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2024-04-26

关爱留守儿童中心工作汇报材料(精选12篇)

关爱留守儿童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篇1

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一些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日益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星星家园”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妇联的支持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

一、争取政府支持,整体统筹安排,工程全面实施。

冬,咸宁市妇联为我们双溪桥镇争取到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创办资金。上半年,我们镇政府用这笔资金全面启动留守关爱工程,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活动,丰富载体,规划建设,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建设留守寄宿制学校、实行结对帮扶、开展主题关爱活动等措施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积极构建和谐教育。

一是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政策,执行“两免一补”,杜绝乱收费,为特困家庭和留守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从物质上给留守儿童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是政府、学校、社会共参与,三管齐下送温暖,建立助学体系,出台了救助贫困学生的办法,每年拨出一定经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入学,党委、政府、机关干部、广大党员纷纷捐资捐物。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咸宁市中心支行今年3月份向我们留守中心捐赠了投影仪、体育器材等一万多元的教学用品,鄂南高中的教师、学生也为我们捐赠了4000余元的音响设备,任市长也曾向我们“星星家园”捐款3000元,我们镇的区人大代表也曾个人共捐款多元,武昌水果湖一小、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也曾经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今年六·一前夕,咸宁市妇联为我们送来了4000元慰问金,区妇联捐款1000元,咸安区教育局捐赠1000元,双溪教育总支捐赠500元。

三是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净化社区文化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区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职能部门经常性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二、学校逐步建立体制,管理服务不断完善。

我们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在指导、检查、考评时,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学校建立了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办法,制订了对留守儿童实施管理的“制度与计划”,设立了留守处常务主任,聘请了生活老师,并与常务主任、生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学习指导老师等签订了责任状。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留守学生健康档案”、“留守学生家庭档案”,并设立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处”,还跟留守儿童签订了“服务托管合同”。|确保在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把对留守儿童关爱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对家长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学校的扶持和督促力度,保证家长学校正常办学,经常开展活动。

二是建立了“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班主任和德育教师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设置亲情电话、开展主题班团队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制度等措施,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建立“四个”教育服务制度,分别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代理监护人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学校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建立了与代理监护人沟通联系制度,运用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

四是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联系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结对帮扶,开展主题教育。

留守儿童关爱问题,不仅得到了区委、政府和妇联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咸宁市政府、妇联、咸安区政府、妇联领导经常组织人马到我们留守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几年来,社会各界也积极努力,致力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一是开展社

会结对帮扶活动。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积极作用,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定期到学校结对帮扶送温暖。妇联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联系“社会妈妈”和“代理家长”。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倾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

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各界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在交通、消防、禁毒、防溺水等各方面,集中开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

三是深化对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的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他们逐渐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和研究,家庭、学校和社会协作的工作模式开始建立,围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来召开专门的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为政府提出和执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措施提供了帮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投入。留守儿童渴望爱,需要全社会人人去关爱,去帮助。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我们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大部分年龄在45-59岁之间,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接纳一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充实我们的队伍。

2、我们留守年中心西边的一排平房(食堂、饭厅、浴室等)在7月9日咸安区校舍安全大排查中被确定为d级危房建议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妇联等助一臂之力,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由于教室、寝室太少,这就限制了我们招生的数量。为了满足更多留守孩子到留守中心就读的需求,建议政府、妇联、教育出面协调解决留守学生的用房问题。

4、外来干扰、网吧、“老虎机”等严重侵害了我们留守学生的经济利益和身心健康。建议政府及执法部门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严肃禁止这些不法经营,还给留守孩子安宁日子。

5、建议留守学生的家长不要把育人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要经常积极主动与孩子进行电话交流、视频交流、书信交流,要重视子女的成人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关爱留守儿童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篇2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 2016 年2 月14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意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 建立健全了包括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环节在内的救助保护机制, 规定了强制报告情形, 确定了强制报告主体和受理主体, 细化了应急处置措施, 明确了评估帮扶主体, 强化了监护干预措施。要求各省 (区、市)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国务院将适时专项督查《意见》执行情况。

来源:《人民日报》

靖安县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举措 篇3

一是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副书记、关工委主任担任组长,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我县每年都会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全面掌握和了解留守儿童信息情况,据统计全县今年有留守儿童1786人,两年时间增加了41%。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县级领导、县直机关科级干部,乡、村干部、党员、“五老”以及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机制。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制度,定期向监护人询问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印发了留守儿童连心卡,上面印有联系人的电话、职务等,以便随时联系沟通,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五是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结合靖安县委提出的“我与群众交朋友”的活动,对全县的留守儿童开展了一次全面大走访,并送去了学习用品和慰问金;县关工委组织医务人员到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县关工委、妇联、团县委共同印制了关爱留守儿童亲情名信片……

(文/靖安县关工委办公室)

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篇4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离开家乡,走入城市,在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诸如留守儿童等众多负面问题。宁蒗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集少、边、穷于一身。为摆脱落后的经济状况,改善生活,众多的宁蒗人民纷纷走出大山,外出务工,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这在影响农村劳动生产的同时,也导致了宁蒗留守儿童现象的日益凸显。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摆在各级各部门眼前的重要课题,在促进宁蒗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宁蒗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共青团宁蒗县委员会在团市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创新思路,锐意进取,深入推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简称关爱行动),组织全国项目、地方项目志愿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集中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关爱行动四位一体各项基础工作,为深入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出了积极实践。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了解,深入调研,摸查留守儿童情况。为准确把握留守儿童情况,保证帮扶和关爱行动落实到位,团县委主动深入我县周边的中小学,并加强与学校和村委会的合作,积极调研我县留守儿童

情况,对不同区域不同家庭环境留守儿童的心理,居住地,生活和学习情况等各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同时,积极开展我县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工作,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的档案依据。团县委还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后期跟进,在建档立卡之后,及时掌握辖区内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基本情况、新学期变动情况,了解农民工子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处境和需要,及时调整关爱行动和帮扶措施,保证了关爱活动在具体时段的具体帮扶措施。

(二)搭建桥梁,营造阵地,开启结对帮扶模式。为充实关爱留守儿童队伍力量,辐射带动、吸引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行动中来,真正产生乘数效应,提升帮扶水平,保证帮扶质量和成效,团县委于2015年12月10日成立宁蒗彝族自治县青少年发展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积极搭建桥梁,营造阵地,通过团县委网站、公示栏,青年志愿者、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等团体和平台,积极寻找社会爱心团体和人士,建立爱心人士和爱心团体与留守儿童的的结对帮扶模式,并将结对情况和帮扶情况进行整理归档,实现了青年志愿者团队、青年志愿者和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农民工子女结对的有序接力。同时,团县委还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关爱行动信息统计系统中录入的结对关系,保证帮扶方法的与时俱进和结对情况的适时调整。截至2016年6月,我县关爱行动结对学校12所,结对学校农民工子女人数4240人,已结对学生371人,规范性阵地8个,学校结对率为100%,农民工子女结对率8.75%,结对志愿者组织5个,项目专员5人。

(三)筹资送物,嘘寒问暖,物质精神齐关心。积极倾听和发现留守儿童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思想困惑、现实关切,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回应。每年3月、9月中小学集中开学之际,团县委都会将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进行梳理分析,组织志愿者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五个方面重点内容,集中开展“新学期第一堂课”为主题的“七彩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从而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同时,团县委还多方筹资筹物,多次开展送温暖活动,为留守儿童筹资送物,驱寒送暖,给失落中的留守儿童一颗安心丸。2015年2月份,团县委开展“关爱暖冬行动”,为我县烂泥箐乡中关村希望小学全校学生送去128套暖冬外衣,总价值约合1万余元。2015年儿童节前夕,团县委全体人员及哈工大支教团深入城关一小开展感受城市、爱心捐赠活动,向该校100余名留守儿童捐赠学习用具、书包等物品,总价值约合7000多元,并请参加全国少代会的代表与城关一小的学生分享参会经历及感言。2016年3月至7月,团县委先后多次组织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和我县西部计划志愿者深入昔腊坪完小、珠洛河完小、大兴中心校开展爱心卫生计划及小桔灯助学工程,发放卫生用品、学习用具362套,节能小台灯320台,总价值约合8万余元。

同时,团县委还积极协调推进项目专员工作,充分发挥项目专员“领头雁”、“主心骨”作用,抓好项目专员职责履行。自项目专员上任以来,积极组织团队活动,积极投入关爱行动的过程中,踏实推进

对农民工子女状况的调查。通过新任项目专员的上岗仪式,增强了专员的责任意识。作为项目专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结合结对学校实际制定了“七彩课表”,开通关爱微信,进一步扩大了项目的宣传效果,将更多的爱心凝聚起来,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能够感受到爱的传递。此外,新一届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专员借此创建“平安宁蒗”之际,在七彩课堂设立道德讲坛,从道德培育、法制建设入手,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让农民工子女在没有监护人的状态下健康成长,不做违法之人,不为违法之事。

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从2010到2015的五年间,团县委依托青少年维权工程,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并将留守儿童群体作为工作的重心,协同相关单位多次开展青少年维权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进校园、禁毒防艾知识有奖问答等多种宣传形式,关注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引导广大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构建“平安宁蒗”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亲情教育和家庭关爱缺失。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幅上涨,农民工子女的总量不断增加,且流动性强,多数农民工子女的监护人存在外出打工时间长,对家庭的照顾精力投入少的现状。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子女交给家里的老人看管,家长往往只给孩子寄生活费,只管孩子吃饱穿暖,只管孩子成绩好不好,忽视了家长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陪伴与引导,忽视了对子女人格、品格的言传身教,导致了孩子亲情教育和家庭关爱的缺失。这预示着关爱行动工作需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和覆盖面,更加深入的贴近学生生活,进一步适应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帮助农民工子女够健康的成长。

(二)势单力薄,事多面广,工作难度大。目前,宁蒗基层团组织没有专职的团委书记,都是由各学校和各乡镇的工作人员兼任,导致基层团组织工作任务重,团委工作开展难度大,极大阻碍了团委工作的开展落实。此外,留守儿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但是当前宁蒗心理辅导人才稀缺,全县没有一名专职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和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影响了团县委组织的各类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活动及课程的质量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制约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

漠西学区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篇5

下面,我就漠西学区关爱留守儿童的几点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我们对留守儿童的现状概括为“六失现象”:学业失教;心理失衡;行为失 范;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安全失保。具体表现在:

1、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总人数:56(其中孤儿一名其中家长中心校 22名,夹道完小 8名,南北 完小 9名,大桥完小 12名,龙岩完小 5名。

2、“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象凸现

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由祖辈监护的占 87.5%,由亲友监护的占 8.1%,无人监护的占 4.4%。“留守儿童”外出父母半年回来一次的占 13.8%, 一年回来一次的占 72.5%。几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 13.7%。

3、“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差的比例大

据不完全统计, “留守儿童” 中, 学习成绩优秀的占 12%, 较好地占 29%, 中等偏下的占 25%,较差的占 34%。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普遍较差

据不完全统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好的占 17%,一般的占 47%,较 差的占 36%。行为习惯方面最突出的不良表现是挑食挑穿、贪吃贪玩、乱花钱、不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行为偏激等。

5、“留守儿童”的消费水平普遍较高

外出父母用金钱来弥补亲情缺失的现象较为普遍,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 90.5%的“留守儿童”对生活条件表示满意。

6、“留守儿童”期待父母之爱

“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 75.3%,认为父母外出影响心情和性格的占 78.2%,认为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不好与父母不在家有关的占 61.5%。

7、“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令人堪忧

学区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了 50例 “留守儿童” 调查问卷进行 了分析、统计, 其中有 9例觉得父母关心不够, 占 18%;有 3例觉得父母不关心, 占 6%;有 8例自评性格不好,占 16%;有 2例自评性格很差,占 4%;自评性 格好的仅 17人,占 34%;对父母印象有 2人觉得不够好,甚至有 3人觉得没有 印象;有 36人希望父母关爱。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做法

学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 不让一个学 生落伍的教育理念, 认真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积极探索, 不断创 新,取得了一些成绩。

1、实行“留守儿童”信息登记制度

继 2月 14日教育局“千帮千”动员会后, 15日学区及时召开各校校长会, 安排部署关爱留守儿童各项事宜,特别是组织各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逐一摸底排 查。对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儿童” 档案和联系方式,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委托监护人的情况, 准确掌握“留守儿童”个人信息,贾赵中心校成立了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学校, 夹道、南北、大桥、龙岩分别成立留守儿童培训基地 ,为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和 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教育活动, 有序地强化学生文明习惯养成训练, 组 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 文化氛围。积极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把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 对学生 产生强大的约束力,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教育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积极开展家校联系工作

各校发动“代理家长”,通过学生家庭,联系学生家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 庭生活情况,做到五知:(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知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知留守儿 童生活情况;知留守儿童性格特点;知留守儿童发展特长。针对学生的教育方

法。我们的家校联系卡, 也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收到了良好 的效果。

4、充分调动“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在充分了解五知前提下,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带头做好“代理家长”,要求经 常与留守儿童谈心并做好记录, 了解和关心他们, 解决他们学习、生活方面的困 难,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变化。“代理家长”重点关爱缺乏进取、孤僻任性、自私、行为偏激、胆小自卑、学习和生活习惯差、心理失衡的留守儿童。

5、充分发挥各校“留守儿童”培训基地的职能,关注留守儿童:(1各校 设有“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并定期采取不同的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各种 教育, 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课和讲座, 使留守 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生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

(2、积极支助特困“留守儿童” 积极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其中 “留守儿童”享受该政策的占 91%。

(3、在各校“留守儿童” 培训基地指导下贾赵中心校开辟了第二课堂和 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 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如各班分别召开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主题班会活动。

(5、各校先后举行了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理解父母、学会感恩, 珍惜身边关心自己成长的每一个人。如夹道完小开展了 “爸爸妈妈, 我想对你说”、南北完小开展了“在爸妈没在的日子里”的题目书信写作竞赛, 激发学生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沟通感情。

三、“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与临时监护人存在隔膜

祖辈监护人或亲友监护人与 “留守儿童” 之间存在一定的感情距离, 很难实 现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在“留守儿童”中信赖度不高、亲和力不强。不少监护 人由于年龄偏大,身挑生活和农作的重担,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精力不济,能 力不足,力度不够。“留守儿童”中隔代寄养的,他们备受祖父母的关心,个性 放纵,性格偏激;社会关系寄养的,普遍与家庭成员相处不融洽,极易产生“寄 人篱下”的自卑心理,常常猜测误解。这些因素,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出现 “断层”,有的性格暴躁,有的郁闷不乐,有的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情绪心理承 受力差,容易形成愤世嫉俗的不健康心理。

2、“留守儿童”失去家庭约束

90%的“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监护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发生安 全事故。普遍存在重吃穿、轻性情培养,重身体、轻心理教育的现象,忽视了学 生的全面发展。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失去了家庭约束,任其自由发展。

3、“留守儿童”易受社会消极文化影响

由于“留守儿童”在家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行为不能受到应有节制,自己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而,在家里看电视成了“留守儿童”在家的最大乐趣和主 要内容,有的学生在节假日整天整夜地看,选择的大都是江湖恩怨、武打暴力、谈情说爱等内容。过多的伤感、色情、暴力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极大。

4、家长思想观念有待改变

大多数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学校就进入了“保险柜”,教育子女就只是教 育部门的事,一旦“留守儿童”在学习和行为上出了问题,社会、家庭各方面都 将矛头指向学校教育和教师。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的教 育管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四、今后工作的做到“四个加强,四个落实”

(一、加强“代理家长”工作,落实管理责任:各校先后要求党员教师、班主任分别与 56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理家长”。

我们将要求“代理家长”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四个一”;每月进行一次家访;对有 行为偏差的留守儿童每个星期与家长通一次话;充分利用在多媒体教室定期让学 生与家长视频聊天一次;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亲笔信。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关注留守孩子的心 理生活,注重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 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孩子”的邻居 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让留守儿童“身体孤单,心灵不孤 独”

5、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二、加强育人途径拓展,落实合力形成:各校在“留守孩子”的教育管 理途径上, 坚持以严格的要求规范行为, 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 以文明的环境 熏陶性情。

1、设立了留守儿童“谈心制”,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

2、组织“留守儿童”参加课外活动;

3、改善生活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4、开办家长学校,把学校教育延到留守儿童的家庭。

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 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 外出打工后 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 发挥家长对孩子 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此外, 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 导, 转变监护理念, 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 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 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研讨交流制度,落实手段创新。

学末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代管家长”会, 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 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四、加强评价激励机制,落实教育效果。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汇报 篇6

——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汇报

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始建于1956 年,是一所六年制学校,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建筑面积7147平方米。教学班24个,学生1566人,教师 76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36人,小教高级41 人,中教高级2人。

学校把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作为办学方向,着眼于未来人才素质的提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中心,以培养“学研型”教师队伍为途径,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狠抓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教育局《目标管理责任书》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华经典诵读学校、甘肃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家长学校、甘肃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学校、甘肃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甘肃省优秀体验教育实验基地、白银市五星级学校、白银市示范学校、白银市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白银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白银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白银市教育质量管理年先进集体、白银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白银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白银市安全文明单位、白银区家长优秀学校、白银区平安学校等荣誉称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周边有三个市场),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留守、流动儿童逐年增多。现有留守儿童82人,流动儿童398人。情感缺失,家教缺位,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成了困扰留守、流动儿童成长最突出的问题。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成为问题孩子,学校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视为“爱心活动,阳光工程”。健全的机制,定期的活动,心里的疏导,细致入微的关爱,儿童之家的成立,犹如涓涓暖流,滋润着这些特殊孩子的心田。走进白银区第二小学,你会欣喜地发现:留守、流动儿童同别的孩子一样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学校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也一步步走向规范化,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白银电视台“新闻视点”、“记者调查”两个栏目先后播报了我校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情况,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白银区关工委还将我们的做法以简报形式在全区各校宣传、推广。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称赞。2008年7月,我校被确定为“甘肃省留守儿童示范学校”。今年5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我校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5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报道了我校关爱留守儿童事迹;5月30日新华网甘肃新闻也做了报道;5月31日甘肃新闻、6月3日甘肃卫视《今日聚焦》相继播报了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事迹。我校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点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我校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一些成功做法总结如下,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我校把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列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和学校工作计划,制定了“一个也不能少”的工作原则,建立了管理制度、检查制度等。建立健全了对此项工作的考核办法,注重对工作过程的跟踪和评价,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成立了由校长、书记主管、少先大队辅导员主抓、各班主任落实、其它部门协助的领导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切实把学校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使每一个留守、流动儿童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二、明细情况,建立档案

每学年,我校都安排专人负责,深入到各街道、社区甚至学生家中,对新增学生中的留守、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并登记造册,做到“三知”,即:知道留守、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和信息卡。

三、营造氛围,潜移默化

学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让墙壁说话,用画面育人。通过“留守心声”、“同在蓝天下”、“友爱、互助、进步”等主题板报,学习园地、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等方式引导全校师生“平等,友爱、互助、进步”;激励留守、流动儿童自学自理、自护自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长大成才回报社会。

四、细心呵护,快乐成长

我校每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就是本班留守、流动儿童的代理妈妈。她们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交流谈心,随时把握其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快乐成长。班里特殊的留守、流动儿童由班主任老师结对帮扶,对这些孩子缺位的家庭教育和缺失的亲情体验进行弥补。截至目前,我校开展 “同在蓝天下”、“手拉手”结对帮扶等系列活动,省、市、区领导以及学校教师和留守流动儿童结成帮扶对子达34对。我校贾秀琴老师班里留守、流动的孩子比较多。贾老师重引导,重心育,重呵护。谁病了,谁缺少了学习用具,谁有了不开心的事,她都了如指掌,并想方设法为这些孩子排忧解难。她还自己掏钱为班里的留守儿童过生日,买生日蛋糕。家长们感激她,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贾妈妈”。李翠英老师多次为班上家境特殊的留守儿童买毛衫、学习用具等。原毕业班高婧同学,父母双方都在北京打工,多年不回,由奶奶监护。这孩子虽然吃穿无忧,但父母经常不在身边,亲情缺失,情感孤寂,常常因想爸爸妈妈而暗自落泪,学习也一度下滑。高佑莲老师得知这种情况后,急在眼前,爱在心头。在班级活动、学习等方面对高婧同学实行“优先”政策,即优先参与、优先辅导,优先鼓励。并多次上门家访,与高婧的奶奶促膝谈心,交流探讨培养高婧的好办法,并通过电话恳请高婧的父母多来电话,抽时间回家看看。通过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高婧同学脸上的笑容多了,心情愉快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学。如今,高婧偶尔还会抽空来看望高老师。她对同学说:“父母外出也有许多的无奈,我不再抱怨。高老师就像我的亲妈妈一样。我一定好好努力,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关爱。”当然,在我校,像这样的老师还很多,她们把无私的关爱都给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孩子,让这些孩子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爱,家庭般的温暖。

五、传递爱心,共育新苗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省、市、区妇联多次对我校刘英杰等10名特殊留守儿童捐资捐物。我校还积极联系所在街道、社区,动员班主任老师发动全校学生和各位家长一起参与到此项关爱行动中来。学校少先大队部通过“我的童年,感谢有你”、“共享蓝天,健康成长”等主题活动,倡议全校学生、家长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一起来关爱这个特殊的群体。我校24位代理妈妈率先垂范,为班上的留守、流动儿童买书包,赠书本,并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交流谈心„„老师们的爱心行动感动着班上所有的孩子。同学们也纷纷将爱传递,与班上的留守、流动儿童作朋友。心声在书信里流露,真情在贺卡中表达,祝福在歌声中流淌„„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间教室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和甜蜜的味道。

我校四一班的董博同学家境窘迫:他和父亲居住在不足10个平米的出租屋内。父亲残疾,母亲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年幼的董博性格孤僻,过早地担起了家务。班主任老师待生如子,三四年如一日,给董博垫付校服等费用,帮他洗洗涮涮。班上的同学们也纷纷伸出热情的小手,捐钱捐物,主动与董博交朋友,一起学习、玩耍。好多家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也都慷慨解囊:羽绒服、围巾、保暖内衣„„他们将“友爱”、“互助”用行动诠释给每个留守、流动孩子,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2008年五月,公园路街道积极与我校携手,为留守、流动儿童捐资捐物,构建了和谐的教育环境。

六、典型引路,树立志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为此,学校开展了“向马鹏飞哥哥学习”的系列活动:学习宣传马鹏飞的事迹;开展“向马鹏飞哥哥学习”的主题班队会;写学习感受,红领巾广播站宣读优秀的感受习作;评选学校“孝老爱亲好少年”等,引导全校学生,尤其是留守、流动儿童学习马鹏飞孝老爱亲、坚强乐观、自学自理、奋发图强的精神品质,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美好品质,树立远大志向。

七、建立“之家”,注重心育

2008年7月,学校在资金、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腾出房间,粉刷装修,购置设备,开通亲情电话„„为这个特殊群体筹建了温馨的 “留守儿童之家”,并严格执行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和开放制度。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两节课后,这些特殊的孩子总会在辅导老师的组织下,轮流在这里阅览、下棋、看影片、和亲人视频交流、上网查阅资料,做游戏;每周星期天上午,全校的留守儿童都会分组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打篮球、乒乓球,进行跳绳比赛或与辅导老师促膝谈心等;每天课间,同学们都能走进留守儿童之家向辅导老师倾诉烦恼或分享快乐„„每每这时,别的同学总是很羡慕,甚至还有同学这样说:“看他们多好啊!我怎么就不是留守儿童呢!”留守孩子也不无感慨地说:“感谢学校为我们创建了这个温馨的港湾,辅导老师的细心周到让我们真的感到了家的温暖。”

这个“留守儿童之家”同时又是“心灵小屋”,有专人负责,并配备了经验丰富的辅导教师。我们在关注这个群体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呵护他们的内心世界。同学们随时可以来这里心理咨询。留守儿童大多性格内向,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缺乏自信,自卑心理严重,为切实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我校一至六年级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方位关注这个群体的孩子健康成长。

经过不懈地探索与努力,我校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孩子们的心情愉快了,待人接物礼貌了,成绩提高了,行为习惯也好了。李文瑶等多名同学还荣获“白银区优秀少先队员”、“校园之星”等荣誉称号。今年“

六、一”,我校还授予全校82名留守儿童“阳光少年”称号并在全校师生面前隆重地为他们颁了奖,旨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自学自理、自尊自强、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爱的工程。这爱,需要老师,需要家长,需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参与;这爱,需要宽容,需要引导,需要援助„„在这项工程中,我校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倾注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厚爱。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积极探索,严慈相济,让每一个留守、流动儿童都能幸福、快乐地成长,让每个留守、流动儿童的人生都洒满阳光。

关爱留守儿童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篇7

各位领导:

古井中心中学坐落徽酒名镇——古井镇,古井中心中学多年来,坚持教学质量是生命的原则。抓一流管理,出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2004年升入一中、二中计划内首次突破百人大关。经过五年不懈的努力,2009年升入一中、二中计划内突破200人,2012年再续辉煌,升入一中、二中计划内216人(其中珍珠班2人,希望之星班3人,二中宏志班8人),再次荣获全区公办中学第一名,已连续七年居全区之首。近年来由于本镇有大批农民工离开家乡,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逐年增加,目前,留守儿童多达66多名。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照管,家庭教育环节薄弱,平时少言寡语,学习情绪低落,成绩偏低,有的甚至因管教不严沾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本年度,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一、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学生量大面广。农村学生居住分散,难以有效的集中管理。

2、留守学生监护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学生中大多数是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由爷爷奶奶代管的孩子,由于情感溺爱和知识缺乏等原因,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至于由亲戚代管的孩子,更由于亲疏关系的原因,使其不敢放手管理,他们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常常忽略孩子其他的需要。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父母监护权的缺位,使他们的安全感、信任感有所丧失,缺乏对社会的好感,甚至导致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

3、造成“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就业机会少,农村的青壮年背负生存之重负不得不向城市转移。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领导小组,专门对贯彻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建立了了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培训了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师。

三、积极试点,建设“留守儿童之家”

在学校房舍比较紧缺的情况下,腾出了房子,设立了活动室、翻新图书阅览室等活动阵地。对房子进行了粉刷,购买了图书、文体用品、桌椅板凳,我校在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电话、电脑、电视机、桌凳、书刊、报纸等,并配备了体育器材,如:羽毛球、拍,乒乓桌,乒乓球拍、跳绳、毽子、象棋等。这些改善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儿童之家成为留守儿童的乐园。

四、广泛动员,组建留守儿童心理咨询队伍

我校积极发动教师组建了1支留守儿童管理团队,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开展心理疏导,对 “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并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师——吴怀玲老师。

五、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我校积极探索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运行机制,不断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记录薄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记录薄,通过联系记录薄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4、开放留守儿童之家。

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课外活动时间,对留守儿童开放留守儿童之家,并由李伟、芮淑霞老师值班。

5、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资助帮扶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关爱留守儿童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篇8

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帮助和服务我中心学校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结合我中心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就开展情况作以下一番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中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

组长:卢玉光

副组长:邓有名

邓许情

组员:何新林

刘新嘉

龙加强

刘亚华

各学校校长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及跟踪工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中心学校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形成了以卢玉光中心学校长亲自挂帅,副中心学校长邓有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邓许情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制定方案,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我中心学校联合镇政府、团委、关工委在全中心学校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系列活动,并制定 《白仓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一)摸清情况,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镇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只能将子女留在本镇由长辈和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镇现有留守学生2800余人。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

(二)建立白仓镇中学、白仓镇完小关爱留守学生示范点

(三)加强对各学校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师资的培训。今年四月份由总辅导员邓许情老师到各学校进行授课辅导和培训。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代管家长”,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目前,我中心学校已为500多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家长,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四)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针对三所中学和白仓镇完小留守儿童相对集中这一情况,我们在各校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每周2次为留守儿童开放,并给每所学校提供长途电话,给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话。“留守儿童之家”常年有两名教师现场指导。

(五)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在中心学校牵头下,各校以班为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位教师结对帮扶1—2名学生,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六)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开展“三优先”活动(对留守学生生活优先照顾;学习上优先辅导;活动上优先安排。)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服务等。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七)要求各校定期开展亲情电话、视频以及亲情书信、短信等活动。加强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亲情沟通,解决学生的亲情“饥渴”问题。例如,白仓镇中学在今年的端午节、中秋节开展了亲情视频、书信、电话等活动。

(八)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各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专业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各校设立关爱留守学生宣传栏。

(九)中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如:演讲比赛,篮球比赛,书画比赛,征文比赛。让学生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快乐地成长。

(十)周末管理到位,各校留守学生代管家长利用周末、节假日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联系沟通,加强安全教育。同时,开展关爱活动,如:春游、秋游爬山等。每个学校为留守学生提供假日活动场所。

四、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期末对各校进行了评比,白仓镇中学、白仓镇中心完小被评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

总之,我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轨道,留守儿童得到了应有的关爱,从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中心学校继续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推进我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爱留守儿童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篇9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在条件极其艰苦下,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设立了“亲情电话”,还准备利用农远工程的电脑,在开通了网络之后,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让万水千山也隔阻不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融。

3、建立了“爱心妈妈(爸爸)”值日制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安排一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值守“留守儿童之家”,利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疑惑和困难。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

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乡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们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心连心”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

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暑期里,学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暑假快乐周”活动,“留守儿童”在老师地指导下看书、读报、作业、游戏,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周。

9、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10、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11、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

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关爱留守儿童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篇10

组 长:熊巍

职 责:审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副 组 长:陈立华

贺虎

周玉华

职 责:拟订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督促各班级认真实施并考评。成 员: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档案和登记制度

学校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加强学校与儿童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为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队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留守儿童。为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特制定此帮扶制度,希遵照执行。

一、每名教职工要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家庭了解家庭经济、人口、留守儿童父母和第二监护人的详细资料。

二、每周至少要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是否有困难,并要积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帮扶人员要熟记自己帮扶的留守儿童家长、现监护人的联系电话,保证随时能联系帮扶对象的家人,每周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条件,和其父母通话一次。每月帮扶人员至少要和帮扶对象的父母通话一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四、谈心、通话情况要有记录,每周上交政教处备查。

五、帮扶人员有切实负起责任,要从学习、生活、情感上帮扶,确保自己所帮扶的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管教、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学习安心,生活舒心,情感温馨。

留守儿童谈心制度

一、谈话便于了解儿童的思想动向,掌握儿童的心理状态,便于及时全面了解每位儿童.二、教师要主动,积极,热情的找每一位儿童,每学期要谈话两次.三、谈话要重视后进生,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树立”|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的信心.四、找优生谈话,要使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一定能把班中的学习风气树立起来,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五、代理家长和儿童的谈话面,须100%.六、学期中,代理家长应及时把握,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等现象的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七、谈话后要求谈话教师做好谈话记录,关注重要信息.八、谈话记录要求每学期开学后上交教导处,情况分析后存档

“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

一、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每学期一次,并向监护人汇报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通报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

二、留守儿童之家设立、开通“亲情热线”(0719-7475539)建立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留守儿童监护人与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联系制度,及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同步教育好“留守儿童”。

三、在学期结束时,要求留守儿童给在外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汇报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

四、要求代理家长至少每学期对所监管的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

“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一、“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突发事件,必须要在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层层签定留守儿童安全责任书,确保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二、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公布了班主任的联系电话和详细通讯地址。

三、加强班主任的责任。学校常常专门组织交流关爱“留守儿童”的经验,增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策略性。

四、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健康知识讲座。明确职责,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五、加强各方面统筹,建立农村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即“留守儿童”→班主任→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建立完备的联系方式,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

“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

一、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各班主任教师及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动态等,有针对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

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三、重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儿童;

四、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五、课程教学中加强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

六、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留守儿童,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七、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教给他们正确的教育儿童的方法,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注意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使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八、每学期组织留守儿童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封信,汇报自己在学校及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及自己要想向父母倾诉自己的情感。

九、留守儿童是社会普遍的问题,学校全体教职工要多关注了解留守儿童,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为他们营造健康成长的和谐氛围。

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一、留守儿童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各部门、班级、科任教师都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留守儿童的校外管理责任人是其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应对其监护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跟踪管理,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外学习、生活和活动,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

三、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要坚持经常开展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法纪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家长和监护人开展定期专题培训活动,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学校要在学年初和留守儿童的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分清责任,细化措施,抓好落实。

五、学校提倡、鼓励老师和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担任“代理家长”、“爱心妈妈”,给予留守儿童热情、亲情和友情,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组织和家庭的温暖,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六、留守儿童要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老师、家长和监护人的正确教导,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护、自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工作制度

一、教职工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留守儿童,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岗位职责。

二、教职工要遵守学校常规,按时到校,按时上课,按时下课,按时开会,坚持住校。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离校、不无故旷工。

三、教职工要积极服从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分份内份外,尽职尽责,同心协力,搞好学校工作。

四、教职工要顾全大局,注意团结,齐心协力,勇挑重担,发挥中心小学教师的示范作用,正确树立个人和集体的光辉形象。

五、教职工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品德言行堪称儿童表率。关心爱护留守儿童,注重差生留守儿童转化,不体罚或变相体罚留守儿童,若造成不良后果个人负全部责任。

六、教职工对学校各项工作有批评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对学校工作要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共同搞好学校工作.

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学习制度

一、全体教职工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胡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订阅报刊,读书读报,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

二、教职工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职业特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和其它政策法规,遵循教育规律,增强法制观念和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发扬无私奉献、忠诚敬业的伟大精神。

三、业务学习要结合自身的教课内容,学习大纲,深钻教材,学习教育学及留守儿童心理学等业务知识,坚持业余进修和继续教育学习,参加业务培训,苦练基本功。积极学习他人及外校(地)的好经验、好方法,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班子成员要多学习管理知识,丰富管理经脸,提高管理水平。

四、学习时间为每周两小时集体政治学习,两小时教学业务学习,六小时个人自学,学校要定期组织讨论、交流、检查、评比

五、学校对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有内容、有汇报、有检查、有评比、有小结、有记载,学校要把教师学习情况纳入教职工的综合考核。

六、教师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每期至少精读2本教育专著。

七、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业余学历进修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学历水平。

留守学生教师工作制度

1、督促住宿学生按时作息,按时熄灯(灯由值班室统一控制管理)。管理校园夜间照明灯具及学生寝室电扇的开关。

2、指导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卫生知识宣传;加强疫病防控;负责寝室卫生;监督学生个人卫生。负责管理各寝室内设施,严格执行定期消毒制度。

3、每天检查住宿人数,严禁旷宿和外来人员留宿情况发生。

4、指导留守儿童提高安全、自护防范能力。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学生人生及财产不受他人侵犯。负责处理乱窜寝室、在寝室内打架斗殴、高声喧哗、胡写乱画等违犯住宿规则的事件。

5、值周期内检查寝室墙体、房顶是否断裂,床板、床撑、门窗、用电安全等,排除不安全隐患,防止触电、被盗等事件发生,保证学生住宿安全。

6、加强与留守儿童及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热情接待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发现学生生病要及时与班主任联系,采取必要的措施。危重病人要及时送医院治疗,和班主任一起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

7、引导留守儿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配合学校、班主任开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等主题教育,引导他们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爱好和兴趣,感受到亲情的关爱。要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各寝室的管理情况,纪律状况,发现不良情况及时采取对策予以纠正。

8、学生夜间在宿舍发生安全事故,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

“留守儿童之家”安全管理制度

一、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工作要齐抓共管,天天讲、经常查,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严禁留守儿童携带易燃、易爆,易伤害等能造成事故的器械和玩具。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之间要互相监督,发现后要及时查收,严防事故发生。

三、安全工作要做到“八防”:防火、防水、放电、防中毒、防倒塌、放跌伤、防车撞、防意外事故。

四、教育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路途中走路骑车靠右行,不玩耍,过十字路口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搭乘“三无”或超载车辆。

五、体育课、课外活动教师紧跟学生、严格管理,若发生不安全事故。体育课教师,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要负全部责任。学校安排的各项劳动,班主任必须跟班指导、科任教师协同参加,精心组织,一同劳动,严防事故发生。若出了事故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负责。

六、课间活动由科任教师组织管理,不准学生随意走出校门,若发生不安全事故,按“前七分后三分”的规定,严肃处理。

七、上下楼梯分别靠右边走,不拥挤,不打闹,不设置障碍,不准从扶手上滑下,不得随意开楼上后窗。

八、对于违犯上述规定,酿成事故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留守儿童之家”安全管理制度

一、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工作要齐抓共管,天天讲、经常查,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严禁留守儿童携带易燃、易爆,易伤害等能造成事故的器械和玩具。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之间要互相监督,发现后要及时查收,严防事故发生。

三、安全工作要做到“八防”:防火、防水、放电、防中毒、防倒塌、放跌伤、防车撞、防意外事故。

四、教育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路途中走路骑车靠右行,不玩耍,过十字路口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搭乘“三无”或超载车辆。

五、体育课、课外活动教师紧跟学生、严格管理,若发生不安全事故。体育课教师,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要负全部责任。学校安排的各项劳动,班主任必须跟班指导、科任教师协同参加,精心组织,一同劳动,严防事故发生。若出了事故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负责。

六、课间活动由科任教师组织管理,不准学生随意走出校门,若发生不安全事故,按“前七分后三分”的规定,严肃处理。

七、上下楼梯分别靠右边走,不拥挤,不打闹,不设置障碍,不准从扶手上滑下,不得随意开楼上后窗。

八、对于违犯上述规定,酿成事故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留守儿童之家”安全管理制度

一、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工作要齐抓共管,天天讲、经常查,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严禁留守儿童携带易燃、易爆,易伤害等能造成事故的器械和玩具。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之间要互相监督,发现后要及时查收,严防事故发生。

三、安全工作要做到“八防”:防火、防水、放电、防中毒、防倒塌、放跌伤、防车撞、防意外事故。

四、教育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路途中走路骑车靠右行,不玩耍,过十字路口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搭乘“三无”或超载车辆。

五、体育课、课外活动教师紧跟学生、严格管理,若发生不安全事故。体育课教师,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要负全部责任。学校安排的各项劳动,班主任必须跟班指导、科任教师协同参加,精心组织,一同劳动,严防事故发生。若出了事故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负责。

六、课间活动由科任教师组织管理,不准学生随意走出校门,若发生不安全事故,按“前七分后三分”的规定,严肃处理。

七、上下楼梯分别靠右边走,不拥挤,不打闹,不设置障碍,不准从扶手上滑下,不得随意开楼上后窗。

关爱留守儿童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篇11

1、协调小组工作职责:加强对全校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强化校领导的主导责任和各部门的职责,强化家长监护的法律意识,营造社会关爱氛围。建立协作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协作会议,统筹领导和协调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求真务实,把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到实处。

2、少先队:组织和指导少先队组织大力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广泛开展“手拉手”、“留守小队”等活动,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

3、留守儿童之家:把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促进健康成长工作作为重要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会同校留守儿童结队老师为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服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继续推进儿童公益事业,做好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推动家庭互助关爱留守儿童。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作用,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4、校安全工作领导组:大力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普法宣传范围,大力宣传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法规,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切实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提高少年儿童及其监护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提高全社会保护儿童的法律责任意识。

5、校后勤工作领导组: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制定保障留守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留守儿童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学习需求,努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作用,主动协调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和各项工作制度,保障留守儿童在学校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的教师队伍,努力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汇报材料 篇12

宁县良平初中始建于1967年,学校占地面积23707平方米,建筑面积806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749名,教职工6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近年来,通过政府投资兴建,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改变,相继建成教学楼、学生住宿楼和师生餐饮楼。学校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综合仪器室、师生阅览室、音乐室及12个电子白板教室;音体美教学器材齐全,开通了校园网,建成校园广播系统、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安装了电子屏和校园路灯。学校图书室藏书30105册,生均38.9册。

我校大多数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他们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亲戚一起生活,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大力持久地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将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以来所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确立指导思想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学生进行摸底,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并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细致的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确定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留守儿童在学校安心学习,健康成长,使家长安心,政府放心,社会稳定。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学校成立了以杨小平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刘林杰为副组长,政教主任、总务主任、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关爱队伍,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学校制订了具体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两年规划等有针对性、实用性规定、制度,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树理想,学文化,健身心的主阵地。

2、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优秀学生、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为留守学生辅导,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生活。让留守儿童在慈爱的老师、友爱的同学的集体氛围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优秀学生主要帮扶留守儿童的学习及相关生活。使留守儿童在教师、学生的帮助下,走出孤独和忧郁,阳光生活,健康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创造温馨舒适、有人性化、有文化品位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校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着想。将一个约30平方米的教室腾出来开辟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配备起了基本的娱乐设备,基本满足了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4、确保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正常开展。为了使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得以正常、有序的开展,为此我校制定了十余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制度及相关规定,确保各项活动不落于空洞。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二和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结合学校社团活动,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文体活动。

6、加强心理疏导。我校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

7、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每学期,学校或每个班级都要召开一次家长会议,并要求会议中一定要将回家的留守儿童父母或临时监护人的交流和沟通工作放在重要议程之上,力求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共同教育留守儿童。也可通过“亲情电话”或致留守儿童家长信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主要有:

1、关爱留守儿童队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我校因缺乏专业的心理疏导老师和专业院校毕业的音体美教师,使得某些活动无法全面正常开展活动。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从实际出发,就需要志愿者有一颗真正地爱心,走进留守儿童的心里,让他们不再孤独,同时,努力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知道发奋。

2、资金缺乏。资金是工作开展强有力的保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需要有专项经费,配备配齐相关的设施设备才能充分调动起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

3、缺乏合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社会化工程,学校的时间安排紧张,安排的人员也有其他教学任务,所以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还不够深入。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我们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在工作中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能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上一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经典名著读后感下一篇:运管局2010年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