还必相迎取,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誓天不相负.不得便相许 登即相许和.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

誓不相隔卿

久久莫相忘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

.相见常日稀 六合正相应

叶叶相交通 枝枝相覆盖

仰头相向鸣 黄泉下相见(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儿已薄禄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伯乐相马 无物相之

六、文言实词 不堪: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 徒:徒留无所施 徒有虚名

谢:阿母谢媒人

多谢后世人 谢家事夫婿 见:相见常日稀 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叮咛 迎:还必相迎取 明日来迎汝 不足迎后人

区区: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适: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适得府君书 念:念母劳家里 念与世间辞 却:却与小姑别

令:便言多令才 岂合令郎君 莫令事不举 令母在后单 何:何意致不厚 隐隐何甸甸 汝今何罪过 作计何不量 应:汝可去应之 六合正相应 零泪应声落 以我应他人 意:何意致不厚 吾意久怀忿 处分适兄意

故:大人故嫌迟 知是故人来 故遣来贵门 故作不良计 为:为仲卿母所遣 十七为君妇 为诗云尔 非为织作迟 阿母为汝求勿为妇死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四)一词多义

始尔未为久 慎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当于欣于所遇。③终期于尽。④不能喻之于怀。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②俯察品类之盛。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 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 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 曲调)(6)长 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3.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4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四、状语后置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多义词 1.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2.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3.其

⑪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⑫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⑬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⑮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⑯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⑱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⑲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⑳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⑴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⑵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⑶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⑷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⑸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⑹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⑻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⑼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六、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寡 人 之 于 国》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 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 涂—途,道路 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 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 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赵氏求救于齐 向

2.以

请以战喻 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3.之

填然鼓之 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 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 4.胜

谷不可胜食 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将兵万人 士兵 穷兵黩武 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 直……耳 只是……罢了,不过……罢了 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 通 “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1、合从缔交(“从” 通“纵”)

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何” 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 通“崛”)

5、赢粮而景从(“景” 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 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2、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

8、以愚黔首 使……愚蠢

【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③固

(向西)向东)(向(向南)(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 ⑦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

①为天下笑者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1)宾语前置

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自若也(2)定语后置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伏尸百万(3)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五、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三、一词多义

1、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四、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六、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

七、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苏武传》知识点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⑴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

(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 引:拔。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3)廪食不至 食:粮食。4)给其衣食 食:食物。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 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 不去赴任。今: 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 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 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古: 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5.一词多义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属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属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⑥ 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 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指农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 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 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 时:有时(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 羡慕

3、一词多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二)、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5、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小知不及大知

3、汤之问棘也是已

4、此小大之辩也

5、而征一国者

6、而御六气之辩

二、古今异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虽然,犹有未树也

3、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5、野马也,尘埃也

6、小年不及大年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三、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彼于致福者

四、特殊句式

1、此小大之辩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4、翱翔蓬蒿之间

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6、众人匹之

7、而莫之夭阏

8、彼且奚适也

9、奚以知其然也

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五、一词多义

1、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博闻强识

2、穷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复前行,欲穷其林

振固穷,补不足 穷根穷底

3、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八千岁为春 奚以知其然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4、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长太息以掩涕兮 晚有儿息

5、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隳名城,杀豪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名列前茅

《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1、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夺:舅夺母志(改变)(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10)寻:寻蒙国恩(不久)(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12)听:听臣微志(准许)(13)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4)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2、通假字

(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3、一词多义

(1)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2)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3)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4、词类活用

(1)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2)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3)闻: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4)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5)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词,远离)

5、古今异义的词

(1)六月:生孩六月(①古义:六个月。②今义:第六月)(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6、句式

(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7

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材编排及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不提倡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分离和割裂, 但从知识内容的比重看, “地理一”主要是自然地理, 重点是阐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内容。 [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列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能力培养与知识教育三者有机统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该教材在强调地理思想, 使之有“魂”;注重问题探究, 使之有“理”;联系现实生活, 使之有“用”;尝试多种表达, 使之有“趣”的基础上构建了教材的体系。同时选取了一些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等, 而这些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

二、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法分析

地理教学方法类型多样, 哪些方法与目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最适宜, 哪些问题适合选择某种教学方法解决, 这些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 而且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十分具体。 [2]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对增强地理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知识分类为基础, 将自然地理知识分为地理基本概念、地理事物演变、地理基本规律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四部分, 在此前提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 [3]

1.地理基本概念———谐音巧记+“图”、“例”并举。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和地理名词, 可分为记忆和理解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地理概念应用不同方法学习。

记忆层次的地理概念借谐音巧记。借谐音记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变死记硬背为巧记乐记, 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理解层次的地理基本概念, 用图表与举例加深理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地 理事物演变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缩短地理事物间的时空距离, 增强形象的真实感化枯燥为生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优化教学过程, 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突破难点, 取得常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现代教学多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 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地理知识形成过程一步一步地演示出来, 不仅降低知识难度, 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乐于接受,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4]

3.地 理基本原理 ———模 拟实验法 。

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和规律。地理必修一中基本原理部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欠缺, 掌握起来难度大, 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探究过程中, 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当然离不开观察, 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 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 有时可用模型做实验, 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 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以热力环流为例加以说明。

实验用品的准备:长方形的玻璃缸 (长100cm, 宽30cm, 高40cm左右 ) 、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 、火柴等。

活动步骤:

(1) 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 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 在塑料薄膜的一侧 (装冰块的盆上方 ) 开一个小洞。

(4) 将一束香点燃 , 放进小洞内。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引导学生提炼此实验过程和结论, 从中抽象出一般规律。 )

(学生观察 ) :香的烟雾先下沉 , 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 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 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 形成一个循环。

(得出结论 ) :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

(教师引导 ) :非常好 , 请大家看课件动画。 ( 引导学生分析, 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 )

4.地理空间分布 ———情 境教学法+“图”中 探索 。

以洋流的分布规律为例:

情境设置:展示北太平洋局部地图, 1941年12月, 日本突袭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

问题设计:其舰队航线没有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南航线。而是选用冬季自然条件恶劣的北航线。这是为什么?

教师:这些都与洋流有关。那么什么叫“洋流”? 它空间分布有何规律?是怎样形成的? 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 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明学生所学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体会学习知识和生活紧密相关, 同时为最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埋下伏笔, 通过问题的解决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开展有效教学。 [5]

通过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读图观察并思考: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在南半球也是这样吗? 在印度洋冬季、夏季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 给足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

教师可结合世界轮廓简图版图, 表示相应的洋流流向。

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采用求同法, 即按同一类地理事物分布的相同性或者相似性,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在此基础上建立世界洋流分布的空间图像模型, 这种直接归纳的方法, 使规律明晰, 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既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 又能有效帮助学生探索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掌握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通过充分应用图像, 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图文分析的综合能力, 培养基本的地理素养。

摘要:本文阐述了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并在分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编排的基础上, 根据自然地理知识的类型针对具体课程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以期对一线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然地理,多媒体教学,教材,教法

参考文献

[1]陈澄, 樊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8.

[2]李晴.论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9, 9.

[3]郭秀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分类复习教学法[J].飞 (素质教育版) , 2013 (3) .

[4]段敏, 蒋春富.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自然地理教学难点[J].探索与实践, 2012.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8

概率是近几年来高中数学新增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中热点之一。因为概率的内容更能容易体现数学的实用性,鲜活的有关概率的例题、练习题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生活。同时也极易通过学生熟知的现实例子,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很好素材。

二、教材分析

课标明确要求: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化为古典概型;教学中不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计数”上;还要求鼓励学生尽可能的使用计算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更好的体会统计思想和概率的意义。

教材中,概率作为模块3的一章内容出现,分三大节内容:3.1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教材中较完整系统地对统计概率,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三个方面的编写,学生更容易全面了解和把握,开阔了对概率概念理解的视野,新教材中涉及到的例子比旧教材更典型、鲜活、更具有时代性,除了典型的纸硬币正反面试验、掷骰子试验、彩票摸奖等例子,还增添了降雨概率、遗传基因、密码破译等更接近生活实践的概率应用实例。新教材是在没有学习排列组合有关内容背景下,安排概率内容,所以内容编排上尽可能避开过多运用排列组合数公式的题目,重点放在对概率概念整体上的理解《新课标》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力图把死板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知识。

三、多媒体将概率知识形象化

傳统教学中,学生较难真正理解概率的有关概念,因为他们对这种“不确定”型数学思维缺乏真切体验,而传统中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无法进行大量计算和演示,已显落后,而多媒体课件及其他软件应用,科学计算器的应用,更能直观形象易操作的让学生理解有关概率知识,发挥出了很大优势。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通过本章的教学,对教学成绩和学生测试以及学生接受情况分析,充分理解课改精神,提高教学水平,革新教学手段,应对自己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要较深入钻研教学软件、计算器使用,有关课件制作的学习,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这一先进武器。不断扩充、深入知识的理解。同时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大胆灵活的对教学内容删减或补充。

1.突出统计与概率的意义,强调其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

本学段的学生对现实社会环境中的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一种极好的动力,教学时,应着重于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概率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提供丰富的、反映统计与概率思想方法的探索素材,引导他们把对统计与概率的探索从日常生活发展到现实社会和科学技术中感兴趣的领域.如在统计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以下的例子:根据往年本地统一阶段时间的气温记录,预测下一年本地这段时间的气温情况;根据对公共汽车不同时间客流量的统计,合理地安排发车等等。

2.加强对随机现象与概率意义的理解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即从随机现象中研究其规律.它为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可操作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逐步体会概率的意义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还可以尝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如“中奖率为1/1000的彩票,买1000张一定中奖”“若干个人抓阄,先抓和后抓,抓中的可能性不一样”等等。)。

古典概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其特征:实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实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并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概率知识时,应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实验、观察、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和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等相关内容,如在教学概率的统计定义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两个实验,连续掷两个硬币的实验与边框中有放回的摸球实验,通过观察与分析、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对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对新教材编排的一点建议

望新教材编写上,能及时全面多样化配置教师用书,使教师更方便地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增加课后习题练习的数量,使教师和不同层次学生更能灵活的选择取舍。在题目编写上加大选择填空题的数量,编排一定数量、难度不同的成套单元测试试题,尽可能从题目题量、题型上与高考同步,使学校教师、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教材。另外,旧教材中相互独立事件,独立性重复试验概率内容可适当编排为选学内容。

以上几方面是自己对本章概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不足之处,多请同仁指正。

上一篇:英语会议通知范文下一篇:如何克服演讲恐惧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