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04-30

南岸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6篇)

南岸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1

江岸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查了黎东辉区长代表区人民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区人民政府 2012 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 2013 年工作安排,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区人民政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中共江岸区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区功能,推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速推进高端产业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强区、民生幸福指数更优的和谐城区、两型社会示范的生态文明城区建设,为把江岸建设成为支点武汉核心区、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而努力奋斗!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 年 12 月 18 日在武汉市江岸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区长

黎东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 年工作回顾

2012 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支点武汉核心区、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民生优先的科学发展之路,奋力推进江岸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较好地完成区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本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预计全年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616 亿元,可比价增长 13%;服务业增加值 480 亿元,可比价增长 14%;全口径财政收入 95.4 亿元,增长 20%;地方财政收入 39.6 亿元,增长 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30 亿元,增长 20%;招商引资总额 78 亿元,增长 61%;

实际利用外资 1.54 亿美元,增长 18%,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中心城区排名大幅跃升。

十大民生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一是新增就业 21722 人,为年度目标的 19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81%以内;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7150 元,增长 13%;三是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 10229 套,为市年度目标的 100.28%;四是完成 37 个街道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提档升级,为年度目标的123%;五是新建成 2 所公办幼儿园,新开工建设 2 所学校;六是新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7 个,新增床位 263 张,分别为年度目标的 140%和 131%,实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为 320名严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购买了居家服务;七是完成 30个社区绿化提档升级,建设绿地 63.3 万平方米,为年度目标的158%;八是 100 个老旧社区建立准专业化物业服务管理站,实现了老旧社区物业管理全覆盖;九是永红和石桥等 2 座垃圾中转站开工建设;十是群众安全满意度达到 88.98%。

一年来,我们着力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大力实施高端产业倍增计划,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推动金融服务业优先发展。加大金融企业总部引进力度,全年新引进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武汉分行、东亚银行武汉分行、法兴银行武汉分行、平安寿险湖北公司、国信证券湖北公司等 5 个区域性金融总部。加快金融商务楼宇建设,新苑商务中心主体工程竣工,将于 2013 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浙商大厦主体工程建设过半,将于 2014 年元月竣工;天马地块高端商务楼开工建设。进一步完

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新增 3 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全市首家小微企业金融合作社,全年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15 亿元。全力推进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银丰棉花已通过证监会初审,益达机械、农尚园林已报省证监局辅导,13 家“新三板”后备企业均已与券商实现对接。金融服务业实现税收 20.5 亿元,增长 40.7%,占全区税收总量的 21.5%,成为我区首位经济。

构建商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商业项目建设,武汉天地商务群建设进展顺利,项目总投资 48 亿元,建筑面积 36万平方米,其中 11 万平方米的高端购物中心将于 2014 年对外营业;红星美凯龙家居博览中心一期工程稳步推进,项目总投资 22亿元,建筑面积 41 万平方米,预计 2014 年上半年正式营业;汉口城市广场 20 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建设加速,预计 2013 年 10 月正式开业。策划签约一批新的高端商业项目,与世界 500 强永旺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投资 25 亿元在石桥片建设 13 万平方米的梦乐城;支持台湾蓝天集团参与泰宁街旧城改造,投资 15 亿元建设百脑汇 IT 资讯广场;支持竹叶山集团与美国潘娜品诺集团合作,共同投资 60 亿元在后湖地区建设国际大都会;与华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投资 130 亿元在台北路建设华润中心(万象城)。全力引进一批商贸企业总部,依托武汉天地高端楼宇,新引进百胜餐饮、奥林巴斯等一批世界 500 强和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先后入驻,区内世界 500 强企业已达 15 家。

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以三阳创意设计区和黄浦科技文化产业园为核心,支持长江勘测设计院、中南市政设计院、市

规划研究院、中信建筑设计院等设计机构集聚发展。长勘设计大楼和武汉出版产业园二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长江传媒大厦建设稳步推进。黄浦科技文化产业园 5 号楼全面竣工,并引进全省最大的民营设计企业正华建筑设计公司正式落户。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倍速发展。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 16 个、面积 34.8 万平方米,位居中心城区前列。新建科技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3 家,创建市级研发中心 1 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7 家。岱家山科技园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并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预审。以幸福垸产业园为核心载体建设“上市企业产业园”,一期 205 亩土地顺利摘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 17.6 亿元,增长 232%。

(二)全力推进大规模城区更新改造,着力提升城区功能 全力推动重大区域发展规划纳入市级控规导则。抓住全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机遇,完成《建设大道(新华路—二七路)金融产业带实施性规划》。抓住全市推进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利用的机遇,完成《八七会址片实施性规划》和《一元路片实施性规划》。抓住全市重点推动“两江四岸”开发的机遇,聘请国际著名设计机构 SOM 公司编制完成《二七片区实施性城市设计》。抓住全市“工业倍增”的机遇,积极推动黄埔新城的规划调整,正式启动《黄埔科技新城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将幸福垸和谌家矶地区的规划定位由以居住功能为主调整为以总部经济为特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兴产业新城。重大区域发展规划的法定化,为未来产业的发展和城区功能的提升

开辟了新的空间。

强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抓住全市加快推进二环线以内城中村改造的重大机遇,全力推动花桥、红桥、石桥、塔子湖、幸福等 11 个村实现土地挂牌,全年累计供地 3389.55 亩,开发量将达 875.68 万平方米;加快推进石桥、新春、跃进和幸福等村大规模拆迁,全年完成拆迁 260 万平方米,为市年度目标的 271%;新开工还建房 65 万平方米,为年度目标的 108%。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新兴街片、三阳路片、湖锦酒楼片、滨江饭店、惠济路片等项目征收拆迁有序推进,完成旧城改造和重点工程拆迁 37.8 万平方米;天马、麟趾路等地块实现挂牌,全年累计供地230.76 亩,开发量将达 65 万平方米。

积极推进汉口沿江商务区建设。采取土地收益打包平衡的新模式,积极推进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保护利用,吉庆街一期项目正式营业,二期工程建设完工,三期拆迁全面完成;青岛路项目与南京 1912 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在全力推进三阳—永清片区旧城改造的同时,重新启动二七沿江片核心区的拆迁工作,完成了入户调查、现场测量和拆迁启动资金准备等前期工作,确定了 8 宗还建房源建设地块。

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市级重点工程征收拆迁工作,完成轨道交通 3 号线 6 个站点拆迁任务。解放大道下延线示范段改造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市民之家配套道路和塔子湖东路、三环南路、百步亭路等 10 条道路全面完工,148 条背街小巷完成道路改造,区域交通路网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黄浦路泵站和二

七横路(三期)排水系统 BT 项目建设,预计 2013 年雨季前可完成二七明渠改造;全面完成黄孝河和解放大道主箱涵清淤工程,区域排渍排污和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三环线 540亩绿化建设和堤角公园绿化改造工程,建成中心城区首条城市绿道,区域绿化景观进一步提升。

(三)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着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基本完成最后 5 家区属集体企业改制,妥善化解五交化股权纠纷、卫星印刷厂职工经济补偿不到位等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彻底解决环卫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合同工五险欠账问题;全面落实区属改制困难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平稳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小餐饮持证率达到 95%,通过省级餐饮服务示范区初审。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全区 110 个建筑工地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查封和搬迁“三合一”服装厂 300 余家,完成省、市挂牌督办的 8 处重大火灾隐患整治,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完成了老旧社区 34 台“三无”电梯的更新改造。解决上述问题,全年共安排财政性资金 4.36 亿元。

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布局,完成 13 所小学标准化建设,新建 4 所学校和幼儿园,高水平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验收,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继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六医院、儿童医院和 161 医院改扩建工程,完成 4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

升级,推动市八医院与健民集团合资办院。投入近1 亿元加强街道、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整合街道、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和“阳光家园”等多种功能,实现“五务合一”全覆盖。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完成百步亭文卉苑、后湖公租房等安居项目建设,交付保障房 4681 套,为年度目标的105.45%。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推进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建设,将全区划分为 1103 个网格,并配备了综合专干和网格员。加快推进街道和社区调整,将原后湖街划分为后湖街和塔子湖街;将全区 147 个社区整合为 130 个,提高了管理服务效能。全面推广“百步亭社区工作法”,推动“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建立警务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交警、巡警和派出所民警等多警种力量,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区公安分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继续推进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提升城区治安防控水平。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启动“六五”普法工作,顺利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国防、民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档案、地方志、广电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四)深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行政效能 积极推动城市综合管理机制创新。以市场化、标准化、科学化、社会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不断完善城市综合管理的奖惩问责机制、协同执法机制和综合保障机制,大城管工作合力进一

步增强。在全市率先开展以“政府采购、企业运作、契约管理”为主导的环卫体制市场化改革,组建环卫(集团)公司,实现 3738名环卫职工整体平稳转岗,极大地激发了环卫职工的积极性。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监管分离的管理体制和网格划分的区域责任机制初步形成。精细化洗路作业流程成为全市标准,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率达 90%,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运行机制改革。调整和完善街道财税管理体制和开发区管理体制,制订部门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激励政策,调动了街道、部门招商引资、协税护税和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建立经济信息共享平台和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机制,强化统计预警分析和协调服务功能,促进了街道、部门信息共享和整体联动。完善房屋征收拆迁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部门统筹协调、街道为主具体实施、职能部门联动参与”的征收工作新模式。

积极推动政府自身运作机制再造。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了以区政府常务会议为核心的议事决策体系。在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建立“PDCA”管理循环,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特色的执行体系。强化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建立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年度审计制度,实现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财政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全覆盖,修订绩效管理和干部考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监督稽核体系。深入推进治庸问责,从根本上解决新荣客运站周边环境整治等“十大突出问题”,对城中村改造进行专项行政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了行政问责体系。以区长岗位风险预警防控试点为契机,修订了财政资金审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招标投标管理等 10 余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依法用权、科学用权和公开透明用权的权力运行机制。

各位代表,江岸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和努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驻军单位,向为江岸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直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个别经济指标未能完成年初预期目标,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429 亿元,增长 12%,低于年度目标 3 个百分点;二是部分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低于预期,旧城改造的征收拆迁进度相对滞后;三是政府运作效率、特别是部门间协同效率还不够高;四是少数部门和干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意识不强,与企业需要、群众需求仍有差距。对于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二、2013 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3 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不动

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两个转变”,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发展之路、高端产业引领的跨越发展之路、创新驱动的持续发展之路,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不以累积社会矛盾为代价、不以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力争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管理、民生改善和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开创江岸改革发展新局面。

2013 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 12%;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 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招商引资总额增长 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15%。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力完成“十大民生指标”:一是新增就业 1.4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2%;三是为全区户籍人口中 80 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四是全面落实街道困难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金;五是为 2735 名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发放居家养护补助;六是为 30 个社区充实文体活动设施设备;七是按照市级标准完成 5 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八是完成无管理主体的 D 级危房排危工程;九是完成社区无管理主体的居民水箱维修改造;十是法律援助“应援尽援”体系实现社区全覆盖。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更高标准推进经济发展 全力推动经济总量水平跃上新台阶。深入推进高端产业倍增计划,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完善“1+7”工作推

进机制,以金融服务、高端地产、商贸物流、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和专业服务七大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型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在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总额、财政收入等战略性经济指标的总量规模上实现争先进位。

全 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认真抓好对区域发展具有支撑功能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工作,完成竹叶山国际大都会项目土地挂牌,力争实现开工建设;完成百脑汇 IT 资讯广场项目房屋征收,力争实现土地挂牌;基本完成台北路华润中心(万象城)项目核心区的房屋征收。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永旺梦乐城项目上半年实现开工,武汉天地购物中心、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积极策划一批新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丹水池物流总部基地、新荣商贸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

全力推动经济开发区成为新增长极。加快推进幸福垸与谌家矶的融合发展,争取将黄埔科技新城规划纳入全市控规导则。加快幸福垸产业园建设,实现产业用地挂牌 302 亩,力争 2012 年已挂牌土地实现开工建设,完成园区 2 条骨干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创建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园为契机,完成黄浦科技文化产业园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业态提档升级,实现低端业态的“腾笼换鸟”,提高文化科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充分发挥岱山科技产业园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优势,做好文林科技、易瓦特、长联来福等重点企业上市服务工作。

(二)以更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管理

集中力量推进新一轮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抓住全市加快推进三环线内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机遇,按照“依法征收、阳光征收、文明征收、和谐征收”的原则,以汉口沿江商务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大规模旧城改造,全面完成三阳路片、新兴街片、湖锦酒楼片、惠济路片征收拆迁,启动二七沿江片、澳门路片、球场路江大片征收拆迁,全年完成征收拆迁 50 万平方米。继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全年完成花桥、红桥、塔子湖、永红、二七等村拆迁 160 万平方米,新开工还建房 80 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开发地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二环线以外城中村改造。

加 快实施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复兴工程。深入推进青岛路片与南京1912 的战略合作,力争上半年实现土地挂牌;加快吉庆街项目建设,二期实现对外运营、三期完成土地挂牌并开工建设。全面推进八七会址片和一元路片保护利用,加快实施腾退置换、整旧如故、景观改造和业态提升等四大工程,传承百年历史文化经典。

以美丽江岸为目标建设生态宜居城区。加快推进解放大道下延线综合改造和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后湖地区和老城区微循环道路建设,全年再建成 10 条道路,提高城市路网运行效率。按照“一湖一景”、“一湖一品”的要求,加强塔子湖、鲩子湖治理保护,努力实现水质、景观“两个提升”;启动排水排污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黄浦泵站改造,完成 26 个老旧社区排水工程,提升老城区排水排污功能。继续推进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和后湖公园建设,加快道路绿化升级和立体绿化建设,加强城市绿道建设和管理,提升园林绿化品质。

对照国内一流标准深入推进“城管革命”。加快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实现城市管理空间上无死角、时间上无盲点、细节上无疏漏。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强化源头治理,有效解决违章占道、渣土污染、违法建设、油烟噪声、空气污染等重难点问题,改善市容环境和空气质量,扎实推进文明城区创建。继续实施文化景观工程,建设花街、亮化景观街、雕塑景观街,创建全市城市综合管理示范区。

(三)以更大投入推进民生改善 着力解决一批新的民生突出问题。按照“雪中送炭、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言而有信”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失独家庭的特殊困难,使其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慰藉。按照“群众办证与企业补缴税费相分离、依法登记与追究企业违法责任相分离”的原则,加快解决居民房产历史遗留的办证问题,切实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依法依规严格征缴,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导居民封闭垃圾通道,建立新型垃圾收运体系。加大安全隐患突出的社区老旧电线改造力度,确保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深 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推进汉铁寄宿初中、汉铁高中二期、二十中新教学楼、财贸学校实训楼等 4 个教育项目开工,完成融科天城配建中学、武汉天地配建中、小学等 3 所学校主体工程建设。继续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改善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依托“五务合一”场所,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全覆盖,争创全市“老龄工作五星模范区”。推进八医院后湖院区及区公共卫生大楼建设,争创“省级健康城区”。巩

固食品药品整治成果,争创“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

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启动社区均衡发展计划,加强塔子湖街、后湖街新建小区的社区组织建设,提升老旧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功能。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为平台,积极推进国家级“智慧城区”试点。深入推进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按照“以钱养事”原则,有效整合“八大员”资源,使之成为面向基层群众提供综合服务的有效载体。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秩序,制定重大信访积案化解的奖励办法,完善“大调解”和“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面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增强居民安全感。

(四)以更大勇气推进改革开放 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以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整理公司为平台,充分利用土地收益打包平衡的政策,创新企业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采用 BT、BOT等方式,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加快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以永旺梦乐城、华润中心(万象城)、国际大都会等商业项目为平台,开展面向国际的产业链招商、产业群招商;支持长航外经、中交二航局等优势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努力建设国际商贸门户之区。加大国际企业总部、国际金融机构、国际商会、国际认证机构的引进力度,努力建设国际机构集聚之区。以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为依托,打造英、俄、法、德、日等五国风情街,引导支持武汉天地、晋合世家、越秀地产按照国际化标准建设国际社区,努力建设国际生态宜居之区。大力开展文化、教育国际交流活动,支持新武汉科技馆建设,打造博物馆之区、读书之区,促进优质高中开展国际联合办学,努力建设国际文化融合之区。

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务中心服务平台功能,建立政府部门和街道服务企业满意度测评体系,实行“末位一票否决制”,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进园林、水务系统市场化改革,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业绩取向标准,建立一线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加快法治清廉政府建设,按照职权法授、程序法定、行为法限、责任法究的原则,强化政府自我约束,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深化区长岗位风险预警防控试点,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向街道和部门领导岗位延伸;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将“三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加大庸懒散奢等不良现象的整治力度,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不断完善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机制,更加注重新闻媒体和网络监督,提高政府科学理政水平。

各位代表,“打造支点武汉核心区、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力量,克难攻坚,在复兴大武汉、振兴新江岸的历史进程中燃烧激情,成就梦想!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的说明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司徒毅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根据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对《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以下修改和说明。

首先感谢代表们对《报告》给予了肯定。同时,对你们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现将修改意见报告如下:

《报告》第 10 页十大民生指标第三项:“为全区 80 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修改为“为全区户籍人口中 80 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

《报告》第 10 页十大民生指标第七项:“完成 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修改为“按照市级标准完成 5 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

《报告》第 11 页倒数第 3 行“争取将黄埔科技新城规划纳入全市法定图则”修改为“争取将黄埔科技新城规划纳入全市控规导则”。

《报告》第 13 页第 12 行“改善市容环境和空气质量”后面增加一句“扎实推进文明城区创建”。

《报告》第 14 页倒数第 4 行“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后面增加“完善社会面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增强居民安全感。” 《报告》第 15 页第 12 行“大力开展文化、教育国际交流活

动”后面增加“支持新武汉科技馆建设,打造博物馆之区、读书之区”。

现将代表关心的问题作以下说明:

有代表想进一步了解 2013 年十大民生指标第六项:“为 30 个社区充实文体活动设施设备”的内容,所充实的设施设备原则上根据实际需要每个社区安排不低于 5 万元的资金,用于购置电脑、投影仪、照相机等电子设备,电子琴、二胡等乐器和书柜、报刊架等基础设施。

有代表提出将社区管网改造列入 2013 年十大民生指标。我们列入十大民生指标的内容原则上应是当年可完成的民生工作。而整个社区管网改造需 3 年完成,明年将完成 26 个老旧社区排水工程,所以此项工作写进了明年的工作安排,未列入十大民生指标中。

有代表提出在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列举的项目而本次《报告》未提及。原因是,《政府工作报告》仅对 2013 年重点项目进行了部署,明年还需建设的其他项目在区发改委《江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中有列举。

审议中,代表们更多的是对如何完成政府明年工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明年的工作中认真予以吸收和采纳。

再一次感谢各位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报告完毕,谢谢。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武汉市江岸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关于江岸区 2012 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3 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2012 年 12 月 19 日武汉市江岸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武汉市江岸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了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江岸区 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 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会议同意江岸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关于江岸区 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 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江岸区 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3 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 年 12 月 18 日在武汉市江岸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武汉市江岸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梁华勇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 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 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支点武汉核心区,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形势不利影响,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强区、和谐城区和生态文明城区建设,较好地完成区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第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预计:

1、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616 亿元,可比价增长 13%,为目标值的 100%; 2、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 95.4 亿元,同比增长 20%,比目标值高 4 个百分点; 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39.6 亿元,同比增长 21%,比目标值高5 个百分点; 4、完成服务业增加值 480 亿元,可比价增长 14%,为目标值的 100%; 5、完成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265 亿元,可比价增长 15%,为目标值的 100%; 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30 亿元,同比增长 20%,比目标值高 3 个百分点; 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29 亿元,同比增长 12%,比目标值低 3 个百分点; 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53 亿元,同比增长 8.2%,比目标值高 0.2 个百分点;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7150 元,同比增长 13%,为目标值的 100%。

由于市场环境总体偏紧,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回落,同时因政策因素影响,我区汽车行业零售额增幅下滑明显,导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未达到目标值。

第二,城区功能明显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轨道交通 3 号线 6 个站点拆迁任务,解放大道下延线(黄浦大街至二七路)改造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发展北路、京汉大道黄浦大街段道路建成完工,开工建设幸福垸产业园游湖一路和孙家岗路,建成市民之家配套道路和塔子湖东路、三环南路、百步亭西路等 10 条微循环道路,区域交通路网进一步优化。完成黄孝河、解放大道排水设施疏浚工作以及操场后街、连城二路道排工程,积极推进黄浦路泵站改造工程、二七横路排水工程(三期)BT 融资建设,城市排渍能力有效提高。

城市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率先开展以“政府采购、企业运作、契约管理”为主导的环卫体制市场化改革,组建环卫(集团)公司,实现 3738 名环卫职工整体平稳转岗。完成香港路、澳门路等 10条道路门面招牌提档升级和整治工作。强化查控违法建设督察督办力度,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 524 处 21.84 万平方米。后湖地区永红、石桥等 2 座垃圾中转站建设顺利推进。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桥梁设施安全无事故率达到 100%,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率达 90%,破损道路及时修复率达 100%。

生态园林建设稳步推进。全力推进张公堤森林公园、三环线绿化、城区绿道等重点项目,共完成植树 4 万株,绿地建设 63.3 万平方米,为计划的 158%。完成三环线 36 万平方米交地和绿化建设,植树 6700 余株,为计划的 100%。建成全市中心城区第一条城市绿道,建成 5 个园林小景,为计划的 100%。新增“三小”绿地 3500平方米,垂直绿化完成 900 米,并完成沿江立体绿化 350平方米。全面完成 30 个社区绿化提档升级,为计划的 100%。为社区送鲜花 5万盆,为计划的 100%;完成社会绿化 7 万平方米,为计划的 140%。

城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加强保护饮用水源地及湖泊监管工作,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区 21 家医院废水处理设施运行和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进行了检查。完成三环线内 41 台燃煤锅炉的改造。投资项目环评审批率达到 100%。预计全年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3.9%,为计划的 100%;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4.1%,为计划的 100%。

城区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二环线内城中村土地挂牌,全年将完成11个城中村挂牌,实现供地3389.55亩,开发总量875.68万平方米。加快推进石桥、新春、跃进和幸福等村大规模拆迁,完成拆迁 260 万平方米,为计划的 144%。积极推进石桥、新春、三金潭、跃进等村的还建房建设,完成开工量 65 万平方米,为计划的 108%。启动新兴街片、三阳路片、惠济路片等旧城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实现天马地块、麟趾路片等 10 宗土地挂牌,完成土地储备及工程类征收拆迁 37.8 万平方米。

第三,社会民生日益改善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高水平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验收,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重点调整教育布局,撤并、重组 4 所学校,完成新建 2 所幼儿园,实现武汉天地初中和小学等 2 所学校开工,辖区各学校整体办学条件和质量稳步提升。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全区在园幼儿总数的 44.4%。全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9.61%,为计划的 101%。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2 年,为计划的 100%。

文体活动丰富开展。成功举办第 33 届“滨江之春”艺术节暨第三届国际风筝节等系列群众文体活动。群众文艺创作成绩斐然,《欢

乐颂》等 5 件作品在省第十五届“楚天群星奖”比赛中获群星奖。成功举办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竞技体育在市级运动会获奖牌164 枚,其中金牌 72 枚,金牌增加率为 55%。打造“风情汉口休闲游江滩公园---江汉路---吉庆民俗街”等 6 条旅游线路,提升了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编制完成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资金平衡打包方案,吉庆街一期已开街,大智门艺术中心、图书大世界二期、武汉新科技馆等项目建设已启动。

两型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评审率达到 100%。组织申报市循环企业,完成 2 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为计划的 100%。推进百步亭社区省级低碳社区试点,积极创建市级两型示范社区,改造完成130 个社区的绿化、道路、排水、楼道照明等基础设施。完成老旧社区准专业化物业服务管理站 100 个,为计划的 100%。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市八医院、区人民医院及其他 1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使用基本药物达210 种。市八医院和健民药业集团合作建设市八医院后湖院区达成框架合作协议。完成了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国医堂达标建设工作,4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达到市级标准,通过了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评验收。

科技事业创新发展。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 1.3%,为计划的 118%;全区发明专利授权数16 件,为计划的 133%。新增省级孵化器 2 家,省级加速器试点 1

家,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 16 家,新增孵化面积 34.8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 406 家。建立科技企业研发中心 3 家,组织科技企业申报市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16 项,13 个项目获得 470 万元市级以上政策资金资助。

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深入实施“江岸英才计划”,在全市率先出台“人才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先落实引进人才资助资金 200 万元。今年共有 20 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申报“黄鹤英才计划”,其中外籍华人 5 人,海外教育工作背景 9 人,博士 14 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区共出生人口 10560 人,其中政策内出生 10087 人,政策外 473 人,出生政策符合率 95.52%,出生人口性别比 112.01,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深入开展“点对点”就业援助活动,促进困难人员就业,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和就业补贴政策,鼓励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81%,新增就业岗位 21722 人,为计划的 197%。注重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创业基地面积 10.5 万平方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金额 4219 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加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宣传力度,预计五险扩面净增64014人次,为计划的106.7%;累计发放养老金25.34亿元,为计划的 114.7%。新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7 个,为计划的 140%;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 263 张,为计划的 131%。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 10229 套,为市年度目标的100.28%;分配廉租房 2729 套,为计划的 272.9%。

二、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13 年全区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支点武汉核心区为目标,以民生优先引领发展,按照“稳中求进、争先进位”的工作要求,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转变,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发展之路、高端产业引领的跨越发展之路、创新驱动的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推进“三区”建设。

第一,国民经济方面 2013 年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 12%; 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 13%;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13.5%; 服务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 12.5%;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 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2%。

第二,城市建设方面 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配合解放大道下延线综合整治和轨道交通 3 号线、8 号线建设,确保市级重点工程进度。围绕沿江商务区和产业园区经济发展需要,加快配套道路建设,重点推进幸福二路等后湖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后湖一路、正义横路等保障房配套道路建设,完善老城区微循环体系,力争全年新建 10 条道路。更加注重提升城市排渍能力,全力实施黄浦

路泵站改造工程、二七横路排水工程(三期)BT 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实施《武汉市江岸区 2013——2015 年排水建设计划》。

进一步优化市容环境面貌。持续推进“市容环境达标街道”和“市民满意路”创建工作,将城市管理工作从主次干道向社区和背街小巷延伸,不断提升管理标准,创建道路门面招牌整治示范路 2 条,查处违法建设 7 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市政道路设施维护管理,辖区主、次干道道路完好率达到 95%。2 个垃圾中转站完工,新建公厕 18 个,维修、改造公厕 16 个。区管桥梁巡查率、管理率达到 100%,实现桥梁安全无事故。

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扎实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城市环保清洁空气工程,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开展油烟、噪声、废水综合整治,深化环保为民服务成果。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3.8%,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4.0%。投资项目环评审批率100%。

进一步加强城区绿化建设。全年完成建设绿地面积 35 万平方米,植树 4 万株,建设“三小”绿地 3 处,完成道路绿化改造 2条,实施老旧社区绿化提档升级 15 个。积极推进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完成汉黄路游园二期、石桥游园、正义路游园等绿化建设项目。按照“一环、三园、多条联络线”的绿道建设总体规划,完成 15.3 公里绿道建设。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及道路绿化升级改造综合整治工程,逐步提升辖区绿化景观水平。

进一步加快旧城区改建的步伐。继续推进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利用,实现青岛路片开工建设。实现三阳路片、新兴街

片一期地块、江岸区福利院地块、黄浦村地块、幸福垸产业园一期 C 地块等挂牌。启动台北路片、澳门路片、新兴街片二期、张自忠路片、泰宁街片、鲩子湖扩大片、永安市场片、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片、解放大道西侧百步亭特 1 号片、球场路 145 号片、解放大道长航科研所片、汽车制动泵厂片、艳阳天扩大片、糖批公司滚石片、工农兵路片等旧城区改建,加快推进沿江商务区二七片拆迁工作,完成房屋征收拆迁 50 万平方米。

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还建房开工建设,实现还建房开工 80 万平方米;完成花桥、红桥、塔子湖等村拆迁160 万平方米;积极推进二环线以外城中村改造。

第三,社会事业方面 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推进,继续优化教育布局。推进汉铁寄宿小学、汉铁高中二期、二十中新教学楼、财贸学校实训楼等 4 个教育项目开工,完成融科天城配建中学、武汉天地配建中学和小学等 3 所教育项目主体建设。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班班通”完成率达 100%,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和层次。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确保义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9%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2 年。

繁荣文体旅游事业。推进“文化五区”建设,提升江岸文化品位,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继续唱好“四季歌”。培育“汉口江滩国际风筝节”品牌,提升活动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按照各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要求,推进“四个一”工程建设规划。完善各街道(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文体活动站)保障机制,充实

文体活动设施设备。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3%。

“两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工作,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全年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评审率达到 100%。继续创建 2 户清洁生产企业。加大“两型”社区、学校、家庭创建力度,丰富创建内容,树立创建典型。深入推进百步亭社区省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策划一批“两型”社区示范项目。完成老旧社区无管理主体 D 级危房排危修缮和二次供水设施维修改造,推进居民楼垃圾通道封闭。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 提升。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居民医保参保覆盖率,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八医院后湖院区建设,先期建设 100 张床位肛肠专科医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功能,完成 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一轮提档升级建设。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完成区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基层应用终端建设工作。争创省级健康城区。

科技事业加速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争取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区的政策支持,在培育江岸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上寻求新突破。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53%。加大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度,新建孵化器 3家,新增孵化面积 15 万平方米,发明专利授权数 20 件。

推进高端人才战略。积极探索“科技人才优先开发、资源配

置向产业园区集聚”的江岸人才发展新路径,稳步推进“江岸英才计划”,重点引进和培养 20 名左右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和企业家人才,逐步提高科技人才在各类专家推荐选拔中的比重。开展区“千百十人才工程”补充完善工作,新储备 100 名左右优秀人才。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区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 9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大力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创业,支持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便民服务业、家政服务业,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新增就业 14500 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强化五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加强社会保险欠费征缴工作,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扩面参保达到55000 人(次)。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新增养老床位 200 张,为全区 80 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为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发放居家养护补贴。精心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

三、对 2013 年预期指标安排的说明(一)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保持全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为统筹落实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区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衔接落实“十二五”规划,根据全市经济总量预期安排,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明年经济总量预期安排增幅 12%,虽然略低于近

两年平均增幅,但是仍保持较快增长水平,与全区总体奋斗目标基本一致。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安排增长 13%、13.5%,这样安排既考虑了发展所需与发展可能,同时又考虑到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计划安排的内在关系。

南岸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2

关键词:教师培训,学习策略,资源开发,思想意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 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 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强调要为学生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解读新课标, 湖南的刘建效研究员提出了“五个一”:一个口号,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条逻辑, 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一种意境, 润物无声;一种关系, 师生平等互动;一样工具, 用以引发学生学习活动的教材。我们可以正确认识并认真践行这些新的理念和要求, 对保障该课程的顺利实施尤为重要。

在重庆南岸地区, 这一课程着重应该关注儿童的所感、所思、所悟, 让德育教育浸润童心, 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

一、调查目的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蒙养之始, 以德育为先。”蔡元培也在其论述中提到:“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 则虽体魄智力发达, 适足助其为恶, 无益也。”由此可见, 德育乃学校教育之首。实现良好德育教育的要务之一是上好相关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 开展实践活动, 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润物无声的感化。实践证明, 良好的品德教育会让优秀的德行陪伴孩子的一生, 会助他们成就一番大业。因此, 这一课程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素质、课程的开设、实施的效果等因素, 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前途。

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些话精要地点明了应从课程的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呈现形态和课程类型等四个维度去审视, 才能准确、全面地领会《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

为了能实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的“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 反映儿童的需要, 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用他们的方式研究社会”, 有效地克服和避免以往小学德育中那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空洞说教, 灌输道德规训的成人化的弊端, 在此背景下,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此次调查。其目的是了解该课程在重庆市各区县的实施情况, 进行宏观调控, 大力推行新课程理念, 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文化教育、科学教育等教育领域有机地整合成一门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网上填写问卷的方法, 南岸区分别抽取在城市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任课老师填写调查表, 共抽取150名调查对象, 收到有效调查问卷93份, 有效回收率为62%。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从教师基本情况、该课程实施情况、学校的管理情况, 重视程度及学生的主要体现、问题及建议等方面展开调查, 采用单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问答题的形式呈现。

实施调查时, 先组织各校分管行政进行系统培训, 再由各学校组织该学科任课教师按实际情况填写问卷, 然后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统一进行数据统计, 并及时反馈到各个学校。

三、调查结果

(一) 南岸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1.任课教师的学历情况。本次调查证明, 我区任教该学科的教师基本素质很不错, 完全有能力胜任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其中大学本科生最多, 有49人, 占52.69%;大专生其次, 有41人, 占44.09%;中师生有3人, 占3.23%;研究生及以上人数为0。

2.任课教师的职务情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我区任教该学科的专职教师太少, 仅有6人, 占6.45%;行政兼任的也不多, 仅8人, 占8.60%;班主任兼任本学科教学的有35人, 占37.63%;最多的则是其他学科老师, 兼任本学科教学, 共44人, 占47.31%。我们认为, 专职教师和班主任任教该学科是比较合适的。因此, 我们认为本区该学科的师资情况有待改善。

3.任课教师的教龄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 我区中青年教师担任本学科教学的人数很多, 教龄在20年以下的有82人, 占总数的88.17%, 从观念的转变及活动的开展来看,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这是一个相当有利的条件。

4.教师的培训情况。我区任教该课程的教师专业培训时间明显不足, 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只有3人, 占3.23%;参加市级培训的24人, 占25.81%, 其余的则是下一级的培训。从时间上看, 有55人, 占总数59.14%的教师只参加过两周以下的培训;有20人参加过两周以上的培训, 占21.51%;参加过一个月培训的有13人, 占13.98%, 参加过三个月培训的有5人, 占5.38%。我们认为, 学科培训对课程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在该学科起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还比较少。

5.任教本学科的时间。从任教年限上看, 我区多数教师应该能够得心应手, 一年以下的任课教师只有7人, 占7.53%;一年的有18人, 占19.35%;2—3年的有29人, 占31.18%;3年以上的有39人, 41.94%。多数教师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堂经验, 对本学科的顺利施行和创造性发挥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 南岸区各学校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重视程度

1.安排任课教师的原则。我区有的学校虽然对该课程比较重视, 但由于编制紧张, 只能安排兼职教师, 这种情况有46人, 占49.46%;为了凑足教师的个人工作量的有3人, 占3.23%;根据教师个人特长, 认为有能力胜任安排了27人, 占29.03%;安排班主任任教思想品德教育有17人, 占18.28%。

2.课程的开设及研讨情况。调查中认为学校非常重视的有51人, 占54.84%, 而其他接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时出现挪用和挤占的现象。学校从未组织参加进修和校本研讨的也有33人, 占35.48%, 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3.学校的重视程度及管理情况。学校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重视程度是顺利推行新课程的根本保障, 我区各学校关于教学参考书等资料订阅做得较好。从教师的角度看问题, 有7人认为学校对本课程不重视, 还有35人认为重视程度一般, 认为很重视的有28人, 占30.11%, 这个数量离我们期望的还远远不够。在管理方面, 统计结果表明, 管理到位的有45人, 占48.39%, 不足一半。更多的是认为学校没有进行有效督导和检查或是走过场。

(三) 课程的实施情况

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参与调查的我区教师对现在的教法感到迷茫和困惑, 认为很好上的只有25人, 占26.88%, 其余68人均认为在教学实际中有一定难度, 需要专家同行的相关指引。

2.教师对待备课的态度。参与调查的我区教师仅有2人认为没有必要集体备课, 更多的老师对集体备课持赞同态度。我认为可以把优秀教师和专家的课案直接下发到学校供教师们参考。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免去教师们的劳累之苦。

3.对教材的反馈情况。认为教材编写得较好和一般的共有87人, 可见教材本身的结构体系比较科学, 符合当前小学生的思想教育, 受欢迎程度较高。

4.获取参考资料的途径。我区任课教师能够上网查找的有25人, 占26.88%, 有接近一半的教师 (45人) 只能依赖书籍来获得资料。因此, 教学参考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本身获取学习资源的丰富性, 由于种种原因, 教师花在钻研教材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有限。

5.新课标的指导意义。我区本学科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比较到位, 有81人能能结合课标要求进行教学, 能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 占总人数的87.1%。

6.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活动的开展情况。我区本学科教师们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愿, 开发量还略显单薄。如, 开发部分教学资源的有51人, 占54.84%。另外, 我们也看出还有少数教师思想不够放得开, 只就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占了总数的16.13%。

(四) 学生在该学科学习中的表现

1.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态度。有17名老师认为, 学生觉得品德课上不上都无所谓;有13名老师认为, 学生觉得上课枯燥, 对品德课根本不感兴趣, 所以得知学生对该课程的参与积极性不够高, 学法较为单一, 可能获取的知识、技能、情感也相对欠缺。

2.学生当前现状原因探究。引起学生对待该学科兴致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究其本质, 主要有四:一是学生认为教学课堂形式单调, 不能有效集中注意力;二是在课堂上能自主控制的时间不够, 消磨了学习的热情;三是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 学生没有形成有效刺激;四是社会及家长对该学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社区活动不能跟上, 学生意识淡化。

(五) 教师对待该学科的意愿

1.教师对课外延伸活动的态度。调查发现南岸区有三分之一的学校主要是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模式, 无条件和精力组织学生进行生动的课堂活动;有的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学积极性不够, 能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积极开展多形式活动化教学有32人, 约占三分之一;有时根据需要开展一些活动也有32人, 约三分之一。这种三分全局的形势有待改善。

2.教师对任教本学科的期望值。有志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这一学科有所建树的教师仅17人, 占18.28%, 另外, 有41人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 占44.09%, 没想过和不想的有35人, 占总数的37.64%。说明这一学科的价值有待于突出展示, 魅力有待于更深的挖掘。

四、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获知, 我们仔细分析, 得知该课程已基本能在南岸区顺利实施, 有的学校的做法已走在前列, 可以为发展相对较慢的学校所效仿。另外, 我们还得出如下结论:

(一) 学校的管理与协调直接影响该学科的实施,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优良德行

1.学校的督导与检查必不可少, 部分学校相应的评价体系还尚未真正建立。

2.课时安排足时足量, 还应加强专门的指导和考核, 确保本课程在各校形成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3.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进行充分的支持和合理的协调, 确保课程的综合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 教师的意识与素质决定本学科的实施进程

1.教师的学历及相关教育知识非常到位, 在课堂艺术的驾驭上应该不存在问题。

2.专职老师还比较欠缺, 有待于扩大这支队伍, 让教学精英奋战在德育教育的第一线。让活动真正走入课堂, 通过引导学生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进行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

3.关于本学科的新理念、新教法有待推广应用, 体现“以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三) 进修与研讨是真正能使本学科走上健康道路的有力保障

1.市区及相关培训部门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 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培训, 真正领会综合课程的类别属性, 并让更多的教师在本学科领域有所建树。

2.学校可定时定期召开校本研讨, 各区县德育部门也可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 促进教育资源的相互补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 让任课教师直面儿童的生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3.鼓励教师们加强反思, 从不同的层面写出有价值、有影响力、有推广性的论文或经验总结, 再由相关主管部门进行评比, 提高教师的教改能力, 增强教学积极性, 提升理论水平。

(四) 多方支持是加快课程实施与改革的有效途径

1.社区教育可以为学校教育作补充, 相应的配套设施、更多的社会资料都可通过社区教育这一平台进行拓展与充实, 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得益彰。

2.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能提高该学科的教育质量。家长的重视肯定能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 做好家校教育资源的整合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完善学生的人格, 彰显孩子的品德魅力。

3.相关德育部门的专家引领可以避免师生少走弯路,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各校可多争取机会, 上级部门可创设条件, 多提供学术上的支持, 促进我区德育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

五、建议与对策

冷冉先生认为:教书育人, 育人是目的, 教书是手段。教书而不育人好比木雕泥塑, 虽有人形而不能活动;育人而不育心, 好比塑料玩具, 虽可电动, 而无生气;育人而不以德, 好比断线风筝, 随风而去, 不知所终。王守仁在《王文成公全书》论述:“学校之中, 惟以成德为事, 而才能之异, 或有长于礼乐, 长于政教, 长于水土播植者, 则就其成德, 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德润童心, 征途漫漫, 我们任重而道远。为谋求学校的长远发展, 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原则, 我们都要紧握德育教育这条绳, 特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仅供参考。

(一) 课程设置的建议

1.在课程设置上可更体现层次性、梯度性。应充分考虑全市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考虑教师、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及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进一步挖掘品德课程资源的内涵, 深入寻求德育与人文、社会、地域文化、多元文化等的联系。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 及时修订。教材中的少部分内容可修改, 使其更科学、更合理。

3.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也应该更加完善, 确保内容丰富, 让教师通过这本书就能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为广大一线教师免去劳碌之苦, 使其参考价值进一步提升。

4.教学配套资源应该更丰富一些, 可以加上教学实录的光盘和已经制作好的课件等, 让活动的开展更扎实, 更有效。

(二) 学校管理的建议

1.大力推行集体备课, 为教师减负。指导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提出更加具体的操作建议。

2.各校专职教师的队伍有待壮大, 可以把教学任务相对较轻的管理人员加入进来。提倡同学科教师相互听课、相互评课, 达到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

3.各校每学期也应定期开展校本研讨, 组织交流, 鼓励教师撰写经验论文或案例分析。

4.学校制订考核评价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严格实施, 奖惩分明。

5.学校应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校外活动场所安排等方面做出统筹协调、提供便利条件。在实施延伸活动中学校应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确保安全, 让教师放心去干, 放手去创造。

6.学校应根据年级和学生年龄特点, 设置不同专题的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让这种无形的德育浸润孩子的童心, 为长远的发展奠基铺路。

(三) 教师培训学习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 多提供优质的示范课或教学录相, 供教师学习借鉴之用。因很多教师课时量大, 平时工作繁忙, 建议可把培训规模扩大, 并且集中在寒暑假进行。

2.老师充分运用新颖实用的教学艺术, 发挥智慧的魅力, 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探究中去。

3.加强自身学习, 多读好书。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为本学科的教学服务。

4.教学之余积极思考, 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把思想教育融入活动中去, 既锻炼学生的能力, 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市区开办各级骨干班培训, 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提升教师们的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1]周德藩主编 《生活教育与德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南岸中心小学电化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以打造“课堂教学全优工程”为中心,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积极探索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县电教中心的领导下,把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重点,全面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为我校的教育创新和教学现代化服务。

二、具体工作

面对目前形势,结合我校的特点,本学期,力求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努力完善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强对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信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定期检查电教室的使用情况,并做好电教课的记载和统计工作,加强对电教室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等培训工作。

2、加强软件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障。不断加强资源建设,继续采用按学校教师姓名建立文件夹,归类收集资源。归类好的资源集中刻录成光盘,并建立资源索引查询目录,以供教师教学查寻使用,充实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库,规范管理资料库,不断更新教育软件目录。

3、加强现代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校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以会代培,专题培训等方式,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使用本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工作的能力。适时开展电教周(或月)活动,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媒体的运用,鼓励教师平时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和电教论文,促进学校电教科研的发展。

4、注重教学科研,在研究中提高

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方面的作用,坚持“在活动中发展,在研究中提高”的工作方法(1)本学期继续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探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规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电化教学研究,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全面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做好集体电子备课工作、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坚持上电教课,自制幻灯片或电子课件,要求科任教师每期每人设计制作一个课件并刻录存档。

南岸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4

二O一一年,江岸站各项建管工作在市城建委及各职能站办得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建筑市场、市政工程及建筑企业资质等管理职能。一年来,辖区未发生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执法人员、执法行为“零投诉”,2010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群众满意基层站”称号。

一、目标完成情况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辖区工程报建情况:截至今年三季度,共有新建、改建、扩建报建项目56项,拟建地上总面积约156.3万㎡,地下总面积约5.5万㎡,拟投资总计约36.2亿元。上述项目均在武汉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报建窗口完成报建程序,工程报建率100%。

2、项目施工招标率:依据武建规[2009]68、69、70号文,对已报建且具备施工招标条件的52个项目进行了施工招标投标全过程监管。招标总面积87.5万㎡,招标总造价21.2亿元。其中应公开招标的建设项目均全部通过网上操作、三级审批程序。截止十月底,共公开招标41项,总面积52万㎡,工程总造价12.8亿元。

按照项目审批部门的审批结果,对11个非国有投资项目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了施工招标,招标总面积35.6万㎡,工程总造价9.1亿元。

将辖区建设项目各投标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与文明施工方案的把关贯穿于招投标活动之中。全年应招标项目和应公开招标项目的招标率均达到100%,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

3、招投标管理: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依法依规加大了对串标投标、陪标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有效地杜绝了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维护了辖区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截止目前,未接到一例投诉举报,也未发生一例监督管理差错和行政执法过错。

4、施工许可证:认真贯彻落实武办发《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文件精神,在认真学习文件内容的基础上,高效、灵活、有序的做好发放施工许可的前期工作,协助区政务中心建设局发证窗口做好辖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既有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5、档案资料管理:按照市招办的统一要求,对每一个项目的招标投标资料收集、整理、装订成册;对招标投标数据进行认真统计,做到了数据上报及时准确,资料整理齐全,分类存放归档,查找快速便捷。

(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情况

1、合同审查和价款履约管理:

截至十月底,共完成58个建设项目的施工总承包合同审查工作,地上面积总计99.4万㎡,地下面积总计17万㎡,工程合同造价共计26.9亿元。上述58项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合同经过反复修改均已满足备案条件,进行了备案,合同报审审查备案率达100%。

2、建立《管理手册》:按照“武建价字[2008]17号”文件精神,结合本站工作实际,对在建的工期满一年、工程造价超过1000万元的房屋建筑工程以及工期满半年、工程造价超过500万元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既有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立了《武汉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价款履约管理手册》并实施跟踪管理;对工程较短且工程造价较低的工程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合同价款履约监管,确保了辖区在建项目不发生因工程款支付不到位而引发农民工工资发放不到位的现象。

3、竣工结算审查管理:截至十月底,共对19个项目(84个单体工程)进行了竣工结算审查备案,竣工决算审查项目中的地上总面积为88.6万㎡,架空层总面积为1.7万㎡,地下总面积为9.7万㎡,合同总造价为11.5亿元,通过审定后的审定总价为14亿元,调整价总价为2.5亿元,补收建管规费47.9万元,补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3.5万元。

4、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成立了以市场科为主的清欠专班,协调解决支付农民工资问题。去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我市建筑工地“工资为何变饭票”的问题后,联合质监、安全、市场、市政等科室不定期对辖区所有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合同价款履约检查。对发现在建工程项目有工程款支付不到位,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及时调整处理,妥善解决,并对该项目业主进行约谈,以维护合同履约的严肃性,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及时、到位。截至目前,未接到一例有关价款履约发生纠纷的投诉。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2011年,接转2010年续建工程144栋,建筑面积175.2万㎡;新开工工程93栋,建筑面积207.6万㎡;在建工程质量监督到位率100%,建筑节能专项验收监督到位率100%;全年竣工工程97栋,竣工面积118.1万㎡,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工程竣工备案报审率、审核符合率均达到100%。全年竣工备案工程92项,备案面积109.5万㎡。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配套节能设计100%,在建建筑工程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率100%;竣工工程100%进行墙体材料检查验收,墙体材料检查验收32栋,建筑面积35.2万㎡;100%工程办理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与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建筑节能竣工验收备案65栋,建筑面积85.3万㎡。

全年共受理工程质量投诉10起,回复率100%;下达工

程质量整改通知单87份,局部暂停施工6起,行政处罚立案10起。全年无一起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今年,辖区有5个项目筑获湖北省建筑工程楚天杯奖,19项工程和1个组团获武汉市建筑工程黄鹤杯奖,其中金奖1项,银奖单体19项,群体建筑3项;建筑工程主体申报省结构优质7项,建筑面积28.5万㎡,创市结构优质33项,建筑面积54.4万㎡,创市优质工程17项,建筑面积25.2万㎡。5月,在武汉市供电调度大楼成功召开了工程质量现场会、深基坑质量管理交流会;拟于11月在后湖花园工地召开江岸区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观摩会。

(四)墙改、节能工作情况

共监督工程237栋,建筑面积382.8万㎡,其中实施建筑节能项目149栋,建筑面积175.3万㎡;全年进行墙改验收32栋,建筑面积35.2万㎡,节能备案65栋,建筑面积85.3万㎡;新建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100%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并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建建筑工程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率100%,建筑工程项目100%进行墙体材料检查验收,100%工程项目办理建筑节能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按时上报墙材改革与建筑节能统计表;加强建筑节能和墙材改革等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完善群众举报、投诉专项台帐制度,投诉回复率100%。

(五)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安全监管工程项目共 48项,其中上年结转19项,今年开工29项;单体工程111栋,去年结转38栋,今年新开73栋;总建筑面积195.8万㎡;总造价39.6亿元。区管建筑工程受监到位率、受监工程安监建档率、开工项目安全生产措施审查率及监督各在建工程项目部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到位率均达到100%,区管在建工程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率100%,施工项目完工工程验收合格率100%,优良工程13项,优良率达44%;整改回复率100%,安全监管统计报表准确率100%;群众来信来访和“110”报警社会联动的受理、督办工作、登记回复率均达到100%。

(六)建筑市场管理情况

2011年,管理新建、改扩建、装饰装修等建筑工程共70项,建筑面积231.6万㎡,总造价22.4亿元;管理台帐登记率100%,建筑工程文明施工开工达标率100%。

1、对全区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计划生育服务560人次,计生查验率100%(育龄妇女138人次),下达限期办证函138份,反馈信息率100%,已通过年度考核。

2、开展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现场发放药物、计生用品、宣传册共计120余份(套)。

3、提高务工人员居住水平,在建筑工地推行彩钢活动板房,截止目前为止,为3747人解决民工简易住房17655㎡。

4、全年处理拖欠民工工资(工程款)共7起,其中工资投诉6起,工程款投诉1起,涉及金额共计46万元。

5、创建农民工学校19所,帮助300多人取得了特殊工种上岗证,开展了为农民工送清凉活动,给农民工送西瓜500斤,放电影11场。

6、截至到目前,水泥使用总量约为61.5万吨左右,使用散装水泥为48.5万吨,达到年度工作目标。对51项工程,征收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177.8万元。建筑工地散装水泥使用率78%,预拌混凝土的使用率达100%。开展了一次推散节能宣传活动及区内施工企业推散学习观摩,湿拌砂浆使用率得到规模使用。

共立案26项,处罚20项,处罚金额85.5万元;当场行政处罚17起,处罚金额1.6万元。

(七)市政工程管理科管理情况

截止10月,新建市政道路、排水及市政道路维修项目共计报监4项,受领导委派前期介入管理工程6项,总面积12.8万㎡,总造价5983万元。全年受监工程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全区受监工程监督覆盖率、工程开工前交底率、安全生产措施审核率、文明施工达标率、工程竣工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竣工验收备案项目备案工作符合率尚无统计数据。

(八)企业管理科工作情况

1、全年新申报各类企业42户,办理各类变更27户,主项或增项升级11户。受理一、二级建造师初始注册及变更91人次。审核劳务企业资质11户。

2、组织辖区100家建筑业企业法人及安全员等有关人员,参加了市城建委举办的《全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专项培训》,辖区企业有390人次,分三批参加培训并获得《武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证书。

3、制定了《江岸区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公开承诺》和《工作接待守则》,对辖区建筑业企业走访率达50%以上。服务企业实行首问制、一口清。受理企业资质网上申报与书面申请同步进行。受理后1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对企业申报资质材料原件核对(实地核查)及资质标准审查。

4、协助举办了“江岸区建筑业协会2011年工作研讨会”。走访了5家企业,召开了2次“治庸问责优化投资环境”、“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行风评议”座谈会,进一步密切了资质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关系。

5、组织辖区140人次,参加了2011年三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注册证书)的复查验证工作。

6、高温时节,携带防暑降温用品,深入施工一线,慰问了湖北建筑装修装饰10强之一的创高幕墙公司和一级专业承包企业益达建设机械有限公司。通过慰问和实地与企业座谈,为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

中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7、健全、完善了“江岸区建筑业企业QQ群”,目前已有236户企业登陆了该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为宣传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工作程序和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发挥了积极作用。

8、认真做好区属建筑业企业税赋统计和辖区建设投资项目的协税工作。截止目前为止,税赋、协税总额与去年同比提高了20%。

二、主要工作特点

(一)以后湖地区工地围墙整治为突破口,狠抓重点,攻难点。

围绕“二纵一横”(即金桥大道、黄浦大街和后湖大道)主要道路的建筑、市政、拆迁、空地等各工地类围墙,分别细化量化检查标准,确定完成时限。对工地冲洗设施、进出口道路硬化、保洁措施、裸土覆盖和绿化等环节实施重点监管。4月中旬,督促完成了武汉大道建筑工地规范打围,拆迁市政工地临时围档。5月底,后湖地区按照“高标准、高档次”的要求,全部按标准打围,封闭作业,临主要道路工地围档进行了美化靓化。整治活动开展以来,督办改造、修建工地围墙16项,共1830米;采用市政 PVC彩钢板固定围档7200米;流动临时围档3300米。张贴喷绘公益宣传广告2814㎡。督促新开工工程设臵自动冲洗机5台,对已开工

15个工地的沉淀、排水、冲洗设施进行了改造,工地进出口及场内主要道路混凝土硬化2100米,12个工地的余土、裸土用防尘网覆盖,7个工地进行了植绿覆盖。在整治时限内全部完成了工地围墙的提档升级。

一是定责任定标准。研究制定了《后湖地区长效整治工作方案》、《武汉大道(江岸区段)围墙整治方案》、《江岸地区各类工地围墙整治标准》、《2011年度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实施方案》和《建管站绩效目标实施方案》。二是规范围墙标准。先后多次召开了辖区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文明施工责任人会议,学习传达上级各部门的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对建筑、市政、拆迁、空地等各类工地围墙制作了统一标准,对围墙的制作材料、尺寸大小和砌法作了明确规定,促进了各类工地围墙提挡升级。三是狠抓协调督办。针对上半年检查成绩不理想问题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研究管理办法和工作措施。后湖大道长江传媒项目的围墙破损,站主要领导多次上门协调,使建设单位将2.1米高的围墙提高到2.4米,并对残破围墙进行刷新美化。针对武汉大道建设全面提速,局、站领导多次查看武汉大道、后湖地区重点整治工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下大力气抓整治。据不完全统计,共对文明施工整改不落实不到位的项目实施简易处罚9起,处罚金额近万元。四是实行责任分工制。把辖区工地划分为五个片区,由站领导班子成

员分别包片,全站人员责任到人,制定了建设工地文明施工在市城管委检查排名“保三争二”工作目标,实行奖罚兑现的考核办法。五是重点整治武汉大道沿线工地。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美化靓化武汉大道工地,开展了武汉大道围墙专项整治行动。新来的建设局副局长兼建管站书记亲自抓,一名副站长直接抓,配备两名工作人员和一台专车,全天候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督促落实、立即整改,对后湖地区尤其武汉大道沿线20多个工地实行无缝隙、差异化管理。通过集中整治,武汉大道工地新建围墙3520㎡,投入资金112.6万元;刷新围墙27500㎡,投入资金82.5万元;悬挂宣传标语64条,面积244.8㎡,投入资金1.7万元,焕然一新的武汉大道沿线工地围墙,受到市建委、区委区政府等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重点开展施工渣土污染、工地扬尘污染和现场不文明施工的整治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辖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加大渣土清运管理力度,年初在世纪城项目现场召开了“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暨渣土清运管理现场交流会”。采取建管、城管、交管联动方式,疏堵结合,形成合力,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整改措施基本得到落实,工地现场扬尘、带泥上路现象得到基本控制。监管的建筑工地的渣土管理都有包点责任人,全面落实责任制。目前全区所有出土工地都建立了责任人公示制度,洗设施设备齐全,进出道口硬化,冲洗措施人员落实。

(三)安全生产监管已连续三年实现无事故。其主要特点是:

1、严格贯彻执行市建委的专项治理要求,切实抓好七大专项治理。一年来,下大力气狠抓了建筑工地深基坑、高支模、基坑支护、施工用电、脚手架维护、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等专项治理。以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为抓手,与区多个部门联手,大力开展建筑工地消防演练和应急救援等活动,提高工地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消防技能,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将食品安全检查贯穿日常管理中,并纳入项目在建各方的工作目标,做到齐抓共管,充分营造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2、根据气候特点,抓好安全生产提前防范。除抓好日常安全生产监管外,我们将气候变化与安全预警紧密联系起来,抓好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工作。遇寒冷、高温和风雨雪天气变化,做到在第一时间内以手机短信或电话等方式通知到在建项目建设、施工和建立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并要求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我站;同时,站领导与科室一起对每个工地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3、对辖区内重点工程进行“特殊对待”。近年来,武汉大道建设如火如荼,受到社会、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关注,面对安全生产情况千变万化,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意识,在武汉大道立面整治工作中,坚持勤叮嘱、勤检查,站领导多次上门,协调住户需求与施工需要的矛盾,打消顾虑;为保证施工期间住户采光不受影响,打破常规,脚手架上摒弃安全网,建立施工安全人员跟踪管理,并与社区安全员联动方式,达到了立面整治的顺利进行与住户满意的双赢,受到永清社区、花三社区及部队住户的一致好评。

三、主要工作做法

(一)加强监督迎检和服务指导,规范建设工程责任主体质量行为。

1、开展差异化管理,突出监管重点。一是加强技术难度较大、危险源较多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监管。严格执行《武汉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和《武汉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专项管理工作规定》等文件精神,加大深基坑巡查力度,对违规的责任主体严格查处,杜绝发生深基坑工程重大质量责任。全年共监管深基坑工程17项,开展各类巡查5次,未发生一起深基坑质量安全事故。

二是加强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巡查和验收监督工作。根据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桩基施工质量的监管。在桩基工程开工前进行有关桩基技术规范的贯标工作,要求开展施工前试桩和相关检测工作;在桩基工程验收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核查桩基工程验收检测的开展情况,并对检测的项目和数量进行监控。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不定期开展巡查工作,针对工

程各方质量行为和结构实体施工质量开展检查,加大监督检测抽查力度。根据市建委《武汉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管理办法》的要求,重点检查各方质量行为和工程验收程序的把关,严格按照竣工验收的前臵条件,做到验收一个,合格一个,备案一个。

三是加强住宅工程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的监管。今年我站加大对住宅工程的巡查力度,开展保障性住房质量通病治理,严格执行分户验收制度,确保住宅工程质量。全年共创无质量通病工程63项,无质量通病住宅小区3个。在今年5月和10月的保障性住房质量大检查中,严格按照要求对每项工程开展检查,不留死角,不漏项目,特别对之前验收的保障性住房开展回访工作,针对住户提出的渗、漏、裂等质量通病和较严重的个案问题,要求建设单位开展集中整改,使住户满意,社会满意,领导放心。

2、把好监管环节四点。一是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监管。重点加强了对建筑节能设计变更、节能材料检测和节能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湖北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坚持施工跟着设计走、重大变更重新送审的原则,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核查节能工程隐蔽验收记录,检查节能材料的检测和实体检测报告。严格执行节能专项验收程序并严格把关,未进行建筑节能工程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绝不同意开展工程竣工验收

工作。

二是加强对建筑安全玻璃、无障碍设施、工程护栏、烟道等工程质量的监管。对于近年来出现工程质量投诉较多、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影响使用功能的薄弱环节,我们逢会必讲、逢工程必提,做到警钟常鸣,耐心细致地开展宣传教育。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由于宣贯标准及时,避免了工程由于返工造成浪费。加强无障碍工程建设的监管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把好施工质量关和无障碍工程专项验收关。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的要求,注重施工前的监督交底工作,加大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巡查力度,特别是装饰工程进行时,凡到工地现场巡查,必提无障碍设施要求。实施无障碍专项验收制度,对未按要求进行无障碍设施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决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及备案手续。

三是加强工程重要材料和构件的监管。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我站对在建工程现场对钢筋原材料及后加工的监督抽查中,共发现存在问题的工程6起,下达质量整改通知单6份,对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予以清退。对已使用到工程中的,进行结构实体检测后,由设计单位复核验算,进行工程质量处理,并将此类工程作为我站今后各类检查是必查工程和质量控制严管工程。

四是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监管。在今年的工作中,加大对

监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既对监理工作严格要求,规范监理的质量行为,注重监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同时对能按照质量程序要求实施监理行为和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的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予以工作支持。在日常的监督抽查和专项检查中,对45个监理项目部进行了抽查,发现各类违规问题15起,下达质量整改通知8份。

(二)以推进墙体材料改革和全面促进建筑节能达标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备案管理工作。

1、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紧紧围绕“抓宣传、抓推广、抓示范、抓样板”开展工作,组织了一系列建筑节能和墙材改革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技术推广、样板示范、现场观摩、节能产品推介等活动。今年,根据《湖北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要求,于6月23日在世纪城项目开展了“节能减排周”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悬挂宣传横幅,摆放了数幅节能宣传活动展板,向过往群众发放《建筑节能条例》、《节能知识小百科》等资料200余份。

2、深化墙改节能工作。今年,对墙改节能工作实施了重点监管:一是监控辖区内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履行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行为及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情况实施监督管理。二是监控重点项目。加强了对市重点工程、大型公共

及民用建筑工程、靠近远城区的工程、改建和维修工程的墙体材料改革工程的监控。严把墙体材料应用关,对于不按设计要求使用墙体材料的,严格监督,限期整改,确保新建工程项目墙体材料正确使用率100%。三是监控重点部位。对于易发生违章使用墙体材料的工程部位,例如工程项目的配套工程、临时建筑等,我站在工程开工报监时,就马上进场实施监控,及时有效地杜绝了使用违规墙体材料的现象。今年,查处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问题,住宅工程4起,公建工程2起,因建筑节能施工问题发出限期整改6份。

3、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一是坚持日常监督管理,把好工程质量关。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的内容实施建筑节能管理。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完成后、装饰工程实施之前,进行建筑节能质量验收,要求参建各方进行建筑节能工程评定,并形成验收意见。对于节能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于与设计文件不相符或未完全按照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施工的节能工程,要求按程序办理设计变更手续,重新进行建筑节能验算,有重大变更的要求重新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审查。

二是坚持进场材料检测,把好材料应用关。对于进场的保温材料及门窗等主材检查产品的材质证明或合格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进场复检,查看复检报告,把好材料应用关。

三是坚持重点部位抽查,把好隐蔽验收监督抽查关。对于如墙体保温、屋面保温、门窗安装等会影响建筑节能保温效果的重点部位,在施工前先审核施工方案、监理实施细则,在施工现场进行规范解读,帮助项目进行整体把握,避免造成施工返工等浪费情况的发生。

四是坚持节能竣工验收,把好节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关。在建筑节能、保温工程施工完成后,要求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各方进行节能工程竣工验收,我站派人对验收的程序、组织形式、到会人员及建筑节能、保温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监督。

辖区航天双城、金阳新城等多个项目创建筑节能小区。在市建筑工程各类专项检查中,鼎盛华城、楚邦汉界等多项工程顺利通过检查。

(三)坚持宣传教育与专项治理并重,切实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监管。

1、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及时学习贯彻省、市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所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辖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具体工作,制定和实施各项安全措施。站安全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总结经验,并以学习、贯彻“两法”、“三条例”、“一决定”为契机,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从重点监查企业施工过程的实体安全到重点监查企业安全生

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从以告知性的检查为主到以随机抽查、巡查为主的“两个转变”。

2、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全年累计召开辖区安全生产工作会4次;安排辖区在建工地的50余名项目经理及五大员300余人参加了由市安全站举办的安全知识培训学习;举办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安全生产技术知识讲座和夏季食品安全知识讲座;为300名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操作证复审提供了帮助。

3、开展辖区“安全生产月”活动。辖区各项目部悬挂有关安全生产的横幅、宣传标语,开展了全员安全生产教育,有效提高了广大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参加了多个部门开展的“江岸区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通过展板的形式,宣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向过往的市民派发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实施手册》、《食品药品安全小常识》等安全资料。

4、重点整治,切实消除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根据市建委、市安全站关于开展2011年度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制定了相应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利用一线科室联合执法的优势,对施工现场“三宝”、“四口”、“五临边”、模板支撑、基坑支护、脚手架、卸料平台、起重机械设备、消防安全等进行安全大检查。通过检查,全面掌握了我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一步深化了专项治理工作,达到了

预期目的。重点加强极端天气、重要节假日期间的安全防范。遇大雾、雨雪、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以及法定节假日,我站均及时转发市站发布的预警信息,通知建筑工程各项目部做好应急准备,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安排监督人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春节”、“五一”等节日期间,我们均采取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先内部自查后管理部门巡查的形式,确保了重大节日期间社会和建筑工地的安全稳定。

截止目前,开展安全检查139次,检查项目293项次,隐患排查241余处,下达限期整改38份,下达停工整改1份,实施经济处罚1起,处罚金0.1万元,无不良行为记录。

(四)严格工作标准,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程序。

1、全面贯彻落实建筑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严格新开工项目事前管理。认真落实开工前文明施工措施审查及开工勘验工作程序,从源头进行控制和把关,开展开工前技术交底,实行分片包干定点到人,明确责任分工协调,形成了市管员检查、科室巡查、领导督查的三级管理网络,为日常工作打下了基础。

2、加强对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实行差异化管理方式,集中力量抓突出问题,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工程进行重点监管,会同其他科室加大检查的广度、密度、深度,充分依托各项重大活动、迎检任务和专项治理行动,努力做到标准落

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整改落实到位。

3、创新工作机制。一是日检夜查机制,白天主要检查各工地施工围挡、现场环境,夜查主要检查各工地冲洗保洁措施落实情况问题;二是巡查督察机制,站领导和专班人员实施随机、不简断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办责任科室、责任人落实整改。三是应急处臵机制,制定应急方案,组建应急队伍,落实值班制度,保持联络通畅,一旦发生不文明施工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处臵,把污染控制在最低范围。四是部门联动机制,积极参与区建筑渣土专班,同时与城管、等部门联手,互通信息、分析形势、齐抓共管、联合查处、解决问题。五是约谈机制,对存在较多、较严重问题或整改不及时的工地,建立了约谈制度,进行训诫教育。六是接受监督机制,广泛接受政府督察、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做到及时查处,及时落实整改,及时回复。

4、强化手段,依法监管。认真履行建管职责,依法行政,完善执法手段,下大力气、动真格,保障了各项工作进行。先后迎接全省建筑市场专项检查、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还多次参加了相关部门联合检查、结合巡查等各项检查。对辖区在建建筑工地下达限期整改文书86份,均已基本整改到位。

(五)加大现场巡查与监督力度,努力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水平。

1、积极参加市、区业务工作交流及专业培训。依照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要求,参加了“城镇道路、排水工程质量监督程序和监督要点”、“城镇道路、排水工程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等专业培训;并与市市政站监督一科监督管理人员组成业务交流片区,定期组织双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工作交流;依据《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要求,参加了区建设局组织的“市政工程基本建设前期程序各项手续说明”工程管理各职能部门之间业务交流座谈会。

2、收集工程管理信息建立管理工作台账制度。积极统计工程各类管理信息,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上报各类报表;建立了“受监工程统计表”、“质量投诉受理登记”、“质量投诉处臵记录”、“工程质量整改通知”、“工程行政处罚”等工作台账,并由专人按季度向上级业务管理部门通报。

3、建立投诉受理及重大质量(紧急)事故处理机制。受理(电话、信函、来访)投诉后做好登记记录,督促责任单位对投诉问题落实处理并形成书面回复,并将投诉受理台账及处臵记录材料归档备案。

五、明年工作计划和基本思路

1、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探索、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2、紧紧围绕工作目标,进一步探索在招投标、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建筑市场、市政工程及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等方面的新思路新模式,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有较大突破,形成特色与亮点。

3、积极加强与市各站办的沟通联系,听取工作建议和意见,积累工作经验,形成更加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

4、进一步深化、细化科室内部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更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执法文书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内业资料收集整理的及时性、完整性上下功夫,夯实业内管理基础。

5、加强建管队伍的素质培养,提高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学习,开展各类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的学习培训学习,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南岸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5

语言文字工作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确立民族精神、继承民族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抓好语言文字工作,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全面提高素质、陶冶爱国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平的量尺,更是一个学校形象的代表。大力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更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作为武汉市示范学校,我校始终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坚持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为指导,立足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措施,真抓实干,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并且取得明显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广泛好评。

2007年元月,我校接受了区语委办组织的区级示范校认定评估。区语委办对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机构健全,机制完善,宣传力度大,涉及面广;注重学校的培训工作,整体普通话水平很高;创建工作分层实施,措施非常得力,活动内容丰富,效果好。同时区语委办也对我校的创建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设性的意见:

1、部分原始过程资料需要充实,标识要清楚;

2、对校园用语用字的规范要进一步提高重视,要形成习惯;

3、部分学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的培训;

4、把教科研课题做出成绩来。

评估结束后,我校针对以上意见认真开展了以下整改工作:

1、及时召开专题行政会议,对区语委办的意见进行传达和讨论;

2、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经过认真讨论与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3、严格按照整改方案有序地进行整改工作和新一轮的创建工作。现将我校为期一年的创建、整改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思路,建立语言文字规范化长效管理机制。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合力抓重点。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语文骨干教师组成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各班设学生推普员,形成管理网络,统筹领导和管理全校的语言文字工作

2、加强制度建设,措施得力抓落实。

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及奖惩规定,有据可依,坚决执行。

3、三纳入一渗透,要求明确可操作。

学校领导经过反复思考和研讨,提出了“四纳入三注重一渗透”的总体要求,四纳入:即纳入到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中;纳入到学生教育和技能训练中,纳入到学校工作目标和常规管理中;纳入到教学评价与目标考核中;三注重:即注重日常行为管理、注重培训与指导、注重活动的开展;一渗透:即渗透到德、智、体、美育和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教育活动之中。

4、严格各项管理,考核督察有力度。

将语言文字工作的具体要求写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中,并形成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和总结。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有关方案、措施,了解调研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坚持深入基层,参与一线教师的学习、培训过程,及时了解、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实行全天候、全方位跟踪式督查,从课堂教学用语用字抓起,在推门听课时使用《蔡家田小学课堂教学规范语言文字水平达标验收评分表》,重在发现正面典型和不良现象,及时表扬先进、纠正师生的不规范行为,并认真如实记录,一学期一总结,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及时进行校内宣传,树典型,扬正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氛围,及时下发、传播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宣传报道学校的工作思路、经验和做法,扩大对外交流,确保校内外信息畅通。还把“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领导干部、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实行专项考核,列入教师目标考核积分。我们要求教师学生树立讲普通话的意识,不仅要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课下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也要说普通话,坚决克服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写试卷评语一律使用规范字,坚决杜绝错别字、繁体字、不规范字出现。学校要求语文教师结合诗文诵读活动强化对学生的普通话培训与指导,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和写字课,并将普通话培训、写字指导与训练统一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也积极渗透。一年来效果明显,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通话、写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5、加强档案建设,日积月累见成效。

注重过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供依据。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突出抓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校园环境建设。

首先,学校在教学楼张贴“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的标语,门厅、楼梯、走廊、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宣传橱窗等公共场所都设有“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警示语,时时刻刻提醒师生要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各班的黑板报每期都有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内容的“推普角”,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基础知识,成为正确的语言文字样板,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校园语言氛围,做到了宣传环境与校园人文建设相协调。

2、充分发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作用。

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定期对学生进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讲座,介绍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培训;总结“推普”活动情况,及时树立典型,指出问题。

3、通过多种途径深入渗透。

学校通过各种会议、主题班队会、少先队员集会、倡议书、学校网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氛围。定期组织“推普员”评选,40多名学生通过层层选拔、考核达标合格后被学校授予“推普员”称号,时时佩带友情提示牌“说普通话,从你我做起”,充分发挥推普员自身的示范、带头、影响、监督作用。

4、争取家长的配合。

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推普家长倡议书,举办“大手牵小手,各说普通话”活动,让家长了解、配合、支持此项工作,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文字环境和氛围,以此达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全员加入推普行列。目前,学校人人讲普通话的氛围已经形成,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普通话意识不断增强。

三、创新工作思路,分层推进,强化培训,切实提高师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和能力。

我校本着“从实际出发,分层达标、分步实施,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

一是学校根据教师实际状况,按照年龄、岗位及现有普通话水平划分层次,设立不同目标,要求分层达标。语文学科教师必须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以上,数学学科教师必须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以上,其他学科教师必须达到三级甲等水平以上;分管业务的中层领导及语文骨干教师力争达到一级乙等;

50岁以上教师和非任课教师达到三级甲等水平;对不能如期达标的教师,学校组织集体辅导、集中培训帮助其尽快达标。

二是领导干部积极带头,营造校园普通话的氛围。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无论在任何场合,与何人交流,无论是接打电话还是面对面交流,一律使用普通话,率先垂范,做好示范带头作用。所有任课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课间与学生交流、与老师们交流、与家长交流必须使用普通话。非任课教师面对学生交流必须使用普通话,与其他人交流尽量使用普通话。为克服熟人见面不好开口的心理障碍,分步达标,我们采取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要求老师们通过接听电话进行普通话交流、与不熟悉的来宾和家长使用普通话,凡是走出学校就要说普通话,与自己的孩子交流说普通话。第二阶段,组织“文明办公室”评选,发挥各示范办公室及推普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要求推普员不仅与同室人员交流时说普通话,而且还要提醒、指导其他人员说好普通话。第三阶段全面推进。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交流,都要使用普通话,并且要求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提醒、相互指导,共同提高。

三是加强培训。一方面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培训。今年7月,我校教师林青参加里华师举办的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取得了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另一方面,学校设有教师培训、学生培训两个组织机构。在教师培训上,学校把教师语言文字培训列入校本培训计划,选派专职推普员和三位普通话水平较高的老师为辅导教师,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确保培训效果,每月第一周周五下午进行集中培训,教师全员参与,雷打不动。学校的培训做到了内容设置多样化、科学化、层次化;培训方式做到了互动化、情境化。培训内容有发音技巧、纠正错音、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名篇赏读、师生日常规范用语(师生日常规范用语,是辅导教师根据校园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常用语分类征集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把它作为教师、学生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武汉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硬软笔书法练习等。

学生培训主要由各班语文教师、学生推普员负责本班学生课余时间的日常辅导和监督。主要采取分散培训。以班级为单位,每天利用晨读时间和每周一节的口语交际课,由各班语文教师负责培训。培训内容以学生阅读教材、古诗文诵读及学校印发的培训资料为主要内容。学生写字训练以写字课为学校对学生进行规范用字、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在书写、欣赏、体验文字博大精深的同时,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并养成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我们还分阶段有序地测试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如:一年级“汉语拼音闯关”;二年级“写话”;三、四、五、六年级“写作展示”等,让学生在学习的经历中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增强趣味性和实效性。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

1、体验性活动,如推普论文比赛、辩论赛,教师、学生规范字比赛等。

2007年元月,我校青年教师辩论队获得了江岸区青年教师辩论赛一等奖;2007年9月,我校教师刘赛男获得了武汉市“国旗下讲话.推普专稿”征文鼓励奖,作为代表参加了在百步亭社区举行的“江岸区纪念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十周年“文艺晚会;林青校长作为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参加了在武汉剧院举行的“人同心.语同音,共建和谐大武汉”推普专场演出。

2、主题性活动:针对

“推普周”主题,开展“啄木鸟在行动”,“我是推普小明星”、“我是写字明星”等主题班(队)会竞赛等活动;针对每年的“读书节”主题,开展知识问答、书法比赛、朗读比赛、作文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针对“书香校园”,开展班级“小小图书角”、“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活动等。2007年9月9日至15日是我国第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我校紧抓这个良好契机,根据《江岸区第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精神和区语委的要求,围绕本届全国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鸿扬中华优秀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推普活动;2007年5月份我校举行了蔡家田小学2006—2007学第二学期“学习节”暨“规范语言文字”活动。包括

“我是小小书法家”比赛和第三届“蓓蕾杯”作文比赛系列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决出团体奖和个人奖,各班还评选出“写字星”十名,这种活动形式发展了学生个性,提升了学生全面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进一步强化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

3、公益性活动:我们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范围扩展到家庭、社区、社会,评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明星家庭”;组织学生定期到社区进行宣传,开展

“小小纠错别动队”调查活动。

五、以科研为先导,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化。

2007年5月,我校申报的江岸区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策略研究》经过江岸区教科所专家组论证,正式立项。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建立学校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提高教师和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整体水平,杜绝校园中使用方言、错字、别字、不规范字的现象,使之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素质教育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

“书香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和“和谐校园”。目前,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必将促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化。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二百余名教师、学生在全国、省、市、区级读书竞赛、作文竞赛、规范书写比赛、辩论赛中获奖,全校范围内已形成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优良传统。我校将进一步促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为创建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奠定基础。

南岸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6

一、“十二五”期间小学教研工作的回顾

“十二五”期间, 我们以“两个关注”工作为指导, 不断深化“高效课堂”和“学科特色”建设, 探索有效教学策略, 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学科特色发展, 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 课题引领, 教研推进, 着力开展高效课堂和学科特色建设

1. 课题引领。

2012年, 武汉市启动教育部规划课题《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以武汉市为例》。我区6所学校成为市级“高效课堂”建设样本校。同年7月, 我室完成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区域性“减负增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工作。2013年10月, 我室申报的《基于“云教育”条件下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由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正式批准立项, 2014年12月在育才汉口小学成功召开了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汇报, 受到专家们的好评。2015年6月, 我室承担的区域性国家级课题《高素质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课题子项目“和谐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和“区域性学科建设”研究顺利完成了总结工作。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 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现代化学习能力的提升, 同时推进了常规课堂整体向高效课堂发展。

2. 教研推进。

“十二五”期间的教研工作以高效课堂和学科特色建设为重点, 以区域内32所学科基地校、特色校为载体, 探索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和学科特色发展策略框架。2013年4月, 我室承办“玩转数学”数学学科市级展示活动取得成功;随后, 我室总结出“玩数学增智慧强学科”的区域性小学数学“变式教学”成果:提出了“变式教学”与“玩数学”的思想、教学理念及操作结构;形成了区域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建设的推进方式;建立了帮助学生“玩数学”的校本课程和文化阵地。同年下半年, 市级学科展示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英语”、“品德”、“科学”、“语文”学科及“信息技术云课堂”分别走进江岸, 展示了“两个关注”促进学科特色建设成果, 在全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2—2015年, 武汉市教科院先后评出我区高效课堂先进单位15个, 十佳及优秀教学模式9个, 先进个人64余人, 走在全市前列。

(二) 联盟教研, 定向关注, 大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1. 联盟教研。

我区小学各学科积极开展教研联盟活动, 集合片内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在联盟教研中研究课堂、研究方法、研究学生。联盟教研工作, 加强了小学教师间的交流、沟通, 推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内化, 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2. 定向关注。

走进“十二五”, 我们给“两个关注”赋予新的内涵———“关注学科建设, 关注队伍建设”。师资培养工作重心转向定向培养, 重点跟踪, 整体提升。大力加强了学科工作室建设, 成立了第二届学科工作室, 充分发挥骨干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主办了数学高级研修班, 经过三年时间, 培养出了一批数学解题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专业研究精的数学教师和拔尖人才, 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武汉市“课内比教学”活动中, 我区参与选手32名, 其中获一等奖12名, 二等奖14名。

(三) 网络聚合, 深度融合, 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1. 倚云追梦。

一方面, 我们借力网络, 打造快速、高效的在线研培“绿色”通道。2014年6月, 江岸区小学教研室启动在线式网络教研。各学科分别在教研员的精心组织下, 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在线式网络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大大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消耗, 活动效率明显提高, 为我区创建绿色、高效教研模式提供了“高速通道”。另一方面, 我们聚合公共资源和学校资源, 加快资源库建设, 建立了教师教育云个人空间, 充分享用互联网上优质的教育公共资源;同时结合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 定期将教师的各类优质课教案、课件、教学教研微视频、教育案例、论文、教学心得、学生作业作品、各类课题研究成果等上传至资源库, 汇编成集后供广大教师选择分享。目前, 江岸区小学数字资源库中收集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微课程、课件等总共806件, 获武汉市优秀数字教学资源一等奖151件。

2. 深度融合。

我们理清思路, 明晰了“云教育”和“高效课堂”的内涵与关联, 着力研究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核心, 以“学案导学”为先导, 以“微课”为突破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以校为本, 探索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较有影响的模式有:育才小学的三生———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育才二小的异步.同成课堂教学模式;蔡家田小学的“云”课堂教学模式;黄陂路小学的“情境—任务—探索—交流—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等。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 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与教师开展平等对话、合作交流, 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分析、处理, 掌握新知。

(四) 导教导学, 创新方式,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导教导学。

一是明确命题的达标导向。针对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等各类考试试卷, 我室进一步明确了区、校两级的命题导向性, 命题全面考查学生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规定的各年段学生应达到的“学力水平”, 重点考查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全面、精细分析考试情况。对于1-6年级各类考查的情况, 我们组织教研人员进行精细化的定性定量、分门别类的归因分析, 从学生学习状况、课标达成状况、课堂教学状况等各方面全面分析教与学的成绩与问题,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 创新方式。

围绕“体验式作业”设计研究, 变革学法。我室2013年起致力于“体验式作业”的研究, 求力通过以学生实践、体验为核心的作业设计, 去破除传统书面作业的弊端, 彻底摒弃那些机械重复, 脱离生活和枯燥无趣的作业。让我们的学生能更快乐, 更有选择地主动学习。2014年5月, 各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精心组编出台《江岸区小学体验式作业设计汇编》。这套《汇编》共8册, 194篇, 40余万字, 涉及小学7个学科, 全部依托教材, 按单元整组进行设计。

(五) 学科活动, 成绩斐然,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学科活动。

语文是基础学科。各校通过日诵日写、语文读书节等特色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的童年生活浸润书香, 弥漫着书香;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区数学基地校系列展示活动及各校举办的“数学节”、“数学活动月”, 以讲、读、玩、演等活动来带动学生“玩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英语活动让学生开拓学习视野, 增强兴趣。千人诵英语、英语歌曲大PK、英语课本剧表演和英语礼仪队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科学活动培养了孩子对科学探究的执着的精神。写的养蚕日记、跟踪记录凤仙花的种植、亲手制作环保服装、纸盒机器人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学科的Scratch社团活动培养了一批小“创客”;区综合实践活动以区“综合实践活动日”为抓手, 学生们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制作各种手工, 挑战有趣的竞技项目。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2. 成绩斐然。

“十二五”期间, 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技能大赛, 取得丰硕成果:楚才国际作文邀请赛, 共有近4000人次获奖;武汉市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 共有200人次获奖;国际中小学数学竞赛, 三年共有12人次获金银铜牌奖, 团体第一名, 队际赛第一名;武汉市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竞赛, 每年有3000余人次获奖;武汉市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 共有300余人次获奖。

“十二五”期间, 我室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工作发展需求与队伍建设存在矛盾。编制总量和工作发展需要存在差距。部分学科存在缺编的情况。队伍结构不够均衡, 存在学科年段断层的问题。学科教师队伍的缺失造成学科教学存在“短板”。

二是现代化发展要求与自身信息化水平现状存在差距。教研为教育现代化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 而教研人员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还比较缓慢, 缺乏系统性培训。

三是研究服务需求与学业发展评价体系的建设存在差距。学业发展评价、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的专业平台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建设。通过大数据科学地分析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业水平, 提高研究、服务、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十三五”期间小学教研工作面临的形势

教育改革对教研提出新挑战。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等持续深化, 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等正在持续推进。

江岸教育发展对教研提出新要求。“十三五”时期, 是江岸教育在新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关键时期, 也是江岸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攻坚期。如何进一步优化创新育人模式, 深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转型和学习方式变革,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德艺双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如何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品位, 加强学科特色建设, 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和整体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 任重而道远。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研提供新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如何进一步建设教研信息化的硬软件基础环境;如何通过提升教研信息化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如何履行好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便捷、开放、高效、精准的教研服务和研究指导职能;如何提升教师在一线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互联网+”时代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学校教学实践对教研提出新期待。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层出不穷, 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瓶颈期”, 学科特色发展动力不足等这些基层学校的实践困难亟需专业服务与指导, 这对我室教研人员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十三五”期间小学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在江岸区教育局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框架下, 牢固树立“服务教学, 同研共创”的工作理念, 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服务江岸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动力, 以教研机制创新和学业发展评价体系的建设为重点, 进一步推进“教育云”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和学科特色建设工作, 不断促进我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 发展目标

依据《武汉市江岸区教育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 结合我们新确定的研究课题《教研工作服务区域性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研究》, 我室“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为“一二三四五”发展目标:

聚焦一个核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服务江岸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二个关注:关注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重建三化课堂:在课堂教学中,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常态化,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科学化, 尊重、唤醒、激励生命, 关注个性发展的生态化;建设四大项目:学科特色发展项目、学业发展评价体系、教学资源应用项目、多样化课程开发与研究;着力五项研究:“互联网+”时代下“备、教、改、考、评”教学工作策略研究。

四、“十三五”期间小学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 加强精准教研, 促进教研转型, 实现教研队伍的现代化

以人为本, 把教研队伍现代化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着力加强教研员的自身建设。把听课评课, 上实践课、指导课、示范课, 办讲座, 发表论文, 指导教研、课题研究, 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作为教研员大练内功的硬性指标, 常抓不懈。坚持选派、组织教研员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 增长见识, 增长才干, 准确把握课改脉搏, 认真研究解决课改中的突出问题。

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梳理各学科教学现状, 在总结新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 进一步针对学校需要、针对教学短板、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精准指导。探索教研工作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发展, 把指导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对“课程—教学—评价”整体性的教学指导, 把基于经验的教研转变为基于事实和大数据的教研, 把“介入式”教研转变为“参与式”教研, 把教研人员的个人权威角色转变为“合作共同体”成员角色。

(二) 协同教研创新, 移动网络助力, 实现教研方式的现代化

加强协同教研创新。在联盟教研基础上, 建立学区教研体系, 建设形成“3+4”学区教研格局, 不断强化学区联校教研意识, 营造教学互助, 资源共享的教研氛围, 积极推进学区制建设。大力开展跨学科教研, 着力研究综合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跨年段 (年级) 教研, 重点研究过渡年段和年级的教学衔接;开展跨地域教研, 加强区域间的学习考察、进修互访和联合攻关, 实现同研共创, 互利共赢。

江岸区小学学区教研建设实施方案

“3+4”学区教研格局:三级管理———以区教研室、学区中心教研组、学校学科教研组为结构的管理体系;四层引领———即学科专家的理念性引领;区教研员、区学科工作室的方向性引领;学区学科基地校 (特色校) 团队的研究性引领;学校骨干的实践性引领。

发挥移动教研效能。在“十二五”启动的网络教研、远程教研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移动式“微”教研———以手机微信平台为载体的“江岸区小学教研办公综合系统”。提高平台在教研活动中的使用率, 实现教研的移动化和智能化。

加强网络名师教研。推进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 在名师主导下, 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团队, 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 共同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练。

学区教研、移动教研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要点

1.各学科开展教研活动学区覆盖率达100%;各学科教师培训覆盖率达100%以上;学区研究专题覆盖率达100%;学区学业质量监测覆盖率达100%。

2.组织各学区课堂教学研究课、展示课年平均达35节以上;运用教研平台组织教研活动率达80%以上。

3. 各学科建立网络名师工作室, 并组织活动开展率达100%。

4. 各学科教研员年平均收录精品数字化教学资源10件以上。

(三) 重建“三化课堂”, 着力五个研究, 实现教研内容的现代化

常规课堂教学和基本教学流程是我们教研工作的主阵地, 是深化“两个关注”工作的核心内容, 要实现教研内容的现代化就必须立足常态课堂, 创新常规教学。通过新“三化课堂”的构建和五个教学专题的研究, 促使教师真正直面所处的“互联网+”时代, 站在学生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教与学所面临的挑战, 重构学习观, 学生观和教学观, 着眼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新“三化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常态化,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科学化, 关注个性发展的生态化。新“三化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构建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模式, 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导和学生主动智慧的学, 在每一节课中, 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在学业发展和个性发展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加强“三化课堂”与“教育云”条件下高效课堂建设的结合, 着力开展“微课”、“翻转课堂”和“教育云”优质数字化资源运用的研究。

“备、教、改、考、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我们在“十二五”期间, 曾对五个基本流程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对于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换成教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旧的“指导意见”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需求, 非常有必要重新研究新的策略, 对“备、教、改、考、评”教学流程给出新的要求和建议, 边实施边完善。计划“十三五”期间, 每年围绕一个专题展开研究, 分别形成各学科“互联网+教研”系列---江岸区小学教师备课 (教学、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监测、评价) 策略研究成果。

“两个关注”工作内容的演变:

“十一五”期间———“关注每一个节课的效益, 关注每个教师的成长”

“十二五”期间———“关注学科建设, 关注队伍成长”

“十三五”期间———“关注技术与教学的相互融合, 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 四大项目联运, 优质均衡长效, 实现教研机制的现代化

1. 学科特色发展机制建设。

在“十二五”以数学学科基地校建设为先导的基础上, “十三五”着力开展各学科的特色建设工作。分阶段开办好语文等各学科高级研修班, 加强学科人才的培养;加大各学科工作室的建设, 着力学科健康发展方面的研究;加强各学科特色校的建设, 深化研究学科管理的科学化;制定学科建设奖励办法, 对考核验收成绩突出的学校及个人给予奖励。不断深化学科特色发展机制建设, 打造具有江岸教育特色的学科品牌。

2. 学业发展评价机制建设。

组织建设江岸区小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资源库, 研究和开发智能组卷系统和智能成绩数据分析系统, 提高学业质量监测和学业发展评价的科学性。在继续做好语文、数学专项监测和“两基”监测的基础上, 研制出台《江岸区小学学业质量专项监测指导意见》, 相继组织信息技术、英语、品德和科学学科的专项监测, 建立科学长效的小学学业发展评价机制, 推进我区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

3. 教学资源应用机制建设。

以区教科研应用平台建设为契机, 健全和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坚持组织区“三优”、“四评”活动, 通过开展优质课、论文、课例、体验式作业设计和微课等项目的评比, 提高各学科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汇编优秀成果, 完善和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建立动态发展的教学资源应用机制。

4. 多样化课程开发与研究机制建设。

多样化课程建设是打造区域教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 我们将依托学科工作室、基地特色校, 大力开展多样化课程建设, 指导、研究和开发一批具有区域和校本特色的课程, 如“玩数学”系列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课程;STEAM创客教育课程等。与专家、学校、社会联手, 建立协同共赢的课程开发与研究机制。

(五) 应用教研平台, 优化教研管理, 探索教研评价的现代化

建立网络教研日志, 加强教研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利用网络教研日志随时随地添加、修改和查询教研人员的工作日程, 充分发挥其全面、实时、便捷的优势, 为教研评价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利用活动管理平台, 优化和规范教研活动的组织。教研活动管理平台集活动的创建发布、定位签到、出勤反馈、在线互动等功能为一体, 实现线下与线上、集中与分散、实体与网络的教研活动组织。加强利用平台组织教研活动, 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促进教研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开通教研微信公众号, 增强与学校、老师、社会的交流与互动。把教研微信公众号作为教研工作的窗口, 面向江岸区所有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开放, 实时发布教研动态, 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丰富教研评价途径, 为教研评价的多元化创造条件。

强化绩效管理与考核, 提高教研评价效能的发挥。以工作量与工作过程、劳动纪律与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益、重大项目与特殊贡献为主要考核内容, 建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绩效激励机制, 确保教研评价的导向作用。

五、“十三五”期间小学教研工作的保障

(一) 组织保障

全面加强党支部思想、政治、组织、制度建设, 加强党对教研工作的领导, 及时研究解决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一步依法履行职责, 提高服务效能, 指导各小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 制度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强和完善教研制度建设。坚持以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引领小学教研工作规范、科学、持续发展。坚持《周教学研究制度》、《教学质量常规检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联合视导诊断检测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等。

(三) 资源保障

1. 项目驱动, 专款专用。

加大重点建设项目经费资助力度, 完善项目运作方式, 经费保障做到全面、及时、合理、到位。

2. 专家引领。成立区“十三五”教研工作专家指导小组, 指导课程改革, 引领事业发展。

专家小组名单——排序以姓氏笔画为序:吕渭源、靖国平、朱复华、柯尊信、叶显发、陈佑清、夏家发、李光杰、湛卫清、郭凤麟、吴祥林。

(四) 科研保障

强化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 注重区域教育发展热点难点和政策策略研究, 加强对国内外、区内外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 引领我区广大教师积极探究教育教学实践。申报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研工作服务区域性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研究》。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促进“十三五”教研工作的落实和深化。

(五) 评估保障

上一篇:超市圣诞节活动营销方案下一篇:长城中国故事读后感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