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微课程的理解

2024-05-03

浅谈我对微课程的理解(共11篇)

浅谈我对微课程的理解 篇1

以前,一直不知道微课是什么?在网上看到微电影,微课程是最后才知道,原来还是第一次听到。

从什么是微研究、微课堂、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的让老师领会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小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我切切实实感受到:微课程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们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的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上好微课程,从而走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目的。

浅谈我对微课程的理解 篇2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剧烈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引起了社会、思想等一系列变化,其中思想意识方面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受到强烈的抨击,各种思想开始展露头角,成为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次思想开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在这个社会不稳,战乱频繁的年代里,许多文人志士在老庄之学的影响下选择了脱离世俗,淡漠世事,追求随心所欲的生活,超然物外的精神。于是清淡“玄学”之风弥漫。道家的发展和“玄学”的兴起,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个时期,中国美学思想出现了一个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历史性转折,绘画艺术出现了新的发展。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的基础上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并出现了一批专职的文人画家,如顾恺之、陆探微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美术,对后来绘画的繁荣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是中国艺术从稚拙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在这一时期,人物绘画不单单局限于“形”,而是转向更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和精神气质的“神”。因此,东晋画家顾恺之则扮演着导航者的角色,提出了新的绘画思想“传神写照”并以此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

二、顾恺之及其“传神写照”理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思想上最为自由、最为解放、最为开放的时期。在此阶段,美术作为文学意识的一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涌现了一大批文人画家,如著名画家“顾恺之”等。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生于一个宦官家庭中,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因其聪明过人的本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被上层人士所器重并先后担任桓温参军和散骑常待。他师从卫协又胜于其师,擅长书法和绘画,精通道释、山水等,尤其擅长画人物的肖像,特别是极赋表现力的眼睛。他是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长期沉浸艺术,孜孜不倦。当时便有人称他是三绝“画绝、才绝、痴绝”,这充分肯定他在绘画及文学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现存的都是后人的摹本。绘画理论著作有《魏晋胜流赞》、《论画》和《画云台山记》,这些画论由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的记载才得以流传至今。其中“传神写照”这一理论是他在塑造人物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我们现代画人物画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传神写照”在顾恺之画作中的体现

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是他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心得绘画思想并运用于艺术实践。他认为作画要以神为中心,写形只是为了达到传神的目的,艺术的优劣等次皆以“传神”为标准。外形上的不同并非人的本质,只有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尤其从人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某种思维及所反映的知识修养才是一个人的本质特征所在。他认为“手挥五弦”虽然难,但相比要表达“目送飞鸿”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要简单得多。其代表作《洛神赋图》是他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是诗画结合的杰出典范,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水平。《洛神赋图》中用线多为典型的“春蚕吐丝”描,富有韧性质感,强烈并充满变化,对于人物的刻画,疏密虚实结合,勾勒人物五官时,精益求精,生动逼真;设色上也相当沉稳主动,色调统一,格调优雅,神秘而唯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富有诗情画意;布局上采用连续多幅画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情节,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连环画;在构图上运用了卷轴的形式,以便于阅读,画卷完整且统一,疏密有致,迂回曲折。在《洛神赋图》中,画中人物虽散落于山水之间但都相互照应,并不孤立,神情的顾盼呼应使人物之间产生了有机的视觉联系,这不得不归功于作者,对人物神态的准确刻画。画中作者把那位似去似来,飘忽不定,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的非常典雅而传神,洛神含情脉脉的眼神表现的十分细腻和生动传神。处于惊疑、恍惚中的曹植,在洛水之滨与洛神遥遥相望,留恋徘徊可望而不可即的样子体现的淋漓尽致。以上都可以看出顾恺之除对个人精神气质的重视与追求,还表现出他对刻画眼睛的谨慎与细致,也更表现出他对除眼睛以外的各个代表性的特征方面,都予以重视。

四、我对“传神写照”的理解与应用

要体现“传神”人们自然会想到眼睛的刻画。早在东晋时期,顾恺之就认识到人物五官的刻画对于传神的重要性,而五官的传神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是对人物眼睛的刻画。所以他的画非常注重眼睛的刻画。据史料记载,他画人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对于人物画来说,眼睛是最重要的,是整幅画的精髓所在。在顾恺之看来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眼睛的刻画即可。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足以传情”。他认为除眼睛外,其他一些外在因素,如人物个性特征、外在环境等同样是传神的关键所在,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并协调统一于整体中的精神面貌。当然,“传神写照”的基础还在于“写照”,只有适当的“写照”,才能达到“传神”的要求。中国画首先要以形为基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重在写神,这是人物画的生命力所在。从顾恺之的画论中,我学习到画画不能只局限于临摹他人作品的外形,而应融入画中去看画,仔细观察我们所画对象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方面。传神必先写照,没有形的衬托,那么神将无法体现。因此,我在平时的画画中,总是把形作为基础,因为只有把形画好了,才能更好的体现神,离开了形,神是不存在的,即画人物画不仅要求形似,更重要的是要求神似,要画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否则,一幅再好的画没有神将失去生命力,不再生动逼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平时的写生创作中,我喜欢带着一颗敏锐的心观察生活,领会人物的神态、神韵和精神气质,抓住对象的气质特征和神态并加以调整。形是神的基础,神是形的升华,只有以传神为目的进行写神,并对形的神韵作应有的强调和取舍,才能真正达到传神的目的。学习了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理论,使我明白人物画的最高境界在与传神,而传神的关键在于对人物眼睛的刻画。除此之外,形对传神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对此在平时的绘画中我十分注重形、构图和布局,并将“传神写照”运用于人物画中。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美学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出现了文人画家顾恺之并提出新的绘画思想“传神写照”,本论文通过对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理解,分析其理论的时代背景,以及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和我对“传神写照”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方面进行了粗略的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篇3

关键词:BBL;德国男篮;“双元制”;德克·诺维茨基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81-01

德国篮球甲级联赛德文全称为Basketball Bundesliga,简称BBL。2000年夏季由BBL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此前BBL一直由德国篮协(DBB)主管。托管后,德国篮协拥有BBL26%的股份,其它各级联赛和国家队仍由篮协统筹管理。剩余的74%的股份由18家俱乐部共同拥有,每年各俱乐部需要向德国篮协缴纳一定数目的业余队补偿金。

德国联赛的组成模式和运行方式跟我们中国篮球联赛(CBA)类似。两者的实质都是政府出面拉赞助,企业出钱建球队(也就是俱乐部),球员出力打好球。也就是说,政府、企业、球员是这个商业联盟得以良好运行的三大基础。你没看错,是商业联盟,一个以盈利为基础的篮球联盟。在这个联盟中,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各个俱乐部定期缴纳的补偿金以及各类款项;运动员本身则通过优秀的表现为自己从企业那儿挣得合同;企业的收入最为可观,作为主要赞助商,它的收入是多渠道的,光是转卖电视转播权就能取得巨大的收益。另外,开发与球员相关的周边产品,比如球衣、球鞋,也帮助企业大赚一笔。当然,赞助并建立一只球队本就是企业的一种广告宣传。举个例子,著名的中超足球队广州恒大队在被马云部分收购后改名为广州恒大淘宝队,这一广告效果可想而知。

每年联赛的第一场赛事是德国篮球联赛冠军和德国杯赛冠军角逐的冠军杯比赛,以此拉开BBL联赛的序幕。今年的冠军杯赛在联赛冠军科隆队和杯赛冠军柏林队伍间进行。注意,德国的联赛和杯赛是两种不同的赛事。联赛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这里我不再多作说明。至于杯赛,参赛对象是包含甲级联赛球队在内的德国境内的所有注册过的篮球队,范围以及规模要比联赛来得大。因此,联赛冠军和杯赛冠军可以说是德国内水平最高的两只篮球队。以这两只球队的对抗来开新一赛季的序幕,无疑是想打响开门一炮,为接下来近8个月的联赛定下基调。

国内联赛如火如荼地发展,也为德国男子篮球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篮球人才。德国男篮是一支老牌的欧洲强队。像德国的足球队一样,德国男篮给世界留下了顽强、不服输的印象。1936年德意志男篮参加柏林奥运会,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他们奥运会赛场上最佳成绩为第7名。1986年,德国男篮第一次参加了世锦赛,并在2002年世锦赛获得历史最佳的铜牌。在欧洲赛场上,德国男篮前后共参加了21次欧锦赛,1993年摘金,2005年夺银。我简单做了个表格,大家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德国男篮在欧洲乃至世界赛场上取得的较为不错的成绩。

篮球迷都知道,德国男篮实力是在我们中国男篮之上的。然而德国人口数不足8千万,在德国,打球人数也只占全国总人口的8%。为何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篮球比不上人口不足一亿、足球在国内更受追捧的德国篮球呢?身体素质的差异是一方面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德国的体育人才选拔机制要远远优于我们国家。

“双元制”是德国竞技训练与体育教育结合的经典模式,这一制度又被称为双轨制教学模式。由于竞技训练与体育教育结合以就业为目标的特殊性,在德国传统体育人才制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当体育市场需求方与学校开始就学校毕业生的去向和体育市场需求方自身多元化人才需要进行合作时,原本由学校培育人才并为之构建出的包含专业理论和基础理论的单元制培育模式,在体育市场需求方所提出的各项人才标准和要求后,开始转变为学校进行专业培训,体育市场需求方提供实践性培训场所的新双向培养方式,学校的理论体育教育和体育市场需求方的实际岗位需要在“双元制”的带动下被有效的结合起来后,学校就可以撤出输送人才方面以及招生工作等方面的各项人力物力财力的供给,而开始将这一部分的资源投入到学生能力和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过程中来,学生与拥有招生资格的体育市场需求方建立报考关系,一旦被需求方录取后可以以培训合同签订的形式,来进入到与该提与市场需求方有直接合作关系的体育教育学校接受培训。由此可见,“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根本价值就在于汲取了时间和理论各自的优势,并将两者统一到德国的竞技训练与体育教育结合体系中来,为德国中等和高等学生的体育教育培训提供了较为自由的土壤。

正是在这样先进合理的制度的培养下,德国男篮表现才如此之好,德国国内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这里我将隆重介绍一下德克·诺维茨基(Dirk Werner Nowitzki),他就好比美国的乔丹,中国的姚明。他于1978年6月19日出生于德国维尔茨堡,是德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大前锋,效力于NBA达拉斯小牛队。1998年以第一轮第九顺位被NBA达拉斯小牛队选中,效力至今。2007年,诺维茨基带领达拉斯小牛队打出队史67胜15负的最佳战绩,并夺得了常规赛MVP。2011年,诺维茨基领衔的小牛队以4比2击败热火夺得球队首个总冠军,同时获得了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是公认的继拉里·伯德之后顶尖的白人球星。2015年4月2日,小牛在客场挑战雷霆。本场比赛之后诺维茨基的职业生涯总得分达到28004分,在现役球员当中排名第二,NBA史上排名第七。2015年9月9日,在德国对阵土耳其的欧锦赛中,德克·诺维茨基得到15分,从而超越了希腊球星尼古拉斯·加里斯,排到了欧锦赛历史得分榜第二位。

接下来我也带领大家回顾一下德克所取得的荣誉。2001,欧锦赛得分王;2002,欧洲篮球先生、世锦赛MVP、世锦赛得分王;2003,欧洲篮球先生;2005,欧锦赛MVP;2007,欧洲篮球先生;2011,NBN西区联盟冠军、NBA总冠军、NBA总决赛MVP、劳伦斯奖最佳男运动员、ESPY年度NBA最佳男运动员、德国年度最佳男运动员;2012,奈史密斯传奇将;2013,魔术师约翰逊奖;2015,13次NBA全明星赛。

综上所述,德国篮球无论在国内联赛,或者国际赛场,以及体制机制,抑或是人才培养上,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我们中国篮球,乃至是中国体育,要学习的都还有很多。

浅谈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 篇4

发布者: 谢芳(发布时间: 2013-6-4 14:50:58)通过学习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专业知识。包括有: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当的教学活动所需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课堂管理与组织的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习者的知识、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⑵专业技能。包括有: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课堂管理、与学生交流并对学生提出建议、评价学生的学习与行为、接受外来的建议并发展专业技能。

⑶专业道德。包括有:对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信奉教师的道德准则、追求自我价值体现、深刻理解学生的发展和具有对学生的爱、致力与学生道德养成的示范与引导、对所有学生负责。

⑷自我反思与改进。包括有:关注自身的实践、设计与解决问题、寻求自我改进之道。

这四个方面,我认为“自我反思与改进”最为重要,因为他是教师能不能自我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速度快慢与专业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变量。有不足之

浅谈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 篇5

杨敏仪100510003610化学师范

关于教师,历代就有很多论述。儒家历来把教师的地位举的很高。荀子把师纳入“天地君亲师”系列;《周记》中说:“师,教之以道者称也”;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韩愈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我国1994年正式实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我看来教师就是一个用心付出,用爱教育,与时俱进的职业。教师的肩上肩负的不单单是简单的授课职责,而是启智、导航、树人、育英的伟大使命。

一、爱每个学生,投入百分百热情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而教师就是管理这些花朵的园丁,花朵是否可以灿烂的绽放与园丁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教师是一个爱的职业,没有爱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鲁迅说: “ 教育植根于爱。”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当你为学生付出爱时,学生是知道的。就如同一次我在校运会跑完800米后晕倒了,班主任二话不说就把我背起来,背到校医室,他的背并不结实,可是却让人感到很安心,因为他真的把我们都当成他的孩子。我们班是稳居的年级倒数第一的班级,可他从来不会认为我们是他的耻辱,反而觉得我们是他的骄傲,他说的一句话是我们都不能忘记的“我们班也许学业不及其他班,可是我觉得我们班很好,起码我们班很团结,每次院运会我们都是年级的第一名。”也许其他人会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但在那时那刻我们都觉得老师真的很爱我们,我们并不是最差的。

人们常说: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之所以是 “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因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才智的发展,教育是真正触摸到学生心灵的活动。教师只有用 “ 爱心 ” 去呵护学生的成长,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为、聪明的才智。因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学生如果能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产生积极向上、奋发学习的动机,学习动力才会持久,兴趣才会强烈,学生才能 “ 亲其师,信其道 ”,进而 “ 乐其道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孩子。你爱教育事业,你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学生,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师的爱应该是大爱,是爱每一个学生。绝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坏,家境的优差来评断一个学生。谁说成绩差的学生就不优秀呢?从历史上,曾一度被视为“差等生”的“歪才”,最终却成为杰出人物的不乏其人:达尔文、居里、拿破仑、拜仑、海涅、爱因斯坦等这些伟人,都曾被视为难成器的”差等生。.不是有句话说“善待每一个学生吧,尖子生是未来的名校校长,中等生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差等生是腰缠万贯的老板。”虽然只是调侃的语句,可也有一定道理。他们的未来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定.素质教育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如何看得出所谓差异呢?差等生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

语……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一句话“只有差异,没有优劣”,老师的爱更不应有有等级之分。

二、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以身作则;

责任感,这是每一个职业都要求具备的特质,教育事业更是如此。教育是教人向善的活动,而这种向善、求真、求知的活动,只有作为施教者的教师担负起了、意识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教师的教育行为至少要面临三项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二是社会责任。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需要教育来承担,这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张怡,她的事迹充分说明了一个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她的第二个孩子出世,但为了学生,她放弃了两个多月的产假。身患癌症的大儿子离她而去,她将丧子之痛深埋在心底,继续自己的教育工作。她不痛吗?不悲伤吗?不,可是作为教师,她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学生,这就是一位负责的老师。有一次,由于孩子生病,她上课迟到了两分钟,为此她专门向学生做了检讨,并以此给学生讲了遵守时间的重要性。有少数老师觉得自己是学生的长辈,没有必要向学生道歉,可是为人师表更应以身作则,错了就应该道歉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只有清清白白做人,端端正正为师,才能做个好教师,也才能教出好学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从小事做起,师范无小事。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会时时刻刻盯着教师的言行,所以每个老师要时刻做到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有学生和家长曾问:“张老师,每天这么忙碌,你不累吗?”她回答:“因为我是教师,我要对学生负责。所有的事都应为学生着想,全身心地投入。”张老师说的就完全点出了既然你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那你就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有同学在给她的来信中写到:“我庆幸初中三年碰到了您。您的诲人不倦,您的谆谆教导,将永远铭刻我心。”还有的写到:“每当我们谈到你,满是骄傲和崇拜。我们会以您为榜样,努力做得最好。”这些评价和桃李满天下也许就是一个老师辛勤付出,爱的奉献最好回报吧!

三、与时俱进,博学进取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每一节课都是在创造,所以教师应该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时刻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师好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好比手持金钥匙的人,要帮助学生打开人类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在其间遨游,探寻索取。教师本身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必须是清澈的,才疏学浅的人是无法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

教师的“博学”是指较宽的知识面,多方面的才干和技巧,因此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老师必须要有终生学习识到自己在知识与能力上的不足。因此有了在自我学习方面的压力。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改正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的缺点,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及其影响下的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是未来教师必

须具有的素养。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也就是要倡导的终身学习,光是能讲课本上的知识是远不够的,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你不知道他们会有多少个“为什么”等着你,所以除了要把教材吃透,还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有所创新。我认为新时期下教师除了要具有基本的组织教学能力,还应具有研究型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并写成文字资料,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从中发现问题来研究,让自己成为“教育研究者”。教师只有勇于创新、敢于进取,以正确的言行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等待开采的璞玉,而老师就是那个开采者:每个学生都是天使,而老师就是那个为天使修不翅膀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一匹千里马,而老师就是那个伯乐。

浅谈我对微课程的理解 篇6

摘要:新课程要求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尤其是新一轮课改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打造高效课堂。本文简要阐述了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对语文优质教学的必要性、作用以及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知识学无止境,教师当与时俱进!所以每年一批批教师都要参与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但有些老师对其认识不足,有点敷衍应付,为捞学分或拿证晋级。其实在当今课改大力推进的形势下,我认为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打造高效课堂是有必然联系的,非常必要和必需的!目前,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就是“轻负、低耗、全维、高质”,而信息技术有其独到的作用,能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一个新载体,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与认知。

一、信息技术掌握与运用对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改变传统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课堂现状。心理学对记忆率和遗忘曲线的研究表明,同样是学习,如果只单一的听觉或视觉功能,三天后大脑仅存20%的记忆,如果多种感官联合作业,三天后大脑能留存65%以上。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手舞足蹈”的平台,让学生在同一瞬间多个感官被刺激到位,这就为学生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变教师传统填灌式的现状和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极大可能,我们何乐而不为?

二、信息技术掌握与运用对打造高效课堂的作用 课堂上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我认为有三大好处。

1、可以让沉闷的课堂“动”起来,动感十足!人的一生中获取信息知识绝大部分通过多种感管器官刺激,其中视觉器官是最重要的认知器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灵活穿插具有直观性和美感的设计、动画、视频、图片,极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我们可先连续播放一段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必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情绪瞬间升温,激动与兴奋之后,再来研习课文,自然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2、可以让平淡的课堂 “味”起来,妙趣横生!

传统的教学,学生面向平淡的教材和呆板的黑板,难免有枯燥乏味之感。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东西,就可让平淡的材料变成有生命、有声音的物件,电子白板在师生的调控、点击下妙趣横生,往往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读《皇帝的新装》一文,它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教师课前绘好画,利用Flash等小插件制成动画进行直观演示,展示了一幅幅这个皇帝游行中生动有趣的面画,又让学生根据动画叙述故事,那么枯燥的文字,也有趣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又如在教学《春》这篇抒情散文时,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在课中向学生展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下课前又点击乐曲《春天在哪里》,这样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教学过程妙趣横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可以让有限的课堂 “宽”起来,穿越时空!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可以解决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有的课文内容和元素已经远离了现代学生的生活经历,但信息技术就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穿越时空的平台,上下五千年也好,在地球的另一边也罢,它都可以把它浓缩在一个小小的课件里,游离在一个窄窄的地球村。一切都可施展“拿来主义”,不亦君子乎!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观看制作的课件,学生津津有味的欣赏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江南水乡的独特画面,那淳朴的乡情、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一下就拉近了文本内容与学生心理的距离,通过老师的讲解,使他们很好理解“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之后展开热火朝天的合作探究,学生对远不是一个世纪的课文精髓的理解和重点把握自然水到渠成,实现了教师讲读与课件展示的互补,既增加了教学信息量,让课堂“大”了,“宽”了。结果内容更丰满,教学更精致,三节课要讲完的内容两节课就完成了。

三、信息技术掌握与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知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科学使用,我们往往容易有一个使用误区,就是把本该属于辅助地位的多媒体展示平台,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鸠占鹊巢!我常下学校听课,也参与组织了许多教学竞赛,有相当一些教师精心制作了课件,在教学中居然被课件束缚了手脚,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变成课件的解说员与播音员,学生一样的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又打了折扣,“优质高效”的竞赛课堂变了味,本末倒置,买椟还珠,“主导人”被辅助教学的物件牵着鼻子走。要知道教师和学生在课题是活生生的人,能洞察课堂中的问题,及时输送、反馈课堂教与学的信息,教师可以对制作好的课件及时进行调整、改进,甚至大胆跳过、舍弃一些内容,教师和课件服务的始终是主体学生。一切要围着主体转,如果教师的作用只限于“授业”层面,围着课件转,死搬硬套,就谈不上真正的传道解惑,其知识水平与驾驭课堂能力就无法体现,高效优质的教学自然无从谈起。

当然,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的话题,有许多人极有见地的评论过。以上看法不过是我的肤浅之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教师,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课改的探索过程中一定会发现一道道不同的风景!

浅谈我对算法多样性的认识 篇7

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基本性质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是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它是针对计算过程中, 不同的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 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 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实质是尊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选择。让他们在计算中感受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因此, 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为了追求算法的多样化, 而将算法形式化、教条化。

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就使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所运用的计算方法也就有了多样性, 因此在解决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不同种类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 有的算法比较简便, 有的算法就相对来说比较麻烦;有些算法的思维水平较低, 有些算法层次就比较高, 因此就产生了算法优化的问题。我们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算法。例如, 解决“15+6”这样的计算问题时, 学生提出各种算法后,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 也不要用一种算法去统一, 更不能算法“自由化”, 即想怎样算就怎样算。可以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 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比较中了解各种算法的特点, 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几种算法, 以此正确地理解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三、认识差异, 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因为学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老师在课堂上就不能对他们的学习统一要求, 要让他们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对此, 教学过程中我把实物图呈现给学生后, 先让学生说一说, 图片里都涉及了哪些内容?你还发现了什么?在学生说出内容后, 再让学生根据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并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都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但是他们在认知上存在差异, 因而有的学生只提一些表面的问题写算式;有的学生不管能不能算出, 都写一写, 能算的就算出得数, 算不出来的就会产生疑问, 放到问题框里;有的学生对简单的问题不屑一顾, 专门找其他同学提不出的问题提, 别人写不出的算式写, 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有差异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浅谈我对微课程的理解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教学时,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用出示下列图形:宽 高 长 底 接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

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

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浅谈我对微课程的理解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课程 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运用电子计算机及会计应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工作方法。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尤其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比较先进的情况下,已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要求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

1.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

2.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的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3.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验室,应安装先进的ERP 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重视岗前培训,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②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电算化实践教学,高校可联合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免费看电影( tang)

二、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浅谈我对广告的认识 篇10

摘要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出现,广告作为信息也纷纷挤进人们的视野。在下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和生活中的体会,谈谈我对广告的看法。

通过这一学期对“经典广告作品欣赏”这门课程的学习,尤其是课堂上老师的生动解析以及播放经典的、引人入胜的广告作品,我渐渐了解到了太多以前我所不了解的甚至是误解的知识,这种深入的学习也使我对广告作品产生的更加浓厚的兴趣。

广告一词,据考证是一外来语。它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广告按照定义划分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之分。广义广告包括非经济广告和经济广告。非经济广告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又称效应广告,如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事业单位乃至个人的各种公告、启事、声明等,主要目的是推广;狭义广告仅指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通常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信息的重要手段,或企业占领市场、推销产品、提供劳务的重要形式,主要目的是扩大经济效益。

在我看来,广告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广告除了具有商业性外,其内涵还体现了广告制作对生活的理解及其价值观念。如钻石牌手表的广告说:“出手不凡的钻石表”。它体现的是一种高雅感。而某名牌手表的广告则说:“把握时间,走向未来”。它体现是一种对时间的珍惜及节奏感。尽管这两种广告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与诉求方式,但它们都是表达了自己的追求与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广告在宣传商品或服务的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输出着某种文化意识,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引导着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在刺激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刺激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广告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求异,具有现代气息和催化作用的广告宣传必然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一些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广告正在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例如下面的一则Nike的视频宣传广告,整个广告只有1分01秒,短小精悍,极为经典。视频内容大致如下:一个小男孩把自己的足球涂满新鲜的牛肉汁,到门口,将足球踩在脚下,稍加停顿。此时邻居狗圈里的狗,附近草从里的野狗从都嗅到了新鲜牛肉的味道,闻风而动,朝着足球狂奔了过来„„小男孩见状,马上脚踢带足球向前跑,一路上不止有原来追赶的狗,还不断有后来的狗闻到了味道,加入了追逐小男孩以及足球的队伍中。最后,画面是消失在小男孩奔跑以及狗追逐的背景中,此时画面中出现了几行字:Why are you getting ready for?

Nike

我很喜欢这则视频广告的创意与其所表达的精神面貌,这不仅仅是一则商业广告,也鼓励着人们要学会挑战自己,积极向上与keep sport(保持运动),这则视频广告的设计理念与宣传理念都充分迎合人们渴望积极向上与勇敢挑战的生活态度!一句“Just do it ”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耐克文化”。

再比如美国BENSON&HEDGES加长香烟的一则平面广告。图片展示的是将办公人员的办公桌从窗户那里延伸出来了,像一个个露天的小小的阳台,在这里你可以无忧远虑地点燃一支香烟,不用害怕烦扰到周边的同事。延伸出来的办公室就是加长香烟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加长香烟与加长办公室能给你带来同样的愉悦与自由。虽然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但这则广告中体现的追求自由与愉悦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同时作者的创意新颖独特,想像丰富,把加长香烟与加长办公室相等同,那是通往快乐所需的长度。

通过这些优秀的广告作品可以得知广告对于我们的生活的正面影响还是很大的,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广告帮助消费者丰富生活。任何一种新产品的问世,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改善消费者的生活条件,丰富消费者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

二、广告对消费者个人消费的刺激。广告能够帮助消费者对个人消费品进行选

购。指导消费者合理地采购物品以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这是广告最起码的功能。

三、广告是对消费者的知识传授。现代广告,五花八门,宣传着各种各样的新商

品,同时,也在给消费者传授着各种各样的有关生活、工作的新知识。

四、广告指导消费者的消费资金进行合理投向。如果利用广告对消费者手中的消

费资金——社会游资的投向进行指导,使之集中起来,投入社会生产和社会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五、同时一些公益广告可以约束我们的不良行为和规范我们的行为,以达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人们文化素养,传递着积极的理念。

不可避免地,一些失败的广告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有些广告与商业利润相依严重,用尽各种方式甚至是媚俗的方式换限受众的青睐,污染要社会环境。也有些广告使受众陷于广告的魔幻情景中,助长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攀比陋习,在无形中扭曲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有一些广告宣传不够严肃,扭曲了传统文化,影响了社会文化的正常发展,如果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广告用语得以流传则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对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社会文化。

浅谈我对教学的感悟 篇11

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不断完善的、更新的教育理念要及时把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资质。

二、学习目标

1.平时在学校写教案时要更认真地钻研教材,运用自己在培训中学到的教学技巧,用心上好每一堂课。2.及时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把经验、教训写下来,好的做法要坚持,不好的地方要想办法改进。3.多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4.保证读半个小时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书。5.假期专心读一本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

6.坚持写读书笔记。

三、自我定位国际

21实际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蕴藏财富中》提出了“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的思想,报告强调“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该怎样学习的人。”中国古有“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这一切都表明:人们必须不断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人们的学习决不能停止在前半生,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终身的需要和过程。我觉得首先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其次要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思维特点等方面的个性特点。还要学习本专业知识,完善各方面的素质。也要虚心向前辈和同行们学习,取长补短,边教学,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加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不断地实践、总结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教师”,努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自我发展(1)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仅仅有丰富的知识还不够,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而是取决于德、才、识、能的综合因素,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品行,所以我坚持把师德放在首位,这也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特点决定了教师个人的品质、行为举止都会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我认为要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必须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严于律己,注重身教,正已育人,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精心耕耘,无私奉献,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育人责任感,高超的教学艺术,把爱岗敬业与实现人生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实现一个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二)教育业务素质的发展学习荀子有云:“學不可以已。”对于教师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担负起培育人才的重任。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型教师,必须将学习进行到底,不断学习新知识,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才能适应高素质发展的现代社会。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想学生学的好,必须先生先好学。”因此,学好业务知识,专业知识和学历知识,打好扎实的根基已是迫在眉捷。

具体策略:1、多看一些理论书籍。参加相应的师资培训计划。2、每天读教育专著,来充实自己,以不断给学生新信息、新知识,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3、多听其他学科的课,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尤其要多听语文课,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进行教学探索和尝试。4、加强横向学习,想前辈及同行虚心求教,学习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求能取长补短。多写论文,力求在区级以上发表或获奖,多上公开课。(2)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强烈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创造力日益成为构成人的素质,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评价标准。三尺讲台,是教师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天地。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学生的思路无法拓宽,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寻求突破口加以改进。具体策略:1、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探究,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多表扬少批评,讲究教学艺术,敏感地捕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机,帮助学生走向成功。2、激发潜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尽心设计,诱发问题、诱发联想、求异求佳等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发挥创造性潜能。3、动手动脑,培养创新能力。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多提供给学生说的机会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发展。现代教师已不是那种传统观念中狭义的“教书匠”,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这是观念角色转化,意味着教师已从“单一角色”转化成为“多重角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领路人”。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是告诉学生“如何做事”和“如何做人”。要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必须虚心好学,发扬团队精神,具备良好的合作和协调能力。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是“前无古人”的工作,没有多少成熟的经验供我们学习,是等到理论研究透了、大家合作准备充分了再干呢?还是大胆探索、边干边修正、完善呢?显然,后者能使我们进步更快。所以,我们要一边学习课程理论、学习同行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新路来。

上一篇:我是一个战士杂文随笔下一篇:关于路的初一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