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征文

2024-04-14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征文(共14篇)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征文 篇1

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在大家的企盼之下,终于迈着轻快的步伐一天天逼近了。各家各户都忙着办年货、包饺子、贴春联,有些店铺还高高挂起了喜气洋洋的红灯笼,街道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处处弥漫着年的气息。

街道的车流中,有一辆不起眼的小汽车向着一个小村庄的方向飞驰着,车里坐着爸爸妈妈和我——我们要回老家过年。

“回来啦!”爷爷奶奶听到院子里的狗叫声,忙从厨房出来看。奶奶腰间系着一条围裙,手上满是面粉,“正包饺子呢!”她一边说一边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我也去包吧!”妈妈一边说一边洗了洗手跟着进了厨房。“好久没回来了,我带你出去逛一逛吧!”爸爸对我说。“好啊好啊,我们也去!”刚从屋里出来的弟弟妹妹迫不及待地喊着。

从大门出去,绕过旁边的小楼房,碧绿的麦田就映入了眼帘,虽没有一望无际的壮观,但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也令人为之一震,感到身心舒畅。我们走在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爸爸感叹道:“以前,这里还是土路,一下雨,路上全是泥,走路都很困难,更别说过车了。这也就是这两年才修的,看看现在,农村也不像以前那样穷了,咱们村已经做好了规划,过完年马上要进行美化,村里准备种植花草苗木,道路进行整修,还要安装路灯„„将来可是个好地方呢!”

离开宁静的麦田,走上几分钟,就到了小区广场那边。那儿真是人山人海!小贩的吆喝声、讨价还价的争执声、小孩子的笑闹声、超市门前庆贺新春的歌声„„真是个闹市!再放眼望去,喧闹声中又处处洋溢着喜庆:穿着大红袄嬉笑的孩子、提着大包小包的大人们、超市前醒目的红灯笼、还有摆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小摊„„

我们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准备去别处逛逛。刚走几步,就听见弟弟一声惊喜的“哎呀”。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看见一个中年男子在摆摊卖烟花爆竹,“咱也去买一个玩?”弟弟提议道。“不行,现在虽然并没有明令禁止乡村不能放炮,但是毕竟会污染环境,还比较危险,还是别玩炮了吧!咱们去别处玩吧。”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征文 篇2

根据江苏省文明办《关于开展“缤纷的冬日”———未成年人寒假系列活动的通知》, 由江苏教育报刊社下属的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初中生世界》和《阅读》编辑部承办的“我爱我们的节日”主题征文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共收到应征稿件近33000篇。经评委会认真评选, 共评出获奖作品972篇, 其中特等奖10篇, 一等奖60篇, 二等奖300篇。现将中学组特等奖、一等奖名单公布如下, 其余获奖名单请登录江苏教育新闻网 (www.jsenews.cn) “我爱我们的节日”专栏查询。

我们的节日呢 篇3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8月16日,是2010年的七夕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但是,过惯了西方情人节的年轻人,有几个还记得七夕节?推而广之,我们的传统节日,那个不是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困境?我们的中国节日哪儿去了?

近年来,新一代中国青年都热衷于过。洋节”。大致有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感恩节等等。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53.6%的年轻人过“洋节”是为了“找个快乐的理由”,对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有何区别”,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我们的传统节日,果真只是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过起来真的很累?其实未必,只不过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被分割、异化,遗忘了。在整个社会充斥着功利主义、消费主义思潮的情况下。有多少人能沉下心来反思生活,回味从前?有多少人能从传统的,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传统节日?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感慨,几乎每个节日的味道,都越来越淡。可究竟有多少人去真正反思原因是什么7为什么洋节大行其道,而我们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会越来越式微?学者们认为这是文化自轻和自我殖民。近代历史留给国人的不止是无尽怨怒,还有根深蒂固的自卑。落后与挨打,成了人们对近代历史的习惯性总结。麻木自卑甚至憎恨,成了大多数人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这是传统节日日渐式微一个重要方面。

从文化产生背景上看,我们的传统节日,大都与古代的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当我们告别农耕社会后,传统节日便开始走下坡路。而在工业社会培养下,诞生的西方节日,漂洋过海,迅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枝叶繁茂起来,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勢头,商家的精明造势,加上年轻一代的盲目追随——一时间传统节日渐行渐远,西方节日大行于道。

在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大旗的鼓动下,许多节日成了消费日,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置换以后,节日经济以及由此被挑起的民众度假消费狂潮,便成为最为壮阔的时代景观。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各种洋节,内涵都被抽空了,成为徒有其表的摆设,变了味道,比如圣诞节到了中国,就变成了一个消费性的节日,或者说时尚标签。传统节日的真正危险反而来自我们自身,像中秋节这样温情脉脉的节日,已经成为月饼商人,各大卖场炫技卖乖的秀场,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笔者认为,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的陷落,最根本原因是,工业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对人性的异化,分工精细的现代社会,让每个人都成了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失去了创新能力。人们只能通过疯狂的消费来满足自己与别人不同,标新立异的企图。表现在节日文化中就是,大一统式的消费文化和席卷全球的一致化从众行为。

节日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规定着一个人的文化身份,并以仪式化的方法维系着人与传统的关系。在全球化想象共同体下,人类的许多价值都在趋同。节日,可能是保持人们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道壁垒了。其实,维护传统节日,并不是要以一种简单的排他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来抵御情人节等洋节的“入侵”,而是要防止全球化浪潮造成的民族文化价值的空壳化,商业化倾向。

寒假征文:我们的节日 篇4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广州的人们就会到花市逛一逛,挑选美丽的鲜花和精致的饰品,经庆祝新年的到来。

我们却相反,他们买东西,我们卖东西。我们在东湖花市租下了一个花市摊位进行义卖,这次义卖所得的钱会捐给福利院的儿童和外来工的儿女。我们的店铺上面写着一个苍劲有力的“福”字。这是一个初中的哥哥亲手写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小公仔,有的是小朋喜欢的“愤怒的小鸟,”有“植物大战僵尸”中的僵尸,有会说话的锤子„„这些小公仔色彩鲜艳形态逼真,可漂亮了!

当有人来到我们的店铺时,我们很齐声说:“情暖福利院,爱心满花街!叔叔阿姨你们好!我们是小义工,支持一下我们,你们瞧!这个小饰物多漂亮,买回家去,新年嘛!买个东西回去庆祝一下!”即使客人不买我们也会说声“谢谢”!

今天,我和小清卖的钱最多,就连“G4”的记者也来采访了我们,我们把秘诀全告诉了他们,他们笑了。

虽然这几天气温很低,还不着蒙蒙细雨,但我的心却暖烘烘的。今年的春年特别有意义。

我们的节日--春节征文 篇5

“砰,砰,砰!”的鞭炮声使原来幽寂的街道忽然间变得热闹非凡;各家似乎竞赛似的,家家都将鞭炮点燃。之后,走进屋中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年夜饭。

春节,顾名思义也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又要开始了。人们又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着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虎岁扬威兴骏业,兔年献彩立新功;百业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春节,象征着春天已经快来临了,俗称为“过年”。

过年了,我们一家人吃过年夜饭之后,我帮妈妈将碗收了之后,爸爸便对我们喊道:“放烟花了。”我便从一个箱子里拿出了十几只喷花棒和一个“月光宝盒”,又从厨房中拿了一个打火机。妈妈急忙将在门口的鞭炮纸扫在一起,防止一会儿烧了起来。

我们先放了一个“月光宝盒”,爸爸点燃之后,便远离了它,只见一开始有着无数小火花从三面喷了出来,显得比较单调,过了一会儿,火芯慢慢缩小,然后又猛得一下窜出来,好像是一架航天飞机飞到一半时,再次点燃了一节燃料一般。可这次比上次更加有趣,边喷还边发出“啪啪”的声音。

正当我看得兴起时,突然喷完了,失望的我便拿了几个喷花棒玩,我和爸爸在空中不停地做出一条条美丽的弧线,由于妈妈当时抱着才几个月大的小妹妹,所以不能加入我们的行列中来。

春节,也是一个新的一年;

春节,也是一个新的起跑线;

春节,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

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这新的开始中,播下一份美好的种子,等待着来年的收获。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有感 篇6

认真地阅读了《我们的节日》一书,重温那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节日那种温馨、和谐、快乐的气氛,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书中说许许多多节日都是我们聪明、能干的祖先所创造的,如我们熟悉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说起中秋节,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那各式各样的月饼,如可口的水果月饼、糯糯的豆沙月饼、有咸咸的蛋黄月饼、香甜的咖啡月饼„„可你知道吃月饼的习俗是什么朝代产生的吗?请跟我一起到春秋战国去走一走,看一看吧。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每逢中秋节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所以,中秋节又被称为“祭月节”。他们还设大香案,摆上月饼和许多时令水果,其中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的。由此可见,中秋节在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大的规模了。

在繁荣昌盛的唐代,中秋节已经十分流行了。到了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就显得更加兴盛了。每当中秋节来临后,京城里所有的店铺必然要重新装饰门面,而且还出售各种美味的新鲜水果和各式漂亮的精制食品。尤其夜市更加热闹。百姓们都纷纷登上楼台赏月。从这些习俗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当时中秋节已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了!而明、清时代,家家户户都会摆出各种贡品和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大家再分食供月果品,真可谓其乐融融。

在古代,吃月饼都要有规矩。人们赏月完闭后,由家长主持,把月饼切成许多块,每人只能吃一块,如果一个亲人不在家,就会把他的一份托人送去。而月饼在节日期间往往就成为了亲朋好友间互相馈赠的礼品。

所谓中秋宴,就是中秋节吃的宴席。以宫廷最为精致。明朝宫廷中秋好吃螃蟹。他们把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它洗手。另外在餐桌的另一侧放了一张八仙桌,上面摆一个特大的月饼,布落装饰。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成若干块,每人象征地尝一口,叫“吃团圆饼”

听着“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精彩诗句,读着一个个好玩的故事。我不禁想:传统的中秋节风俗十分重视亲情的传递与增进,我们应当继续发扬这一节日的精华,使全社会更加和谐与美好。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中秋节又是思念的节日。在当今盛行快餐文化的时代,我们不能为了吃月饼而吃月饼,更不能丢弃中秋节那蕴含着的浓浓亲情。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正是这个愿望的具体表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的名句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更带给我们深深的反思:如何过上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如何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并行动起来吧!

谁在操纵我们的节日? 篇7

每年的11月11日,成为约定俗成的“光棍节”。2011年因为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六一”而升格为“神棍节”。你可以不知道“神棍节”,但恐怕难以避免遭到淘宝网“全网五折”或京东商城“1元、1折、11元特价”等铺天盖的广告的侵袭,于是,“神棍节”不再单纯是属于单身人士们的了,它在一片狂热的购物气氛中,成了一个“全民节日”。包括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光棍节等。节日和这个时代的一切结合得如此紧密,滚滚向前、无法抵挡。

有人认为现在的节日活动只剩下了“消费叙事”,表面上看的确如此,无孔不钻的商业行为,最能捕捉和利用人们微妙的心理,释放他们的消费欲望,加快金钱的流动速度。如果说节日是一片平静的海面,那么商业就是狂风,足以在这片海面上掀起巨浪。在煽动人们投身节日消费方面,商业力量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今年“光棍节”,一部谈失恋的电影《失恋33天》,就创造出了电影档期的“光棍节档”,活生生把两部引进大片打败,成为票房冠军。

但不管怎样,节日归根结底都是一种q文化的体现,洋节的盛行,是西方文化东进的结果,“光棍节”的爆红,是单身群体心理与欲望的一次集体表达。源于高校的“光棍节”,是校园文化的趣味体现,而经过一二十年的滚动堆积,人们围绕这个节日已经创造出了足够多的话题。

“光棍节”能够为年轻人广泛认同,还在于它为抒发一种沉闷的社会心理提供了出口,之所以成为光棍,盖因房价高结不起婚,忙于工作无暇开展社交,现代人内心封闭缺乏开放的朋友圈子,对婚姻、爱情的起点有过高的期望……压抑、紧张的社会心理,无形中对人们的情爱观带来了很大影响,而在“光棍节”这天,发泄孤独情绪也好,宣泄沉闷和抱怨也好,狂欢娱乐一下也好,表达美好愿望也好,都显得理由如此正当。

所以,操纵我们节日的并不是商家,他们顶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每一个节日的盛大,都是生活方式、情感观念、流行风潮等叠加在一起的结果。能提高人们参与感、体现人们创造能力的节日,才是具备活力和魅力的节日。反思传统节目的没落,也要从这个角度切入,是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只剩下了传统,而缺少太多与现代思维同步的内帮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征文 篇8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征文一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叶飘香,华夏大地处处弥漫着温馨,炎黄子孙陶醉在粽叶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的鼓声;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两千三百年前,一个清瘦老人,仰望苍天,他在忧虑他那民生多坚的的国家,当传来国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后,他徘徊在汨罗江边,他愤怒,他哀伤,最后,他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的悲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们怕江中的鱼儿吃他们敬爱的屈原的尸体,所以用粽叶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让鱼儿吃,这样就不会伤害他们敬爱的屈原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无比敬重。屈原绝没有想到,生前他忍受无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后,他的继承者们贯穿古今,前仆后继,层出不穷。李白,杜甫,岳飞,文天祥,苏轼,辛弃疾,谭嗣同……数不胜数的热血男儿传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这样说,是他让端午节熠熠闪光;是他让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让国人由蒙昧走向进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找寻真理;又有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恋。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屈原的精神从未像今天离我们这么近,这么亲切。这些都源自四川大地震,这场震惊海内外的灾难,让中国13亿人民联系的更加紧密,让中国人更加想念屈原。

屈原那处在人生的逆境中,却时刻怀着对祖国灿若日月的情怀,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身虽死,情不改的爱国情结,不正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吗那江上竞飞的龙舟,不正是13亿人民同心协力划动的吗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大自然的强悍面前,人类团结一致,血脉相连。在这个粽叶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走的更稳,更坚定,无往而不胜。只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爱中国!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征文二

端午节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民俗节日,距今已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主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相传是专门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因皇上听信了奸臣所言,把屈原投到了汨罗江里。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会划着龙舟往江里仍粽子,意在:让江里的鱼虾吃粽子,而不要伤害屈原。

在北方,端午节还有绑花绳、戴香包的习俗呢!瞧!妈妈把几根彩显捻在一起,就出现了彩虹的颜色,然后,把这些绳轻轻地、松松地绑在我的脖子上、手腕上和脚腕上,这些喜庆的绳立刻给我增添了几分神气和英俊,就像三头六臂的小哪咤。

另外,端午节还有一个插艾的习俗,这个习俗来原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唐朝末期,黄巢带领着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南征北战,一路上杀富济贫,可是,由于当时通讯条件落后,农民根本无法和黄巢、起义军取得联系,最后,黄巢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起义那天,让农民家家户户以艾为信号,插在门上。后来慢慢地,插艾就有了“驱魔辟邪”的说法。

其实,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这些风俗虽然流传了下来,但与它本来的意思已有了出入:粽子变成了人间的一道美食;赛龙舟变成了娱乐活动,它既锻炼了人的身体,陶冶人的情操,又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交流;你看!高高插在家家户户的门没处的艾,不正告诉我们,家家友爱、处处有爱。让我们一下子想到:爱国、爱家、爱护、爱心、关爱、友爱、喜爱、钟爱等等这些美好的词语。

端午节是一个爱(艾)的节日!让我们生活在爱(艾)的气氛中,让世界充满爱(艾)吧!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征文三

人们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还有许多别名,比如:端阳、端午、端节等。

端午节的背后还有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十分受人民的爱戴,在二十四岁时就被任为宰相。后来被奸人陷害,光明正大、公正无私的屈原十分愤怒,就写下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回国没多久,又被长期流放到沅湘一带。他虽然被放逐,但一颗心仍然眷恋故国。他经常在江边徘徊。一天,他向老渔夫表示了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志向,他说:“正直的人谁又能让自己高洁的品格蒙世俗的污辱呢?我宁愿投入长流的江水,把自己埋葬在鱼肚里。怎么能让清白的颜色受到世间的污秽的沾染呢?”于是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他抱着石头投河自尽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一直流传到现在。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吃鸭蛋……最隆重的活动要数赛龙舟了。每年,全国许多大大小小的乡镇都要举行划龙舟比赛。今年,我在奶奶家也荣幸地参加了划龙舟比赛。中午十二时比赛开始。我们穿上黄队发的运动衣,便上船了,依次坐好位置。这条船的前面是一个龙头。这只龙雄赳赳、气昂昂,两眼注视前方,神气十足。龙尾又翘得十分高,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感觉!这时,锣声一响,两队就划开了。我们一队鼓手是爸爸。鼓声由弱变强,由慢变快,催人前进。我们黄队的叔叔阿姨们十分精明,采用了先慢后快的划船方式。这不,白队比我们领先两米远,我们这一队仍然在沉着稳定地划着。这时只听鼓声越来越急,我们随着鼓声同心协力,快到终点时,我们超过了白队。大家还一边喊着口号:“一二、一二、一二……”鼓声越来越响,划船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很快,我们就超过了白队,只见他们个个满头大汗,累得气喘吁吁。站在河两岸的乡亲们顿时由为白队加油,立刻换为我们黄队加油。经过半小时的比赛,我们比白队先到达了终点。胜利的喜悦占据在每个人心中。有的欢呼,有的拥抱,有的捧腹大笑,还有的甚至跳了起来……至于我,我比任何人都要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划龙舟,这次的胜利有我的一份,并且队里派我作代表,上台领奖杯以及做演讲。这一次比赛,我十分难忘!

热闹的赛龙舟结束了,大家休息了一会儿,村里的领导们又立刻举办了“为纪念屈原诗朗诵比赛”。乡村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我也报了名。我饱含深情地朗诵着张耒写的《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拒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以及《已酉端午》、《五月五日》、《午日观竞渡》这四首怀念屈原的诗。

到了傍晚,家家又包起了好看又好吃的大粽子。我们在路上摘了一些又大又绿的箬叶回家,又把红豆,腊肉和米等材料准备好。接着,我们一家人就举行了包粽子比赛。规则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包粽子。要求包得又快又好看。比赛开始了,只见奶奶不慌不忙地包着粽子。不一会儿,一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诞生了。而我和爸爸妈妈却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一下子这里包好了,那里又漏米了,就这样重复着。时间到了,我一个都没包好,妈妈包了两个,爸爸包了四个,但粽子的样子却十分难看,而奶奶却包了二十几个。并且每个都是那么惹人喜爱,大小一致。包粽子比赛结果出来了,奶奶是冠军。她高兴地脸上笑开了花,接着,就由我为胜利者颁奖——100元奖金。粽子包完后,我们便把它们蒸好,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时,家家户户都坐在家里品尝着端午节的食品,有粽子、包子、面条、鸡蛋、鸭蛋……吃的食品非常丰盛。大家开心极了!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征文 篇9

说起端午,就能够轻易地联想到一个人:屈原——楚国三闾大夫。最初的端午节的确是为了纪念这位伟人。他忠心耿耿,才干卓越,而结果却受打击,被放逐,报国无门以至穷愁潦倒,抑郁而终。通过历史的记载,我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他在临死前与渔父对话的场面:他披散了长发一路行去、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江畔风影里几丛压伤的芦苇摇曳出披着晚阳的飞鸟和他疲惫的清姿。面对渔父的疑问,他回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无法理解他的执著,在渔父的心中,只有: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应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可餔其糟而啜其醨。是啊,平凡的人怎能理解他?因此,世人皆醉了。他痛苦因为他清醒,所以注定要承受求索路上难忍的孤寂。终于,风急云沉的一天,他的清高刺痛了幽幽汩罗水,一怀沙石随江而去,一朵白莲在污泥中枯萎。漫天彩霞默默致哀,当时的人们怕鱼虾吞噬了他的身体,纷纷向江中投下粽子,这个习俗也一直延续到现在乃至永远来铭记他。

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够引领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屈原是值得我们怀念的,而现在人们纪念屈原,庆祝端午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当然,最出名的要数吃粽子和划龙舟。粽子,作为江南一种有名的食物,浑身烙满了文化印记。苇叶糯米,莲子花生……青白艳鲜,文雅秀丽,每一样物事都具备了典型的江南韵味。有关专家考证后说,粽子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屈原。当年,这位爱国诗人自沉汩罗江后,民众纷纷驾龙舟前往营救。后来,大家又包了很多粽子,撤入江中,希望江鱼吃到粽子后,不要噬咬屈原的身体,为可怜、可敬的诗人留一个全尸。江南的习俗,包粽子的糯米事先要淘洗洁净,苇叶要新鲜,清爽,蒸者要耐心。小小粽子,包裹着人们对正义的崇拜,对正道的敬仰。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在大湖中并列排着几条龙舟,划手们都各就各位等待着号令响起,湖的四周都站满了喝彩的观众。待号令响起,划手们都鼓足劲划船,毫不逊色的要数站在舟头的鼓手,他们快速有力的鼓声时时振奋着后面的划手,此时赛龙舟的人们都想弥补过去祖先未能及时救上屈原的遗憾,又像是在和湖中受惊吓的鱼儿嬉戏比赛。而在岸上,叫喊声、喝彩声混杂在一起,真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在端午节前几天,人们还会去街上买一些硫磺放在家中来防蛇,还有就是把一种香草插在门上来求平安。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均与自然有关。

江南是个文化的海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钟灵毓秀。茶的雅俗共赏,酒的豪情万丈,风筝的逸兴如仙,丝竹的悠扬缠绵,还有那阵阵的莲歌,那飘飘的丝绸……每一样江南文化里总浓缩着江南的灵魂,屈原的精神正是江南的灵魂。司马迁在记述了屈原的事迹后,为他的死去深表惋惜,假如他以他的才能游说诸侯,假如他走出楚国,他一定会成为天下红人,成为国家栋梁。可惜的是,屈原他抱定了一个目标,生为楚国生,死为楚国死,“安能以皓皓之日而蒙世之温蠖乎”。但他追求的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飞黄腾达,而是如何使自己的祖国尽快繁荣、富强起来。我们以端午节的形式来缅怀这位伟人,来传承他的爱国情怀。随着世世代代的遗传,端午节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而端午节也越来越与自然有很大的联系。人们以纪念屈原的方式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用这个伟人的灵魂作为与自然界相通的桥梁。天地宇宙大同当是一代伟人最高的追求!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征文 篇10

蔡康永说过一句很任性的话,我不喜欢节日,因为我不喜欢别人规定我哪天该特别高兴,哪天该特别难过。

这是牛人的世界观。

作为凡人,我们依然是在乎节日的吧。因为,节日的美好之处在于,它给我们一个放松的借口、一个挥霍的理由。它赋予了我们一切行为的合法性。包括偷懒、放纵、好逸恶劳、胡吃海喝。节日会放大我们的欢喜。然而节日,也会放大我们的脆弱。

你不觉得吗?

平常我们一个人,也是好好的。但节日那天,周围的人成双成对,卿卿我我,我们会觉得格外落寞。平常我们没收到过什么礼物,也是好好的。但节日那天,身边的人收到玫瑰、收到巧克力、收到包包,我们会觉得格外伤感。

2

认识一个妹子,超级宅女,很不擅长社交。对她来说,圣诞节不过就是人生中另一个没有朋友、没有电话、没有礼物的日子。前几天她打开淘宝,还在给她推荐各种可以送给朋友的圣诞礼物。她都苦笑了。

首先,她得有朋友啊。她都不想看微信,因为同学群里正在热烈地讨论希望收到什么样的圣诞礼物,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但圣诞前一天,她收到一个包裹。超级大的包裹是丑丑的编织袋,父母从老家寄来的,里面是一床很厚的棉被。没多久,她妈妈就打电话来了。妈妈说:“我和你爸看天气预报说了,北京最低气温都零下6度了。你一定要多穿点,被子也要厚厚的。你买的那些被子肯定不暖和,一定要用我们老家这种用棉花弹的棉被,才够保暖啊……”

其实北京有暖气,在家里都可以穿T恤。盖这么厚的被子,会热个半死。但你不管怎么说自己不冷,父母都不会相信的。

有句话不是网上流传的吗?有一种冷,就是父母觉得你冷。

原来她不是什么都没有。她有深爱自己的父母啊。她看着那床可能用不上的被子,还是觉得好温暖。父母根本不知道哪天是圣诞节,但是,她觉得,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

电话里,她对妈妈说:“妈,圣诞快乐。”

妈妈说:“啊,生蛋,生什么蛋……”

她笑了。

节日里我们格外害怕孤单。是因为我们想要确认,这个世界上,终归是有人在意我们的。

3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到一个朋友的自拍。以前她发自拍,我总会说,那么丑的照片你都发啊,我的眼睛都瞎了。现在她发自拍,我会说,很好看啊!

和朋友疏远了,就是这样的吧。我们总是对好朋友才会随意,对陌生人才使用礼貌用语。礼貌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生疏吧。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们做了好多无聊的事。尤其是有一年圣诞节,人家都是比赛喝酒,我们两个傻子比赛喝可乐。她喝了7瓶,我喝了6瓶半。我们一直说下次再比,结果,没有下次了。

上周末,她来北京出差,过来看看我。

到的那天,她手里拿了几罐可乐,说,敢不敢再比一次?那个充满挑衅的笑容,无比熟悉的话语。感觉就像,我们从来没有疏远过。她说,对不起啊,我过两天就得回去了,跨年没法陪你。

我说,谁说的。我想哪天是节日,哪天就是节日。

如果说,节日的意思是相聚。那么,我们和喜欢的人相聚的那一天,就是节日啊,希望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动人的节日,都能与你的幸福相遇。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总结 篇11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对活动开展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二、节前广泛宣传

1、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

2、在班会上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历史背景、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活动丰富、全员参与、共同体验、动手实践、收获快乐

1、在搜集有关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的同学和老师不但培养了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手抄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开展了“迎中秋经典诗词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各班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词来欢庆中秋佳节,诵读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开展了“我手写中秋”活动。组织学生写出对中秋理解与感触,并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4、举办了中秋节手抄报和主题板报评比。全校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图书资料收集等途径,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并进行了评比。

我们咋都被节日奴役 篇12

有个姑娘,年少貌美娇嫩嫩,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掐着手指盼过节。从年初的春节开始,一路行将过来,每个节日都不放过,并且,每个节日都会被她赋予一种色彩,最后以消费男友的关爱与钱包为结束。

对于一个节日控,尤其是一个正处于热恋期,能将每个节日都过成情人节的姑娘来说,获取礼物和关爱是最终目的。当然,对于礼物的精心度和精致度要求,也相应水涨船高,节节高。这可就苦了她男友了,挖空心思、殚精竭虑地构思送何礼物才能博得美娇娘欢心。于是乎,一个原本应该甜蜜温馨浪漫悱恻的节日,活生生被过成一场战战兢兢的“战事”。

遥想当年情人节的来历,大约3世纪左右,有个虔诚的修道士被抓,在狱中,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的眼疾,并且爱上了她。可惜,那时对于基督徒的打击是非常严厉的,修道士很快就要被处死,在临刑前他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信给典狱长女儿,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他死后,典狱长女儿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圣瓦伦丁节,也就是后来的情人节。

多么凄美的故事啊。可惜,初衷很美好,发展很崎岖,以至于越来越畸形。情人节,早已不知在何时变成了一个极具悲剧现实主义色彩的节日了。

其实,不仅仅是情人节,还有其它诸多节日,就算不被冠以情人节的色彩,也都是男人们的劫难。尤其是时下,从情人节开始,一路往后,除却法定的那几个节日外,又额外多了一些网络热炒的节日。比如,女生节、男生节、网络情人节、示爱节、分手节等等,在这些节日里,女人们从各种领域主动接受精神和钱包上的奴役,男人从各种角度被动接受精神和钱包上的摧残。

坊间有言,做男人难,做好男人更难,做个要为女友过节的好男人更是难上加难。若是《天龙八部》里的盖世猛男乔峰能穿越,恐怕又得仰天长叹:“我乔峰大好男儿,竟要被区区节日所困……”

所谓一毛钱也能难倒英雄汉,大抵不过如此了吧。

其实,话说回来,节日原本是好的。我们很小的时候便知道,节日是个好事物,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给予欢笑,散播福音。所有的人都因为它的到来而笑逐颜开,孩子可以堂而皇之地翘课,大人亦能名正言顺地旷工。我们对它的到来往往都是翘首以盼,各种期待。可为何到现在,节日越来越繁多,越来越琳琅满目,我们却越来越来疲倦,越来越没了最初的向往了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贪念过多,对它的要求太多,期许太高,有时候它甚至成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女人们用它来堂而皇之地消费、索取,于己于他都是一项额外负担。过节时,狂买狂欢狂放纵,节后又各种悔不当初。

前几天有个新闻说,“双十一”淘宝狂欢节时,某女因为购物太多,导致入不敷出,遭受身边亲人的一致讨伐,为了戒掉网购瘾,她竟然剁掉自己的手指……世风日下啊,这样的自残实乃令人匪夷所思!于是,果断想起周云蓬的那句经典歌词:“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女人和节日的关系正是如此,开始时如胶似漆,结束时苦大仇深,真真乃一场典型的虐恋情深剧。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总结 篇13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市文明办专门发出通知,对活动开展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全市各有关部门都把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沿边开放战略升级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通知要求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围绕“喜迎国庆、欢度中秋”这一主题,以提升市民素质为核心,以普及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个性化为原则,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市文明办领导深入社区、学校实地观看了活动开展情况。市教育局起草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在全市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庆祝国庆xx周年”“作文、演讲、歌咏三项竞赛”和中小学学生篮球赛,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并指派专人抓好各项活动。

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市文明办积极组织个单位及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网上寄语”、“写下你的故事”、“中秋网上赏诗会”等一系列活动,同时还安排专人具体收集活动材料,进行修改,汇总寄发。全市各单位、11个社区和学校组织分别开展了诗文诵读会、“迎国庆送金秋共建美好家园座谈会”、“感人故事演讲会”等活动。中小学校所有的班级召开一次关于“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团活课,让学生了解和讲述“牛渚玩月”等中秋有关渊源的故事。市高级中学积极打造红色主题庆祝月,将爱国与文化巧妙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举办了的国庆xx周年主题征文———《成长的欢歌》,面向教师举办了“迎国庆、庆中秋”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围绕爱国、团结、团圆、和谐,体现爱国热情、家庭亲情、人间真情,注重发挥全体师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使广大师生真正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角。金恒基小学、第三小学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庆祖国华诞”为主题,开展“红歌大家唱”活动和“祖国颂”赛诗会,师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和优美的诗句中领略到美好的回忆、无限的遐想以及对伟大祖国深切的热爱之情。第一中学以建国xx周年为契机,开展了“我和祖国共成长”现场作文比赛、“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以及“祖国在我心中”歌咏比赛,同时在教师中开展“迎国庆度中秋”篮、排球比赛。市法院干警积极参与“中秋网上赏诗会”活动,共有146人次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月下独酌》、《乡愁》等古代诗歌及现代诗歌进行了赏析。王本胜提交了自己作品——《母亲,您永远年轻》。各庭、科、室、队、局积极进行网上升旗、宣誓、向祖国献花、默写国歌,并有16名干警写下了自己的故事,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全院干警及干警家属在国庆节期间共发寄语贴子236条,其中21条是干警家的孩子发的,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对孩子又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三合林社区、中老年歌友会、新华保险公司在三合林休闲广场举办了“喜迎国庆xx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象山社区把诗歌朗诵会的相关视频、文字等信息发表在社区博客上,让更多的辖区居民欣赏爱国诗歌,感受爱国之情。司法局还收集了相关寄语、诗歌,整理出《庆“两节”“迎盛会”亮色园林显魅力》、《为“两节”保安全》等文章向媒体、报刊进行了寄送。两镇社区组织业余文艺团体走进农村集市、城市社区广泛开展中秋节民俗表演和民间文艺表演。此外,还组织城乡社区居民一起吃月饼、话家常,组织志愿者与残疾人、老年人共度中秋,活动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向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和进城务工人员及子女赠送月饼和祝福卡。三合林社区与聚源商场举办了“中俄友人同过中秋”活动,社区居民与俄罗斯友人围坐一起,共同品尝香甜的月饼,在音乐下大家一起跳舞、一起唱歌、一起欢度节日,不仅加深了中俄友谊,也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三、新闻宣传引导有力。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征文 篇14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二、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等节目;

4、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三、活动过程:

1.主持人庄思雨、曾婷婷开场白;

2.李新洁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3.讲述中秋的由来、食俗;

4.讲述身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5.有关中秋的民谣表演;

6.全班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7.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四、活动内容:

男:当冰峰上的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时候,它便有了生命,有了与生俱来的蓝色的梦想。

女:当这滴水珠将自己溶入涓涓细流、溶入汪洋大海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气、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力量。

男:转眼间又到中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学老师——

合:“中秋节快乐!”

六(1)班“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我想同学们对“中秋”应该不会陌生吧?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有没有学过什么诗词是有关中秋的?

女:下面请欣赏徐雅云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男:很好,谢谢徐雅云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朗诵《水调歌头•中秋》,同学们,我们谈中秋到现在,那有谁知道“中秋”的由来啊?(同学们自由发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其实呢,最近几年我们这代人对这些节日慢慢淡化了,反而对圣诞节等比较注重。在2008年中秋节才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男:同学们知不知道到中秋了,我们这边有什么样的食俗啊?(同学们自由发言)吃月饼、鸭子等。

女: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男: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关于中秋也就有了很多的传说,同学们有谁能够给我们讲讲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嫦娥奔月(略)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

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广东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当然除了传说以外,我们还是有很多关于中秋的民谣,有谁能说说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男: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即将过去,我们的主题班会也接近尾声了,最后由我们的刘淑萍同学带领大家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女: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祝老师同学们中秋节快乐,谢谢各位。

反思:

上一篇:向曹阳飞宇学习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安全审计动员大会综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