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与有效提问

2024-04-24

高效课堂与有效提问(共10篇)

高效课堂与有效提问 篇1

课堂学习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活动,其主要形式表现为问答活动。有教师问,学生答、文本答;有学生问,教师答、文本答;也有文本问,学生答、教师答。其中小学生的提问往往受限于儿童的心理和思维特点,需要教师的提问加以引导,而文本的提问又较为单一不能体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师有效的提问能成就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原因之所在。

教师的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交流对话的“把手”,也是诱发学生开启思维、探究创造的“发动机”。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好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打破学生思想的平静,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精巧设问,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收获,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呢?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体会,浅谈如何利用有效提问来成就高效学习。

一、把握时机——有启发性

提出问题要选择最佳时机,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如何根据教学的需要抓住最佳的提问时机呢?。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如在教《生命 生命》这课时,先向学生课件展示杏林子在写作时身体所患的疾病,接着就抛出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后说说像杏林子这样一个身体残障的人是怎样面对生命的?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句子知道的?这一问,无疑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翅膀,学生就得认真地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寻求答案。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杏林子是个面对命运不公,身残志坚,不向命运屈服的人。这种课前置疑提问,学生的情感处于“高原地带”,不一睹为快都难。又如教学《白杨》这篇课文是,在学生了解了白杨这种能够常年生活在大戈壁等恶劣环境中的植物后,明白了白杨的品质特点之后,提出了“爸爸看到火车开去方向的大白杨和几颗小白杨为什么嘴角浮起一丝微笑”?引导学生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从而明白借物喻人的道理:借白杨树的品质来赞美那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人们。这种适时的提问,一下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悟。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使师启而生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解决,提问成了马后炮。只有把握关键时机的提问,才对学生具有真正的启发性。

二、循序渐进——有层次性 提问的顺序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呈现梯度。这种提问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又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对话,激发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观潮》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然后,我接着说:你是怎样理解“奇观”这个词语的呢?课文里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这个奇观?接着再问:潮还没有来时,又是什么情境呢?潮过后呢?读了课文后说一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利来写浙江潮的呢?这种提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对话,激发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如在教学《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是,我是这样提问的:主人公出示百万英镑前,裁缝铺老板和伙计托德是怎样对待他的?学生在阅读了相关语段后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接着提出“主人公出示百万英镑后,裁缝铺老板和伙计托德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学生在了解了在百万英镑出示前后,比较老板和伙计对待同一个客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情况下,最后再提出“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学生不难理解:金钱在这些势力小人面前,展现了无穷的“魔力”的道理。由于提问有层次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变强,而且乐学,善学,爱学。

三、难易适度——有连接性

问题要难易适度,要让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性的联系。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启发学生去思考,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深奥。太简单,没有思考的必要,索然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致,也无从学到新的知识,只能停滞不前;太深奥,新旧知识之间无法找到衔接点,学生无从入手。难度过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反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事与愿违。因此,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使学生通过努力从“已有的经验区”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到桃子”。如教学《四个太阳》时有人设计了问题:“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哪些小伙伴尝尝水果的香甜?”这个问题就未免过于简单,相信多数学生都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如果这样设计“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哪些小伙伴尝尝水果的香甜,他们是怎么邀请的?”那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种问题既具体而又留下思考的余地,一方面既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给人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带来了欢乐。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又如教完《四个太阳》后,有的教师这样提问:“你想送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因为是一年级学生,又地处农村,一个“为什么?”学生没有知识背景产生联系,难度显然很大。结果,学生茫然不知所云,课堂一下子冷寂下来。有的教师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画一个

的太阳,送给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起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此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突破难点——有指向性 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力求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重点内容对全篇课文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文的,是阅读教材中能体现文本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阅读题材中有“题眼”,诗歌中有“诗眼”,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眼”,再分析全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游园不值》这首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本首诗理解的重点,同时也是理解的难点,它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者若只让学生联系前两句诗所提供的意境说出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理解就显得有点狭隘,学生就不会知道它流传至今的原因。但若就此诗句提问:“读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的脑海里出现怎样的情景?” “这两句诗除了字面意思以外还有没有更深的意思呢?” 就可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欲望,他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仿佛看到园内林木葱茏,繁花似锦,红杏灼灼,灿若云霞。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聚焦到诗文的关键处,不仅让学生领会诗意,而且感悟了诗的意境,深刻领悟诗中耐人寻味的深刻哲理,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促进生成——有探索性

生成是不能预设的美丽,在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生成。有的生成对教学目标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推进了教学。这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形式,及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在《一夜的工作》这节课上,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当学生读到“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时,情不自禁地加了个“啊”。面对这个生成,教师如果只是机械地告诉学生:“记住,读书时不能添字。”那么教师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极好的生成资源,不懂得追问,所以不能帮学生理清思绪,不能帮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仅停留在表面,学生的探索不能引向纵深。我这样追问到:“你为什么不由自主地加了啊字?你的崇敬之情从何而来?”学生在提问中就能梳理杂乱的思绪,探索自己内心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生成的课堂是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适时追问,促进学生的课堂生成。

高效课堂与有效提问 篇2

1 重点处精心地“问”, 启迪思维

一堂课教学的重点, 也是这堂课教学的核心, 教师如何教、如何提问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 还对老师的教学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重点处要精心的设计问题, 必须要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这对低段的孩子尤为重要。

如一年级《两位数与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堂课中, 在探究完算法后, 教师问:“今天学习的加法与以前学习的加法有什么不同?”教师的用意是让孩子明白以前学习的是不进位加法, 今天学习的是进位加法, 目的是想小结进位加法的算理, 以突出本堂课的重点。但孩子却不明白老师问的“不同”具体指什么, 所以孩子可能会答:“数字不一样”、“结果不一样”“计算过程不一样”……如果教师换一种问法: (例题26+9=35) “26里面只有2个十, 为什么加9以后又多了一个十?”这样问题就直接指向刚才的计算过程, 已经学会的孩子肯定知道是因为9加6满十了, 向十位进了1, 所以又多了一个十。这样既凸显了教学的重点, 又引导孩子们自己总结出算理, 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2 关键处穷追不舍地“问”, 忌不痛不痒

课堂中每一个关键点都好比是老师带领学生必须要通过的关卡, 学生能否通过也是衡量教师这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这个环节往往通过一连串的问题, 环环相扣, 步步推进, 由表及里, 拓宽思路, 抓住本质。

如在《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中, 在教学怎样判断一组线是否互相平行时:

生答:“因为它们延长后会相交。”

教师问:“会在哪边相交, 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

生答:“会在右边相交, 因为越往右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越小, 一直到相交。”

生答:“因为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 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 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套餐, 师生之间产生共鸣, 又能促使学生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

3 难点处有层次地“问”, 深入浅出

在学生认为有难度的地方, 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设计提问, 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会积极思考, 最终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出正确答案。如《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 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想一下, 车轮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 结果会怎样呢?

2) 想一想, 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3) 如果是方形的话, 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4) 根据上面的问题, 想一想, 要使车轮能平稳地滚动, 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 应当满足什么关系?

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 而且深入浅出地带领他们多重考虑问题, 增加思维的深广度。

提问有效,课堂高效 篇3

一、 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

1. 目的明确,避免提问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课堂上的提问应该围绕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进行设计,以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为目的,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其次,所提的问题要简明扼要,不提模糊不清的问题。可设计提问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问题,也可设计检查学生预习效果的问题,可设计问题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设计发散性或总结性的提问。应力争每一次提问都有目的,都达到一定效果。

2. 难度适宜,提问适度

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问题提得太多必滥,难以突出重点和难点,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而问题提得太少,则学生思考的面不宽,理解得不深,难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设计的问题应难易适中,浅显的、随意的提问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而难度太大的提问则脱离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只有提问适度,难易适中,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从回答问题中得到收获,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 启发性和新颖性并举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提问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提问应该直接明了,易于理解,并尽可能采用短句、常用词;而对于基础相对较扎实的学生,提问宜曲不宜直,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内化,发展学生的潜能。此外,提出的问题应角度新颖,使学生有好奇之心,新奇之感,以此促进学生去思考。总之,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钻研教材,善于提出各种问题去启发和引导学生。

4. 提问方式应灵活多样,面向全体,重视个体,循序渐进

首先,善于提问的教师应根据课型的不同、教材的难易,设计适合其特点的问题。设计的原则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的层次不断深入。教师提问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包括单个学生提问、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举行辩论赛等都能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教师可以改变固有的提问方式,结合语言背景,建立真实语境,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联想,开展真实的语言交际,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

其次,问题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发展和提高,均有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对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将分散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则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

二、 课堂有效提问设计措施

1. 研究教材,精心设计

要想使课堂上的提问达到预定的效果,只有潜心钻研教材,才能了解、掌握各册教材和各个模块内容的重点、难点,才能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具有典型性,做到重点、难点突出,难易适度,并尽可能地将拟定的问题写进教案并反复推敲,提问切忌过多、过简。过多,使学生疲于应付,始终处于过度紧张之中;过简,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并可使学生造成错觉,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在提问前,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交代说明,将学生引入一个求知的境界中,使他们的思维进入一个最佳状态,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大胆发言。有目的地设计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起深究知识的愿望、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2. 研究学生,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总是和其期望得到肯定的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点以及实际需要,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设计,做到提问时对学生和回答均心中有数,让成绩较差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尝到成功的喜悦;而成绩好的学生则能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提高能力。

3. 研究学生的回答

备课时除了精心设计问题外,还应该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预测、分析,对于可能偏离的回答想好如何进行引导、启发,对接近答案和有创造性的回答设想如何予以肯定、鼓励和启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 研究提问的细节

高效课堂与有效提问 篇4

过程及感想

开阳二中教师:杨 青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引起教学过程基本要素关系的变化 和重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都要求老师的教要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小学课堂活动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意义:

1、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有效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 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自我调适,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有利于学校改变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与有效提问的策略,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一)研究内容:实施有效学习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的实践研究。

1、个案研究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或者学生某一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调查研究法。将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与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束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5、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四、主要创新点

(一)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准确把握教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利用生活资源,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 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出可以采用的一第列具体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通过研究优化课堂结构 的策略、改进师生 课堂交流方式的策略、优化评价方法的策略;激发学生动机、训练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策略;课前预习、课堂构建、课后复习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操作体系。

(三)有效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综合评价策略研究,为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

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首先,课堂提问不是一种随意迁就而问,不应是无计划的提问,为使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起到最优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适时设疑,巧妙发问,这样既防治打击后进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激发先进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让学生学习起来充满活力。提问是巩固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制服学生的法宝,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成功而提问,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而提问。

第三,问题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可接受性、有启发性、有趣味性、有开放性,问题要层层递进,层层加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艺术性论文 篇5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提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问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索才能有所得,这样的课堂也才是成功的、高效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提问,艺术地提问,会使课堂生动活跃起来,从而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提问在语文课堂上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然而期望学生短时间内对教材产生兴趣,让他们自觉得到美的享受和知识上的教益是不切实际的。他们常常不知道作品好在何处,应该从中学习或借鉴什么。即使偶尔有些美的体验与感悟,也往往是凭直觉,处于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从认识上来说,远远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与点拨。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引领学生直切文章主旨,径奔知能关要,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的倒不是什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控索性的提问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实践证明,切合学生实际、引人深思的课堂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提问肤浅,模糊不清,方法不当,就不如不问。因此,我们应该遵循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的原则。

提问要科学,范围要广,逐层深入。所谓科学,就是要难易适度。既不能浅得无需思考,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作答。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趣,浪费时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挫伤积极性,事与愿违。这就要求教师提问要科学,范围要广,逐层深入。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好的提问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简明扼要。针对性强,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发展语言,发展智能,反之,启而不发,最后教师只好自问自答。科学提问要体现教师思路,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有效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兴趣盎然,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高。如《孔雀东南飞》一课,有人就设计了这样一问:“许多人读了这首诗后觉得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激起了学生探究与思考的热情,在课堂上引起了学生的争论,从争论中得出结论,效果就很好。再如,教学《荷花淀》时,如“水生嫂的性格怎样?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认为哪些环境描写特别精彩?”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若问“别里科夫哪些言行特别有趣?他的‘怪’表现在哪里?”这些都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不能只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对话。有时一个班上爱答问题的只是几个学生,课堂成了个别学生的舞台,有的教师还不明所以。久而久之,其他学生就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呼唤崇高人性的对话。所以,教师应把单调枯燥的课堂变得趣味横生,成为彰显人性的舞台,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主动求索,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平等而充满活力的情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体,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因此,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可能摆脱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如教学《孔雀东南飞》时,若问“刘焦二人的悲剧可以避免吗?”或“刘焦二人还可以有什么选择吗?”学生思维的火花就可能被点燃,见解就可能丰富多彩,这有利于深入挖掘文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若问“十娘可以不死吗?”既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又可以激发学生打破惯性思维。因为没有标准答案,人人皆可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提问不能一下子就难住学生,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热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讨论,有效学习。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效果,一堂好的语文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能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让学生感到课堂的妙趣横生,这就需设计问题时讲究艺术性。

有效课堂与高效课堂详细解析 篇6

知识的生成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知识是学习的对象,知识的生成则是一种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

在课堂环节和流程中要见机行事,及时鼓励、质疑、点拨,使学生自然“动”起来,课堂充分“活”起来。

动态的课堂离不开预设,但又不能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放与收”度的把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又要符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变化的实际,做到科学设计、及时调控、张弛有度、自然和谐、恰到好处。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是高效课堂追求的理想境界。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高效课堂要求挖掘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实现课堂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运用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根本的因素,能力在不同情境的运用中得到表现,并在运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发、科学整合教学资源,才能赋予教学资源生命与活力,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力和学习力。

自主学习表现为两个基本特征,即主动和选择

无论品德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无法“说教”奏效,只有在自主性认识和亲历体验基础之上方可内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

现代课堂着重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情,发展学生的思维与个性,促进学生的拓展与生成的介入称为引领。反之,就是叫停。

没有课堂教学层次的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有新课程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就不能真正实现。

高效课堂,无疑应该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此才能称为高效。

教师的指导和服务能成为有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指导,而不是服从于某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而控制甚至误导学生的工具。

课堂的生命在于学生的主人意识和学习兴趣的萌发,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学习创造能力的爆发来自于内心对生命和学习的渴望。

学生主体理念在课堂上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意识的淡化和角色地位意识的转变。

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不焦虑、不恐惧、不孤独、不自卑,这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安全的课堂。

快乐的课堂,是教师用激情点燃学生,用智慧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同时学生心情放松,感到学习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

理想的教育应该成为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成为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培养的教育,成为为民主社会培养公民的教育。

课堂教学既应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应该将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注入需要滋养的孩子心灵。

“民主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基础上的课堂,是以师生积极交流对话生成为主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

有效提问,成就高效数学课堂 篇7

一、课堂提问要“巧设矛盾”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考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善于设置矛盾,揭示矛盾,是创造高质量提问的关键.

如,在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一节内容时,设置如下的问题情境:聪明的穷青年和贪婪的富翁进行1分钱换10万元的交易的数学情境.一位富翁尽管非常富有,但还十分贪婪.一日在街上碰到一穷青年.青年人提出愿意与富翁以1分钱换10万元,并且连续进行30天的交易.规则如下:青年每天给富翁10万元,富翁第1天给青年1分钱,第2天给青年2分钱,第3天给青年4分钱……依此类推,富翁每天给青年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并设置如下的问题:(1)你觉得富翁能进行这笔交易吗?(2)事实上,贪婪的富翁为了得到300万元,与青年交易30天后亏损了近800万元.你相信这一事实吗?(3)青年人向富翁共索得多少元?(4)想想看你能否写出青年人总的钱数的表达式?在此问题情境下,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提问,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考之情.

二、课堂提问要“抽丝剥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形式和规律.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一环扣一环设问,抽丝剥茧,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如,在上例中,为得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进一步的提问学生下列问题:(5)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6)有没有办法来计算出这个和的式子的值?(7)富翁怎样测算出付给青年人的钱数?(8)我们能否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从而求出任意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来呢?(9)能否得到求一般的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的方法?

通过问题引入到本节课的重点,教师深入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来提炼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几种方法.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马上能类比前面的求解过程推导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这样的设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课堂提问要“化难为易”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加速深化过程.

如,已知数列{an}中,a0=2,a1=3,a2=6,且对n≥3时,有

四、课堂提问要“促进迁移”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设问,则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知识.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如,“你能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想出圆柱体的体积推导方法吗?”当学生认识了复数定义后,为了引导学生从“实数”联想到“复数”,不妨追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与复数一一对应的有哪些?”这种向未知方向的试探可以使学生产生新的意念,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形成.

有效提问力促课堂高效 篇8

一、高屋建瓴、整体把握

从文本的思路结构、教学重点出发,“牵一发而动全身”,高屋建瓴地提问,促进学生注意,便于学生把握,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执教《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时,我问:根据文中孔子与学生冉有、季路的三次对话,请分析针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一事件,孔子与冉有、季路有着态度?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最终又是谁说服了谁?引导学生就对话者的用词用语、句式、语气等角度具体分析,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

其次,要从学生学习难点发问,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例如《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这段文字写的重点人物是项羽,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来写项梁?这种写法妥当吗?两人物之间有无联系?明确司马迁描写人物的手法,将项梁与项羽联系起来,可从其他方面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接着补充《高祖本纪》:“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比较两人性格异同,你如何看待项羽的“悲剧命运”、“英雄悲剧”?这实际上就是由项羽的个案切入,对造成“英雄悲剧”的历史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从而学会剖析历史文化现象,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抓住重点、难点提问,比较干脆利落、切中肯綮。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单靠整体性把握的提问还不够,在具体的文本解读时,还需要设计一组有计划、有关联的系统化的提问。此时,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执教《对联的常识及拟写》时,我先投影出示了几副对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爆竹声声脆,祖国日日新。我问道:这几副对联从形式到内容有怎样的特点与要求?学生经过这样的点拨很快地说出: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我说:很好,还有呢?提醒道:“东海”对“南山”,“青山”对“白铁”。生答:结构上相似(形式);那内容上呢?内容分别和祝寿、岳飞秦桧的忠奸、过新年有关。学生的归纳已经很好了!我接着问道:上下联之间的关系怎样概括?学生答道:内容要相关,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与内容。很好,我又要求学生细读几遍,揣摩几副对联在节奏、声律方面有何共同点?学生们经过讨论逐步归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也就是:仄起平收。下面,拟写起对联起来,学生都会有意地按照这个要求判断、提炼、斟酌了。

这样的一系列问题的引领,从形式到内容,由具体到一般,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越探究越明晰,学生的感受也就会越来越深刻。自然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迂回曲直、富于启发

课堂的提问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直问”换成“曲问”的方式提出,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执教《伶官传序》时,为了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本文是为《伶官传》作序的,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庄宗,而很少写到伶人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很快抓住了“序”与“传”的文体特点论述:传,叙事;伶官的事迹,传内已作详叙。没有必要再重复;序,叙理。写庄宗宠幸伶人会亡国。作者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说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为鉴,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评上。并且,文章末尾提及“数十伶人困之”的史实,伶人作乱和后唐盛衰便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与文题相扣。接着,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紧扣“岂独伶人也哉?”这句话展开讨论。宠幸伶人会身死国灭,那么宠幸其他人呢?比如女子、奸臣?只有庄宗才有这样的结局?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商纣王宠幸妲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作者将庄宗这个个案上升到一般情形,具有普遍意义。得出了历史的教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曲问,富有启发性,易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点燃学生思考的导火索。

高效课堂与有效提问 篇9

一、高效课堂的提问原则

1.提问一定要有效

分层设问,有效切入

有效提问、有效参与能促进师生问的互动,及时得到教学信息反馈,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提问应把握好度

准确认知,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是师生间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把握提问的适度性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课堂答问多做鼓励性评价

赏识鼓励,激发自信

教师们对学生们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4.提问要坚持平等性

平等对待,全面参与

课堂提问对象过于集中,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应该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二、高效课堂的提问切入点

1.在知识的重点处提问印象最深

重点设计,举一反三

通过在知识的重点处提问,让学生们不仅理解了知识的内容,更对知识的重点处加深了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2.用延伸法在知识的生长点处提问

新旧关联,延伸提问

从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提问,开放思路,丰富想象力,使学生们可以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在对比中不断地完善自已的知识结构。

3.在课文细节处提问

魅力细节、见微知著

细节充斥于每一个角落,它就像一个“隐身的天使”,我们只有把它找出来并紧紧地抓住它来提问,才能让它发光发亮,照耀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

4.在考点处提问更能加深学生的重视度

准确设题,击破考点

精心设计考点问题,把问题分解为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一系列小问题,通过问题层层地推进、解决,帮助学生们理解有难度的考点。

5.设置“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聚焦矛盾,发散思维

从表象上看,有些教学内容之间似乎“自相矛盾”,其实正是其精妙所在,教师在可创设“矛盾”的地方进行提问,以引起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

6.巧设提问,突破难点

重点攻关,扫除障碍.

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提出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帮助学生们踢开学习的绊脚石,加快教学进度,从而解决其他学习过程中一般的问题。

高效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1.创建活跃的答问氛围

创设情境,趣味引导

良好的课堂答问氛围会形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们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共鸣,更加积极地回答老师们的提问。

2.提问要注意及时反馈信息

问随脉动,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调节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3.解惑要善于应变,因势利导

随机应变,机智提问

在课堂提问发生偶然状况时,教师应巧妙地把意外情境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使之与讲授内容快速合理地契合,并借题发挥做“文章”。

4.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

反主为客,答疑解惑

调节学生“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将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学生发问主,使学生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

5.用启发提问实现“撑竿跳”

循循善诱,渐入佳境

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6.提问以能激发学生兴趣为根本

兴趣激活,学意盎然

老师们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若趣,从而增强学习的原动力。

四、高效课堂的提问方式、1.用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故设悬念式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故设悬念”的技巧来吸引学生们,让他们在不知不

觉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2.抛砖引玉,启发思维

抛砖引玉式提问

启而不发,只指明方向却不“带路”,只讲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讲问题的结果,只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启发学生们自己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3.检查提问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检查式提问

在检查提问的过程中,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在参与回答、讨论中主动去思考、去回忆、去总结、去探索,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用提问架起新旧知识间的桥梁

架设桥梁式提问

明确各种知识间互通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架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掌握以往所学知识的同时,使新知识得到更新一步的发展与创新。

5.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是关键

引导式提问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水平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掌握知识并积极探索和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6.创设情境

是解答问题的梯子

创设情境式提问

答问过程中不只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是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认知过

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情知统一的思维品质的提高过程。

7.提问要具开放性

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是思路广阔、师生互动的提问方法,对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知识和培养发展思维有很好的效果。

8.让“问题”处在扩展中

展式提问

让问题带动问题,使知识由点扩展成面,不断地丰富、完善,带有扩展性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9.让问题由浅入深实现“层递”

层递式提问

通过一环紧扣一环、一层递进一层的提问,层层剖析、循序推进地解决难度较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向知识的纵深和宽广方向进一步发展。

10反问更能打破思维定式

反向式提问

让学生们主动跳出原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学会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用更客观的态度去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11.通过联想,启发心智

联想启智式提问

高效课堂与有效提问 篇10

实施方案

崔云希望学校

2011年4月

《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

实施方案

崔云希望学校《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董立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崔云希望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它是由原来的大境沟中学和小学在2003合并组成。刚刚走过8年的历史。现有教职工46人,在校学生近200人。是浑江区红土崖镇的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大部分教师的年龄在25—47岁之间,他们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又对工作充满激情;这里的学生来源乡镇农村,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学生的基础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几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进行了区级“十一五”规划课题“体验式学习的尝试与研究”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考成绩不断进步,各教研组根据自身学科特点,都选择一个相应的子课题展开了各学科课堂模式试验研究。但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投入多,产出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落实有效教学的要求,对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不能 1

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厌学以及学困生,学科不及格的学生增多。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关心、牵挂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关注学习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在此背景下,我校全体师生愿意进一步探索“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以构建高效课堂的为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课堂细节,以快乐为根本。构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高效课堂。为全区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出表率并提供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已倡导多年,有关素质教育的意义、核心、目标在理论上已十分清晰。新课程教材的试行就是贯彻和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得力举措。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想充分完成课程标准要求虽有理论指导却缺乏具体性,尤其在落实有效教学,达成“三维目标”的实现上更是困难重重。进行“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的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使教学方式更为有效化。

(二)实践价值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 2

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结出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解决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3.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4.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研究问题是各年级各个学科如何解决有效教学的“六个问题”,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一)理论目标

研究高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经过研究,各学科都能找寻出适于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形成有说服力和效果的经验,实现课程标准目标的内容要求。

(二)实践目标

通过对“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的研究”的实施,以及制约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探讨学习的规律及内在机制,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课堂优化 3

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学习,建立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符合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特点的教育模式。

(三)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有效教学突出解决的“六个问题”进行,即:

1.教学氛围创设如何让学生身心愉悦。2.教学目标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落实。

3.教学重点、基础知识怎样在教学细节中落实。4.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自主发展。

5.教学流程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有效教学如何在动态中生成。

我们将以上六个问题作为课题的抓手和着力点、突破口,力求在每一个问题上都有创新和突破。每学期学校都有围绕课题而进行的子课题研究活动,全体教师都根据学校的主课题,积极参加活动,分解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有效教学六个问题的解决,去构建高效课堂。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要在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和实践,而且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来不断地进行总结。根据课题的特点和需要,鉴于前人已有此类模式成功的经验,我们主要采取先继承再生成的方法开展课题的研究。

1.先继承。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要求,我校将用四个月时间进行高效课堂的“临帖”,因为没有“临帖”,就不会有“破帖”,这个阶段叫继承。

2.再生成。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前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堂。最终打造出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全校学生,针对我校师生的现状及特点,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选题、立项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

查阅相关资料,考察当前领域问题研究状况结合我校近年来教学实际,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

2.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4.组织动员全体教师明确目标任务,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之中。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继承阶段(2011年8 5

月----2012年12月)

1.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各种相关的现象、数据、问题等。3.定期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生成阶段(2013年1月----2014年12月)

在继承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加强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深入学生实际,不断摸索,最终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7月)

1.汇集各教研组测试、收集的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的状况等相关情况,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2.准备相关资料,申请结题。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存档。

六、课题的组织管理人员及成员

组 长:刘祥国 常务组长:宁玺德 执 笔 人: 董立祚

成 员:董立祚 邢茂利 孟艳英 于 静

郭亮村 李瑛璠

七、实施机构及成员

教导处→各年级各备课组长→课题组成员

八、成果形式

上一篇:西厨房规章制度下一篇:讲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