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

2024-05-01

如何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

如何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 篇1

论文关键词:战斗精神 培育 现代化 负面事件

论文摘要:本着紧密结合任务实际,着眼体现军人特色的原则,本文从军人战斗精神的内涵入手,着重研究分析了新时期军人战斗精神的创新生成模式,并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生成做了前瞻性的思考与展望。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用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部队,其实质就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官兵头脑,并将其转化为官兵强大的战斗力量。

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就是利剑和精神。从长远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简单地说,军队战斗力是由两种要素组成的:第一是物质,第二是精神,而精神要素处于关键位置。军队面临的是血与火的战场,进行的是军队之间的生死搏斗。在这种搏斗中,或者生或者死,最需要的是职业精神。没有一种精神支柱作支撑,没有一种精神力量作动力,就不可能履行其担负的使命任务。

古今中外,对军队的精神有很多概括,古人称其为“武德”,中国古代兵家有言:“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桴而鼓忘其身。”作为将领,接受命令之后,就要忘掉他的家庭;当军队到达战场的时候,就要忘掉他的亲属;临阵指挥的时候,就要忘掉他自己。这些,就是为将之道、为将之德,是我国古代名将的精神品格。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革命战士,战斗精神在战场环境的作用下,保家卫国的豪情往往不激自怒,高涨饱满。在现代战争中,技术的发展、作战对手与环境的变化,使战争的形态、模式、手段发生了根本转变,也使战斗精神的培育面临新挑战。共同的、可见的敌人没有了,同仇敌忾的心理基础面临新的考验,官兵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是自己的思想和心理。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作战研究室的心理训练专家们在统计了300万份伤亡报告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战场上,官兵的恐惧感以及由此导致的过度紧张会造成智力、感觉能力和运动能力的短时严重失调,直接降低遂行战斗任务的能力。因此,为了加强作战心理训练的效果,美军采用了多种“实弹心理训练”的方式,刻意让参训人员面对真枪实弹的迎面射击,以营造出与真实作战行动非常相近的场景,磨炼士兵的作战技能,培育战斗精神。

一、战斗精神的基本构成与特征

(一)战斗精神的基本构成。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始终坚信正义在我,优势在我,胜利在我,誓死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二是严格的作风纪律。表现在组织严密、指挥协调,有绝对的服从意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有良好的集体观念、内外关系等。三是顽强的战斗意志。具有忠贞不渝、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诱惑不动摇,面对险恶不退缩,面对危险不惊慌,面对威胁不怯弱。随时准备以无畏的气概和牺牲的决心,坚决彻底地完成任务。四是高尚的军人道德。要求军人不仅武勇和忠信,而且有以新军事科技知识为底蕴、智勇兼备的精神素养,有面对先进武器的自信,有建立在精通各种最新军事技术基础上的勇敢与胆识。五是高昂的战斗士气。它是战争过程中支配和影响军人行为的一种精神心理状况,是军人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综合。

(二)战斗精神的外在表现。

一是自觉而不盲目。有明确的行动目标,深刻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行动服从于一定信念、目标,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自觉自愿行动。二是积极而不被动。在坚定信念指导下,有向着预定目标前进的精神力量,有对工作任务的高度责任心、充沛精力和坚强毅力。在战时,勇敢顽强,奋不顾身,当战机不成熟时积极寻找战机,当战机成熟时立即采取行动。三是创新而不保守。对完成任务有创新和发展,对战胜困难有勇气和力量。四是执着而不退缩。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执行上级正确决定、指示和命令,有以高度的自觉、充沛的精力、坚韧的毅力以及勇于创新的行动,坚定不移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政治品质,具有排除各种干扰的能力,经得起长时间的磨练考验。在战斗中抛头颅、洒热血,也决不半途而废,直到最后取得胜利。

(三)战斗精神的内在特征。一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一方面,战斗精神已经被人类战争史所证实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战斗精神又产生于军人从事军事实践活动的过程,与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战争观以及自身的情感、意志、情绪等主观因素息息相关,具有主观性。客观性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哲学基础,说明战斗精神是可生成、可转化的;主观性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理论依据,说明培育战斗精神要从帮助军人树立正确认识、培养良好情感、磨砺顽强意志等方法入手,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军事实践中形成。二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战斗精神具有个体性,勇敢、顽强、自信、果断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官兵个体的体现。同时,个体体现的战斗精神也有相当的感染力,个体的积极行动往往能够带动鞭策身边的人做出反应,使战斗精神体现在群体行为中。群体的战斗精神反过来对个体又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群体,往往英雄辈出。因此,培养官兵的战斗精神不仅要关注个体,还应注重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三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人的思想和观点是战斗精神的内在基础,其一旦形成,往往具有稳定性,不因空间转移而消失,不因时间流逝而改变。但战斗精神又是可变的。一方面,人的思想和观点的转变是战斗精神变化的内因,它能带动战斗精神的变化。另一方面,外界因素(如战场环境、作战对象等)发生变化时,也会带来战斗精神的变化。一般来说,战场环境较为恶劣,对手实力增强,战斗行动受挫,都会使官兵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问题,带来精神压力,影响战斗精神状态。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战斗精神变化有两种趋势:强化和弱化。影响这种战斗精神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内因而不是外因,政治工作应在把握内在要素基础上结合外部条件变化强化战斗精神。

二、战斗精神与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一)从战斗力构成要素看,战斗精神是促进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人的素质高低是战斗力强弱的主要标志,战斗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人的素质提高;另一方面,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战斗力其他因素的生长及其发挥作用。当然,这里的“人”主要指“军人”,它在战争中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武器”,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透视构成现实战斗力的诸要素,“军人”的作用实质上是其国家理念、民族意识、政治观点、军事技能、科学文化素质等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军人”的觉悟、信念、意志力、创造力和勇敢精神;“武器”的作用实质上是人的“素质”延伸,“素质”是将“军人”与“武器”结合形成战斗力的“中介”。由于军人的素质由政治素质、军事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构成,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精神动力来释放和维持,其作用发挥需要战斗精神来激发。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战斗精神是构成现实战斗力的隐形因素,也是构成潜在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还是促进战斗力诸因素生成现实战斗力的“催化剂”。

(二)从战斗力内部诸要素关系看,战斗精神对其他要素的建设和发挥起指导和支配作用。部队战斗力的形成要素有军事政治素质、武器装备、体制编制、战略战术、后勤保障等,这些因素既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又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为现实战斗力系统。然而,在转化为战斗力过程中,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各不相同的。其中,强有力的军事政治素质是武器装备、体制编制、战略战术、后勤保障等因素发挥作用和形成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必须首先致力于提高官兵军政素质。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尺度之一,也是提高和发挥战斗力及其他要素作用的重要物质手段;体制编制是提高和发挥战斗力及影响其他要素发展和发挥作用的重要组织保障;战略战术是提高和发挥战斗力及影响构成战斗力的其他要素能否有效提高和发挥效益的重要方略和方法;后勤保障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及影响其他因素发展和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战斗精神既是形成军政素质的“隐形”因素,又对战斗力其他构成要素的建设发展起促进作用,直接影响着部队战斗力。所以,提高战斗力,应重视部队战斗精神。

(三)从战斗力形成过程看,战斗精神是促进战斗力提高的决定因素。一是保持部队团结巩固。军队是人的集合体,统一的精神指导,是维持和巩固团结的“粘合剂”,是确保在残酷考验时始终坚持并取得胜利的“支柱”。历史证明,战争越发展,越需要有坚强的战斗精神,使全体人员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形成良好的内部团结。二是提高武器装备效能。由于精神因素的“软杀伤力”有时比军事打击的“硬杀伤力”更有效,这就需要军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披坚执锐的高昂斗志,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效能。三是激发部队士气。部队的战斗精神反映在士气上,就是信念坚定、意志坚强、斗志旺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直接导致战略意图、战术目标、战斗计划的成功实现。从这个角度讲,战斗精神又是战斗力的“倍增器”,正如古人所说,“胜在得威,败在失气”。

三、影响部队战斗精神培育的诸要素分析

(一)长期的和平环境与战斗精神的培育。建国后长期的和平环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产生了空前影响,也使官兵、官兵家庭、社会对战争的认识出现了新变化。随着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部队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不少官兵滋长了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相对减弱;独生子兵增多,官兵受家庭负面影响增大,牺牲奉献精神趋向弱化;社会上担心经济建设、和平生活受冲击的恐惧心理,在战争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也影响官兵思想;平时实战性训练少,训练内容缺乏应急性和针对性,削减了官兵对现代战争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这都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二)复杂的国际背景与战斗精神的培育。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到处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插手别国事务并以武力威胁。一方面对我实行接触政策,极力推行西化、分化图谋;一方面借口维护“美国的利益”,千方百

计地遏制中国。这就可能导致未来战争我军将要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背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和政治关系更加密切。军队是服从于国家的政治目的,军人要以国家利益和政治需要为最高目标。因此,如何使官兵坚持“党指挥枪”的政治原则,抵制“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等错误思想的侵蚀,切实打牢培育战斗精神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军可能仍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如何培育和发扬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优良传统,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实现“打得赢”这一根本目标?这些都是当前培育部队战斗精神必须直面的新挑战。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战斗精神的培育。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客观上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个性化、多样化以及观念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也给官兵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现代传媒迅速发展,人们思想交流更加便利,信息获取更加快捷,社会上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部队影响正在加剧,这与军人一元化价值观发生了矛盾,与军队使命需求极不协调。当前,由于利益关系的调整,使部分官兵滋生了“吃亏”、失落心理;良莠并存的思想文化环境,腐朽颓废的精神产品流入军营,腐蚀着官兵思想,少数官兵价值取向偏移,出现了价值多元、价值错位和价值虚无等现象,导致有的官兵精神萎靡、斗志衰退、纪律松弛、是非模糊;复杂的人际环境,使少数官兵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出现了商品化、功利化、实用化、复杂化倾向等等,这些对培育部队战斗精神提出了新要求。

(四)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与战斗精神的培育。未来战争具有信息主导、精确打击、空地一体、快速机动、战略欺骗、持续威慑等新特点,加之各种打击兵器效能提高,杀伤威力增大,战争节奏加快。从而,使战场环境更艰苦、场面更恐怖、条件更恶劣、战斗更残酷。尤其是某些战争制造者在利用高技术兵器实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同时,故意散布“高新技术兵器不可敌”论,以图“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战争恐怖论,无疑是军心的“分解器”,战斗力的“丧叹气”。因此,这就要求培育部队战斗精神,必须适应现代战争形势变化,积极寻找新对策,拓展新领域,以变制变。

四、分析国外战斗精神的培育

外军认为,军人的个人需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对他们的荣誉感、责任心、以致战斗精神就能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美国兰德公司曾作过一项调查表明,物质福利是保持部队稳定的最有效措施。军人加薪10%,新兵入伍率一般可提高39%。美军军官薪金普遍高于联邦公务员15-25%,2002年全美白领员工年均收入4.43万美元,军官年均收入6.72万美元,是白领员工的151.7%。美军在募兵广告中宣称参军有三大好处,即所谓的“3S”——服务于国家(Servethecountry)、周游世界(Seetheworld)和获得存款(Savethemoney),把个人发展与为国家奉献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印度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仍坚持把提高军人工资和福利待遇作为激励官兵士气的重要手段,印军官兵工资标准明显高于国家政府工作人员,陆军军官工资高于政府官员38%,海军高43%,空军高49%。一是借助社会辅助功能稳定官兵情绪。外军十分重视利用和开发社会上的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和感情资源对官兵进行精神教育。英军一直非常重视面向社会的开放性教育,在军事院校教学中,经常组织学员到地方工厂、学校、议会、股票交易所和世界各地参观访问,以达到开阔眼界、休养身心、激发荣誉感、增强责任心的目的。美军与地方报社、影视公司签订合同,当士兵有突出成绩和贡献时,当士兵受到表彰时,都要利用新闻发布的形式进行宣传,以扩大军队和军人的社会影响。美军要求连队军官要与士兵家庭经常保持联系,士兵受到奖励、晋级时,要给士兵家庭去信祝贺;士兵因病住院,军官要告诉他的亲人部队的关心和治疗情况;士兵爱人生孩子时,军官要发函道贺,使士兵有一种亲情感。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100多家电台、电视台同时开办了军人广播服务节目,经常选摘军人来信,每天向民众播放美军作战情况。“沙漠盾牌行动”一开始,美国邮政总局就及时增设了特快军邮服务中心,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服务,免费为美驻中东官兵邮寄信函和包裹。一位在沙特负责处理邮件的官员说:“邮件的确是我们与家人的唯一联系,从将军到士兵,邮件都是鼓舞士兵的命根子。”

为了表明对军人付出的纪念、关心和敬重,许多国家还专门为军人设立了“军人配偶节”、“国家军人公墓”、“阵亡将士纪念日”,教育社会尊重军人的贡献和牺牲精神。在俄罗斯的许多城市,公共汽车、地铁、公园等场所,军人都享受免费接待,大多数年轻人把参军作为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每逢“突破封锁日”、“解围日”和“胜利日”,圣彼得堡全城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该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军人公墓,里面安葬着二战中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尽管世事变迁,但圣彼得堡市民没有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英雄们的墓前常年鲜花不断,前来缅怀悼念的人们络绎不绝,使俄军官兵从中受到了极大感染和激励。二是通过训练强化心理品质培养。外军认为军人的战斗精神和高昂士气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长期磨练和点滴养成。外军特别重视对官兵的心理强化训练,把官兵的心理健康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战斗力。美军认为,战斗精神的培养、形成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仅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学校中讲授的东西,在训练场上也要讲授并付诸实践;在训练场完成的内容也要在更高级的教育和训练中重新讲授和强调。”据1993年美国报纸报道,美军在4年多的时间里,死于战争的人员共有170人,其中包括海湾战争中死亡的121人,而训练死亡则高达4666人,是战争死亡人数的27倍。泰国拥有一支训练严格的第一旅步兵团,该团成员全部由女兵组成,专门训练用来执行特殊的反恐任务。该团把严格训练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最佳途径,新入伍的女兵都要在野外单独生活一周,以捕捉蜥蜴、毛毛虫为食物,并要赤手空拳对付野生动物的袭击,训练合格后,每个女兵还要单独在坟场内与尸体、骷髅共度一宿。正是靠着这种近乎残酷的魔鬼式训练,锻造了官兵钢铁般的意志和应对复杂艰难局面的良好心理品质。三是强调长官模范行动带兵。外军认为,军官是军队的骨干和中坚,是战斗精神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者,军官身先士卒、不畏艰险,士兵才能勇往直前、不惧伤亡。美国军官手册中强调,“如果领导者在地上匍匐或者在掩体中缩头缩脑,他的部下也会纷纷效仿。如果你能鼓起勇气主动承担风险,你的士兵就会同你一起并肩战斗,做出超乎你想象或要求的英雄事迹。”以军强调,军官的座右铭是用榜样而不是用命令来领兵作战,并把身先士卒作为激发士兵勇敢作战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实战中,以军都把军官以身作则看作是制胜的一个先决条件。在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装甲部队中冲在最前面的,几乎都是指挥官,甚至是旅长;飞机编队的最前方,一定是中队长;军官进攻时冲在最前面,退防时则走在最后面,致使在战争中军官阵亡率比普通士兵高出4倍。正是靠着军官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使以军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常常以少胜多,化险为夷,出奇制胜。

五、结合我军实际探寻培养部队战斗精神的途径

(一)搞好思想教育,打牢官兵思想认识基础。英勇的战斗精神,来源于广大官兵对战争的正确认知、正义情感和坚定信念,思想教育对提高官兵政治觉悟,统一思想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战斗精神生成的重要渠道。因此,锻造过硬的战斗精神,一方面,要紧贴官兵思想,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另一方面,要紧贴形势任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应着眼任务,贴近实战。再一方面,要紧贴履行职能的需要,增加教育的知识性。要围绕提高官兵的智能和技能,增大教育的文化知识含量,努力提高官兵科技素质。从而,确保部队随时能遂行战斗任务。

(二)依托军事训练,搭建磨砺战斗精神的实践平台。一是加强近似实战的军事训练。各单位应结合自身担负的作战任务,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内容,在训练和演习中多设一些“险情”和“逆境”等意外情况,让官兵在恶劣、艰苦条件下遂行任务,从胆量、意志、情绪和耐力等方面锻炼官兵适应能力,并注意探索总结提高训练效果的新方法。二是加强心理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在训练目标上,要突出培养官兵在高技术下遂行战斗任务所需要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品质,在恶劣环境和危急关头的心理调解能力、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集体心理、健康心理状态与心理机能,以有效防范在战场上官兵产生不良心理和敌人的心理攻击。在训练实施中,要按照各兵种、各专业的不同需要,合理设置内容,采用模拟训练、心理调控、合理冒险、野战生存等方法,造就适应战场高强度心理对抗所需素质。

(三)建立有效机制,激发培育战斗精神的动力源泉。一是健全教育机制。根据培育战斗精神的需要,制定好教育预案,坚持好教育制度,采取有效的教育形式,确立目标标准,保持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用真理的力量来开发精神动力;二是建立军人权益保障机制。物质利益是产生革命精神的经济根源,是产生精神动力的物质基础。建立军人权益保障机制,就是保证军人物质、精神利益。如在完善军人优抚制度上,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实施细则,确保军人及其家属在医疗、住房、保险、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抚。一旦官兵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军人后顾之忧得到排除,精神动力就会自然生发。三是建立优良作风培养机制。优良作风是军人从事军事活动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是无形的战斗力。为此,紧紧扭住从严治军不放松,狠抓条令条例贯彻落实,引导官兵从点滴做起,注重养成,自觉按照条令条例规范言行,培养优良作风,确保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为开发精神动力提供外部条件。

(四)发挥凝集功能,挖掘战斗集体的内部潜力。一是要发挥集体的凝聚作用。在一个集体内,通过发挥各级组织和集体的核心作用,开展积极舆论,改善内部人际关系,有助于实现个体与集体的目标一致,思想上情感上的相通相容,造就民主平等、团结友爱、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军人的战斗精神。二是发挥指挥员的凝集作用。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指挥员的表率作用如同无声的命令,对战斗精神的催生具有特殊的导向功能。发挥指挥员的“情感效应”,用强烈的思想情感来感染官兵;发挥指挥员的“威望效应”,用高超的指挥才能来鼓舞官兵;发挥指挥员的“示范效应”,用模范的行动来带动官兵。从而,用凝集功能催生战斗精神并转化为战斗力。

(五)积极优化环境,营造培育战斗精神的良好氛围。一是优化社会环境。一方面,加大国防意识在社会上的普及力度,通过各种手段增进社会对军人的了解,使军人得到合理尊重,营造全民爱国拥军的局面;另一方面,坚持舆论的正确导向,唤起民众对军人的理解和支持,查禁与军心士气相悖的消极宣传,形成良好舆论氛围;还要做好防敌思想渗透策反工作,严防诋毁官兵战斗精神。二是优化军队环境。在平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评比竞赛活动,组织官兵观看史馆、战斗影片,阅读战斗图书、部队战史,播放战斗歌曲、广播,张贴战斗精神的标语、口号,参观我军战斗胜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部队演习、抢险救灾等重大活动,使官兵长期处在战斗氛围熏陶中。在战时,针对当前敌情和担负的作战任务,根据部队的思想实际,跟进动员,灵活进行随机教育,见缝插针地开展思想工作。从而,激发热情,鼓舞士气,铸造官兵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并将它转化为英勇作战的强大动力。三是优化政策环境。如,在奖惩上,坚持正面激励,使奖惩有序;坚持群众路线,使奖惩公正;坚持精神奖惩为主,使奖惩入心;坚持紧随形势任务,使奖惩及时;并力争使战时奖惩的权限、立功受奖的比例、“火线立功”、“火线入党”进入法制化轨道。

如何培育战斗精神?培育什么样的战斗精神?有人力图以技术上的先进来弥补精神上的恐惧和不足。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引来人们对战斗精神地位的质疑,有人仅把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归结为以高技术为支撑的武器装备。事实上,高技术的发展更需要能动的创新精神,旺盛的掌握新技术的勇气和信心,灵活的战斗艺术和坚定的战斗意志。没有高技术含量的精神状态,往往含有盲目的成分,但另一方面,缺乏精神品质的高技术作战群体在恐吓敌人的同时,也可能被战斗本身所吓倒。这就是战斗精神与军事技术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战斗精神培育。一是数量统计等量化工具有助于对战斗精神进行“定量分析”式培育。过去对战斗精神的描述往往是基于定性的描述,因此也就避免不了随意性的缺陷,在研究战斗精神培育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主要是定量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能够弥补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通过精确描述影响战斗精神的一系列因素,突出影响整体的主要问题,并通过量化工具及时呈现在教育者面前,才能在战斗精神培育的具体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实证研究分解出影响战斗精神的种种因素,采用测试工具进行测量,并通过统计分析,获取对战斗精神的定量描述。通过了解影响战斗精神的各个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在培育战斗精神时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使用同样的测试工具还可以比较不同历史时期官兵精神状态的测试结果,这样就能对各个时期的政治工作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而为后一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助于对战斗精神进行资源系统化培育。数据库可以存储理论数据、英雄人物事迹、历史传记和以往战斗精神培育经验等等,提供给受训者学习查询;可以存储为确定战斗精神状态而进行调查研究所生成的庞大数据,并提供经过各种复杂运算后获得的可靠数据;可以存储模拟训练所需要的政工文件、军队实力、训练规范、周边环境等数据,记录职务或战争环境的参数、受训者操作的行动方案、干预后的战局状态、敌我双方心理意志的变化等数据,并可随时方便地再现。部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政工资料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使得各级干部在对所属官兵进行教育时,能够更方便地利用外脑,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全面性。因为,政工干部可随时从政工数据库中,快速地搜索出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文字、声音、图片、影视等丰富的教育资料,这时开展战斗精神培育等思想政治工作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便捷、更有效。三是网络技术有助于对战斗精神进行“自我主动”式培育。信息网络技术是信息化军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目前部队和院校开展的网络政工系统、远程教育系统,为战斗精神培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来,我军一些部队相继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很多网站还实现了互联互通。在训练演习以及在战争中,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借助网络,通过向网上上传一些表现我军高昂战斗精神的英雄主义影视作品供官兵欣赏,用生动的影视作品激发我军官兵的战斗激情;官兵可以通过网上论坛或网络聊天室交流演练和作战经验,互相激励、鼓舞士气。借助现代网络可以极大地提高官兵自我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鼓动的效果。四是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对战斗精神进行“智能启发”式培育。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抗训练和测评考核,智能训练系统中的模拟对抗可以设置为人机对抗和红蓝对抗方式。人机对抗由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生成敌对方行为与受训者斗智斗勇。红蓝对抗则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置多个受训平台,并设置为互为敌手,让多个受训者相互之间斗个你死我活,逼迫受训双方使用最好的谋略和技能置对手于死地,从而提高受训双方的作战技能。这种人人容易参与的智能模拟训练,消除了官兵因受实际操练次数限制的影响对新装备、新战法的畏惧心理,启发了官兵的作战思维,增强了官兵实践中的必胜信心。外军在智能模拟训练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以美军为例:美军利用电脑游戏辅助军事训练,已经遍及各个层次。战争游戏和模拟训练已经成为美军所有军事学院的必备课程和各级司令部常用的训练方式。可以说,“智能启发”式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切实提高了受训者的战斗技能和战斗热情。同样,具备人工智能的学习软件和测评系统可以进行干部战士基于战斗精神的理论学习、精神状态的测评,反映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和质量。五是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对战斗精神进行“身临其境”式培育。信息化战争的突然性、剧烈性、危险性和残酷性,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是对战斗精神的重要考验。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受训者构建一个有实战背景的战场环境,可以检验其适应战场的能力。可以通过声、光、电和信息技术,模拟子弹的呼啸、炮弹的爆炸、坦克的轰鸣以及战场上的伤、亡、残等血腥情景和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等残酷、激烈的逼真战场环境,让官兵“身临其境”,从中获得战斗条件下克服心理障碍的经验,掌握自我调节心理活动的能力;进行网络对抗训练,组织官兵进行网上信息发送、邮件传递、网页激励和心理攻击对抗演练,提高开展网络心理战的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中,培育强化官兵的战斗精神。

上一篇:办税厅考察报告下一篇:如何做好环境监测自动站的防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